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县双华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2024-05-24

盘县双华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精选9篇)

篇1:盘县双华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科学发展得实惠农机合作促增收 ——盘县双华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宣传材料

盘县双华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农机服务中心、烟草局、工商局、税务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于2010年5月建立,注册资金1000万,采取带机械、带资金、带土地的方式入社,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农机作业服务实体。主要从事耕种、维修、收获、运输和跨区作业等服务,实现“自我组织、自我经营、自我管理”的企业化运作模式,使种植户在现代农业中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与市场对接,达到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制定了章程、制度和管理办法,并办理了相关手续和营业执照。

盘县双华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规划、统一机具管理、统一油料管理、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收费标准。目前,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在农机购机补 1

贴政策的带动下,现合作社共有大型耕犁机13台、小型耕犁机1台、联合收割机1台、大型旋耕机12台、大型烟草起垄机12台、大型药材采挖机1台,小型耕犁机12台、小型旋耕机12台、小型烟草起垄机12台、防缠刀12台,电焊机、氧焊机各1台,建有200多平方的停车棚一个。

盘县双华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了2013年省级农机合作组织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76.1338万元。其中:项目资金40万元,部级购机补贴资金16.4万元,市县及其他渠道补助资金0万元,自筹资金19.7338万元;投入机具购置资金 56.6万元,购置机具7台套,新增机具动力103.2千瓦;投入维修工具购置资金8.018 万元,购置维修工具35台件;投入维修车间和库棚建设资金7.5万元,新建库棚650平方米,工具房200平方米,投入人员培训和宣传指导资金4.0158万元,培训人员150人次,完成作业示范10亩,宣传报道3次。通过项目的实施,使盘县双华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机具数量,维修车间建设、人员培训及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大大增强。

自成立合作社以来,主要开展了机耕和机修作业服务,现机耕作业面积共计40000余亩,其中县烟草局组织

机耕烟地12000余亩,火铺镇、珠东乡组织的抗旱救灾机耕地3000余亩,农业园区耕地15000余亩,龙场乡耕地2000余亩,马铃薯机收2000余亩,农户自行联系机耕地7000余亩。承办盘县农业局阳光工程农机操作培训、农机维修培训240人,维修小型旋耕机106余次,大型耕犁机26余次,充分发挥了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受到了广大农户的好评。2013年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

篇2:盘县双华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2007年8月, 在州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之下, 贵定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探索建立了全省第一家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贵定县抱管乡小普村富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随后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全州十二个县 (市) 不断出现, 都匀、惠水、瓮安、长顺、荔波、龙里等县 (市) 相继建立, 其余县 (市) 也将陆续挂牌。截止2008年6月底, 全州已正式登记注册成立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 拥有社员数量173人 (其中农民成员170人占成员总数95%, 非农民成员3人占成员总数5%, 常年聘用人员8人, 专业技术人员12人) , 服务农户数量4496人, 作业服务面积45310亩, 全年服务总收入182.35万元, 拥有各类农机具256台套, 配套农具181台套, 资产总额338.18万元, 固定资产净值314.12万元, 配套设施面积1595平方米, 各级财政扶持资金123.32万元。目前全州各县 (市) 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采取的模式有以下五种:一是采取农户将承包田土的经营权向合作社入股, 按固定比例分红, 一般以粮食与实物形式分配;二是采取农户将承包土地全部转包给合作社, 由合作社自主经营, 合作社按每亩300元/年左右支付给农户, 每季收获的作物全部归合作社所有;三是农户在粮食生产过程中, 选择合作社为其提供部分环节的机械化服务, 并交纳相应的服务费, 日常一些相对轻松的田间管理农活由自己承担。四是采取农户将承包田自主经营, 由合作社提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代耕代种服务, 农户向合作社交纳相应的服务费, 每季收获的粮食全部归农户所有, 比如水稻生产, 专业合作社负责育秧、耕整田土、插秧、收割四个繁重和技术环节, 农户仅负责田间管理, 每亩专业合作社收取服务费260元左右;五是合作社与稳定的优势产业相结合, 既扩大了农机服务领域, 又能拥有稳定的作业市场。

二、主要措施和做法

1. 领导重视亲自部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以来, 黔南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工作得到了省、州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2007年, 黔南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协主要领导多次亲临农机现场, 并多次给农机工作作出指示。特别是李月成州长经常思考农机, 两次参加农机推广现场会并明确要求:“各县 (市) 要将农机补贴资金10~20万元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专项用于农机的推广和发展工作;各县 (市) 要通过市场引导、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方式, 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建立1~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 充分发挥农机服务体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州农机中心、州工商局要按照职能分工做好全州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工作”, 并以黔南督字 (2007) 28号《州政府督办通知》下发全州各县 (市) 政府及有关部门。

2008年, 黔南州政府又以黔南府发[2008]1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州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下发各县 (市) 政府及有关部门, 明确在今后三年, 各县 (市) 每年至少建立2~3个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到2010年, 力争50个规划坝区所在的乡 (镇) 均有1个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州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已列入年终考核指标。通过专业合作组织这个载体, 我们要培育出一批新型的农民队伍, 他们善耕作、懂经营、会管理, 他们在数量上占农业人口的20%, 但却耕作经营全州80%的田土。他们既是农业生产产中环节的主力, 他们又从事产前、产后相关三产服务, 他们不但在生产耕作直接获利, 还要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效益。只有这样农村粮食增长才会有可靠保证, 农民人均纯收入才会有大的提高。

2. 规范运作, 扎实推进

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经登记注册就承担着经济的、法律的双重责任, 不能仅作为一项工作任务完成, 而是要充分发挥作用, 满足农村现阶段经济发展需求, 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范制定《章程》, 建章立制, 注册后要大力帮助专业合作社开展以代耕代种为主的经营活动, 指导专业合作组织建好管理制度, 搞好分配这个中心环节。为了使合作社的建立和运作规范, 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月28日, 在都匀成功举办了“黔南州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暨机插秧培训班”, 全州十二县 (市) 农机中心分管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导、各县 (市) 已经成立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及正在筹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共计65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 使学员更加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精神实质和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具体操作程序。

5月9日在惠水县召开全州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耕代种作业现场会, 推进全州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耕代种生产组织方式, 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和规模经营, 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夯实基础,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州委、州政府和省农机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李月成州长明确指出:“大力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是我州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

3. 深入基层因势利导

2007年下半年伊始, 黔南农机就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为契机, 全州上下共同努力, 大胆创新, 加强领导, 真抓实干, 用“大思路、大规划、谋划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要求来指导和谋求黔南农机事业的大发展。州农机中心主任黄培庄、副主任陈梅多次深入各县 (市) 乡镇直接与村支两委、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及村民座谈, 参加他们发起人会议, 指导他们起草章程, 帮助他们制订管理办法等, 将农机主管部门的指导、扶持、服务落到实处。组建工作力求因地制宜、扎实推进, 努力做到“六个结合”。

(1) 村党支部与专业合作社相结合。

以支部+协会的发展模式组建专业合作社。贵定县音寨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监事长和都匀坝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均由村支书担任, 由村支部牵头创办的合作社, 既能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正确方向, 维护广大社员的经济效益, 又能充分发挥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综合优势和职能, 扩大了党的工作的覆盖面, 提高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为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

(2) 与购机补贴政策相结合。

充足的资金是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的保证,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生产工具是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 价格昂贵, 单纯依靠农民合资购买较难, 必须充分利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 实行国家、省、州、县 (市) 四级补贴, 减轻合作社起步阶段的负担才能较快起步。

(3) 与农机大户相结合。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龙头, 农机大户是组建农机合作社的基础, 惠水县杨番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成贵就是一名农机大户, 合作社成立前, 他就已经租赁承包了108亩田土, 但由于单个作业机具不配套, 规模经营难度大, 通过培育建立合作社后, 得到了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 代耕、代种、代收等服务迅速扩大, 今年合作社实施面积为280亩, 预计可创收14万元。

(4) 与优势产业相结合。

都匀市坝固农机专业合作社与现代烟草示范基地紧密结合, 现代烟草示范基地为支持合作社滚动发展, 将基地购置机具以1.8万元/年租赁费提供给合作社使用, 租赁费从合作社为基地耕作1200亩烤烟地作业费用中扣除。同时, 基地无偿为合作社提供办公场所和机具停放、管理场地。合作社在保证基地1200亩烤烟地农机化作业的前提下, 可以利用基地机具对外开展农机服务。

5) 与国家支持发展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项目及其它惠农政策相结合, 扩展发展领域和空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代耕代种免征相应税收, 黔南府发[2008]12号文件明确, 建立州县两级农机化发展基金, 专项用于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购机补贴及相关费用。同时, 积极与农业、农发、扶贫、烟草、畜牧、水利、金融等部门协商配合, 整合相关资金, 以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 促进全州农业快速发展。

(6) 与发展规划相结合。

“金海雪山”是省、州、县三级着力打造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也是全国旅游观光农业景点, 在音寨红旗村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 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 使景区实现“一部分人从事农业生产和加工、一部分人安心搞农家乐、一部分人专门从事旅游相关服务”的专业化分工合作模式, 提升景区观光农业档次。

同时, 各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后, 州、县政府和农机部门仍然继续关注合作社的发展状况, 积极帮助合作社申请各种专项补助资金;规范和完善管理制度, 协调解决合作社办公用房、机库、配套农机具、农机作业用油等问题。逐步夯实合作社物质基础和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三、当前我州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

有的县 (市)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上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互助性经济组织, 是依法设立并从事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 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并以自有财产对外独立承担责任, 是经济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引导、扶持、组建过程中必须统一认识, 防止出现“拉郎配”和“垒大户”的现象, 甚至出现经过包装的换汤不换药的“协会”性质。切勿搞形式, 走过场, 套资金, 套扶持, 坚决防止行政强制干预和盲目攀比, 要认真进行深入调研, 坚持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原则, 做到推动而不强迫, 扶持而不干预。要积极发挥“引路、引导、助产、助推、培育”等方面的作用。

2.

合作社建设资金薄弱, 发展后劲不足。一是组建的合作社大多存在农业机械单一, 服务领域不宽, 市场服务能力不强。二是合作社服务场所缺乏, 如机库、粮食烘干房、仓库、精米加工等后期扩大生产存在很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3.

合作社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有待规范, 需要加强合作社社员的素质培训, 要学会遵守制度, 运用制度管理合作社。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4.

运作机制有待加强。要主动积极拓展市场, 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打造自身的品牌服务效应。

5.

合作社发展缺乏长期有效的政策扶持。合作社在享受金融信贷、财政贴息、政策性保险、税收优惠、用电用油等方面缺乏长期持续的政策支持。

篇3:发展中的金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为了适应当地农业耕种模式的发展,为农户提供优良的农机作业服务,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适应中国入世对农业的冲击,推动农业机械向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市、县农业、农机部门的大力支持及指导下,小孤山镇大宏村成立了金生农机专业合作社。

金生农机合作社于2010年12月20日成立,注册资金人民币145万元,地址位于伊通县小孤山镇宏大村,主要业务是为农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本着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實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 “立足农业、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行业宗旨,以“便民、利民、富民、富己”为目的,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目前,该合作社有农机户6户,拥有收割机1台、播种机1台、整地机3台、打药机1台,大、中、小型农机具共6台(套),拥有农机操作人员6名。车库165平方米,修理房64平方米。

合作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所取得的成绩振奋了社员,鼓舞了干劲,也向周围的农民展示了农机合作社的巨大潜力。然而,合作社的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困境。农机合作社投入大,运营成本高,资金回笼慢,收回投资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所以,首要问题就是合作社发展资金后劲不足,急需政府和农村金融部门的支持,为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增添更多助力。

篇4:盘县双华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当前我国农业已经开始进入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已发生了较大变化,新阶段多样化农业结构对农机化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随着党的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特别是农机补贴政策延伸到“涉农”的各个领域,大力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各地农村相继涌现了一批新型的专业合作社组织,他们业已成为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对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也是培育新型农民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其中农机合作社正在成为新农村建设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建湖县正清农机专业合作社,是由颜单镇任杨村农机大户徐正青为发起人,成立于2007年5月。合作社现有社员96人,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50台套,总资产680万元,全年经营收入800多万元,实现利润200万元。全县30家农机合作社已成为现代高效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1 农机合作社的现实作用

1.1 科学全面地发挥了农机化的资源优势

农机合作社解决了农机户和农户之间、农机户与农机户之间服务市场需求的矛盾。避免了“有机无田耕、有田无机耕、有机不赚钱”无序竞争的尴尬局面。在整合农户现有农业机械的基础上合理购买新机具,带头使用农机新技术,避免了家家户户买农机,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率、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保证了作业秩序,稳定农机市场作业价格,保证了农时,促进增产增收。因此,农机合作社利用集成技术服务优势,进一步降低作业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农机合作社在整合农机技术和装备资源,优化结构,提高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上是普通“单打一”农机户所无法比拟的。

1.2 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出剩余劳动力

拉动内需大搞建设,需要广大农村劳动力的支持,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向其他行业输送,成为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一支强大的力量,又进一步了增加农民收入,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还解决了孤老病残等农村弱势群体的无劳力耕种、土地撂荒的问题。

1.3 迅速推进农机化发展的进程

农机合作社始终走在新技术推广的前列,主动推广应用农机新技术和各种特色农机具,自觉进行农机化装备的升级换代,不断适应高效设施农业的高速发展的机械化需求,极大地发挥了农机化在高效农业生产中的社会经济效益,发挥农机的整体和规模效能,迅速推进农机化发展的进程。2009年建湖县共实施农机补贴760万元,其中,推广高性能插秧机、曝气增氧机、大棚卷帘机、保鲜库等“涉农”新农机补贴了300万元,中小型拖拉机向大型拖拉机更新补贴了400多万元,合作社、农机大户所占份额超过70%。

2 农机合作社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规模低,服务集成化程度不高

建湖县内除正清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少数几个发展较为成熟外,相当一部分的农机合作组织处于起步阶段,集体资本投入不足,机具配套不全,短期内难以形成一定规模,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服务配套跟不上,尤其对高效农业、特色农业机械化服务严重滞后。

2.2 组织化程度不强

经营发展存有盲目性,造成团队合力不强,资源整合不科学,效益不高。不少合作社新机手参加跨区作业赚钱的愿望强烈,每年都有数万名机手“南征北战”,踏上跨区作业征程。忽视对农机市场的宣传和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常出现多个合作社“抢饭吃”,多台农机“争活干”,互相压价既影响自身的效益,有影响作业质量的现象。由于技术不熟练、信息不畅通、无序竞争等导致无钱可赚和安全隐患等不确定因素时有发生。

2.3 忽视社员机手技术素质教育

自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的补贴持续快速增长,补贴机具的种类涉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推动了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较快地促进了中小型农机向大型、高性能农机的升级换代,新农机操作手的技术普及和安全生产操作培训的力度和深度还停留在较低层次上。不少农民社员将打工赚来的钱投资到购买新农机进行跨区作业致富的陌生行业中来,不少社员知识更新不够,缺乏安全生产意识,购买的补贴机具不办证(农闲时从事道路工程作业为主的),驾驶员不培训或培训不到位,有的持有建设部核发的“工程作业证”从事农机作业,时有诸如大型农机翻车、下河等事故发生。

3 提升农机合作社服务水平的途径

3.1 加强合作社的组织建设

3.1.1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发展观念推进农机化。要实现科学发展,农机合作社要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发展农村经济发挥积极作用,在新的发展格局面前,科学、合理、全面规划农机发展,对于保持农业农本经济稳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统筹农机化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统筹农、林、牧、渔和农产品加工等各业机械化、拓展农机外延,有利于整合农机资源,有利于充分农机部门的管理服务职能,有利于农业发展项目的统一规划、统筹,农机发展就是要统一认识、统一规划、统一政策,以统筹发展的观念谋化农机化。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大农机化观念,要跳出农机想农机、跳出农机抓农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要求把推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坚持兴机富民为目标,发展农机化,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不动摇,围绕农民增收来发展农机化,同时通过农机化的发展,使农民分享工业化成果,主要是通过继续扩大农机总量,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培育和发展农机市场,拓宽服务领域,使农民收入增加。

坚持可持续协调发展,保障农机化。科学的发展观以持续发展为根本,要正确处理和协调好农机化发展速度与效益、增长与质量的关系,加强对农业资源的环境保护,建立长效的投入增长机制和科学的管理服务机制,为农机化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3.1.2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加强合作社的组织建设。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推广使用农机新技术,指导社员开展农机服务,学习农机营销知识,帮助合作社向规模经营扩张,培养造就更多的经纪人社员,不断拓展现有的服务区域,培养发展新社员,受益范围辐射千家万户,不断提高合作上的积累,大幅度提高社员收入。

提高合作社党员的综合素质,成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致富带头人。帮助社员不断学习农机专业知识,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农机操作手的技能和为农服务水平。通过互联网帮助合作社收集市场信息,及时向社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整合资源全方位地发挥合作上的功能。帮助合作社培养壮大经纪人队伍,拓展经营渠道。帮助和指导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提供保证。

3.2 加强合作社的党建工作

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党建工作,使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和农机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得到组织保障,真正起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作用。党组织通过指导和帮助合作社建立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管理机构,建立和完善合作社章程、工作制度,使合作社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促进了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和健康发展。合作社的组织建设,必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原则,又必须照顾当前的具体条件,使合作社的组织形式与当前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生产内容相适应。做好新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工作,及时吸收条件成熟的社员加入党组织。积极搞好“双带”工作,搞好党员和普通社员的结对挂钩,帮扶贫困户发展农机致富。

“支部共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架起了为农服务的桥梁,不但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创造了和谐、文明的服务氛围,还丰富了党员的组织生活,锻炼了党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通过“支部共建”的活动,有效推动了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合作社社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带动了周围群众的农机创业致富,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到合作社中来。

建湖县正清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村总支的帮助下成立了合作社党支部,建湖县农机推广站党支部与正清农机合作社党支部签订了《合作共建倡议书》,将正清农机合作社建成“建湖县农机推广站党支部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基地”。通过支部共建,创新了基层支部建设的新思路,拓展了基层党支部的工作范围。积聚党组织优势资源,放大合作社富民效应。共建期间,双方就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党员如何联系群众、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等进行定期的讨论和交流。

3.3 加强农机推广部门的指导

3.3.1 引进先进的装备,必须先试验,示范、现场做给社员、农民看,教会操作技能,社员、农民才能跟着干。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优化本地的农业装备结构、才能加速推进农机化进程、才能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通过引进示范,2009年,建湖县共推广了高性能插秧机、秸秆还田机、大棚卷帘机、曝气增氧机、秸秆汽化炉、静电喷雾器等700多台套特色机具,有力地促进了农机化水平的提高。

3.3.2 建立县农机推广站党支部“农机新技术推广服务基地”。县推广站支部在正清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农机新技术推广服务基地”,以服务基地为依托,利用推广站的技术服务优势,全方位提供技术支持,发挥党支部堡垒作用,带领党员干部深入一线积极开展农机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

农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由县农机推广站党支部农机专业技术骨干和重点镇专业技术服务人员为成员的11名青年志愿者组成。农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主要职责是:为插秧机、高效植保机等新式农机具的提供维修服务、为推广的新式农机具提供培训服务、为农民提供各种农业机械的技术咨询服务以及为新式农机田间使用提供现场技术指导。

农机服务青年志愿者们巡回到各镇开始一年一度的农机维修服务活动。贴近农民,注重实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累计发放技术宣传资料1万多份,在广播、电视和田间地头上进行科普宣传120次,为农机化宣传工作作出有益的贡献;注重技术服务全程化。以插秧机服务为例,从育秧前的宣传,到机插过程中的示范操作和维修服务,到后期的机器维护保养和机插水稻大田管理,都是一着不让,满足广大机插户的需要;注重技术服务实时化,2009年接到咨询报修电话700多次,排除大小故障520台次,县镇两级技术人员用优质的服务和一身的泥水,换得了用户和广大干群的一致好评。

3.4 加强农机管理部门的管理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结合实践活动,创新思维,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敢于挑战,乘国家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实施之东风,紧抓机遇,以全心全意服务“三农”为主线,以农民增收致富、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目的,积极加快发展全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农机合作社的发展速度,做到“三个一”,即成立一个,成熟一个,发挥作用一个。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促使现有的合作社在组织形式、利益分配机制和生产经营保障机制上不断创新,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以点带面,使更多农民致富增收。二是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完善了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决策议事制度、社务公开、社员管理、岗位责任制、收益分配、档案管理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在财务管理上,实行独立建账、定期向社员公开财务状况,向主管部门报送财务和会计报表制度。

3.5 加强社员的技术素质教育

篇5:发展农机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

1 拓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思路、措施和成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農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农机部门首先组织农机干部职工和重点农机大户学习,结合农机服务组织现状,通过查访、座谈等形式逐条研讨合作社法规条款。对积极性高、基础条件好的牵头企业和个人及时组织加以引导,经过多方积极培育扶持,通化县金贡源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首批专业合作社之一。在合作社培育工作中,先通过企业带农户等形式,把产业化融于农机合作社发展建设之中。如金贡源农机合作社把示范基地和订单作业融于合作社建设内容中。

2 合作社发展的基本情况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通化县金贡源农机合作社共投入资金220万元。其中投资180万元建成占地0.9hm2集办公室、机具停放、机具维修、油料储备、粮食晾晒于一体的农机合作社办公场所,投资40万元购置了14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16台(套),合作社总计作业800hm2,年收入60万元。

合作社坚持实行股份制,实行农民自主管理。通过股份合作制等有效形式,把合作社兴衰与股民利益挂钩;规范收益分配,坚持选能人和多劳多得原则;逐步实行作业全程机械化和土地集中有机相结合。

3 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篇6:盘县双华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这些都是赶在育秧空档期种上的,很行销。”42岁的合作社理事长黄小奇告诉记者“,菜全部卖出去后,就要做育秧的准备了,新一年近4000亩水田的用秧全都要出在这。”奇林农机合作社由最初的两台插秧机、6台手扶拖拉机和部分旋耕机、免耕直播机,到现在拥有6台轮拖、18台插秧机、6台联合收割机及100多台套秸秆粉碎还田机、手扶拖拉机、防虫治虫喷雾机等各类农业机械,并在2013、2014年分别被授予“平安农机示范社“”市级农机示范合作社”和“省级农机示范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三年多来,走过了一段在观望中徘徊、在艰难中奋起的不平凡岁月。

勇当无畏的拓荒者

2007年,为了照顾孩子读书,在外打工多年的黄小奇不得不回到新仓镇金鸡村鹅塘组自己的家里。在照顾孩子读书的同时,他也在思忖着新的致富门路。他租房子卖服装,亏了本;走村串户贩卖棉花、水稻及五谷杂粮等,赚的钱也不多;甚至还在县城收过废品。

“我是个农民,何不在本就属于农民 的土地上 干一番事业!”2008年下半年,看到因村民大量外出务工而抛荒的田地时,返乡后几乎一事无成的黄小奇便产生了这个大胆的想法。于是,他开始承包起村民抛荒的几十亩田地。接下来的几年里,黄小奇沉下心,当起了名副其实的农民,享受着辛勤耕耘后丰收的喜悦。2011年春,随着承租田地亩数的增多,季节性农活需要的劳力严重不足,加上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扶持,黄小奇买回了第一台插秧机。

“当年县农机局正准备在全县推广插秧机,这小伙子居然买了一台回来,走在了前面。”谈起当年的情形,新仓镇农机站站长朱家宝风趣地说,“我赶紧找到他,建议他成立一家农机合作社,同时为其他种植大户和部分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经过与朱家宝的促膝交谈并权衡利弊后,黄小奇便立即张罗起成立合作社的事来。2011年7月29日,在舒林忠、卢加松等大户的参与下,太湖县奇林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黄小奇被推选为理事长。“合作社成立后不久,就新购了3台收割机,还为晋熙镇的大户们提供了水稻机收服务,第一次将服务半径扩展到新仓镇外。”黄小奇说。

迈步创新发展之路

由于当年承租的主要是撂荒田地,中间还穿插着大量农户的田地,而这些农户往往还是单靠几个年老体弱的老人用传统方式耕作,不便于合作社机械化耕作。为此,合作社以自愿的方式,在吸收会员时实行会员卡制度。只要持有会员卡,在享受合作社从提供种子到耕种收一条龙服务后,农户每亩所付费用在330元的基础上再便宜20元。“对于老弱病残这一类的家庭,合作社主动上门联系,每亩只收相当于油料费的100元费用,享受的却是一般社员户的待遇。”黄小奇说,“这样既解决了农户的劳作之苦,解放了部分劳动力,又大大地提高了机械化操作率和统防统治程度,对于水稻产量也是一个提高。”

然而,农户接受这种颠覆传统耕作模式的新机具、新技术还有一个过程。2012年,当合作社根据机插秧育秧技术和机插规范开始大面积机插时,很多农户看到栽插下的水稻秧苗短小而稀疏,便认为丰收无望,并不顾解释强行到合作社育秧基地拔秧补栽,导致合作社近70亩稻田无秧可插。“当时真是哭笑不得,直到家家户户丰收了,大家才信了。”合作社副理事长舒林忠笑着说。

如今,将田地托管给合作社、当“甩手掌柜”的农户越来越多了,合作社流转过来的土地面积已达2200多亩。为了解决特殊农户吃粮的问题,合作社又以低于市场价0.1元/斤的价格卖给他们,并送上家门。“每年这样的价格要卖出近30万斤,让利两三万元。”合作社秘书长卢加松说,“投资这么大,还做亏本买卖,要不是为了图个名,我早就和其他4户一起退了社。”

尽管如此,在为大户和农户提供越来越优质的服务中,合作社不仅赢得了声誉,还在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能力上大大提高,规模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也日益得到提升。据黄小奇介绍,目前,合作社主要为20来个种植大户,含农户田地在内的3万余亩土地提供水稻全程机械化服务及油菜、小麦机耕、机收服务。“什么时候需要,只要一个电话,他们再忙也会赶过来抢急。”承包近500亩水田的种植大户盛运水深有感触。2014年,盛运水的中稻秧苗到龄,如果不及时栽插,将严重影响产量,于是紧急向合作社求助。在合作社一派繁忙之际,黄小奇立即从机插现场调配两台快速插秧机驰援。

为推广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中的示范作用,近年来,县农机局多次组织在该合作社召开油菜、小麦免耕直播、机收现场会,举办了全县首届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比赛。“只要是推广新机具、新技术的活动,基本都放在这个合作社来举行。”朱家宝说,“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全县90多台插秧机,而奇林合作社就占16台。”几年来,合作社每年免费举办农业、农机专业技术培训10场次以上,平均每次参训人员达50多人。2013年5月,在县农机局的统一调配下,合作社收割机还远赴省内其他县,参加小麦机收跨区作业。

立足“一社一品”创特色

在多年的实践中,黄小奇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全程机械化的认识越发坚定。为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2013年下半年,合作社建立了20亩水稻全程机械化育秧基地,搭建17座钢架育秧大棚,引进2套水稻育秧机械化生产流水线。“水稻的育秧机插是整个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重要环节,必须实行工厂化育秧。”黄小奇说,“育完秧还可以种蔬菜,每个棚能赚个7000来块。”

在黄小奇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并得到了相关部门及群众的肯定。因此,合作社也从全县近700个农民合作组织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实施2014年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创新试点项目的合作社。

篇7:盘县双华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关键词:大型农机具;发展空间;雏形;作用

中图分类号:F3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38-1

1大型农机具在我市有发展空间

从2006年年底,桦甸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领导班子就谋划对我市劳动力情况、可机械收获土地量进行调研、论证,结果是全市农业收割主要依靠人力,费工费时且效益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发展农业机械化。加上近年来国家实施阳光工程和春风工程等工作,大约有48%的农民工外出打工和从事多种经营,这部分劳动力以青壮年为主,文化水平相对较高,而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逐年减少,总体素质较低,老龄化趋势明显,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农业机械的日益普及和作业成本的降低,广大农民迫切需要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改善生产条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机械化水平,要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就必然要求机械化替代手工劳动。国家实行“两减免三补贴”政策在农村引起极大反响,拉动了农业机械的市场需求,促进了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情,仅2007年桦甸市农民就利用农机具补贴政策购买大型拖拉机、玉米收割机40余台,2008年~2012年每年都有所增长,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处在观望中;桦甸市具有机械作业的良好基础,全市约有可大型机械种、收土地面积80000多公顷,这一切条件都为成立农机合作社奠定了基础。

2经过一年多的运作,成立了桦甸市第一个农机合作社

桦甸市主要农作物品种是玉米,因而桦甸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决定考察玉米收割机,王凯校长带领技术人员到“中国收获集团”、“山东宁联集团”、“九台市农机制造厂”、“榆树市华裕制造厂”等多家企业考察,参加农博会,多次参加玉米收割机现场会,并拿到第一手材料,最后确定购置山东宁联机械厂生产的玉米收割机二台,于2009年秋与金沙乡农业站联合成立了桦甸市第一个拥有玉米收割机、四轮拖拉机、手扶拖拉机,一台面包车单一的试验性以玉米收割为主的农机服务合作社。

经过几个工作周期的运行,取得了一些经验,让农民看到了农业机械用于农业生产,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机械化耕种作业服务,较好地解决了土地承包到户分散经营与产业化经营的矛盾,提高了耕地利用率,有利于提高农机户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机作业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新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和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

3带动农民成立了“桦甸市桦农农业机械化服务合作社”

利用大型机械进行春耕、秋收示范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认同,经过几年的发展也壮大了自己,目前桦甸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拥有玉米收割机4台、水稻收割机2台、80马力以上大拖拉机5台、40马力拖拉机3台、复式旋耕机2台以及深松机2台;于在2012年由桦甸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和农业站牵头成立了桦甸市第一家有成员70人的“桦农农机合作社”。该合作社是一个由所有入社成员自带农机具联办,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管理、实现共同发展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注册资金350万元。

4农机专业合作社将会产生的作用和效果

4.1农机专业合作社具有纽带作用

农机专业合作社将农机手与作业市场连结起来,提高机具利用率,避免农机具重复购置、浪费资本,增加社员收入,实现规模化生产。

4.2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提高社员的协作意识,维护社员的合法权益

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技术上互帮互学,利益上互助互利,信息上争相传播,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争取平等权利的意识,避免了自身利益受到侵害。

4.3为农民提供各种农机专业服务

为农民提供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农机专业服务,同时经营涉及机耕、机播、机收、运输、农机修理、信息技术咨询、小型农机具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必将推动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加快桦甸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机化服务产业链条促进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为合作社在桦甸市得到长足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农业局指导下,桦甸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培训技能,力争在桦甸市培训出更多的有文化、懂技术、会操作、能致富、保安全的农业机械操作手,带动农民成立更多农机合作社,使他们成为桦甸地域农机化生产、运输和收获的主力军,促进桦甸市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篇8:盘县双华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近年来, 合作社本着学科学用科学的指导思想, 以促进农机、农艺技术的融合为重点, 积极探索科学种田门径, 引领农民共同致富。

1 坚持三大统一, 提升服务质量

合作社成立以来, 为社员提供“统一核算、统一农机作业、统一农资供给”的“三统一”服务, 在此基础上积极为周边农户开展机耕、机播、机插、植保、机收、稻谷烘干等农机作业一条龙服务, 带动农户达1 200户, 取得了显著成效, 受到广大农户的好评。2011-2013年, 合作社机械作业量和利润逐年增加, 见表1。

2 开展四项试验, 促进科技推广

近年来, 合作社在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中的引领作用突出, 示范带动效果明显, 逐渐成为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一是积极推广应用水稻新品种、新技术, 尤其是在本市率先开展双季稻机播机插试验取得成功, 并在全市推广应用;二是承担省政府“双500”工程项目, 积极推广应用超级稻, 在温州市内率先示范推广超级稻新品种“中早39”、晚杂品种“甬优”系列, 为瑞安市推广应用水稻新品种、实现增产增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承担省农作制度新模式研究与示范课题, 开展稻鸭共育、稻菜套种的稻作示范, 实施面积100多hm2, 达到每667 m2粮食产量1 000 kg增收1 000元的结果,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 为优化稻作模式树立了典型;四是开展油菜机收试验示范, 实现油菜省工节本、增产增效, 与传统油菜栽培方式比较, 每667m2增效益300元。

3 健全系列制度, 规范管理程序

为把合作社办成一个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决策民主、事业兴旺的组织, 更好地开展服务, 确保合作社健康发展, 建立健全了“理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民主议事决策制度”“机具管理制度”“农机安全管理制度”“人员聘用制度”“社员管理制度”“农机合作社利润分配制度”“农业机械作业服务质量和收费标准”“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合作社岗位责任制”“农机手安全生产责任”“与客户服务协议”“机手学习培训制度”“农机出入库管理维修制度”等规章制度。狠抓制度落实, 如农机安全生产方面, 做到农业机械挂牌率100%, 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100%, 农业机械及农机操作人员年检审率100%, 人机档案齐全。数年来, 该社在服务工作中没有出现人为责任事故。

4 结束语

篇9:盘县双华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4

永吉县位于吉林省中东部,地处松嫩平原向长白山过渡地带,属吉林市所辖县。全县幅员面积2625平方公里,共辖7个镇2个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40个行政村。总人口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万人,现有耕地8.8万公顷。2012年初,永吉县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 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永吉县是农业大县,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我们建设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永吉县始终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贯彻落实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强化宣传发动、培育示范典型、加大指导服务、完善政策引导等一系列措施,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府扶持、部门指导、市场运作、行业自律”的发展思路,有力地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覆盖了永吉县农村各主导优势产业。截至2014年10月31日,全县在工商部门依法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597个,其中种植业276个,养殖业46个,农机服务101个,其他174个,入社成员11334人,带动农户1.2万户,注册资金7亿多元。全县现有国家级示范社24个,省级示范社13个,市级示范社2个。经营的产业涉及到粮食、果品、紫苏、食用菌、芦笋、柞蚕、苗木、中药材、鹿产品、黄牛、猪、家禽、林蛙等十几个产业。永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较快。近年来,永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较快的发展,仅2013年新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就达到163家。目前,每个乡(镇)平均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0多家,1.2万个农业劳动力参与了合作社。通过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纳入了法制轨道,进一步规范了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和行为方式,调动了农民兴办和发展合作社的积极性。

二是组建形式多样。目前永吉县已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其组建形式上来看,有“合作社+农户”型,有“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型,有“合作社+经营大户+农户”型,有“合作社+公司+农户”型,还有“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型等。从其经营领域来看,有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资购销、农机服务及农技推广业。从其成员构成上来看,既有农民个体成员为主,也有农业企业、基层组织和专业协会等团体成员参加。从其发展区域上来看,既有村域、乡(镇)域范围内的,也有跨乡(镇)在全县范围经营的。可以说,全县农业的主要产业都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存在,合作深度也已从单纯的生产环节扩展到产前、产中、产后等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合作广度正在从技术信息、销售服务为主日益扩展到品牌创建、实体经营以及资产、土地股份合作等领域。

三是带动能力较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走的是新型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它们通过组织模式与利益机制的创新,实现了社员小规模生产基础上的合作社经营规模化,这将是中国小农基础上农业规模经营和现代化的重要方向。合作社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当地农户在产业发展上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永吉县农家芦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成员107人,带动农户38户,总种植面积达270亩,合作社每年可产35万斤新鲜芦笋,年产植280万元,产品出口到韩国和新加坡,初步形成了“一社一品”的发展格局。永吉县罗圈沟葡萄种植农民产业合作社,现有入社农户47户,带动农户180户,种植葡萄面积320公顷,年总产值达810万。永吉县天茂家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成员126人和1个家禽养殖公司,2013年合作社社员养殖商品肉食鸡310万只。

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新型农村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经营,参与市场竞争,进一步增强了农村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加快了农村经济市场化、产业化和商品化的进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外联市场、内联农户,改变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实现了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商品化、产业化和绿色有机化,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永吉县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专业化和产业化生产,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组织化、集约化和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永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农户与未加入合作社农户生产效益比较,合作社成员增收更加有保障。以永吉县农家芦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出地的社员合作社将销售利润全部返回,每公顷芦笋产量12000公斤,收入19.2万元,纯收入为16万元,是种植粮食收入的13倍多。出资的社员按股分红,一股1000元,2013年分红为100元/股。该合作社社员表示入社种芦笋,比外出打工收入高,更比种其他农产品赚钱。2013年,全县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员人均收入达1.2万元左右,比其他农民增加2000多元。

3 培树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情况

几年来,永吉县委、县政府把积极引导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作为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产业优势和地方特色,积极培树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采取多种措施,助推其做大规模,发挥“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带头作用。除了前面介绍的永吉县天茂家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永吉县农家芦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永吉县罗圈沟葡萄种植农民产业合作社分别成为全县家禽养殖业、芦笋种植业和葡萄种植业的典型外,还有永吉县建波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永吉县万昌镇农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永吉县仁利榛树栽培专业合作社等不同产业类型的典型。永吉县建波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全县农机合作社的典型,是省级示范社,现有成员40户,带动农户300户,拥有大型拖拉机6台、水稻插秧机7台、水稻收获机3台、配套机具30多台(套),还拥有育苗粉土机、播种机、自动控温催芽等大型农业加工设备,农机服务作业面积1000公顷。该合作社除了在当地为农业生产提供农机服务外,还与著名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院士合作,在全县建立北方粳稻品种选育试验基地,今年试验了1700多个品系,通过标准化生产,选育出适合北方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的高产、抗病新品种。该社还建立了网络可视化水稻标准化种植生产示范基地,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水稻标准化种植生产及加工全过程,以网络视频直播的方式,在互联网上全过程同步展示,使消费者在购买消费大米时可直接了解稻米生产环境及过程。永吉县万昌镇农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全县水稻种植合作社的典型,是省级示范社,现有成员48户,带动农户600多户,注册资金120万元。该社今年在当地流转水田300多公顷,全部种植有机水稻,从育苗到收获实行了全程机械化作业。农民每公顷耕地可获得土地流转资金、惠农补贴资金和稻草收益合计1.5万元以上。永吉县海达苏产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全县紫苏收购、加工、销售合作社的典型,是国家级示范社,现有成员126户,带动农户2000多户,注册资金60万元,每年经营苏子2000多吨,苏叶1000多吨,总价值2000多万元,创汇40多万美元。永吉县仁利榛树栽培专业合作社是永吉县榛子种植合作社的典型,现有成员26户,带动农户200多户,注册资金40万元,在北大湖镇宋家村流转土地1100亩,栽植引进了美国“平欧大果榛子”,采取“公司+农户”(农户出地、公司提供苗木和技术)的方式进行合作,带动清收还林、解决农村劳动力,发展壮大林业产业。

4 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全县上下都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从总体上看,是健康有序的,但在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由于受自身内部原因及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严重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是规范管理工作有待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时间短,近年农民合作社发展速度又较快,存在着规模偏小,管理粗放,运行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大部分合作社有章程和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但是也有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不完善,有的即使有章程也未完全按章程办事,有的没有组织成员开展真正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合而不作,流于形式。

二是政策扶持有待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中央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农民兴办各种专业合作社,但真正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配套政策还不多,在专项资金和贴息扶持、政策补贴、农业理赔、银行贷款等方面,目前还没有硬性的政策规定。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因授信担保困难、申请手续繁复、隐性交易费用高等问题存在资金融通方面的困难。

三是注册监管体制有待理顺。在当前体制下,合作社登记和管理分离,工商部门只负责登记,农业部门负责监管,农业部门在监管中发现有的合作社不规范,也不能注销他们,造成部分合作社有名无实。

5 对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缓解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简化信贷手续,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抵押、担保、信用体系。金融部门在开展贷款授信业务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规模和利率要给予适当优惠。具体而言,支持合作社以相关农产品或资产为抵押或担保,向金融机构贷款;允许具备条件的村委会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完善小额信贷产品,建立灵活高效的农业融资保障体系。

二是壮大新型主体发展力量。积极引导和鼓励“投资农业的企业家”、“返乡务农的农民工”、“基层创业的大学生”、“农村内部的带头人”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级政府及农业、财政、供销、工商、税务、质监、银信等部门要及时为其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技术帮助和权益保护,从政府补贴、社会保障、项目扶持、金融服务、土地流转、职称评定、上升通道、社会评价等方面创新制度和政策,吸引富有创新精神、专业知识较强的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献身农业。

三是转变政府农业扶持方式。一是制定鼓励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从政策、资金、项目、人才、信息等方面给予进一步扶持;二是推动建立合作社监督管理机制,完善对合作社的有效监督制约手段,提高合作社发展质量;三是制定支持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和服务体系。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教案-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刘丁-复备-20081020下一篇:学习家长学校培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