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2024-05-24

小学五年级阅读教学心得体会(共14篇)

篇1:小学五年级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今天,我读完了《三毛流浪记》,我深有感触。这本书主要讲了三毛这个流浪汉,从小就失去了父母,无家可归,只好在大街上流浪,衣食无着,十分令人可怜。只有一些比他条件好一点点的流浪汉同情他、理解他、照顾他,让他觉得有一丝温暖和满足。为了能填饱肚子他可能需要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为了生存他也干过不少活呢:卖过报纸,拾过烟斗,帮别人抬过黄包车……

尽管如此,他还总是受人欺侮,他一点儿也不记仇,也没有一点儿报复心理,从来不跟别人打架,也不招惹别人,还每次都哄着别人。有时为了同情别人,自己挣的钱还不够花,可还是常常想着帮助别人,哪怕让自己的生活再一次陷入窘境。他是个正直的孩子,哪怕自己没钱,需要忍饥挨饿,他也不听老大的话偷别人东西来赚钱。我被三毛不抱怨、不屈服的精神所感动。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一个富有情感的心,可能他从小就失去了父母亲的疼爱,生活的无依无靠,可是他知道感恩,不论怎样的一点小的收获他都懂得满足,他从不抱怨自己的生活,还时时想着用自己一点点微薄的力量来帮助更多比他更贫苦的人。

和他相比,我们现在的生活可幸福的太多了,父母会小心细致地呵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成才做好一切准备,我们只要全力以赴我们的学习就可以。

一次挫折、一次摔倒也许我们就会哇哇大哭,可是和三毛所遇到过的磨难相比,我们遇到的苦,受过的那些伤又能算是什么呢?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更应当有一颗善良的心、友爱的心,在别人遇到问题和苦难的时候,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努力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怀、被帮助,并能够将这份爱传递下去,只有这样我们的世界和生活才会充满爱。《三毛流浪记》教会了我们许许多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要懂得知足,知足常乐;要学会关爱,在别人前行的道路上扶上一把,你也能在付出的过程中感受到这份满足。

篇2:小学五年级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一、班级分析

本班学生一共62人,男生29人,女生33人,已经能够阅读完成的书籍,有一定的阅读量,但是阅读习惯还尚未养成,知识面狭窄,因此需要培养阅读兴趣,加大阅读量与面。

二、总目标:加大阅读量,开拓阅读面,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

三、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不仅要“读进去”,还要“吐出来”,更要“说开去”。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获得多种信息,获得独特体验,在交流中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培养语言表达力。

四、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和能力。在阅读时间、形式、速度、方法、内容诸方面都能有较大的突破。

2、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在语言得到丰富积累的同时,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思维水平,提高各学科的学习水平。

3、“习作”和“阅读”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彼此成为深化优化课改实验的最佳支撑和组合。

五、阅读速度及内容:

1、提倡朗读,每分钟不少于60至80字。

2、阅读范围逐渐拓宽。诗歌、故事、文学经典作品等

六、方法及措施:

1、提倡课内阅读为辅,课外阅读为主的方式。

2、组织阅读小组,小组内阅读层次互补。每个小组里要选定组长,负责领导监督管理本小组的阅读进程。

七、教学内容:古代诗词

八、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在大量诵读的基础上,摸索出积累、背诵古诗词及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利用古诗文诵读课,营造古诗文诵读的氛围。

2、开展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古诗文学习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诵读提供资源和 帮助。

九、教学安排 周次内容安排

第一周第一单元篱笆那边民歌家庭河广上邪 第二周第二单元井蛙贝壳开始长歌行回乡偶书(其 第三周第三单元儿童是世界上一点一点的光老马海边边词 山中问答

第四周第四单元晒花生断章责备春宵望天门山 第五周第五单元鹅鹅鹅书,岛审判官 牧童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第六周第六单元对星星的承诺我是苹果玩具塞下曲台城 第七周第七单元风星星变奏曲天文家归雁秋夜曲

第八周第八单元花园里上课太阳金色花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观祈雨

第九周第九单元阁楼上的光烟囱仙人世界偶书引水行 第十周第十单元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流放的地方画眉鸟 赠刘景文

第十一周第十一单元如果我是男孩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节选 雨天花影鄂州南楼书事

第十二周第十二单元希望幸福一日致秋天的花楸树 纸船送春江村晚眺

第十三周第十三单元给你写信天问水手三衢道中雪梅(其一第十四周第十四单元收获我爱这土地对岸绝句湖上

第十五周第十五单元画鸟儿七子之歌(节选花的学校 题秋江独钓图约客

篇3:小学五年级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一、导趣

(一)导趣的定义及重要性

导趣作为三导教学的第一步,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导趣在三导教学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关于导趣的定义,可以这样理解,导趣从字面理解,即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把兴趣导入课堂,导趣主要完成在学生阅读之前,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三导模式成功的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生性活泼好动的阶段,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变得爱学习,通过阅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虽然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小学段已经是高年级学生,但是从儿童成长的经历上看,五年级的孩子仍然处于年龄较小的阶段,没有完全发育的心智,这个时期的孩子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制力,因此教师要明确教学逻辑,借用相关教学辅助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导趣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

1. 热身复习准备

对于小学五年级学生而言,大容量的阅读课包含很多句型、词汇,所以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像或者动画复习之前学过的旧知识,既做好知识的衔接,又完成导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文章内容导趣

新词是阅读课文的障碍之一,对于小学生而言,要具备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十分困难。另外,小学生由于词汇量有限,因此形成较弱的英语语言基础,还原语境是帮助小学生理解词义并且进行情境阅读的有效办法。例如教学中遇到“My days of the week”的课文,在讲解周日到周六时,教师可以采取这样的引导:“I’m going to go school.”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配合自己的引导,在可见大屏幕上播放学校课堂的场景。当学生看到上课的场景时就会想到今天是星期几,这节课应该上什么课,同时教师可以在课件中穿插上课铃声歌即教师哼唱的“What day is today?What do you have today?”歌,学生会很容易地理解“What day is today?What do you have today?”这两句话的含义。导趣中用新的技术手段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情境完美结合,不仅能使学生快速理解含义,还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3. 语段阅读导趣

语段阅读导趣的主要目的是降低阅读难度,为学生扫清阅读障碍,不使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在语段阅读导趣中可以将课文相关的语段、句子用课件展示出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

二、导读

(一)导读的定义和作用

导读是指在进入课文阅读学习之前,教师帮助学生了解、知道课文大致的意思,导读不以课文详尽的内容为对象,所以导读课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把握教学内容,也要求教师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既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充分把握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为学生合理布置和组织好所要学习的导读内容。

导读的作用是通过导读教学,学生可以从整体上、大致对课文有所了解,为学生进一步阅读和学习文章打好基础,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五年级的学生要想独自完成更深层次的阅读活动会有困难,但是完成导读中涉及的简单内容应该是可以做到的。教师在课堂上对文章内容和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一个合理的把握,一定能够做好导读教学。

(二)导读的简单案例

例如“What can you do?”一课阅读内容是一段对话,教学内容相对较为简单,教师可以安排如下,在多媒体屏幕上播放学生在家的场景图片,将这节课程主要讲述的内容通过图片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导读开始时,带领学生慢慢进入文章,通过导读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形成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了解与认识。

三、导思

导思是阅读完成的最后步骤,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导思。对于学生来说,如果读完文章就放弃思考,这样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本身不会有太大帮助,英语阅读的思维能力一定从小学开始培养。教师通过导思教会学生怎样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认识,在导读最后环节,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例如“Does the ant like sweet?”“What does the ant like?”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通过学后带着问题的反思,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结语

“三导”教学模式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模式的提出,直接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间接地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在导读课堂上,多媒体的使用给师生带来很大的帮助。小学五年级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过渡时期,也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笔者期望通过“三导”模式给学生学习带来能力和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4:小学五年级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摘 要:俗话说:兴趣是学习一切新知识最棒的老师。兴趣是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种非智力条件因素,是人们进行学习新知识的一种内心深处的倾向,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动力源泉。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阅读时,应该遵守兴趣优先的原则。为学生在课堂中营造出快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给予学生更多关于阅读的新知识。就如何进行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育

小学生在四、五年级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普遍来说都比较贪玩,不会主动去学习、去阅读。因此,教师应该在教育中做好学生的阅读工作,那么教师要怎样做、要做些什么才能激发小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学习兴趣呢?

一、调动学生在生活中的阅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谁也远离不了谁。所以,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方面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热情和激情,让学生用独具特色的学习生活方式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并能够在学习生活中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在学习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时候,让学生带着丰富的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到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到什么是无私的、伟岸如山的父爱,要教导学生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懂得感恩。当然,除了感恩教育之外,老师还可以借助课文,适当地普及一些有关地震的安全防范知识,通过提问的方式“地震的时候,我们该怎么保护自己呢?”引发讨论,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最后老师总结各位学生的看法,归纳总结:“地震的时候,一定不能慌张,及时往外跑,或者可以躲在课桌底下、墙角,互帮互助,等待救援”。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教师应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热情

学生有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的阅读教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教师想要在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得做到以下几点:(1)告诫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要学会心平气和,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2)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文章中不断提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疑问,以达到学生能够明白文章中的用意;(3)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动手的能力——遇到文章中优美的段落、字词时,先用笔勾画出来。文章阅读完毕后,用一个小笔记本把勾画出来的字词、段落进行摘抄、理解。通过这样日积月累地学习,难道还怕学生厌烦阅读,不能够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不能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吗?

三、教师应在阅读教育中适当增添“游戏”

把阅读转变成一种游戏,何尝不是一种激发学生阅读热情的好办法。教师要怎样做呢?父母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学生家长在教学工作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因此,教师可以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让学生家长支持、配合自己的教育工作。例如,举办亲子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和自己的孩子在校园中进行阅读开放日。让学生和家长在阅读中互动,并对其进行班級测评,在班级中评选出书香家庭,给予学生在阅读中更多的鼓励。

想要让学生喜欢阅读不是一件容易之事,也不是说立竿见影。所以,教师要循序渐进,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让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让阅读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无忧无虑地翱翔。

参考文献:

[1]宋丽华.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尝试[J].辽宁教育,2011(10).

[2]刘丽欣.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1(08).

[3]顾春芳.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02).

篇5:小学五年级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开发和利用好课程资源。要求学生学会多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和趣味教育。

“热爱读书,每天阅读,养成习惯,坚持终身”是我们在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时提出的核心目标。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阅读书目单一:休闲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少了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

(2)阅读消费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

(3)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在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多媒体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

少。

当前《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

(二)研究意义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为孩子储存自己的童年精神营养,使孩子终生受益。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预期目标

1.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及策略。

2.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

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研究内容

“小学课外拓展策略 ”是指教师从学生学情出发,给予学生必要的读书指导,也就是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情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

现阅读的个性化。

四、研究方法

方法:

1、行动研究法。根据既定的研究目标,在各年级的相关班级相关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资源的拓展,通过分析综合,达成一个个研讨专题,使其目标更切合实际。

2、个案研究法。教师在班里选择典型个体,进行跟踪考察、记录、分析和研究,及时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以点带面地形成共性策略。

3、实验法。选择不同的班级或小群体,通过多学科、多层面的实验剖析,综合其特点,运用相应的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探索学科、年级的最佳策略。

4、另外,我们还将综合运用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等多种教育科研的方法,采用全方位的多种形式的研讨,使本实验的数据具体,可信。

五、研究步骤

1、课题前期工作:2012年5月—2011年7月。

(1)成立课题组,针对现有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现象,学习、研讨如何改革现行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使之适应新课程标准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选准研究方向,确立研究课题。(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方面的材料,对研究内容有清楚的认识,制订出研究方案。(3)组织对师生的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全面调查学生课外阅读素养发展水平,分析整理。(4)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讨论实施方案。

2、课题启动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0月

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举行开题鉴定。

3、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4月

(1)以“书香校园创建”为载体,按方案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研究,定期组织案例分析与交流。进行有效的过程检查,做好研究过程中的资料积累。

(2)分阶段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的研讨和学生语文实践活动,推进课题研究。

(3)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中期研究总结,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等形式展示成果。

(4)回顾、反思,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定期请专家指导课题研讨,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4、课题的总结阶段:2013年5月—2013年6月

(1)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统计分析。

(2)全面总结提炼研究经验,整理汇总材料。

(3)整理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组织专家鉴定,推广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人员

组长:宋莹

副组长:路玲娟

组员:全体五年级语文教师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通过一年时间的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一)探索学生课外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

方法

1、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会努力去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

方法

2、读什么书有益,怎样阅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并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

方法

3、开展活动激发兴趣。阅读交流活动可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它为正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学提供了展示成果的平台,既可以让收获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吸引还没有投入阅读活动的同学。方法

4、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爱上读书。

方法

5、读书还要勤于动笔,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写好读书笔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实施课外阅读策略

1、学法指导策略: 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语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等等,引导学生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初步掌握读书的方法。

2、美文诵读策略:要求学生遇到一些好诗文做到熟读于心,熟记得多,将来就能灵活运用,也将成为学生一生的智慧财富。

(三)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模式。指导学法→ 选择书籍→ 师生共读→以读促写→分享成果

(四)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八、研究后的思考

篇6: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1:

作为一个将要毕业的大学生,即将走出校园,真正的踏上工作岗位,心中有无限的不舍,也有无限的渴望。

经过为期数月的实习训练,我体会到了作为一个老师的快乐,也体会到了工作的难与累。然而,一个毕业生,终究要走向社会,面对现实的。在这几个月的实习生涯中,作为一个小学五年级的语 文老师,有太多的体会和感悟,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教学心得。

首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相当重要的。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五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去。比如,学习一篇多角色的课文时,可以让同学们分角色的阅读,甚至表演,这样,学生们的兴趣大增,如身临其境,能更深切的理解课文,而且也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促进团结。这对孩子们来说,学习无疑变成了一种快乐,达到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

其次,变换形式,是另一种有效的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在“玩”中学,是吸引学生注意的一个极佳的方法,也是五年级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效果是意想不到的。

第三,教师是学生的一个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课文。记得在教《和时间赛跑》这一课时,由于开始时用钟表等道具的正确引导,学生们最终正学的理解了时间的宝贵,时间一去不复返,对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达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忽视了学生的感情深度问题,一开始就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由于我的引导有些偏颇,结果不甚佳。

还有,就是我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说一不二,学生对老师唯言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教学制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就要民主化。在教学中,我没有将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器皿,而是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允许堂上有不同的声音出现。要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创设平等的氛围,消除老师的神秘感和权威性,将师生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氛围之中。学生可以向我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及疑惑,我对于他们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说服,这样学生就会敢于提出疑问,自信心也会增强许多,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相应地提高。而且,还要融入学生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放下长者的威严,去掉严肃的表情,和学生们成为朋友,很多时候,以朋友的身份教学,效果也是很好的。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达到的教学效果也是可观的。

然而,毕竟我只是一个实习语文教师,教学经历有限,心得也有许多不足或偏差之处,不足以与大家公论,总结的这么些,或许也不能表现些什么,但是希望与大家分享,共同体会语文教学这一门艺术。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2:

时光流逝,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五年级一班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加上师生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任务,实现了学期初制定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任务,使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特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求实创新,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本学期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务本、求实、创新”,一方面积极地参加各类学习,领悟其中新的理念、好的方法,结合自己班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设计,努力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本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

二、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过程中。

本学期,我十分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不同的课文有着不同的思想倾向,我把握其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继续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根据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在教学中,注重结合课文的思想性和典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先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阅有关的资料,同位或小组合作自己试着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重视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使朗读和理解紧基础上 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教师的指导,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学生已进入高年级自然而然的开始沉默寡言,变得保守起来。我尽量的鼓励学生,并运用各种激励手段:语言的肯定、赞许的眼神、表扬的手势甚至是一朵小红花。

四、立足身边、有效整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还记得三年级第一次将孩子的作文本收上来时的惊讶:这些孩子好像都不会写作文,怎么办?对,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写作。于是尽量创造轻松的习作氛围,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语等。这学期,我发现身边的优秀更有激励性,于是我经常让学生欣赏班内的优秀习作,并将一些好的习作进行整理修改,然后让孩子们轮流阅读。有时我把孩子们的习作发到网上。有时我会将每一个学生的习作精心挑选,有的学生是整篇文章、有的学生只有只言片语,这样一来使学生在习作方面很有成就感,从而更加的喜欢习作,习作水平也相应的提高很快。

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教学中要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能力,不断丰富自己,更好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3:

本学期,我担任万里小学五年级(2)班的语文教学。任教一学期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特别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语文课堂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上课时我充分体现了这种学习方式。如上课时的小组内质疑解疑,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让集体来解决;小组合作,让学生不但理解了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受学习的乐趣。

另外,在课堂上也特别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较差,比如说常写错别字,写文章病句多,表达不清晰等等。本学期我注重了这方面的训练。训练时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再如对生字的教学方法多样,有比较法,有重点突破法,有归类法等等。总之是想办法让学生记住易错的字。在整个过程中都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研究。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一、指导学生朗读不到位。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感受和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缺乏朗读指导,所以学生通过学习后朗读水平没有得到大的提高。在平时上课时的备课设计中没有朗读指导的设计。通过这学期的教学后,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加强朗读训练这一环节。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

1、缺乏朗读技巧的指点。课文朗读的目的之一是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何通过朗读来体会,除了理解课文内容外,应该要有朗读技巧运用的问题,比如说逻辑重音的处理等。学生对重音的处理也是五花八门。而我平时忽视了对学生的指导,默认了学生各种各样的处理方式。这样,学生的朗读水平势必得不到提高。

2、缺乏示范。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老师的示范往往收效很快。但是在课堂上我经常忽视了这点,几乎没有示范读,学生自然收效甚微了。

二、指导学生写作不理想。

作文是用文字或口头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综合训练的重要方式,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创造力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的重要方式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用新方式表达新思想。它要求老师通过创设的情境,使学生能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作文的基础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而写起作文来就难免空泛。细致的观察带来了学生具体的描写,不同角度的观察产生了不同的形象创造。想象是由当前的人或事物,想到其他的人或事物的过程。它是探索和创造的一把重要钥匙,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联想开始的。联想对排除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开阔思路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联想能力既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也是提高中作文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许多学生的作文,思路狭窄、语言干瘪。与他们的联想能力薄弱有一定关系。从多角度有体裁上的、内容上的、主题上的。许多事实证明,变换角度能导致发现和创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想象丰富,学会全面地考察事物。

教学是艺术,反思是为了明天,是为了学生,为了自己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下个学期,我将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继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继续新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相长,乐此不疲。其具体打算是:

1、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性,使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进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当作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并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

篇7: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体会

摘 要: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实行兼顾意义与形式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意义与形式兼顾的主要目的是让小学高年级学生掌握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形式,在提高语言表达流利程度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度。作者在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几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体会:一是教学应该以文章为基础,以交际应用为目的;二是教学以老师引导为主;三是教学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中心,遵循认知发展顺序。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语言表达 小学高年级教学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1]。“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很显然,这里的培养语文阅读能力并不能片面理解成对阅读文本主题内容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还应该包括对阅读文本表现形式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实施意义与形式兼顾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依据

意义与形式兼顾的理论最初来源于国外语言学界关于二语教学的讨论[2],该理论主要目的是解决传统纯语法教学和纯粹交际法教学的困惑,与以语言形式为中心的教学法和以意义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同:以意义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表达语言意义为主,小学高年级学生可能在语言交际流利程度上表现比较优秀,但在语言表达准确度方面存在较大缺陷;而以语言形式为中心的教学法旨在让小学高年级学生掌握大量语言规则而忽视实际交际应用。因此,教学要将意义与形式整合在一起,从语言角度切入,确保在提高语言表达流利程度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度。

2.教学初探

2.1教学以文章为基础,以交际应用为目的。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同时注重形式和意义的交际教学才能有效促进语言学习,学生学习语法知识需要具备以下条件:首先让学生意识到语言形式并给予持久关注,其次是让学生在运用过程中挖掘深刻内涵,最后是为学生创造有目的地运用语言的机会。优秀的语言教学方法应该能够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提出语言形式,创造练习交际条件,帮助学习者合理联系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从而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2.2教学以老师引导为主。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有计划地、反复引导学生从语言意义到语言形式的转移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老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的方法不但会有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语法的即时效果,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意识,提高语言能力。为了使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提高语言意识水平,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增大语言输入,如可以通过打字号或者特殊颜色凸显某一语言形式;二是增加目标语言输出机会,当学生要应用目标语言时,可能发现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本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为学生创造良好练习环境。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反馈与互动,如学生之间相互对比答案进行自我纠错和相互纠错。

2.3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遵循认知发展顺序。

授课老师必须首先了解学习者的最近学习情况,明白现阶段学习任务中什么是教学难点(即学生应该重点关注但往往可能忽视的内容),克拉申定义的可理解性输入是稍微超越学生现在的语言能力。如果语言输入是容易理解且足量的,学生就会自动学习这些必要的语言形式,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灵活使用教材。

3.总结

在当前阅读教学发展过程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还在探索之中,阅读评价体系仍以书面试题进行,考察内容包括作品形式及作品意义两个方面。在作品形式考察过程中,教师常将作品的语言、作品的表达技巧、表达方式等作为评价学生理解效果的中心,对学生的阅读认知进行分析;教师常将作品的形象(自然形象和人物形象)和作品的思想和内容(作者的情感、人生态度)等作为评价学生情感价值的要义,对学生阅读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进行全面了解。如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其释义进行讲述,让学生对该句中的精神进行感知和领悟,了解作品精髓。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是高尚的思想,许多诗人都具有这种思想且将其赋予诗句中,但该句从精炼简约、整齐对仗、大俗大雅三个角度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使此句千古不朽,“独领风骚数百年”。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该句的审美价值进行深入挖掘,逐字、逐词、逐句分析,从外部渗透,从内部感知,双管齐下,将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加深学生对其的感悟。教师要让学生在上述过程中了解到内容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了解内容与形式的关联,确保学生在今后阅读中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逐层深入、循序渐进,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发现文章的艺术美。

参考文献:

篇8:小学五年级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 》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并且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义务教育期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阅读是语文能力的核心, 阅读能力不但体现了一个人的语文能力, 还体现了其综合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对学生来说, 课堂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都有限, 要大量阅读并提高阅读素养, 主要途径还是来自课外阅读。

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如何?作为语文教师, 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二、研究设计

研究采用阅读调查问卷对五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选择五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是因为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 可以更综合地考察其课外阅读水平。参加调查的是五年级两个班的学生, 发放88份问卷, 回收84份。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主要从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态度、阅读的家庭环境、阅读动机、阅读习惯、阅读行为 (包括阅读时间、地点、来源、书籍形式、书籍内容、读书方式等维度) 了解目前五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体情况。为保证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匿名的形式。

三、调查结果汇总 (表略)

四、调查结果分析

阅读态度。喜欢阅读的学生达到了95%, 这与整个学校的阅读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有开放式阅读区, 教室里有图书角, 班级有固定的课前演讲、月书会等阅读活动, 无声的和有声的书香文化都在影响着学生。

阅读动机。有67.9%的学生能感受到阅读的轻松愉悦。学生阅读的功利性并不强, 为提高成绩而阅读的仅占了2%。

阅读氛围。4.7%的家长从不看书, 19.1%的家长非常喜欢看书, 76.2%的家长在家只是偶尔看书。我们发现, 家长非常喜欢看书的家庭, 孩子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4个家长从不看书的家庭里, 有2位学生对于课外阅读只是一般喜欢。由此可见家庭阅读氛围对孩子的影响。

阅读习惯。五年级学生在阅读时, 大多数喜欢自己一个人进行独立阅读, 其次是和伙伴们一起读书。

阅读量。每天课外阅读时间达到40分钟以上的学生占了66.6%, 这同样与整个学校的阅读环境有关系。学校开放式阅读区、教室里的图书角、中午固定的午读时间……这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保障。我们还发现, 每天阅读时间在20分钟以内的学生, 喜欢阅读漫画等娱乐类的书;每天阅读在20~40分钟的学生喜欢看科学类的书;每天阅读在40分钟以上的学生喜欢看科普类、文学类的小说。在过去的两个月内, 3%的学生只阅读了1~2本课外书, 19%的学生阅读了3~5本, 79%的学生阅读了6本以上的课外书。这与前面的阅读态度、阅读时长的情况是一致的。喜欢阅读、每天阅读时间长的学生, 阅读量也较大。

阅读兴趣分析。66.7%的学生喜欢文学类的小说, 20%的学生喜欢科普类的书。五年级的学生自主意识较强, 他们所阅读的课外书都是自己想要读的书籍;老师和父母推荐的书, 他们兴趣不浓厚, 同学或朋友的推荐高于父母或教师的推荐。只有11.9%的学生喜欢漫画娱乐类的书, 这说明五年级的学生已经从图像阅读转移到抽象的文字阅读, 阅读有自己的思考, 有自己的思想。相对枯燥的教辅类课外书受欢迎程度居末尾, 这说明了学生阅读的功利性很弱, 与前面阅读动机的分析一致。

阅读评价分析。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评价方式是多样的。有47.6%的学生赞同用最直观的阅读笔记的方式来反馈阅读收获。

五、结论及建议

1.研究结论。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看出目前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特点:五年级学生喜欢阅读, 为自己的兴趣而阅读, 每天有一定的阅读时间, 达到了一定的阅读量;阅读书目的选择上有自主意识;喜欢文学和科学类的小说;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地阅读, 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支持孩子的阅读。阅读动机、阅读态度、阅读习惯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较高的阅读动机产生积极的阅读态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会带来较高的阅读动机及积极的阅读态度。这说明在阅读活动中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性。

2.教育教学建议。

(1) 营造家庭良好的阅读氛围。调查表明, 家庭阅读氛围对小学生阅读动机、态度、习惯, 甚至阅读行为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建议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 在家里要有阅读的习惯;其次, 在亲子阅读中, 多与孩子交流读书的感受;第三, 抽时间参加孩子在学校的阅读活动, 关注孩子的阅读展示。

(2) 创造学校良好的阅读环境。通过增加图书室开放借阅的时间, 定期更换班级图书角的书本, 保证学生的阅读资源;通过午读、主题书会、课前分享, 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

篇9: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读

新课标在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喜爱阅读、乐于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人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个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阅读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好导入,使学生在阅读前产生热烈的情绪,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对于低年级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采用讲故事激趣、巧用设问、诱发兴趣、直观激趣等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学生积极地阅读课文,更有效地培养阅读能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乐于阅读,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提供条件,让学生多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问出来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自己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课堂上教师活动的时间要少,要精讲少问,集中突破重、难点。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让学生多读多练。如果学生没有读熟课文,对课文中的词语、句子印象不深,就根本谈不上正确运用语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多读的重要性。张田若先生说得更进一层:“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在阅读教学中,我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点,从三方面进行有效的培养和训练。

1.阅读与识字紧密结合

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阅读的基础,不识字或少识字就不能阅读。低年级语文教科书图文并茂,语言优美,通俗易懂,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识字、阅读的好材料,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个载体的作用。在阅读中随文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有利于识字与语言环境的结合,还能为理解文本提供有力的帮助。

如教《雪孩子》这课时,开始让学生自读,学生遇到生字就要动脑解决。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经历一个不会到会的过程,生字就会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边识字边阅读,寓识于读,以识助读,以读促识,再通过朗读巩固字音,将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使之牢牢地印记在学生的心里。

在阅读中随文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有利于识字与语言环境的结合,还能为理解文本提供有力的帮助。

2.重视朗读训练

朗读是理解课文最经常最有效的阅读方法。低年级学生朗读课文有一定困难,教师要加强朗读示范,难度大的还要领读。语文教师要给学生做出朗读的表率,做到抑扬顿挫,字正腔圆。老师恰到好处的范读,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想读,有不读不快的强烈欲望。

低年级的朗读训练是一个难点。教师一定要在词语的节奏、重音,不同句子的语气,标点符号的停顿,每段话的韵律等方面做好示范,让学生模仿。引导和纠正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要让学生唱着读,在学生语气、语调不够自然的情况下,多示范,多鼓励,让学生多练习,调动儿童内心真实的感受,读出儿童的味道,逐步夯实朗读基础。

3.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但对话之中心是学生,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低年级学生应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努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教师对作品的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理解,让学生与作者、作品直接对话,充分鼓励学生在阅读时独立思考,允许学生拥有情感体会。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就会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如《丑小鸭》这篇课文,教师不必过多地讲解,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感悟童话的真谛,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教育。

阅读教学要做到教有成效,学有收获,必须多读,多积累。

三、拓宽视野,让学生常读

语文是一个海阔天空的大世界,只有在广泛的阅读中才能悟得语文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我每学期期初都向全班学生推荐一部少儿版的经典名著,让他们利用闲暇时间自由阅读;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分别推荐适合的童话、寓言、故事等书目;特别注重教科书内容,介绍课文作者的代表作品,供学生阅读。如教完《狼和小羊》,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伊索寓言》,教完《稻草人穿衣服》推荐杨红樱的作品,指导学生课后阅读。由于这类图书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让课内指导课外,课外辅助、巩固课内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鼓励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我每周上一节课外阅读课。首先,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表扬阅读多的同学。其次,指导正确的读书方法,让他们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最后,有意识地营造读书氛围,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如举行讲故事、朗读、背诵等比赛,评出每周读书小明星。让学生感受到大量阅读正是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的聚宝盆的过程。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使读书成了自己生活、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习视野,在语文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篇10:小学五年级阅读计划

1、根据实际情况,备课组内制订年级读书读报方案。老师组织出刊读书读报活动的专题板报,根据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2、介绍“读”的方法

一是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以便学以致用。而对全书的“内容提要”、“目录”只做一个大致的了解。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自己的兴趣,把不想读的内容跳过去。

二是浏览法,即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用这种方法阅读,对于爱读书报,却无充分时间去细嚼慢咽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可取的。

三是精读法,即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教师结合课文推荐的有关文章,往往可用这种方法。

四是摘抄法,就是对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问题以及读书心得一一摘记下来,以便今后查阅。可以指导学生专设文摘卡,分门别类地摘记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和知识要点,学会摘记的方法。

五是旁注,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文章提出的个人的看法和见解、列举优点和缺点,提出改进意见。

二、建立图书管理网络,为“读书读报活动”提供物质保障。

1、激活学校图书室,并坚持每天阅读时间对学生开放。

2、发动学生购买捐献课外读物,建立班级自己的图书角

3、进一步依托网络资源,为学生查阅资料提供平台。

三、保证时间,晨读课上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每周固定两个时间段集中进行课外阅读。

四、建立激励机制。

对学生的读书记录本的检查,与开展“读书读报”各项活动中学生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一个方面。同时期末评选出“阅读之星”。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读书读报活动”提供动力支撑。

具体活动组织如下:

时间课题课型

第一周我的好书我推荐好书推荐课

第二周成语故事欣赏阅读汇报课

第三周品《三国演义》阅读汇报课

第四周漫游成语王国阅读积累交流课

第五周感悟亲情阅读方法指导课

第六周好书共享《寄小读者》

第七周淘气包―埃米尔好书推荐课

第八周走进《好兵帅克》阅读汇报课

第九周歇后语天地阅读积累交流课

第十周与春天相约阅读方法指导课

第十一周读一本好书,幸福一生――推荐一本好书好书推荐课

第十二周和动物交朋友阅读汇报课

第十三周希腊神话阅读方法指导课

第十四周爱的故事阅读汇报课

第十五周走近科学家的故事阅读方法指导课

第十六周寓言故事交流会阅读汇报课

篇11:阅读小学五年级作文

于是,接下来,按照计划的要求,每天在规定的时间,我在家里东翻西找,多读书,读好书,不知不觉读过的书堆成了一摞,时间也在一天天飞快地过去。

好几次,我忍不住问妈妈,什么时候我能得到礼物,妈妈总是摇摇头,脸带笑容地让我我再等等,说到时候自然会告诉我的。

眨眼到了8月下旬,有一天,妈妈告诉我,我们全家要去桂林旅游,我太高兴了,简直恨不得要把妈妈抱起来。

我们在桂林整整呆了5天,游遍了桂林的山山水水。逛象鼻山、观骆驼峰、钻大溶洞、游漓江水,真是令人目不暇接;还登上了小火车、坐了小竹筏、乘了上山缆车、滑了老长的一段滑道,真是刺激好玩。

桂林的山水怎么这么迷人?导游告诉我,这里原来是一片茫茫大海,海底下是层层的石灰岩石,经过千百年海水的冲刷,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山峰和溶洞,后来,再经过千万年的地壳运动,海水退去了,这些山峰和溶洞都显露出来了,形成了今天美丽的景色。

哦,桂林如此之美,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妈妈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大自然是一本神秘的书,需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想,这样才能学多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这就是我给你的礼物。”

我恍然大悟,原来妈妈送给了我一本大自然的书,这就是我朝思暮想的礼物啊!

篇12:小学五年级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暮然回首,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即已完成。回想起过去的日日夜夜我不禁感慨万分,有苦有甜,有泪有笑,有失败的堕落,也有成功的喜悦。现在,就来谈谈这个学期我的一点心得吧!

首先在这半年的教学活动中,我特别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是语文课堂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上课时我充分体现了这种学习方式。如小组内质疑解疑,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让集体来解决;小组合作,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受学习的乐趣。

另外,在课堂上也特别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较差,比如说常写错别字,写文章病句多,表达不清晰等等。本学期我注重了这方面的训练。训练时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再如对生字的教学方法多样,有比较法,有重点突破法,有归类法等等。总之是想办法让学生记住易错的字。在整个过程中都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研究。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一、指导学生朗读不到位。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感受和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缺乏朗读指导,所以学生通过学习后朗读水平没有得到大的提高。在平时上课时的备课设计中没有朗读指导的设计。通过这学期的教学后,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加强朗读训练这一环节。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

1、缺乏朗读技巧的指点。课文朗读的目的之一是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何通过朗读来体会,除了理解课文内容外,应该要有朗读技巧运用的问题,比如说逻辑重音的处理等。学生对重音的处理也是五花八门。而我平时忽视了对学生的指导,默认了学生各种各样的处理方式。这样,学生的朗读水平势必得不到提高。

2、缺乏示范。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老师的示范往往收效很快。但是在课堂上我经常忽视了这点,几乎没有示范读,学生自然收效甚微。

二、指导学生写作不理想。

篇13:小学五年级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第一问:预设是否有效?有效预设应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目标明了、内容明了、方法明了。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确定了两个:一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 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教学内容的重点是课文的二至十自然段, 难点是交流、讨论课文为什么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 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教学方法设计的是讲授法、示范法、谈话讨论法、练习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法等等。实践证明, 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都得到了体现;教师也努力做到了不是“教教材”, 而是“用教材教”, 对教材的解读比较准确、深入、全面;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较简便、实用, 围绕教学目标, 做到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学习信息, 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 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最远的终点, 预设较为有效。但在解读教材方面, 今后我还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即“瞻前”与“顾后”的关系、“深入”与“浅出”的关系、“根深”与“叶茂”的关系、“深度”与“有度”的关系。

第二问:讲授是否有效?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本节课, 我围绕这几个大问题进行精讲:1、课文讲了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几个故事?2、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3、你认为法布尔成为昆虫学家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并注重讲授与启发、讨论、活动、多媒体课件等相结合, 力求使自己的讲授更加简洁、有力, 更富感染力, 我认为本节课讲授较为有效。

第三问:师生对话是否有效?叶澜教授认为:“教学的本质意义是———交往与对话。”本节课, 我力求从“独白”走向“对话”, 努力为更多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 真诚平等地与学生对话, 让师生自在交流、其乐融融, 在“世界融合”的“对话”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并注重把与学生生活上的交流带进课堂, 走出课本, 向生活回归, 回到现实的、流动的“生命态”中, 与学生进行真实、广泛的“对话”。整节课, 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与老师、同桌、小组同伴等进行了交流。在想象法布尔寻找纺织娘的过程时, 学生把生活经历带进了课堂, 交流时各抒己见、兴致勃勃。教师适时进行了点拨, 教育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所以, 对话较为有效。但对于一些课堂上经常不发言的同学, 我有时会忽略, 注意力只停留在举手的同学身上, 课堂上也没怎么考虑提问的艺术。

第四问:组织教学是否有效?组织教学包括课堂教学环境的监控、与学生交往的回应、教学节奏的调适、学习活动的介入等方面。本节课, 我通过生活展现、想象展现、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等途径, 为学生营造直观形象、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努力抓住课堂前二十分钟的时间, 并围绕学生喜爱昆虫的“兴奋”中心, 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对于学生的回答, 我总是及时进行鼓励性的评价。比如:渠梦婷同学在朗读法布尔回答爸爸妈妈的呼唤时, 声音太小, 我就启发说:“天色渐渐变黑了, 法布尔的爸爸妈妈还是找不到他, 心里多么焦急啊!快点大声答应他们, 别让爸爸妈妈担心!”结果渠梦婷的朗读有明显进步。刘满昊在朗读爸爸对法布尔的责骂时, 把“放鸭子”读成了“赶鸭子”, 有些同学便开始发笑, 我赶忙说:“同学们, 法布尔的爸爸太生气了, 气得话都说错了。”此时, 小小的骚动便戛然而止, 刘满昊也轻松地改正了错误。本节课, 教学节奏张弛错落、动静交替、疏密间隔、起伏有致, 抑扬顿挫,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我也充分参与其中, 与学生一起书写、一起朗读、一起讨论、一起探究, 成了学生学习的伙伴。所以, 本节课组织教学较为有效。但在组织学生自主练习、合作探究等环节, 做得还不够周全。

第五问:资源开发是否有效?资源开发包括人力资源的开发、教材资源的开发、生成性资源的开发、生活资源的开发、媒体资源的开发等。这节课, 我开发、利用了昆虫的图片、课文插图、课文重点语句、法布尔的《昆虫记》、法布尔的雕像、赞誉法布尔的名人名言、《补充习题》等教学资源, 使教学更具直观性、欣赏性、有效性。并创造性地将课文关键词语进行重组, 通过使用彩色粉笔, 用绿色的“昆”表示文中的“纺织娘”, 用蓝色的“虫”表示“小甲虫”, 并把“着迷”、“迷恋”、“痴迷”、“殿堂”等引进板书, 学生对我设计的简洁、直观、有创意的板书兴致盎然, 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轻松而深入。因此, 资源开发较为有效。但在人力资源的开发、生成性资源的开发、生活资源的开发等方面, 还欠探究、落实。

篇14:小学五年级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阅读;迁移式;练笔;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力度的日益深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语文教学不但需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做好对教学活动的统筹安排,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还需针对学生的写作与阅读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得以全面发展。笔者就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了阅读迁移式练笔尝试,总结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但与此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具体的困难问题,对此应当引起相关教师的重视与思考。

一、学生阅读练笔迁移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写作素材

做好读写结合,极为关键的一点便是通过广泛的阅读来给日常写作积累素材,然而实际情况却常常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学生语言素材缺失;其二,生活题材不充分。学生对于所阅读的文章内容难以同作文写作联系起来。

(二)切入时机不合理

要想促使读写能力得以有效的结合,切入时机至关重要,大量的实践表明,合理掌握好读写迁移时机,能够促使学生更易掌握读写能力。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时常会发生诸如学生急于下笔,在未能够对文章进行充分朗读与感悟的基础上便进行练笔,学生自然难以写出优秀的文章。

(三)练笔技巧不科学

迁移式练笔的技巧多种多样,但在一开始都是由模仿开始,而在模仿的过程中其主要的难点便是需要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变,要尽可能地达到“仿中有创”的境地,因此就必须要确保学生能够灵活掌握练笔技巧。而若是对学生在练笔写作前未采取具体的指导,如以《我的卧室》为题进行写作前,若未给予学生提供具体的写作方位与顺序,那么学生所写出的文章常常会杂乱无章。

二、提高学生阅读迁移练笔能力的措施

(一)深入情境,以情感悟

语文课堂的教学,教师需引导学生能够浸入到文本中,对文本内容进行多次阅读,品味、感悟其中的语言内涵。只有将阅读中所收获到的情感实现与体验凝结成文字,方可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化积淀。

例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之时,在学生对课文进行了阅读且理解了父子情之后,教师可就事前所预设出的问题“你是从哪些段落、语句当中感受到这对父亲对儿子的爱?”学生再找出相关的语句后,教师便可将相关的语句找出来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感悟,并联想到自身在学生阅读到:“不!爸爸。想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难以抑制,这也便是练笔的最佳时机。

(二)内化语言,补白联想

教材不但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课本,同时也是学生积累语言、应用语言的主要资料。在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语句学生却不会将之灵活地应用到自身的练笔写作中。为了促使学生能够切实地用好课本教材,教师可在学习了某篇课文后向学生提问:“在学习了这门课程以后,同学们又积累掌握了那些词句?”还可在学生练笔之后与同桌之间互相进行交流。

例如,在学习《泊船瓜洲》之时,可在学生反复诵读后,思考“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当中的“又”字与“何时”一词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学生进而便可联想到春天万物复苏,而作者已经多年未入家门,基于对诗歌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基础上,学生便可自然而然地写作出带有自身情感的作文。

(三)迁移范例,仿句联系

在学生的日常阅读写作过程当中,加强对写作方法、规律的总结与整理,在进行作文写作时予以参考、借鉴,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写作方法,这同时也是一种智能化的转换交互迁移。

例如,在教授《钓鱼的启示》一文后,可要求学生写作由一件生活小事当中所获得的启示,其基本的构思方式是利用相似联想,以小见大的手法。学生将所学习到的写作段落构造方式应用到日常的课堂练笔当中,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自然也将得以显著提高。

总而言之,在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开展阅读迁移式练笔训练时,主要存在有缺乏写作素材、切入时机不合理、练笔技巧不科学等三方面的问题。在本次研究中基于对这些分析的深入分析,提出了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会,将语言内化于无形并利用补白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将课文当中的示范例句迁移到学生的练笔过程中,以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丹萍.小学高段阅读迁移式练笔的问题和策略探析[J].小作家选刊,2016(16).

[2]陈素荫.找准“点” 迁移“写”:小学高段阅读迁移式练笔[J].小学语文教学,2013(2):47-48.

[3]赵莉娟.立足课文范例 适时读写迁移[J].教育论坛,2013(3):33-34.

上一篇:大堂副理竞聘的演讲稿下一篇: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问卷(文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