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我们的校园

2024-04-08

我喜欢我们的校园(精选12篇)

篇1:我喜欢我们的校园

我们的认识,我喜欢的开始散文

第一次见到婷,是在一楼的谈单桌上。

我第一次看见她,就被她的容貌所打动了。她带着一副四四方方橙色的眼镜,削肩细腰,长挑身材,俊眼修眉,顾盼神飞,见之忘俗。我几乎要为她疯狂。

我赶紧来到洗手间用凉水洗了一把脸,那水丝毫不介意的带走了我手上和脸上的温度。“你疯了么?你已经是有女朋友的人了!你今天是怎么了?”自言自语罢,我才清醒了一些。

来到二楼,便已无心学习。给她打了个电话,却始终没人接。“奇了怪了,今天她是怎么了。算了直接去她家找她吧。”

下到一楼,又看见婷了。我双眼目不斜视的看着她从她身边走过,而她仿佛也是感觉到有人过来便抬头看了我一眼。刹那间,我仿佛触电一样浑身不自在。

来到她家,敲了几下门,没人开门。又打她的电话,这次通了。“你在哪儿?怎么给你打电话你也不接?家里也没人?”“哦,我在跟朋友逛街呢。”她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哦,早点回来。”“好的.。”说完便挂了电话。她刚挂断电话,我便起了疑心:怎么电话那头刚刚有男人的笑声,难道是我听错了?算了等她回来再问问她吧。

晚上九点左右,她给我打电话:“喂,出来吧,老地方,我有话跟你说。”“哦好的”

我去到那儿,便见她早已等候在那儿了。我走过前去,拉起她的手说:“怎么了?”她把手抽回去,说:“我们分手吧。”“什么?你一定在逗我对吧?”“没有,我是认真的,我们不合适,我们分手吧。”“......为什么?”“还记得我今天下午不在家么?对不起,我和你撒了一个谎,我其实是和他出去了,他比你优秀,优秀很多很多.....”“好吧,其实和你在一起的这些日子很幸福很幸福。祝你们幸福。”

还是一如既往的转过身,但是,今天晚上,我的身旁,少了一个人,少了一只手......

回到家,终于控制不住眼泪,哭湿了枕巾,真的很伤心很伤心。

第二天,去了二楼,见到了婷。她小翘着二郎腿,时不时屡一下额前那丝丝长发,典雅又不失风度。我简直看呆了,我从没想到世间竟有如此漂亮的女孩。

我走到了她面前,打了一声招呼,她也回了我一声招呼。嗓音也如此好听。

我坐到了座位上,一个和我很要好的朋友和我说:“那新来的女的咋样?长得真漂亮!有没有兴趣?”我揉了揉猩红的眼镜,说:“没有兴趣。”“你今天咋了?怎么这么扫兴?你不出手我出手了啊!”“嗯。”

11:00,我躺在床上看着手机不知道做什么,朋友给我发来信息了。“我已经追上那个女孩了,你那边怎么样了?”“我和她分了。”说完便把手机扔到一边,又是痛哭,哭到睡着。

我与婷接触的很少,对她也不是很了解。完全就是通过那个朋友,是的那个朋友。

我知道我什么也给不了你,唯一能给你的,便是这篇文章。

原谅我。

篇2:我喜欢我们的校园

我赶紧来到洗手间用凉水洗了一把脸,那水丝毫不介意的带走了我手上和脸上的温度。“你疯了么?你已经是有女朋友的人了!你今天是怎么了?”自言自语罢,我才清醒了一些。

来到二楼,便已无心学习。给她打了个电话,却始终没人接。“奇了怪了,今天她是怎么了。算了直接去她家找她吧。”

下到一楼,又看见婷了。我双眼目不斜视的看着她从她身边走过,而她仿佛也是感觉到有人过来便抬头看了我一眼。刹那间,我仿佛触电一样浑身不自在。

来到她家,敲了几下门,没人开门。又打她的电话,这次通了。“你在哪儿?怎么给你打电话你也不接?家里也没人?”“哦,我在跟朋友逛街呢。”她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哦,早点回来。”“好的。”说完便挂了电话。她刚挂断电话,我便起了疑心:怎么电话那头刚刚有男人的笑声,难道是我听错了?算了等她回来再问问她吧。

晚上九点左右,她给我打电话:“喂,出来吧,老地方,我有话跟你说。”“哦好的”

我去到那儿,便见她早已等候在那儿了。我走过前去,拉起她的手说:“怎么了?”她把手抽回去,说:“我们分手吧。”“什么?你一定在逗我对吧?”“没有,我是认真的,我们不合适,我们分手吧。”“......为什么?”“还记得我今天下午不在家么?对不起,我和你撒了一个谎,我其实是和他出去了,他比你优秀,优秀很多很多.....”“好吧,其实和你在一起的这些日子很幸福很幸福。祝你们幸福。”

还是一如既往的转过身,但是,今天晚上,我的身旁,少了一个人,少了一只手......回到家,终于控制不住眼泪,哭湿了枕巾,真的很伤心很伤心。

第二天,去了二楼,见到了婷。她小翘着二郎腿,时不时屡一下额前那丝丝长发,典雅又不失风度。我简直看呆了,我从没想到世间竟有如此漂亮的女孩。

我走到了她面前,打了一声招呼,她也回了我一声招呼。嗓音也如此好听。

我坐到了座位上,一个和我很要好的朋友和我说:“那新来的女的咋样?长得真漂亮!有没有兴趣?”我揉了揉猩红的眼镜,说:“没有兴趣。”“你今天咋了?怎么这么扫兴?你不出手我出手了啊!”“嗯。”

11:00,我躺在床上看着手机不知道做什么,朋友给我发来信息了。“我已经追上那个女孩了,你那边怎么样了?”“我和她分了。”说完便把手机扔到一边,又是痛哭,哭到睡着。

我与婷接触的很少,对她也不是很了解。完全就是通过那个朋友,是的那个朋友。

我知道我什么也给不了你,唯一能给你的,便是这篇文章。

篇3:大班社会活动:我们喜欢的标记

大家好!我是无锡市实验幼儿园的叶岚, 很高兴能通过“特级教师工作室”与大家分享和交流。

自从踏上幼教工作岗位, 我就一直在无锡市实验幼儿园这块芳草地上成长, 至今已近30年了。工作阅历虽然非常简单, 但我园深厚的教育底蕴和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引领着我不断探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不断认识幼儿学习的本性、不断领悟幼儿教育的真谛。

学习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天然倾向, 特别是在婴幼儿阶段, 更是充满了学习需要和学习冲动。然而, 幼儿有着自身独特的学习方式, 他们是用行动来思考、靠感官来学习, 他们必须通过“经历”, 才能获得具有个人意义的经验和知识。经历对幼儿来说, 不只是身体的参与和在场, 更是心灵的参与和投入。在经历的过程中, 幼儿外在的行动过程和内在的心智过程的协同和转化, 造就了幼儿的发展。每一种经历都蕴含了多种学习的经验, 幼儿正是通过各种经历获得了具有意义的、完整的生活和学习经验。

对于我们幼教实践者来说, 认识幼儿的学习需要、认同幼儿的学习方式、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唯有如此, 幼儿的学习才会主动而投入, 幼儿在园的生活才会快乐而充实, 幼儿生命成长的内在需求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满足。

活动背景

“我们喜欢的标记”是我园大班幼儿经历学习活动“我们的幼儿园真大”活动片段之一。在这之前幼儿已经经历了“调查幼儿园、设计标记”两个阶段的活动。第一阶段的“调查幼儿园”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调查以教师带领为主, 幼儿跟随教师熟悉幼儿园的各个地方, 教师只作简单介绍;第二次调查以幼儿自主调查为主, 在调查的同时做好调查记录 (教师预先设计好调查记录表) 。第二阶段“设计标记”分三次进行, 第一次活动是交流“生活中的标记”, 对标记的用途有一个初步的概念;第二次活动是“设计标记”, 重点讨论幼儿园需要哪些标记及设计标记的要点, 初步尝试设计标记;第三次活动依然是“设计标记”, 重点是讨论前一次设计标记的优点与不足, 借鉴同伴及自己的已有经验, 对前一次设计的标记进行调整与修改。本次活动“我们喜欢的标记”是第三阶段的活动, 主要是通过自选投票的方式, 对各班通过评选推荐的标记进行再次集中评选, 最终确定可以悬挂在幼儿园内的标记。在此次活动之后, 还有第四阶段的活动“悬挂标记”和“带弟弟妹妹参观标记”。至此, 经历学习活动“我们的幼儿园真大”才告一段落。这一经历让幼儿的活动范围从班级延伸到幼儿园, 使幼儿获得了探索和了解幼儿园的机会, 并拥有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幼儿园管理的真实体验, 为幼儿提供了更新更广的学习空间。

活动目标

1.能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标记, 并积极参与统计活动。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感受作为小主人的自豪。

活动准备

待选标记布置成展板, 集体统计表, 小组统计表, 个人选票, 选票的PPT。

活动过程

一、观看标记, 引出活动

1.幼儿进入布展场地后自由观看标记。

2.教师组织幼儿坐下后提问:刚才你们在看什么?这些标记都是谁设计的?

教师指导语:前段时间, 我们每个大班小朋友都为幼儿园设计了标记, 每个班级都进行了投票, 选出了参加年级组评选的标记。今天, 老师把每个班级评选出来的标记都集中展出在这儿了。现在我们有个重要的任务, 就是在这些标记中再选出最适合挂在幼儿园内的标记。

二、讨论标记的选择标准

1.教师提问: (1) 如果让你选, 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标记呢?为什么? (引导幼儿各抒己见) (2) 什么样的标记能让小朋友一看就懂?

(在此之前的班级标记评选, 孩子们已知道了标记应该具备的特点。因此, 这一环节的提问主要是让幼儿进一步明确选择标记的标准, 同时引导幼儿学着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要选择让人看得懂、醒目又美观的标记。)

三、观察、熟悉选票

1.观看PPT熟悉选票 (选票上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出幼儿园的一些地点) 。

教师提问:选票上的这些简笔画表示幼儿园的哪些地点?

2.了解评选记录方式。

教师指导语:老师把小朋友为每一个地点设计的标记都集中展示在展板上, 因此每块展板上的标记只要从中选出一张, 将它的编号记录在选票相应的地方。

3.交流要求:选完后可以和朋友一起交流, 你选了哪一张, 好朋友选了哪一张, 为什么?

四、自由选择认为最棒的标记

1.幼儿自由在展板前填写选票。

教师指导:提醒幼儿要把每张标记都看清后再选择, 如果看不懂可以相互讨论;引导幼儿在每块展板上找出一张自己最喜欢的标记, 然后将标记的编号填写在选票上相应的位置。

2.选择位置就坐, 与同桌的小朋友交流。

五、分组统计

1.出示小组统计表, 教师提问:你们每个人都选好了自己最喜欢的标记, 现在我们要小组统计了, 应该怎么统计呢?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统计的方法:每组先要推选出组长负责记录, 组员轮流报自己选出的编号, 组长在统计表上相应的数字下面做个记号;统计的时候要统计完一块展板后再统计另一块展板。

3.每组推选小组长。

(这一环节看似只是为了选一个负责人, 实质是让孩子经历学习解决分歧、统一意见的过程, 点点滴滴地积累与同伴一起商量、协作的方法。在推选的过程中, 有的小组意见比较一致, 很快推选出小组长;有些小组却争论不休, 吵了一会儿后有的孩子主动做出让步;有的小组用点兵点将的方法来确定人选;还有的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来确定人选, 这些都是孩子们在经历中获得的宝贵经验。)

4.幼儿统计记录。

教师指导:用符号把票数最多的编号表示出来;两个标记的票数一样多时怎么办?

(因为有了班级统计的经验, 因此孩子们很快就进入了活动状态, 统计出了结果, 由此说明孩子的学习需要经验的累积。)

六、汇总各组统计情况

教师指导语: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哪些标记最受小朋友的欢迎。

1.引导幼儿观察每一块展板中哪个标记得票最高, 用红色笔标出。同时出示该标记, 提问:为什么它的得票会最高?

2.如果两个标记得票一样, 可让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再次选择。

3.引导幼儿一起欣赏选出的标记。

结束语:今天你们为幼儿园选出了这么多精彩的标记, 真是幼儿园的小主人, 谢谢你们!下次我们就要把这些标记挂到幼儿园各个需要的地方, 还要带着中班的弟弟妹妹参观, 要让所有进入幼儿园的人都能看到、看懂小主人自己设计的标记。

活动分析

活动内容尊重满足成长需求。幼儿从小班到大班要在幼儿园生活三年。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对这一生活空间的关注会从班级内延伸到班级外, 常常会跑到幼儿园的各个地方去张望他们活动以外的空间有谁在、是干什么的, 一旦得到答案便很满足地跑开, 或神秘地告诉伙伴, 或神气地告诉家长。充满童趣的行为表现的是幼儿一个成长的阶段、表达的是幼儿一种成长的需求———渴望独立探索更广阔的空间、了解幼儿园更多的人和事。面对幼儿的需求与渴望, 教育应该给予积极回应, 使其得到尊重和满足。我园大班幼儿的经历学习活动“我们的幼儿园真大”很好地诠释了这一教育理念, 而本次活动“我们喜欢的标记”又是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生发而来的。幼儿在调查中发现幼儿园很大、有许多地方需要有标记, 并萌发了自己来设计标记这一愿望, 潜意识中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有责任为幼儿园做一些事情, 这是他们成长的一种表现,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敏锐觉察、珍视幼儿这种发自天性自然的主动性并给予应然的引导, 使应然不悖于自然并超越自然, 是教育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活动过程自主自由充分经历。整个活动是从“调查幼儿园”开始, 幼儿强烈地表现出想自由调查的愿望, 教师尊重了幼儿的愿望, 在落实安全措施的前提下让幼儿自由结伴调查记录, 教师只是通过设计的调查记录表来引领幼儿调查。在调查过程中, 幼儿互相分享记录统计的方法、互相借用橡皮铅笔等工具、互相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随时随地形成不同的学习团体……在调查结束后的交流中, 各个班级孩子都共同反映“没有老师带着真自由, 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想多看几次都可以, 我们看到了许多原来不知道的地方……”他们表现出了自主的满足。这样的“经历”对于幼儿来说是第一次, 他们真实地体验了自主自由的快乐和满足。活动在幼儿的愿望中进一步延伸:他们想为幼儿园设计小朋友看得懂的标记, 于是“设计标记、选择标记、悬挂标记”这一系列的活动又在幼儿自主自由的经历过程中层层展开。

特别是在“我们喜欢的标记”这一活动中, 我们采用“投票公选”的方法让幼儿自主决定。幼儿先在班内投票选出参加年级组公选的标记, 然后各班再轮流无记名投票选出可以第一批悬挂在幼儿园的标记。我们发现, 无论是在班内还是在年级组内, 每个幼儿在选择、投票时都表现得非常自主、认真, 带着些许神圣的表情履行着自己的责任, 公正地投出自己的一票。在这样的经历过程中, 幼儿不仅获得了能力和知识, 更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

篇4:我们喜欢或不喜欢的博伊斯

博伊斯“來”中国

博伊斯(JosephBeuys)的艺术语录被手抄在各种大小黑板上,挂上墙面,成为连接中央美院美术馆两层展厅的一条“线索”。这些零落片语并不能就此呈现一个完整的文本意义上的博伊斯,但如果不仔细阅读它们,展厅里呈示的作品——写了字的玻璃瓶、签名海报、明信片、老唱片、行为录像,对大多数观众来说都难以真正进入。

“黑板”本来就是博伊斯发掘的个体符号,一如油脂、毛毡、蜜蜂和兔子。上世纪70年代初,博伊斯在卡塞尔文献展期间完成了行为装置:“一百天的对话”,他跟人谈了100天,其间用到大量黑板来书写,最后这些黑板一并付诸展出。“几十块黑板放在地上,极为动人,寓意深刻。”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朱青生告诉本刊。在他看来,这是博伊斯相当激动人心的一次行为。作为国内最早开始博伊斯研究的学者,朱青生这次受邀担任“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的策展人。

关于博伊斯,不管喜欢不喜欢,看得懂看不懂,他的名字是20世纪西方艺术的一个Logo,艺术史上的公共话题,就像毕加索、杜尚或者安迪·沃霍尔。这个在公开场合从来都戴着标志性的毛毡帽、有着不苟言笑表情的德国人于1986年去世,但他对20世纪后半叶产生的影响到现在仍未消失,并且也不局限于艺术领域。博伊斯的传记作家称他为“当世的艺术家、预言者和导师的三位一体”,在某次访谈录像里,博伊斯也自认是多重身份的人:不仅是一个艺术家,也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他所实践的“艺术介入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拆卸并重装了当代艺术系统:艺术家的任务就是要进行“社会雕塑”(SozialePlastik),使人类社会转变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作品。

博伊斯在中国的首次个展,作品超过400件。“我们做这个展览,是用中国学者的眼光和方法来呈现博伊斯。”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接受本刊采访时说。2006年,当时还在广东美术馆的王璜生和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等人同去德国访问,在杜塞尔多夫,他们参观了收藏博伊斯作品的莫伊兰美术馆。王璜生说,那家美术馆的藏品主要来自凡·格林腾兄弟捐赠,他们是博伊斯最早期的艺术资助者。20世纪50年代初,从杜塞尔多夫国立艺术学院毕业后的博伊斯遭遇创作困境和失恋,他自闭于人生谷底,最后被凡·格林腾兄弟送到母亲经营的农场调整治疗。在格林腾农场两年,博伊斯得以康复,并初步确立自己的艺术方向:关注人以及与人具有平行性发展关系的物种,以及这些物种与人之间可以类比的关系。离开时,博伊斯把其间创作的东西都留给了格林腾兄弟。多年后兄弟俩将藏品捐予国家,自此有了这座用老城堡改建的莫伊兰美术馆。王璜生说,当时他和这家美术馆已经谈到在中国合作举办博伊斯展的想法,可几番周折,达成的意向又搁置了。几年后,已调任中央美院美术馆的王璜生在德国遇到私人收藏家米歇尔·博格,老先生来自威斯巴登,以收藏“激浪派”(Fluxus)的东西闻名,也收有很多博伊斯的作品、资料,这让多年前搁置的展览计划重生了可能性。但博格提出,他希望以转让而非借展的方式合作,要求有中国机构或私人在展览前确定购藏这批作品。经过一年多商谈,上海昊美术馆最终成为博伊斯作品的收藏者。

展品中比较重要的是7件装置和7部影像。从现场看,装置主要为7个玻璃柜,里面有博伊斯生前亲手装置的日常物品:标识性的毡帽,书,小本,唱片等等。王璜生介绍,这样的柜子在欧美很多美术馆里都有收藏。7部影像中,包括博伊斯两次著名行为作品的录像:《如何向死兔子解释绘画》以及《我喜欢美国,美国也喜欢我》。朱青生说,博伊斯很多作品都是录像,不是实物,所以展览现在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大型装置。“这400多件展品不代表博伊斯的水平,但大致能呈现博伊斯的创作情况。”他们为此做了大量的文献整理工作,主要是关于问题的揭示,所以这是一个偏重文献意义的展览。

我们还需要这样重读博伊斯吗?

博伊斯作为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尤其德国,这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年代,战争创伤被掩藏于重归稳定的生活之下,失落和希望之间,滋养出各种反思社会政治文化的新方式。

1965年,博伊斯在画廊的一个封闭空间里进行了他著名的行为表演——“如何向死兔子解释绘画”。窗外拥挤着好奇又兴奋的人群,房间里的博伊斯在自己头上涂满蜂蜜再覆盖金箔,形神如“巫师”,怀抱一只死兔子在房间里或坐或走。他不时抚摸着兔子喃喃低语,甚至抱起兔子仔细凑近墙上悬挂的那些绘画作品,像是要让它看得更清楚些。在行为末尾,观众被鱼贯放入房间,而博伊斯回到入口处的座位上,怀抱死兔子漠视众人走过。这次表演被认为是博伊斯对“艺术是什么”的最高阐释,博伊斯自己对作品的阐释却很简单,他借用动物来表达人类的局限性,“即使是已经死了的动物也比带着固执理性的人保有更多它的力量”。

博伊斯出生在德国港口城市克雷菲尔德(Krefeld)的一个小业主家庭,1930年后随父母搬到林登。少年时代他曾逃学随马戏团流浪演出,也进过一家植物油脂厂做工,这些个体经历都在他后来的艺术创作中转变为观念元素,诸如和动物的关系、对油脂的感受代入。1940年,19岁的博伊斯应征入伍德国空军。他被分派在欧洲战场,亲历了战争的残酷:受伤、被俘,失去胰脏和肾脏,脚伤终身未愈。1947年退役后,博伊斯重新进入大学读书。他从小有收集植物和动物的爱好,所以最初选的是生物学,但很快他就觉得把一生用于研究毛茸茸的小东西并非自己的初衷,于是决定转向在他看来具有人生“治疗”效用的艺术。博伊斯进入杜塞尔多夫国立艺术学院学习雕塑,毕业后,他经历了前文提到的那段人生困境,直到50年代末在母校获得教职,也确认了自己的艺术观念。1962到1965年,博伊斯参与了当时德国最具前卫色彩的艺术团体“激浪派”,该派对于艺术与生活之间融合的主张以及在表现材料和手段上的兼容并蓄,给了博伊斯很大启发。他对材料的文化含义的发掘与展示在后来的十几年里走入极致。

nlc202309081740

“我想发起的讨论是关于雕塑的潜力与关于文化的,它们意味着什么,语言是关于什么的。所以我在雕塑中站在一个极端的立场上,并采用一种在生活中很基本的,而又与艺术无关的物质。”博伊斯说。

油脂和毛毡是他最常用的造型材料。他自己解释过,使用油脂的原意是要激发讨论。“这种材料的可塑性以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反应特别令我喜爱。这种可塑性具有心理上的影响力——人们本能地感觉到它与内心的过程以及感情有关系……”而毛毡:“毛毡是一种天然的材料,它可以伸缩,做成各种形状。它具有隔冷隔声的保护作用,象征着人类命运的拯救。”

博伊斯对于这两种材料的运用成为他许多作品的神秘性的基础,而他叙述给外界的关于他在“二战”期间被鞑靼人所救的经历,又进一步加持了这种神秘力量:博伊斯自述在1943年驾驶飞机轰炸苏联克里米亚地区时被击落,同舱人丧命,而他被当地的鞑靼牧羊人救回帐篷,他们用动物油脂和毛毡帮他取暖治疗。救他的鞑靼人真实存在吗?有历史学家根据战争史料提出过疑问。但无论如何,艺术家确实由此为自己的艺术成功制造了萨满式的魅惑,并形成极其个人化的隐喻。“用这些材料,特别是毛毡和动物油脂,博伊斯营造了一种脆弱的气氛,容易引起一種悲怆的历史回忆。”博伊斯自己则给过这样的注释:“我的个人历史之所以有意思,是因为我尝试把我的生活和个人当作一种(表示人类生活状态的)工具来使用。”

谈到让博伊斯最早引起艺术界关注的作品,朱青生说:“这当然很多,但是我想举三件作品:一是他的《油脂椅子》;第二件是他与文献展观众的‘一百天的对话’及其使用的黑板,事后又用之做成系列装置,不是一件,而是各种各样一个系列;第三件是《7000棵橡树》,是他在去世之前都没有完成的行为艺术。”

1964年,博伊斯把一块令人在感官上产生不快的动物油脂放置于一张靠背椅上,成为装置作品《油脂椅子》。在这个简陋的作品里,博伊斯试图表达一种人智学意义的艺术:椅子代表标准和限定,而油脂则意味着变化、流动和可塑。评论认为,通过这件作品,博伊斯把雕塑改造成了一种流动的、可塑的、进化的非标准艺术。

1982年,第七届卡塞尔文献展为博伊斯提供场地,举办了他的“7000棵橡树计划”的开幕式。该计划目标是寻求市政府和市民支持,在卡塞尔城里自由种植7000棵橡树,每棵树旁安放一块玄武岩柱,目的是重新绿化德国被工业改变的风景的一个象征性开始。第一棵树由博伊斯亲手种植在弗里德里希博物馆的入口处,此后这一“行为”被人重复了6999次。当第7000棵树在1987年种下时,博伊斯已离世一年。他的这件“社会雕塑”至今还是卡塞尔的标志,吸引各种人去“朝圣”。

艺术、教育改革、民主、环保或和平,无论指向何种主题,博伊斯的作品都反复涉及一种意图,即以艺术来拯救和重建世界:“它们试图考虑这些问题,或者,它们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人,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因此,它们也就转化为甚至涉及死后生活的问题。”为了实现自己的艺术观念,后期博伊斯参与各种社会运动。1972年,为了让大家能够不必通过考试就入读大学,他曾在任教的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发起一场“占领学院运动”,一度被校方解聘。

博伊斯“艺术介入社会”的观念,处处显示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并在80年代后期影响了中国的一大批当代艺术家。王璜生说,理解博伊斯,首先得要理解这种来自德国民主的深度历史背景:“有人说博伊斯是政治化艺术,其实政治的概念很大,里面有广阔的人生,比如个人政治,也可以说是个人对待社会的看法、立场和行为。在特定的历史情景中,博伊斯用了一种方式来提醒人们对社会问题进行更深的思考和更坚决的表达,我觉得这是博伊斯今天仍很重要的意义。”

朱青生认为,西方对博伊斯其实还有另一个重要理解,在中国基本不会涉及,那就是对启蒙和科学的反思。“博伊斯是对启蒙的理性精神进行反省的一个重要人物,这是西方对他推崇的原因,也是我觉得非常深刻的地方。用表达理性来完成人间的算计和科学,这是启蒙对人的要求。但是博伊斯不赞成片面动用理性,并且他认为这任务本身就不符合人的全部本性,所以他做的所有作品都语焉不详,颠三倒四。这也是西方有知识有教养的人特别能够在博伊斯身上感受到魅力和启发的地方。”

摘自 三联生活周刊 2013年第39期

篇5:我们喜欢的菊花作文

终于到了菊花种植基地,老师把我们分成几个小组去采菊。我们迫不及待地跑过去。远远望去,成片的菊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我陶醉在花的海洋里。

突然,一阵风吹来,花儿们张开双手,跟我打招呼,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捧起一朵美丽而娇嫩的菊花,它的茎碧绿碧绿的,叶子形状很奇怪,像一个手掌,花蕊是黄色和绿色的,花瓣是重叠的。再看看其它的菊花,它们的形状真是千姿百态,有的张开了笑脸;有的只开了一点,像小朋友害羞的脸;有的花苞里仿佛躺着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在睡觉……

欣赏完姿态各异的菊花后,我们开启了采摘模式。我和别的同学采摘菊花的.方法有所不同。别人是用食指和拇指把菊花夹住,然后用拇指一掐,菊花就摘下来了。而我是中指和食指把菊花一夹,往上一提,这样也可以摘下一朵美丽的菊花哟!

菊花不但美丽,而且作用也很大。听云腾菊业的曹哥哥介绍: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做成菊花饼、菊花茶、菊花枕,还可以做加多宝和王老吉的原料哟……

真没想到菊花的作用竟然这么大?更想不到的是深秋天气寒冷,落叶飘飘,别的花草都凋零了,菊花却能开出这么美的花,实在是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篇6:只有我们喜欢的文字

我们想说,我们只写自己喜欢的文字,我们的文字不需要别人来评价,我们的文字不需要别人喜欢,不需要那些靠拿大道理说话吃饭的人喜欢,不需要那些虚情假意的人喜欢,不需要就是不需要。

你们说我们的文章太消极,太悲观,总是埋怨社会的不公,埋怨学习的压力大。所有的一切,只是你们不懂罢了,那些都不是我们的埋怨,因为我们不会因为自己而埋怨别人,我们更不会因为不顺而堕落下去,我们还有理想,还有很大的志向,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完成,那一切只是你们不懂的藏在我们的世界里的深刻,你们永远不懂罢了,因为我们活在两个世界。

篇7:我喜欢校园的春天作文

冬天悄悄的走了,我们盼望的春天慢慢的来了。我想春天的校园也是美丽的吧!

春天的校园非常美丽,春暖花开,太阳公公戴着它的老花镜也来了。校园里,不时从远外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小鸟也扇动着它美丽的翅膀来到了校园,沉睡在大树妈妈底下的小草也不时好奇地抬起头来,看看外面的景色。大树妈妈也长出了新头发,孩子们也在校园里欢声笑语的议论着什么,西面伴随着我们成长的百年大树,也换上了新的外貌。

是谁带着芬芳的香味来到了校园?哦!原来是美丽可爱的小花。它们让我们春天来了也别忘了它。嘻嘻!我们怎么能把它忘了掉呀!1、2、3、4……太多了,红的、白的、紫的……呀!太多了,我们不能从头数到尾的数一遍呀!

叮零零—叮零零—,上课了,春天的校园也静了。树也不摇了,鸟也不叫了,只听到学生们大声的朗读。

春天那么美丽,我相信夏,秋,冬也会那么美丽吧!

篇8:我们喜欢机插秧

事情可还得从一年前说起。徐桥镇是太湖县的粮棉主产区, 农机综合水平己达57%, 尤其是水稻生产过程中机耕、机收普及率己达90%以上, 然而, 水稻育插机械化一直未能推广, 农民对这项新技术还心存疑虑, 没有谁愿意做吃螃蟹的第一人。水稻生产过程中“三弯腰”现象一直未能根本解决。

如何能有效地推广水稻育插机械化技术呢?纸上谈兵不行。必须要有农户自愿来示范, 以真实可见的效果和效益说话, 推广才有说服力, 才能使这项技术走进农民心坎里。徐桥镇农机站的农技人员进村入户, 斟酌挑选, 以桥东村牌楼组农民叶中华作为示范户。因为他年纪较轻, 乐于接受新生事物, 并且他也是第一年才开始承包50亩农田种植中晚稻, 适宜做示范户, 况且他以前外出务工从未从事过农业生产, 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有说服力。当然, 他也有他的担心。农技员对机插秧技术心里有底, 愿意为他承担风险, 给他吃了定心丸, 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 他欣然接受了农技站对示范户的选择。

接下来就是选秧田, 培床土, 备秧盘。农技员章珺扑下身子, 扎在牌楼村的农田里。要备齐5 000千克床土, 还需要未培肥过筛细土1 250千克盖籽土。秧田要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临近大田的熟田。撒播稻种、覆盖籽土, 农技员都是用竹筛很精细地筛种筛土, 保证均匀。这样的秧苗才不会影响将来栽插的质量。秧龄17天更需要细心呵护, 向对待襁褓中的婴儿一样, 几乎每天都要去查看秧情。最重要的育秧环节有许许多多细致的工作是用笔墨所不能尽述的, 其间的辛苦可以用“泥满面、土满身, 皮晒黑、手吹裂, 腿跑酸、嘴说干”来概括。

终于等到了栽插的日子, 农技员采用示范现场会的形式, 邀请了各相关业务部门人员、种粮大户到现场观摩。2010年6月16日正式开机示范, 许多抱着看新鲜的农民自发来到现场, 居然有100多人, 气氛很是热烈。农技站调来2台插秧机, 精选了2名操作人员, 叶中华自己也兴高采烈地上了操作台随机练习操作。50亩中稻不到一天就顺利栽插完成, 效果比预期的要好。现场会后, 笔者用一首小诗来描述了当时的“盛况”:

田头彩旗飘, 今日栽秧苗。

老农相告曰:机械真个好。

匀齐快便省, 不用“三弯腰”。

服务老百姓, 热情逐浪高。

秧栽插下去了, 但农技员的心仍放不下, 不待颗粒归仓, 就不能谈效果;得不到农民的众口好评, 就做不到下一步全面普及推广。我们盼着风调雨顺, 粮食丰收。但天哪能尽随人意, 6月23日秧栽插下去才一周, 狂风大雨, 叶中华打电话说出了他的担忧, 机插秧每棵只有两根秧苗, 那么单薄, 这样恶劣的天气是否会倒伏、缺棵?农技员也很着急, 毕竟出现那种情况会影响农民的收成, 也影响农机站的推广效果。到了24日, 风雨稍停, 农技员立即到田里查看, 令人欣慰的是, 秧苗棵棵挺直。反倒是邻近农户人工栽插的出现了不少倒伏、缺棵的情况。因为机插秧行、列均匀, 过风好, 虽单薄但受风雨的影响并不大。

在焦急和期盼中等待, 像十年寒窗学子等待放榜一样, 终于等到了收获季节。紧张的忙碌之后, 叶中华和农技员算了一笔细账:50亩水稻人工栽插, 每人每天0.85亩, 需要60个工作日, 应付工资4 200元。育秧、采秧、送秧计13个工作日, 应付工资910元。机插秧:租用插秧机费用, 50亩×50元∕亩=2 500元, 育秧5个工作日, 采秧、送秧6个工作日, 应付工资770元。机插秧增产每亩21.5千克, 增收:50亩×21.5千克∕亩×2.06元∕千克=2 214.5元。稻种机插秧50亩需多用种10千克, 费用600元。累计增收3 454.5元。

事实证明, 机插秧技术增产、增收, 是农民所需要的生产技术。农民们亲眼所见增产、增收的事实, 2011年春季很多农户找到农机站, 表示希望能用机插秧, 仅桥东村及周边约5 200亩。农民有需求, 农机站有责任, 示范推广就是要让新技术走进千家万户, 服务农村和农民, 促进增产增收。真个是:

昔日祠堂敲钟罄, 今朝忽闻讲课声。

不教诗云和子曰, 专授育插与机耕。

老农不举黄烟袋, 少妇忘织毛衣针。

适用技术学习好, 万顷农田主力军。

篇9:我喜欢我们的校园

再见了,SpringBoard崩溃

要说近几个月来iOS 7的哪个方面让我深为厌恶,那就是iOS 7在我的iPhone 5s上经常随机性崩溃。浏览网页时出现崩溃,多任务处理时出现屏幕,当我滚动浏览微博消息、打开蓝牙以及播放音乐时,同样出现崩溃,把我搞得都快崩溃了。现在我对那个哑光黑底的白色苹果标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但在运行更新版后的几小时里,我的iPhone 5s比之前跑得更欢了,从来没出现过一次崩溃(但愿以后也如此)。苹果在iOS 7.1的软件发布说明中特别指到了这个改进——毫无疑问,苹果心里也清楚这些随机性崩溃给广大用户带来了多大的烦扰;据我目前所知,苹果确实下了一番工夫,证明自己所言非虚。

-Serenity Caldwell

FaceTime通知

考虑到iOS 7.1中的其他种种变化,FaceTime通知方面的小小改动似乎微不足道,但听我把话讲完。从该更新版起,你在自己的某一个iOS设备上回复FaceTime呼叫,那些通知将从其他iOS设备上清除。这个变化让我兴奋的地方是,苹果认识到了这个事实:我们好多用户在使用多个设备;我们常常看到同一个通知弹出来两次、三次、四次或更多。事实证明,通知需慎重对待,已成为iOS一生中改动最频繁的功能特性之一;在我看来,这个改动似乎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又一步。如果用户在其他设备上阅读了iMessage通知,通知在其他设备上就会清除,所以现在该迈出下一步了:想办法让我们不必在拥有的每一个设备上同时听到通知提示音。

-Dan Moren

Calendar列表和Camera的改动

苹果iOS 7.1的内置应用程序只有两处进行了改进,却大受欢迎。我知道,得知Calendar应用程序又有了一个明显的列表选项,家母(以及可能还有另外许多母亲)会喜出望外。有了这个选项,查看某一天时,你可以点击顶部的列表图标,即可查看显示约会内容的完整列表;在月视图中,你可以切换显示所选那天的约会的列表,约会显示在月日历下方。虽然我是Fantastical日历应用的拥趸,但这个变化至少为许多用户改进了Calendar应用程序的用途。

iPhone 5s新增了面向Camera应用程序的自动HDR设置。之前,iPhone 5s的用户只好手动开启或关闭高动态范围(HDR)这个选项;现在,如果你选择HDR自动,摄像头就会自动检测照片何时可以由HDR加以改进,然后以这种格式拍摄。这对拍摄HDR照片是一大帮助——我通常没有开启这个设置,因为我最后看到了好多重复照片。我在Settings(设置)> Photos & Camera(照片与摄像头)中启用了“Keep Normal Photo”(保留正常照片),所以我看到同一张照片的原始版和HDR版。但是只有你处在自动HDR可能真正帮助照片的环境下,它才会开始发挥作用。它是针对iPhone原本就很出色的摄像头的一处很好的改进。-SC

辅助功能:现在人人都是设计师

对于被iOS 7搞得晕头转向、眼花缭乱的人来说,减少动画(Reduce Motion)辅助功能有了合理的改进,把大多数跳跃性的系统转场变成了较平缓的画面叠化(cross-dissolve);启用该辅助功能,还可以去除Weather应用程序中的移动背景以及Messages应用程序中的浮动文本。同样,粗体字体(Bold Font)选项现在更广泛地适用于整个操作系统,对那些不喜欢细字体的iPhone或iPad用户来说,文本更易于阅读了。

但是尽管很实用,辅助功能部分里面开始塞满了所有这些新的选项——其中一些选项已开始让人觉得更像是认可iOS 7的设计,而不是其他什么。在之前的操作系统中,要是用户不喜欢设计选择,别无选择。而在iOS 7中,要是你不喜欢某种设计,完全可以在Settings(设置)> General(常规)> Accessibility(辅助功能)中改变它。

无论所有那些变化是好是坏,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我倒希望苹果能确定下来。最近,每当我好不容易习惯了苹果给Shift键施加的效果,这家公司似乎就会换成另一种效果。不是说我不喜欢变化(锁屏中新的黑色键盘覆盖层就特别好),但要是苹果的设计团队能选出一种设计,并持之以恒,那就更好了。可以是迭代,但不要每次都扔掉整个设计、从头开始搞起——看着你呢,来电大头贴。-SC

走开,按钮

说实话,我不是很喜欢苹果添加到iOS 7.1的按钮形状(Button Shapes)这个新辅助功能选项。我明白为什么将按钮做得更醒目,但是坦率地说,我认为,形状很难看。说得更确切些,我觉得提供这个选项是苹果在倒退,这与当初iOS 7的设计理念背道而驰。虽然这不是苹果头一次为颇有争议的界面决策提供一个选项(还记得OS X中出现半透明的菜单栏吗?),这个倒退举措在我看来似乎有点愚蠢。我想,多少人会像我一样将按钮形状选项打开5分钟,然后迅速回到按钮没有形状的当前环境,松一口气。转念一想,也许那一直是苹果的想法。

-DM

按钮终于有了按钮的样子

不像别的同仁,我很高兴看到新的按钮形状选项。在iOS 7.1之前,许多应用程序里面的好多“按钮”其实根本就不是按钮。确切地说,它们只是你点击后,实现某种操作的文本而已——而该文本常常与非按钮文本同一个颜色。正是这种“纯粹为了设计”的用户界面,让众多Mac用户和开发人员抓狂,更不用说让用户们想知道什么是按钮、什么不是按钮。所以,尽管我也确实认为新的按钮形状可以做得更好看(现在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苹果的人说“你们想要按钮形状?我就给你们按钮形状!”),可是从易用性的角度来看,它们颇受欢迎。但愿在iOS 7.2中,按钮的样子与操作系统的其余部分一样漂亮。-Dan Frakes

不断地触摸

苹果承诺在iOS 7.1中有望解决Touch ID可靠性的办法能不能解决所有的指纹扫描问题,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但是作为花了大量时间为Touch ID排除故障的专业人士来说,我倒是很乐观。

如果你从不同的角度多次扫描同一个手指,Touch ID在iOS 7上不是很糟糕,但要是不清楚这点,你很容易变得郁闷,禁用这项功能。但愿苹果格外关注重新扫描功能:在iOS 7.0中,每当你给手机解锁,Touch ID都会对你的手指进行局部的重新扫描——这往往似乎让数据更模糊,而不是让数据更清晰。-SC

Siri,按住对话

尽管偶尔出现“我现在无法回应任何请求”这样的信息,但我还是渐渐离不开Siri。我每天都用这项功能,发送文本和电子邮件消息、设置定时、添加约会和提醒,以及处理更多的事务。但我与Siri很早之前就存在沟通问题:她不喜欢停顿,而我在斟酌为命令或信息选择最合适的措辞时经常停顿。这就导致出现令人沮丧的情况:我还在口述消息,可Siri急不可待地显示“准备发送吗?”

iOS 7.1为Siri添加了实际上是按住对话功能的特性,因此改善了用户与Siri的关系。如果你在与Siri对话时按住Home按键,Siri就不会处理你的语音命令或消息,直到你松开Home按钮。你甚至可以在Siri互动过程中使用这一招:你可以说“发短信给我妻子”,在Siri答复“好的,你想说什么?”后,你可以按住Home按键,直到完成了口述。Siri会耐心地等待,只有你松开了Home按键,Siri才会转录你说的内容。所以谢谢你,Siri.我们能更顺畅地沟通,我太高兴了。-DF

篇10:我们喜欢的家乡风俗作文

就先说除夕夜吧,在这个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们都可以打着灯笼到处去玩,不仅是小孩出来玩,有的大人也会忍不住出来玩呢,大人小孩都在大街上放鞭竹那场面。格外的热闹呢!

除夕过完第二天便是大年初一了,这一天连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于放假了,对了,这三天还不不能动针线剪刀呢,听那些年老的人说这是为了劳累了一年的妇女们放了三天的假。可见这是多么公平啊,大年初一这一天大人们都领着自己的小孩子去。别人家拜年,拜完年长辈们都会发红包的,这些红包。是给小孩子们的,小孩子们都可以攒起来自己支配。比如买点书,买点文具啦,对了,这一天大家还会放鞭炮呢,有。去人们还可以在家里看电视。

到了元宵节之后,也就是正月15,小孩子可以买元宵,到了晚上煮元宵吃哦对。正月15这一天还得点蜡烛呢,家家都点了,屋子里还有大门口都点上蜡烛,从外面看整条大街都是办喜事一样。

15过后到了16就开学了,人们有各忙各的去了。

篇11:我喜欢的校园四年级作文

我们学校有一棵“歪脖”柳树,有一排惹人喜爱的小叶李,有一棵高大的松树,最美的要数那一排挺拔的大杨树了。

春天,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小草弟弟探出了脑袋,玉兰花在枝头和我们打招呼。我们学校那一排大杨树也不甘示弱,二、三月份它们吐出了嫩芽,个个向上,似满树的绿宝石,耀眼夺目。从树上掉下了一条条杨絮,像毛毛虫一样蜷缩着,我们在树下拣拾“毛毛虫”,也是一种乐趣!三月底,它们的叶子呈翠绿色,四月它们已经长成了,满树的绿,非常养眼。它给我们的校园增添了几份多姿,几份层次。

夏天,阳光普照大地,把我们浑身照得金灿灿的,个个都成了“金人”。大杨树正在旺盛的时期,它们充满了活力,好像回到了青春时期,拼命地生长。微风指过,巴掌大的绿叶互相碰撞,“呼啦啦”的响声似一首美妙的音乐,与我们的琅琅读书声相互应和。有时候,体育课上,我们都快被晒焦了,刚一下课,我们奔向大杨树下乘凉,大杨树伸出自己的臂膀为我们带来丝丝凉意,我们同在树下说着,笑着。大杨树成了我们的卫士,为我们遮阳,我喜欢它。

秋天,大杨树叶子渐渐枯萎了。刚开始,叶子慢慢地发黄,叶子黄绿相间,似美丽的水彩画,它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不久,叶子打着旋落下,我们抬着头接叶儿,这又是一种乐趣,它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我喜欢它。

冬天,大杨树上的叶子渐渐落光了,就只剩下了枯树枝。一场大雪过后,枝丫上积满了雪片,穿上白衣的白杨树更像威武的卫士了,它给我们学校增添了几份色彩,我喜欢它。

篇12:我们爱我们的校园

今天,秘075班全体同学为大家演讲《我们爱我们的校园》。

时光匆匆,岁月无情,我们从小学升入职高,转眼就两年年了。在这两年岁月里,我们从一个少不更事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学生,从一个贪玩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勤学好问、力求上进的好学生。更主要的是,在时间的匆匆流逝中,我们对学校的感情更深了,更浓了。再有一个学期,我们就要毕业,离开学校了,这怎么可能不让我们留恋啊!

我们的校园美丽、和谐。当早晨第一缕阳光悄悄撒落大地,降临校园时,我们常常伴随耳边吹过的阵阵微风,尽情地享受难于形容的惬意,舒心地背诵英语单词,快乐地吟唱诗词美文。在优美的环境里,校园里的一切显得那么明快,而我的记忆力更是出奇的好。那种收获知识时的喜悦,更成为一种激励我进取的力量。被阳光照得闪亮的窗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多么像一组组跳跃的音符,奏出了我们跨世纪一代的心声。勤奋博学、进取争先,成为我们职高每一个学生 的追求。

上一篇:主题餐车创意策划书下一篇:写考试的记叙文:一场特殊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