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福不是祸人生哲理

2024-04-16

是福不是祸人生哲理(精选11篇)

篇1:是福不是祸人生哲理

平安是福的人生哲理

人生中难免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不如意,生起种种烦恼,但不能一直执着的自我折磨。如果一直盯着白墙上的那几个墨点不放,黑暗就会占据你整个心田,心里黑暗,如何能感受到光明的存在?若想幸福人生,先要学会放过自己,不折磨自己,这是在宁静中寻找幸福最简捷的途径。

人生在世,活得是一种生命的洒脱和乐观,坦荡和磊落,没有谁能够摆脱生活中的艰难和复杂,这是必须面对的事实,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那么生命的智慧就在于接受和适应,去改变,去创造,相伴命运,不怨不悔,让行动改变生活。我们无法改变即成的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努力营造自己的那份乐土,享受幸福,感受快乐,这其实很简单,转念即是。

世间的一切问题,都是时间问题,一切烦恼,都是自寻的,与他人无关,与外界环境无关。心中无尘心自安,一切的烦恼忧伤都是由心而生。简单的生活,只需要踏踏实实的过,火来水挡,水来土掩,不消极,不懒惰,面对挫折迎难而上,不放弃,不懦弱,那就没有什么能难倒你,也没有什么能困住你,时间一点点流过,剩下的只有淡然、宁静、祥和。

怀一颗宁静、祥和的心自然就会幸福,当一个人变得不再浮躁,安住于每一个跌宕起伏的当下,那么幸福不需外寻。人生的苦乐,不在于碰到多少事情,而在于心里装着多少事情。生命的旅途中,翻山越岭也好,涉水乘舟也罢,能不能过去,全凭心态。看开了,看淡了,其实一切都不叫事。

苦难的心有种种原因,但是幸福的心都很简单,那就是看淡,想开,感恩。感恩生活,感恩命运,不要以为上苍不眷顾自己,那所有的坎坷都是为了成就自己,所有的磨难也是为了锻炼自己,承担命运给予的所有忧悲苦恼,了然生命所有的平安喜乐,将烦恼与坎坷当做生活中的必修课,修炼的不是没有艰难的坦途,而是面对困难的`心态和智慧。

看淡,就是好心境;想开,就有好心情。不能解决的问题,都交给时间去解决吧,没有时间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能摆脱的烦恼都是自找的,首先不要怨天尤人,那不是你烦恼的借口。万物都在提醒你,就看你如何着眼。凡事都是多棱镜,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结果。你在乎的是什么,反射到内心的就是什么,那也是障碍你心地的症结所在。繁华三千,看淡即是云烟;烦恼无数,想开就是晴天。

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叫生活。背着昨天追赶明天,会累坏每一个当下。边走边忘,才能感受到每一个迎面而来的幸福。烦恼不过夜,健忘才幸福。不纠结那些人生的始料不及,不遗憾那些生命错失的风景,承受擦肩,安于无常,用心感受,随缘而生。

篇2:是福不是祸人生哲理

大大咧咧是我的本来面目。可老妈却偏偏喜欢淑女。所以我完成了完美的逆转。

A计划 微笑

以前大吵大闹的我,现在早已不能在张着大嘴哈哈大笑了。这可憋坏我了。同学们一起玩的时候大家都哈哈大笑,我却葑抛煳⑿Α4蠹叶祭次饰夷忝环⑸瞻伞N掖蠼幸簧去死好了。唉、真希望做回我自己。

B计划 减肥

老妈说你想要变淑女必须要苗条。减肥吧。以后你的零食全停了。Oh my god。减肥计划正式开始。不能多吃,吃的时候要细嚼慢咽。在中午的时候我受不了。买了零食。我不管了。我才不要当淑女了。我要当我自己。

篇3:“忍让”是福不是祸

常言道:让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三生有幸。此格言告诉我们,凡事要有“忍让”之心,给自己留下“海阔天空”的余地。“忍让”就安全行车而言尤为重要。一些开车几十年无事故的老驾驶员常说:行车中要有“忍让”之肚量才能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一路甚至一生平安。

笔者亲眼目睹过一例交通事故,至今回忆起来还心有余悸。两名客车驾驶员为了争得更多的客源,在公路上互相追逐、竞驶,不甘示弱。当竞驶到一转弯路口时,前车为躲避一横过公路的老妪而紧急刹车,后车因车速过快刹车不及,瞬间两车“吻”在一起,造成十几名乘客受伤,两车不同程度损坏。为了多拉几名乘客,多挣几元钱,视乘客生命为儿戏,最终酿成两败俱伤,得不偿失的惨祸,实属不该。小不忍则乱大谋,开车中经常遇到开英雄车、开霸道车的,如:有时你要超车,前车总是占路不让;夜间会车对方不把远光灯变换成近光灯;转弯时对方占线行驶等令人气恨不愉快的事。这些都能使人产生不满情绪,甚至激化矛盾。但为了“海阔天空”、“不乱大谋”,避免悲剧发生,遇到类似情况,作为一名明智的驾驶员就要有“宰相肚量”。如果以牙还牙,最终将步入上述两名客车驾驶员的后尘,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行车中“忍让”是福不是祸。驾驶员朋友,应以上述例子为镜子,多发扬点“忍让”精神,少些“龙虎”争斗场面,努力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篇4:人生不是草纸人生哲理

某人在谈自己练习书法的感受时说;小时候练书法,开始我都是用废纸来写。学了很长时间,但一直没有大的长进。一位书法家朋友对我父亲说:“如果给孩子用最好的纸来写,他可能会写得更好。”父亲便叫我照着去做,果然,没过多久,我的字进步很快。父亲很惊奇,去问那位朋友。他笑而不答,只在纸上写了一个“逼”字。父亲顿悟:这是让我因“惜纸”而逼迫自己写好字。

由此让我想到生命,想到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回想起日常每一天,常常被我们不经意地当作不值钱的“草纸”涂抹掉了,以为这样的“草纸”还有很多。但生命就这样一天天与时光擦肩而过。

在我看来,人的生命更像一张等待我们去创作的洁白的宣纸,纸就这样一张,机会就这样一次。书写的过程非常短暂,就在这有限时间内,书写者从一点、一画、一撇开始,通过不同的笔画构成每一个字,运用执笔、运笔、点画、章法等,对整幅作品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结构、布局,进行达到表现个人的艺术情趣、文化修养、生命律动;表达一种非言语能表达的心境;一种对生命的行进式演绎。而这里的每一笔却都是不可以重复的,没有任何描摹、渲染、纹饰、雕琢、修改的机会,而且你不会有第二张稿纸,一如人的生命无草稿。

人的生命像极了一幅书法作品,只需在唯一的一次生命机会里去体验那份精彩的过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太阳下山了,还会升起,还会再转盈,唯有我们的人生,一去不复返。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也是脆弱的,在这短暂、脆弱的人生中,你最大的期盼是什么?你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也许你会回答:学习、名声、金钱、权势、地位。朋友,当你劳苦愁烦,耗尽心力得着这些的时候,你的心身就真正满足了吗?当生命终结的时候,这一切都将逝去,一切都要归于虚空,难道这就是我们人生最真实的光景?亲爱的朋友,请珍惜你的生命,把握你的人生,不要在你仅有的那张洁白的宣纸上信笔涂鸦。

篇5:科学技术是福还是祸?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为我们社会的进步灌注了强大的动力。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发达,许多的社会负面效应也随之而来。对于科学技术,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怎样应用,这就需要我们做到使用自然辩证法来使科学技术为人类所用,而又使自然处于一种良性循环。唯有本着公平正义之心,不违背自然规律之道,才是科技发展正途。

关键词:科学技术;科技进步;科技伦理;自然辩证法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the first productive forces, them infused with a strong driving force for the progress of our society.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y developed many of the negative social effects.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 should how to treat, how to apply, which requires us to apply the dialectics of nature to mak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human use, and making natural in a virtuous circle.Only according to the spirit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of the heart, and don’t violating the laws of nature, it’s the right path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Key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Eth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Dialectics of nature

一 前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进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我国90年代乃至跨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驱动力。

人类的发展是在同自然的斗争中由劣势走向强势,当人类在自然面前感到束手无策而只能求助于超验的神的力量之时,是科学使人类获得对自然的自由。然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却使人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由,人在对自然取得相对主动地位的同时,其自由也受到了技术依赖的制约,成为技术的奴隶。

一、科学技术为人来带来的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活动是推动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伟大革命力量。发展科学技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历史性任务。”[1]邓小平通知也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在目前科技如此发达的时期,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显示了其巨大的力量。

它的存在,使得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得到发展。生活中的吃穿住行等等一切都因为科学技术而得到提高与改善。它不仅仅是在物资方面使得人类得到发展,它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上也绘出了绚丽的色彩。例如生活中从人类最原始的钻木取火的生活到目前的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天然气的使用;例如过去的交通工具只能是马,而现在因为飞机等高科技交通工具的出现,使得地球在人们心中成为地球村,人类的相互交流,认识都得到了最大的进步;例如其在医学方面,科技使得我们可以在更多的危险情况下生存下来。使得人们能够正视绝大部分的病魔,让生活不再因为疾病而终止,让有意义的生活能够得到美好的展望;例如现代科技的信息化,也使得我们能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看清一切的根源,明确科技技术的存在,使得它不再是少数人的研究,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的存在[2]。

科学技术带来的好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切身感受到的,它不论大小,不论高低,它的存在使得人类的面貌全速改变,也使得人类的进步全速的发展,更使得人类的观念得到极大的改变。这一切都是科学技术为我们带来的好处。这也是科学技术如此告诉发展的原因: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能够促进发展。

三 科学技术为人类带来的祸

所谓“物极必反”,任何美好的事物,用之过度,走向极端,便会出现“双刃剑”效应。科学也是如此,在发挥进步功能的同时也表现出负面性。特别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产生了许多威胁人类生存与尊严的重大问题,如原子核技术产生的巨大核力量足以摧毁地球几十次,基因技术存在破坏人类自然进化规律的可能,抗生素快速研发与滥用破坏了人的抵抗力,加速了病毒的变异,产生了如“非典”、“禽流感”的高危传染病[4]。

科学技术负面效应对人类的影响不单单存在于社会物质生活领域,实际上科学技术的负面性还作用于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领域,科技伦理问题就是其中之

一。“唯科学主义者”忽视了自然赋予我们最完整最宝贵的基本规律,妄图用科学去打破既有的格局,实现一些突破常规,“惊天动地”的“科学壮举”,而将基本的伦理道德,社会价值抛之脑后。

首先,目前科学技术已经使得各个国家关系紧密,也使得每一位公民相互联系。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首先为我们带来的就是地球的负担加大。这也是科学为人类带来的最大的祸患。其主要表现为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物种加速了灭绝的速度,地球上空的保护层逐渐薄化,人类的生存面临巨大的挑战。特别是近几年的地质灾难已经逐渐的加剧,也使得人类在科技的飞跃时不得不考虑到

对地球环境的影响[5]。

然后就是在科技带来信息化时代中,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变得不再大众化了。人与人的交流也不再是见面聊天,而是在虚拟的世界里天方夜谭。人们已经不能再同以前一样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而是如同动物园的动物一样,每个人住在一个小盒子里就可以满足一切的需要了。

最后就是科学技术对人类的道德伦理进行了强大的冲击。试管婴儿,代孕妈妈,甚至克隆等高科技产物都使得人类反思现在的道德、法律的存在[6]。

四 用自然辩证法正确的反思科学技术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的自然辩证法不但把科学看作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探讨其在一定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而且也把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技术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来研究[3]。自然辩证法关于技术论的研究,就是从总体上探讨技术的性质和特点、技术发展的条件和规律以及技术和其他各种社会现象的关系等等。这一研究和自然科学论的研究共同为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其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起来。

因此,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必须采用自然辩证法来反思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福益,但是科学技术也为我们乃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种种的困难与挑战。面对这个科学技术时代下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在科技发展的同时,做到一切遵循自然规律,做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健全的认识科学技术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可以正确的知道我们充分的用好科学技术。因此,在面对科学技术飞跃之时,我们应该具有的科技价值观是:

(1)充分认识到科技是一柄“双刃剑”,益处和弊端是相辅相存的,只有尽可能地在遵循自然规律下多发挥科技的正面效应——创造价值。

(2)科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要正确认识它与社会其它因素的关系。

(3)科技并不是单向地决定着社会,它同样也受社会的影响,要解决它的负面效应,就要正确认识科技同社会的关系,要使科技和社会同时进步。

(4)科技是人的主观活动的产物,所以应该从根本处做起,即从人自身做起——科技革命和人自身的革命。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

篇尾语: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了高科技的时代,科技发展有利有弊,科技改变了历史,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而科技却并不能完全独立地发展,人类的智慧必须时刻关注这把“双刃剑”,才能开辟一条通往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关键就是要把握好这个尺度,让有利的方面更加的突出并且把其弊端降到最低,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进,为我们将来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断添砖加瓦。唯有本着公平正义之心,不违背自然规律之道,才是科技发展正途,也正是科技和谐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总书记给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贺信.光明日报,1990-01-29

[2]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见: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邓小平文选(1975-1982).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84.[3] 杨博文,谭祖雪.自然辩证法[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4] 科技发展—是福还是祸.陈佳玉

[5] 科学技术是福还是祸.陈林燕

篇6:人生不是用来享受的人生哲理文章

享受只能定格一瞬间,而经历将伴随你一生,让你的一生都充满无数的色彩。

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杰·古尔德说:“人生不是用来享受的,而是用来经历的。我们一直在思考人生的意义,直到我们即将与它告别。”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很多时候也因此感觉到迷茫,感觉到彷徨,似乎生命的道路很漫长,而想要的出路却总是遥遥无期。太多的烦恼,太多的纠结时时困扰着我们,忘记了初衷,也忘记了生命意义。

也许在一开始时,我们就将人生的意义定位在了享受上。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等等因素促使我们去努力、去追求一些我们本以为很有价值的一切,等到一切都得到时,享受着成就所带来的一切,觉得这就是人生,享受自己的成就是理所当然。在欲望的驱使下继续着更多的追求,等到有一天要离开人世时,回头看看走过的一生,才茫然发觉这一生碌碌无为,只是在忙碌与享受中虚度了。

人活着不是只为了享乐,人存在的最大价值在于被他人需要。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同一家医院的同一个病房里住着两个同样患有绝症的病人。所不同的是,其中一个生活在农村,另一个就生活在医院所在的城市里。生活的城市里的病人不时的有亲属、朋友、同事来探望,总是安慰他说让他放心好好养病,一切事务他们都会处理好的。而生活在农村的这位病人,只有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守护着,他妻子也是十天半月来一次。而且每次来都唠唠叨叨的说半天,一会问要种地了该种什么,一会问孩子说要跟别人去打工到底要不要去,一连串的琐事都要她丈夫拿主意。几个月过去后,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那位住在城市里的病人终究在病魔的吞噬中死去了,而那位农民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为什么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结局呢?相比之下似乎觉得生活在城市里的那位病人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好,康复的几率应该比农民更高一些。事实上,生活在医院的那位病人,在亲属、朋友、同事一声声的“你放心好好养病!”的宽慰中,潜意识中已经意识到他们不再需要自己,慢慢的自己活着的勇气和战胜病魔的.信心也就被磨灭了,等待他的只能是在孤独寂寞中接受死亡的宣判。而生活在农村的患者,在妻子大小的琐事都需要自己定夺,妻子每一次征求他意见的时候,也让他在潜意识中觉得自己不可缺少,家人需要他这个顶梁柱。即使只是做主、拿主意这点小事也让他有了求生的欲望,这种求生的欲望促使他战胜了病魔奇迹般的活了下来。生命给予人同样的选择,却有着不同的结局。不仅仅是因为某些先天条件的具备,更是人的价值使然。

当一个人被别人需要的时候,就会在心底产生一种对自己价值的认同,有了这种存在的价值才会激发很多创造力和爆发力,从而实现真正的人生目标,这样的人生才算是真正意思上的人生。真正的人生是在经历中体现价值的,而不是在贪图享乐的欲望中享受。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忽视其本质,而追求一些徒有虚名的东西,等到明白时追悔莫及。

当一个人感到有许多人需要自己时,不仅仅让自己更有旺盛的精力去接受挑战,也让心里觉得满足,一种自我肯定的满足。即使处在逆境,想到还有很多人需要自己去拯救,需要自己去负责时,再多的困难也愿意去克服,是辛酸还是艰辛,内心总是充满了希望。

篇7:“银发经济”是福还是祸

老龄化真的就只会给整个社会打造一个“吸金”群体,而不再对社会发展起到任何正面、积极的作用了吗?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内地60岁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上升了2.93%,近3个百分点。估计再过三十余年,60岁以上的老人会达到30%左右,也就是说有三分之一以上都会是老人。

在我居住的社区附近有一公园,公园附近有一个集贸市场。住得久了就发现:公园与集贸市场在不经意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极富生机的购物消费链。每天清晨到公园里锻炼身体的人们,经过一两个小时的弯腰踢腿散步打拳之后,就很自然地拐进了旁边的集贸市场。那里有干鲜果品、时令蔬菜、肉蛋油盐、五金文具、衣服鞋帽……几百名小商贩的叫卖和上千名顾客的熙攘,买卖场面十分火爆。而我的另一个“重大发现”则是,除节假日和周末公休日之外,到这里把晨练+采购联为一体的,几乎全部都是老年人,即我们常说的银发一族。

此事令我颇受启发:中国60岁以上的消费群体是一股正在不断增长的经济力量,只要引导扶持得得法有效,它就将会像老龄化社会的出现一样,迅速改变中国内地的市场格局,形成一个庞大的新兴的消费市场。

今天,许多发达国家都在着手迎接一个“银发经济”时代的到来。比如今天在美国,老龄人口的消费能力与中青年人已没有明显的差别。中国目前的老年人与年轻人消费能力相比,可能会有一定差距,但这种追近趋势,已经日渐缩小。别的不说,仅从我讲述的前面那家集贸市场前顾客使用的交通工具就可见一斑。以往多数来晨练与采购的老年人多以单车代步,而今门前单车与小轿车已平分秋色了。

其实,如果我们把银发经济作为一个产业链来加以考察,就会明白,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在物质与精神上的需求其实已经客观上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并且正在形成一个新兴产业。这个产业既包括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物流、销售,而且涵盖着养老服务业、老年卫生保健业、老年文化娱乐业、老年金融保险业、老年教育业、老年旅游业、老年餐饮食品业等等,绝不少于十幾个门类。如此洋洋大观的一个新兴产业,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一片充满诱人商机的广阔天地。

当然,一种社会消费需求,无论有多么巨大的潜在规模,如果得不到有效而实际的释放,仍然是水中月、镜中花。即便是再大的机遇,也只能算做一种“伪商机”。因此,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使潜在的老龄市场得到实质性开发,并最终产生商业价值。

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面对诱人的产业发展机遇,为经济转型、为扩大内需与就业而终日殚精竭虑忧心如焚的政府管理者,有必要重新认识银发经济。

中国的大官小官们只要能克服政绩急躁症,踏踏实实去干点实事,就会明白:银发经济是福不是祸,这是一项让亿万父老感动与感恩的民心工程。

(责编:田茵)

篇8:谈大学生网上创业是福还是祸

大学生网上创业已经成为时尚潮流,可是大学生网上创业是福还是祸?估计这个问题很多朋友都没考虑过,有的朋友或许毕业后家里为你安排了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但为了挑战自己,你不甘愿给别人打工,总想着自己创业,于是抛弃在别人眼里很棒的工作而投身淘宝。有的朋友因为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无奈之下投身网络。有的人在网上创业赚了大钱,有的人在网上创业连血本都亏掉了。有的人自从在网上创业,每天面对电脑的时间长啦,锻炼的时间少了,睡眠时间也随之减少......理所当然身体也越来越差。大家是怎么想的呢?

[谈大学生网上创业是福还是祸]

篇9:懂得低头不是认输的人生哲理

让自己变得更豁达,

有时候,忍一忍,不委屈,

有时候,让一让,会快乐!

低头,才能看清脚下的路,

低头,才能再一次抬起头,

总有一天,

当你领悟到低头的真谛,

篇10:是福不是祸人生哲理

01

趁着周末,去图书馆坐了半天。

在堆积着四六级考研考证书籍的书桌上看小说,感觉还不错。我不知道如果真正离开校园的多年后,会不会怀念图书馆书桌上午后照进来的阳光。

很多时候的感觉,真的就是,偌大的城市,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今天来校园,是为了陪晓晓考四级,所以忍不住想讲讲她的故事。

我和她的相识是在小学,那个时候就喜欢给朋友写信,当然就包括她,当时的我幼稚懵懂,不知道身为转学生的她会遇到怎样的事情,直到成年后的今天问起来才知道会有那样的不容易。

小升初的时候因为学校各种合并、搬迁,她所读的初中是那所学校的最后一届,老师和教学条件都已分崩离析。那个时候还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升学考试,仅仅因为几个领导的大笔一划,命运就分成了两边。

在她那所初中里,她成绩不错,中考也发挥稳定,但是成绩出来才发现结果原来如此不如人意,之前的一切只不过是个假象。

就这样,她去了一所她极度排斥和不喜欢的高中,看到学校乱糟糟的教学管理和学习风气,极度失望,她觉得这样学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希望。

而家里人不明所以,不知道为什么初中成绩那么好,却只考到这个学校,念念叨叨的声音充斥着她的叛逆期。

她故意在期末考试的时候不去做选择题,考了个低分,过年的寒假,她照例被家里人说得一无是处,她明白那是一种恨铁不成钢,却从来没有人问过她为什么会考得这么差。

所以,十六岁的她,带着一份固执和不甘,毅然决然选择一个人去了上海。

没有文凭和经验能力的她什么都做不了,只好跟着一个朋友去做美容,头三个月的培训非常辛苦,她每天晚上都会躲在被子里哭泣,家里人劝她回去读书,她却咬紧了牙关。

因为她说她回不去了,辍学的事情早就人人皆知,她无法想象回去会面对怎样的人生和境遇,也不觉得回去之后的人生会有什么希望。

但是她还是笑着跟我说,她很庆幸有那三个月的培训,现在的美容师上任都不会再这么系统地培训了,那三个月她掌握了很多扎实的知识。对于学习,她依旧是一个认真而有天分的人。

02

就这样,在上海最繁华地段的店面里,她做上了美容师,一个月、两个月日积月累,她成了手上客户最多的`美容师,店里已经缺不了这个人。

她跟我说,她的业绩好,是因为她在认真对待这份工作,跟每个客户坦诚沟通,而不仅仅是希望他们办卡消费。

因为一般能做得起这种高端美容的人,都是非常有学识和经历的,而且做美容的时候,人是非常放松的,这些混迹上海的男男女女会聊聊自己的感情史,创业史,表达自己对社会和人生不同的见解和看法。

她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别人的倾诉和表达,而是一种改变和教育。

也许对于美容这个行业,很多人都带着有色眼镜,她工作的店面是上海很大的美发美容一体店,在徐家汇,客户一般都很高端。

但不排除会出现素质低下的人,在她十七八岁的时候就遇到过,出言不逊让她战战兢兢,她把事情跟楼下的理发师说了之后,几个小伙子都说要上去揍这个客户,他把这里当成什么地方了。

想想那个时间,我还在高中的课堂上,为了一道数学题而烦恼和忧心,她却要开始面对各种各样的恐惧和张皇,一切显得那么戏剧。

她的很多客户都很欣赏她,觉得她不是池中之物,不适合待在美容院,就经常帮她出主意,找关系,希望她换一份工作。她也知道这样的一份工作不是长久之计,虽然那时她的工作已经好几万,但总不是她心中所想。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个朋友说可以帮她推荐到上海的一所幼儿园,她很高兴,但在学历和经验方面她没有任何优势。不过她有这个决心去改变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所以决定得非常果断。

她回家弄好了高中毕业证,想尽办法参加成人高考,考上了在职的大专,然后是幼育证书,她格外珍惜这个改变人生道路的机会。但是幼儿园方面却不能给出准确答复,毕竟她是一个连大专证书都还没有拿到的人。

而美容院这边的工作,因为领导知道她要离开,所以也就不愿意把客户交到她的手上。等幼儿园消息的那几个月,她换到了一家小美容院,因为只是临时干,所以 也接不了什么工作,就每天给别人洗头,从早上开门到晚上下班,一个接着一个,不断地给客人洗头,那个时候她的手都是烂掉的。

她说,来上海那么多年,那是最痛苦的日子。但是为了换得一份体面和有前途的工作,她必须付出代价。

就这样在没有确定希望的情况下等了三个月,终于幼儿园有个老师休产假回家,她顶替了上去。

那个时候她还没有拿到大专证书,因为院长的关系勉强进去工作,一开始的她什么都不会,办公软件幼儿教育,完全是一头雾水,但是又不能在别人面前露怯,所以只能硬扛着,通过观察别人积极学习。

好在,她对待孩子有一份真诚和善良的心,所以在沟通和管理上做得并不比谁差。

03

如今的我,大学毕业,来上海工作,和她住到一起。

她也已经考上了华东师范的专升本,每周去夜校上课,在幼儿园也站稳了脚跟,得到了同事的认可和信任,拿下了所有该有的专业证书。然后有了一个交大硕士毕业的男朋友,支持他的创业和扩展,把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那天晚上,我们聊了太多,其中的艰辛是我没办法想象的,我以为她是顺顺利利当上了幼儿教师,在上海幼儿园工作,听起来光鲜体面,却不知道这六年的曲折和荆棘。

在她的朋友都在学校里因为期末考和晚上中午吃什么而烦恼的日子里,她得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付出那么多努力,她让我很震惊,也很敬佩。

日常生活中,我们聊得最多的除了男朋友,就是她的幼儿园小朋友了,也许是因为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的缘故吧,她的心态比我们刚毕业的还要年轻。

她对小朋友的爱是发自内心的,不管再怎么爱玩爱闹,工作却从来不愿意请假,每天关注的新闻都是跟孩子有关的,空间里就是个晒娃狂魔。

她说幼儿园以后老师可能要入编,她一定要在那之前拿到本科文凭,考过四六级和计算机,她说了,也正在做。不断健身,不断考试,不断学习,生活充实,独立而美好。

我试想过,如果我遇到相似的事情,我很难走到现在,即使可以,在日后的生活中我可能就会失去一份充满活力的心态,我会害怕会胆怯,会疲惫和小心翼翼。

但是她没有,眼睛干净得天真无邪,生活阳光得无畏无惧。

很开心她有着很多大学同学都已经失去的天真和善良,对孩子和陌生人都有着真诚的耐心和怜悯。

我不明白我之前所遇到的很多人,他们在学校生活,却早已变得世故和圆滑,对社会早已心存戒备,满是抱怨。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只是因为害怕而害怕而已。

那晚我们聊到深夜,她语气平稳,轻描淡写,只是说到离开学校、家人不理解的那段日子,还是会忍不住流泪。

我问她后不后悔,她说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那些留下来的班上的前几名,也有很努力靠自学考上大学的,那就是另外一条生命轨迹了。她选择了自己的这条,如今走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后悔不后悔。

她告诉我说,她现在去美容院还会遇到以前的同事,她们还在做美容,然后老公是做美发的,工资虽然高,但是没有节假日从早到晚地工作,十分艰辛,没时间陪孩子,没条件买房子。他们的想法还停留在以前,觉得工资高赚到钱就好,她庆幸自己跳出了那个圈子。

人生的确会因为境遇和环境做出各种不同的选择,最后步入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其实并没有后不后悔,而是要弄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然后为了它不断努力,得到最自在的生活方式。

当你的眼睛看到的并不是自己所局限的这个圈子和人生的时候,就要试图跳脱出来,努力优秀,努力改变。决定你人生的不是你的境遇,而是你的眼界。

篇11:给孩子手机,是福还是祸?

November Topic

Clip 1

Most families get their kids cell phones to keep in touch and to know that they are safe, but most of us know that kids use their cell phones to keep in touch with their friends. You don’t have to look much further than your local middle school to see evidence of that.

Ever since the 1)Anchorage district give the OK for cell phones at school, these 2)roam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ve been happily talking and texting their lunch hours away. 13-year-old John Eyrich is one of them. He says it took a while to 3)convince his mom he just had to have a cell phone.

John Eyrich: I needed one. I wanted one. And I finally got one.

And it turns out John is not alone.

Susan LaGrande: The number one way in surveys that…kids that they get their cell phones begging them from their parents.

Susan LaGrande is a child 4)psychologist who says cell phones are 5)a fact of life. But that doesn’t mean kids or their parents should 6)take that fact for granted.

LaGrande: Parents need to know this is just the same kind of setting limits as anything else like 7)curfews or when you can drive the car or anything like that. You still have to set limits.

LaGrande gives simply advice on when you give your kids a cell phone. Make the rules very clear and if they break the rules let them know the 8)consequences. Parents should keep in mind the age of their child—the very young may need a lesson on how to call for help.

LaGrande: One of the concerns is that the safety, we found. Here is…you know, in your phone is a helpful friend’s number beyond our number in case you can’t reach us. This is how you call 911注. This is when you call 911. You don’t call them because we’re…we’re late picking you up. You call them because someone’s trying to harm you.

And for older kids, safety counts too. LaGrande says parents shouldn’t hesitate to keep an eye on who their children are talking to.

LaGrande: Sit down with them and tell them that you are going to check who they have phone calls with; and you are gonna go over the monthly bill with them. And if there are unfamiliar numbers that are frequently used, you wanna know what those…whose… those numbers are too.

LaGrande says cell phones are a great way to give parents peace of mind but the phones can also be a teaching tool, allowing children to learn about taking responsibility and showing they can handle it.

Clip 2

And if you think we’re kidding, when we say “thousands of times a month”, listen to what some teens are telling us. The numbers will surprise you.

Student A: I text a lot but not as much as some.

Reporter: So what’s “a lot”?

Student B: Uh…in the past two weeks, in my outbox now I’ve sent 3,000.

Student C: Well, last month was about 6,000 but this month there are probably like 2-3 maybe.

Student D: I have unlimited. So, last month there was 7,000.

And then there is Andrew Carrao. Listen to this—

Andrew Carrao: Yes, in last month I sent 11,263.

That’s 11,263 text messages in one month on that phone.

Carrao: So if I’m just saying something to someone and I’m joking, I’ll just say “JK”—just kidding; and if I’m about to leave or to go to the bathroom or something and I’m gonna come back, I’ll say “BRB” which means “be right back.”

Christina Gaebhart: I think a lot of it is just generational thing.

Teacher Christina Gaebhart has followed the trend and how a whole new language has developed, a sort of text messages shorthand.

9)Abbreviations like OMG, and PAW, and TMI, mean “Oh My God”, “Parents Are Watching” and “Too Much Information”. And there’s dozens more just like them. But when these codes show up in actual classroom work—

Derek Noll: It’s a little 10)frustrating.

Derek Noll is an Oak Park English teacher.

Noll: Well you know, you see the number “2” instead of the “to” or “too” or “two” even, in just inappropriate places.

Teachers also watch for cheating by text message.

Gaebhart: I know a lot of teachers are worried about cheating. And how easy it is for one kid who can be taking a quiz right now to text to the kid who is gonna take that quiz next 11)block.

Reporter: And what do you do about that?

Gaebhart: Uh…for me I make sure that there is nothing on the tables when they’re doing it.

In this school, and others, it’s a “use it and lose it” policy—get caught using a cell phone during class, and teachers will take them away.

11月话题

片断一

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给他们的孩子买手机是为了保持联络和知道他们是否安全,但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孩子们使用手机是为了跟他们的朋友联络。您不用到很远的地方去找例子,在您附近的中学便可见一斑了。

自从安克雷奇地区允许学生携带手机上学以来,这群在校园内游荡的中学生一直很开心地打电话聊天和发短信,就此打发午饭时间。13岁的约翰·艾瑞奇便是代表之一。他说他花了好一段时间才说服他妈妈自己必须有一部手机。

约翰·艾瑞奇:我需要一个(手机)。我想要一个(手机)。然后最终我都得到了一个(手机)。

看来约翰的例子并不在少数。

苏珊·拉戈兰德:调查显示,排行第一的方式就是……孩子们乞求父母给自己买手机。

苏珊·拉戈兰德是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她说,拥有手机是个不可改变的生活现实,但这并不是说孩子或是他们的父母就得把这个现实看作理所当然的。

拉戈兰德:家长们必须明白这(指使用手机)跟其它活动,比如宵禁或者子女什么时候可以开车等等,一样要有限度。您仍然必须要设定限度。

拉戈兰德对什么时候给孩子使用手机提出了简单的建议。做一些非常清楚的规定;如果他们违规了,要让他们知道其后果。家长们要牢记自己孩子的年龄——可能需要指导年纪很小的孩子如何打电话求助。

拉戈兰德:我们发现,考虑因素之一就是安全问题。这里就是……你知道,在你(指子女)的手机里除了我们(指父母)的号码外还要有一个得力的朋友的电话号码,以防你联系不上我们。这就是你如何拨打紧急求助号码911。这就是你何时应该拨打911。你不能因为我

们……我们没按时接你放学就打紧急电话号码。而应该是有人要伤害你时才打紧急电话。

对于年纪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安全同样重要。拉戈兰德说,家长们不应该犹豫,要时刻留意他们的孩子在跟谁通

电话。

拉戈兰德:跟他们坐下来,告诉他们您将要检查他们跟谁通电话了,并且您会清查他们每月的电话单。如果有一些陌生号码经常被使用,您也要弄清楚那些……那些号码到底是谁的。

拉戈兰德说,手机能很好地让家长们安心,但它们也能成为一种教育工具,能让孩子们学会负责任并且展示他们的处理能力。

片断二

我们说“每个月有数千遍”,如果您觉得我们在开玩笑的话,听听一些青少年是怎么说的。那些数字将会让您

吃惊。

学生甲:我发很多短信,但还没有一些人那么多。

记者:那么什么才算“很多”呢?

学生乙:呃……过去两个星期,现在我的发件箱里已经有约3000条信息。

学生丙:嗯,上个月大约发出了6000条,可是这个月也许只发了2000-3000条吧。

学生丁:我有无数条呢。所以,上个月我发出了7000条。

接着,是安德鲁·卡里奥。听听这个——

安德鲁·卡里奥:对,上个月我发出了11263条。

就是在那个手机里一个月内发出了11263条短信。

卡里奥:如果我在跟某人说着什么,而且是说笑的,我会说“JK”——只是开玩笑的意思;或者如果我想离开或者要上洗手间做什么的,我很快便回来的,我就会说“BRB”,意思是“很快

回来”。

克里斯汀娜·伽柏霍特:我认为很多这样的现象都只是新一代的特色。

克里斯汀娜·伽柏霍特老师追踪了这股潮流以及一种崭新的语言——就是所谓的短信速记法怎样形成了。譬如,OMG、PAW、TMI这样的缩写意为“噢,我的天”,“父母在监视中”以及“信息过多”等等,还有数十个像这样的英文缩写。可是当这些代码出现在现实课堂作业中的时候——

德瑞克·诺尔:这挺让人懊恼的。

德瑞克·诺尔是奥克帕克中学的一位英语老师。

诺尔:嗯,你知道,你会看见数字“2”取代了“to”或“too”,还有“two”,反正就在不恰当的位置出现。

老师们也监视着用手机短信作弊的

行为。

伽柏霍特:我知道很多老师都担心学生作弊。一个现在可能在考试的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短信给一个下节课将要考同样试题的学生。

记者:对于那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呢?

伽柏霍特:嗯……对于我来说,我要保证当他们考试时桌子上什么都没有。

这所学校以及其它的学校都有一条“发现使用立即没收”的校规,就是如果老师发现学生在上课期间使用手机便会没收手机。

中小学生真的需要手机吗?

Discussion Forum 七嘴八舌讨论区

Opinion 1

I am definitely not against it. It’s so cool to give my best friends a buzz with my latest super hot iPhone.

Opinion 2

I gotta say my cell has helped me to kill time without effort. Since we can get so much fun from our cell phones, it’s no big deal that school kids have them.

Opinion 3

Of course not. Who pays for my children’s gigantic phone bills as they like chatting very long on the phone? In fact, I struggle to make ends meet for my family every month.

Opinion 4

The cell phone is a good escape from boring classes. Not until our teachers make some belly laughs should we play with our cell phones in class.

Opinion 5

Well it’s hard to say. In my case, I can track down my kids if they have the cell phones and they won’t be able to play hide and seek with me. But the cell phones can be quite distracting to their studies.

Opinion 6

I don’t suggest my students have cell phones. It’s like opening a Pandora’s box—the cell phone can be a tool for cheating and the sudden ringtones in class are just annoying.

Opinion 7

This is how bad news travels fast. The campus is now full of gossip because everyone is texting SMS or chatting with their big mouths on the phones. If you don’t want your kids to speak ill of you, think twice before you get them a cell phone.

Tips 1: 苹果iPhone是目前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手机。说话者拥有最新款式的iPhone,难怪他不但不反对中小学生拥有手机,还把给好友打电话(give someone a buzz)看作是超酷(cool)的体验。“cool”为常用美式口语,跟中文“酷”的意思相同。

Tips 2: 美语中的gotta相当于have to/got to(不得不,必须),cell在这里是口语简化,即cell phone(手机)。说话者认为手机有不少娱乐功能,能毫不费劲地帮他打发时间(kill time),所以中小学生拥有手机并没什么大不了的(it’s no big deal)。

Tips 3: 如果你有张巨额电话单,便可以用gigantic phone bill来表达了,gigantic一词的确能很形象地描绘出你所指示的物体之“巨大”。词组make (both) ends meet意为“勉强维持生计”。

Tips 4: 看得出这位说话者是个学生,他觉得上课时玩弄手机能解闷。要注意not until的倒装句式(not until…should we…),这里指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枯燥地讲课,而不能让学生们捧腹大笑(belly laughs),学生就会在课堂上玩弄手机。

Tips 5: 这是一位家长的苦衷。in one’s case意为“以……为例”。孩子们有了手机,家长便可以跟踪(track down)他们的去向,但手机让孩子们学习不专心。hide and seek就是小时候玩的捉迷藏游戏。在这里,家长当然就是找的那个,孩子就是躲的那个了。

Tips 6: 在老师看来,中小学生不适宜拥有手机。那就像潘多拉魔盒(Pandora’s box),指邪恶之源——手机可以成为作弊工具,而且上课时突如其来的铃声(ringtones)很令人讨厌。

Tips 7: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英语谚语中的bad news travels fast(坏消息传得快)也有这个意思。SMS是Short Message Service(简称短信)的首字母缩写。说话者认为校园里到处是流言蜚语,因为大家都在以发短信或打电话的方式来说长道短。big mouth字面意思是“大嘴巴”,喻指健谈的人,爱聊八卦的人。如果家长们不想被孩子说坏话(speak ill of sb.),就要再三考虑是否给他们买手机了。

Know More

Common Text Messaging Abbreviations

常见短信缩写

AKA: Also Known As

ASAP: As Soon As Possible

BBT: Be Back Tomorrow

BBS: Be Back Soon

B4: Before

BIB: Boss Is Back

BFF: Best Friend Forever

BRB: Be Right Back

BTW: By The Way

CM: Call Me

CYE: Check Your Email

DIKU: Do I know you?

DIY: Do It Yourself

FAQ: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

F2F: Face To Face

FYI: For Your Information

GTG: Got To Go

HAND: Have A Nice Day

HB: Hurry Back

IDK: I Don’t Know

JFF: Just For Fun

KOTC: Kiss On The Cheek

LOL: Laughing Out Loud

NBD: No Big Deal

OIC: Oh, I See

OMG: Oh My God

OOTO: Out Of The Office

PSOS: Parents Standing Over Shoulder

SLAP: Sounds Like A Plan

SPAM: Stupid Person’s AdvertiseMent

SWAK: Sealed With A Kiss

TMB: Text Me Back

TTFN: Ta-Ta For Now

TTYL: Talk To You Later

UGTBK: You’ve Got To Be Kidding

上一篇:企业员工朗诵励志诗歌下一篇:乔布斯斯坦福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