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健康教育教学总结

2024-05-24

小学五年级健康教育教学总结(精选8篇)

篇1:小学五年级健康教育教学总结

小学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一学期就要结束了,本级很多学生在学习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心理也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这既有学生本身的努力,也有家长的协助,更有教师耐心的指导,下面就本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小结:

一、走进学生帮助学生。由于小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容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因此,通过讲故事、学生表演小品、小组讨论、学生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相关的知识。在家长开放日,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家长及时交流。给家长相应的指导,让他们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联系家庭,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才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在一些孩子的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等行为。然而,由于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在小学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担负着培养下一代重任的小学教育,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我们更应当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保持健康的心理。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融入学生,才能够倾听学生的声音,为他们烦恼而烦恼,为他们快乐而快乐。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教师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篇2:小学五年级健康教育教学总结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

小学教育,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适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成为平等、和谐、围炉夜话般的温馨境地,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了知识。

一、树立榜样,陶冶性情。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周总理一心为公,为祖国、为人民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等崇高品格。让学生把这一形象作为榜样牢固树立于心中。

二、尽情渲泄,保持心境。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此时,人总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说“一吐为快”。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 对象。

最后,我引用美国·斯塔顿所著的《小学生健康教育》一书中的一段话来说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么是公正。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不仅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 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实处。

篇3:小学五年级健康教育教学总结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长治市市区32所小学中选取28所小学作为参与学校(排除1所特殊学校,2所离市区较远的学校和1所不愿意参加的学校),从每个参与学校5年级班级中随机抽取1个班。将28所学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4个班。从每个班随机选取最多10名学生及其2名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如符合家庭数不足10个,可选取符合条件的学生和1名家长参与。学生入选标准:与至少2名家长共同进餐(单亲家庭除外);与家长平均每周午饭、晚饭在家吃饭的频率均不少于5次;长治市常住人口。排除标准:痴呆、有严重精神疾病;有语言障碍、表达不清楚;家人单独为其做饭者。家长入选标准:每个家庭分别选择男、女性家长各1名(单亲家庭除外);若家中符合条件的只有男性或女性,则选择2名同性。与学生共同进餐的次数平均每周午饭、晚饭不少于5次。排除标准:有严重疾病或行动不便;正处于怀孕或者哺乳期的女性;从外面买饭在家吃的次数平均每周午饭、晚饭超过3次。如符合条件家庭数不足10个,则选取符合条件的学生和1名家长参加。

共选取小学生279名(其中1所学校符合条件学生有9名),平均年龄(10.11±0.49)岁。家长553名(其中有5组家庭只有1名家长参与调查),其中对照组275名,平均年龄(43.61±11.81)岁;实验组278名,平均年龄(43.50±12.52)岁,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1,P=0.288)。健康教育后两组共有22人失访,干预组9人,其中儿童2人,成人7人;对照组13人,其中儿童3人,成人10人。两组间儿童和家长的失访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调查对象在性别、学历分布上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1.2方法

问卷为自行设计,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就餐情况、盐与健康相关知识、生活习惯和疾病史等。基线调查采取入户的方式,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入选的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

健康教育在干预组的14个班中由经过培训的健康教育老师进行,每2周1次,共8次,为期4个月。教育内容包括:吃盐多的危害、减盐方法、减盐妙招等,并通过主题班会、文艺活动、家庭知识竞赛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健康教育期间发放减盐宣传册、画报和习题等让学生带给家长,督促家长的减盐行为。对照组不进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结束后两组研究对象同时进行终末调查,学生如有失访,则其家长退出调查,调查方法和内容同基线调查。

1.3 质量控制

在正式调查前首先选取2所学校进行预调查,发现问卷中的问题及时纠正。健康教育老师为长治医学院专职教师,调查开始前健康教育老师和调查员均进行统一培训并考核合格。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整理核对后,建立EpiData3.0数据库,数据经双录入后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前学生和家长食盐相关知识和饮食习惯

健康教育前2组学生和家长的食盐相关知识知晓率均较低,只有1.79%的学生和12.30%的家长知道我国居民食盐推荐摄入量,使用低钠盐的家长比例为2.44%。见表1。

注:()内数字为知晓率或报告率/%;*P<0.05,**P<0.01;与干预前比较,△P<0.05,△△P<0.01。

2.2 健康教育后干预组和对照组食盐相关知识和饮食习惯

健康教育后干预组学生和家长的食盐相关知识知晓率均较对照组提高(P值均<0.05),使用过低钠盐的家庭也比对照组提高(χ2=39.298,P<0.01),但在外就餐情况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8,P>0.05)。见表1。

2.3 干预组在健康教育前后食盐相关知识和饮食习惯改变情况

健康教育前后干预组的学生和家长均在食盐推荐摄入量的认知上有提高(χ2值分别为176.16,108.57,P值均<0.01),学生对吃盐多对身体有害的认识也提高(χ2=33.375,P<0.01),食用低钠盐的家长从1.80%上升到26.60%(χ2=6.822,P<0.01),但在外就餐情况并没改变(χ2=2.786,P=0.248)。

3 讨论

我国是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国家,也是食盐摄入量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人群盐摄入量过高是导致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原因。通过减盐行动来控制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降低疾病负担[3,4]。

儿童期食盐摄入量高是儿童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易导致成年期高血压[5,6]。李子一等[7]调查显示,我国3~12岁儿童盐的摄入量为6.5~13.0 g,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中(食盐推荐摄入量6 g,儿童应酌情降低)相比较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和家长健康教育前的食盐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偏低,与成都市[8]、北京市[9]调查结果相似。仍然有家长认为吃盐多无害,90%以上的家长不知道中国营养学会食盐推荐摄入量,95%以上的家庭没用过低钠盐。这种食盐知识的缺乏势必会影响家庭的减盐行动。

本研究以“小手拉大手”为主题,借助学校平台,通过对小学生的减盐教育来实现对其家庭的减盐干预。结合我国小学生的特点,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较长,对教师的依从性很好,并且选取高年级小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并向家长正确的传达知识同时起到监督作用。通过学校“小手拉大手”的减盐健康教育活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减盐知识和意识,干预组比对照组有了显著改善,干预组健康教育前后也有显著改变。另一方面学生的食盐摄入量与家庭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10]。

有研究显示,低钠盐的使用是通过减少钠的摄入控制高血压的有效途径之一[11]。本研究通过健康教育,干预组有26.60%的家长使用低钠盐,远超过对照组和干预组健康教育前。在外就餐是食盐摄入不可忽视的途径,占食盐摄入量的14%[12]。由于干预时间短和家长的工作性质等使得在外就餐情况在健康教育前后无显著差异。

总的来看,“小手拉大手”的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有效的起到通过小学生来影响家长的减盐知识、意识和行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改变家庭食盐与健康知识和行为的作用,为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9—12月,对长治市市区28所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减盐健康教育,从每所学校五年级各随机选取1个班,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小学生进行4个月的学校减盐健康教育,并要求其将盐对健康影响的知识传递给家长,并督促家长的减盐行为。同时在干预组和对照组随机抽取10个家庭包括1名小学生和2名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前后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结果 在健康教育前只有1.79%的学生和12.30%的家长知道我国居民食盐推荐摄入量,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204,0.094,P值均>0.05);使用低钠盐的家长比例为2.4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8,P>0.05)。经过学校的健康教育后,干预组学生和家长食盐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值均<0.01),低钠盐的使用率也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χ2=39.298,P<0.01),但在外就餐情况健康教育前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8,P>0.05)。结论 以学校为基础的减盐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及其家长的食盐知识知晓率,但饮食行为的改变仍需要持续健康教育的引导和巩固。

关键词:盐类,健康教育,知识,行为,学生

参考文献

[1]GROUP I C,GAUCI A A,LAASER U.Intersalt:an international study of electrolyte excretion and blood pressure:results for 24 hour urinary soldium and potassium excretion[J].BMJ,1988,297(6644):319-328.

[2]王陇德.2002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综合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3-55.

[3]颜力,李妍,武阳丰.减盐防控高血压:中国人群的证据及应对策略建议[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12):1192.

[4]毕振强,梁晓峰,马吉祥,等.遏制高血压危害减盐行动势在必行[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1):4-6.

[5]LIANG Y,MI J.Pubertal hypertension is a strong predictor for the risk of adult hypertension[J].Biomed Environ Sci,2011,24(5):459-466.

[6]DELMIS J.Effect of diet and salt intake on the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Acta Med Croatica,2010,64(2):111-114.

[7]李子一,张雅蓉,王金子,等.中国3~12岁儿童膳食种类及摄入量调查[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4,20(9):78-82.

[8]冯敏,李晓辉,梅丽敏,等.成都市中小学生食盐摄入知识态度行为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9):1401-1403.

[9]申同洋,马迎华,张普洪,等.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生油盐知识及饮食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8):932-933.

[10]冯月明,梁新新,朱文丽,等.北京市丰台区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37-39.

[11]游凯,张月,王静雷.北京市顺义区居民低钠盐和限盐工具使用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10):1448-1449.

篇4: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五法

一、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体验他的感受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体验他的内心感受,也就是教师应该具备“同理心”。心理学家罗杰斯把同理心定义为能体会当事人的私密世界,仿佛身临其境。具备了同理心的教师,就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体验他的感受”,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只有确切感受到了孩子内心的不安和痛苦,感受到孩子内心的渴望和需求,才能对他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让他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理解。

二、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向发现自己的长处

人本主义哲学家认为,人类在本质上就有一种发展、成长的愿望和动力,这种力量会推动每一个人朝着自己选择的方向努力,最终达到和实现自己的成长目标。教师要相信学生可以通过努力获得进步,要努力去发掘孩子身上的价值和正向力量,帮助他们去寻找这种价值和正向力量,把他的注意力引向发现自己的长处、谋求个人的成长方面来。如可以引导孩子思考:我擅长什么?我可以在哪些方面获得成功?我可以通过怎样的途径达到目标?通过这些引导帮助孩子找到前进和快乐的动力。

三、适时表扬和包容异议

教师要对学生有意识地观察,选择恰当的时机对学生好的行为进行表扬,直接表示对学生的欣赏之意,如“你今天发言表达得非常好”“你对这道题很有领悟能力”“你今天主动帮助同学值日做得对”等。教师还要有包容之心,当孩子对老师的话不理解或不接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时,仍然能尊重孩子,而不是粗暴压制。如“我并不同意你所说的,但是你能说出自己的意见来,我非常高兴”“对于这件事,你可以回去想一想,我们明天再来讨论”等。

四、正确归因训练,避免负面体验

由于小学生阅历浅,推理归因能力有限,常常把一些无联系的事情联系起来,进行错误归因,如“同学不理我,就是老师不爱理我”等,并坚信这种推论的正确性,由此产生负面情感体验,导致心理失衡。教师应该帮助孩子将他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有条理地叙述出来,引导他把自己的问题和情感产生的原因弄清楚,正确理解现在发生的问题的真正原因,寻求解决办法。正确的归因训练,可以有效避免负面情感体验。

五、帮助问题孩子的家长

家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原生家庭的氛围,对学生的心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几乎每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都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教师需要在帮助问题孩子的同时,帮助问题家长。一是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学习相关的心理学原理,学习有关儿童心理的调节、转化的方法,让他们懂得配合学校教育。二是邀请那些教育方法恰当、教育效果显著的家长走上讲台现身说法,激励其他家长一齐配合班级,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教育。三是和个别家长谈话交流。针对孩子和家长身上的问题探寻问题根源,梳理问题脉络,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教给家长正确的家教理念及方法。

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目的是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指导自己,从而解除心理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达到人格的健康发展。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篇5:五年级健康教育总结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教学五年级一班的健康教育课,两个班共有学生76人,这些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单位,受到不同的家庭教育,身体素质各不相同,学习习惯不同,卫生习惯也不同,因此,学生的健康成绩有很大的差异,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优秀率达到90%以上。依然有个别学生进步不大。为了更好的上好健康教育,课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使他们在下学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一)主要成绩

1、使学生了解了脑与神经的构成,掌握了脑与神经的作用。

2、要求学生学会正确睡眠方法,了解了不能正确睡眠的危害。

3、使学生了解了科学用脑的重要性,掌握了培养良好用脑的方法。

4、使学生了解了如何保护蔬菜中的卫生素。

5、使学生明白了为什么不要等到口渴时在喝水的原因。

6、使学生了解了有关破伤风、狂犬病的特征和预防办法。

7、使学生掌握了一些避震和逃生的方法。

8、使学生了解了如何防治肺结核和水痘

(二)基本的经验

1、认真备课,精心研究、钻研教材,正确的分析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发挥学生的个人主动性。

本学期的内容大都与自己的生活,周围的事有关,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自己谈体会、感受,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确该怎样做是正确的。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3、采用直观、形象的挂图,使学生形象、生动的了解所学的知识。

4、针对个别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个别辅导,灵活讲解,巧妙安排练习。灵活讲解,便其轻松的掌握知识,对智力较好的学生,提高要求,在完成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提高,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5、合理的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并不断的改进,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把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使学生充分感知新事物。

6、结合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进行思想教育,寓德育于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动脑思考,不怕困难,善于动脑,积极解决问题,勇于战胜困难的品质。

三、存在的问题及补救措施。本学期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象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不能积极的动脑思考;还有个别学生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等,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的培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结合教材的内容,老师要精心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没一节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特别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自己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及时辅导落后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3、及时家访,家校配合抓好学生的学习。

4、开展好健康教育活动,要以强化趣味性,以健康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5、开展活动在面向全体的情况下,实施因 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6:五年级心理健康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兼任五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现在对这学期的教学情况做出总结:

(一)认真落实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以明确的工作计划为指导,让班级工作有目标,有方向,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高度重视,十分注重抓好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等在内的综合教育,把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生整体素质来抓。

(三)立足根本,营造氛围,健康教育成效逐步显现

坚持将健康教育列入整个教学计划,积极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及常见病的防治起了很好的作用,使学生从小学到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自我保健方法。让健康知识深入人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健康意识。

(四)注重培养学生卫生习惯,提高了学生卫生意识。新学期初,在班内开展了讲究卫生、保护环境、崇尚文明等健康教育知识专题讲座,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健康观。教师时刻在督促学生注意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勤洗衣物等,从点点滴滴入手,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和技能。

(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学生健康成长。我根据学生的实际,确立了多维的发展目标,通过心理辅导、咨询和各类活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指导和帮助。同时,对极个别有心理问题和成绩偏差的学生进行心理康复工作,逐步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塑造良好的人格,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篇7: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所谓健康心理是指一个人心理各方面以及和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积极协调、统一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人,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控制。现代心理学表明:健康心理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质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众所周知,幼儿教育的内容也是全面的,它包括了人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启蒙教育,《纲要》把它们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在这诸多的教育内容中,健康被放在了第一位,对幼儿的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同时还强调“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但是发现班上有很多幼儿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无法回避的课题。那么,幼儿园该如何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确立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目标。

幼儿教育是关乎人的一生发展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因此一定要确立一个长远的教育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为:

1.能关心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有较好的观察、注意、想象、概括、分析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并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系。

2.能与父母、老师、小朋友表达、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做事有信心和有一定的耐心,力求做成功,不惧怕失败和挫折。

4.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能主动参与集体活动,敢于自我表现。

6.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平等合作、乐意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

7.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8.遇到困难能主动想办法解决。

9.能接受教师和家长的劝导,不任性。

二、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承担着启蒙教育的重任,虽然已有一定的 专业理论基础,但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大部分的老师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学习。在理论上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点、原则、途径和方法等,把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增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所需知识和能力,要翻阅大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科学化。

2.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是虽然一个新课题,但这种现象却由来已久,只是以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已。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带动了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但同时,很多不良现象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面而来,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时,它的负面影响已让我们措手不及。青少年犯罪率的大幅度逐年提高,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

篇8: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五步骤

一、课前预习,查询资料

新授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预习,查询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为古诗词写作时代久远,寄寓的是古人的思想感情,与今日学生的视域和生活经验落差大,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我们的课前预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利用工具书,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和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第二,利用现有的图书资料或到学校图书室借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写作背景。第三,利用网络资源或向大人询问。第四,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的卡片资料等等。通过这样的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词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二、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顺利进行。古诗词内容短小精悍, 题目的意思高度概括,往往统领全诗。因此,大多数古诗词教学都应从破题入手,即引导学生找准题眼,弄清题目的意思。如,在教学苏轼的《题西林壁》时,教师就应紧紧抓住题眼的“题”字,由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 使学生明白题目的意思,又能为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为高效的课堂奠定基础。

三、启发想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鉴赏诗词的过程就是品味诗词意境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品味意境是鉴赏诗词的关键。别林斯基说过:“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不过,诗歌创造的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只有欣赏者自己用丰富的想象,才能去感受和再现诗歌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所以,使学生进入意境之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充分调动想象和联想,将自己设想成作者本人,从作者当时的立场,设身处地地考虑感受,使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一一浮现于脑海中,再现逼真的情境。 至此,学生才可以说进入了诗的意境。

四、比较阅读,激活思维

“有比较才有鉴别”,利用比较阅读法设计古诗词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易于学生举一反三,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教师在比较阅读中,可将学生学过的诗词与课内所学诗词作比较,也可将课内学习和课外自由阅读联系起来,让学生尝试用课内学到的审美方法去鉴赏新的作品。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精讲一篇古诗,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主地学习同一类型的另一首古诗。

五、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每一首古诗词几乎都有一段浓缩的历史,一个浓缩的生活场景。如何在诵读、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还原历史,还原生活场景,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诗词的美感呢?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应抓住时机适当延伸,拓展诵读面,扩大储存量。 如,学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后,教师应将其他送别的古诗词推荐给学生,或将杜甫的其他诗作推荐给学生,以便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打开学生课外阅读的新视窗。通过这样的课后拓展延伸,能够起到巩固提高之目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进入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上一篇:《空城计》教学设计方案下一篇:乡镇广播文化站办公楼新建项目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