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里的童话的优美散文

2024-05-09

梦幻里的童话的优美散文(通用15篇)

篇1:梦幻里的童话的优美散文

童话里的百合优美散文

你笑如百合,不需要过多欣赏,过多赞美。自顾自美丽,你相信真正懂你的人,即使在深暗的夜里也会辨出你的模样。

题记

我穿着一只玻璃鞋,站在路口,等了很久。最后对身边已有些疲惫的南瓜马车说,我们先走吧,或许在下一个路口会等到她。马儿沉默了,用悠远的眼神看着绵长的路。默默的,在它心里或许默默的绽放着,默默的将一切美好酝酿。心更平静了,又静了。没有任何的心绪起伏,只剩下风吹响了忘记的窗。不是白雾,是一副还未勾勒的画。不刻意,不强求,单纯想去追求,不想就此搁住。她真的很美好,花一样的名字,一个笑如百合的女子。

走过的二月,像一支竹篙撑开小船的湖面,划散湖水倒映着的脸庞。静静的开始,不带声色的结束,或深或浅,不成文的约定说好的,我还记得。澄净的夜空,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抬起头,看见星辰,看到成都的烟火,看到顾莉雅的那片海。看到那星眸。星眸不会提及童话,我却单纯的想把童话完整的留在心底,照耀着属于自己的那片世界,即使这个小世界只有我一人,依旧天真的想站在某个未知的路口等,等某个说不出道不明的缘分。如赴邀约,淡定如此,盛放无言。

如果忘记可以不再想起,我宁愿选择记得,能够让自己在三年里不断在深夜里想起的,是忘不了的,对你依然新如昨日。能够不想起,也就不值得去想起。很安静,不奢求,就像你说的我相信缘分。你知道的,我不贪心,只想告诉你我很期待放学,当你从从教室窗前走过我就可以看到你,在我心里你永远如童话般耀眼,你可以不在意周围的一切,我切无法忘记周围有你的身影。喜欢下课和走进隔壁教室,因为去的次数越多就可以越多看见你。只此罢了,想像见到你的笑脸。六月是多雨的,你的笑容是一个晴天。

你笑如百合,相遇我开始预感,还是坚持嚅嗫着,不敢说出。可以说出的和不可以说出的,你没让我说出。可以遗忘的和不可以遗忘的,成为那个夏天,最鲜明的`符号,最六月的童话。对你可能是一笔流水账,对我却是一段童话的掂念。不在脸上。藏在心里。期待;希望,在一个仓促的路口能在见到你,闲谈后,看你远去的背影。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有个晴天的早晨,天空很稀薄,沾染了我,想像那片海的纯明可爱,温存的海浪,忘记你的轮廓。想着想着,我在哼歌,是你教我唱的······简单如童话一样的,清晰得像我在你稿子上偷偷画的笑脸。

喜欢你是宁静,祥和的。像是我偷了你被子里的棉花,挂在童话的天空,于是有了云,有了爱,我不敢言爱(害怕也好,胆小也罢,自己也不清楚)。还好那声音你从远处无法聆听,我的声音也无法企及你。只想默默努力,让自己有足够能力拉近现实差距与童话无隔的距离。生活或像阿甘手中的羽毛指着方向,或像那盒巧克力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吃到什么味,发生什么事吧!

在生命中挂一个铃子提醒我有一片白色的羽毛,不然忘了。怎么感到有所忘失?

如画的景色,温润的空气,伴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想起。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依然记得青石阶路上,有过你的脚步,嫣然处的欢笑,低眉处的生动,定格了谁的眸子,缭醒谁沉睡的帘。

怀恋层层黛绿叶子后躲着的小花,游离出的丝丝香气,多好。阳光从昔日小巷灰白的石墙跌小来碎在旅院斑驳的木椅上,碎在我手中的杯盏。碎在那半曲书语,痴醉那双星眸。

月光淡淡,笼罩着屋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几点疏星,云似海雾迷糊,迷糊那片逆流涌岸的海,涌进一个隐逝的童话。

南风知我意,笔落意倾城。呢喃笑银花,吹梦入金(金州,兴义)来。

★ 梦幻里的童话的优美散文

★ 逝去的春天散文

★ 童话里的兔子

★ 我一直活在自己的童话里的散文

★ 念逝去的青春散文

★ 为了逝去的和活着的散文

★ 思忆逝去的岁月的散文

★ 梦醒逝去的青春散文

★ 逝去的旧时光散文

★ 散文阅读逝去的童年

篇2:梦幻里的童话的优美散文

岁月的回首

当所有的故事都已成为树梢上嫩绿的情感时,我一直想把你剪辑成一隅专注的风景,让驿动的心泊在你宁静的港湾,感受你明眸深情涛声。是谁以一种飞翔的姿势接近这低矮的小屋,将整个无奈的夜晚,揽入如痴如醉的怀抱中。

一起走过的岁月,已经被星星装点得珍珠般的富丽堂皇,你还要要求什么?很轻很轻的脚步在阳光到来时,把枝叶所有晶莹的露珠肢解得支离破碎,只是那一颗流血的心,在季节的边缘,飘逸成一步一回首的承诺。

在你的视线中行走,泪水和着短笛的音符,缓缓地洞穿青春的岁月。如同一个人走在记忆中,找寻不到属于那个属于从前温柔。

这时,我看见你从田埂款款走来,始终握不住的浪花,依然沉醉在你的音频笑貌间,没有人能破译打开的密码。

告诉我,是不是高原上悒虑的爱意,湿润你过于放纵的心。要不,这惨淡的夜色中,怎么会还残留着守候的温馨?窗台上那束娇姿欲滴的玫瑰,依旧是那般诱人,紫色的花瓣怎么会一次次惊醒飘飘渺渺的梦境?

是你春潮涌动的情愫胀痛我无边的思绪,还是我真的该留下来陪你?没有人会在意梦中——我潇洒的挥手,而这一切,又都因在你的跋涉中成为亘古风景……

你说,面对所有俊俏河谷吹来的风,只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一切,那么,所有的细节都会被时间风化,能够给自己一个故事,圆梦——那才是一种境界、一种忘我。

往事的风铃

远去的风铃又一次在记忆的深处飘荡,踏春归来的女孩,无声地走进旷野上恰似人生的情节,遥远的地平线上,你最初的语言袅袅升腾成缕缕炊烟,仿佛我渴望中含蓄的期待。

走在林立的人群中,小雨漫过悲伤的天空,像失控的海潮般跌落在苦涩的沙滩,纸折的小船带着凄美的祝福,飘向远方清凉的孤独,午夜不眠的歌谣在寒风中颤栗。

是谁把粉红色的纱巾,挥动在寂寞的长河,生动我诗境虔诚的思念?在缠绵的渡口,成了永恒的主题。

说不清楚是你的迁徙改变了我的.想象,还是我的想象摇曳了你的花瓣?在这多梦的季节,那原本绮丽的欢乐怎么会在你的面颊变得痴迷;那原本轻快的节奏怎么会在最后的琴弦上变得沉重。

好想随着你的音韵,一路同行,怎奈肆意的多情却从枕边一点点滑落,凝固了所有追寻的梦,静静的音乐响起时,你的眼神早已失去知觉,朦胧的泪光,始终在别离中挣扎。

尽管雨后绚丽的彩虹再也支撑不起若即若离的黄昏,尽管多思的季节再也无法用心把爱测量,背负暗夜闪过的星光,是谁还在被往事的咀嚼所牵引?

曾经与你同行的痴想,而今已经插上飞翔的翅膀,每一次彷徨都会因燃烧而更加辉煌,每一次的跋涉都会因一种高度而越发透明。

篇3:梦幻世界里的歌者——德彪西

一、德彪西首创印象主义音乐的契机

当时的德彪西所处的时代属19、20世纪之交, 欧洲整体虽处在和平发展的阶段, 但是多种社会矛盾却在蠢蠢欲动, 可能会一触即发。回顾历史, 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 1905年的俄国反对沙皇专制的革命, 直到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夕, 各个阶层的各种矛盾达到了高潮。同时文艺领域的各种思潮和流派也在悄然酝酿。音乐方面主要涌现了两个流派——后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这两种流派间接地为现代主义音乐的产生, 提供了纽带连接, 为现代主义音乐的兴起打下了基础。晚期的浪漫主义是浪漫主义音乐的最后阶段, 但是印象主义音乐则具有反浪漫主义的色彩。印象主义这个词开始只用来定义当时法国绘画家绘画的一种流派, 这些画家的作品着重表现户外景色与客观存在在一闪即瞬间的灯光效果给人带来的视觉上的微妙变化, 印象主义画家就是把那变幻的一刻的美景记录在画板上, 而且常以生边的平凡事物做为描绘对象, 只是这个词后来才被运用到音乐上。也许是神的旨意让这个世界有了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 他的那种虚无的、捉摸不定、却别具风格的印象主义音乐, 才使音乐进入现代主义时期, 大概是为了纪念德彪西从此以后用印象主义来特指音乐风格与印象派画风相类似的德彪西。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 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他出生于巴黎近郊的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 虽然德彪西并非出身音乐世家, 也没有良好的音乐环境, 但他却十分热爱音乐, 幼年时就显露出显著的音乐才能。他在巴黎音乐学院求学的时候始终具有打破常规探索新领域的愿望, 大胆弹奏不符合常规的和弦进行, 比如常常在钢琴上弹奏一连串的增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及全音音阶这些我们很少使用或者听到的和旋等等。在大学期间他曾两次来到俄罗斯, 在柴可夫斯基的资助人梅克夫人家中担任临时家庭教师, 不仅如此他还随梅克夫人游历了瑞士、奥地利、意大利等国。他由此开始接触了很多俄国音乐大师的作品, 特别是穆索尔斯基, 他那极具新奇的和声手法吸引了年轻的德彪西, 为德彪西日后开创印象主义奠定了基础。其实如果我们去观察两个人的作品, 先不不论及他们作品的内容, 表现手法, 有时单从谱面上你就会发现两者的相同之处, 那就是他们每一个乐章都有一个小标题, 用于说明这一章所写的内容。关于这一点, 做好的证明莫过于对比俩者的作品, 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和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的前奏曲《牧神午后》, 对比他们的作品会发现每一乐章都有一个小标题, 并且两个作品的诸多乐段都有些重叠, 会令你难以辨别到底是出自谁人之手。另外, 诸多谱例中五声音阶化旋律的结合, 节奏的灵活性和丰富的和声, 也为其一个个例证。

像印像派画家关注景物的瞬间效果一样, 德彪西也关注音乐的瞬间效果。他强调变化的音乐在瞬时间就能被辨知的元素, 而不是需要一大串铺垫、叙述才能被感知的元素, 因此他更关心音乐的对比和和声的织体这两个因素以及他们所唤起的情绪和感官的印象;他把每一个和旋当作一种具有独立个性的颜色来审视, 更注重和弦的色彩效果, 而不是和弦之间的承接关系。对德彪西影响巨大的有两个因素:印象主义绘画、象征主义诗歌;这个19世纪末叶涌现的诗歌流派重要着眼于诗歌的音乐性, 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可以为了某一句诗句在音韵上的美而忽视诗词本身的含义。有据可考, 《牧神午后前奏曲》的创作就是根据马拉美的诗歌写成的, 种种这些因素都促成了德彪西印象派音乐风格的形成。

二、德彪西的音乐意境与中国水墨画的微妙联系

德彪西的印象派音乐, 在于表现一种瞬时的效果, 就如那一滴黝黑的墨水轻轻的落入一汪清水中, 那滴墨水慢慢稀释, 慢慢的扩散, 而又慢慢的溶于水中。这每一秒钟的色彩和效果的变化正是德彪西情有独钟的音乐意境。大家往往认为的德彪西的作品难就难在意境, 很难把握某一个和旋在瞬间变化所变现的意境, 其实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觉, 德彪西的意境就如中国的水墨画, 他们很飘逸, 但也很具魅力, 而且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德彪西的音乐着眼于一种小的景象, 在于用色彩斑斓的和声形式表现细腻的、飘逸、空泛的感觉, 这种感觉很独特, 是具有梦幻色彩的。某种程度上这种印象派音乐的听觉效果, 给人的那种朦胧的感觉就像是中国的水墨画。水墨画讲究“气韵生动”, 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 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 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讲究笔墨神韵, 骨法用笔。笔法要求平、圆、留、重、变。墨法要求墨分五色, 焦、淡、渍、泼、破、浓、宿。不讲究焦点透视和环境对物体光影变化的影响。讲究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 这就与德彪西的音乐追求那种细腻的、懵懂的、朦胧的色彩不谋而合。两者都是更加注重美给人的带来的幻想, 而不是实实在在的给予视觉上或听觉上形象。他不是一个棱角分明, 长或短、圆或扁的一个东西, 而就是一种抓不着的感受。这是一种虚无缥缈但又确实存在的现实的东西。中国的水墨画以及中国式的这种虚拟的想象体现在很多地方, 比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般的仙境,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这美好的景象是作者描绘的一个没有战争, 没有压迫, 自给自足, 悠然恬静, 人人自得其乐融融的社会景象。它是黑暗社会的鲜明对比, 是广大劳动人民及作者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 它彰显了人们的希望与期盼。这就是一种写意的手法, 意在表现诗人自身的追求。而德彪西成就印象派音乐也是一种追求, 他追求不同于浪漫主义音乐的听觉感受, 希望推陈出新, 有所不同;他不局限于中规中矩的和声进行, 希望打破传统的束缚;他不满足于固定的视角, 开始着眼于自然界的植物、自然现象和一些带有神秘色彩的妖和仙等等。所以后期就有了很多描写神、妖的作品。

三、经典作品赏析

德彪西的代表作品有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管弦乐《大海》、《牧神午后前奏曲》, 钢琴曲《前奏曲》《版画集》和《练习曲》。其中钢琴作品是他全部作品数量中最多的, 《前奏曲》第一集中的第八首就是德彪西浪漫主义成熟的阶段, 最能代表他在钢琴领域具有印象派特点的谱例。就如《前奏曲》第一集中的第八首《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这首简短的小曲子。《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又称《棕发少女》, 这个标题源于德里尔, 这位法国诗人的《苏格兰之歌》中的一首名为棕发少女的诗歌, 内容描写的是“坐在鲜花的越橘树从中的遥远爱人的温雅和妩媚姿态”。在这首前奏曲中, 德彪西充分发挥了其印象主义风格的创作技法, 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纯朴、美丽、温柔却又朦胧仿佛是在幻境之中的少女形象。这首曲子采用了具有东方色彩的五声性调式。乐曲的刚开始由一个长音降D开始, 仿佛是那和煦的春风映着阳光照在鲜花丛中, 随着音阶下行至降B和降G, 和弦性质发生转换, 明亮浮现, 感觉马上明朗了起来。接着降E的出现, 色彩立即变得柔和, 舒适。其后的一个小节又重复前一小节的降D、降B、降E、降G这几个音。到了第三小节和第四小节, 音符落在了一个四拍的长音降D上, 组成一个降G降B降D的大三和旋, 到这里少女的形象出现啦。这女子仿佛是蒙着面纱的, 被阳光照在细柔的发丝上闪闪发亮的金发女子, 这女子踏着轻柔的脚步缓缓向我们走来。在这点的描绘上, 音乐甜美、含蓄, 具有朦胧的美感也在人们心中勾勒了一个绝美的音乐形象。随着音乐的重复和对比, 仿佛是这少女在花丛中不停地旋转舞蹈, 其曼妙的身姿妩媚动人。乐曲进行到了第19小节降G降B降E这个和旋出现开始, 音乐开始回旋式的不断的上行进行, 直到21小节, 乐曲彻底明朗起来。就在这时, 作曲家笔锋一转, 随即进行了一串和旋的下行进行, 给刚刚明朗的气氛蒙上了一层幔帐, 让人捉摸不定。这感觉就似刚刚摘下面纱的美丽少女, 又重新恢复神秘, 让人欲罢不能。第28小节, 代表少女形象的音符又再一次响起, 但这次的意境比上次的更安静, pp的演奏要求就好像女子在迷雾中慢慢离去, 只留下了一个远去的背景——那女子戴着面纱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让人想象, 让人回味, 德彪西在音乐思想上的这种表达就好像是自己的一种独特的遐想, 朦胧而令人惬意。这首曲子以简短的主题动机勾勒了一个少女形象, 利用和声的丰富多彩以及转换制造了朦胧的气氛, 音乐的织体异常多样, 音响效果也很充实、丰满, 让人回味无穷。这就是德彪西音乐的魅力之处。德彪西曾对他的管弦乐《意象》做出自我评价, 他说到“《意象》是情景与观念的一种真实而永恒的描述, 它可能平淡得难以被发现, 或迅速变化难以捉摸, 但它是一种真实效果的反映, 是对事物精髓片段的把握[5] (P26) 。”管弦乐作品《牧神午后前奏曲》是以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的诗《牧神午后》为题材创作的, 正如德彪西在《牧神午后前奏曲》正式上演的前两天给马拉美的信中所说:“相信是在你的牧神的笛子的启发下而写出来的。”在首演节目单上德彪西又写道:“这首前奏曲的音乐是对斯梯芬·马拉美美妙诗篇非常自由的图解[5] (P89) 。”《牧神午后前奏曲》分为三个段落, 首先, 由一支长笛吹奏出一段牧歌风的音调, 这个曲调在乐曲里反复出现, 它在不断变化的伴奏陪衬下, 给人一种飘浮不定的、梦幻般的意境。主题先由双簧管演奏, 它的曲调唯美、充满激情, 描绘了一幅牧神和维纳斯女神在一起的画面, 其它木管和弦乐接着唯美的曲调又奏出更加婉转的曲调, 表现牧神生活在甜蜜的爱情之中, 梦境里发生的一切渐渐消逝, 牧神又回到朦朦胧胧的睡意之中, 他感到疲倦和孤独, 最后, 竖琴下行音引出圆号和旋, 结束全曲。■

参考文献

[1]余志刚.西方音乐简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1.p235-237.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 (修订版)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2.1.p322.

[3]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4]吕昕.古典音乐巨匠——德彪西[M].北京:西苑出版社, 1998.

[5]爱·唐期.管弦乐名曲解说[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8.

篇4:走进童话王国里的梦幻城堡

城堡,地球上最美丽的建筑之一,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梦想,希望自己可以住进城堡体验公主或者王子的生活。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城堡,进行一次神奇的童话之旅吧!

奥地利的高奥斯特维茨城堡,高居山顶,在城堡上可俯视整个周边风景。

莫斯纳城堡是波兰最美的城堡之一,这座城堡有许多钟楼和角塔。

荷兰的德哈尔古堡是很典型的中世纪城堡,有尖耸的高塔。宫廷式花园外有护城河围绕以及悬吊桥,仿佛童话世界中的梦幻城堡。

法国的皮耶枫城堡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展现了中世纪防御工程的主要特点。

罗马尼亚的布朗城堡又称为德古拉城堡,是传说中的吸血鬼城堡。

西班牙的阿尔卡萨尔城堡,据说此堡即为白雪公主城堡原型。

意大利的阿拉贡城堡坐落在小岛上,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纳沙泰尔城堡建于12世纪,是瑞士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英国坎布里亚郡的奥吉尔城堡位于大湖区和约克郡谷地之间,是一个完美的童话之地。

英国的威尔士康威城堡,像是一个给足安全感,坚定守护的骑士。

波切尼斯城堡是斯洛伐克最古老的城堡。

德国埃尔兹城堡,像一位睡美人静卧在幽深的埃尔兹河谷高地。城堡周围原始山林茂密,营造出远离尘嚣的超然氛围,有一种 “世外桃源” 的神秘仙境之感。

法国的莎兰城堡宏伟壮观,金碧辉煌,美轮美奂。

德国的新天鹅堡,现代童话城堡的起源。因其壮观美丽及高贵的气质,也被称为是“最接近童话的地方”。

俄罗斯的圣瓦西里大教堂,有九个多彩的洋葱头,看起来像童话城堡。

生活中的城堡创意

陶艺城堡

冰雕城堡

蛋糕城堡

沙雕城堡

纸艺城堡

城堡儿童床

城堡幼儿园

孩子们的城堡创意

积木城堡

布艺城堡

画城堡

泥塑城堡

后记

篇5:春天里的优美散文

人为什么而活?活着的价值和意义何在?这个鲜活起来的名字让我们思索。活着是一种生命的延续,是自然的规律。在和平时期,在平凡而普通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活着不外乎为一日三餐,为了吃饱穿暖、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在基本生活保障的前提下,在如水的日子里,我们各自做好自己的事,勤恳工作,踏实做人。是农民的,想着如何把地侍弄好;是职工的,想着如何干好本职工作;是领导的,想着如何做好人民的公仆,造福一方百姓。

在平凡的生活中,有很多人,走在大街中,很快就会淹没在人群中。张秀云就是这样一名普通而平凡的女子刚刚与先生成婚,为了把日子过好,她在酒店里干一份工作。没有那件义举的发生,也许她会有一个孩子,这会儿正在和孩子开心的玩耍,一家三口美满而幸福地过着属于自己的“凡尘生活”。整日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许她从未思考过生命的价值。但是在她下班的途中,在她推开小男孩的那一瞬间的时候,她用行动去实践了生命的价值:崇高而勇于奉献的精神。那一刻她由一名普通人变得伟大。就这样,平常的生活,美丽的日子,时光总是在不禁意间,便悄然流逝。对于我们而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也许有人说她傻,为了救一名毫不相干的儿童献出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也许,在那生死一线间,她从未想什么,也没时间去想,救人只是她的一种本能,但是她却用行动去向世人证明了生命的高贵和价值。

这个春天,春光真得很美。旭日阳刚的“春天里”,总会引起人的很多共鸣,听着听着,常常便有那么一个瞬间,会有泪流满面的冲动。社会发展到今天,总要有一种精神指引我们向前。社会不断地向前进步,更需要张秀云这样的精神,平凡时甘于平凡,需要时甘于奉献。而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随时做好去实践生命价值的准备,只有这样,我们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才更文明,更有意义。

篇6:楼道里的燕子优美散文

真好,前段时间有两只燕子老在我们宿舍楼道里飞来飞去,象是在勘察,又好像是在嬉戏,颇有几分浪漫的味道。

从童年的记忆里得知他们是在探寻合适的地方做窝,果不其然,几天后就看见他们开始忙碌起来了,衔泥叼草的穿梭在楼道,众同学亦不干涉,任由他们活动。没几日的功夫,它们伟大的建筑竣工了,真的很美观,小巧玲珑的,真佩服这大自然的精灵竟有如此本领,不可思议。

以后就可以看见一只燕子蹲在窝里,虽然他们几乎一模一样,但是肯定是轮换着蹲的,每次洗手或者扔垃圾的经过那里时候我都会抬起头瞅瞅,心里颇有些感触。

记得小时候,屋里飞进来俩只燕子,老祖母便说这是好兆头,似乎还有句古话,但是我不记得老人家当时怎么说的了。她又吩咐全家人不许惊动燕子,特别嘱咐我,说它们要在家里做窝。那时的我特别好动,每天也就下河里和伙伴们扑通扑通水、摸摸鱼,或者上树掏鸟窝······经常弄得伤痕累累的,但是从来就没想过放弃。这次这俩只燕子主动找上门来,我怎么可能“冷落”了它们呢?于是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有一天家里人都下地了,老祖母也不知去哪了,总之不在家,我便联合几个小伙伴将那燕子窝给拿了下来,俩只燕子急的在我们头顶飞来飞去、喳喳个不停。我们那里管这些呢,拿着燕子仔就逃出院子,直到晚上才回家。记得我刚踏进大门便看见老祖母坐在院子里的板凳上,很是严肃,见我回来,也没理我,我疾步走进屋子,找点吃的,还没吃饭呢。这是老祖母进来了问我到哪里疯去了连饭也不回来吃,我本来都做好了挨批的`准备,可是老祖母却没有说燕子的事,走进里间给我做饭,此时,我有点不好意思了,悄悄地爬上床上等祖母做饭。

饭毕,还不见老祖母问我燕子窝的事情,我自己倒有些许不自在了,我主动告诉了告诉祖母,我知道祖母希望我这样做。这是老祖母笑着说:“嗯嗯,知错就好,你个猴儿崽子,那燕子也跟人一样啊,有自己个的家人呐,家里少了人,家被人毁了,房子被人家给拆了,它们怎么过日子呢?它们也会很伤心的······”

我记得很清楚,老祖母就是这样说的,那以后,我便对燕子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

篇7:记忆里的生活优美散文

老城改造,记忆渐远,在老城里生活的人们,终要与往昔作别了。我在这座千年古城里生活了40多个年头,儿时的记忆片段,定格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最终幻化出清晰的辙印。

记得小时候上学作业少,放学后,约上几个小朋友,满城乱转,跑遍了城里的大街小巷,每个角落里都曾印记下我贪玩的足迹。

我家住在县城西街,当年父亲为了让我们几个乡下的孩子来城里上学,特意买下的一个小院。那时,房屋的四璧还是土墙,屋顶会时不时地落下尘土。每逢刮风下雨的时候,我都强睁着睡意朦胧的眼不敢睡着,唯恐一闭上,屋顶会自己落下来。后来,小院经过几次修缮,终于有了修竹映窗、石榴花红的温馨。但现在,它也要随儿时的岁月,一并坍塌了。

我家后面隔着一道围墙就是县文化馆,每当从里面传出锣鼓唢呐的声响时,我都好奇地隔墙猜想,里面的人是不是像戏台上的演员一样,涂抹着花脸,穿着唱戏的衣服在表演。那样的猜想,化作巨大的渴望,勾扯着我无数次地攀檐爬墙,及至看到锣鼓响处,演唱的人并没有着绿挂红,一时有了些许失望。那个夜晚的梦里,竟拿了油彩自己涂抹成个闺秀模样。后来,文化馆改成文化局,整体搬迁到宽敞的城外,声声唢呐也就离我而去了。

县百货大楼在城中正隅首,门朝西南,物资贫乏的那时,只有这里才能看到琳琅满目的生活用品摆满货架。小时候,我最渴望的是过年,渴求过年时的新衣裳。在年临近的某一天里,父母会带着我们兄妹几个走进百货大楼,而我总是故意在花花绿绿的布料柜台前滑倒,然后看着母亲姗姗走来。

那时百货大楼吸引我的还有一个秘密,是从邻居家听来的笑话。说是有一个乡下的老头,到百货大楼给结婚的儿子买座钟,座钟抱到怀里,扭头又看见旁边的手表,于是指着手表对营业员说:“同志,你看我买了个这么大的,再给我搭上这个小的吧!”我听了以后,再去百货大楼玩的时候,就喜欢在卖表的地方逗留,总希望碰到买大表的能顺便给自己一个小的。

和百货大楼相对的是第一饭店。那时不兴市场经济,垄断经营,到里面买个烧饼才5分钱,可于我也是最奢侈的愿望。想想现在各色饭店酒楼在沿街两旁一个挨着一个,就知道现在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若不愿走出家门还可以叫份外卖,今昔对比,恍如隔世。

朝南走就是新华书店,小时候,我偷偷地在里面看过很多书,最尴尬的一次,是有个人走过来对我说:“别光看,买一本啊。”在那个温饱刚刚解决的年代,给儿女买课外书,还算是虚无的奢侈,而那时的我,也断无上升到精神食粮的境界。不过,在新华书店处理书的时候,我终没有抵挡住诱惑,买了两本鲁迅先生的《野草》和《呐喊》,一共才2元,是我偷偷向外婆要的,说是要买作业本。

再往前走,路西就是第一照相馆,我每天路过的时候,会时不时驻足在那块大的玻璃窗前,羡慕地看着人家又更新的.照片。有照的好看的,工作人员征求主人同意,可以多洗一张放进橱窗里,当时还没有肖像权的意识,只是觉得自己的照片能够得到展示是一种骄傲。记忆里第一次进照相馆,还是我二姨一家从长春来时,我们照的合影,时隔多年,遗憾的是老照片找不到了。

过了第一照相馆,就是我的启蒙学校,第一完小。长大后不止一次听父亲念叨,说我和二姐小弟三人要来县城上学时,他只是在大街上跟申校长随意说起这事,没想到申校长马上就答应说:“孩子上学不能耽误,明天让孩子入校吧。”想想现在孩子上学这么难,真是让人从心底感念,如若申校长还健在,衷心地祝福他:好人一生平安。

进入一完小的胡同口,有座石碑,上面镌刻着“亘古泉”三个大字。这口古井,据说是三国曹操带兵驻扎时,连夜挖掘的一口井,士兵一镐捅在泉眼上。亘古泉的水甘甜清冽,用亘古泉的水酿造的酒,芳香扑鼻,味美纯正,醇馥幽郁,柔润绵长。

千年古县,历经变迁,留下很多的故事和古迹,丰富着这片古老的大地,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厚重。这片土地养育着淳朴憨实的子民,世世代代传承着孝悌仁义,不管怎样的世事变迁,不变的依然是对家国的赤诚之心。

看着眼前的一幕幕,不久将变成一副副崭新的景象,到那时,人非物也非,所有的印记都将会成为日新月异的篇章。那些人,那些事,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但记忆却会日久弥新。因为,那里边铺垫的积聚的是一个时代的本真,而本真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如同一个人的少小初心与老大追求,如同滚滚向前的时代脚步!

★ 乡村人物之腊梅散文

★ 襄阳行之乘车篇散文

★ 优秀散文之唯美古风篇

★ 记忆里的麦芽糖散文

★ 《记忆里的美》的散文

★ 关于生活随笔散文之心态

★ 乡村生活作文

★ 爱像夜来香之夫妻篇散文

★ 童年记忆里的小鸡散文

篇8:中古堡里的童话长沙梦幻法餐厅

长沙戈雅牛排法餐厅以古董银质餐具为主题元素,带来奢华的梦想。古朴的空间有着雍容华贵的氛围,犹如古堡里的童话,仿佛精灵一般灵动华美。

戈雅牛排法餐厅是一家经营纯正法餐的连锁型西餐厅,设计师充分尊重当地就餐环境的需求,将长沙店设计概念定位为欧洲古迹中的现代法餐厅,带来一股梦幻浪漫之风。

设计师陈彬深谙设计,正如他熟知生活一般。在他看来,好的设计可以成为生活的舞台,灵活又充满灵性,满足人们当下的需要,长沙戈雅牛排法餐厅就是好的证明。

进入餐厅,就能闻到餐厅定制的美妙香水,法式的装饰风格复古又时尚,座位格局设计得即通透又有私密性。精致的骨瓷餐具、柔软的地毯和沙发,使人置身其中就会很快忘掉一天的疲惫。

餐厅以古董银质餐具为主题元素,概念衍生出多重的表现力,贯穿空间陈设,展示了时间感对冲的力量感。

设计师打破了传统欧式地毯的形态,将银质餐具以大尺幅的夸张形态表现出来,辅以灰蓝底色航海地图,波普式的表现方式,极富视觉冲击力。同时,提取银质刀叉的纹样,整合、简化,用于灰蓝色钢琴漆面备餐柜,现代感十足。古堡式的空间结构和古董装饰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餐厅601幅装饰画的灵感,同样来源于银质古董餐具。

这601幅装饰画,全部由后象陈设团队在泛黄的原文书上钢笔手绘刀叉图,然后扫描、电脑编辑、统一调色完成,力图表现出一种轻松随意的氛围。蓝色丝绒壁龛内,古董银质餐具以博物馆式的陈列方式展示,灯光过滤,质感细腻、奢华。

设计师以古典元素,用今之法表达,使空间呈现出古典与现代交融的冲突之美。

传统的法式餐桌、明黄跳舞兰、新鲜的法棍、诱人的马卡龙,再请出后厨的食材器皿,所有物品都散发其本身的美丽。

设计团队的目的,在于打造地道的法式餐桌格调,让到此就餐的每一位客人,享受到精致优雅的法式生活。设计师在细节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拉丝玫瑰金桌旗条栏,打破传统,将桌布与餐巾的功能结合,十分人性化。

值得一提的是,长沙戈雅牛排法餐厅的所有古董餐具均由餐厅总经理远洋从欧洲寻觅而来。戈雅法餐厅的成功,得幸于设计师和餐厅双方的共同努力,完美的合作成就完美的体验,让饕客客们品尝米其林三星大厨舌尖盛宴的同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着友谊。

陈 彬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CAAN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CBDA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委员

CIID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

IAI 亚太建筑师与室内设计师联盟理事

ICIAD 国际室内建筑师与设计师理事会会员

大木设计中国理事会副理事长

后象设计师事务所创始人、设计主持

国际奖项

2012年度英国WAN Interior Design Awards终评阶段

2011年度德国iF2012设计大奖

2011年度英国ANDREW MARTIN国际室内设计大奖

2010年度英国ANDREW MARTIN国际室内设计大奖

2010年度金指环iC@ward全球室内设计大赛金奖

2009年度德国iF2009中国设计大奖

篇9:烛光里的歌声优美散文

突然,四下里一片漆黑,伴唱和话筒全无声响——停电了。

这意外的变故,让众人很扫兴,热闹的场合一下子冷了场。长久的沉默过后,服务生送来了蜡烛。红红的烛光映红了每个人的脸,也点燃了心中的灯。

不知是谁提议:我们清唱吧,这烛光多美!

“老朋友怎能忘记掉,过去的好时光……”

先是一两个人的声音,而后就四五个,所有的人包括从不肯登台的,都一起放开了喉咙,深沉而婉转的歌声就在胸中回响。

“我们曾经终日游荡在故乡青山上,我们也曾历尽苦辛到处奔波流浪……”

红红的烛火跳跃,似红红的心在跳动。朦胧温馨的氛围,让每个人在严冬的北国深夜心中温暖而明亮。

没有乐曲伴奏,我们自己用手掌一齐打节拍,一遍遍反复吟唱。不知不觉中,泪水溢满了眼眶,在歌声中、在红红的烛火跳跃中悄然滑落……

时隔十五载,2011年暑期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与百成、王芳、维海相聚渤海岸边、戴河之南。昔日的“意气风发”,两鬓已有了白雪的痕迹。在他临海新居的第一次家宴上,刚豪饮大醉的我又举起了浓香的酒杯,寻找幸福感觉的我们回到了从前:一起手印《煤泥河》诗刊,一起在我故乡的老屋聚会谈天……热乎乎的感觉在心中流淌,仿佛故乡那条隆冬时节仍冒着热气的蜿蜒的煤泥河……

由衷地感激引我走上文学道路的师友,感恩给我关爱给我人生智慧的亲人。激情奔涌中与远在鹤岗的声扬、远在新疆的光利通上了电话,代他们喝上一杯杯思念的酒。电波穿越时空,将老朋友的心紧紧相连。

“老朋友怎能忘记掉,过去的好时光……”

不由自主,我们停下杯筷,忘情地哼唱起那首流淌在心中的歌谣——仿佛十几年前烛光里的那个夜晚。

一辈子感动你的时刻哪怕只有一次,就不妄虚度一生!

人到中年,经历过太多的聚会、联欢,进过大大小小的ok厅,但只有那一次——那个停电后烛光摇曳的夜晚,在我心中留下永远难忘的美好印记。

其实,有时候把握好自己情绪与节奏真的很重要。停电之时,每个人心里无疑满是沮丧和愤怒。但,那一刻我们挺住了,心态平和,没有让不良情绪迸发出来,影响其他人的心绪。沉默之余,我们很快找到了新的出路,意想不到的快乐环绕着我们,幸福的感觉充盈了我们的内心。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有无音乐伴奏无足轻重。关键是,要肯自己给自己掌声。

那一夜,烛光中的歌声让我学会了如何面对意外;烛光中的歌声,让我学会了在困境中寻觅快乐。友谊在默契中得以深化,人生的境界在那一刻得到了升华。

篇10:冰河里的春天优美散文

又见冰河,宛如一场圣洁的梦。

过了立春,冬天还不肯转身;眼下的冰河就是最好的例证。冰层覆盖着河面,望见的都是透明或白的颜色。太阳柔和地照着,风贴着冰面从对岸吹来,吻了我的面颊,又自顾地去了。我兀自立在河岸,显得稳妥而安宁,像一堆旧年的草垛。

记忆里,冰河是遥远的温暖。那时,我还小,记得冬天格外地尽职,差不多每年都用冰把小河封住,让它闪着耀眼的光。我和小伙伴除了堆雪人、打雪仗、玩冰溜子外,还常常跑到离家不远的河边去玩冰。在我们眼里,冰是水做的玻璃,它透明纯净的品性很对我们的脾气,让我们喜欢。每人敲一块,双手捏住边沿,贴近脸面使劲呵气,比赛看谁先吹通它,结果却把自己先给吹暖了,全身冒汗。更多的时候,我们站成一排,各捡一块瓦片,攒足劲,发一声喊,贴着冰面飞出去,“哧”―――没了影。失去目标,我们的目光就顺着巨大的冰面散开,作一次春梦般的巡视;思绪便在那一刻飞翔,飞到春天要来的地方去了。

果然,过不了多久,春天就迎着我们的目光来了。那时,太阳对人更亲热,地气逐渐变暖,风也是,吹在脸上不冷,像母亲印上去的一个吻。我们仍旧去往日的河岸,“玻璃”却早已消融,化作一汪柔情的水,与我们好友地对视,把我们幼小的心灵都打动了。我们用瓦片打水漂,用笑声逗鱼儿,用春波般灵动的目光抚慰残荷,期盼它快快梦醒,快点长出荷花与莲蓬,好陪伴我们玩耍,喂养我们的肠胃。

今立河边,我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在早春的寒风中,冰河依然如故,透明清澈;而我却是早已年过不惑,我的眼睛,还有心灵,已不复当年的清纯,附了太多世道的`忧伤与浑浊。我想,这大概是相离冰河太久,以至错过许多对视与洗礼的缘故。打量之下,感觉小河也有一些变化―――是的,小河变窄了,变小了,窄小得似乎张开双臂就能把她抱在怀里似的。有人把这简单地归结于人长大了的缘故,我却认为不是这么简单。这是因为我们对故乡抱有依恋和感激之心,以及由此萌发的反哺情结,让人不自觉地把故乡的一切都浓缩起来,放在眼里,装入心中,就像对待苍老的父母和羸弱的孩子那样呵护着,惦念着。

母亲告诉我,小河曾救过村里人的命。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天下大荒,饿死人是常有的事,但我们村里却没饿死一个人。当年的生产队长在县里开完放“卫星”会议后,马不停蹄往家赶。在当晚的社员会上,面对有气无力、皮包骨头的乡亲,队长当即宣布:“下河找食,活命要紧!”河里有什么呢?河里有鱼虾,有河蚌,有黄鳝,有老鳖,有莲藕,有菱角,有水白菜……小河是我们村里天然的大食堂。于是,有人摇着小舢舨,有人撑着鸭溜子,有人划着腰盆,甚至有人驮一只洗澡盆,用尽各种办法在小河里找吃食,寻活路。小河就像哺乳期的母亲一样,敞开胸怀,把乳汁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小河不仅挽救了本地人,便是外地那些无法过活的人,也纷纷投奔到我们村里或小河沿岸来,靠小河的喂养安然渡过了饥荒。难怪,很多人都把家乡的河称为“母亲河”,这真是再也恰当不过的比喻了。

眼下,小河静静地安眠在冰雪之下,温婉而洁净,一如她的品性。小河累了,她需要静养,需要补充。一朝金风玉露之后,小河就会从冬的冰封中涅复活,那时,她定是孕育了春天的种子,在春风和暖阳的抚慰下日渐丰茂起来,与河岸上碧绿的青草,田地里茁壮的禾苗,村庄里浓郁的林荫,山坡上绚丽的春色,遥相呼应,竞逐风流,共同勾勒一幅人间唯美的画卷。

篇11:炊烟里的河流的优美散文

那是一个人声鼎沸的时代,遥见一队溜的伐木工人渐渐没入山坳、隐身林木之中,斧锯下处,一棵棵参天大树“吱吱呀呀”地唱着挽歌,轰轰隆隆被扑簌放倒在地,震天动地的声响此起彼伏,在山谷、沟壑回声荡漾。抚育工人则沿山场等高线状环形排开,刀锄落地,幼树周边的杂草、灌木齐刷刷地排伏在山上,规整而有序,隔山远望,状如山梯。而伐木山场则显杂乱、忧伤和无奈,景象满目疮痍,有“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响应,绕山谷十日而不绝。每到停下手中活时,工人们就会席地而坐,或静静地观赏劳作之下的场景,或静听风打林木穿树叶的声音,或向天发出“呦……嗬……嗬”号子声,有善打(唱)客家山歌者,唱着《十八妹子》《十里相送》,歌词虽带黄,但情感很柔美。歌声落入山谷,犹如天籁。我有时会一个人选择独卧山冈之上,仰望白云在蓝天里飘幻成各种形状,静听山谷潺潺溪流传来缓缓的水声,偶尔也有云雀从芦萁丛里窜出,“唧唧”云霄间,心境安详到寂然入梦。有时我会想,这些溪流绝尘山谷,究竟汇于何处,终归往何处而去?

?终于,在一个梅雨季节里,我看到伐木工人们身着雨衣裤、肩扛铁捥子赶往深山伐木场,将已截枝打顶、躺在山上年久的伐倒木,力甩铁捥子钉劳树身,把树木托往山谷溪流。借雨季山水天力,将树木水漂运出深山,工人们将这种最原始的运木活称之为“赶羊”。

“树木出山,人面见天”,这是伐木工人的真实写照。

?我是追随着树木出山的,树木被漂移汇集到水南的泷江河岸边。泷江河很热闹,各处“赶羊”出山的树木,又被一伙林业工人于河里集中归楞,用篾工专门织就的“篾毡子(篾绳)”绞索、捆绑,扎成木排群,在放排工人手中飞舞的篙竹驱使下,串着长长的队伍顺流下赣江。

通常,泷江的河水很清澈,蓝天里的云朵倒浸在河里,河水透明生色。我站在河边的木排上,看着检尺(量木)工人唱码簿,“三等七米幺零”“幺幺幺丝”“加一根,添一根,又一根”,拖着长音的调子就像唱山歌。

?岸上、水下的扎排工人光着膀子,穿着裤衩,形象粗鲁,不时夹杂谩骂声,忙碌的样子像河里聒噪觅食的中华秋沙鸭群。两岸各处的水流交织赴向泷江,泛起汩汩白浪花,哗啦哗啦地响。这时,泷江河面漂来两根粗大的杉条木,朝下游方向浮去,我立住篙竹顶住脚下木排,脱下衣裤猛扎下水,游向河中,将杉木拢住靠岸。

“你个叫花子,水淹死了,不要问我们索命?!”远处一声断喝,着实吓了我一跳。说实话,我的水性的确不是很好。

?泷江里的河水莫非也像他一样粗鲁?但我想,更多的应该是豪爽的一种表征吧!泷江最初的印象,就像我的初恋,是美好的。

多年来,由于森林过度采伐,生态破坏,引起了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2006年林业政策转向,开始森林实行分类经营,将森林划分公益林、商品林两大类,注重森林产生的生态效益。将占当地林地总面积一定比例的森林面积(包括天然林)划定为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公益林并禁止采伐,禁伐的公益林由国家和省两级财政资金补偿给权属单位或个人。刀斧下了山,禁伐;锄头要上山,造林。森林逐渐恢复了往昔的平静,山生木,木涵水,山林休养生息,山要长高了,水就会流长了。

与泷江河的亲近,得益于我走出山林,工作转向水南街镇。每到端午前后涨水时节,是水南泷江河最热闹的时候,沿河两岸有附近村民用扳罾打鱼,鱼篓里白花花地满载而归。水南泷江大桥上,有许多居民用自制木钩,拢着长绳将木钩抛甩在河中,打捞上游漂来的物什。我惊叹居民们那纯熟的抛钩技巧,各类漂物无一例外能成为他们的探囊之物。我懂得,这些人并非贪恋漂物的价值,他们得意的样子,是想收聚众人投来的艳羡目光。

有一年,水南镇政府安排去泷江河下游的新居、沧头村委会做计生工作,两地不通陆路,要走水路。当地干部租请到街上居民机帆船,我得机会乘船顺水下泷江见识她的整体面貌。此后,因为工作缘故,我无数次地乘船往返泷江河,聆听当地发生在泷江河岸“五里三状元”故事、“龙王庙”的传说,才知道欧阳修的《泷冈阡表》原来与这条河流有关,才知道王艮、刘俨、彭教从泷江河出发一直到了大明朝廷,才知道不到龙王庙就不知道河流之湍急、暗礁之凶险,不知多少水客被龙王收为“臣民”。我赏阅泷江河的四季景色,感觉泷江河是一条人文底蕴厚实、风光四季美好的河流。春季水涨,江河澎湃,两岸连山,万木向荣,春花尽染,鹭鸟翩飞,水草鱼拍,鸣蛙动响,这就是泷江河的春色;繁花落尽,草木生色,蛙鸣鼓息,鸠鹭鸣嘤,这就是泷江河的夏景;山静水平,翠烟四起,江映彩霞,渔网遍撒,金稻照岸,牧歌落沙,这就是泷江河的秋画;迷雾锁江,山隠红日,落木萧下,渔船游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这就是泷江河的冬韵。泷江河的美艳逊色甲天下的漓江么?我想,《泷冈阡表》为证,她的美景“五里三状元”有知,水南人民有知,你知我知,不久,所有的人都将会知。记得《诗画吉安》有一首描绘泷江河的诗文:

雾起壑峰秀,水涨河岸宽。

白鹭织斜雨,山涧飞瀑泉。

田野飘炊烟,门舍闻鸡犬。

霞落山色黛,江际有归船。

山禁了,泷江河不再有往日的闹腾,河流生息,依旧不言不语,默默地哺育着它的子孙,无怨无悔。

篇12:雪地里的春天的优美散文

雪地里,固执地镶着一条执著的脚印,长长的,伸向看不见的前方……

——题记

立春的前一天晚上,大雪悄悄飘了一夜,今年的雪似乎晚来了一步。

“整个冬天都没下雪,怎么偏偏到了今天下了这么场大雪呢?”我小声嘀咕着,看了看窗外的雪景,急忙加了件外套。

正赏着窗外雪景,八岁的妹妹跑过来就把我向门外拽去:“哥哥,陪我出去玩雪啊!”

我轻轻敲了一下她的头说:“你看你,已整装待发,等我也戴双手套再去啊。”妹妹于是放开我,说了声:“快点”,便迫不及待地跑出去了。

我其实一点兴致也没有,脑子里尽是些烦心事。于是便心不在焉地走到了门边。雪地里已镶了一条小小的脚印,我知道妹妹是去找她的伙伴们去了,而我早已和那些孩子玩不到一起了。

看着远处几个嬉闹的身影,我突然想起了我的童年。那也是在一个雪后的清晨,我在门外雪地里留下了第一条脚印。后来父亲用相机拍下了这幅画面并对我说:“我希望你在遇到人生中的冬天时,也能踏出一条通向春天的脚印。”而直到今天,我仍对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似懂非懂。

雪后的清晨格外宁静,偶有几丝清风吹过,树梢上几片落得不稳的雪花便随风而起,打着旋儿从空中落下。几片调皮的雪花还会飘向门里,落在我的头上,又滑过鼻尖,落在脚边,化为几滴雪水。

我向原野中望了望,没有抽芽的垂柳,没有新绿的树枝,没有鸟儿的鸣叫……这是春天吗?

我莫名苦笑了一下,小时候曾信誓旦旦地说了太多,然而,这一路上太多的挫折、失败已磨掉了我的斗志。就像这天气一样,即使到了春天,也是一片冰天雪地。

“你小时候也是那样呢!”父亲不知何时已站在了身后,“去玩玩吧。”

我愣了愣,而后向雪地里走去,就在此时,一声清脆的“咔嚓”声将我的视线拉向了身后——父亲正举着他的照相机……我笑了笑,继续向前走去,心中却似乎有了一种奇怪的感觉。

不远处,几个孩子正堆着雪人。我快步过去,妹妹正吃力地滚着一个雪球,我的到来的确帮了大忙。

“奇怪了,往年的北风呢?”我自语道。

“北风是冬天的使者,冬天都过去了,当然没有北风了啊。”妹妹俏皮地眨眨眼睛说:“老师告诉我们的。”

“那这些脚印代表什么呢?”我指着一路留下的`脚印发难道。妹妹沉默了许久,终于摇了摇头……

屋里,温暖依旧。我翻出照相机,看着那两排脚印和我的背影,静静坐着。妹妹凑过来一看,兴奋地说:“我知道了,雪地里的脚印是冬天走过时留下的,冬天已经走了,春就要来啦!”

我顿时愣住了,真的吗?

屋外的天空中,太阳出来了,阳光洒向大地。我走向门外,却意外地发现,那脚印上的雪化得格外快。不一会儿,埋在雪下的嫩绿的小草已探出了头。

心中,顿时涌起了一种久违的斗志。

篇13:童话里的面包散文

小时候喜欢听童话故事,且很有感触,总以为童话故事里是真的,白雪公主的故事是真的,青蛙王子的故事也是真的。真到有一天看见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儿》的故事,为那个小女孩子落下泪来,饥寒交迫的可怜儿,那么得伤感。小女孩子点燃一根火柴,想到的是奶奶,玻璃橱窗里的圣诞树,香喷喷的.烤鹅,“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小时候读到这个场景简直谗得不得了,口水都要流下来,那时候就在想,为什么只是烧鹅,而不是其它。想到作者安徒生是丹麦的,应当也还有面包啊。

长大后,在欧洲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子的故事不再,处处莺歌燕舞,太平日子承久,欧洲人的生活方式到底是悠闲许多。去丹麦的街头旅游,街道还是古朴的,面包店里依然是香喷喷的,烤鹅店里依然是香喷喷的,当然没有人对着流口水,也没有人饿得路边倒毙。

回国后工作,创业,依然带着的是西方人的饮食习惯,迷上了手工做面包。在朋友圈里时不时显摆我的新作,几个牛角面包,几块金黄色的饼干,同事们惊呼,简直达到了面包房的水平了。受到同事的追捧,让我很有成就感,如果你喜欢某一样事物,便会潜心研究它,并且从成功中获得快感,何况面包不仅煅炼了手艺,还是一件美食。

过去,欧洲是人人家庭都有一个土烤炉,人人家庭的主妇都是一位烘焙大师。土烤炉是用一种特制的砖头砌成的,用硬杂木或是炭烧火,既是烤炉又是冬天取暖的工具。现在,欧洲人当然还是天生的烘焙大师,只是土烤炉换成了电烤炉,澳斯威尔的电烤炉听说是远销英国和俄罗斯。与时俱进是一插上电就可以用了,方便、简洁,何况欧洲还有那么多的发达国家,追求高品质生活是与生俱来。

篇14:晨光里的小街短篇优美散文

泮河南岸,有条古街,古街窄短,街旁立着数家铺子,有平房上后来加盖的两层楼房,有临时搭起来的鸽茏式的铁皮板房,也有用废建筑木板围成一间顶上随便搭块塑料布更为简易的木板房。

这些房子,都是老居户们别出心裁的杰作,你拥我挤参差不齐,把南岸的空气都挤歪了。这些房子都出租给了做生意的外地人。一家诊所,一家超市,一家重庆鱼馆,,一家鱼店,一家网吧,简易木板房子,是一对配钥匙兼修鞋子的老夫妻刚开张的小铺子。

街的尽头,则是几个卖菜卖肉卖水果的地摊。地摊上的东西便宜,这儿的人多,一大早,南岸小街的时光就在讨价还价的口舌中慢慢流去了。

一眼看到尽头的小街,劣质的水泥路面已经残破不堪,两头各有一条减速带,用碗口粗的锈迹斑斑的钢管焊接了限高杆,大车过不去,但是路面还是被熙熙攘攘的行人踩破了。偶尔有小车,司机会小心翼翼骂骂咧咧的开过去,拖起一路烟尘。

小街两旁的门前,都长着粗大的长青藤,四月天里,长青藤枝繁叶茂,越过二楼爬到房顶去了。二楼的租客们,推开窗户,便是一篷翠绿,满目葱蓉,阳光洒落上面,到有诗情画意。长青藤,有壁虎一样的脚,生长迅速。早春的一颗嫩苗,秋后便高过人头了。长青藤爬上灰扑扑的房子,不仅给简单蔽陋的建筑增加了一抹亮色,也染绿了小街不大的空间,更重要的是,酷热的夏天里,浓浓的绿荫也给租客们带来一丝难得的清凉。小街掩映在了密密匝匝的浓荫里了,长青藤,像个绿色的梦,遮挡着风雨,遮挡着烈日,遮挡着南岸埋藏的很深的丑陋。

早晨,太阳刚洒落小街的时候,也是小街最热闹最繁忙的时候。街上飘出油饼、油条、煎饼果子的.香味,在北岸上班的女孩们摸着廉价的脂粉提着高仿的皮包,三吋高的鞋跟踏出一路响声,碟碟而去,或者骑着电车匆匆而过,留下一路香痕。有几辆绿色的出租车,鱼贯驶进小街。从车里钻出浓妆艳抹脸色疲惫下夜班的女人。女人穿着超短皮裙,紧身上衣,戴着耀眼的首饰,三吋鞋跟尖尖如针。提着手包,一搖一晃地消失在了小街的后院里。居家的女人们,穿一身碎花松松垮垮的内衣。上街买菜了,讨价还价,挑挑拣拣,提着篮子,晃回家去。

篇15:摊开掌心里的春天优美散文

在我们这里,不到清明节,是绝不能叫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春天的。清明前到来的植物品类极少,毛手毛脚的,在原地蠕动;清明后的村庄和田野,才是超级批发市场,一大批、一大批的各色植物开始盛装登场,千娇百媚、风姿绰约地晃动,把北国的时空蛊惑得异彩纷呈、活泼可爱又灵动。小村子就像被猫抓一样,再无安宁之日了。

抢先闹春的,千古以来,还是绿柳和白杨。毛茸茸的杨巴狗子、柳巴狗子垂头耷脑、挤眉弄眼地卖弄风情,随着或凉或暖的风得意地摆动,吐着软穗的舌头逗引青草,调皮地坏呢。孩童们掌心里杨柳的.春天是快乐的。他们喜欢折下柔韧韧的杨柳枝攥在温热的手心里,胡乱追逐、打闹,穗头、断枝稀稀落落掉在地上,触目惨然了。

梧桐树,是小村里的奇男儿、伟丈夫!高大壮硕,挺拔如灯塔。我最喜欢它们喇叭状的炫紫色花。那些花朵很少形只影单,只要开,就是灿然一大片,成为小村半空中很奔放、很壮观、很大气的一道绝美风景线,照亮我童年的眼睛。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吹雨打后,那些小喇叭,连同状如小帽的青绿花萼会掉落在地上。小时候家穷,没钱买玩具,我就喜欢把那些“小青帽”捡起来,用一根柳条串成一条条“蛇”或“龙”,挂在墙壁上;或者串成一个圆圈,套在脖子里当佛珠,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地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一番。掌心里梧桐的春天,带着窃喜和小小的满足感。

槐树花开,满村雪白。槐花的荡人心魄,绝对是叫人震撼的。那银颤颤的素白,像洁白的云朵,像九天银河,像三尺白练,像蒸腾的山间的雾岚,很自然地悬挂、缭绕在乡村春天的枝梢间。槐树是小村最美、最善良的女儿,纯净得就像是皎洁的月光。我喜欢站在树下向上看,喜欢看这皎洁月光无遮无拦为我们打开它处子洁白的身体,喜欢一遍遍品尝满鼻满腔荡人心魄的醇香;满树的花枝灿然,眼里就不知不觉流泪。这些潺潺流淌的瀑布啊,从童年,一直流到我中年的心坎上。乡村的槐花,不仅仅是浪漫,还有十二分的温暖在里面。对于穷人的孩子来说,那是童年最好的美食了。槐花掺上面、加点水,放在油锅里煎成酥黄酥黄的槐花饼,哇,馋死人了呢!如今依然双眼湿润,想起童年,想起童年的洋槐花!

30多年前,除了在画上,农村孩子几乎没见过什么水果。桑葚子,是小村里最诱人的浆果了。桑葚还在青涩期,我们就口水不断;熟透的桑葚乌黑发亮,饱蘸着黑墨的浓汁儿,在蓝天下的梢头晃来晃去,更是馋死个人!我家虽有一棵桑树,枝繁叶茂的,但尽是些滑条子,很少挂果,气死人了。村南大娘家院子里栽了很多高大的桑葚树,那些伸到墙头外的枝条上,黑压压一大串、一大片的桑葚,像是挑着的黑灯笼。矮地方的都被我们打下吃完了。高地方的够不到,就等着熟透,被风吹下来。熟透后,自然掉落的桑葚特别甜。我们也不管脏不脏的,从地上捡起,小心掸掉或轻轻吹掉表层的浮土,一口填在嘴里,反复品咂,细细咀嚼,真美真甜!要是大娘在家,听到我们在墙外撒欢,就会打开门把我们喊进去,递给一根长竹竿,说:“拣熟透的打下来吃吧!”现在想想,我们品尝后,感到特别甜蜜的,何止是桑葚,更是乡下人一颗朴实的善心和爱心。

掌心里的春天是如此之美,掌心里的童年是如此让人难忘!掌心里的故乡啊,感谢你让我干瘪的心灵在历尽苦寒后,又恢复了爱的生命活力,让我今后的道路,不再轻浮和迷踪。

上一篇:读书的真正意义议论文下一篇: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