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兴市工作总结专题

2024-05-17

质量兴市工作总结专题(共6篇)

篇1:质量兴市工作总结专题

质量兴市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市“质量兴市”工作在在XXX、XXX两级质监部门和XXX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高举质量兴市和打假治劣两面旗臶,充分发挥质量工作在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全民质量意识普遍增强,质量整体水平逐年提高,名牌战略稳步推进,假冒伪劣得到有效遏制,促进了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将我市开展质量兴市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严格制度,确保质量兴市活动的顺利开展。

质量兴市活动是实施以质取胜,促进质量振兴,全面提升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我市市委、政府始终把质量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把质量兴市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加以重视。首先是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主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质量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市质量振兴工作,下设办公室在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质量兴市活动的日常工作。各乡镇和企业主管部门都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本区域和本系统的质量兴市工作。其次是制定规划,明确目标。2002年,我市质量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并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质量兴市、名牌兴企”活动的实施办法》(即2002年——2010年质量振兴实施规划),明确了全市质量振兴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分期目标。第三是严格制度,强化管理。一是全面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二是建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质量兴市运行分析会,研究解决质量兴市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三是建立质量调度会制度,协调质量兴市实施办法的落实及相关质量工作。四是建立考核机制,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进行半年、年终两次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定干部工作实绩的依据之一,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质量兴市的责任感。

二、多方联动、广泛宣传,营造政府重视、企业参与、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

在实施“质量兴市”战略过程中,市委、政府深刻认识到,振兴质量事业,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是全民的事业,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没有全市各级各单位、广大企业和社会各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是难以实现的。为此,我市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各界参与质量工作的积极性。首先,明确了各级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在质量振兴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并将其纳入考核目标,有效的提高了各单位参与质量工作的积极性。其次,通过召开各种会议进行深入动员。除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的领导成员会外,还分行业组织企业召开产品质量工作会,2002年至今已组织此类会议7次,参加会议的各企业领导近300人次。最后,通过各种舆论宣传,大造声势。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质量知识,公布与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质量抽查结果,利用春节、“质量月”、“3〃15”消费者权益日、世界计量日、世界标准化日等节日在市城中心广场开展宣传咨询服务活动,介绍产(商)品质量动态,传授识假辩假知识,引导百姓放心消费,每次大型宣传活动,市领导都亲临现场指导。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累计发放宣传材料22000份,接待群众咨询3000余人次,全民质量意识普遍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投身质量振兴事业的积极性普遍提高。

2、积极开展标准化工作。在巩固消灭无标生产成果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帮助企业制订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鼓励有能力的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截止2010年,共帮助32家企业制、修订企业标准64个,帮助5家企业办理了采用了国际标准标志。此外,我市还加快了农业标准化步伐,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建设了“水稻汗育稀植”、《小麦套种玉米间种大豆》、《菜菇立体种植》、《酿酒葡萄》四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重点扶持了大午、徐绿、新科等一批无公害生产示范园区,培植了“锄禾”牌花椰菜,“豹子头”苹果等一批无公害产品,促进了我市蔬菜、果品、畜禽肉等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并在北京等地的农产品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3、充分发挥计量管理职能,开展“民心工程”。一是深入开展集贸市场、加油站计量专项整治工作,打击计量违法行为。二是深入企业开展强检计量器具检定,使我市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连年在98%以上,并把开展计量工作与企业开展降废减损节能降耗工作结合在一起,为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证。

4、大力推进许可证及质量认证工作。近几年来,我们一直把帮助引导企业办理生产许可证作为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截止目前,全市共有24家企业取得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54家企业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1家企业通过了3C认证,获证率达100%。为实现与国际接轨,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形势,我市还把宣传GB/T19000—ISO9000标准,指导帮助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作为质量振兴工作的一个重点。市质监局工作人员在深入企业调研帮扶时,每到一家企业都要宣传这一标准,并运用典型事例说明实施质量体系认证的好处和紧迫性。五年来,我们共深入100余家企业进行了宣传,现已有22家企业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

5、加快技术检验机构改革步伐。为适应企业需要,提高检验水平和效率,我市不断在改革技术检验机构上下功夫。一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在建设新检测办公楼过程中,对实验室进行了重点规划和科学设计,使实验室面积达300平方米。二是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承检能力,先后投资近100万元添臵、更新检验、检定仪器设备,新增检验检定项目均通过认证认可和计量达标验收。产品承检范围连年增加,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6、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几年来,我们采取企业上报、入企调查等多种形式,对全市重点企业共计210家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实现了微机动态管理,初步建立起了科学准确、灵活高效的质量信息反馈和分析系统,可为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宏观经济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也为从源头抓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优化服务、夯实基础,打牢“双兴”工作根基。

1、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质量管理水平。2002年以来,我们每年都开展质量管理、质量检验、计量测试、特种设备等方面的培训,共为200余家企业培训各类专业人才500余名,组织河北俊峰物探装备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的人员参加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现已有8人取得了质量工程师资格,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促进了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巨力集团是我市重点扶持企业,由于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急需提高特种设备操作及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我们与省质监局联系后,委派专家,深入企业举办培训班,并根据企业生产要求灵活安排上课和考试时间。为其培训特种设备操作及管理人员46名,满足了企业的生产需要。

四、重点帮扶、争创名牌,提高企业竞争力。

名牌体现了质量,体现了效益,是高质量和综合经济优势的象征,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臵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为重点,将质量兴市活动与实施名牌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制订了名牌培育和发展规划。通过建立重点企业质量档案,确定重点帮扶企业名单等方式,集中力量扶持、发展了一批名牌产品,并不断吸引优良资产和生产力要素向这些企业和产品集中,规模效益和品牌竞争力不断加强。目前,我市有中国名牌产品“甲家”牌小麦粉生产基地1个,国家免检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5个,曾有2家企业获河北省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其中河北徐水市刘伶醉酒厂到期未续),3个产品获河北省优质产品(其中2个产品已到期)。

河北刘伶醉酒厂是徐水市的一家老酒厂,拥有800年的古窖池,技术精良,酒质醇厚,其产品刘伶醉酒曾被评为“中国白酒创新品牌”,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知名度较低,效益长时间徘徊不前,影响了企业发展。为此,市政府经多方研究,确立了帮企业争创省名牌产品,提高企业产品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企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创名牌过程中,市领导多次亲自带领有关人员进驻该厂,深入生产一线,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对照申报省名牌产品的条件逐项帮扶,使企业顺利获得了省名牌产品称号。目前,刘伶醉酒知名度大大提高,产品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企业经济效益逐年提升。巨力集团生产的吊索具,在荣获省名牌产品后,产品打入了三峡、航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在市场上畅销不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这些名牌产品及生产企业为其它企业做出了榜样,大大推动了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名牌产品的积极性。

五、打保结合、疏堵并重,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假冒伪劣产(商)品的存在,是开展质量兴市工作的最大障碍,市域经济要发展,产品质量要提高,就不允许假冒伪劣有生存的空间,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并不矛盾。白酒是我市的区域性产品,也曾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九十年代后期的无序竞争,导致各白酒生产企业经营困难,还两度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全国重点整治区域。开展“质量兴市”活动以来,市委、政府对酒业发展给予了极大关注,先后出台了《徐水市酒业打假治理整顿工作方案》、《关于规范酒厂生产行为的规定》及《关于生产委托、来料加工品牌白酒的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酒厂生产条件、包装标识等作了具体规定。并以白酒换发国家生产许可证为契机,帮助有能力的企业添臵了生产、检测设备,培训了质量检验人员,完善了内部管理机制,提高了产品质量水平。同时加大了对不法经营者的打击力度,明确了质监、工商、酒类各部门的管理权限,完善了打假责任制,每名执法人员分包1——2家酒厂,市长与各部门一把手签定打假责任状,各部门一把手与本局股所长、股所长与执法人员层层签定责任状,下大力砍掉了一批规模小、效益差、无自己品牌、以投机为主的小酒厂,酒厂数量从过去的100余家锐减至现在的46家,酒业生产经营环境大为改善。目前,这46家酒厂中已有3家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4家企业采用了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10家酒厂制定了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刘伶醉”酒连年被评为省重点名牌产品。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

我们的双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兄弟市相比,还有许多不足:市政府质量奖励基金一直未能到位,建筑业、服务业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服务质量与省用户满意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再接再厉,奋力追赶,使我市的质量振兴工作不断上台阶、上水平。

篇2:质量兴市工作总结专题

2009年质量兴市工作开展情况总结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质量兴市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重点,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通力合作与大力支持下,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全社会质量意识普遍增强,“质量兴市”活动阶段性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一、强化领导、完善机制,有效推进运行体系建设

(一)完善工作机制。2009年是我市全面开展质量兴市活动承上启下之年,为进一步加强领导,确保组织体系有效运行,针对个别成员单位的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进行了充实调整,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真正形成了牵头部门认真负责、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合力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的工作机制。

(二)明确目标任务。根据《马鞍山市质量兴市实施方案》(马政办„2007‟104号)的要求,印发了《马鞍山市质量兴市工作责任制》等四项质量兴市活动基本工作制度,建立了质量信息联络员网络和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编制发布了《2008年马鞍山市质量状况白皮书》。制定了《马鞍山市2009质量兴市重点工作安排分解表》,做到总体目标明确、计划明晰、工作重点突出、工作措施有力,积极稳妥地推进质量兴市活动向纵深开展。

(三)强化工作宣传。质量兴市活动各成员单位充分利用舆论宣传阵地,多形式、广渠道开展宣传活动。通过编辑《质量兴市工作简报》,及时反映质量兴市工作动态信息;通过举办国际纪念日(世界计量日、世界认可日、世界标准日)、质量月等系列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质量意识和维权意识,营造全社会重视质量安全的氛围。

二、突出重点,把住环节,稳步提升全市质量管理水平

(一)工业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全市质监系统深入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全年共监督检查企业430家次,监督抽查样品793批次,经检验合格777批

次,批次合格率为97.98%。全市产品抽查合格率稳中有升,高于20080.3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86个百分点。

(二)农产品质量持续平稳。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主线,突出重点,开展了七项专项整治治理行动。全年共抽检农产品6981个,除蔬果抽检合格率为99.9%外,其余均为100%。在全省第一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我市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三大类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均为100%,位居全省第1位。

加强标准化与品牌农业建设。2009年,全市新增无公害农产品4个,续展绿色食品3个,较去年增加13.11%;3家企业6个产品通过有机认证;申报创建省级标准化基地3个、新建市级标准化基地4个;通过产地和产品认证,树立了一批农产品品牌,提高了我市农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标准化工作成绩斐然。2009年,市政府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先进单位”;6家企业取得“AAA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称号,市《沐浴业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发布实施;马钢、矿院等大企业及一批中小企业主导和参与了26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省锻压机床及刃模具标准化委员会落户我市;马钢公司主导制定的两项国家标准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成为全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四)品牌战略有序推进,驰名商标实现零突破。组织12家企业、12名个人申报安徽省质量奖,3家企业、2名个人入选。推荐18家企业20个产品申报2009安徽名牌产品,新增安徽名牌产品7个,5家企业7个产品通过省名牌复审;目前,全市已拥有安徽名牌产品49个。建立“阶梯式名牌培育机制”,组织开展了首届马鞍山名牌评审工作,16个产品被授予“马鞍山名牌”称号。

积极开展“一所多标”活动,帮扶各类经济主体申请注册商标166件,推荐申报省著名商标20件。“马钢”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实现了我市驰名商标零突破。

(五)“两大安全”进一步巩固。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的监管力度 2

进一度加大。一是扎实开展了打击特种设备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隐患治理和宣传教育专项行动,首次发布了《马鞍山市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白皮书》,首次实行了特种设备安全警示“黑名单”制度,率先在全省开展了电梯安全运行信息化管理系统试点工作。二是以新颁布实施《食品安全法》为契机,利用召开宣贯会、专题讲座、企业座谈会、广场咨询活动、发放知识读本等形式,加大宣贯培训力度;在生产领域组织开展了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和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率先在全省推行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任制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两大安全”监管形势稳定,为我市建设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六)质量奖励制度不断完善。启动了首届“市长质量奖”评选工作,召开了全市质量工作会议,周春雨市长将安徽首个市长质量奖奖牌授予安徽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并奖励企业50万元,为2009年全市“质量月”活动添上了精彩的一笔;当涂县评出了全省首个县长质量奖,奖励企业20万元。市政府拨付265万元奖励资金,对200810家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订以及5家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给予重奖;当涂县也给予上述县属企业10万元奖励。市长质量奖的成功评选和颁发以及政府对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成绩突出单位的奖励,掀起了广大企业加强质量管理、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产品质量的热潮。

三、齐抓共管、合力推进,质量兴市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工程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2009年,市本级共受理监督在建工程547项,备案竣工工程549项,工程竣工验收一次合格率100%,重大质量事故始终保持零记录;全市31项工程被评为市优质工程“翠螺杯”奖,7项住宅工程被评为市“用户满意住宅工程”,3项工程被评选为省优“黄山杯”奖;建设工程质量水平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水平。

交通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全市国、省及重要县道等干线公路整体合格率98.85%,农村公路整体合格率98.2%,按质按量地完成了目标任务。不断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水平。严格按国家、水利部及省有关要求,监督建设单位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体制,实现了水利工程质量事故率为“零”的目标。

二是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以国家环保模范城复查迎检工作为主线,以污染减排为重点,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维护群众环境利益为目的,加大污染整治力度,加强环境监管,严格环境执法,全市环境质量继续保持稳定。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5.9%;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声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规定标准之内。

三是强化市场监管,确保流通环节消费安全。全面开展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全市4万多户个体工商户和近万家私营企业全部纳入全省工商信用监管体系;集中开展了节日食品市场、食品添加剂市场、校园周边环境等专项整治,取缔无证照食品经营户146户,查处食品安全案件82件,蔬菜农残检测36586批次,食品快速检测2540批次,开展食品监测4次。

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收购和滥屠宰病死猪及出售、运输、储存、加工病害猪肉的违法行为,保证肉品消费安全。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努力提高农村市场商品质量。组织开展了医疗器械、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及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品种的食品安全等专项整顿工作,开展了餐饮消费环节重点品种监督抽样工作。

四是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8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360亿元。中钢矿院“湿式粗粒永磁筒式磁选机CCTS1230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首批自主创新产品,省级高新技术产品总数达155个。全年专利申请685件,授权专利372件,中冶华天“合金化微调方法”发明专利填补了我市海外专利申请的空白。华骐环保“前置生物膜脱氮污水处理系统工艺及应用”等10项科技成果获2009省科学技术奖。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至228家,民营科技型企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加速发展新的增长点,科技进步有效促进了全市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档升级。

五是以诚信创建为抓手,积极打造马鞍山山旅游品牌。以“讲诚信、树形象、重管理、抓质量”为主题,继开展诚信旅行社评定后,又开展了诚信旅游饭店评定活动,评出5家“安徽省诚信旅游饭店”;对全市35家诚信旅行社进行了复核,4

2家旅行社被为省五星级优秀诚信旅行社,17家旅行社被评为四星级诚信旅行社,推动诚信旅游向纵深方向发展。建立完善了旅游信用评价系统,营造了旅游者安全旅游、健康旅游、文明旅游、依法维权的理性消费环境。

六是精心打造马鞍山出口品牌,提升国际竞争力。积极推进外贸企业进行产品认证。指导华菱西厨挂牌成立皖东出口集群检验检测中心,获得省级扶持资金105万元,使我市机械行业产品认证迈上新的台阶,为中小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更多便利;稳步推进出口基地建设,建成市级食品机械出口基地和剪折机床出口基地并授牌,积极筹建汽车零部件、液压机具等出口产业基地。

针对本市纺织服装企业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的实际情况,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建立了出口服装监管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工作,建立进出口企业诚信管理档案数据库,推行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帮助企业采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扶持外贸企业走“质量兴企”道路。

四、加强平台建设,为质量兴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公共技术平台建设迈出新步伐。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加快建设,顺利通过了省级资质认定和“二合一”验收;省机床及刃模具产品质检中心成功落户,6个项目通过资质认定并首次承担了省级监督抽查任务。中钢矿院“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重点实验室”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工大“冶金工程与资源综合利用”等3个实验室列入省重点实验室,中冶华天“电能质量治理”等2个实验室列入省级实验室;中冶华天等5家企业获批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我市已拥有获证检测机构24家,涵盖了钢铁材料、建筑工程、建材、疾控、环境监测、纤检、药检、机动车检测等多个领域,为全市产品质量提高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09年我市的质量兴市工作在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质量监管和服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从源头抓质量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二是部分企业质量法制观念和质量意识淡薄,质量技术基础薄弱,质量管理手段落后,制约了 5

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三是辖区内拥有核心技术、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不多,省名牌数量在全省排名第八位居中游,与我市在省内的经济地位不相称;四是质量兴市工作在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有效性上还显不足;五是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信息报送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2010年,我市质量兴市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核心,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技术标准战略、以质取胜战略,加强质量管理能力和技术基础建设,坚持全过程治理,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监管、行业规范、市场引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大质量工作体系,全面提升全市总体质量水平,使质量工作在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经济强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重要保障作用。重点是从以下八个方面狠抓落实。

(一)加强领导,营造质量兴市的浓厚氛围。一是坚持政府对质量兴市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质量兴市领导小组作用,进一步完善质量兴市工作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质量兴市工作全面、有序地推进。二是借助各种宣传手段,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提高全民质量意识,使“质量兴市、质量兴区、质量兴业、质量兴企”成为社会共识,进一步营造“质量兴市”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夯实基础,抓好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快国家级、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进度,引导和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参与质量检验检测公共平台建设,加强市、县两级检验检测机构建设,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科学、准确、高效的检测服务;二是加强质量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以企业电子质量档案为核心的质量监管动态数据库,为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质量信息服务。三是建立全市宏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质量宏观分析系统,为政府制定质量宏观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四是建立和完善质量信用评价制度,建立统一的企业质量诚信档案、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产品质量信用 6

记录发布制度和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强化新闻媒体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和行业自律,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三)深入实施质量奖励制度,促进企业管理创新。充分发挥市长质量奖的标杆引领作用,以及省、市质量管理奖的行业引领作用,强化政府导向与政策引导;积极推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由现有的制造业向电信、移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延伸,促进公共服务领域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加大对市长质量奖的宣传力度,形成各行业学习质量标杆、不断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措施,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在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的质量提升上狠下工夫,开展质量提升活动。一是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制定相关产品和技术标准,并按标准组织生产、科学生产和安全生产,加强和完善质量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实施质量动态管理;二是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源头管理,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三是加强建设工程的现场质量管理与控制,全面提升精细化施工和规范化监理的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合格率100%、质量事故始终为零、工程质量排次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四是深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加大监管力度,强化食品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推进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开展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活动,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

(五)以品牌培育为抓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立足本地现有主导产业,选择确定一批生产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信誉好、发展前景广的重点产品,逐一制定完善培育规划,梯次推进、重点突破。开展好马鞍山名牌评价活动,从各支柱行业、重点项目中筛选培育申报产品,侧重在高新技术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特色板块产品、产业化农产品中开展名牌认定,做到保持一批、成熟一批、推荐一批、储备一批,形成名牌产品争创梯队,确保名牌工作的可持续性。

(六)加强质量管理,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抢抓机遇,推动现代服务业标准化进程,加强和改善服务 7

质量,精心打造服务品牌,推动全市服务业乘势而上、加速发展。推进服务业贯彻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促进服务业从简单粗放逐步向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全市服务质量和水平;采取切实措施,对供电、移动、邮政、电信等窗口行业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打造服务品牌,提升服务形象。

(七)健全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抓好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加大对重点产品、重点市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质量问题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加强重要工业品和农产品、食品、药品的全过程监管,扩大监督抽查的覆盖面,创建食品安全生产示范县(乡、镇)、优质产品示范区和质量安全样板区域。建立健全预防质量安全事故、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指挥和救援体系,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确保重点行业、领域的质量安全。

篇3:质量兴市工作总结专题

1 加强部门协作, 严格标准农田占用审核

1.1 强化工作协同

按照省政府征占用标准农田由国土资源和农业部门共同管理的制度, 积极加强与国土部门的沟通协作, 整合技术力量, 明确专人负责, 重点把好拟占用地块是否涉及省千万亩标准农田、是否为已 (在) 提升标准农田区、是否落在已 (在) 建粮食生产功能区或者规划范围内、地块等级以及拟补入地块耕地质量等级审核关。

1.2 严把审核关口

建设项目占用往往地块小、数量多、边界难以分辨, 为解决人工审核方法机械、繁琐且进度缓慢的问题, 积极与国土部门协商, 由相关技术单位对地块编号, 把镇、村等地块基本属性导出以获取相关信息, 大大简化操作程序。权限下放以来, 共审核265个地块、228.7 hm2, 涉及占用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标准农田占补 (置换) 方案, 补入等级符合相关质量要求的土地。为确保补入标准农田符合相关质量要求, 尤其是把好异地代建项目、非水田型标准农田质量关, 多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实地摸底踏勘, 确保补入标准农田相关指标数据的真实性[2]。

1.3 加强项目储备

为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民生需求, 结合建设项目用地确实无法避免, 且用地相当紧迫的实际, 要求各镇街在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区外预先建设作为储备项目, 以备占补调整使用。同时, 对占用粮食生产功能区0.67 hm2以下的, 允许在调整粮食功能区后再进行审批。

2 严格质量评定, 夯实补入耕地质量基础

2.1 强化制度保障

联合国土部门下发了《关于转发市农业局市国土局<关于加强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工作的通知>》《绍兴县农业局关于建立补充耕地 (标准农田) 质量评定专家库等工作的通知》等文件, 建立了补充耕地 (标准农田) 质量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库, 确保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2.2 严格立项把关

为构建补充耕地质量提升的基础, 每年年初尽早启动立项前踏看工作, 对坡度超过规定限度、绝对海拔高或相对海拔高、不通车路及不易开展农事活动等地块及时给予不予立项的建议。项目立项后, 注重加强达标建设技术指导, 对补充耕地要求“按照工程与肥力要素达标要求建设”, 对补建标准农田则要求按一等田条件进行建设。2013—2014年共评定57个补充耕地项目, 均符合农业生产基本条件;2个补建标准农田项目中一等田面积比率达93%。

2.3 规范质量评定

为了确保评定指标数据的真实可靠, 将所有土样送至有资质的检测单位, 统一测试土壤p H值、耕层质地、地表砾石度等8个土壤理化性状指标, 对地表碎屑物、耕层厚度、地下水位、地貌类型、剖面构型、排涝抗旱能力等则采取多个专家打分共同判定的方法, 对于坡度等要求国土测绘部门提供, 最大程度地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确保时间进度, 每年均提前发函告知取样、评定的受理期限, 同时对建设单位进行培训和指导, 确保耕地质量评定工作有序开展。

2.4 加强后期管护

2013年底, 对2012年通过验收的77个地块进行基础设施、种植管理、后期培肥等后期管护利用情况进行踏看。对合格地块, 及时发函国土部门建议按期拨付当年管护利用资金;对不符合要求的地块, 建议国土部门不予拨付资金。2014年又加强了后期管护利用工作的督查和指导, 制定下发《柯桥区土地开发项目后期管护暂行办法》, 全年共对129个地块进行了踏看, 合格地块124块, 合格率96.1%[3]。

3 实施质量提升, 提高现有标准农田质量

3.1 完善制度建设

成立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项目领导小组, 由分管区长任组长, 以区政府名义下发《关于开展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试点工作的通知》, 建立健全区、镇2级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并在每年下达粮食生产计划时同步部署标准农田地力提升任务。区农业局负责制订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土壤培肥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及年度实施方案, 明确建设单位、建设责任和长效管护责任。

3.2 确保技术到位

按照省定的标准农田质量提升总体目标、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和省下达的项目实施方案要求, 对全区2009—2013年5批项目共计27个子项目164个地块的土壤养分状况和关键限制因子进行逐个分析, 有针对性地提出土壤有机质提升、耕作层改良、土壤养分平衡等措施要求;多次组织全区农技站长就标准农田地力评价、质量提升技术途径开展专题培训[4], 不断提高乡镇农技人员对耕地质量建设的认识及业务水平。

3.3 加强检测监测

设立土壤肥力长期定位监测点, 每年度开展监测检测工作, 并将数据上报至项目管理系统, 及时了解耕地质量变化情况;添置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全自动进口定氮仪等高端仪器, 提升检验检测的硬软件水平和服务能力。

3.4 规范资金使用

立项时均以区政府发文出具资金配套承诺, 所有资金全部进入农技推广中心账户, 实行专账管理, 专款专用;由区财政部门根据项目进展和用款计划下拨, 对农户补贴资金全部通过一卡通发放;对项目涉及的商品有机肥、配方肥、绿肥种子等, 严格按政府采购规定实行统一公开招投标。

参考文献

[1]赵磊.土地整理项目耕地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0 (16) :30-32.

[2]王绪奎.进一步推进全省耕地质量管理法制化建设[J].江苏农村经济, 2014 (11) :30-32.

[3]陈安忠, 陈义相, 李启波.荣昌县耕地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J].南方农业, 2013 (6) :41-42.

篇4:质量兴市工作总结专题

张丹虹,1954年11月出生,汉族,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97年4月任市外事侨务办主任、党组书记;2002年10月任市长助理、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党委书记;2003年12月任市长助理、党组成员、市政府秘书长、市直机关工委副书记;2007年1月任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根据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纲要》,佳木斯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将“质量兴市”作为推动“工业富市”、“工业强市”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努力实现质量振兴工作由部门行为到政府行为的转变。市委、市政府对质量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质监部门的积极努力工作和各相关部门的配合下,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全市的质量竞争能力明显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和谐佳木斯奠定了坚实基础。

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质量兴市”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需要;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提高我市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质量兴市”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了领导。2003年我市以政府文件下发了《佳木斯市质量兴市实施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由主管工业副市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名牌发展战略、科技进步战略和政府推动战略,构建了政府统一领导、质监部门牵头、各部门共同推动、企业积极参与、检验技术把关、政策配套完善的质量工作新格局,形成了一个由政府主导、企业主动、部门主管的质量推进体系。

二是在政策上扶持。市政府对开展“质量兴市”的企业优先立项、优先贷款、优先免税,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要求各部门减少审批程序、减少办事环节、加大服务力度。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每年对获得国家、省名牌,国家、省免检以及省质量管理奖的企业给予奖励。2006年奖励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电机股份有限公司10万元人民币,对开展“质量兴市”起到了激励作用。

三是积极为企业服务。市质监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技术优势,在指导企业开展“质量兴市”工作中,积极与其他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加大了对企业的帮扶力度。通过指导企业积极争创名牌产品和免检产品,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通过指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了企业执行标准水平、扩大了生产能力;通过指导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高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通过指导企业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提高了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实现了节能降耗。经过3年的努力,我市企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由“质量兴市”前的85%提高到现在的96%。

通过“质量兴市”工作的开展,佳木斯市发展经济的思路有了新变化;产业整体素质增强,区域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高;假冒伪劣得到遏制,区域性质量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全民质量意识增强,质量振兴的社会环境明显改善。

篇5:质量兴市工作总结专题

上半年工作总结

按照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邛崃市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我镇结合《邛崃市2012年质量兴市工作专项目标任务分解表》,围绕产业联动富市、都市农业示范、农副产品质量和农业投入品监管,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狠抓质量责任落实。

在全市质量兴市活动开展后,我镇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镇长毛坤静同志为组长,分管农业副镇长李进军同志为副组长,经发办工作人员和村支部书记、主任为成员的“宝林镇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管理,保障经费,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具体协调承担工作任务;并将质量兴市工作纳入我镇目标管理,提出了质量兴市镇级工作目标和措施,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具体工作。做到层层签订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坚持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提出了:“以促进产品质量安全,增强产品质量意识的思路”,推进质量兴市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学习宣传,科学安排质量建设。

为切实落实质量兴市工作,我镇详细制定了《宝林镇质量兴市工作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质量兴市活动精神,截止2012年6月30日,我镇、村(社区)、企业共组织质量兴市相关培训11场次,累计培训人员470余人;以“放心农

资下乡,维护农民权益”宣传周活动,科技下乡进村服务活动,质量安全宣传培训活动,农副产品质量现场宣传咨询活动等载体,发放宣传资料6500余份,通过农信通、广播等手段广泛宣传,把质量兴市工作融入在全镇工业农业生产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去,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种养植户和一般百姓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为我镇质量兴市工作打下了群众基础和理论基础。

三、抓好标准建设,大力开展示范生产。

以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及主要的种植基地、大户为抓手,通过农业标准化示验示范、典型引导、重点扶持及项目实施,开展质量监管、质量提升活动,推进全镇农副产品标准化生产进程,建立完善农、工产品标准体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完善了规范化的技术操作规程和高产、有机、无公害栽培技术措施。逐步完善粮油、水果、蔬菜、茶叶等生产技术规程。充分发挥现有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技术优势,全面开展农业生产标准和新技术的推广服务工作。在全镇范围内推广有机肥,配方施肥,无公害农药的使用,建成了1000亩的猕猴桃生态示范园,1300亩的宝林白茶有机示范园,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还对提高农副产品的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落实安全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统筹城乡相关工作,狠抓产品质量安全软

环境建设,提升全镇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工作,全镇环境质量得到了提高,连续多年来未发生过重大区域性、行业性的质量安全及环境污染事故。

2012年上半年我镇质量兴市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主要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市质量兴市领导小组耐心指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镇将本着坚持“质量第一”、“以质取胜”方针,大力实施名牌、生态、有机、无公害战略,努力促进产业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使质量兴市工作进一步提高,全面提升我镇工业、农业竞争的综合能力,开创质量兴市的新局面,促进我镇经济和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篇6:市长质量兴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全省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市“质量兴市”工作任务。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高德领局长一向对我市的改革发展倾力支持,对我市的质量工作非常关心,今天又在百忙之中亲临商丘调研并参加今天的大会,借此机会,我们向高局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致以衷心的感谢。一会儿,高局长、王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分析形势,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质量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质量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以提高全市整体质量水平为中心,积极推进质量振兴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组织领导不断加强。20xx年,市政府出台了《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的意见》,制定了总体目标,把质量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08 年,市政府成立了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目前又出台了《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意见》,把质量工作摆上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二是质量水平稳中有升。2008 年,我市工业产品抽检综合合格率90 .03 %,食品生产企业产品检验平均合格率86 .5 %,较20xx 年分别上升6 .3 和8 个百分点;流通领域食品质量检测合格率达到89 %,合格率明显提高,商品质量投诉率较20xx 年下降14 %。获得中国工程质量“鲁班奖”1 项、“中州杯”12 项、“建设杯”24 项、市优质结构25 项。以专业批发市场、超市、大型百货和连锁店为代表的零售业快速发展,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旅游、金融、保险、物业、通信、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顾客满意度逐年提高。我们致力于加强环境质量建设,2008 年,我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336 天,比20xx年增加11 天,上升3 .38 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34 .9 个百分点,可吸入颗粒物降低5 .26 个百分点;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为100 %。三是实施名牌战略成效显著。从2003 年开始,市政府连续5 年召开荣获名牌产品企业表彰大会,累计拿出220 多万元专项资金,对全市获得中国名牌、省名牌、省名牌农产品、省优质产品、省著名商标的企业进行表彰和奖励,调动了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截止目前,我市共取得“中国名牌产品”3 个(科迪汤圆、科迪水饺、雪枫面粉),“河南省名牌农产品”3 个(柘城的三樱椒、宁陵的金顶谢花酥梨、虞城红富士苹果),“河南省名牌产品”19 个,省著名商标39 个,“河南省优质产品”34 个,在黄淮四市位居第一。四是标准化工作深入推进。截止目前,全市企业产品标准备案459 项,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54 项,创建省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6 家,130 多家企业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42 项群众性质量管理QC 成果受到国家和省表彰。去年,我市参与修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牛皮》、《皮革成品缺陷的测量和计算》和《皮革物理和机械实验静态吸水性的测定》等三项国家标准通过审定,确立了在同行业的标准话语权,填补了商丘空白。组织制定省农业地方标准4 项,组织制定并发布实施市、县农业地方规程87 项,建立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 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8 个、无公害农业示范基地16 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 个。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行政服务中心“河南省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在行政管理、旅游、金融、卫生、通讯等领域创建“河南省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5 家,较好地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五是检测机构建设步伐加快。围绕建设涵盖食品检验、纤维检验、特种设备检验等门类的综合检测基地的目标,在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大力支持下,商丘国家面粉及制品质量检验中心即将建成;夏邑县省级农产品检测中心以及虞城钢卷尺、柘城金刚石、民权葡萄酒露酒、夏邑打火机等一批省级检测站项目已经建成或正在筹建中。六是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加强了农副产品、工程、食品药品、环境等诸多方面的质量安全监管,并对质量行业和产品开展集中整治,我市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有了新提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在质量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质量意识不强。一些地方对质量工作重视不够,质量执法力度不大,甚至存在有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一些企业质量意识淡薄,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没有把质量放在关乎企业兴衰存亡的高度来对待。二是知名品牌偏少。全省有中国名牌60 个,郑州排名第一,有12 个,而我市排名第7 位,仅有3 个。我市有“河南省名牌产品”19 个、省著名商标39 个。这些名牌和商标总体数量与全省先进地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更少。三是中小企业质量标准不高。我市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层次低,质量难以保证。以食品行业为例,全市共有获得生产许可证的食品加工企业422家,规模以上食品企业仅有17 家,小作坊占整个食品加工行业的80 %以上,大多不具备产品检验能力,存在较大的质量安全隐患。四是质量监管不到位。质量安全综合监管还存在薄弱环节,市场准入、质量追溯、缺陷产品召回、市场退出和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质量安全信息化建设和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行业自律缺乏,社会监督制约机制尚未形成;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在部分区域、部分行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已成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我们务必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质量兴省”战略要求上来,坚定信心,常抓不懈,切实保障“质量兴市”战略加快实施。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

质量是市场竞争的锐利武器,是诚信社会的坚实基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管理水平的集中反映,可以说,质量工作关系经济的发展,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做好质量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从国际情况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显著标志,区域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技术和质量的竞争上,设立标准和质量等技术贸易壁垒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一种新趋势。随着技术贸易壁垒的不断强化,质量问题引发的国际贸易磨擦日益增多,由此导致的扣货、退回、索赔、销毁等情况时有发生,不少企业损失惨重。从国内情况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需求和消费层次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全社会更加关注产品安全、服务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中国质量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国家对质量问题更加重视,今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质量安全年”活动,深入推进质量宣传、质量提升、质量服务、质量整治和质量建设;关注质量安全,保障生命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由此可见,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是大势所趋,上级有要求,群众有需求,商丘有基础,因为商丘是三商之源,为商之道,诚信为本,体现在产品上就是要有质量保证。在商丘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一定要把质量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精力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质量就是效益。质量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的生存之本。表面上来看,加强企业产品质量控制,提升产品质量必然导致成本增加,其实质量与成本是互补关系,而绝非冲突关系。任何企业,若想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如果质量把关不严格,即使成本再低廉,生产出来的不合格产品,投入到市场中,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那么恐怕企业的生存就是一个问题,更不用说盈利了。永煤集团正是凭借着煤产品具有固定碳含量高、灰熔点高、发热量高、含硫量低的特点,去年,永煤集团生产的煤炭一吨可卖到1000 多元,高出其他煤炭市场价格三四百元,在常规情况下,永煤集团生产的煤炭为600 -700 元/吨,其他煤炭市场价格只400 -500 元/吨。今年上半年,完成煤炭产量2583 万吨,增幅达48 .7 %。在今年夏粮生产中,我市839 万亩小麦,优质专用品种有600 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市场价每斤高出普通小麦5 分钱左右,按亩产量1000 斤计算,每亩就增收50 元,我市优质专用小麦就增收3 个亿。

(二)质量就是信誉。信誉和质量是可以划等号的。对一个企业来说,信誉是企业的生命,离开信誉,企业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信誉来源于质量,没有良好的质量,信誉就没有立足之地。对一个地方来说,经济发展要扩大开放,而扩大开放必须有良好的信誉,有了良好的信誉,就会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参与地方经济建设,而良好的信誉来源于本地的综合质量体系,包括环境质量、服务质量、投资质量等等。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质量是企业走向市场的通行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从长远的发展角度考虑,企业必须从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质量代表了企业的信誉,质量为企业提升了信任度、追随度。比如“海尔”品牌,作为家电业名牌,人们提到“海尔”就会联想到海尔家电的高质量,“海尔”的优质售后服务质量,海尔因此才驰名中外,信誉的提升,就会带来效益,获得较高的利润。

(三)质量就是形象。质量问题可以说渗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无处不在。在目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对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来说,质量就是形象,质量就是品牌。名牌形成后,公司就可以利用名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传播企业名声,宣传地区形象,甚至宣传国家形象。例如,人们一提到德国,往往就与机械制造业联系到一起,“德国制造”已成了世界市场上“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一提到日本就与电子产业、汽车产业联系到一起;一提到中国,就想到了“中国制造”,多是纺织、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经济已进入品牌时代,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而品牌的基础和支柱就是质量。温州1993 年实施“质量兴市”以后,由假冒伪劣大市变成中国名牌产品大市。商丘在这方面有过沉痛教训。以民权葡萄酒为例,民权长城葡萄酒在全国葡萄酒行业起步较早,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很高,但是由于缺乏品牌意识,不注重自主产权保护,失去了一个重要品牌,不注重质量,假冒伪劣产品泛滥,被中央电视台曝光,民权葡萄酒受到沉重打击,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商丘形象,教训尤为深刻。

(四)质量就是实力。一个区域、一个企业,注重区域品牌质量,注重企业产品质量,相应来说就意味着有市场竞争力,有发展潜力,就有立于不败之地的实力。永煤集团狠抓产品质量,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客户和市场,获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高度认可,“中永一号”洗精煤已经成为市场公认的名牌产品,成为宝钢、武钢等大型钢铁企业的主要用煤品种,并走出国门,远销日本、韩国、巴西等国家。今年上半年,企业资产总额大幅增加近300 亿元,成为河南省历史上第一家资产总额突破千亿元的企业,成为煤化工业的航空母舰。由此看出,要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赢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必须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进一步强化“以质取胜”意识,主动创新质量管理手段,加快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采标步伐,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培育自主品牌,千方百计增强我市核心竞争力,占领区域竞争制高点和国内外市场更多份额,促进商丘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五)质量就是民生。质量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质量涉及大众,关系民生。三鹿集团是一个经营几十年的知名企业,因三聚氰胺事件,质量出现问题,不仅三鹿企业顷刻间轰然倒塌,而且对整个乳制品行业生产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当前,我市由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等问题引发的不和谐现象时有发生,群众对整体质量水平还不太满意。实施“质量兴市”战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民众需求,有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要站在关注民生、构建和谐商丘的高度,深入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切实履行好政府质量管理职责,把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关注质量、狠抓质量、提升质量,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称心、穿得舒心、住得安心。

(六)质量就是环境。一个地方重视质量,说明人文环境良好,诚实守信,关心他人,负有责任,经济发展就有潜力。质量就是良好的投资环境,质量工作搞好了,就能扩大对外开放。我们开展质量兴市正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有效手段,对于提升商丘对外形象、扩大开放开发,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我们的“全国双拥模范城”、“2008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 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品牌,正是城市质量的缩影,是良好发展环境的反映,为商丘发展提供了动力。

三、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努力开创“质量兴市”工作新局面

实施“质量兴市”是我市当前及今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我们制定下发了《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意见》,标志着我市“质量兴市”战略已全面启动。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基本思路是: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商丘实现跨越发展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强化质量管理、推进科技创新为支撑,坚持以质取胜方针,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部门协作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质量工作体系,全面提升全市总体质量水平,使质量工作在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经济强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商丘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重要保障作用。

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抓好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整合资源的原则,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需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建设2 ~3 个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要整合全市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加快以国家面粉质检中心为重点的商丘市综合检测基地建设。要围绕我市经济特点和培育产业集群,建设和完善一批省级质检中心和检测站,引导技术检测机构进驻产业聚集区。要加强市县两级检验检测机构建设,特别是县级技术机构民生计量、食品等常规检验和快速检测项目建设。建立完善以国家质检中心为龙头,省级站为重点,县级检测机构为基础的检测体系,进一步提升技术保障能力。二是加强质量信息化平台建设。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加快建设全市质量安全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政府部门电子政务、质量状况发布、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以企业电子质量档案为核心的质量监管动态数据库,为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质量信息服务。三是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国外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完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走管理效益型道路;积极推动现代物流、服务、建筑、环境、金融保险等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形成完善的科学规范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加强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层次复合型质量管理人才;加强宏观质量管理,积极推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推广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展质量课题攻关活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高产品档次,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促进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二)突出抓好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的质量提升。企业是质量工作的主体,要通过抓好骨干企业的产品质量,推进优势产业的质量提升。企业作为质量安全的主体和第一责任人,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按照“质量兴市”的要求,在产业和骨干企业的质量提升上狠下功夫,重点推进煤及媒化工、电解铝及铝精深加工、机械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的质量提升。科迪集团在这方面已经作出了榜样,20xx年,“三鹿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科迪乳业产品先后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抽检6 批次、5个品种,送检26 批次,所有检测结果显示:科迪乳业产品均不含三聚氰胺,全部质量合格。据10 月市场统计显示,在商丘地区,科迪乳品的日销售量是其他各种乳品销售量总和的3 倍。10 月份与8 月份相比,科迪乳品的全国日销售量提高了22 %。20xx 年,科迪集团年销售收入首次实现30 亿元,在全国众多乳品公司因“三鹿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遭受销售寒冬之时,科迪集团实现了“逆市飘红”。

(三)突出抓好标准化体系建设。标准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组成要素。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规范企业管理,有利于推广科研成果、先进经验和发展新品种,有利于为解决市场争端提供依据和降低技术壁垒风险。一是大力推进工业标准化。以促进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为重点,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缩小我市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等质量与国际上先进标准的差距。支持我市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加强创新技术标准和先进技术标准的研制,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将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二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围绕我市高效农业、品牌特色农业,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市农业发展的农业地方标准及技术规程,建立和完善我市主导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体系和以农业示范区为载体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提高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在上市农产品中的比重,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品牌优势、影响力大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到20xx年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达到85 %以上。三要大力推进服务标准化。当前,我市服务业标准化体系仍不健全。要以面向生产、面向民生、面向农村的服务业为重点,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引进现代经营方式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改造提升商贸、餐饮、宾馆等传统服务业,推进房地产、设计装饰、社区服务、商务服务、教育培训等新兴服务业规范化,促进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旅游和文化等现代服务业的信息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建设。

(四)突出抓好知名品牌培育工作。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体现的是企业经济、技术实力和信誉。我市的企业和产品要想走出河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打响知名品牌是战略性选择。这就需要花大力气去培育品牌,形成一种政府导向、企业创新和各种中介组织协调的品牌培育生态环境。要制定完善全市名牌产品培育发展规划,围绕培育壮大我市支柱产业,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壮大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大名牌产品的培育力度,引导和鼓励优势企业积极争创名牌产品。发挥品牌带动作用,以名牌企业为龙头,优势产业为依托,拉长产业链条,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名牌企业集聚,做大做强我市支柱产业。完善政府品牌奖励和表彰制度,将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和自主创新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创造有利于品牌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加强自主品牌的保护和宣传,增强全社会保护自主知名品牌的意识和责任。力争到20xx年,培育6 个地理标志产品、5 个中国名牌产品、60 个著名商标、3 个驰名商标,35 个河南名牌产品、50 个河南省优质产品。

(五)突出抓好市场环境优化工作。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作为全过程监管的重要基础,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由于质量失信事件屡有发生,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要围绕建立体系完整、责任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质量诚信体系和运行机制工作目标,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快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步伐。要加快推进全市各行业、各部门的质量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构筑质量信用信息交流平台,推动质量信用信息资源开放共享。要加强质量诚信道德教育,培育“诚实守信”质量文化,提高全社会质量信用意识。做好这一工作,我们要建立和完善质量信用评价制度,把产品质量状况作为衡量诚信水平的重要指标,建立统一的企业质量诚信档案、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发布制度和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力度。完善社会监督约束机制,强化新闻媒体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和行业自律,加强部门合作,齐抓共管,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推动信用商丘建设。

(六)突出抓好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得到有效维护。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的对外形象和发展空间。要认真汲取以往由质量安全问题带来的沉痛教训,大力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坚持遏制各类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健全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质量问题追溯制度、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市场退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重点产品、重点市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质量问题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快速处置制度,切实防范和有效处置质量安全事故。要提高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水平,发挥龙头企业出口质量带动作用,引导企业大力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科技含量和售后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疫情疫病监控体系,防止动植物疫情疫病、有毒有害物质和不合格商品传入传出,完善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信息库和国外技术贸易性措施数据库,保障全市经济安全。要以提高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完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全过程安全监管网络,开展对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的清理,加强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实施质量管理规范的监督检查,努力消除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隐患;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市创建工作,到20xx 年,全市一半以上的县(市、区)要达到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标准。

四、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质量兴市”战略顺利实施

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既是当前的紧迫工作,又是长期的重要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确保“质量兴市”战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强化领导,形成整体合力。“质量兴市”工作是一项贯穿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工作,它涉及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涉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涉及资源整合和效能的整体发挥。为此,市政府充实调整了“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同志具体抓。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联动,通力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扶持,完善激励机制。要加大投入力度,根据工作需求和财力可能,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体系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当前,各县(市、区)政府尤其要大力支持进驻产业集聚区的技术机构建设,要引导、鼓励金融部门加大对名优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对相关重点项目,有关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所在地政府要重点支持。要进一步制定落实质量工作奖励政策,鼓励引导企业改进质量、优化管理、研制先进标准、追求卓越绩效,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市政府设立商丘市市长质量奖,对在“质量兴市”战略实施中的先进单位予以奖励。各县(市、区)也要结合各自实际,建立和完善各项质量奖励政策。

(三)强化宣传,营造舆论氛围。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质量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法制意识。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努力使“质量兴市”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日常习惯和行为方式,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质量、人人监督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强化责任,狠抓工作落实。要把“质量兴市”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纳入政府目标,层层分解,把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企业,转化为各级干部的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目标责任体系,认真落实质量工作责任制,确保“质量兴市”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上一篇:抓落实求实效 举众力促发展下一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