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贯彻落实上级政策

2024-05-24

如何贯彻落实上级政策(精选8篇)

篇1:如何贯彻落实上级政策

上级文件会议 贯彻落实 流程

上级会议工作安排和接收上级文件 安监处长根据文件内容安排安监处人员落实

转化成内部文件 报领导审阅 整理贯彻落实执行相关信息 记录贯彻落实执行情况 组织学习按照文件和领导要求,制定贯彻落实方案 专题讨论 检查学习效果 贯彻落实方案报主管领导审阅 报公司办公室(机要)下发 制定专项监督检查实施方案 落实执行情况汇报上级领导 报公司办公室(机要)转发 按照上级领导要求整改文件(会议)落实 对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编制贯彻落实评估报告

篇2:如何贯彻落实上级政策

2011年,我局党支部党建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统筹我局各项工作全面、健康、和谐、持续发展,为巩固核心区成果、全面提高文化、体育、旅游工作质量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一、加强理论学习,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

1、组织开展“月月读”读书活动。

2、设立党员读书笔记。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辅导讲座,交流研讨,上党课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党

员干部的政策和政治水平。

二、落实“五好”、“五带头”要求,积极推进“创

先争优”活动。

1、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努力做到“五个好”。一是领导班子好。力求方向明确,管理规范,严格落实工作思路和措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勤政廉洁,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工作勇争一流,在重大问题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党员队伍好。党员有较强的党性意识,为人表率,以身作则,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队伍素质优良、富有活力,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工作机制好。严格落实上级各项决策,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到位,工作运行顺畅有序。四是工作业绩好。各项工作成绩突出,服务大局的成效明显。五是群众反映好。党支部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干部职工认可、满意,党员在群众中有良好形象,党群干群关系密切,群众满意度在95%以上。

2、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努力担当“五带头”。一是带头学习提高。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努力做业务的“排头兵”。二是带头争创佳绩。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热爱文化体育旅游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敬业守职,业务精湛,工作成绩一流。三是带头服务群众。立足本职,心系群众,加强与群众的联系沟通,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做群众的贴心人。四是带头遵规守纪。自觉遵守党的纪律,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模范执行党组织的各项决议,自觉遵守我局的各项规章制度。五是带头弘扬正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敢于同不良风气、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社会稳定。

3、抓住两个活动重点。围绕迎接建党90周年和党的十八大召开两个重点,组织开展主题宣传广场演出活

动。

三、以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为主线,大力推进党

风廉政建设。

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切实抓好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落实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组织党员干部重新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引导党员、干部尤其是中层以上的领导,要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反腐倡廉的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局机关工作人员要慎微、慎始、慎终,自觉遏制私欲,抵

制金钱物欲的诱惑。

四、加强组织建设,促进党建工作的严谨性、科学

性和民主性。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建“团结、进取、务实、高效”的班子队伍,努力推进领导班子学习力、执行力、创造力的提升,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进一步形成集思广益、团结和谐、互助合作、高效履职的良好局面。

2、落实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认真做好党支部自查整改完善工作。要进一步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开好民主生活会。不断提高党员测评的科学化水平,注重经常性的思想工作,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消除思想障碍,增进理解、信任和支持,达到思想统一,行动一致。

3、完善“党务公开”网页。充分利用“金凤区党务公开”网页,及时报道党建信息,积极宣传先进党员事迹,加大宣传思想工作力度,形成浓厚的政治氛围、和

谐的机关文化。

4、继续做好党建常规工作。做好党费收缴上交、党支部电教活动记载等工作,完成上级党委布置的各项工

篇3:如何贯彻落实上级政策

一、生态公益林保险试点全面推开

森林保险是金融支持林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有效防范林业生产风险、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经营者利益、促进强农惠农意义重大。2013年下半年,我省被列入森林保险中央财政补贴范围,2014年组织实施。2014年以来,省政府把森林保险作为新的10项强农惠农政策之一,安排预算8375万元资金( 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810万元) 专项用于森林保险保费补贴; 10月下旬抽调相关厅局同志,组成由副厅级以上领导任组长的11个督查组,深入各市进行了为期3天的专项督查。目前,全省11个市的110个县 ( 市、区) 、9个省直林业局开展了生态公益林保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全省生态公益林投保面积5559万亩,其中市县两级参保4106万亩,省直林业局参保1453万亩,保险金额333. 5亿元。

1. 联合省财政厅、省保监局出台 《山西省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实施方案》

《方案》明确了全省森林保险工作的保险内容、经营机构、投保主体、理赔处理、保费财政补贴比例和推进措施。保险责任为因火灾、病虫害、暴风、暴雨、暴雪、洪水、泥石流、冰雹、霜冻等直接造成保险林木流失、掩埋、主干折断、倒伏死亡或损失; 保险标的为生态公益林中的有林地、特灌、未成林造林地; 保险期限为一年; 单位面积保费1. 8元 /亩,单位面积保额600元 /亩,保险费率3‰。明确了保险保费财政补贴政策,即投保同补、不保不补,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给予100% 保费补贴,并按照5∶3∶1∶1的比例分担。

2. 签署了共同推进森林保险合作协议

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森林保险承办公司,经过反复协商,省林业厅与人保财险、人寿财险签订了《共同推进森林保险的合作协议》,重点从指导协调、宣传组织、制度规范、风险评估、联席会议等方面进行合作,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基层林业部门工作经费,为全面开展森林保险试点奠定了基础。

3. 适时召开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启动视频会

2014年3月20日,联合省财政厅、省保监局召开全省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启动视频会,对森林保险工作进行了动员和安排部署,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分别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要求。任建中副厅长要求各级林业部门站在分散自然灾害风险、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切实提高对森林保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搞好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森林保险工作做好、做细、做实,既要发挥好林业部门的组织优势和协调优势,更要发挥好专业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

4. 组织起草生态公益林保险理赔细则 ( 试行)及灾害认定标准

组织保险公司起草了全省生态公益林保险理赔细则 ( 试行) 及灾害认定标准,邀请森林防火、有害生物、调查规划、国有林管理、政策法规研究和财务管理等领域专家进行咨询、研讨和论证,数次与两家承保机构研究讨论,在保险责任、专家选派、全损标准、理赔方式等方面形成共识,先后两次征求省保监局、省财政厅意见。目前该《细则》和《标准》进入最后协商阶段。

5. 组织市、县、省直林业局组建了森林保险理赔定损专家库

专门印发《关于组建山西省森林保险理赔定损专家人员信息库的通知》,提出组建的方式、条件和要求。目前,省、市、县、省直林业局专家库已基本建成,吸纳相关人员1400余人,其中省级专家库110人,从技术层面为灾害发生后及时开展现场查勘定损、理赔处理奠定了基础。

二、组织开展干果经济林保险调研

2014年9月,省金融办印发《关于征求〈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的函》中,将干果经济林保险纳入建立省级支持的农业保险制度。根据厅领导“争取早日启动干果经济林保险补贴试点”的指示精神,我们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保险公司成立联合调研组,深入中阳、柳林、灵石、古县、稷山等县,就干果经济林保险的保险责任、保险标的、费率、保费、保额、理赔以及广大林农的积极性等情况进行调研,初步理顺了开展干果经济林保险试点的思路,形成了调研报告。

多年来,干果经济林作为我省林业产业发展重头戏,在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以核桃、红枣、仁用杏为重点,得到了加快发展,在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一县一业”发展、促进转型跨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到2013年底,全省干果经济林种植面积1355万亩,结果面积713. 4万亩,占种植总面积的52. 7% ,产量47. 3万吨。

2014年初,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保监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晋财金 [2014] 3号) 中指出,鼓励市县开展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险种,各市、县 ( 区) 要在做好中央和省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特点、风险、需求等情况,对产业化程度较高、影响农村经济较大的项目,结合“一县一业”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财力状况,自行选择开展苹果、核桃、红枣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今年以来,全省有中阳、灵石、左权、平定、蒲县、晋城城区、古县、清徐等8个县 ( 区) 试办核桃保险,柳林、稷山、祁县、芮城等4个县试办红枣保险。全省7. 84万亩核桃、红枣种植园上了保险,涉及农户、大户、专业合作社10 584户,投入保费475. 9万元,保险金额6863. 7万元。调查的5个县中,中阳、柳林、灵石、古县等4县预计赔款900多万元左右。

1. 各级政府重视试办干果经济林保险

市县政府的重视程度、能否拿出专门资金补贴保费,是开展干果经济林保险的前提。2014年9月初,晋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专门印发《晋中市政策性果树保险实施方案》 ( 市政办发 [2014] 65号) ,决定在灵石、左权县试办核桃保险,在太谷试办红枣保险。中阳县在2013年遭受晚霜灾害、核桃产量大幅减产后,县委书记郭保平下决心开办核桃保险,县财政拿出43. 4万元试办核桃保险。柳林县2014年拿出180万元用于保险保费补贴。灵石县委、县政府把核桃产业发展作为继煤炭产业之后的又一惠民产业工程来抓,制定了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4年拿出70万元开办核桃保险,并初步计划2015年拿出500万元用于核桃保险。古县在2013年拿出40万元用于5000亩核桃保 险的基础 上,2014年又拿出80万元用于核桃保险。

2. 多种模式试办干果经济林保险

各地普遍采取“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乡镇组织、村为基础”方式试办干果经济林保险。中阳县实行“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乡镇组织、村委落实统计签单”,县林业部门抽调技术力量配合保险公司核实保险面积; 柳林县将县级红枣“精品管护区”纳入保险范围,采取“政府主导、确定区域、以村统计、乡镇签单”方式; 灵石县采取“政府引导、部门配合、以村核实、乡镇汇总签单”方式,将树龄在10年以上且进入盛果期、集中连片50亩以上地块纳入保险标的范围。古县根据县财政预算资金,采取“保险指标到乡镇、村委落实到户”方式,对重点核桃产区进行投保。稷山县针对种植户对红枣保险不了解或了解不多的实际,采取“技术培训 +宣传发动”方式,积极开展红枣管理技术培训,广泛宣传保险的重要性,先后有2个镇28个村的507个种植户给2333. 6亩红枣树上了保险。

3. 因地制宜确定保费和保额

保险费率、保费和保额,是开办干果经济林保险的三个重要指标。各地在经过批准的核桃保险费率8% ,最高保险金额普通品种不超1000元 /亩,优质品种不超1500元/亩,红枣保险费率6% ,普通红枣不超1000元,优质红枣不超3000元的总原则下,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低保费、低保额、广覆盖的保险思路,确定单位面积保费和保险金额。中阳县核桃保险保费32元、保额400元,灵石、古县核桃保险保费80元、保额1000元; 柳林县红枣保险保费60元、保额1000元,稷山县红枣保险保费120元、保额2000元。

4. 多数县财政给予保费补贴

政府给予种植户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是调动其参加保险积极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调查的5县中,除稷山县试办的红枣保险保费全部由种植户承担外,其他4个县级政府都给予种植户保费补贴。中阳县核桃保险保费32元/亩,其中县财政补贴20元 /亩,占单位面积保费的62. 5% ; 灵石县核桃保险保费80元/亩,县财政补贴64元/亩,占单位面积保费的80% ; 古县核桃保险保费80元亩,县财政给予重点地区100% 的保费补贴; 柳林县红枣保险保费60元 / 亩,县财政给予100% 保费补贴。

5. 干果经济林保险有效减少了种植户在遇到自然灾害时的损失

2014年以来,我省在不同阶段发生了各种自然灾害,5月4日晚至5月5日凌晨全省发生了大范围晚霜冻,9月中下旬出现了大范围连阴雨天气,严重影响了核桃、红枣生产。据调查,灵石县12个乡镇、50多个村有2. 1万亩核桃遭灾,产量比正常年景减少4成; 中阳县核桃产量比正常年景减少3成以上; 柳林县几乎绝收; 稷山县红枣裂果率在7成以上,丰产不丰收。2014年这些县均开办了核桃、红枣保险,遭受自然灾害后都得到一定程度的赔偿。灵石县核桃保险面积1. 06万亩,2754亩遭灾,得到赔偿资金158. 2万元,亩均赔偿585元。中阳县核桃保险面积2. 17万亩,遭灾后赔付额最低58元/亩、最高234元/亩,全县得到221. 85万元赔偿。该县原人事局长王国良退居二线后承包了2000余亩林地,其中核桃200亩、仁用杏100亩,今年200亩核桃全部参保,其中68亩晚实品种遭灾害,核定赔款1. 17万元。古县2013、2014两年参保 核桃15 140万亩,投入保费121. 12万元,连续两年遭灾,获得保险公司赔款136. 8万元。柳林县2014年大面积遭灾,种植户至少从保险公司获得赔款500万元。稷山县承保的2333. 6亩红枣,种植户也将从保险公司获得一定赔偿。

三、森林保险工作建议

篇4:如何贯彻落实上级政策

《通知》指出,农产品加工业扶持政策是中央强农惠农支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政策措施的重要内容。这些扶持政策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具有较强的指向性、针对性、精准性和可操作性。贯彻落实好这些扶持政策,有利于维护政策权威性和政府公信力,调动企业、合作社和农民的积极性,激发企业活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这不仅对农民就业增收、农业增值增效、农村繁荣稳定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改善民生起到积极作用。各级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化对贯彻落实农产品加工业扶持政策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坚持把推动政策落实作为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通知》要求,各级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全面梳理、准确把握、深刻理解农产品加工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结合实际,有的放矢地推动扶持政策有效落实。要认真履行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的职能,把推动扶持政策落实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议程,纳入绩效考核目标。积极协调农业各部门在人才队伍、原料基地、技术装备、市场品牌、基本建设、财政预算、外经外贸、质量标准、农机购置补贴等方面政策,争取更多支持。提高工作主动性,积极协调和紧密配合财政、发改、国土、工信、税收、金融、保险等有关部门,切实落实现行扶持政策,及时反映情况;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督促检查,积极推动现行扶持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形成推动政策落实的强大合力。

《通知》强调,要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政策创设。探索利用财政资金撬动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工商资本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新途径。积极主动争取地方政府扶持政策,围绕初加工、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等重要领域,着眼于共性技术与设施装备研发应用、专用原料基地、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园区建设、主产区布局、品牌建设等重要环节,力争在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投资、用地用电用水等政策方面实现新的突破,逐步建立完善农产品加工业扶持政策体系。同时,大力营造贯彻落实扶持政策的舆论环境。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喜闻乐见的政策宣传,确保政策公开透明,使广大加工企业、合作社和农民了解农产品加工业扶持政策,熟悉政策内容,明白操作流程,享受有关权利。

篇5:如何贯彻落实上级政策

文 件 精 神 的 做 法

万强公司安全委员会高度重视上级安全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内交发[2014]237号“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实施方案”及关于全面落实客运班车在凌晨2时至5时停车休息制度及制度落实,为了促使全体员工深入学习,研究细化具体实施办法,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狠抓此项安全工作的落实。

一、结合单位的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措施及实施方案。

二、文件以集中组织学习为主,为了近快把重要文件及时传达学习下去,公司以“十分钟教育”活动组织学习摘要文件精神,领会文件精神落实安全责任。对重要文件还会在行政管理安全会议和驾驶员安全例会上详细组织学习,采取下发通知等多种形式。结合公司开展的“两拒绝一保证”活动,组织人员去乡镇宣传、检查活动。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重要部署,公司根据上级精神继续开展“安全生产月”“道路客运安全年”、“汛期安全”“客车夜间通行管理”“84220工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带生命带”“安全告知”等专项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安排部署安全生产工作。

三、结合上级会议和文件精神,积极行动起来,严抓落实,开展专项检查活动,对违章、违纪现象决不姑息,从严惩处。

敖汉旗万强运输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办

篇6:如何贯彻落实上级政策

精神情况的报告

XX公司

2015年2月28日

XX公司:

根据XX公司办„2015‟4号文件要求,XX公司立即行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XX公司工作会议精神,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及时传达学习。一是2月9日,在XX公司年度工作会后的第一个周工作例会上,分别由XX总经理XX同志、党委书记XX同志传达了XX公司李董、王总两个讲话的主要精神和要义,并要求与会人员会后认真组织部门人员学习领会。二是于2月10日,通过办公系统将李董、王总两个讲话全文转发给公司全体中层及以上干部,并要求各单位组织开展学习。三是在学习XX公司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于2月13日召开XX公司工作会暨职代会,总结2014年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巩固发展成果,研究部署2015年工作。

二、认真查找问题。根据“两个讲话”精神和公司发展实际,XX公司深刻查找出了在内部管理、风险防范、安全生产、人才结构及干部职工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三、确立工作思路。根据“两个讲话”精神,通过深入分析面临的形势任务,XX公司结合实际情况明确了2015年的指导思想,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安全为保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深化精细管理、依法从严治企,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保持公司健康持续发展和年度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而努力奋斗。

四、措施具体明确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公司协调发展。进一步明确三大核心产业的定位,将现有产业经营好管理好的同时,突出发展重点、充分发挥优势、做好后勤保障、适时启动新项目,加快推进公司产业结构布局的优化升级,实现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二是深化精细管理,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要以精细化管理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抓手,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强化制度落实、深入挖潜增效,加强监督审查,确保公司在基础管理、风险防控、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

三是依法从严治企,增强抵御风险能力。认真贯彻中央及XX公司依法治国、从严治企工作要求,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和三项法律审核把关,进一步加强风险内控体系建设,抓好从严治企责任落实,进一步提升公司规范化、科学化治理水平。

四是狠抓安全管理,筑牢安全生产根基。牢固树立“效

益是中心、安全是基础”的思想,突出“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创新安全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各单位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作用,通过教育、培训、检查、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安全氛围。

五是强化干部责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把加强中层干部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狠抓干部思想观念转变和执行力建设,进一步加大管理问责力度,促进各级管理人员履职尽责,使中层干部真正成为公司各项决策部署的忠实推动力量。

六是创新机制体制,激发职工队伍活力。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创新工作的重要性,通过管理思路的创新、干部人才选拔使用机制的创新、分配制度的创新和职工培训方式的创新,进一步激发职工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七是提炼企业文化,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紧紧围绕公司中心任务,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职能、狠抓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深入挖掘企业文化内涵,为公司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篇7:如何贯彻落实上级政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反映了全党的愿望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中央集中出台的四项监督制度,是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不仅表明中央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而且也体现了对领导干部的关心和爱护。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加强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任务。

为切实做到领导干部熟知、组工干部精通、一般干部了解的成效,在法院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时把四项监督制度作为重点内容全文进行学习,会后参会人员结合各自分管工作静心撰写学习体会文章。在全院干警大会上,党组书记以上党课的形式,进行了专题培训和学习,增强干警们贯彻执行“四项监督制度”的意识和对选拔任用干部的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以法院网和信息宣传简报为载体宣传学习教育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教育,从而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学一次都加深了对干部选拔任用各项政策法规的理解和认识。当前我院正在开展的政法干警司法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与深入开展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教育活动和四项监督制度政策法规的学习的有机结合,为进一步匡正审判机关选人用人风气、防止司法腐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审判机关负责组织人事工作的一名组工干部,必须协助好党组选准人,用对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审判机关队伍的纯洁性、才能确保司法权的正确行使,才能确保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最终实现。忠诚、廉洁、公正、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必须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党性意识强的法官去践行。如何培养、造就一批这样的人才?如何选拔出优秀干部?如何使用这样的干部?事关我们所在的部门和从事组工工作的干部对政策法规学的有多深,用的准不准,干的实不实,组工干部的理论政策水平和工作实践能力决定了参谋和助手的作用发挥的究尽有多大。通过学习,打开了我思考的大门,打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才是匡清用人风气,提高选拔任用公信度,增强群众满意度的基本保障,为此组工干部首先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认真研读四项监督制度,增强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的自觉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干部选任工作具体承担者的组工干部,务必熟练掌握“四项监督制度”的具体规定,先学一步、多学一些、深学一层。要有精研细读、反复揣摩的“钻劲”,逐字逐句地学、分章分节地学、前后联系地学,全面、准确地把握制度的精髓,在熟知制度、吃透精神上做文章,增强自己的履职能力。在思想上要加强认识,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作为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重要任务来抓,不仅做到入脑入心,还要外化于行指导实践,真正做到领导干部重点掌握,组工干部熟练掌握,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掌握。

二、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做四项监督制度的坚定执行者。“徒法不足以自行”,任何一项制度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不仅取决于是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更重要的还在于执行,在于落到实实在在的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提高执行力,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否则,就会陷入“制度陷阱”的怪圈。在落实中要把选人用人各项政策法规作为当前正在开展的政法干警司法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一项内容,找准组工工作是为审判机关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保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在考察干部提拔使用时,组工干部要坚持全面识人、科学选人、正确用人,大力选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防止简单以票取人、重过程不重结果和唯年龄、唯资历选用干部等倾向,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全过程接受群众的监督,营造良好的监督与被监督的氛围,形成合力共同树立审判机关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格局。

三、切实增强贯彻四项监督制度的影响力,提高公信度。“四项监督制度”针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总结基层探索和创新基础上制定的,形成了事前报告、事后评议、离任检查、违规失责追究的监督链条和体系,从整体布局,到每一条具体条文,都相互联系、细致周全,被誉为是对加强干部选任监督工作、防止用人失察失误、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重要性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对此我们在选拔任用审判机关的干部时要坚决杜绝跑官要官、拉票贿选等不正之风。将四项监督制度贯彻到每个环节,增强威慑力,正确把握界限,做到选人有标准,用人有尺度,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现象,在选人用人上宁缺毋滥,真正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四、积极履行好岗位职责,提高群众满意度。四项监督制度为正确选拔任用干部筑起了“防火墙”,注射了“预防针”,为组工干部戴上了“紧箍咒”,时时提醒我们要有“如履薄冰”之感,慎始慎终,认真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为党组选人用人起着重要的参谋助手作用。在选拔干部时首先考虑到是一种责任,要把握好每个节点,关注每个细节,将关口前移。在选拔干部时严格规程,做到公开透明,要紧紧围绕干部的提名推荐、考察酝酿和研究任用等关键环节,进一步明确细化责任主体及相应的责任,《责任追究办法》划分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5类责任主体,界定了39种责任追究情形,对组工工作来讲,树起了“警示牌”、架起了“高压线”,因此,组工干部要严格按照四项监督制度的要求,遵循选人用人的规定与程序,科学行使选人用人的权力,以最坚决的态度同选人用人不正之风作斗争,维护选人用人制度的严肃性,通过我们的认真履职,使四项监督制度落到实处,提高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四项监督制度的出台,最终目的是为了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不带瑕疵,选拔任用的干部在使用时不出问题,选拔任用的干部做事不出事,为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供了有力武器。作为法院的政治处,要带头学习好、宣传好“四项监督制度”,抓好贯彻实施工作,确保干部选任原则不动摇,标准不走样,程序不变通,纪律不放松,努力营造芜湖县法院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为芜湖县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司法队伍。

***学习《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之心得体会

2010年以来,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先后出台并下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这是党中央在总结以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通过学习,谈一下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的出台,是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的一项创新性的重大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反映了全党同志的愿望和人民群众的期待。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当前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近年来,通过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但同时必须看到,在少数地方和单位,还存在一些严重损害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做法。

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的出台,是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的客观需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关系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一直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指出:“吏治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导致吏治腐败的重要原因,必须坚决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目前,尽管各级党委在选人用人的问题上严格执行组织原则,但毋庸置疑,也确实存在这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用人失察现象。任人唯亲、“带病提拔”等现象时有发生。四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制度的实施,就是以更加严格的制度监督选人用人行为、约束选人用人权力,防止和避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切实提高各级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三、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互为补充,各有侧重,配套衔接,初步构成一个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体系,把选人用人的重要方面、关键环节都纳入监督范围,使之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形成了一套遏制用人腐败的“组合拳”。四项监督制度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应坚持的原则、避免的情形、应负的责任、责任追究办法等做了详细的规定,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坚持的监督制度。为“相马”、“选马”、“用马”提供了制度保障。并通过细化政策界限、规范操作程序、明确追究措施,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责任主体界定不清、责任情形划分不明、责任追究不到位的情况做出了很好的定位,对用人上出了问题,追究谁、谁追究、如何追究,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使责任追究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此外,制度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群众的意见,广泛吸收群众参与评议,注重群众评议的结果,强调了阳光操作。公开发布监督制度,让广大干部群众知晓内容、明确权力,方便实施监督,明确传达出中央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方面敢于接受监督、坦然面对监督、支持鼓励监督的信心。

总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的一项创新性的重大举措,是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的客观需要。四项监督制度共同构成了事前报告、事后评议、离任检查、违规失责追究的完整干部监督体系,把选人用人的重要方面、关键环节都纳入监督范围,为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防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推行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先治官的坚强决心,随着各项监督制度的深入贯彻落实,我们务必要认真学习宣传、严格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过程监督和效果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沿着更公开、更透明和更加科学的轨道前进。

***33333333333 作为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干部工作中,要带头抓好学习教育和贯彻执行,严格遵守相关制度法规,自觉接受监督,在选人用人方面起到表率作用。

一、带头抓好学习教育,进一步深化对《条例》等相关法规的理解。作为县委主要负责人,要带头学习《条例》等相关法规,熟知有关规定,同时责成相关部门加大对全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和组工干学习培训教育工作力度,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切实做到领导干部熟知、组工干部精通、干部群众了解。

二、带头执行制度规定,不断扩大选人用人的民主和公开。严格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及监督管理相关政策法规,不断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和创新,围绕“民主、公开、竞争、择优”,不断探索完善初始提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民主推荐、干部交流等方面的制度,研究制定配套实施细则、操作规程、运行机制等,确保各项制度和办法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

三、带头坚持“三个标准”,牢固树立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一是坚持党管干部、依法办事的标准。严格遵守党委议事规则,研究干部有关事宜做到了“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二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在干部使用上坚持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三是坚持面向基层、注重一线锻炼的选拔标准。关心关注基层干部,重视关怀长期扎根基层、埋头实干的干部,注重在重点工程项目一线锻炼培养干部、选拔任用干部。

四、带头抓好监督管理,努力提高组织工作“两个满意度”。切实加大选人用人监督力度,认真落实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不断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满意度和选人用人公信度,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五、带头接受监督,积极发挥好模范表率作用。进一步科学界定县委书记用人权,进一步规范用人行为,采取自律和他律相结合,自觉接受党内民主监督和群众监督,努力履行好“一把手”抓班子带队伍的责任。***444444444444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学习心得体会

最近,我院组织学习了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法规,同时进行了测试。通过这次学习,加深了我对干部选拔任用法规政策的把握,对于今后在工作中严守党的组织人事纪律,很有帮助。

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制度的出台,是党中央在总结以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我认为,做好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需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党的先进性和构筑干部队伍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制度第一要务就是强化学习,坚持不懈。要进一步构建学习型机关为契机,通过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党委中心组学习、专题讨论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将监督制度进行通篇学习,深刻领会制度“精髓”,准确把握制度 “内核”,做到领导干部带头学,组工干部深入学,党员干部主 动学,让学习“似春前之青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而不是 “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月有所亏”。通过先学一步、多学一 些、深学一层,深度宣传,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了解内容,掌握精神,明确权利,行使好民主监督权利,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与此同时,以理论学习为突破口,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着眼全面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完善学习机制,创新学习载体。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等活动。并充分利用单位工作简报、宣传栏、标语、横幅、电视新闻等形式对干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学习材料进行全方位宣传、多角度解读,扩大知晓面,提高参与面。通过广泛组织学习,深入理论思考,完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法,着力搭建高举旗帜的“塔台”、理论研讨的“讲台”、推进工作的“擂台”、创新思维的“楼台”;让广大干部学会 “以超前的眼光谋划发展,以创新的思维破解难题,以扎实的作 风推进工作”,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不学习照样可以工作”的错误思想。

第二,建设“生态型”干部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制度,归根结底就是要建设“生态型”干部,通过营造风清气正、无“污染”的选人用人环境,使整个系统形成适宜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生态”,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工作 制度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组织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把干部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和治理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标 准和改进工作的依据,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尤其是要通过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体系把那些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素质人员选拔到中层干部的岗位上来。因此,我们要变“伯乐相马”为“赛场竞马”,变“独角戏”为 “集体舞”,发动群众献计献策,建立“上评下、下评上、横向评、纵向评”的多视角评价体系,将选拔干部的初始提名权交给群众,逐步实现从封闭式的“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向开放式的“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的根本转变。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我们应尽力把好三关,即:一是把好“体检关”,认真检验 干部是否带病; 二是把好“会诊关”,确保干部“带病不上岗”;三是把好“保健关”,力求干部“岗上不生病”。在实践中,应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 例》,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坚持“自己愿意干、群众拥护干、组织考核适合干”的“三干”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切实保证全系统干部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使选人用人公信度得到切实提高,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切实 加强。综合运用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现有手段,健全完善信访举报制度,加大举报受理和查核力度,认真查核干部个人的违规违纪问题。认真执行立项督查制度,切实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增强制度的影响力和威慑力,做到查实一起、处理一起、追究一起。按照《“一报告两评议”办法》和《离任检查办法》规定,运用 评议和检查的结果,对当事领导干部作出相应的处理,并将民主评议结果作为考核评价各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依据。坚持推行并不断完善干部任前联审、干部选任全程纪实等制度,使提名、考察、决策等各个环节有据可查,防止不履行程序、简化程序、变通程序现象的发生,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第三,争做“标杆型”领导。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所以自己唯有以身作则,作出表率,树立“标杆”,才能在群众中树立 起威信,做个清醒冷静的领导。一盆水洗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廉洁自律。从更高的站位、更大的范围、更宽的视野来谋划好工作,为单位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555555555555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学习心得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关系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也是最易受人们诟病的主题。通过不断加强整治力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依然是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关于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通知》等制度的颁布实施,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干部准入制度和对干部言行规范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是与时俱进的时代产物,对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政策法规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现将本人对此政策法规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要毫不动摇的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

把坚持依法办事原则贯彻到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实际上就是既要使干部管理工作本身制度化、规范化,又要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内其他法规相衔接,在法律范围内行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坚持依法办事原则,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要有法可依。要根据干部人事工作的实践需要,加强立法工作,不断完善干部人事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第二,要有法必依。在干部任用工作中,凡是涉及法律的事项,都必须严格按法律的规定来办理。凡是已有的有关干部人事方面的法律法规,都必须依照其规定的原则、标准、程序、纪律办理。第三,要执法必严。要坚决按照规定办事,严格把关,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第四,要违法必究。对一切有法不依或违背法律规定任免干部的行为,都必须坚决纠正,对违法情节严重的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

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注重实绩,就是要关心那些战斗在环境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长期默默贡献的一线同志,就是要关心那些心系群众、勤勤恳恳、做人正派、不走门路的同志;坚持“五湖四海”,才能任人唯贤,形成良好的选拔任用风气,才能团结更多的力量一起投入到社会事业建设中去;坚持德才兼备,要注重干部的才能,更要注重干部的品德。坚持群众公认,就是要在干部工作中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坚持注重实绩,既要看经济效益,又要看社会效益;既要看看近期效益,又要看长远效益;既要看局部效益,又要着整体效益;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因此,把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是党和人民对干部任用的一致要求。

三、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干部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对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改革的重大成果,是有效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的重要措施,是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一种重要保证。

总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各项制度互为补充,各有侧重,配套衔接,初步构成一个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体系,使选人用人的重要方面、关键环节都纳入监督范围,都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制度的制定实施,是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的一项创新性的重大举措,反映了全党同志的愿望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体现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行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先治官的坚强决心,必将推动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沿着更公开、更透明的轨道前进。

****** 学习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心得体会

近期,我乡组织领导干部学习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对于防止用人失察失误,严肃处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对于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个人认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制度的出台,为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供了制度化武器,为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了有力保障。对此,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期盼在贯彻落实上动真格、下功夫、见实效。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制度,是党中央针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总结基层探索和创新基础上制定的,形成了事前报告、事后评议、离任检查、违规失责追究的监督链条。

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力。不抓制度执行,制度就没有效果;不抓制度落实,就等于没有制度。贯彻落实四项制度,我们要增强原则性、体现战斗性,敢于负责、敢于较真、敢于碰硬、敢于得罪人。对报告的事项要认真审核,严格入口监督;对民主评议的结果要充分运用,做到奖优惩劣;对查实的用人问题要纠正问责,不搞下不为例。要做好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制度的宣传,将有关执行情况在党内和向社会公开,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监督、参与监督、支持监督。要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作为干部选拔任用检查工作和巡视工作的重要内容,真正做到有章必依、执行必严、违规必究。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硬任务,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要有硬措施。我们要以落实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制度为契机,加大对违规违纪用人行为的查处力度,始终保持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高压态势。在继续整治拉票贿选问题的同时,要严肃查处买官、卖官行为,让卖官者身败名裂,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要密切关注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新变化新动向,不管刮的是什么风,不管风从什么地方来,都要坚决抵制。要建立健全自查自纠机制,坚持有案必查、鼓励自查、上级督查。坚持实报必查、查实必究、失职追责。既要发挥查处的惩戒功能,更要发挥查处的教育功能,做到查处一起、通报一起、教育一片。

结合工作的实际,将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制度与“正风气提效能”活动结合起来,不断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制度,不断完善党组议事规则,扩大党内民主监督,严格要求、规范自身行为,坚决抵制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将权力置于阳光下,勇于接受监督,做好干部选任监督各项工作。

二是要建立健全合理的选任机制和科学的考评机制。要继续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选任机制,用可量化的、科学制定的工作指标衡量干部工作业绩,结合民主测评结果进行选拔任用,形成人人进取、创先争优的良性竞争乡面。

三是充分发挥纪检部门职能,切实落实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制度。在乡党委的领导下,要把任用选拔干部作为述廉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进一步完善干部选用、考核、提名、审批环节的责任追究,完善考察标准和程序,切实履行好选人用人监督职责。

******777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学习心得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关系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也是最易受人们诟病的主题。近几年,通过不断加强整治力度虽然取得和大成绩,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依然是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 突出问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制度的颁布实施,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干部准入制度和对干部言行规范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是与时俱进的时代产物,对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 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有重要 的现实和指导意义。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政策法规是实践科学 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现将本人对此政策法规 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首先,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 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习近平副主席说过,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坚持五湖四 海,任人唯贤。拓宽任用干部视野,就是要关心那些战斗在 环境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长期默默贡献的一线同志,就是要关心那些心系群众、勤勤恳恳、做人正派、不走门路 的同志;坚持“五湖四海”,才能不任人唯亲,才能任人唯 贤,形成良好的选拔任用风气,才能团结更多的力量一起投 入到社会事业建设中去;坚持德才兼备,要注重干部的才能,更要注重干部的品德。当有心系群众的“德”作为前提条件,才能引导我们广大干部真正地将“才”用到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工作当中去。因此,把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 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是党 和人民对干部任用的一致要求。

其次,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 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领导干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它是一个社会的“领导者”也是服务者,是社会这艘巨舰的掌舵人,是引领社会前进的主流,因此选拔任用优秀的领导 干部是党和人民的必然要求。“公开”是前提,只有坚持公 开,才能使广大群众参与进来,才能避免“暗箱操作”,加强社会对干部任用的监督;“平等”是基础,只有坚持平等,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才能最大限度地取得社会的一致认同;“竞争”是手段,只有坚持竞争,才能最大限度地使用 人力资源,不断提高我国公务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择优”是结果,只有坚持择优,才能最大限度地选拔对中 国特设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人才,才能选拔出党和人民满意的领导干部。

最后,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民主集中制”简单来讲,民主集中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 导下的民主”,我们要“集中”,但更需要民主。民主集中 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实现 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防止“一言堂”“一 和 支笔”现象的发生。只有扩大民主,注重让人民群众参与干部任免的过程,切实落实群众对干部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 和监督权,才能真正实现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才能真正有效 地预防和治理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政 治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作风如何,人民群众是最具有发言 权的,因此倾听人民群众对提名干部的反映是最能反映民意的渠道。采纳群众意见选拔出来的干部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取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进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总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各项制度互为补充,各有侧重,配套衔接,初步构成一个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体系,使选人用人的重要方面、关键环节都纳入监督范围,都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 制度的制定实施,是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的一项创新性的重大举措,反映了全党同志的愿望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体现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行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先治官 的坚强决心,必将推动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沿着更公开、更透明的轨道前进。

雨山区住建委房管办 李明辉

***888888888888参加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

法规

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部署和要求,本人积极参与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集中教育活动,认真阅读了市委组织部《开展集中教育活动致领导干部的函》和《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集中教育活动学习资料》,认真作答《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知识测试卷》。干部工作是党的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始终对如何做好干部管理工作进行不断探求,不断丰富,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干部工作政策法规。通过不断加强整治力度,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依然是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政策法规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现将本人参加此次集中教育活动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要提高认识,学习和掌握并严格遵守有关政策法规,切实提高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的能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建有严格的监督制度,治理拉票贿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违规提拔和带病提拔等问题都有政策规定,要毫不动摇的依法办事。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凡是涉及法律的事项,都必须严格按法律的规定来办理,凡是已有的有关干部人事方面的法律法规,都必须依照其规定的原则、标准、程序、纪律办理。要坚决按照规定办事,严格把关,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对一切有法不依或违背法律规定任免干部的行为,都必须坚决纠正,对违法情节严重的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要带头分析查找本地本部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水平。坚持德才兼备原则,要注重干部的才能,更要注重干部的品德。要坚持群众公认,在干部工作中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坚持注重实绩,既要看经济效益,又要看社会效益;既要看看近期效益,又要看长远效益;既要看局部效益,又要着整体效益;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因此,把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是党和人民对干部任用的一致要求。

三、要带头遵守组织人事工作纪律,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带动本单位风清气正用人环境的形成。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干部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对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改革的重大成果,是有效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的重要措施,是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一种重要保证。

篇8:如何贯彻落实上级政策

1 加快地方经济发展, 增大信贷支持力度

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力和赢利前景, 是吸引银行增加贷款的根本因素。河南省要大力发展地方经济, 创造优越的信贷投资环境, 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本省经济快速发展。

1.1 加快河南地方经济发展

河南应以“中部崛起”战略为契机, 将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政策配合运用, 把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总体布局与本地区实际相结合, 利用自身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等比较优势, 加强“三农”工作, 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结构调整,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大力培育科技含量高、产业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竞争优势强的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 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贯彻落实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1.2 采取有效措施,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的大幅度收缩, 河南省出口导向产业受到较大冲击, 有色金属、汽车、钢铁、耐火材料等行业的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政府部门对此应高度重视, 一是要适当降低建设资金限制, 延长贷款期限,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二是要加大与金融部门的协调和沟通, 通过财政贴息、政府奖励等形式, 对有市场、有竞争力, 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 切实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问题。

1.3 改善区域信用环境, 加强区域诚信建设

区域社会信用环境欠佳, 经济秩序混乱, 政银关系和银企关系不良, 是影响银行增加区域信贷投放的重要因素。河南企业信用基础偏差,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设置合同陷阱骗贷、逃废债等社会失信现象, 这些现象已经危及河南的信誉和经济的正常发展。为此, 要增加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 必须下大工夫加强区域信用环境建设。具体来说, 一是要大力倡导诚信守法、合规经营的理念, 克服地方保护主义, 坚决惩治“骗贷”、“逃废债”等不法行为;二是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 并定期发布企业信用信息, 形成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被动”的失信惩戒机制, 切实维护银行利益;三是在不良贷款发生时, 地方政府应当切实维护银行债权, 减少对金融机构的不正当干预, 推动银行积极处理不良资产。

2 构建完善的区域金融体系, 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1 货币市场方面

一是要结合河南省金融机构的实际, 把扶持、引导中小金融机构参与货币市场交易作为货币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 适当放宽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联社加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条件, 不断扩大货币市场的交易主体;二是从完善票据市场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着手, 以发展具有贸易背景的票据融资为重点, 加快票据市场的发展。

2.2 金融机构方面

河南应根据经济发展需要, 建立起与经济规模相适应的健全的金融机构体系, 以确保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顺畅传导。具体说来:一是要引导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适当扩大基层行的贷款自主权, 同时加强基层网点建设, 改进业务流程, 简化审批程序, 拓宽银行资金供给的区域;二是要建立与河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区域性商业银行 (1) , 利用机制创新充分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要求;三是在国家制度和政策框架下, 加快发展服务于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 加大对地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四是结合历史和现实情况, 加强农村信用社体系建设, 有条件地降低农村商业银行的准入门槛, 全力增加农村的金融供给;五是通过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倾斜, 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入驻河南, 对已进入的外资银行实行优惠政策, 弥补当前区域金融体系建设中的不足。

2.3 企业方面

企业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主体, 是连接货币政策和其最终目标的中间环节, 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河南省来说, 一方面要加快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改革步伐, 在煤炭化工、铝工业、钢铁、装备制造、粮食、旅游等优势行业实施兼并重组, 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 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 增强其抵御各种经济金融风险的能力。与此同时, 要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择机上市, 并高度重视债券发行在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不断加大直接融资在企业融资中的比重;另一方面要着力消除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限制因素 (2) , 特别是要消除一些职能部门在审批、监管等过程中的“吃、拿、卡、要”等问题, 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引导、督促、鼓励金融机构高度重视中小企业, 放宽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限制, 建立并完善以财政为依托的中小企业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 加大对其资金支持力度。

2.4 居民方面

在居民消费方面, 随着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落实, 河南居民消费热情不断升温 (3) , 为了推动河南居民消费信贷进一步增长:第一, 应大力拓展消费信贷业务品种, 扩大消费信贷业务范围, 实现消费信贷品种、对象、利率、期限及还款方式的灵活多样;第二, 稳步开拓农村消费信贷, 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消费信贷业务的财政扶持力度;第三, 建立健全消费信贷的风险防范机制, 从完善内控、加强管理入手, 全力防范住房贷款占比过高等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

在居民投资方面, 第一, 应着力提高居民收入,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减轻或消除人们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压力和预期支出的困扰, 合理增加预期收入中投资消费支出的份额;第二, 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 推动证券、保险等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为居民提供多种金融品种, 拓宽居民投资渠道, 化解高储蓄带来的潜在风险。

2.5 其他

2.5.1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一方面应进一步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 建议在中部地区建立区域证券交易中心与场外交易市场。对于那些虽然目前低于全国交易所上市标准, 但又属条件好、有发展前途的企业, 可通过区域证券交易中心上市交易, 扩充企业融资渠道。场外交易市场可以为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等众多被挡在主板市场之外的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促进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增加企业债券发行量, 探索市政债券的发行, 不断扩大债券市场融资金额。

2.5.2 鼓励民间融资, 补充正规金融渠道的不足

与正规融资渠道相比, 非正规民间融资借贷手续简便, 方式灵活, 对金融深化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要明确支持正当的民间借贷, 完善民间借贷的法律法规, 保护私人借贷者的合法利益, 允许并引导民间融资机构发展成为合法的私人银行, 以弥补正规金融供给不足留下的缺口, 减轻正规金融的融资压力。

2.5.3 政府应顺应国家号召,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河南省人口密集, 人均交通设施短缺, 教育基础设施、农林水利、城镇建设、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其他领域也都需要大量投资, 政府部门要在落实好国家铁路、交通、农业、民生工程等基本建设项目的同时, 集中财力, 投资一批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带动更多的银行贷款。政府有关部门要扎实抓好项目前期工作, 提高审批效率, 与金融机构建立高效的项目协调机制, 引导银行贷款投向。

3 争取差异化区域金融政策的扶持

在发达地区投资回报率较高的情况下, 统一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统一的再贴现和再贷款政策, 统一的信贷政策, 显然不利于经济相对落后的中部地区金融活动的开展, 鉴于河南省的情况, 应积极争取国家给予更多的差异化区域金融政策的扶持。

3.1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鉴于法定存款准备金在不同区域间的效应差异, 央行应考虑在中西部地区实行有区域差别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现金漏损率较高的区域, 如河南, 实行较低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现金漏损率较低的区域, 实行较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从而达到统一的扩张货币供应量的目标。从准备金的结构上看, 可以针对包括河南省在内的金融欠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处于垄断地位、其他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较为滞后的现状, 拉开国有银行和中小银行准备金比率的差距, 增加中小银行的可用资金, 更好地为地方经济, 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服务。

3.2 再贴现和再贷款政策

为了扩大贷款投放率, 满足企业发展的正常资金需求, 应积极争取中央银行对河南省实行相对较低的再贴现、再贷款率。再贴现业务方面, 可通过适度放宽可贴现票据的种类, 降低再贴现率, 提高再贴现额, 扩大票据贴现业务, 来缓解银行、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再贷款业务方面,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 应积极争取国家支农再贷款在期限、利率、贷款规模等方面予以倾斜。此外, 还可以考虑对金融机构因支持中部崛起、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中出现的临时性、季节性资金需求, 及时给予再贷款支持, 尤其对以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为主的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 建议在现有再贷款利率基础上适当下浮, 以支持农村经济、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

3.3 信贷政策

一是要争取央行实施“差别信贷”的金融政策, 合理调整信贷资金在区域间的投向。就河南省来说, 应该结合“中部崛起”战略和区域产业政策的部署, 大力争取更多的商业银行贷款向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重大产业升级项目和重大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项目倾斜, 满足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和大中型骨干企业的资金需要, 确保重点发展项目的贷款资金来源,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步伐;二是建议执行有差别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放松全国性商业银行在河南的分支机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要求, 扩大资产比例, 扩大中长期贷款比例, 加大贷款发放力度, 支持河南省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 河南省应结合自身情况, 正视制约本省金融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加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同时利用自身在区位、交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加大信贷扶持力度, 着力完善区域金融体系, 争取差异化区域金融政策的扶持, 多管齐下, 深入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助推河南经济平稳较快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前进, 卢庆杰.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6.

[2]蔡玉平.中部地区应全面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J].宏观经济管理, 2009 (5) :48-49.

[3]张永波, 程晓娟.河南省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的金融协同发展问题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9 (4) :23-25.

上一篇:扩写小儿垂钓下一篇:大学生年度鉴定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