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万用的个人简历有哪些

2024-04-19

求职万用的个人简历有哪些(精选3篇)

篇1:求职万用的个人简历有哪些

个人简历

找工作的时候跑招聘会,上网投简历,很普通的求职经历,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有过几次面试的机会,也拿过offer,虽然到了最后都没有去,但这些机会是需要珍惜,有把握的,

找工作中最需要准备好的就是简历和面试。简历是HR了解你的一个窗口,面试是表现个人的机会。简历不必要做得太花哨,但是也不能太千遍一律,将自己的专业特色和个人风格体现出来。将心比心的考虑,一个HR每天买对的不是一两份简历,成百上千也有可能,所以要做一份让人感到舒适的简历。

姓 名性 别 男民族照片出生年月政治面貌民主党员学历大学本科籍 贯计划性质学制四年毕业学校专 业毕业年份学习成绩身 高体重辅修及其他外语水平六级计算机等级二级维修电工家庭地址户口性质学生本人

联系方式通信地址联系电话邮 箱邮 编专业介绍求职意向应聘职位:主修课程能力及特长奖惩情况社会实践自我评价姓名出生年月民族壮籍贯毕业时间学历大学本科性别求

向兴

好社会

实践

经验在校期间担任过何种职务计

求职体会分享:

面试的之前要做好准备,回答问题的时候要诚恳,认真,务实,

思维清晰,有条不紊,简短扼要。目光要坚定,态度要端正。让人能感觉到你的诚意与能力。

很多的时候我们都是要面对被拒绝的情况,这或者很让人受伤。不可否认面试时会遇到一些难堪的情况,但是我感觉自己遇到的面试官态度都挺好的。其实自己的思维转换一下,找工作其实和相亲差不多,合适就在一起,不合适也不要勉强,要有自信心。

自己的体会就是那么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求职之路,每个人都可以说很多所以然来。不必重复别人的路,因为你有你的特色,你有你的优点,当然,你也有合适你的工作在等着你的。要乐观。

姓名性别年龄身高籍贯民族政治面貌健康状况毕业院校专业学历学制联系电话电子邮箱个人简介待人真诚、心态积极、乐观豁达,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吃苦耐劳,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长期出差

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优秀的团队意识

具有较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本专业业务技术,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熟练掌握多种计算机软件,能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谈核心课程兴趣爱好社会实践

篇2:尿素饲喂肉牛的方法有哪些

1 尿素拌和精料

这是最常用的方式, 颗粒状尿素比晶体状尿素好。将尿素均匀拌和在精饲料中 (按一定用量) , 拌时防止结块需充分混匀, 当天拌当天喂。可将拌和后的精饲料单独喂, 或拌和后的精饲料与粗饲料 (基础日粮) 混合喂, 也可把含尿素的精料混拌到植物性废渣 (果渣、甜菜渣、蔗渣) 中饲喂。

尿素与精饲料充分混合饲喂时, 肉牛对尿素具有较高的耐受能力。若分散在全天而增加饲喂次数便可适当提髙喂量。尿素喂量大体等于日粮干物质的1%, 或精饲料的3%, 或日粮总氮量的20%~30%, 分2~3次投喂。一般情况下每100 kg体重喂20~25g, 育成牛30~50 g/ (d·头) , 育肥肉牛80~100 g/ (d·头) 。喂量可根据体重大小适当调整。每日每头的安全喂量为:130~200 kg体重日喂量50 g, 200~350kg体重日喂量100 g;350~500 kg体重日喂量130 g;500 kg以上体重日喂量150 g。饲喂时依此量由少到多逐渐加大到安全量。

2 尿素青贮料

青贮料是肉牛的重要饲料, 以玉米青贮最为普遍。由于其粗蛋白含量不足, 可用尿素青贮料提高其粗蛋白水平。此法制作简便, 同时能避免氨的特殊气味和尿素中毒。在制作青贮料时, 按青贮原料重量的0.5%, 将尿素颗粒均匀地撒入, 边青贮边撒尿素, 随着青贮原料装窖即可, 由此, 可显著提高玉米青贮的粗蛋白质水平。

3 制成尿素舔盐砖

同饲料盐砖一样, 用尿素与其它物质均匀混合制成砖块, 让肉牛自由采食。其配比尿素为40%, 食盐47.5%, 糖渣或干甜菜渣10%, 另加2.5%的磷酸钠和少量微量元素为原料制成砖块状。为了提高适口性和尿素的利用率, 也可将尿素砖的原料混入粉碎的高淀粉精饲料内饲用。如果饲用尿素舔盐砖时, 应避免再淋受潮变软, 每日每头舔食量120 g~200 g。也可加入一定量粉碎秸秆, 防止舔时过量而发生中毒。

4 尿素秸秆颗粒料

秸秆类粗饲料是饲养肉牛的主要饲料, 但粗纤维含量高, 粗蛋白含量较低, 适口性差。先将秸秆粉碎成草粉, 再加入尿素、维生素、矿物盐及高淀粉谷物, 压制成尿素秸秆颗粒料, 饲用效果较好。其配比为70%秸秆粉, 5%尿素, 12%谷物, 13%糖用甜菜干, 充分混合后用饲料颗粒机压制而成。

5 糊化淀粉尿素

这种尿素饲料既能提供瘤胃微生物活动的能量, 又可降低尿素的分解速度, 保持瘤胃内氨水平较低, 从而提高尿素利用效率。

6 尿素氨化秸秆

以尿素作为氨源对秸秆类粗饲料氨化处理, 既是尿素饲用的一种方法, 也是对秸秆化学处理的一种方式。它不是将尿素直接饲喂到瘤胃内, 避免氨的释放速度过快而引起中毒, 并提高了尿素利用率。另一方面秸秆经尿素氨化处理后提髙了含氮量, 改善了适口性, 增加了采食量, 提高粗纤维和有机物的消化率, 增加了秸秆饲用价值。

7 使用尿素时的注意事项

7.1 尿素占日粮总蛋白氮的数量不超过1/3, 或相当体重的0.05%, 并且要混合均匀。

7.2 必须与高能量的饲料, 最好与玉米和玉米青贮料充分混合, 以免引起中毒。

7.3 饲喂尿素要有一个由少到多逐渐增加的适应过程。

7.4 在日粮蛋白氮含量充足时不能补充尿素。

7.5 尿素不能溶解在水里或混合液体饲料里, 让肉牛直接饮用。

7.6 饲喂尿素时, 喂后不能马上饮水。一般饲喂后0.5 h饮水为宜。

7.7 日粮中必须供给适量而平衡的矿物质, 其中包括钙、磷和微量元素 (尤其是钴和锌) 。

7.8 添加适量的盐’提高适口t (全日粮加0.5%, 蛋白氮精料中加3.5%) 。

7.9 保证适量VA及其他维生素添加剂的供给。

篇3: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

糖尿病分哪几种类型

按199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分类方法, 糖尿病可分为4类, 包括1型 (也就是原来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2型 (也就是原来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其中某些类型, 如1型、2型糖尿病的病因不太清楚, 我们称之为原发性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多有其特殊的病因可查, 或者说有其他疾病的基础, 如胰腺疾病造成胰岛素合成不了, 分泌不出来, 或同时服用了能升高血糖的药物, 或者是由于身体内其他内分泌的原因引起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太多等, 这些都属于继发性糖尿病的范畴。妊娠糖尿病是妇女在妊娠期间诊断出来的一类特有的糖尿病。下面让我们重点说说原发性糖尿病的病因与病理。

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

原发性糖尿病的病因到底是什么呢?虽然原发性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 但是目前至少可以说, 引起糖尿病的基本原因有两条: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是内因, 是疾病的基础。环境因素是外因, 是疾病发生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来起作用。对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都是如此。

先说说遗传因素。糖尿病是有遗传性的, 遗传的并不是糖尿病本身, 而是容易得糖尿病的基因。比如1型糖尿病遗传的主要是使胰岛容易遭受病毒侵犯, 并发生自身免疫性破坏的基因。对于2型糖尿病, 一般认为是一种多基因的遗传, 遗传的是胰岛素分泌能力有点儿差, 又容易发生肥胖, 进而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并伴有胰岛素抵抗的基因。

所以说, 糖尿病有遗传性, 糖尿病病人的子女肯定比非糖尿病者的子女容易得糖尿病。如果父母双亲都是糖尿病病人, 那么子女得糖尿病的机会更大。国外资料表明, 糖尿病病人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高达1/4~1/2, 是非糖尿病者的4~1 0倍。研究发现, 糖尿病病人的一级亲属中 (包括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 , 糖尿病患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1 7倍。但是, 如果光有遗传倾向这种先天的因素, 还不至于得糖尿病, 还需要有后天的因素, 或者说环境因素, 这就是得糖尿病的第二个因素。由于目前遗传基因的改变还有一定困难, 所以环境因素对防治糖尿病来说也是更值得注意的因素。诱发糖尿病的环境因素包括热量摄取太多, 活动量下降, 肥胖, 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在遗传与环境这两条因素长期、共同作用下, 就可使人患糖尿病。

1.1型糖尿病的病因如何?

先说说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的遗传性与人白细胞抗原 (HLA) 相关。HLA是人体内重要的物质, 具有某些类型H L A者的胰岛容易受到病毒和毒物的损害, 继而又容易发生胰岛细胞自身免疫性破坏, 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多种环境因素都可以成为1型糖尿病的诱因, 其中病毒感染和毒物破坏可能是主要原因。引起1型糖尿病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是感染, 特别是病毒感染。比如有人就发现, 不少1型糖尿病患儿在发病前有病毒感染史, 当时还认为不过是感冒一场而已。还有人发现在刚得病的1型糖尿病儿的胰岛中存在着某种病毒。除了病毒感染外, 毒物破坏可能是另一个主要原因。

一般认为, 1型糖尿病病人对某些病毒比较敏感, 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害;受到病毒侵害后, 又容易产生过强的反应, 使患者的胰岛受到第二次损害, 最后胰岛破坏殆尽, 变成依赖胰岛素而生存的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典型的过程可能是这样的:病毒或者毒物侵袭了胰岛, 使胰岛受到破坏, 胰岛素分泌不出来, 得了1型糖尿病, 必须打胰岛素才能存活;后来一部分病人的胰岛进行修复, 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结果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甚至什么药都不用, 血糖也能维持正常, 我们把这一阶段称为1型糖尿病的蜜月期。这时患者和家属都很高兴, 以为糖尿病已被治愈, 但可惜好景不长, 经过几个月 (一般是6个月左右) , 患者的胰岛又因为自身免疫性的第二次破坏, 再次遭到重创, 这次损害就可能是永久性的了, 结果他们的胰岛从此再不能分泌胰岛素了, 迫使患者终身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所以, 为了防止1型糖尿病的发生, 要把住两道关口:第一道是使患者的胰岛不受病毒或毒物等有害因素的损伤, 第二是避免受到上述有害物质损伤的胰岛再次遭受自身免疫的破坏, 有关这第二道防线的研究, 现已成为防治1型糖尿病的重点课题之一了。

2.2型糖尿病的病因如何?

与1型糖尿病一样, 2型糖尿病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更明显, 机制也更为复杂。据说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基因有成百上千个, 不同人体内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基因也不一样。因此, 有人提出了“节约基因”的假说。这个假说认为, 为了适应饥寒交迫的生活环境, 贫困国家以及富裕国家中的贫困民族居民为了生存, 体内逐渐产生了一种“节约基因”。这种基因使人在能得到食品的时候, 善于把热量积攒起来, 以备荒年, 结果在发生饥荒之时, 有这种基因的人就容易存活。基于适者生存的道理, 久而久之, 贫困国家中能够存活下来的多半都具有这种基因。在贫困时期, “节约基因”是一件好事, 使个体得以生存, 种族得以延续。但到了不愁温饱的时候, “节约基因”又由好事变成了坏事, 使人体容易发胖, 产生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也容易出问题, 结果易患糖尿病。特别是生活模式发生剧变时, 遗传基因的变化赶不上生活水平的变化, 使糖尿病暴发流行, 这就是糖尿病遗传因素的作用。

导致2型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和应激, 应激包括紧张、劳累、精神刺激、外伤、手术、分娩、其他重大疾病, 以及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 这是发生2型糖尿病的诱因。由于上述诱因, 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逐渐下降, 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逐渐降低, 最后是血糖升高, 变成糖尿病病人。到目前为止, 我们还无法控制人体的基因遗传因素, 但能对环境因素进行干预, 以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

总之糖尿病是有遗传性的, 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 而是容易得糖尿病的基因。有糖尿病基因的人比没有糖尿病基因的人容易患糖尿病, 这是事实。但是如果光有遗传倾向这种先天因素, 还不会得糖尿病, 还需要得糖尿病的第二个因素, 那就是环境因素。对防治糖尿病来说, 环境因素是目前我们能够改变的、所以也是更值得注意的因素。

引起糖尿病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引起糖尿病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糖尿病无知, 为无知而付出代价

目前我国糖尿病暴发性流行的形势十分严峻, 但不少人对这一点认识不足, 甚至完全不认识。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危害有多大、糖尿病并发症的威胁如何、糖尿病应该怎样预防和治疗, 他们总觉得糖尿病是别人的事, 是医生的事, 是卫生部门的事, 离自己还远着呢。他们经常胡吃海塞, 吸烟饮酒无度;他们从不锻炼身体;他们对每年一次的体格检查嗤之以鼻, 觉得那些事对自己来说是多余的。他们已经有了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症状, 还觉得是身体健康的表现。结果到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得了糖尿病之时, 实际上已受糖尿病之害多年, 甚至已经有了不可逆转的糖尿病并发症。1995年, 世界糖尿病日的口号是“减轻由于对糖尿病无知而付出的代价”, 就是针对很多人对糖尿病无知这种事实而提出的。

2.吃得太多

年龄大一些的中国人都能回忆起当年人们见面的问候语就是“吃了吗”, 工作的目的是“养家糊口”。毛泽东主席在2 0世纪3 0年代的一篇论著中也谈到这个事实, 他说“天下什么事情最大, 吃饭的事情最大”。说明那时候“吃”对中国人是一件大事。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那时候让多数中国人能吃饱饭, 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直到改革开放之前, 这种现实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人们的吃还要受到票证的限制, 不得不被迫限制饮食。很多中老年人都是时代变迁的见证人, 改革开放的东风吹来, 中国人的生活很快发生了巨变, 票证没了, 腰包鼓了, 菜篮满了, 物质生活一下提高了。很多人“庆幸”, 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代, 可以吃穿不愁了。但是没有很多人“清醒”, 清醒地认识到“病从口入”的含义也可能发生变化, 从吃进不洁之物而引起传染病变为吃得不科学、不健康而引起非传染性的现代病。吃得太多, 肥甘厚味, 热量过剩, 烟酒无度, 结果吃出了肥胖, 吃出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吃出了糖尿病。

3.活动太少

这是现代化伴随的另一种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模式。大家都知道“三大件”变化的经历, 在三四十年前, 有点钱的人办喜事前都要置备“三大件”, 最早的三大件是手表、缝纫机和自行车, 后来是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 再后来则变成汽车、电脑和商品房。这种变化固然很好,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可以看到, 体力活动越来越少。人们不骑车了, 不登缝纫机了, 不手洗衣服了, 整天看电视而且电视机用上遥控器了, 整天坐在电脑前不愿意动了, 甚至出门既不走路, 也不骑车, 连开车都嫌累, 就剩下打的了。“物质不灭, 能量守恒”, 您想想, 又吃得多又活动少, 人能不胖吗, 胖了以后能不得与肥胖有关系的疾病吗?

4.紧张焦虑

改革开放以前, 一般生活节奏是较慢的, 多数人一生的生活是比较平淡的。您上什么样的小学, 就可能上什么样的中学;上什么样的中学, 就知道您能不能上或者上什么样的大学;工作了, 多数人从一而终, 一辈子就干那种工作, 直至退休。现在可不一样了, 生活节奏快, 变数大, 选择的余地多, 成败是非接踵而来, 很容易让人经常处于紧张焦虑之中。别人挣钱多、奖金高、升迁快、待遇好等都可以成为您不平衡的理由, 都可以让您愤愤不平, 耿耿于怀。今天您可能作这种工作, 明天您就可能换另一种, 甚至失业。今天您可能炒股大赢, 明天您可能输个精光。这些不满意、不平衡, 这种紧张焦虑可能使您处于一种持续应激的状态, 可能使您体内的多种升高血糖、升高血压的激素过度分泌, 使您血压高、血糖升, 甚至得糖尿病和高血压。

上一篇:于过中秋的诗句下一篇:金融投资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