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杂文随笔

2024-04-26

广陵散杂文随笔(精选3篇)

篇1:广陵散杂文随笔

从前,当我们还是“我们”的时候,我偶然跟超哥说过那么点奇怪的话,不是因为太开心,当然也不是因为不开心。

有一次,妞跟我说她分手了,很震惊的消息。一直以为他们会走向婚姻的殿堂,是啊,作为她的朋友,应该都会这么认为吧?虽然他俩分分合合也是第二次了,但始终没有怀疑过他俩的感情,毕竟,六年了,爱情都开始弥漫亲情的芬芳了吧。一直很羡慕他们的爱情,相似于湘雅医学院,有过一场轰动校区的表白,男有才有貌,女有貌有才。

一起走过的六年里,周边的人,亲近的或萍水相逢的人大抵都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吧。她参加他的公司年会,作为一对甜蜜高颜值的小情侣几乎收到了公司所有人的祝福;他参加她的家族喜宴,见过爸爸妈妈,甚至还一起拜访了高中时期全班最敬爱的王玲老师;一起在上海,她读研,他工作,不算异地,周末出去小逛,假期一起出去旅游,每一段甜蜜的记忆都羡煞旁人。

总觉得,爱情酝酿至如此,应该会交给婚姻吧。

然而,却不曾,她伤心几乎绝望的说,分手了。

再牢固的爱恋也会被击溃吗?有什么困难会让两个人放弃继续走下去呢?会让两个彼此相爱的人宁愿选择相忘于江湖,也不愿携手到白头。模范的小情侣也可能会分开,你自己的呢?

属于“我们”的时间,三年又三个月的平方,三次矛盾。一次错在我,错在幻想小女生的爱情,于是给自己的爱情定下了不浪漫罪名,说着“这不是我想要的爱情”的傻话;还有一次错在我们俩,虽然至今都理解不了,但也想解释为男女有别吧,毕竟美好的瞬间也可以支撑起足够的勇气去释怀了。苛责本来就不应该出现在爱情或亲情里边,顺其自然,随风飘散。

好在前两次矛盾之后,会反思自己,自私而有点自傲的自己,在爱情上的付出本来就不够,也就不能奢望太多。而超哥的好,爱情的依恋以及生活的习惯,已经让“我和超哥”的主题成为了日常生活中,除了吃饭,学习,思考以外的几乎全部。属于我们俩的小甜蜜,属于我们俩的小秘密都是我们爱情的小分子,勤劳的它们也正在一步步壮大。而我也终于明白,“认定”一种很强大的力量,一旦拥有,确实可以减少好多不必要的“作”的问题;一旦认定,对他也就如同对待爸爸妈妈一样,自在而不妄想,因为你会告诉自己,他对你比对其他的每个人都好,心也便安定了很多。

也许,正是因为越陷越深,所以越害怕失去。而“认定”,实则就是暗示自己:不会失去。再次提醒自己,所有的好,都需要珍惜,才能更持久的拥有。

常常闲来无事会思考怎么样才算一个合格的女朋友,现在想想,也是每次反思之后想有点进步吧,比如想尽点女朋友的职责和义务,希望未来的不愉快不会是因为自己的不合格造成。

很容易被身边的事情左右我的情绪,还是当初的那个自己,我还是我。

第三次,错在说散就散。

于是还是没能明白:再牢固的爱恋也会被击溃吗?有什么困难会让两个人放弃继续走下去呢?会让两个彼此相爱的人宁愿选择相忘于江湖,也不愿携手到白头。

篇2:广陵散杂文随笔

印象深刻看过一期奇葩说,蔡康永说人成熟之后,不是不恨了,不是不痛苦了,只是时间久了,我们决定算了,不追究了。

一句算了,几场泪崩。一场青春,不是没有坚守过,不是没有追逐过,不是没有不怨,不是没有成宿的失眠痛苦愤恨过……只是时日远去,人在破碎中捂住心脏生活,慢慢被人事折损和消磨,慢慢的你觉得算了吧。

人要忘性大一点,才能生活的比较平静愉悦吧。少走一点心,少追究一些,放过别人,也原谅自己。

这世间境遇流转的这么快,有什么事是必须的呢?有缘则住,无缘则散。

篇3:随笔化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自我定位

【关键词】:随笔化作文教学;自我定位;爱神;引路者;诗意写作;主导者

中图分类号:G633.3

中学语文界著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倡导:“用随笔砸烂作文的枷锁”。 随笔,顾名思义,即“随意而笔”,小事一桩,闲趣一缕,灵思一点,形诸文字,即成随笔。学生习作随笔,须有一己之见,一得之悟,能充分展示个性魅力,一改传统作文千人一面,平淡无味之病。随笔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观情抒情,可以睹物言志,可以读书畅想,可以就事生发,意兴笔随,自然成文,灵活多样,任意挥洒。而写随笔写作对语文学习的好处也可谓丰富,可以积累素材、提高观察能力、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作文水平等。

然而,任意挥洒不等于信马由缰。语文教师在随笔化教学中究竟该如何自我定位呢?

首先,教师要扮演“爱神”的角色,用爱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教育面对的是沉甸甸的生命和灵魂,它需要教师施以真爱,似春雨润物,无偏无蔽;似阳光播撒,均匀漫渗。心是智慧之源,智慧是写作之本;心与心相撞才会发出火花,以爱方可赢得爱,用爱才能唤醒爱;关爱学生的心灵,用我们的爱心温暖学生麻木的心,用我们的热情点燃学生思索的火焰,用我们高远的境界激发学生对美好人生的向往,用我们的专业学识召唤学生到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扬其善,促其学,多一些鼓励,少一点苛责,用一种宽容的眼光去欣赏他们的写作才华,每一篇作文都有其亮点。由衷的肯定,诚恳的激励带给他们的是暖意,亲近,是成就感,是自信心!至于不完美之处可以绣洞成花。

其次,教师要发挥作文教学主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勤于采撷,掌握技巧,达到“劳于读书,逸于写作”的目标。学生写议论文,往往是一个论点加大量的名人轶事或伟大人物言行;写记叙文,往往想方设法编造出一个美丽的故事等等,言而无物,言而无情;要达到意兴笔随的境界,就必须勤于读书,撷取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对所感知的进行辩证思考,对所积累的进行精心提炼。指导学生勤于随笔,叙己之见闻,抒己之真情,议己之想法,长此以往,便于“勤于读书,逸于写作”,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而不再搜索枯肠,搔破头皮了。随笔作文,好比放风筝,教师要适当牵线引导,不能放任自流,信马由缰,在日常随笔积累的基础上,从锤炼语言、结构布局、巧妙构思、个性创新等方面,润色修改随笔,使之结构完整,构思巧妙,文采斐然,从而达到“言之有文“的教学目标。文贵立意,意在笔先,随笔也应弄清写作范围,确定好中心,立意要“明确、集中、深刻、新颖”,洋洋洒洒千余字,读罢却不知所云;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想说,结果什么都说不好;前者属于无中心立意,后者属于立意不清。“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采斐然”是提高作文档次的要素之一,这要求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以及一些名言警句,让经典浸润人生,做到未雨绸缪;同时以学生的日常随笔素材为基础,着重从妙用词语、巧用句式、善用修辞、运用修饰语等方面来锤炼润色语言,从而使学生文采斐然,意趣横生,写山性得山之功,写水性写水之功。

再次,教师要当好引路者,充分把握课堂,课堂文本教学是学生随笔文化内涵养成的主阵地。语文教育要转入素质教育的正轨,就必须汲取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学国粹。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文化意识和文学素材的积累的习惯。这就要学生去亲近文本,也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应当让课本中的作者走下神坛,让他们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人,让他们走入学生中间,走入学生的心中,才能在学生的笔下变为灵动的人物。文学,强调的是一种精神引领,而非刻意的描摹。教师在写作上所能给予学生的,不是发现一切的眼睛,而是寻找光明的方向。要给学生一种闲静的心态,方能让头脑忙碌起来。反思之后才是警醒,警醒之后才会有真正的自我。不能只是让学生做课本的附庸,更重要的是应该给他们一种延展,对社会的延展,对精神的延展。尽可能多地把更多的声音,更多的文化现象展现给学生。教师最应关注的是对文学本态的一种还原,把真实的世界和文学还原给学生。让学生在练笔的时候有一种文化意识,要学会用文化的眼光去审视一切,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文化精神和文化品位。

最后,语文教师要充当诗人的角色,教会学生敏锐地观察,诗意地写作,让言语自然生成,让个性自由张扬。随笔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大至社会问题,人生哲理,小至身边琐事,鸟鱼虫草,无可不写。笔墨结缘;当今世界,红尘滚滚,物欲汹涌,人心浮躁,而写作恰恰需要细腻的心灵,素材偏偏藏在生活的幽微平常之处;敏锐地观察,让生活的点滴挥洒于笔尖,让青春留下生命的印痕;处处留心皆文章,只有在生活中“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你才能从中感发出具有共鸣效应的整体情感,生发出启迪人智的哲理思考,使文章拥有生活的厚度,展现生命的意义。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点点滴滴皆可涉笔成趣,持之以恒,写随笔养成的那种遇事叙事,就事论事的本领,就可以发展到以小见大,于细微之处见精神的能力。诗意的写作,就是让学生培养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情,使他们“看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情動于中,辞发于外。用心观察,用心领悟,让随笔跃动生命的灵性,让语言自然生成,让个性自由张扬,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总之,语文教师,在随笔化作文教学中应准确自我定位,扮演好“爱神”、引路者、诗人、主导者的角色。使学生在随笔化写作中,“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进而“言之有文”,更要写出人生,写出智慧,写出精神。让思想在写作中深刻,让思想在写作中升腾,让精神在写作中充实。

【参考文献】:

(1)毛志成,文学智能品质论[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

(2)钱梦龙,让随笔砸碎作文的枷锁[J],师道,2002年05期

(3)陈军,正确认识作文训练的功能与法则[J],探索与争鸣,2000年08期

(4)陈世英 陈经纶,中学随笔写作教学教育功能解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2

(5)李芳,高中随笔写作教学实验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

上一篇:温馨感人的重阳节祝福短信下一篇:助老助残活动月闭幕式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