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家乡的板栗作文

2024-05-06

介绍家乡的板栗作文(精选7篇)

篇1:介绍家乡的板栗作文

我的家乡信阳,盛产板栗,春天,柔风吹醒了大地吹绿小草的时候,板栗也睁开了惺忪的眼睛。从远处看一片片板栗林像一个个碧绿的湖波,春风一吹便泛起柔和的绿波。

初夏,板栗树开花了。看!它们三三两两挤在一起,开的那么热闹。微风一吹散发出阵阵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板栗花谢了以后树上挂满了小刺球球,这就是板栗的幼果。小刺球球慢慢长大随后变成黄色,随着秋天的到来,黄色的大刺球球都张开了嘴。露出了红色的板栗。也就是说板栗成熟了,叫人看了直流口水……

秋收的人们一个个喜气洋洋在忙着收板栗,这时板栗园里充满了笑、充满了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要是你们能来我的家乡一定让你们大饱口福,走时还能装上一大包!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板栗园里的树上挂满了洁白的花儿!地上像铺着一床大大的白地毯,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耀眼的亮光,板栗园里变成了雪白的世界。

啊!家乡的板栗园我爱你!春的明媚、夏的绚丽、秋的丰盛、冬的洁白!

★ 板栗作文

★ 6年级板栗树作文300字

★ 家乡作文

★ 家乡作文400字

★ 作文初一家乡

★ 家乡之歌作文

篇2:介绍家乡的板栗作文

每年春天的时候,栗子树就长出嫩嫩的的小芽,随着气候由冷变暖,嫩芽也在慢慢的生长。看,开花了。那一朵朵花仿佛柳絮一般,当那些小花被风吹落的时候,像一条条软绵绵的毛毛虫趴在地上睡懒觉似的。

到了夏天,树叶长的越发茂盛了。

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因为板栗成熟了。它们张开自己可爱的笑脸,露出了几颗大门牙。小板栗像一个个淘气的小孩子,把树爷爷压的弯下了腰。

板栗味道甘甜芳香,营养丰富,是健胃补肾、延年益寿的上等果品。做法也有很多种。可以将板栗仁蒸熟、磨粉,制成糕饼,也可以用板栗做菜煮汤,还有大街小巷上都会出现的糖炒栗子。但是要注意哦,栗子生吃难消化,熟食又容易滞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哦。

篇3: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5”:请你像沈平平写《银杏》那样, 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它可以是农副产品, 如水果、水产品等;也可以是工业产品, 包括食品和工艺品等。确定习作内容以后, 自定一个题目。

写的时候, 可以先介绍它的外部特征, 再写出它的价值或用途等, 让别人读了你的习作, 能对你所介绍的产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拓展思路

写家乡特产, 可选择写作的内容很多。在这众多的产品中, 我们必须确定其中的一种作为我们写作的对象。因此, 搜集关于要写作产品的资料是很有必要的。怎样搜集呢?途径是很多的。比如, 向别人了解。可以是你的老师, 可以是你的爸爸妈妈, 也可以是你的邻居, 还可以是工艺师等, 只要他们知道一些, 随时注意了解并且用笔记录下来。我们还可以向书本了解。可以去书店或者图书馆、阅览室查找介绍你要写作产品的书籍。如果能找到这样的书籍, 那么, 书上关于你要写作产品的资料一般比较翔实, 会为自己的写作带来很大的方便。现在, 我们还有一种更加便捷的搜集资料的方法——上网搜集。在搜集资料的时候, 不要搜集了一点儿, 就心满意足, 而要尽量多搜集一些, 资料翔实, 写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丰富有余。

习作提示

1. 根据要求整理素材。看看资料中有哪些是符合这次作文要求的信息的, 我们可以把它们划出来。要想把这篇作文写生动, 有时候光按部就班地介绍产品的特征、价值以及用途, 可能我们的习作写出来还不够生动。所以, 如果有关于产品的一些传说或者故事, 我们能把它们巧妙地引入到我们的习作中的话, 那么, 习作写出来就生动具体了。

2. 恰当使用说明方法。这一次习作, 从体裁上说, 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的写作讲究说明方法的运用。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下定义、摹状貌等。可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运用。

篇4:家乡的板栗作文

一阵阵秋风吹过,板栗球成熟了,它们形态各异。有的裂开了一条小缝,板栗宝宝从妈妈的怀抱掉了下来;有的板栗宝宝还是在妈妈的怀里睡觉;有的板栗宝宝早就一分为二。

几个同学使劲踩了几个板栗,露出了可爱的板栗宝宝,只见它身穿棕红色的毛绒外衣,头戴褐色帽子,还拖着一条长尾巴,真像一个小精灵,板栗宝宝闻起来还有一股清香,我轻轻地咬开一个,吃下一块淡黄的果肉,慢慢品尝,甜津津,脆香香,香喷喷。

我爱家乡的板栗。

篇5:家乡的板栗500字作文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奶奶家有一棵板栗树,每年中秋节前后,都会结起一只只惹人喜爱的“小刺猬”,所以到奶奶家过节时,都要抢着帮奶奶打板栗。打板栗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中秋节一跨进家门就大嚷:“爷爷奶奶,我要打板栗!”爷爷奶奶总是乐呵呵地说:“好的!”爸爸和奶奶扛着梯子和竹竿,我乐颠颠地跟在后面,来到板栗树下,爸爸举起竹竿,小心翼翼地站上梯子,对着树丫一阵猛打,“小刺猬”忍不住疼痛,迫不及待地往下窜,躲进了草丛,有的“小刺猬”肚皮爆开了,像在对我呲牙咧嘴。打完了,奶奶拿着铁夹在草丛中寻找受伤的.“小刺猬”,我跑东跑西,寻找着从“小刺猬”肚里滚出来的板栗,不知不觉就装满了一箩筐。

回到家,奶奶拿着剪刀剪开“小刺猬”,取出板栗,我抢先吃了一个,啊!好脆好嫩啊,新鲜的板栗就是好吃。

板栗有很多种吃法,烧着吃,软软的,适合老人,板栗烧鸡就是一道好菜;炒着吃,香喷喷的;生吃,嫩黄嫩黄的,又脆又香,特别是刚从树上打下的,更是美味;而我最喜欢的是被露水浸透四五个晚上的板栗,外软里脆,甜甜的,用我的话说,那就是――比蜜还甜呢!

家乡的板栗,我爱你!

篇6:家乡的板栗作文400字

小时候,对我来说,板栗是树上的绿刺猬。因为板栗全身是刺,这刺还是绿色的,这不就是一个个长在树上的绿刺猬么?

每到九月份,我就盼着打板栗。我总是缠着爷爷问:“爷爷,怎么还不打板栗呀?”爷爷笑眯眯地说:“小馋猫,走,我们去找找可有成熟的板栗!”

我和爷爷在屋后找了根长竹竿,准备去打板栗。爷爷先是眯着眼仔细瞅,再用竹竿对准看上去熟了的`板栗使劲打,我兴高采烈地在树下找裂开缝隙的板栗球,不一会儿我就找到了好几个。爷爷看见我找着板栗了,直夸我。然后,我找来剪刀和尖尖的石头,把板栗球分成两半,再取出藏在里面的板栗籽。家乡的板栗无论是蒸,还是炒,都很香甜。

自从上了四年级,我就不常回老家了,要吃板栗只能买。在城市里买的板栗,远远比不上家乡的板栗,再大也比不上家乡的板栗饱满,再甜也比不上家乡的板栗香甜!

篇7:如何指导学生介绍家乡的景物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 只有激发了写作的兴趣, 学生才能爱写, 才能从认识上和情感上喜欢作文。而激发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创设合理的情境, 让学生变“苦写”为“乐写”。

1援观察自己的家乡。

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乡, 怎样才能写出家乡与众不同的地方特色呢?这就需要学生们对家乡的景物做一番深入细致的观察。因此, 在写作之前, 我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 对自己的家乡进行一次大搜索。我事先教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方法:首先找到自己最喜欢的或认为最值得观察的景物;接着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变化等角度去观察, 观察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最后及时记下自己的观察所得, 这样写作的时候就有素材了。通过观察自己的家乡, 学生零距离感受到家乡景色的美丽, 发掘出家乡中那些易被忽视的闪光点, 同时享受到观察的快乐, 唤起写作的兴趣。

2援夸夸自己的家乡。

在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家乡后, 我并不急着让学生马上动笔写作, 而是先上了一堂“夸夸自己的家乡”的活动课, 让学生用三言两语向同学们夸夸自己的家乡:说说家乡的青山绿水, 谈谈家乡的风土人情, 侃侃家乡最让人动心的可爱之处, 聊聊家乡最令人自豪的美景……通过“夸夸自己的家乡”, 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认同感被激发出来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争先恐后地夸耀自己的家乡, 恨不得将家乡的一切都骄傲地展示在同学们面前。

二、悉心指导, 授之以渔

1援抓住家乡景物与众不同的特点。

世间万物各不相同, 抓住特点, 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家乡一定有许多美丽迷人的景物, 但是在作文中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 一个一个地去介绍, 而是要突出特点、抓住关键。以《珍珠泉》为例:这眼泉得名“珍珠泉”, 是因为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文章写出了珍珠泉的特点:绿、清、深、美。在习作前, 我要求学生好好借鉴一下, 务必要写出家乡独有的特点, 如:写出家乡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 家乡景物在不同季节的不同风光……总之, 我要求学生心中明确自己要写什么, 要写出自己的家乡, 而不是别人的家乡;要写出别人的家乡所没有的, 要有自己的“家乡味”。

2援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家乡。

凡事皆有序, 有序则顺, 无序则乱。描写景物也要有一定顺序, 否则习作便会显得杂乱无章。写景物可以按空间顺序或时间顺序来写。按空间顺序写就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 按照由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等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 或者随着观察者位置的变化来依次描写景物。按时间顺序写就是同一景物在不同的时间里是有变化的, 如按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 或按晨、午、暮、夜的时间顺序来描写等。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家乡, 可以使景物丰富多彩、摇曳生姿, 使描写富于变化、生动形象, 使文章富有层次感、结构清晰。至于选用哪一种顺序, 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表达需要来确定。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一定要条理清楚, 才能让没有到过你家乡的人一读便一目了然, 甚至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援融入自己对家乡的深情。

景物是客观的, 而人则是有情的。一篇好的习作一定要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因为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的美丽“躯壳”, 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因此, 在指导本次习作中, 我要求学生在介绍家乡的景物时, 心中一定要充满对家乡的自豪感、喜悦感;在景物描写的字里行间, 一定要把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自然而然地融进去, 就像《珍珠泉》的作者描写完珍珠泉的特点后写道:“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将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一下子表现出来了。是的, 写景贵有情, 文章中除了描写景色之外, 还要穿插自己的情感抒发, 只有情和景交融起来, 写出来的习作才能打动人心, 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和美的享受。

三、改中提升, 展示风采

1援自读自改, 再现家乡景物。

“文章不厌百回改”, 文章贵在改, 改能出彩。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做到语句通顺, 行款正确, 书写规范、整洁。”因此, 学生写好作文后, 我并不急着批改, 而是让学生自己先动手改一改。我首先让他们自己读一读, 感受一下自己的作品, 看看自己的文章写得怎么样, 有没有错别字、错误的标点符号, 有没有拗口的词句、病句, 读起来通不通顺, 家乡景物描写有没有真实、生动……我要求学生多问几个“有没有”, 让学生边读边推敲, 然后再进行修改, 甚至一改再改, 直到自己满意, 最后重新誊写, 使之语句通顺、内容具体。学生通过自改作文, 不仅锤炼了语言, 训练了表达能力, 也对家乡的景物进行了再观察、再认识, 使脑中再现的家乡景物, 显得特别清晰、亲切。放手让学生自己修改,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把作文批改看成是自己分内的事, 不仅可使文章变得更好,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做事严谨认真、富有责任感的习惯。

2援互评互改, 互相欣赏家乡美景。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这样的要求:“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 取长补短, 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要使学生自觉养成勤于互评互改的好习惯, 教师必须加强指导, 而非放任自流。写作指导中, 我把学生分成几个互评互改小组, 每个小组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 让优秀生充当小老师, 在帮助他人的基础上, 也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让中等生“承上启下”, 在学习借鉴优秀生作文的同时, 也能帮帮差生, 发挥自己的“优势”;让差生“近朱者赤”, 在良好环境的熏陶中, 发现不足, 及时修改, 不断提升。通过互评互改, 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 合作意识增强了, 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都能或多或少地从同学身上学到一些东西。在活动过程中, 学生们既提高了自己的作文水平, 又“欣赏”了其他同学家乡的美景, 真是作文、“游玩”双丰收!

3援举办作品展, 介绍家乡美。

感受成功, 才能有前进的动力。是的, 当自己的辛苦创作得到老师和同学认可时, 对孩子来说, 无疑是最大的奖赏。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 本次习作教学中, 我的收尾之作便是举办了一次“家乡美”作品展。我在教室后面设置了一个大展板, 这个展板, 展示的不是最优秀的作文, 而是全班学生的习作。因为通过学生的不断自改和多次互改, 学生“介绍家乡的景物”的习作在我眼里, 每一篇都是佳作。在作品展出中, 我要求学生利用活动课、课余时间, 充当一回导游, 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美丽的家乡, 和同学们一起去“畅游”一番。“家乡美”作品展, 让学生们收获到了自信, 享受到了成功。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这里, 每个学生都可以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作品, 每个学生也都可以对他人的文章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中, 不断加深对本次习作的感悟。我想, 对于刚学写习作的学生来说, 获取成功的体验, 本身就是一次成长的过程。

上一篇:经济增长阶段论下一篇:平板电脑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