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2024-04-21

乡远程教育工作总结(共9篇)

篇1:乡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一、基本概况

雪浦乡位于普安县南部,距县城49公里,东临青山镇,南与楼下镇接壤,西与盘县新民乡隔河相望,西北与罗汉乡相邻,北与新店乡毗邻。辖6个行政村103个村民小组,我乡现已连接宽带村2个。各站点坚持标准化、实用化,达到“五防、五好”标准要求。

二、主要举措

(一)加强组织

1、为加强对我乡远程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乡、村两级领导机构。乡领导小组由分管副乡长任组长,党政办干部及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村领导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社村干部及其他人员为成员。

2、明确乡、村远程专兼职管理人员。乡兼职管理人员为乡党政办干部一名,村兼职管理人员为村干部或大学生共6名,学校各站点分别明确专人负责。

(二)完善管理制度、抓好培训工作:一是为确保各站点发挥作用,乡党委选好配强一批政治和业务素质较高,有责任心的年轻干部、大学生充实到技术管理队伍中。组织各村站点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和管理的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二是为进一步明确责任,确保我乡远程教育站点的安全、管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乡党委、政府分管远程教育工作副乡长分别与各村党支部书记签订了远程教育目标责任书,各村党支部书记与各站点管理人员签订了责任书,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了党政班子成员、包片、包村领导干部抓远程教育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三是信息反馈制度。要求各站点管理人员每月上报远教设备运行使用情况和培训工作信息,根据报送情况,乡远程办工作人员到各站点对设备进行简单维修10次。严格按照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开展培训,乡机关远程站每月对党员、干部培训不少于4次,各村远程站每月对党员、干部、群众培训不少于2次,今年全乡各站点已组织对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培训120期,共4000余人(次)。培训内容主要有农村适用技术、政治理论、农村卫生、计生知识、政策法规、典型经验等。

(三)提高远程教育培训工作效率,使远程教育培训工作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各站点按时每周必须下载资源,技术管理人员对下载的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列出内容清单从中挑选培训内容,列出培训内容及时在各村公开栏处向群众公布培训通知。培训时,技术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培训,认真做好培训记录,做好建好培训档案,做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四)抓好远教示范户,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开展。抓好示范,树立典型,重点抓好远教示范户,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工作的开展。立好标竿,是我乡远程教育工作总结去年工作提出的新思路。全乡共有15个示范户和1个示范基地,示范户实行乡挂村指导,做好示范户引路工作。通过对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培训,使他们从中获得农业科技信息,学到农业实用技术,为广大农民群众开辟了致富途径,联通市场。

(五)抓好农村远程教育,促进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开展农村远程教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得到了较大促进,也成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它把党的政策、中央精神、法律法规和先进文化知识直接灌输给全乡各村及家家户户,把基层党员干部头脑用理论武装起来,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得到提高、执政水平得到提高。夯实了党在村中的最高地位。基层党组织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实实在在的资源,党员带头管、带头干,先进性得到了体现和提升,农民入党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党在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全面推进。远程教育让党员、干部开阔了视野,促进我乡各方面的工作不断向高层次方面发展。#p#副标题#e#

(六)在站点管理方面

完善硬件管理,我乡远程教育站点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按要求安装了防盗门、防盗窗,制定了一系列站点管理制度。专人负责操作,保证设备正常使用,站点管理人员能认真组织村干部、党员、群众学习农业适用技术,并对培训情况作好相关记录。

三、存在的困难

1、部分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绝大多数有文化、有一技之长的中青年都外出打工了,农村剩下的都只是些没有文化的老人、妇女及少数中青年男子;再加上有些党员干部对远程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工作拖拉,不愿花精力组织培训,从而导致远程教育在我乡部分村作用发挥不明显。

2、乡、各村远程办人员其工作都是一兼多职,任务繁杂。

3、站点设备故障多,乡远程教育工作站工作人员少,加上维修技术跟不上,不能及时进行故障排除与维修,一定程度上保证不了远教工作的正常运行。

4、远教工作经费短缺,各站点拿不出钱来投入到远教设备的维护,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总的来说,我乡现代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还是令群众十分满意的,通过开展远程教育,使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干部受到了教育,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远教工作新思路,使之真正服务于民。

四、下步工作设想

1、乡党委、政府加大对远程教育的经费投入,在乡内培养和建设水平高、技术硬、思想好的三支队伍,以便搞好站点设备故障的排除与维修,进一步把远程教育推向健康、稳步发展。

2、进一步深化培训工作,加大远教工作的宣传。

3、进一步完善示范村和示范户的建设,用示范带动群众,通过“学、带、比”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

4、协调好学校和村支部的关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远程教育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工作员的工作性和远程教育的作用。

篇2:乡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2010年以来,在乡党委、政府及县远教办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乡、村远教工作者的积极工作、努力奋斗下,xx乡远程教育办公室进一步强化“让党员长期受教育、让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宗旨,扎实做好党员电教及远程教育工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学习的平台。现将今年以来的工作开展情况及今后的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抓实效。远程教育工作事关基层党员的思想素质,事关基层群众的致富能力,事关基层社会的稳定和谐。我乡通过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着力落实远教工作,充分发挥远教的积极作用。一是明确职责,乡远程教育工作由党委副书记郑小平同志全面负责,李明祥同志为远程专干,负责解决各站点出现的技术性问题,并监督各站点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各村选定一名思想素质高,懂技术,有文化的同志任站点管理员,对站点的设备和环境进行维护和管理,并定期组织基层党员参与学习,同时把远程教育工作计入绩效考核中;二是制定计划,年初制定了教学计划和月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保证了站点学习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三是站点抽查,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每月对各个站点的工作进行一次以上突击抽查,主要查设备是否维护好、环境

是否保持好、工作是否开展好、一薄六卡是否及时填写好。

2、完善制度,严格管理抓落实。制度是确保工作落实的重要保障,我乡制定和完善了《xx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办法》、《设备管理制度》、《管理人员职责》等制度,并保证严格执行,为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在规范站点建设方面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场地要求,统一制作匾牌,统一室内布置,统一制度、资料上墙。在培训情况登记和信息报送方面,下发一薄六卡到各个站点,登记学习记录、出勤情况、讨论情况,并将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每月交乡远教办,乡远教办针对各站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解答和解释,全年共解决问题

题为主。

3、加大投入,优化基础抓资源。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今年我乡共投入

于站点的设备更新和环境优化,在茶木和清水站点购置了新的液晶电视,进一步强化所有站点的安全保障设置,安装防盗门窗,配备灭火器,有效地保障了远教设备的安全,未发生过一起设备的丢失损毁事件。

二、取得的成绩

1、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

们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农民,仅靠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田能发黄金,地可生万物不再是奢望,但兴农靠科技,唯有走科技之路才万元资金用56个,其中以技术问1.2通过培训,农民

能实现致富的愿望。远程教育摆脱了以前旧式培训的旧模式、老框框,利用电脑、电视、投影仪等多种媒介,集声音、影像为一体,丰富了内容,创新了形式,很大程度提高了村民们学习国家政策、农业生产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产业调整力度加大,农民现效增收明显。通过对农村新型实用技术的学习,增强了农民致富的本领,同时也激发了农民科技兴农的兴趣。通过“学习—讨论—现场指导”等系统教学让广大农民真正的把本领学回家,尤其加大对良种茶、藠头种植和牲猪养殖等技术指导,今年共发展种植大户

一个藠头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玉米

亩,种植油菜6000

模养猪大户54户,进一步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我乡的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活力,让广大农民群众在远程教育的帮助下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3、远教平台为服务“创先争优”,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点多面广、先进便捷等优势,积极构建宣传教育平台,学习宣传“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等先进典型,学习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取得的成效,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了广大党员学榜样、争先进的热情与激情,大大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83户,发展藠头***200亩,成立了10024000亩,推广优质稻亩,全年出栏牲猪头,发展头以上规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部分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由于绝大多数有文化、有一技之长的中青年都外出务工,剩下的多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老人、妇女及少数中青年男子;再加上有些党员干部对远程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工作拖拉,不愿花精力组织培训,从而限制了远程教育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点的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不高,业务技能欠缺,无法自行解决一些简单故障问题。

3、经费不足,致使一些村部的远教站点无专门场所,或条件设施简陋,阻碍了远程教育的深入开展。

针对以上困难,今后我们将从三方面努力:

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对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重要性认识。二是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进一步加强对管理人员业务培训。三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软硬件建设,建立远教专项经费,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篇3:乡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平衡城乡教育资源是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的关键

教育是带有明显公益性和福利性的社会事业, 保证稳定而有效的投入十分必要。但事实上, 多年来我国教育投入一直严重不足, 而且城乡投入比例严重失衡。投入不均衡直接导致了农村学校教学条件简陋、经费短缺, 而城市一些学校建设的过于豪华。一个外国考察团在考察我国的教育状况之后, 惊讶地发现:“最好的中小学校在中国, 最差的中小学校也在中国”, 这从一个侧面已经反映出我国目前城乡教育投入的强烈反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 要改变这种现状, 解决城乡教育不公, 必须完善教育投入制度。一是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在公平正义的原则的基础上, 重新设计教育财政结构, 协调发展城乡教育, 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根据人均GDP的合理比例, 测算出对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总量, 并纳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改革义务教育财政的分担模型, 依照分类扶持的原则, 逐步提高中央财政和升级财政对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和投入比例。二是确保农村教育经费到位。农村教育经费用立法的方式加以确定和保证, 使之能顺利到达农村学校, 真正用于农村教育。确保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到位。否则, 农村教育发展将面临更大的窘境:国家给的钱不能到位, 而学校又不能收费, 农村教育将难以为继。三是国家应调控完善教育政策, 扩大教育供给, 增加教育投入。教育部门在分配教育资源时要遵循平等的原则、对等的原则、补整的原则。在投入导向上, 教育资源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应向处于弱势的地区和人群倾斜, 特别是向农村贫困地区和西部地区倾斜, 保证农村地区孩子享受基本的义务教育。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郑重宣布:“从今年起, 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 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 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 完成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政府所做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业, 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另外, 由于我国的教育财政制度是“国家教育投入与地方财力挂钩”, 所以, 国家在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 地方政府也应尽其所能地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把财力向农村教育倾斜。同时, 有必要对全国的教育资源进行普查, 根据普查结果, 整合教育资源, 完善城乡学校布局。

二、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为实现城乡教育公平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城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师资力量均衡。“名师出高徒”, 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但目前农村师状况令人堪忧, 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现在农村教师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 一部分是由过去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 作为农村教师主体;另一部分是中等师范院校分配的毕业生;还有一部分是近两年返聘的民办教师。其中, 大部分教师从教时间在30年以上, 队伍老化严重。二是教师学历偏低, 与城市教师差距较大。三是教师队伍思想不够稳定。由于在教学环境、教师待遇上城乡还存在明显差别, 很多老教师存在着“靠到退休思想”, 放松了责任心。而年轻毕业生, 往往“急功近利”, 一心向往到城市工作。造成农村优秀教师一方面严重缺乏, 一方面又有流失过多的尴尬。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优化农村教师资源配置, 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是应鼓励和支持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在职称评定、工资晋级、评选先进等方面实行优先政策。二是按照“留优去劣”的原则, 采取办理提前退休、转岗从事后勤工作等措施分流一线教师, 积极推行校长、教师聘用制, 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三是加强交流。通过政策鼓励城市教师支援农村教育, 推进教师交流制度, 提升农村教师滞后的教育理念, 并充分利用教育网、远程教育等手段, 达成教师备课、学生练习、音像资料等教育优质资源共享, 带动薄弱学校共同发展。四是改革教师分配制度, 实行绩效激励工资, 对农村教师给予适当补贴, 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让农村教师享受和城市教师一样的待遇, 并采取积极措施, 在工资及福利上向农村教师倾斜, 为农村教师生活和继续教育提供必要的保障机制, 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此外, 加强农村教师培训, 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缩小城乡师资水平的差距。最后, 全面推进农村学校布局的机构调整。通过相对集中的教育投资, 提高农村学校的建设标准的同时又可集中农村可贵的优秀教师, 改善学校的师资结构, 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逐步撤销规模过小、布点分散的学校, 推动学校布局合理化, 提高规模效益和整体办学水平, 改善以往教育投资分散等诸多弊端。

三、妥善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是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的基础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也明确要求农民工输入地政府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尽管有法律规定, 尽管中央三令五申, 可一些地方的公办学校仍然以各种理由将农民工子女拒之门外。即使一些地方政府允许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 也要求提供五花八门的证件近十个:户籍所在地户口簿、身份证、本市暂住证、劳动用工合同或工商营业、房屋产权证或租房协议、养老保险凭证、户籍地乡镇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和当地监护条件的证明等。而实际上, 大多数农民工难以做到“五证俱全”。对于这些农民工子女来说, 都只能是望“校”而叹。这些孩子只能成为城市中的小无业游民, 他们中大部分对暂住地都有一种失衡感, 这种失衡感将是社会治安稳定的潜在的隐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 社会应该给这些外来的儿童人格上的平等, 至少应该是基础教育上的平等。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会同农民工集中地的地方政府把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当作长期的工作来抓, 农民工流入地政府应花大力气关注自己身边的希望工程, 或增加现有城市学校的容量, 或由政府出资兴办新学校, 使农民工子女能享受与城市孩子同样的教育, 让这些外来儿童感受到大家同享一片蓝天, 同在一个起跑线上。对于留守儿童, 当地政府必须保证九年义务教育, 同时为他们提供一个有利于成长的和谐教育环境。学校、老师、同学不能歧视留守儿童, 应给他们一片温暖的阳光。

四、完善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建设, 确保城乡高等教育的公平、公正是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

在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上, 城乡存在着明显差别。我国现行的统一高考制度, 具备了形式上的公平及分数面前的人人平等, 但是, 由于实际录取学生采取省定额划线录取的办法, 各省市的录取定额并不是按照考生数量平均分配的, 因此出现同一份考卷, 各地录取分数的巨大差异, 造成城乡考生机会的不均等。城市孩子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更占优势, 他们在名牌大学、重点大学和热门专业中占有较大份额, 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主要分布在教育资源、教育质量相对较弱的地方性院校, 以进入军校、师范、农林等一些冷门且收费低廉的专业居多。我国近年出台了许多政策, 来缓解教育的不公平, 如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以及推出的针对高考招生舞弊的“阳光工程”等等, 但是,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做的仍然不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改变城乡高等教育不平等的状况。首先要对高考招生制度进行改革。高考作为解决目前相对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分配和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 高考制度要更加体现教育的公平、公正原则才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 打破城乡差距, 地区差距, 按参考各地高考报名人数来分配招生名额, 给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孩子公平的竞争机会比较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教育公平和谐社会的基石

[2].光明日报.和谐社会下的公平教育

篇4:橙乡教育耀明珠

位于“中国脐橙之乡”的信丰县大阿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34年,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创新精神的学校。这所以实施“创新教学”而著称的农村小学,以创新思维前瞻教学,以和谐思维善待教学,以求是精神管理教学,以效益目标统领教学,始终把学生的自主发展放在第一位,促进了学生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

“动”是“创新教学”理念的最大特点,该校教师将让学生动起来作为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如语文学科的创新教学,学校提倡做到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是选好内容,让学生“可以动”。选择的内容有实践性内容、需要性内容、竞争性内容等。二是放手指导,让学生“真正动”。为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语文课中得到充分体现,教师放手让学生参与课程的设计、准备、实施和总结。三是创设情境,使学生“乐意动”。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情境渲染、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方法,激发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的强烈求知欲望。四是巧选形式,让学生“全体动”。教师巧妙地选择课堂组织形式,为每个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五是优化结构,让学生“全程动”。为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处于“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科学、合理、有序的活动程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多年来,信丰县大阿镇中心小学立足农村学校实际,开展以“创新教学”为主题的学校教学科研变革,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先后获得赣州市文明单位、创新教学改革先进单位、教育目标管理评估先进单位、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教育教学质量连续多年居全县农村小学第一名。(王历瑞)

篇5:乡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风水乡辖9个行政村,全乡人口25000人,党员451名,现有远程教育站点19个,其中村站点9个,学校站点9个,光纤站点3个,卫星站点16个。乡党委坚持把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活动作为新形势下提高家村党员干部素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富民工程”和“固垒工程”,高度重视,狠抓落实,整个远程教育工作扎实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果。

一、具体工作做法和效果

1、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把远教基础工作做到实在。一是及时调整充实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一名办公室同志专人负责远程教育工作。二是实行村级远教辅导员制度。全乡挑选了9名综合素质好,计算机知识熟悉的同志为9个村的远教辅导员,具体指导和帮组各村的远教培训和学习,同时兼职微机操作和负责对村级管理员进行手把手的计算机操作培训,通过辅导员制度,各村的学习有序,资料规范,管理员计算机操作熟练度大大提高。三是对所有站点设备进行检测维护和

升级换代,对5个村的电脑设备按照上级的要求全部升级配备到位。更换卫星接受设备3套,更换接受机6台,并结合打造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将建新村卫星站点升级为互联网站点,各学校站点也根据实际情况即时升级换代相关设备。三个条件好学校站点也升级为互联网站点,充分发挥网络的信息资源优势。

2、结合实际,实施灵活性学习计划,把远教学习培训工作做有实效。一是乡站点将学习计划与各种大小会议相结合,结合会议主题,组织了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党风廉政,农业实用技术等学习,并将远教室设为随时开放,使干部们随到随学。截止11月,开展各种培训上千次,二是村级站点将远教培训和入党积极分子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相结合,变自愿性的群众学习变为必要性的有组织培训。将个性培训和农家书屋相结合,变即时的音像培训为文字图书的延续性学习。三是将培训与“百千万工程”创业带富项目相结合,对带富能力强的党员和群众重点培训,对产业结构调项目重点服务。泡通村党员方勇自有一家办企业,原本只对生成经营感兴趣,村党支部有针对性地运用远教进行培养,现在方勇不仅扩大生产经营成为致富带头人,还主动参加村里的工作,成为村远教站的义务管理员。通过远程教育服务产业结构调项目,一有项目补助,二有技术支持,为我乡的养殖开辟了一条新“小规模,大面积”产业结构调整模式。

3、因人而异帮扶农村党员创业带富创先争优。风水乡在实施农村党员带富工程中,因人而异,针对不同情况的农村党员能人,创新帮扶形式,采取有针对型的措施,充分调动农村党员的积极性,通过信息、项目、资金、技术帮扶,激发农村党员在创业带富中创先争优。一是提供信息“送点子”。位于风水乡与仁怀、习水交界处的圆满灌电站2009年修建完工后,在风水乡境内形成一个宽300多米、在整个遵义也属较大的的高原平湖。两岸风光旖旎,湖内水清鱼美,随着近年桐梓乡村旅游的兴起,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但全库区却没有一条合格的水上交通工具,大大的制约了旅游的发展。坪子村党员王俊宗本是乡计生站聘用的一名医生,乡党委看准旅游致富这条路子后,便积极鼓励王俊宗回乡搞水上游艇旅游创业致富。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王俊宗进行了水上交通驾驶培训并取得了资格证,然后投资3.5万元购买了一艘快艇率先搞起了水上旅游,由于是第一家,王俊宗的生意红火,快艇往往要提前预定,一个夏

天王俊宗的纯收入就达2万元,王俊宗还带动党员王思健王宗浩共同投资7万元购买了2艘快船搞合伙经营,争当致富带头人,在他们的带领下,当地群众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纷纷搞起与库区相关的旅游项目,开始走上了致富道路。

三是选送项目“带路子”。风水乡为纯农业乡镇,但传统的种养殖模式农民致富的道路不宽,为把“党员创业带富工程”落到实处,乡党委政府在安排农业发展或扶贫开发项目时统筹考虑“党员创业带富工程”项目,根据党员各自的实际,优先考虑将设施农业、养殖项目整合到“党员创业带富试点工程”中。泡通村党支部书记李顺权,本人也是农村养牛的经纪人,本人能养会卖,乡党委政府在实施退耕还林后续补助项目中,将种草养畜与党员创业带富结合,在泡通村实施400亩的种草养畜,李顺权带头实施50亩,草种由政府无偿提供,每亩还补助肥料50元,李顺权计划养牛30头,发展带动党员大户3户,2010年计划户均实现年收入4万元,在党员致富带头人的带领下,一条养殖的的致富路在群众的眼前逐渐明晰。

四是帮扶资金“迈步子”。方勇是一名有能力、有技术、创业欲望强的党员创业带富积极分子,县级优秀共

产党员,经营着一家建材加工厂。为了帮助其扩大生产规模,乡党委政府为其协调贷款40万元,并给予适当额度的贷款贴息帮扶。方勇投资扩大了石材加工厂和红砖厂的生产规模,解决了30多人的就业,另外一名党员还成立为了企业的骨干,方勇的企业发展壮大后,不忘回报社会。出资3万元维修改造了通组公路带动乡亲致富.五是是技术培训“富脑子”。对已开始创业、有一定基础的党员和创业带富积极分子,我乡利用远教资源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等方式进行帮扶。针对圆满灌库区移民,乡里专门进行两期的网箱养鱼和种草养畜的技术专题培训班,共培训78人,并明确畜牧水产站的两名同志定点帮护,为创业人员提供技术培训服务和专门指导。同时,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作用,密切关注和了解技术、市场等创业所需信息,为创业人提供指导帮助,降低创业风险。目前,全乡36名农村党员依靠各类信息,学会了种植、养殖、经营等方面的技术,带动108户困难户走上了致富道路,实现了创业带富

是希望所在。

2、产业调整力度加大,农民增收效果明显。自风水乡远程教育开展以来,由于农民科技意识增强,推动了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泡通村的李顺权同志建了一个养牛场,熊定国办了一个山鸡养殖场;建新村的张光伦村民大力养殖牛和

三、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建议

1、大量的青壮年农民外出,远教培训的主要对象主要为村级党员干部,以及返乡(在乡)的创业致富能人。所以培训对象和内容的广泛性应缩小,针对性应加强。

2、信息化的发展迅速,卫星站点的信息服务功能也逐渐满足不了大家对海量信息的需要,同时设备的升级换代也势在必然。

3、人员编制以及年龄、文化结构导致村级站点的管理员在应对计算机操作维护和信息服务上力不从心,应加大培训和建立长效机制。

风水乡远教办

篇6:柳树乡中心小学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远程教育工作从一个新鲜事物转变成教师手中理想的教学工具和手段。通过一年的努力,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认真地做了以下工作,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关怀、指导下,按照上级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开展了工作,使我校利用好远教资源为教学服务,我校的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提高。设备运转正常。

二、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学校重视远程教育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远程教育工作计划、资源应用计划、培训计划。教导处加强对远程教育工作的检查督促,制定了资源应用计划、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制度,安排好电教室课程表。这一切,为我校的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组织基础。

三、制度完善

为促进远程教育工作的落实与发展,我校在开学初就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管理服务制度、卫星资源接收管理制度和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一一上墙,学校还制定了电教室上课制度、远程教育培训制度。从制度上保障了远程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设备管理

我校认真完成设备管理、维护工作。以远程教育管理员专人负责设备管理,我校远程教育设备做到层层负责,保存完整,使用规范,人人爱护、人人看管,加强防火、防盗。一学年以来,我校未发生一起故意损坏设备现象,也未发生一起设备丢失的事情。并做好设备添置和维修登记。

五、应用情况

我校认真完成了资源接收、教学应用等日常工作

1、结合卫星节目资源与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出远程教育教学、教研计划,本学期,各教研组均结合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研活动。年底认真地进行了总结。

2.积极配合学校领导、有关人员做好与教学有关的远程教育IP数据接收工作,并认真做好进行数据的保存、记录和整理,按要求整理好后投入使用。

3.按时完成远程教育教学工作,备好课、上好课,将远程教育资源与学课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课后做好教学反思,努力做到“能用、会用、好用”,真正的做到为教学服务项、为学生服务、为老师服务。每一位教师真正做到学期初有计划,学期末有心得体会和总结。

六、做好培训工作。

1.按时参加上级领导部门的各类培训工作,认真做好记载,回校后及时组织学校青年教师参与培训。本学校组织开展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和县教育组织的远程教育考试。

2.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组织培训教师使用计算机,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学习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力争做到了每一位教师都能学会使用电脑,以更好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七、不足之处

就远程教育工作来看,一是我校在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的效率上还要加强,部分教师在电教室上课只是应付差事,没有事先了解和熟悉资源以及做相应的准备,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二是教师培训力度有待加强,少数教师还不能独立操作计算机,无法独立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三是远程教育成果少,教师们参与远程教育研究积极性不高。

八、在以后学校的远程教育工作展望:

1、继续加强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在达到上级要求的情况下,更充分更合理地使用资源,为教学教学服务。

2、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力争让每一位教师能独立使用电脑。使用资源有效上课。并让一部分教师先行起来,能制作课件,进行有关远程教育的课题研究。

3、加强硬件建设。计划在教室配置投影仪。

4、加强外宣工作,注重远程教育成果化,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提升我校的远程教育水平。

柳树乡中心小学

篇7:乡教育年终工作总结

正是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镇的教育事业在这三年教育改革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教育思想的转变。

三年的教育改革,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所带来的好处,帮助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思想,意识到了因为有了学生才有了学校和教师,只有教育好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保证教师岗位、维系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改革中,竞争机制的引入,打破了传统的平均主义观念,教师意识到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担当起更多的教育教学任务,采用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手段,才能实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

2、人事机制的改革。

篇8:乡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关键词:城镇化进程,教育布局调整,教育资源整合,整合路径

合路径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教育布局面临着重新调整,教育资源需要有效整合。立足于城乡教育资源的现状,探讨其实现路径,成为当前教育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城镇化成为学校布局调整的重要因素

社会发展的城镇化趋势促进了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的调整,而在当前的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调整中,城乡教育资源面临着极大的浪费,需要进一步统筹整合。

1.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态历经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直至后工业社会,而社会结构也经历了以农村为主到逐渐城镇化的过程。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出现了农业人口逐渐减少,而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口则急剧增长的现象。另外,加上人口的自由流动,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并且在城市求学、工作和定居。目前,中国农村人口约9亿,城市人口约4亿,城镇人口约占总人口比例的30%,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城镇化人口比例更高。城镇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人口的城镇化是核心。而教育作工作。

2.5点要求

(1)充分利用政治组教研活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内涵。在2008.6版经济生活教材中,科学发展观以新增的标题出现,课题是《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结合《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来学习。

(2)要求我们政治教案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真正体现贯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3)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创新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改革开放30余年的成就和2008年以来中国发生的大事,以及我们身边的实例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4)开展座谈会。各班选举代表收集大家对科学发展观学习和理解中存在的问题或感兴趣的话题,组织政治教师去和他们座谈。

(5)开展科学发展观方面的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

3.1个大平台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能只是政治课的内容,而是所有学科整体教育的内容,我们要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呢?

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不仅要天天背表面概念,而且要深刻体会它的精神实质。

例: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用哲学语言讲,为社会子系统,为了适应社会的城镇化转型,自然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会教育资源原有的结构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教育动态发展的现实需求。为此,只有调整教育资源布局,才能保证其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

2. 学校布局调整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

受教育人口,尤其是中小学阶段,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动态变化,原有的静态结构和布局自然需要教育资源重新配置,而学校布局调整则是最直接和首要的任务,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

在调整学校布局、优化学校区域结构中,应坚持“相对集中、方便入学、改善条件、确保质量、提高效益”的原则,通过撤并、置换、改造、新建等形式,使农村中小学布局相对集中,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应标准办好中心学校,突出乡镇中心学校的地位。以中心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来促进和带动农村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应结合乡镇建设发展规划进行统筹规划,根据城镇化的趋势,重点扩大乡镇所在地的中心学校规模,以满足适龄儿童入学的需要。[1]

3. 学校布局调整中教育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目前,在城乡学校布局调整中,各地政府尽管采用了多样化的应对选择形式,但是由于农村学生大量流动到城市,而农村人口基数急剧下降,农村原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则大多闲置,有的甚至废弃,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亟待关注。

教育资源整合的主体在于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目的在于将闲置的资源激活,达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效能最大化。面对学校布局调整中农村教育资源的浪费严重,面对城镇化进就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方法论: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就是发展。

教师要做到课前收集新素材,备课有新方法,授课有新形式、新内容,而且教学反思有新的思想,转变自己的思想,和学校的办学理念相一致,我认为这就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如地理课上结合“5.12地震”来讲授地震与地壳运动的相关知识;物理学科结合神舟七号飞船上天与宇航员太空漫步这一令全国上下振奋的伟大跨越,展开物理知识学习,就已经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如很多语文教师都结合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的时事,引导学生关注文学,并在日常教学中强调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在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人生的价值等,这就做到了科学发展观进课堂。

所以,教师不要认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实践离我们太遥远,我认为我们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了,教学效果提升了,我们某一句话,某一个行动改变了学生了,等等,这些就是在进行科学发展的实践。

学校在办学理念、日常管理、德育工作、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展开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实践,中心环节还在于科学发展进课堂。这一环节的结果,直接影响学校贯彻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效果,因此教师的责任重大。相信经过一段时间认真的学习和努力实践,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我们对这份神圣事业的挚爱,我们有能力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好。

关于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思考

———“学会参与”教育经验与反思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摘要:今天的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特殊环境: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成长要求强烈,生活环境和社会状况日趋复杂,文化中的人性和自觉因素膨胀。在此背景下,教育应该如何———我们将其定义为参与中的主体性成长,文章从实践性思考的角度展示这种参与式的教育实验开展的一般性过程与经验反思。

关键词:学会参与学生主体性学生发展思考与反思

一、“学会参与”教育的价值

曾有人总结当前教育的危机为:“用昨天的知识,教授今天的学生,去过明天的生活。”对于引导人追求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人而言,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危险的。(4)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鉴于教育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关系,必然要从分析社会入手。未来社会的特征可以从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具体国情两个方面去分析。

从世界范围看,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将会波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新科技革命正推动着世界程中形成的城乡二元的对立与差距,统筹城乡教育,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成为目前社会发展、教育发展的共识。

二、学校布局调整中教育资源整合的多元实现路径

所谓教育资源,是指保障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等方面的影响因素。[2]同样,教育资源的整合也要从多方面予以关照。

1. 教师资源的整合

在学校布局调整中,教师资源的调整和整合是核心内容。由于农村学生大量涌入城镇,农村教师富余,城镇教师不足,城镇大班额的现象比较普遍。我认为,除了引导教师适时适量向城市流动外,还应该积极开展城镇教师和乡村教师的长期交流制度,比如目前城乡教师双向挂职交流的形式,值得推广和借鉴。另外,教师定期岗位轮换制度也是一种比较可取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加强和深化不同学校教师间的交流和专业成长,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缓解教师在一个地方太久后形成的职业倦怠。教师轮换到了新的环境当中,会以积极的准备去适应新的环境,进而激发出前所未有的潜能,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 学校硬件资源的整合

学校布局调整涉及学校财、物等教育资源,是学校布局调整中资源整合的重心内容。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通过有序的撤并、改造、新建和置换,保证在学校布局调整中物质条件的合理过渡和充分利用。

3. 学校信息和文化资源的整合

在学校布局调整中,信息和文化资源作为学校的软实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学校信息资源要做好搜集和整理归档,保证其前后的接续性和连贯性。另一方面,学校文化系统在布局调整过程中也会受到影响,一定要注重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学校文化的延续性和有效融合。

三、学校布局调整中教育资源整合的注意事项及对策思考

为保证学校布局调整中教育资源整合的有效性,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加强思想的引领、制度的保障和监督的强化。

经济和人类社会生活向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地参与社会活动,以尽自己最大的责任,这不仅保证了集体的效用,而且也是谋求个人幸福,掌握日常管理社会与控制事物的权力,走向自己决定自己命运之道的先决条件”(3)。

从我国情况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将进一步加剧这种挑战和震撼,也更为迫切地对未来公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这种要求突出表现在人的主体性方面,即未来的公民是具有主体精神的人,是具备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人。基于这样的认识,一些学者指出:“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是时代精神中最核心的内容。无论是适应环境变化的加速,还是作出正确的选择,都是要有人,且富有主体精神的人才能实现的。社会的发展,也同样要靠主体精神的人来实现。”(1)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每一个人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活力,积极投身到市场竞争中,在竞争中求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的时代真实地向我们走来了。这个时代需要能在多样变幻的社会风浪中把握自己命运、保持自己追求的

1. 加强思想认识力度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清醒认识到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对教育的切身影响,同时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城乡教育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城乡教育资源整合,其实质是为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高效,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和谐发展。[3]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冷静面对并积极引导在学校布局和资源整合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善于处理在学校布局调整中相关利益人的工作,善于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善于利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相关工作,在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中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2. 加强体制创新力度

学校布局调整中的教育资源整合更需要制度创新。这项工程,不仅涉及人、财、物等要素,而且需要在发扬制度理性的同时,更多地彰显制度人性。可以设立城乡教育资源整合贡献个人和集体奖项,对那些在城乡教育物质资源、教师资源、信息资源等方面统筹整合有贡献的个人和集体予以表彰和奖励,从而在激励制度上发掘潜在的整合力量。另外,在整合方式上,应该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想方设法整合教育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整和创新。

3. 加强行政监督管理

在学校布局调整中,也要注意分析相关利益人的情况,避免在操作过程中的利益寻租行为。在教育资源整合中,避免不必要的利益和资源流失。加强监督管理,完善各项程序,让教育资源在整合中发挥更大的效能,更好地为受教育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黎.余志君.城镇化进程中县域教育资源整合新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7,(6B).

[2]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18.

篇9:养成教育“整乡推进”模式探索

一、课题研究,整乡提出。为进一步推进以德治校,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帮助广大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从全乡整体移民子弟学生群体流动性大、农村留守儿童多、行为习惯差等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全乡整体开展《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然后将这一母课题分解为小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研究、小学生良好读书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小学生良好行为道德习惯的养成研究等三个子课题,之后再将这三个子课题细化为20多个分课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把课题一一分配到每所学校,由各学校分别组织开展研究。计划从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用两年半时间,通过课题引领,采取活动、阵地育人,教师言行育人,知、比、纠、行教育系列育人等三种方式开展行为养成教育,從而走出一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全乡整体形成,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全乡整体改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全乡整体增强,优良校风全乡整体形成,教育教学质量全乡整体提高的新路子。

二、落实措施,整乡参与。为了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取得预期效果,乡中心小学研究提出了“组建一个小组”、“ 抓好两项建设”、“ 办好三重阵地”、“ 创设三种宣教氛围”、“ 抓好四项活动”的工作措施。即:组建一个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集思广益,有目的分阶段规划指导、组织实施;抓好两项工程建设:班主任、教育考评内容建设建设;办好三重教育阵地:学科教育阵地、校外实践活动教育阵地、班队活动教育阵地;创设三种宣教氛围:教室宣传氛围、校园宣传氛围、家庭教育氛围;抓好四项活动:学生评价奖励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考核活动、师生征文活动。学校党支部、行政、工会、少先队、学科教研组、后勤组等部门根据措施要求,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位、配合紧密、气氛浓厚、推进有序的课题研究局面。学校党总支部发动开展了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建设文明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教育月活动,少先队发出“良好行为习惯从我做起”的号召,通过发倡议书、开展师生签名活动、组织宣誓、演讲活动以及在誓词前留影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注重与家庭、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定期召开家长会,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养成教育活动形成家校共管的合力。

三、教师引领,整乡重视。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重点在学校,关键在教师。因此,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师德教育、师为示范和师能锤炼。一是加强师德教育。举行全乡教职工“立师德铸师魂”和“学习雷锋,从我做起”主题教师演讲比赛,开展师德征文、论文比赛,邀请专家作教师礼仪讲座。二是以塑造“书香教师”为抓手,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学校图书室全天候对师生开放,采用为老师们推荐图书、读书心得交换、读书笔记评比等方法来鼓励教师读书。三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和进修,如组织部分教师到黄山、南宁、桂林、金城江、环江等地参加课改、园丁工程、国培培训、课题研究、名师名校培训、“两岸四地”教学培训、“中国教师研修网环江县‘相约在国培专家伴成长’送教培训”等等,为教师专业成长奠定了扎实基础。四是注重教师执行力提升。聘请深圳道弘教育集团到学校做了“执行力与学校发展”专题报告,重点分析了教师队伍当中“执行为什么不力?”根源,提出为人师者必备“六心”即“爱心、公心“责任心、宽容心、平常心、律己心”,增强了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自信心。五是以创建“优质课堂”为目标,在乡内开展老师教学大比拼,比课堂教学片断设计、比课堂效果;组织开展了全乡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优秀课堂教学展示;组织教师参加县数学课堂教学比赛;在乡内薄弱学校开展教学研讨、课题研究、校本培训等方面的交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六是开设育人大讲堂,为教师提供平台,经常汇报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情况,展示德育成果,互相交流教书育人经验,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四、文化新潮,整乡营造。为浓厚学校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师生高尚情操,着重抓好文化建设“七字经”。即:一是抓好一个“建”字,为学生规模在20人以上的学校建一个好的球场和一面文化长廊;二是抓好一个“配”字,给每所完小学校配一道好的音响、一批文艺道具;三是抓好一个“组”字,层层组建有学校文体两队;四是抓好一个“培”字,选派文体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学习,加强文体活动指导能力训练;五是抓好一个“演”字,经常性地开展文艺进班、入校和外出表演;六是抓好一个“赛”字,坚持不懈地抓好篮球、气排球等主打赛事,举办了一次全乡小学生运动会,经常开展其它文体活动比赛;七是抓好一个“娱”字,节庆和师生业余文娱活动长期保持常态化。校园文化新潮的兴起,既满足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养成的需要,也影响、带动、促进了学校周边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五、养成教育,整乡开展。一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文明礼貌主题班会”,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做到“四在”:即“文明在我口中”(文明用语),“文明在我手中”(保持清洁)、“文明在我脚下”(文明行走)、“文明在我心中”(感恩的心)。二是开展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作文竞赛,将优秀作品张贴展览,利用学校校讯通、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宣传文明礼仪常规。三是开展文明礼仪体验活动,开展“文明每一天”和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的“少年微笑”行动,评选“校园文明礼仪之星”。四是在校园生活中,文明礼仪从课堂抓起,从活动做起,从生活点滴做起,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注重体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打造文明校园。五是配合文明行为规范教育,广泛搜集有关文明礼仪等方面的资料,并在学生中宣传发放,作为思品课、班队活动课的重点学习内容。六是在传统美德养成教育方面,学校选择性地开展文明进餐、不浪费一粒米的教育活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七是在文明举止方面,全面开展“弟子规”诵读践行活动,学生有了束缚力,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八是整合学校行政、教务、工会、少先队等力量,累计组织4500多人次参加了“我的中国梦”、“网上祭英烈”、“评选青少年道德模范”等活动。九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保持每年学生参与率达到100%,多次获得该项活动优秀组织奖,学生参加讲故事、绘画和征文比赛获奖级别高、人数多。十是组织学生参加全县小学生艺术节、篮球赛、乒乓球赛、田径比赛、毛南族傩面艺术创作比赛。十一是开展“小手拉大手.清洁乡村显身手”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十二是大力弘扬校园感恩文化。组织全乡1300多名小学生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在母亲节和父亲节由学校统一寄给学生父母;中心小学举行全乡“整乡推进.春满校园”感恩主题演讲比赛和“心存感恩.励志向学”主题文艺汇演活动。系列感恩教育活动,激发全乡师生知恩感恩、回报社会的热情,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十三是开展“暖春”行动,让爱心撒满人间。关爱留守儿童,捐款为留守儿童及家庭困难儿童赠予书包、文具等;组织师生今年内共慷慨解囊5000千多元,捐助救治在广东打工被烧伤的女青年蒙神选和资助贫困大学生。十四是邀请交警到个学校举行交通安全及文明交通教育,并通过“小手拉大手”来倡导大家珍惜生命、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出行。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形成了规则意识、文明观念,逐步告别了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促进了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的养成,形成了学校“文明、守纪、团结、友爱”的校风。

六、环境育人,整乡投入。学校重視搞好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从2012年起,学校抢抓河池市开发扶贫“整乡推进”大安示范区建设机遇,争取资金投入1200余万元,共实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小项目70多个,新、改、扩建校舍面积8500多平方米,硬化校园面积1500平方米,改扩建花圃80多平方米,种植黄花梨等名贵树种300多株,新建了5个垃圾焚烧炉,改造卫生厕所4个,建立并装备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充实了大量的学生课桌、学生床架、学校图书、食堂餐具等等。同时重视净化校园环境,增强育人功能。通过制定“一校一策”、“一班一制”管理制度和评选最美校园、最美班级、最美“小小保洁员”等措施。建立了完善的卫生管理和校园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学校内务管理规范有序,内外环境清洁整齐,做到了“七无”:地上无纸屑,楼道无痰迹,墙面无涂鸦,厕所无臭味,桌椅无损毁,食堂无污染,卫生无死角。优雅的校园环境,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七、以评促建, 整乡提升。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德育评优活动,据统计,全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得市级奖1人,评为市级“三好学生”6人;获得县级奖47人。二是校内设置操行评比系统,对各班的文明行为进行每天一评比,每周一小结,学期结束时汇总考核,评出“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礼仪好学生”等。三是积极推行班队干巡查、值岗、查岗,把各班的清洁卫生、早读、午休、红领巾佩戴、班风班貌、好人好事、课堂纪律、文明礼貌作为主要内容进行检查评比,给学生提供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平台,形成了学生自主管理的有效机制,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

八、构建网络,整乡促进。一是家校联动,同育新人。为保持家校沟通,学校开展“走进家庭,同育新人”活动,全体教师深入普访,实行“一普访五多访”制度,定期召开全校性的家长会,利用家长电话与家长保持沟通。与家长签订《学生安全协议书》,发放节假日《致家长一封信》,融洽家校关系,加强家校联系。二是携手社区,共创文明。学校充分发挥社区资源,经常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大安乡众多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多渠道了解社会。与乡城建站、团委、妇联、关工小组等相关单位联合开展“争当文明小公民”、“文明习惯伴我行”等校外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得一些劳动技能。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三是部门合作,保驾护航。学校成立警民共建学校,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经常开展法制教育、禁毒教育、交通安全以及消防教育。学校经常开展紧急疏散演习和自护自救教育,主动联合乡政府各职能部门综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净化育人氛围,形成了学校、社区、政府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九、建章立制,整乡规范。学校制定《学生德育工作要求》、《德育工作考评条例》、《文明班级评估细则》、《学生德育量化评比办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制度》,制定和完善其它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制度》细化为《大安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细则》,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化为《大安乡小学生一日常规》,把《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细化为《大安乡小学生文明乘车须知》和《大安乡小学生文明行走须知》。这些规章制度,具体明确,便于实行,便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上一篇:中考英语作文的评分标准及满分作文的高分技巧下一篇:统计局三重一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