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形象分析

2024-05-11

武松形象分析(精选5篇)

篇1:武松形象分析

悲情英雄武松的人物形象分析

吴亚徽

20099001

摘要:重情义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行为准则之一,是在人际关系中衡量人格高下的重要尺度,但是武松的重情义却表现出了负面作用,直接导致他走向悲剧深渊,令人痛心。他由江湖义士变成囚犯,由打虎英雄变成杀人罪犯,由逼上梁山转向接受招安,参与攻打农民起义,由坚决反抗邪恶势力到出家遁入佛门,这一切都与其复杂的思想性格不无关系。尤其是浓重的重情义思想,在其悲剧性的发展道路上起了关键的作用。武松出身贫民家庭,生活在普通的平民环境里从小失去母爱,缺少关爱,性情刚烈,嫉恶如仇,他勇敢的向恶势力作斗争。集中体现了平民又面临生存危机而“犯上作乱”直到回归传统的过程。

关键词: 武松

武松是梁山泊的当家小生,施耐庵在写他的时候卯足了力气,足足用了十回。武松的每一次出场都是那样轰轰烈烈,气壮山河,让人热血沸腾,击节赞赏。从景阳冈空拳打虎,狮子楼怒杀西门庆,十字坡智擒孙二娘,到快活林醉打蒋门神,飞云浦戴枷杀四凶,鸳鸯楼怒杀众奸人,蜈蚣岭夜杀淫道人等等。

武松慷慨重义,神勇好胜,重人伦轻女色,他几乎集梁山好汉的优点于一身。难怪大才子金圣叹称:赞武松,天人也。然而武松在他快意恩仇的江湖路上走得并并不平坦,他一路坎坷,一路搏杀,一路迷失。作为天伤星的武松他可以算得上是一位悲情英雄。

纵观武松的一生他被情累,被情困,被情伤,一个情字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简述一下武松的悲情生涯。

一、官府之情

武松出身低下,早年父母双亡,只和懦弱的哥哥武大相依为命。在颠沛流离的生活里饱尝人间的酸甜苦辣,他的内心特别渴望亲情,渴望拥有一个安定、温暖的家。他和古代的读书人一样把自己的这个愿望寄托于官府,也想通过报效朝廷来获得个人价值的体现。

在景阳岗空拳打虎之后,武松从一个无名小辈变成一位身怀绝技的打虎英雄,他的生活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发生转变的。知县爱惜他是个人才赐酒赏钱,又感武松:“忠厚仁德。”就有心栽培他做个都头。武松听后跪谢道:“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

就这样武松从一个无业游民一下子变成了有身份的官吏。生活也渐渐步入正轨。颠沛流离的日子画上了句号,安定的生活在向他招手。这时的武松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但好景不长,当他得知唯一情人武大惨死,悲痛欲绝,发誓要找出凶手。但武松没有因此而失去理智,而是先找到验尸的何九叔和知情的珲哥,取得了人证物证。当他得知之知县借故不理后,他隐忍不发,模拟整个审判过程,试图与法律尽量靠拢。首先借答谢乡邻的名义,安排嫂嫂设宴,拉来众街邻以作证人,然后审问潘金莲、王婆并当众录下口供,最终手刃潘金莲和西门庆。特别是当众明

确王婆的罪行后,武松没有杀死王婆,而是把必死无疑的王婆交给官府去处理,整个过程缜密细致,虽不合法,却也有理有据,将报仇雪恨之事堂堂正正的完成了,不同的是他一个人就包揽了县官捕快与侩子手的角色。

武松在处理整个事件的过程中显得缜密而稳重。在杀人之后,武松也没有像从前那样选择亡命天涯,而是选择到县衙自首,这时的武松完全是个“模范公民”的形象。尽管他经历了:至亲惨死,嫂子背叛,县令昏庸,奸人当道等种种不幸与不公,再加上有贪婪邪恶的王婆,精明世故的何九叔似的人物让武松饱尝了人性之恶,但他还是以一个执法者的身份来要求自己。他要以自己的言行来证明法律的崇高和庄严。一个耿直的武松形象跃入读者的眼中。我认为武松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他的心中有着浓重的官府情结。

再一次点燃武松生活热情之火的事情依旧与官府有关。不同的地方是这次出场的是一个官吏代表:张都监。

张都监用甜言蜜语取得了武松的信任,并答应将一个花枝招展的养娘嫁他为妻。从小缺少父母之爱的武松,怕是从来没有得到过如此的温暖,书中云:“武松跪下称谢道: “‘小人是个牢城营内囚徒。若蒙恩相抬举,小人当以执鞭随镫,服侍恩相。’”又“也自欢喜,心里寻思道:‘难得这个都监相公一力要抬举我。’”此时的武松表现出了一副忠于恭敬的样子,甚至决定“到这里住了,寸步不离”,连交往密切的施恩也没时间联系,并想到“虽是他频频使人来相看我,多管是不能勾入宅里来的。”所以当他听说张都监家里进了盗贼之时,他的第一反应是:玉兰已被许配给自己为妻,自己理所应当的要为张都监效力。

武松是个不轻易相信别人的人,他一旦相信了别人,就会愿意为知己者死。然而,就在武松以为遇到了值得的效力,值得投靠一生的人的时候,张都监透露出了真面目,他栽赃陷害对她百般信任的武松。他那个所谓的养娘也做了可耻的帮凶。

武松身上的伤可以忍,心理的伤却无法忍。他无法忍受他人的欺骗,特别是他信任的人的欺骗。因此在那些人要害他的时候,他才怒发冲冠,先杀了四个杀手,然后是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最后是张都监一家,包括婢女、仆人在内十几口。最后还蘸着血,在白粉壁上写下八个大字到:“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如果当初张都监不是欺骗武松而是真心对武松好,留武松在府中安家,再把养娘嫁给武松,那么武松此后的生活必然又会转入正轨。他会为官府效力,并因有了老婆,而学会对女人温柔。但是可惜,这一切都是骗局。

武松发现自己信任的人并不值得信任,自己愿意效劳的人要栽赃自己,自己要娶的女人要陷害自己,就连官差也会被收买成杀手要杀自己,而这一切都是源于曾给他带来无限憧憬的官府。

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当武松发现自己满心欢喜对生活的寄托都是来自一个骗局,他的心已死。于是他杀害了许多无辜的人,这完全可以被理解为大悲伤之余的冲动。

这时的武松也不再是对张都监一个人的恨而是上升为对整个制度和在这个制度管理下的社会的恨。他在墙上写下的八个大字就是他与官府决裂的标志。从此他从英雄转型为头陀,后归梁山,投身于武装反抗官府的行列中。

二、兄弟之情

武松有个性格懦弱,身材短小的哥哥武大。他与武松从小相依为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们这对兄弟与《水浒传》中的孔明、孔亮,穆宏、穆春,孙立、孙新等兄弟完全不同。前者同属好汉级别,而武松、武大不一样,武松神勇超凡,而武大短小丑陋,懦弱善良,被人戏称为“三寸丁谷树皮”,因此武松对这个无辜,软弱的兄长的骨肉深情,更能让我们体味到武松刚猛血性之外的人伦温情。

武松在阳谷县做都头时遇见哥哥武大,“武大道: ‘我怨你时,当初你在清河县里,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时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净办,常教我受苦,这个便是怨你处。想你时,我近来取得一个老小,清河县人不怯气,都来相欺负,没人做主;你在家时,谁敢来放个屁? 我如今在那里安不得身,只得搬来这里赁房居住,因此便是想你处。’从武大的这些话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兄长特别是像武大这样懦弱还需要弟弟做主的兄长对于兄弟深沉的爱和复杂的情感。

所以在武松得知哥哥被奸人所害,他毅然决然的放弃大好前程,不惜沦为阶下囚也要为兄长报仇雪恨。也正是武松的这份兄弟情深,使得武松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要的转折。

在被发配孟州的途中,武松因为兄弟义气,在不明是非的情况下帮助了黑道敛财的施恩夺回被蒋门神霸占的快活林。这个施恩是何许人也?原来他仗着父亲是老营的管营,在孟州东门外的快活林小镇开了一家酒店,却不是靠“合法经营”卖酒菜赚钱。书中有云:“此处东门外有一座市井,叫做快活林,凡是山东、河北的客商,都去那里做买卖。有百十处大客店,二三十赌坊、兑坊。往常时,小弟一者倚仗随身本事,二者倚仗营里有八九十个舍命的囚徒,在那里开着一家酒肉店,都分给众店家和赌坊、兑坊里。凡是有过路妓女之类人到那里去,先要来参见小弟,然后许她们趁食。那许多去处,每天都有用钱,月终有二三百两银子进项。”这分明是一个借重父亲的权势,在快活林强买强卖收取保护费的黑恶势力的头子。官营老爸出钱当后台老板,儿子出面做生意,实际上施恩就是流氓帮会的“大哥”。他不仅利用父亲的势力欺行霸市,还把犯人中的亡命之徒调到酒店当打手。这个施恩分明就是当年典型的黑社会兼“官商”,如果他一个月真有二三百两银子的进项,一年可就有三四千两银子的收入。这可是一笔巨款———郓哥父子只要有五两银子就能生活“好几个月”,难怪要引起别人的眼红。于是管营的顶头上司张团练就插手了。张团练带来一个外号“蒋门神”的人,此人不但有一身好武艺,而且擅相扑。他来到快活林一顿拳脚把施恩打跑,强占了施恩的地盘。这叫什么行径? 这叫强中自有强中手,大鱼吃小鱼,是黑社会恶势力的厮杀。施恩把自己受排挤的情况都说清楚了,要武松给他报仇:打败蒋门神,把酒店夺回来。武松当过都头,不应该不懂得“黑吃黑”的行径。但是武松出于“义气”———不是正义之气,而是好酒好菜招待的酒气和肉气,不但一口答应了,而且和施恩结拜成兄弟,投靠了黑社会恶势力,给黑社会老大做帮凶。从此武松被扯进了黑社会的互相攻击,陷进了是非冤仇之中,在帮施恩夺回快活林时,为撇清施恩的嫌疑,武松故意寻衅,找个由头醉打蒋门神,并请了十数个为头的豪杰来店里,替蒋门神与施恩陪话,表现出一副完全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样子,显得颇有心计。可以看出武松为给施恩夺回快活林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这时武松的江湖义气甚重,但无非是替人卖命的打手形象。在这种情况下,他被表面现象迷惑,对在朝的赃官,奸佞小人的伪善面目蒙蔽,缺少应有的戒备和防范心理。对小人精心设计的陷阱毫无觉察,从善良的愿望出发,最终使得自己身陷囹圄。

可以说,这份兄弟义气让武松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也因为这件事,武松背离了自己的初衷并且越走越远,最后完全脱离了他自己预想的人生轨迹。

另外一位影响武松人生选择的兄长是宋江。武松对宋江情深意重,他一直尊宋江为兄长。他们在武松以一次出场的时候就认识了,那时候的武松还没有成名,因误以为杀了人而躲在了柴大官人的府中,但因为其“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顾管不到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日子久了柴大官人也因此怠慢了他,正在落魄尴尬之时,宋江给予他无限深情。宋江是个精细人,看到武松是个汉子,也看到他对亲情的期待,便以江湖大哥的态度对待他。武松第一次感受到人情的温暖。后来他对于宋江的感情,大概仅次于李逵吧,特别是武松要到二龙山时,谢绝宋江对他的邀请时所说的话非常恳切,动情:“……..天可怜见的,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拜访哥哥不迟。”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铁打的汉子深情的一面。

尤其是在武松不赞成江找案的情况下,未报宋江知遇之恩,不惜违背自己意愿与其一起攻打方腊,在征讨方腊时被包道砍去左臂至残,至残后的武松心灰意冷,再无斗志。他的人生也从此变得灰暗了无生趣。

三、情灭

武松在江湖挣扎的太久了,他看惯了,也看透了一切。他本来也注重恩仇,本想也找个大哥作为依靠,但经历了梁山大团圆,排座次,招安,平四寇,他隐约感觉到官场和江湖除了一个在朝一个在野,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兄弟之间,不要说义兄义弟,就是亲哥哥武大郎又给了他多少温暖呢?只有他刚搬到哥哥家时嫂嫂的一番话,真是有点亲情的温馨,但其中又包裹着多少邪恶。

特别是宋江流露出招安的意思的时候,本来对朝廷十分厌恶的武松第一个站起来反对:“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兄弟的心。”端望遍布的世界,他从原先的渴望到后来的寂灭,这其中的苦痛,却无处于人说。只能斯人独憔悴。在征方腊结束后,武松看到梁山兄弟死伤惨重,他对征方腊的意义表示怀疑。当宋江找到武松时,武松已经万念俱灭:“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觐见,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倍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这时的武松已是看破红尘,大彻大悟,终归佛门。

武松一路走来,一路受伤。被情累,被情困,被情伤。为情而报恩,也为情而复仇。一路跌倒,一路搏杀。最想得到的东西伤他最深,最想得到的东西离他最远。最后累了,乏了,心也归于平静了。

篇2:武松形象分析

一部《水浒传》,塑造了有名有色的人物达六百八十五人之多,全书对重要人物的塑造,既突出了他们共同的英雄豪杰特点,也充分地刻画出人物之间“同而有异”的精细之处,即使性格相近的人也各有不同。作者还通过同一类情节、同一类故事,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这里就以武松与其他几人的对比为例,来说明武松这一人物形象。

一、“打虎”见差异,武松显神勇

《水浒传》中写了武松打虎和李逵打虎,但二人打虎显示出不同的形象特点。

武松景阳冈打虎,见老虎跳出,拿哨棒闪在青石边,大虫从半空中撺下来,武松心凉,酒做冷汗出,闪在大虫背后;后面,武松“躲”“闪”“劈”“跳”,之后武松却退出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疙瘩地揪住,一把按将下来,那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最后用拳头把大虫打死。

再看李逵的杀虎情节,李逵看到老娘被老虎吃了,心头火起,杀死一只幼虎,又一头钻进洞中追杀另外一只幼虎。正往外走,母老虎回洞,李逵一刀捅入其粪门,母老虎逃跑,正要追赶,一只吊睛白额雄虎袭来,李逵手起刀落,正中大虫颌下,伤了气管,死在岩下。

同样是杀虎的情节,从中表现出来的武松的性格和李逵的性格就不一样。写武松打虎是精细,写李逵杀虎是大胆。武松虽然神勇,却没有李逵那样不要命,完全没有视死如归的本色;李逵则心粗胆大,但有勇无谋、生死不顾,才敢一头钻进老虎洞中为人。同是灭虎的情节,表现出武松不仅神勇,而且勇中又细、智勇兼备。

二、同为反抗,原由不同

武松和鲁达都被作为反抗的代名词,都充满着对当时封建王朝和社会的不满和反抗。然而他们的反抗却源于不同的原因。

鲁达出生军官,拳打镇关西是他出自对于地方恶霸郑屠欺压金氏父女的强烈不满和同情。从这点上说,鲁达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反抗精神也就更强烈、更深刻,更具有社会批判意义。可以说,鲁达的反抗源于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对当时社会腐朽衰落的清醒认识。

武松则出身于城市平民家庭,生活在普通平民环境里,从小与下层社会的游侠哥们儿流落街头,舞枪习棒,逐渐养成了一般市民特有的好打抱不平的品行;特别是从身材矮小,性格怯懦,常受人欺侮的武大身上看到了懦弱要遭欺凌的事实,激发了他重视个体意识、拼命讨回公道的价值取向。武松的生活经历融合着对社会、自然、命运甚至自我的强烈反抗。他反抗自然、抗争命运、怒杀恶霸、誓除奸人、反抗朝廷、劫富济贫,甚至反抗一心想招安入朝为官的宋江等,无不显示出硬汉本色。

三、江湖名声,大而不同 宋江与武松都是作者着重突出的人物,也都是江湖上名声显赫的英雄,并且二人是江湖知己,然而他们的名声却显示出不同的形象。宋江在江湖的名声是靠仗义疏财、笼络人心得来的,而武松的显赫名声则完完全全是靠其天生资质和个人的拳脚打出来的。

武松的个人资质在梁山好汉中是十分突出的,身材魁梧高大,仪表堂堂。难怪年轻漂亮的嫂子潘金莲一见到他就神魂颠倒,想入非非,不由自主地做了不少小动作。相貌出众,武功自然也更是出色。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十字坡误遇、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险恶复杂的江湖在一般人眼里也许是谈之色变的畏途,但对武松来说,不过是显示才艺、为个人扬名的舞台。

身材高大、武功高强只是他的外在条件,要想在江湖立稳脚跟,得到众好汉们的首肯,还得有符合江湖精神的性格和秉性。武松性情刚烈,桀骜不驯,但又不是那种莽撞粗鲁、头脑发昏之辈,这是与李逵的不同之处。他胆大心细,一般不贸然冲动。因此,他的所作所为大多有明确的目的,支配他行为的,是江湖上的义气。正因为这些在江湖上拥有很大的名气。

四、同为杀嫂,动机不同显性格差异

再拿杀嫂一事来说,武松杀嫂,“全是为兄报仇,为己不曾与焉”,表现出武松的义烈;而石秀杀嫂则“不过为己鸣冤而已”,表现出石秀的狠毒。

武松从东京出差回来,突然看到兄长武大郎的灵堂,大吃一惊!急唤嫂子潘金莲询问情况。潘金莲想把事情搞浑,武松自然不会相信,但苦无证据,武松不得发作。面对突发事件,武松没有自乱方寸,决不冲动,相反相当冷静,这是精明之人的表现!回来县里,武松经过一步步追问和找寻证据,确认兄长死于非命。他想依法行事,谁知县官贪图贿赂,不予理会。他没有意气用事、大吵大闹,而是相当冷静,早已计划自己动手,报仇雪恨!

武松从县衙带了三两个士兵,备好笔墨纸砚、猪首、鹅、鸡、酒、果品等东西,来到家中。请来街坊四邻,让士兵把守前后门,开始当面对质、盘问了。武松让人录了口供,又让潘金莲和王婆“点指画了字”,还让“四家邻居书了名,也画了字”。有了潘金莲等人的供词,案情大白了!武松手起刀落,杀了潘金莲,随后又去杀了西门庆。最后,带了王婆,由四邻陪着投案自首。

武松杀嫂替兄报仇整个故事,不仅体现了武松行事有条不紊,而又步步紧逼、丝丝入扣,完全是一个精明之人,也可以看出武松的义烈惨厉,有恩必报,有仇必复的英雄好汉的形象。

结语:

篇3:武松形象分析

一、“自救式”老者

所谓“自救”式老者, 主要是基于对自身的利益存在影响的一类老者, 虽然对于他们背景、文化等方面的描绘并不多, 但是从语言风格及处事之道中各显神通, 有“明哲保身”的意味。其中有胡正卿、西门庆的老门翁高老爹、代书先生姬尚安和巴德林、赵直明和姚文庆、快活林的黄先生、康文与康武及《吊打白虎山》中百十个年纪大的老者等。在扬州评话中这类型的老者有的极力摆脱利益双方之间的牵连, 试图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 他们“自救”的方式表面上是一种“善解人意”的提醒, 实质上是“金蝉脱壳”的技法;有的则是在为“利益”服务, 他们不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而是委婉的斡旋, 从利益双方的实力上权衡自身利益的得失, 并在恰当的时机抽身而出。此外, 在自身利益不受影响的前提下, 他们也会对当下形势做出判断, 做出看似符合“人情”的举措, 对矛盾双方进行调和。

胡正卿在第二回《杀嫂祭兄》中扮演重要角色, 书中评价是“他以前在县里当过刑房书办, 腹中甚好, 笔下也好, 为人很正派”, 对于王婆家中沾软的事也是“心里虽明白, 嘴里却不好说”。此外, 从乔郓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胡老爹为人厚道。在性格上较为胆怯, 武大郎捉奸之时, “胡老爹今日不敢多话, 也不敢插嘴。不解围吗?不能玩!”。对于祸及自身的事也小心防范:当他看见武大的炊饼担子落在王婆家门口, 便叫她挑回去。其用意在于“果然惊官动府, 将来奸情事发生, 我们邻居都是要到堂的, 到那时王婆决不承认, 炊饼担子就能算证据”。可见, 胡老爹考虑问题较为周祥, 在处事上如履薄冰, 唯恐祸事殃及自身。还有在《备帖请邻》中, “胡老爹站在厅口听得明明白白, 同赵直明好笑, 晓得这个伙计用激将法, 摆明了说谎。姚文庆是个忠厚老实人, 不懂这些滑头事”;还有武松在暗讽胡正卿时的表现, “胡正卿从来是教训人的人, 今日被武松教训, 有点下不去, 很惭愧, 气扽胡子, 嘴里自然自语:‘岂有此理!’单看来的是哪一个, 非要扎扎实实地教训他不可”。从用力拉胡子还有“扎扎实实”就可以印证胡老爹的脾气, 也可以看出平日鲜有人说他的是非, 这便是处事精明的地方。

西门庆公馆守门的高升高老爹第一次出现是在《郓哥献鲜》的故事里, 从他与乔郓的对话中不难看出, 高老爹处事较为圆滑, 表面上看是出于对乔郓的考虑, 并且能掌握乔郓的内心想法, 实际上则是为了委婉的拒绝乔郓进门:“ (乔郓) ‘大官人允我过的。’‘主人不在家。’‘大官人不在家, 奶奶太太们可在家?……’‘不好啦, 小伙, 我不晓得关顾你啊?……正主子还没有看到呢, 妈子丫头围上来了, 你拈三个, 她拈五个, 吃了没处拿钱, 你可不要怪我!’”这也是高老爹的守门的职责所在, 虽然称乔郓为“现世宝贝干儿子”, 但做事依然讲究规矩, 最后也卖了一个人情给乔郓:“主人早出晚归, 倒有两个月了, 不晓得忙什么事。”即便没能帮助乔郓, 但还是随口之说透露点无关自己的消息, 既不说出西门庆的信息, 也卖了人情给乔郓, 可谓一举两得。-

二、“过路式”老者

顾名思义“过路”式老者即与双方无本质上利害冲突的老者, 在说书中塑造他们的形象是为了服务于主要人物, 同时在说唱的过程中也可以掌控听书人的场面, 借由一些小人物的故事缓解下紧张气氛, 为故事增添点笑料。此外, 这也是一种自然地过渡, 让说书的过程连贯而富有生活的真实感, 不至于情节的突兀或是千篇一律而失真。在《武松》一书中, 主要以《郓哥敬鲜》中过路的老者及《大闹快活林》中卖酒老爹为代表。

如在《郓哥敬鲜》中写道, (乔郓) 他朝左右一望, 在朝两头一望, 看见南头来了一个走路的。这个走路的是个老者, 有七八十岁了, 胡子都白了, 腰都驼了, 手里拄着拐杖, 走不动。真坑死人, 这个老头子犯嫌哩!我来迎他下子。抢几步迎上前:“老太爷啊!”“小兄弟啊。”“你老人家到哪里去啊?”“我到北门。”“哎, 你老人家到北门不要一直走啊, 要转弯呐!”“转弯走哪里呀?”“转弯走这条巷子。”“这条巷子好走吗?”“便道哎, 你老人家这么大的年纪了, 还能走远道吗?”“啊, 我到今日都不晓得, 这里有条近道哩, 难为你, 小兄弟。”“没事, 你老人家好好地走!”此处安排乔郓和老者的出现也是说书人的别出心裁, 乔郓“既要弄到她 (王婆) 的钱, 就不能蛮喊乱叫, 不能坏人家的事”。可见, 郓哥此时还在为王婆考虑, 而用小伎俩来支走不相干的路人。评书选择手拄着拐杖的老者也有其用意, 正是因为老者走的慢, 郓哥担心他会看见王婆家发生的事情, 这样自己的生意也有可能做不成, 并且这也为郓哥和王婆的商量留点时间与余地。虽然郓哥在事前做了充足的准备, 也信心十足的相信这笔生意可以谈成;但是他的聪明只是浮于人事的表面而并不了解人心与人性。说书人故意安排此过路老者, 看似郓哥灵活精明, 而结果却出人意料。细推一下, 郓哥的失败也是情理之中。这种结果的强烈差异, 就会让听众深思不解, 而更愿意继续听下去, 这也是说书人的高妙之处。

三、“围观式”老者

在《武松》的故事中经常会出现“一老一少”的组合, 他们在剧情的发展中有的是为发挥教化劝善的功能, 这也是因为书中讲到人“易恶而不易善”;有的是为了侧面烘托武松或主要人物形象, 还有是为了发挥“解围”的功能。与此同时, 也有塑造个体老者的形象, 因为也是发挥了“解围”的功能, 遂被安排在“围观式”的范畴中。基本上“一老一少”的组合出现在《游街寻兄》、《天王庙举鼎》、《武大捉奸》、《醉打蒋门神》、《施蒋斗手》、《夜走蜈蚣岭》和《怒打孔亮》的剧情中;而个体老者如《何九焚柩》的营房老者、《大闹快活林》成衣铺的老者及《施蒋斗手》的老年门兵都是扮演解围的角色。

在《游街寻兄》的故事中的“一老一少”是为了烘托武松的形象。其中说道, 有个少年人掉过脸来一望:“咦喂!老太爷, 你看这个门上抬的什么东西啊?毛乎乎的。”“哦, 我看见了, 大牯牛。”“老太爷, 不要被人笑话哦, 你这一嘴的胡子, 长得白掉了。大牯牛没有角吗?”“哦, 这是什么东西啊?”“我来问问他们抬的人。”这个少年农人走到猎户面前:“请问这个门上抬的是什么东西?”“这就是景阳冈的老虎。”“咦, 乖乖!老太爷听见啦, 老虎!”“老虎从哪里捕来的啊?”“从景阳冈捕来的”“啊!请问你们怎么捕住的?”“不是我们捕住的, 就是这位英雄”……“啊咦喂!他是哪一个?”……“啊!肉拳头就把老虎打死了?这个拳头怕是生铁的”借助于老者与少年人的对话, 将武松打虎的信息重新进行了梳理, 一方面显出了老虎的体格硕壮、形同牯牛, 以至于连阅历丰富的老者都有误判;另一方面, 也间接流露出武松精拳捕虎, 武艺精湛从而能将景阳冈的老虎制服。老者由刚开始平淡无奇的“哦”到“咦, 乖乖!”、“啊!”、“啊咦喂!”、“啊!”一系列的连声感叹, 内心由平静到激动的心情也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情义式”老者

这里的“情义”是相对于利益集团而言的, 对于武松而言, 陈洪、《杀嫂祭兄》厨房里的老者及看管坟茔的张老爹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带有人情的意味, 而对于集团利益而言, 《夜杀都监府》的二老头子、《月夜入孟州》门军, 他们身在其位而谋其事也是符合常理的。而两方都重“情义”, 只是代表的利益不同罢了。所以笔者将其都纳为“情义式”老者, 他们在故事中的剧情并不多, 有的只是一笔带过。但对于剧情的发展而言, 却是另有一番滋味。

当武松苦于寻找代书先生时, 想到了县官面前的红人陈洪, 当年武松出于侠义而帮助其子改邪归正, “所以他时刻都想到武松的大恩, 要不是姓武的拉我儿子一把, 我这个儿子就填于沟壑了, 我的晚年就大不幸了”。也正是出于这种感恩, 对于武松的请求也为拒绝, 在《陈洪拟状》中提及, “ (陈洪) 我手无缚鸡之力, 只有笔下这点能力, 听武松所言, 是个奸情命案。陈洪也晓得了, 一定是请我写状子, 我现在拒绝动笔了, 生怕笔下损德, 唯有对武松不能拒绝。他如请我写状子, 我非写不可, 还要尽心尽力代他写, 非要代武松报仇雪恨不可”。不难看出, 当武松正在叙述案情的来龙去脉时, 陈洪心中已经下定决心帮助武松。正因如此, 在拟状中多次将自己的草稿读给武松听, 以防有所疏漏与瑕疵。誊写之后, 陈洪自己又念了一遍, “怕自己大意, 有掉字、掉句的地方。一字无讹, 叫武松顺手签个字, 手续完了”。又如在《陈洪辩罪》中, 陈洪倒贴银两来为武松办事, “就因为他欠武松的人情, 今日也算补报了武松。追本穷源, 这都是武二爷待人好, 所以待人好就如同待己好”。也正是说书中这类“情义式”的老者, 整个剧情充满了悬念和神秘的色彩。

老者在现实生活中的性格是丰富多样的, 而说书的目的在于教化劝善, 现实与艺术之间存在差异, 无形之中不能将每个老者的形象立体的呈现, 只能借助于典型人物来勾勒。此外, 说书先生所塑造的形象既要符合生活的常理, 也要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所以, 说书先生要解构同一类型的人, 在恰当的场合, 塑造出一个典型的形象。在《武松》中的老者在面对世俗的反映是不同的, 这也与不同的老者的性格和所能承受的心理压力有关。即便对于作品中的老者进行了粗略的分类, 然而在每个形象的内部仍有很多不同值得深入探讨。艺术可以反映现实的社会, 社会中的“老者”各有特色而未能穷尽, 所以《武松》中的每个“老者”都值得推敲。

摘要:本文采用先分类再归纳的研究方法, 将扬州评话中王派《武松》的老者进行了探究, 探究了群众中的“老者”与剧情的矛盾冲突、武松命运之间的联系, 肯定了“老者”形象说书中的地位, 对于探究《武松》中的群众角色有一定价值。

篇4:武松形象分析

——读《武松打虎》有感

读了《水浒传》中《武松打虎》一回后,武松的意气和胆量、慷慨和义气深深感染了我,同时也被他酒后打虎中所表现出来的高超武艺所折服。但是,当我们因这些光彩照人的形象而尊崇他为英雄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文中其中两个细节:

一、“武松乘着酒兴,只管走上冈子来。”

二、“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细细考量这两个细节之后,我们就不由发现,武松有被英雄主义之嫌,最起码在这一回是这样的。

一个人酒兴的时候或许吐真言,或许行为不理智。而刚好,以上所说正是两种表现,言不慎,行不当。或许有人会说,这是武松个性,因为这种个性才造就了武松的英雄本色;或者也有人认为,英雄不是完美者,正像人性不是完美的一样。但是,我个人认为,英雄所为应该是由英雄本人的善性所引导的,而武松则相反,他的打虎所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好面子、怕人耻笑,是他个人的劣根一面去引导所致。因此,我觉得武松是做了一件英雄主义的事情,而他本人却是被英雄化了,成为了一名被动英雄。

把武松这种表现拿到今天现实生活来说,当我们对一些舍己救人、奋不顾身等义勇行为赞不绝口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深究这些行为后面的真实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赞叹。我们现实生活中不乏一些被英雄主义的人,例如一些官员,危急时候表现得奋勇当前,大义凛然,但又有多少人是真心实意的呢?我们往往发现他们是迫于压力、迫于面子,硬着头皮“带领”群众,而与平时群众上访吃闭门羹、人浮于事、推卸责任的表现形成极大反差,可以说是反常行为,因为危急时候万一有什么闪失是最容易丢“乌纱帽”的。当然,他们那时候表现出来的“义勇”总是会被放大放大,被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传为佳话,于是他们一个不小心就成为人们心中的“大英雄”。

因此,对于英雄的判定我们就应该要实事求是,坚决从人性出发。特别对于媒体们,政府部门们,不能不负责任和急功近利,昧着良心和事实制造一个英雄

出来,装门面、填空洞,刻意树立所谓的楷模,忽悠欺骗群众。事实上,英雄这个词涉及到精神层面,假如“被英雄”泛滥了,那怎么对得起那些真正的英雄、真正的烈士、真正的楷模呢?如今,我们的社会物质上的造假掺假已经相当可怕,如果连精神层面都造假掺假,冒着道德风险,那还有什么人性可言。或许一些“善意的谎言”可以给社会带来一定的正面效果,给人们带来可参考的道德追求价值,但一旦谎言被识破被揭穿的时候,又有谁会相信英雄,相信道德,相信媒体,相信政府?

篇5:写武松的作文

提起《武松打虎》这一段,更突出了他这几个特点。武松豪爽倔强,自己连喝了十八碗酒后,不听店小二的劝解,独自一人准备过冈。这是他骨子里的英雄情结决定的!然在路上看到了官府的告示,那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即使也有点害怕,但为了不让自己丢了英雄的面子,毅然决然地提着哨棒上了冈。在冈上,一只饥饿的老虎向他扑来,武松一惊,猛地一闪,老虎就扑在了地上。。。。。。俗话说的好“狭路相逢,勇者胜”。

武松趁机骑到了老虎的背上,仅是用拳脚,便把老虎打的连气都没有了,这是大自然的英雄和人间的的英雄在殊死搏斗!老虎死在武松手里犹荣,武松战胜老虎顶天立地是勇敢、正义、倔强的化身。

上一篇:人生需要磨练初三作文下一篇:优选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