工会经费审计的法律依据

2024-04-20

工会经费审计的法律依据(通用8篇)

篇1:工会经费审计的法律依据

张沟二小关于2015年工会经费收支测算

依据及情况说明

兹有我单位2015有在职教师49人,其中工会会员**人,**人会员月工资总额***元,其中基本工资**元。根据市工会的***号文件精神,我单位2015工会总经费为***元。

截至2015年9月20日,我校工会经费已支付***元用于***方面的开支,先就余下***元予以测算,具体明细如下: 1.***节慰问会员***元,人均按**元标准购买**物质。2.***节慰问困难会员***人,每人***元标准予以补助。3.生病教师慰问***元。

4.***节组织会员***活动,活动场地布置***元,活动器具**元,活动奖品***元(设奖比例,奖品金额及奖品名称)。5.6.****学校工会组织 2015年**月***日

*

孙丽敏(371183465)20:42:56

各位领导和财务人员,以上是我为大家设置的2015年工会经费收支的预算说明模板,请各校结合自己学校工会组织情况和学校实际,对自校2015年工会收支补报一份预算!(用于10000及10000元以上工会开支时,市局审核支出时依据)还望大家配合!谢谢!辛苦各位!

篇2:工会经费审计的法律依据

一、绪言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党的领导下,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侨联、台联、青联八大人民团体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以及海外进步人士的代表,共同参与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中央人民 1 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4月30日、6月29日和30日,新中国先后颁布婚姻法、工会法、土地改革法,这三部法律并称为建国初期三大法律。工会参与建国和国家颁布工会法的历史,反映了党和政府对工会运动的重视。

从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到1954年第一部宪法、1975年第二部宪法、1978年第三部宪法、1982年第四部宪法,以及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对第四部宪法的修改,都明确规定我国 2 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行使国家权力。

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 3 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法律和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政权稳定。

目前,我国有5亿多城镇人口和8亿多农村人口。在农村人口中,有2.5亿多农民工。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国职工队伍有4亿多人。把广大职工组织起来,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的现实需要;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带领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前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二、工会工作的法律依据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它以条文形式告知人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哪些行为合法,哪些行为非法,以及违法者将受到怎样的制裁,其最终作用是维护秩序。

依法治国是宪法规定的基本方略。在宪法基础上建立的具备民主、法治和人权基本要件的体制,称为民主的宪政体制,这种体制按照民主原则、民主方式和法定程序进行民主政治活动。工会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必须始终坚持依法维权、依法治会,进一步把各 5 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一)国体和政体及法律体系

国体是国家性质的反映,它确定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反映统治阶级如何反对敌人保护自己。

法律包括国际法和国内法。国际法指适用主权国家之间以及其它具有国际人格的实体之间的法律规则的总体。国内法是指由某一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在本国主权管辖内生效的法律。某一国家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就是这一国家的法律体系。

世界各国有的采用大陆法系,有的采用海洋法系。大陆法系发源于欧洲大陆的德法两国,主要以成文法为主,故而称为大陆法系或成文法系。海洋法系起源于英国,发展于美国,以判例法为主,因两国均为海洋国家,故称为海洋法系或英美法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它不同于任何其它法律体系的地方,是它产生并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

1、法律部门

法律体系的横向划分即法律部门。九届全国人大 7 常委会工作报告中说:“根据立法工作的实际需要,初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划分为七个法律部门,即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

2、法律渊源

法律体系的纵向划分即法律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渊源包括:①宪法;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制定的法律;③国务院所制定的行政法规;④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包括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8 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⑤民族自治地方,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所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⑥国务院各部门所制定的部门规章;⑦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制定的政府规章。

3、社会法部门

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我国的社会法部门主要由劳动保障法、社 9 会保障法、社会公益与慈善法三个子部门组成。

劳动保障法主要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就业促进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

社会保障法包括社会保险法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法,如残疾人保障法,未成人保护法,老人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

社会公益与慈善法包括公益事业捐赠法、红十字会法和社会救助法等。

(二)工会权益保障法律体系

工会权益保障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劳动法、工 10 会法、与工会法相关司法解释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工会法制定的工会法实施办法或者工会条例。

1、工会法

工会法是保护工会法律地位的法。所谓工会的法律地位,就是指工会在法律关系中的资格,或者说它所应享受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义务的总和。各国工会法均规定工会是为保护劳动者权利而成立的组织。《世界人权宣言》中关于“人人有为维护其利益而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的规定,《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关于“人人有权组织工会和参加他所选择 11 的工会,以促进和保护他的经济和社会利益”的规定,可认为是各国工会法内容的抽绎和概括,揭示了工会系“维权”组织的本质特征。

工会法的主旨,归根结底是为了保护工资劳动者的权利。我国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工资劳动者及其家属构成社会上一个极大群体,他们的权利是人权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工会法是促进民主法制和人权保障事业的一项重要法律。

我国工会立法先后经历了1950年、1992年、2001年三个文本,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12 及其对工会运动的客观需要。我国现行工会法对工会的性质、职责、组织机构、法人资格、经费收缴以及停工怠工处置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⑴工会的性质

中国的三次工会法对工会性质的规定,措辞虽略有不同,但内容一致,即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这句话点明了工会的阶级性、自愿性和群众性特点。另外,依据劳动法、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规定内容,工会还是独立性和永续性的组织。①阶级性。参加工会必须是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 13 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即被用人单位招用的劳动者。②自愿性。职工参加或组织工会完全是自愿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挠和限制。③群众性。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规定,只要是工资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④独立性。劳动法规定,工会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工会法规定,工会依照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国家保护工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⑤永续性。中国工会不是暂设性组织,而是永久性连续性组织。基层工会所在的 14 企业终止或者所在的事业单位、机关被撤销,该工会组织相应撤销;它的经费财产由上级工会处置;会员的会籍可以继续保留。中国工会作为一个整体,它是永久存在的组织。

⑵工会的职责

依据现行工会法规定,工会的职责,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10种:①工会组织和教育职工,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国家机关起草法律、法规、规章时,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 15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或者制定政策措施时,凡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均应听取同级工会意见。县级以上各级总工会可以为所属工会和职工提供法律服务。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通过会议等形式,向同级工会通报重要的工作部署和与工会工作有关的行政措施,听取意见。各级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研究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③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工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 16 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改制为公司的企业,董事会、监事会中应有职工代表。企业、事业单位研究经营管理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应听取工会意见。④工会帮助、指导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⑤企业、事业单位如有克扣职工工资、不提供劳动安全条件、随意延长劳动时间、侵犯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权益等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工会有权要求改正,必要时可请求政府处理。工会有权参加职工因工伤亡事故等的调查处理。⑥工会参加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派代表参加同级地方劳动争 17 议仲裁组织;职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工会应当给以支持和帮助。⑦企业发生停工怠工事件,工会应当代表职工同所在单位或有关方面协商,并提出解决意见;对于职工合理要求,企业、事业单位应予解决;工会协助尽快恢复生产、工作秩序。⑧对于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无正当理由拖延或者拒不按照每月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经费者,工会可向法院申请支付令以至申请强制执行。⑨工会对违反工会法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提请政府或有关部门予以处理,或向法院提起诉 18 讼。⑩工会应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教育职工提高思想道德、民主法律、科学文化、技术技能、健康安全和社会文明六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加强劳动纪律;协助所在单位办好职工集体福利事业,做好工资、劳动安全和社会保险工作;支持企业、事业单位依法行使经营管理权。

⑶工会的组织机构

根据工会法和工会章程,中国工会的组织原则,一是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二是产业和地方相结合的组织领导原则。

根本组织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各级工会委员会由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向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并接受其监督;会员大会和会员代表大会有权撤换或者罢免其所选举的代表和工会委员会组成人员。

组织领导原则的主要内容是:同一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的会员,组织在一个基层组织中,而不是按工种、职业组织职业工会;同一行业或性质相近的几个行业,根据需要建立全国的或地方的产业工会组 20 织。产业工会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除极少数产业工会委员会实行系统领导同时尊重地方工会的意见以外,其他产业工会全国委员会与地方总工会对所属地方产业工会实行产业和地方双重领导。

根据工会法和江苏省实施工会法办法,工会按照下列规定进行机构设置:①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有会员25人以上的,应当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不足25人的,可以单独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也可以由两个以上单位的会员联合建立工会基层委员会,也可以选举组织员一人。企业职工人数较多的乡镇、城市街 21 道,可以建立基层工会联合会。基层工会委员,每届任期3年或5年。②各级工会依法设立各专门委员会,包括经费审查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女职工人数较少时设女职工委员)、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会员人数少于25人时设监督员)。③县级以上地方建立地方各级总工会,总工会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5年。④全国建立统一的中华全国总工会。

企业基层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及其以上各级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均是妇女联合会的团体会员。

⑷工会的法人资格

中华全国总工会、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基层工会组织具备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条件的,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社会团体法人是民法关系的主体之一。基层工会一般均具备《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条件,如果有的不完全具备法人条件,关键的一个原因是尚未达到“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而这正是企业没有依法拨缴工会经费所造成的结果。根据《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不 23 论什么性质的企业,凡是建立工会组织的,都应按照规定拨缴工会经费,尊重工会的财产所有权,依法支持工会社团法人存在和开展活动。

⑸工会经费财产

工会经费的来源,包括会员按照每月基本收入(不含奖金、津贴、补贴)的千分之五缴纳的会费;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缴的经费(在税前列支);工会所属企业、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人民政府的补助等项目。企业、事业单位无正当理由拖延或 24 者拒不拨缴工会经费,基层工会或者上级工会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拒不执行支付令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各级人民政府和用人单位,应当为工会办公和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活动场所等物质条件。工会的财产、经费和国家拨给工会使用的不动产,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任意调拨。工会所属的为职工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其隶属关系不得随意改变。侵占工会经费和财产拒不返还的,工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返还,并赔偿损失。

⑹停工怠工处置

职工因劳动争议而停工、怠工时,工会应代表职工反映意见和要求,并提出解决意见,合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予以解决。

为了做好劳动争议的预防与调处工作,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成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地方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应当有同级工会代表参加。

2、司法解释

为了正确审理涉及工会经费和财产、工会工作人 26 员权利的民事案件,维护工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一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解释,与工会法一样,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 《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共有43条规定,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强化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基本职能方面:办法第二条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各级工会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第五条规定,女职工委员会或者女职工委员在同级工会领导下开展工作,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的内容规定,工会通过实行劳动法律监督、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争议仲裁,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的内容规定,工会通过参与立法和执法检查、与政府建立联席会或座谈会制度、与劳动行政部门和企业建立三方协商机 28 制,实现对职工权益的宏观维护。

在稳定劳动关系服务企业发展方面:办法第九条规定,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经济建设,鼓励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技术协作和技能竞赛等活动,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服务企业发展;工会组织职工开展民主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文化学习、技术培训。

在促进工会组织的建立和健全方面:针对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存在阻力、进展缓慢的情况,办法第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开业或者成立 29 之日起一年内依法建立工会。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仍未依法建立工会的,从期满后的第一个月起,应当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上级工会拨缴工会筹备金。工会建立后,上级工会依照比例返还该单位工会。第四条规定,乡镇、城市街道,以及国家和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应当建立工会。职工较多的城市社区、村可以建立工会。

(三)劳动权益保障法律体系

在社会权利体系中,劳动权是与财产权相对应的 30 生存权。天赋人权,首先应该赋予人生存的权利,这是对抗财产权的最有力的法的理念。作为生存权,劳动权一般都具有宪法权利的性质,世界各国一般都将劳动权作为基本内容写入宪法。

1、集体劳权

集体劳权,又称为劳动基本权,是由劳动者集体享有并通过工会来具体行使的权利。

随着国际资本进入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劳动关系日益国际化和市场化。政府对于劳动关系,不再象计划经济时期那样“一竿子插到底”,而是压缩管理以增 31 加当事人双方协商的空间。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这个空间是由工会和雇主组织去填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权的实现,首先是集体劳权的实现,劳动关系的调整主要是集体劳动关系的调整。劳动者只有形成集体力量,拥有一个真正能够代表自己的工会,才能平等地与雇主进行协商,通过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达成改善劳动条件和提高劳动标准目标。

2、个别劳权

个别劳权,即劳动者个人权利,是指与劳动者个 32 人利益直接相关、由劳动者个人享有、只能由其个人行使的权利。我国宪法、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对劳动者的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社会保障权、团结民主权、劳动争议权等相关权利进行了规定。其中,劳动法作为调整劳动法律关系的基本法律,是宪法以下的最高层次的立法,从法的效力的角度而言,对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具有偏重保护和优先保护、平等保护和特殊保 33 护、基本保护和全面保护的强大效力。

①劳动就业权

包括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选择职业的权利、非法定情形不失去劳动机会的权利。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 34 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劳动法还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明确劳动者有辞职的权利。

就业促进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享有与城镇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利,不得对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设置歧视性限制。

②劳动报酬权

劳动报酬权是劳动权的核心。劳动法规定,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国家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发布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以及江苏省人大通过的《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明确了工资支付的办法,36 禁止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以实物和有价证券等形式替代,不得规定劳动者在指定地点和场合消费,也不得规定劳动者的消费方式。

③劳动保护权

劳动保护权是指劳动者在安全卫生的条件下进行工作的权利。按照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享有的劳动保护杈主要包括:安全卫生环境条件获得权;取得劳动保护用品权;获得法律规定的休息时间权;定期健康检查权;依法获得特殊保护权;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劳动 37 者有拒绝执行权;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批评、检举、控告权。

④社会保障权

社会保障权又称福利权,即公民要求国家通过立法来承担和增进全体国民的基本生活水准的权利。具体而言,即政府和社会应保障个人和家庭在遭受工伤、职业病、失业、疾病和老年时期维持一定的固定收入并获得其它各种补助。社会保险法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五个方面的权益。

⑤职业培训权

职业培训是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基本素质培训、职业知识培训、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培训。由于现代化的企业广泛采用机器和机器体系生产,劳动者不但需要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而且需要深刻地理解专门知识,因此,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是促进就业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宪法、劳动法、就业促进法、职业教育法,为劳动者享有职业培训权,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国家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职业培训事业,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第六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发展职业培训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第六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40 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

就业促进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国家依法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第四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制定并实施职业能力开发计划。第四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加强统筹协调,鼓励和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 41 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鼓励劳动者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第四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鼓励、指导企业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与企业应当密切联系,实行产教结合,为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劳动预备制度,县级以上 42 地方人民政府对有就业要求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一定期限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者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第四十九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开展就业培训,帮助失业人员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其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失业人员参加就业培训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政府培训补贴。第五十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和引导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鼓励各类培训机构为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提供技能培训,增强其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第五十一条规定,43 国家对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职业教育法规定,公民有依法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国家实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从事技术工种的职工,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从事特种作业的职工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组织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企业应当 44 承担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进行职业教育的费用,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有计划地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企业可以单独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也可以委托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企业未依法实施职业教育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收取企业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用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

⑥休息休假权

休息休假权,是指劳动者在国家规定的法定工作时间之外,有自行支配时间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时间,包括劳动者每天休息的时数、每周休息的天数、节假日、年休假、探亲假等。

⑦劳动争议权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均有规定,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有权提请劳动争议处理,即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仲裁委员会和法院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是法 46 律规定劳动者获得法律救济的权利,也是保障劳动者权利的最后防线。

⑧团结民主权

社会由人类组成。团结是人类天性,民主是社会潮流。团结为民主奠定基础,民主为团结提供保障。团结是事业兴盛的动力,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团结和民主,相生相伴,共依共存。

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 47 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劳动法第七条规定,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第八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第八十八条规定,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 48 况进行监督。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四)民主权利保障法律体系

民主的内涵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国家形态的民主,其本意是指国家制度,即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民主制还是君主制;二是非国家形态的民主,其本意是指权力,即权力掌握在多数人还是少数人手里,当权力掌握在多数人手里就是民主,反之则是专治、独裁。管理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之中,管理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未来目标,管理的重 49 点是组织中的人员,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民主管理是相对于绝对服从、绝对权威的管理而言,即管理者在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下,科学地将管理思想进行传播,协调组织中的各种行为,共同达到管理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民主管理以人为本,注重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发挥人的主体能力,是一种群众参与下的多数人管理多数人的管理。

篇3:工会经费审计的法律依据

关键词:审计,处理处罚,法律依据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 由于不同的审计人员对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存在理解差异, 因此, 被审计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审计处理处罚时, 适用的法律依据也不同, 会出现法规依据引用不具体、不全面或超出审计权限引用法规等现象。如不及时纠正, 将会影响审计决定下达的准确性, 形成审计风险。

一是处理处罚依据引用不具体。有的审计人员认为, 审计法第四十五条或第四十六条是被审计单位违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的处理处罚依据, 就理所当然的引用第四十五条, 对被审计单位违法行为进行处理, 引用第四十六条对被审计单位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审计法在第四十五条规定“……审计机关、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区别情况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一) 责令限期缴纳应当上缴的款项……”、审计法第四十六条“……审计机关、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区别情况采取前条规定的处理措施, 并可以依法给予处罚”等规定, 并没有明确规定, 哪些审计违法行为适用哪些处理, 只是赋予了审计机关对财政、财务收支违法行为的处理处罚权限和种类, 是一个原则性的、较为笼统的规定, 重点在于强调依法审计的原则。因此, 四十五条、四十六条作为审计处理的直接依据并不准确。审计机关还应当依据其他法律法规中的具体规定来下达审计决定。这样, 审计处理处罚与被审计单位违法违规的具体情形才能相适应。

二是处理处罚依据引用不全面。有的法律法规是两项或多项措施并处的, 既要责令改正, 又要罚款或作出其他处理。如对于私存私放资金等问题,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 “单位和个人违反财务管理的规定, 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的, 责令改正, 调整有关会计账目, 追回私存私放的资金, 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处3000 元以上5 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公务员的, 还应当给予记大过处分……”。而有的审计处理处罚或出于节省篇幅考虑, 或认为审计机关既非营利部门又非纪检监察机关, 无法进行审计处罚和追究责任, 仅引用了法规的前半部分, 作出要求责令改正的审计处理, 未引用后半部分, 未作出审计处罚或其他处理。

三是超出审计机关执法权限范围引用处理处罚依据。审计定性常用的预算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有的审计处理处罚直接将这些法规作为处理处罚依据。但这些具体的法律规范虽然规定了相应的处理处罚措施, 对被审计单位具有法律效力、执法主体没有明确为审计机关, 审计机关不能超越权限加以适用的。审计处理处罚必须在审计权限范围内, 依据法律授予的审计执法权, 如《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审计机关在各自职权范围内, 依法对财政违法行为作出处理、处罚决定”, 即共同的执法主体明确为审计机关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因此, 对审计发现的财政财务收支违规行为有必要依据审计权限做出相应的审计处理。对于其他法律、行政法规有明确规定的, 要根据具体规定进行处理。具体在实际中,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以具体法律法规作为审计机关审计处理处罚的法律依据。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违法行为的处理依据, 主要是《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审计机关具有执法权的法律法规。审计处理应当主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中的具体规定, 而不应当依据审计法中的一般性审计规定。实际工作中, 为体现审计处理的法律授权, 可以同时引用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八条、审计法第四十五条等授权性规定, 但不能只引用这两条。

二是在其他法律法规没有处理处罚规定时, 也可以修订后的审计法实施条例作为审计处理处罚的法律依据。修订后的审计法实施条例中, 关于审计处理处罚方面的规定主要有两条, 一是第四十八条“……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区别情况采取审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处理措施”、二是第四十九条:“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 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 区别情况采取审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处理措施, 可以通报批评, 给予警告……法律、行政法规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处理、处罚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可以看出, 第四十八条关于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法律责任的规定中, 明确了“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采取具体审计处理措施的要求, 意味着审计机关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具体规定进行审计处理, 处理措施的种类不能超过审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种类。第四十九条关于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中, 第一款规定是具体的处理处罚措施, 明确了有违法所得和没有违法所得的, 可以分别相应处以不同额度的罚款。但第二款也同时明确“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因此, 只有在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对财务收支违法违规行为没有处理处罚规定时, 审计机关才可以依据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作出审计处理处罚决定。

篇4:工会经费审计的法律依据

一、工会经费审计的法律依据

1.审计法律法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十九条“审计机关对国家的事业组织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它事业组织的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十五条“审计机关对与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拨款关系的部门、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依法进行审计监督。”的规定,审计机关有权对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组织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地方总工会作为与地方政府财政有预算拨款关系的社会团体应当接受审计机关代表国家进行审计监督。另外,工会经费审查委会属于工会组织的内审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的规定,审计机关有权对工会经费审查委会的业务进行指导和监督。

因此,从审计机关的职责来看,工会经费应纳入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范围。

2.工会法律规定。《工會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工会经费的使用应当依法接受国家的监督”,国家的监督就包括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同时,《工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工会经费的来源包括五个方面:(1)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2)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缴的经费;(3)工会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4)人民政府的补助;(5)其它收入。财政部门每年拨给工会组织的疗休养事业补助、离退休经费及其他专项经费、补助都属于财政性资金。国家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缴纳的工会会费由国家财政拨款支付,或在税前列支,这些也属于财政性资金。从工会经费来源来看,工会经费应纳入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范围。

二、工会经费审计的必要性

虽然根据《工会法》,各级工会建立了经费审查委员会,对工会经费的资金安全和效益起到了一定的监管作用,但是经费审计委员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工会组织的内审机构。

审计机关的审计是依照《宪法》和《审计法》的规定,代表国家行使财政经济监督权力,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具有国家强制力。而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是工会内部对工会经费收支情况进行审查、监督的机构,向同级工会会员大会、会员代表大会或工会委员会负责,不能替代国家审计机关对工会的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审计与工会经费审委员会审计有着本质不同。

笔者认为实施监督要想真正有效,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监督者必须独立于被监督者,监督者对被监督者的任何形式和程度的依附,都会使监督遭到削弱甚至名存实亡,因此工会的经费审查委员会并不能替代外部审计,脱离国家审计监督。只有通过外部审计监督才能有利于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

一是外部审计监督更有利于工会组织自身的建设。如果我们工会的各项管理特别是经费管理是依法办事的,是合乎有关政策规定的,那就不但不会拒绝,而且应该欢迎外部审计机构对工会经费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因为外部审计可以跳出工会组织的局限,从全局的高度来看问题,可以发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堵塞漏洞,完善管理,查找工会组织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工会组织自身的建设。

二是外部审计监督有利于提高工会经费拨缴的执行力。通过外部审计监督,可以有利于工会加强预算管理,促进工会组织的工会经费划拨和收缴任务,保证工会经费依法依规拨缴管理使用,从而提高工会经费拨缴的执行力。

三是外部审计监督有利于工会经费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外部审计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工会经费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工会组织提高经费和资产管理水平,确保困难职工帮扶资金、送温暖资金、劳模“三金”等专项资金在管理使用上做到合法、合规、合理,保障工会经费和资产的安全、完整、效益和保值增值,从而提高工会经费管理水平。

四是外部审计监督有利于工会组织的廉政建设。如何把有限的工会经费真正做到“取之于职工,用之于职工”,为工会事业的发展服务,这对于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都是一个考验。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的诱惑,少数工会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变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膨胀,出现了个人或集体贪污、挪用工会经费的现象。引入外部审计有利于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防止工会经费被挤占、挪用、截留和损失浪费,充分发挥工会经费的使用效能。

只有将工会组织自身的经费审查委员会与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监督结合起来,才能有效促进工会经费审计工作上新台阶,才能有效保障工会经费依法收缴、管理、使用,工会经费只有依法接受国家监督,坚持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进工会经费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九江县审计局)

篇5:工会经费审计报告

单位:(盖章)XXXX公司工会(2011)

XXXX公司工会经审会

关于对XXXX公司工会2011年工会经费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 XXXX公司工会委员会:

按照XXXX总工会的要求,我会于3月19日—3月20日对2011年的工会经费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X公司XX职工平均人数XXX人,固定资产XXXX万元,工资总额XX万元。

二、审计情况,经审计,XX公司工会XX收入合计为XX元。其中:会费收入XX元、拨交经费收入XX元、上级补助XX元、行政补助收入XX元、其它收入XX元。

支出合计XX元。其中:职工活动费共支出XX元、维权支出XX元、业务支出XX元、行政支出XX元、事业支出XXX元、其他支出XXX元。

本结余XX元,累计滚存XXX元。

三、审计评价:

根据经费使用的具体规定,经审委员会审查工会经费收支明细账及经费支出原始单据,各项支出所列内容均符合《工会法》之相关规定。

四、存在的问题:

本没有职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支出。

五、审计意见及建议:

建议在职工教育、业务培训方面给予一定的投入,以增强职工

及工会干部的工作能力。

XX公司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

篇6:年度工会经费审计报告

同时,根据本次工会经费审查审计情况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工会财务报销审批程序,发挥好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二是工会经费要更好地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做到收支相抵,适量结余。

审查人员:***********

二0一*年三月二十七日

猜您想看:

篇7:试论工会经费审计监督的突破方向

朝阳市总工会经费审查办公室 门兴付

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工会经费审计监督,寻求加强工会经费审计监督的突破方向,仍是摆在各级工会经审干部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由于社会的、历史的和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各级工会领导重视的程度不同,当前工会经审工作在制度规范、组织建设、人员结构、思想观念、业务素质、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因而形成了经审工作任务、难度的不断增加与经审干部开拓能力和研究新情况、处理新问题的主动性不足的反差。这些都是影响和制约工会经费审计监督的不利因素。所以,寻求加强工会经费审计监督的突破方向,个人以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必须解放思想,实现市场经济审计意识的突破。搞好审计监督,使经审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市场经济意识,转变单纯的财务收支及审计就是查处的观念,强化“审、帮、促”意识,树立三个观念,即整体观念,民主观念,群众观念。树立监督与服务、效益相结合思想,把审计从“监督—查处”这种工作模式中解放出来,使审计监督建立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为工会改善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转变偏重微观审计观念,树立为宏观调控服务的思想,使审计开展的每一个项目,都要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并落脚于宏观,使经审人员摆脱着眼于微观就事论事的传统习惯,提高从深层次发现问题,从宏观角度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微观审计和综合分析,为工会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2.必须加大依法审计力度,实现职工关心热点问题的有效突破。工会经费审计必须体现坚定不移地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法》赋予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经审工作要紧紧把握自身在整个工会全局中的定位,以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围绕广大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大依法审计力度,开展审计监督,拓展审计层面,扩大审计范围。一是各级工会领导要为经审监督提供制度保证和良好的外部环境,由衷的支持和自觉接受经审监督,高度重视审计成果的利用;二是经审干部要牢固树立审计监督中的法律意识,在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中,严格依法办事,敢于及时揭示问题和善于揭示倾向性问题;三是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审计责任承诺”制度,建立工会经审风险防范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被审计单位要对提供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真实性承担审计责任。审计工作的每一个程序都要依法进行,审计工作的每一项结论和决定都要有法律依据;四是“打铁需要本身硬”,从事经审工作的领导和干部本身要奉公守法,不利用手中的权力搞交易,不贪、不沾,洁身自爱,以良好的自身形象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健全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使审计监督工作逐步实 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作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必须求变求新,实现审计机制的有效突破。一是要创新考核机制,要把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列入考核范围。审计揭示的多数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反映出一个核算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或瑕疵。考核项目要彰显审计成果,所以要把通过审计整改,促进工会健全完善了哪些制度放在比较重要的位臵;二要创新激励机制机制,在坚持精神激励的基础之上,试行具有特色的奖励机制。主要应该尝试建立审计项目组长激励办法、优秀审计项目激励办法、大案要案查处激励办法,审计处罚成效激励办法。审计工作创新激励办法等等。对审计人员揭示的重要问题可以给予奖励。何谓重要,可以确定具体的执行标准。试行审计实务竞赛活动,把理论考试与审计实务现场考核结合起来,通过竞赛活动锻炼队伍,提升县以上工会经审干部的实战能力,为节约成本,理论考试与审计实务现场考核可以通过网络答卷形式限时进行,切实提高经审专用经费的使用效率;三要创新干预机制,对不能按规定编列经审专用经费预算的工会,或者经审专用经费使用不能自主的工会,上级工会应该推出干预措施,由上级工会直接按预算收入比例全额收缴,或者在回拨经费中予以扣除,临时采用报账制的办法集中管理。对不能正常开展审计的工会引入第三方机制介入审计监督,对预算执行不够严肃的单位进行审计干预;四要创新工作机制,上级工会可以尝试向下级工会委派驻会经审专员,改善“下审一级” 时效滞后的现状,解决“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的问题。也可以尝试上级工会经审干部分片包干负责的方式,扎实推进工会经审监督常态化的进程;五要创新信息共享机制。共享信息离不开工会审计的基本职能。工会审计是什么?条例第三条这样解释:“工会审计是指各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依照法律和《中国工会章程》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对工会经费收支、资产管理等全部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与效益实施的审计监督。”有一个不够贴切的比喻,工会审计就是拿工会的尺,量工会的布,没有尺就没法干活,布的尺码足不足,颜色对不对,是真实性审计,买来的布有没有预算,发票合不合规,是合法性审计,用五尺布做个鞋垫是否值得,是效益性审计。但是,如果没有尺,或者尺码刻度不精确,一切都无从谈起。合法与效益审计都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上级工会包括上级工会部门推出的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制度、办法,拨给下级的专项资金、经费、奖励应该同时书面告知下级工会经审办,为审计监督提供制度保障和及时的信息保障,改善工会财务、会计审计信息不对称现状,为下级工会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提供支撑,实现财务、经审信息同步,否则经济活动结束了,审计像事后诸葛一样,开始评头品足,指手画脚,不仅劳民伤财,得不偿失,还丧失了事前监督的有利时机;六要创新经审监督的保障机制,由上级工会经审会与下级工会主要负责人签订责任状,通过要约方式为下级工会经审工作提供优良顺畅的监督保障环境。七要创新审计建言的成果转换机 4 制。各级工会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应该试行台账登记管理,至下而上集中汇总,通过统计分类、对比发现突出问题、倾向问题、累查累犯问题,为健全完善制度提供翔实依据。八要创新审计监督的预警机制。从事前审计入手,对经济业务计划提前介入,发现、预见可能存在的风险。审计做为工会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应该充分发挥其前瞻性和建设性作用,建立起主动防疫、动态监督的审计预警系统。九要创新审计双向问责机制,促进审计成果的转化。主要内容应该是建立审计质量问责制度,对未能有效遵循审计规范,使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等材料的证明力及可靠性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或审计项目质量低下的要追究审计人员相应责任的制度,何谓低下,也应该制定标准;建立审计问题双向问责制度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要建立审计发现的被审单位违法乱纪、管理混乱或财产损失以及审计整改不力等问题,要严肃追究被审单位有关人员相应责任的制度。如果细化就是要问执行者之责,问管理者之责,问检查者之责,重大问题要问用人者之责,甚至要问前任领导之责。十要创新经审工作的交流机制,要向开展财务竞赛那样,开展审计工作竞赛,用以弥补规范化建设考核时间滞后的不足,可以制定审计协作组审计项目竞赛的具体内容,分片交流的具体管理办法。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从另外一个侧面讲,此举将会是规范化建设考评—实行分组互评的一个有益补充。

细节决定成败,突破与创新要在实践中尝试探索,需要认真谋划,精心设计,先易后难,先内后外,适时推出具体 操作办法。

4.必须有胆有识,实现真实性审计的有效突破。真实性审计是审计的生命,如果不能坚持真实性审计,审计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个人以为:真实性审计的重点应该是对工会经费舞弊的监督,由于工会经费舞弊可能是一个敏感话题,所以需要明确什么是舞弊。舞弊是指用财务违法违规手段,给舞弊人带来经济利益,而最终导致单位或他人受到伤害或遭受损失的故意行为。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伪造、变造会计记录或凭证;记录虚假的支出等, 在会计实务中,不符合会计准则精神、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的会计信息,均属于失真的会计信息,凡故意失真的会计信息就是舞弊。在实际审计中,笔者发现个别工会有的直接在收入科目中列支费用,有的故意转移收入,有的企业人为漏缴少缴工会经费等等。由此可见,工会经费审计不应该回避对舞弊的监督。可以说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经费公开制度的推进,客观要求工会经审机构,应该加大工会经费真实性审计的力度。工会审计发现和揭示舞弊需要智慧、技术,更需要胆识。温家宝同志曾经讲过:审计不要怕得罪人,一语切中真实性审计的难点。那么,如何展开真实性审计?首先,工会审计人员要掌握工会审计的政策规定,依据政策规定进行工会审计资料的搜集准备。要敢于追查有关账目、凭证的真实程度,要敢于对审计中的有关存疑事项进行询问、调查,取得有关资料 及证明材料;其次,工会审计人员要从技术角度观察所取得数据、资料的可用性,从而理解资料,认识数据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所掌握的数据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运算,得出表现工会资产现实情况特征的新的数据即结论。重点对被审计单位是否按照工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进行账务处理的数据认真核查,只有保证工会审计数据资料的真实性,才能真正地反映现实工会资产的实际情况,才能提高工会经费使用效益,才能促进工会经费合理、合法、合规使用,才能最大限度的防止违法、违纪等舞弊现象的发生,因此才能最大降低审计风险,切实提高审计质量。要健全完善项目预算审查机制。工会经实行费预算管理,预算又是一个一个独立的项目预算组成的。从理论上来讲,预算是一种估算、概算,是不够精确的一种计划。所以应该克服预算安排多少资金就一定要全部使用多少资金的倾向。在现实中,一些单位存在活动或工作没有开展,预算资金也要大部或全部使用的问题,特别是地方工会的部门预算,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一种模糊观念,预算经费已经属于部门的资金,无论项目开展什么程度或有无开展,总要千方百计将预算用光。这是预算管理的漏洞,应该引起各级工会高度警觉,当前,一些工会尝试开展重要支出一事一议的做法值得肯定,但是首先应该明确具体办法。

5.要加强工会经费全过程的审计监督。争取实现事前、事中审计的有效突破。目前工会经费的审计主要局限于事后监督,而对事前、事中的监督还处在逐步摸索之中。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审计工作的需要,事前审计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事前审计能够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可以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的预防性、建设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作用。一般来说“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方式有三种,即预防、揭露和抵御。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三种方式中,预防是第一位的。这就要求审计监督不仅要治标,更要注重治本,而治本之策重在预防。在制度层面上,工会的法律法规还侧重于对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等进行事后审计,工会经费审开展事前审计还不够名正言顺。尽管如此,一些地方工会已经在事前审计的制度层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朝阳工会从去年初尝试建立了《朝阳工会事前事中审计暂行办法》,组织实施了一些事前审计项目,取得的效果比较显著。必须指出依法审计是工会审计的基本规范,只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把事前审计确定下来,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才有法可依。各级工会应该认真总结事前审计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制定比较系统、操作性强的事前审计办法,对事前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审计报告的基本形式等作出规定,使事前审计监督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扎实推进依法开展事前审计工作进程。

事前审计还应该与事中、事后审计相互配合。审计应该 是事前、事中、事后审计三者的统一。事前审计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事中审计时效性强,可以及时查明经济目标和预算的实现程度,有助于被审计单位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改善管理,保证最终目标和预算的实现。事后审计能够对已经发生的经费收支和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作出全面的评价。因此只有将事前审计与事中、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才能真正形成工会经费全程跟踪审计监督的格局。

6.必须加强基础建设,实现优化经审队伍结构的有效突破。审计领域的拓宽和审计层次的提升,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高素质的经审队伍,是加强审计监督,提高审计质量的组织保证和基础。要提高经审干部准入门槛,经审队伍应该由单一性结构向复合性结构转变。把政治思想好、业务水平高,知识面宽的人员充实到经审队伍中来。加强现有经审人员的业务培训,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理论学习和技术训练。通过培训,使经审干部夯实专业基础,丰富知识储备,掌握现代审计技术与方法,在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真正做到:“廉洁、公正、严格、奉献”。

篇8:工会经费审计的法律依据

关键词:工会,经费审计,工作现状,改进措施

2011年4月8日, 《中国工会审计条例》颁布实施, 该条例的实施对工会审计工作的加强和工会审计行为的规范都有重要作用, 同时能够对工会经济使用效益进行提高, 给工会资产安全的维护提供了一定法律监督依据。从当前情况来看, 国家机关在审计监督职能上的发挥已经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以及正常化。但工会经费审计作为独立核算项目仍然没有完全步入正轨, 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工会经费审计工作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 在经审工作上领导不够重视

在经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上, 部分单位的领导缺乏足够的认识, 工会经费审计工作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形式, 普遍的观点认为工会经费比较少, 经费审计工作的意义比较小, 因此不用严抓经审工作。由于缺乏领导重视, 工会经费审计工作一直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 审计工作经常不能按要求展开, 经审设计监督的职能自然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这种情况具体表现为:一些单位经费审计的人出现工作变动也不能及时对其空缺进行弥补, 经审工作活动很少或者基本没有活动, 工会经审会的设置形同虚设。

(二) 经审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仍需加强

一些基层工会的审计干部很多来自不同的部门, 仅仅是兼职人员, 他们很难有同样的时间一起研究工会经费审计工作, 且很多不是财审专业技术人员, 对财务认识不够。另一方面, 很多经审人员在责任上的意识比较淡薄, 经审工作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分外事, 自己的工作一旦忙起来就没有时间顾及工会经费审计工作。其次, 一些经审干部对自己信心不足, 对所从事的经审工作有一定畏难情绪。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就导致工会经费审计队伍在建设上不够完善, 审计质量不高, 队伍战斗力较弱, 难以实现内部审计监督效果。

(三) 同级经审在监督上存在一定困难

经审会是一种内部审计, 再加上很多人员都是兼职, 要实现工会经费审计的独立性比较难。审计独立性的缺陷使其监督功能发挥受到了一定制约, 缺乏审计质量保证, 对问题的反映往往都采取“避重就轻”的方式, 没有实质意义的监督, 很多监督只是对于有限的较低层次的, 同级经审在监督上存在困难。

二、工会经费审计工作的改进措施

(一) 加强领导对经审工作的重视, 做好宣传工作

地方各级工会领导应该加强对工会经费审计工作的重视, 制定和下达相应的工作规范化指导性文件, 对工会经审工作加强指导, 对工会的经审工作积极支持, 促进工会经费审计工作的扎实展开。工会经审工作作为工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工会经审会必须要重视工会经费审计工作的宣传工作。工会经审会是对工会经费收支和财产管理情况进行审查监督的组织代表, 代表是工会群众的意愿和希望, 所以必须要对《中国工会审计条例》进行认真地贯彻和落实。工会可以通过媒体, 也可以通过干部培训学习的方式对《工会法》和有关法规、条例等加以宣传, 加强工会领导对工会经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这样才能促进工会经审工作的更好展开。

(二) 规范工会经审人员的行为, 对工会经审人员进行培训

工会经审委员会应该对经审委员的岗位职责加以明确, 对工会经审制度和检查监督机制建立健全, 抓好经审人员行为规范, 杜绝工作人员的过场行为,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审工作的全面完成, 提高工会经费审计工作的质量。工会经费审计工作人员应该在年初就在工会年度工作报告的基础上对经审年度计划和经审方案进行制定, 按步骤和方法对年度审计进行开展。其次, 工会经审工作政策性和专业性比较强, 对工会经审人员队伍建设要求较高。所以工会应该重视对工会经审人员的培训, 加强工会经审人员在业务知识、政策法规上的培训, 这些对工会经审工作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培训方式上可以通过举办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经审人员对新政策和新法规的了解, 提高经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

(三) 对外部审计加以引入, 加强对工会经费的监督检查

针对同级经审在监督上存在一定困难的问题, 经审部可以对外部审计加以引入, 加强对工会经费的监督检查。在《中国工会审计条例》第五条中有明确的规定, “经审会对本级和下一级工会审计的职责进行承担”。同时还规定, 根据工作需要, 经审会可以对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委托, 让他们对一些事项加以审计。工会也可以对具有审计、财会等专业资格和职业能力的人员加以聘请, 特邀这些人员参与到工会经费审计工作中。

我国工会经费审计工作从目前情况来看, 仍然存在着领导不够重视, 经审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同级经审在监督上存在一定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工会只有加强领导对经审工作的重视, 做好宣传工作, 规范工会经审人员行为, 对工会经审人员进行培训, 对外部审计加以引入, 加强对工会经费的监督检查才能使工会经费审计工作得到更好的改进。

参考文献

[1]撒忠伟, 刘莹.浅谈审计在工会经费审查中的职能作用[J].中国工会财会, 2012, (10) .

上一篇:小学开展法制教育经验材料下一篇:情人节给女朋友的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