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专业学生山东省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实习报告

2024-05-16

法律专业学生山东省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实习报告(精选6篇)

篇1:法律专业学生山东省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实习报告

法律专业学生山东省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实习报告山东省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实习报告

“一切违背人的自然感情的法律的命运,就同一座直接横断河流的堤坝一样,或者被立即冲垮和淹没,或者被自己造成的漩涡所侵蚀,并逐渐地溃灭。——[意]贝卡里亚”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两个月来我在德州中级法院实习的收获,这句话最恰当不过了。我很感谢这次实习机会,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参加法律专业的实习。虽然我仅实习了两个月,不可能学到太多的实战经验,但这些知识已很好的补充了平时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使我的法学理论和实战技巧得到一次很好的融合,作为初涉社会的青年,这次实习也让我进一步感受了冷暖人生,社会百态。我是2007年3月1号到2007年4月28结束的,近两个月的时间。我三月份在民事第一庭实习的,四月份在刑事第二庭实习的。由于我在民事第一庭实习时感受最多,学到知识也最多,所以首先我要详细谈下在民事一庭实习的情况。初到民事第一庭的感觉就是繁琐。据民一庭里的法官介绍,民事第一庭主要受理涉及:婚姻、继承、财产分割、民事侵权、合同纠纷、民事权利的确认、变更、撤销之诉等内容案件,这些案件虽然琐碎,但是却同民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民一庭主要受理民事二审案件(当然也受理一审案件),其案件受理数量众多,每年近1500多件,在我实习的一个月里就受理了一百多件,这都是涉及标的额不大,案情简单的案件,二审的案件大多是当事人不服基层法院的判决进行上诉的,因此民一庭的当事人多为农民。通过在民一庭的实习,我能从另一个角度知悉了民生、民情、民怨。民事第一庭的法官是德州中院人数最多的一个庭,其有有许多优秀法官,有刚获得“全国优秀法官”之称的白光锋副庭长,山东省“十大杰出女法官”的杨敏法官,德州中院调解能手崔书江法官。。。跟这些优秀法官在一起,不用他们对我特别讲授,通过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也会使我的法律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说实话,在实习中我的角色是介于法官与书记员之间,又干书记员的活同时也干法官的活。跟随书记员我学到了从受理案件到接受送达回证一整套的法律运作程序,跟随法官我学到了如何分析案情,书写法律文书,以及开庭审理案件,进行民事调解的实战技巧。通过在民事一庭的实习,我发现法院在实际的判案中与课本抽象的理论和法条刻板的规定最大的不同,是法官多采用民事调解的方式予以结案,我在询问多名当事人和法官后得知,鼓励采用民事调解程序不是法官怕麻烦,不想写判决书,而是这种方式才是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最佳方式。这可以有力避免判决成一纸空文的负面后果,虽然有时对于当事人一方会有失公平,但权益受损方真正得到了补偿才是最重要的结果。正如托马斯·福勒所说:“呆板的公平其实是最大的不公平。” 而且在今年4月1日后案件诉讼费大幅下降,在办案经费缩小的情况下,如果一味采用判决,对法院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和损耗。我在民事一庭的实习中通过翻阅大量的案卷,亲身参与一些案件的审理,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是民事案件的规律性知识点:

一、离婚案件

1、主体:离婚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出生的青年成为离婚诉讼主力,更细化的统计,多是孩子年龄在三岁之内的。提出离婚多是女方。农村青年又占了离婚主体中的主导地位。如(2007)德中民一终字第42号

2、事由:(1)青年:城镇青年离婚的原因多是一方有背叛行为,如有婚外恋。农村青年离婚的原因多为不了解对方,因为据统计,农村离婚青年多为父母包办,没有经过自由恋爱,两人的感情基础不牢固;还有个原因就是农村男青年多外出打工,常年居外地,二人感情淡薄。纵观城市和农村青年共同离婚的原因就是:女方同婆婆,小姑子关系处理不善,多发生争吵,女方忍受不了(2)中年:城市居民多是发生在富裕家庭,男方多为公司、个体老板以及公职人员,在外背着女方包养情人。农村中多为男方对女方及子女实施暴力。

3、争议焦点:(1)子女抚养问题,特别是男孩子的抚养问题,以及如果判决孩子归一方抚养,另一方的探视权以及抚养费的问题(2)财产分割问题,特别是农村中关于婚前“彩礼”“聘金”的归属问题,视为夫妻婚姻存续期共有财产还是男方婚前财产,如果把

婚姻关系类比成契约关系,那么这部分应视为附条件的赠与行为还是定金?如(2007)德中民一终字第99号。

二、遗产继承问题 这类案件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争议的焦点多集中在老人留下的几间老房。争议的事由确实由于村规民俗,主要表现为:“扛幡、摔盆、做孝子”。我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下,一是由于外地的人们不太熟悉,二是由于此类案件具有多发性、难判性、矛盾性等特点。“扛幡、摔盆、做孝子”是指农村老人去世后,风俗就是不让女性操办出殡事宜,必须由男性操办,谁操办老人的财产则归谁。如果老人没有儿子,则让女婿做孝子,但必须的改成女方家姓,享有继承权。如果女婿不同意,则要委托家族长辈从院里(同支脉血缘亲属)选择一名男子来操办老人丧事,然后享有遗产所有权。此类案件的争议恰恰也就体现在这个问题上,即这种方式取得老人的房屋是否合法合理?其女儿和该“孝子”同时主张该房屋的所有权,当如何认定? 我通过阅读相关案卷,咨询相关法官,亲身参与判案流程,对于此类案件多作如下认定:

1、此类村规民俗不在法律保护范围内,即“扛幡、摔盆、做孝子”的约定不被法院认可。

2、此案件如果是老人生前赞同此种方式,则应当认定是附条件的遗产赠与合同关系,只要老人许可的人按约履行完自己的义务,即操办完老人的丧事,其当然享有该房屋的所有权。

3、此案件如果是在老人去世后,由家族的长辈经老人的女儿同意而采用的此种方式,老人生前并不知情,则应当认定为该行为是附条件的房屋赠与合同,即老人的女儿通过继承权先获得该房屋的所有权,老人的女儿通过附条件的房屋赠与合同在其认同的人给老人操办完丧事后,将房屋的所有权转让给该男性。如果老人的女儿事后反悔,应视其违约,但是如果老人有几个女儿,只是其中一部分女儿同意该协议,则该男性只能获得同意其行为的继承人所应继承的财物。

4、此案中的家族长辈应视为是中间人,调解人,如果发生纠纷应视为直接人证。不能视其有处分老人遗产的权利。如,(2007)德民一终字第55号

三、农村土地纠纷 此类案件我认为应是全国范围内的民事纠纷焦点,在学校组织的下乡法律宣传活动中,此类案件也是很典型、很突出、数量很多的。在民一庭实习期间我总结了此类案件多为: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纠纷 此纠纷多是由于村委会而引起的,主要表现在“一权二租,甚至多租”,即农民在换届前的村委会默许下对该争议土地长期(十年上)使用占有、使用、收益,并按时向村委会缴纳提留、农业税等费用。换届后的村委会不认可原村委会与农民之间达成的口头协议,村委会在未通知原使用人的的情况下,以高价格将该土地承包经营权租给他人使用,并与他人签订了土地承包使用合同。因此,新使用人与原使用人发生纠纷。对于此类案件,法院多采用保护原使用人的权利,是原协议有效,受法律保护。

2、相邻关系纠纷 此类案件多为邻里之间的矛盾,多表现为两家争夺墙头的所有权,邻居借盖房机会侵占己方宅基地,邻居盖房侵犯自己的通风、采光权,邻居的家畜对己方的种植的作物或饲养的家畜造成损害、己方院内种植的作物跃过墙头在邻居家结果,邻居是为其所有等等。在我们眼里看似小事,再上诉双方眼中确实他们的大事,处理不好会影响相邻关系的稳定,甚至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3、地役权纠纷 此类案件的发生要么是供役地权利人不够宽容,不给地役权人以必要的便利,如地役权人须经过供役地权利人的土地进行铺设管道,用于浇水,而供役地权利人拒绝;要么是地役权人在享有供役地权利人所提供的地役权时给供役地权利人造成了人身或财产的损失。综上,对于民事案件解决的最佳的方式是进行调解,因为如果一味判决,一纸空文并不能化解当事人双方的矛盾,修复其关系,使之达到和谐状态。并且此类琐碎的争议,所是由当事人为了“一口气”而打官司,当事人并不在乎时间、财产由于诉讼造成的更大的损失,只有双方当事人都“消气”,才是最完美的结果。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对广大农民普法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村中人民调解员的作用,使矛盾化解在诉讼之前。我接下来谈下自己在刑事二庭的感受,刚到刑事二庭的感觉就是很清闲,轻松下来还有些不适应。刑事二庭主要受理经济纠纷的案件,象抢劫、盗窃、贪污、受贿等侵犯财产的案件。在我实习的一个月里,我所接触的案子不同于在民一庭那样的宽泛,主要集中在抢劫与盗窃这两个罪行上。因此从案子中学到的法学理论知识不是很多,但通过在实习中与法官交流,我发现了现存刑事诉讼法的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已于我国的现实状况有很大脱节,影响了法官的公平、公正的审判过程。这些问题看来已是全国的普遍状况,在刑事诉讼法修订草稿中也能找到。主要有:

一、刑讯逼供问题 在实践中,往往犯罪嫌疑人在法庭上会提出之所以会“自认其罪”,是由公安部门或检察部门在侦查过程中所致,并要求法院认定其无效。可是该要求由于犯罪嫌疑人不好举证而往往得不到法院采纳,仍旧按公诉方所提供的证据作不利于犯罪嫌疑人的审判。我在实习中发现,往往判决5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的犯罪分子对会在法庭调查阶段会翻供,认定侦查人员对自己实行刑讯逼供。这反映了我国现阶段此问题解决的还不是很尽如人意,如果靠道德和纪律来约束办案人员恐怕只是治标而非治本之策,我认为应该从修改和完善刑事诉讼程序上下功夫。

二、侦查人员出庭作证问题 侦查程序是刑事诉讼法里首个环节,往往是从这个环节开始的,侦查环节为后续的审查起诉以及审判环节几乎定性,因为后续阶段都是围绕侦查阶段所侦查的证据,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定罪量刑的,可是在现实中,往往收集证据的侦查人员并不出庭作证,也就是设了个前提,即对于侦查机关的侦查的结果在开庭前给默认和采纳,开庭时对于这部分证据不再全面质证,只是走以下程序,只对被告方及辩护人所提证据进行必要审查。这同刑讯逼供问题屡禁不止有很大关系,因为只要侦查人员不出庭作证,接受被告、辩护人的质证,把侦查过程公布于阳光之下,那就可以认为公检法达成了一种共识:不管侦查机关采用何种方式,只要破案就行,被告人的权利理应被剥夺。这同保护****的刑法理念格格不入,还残留着刑罚为主的封建意识。

三、侦查权的监督问题 在实习中我了解到,刑事诉讼活动中我认为最不公开,最不透明,也就是对****的保护亟需改进的环节就是侦查环节。

1、从权力平衡角度说,侦查阶段在刑事侦查权时,实际上并不受制约,主要有自己说了算。虽说检察院有检察权这也是事后监督,其并未参与到具体的侦查活动中,这就造成了侦查机关权力过大,容易质变。

2、从保护****角度来说,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程序的诉讼模式为审控辩三方的模式,被告可以委托辩护人在开庭审理阶段为自己辩护,而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多被剥夺,律师不许参与审理过程,就连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也被限制,就算会见也会有侦查人员在身旁,或者有摄像机进行全程监控,于是犯罪嫌疑人往往在没有律师的参与下,会自证其罪。最典型的是不论拘留所还是看守所还是监狱,多标有“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标语。这些多不能很好保护****。

在中级法院的两个月很快过去了,说实话我还真没有过足瘾,民

一、刑二的法官、书记员也有这种感觉,他们把我当成他们中的一分子,真到我要走使他们还舍不得,鼓励我通过了司法考试就报考中级法院,做他们真正的同事。当我听到这时感到很欣慰,自己实习没有白来,这次实习不但给我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使我学到很多课本所没有的司法实战技巧,而且我还认识了很多的法官、书记员朋友们。用营销专业的属于说:这就是人脉,能创造财富。

篇2:法律专业学生山东省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实习报告

今天搭巴士的时候,发现执信中学原来也在越秀区!果然是名校,其外表就透出难以抵挡的书香韵味.莫名,我突然有种很熟悉的感觉,恩,那是和我的高中母校相似的感觉!

实习工作开始步入正轨......

一个上午工作顺利,于是我们一起来到二庭找婉玲师姐吃饭(婉玲师姐人很好,经常照顾我们,和我们一起吃饭,一起搭车回学校,她和她们班的一大堆师姐都是来这里实习的,都是05法6的,势力庞大得吓人!她们可以说是这里”第一大帮派”,不过人都很好的),她们二庭的唐法官今天心情大好,决定请她们吃饭,我碰上狗屎运了,见者有份,一起去真功夫吃了!我突然觉得唐法官人非常好,而且高大威猛,英俊不凡!我说的绝对是真心话!

下午工作也是完满顺利......

2014.10.26 天气晴朗早上:

终于到了最后一次的实习啦,最后一次啦!

我们今天带了三个同学一起过来,实行“新老领导人” 交接!他们分别是来自本班的欧益,吴海洋和梁国英!结果,执行局三庭一组出现了6位实习生的难得局面!这也是导致今天提前收工的重要原因!

我们首先教会他们装订卷宗,带他们熟悉环境,介绍执行局的具体情况,带他们到本部盖章......

我和我的拍档--钻芬,顺利的拿到了实习证明,见证了我们一个多月来的辛苦实习,也意味着我两的离去!中院,其实我是很喜欢的,古语云: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我深明此道,觉得太多的伤感也是徒劳,希望日后有机会再次来到中院......

后记:果然,后来我又到了中院,不过不是来实习,而是兼职路过进去吃吃饭而已,因为我后来和书记员一直有联系,介绍了好几个同学进去实习了,有本宿舍的,也有本年级的,也有07的,也有外校的,这次刚好有两个师妹在那里实习,所以就过去看看她们,顺便吃个饭(中院的饭菜超丰盛的,当时我食量还好,所以那里的分量对我而言刚好,哈,而且有汤,又有水果,比学校好多了),探探书记员君姐。相信我和中院之间的缘分还是有的,奋斗!

篇3:法律专业学生山东省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实习报告

一、现有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模式的局限性

目前中职学校中, 商务英语专业多采用课堂情景实训、第二课堂活动、校内模拟实习及到广交会或企业进行专业实习等形式进行实践性教学。这些实训模式有其明显的优点, 但同时存在着局限性。

1. 课堂情景实训、第二课堂活动、校内模拟实习, 实训缺乏真实性

以上实训模式, 学生处于虚拟的工作环境, 无法亲身体验真实的市场环境, 也不能亲自体会真实的工作过程, 更不用承担决策性的风险及承受实质性的竞争。因此, 模拟性质的实践教学缺乏真实性, 未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和竞争意识。

2. 校外专业实习, 实训缺乏整体性

学生到广交会或外贸企业实习, 虽然能处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 但是实习单位为保证其正常运作并顾虑实习生的能力和经验, 一般只安排学生到较低层的、单一性质的岗位。可以说, 他们只是充当整台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 不会直接接触到整个业务流程, 实训缺乏整体性。

二、学生实习公司的阐释

学生实习公司, 即由专业教师指导, 由学生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创办与商务英语相关的公司。学生实习公司置身于市场, 直接参与市场竞争、承受市场风险、独立核算, 成为了学生“真刀真枪”演练的舞台。

在我校, 商务英语专业创建了颇具特色的学生实习公司“商务中心”。一方面, 它为学校师生提供文印服务:集打印、复印、打字、传真、刻录、扫描、中英文简历制作等为一体;另一方面, 它与同校另一间实习公司“淘宝基地”合作, 负责文字处理及翻译工作, 撰写淘宝网店的简介、产品的文字描述以及协助处理相关外单业务。

三、学生实习公司的实训功能

1. 是课程实训的紧要载体

课程实训项目以实习公司为载体, 让学生以真实的职业人身份投入到实训活动中, 实现教、学、做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 从而达到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所提倡的“做中学、学中做”的效果。

我校商务英语核心课程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 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 结合公司实际运营的业务流程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 (如联系客户、发盘、协商、合同拟定及签署、审证、违约、理赔) 。任课教师运用商务中心为媒介, 利用其办公环境和设备采用了“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 实践“以项目驱动教学”的理念, 让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 通过项目 (任务) 考核能力, 以结果和过程实现全面考核, 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我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有较多教学项目都是结合商务中心的经营来开展。

经营活动与相关专业课程实训内容的对应情况如下表:

2. 是校内实习的主要基地

学生实习公司实训模式具有强大的实习功能, 有效地弥补了其他实习实训形式中的内容特定性和限制性的缺陷。除了提供课程实训外, 我校商务中心作为一个经营实体, 课余时间对外开放营业, 并让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上岗实习。为了最大限度地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上岗实践, 目前我们采取班级轮包经营制, 每班承包一个学期;班内再分成小组, 每小组再承包不同时间段。各班各小组在承包时间内拥有独立经营权, 在确保公司正常经营、取得效益的前提下, 可以自主开发业务项目, 获得更大的利润。学生资金收益或劳动报酬均与公司经营效益直接挂钩, 自负盈亏。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实习公司能够初步了解到运营中涉及的营销、财务、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并加以实践, 从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岗位意识和竞争意识, 为将来就业或创业奠下基础。

3. 是专业教师锻炼的必要平台

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直接影响专业实训效果。因此, 如何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建设“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除了派遣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 参加各种实践教学培训等途径外, 学生实习公司也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我校外语外贸学部每学期均安排两名专业教师指导商务中心开展工作。指导教师要求熟悉商务中心的架构、运作, 指导日常的管理, 参与新项目的调研推广, 并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理。可以说, 指导教师也是以公司成员的身份投入到实践中, 无疑对业务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4. 是促进校企合作的重要吸引力

商务英语专业的校企合作可谓是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共同难题。首先, 商英专业作为一个文科专业, 企业对实习生的需求量很小, 中小型企业往往每个企业1~2名即可满足需要。其次, 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接纳商务英语专业实习生, 认为其缺乏经验, 培训投入大、上手慢, 短期内不能为企业带来利益。然后, 纵向有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同专业的竞争, 企业的可选性很多。最后, 横向有国际商务、商务秘书专业可取代, 商务英语专业主要培养外贸公司业务员、外销员、单证操作员、涉外文秘人员等, 与国商、文秘专业有一定的交叉性。以上种种客观因素都制约着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的开展。究竟如何才能打通商英校企合作的瓶颈呢?

第一, 实习公司能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提高就业竞争力。

实习生和应届毕业生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工作经验不足、专业基础不扎实、缺乏吃苦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实习公司促使学生提早进入了职业角色, 形成了岗位意识, 练就了业务能力, 强化了团队合作精神, 积累了实践经验, 具备了职业素质, 缩短了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实践证明, 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经过商务中心的锻炼, 往后无论校外实习还是求职就业, 都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几年来, 有实习单位多次写感谢信到学校表扬学生, 而且每年均有实习生被留用。综观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进入知名企业的学生比比皆是。最重要的是, 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在业界树立了良好口碑形象, 吸引了更多知名企业与我校建立实习合作。

第二, 实习公司能打造专业建设亮点, 预留“引企入校”接口。

引企入校, 属于校企合作中的“产学合作式”培养模式, 是由企业直接进驻学校, 校企共建校内基地, 通过企业的生产让学生在学校零距离接触生产过程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校企共建校内基地, 共同参与人才培养, 实现深度合作, 将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企业选择学校, 看重的是学校的办学质量、专业建设特色亮点以及学生的素质技能。实习公司为企业入校做好了铺垫准备。 (1) 现成的场地设备。由于实习公司按照实体公司要求来创办, 一般外贸企业所需的办公设备都一应俱全。 (2) 充足的员工储备。校内所有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都能成为企业的员工, 可选择性高。 (3) 专业的师资人才。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既是学校教师, 也可以是企业的培训师。 (4) 专业品牌特色。实习公司突出的实践成效, 为专业建设添加了有力的一笔, 成为专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四、结语

创办学生实习公司, 经我校的实践证明, 是一种可行的、值得探究的创新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模式。这种实训模式强调把实训置于真实的市场工作环境, 有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和综合职业能力, 使他们能在毕业时实现“零距离”上岗。

摘要:以广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从课程实训、校内实习、专业教师锻炼以及校企合作四个方面探讨创办学生实习公司模式的实训功能。

关键词:学生实习公司,中职教育,商务英语,专业实训

参考文献

[1]张燕芳.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广东教育职教, 2011 (7) .

篇4:法律专业学生山东省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实习报告

摘要: 在法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总体偏低,就业质量普遍不高的客观情况下,以培养书记员、律师助理等法律职业辅助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法律教育要走出就业困境,必须在坚持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结合广东科学职业技术学院法律事务专业建设实践,构建以“法院训练营”创新高职法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闯出了一条“没有路、找对路、走出路”彰显特色的法律专业建设之路。

关键词:法律事务专业;法院训练营;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新高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法学教育以传授法律知识、训练法律思维以及培养法律人才为己任。法学教育分为学术型、职业型及工具型三种教育,与之相对应的法律人才称之为学术类法律人才(如法律教师、法学研究人员)、应用类法律人才(如律师、法官、检察官、公证员)以及法律职业辅助人才(如书记员、律师助理等),上述三类人才的总和,统称“法律职业共同体”。

高职法律教育作为法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以培养从事辅助性法律专业服务的专门人才即法律职业辅助人才为目标,包括司法机关的技能型法律人才、基层组织与社区的实用型法律人才以及律师事务所中的辅助性人才等,他们是在法律事务中为法律职业者提供业务辅助且提高法律职业者工作效率的技术人才。广东省现有1246家律师事务所、156家法院、1639个司法所及1329个法律服务所。据预测,每年大约需要5000多名专科学历以上的法律职业辅助人才。

可是,在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总体偏低,就业质量普遍不高的现实面前,对于以就业为导向、以法律职业辅助岗位为主要就业岗位的高职法律教育来说,要想在每年数以万计法科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光靠传统的“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模拟法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的培养模式是无法实现的。因此,高职法律教育要冲出就业困境,破解专业建设难题,办出自身特色,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创新高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平台选择

所谓创新,本质上是“旧元素的新组合”,包括“从无到有”的创造活动和“从有到优”的推陈出新。高职法律教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法律职业辅助人才,重点是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关键在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因此,只有围绕着工学结合大做文章,不断推进校企的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创新高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

创新高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出路在于校企深度融合,对于法律事务专业而言,这个“企”并不是指真正意义上的某个企业,而是特指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律师事务所以及法律服务所等单位。法律事务专业到底应与哪类单位深度融合?换言之,哪类单位可以成为实现创新高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目标的平台?笔者认为,选择合作单位时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合作双方资源具有互补性。若仅是合作单位有资源供学校使用,而学校没有资源供对方利用,那么就无法调动其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校企也不能深度融合。没有校企深度融合,创新高职法律教育培养模式就将成为空话。反之,亦然。二是双方的合作应具有规模效应。任何人才培养模式,应具备普适性即大多数学生受益于此。如果双方的合作不具备规模效应,合作对专业建设的辐射能力、辐射范围很有限,无法让大多数学生享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成果,这样的培养模式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上述的原则,笔者认为,学校与法院深度融合是创新高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最佳平台。理由有二:一是作为国家审判机关的法院,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人力资源、案件资源及实践条件资源等),有能力、有实力与拥有丰富的潜在劳动力资源的学校进行资源互补。对于存在案多人少、人员超负荷工作等现象的珠三角地区法院,可提供大量的岗位让学生进行档案装订、速记等事务性工作的训练,可见法院与学校完全可以开展一定规模的深度融合,双方的合作具有规模效应。二是法院作为司法审判机关,处于诉讼活动的中心位置。无论是律师事务所、检察院,还是法律服务所、企业,要进行诉讼活动,都必须与法院有业务往来。掌握、熟悉法院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及工作要求,对于学生毕业后从事法律职业辅助工作的帮助非常大。因此,学校与法院实习基地开展深度融合,比起法律专业的其他实习基地来说,更具备创新高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三、创新高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分析

我校法律事务专业自创办以来,一直重视与法院合作,尤其是与学校毗邻、直线距离不到500米的珠海市金湾区人民法院(简称金湾法院)深度合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大胆探索、反复实践,初步形成了“法院训练营”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法律事务专业闯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建设道路。

(一)“法院训练营”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基础。

我校与金湾法院最初的合作,主要是学生到该院旁听案件审理、岗位认知、假期实习等以“走出去”为主的单向静止合作。此类合作随机性强、随意性大,管理不规范、指导不到位,法院参与的热情不高,学校、学生受益有限,校院双方优质资源无法最大化利用,合作广度和深度层次有待提升。

随着教高司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我们与法院的合作在规范已有良好合作的基础上,由过去以走出去为主的单向静止合作发展为走出去、引进来并重的双向动态合作,合作范围延伸到课程开发、教材编写、人才互兼互聘、课题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领域。目前,金湾法院已有33名法官和书记员被聘为我校兼职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兼职辅导员,承担各类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指导及实习管理等工作。我校3名教师被任命为该院的人民陪审员,全面参与审理该院各类案件。双方共同开发了民事法律事务实训、刑事法律事务实训及行政法律事务实训等课程和配套讲义,共同申报的《法律事务专业与法院实习基地合作模式的探索》课题被评为校级重点课题,还共同承担了当地政府的中学生普法宣传、“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以及“12·4法制宣传日”等项目。在此基础上,合作模式也由以前的“分批顶岗、轮流实习”等模式升级为“法院训练营”人才培养模式。

(二)“法院训练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解读及创新之处。

“法院训练营”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由学校与金湾法院合作举办技能训练营,专门为律师事务所、法院及法律服务所培养律师助理、书记员以及司法助理等法律职业辅助人才的培养模式。训练营每期20名学员,每期2个月。由了解用人单位对法律职业辅助人才需求的金湾法院负责安排学员校外顶岗实习、职业技能训练以及鉴定和推荐学员就业,学校则负责组织学生参加训练营,在晚上和周末配合法院顶岗实习内容开展针对律师助理、司法助理和书记员岗位的专题技能培训(见图1)。

“法院训练营”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摆脱了非政法类高职院校法律专业办学资源紧缺(如师资力量缺乏、实践条件不足等)和专业特色不鲜明的现实困境,且在“优势资源互补” “资源利用最大化”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下做实了校院合作,实现了双方深度融合。同时,由于“法院训练营”具备岗位针对性强、工作环境相关性大和管理运营监控到位等特点,坚持“教学做于一体、顶岗训练就业于一体、校内校外于一体的”无缝对接,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顶岗实习,闯出了一条“没有路、找对路、走出路”具备法律专业特色的专业建设之路,从而创新了高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三)“法院训练营”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实践及实施效果。

我校每年分批组织法律专业二、三年级学生报名参加“金湾法院训练营”。每批20名学生,一年4~5批。所有学生被临时组成“金湾法院班”,同时为训练营的学员。学员白天在金湾法院跟着书记员、法官以书记员助理身份顶岗工作,训练职业技能和提升法律素养,晚上和周末回到学校集中学习从事律师助理、书记员、司法助理等岗位所必需的档案整理与装订技能、速记技能、文书制作及处理技能、办公事务技能、法律素养提升等专题技能训练,做到“顶岗训练就业于一体、校内校外于一体”(见图2)。

为提高训练营对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法律素养提升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要求学生入营前在律师助理、司法助理和书记员三个岗位中作一种选择,明确自己将来的岗位,再根据选择把学员们分配到法院各业务庭,并为每位学员指定1名实习指导教师,学员与指导教师之间结为师徒关系,进行一对一教学,推行师徒制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书记员教书记员、助理教助理”的培养方式。师傅教什么,学员学什么,师傅做什么,学员做什么,做到“教、学、做于一体”。学员除完成书记员助理岗位应完成的真实工作任务外,还要在师傅的指导下完成档案整理与装订、汉字录入速度、法律文书处理、当事人接待、办公设备使用、旁听审案、卷宗分析、外出办案等8项技能训练任务,并将训练情况填写到《训练营工作日志》。学员结束训练营的训练后,获得的不仅仅是一张干巴巴的定性的结业证书,而是一张清楚记载着学员“完成了哪些项目、每个项目完成的效果如何”的非常具体的定量说明,具体到打字速度是多少,装订了多少卷宗,旁听了什么样的案件等,为学员就业提供一份强有力的证明材料(见图3)。

截止2009年1月,我校已成功运作了8期法院训练营,共有159名学生参加(含126名毕业生),2007、2008两届高达43.8%的毕业生参加过训练营。2009年4月,我们对参加过训练营的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发放了126份调查问卷,共收回107份,问卷回收率为84.9%。调查结论是:第一,95.6%的毕业生认为“进入律师事务所、法院等单位从事法律类助理工作并不难”,85.4%的毕业生选择了自己目前的单位是“在法院、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工作(含曾经工作过)”。90.2%的学员认为,“进入到法院、律师事务所从事法律类助理工作”得益于“大学期间参加过法院训练营”。学生对口就业率高的现实表明,法院训练营对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效果显著。第二,92.7%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表示“非常满意”,100%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选择了“满意”或“非常满意”。当问及“今后是否还愿意接受此类毕业生”时,100%的用人单位选择“愿意”。由此可见,以“法院训练营”模式培育的高职法律人才,社会认同度高。

“法院训练营”培养模式的大胆探索与成功实践,不仅解决了学生顶岗实习的需求和法院办案人员紧缺的现状,而且从根本上增强了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综合改革推进计划A级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7-162-20)]

(作者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霍宪丹.当代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朴光洙,刘永鑫.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法科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3]时红霞.高职高专法律事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5).

[4] 李仁玉,张龙.实践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探索[J].当代法学,2008,(3).

篇5:法律专业毕业生法院实习报告

2012年2月15日~2012年5月15日

二、实习单位

山东省xx法院

三、实习目的任何理论知识,终究都要通过实践的检验。从考研起算,系统学习法律知识已有近三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法律基础知识进一步扎实、理论水平也有明显提高,但是对于实务接触甚少,所学理论知识无法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也就不能发现不足,反过来影响了理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通过参加实习开阔眼界,处理好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以理论为基础,通过实践加深对法学理论的理解。力求实践内容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期达到提高法律素养和实务水平的目的。

四、实习内容

我的专业方向是刑法学,本次实习,我被安排在山东省**法院刑事审判庭,主要的实习科目是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实习期间,我实际了解了大量案件从立案到结案的全过程,对法律的实际运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实习中我的主要岗位是书记员和法官助理。具体工作内容是:办公室日常事务处理、参加案件合议、整理装订案卷、参加二审开庭、书写法律文书等。这一系列的工作让我感受颇深,开阔了眼界,收获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首先,翻阅和整理案卷。案卷整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每个审结的案件都要及时订卷归档,以备日后查阅。刚开始整理的时候比较生疏,时有差错,后来通过向书记员请教,我很好地掌握了整个卷宗整理和装订过程,能够独立完成案卷装订工作。整理案卷也为我提供了接触各类案件的机会,当我认真查阅和整理浓缩了多方工作流程的卷宗之后,我逐步了解到一个案件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到检察院审查起诉再到一审法院审理判决的具体工作程序,并从中体会到案件审理的基本思路。每个案件审理终结后的退卷工作和向最高人民法院寄送关于死刑复核的案件材料,又让我对二审案件的整个审理过程有了清楚的认知。

其次,参加案件旁听。在实习期间,每次开庭我都会坐在旁听席,认真旁听、记录。在旁听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审判人员公正、中立的审案态度,以及公诉人和辩护人激烈的辩论。庄严的法庭、严格的程序,无不折射出法律的严肃和公正。从审判人员对被告的发问中,能体会到审判人员对于整个案件审理思路的把握,更好地了解案件事实。而在公诉人和辩护人的争论中,我又能了解到案件争议的焦点。观摩法庭庭审还让我对刑事案件庭审的整个过程有了更加直观生动的了解,比起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表述,庭审让诉讼程序更形象具体,记忆深刻。

最后,书写法律文书。其中以记录合议庭笔录为主。做笔录要求具有很快的打字速度,还要求具备相当好的归纳和判断能力,要抓住合议的重点,准确地运用法律专业术语,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自己理论知识的检验。通过记录合议庭笔录,我了解到主审法官对于案件的处理意见,以及相关审判人员的建议,有些重要的案件还会让庭长参加合议,这些都是做出最后公正、合法的判决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法律文书不仅格式要规范,内容更要合法、合理、合情。书写判决书的过程中要查阅一审提供的卷宗、二审的庭审笔录、合议庭笔录、公诉人意见书、辩护人辩护词等材料,在整体上把握案件的事实和案情关键,针对被告和辩护人的上诉理由进行充分合理的驳回或者对于那些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说明理由发回一审法院重审。虽然在校期间已经学习了法律文书的写作,对法律文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写判决书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法律要想运用的好、有说服力,光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一定要多进行实务锻炼。

五、实习之我见

(一)对法院工作有了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

实习之前,对法院及法官的认识仅限于书本知识和一些影视作品中的形象,印象比较模糊而且带有明显的模式性。真正接触之后才发现实际的法院工作跟想象的相差巨大。1.法院工作的重要性。法院工作直接关系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在刑庭实习,接触到的都是一些恶性刑事案件,每一个案件的处理都关系到诸多人的切身利益,所以每个案件都需要以公正客观的心态对待,确保受害人利益得到切实保障,被告人得到应有惩罚,正义得到伸张。2.法院工作的复杂性和严谨性。在实习过程中,接触到的案件跟书本上学的案例相差悬殊。教材中的案例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筛选、确定没有争议之后才被选入的。但是实践中的案例很少具有这样的典型性,案件事实具有诸多模糊之处,而且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需要考虑,每个案件都需要法官耗费大量的心血反复推敲、斟酌,有的甚至通过数次合议仍不能达成统一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并不是简单的以少数服从多数,而是允许保留少数人意见,并随合议笔录一共提交审判委员会定夺。3.法官工作的艰辛。真实的法官工作远没有电视上写的那样轻松惬意。恰恰相反,法官工作实属不易。不仅要面对案件双方的双重压力,还要抵御来自不同方面的拉拢诱惑。每个案件,法官们都会尽心调解,以求被害人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被告人能够得到一定的宽恕;每个案件,法官们都会反复斟酌,以求客观公正;每次二审开庭,法官们都是周密安排、紧凑高效。但是法官们的努力却常常得不到理解。实习期间,经常遇到群众上访、静坐,甚至冲击法院,法官的工作环境需要更加切实的保障。

(二)法律普及的重要性。虽然我们的普法工作始终未间断,但是现实情况却极不乐观。尤其是针对未成年人的法律宣传,显然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加强之处。我们合议庭审理的案件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占有相当比例。犯罪年龄的低龄化、犯罪手段的残忍、对生命的漠视以及对法律的无所畏惧,让具有多年审判经验的法官们都心悸不已。被告大多都是80后甚至90后的孩子,他们在作案的时候没有基本的法律常识,不计后果,图一时之快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给自己、家人以及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看着他们在庭审时的忏悔,父母在旁听席上默默地流泪,以及被害人亲属的悲痛欲绝,我的心里十分难过,每个案件背后都是两个甚至更多家庭的灾难。对于未成年犯罪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更要做好法制宣传与教育工作,从娃娃抓起,避免他们染上社会的不良风气,走上不归路。

(三)要时刻注意加强学习。

首先,向周围具有丰富法律实践经验的人学习,学习别人优秀的能力,优良的工作习惯和思维技巧。法官们都具有长期司法审判工作经验,他们学识渊博、执法如山,合议案件时能迅速抓住案件的关键点进行剖析,庭审时对庭上情况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掌控能力,他们的言传身教让我获益良多。通过与他们的接触和交流让我对法官这个神圣的职业更加的向往。对于我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而言,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周围的同事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博采众家之长,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其次,不断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随着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我国法治的逐渐完善,每年有许多部法律法规出台。如果满足于现状,你会发现你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很快就会过时。作为一名法律人,必须有足够强的学习能力,时刻注意把握法律的最新动向。在实习时我发现,每名审判人员的书架上都有着数量众多的法律专著及经典案例汇编,在审判工作之余,他们都非常注意法律知识的更新。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法律人,学习无处不在,法律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六、总结

篇6:法律专业学生实习总结

一、实习目的

专业实习是衔接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纽带,我们即将结束大学生活走入社会,而实习则是为了为一个生活阶段的转变做好铺垫。在实习中,应该努力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实战水平,将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使所学到的东西真正产生价值。除了运用知识,实习也是学习知识的另一种方式,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课本上无法学习到的知识。

本次到企业单位去实习,一方面是要熟悉企业的运作流程,熟悉职场的环境,使自己的意识从一个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变。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将所学法律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学会用专业知识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合同的签订、审阅,诉讼、应诉工作的准备等等。

二、实习内容

在本次实习中,主要工作职责是整理、审阅合同;整理、准备三会文件;做好与诉讼相关的准备工作及参与非诉讼纠纷的解决;日常法律事务的处理。具体内容如下:

1、整理、审阅合同。运用合同法相关知识及其他部门法知识对公司的销售、采购合同进行审阅,原则是在保证公司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要规避一切可能发生的风险,并且切实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2、整理、准备三会文件,组织三会相关事宜。协助法务经理起草三会相关的文件,确保三会召开符合法律法规,确保三会文件的合法性。

3、应诉准备工作及非诉纠纷的解决。在公司实习这段时间,公司并未出现重大法律纠纷也未涉及重大诉讼。只有一些因拖欠款项的事宜需要我们去协商解决,其间有遇到过客户寻找借口拖欠项目款项,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尽量选择成本少的方式去追回货款,但如果效果不显著即寻求公力救济。

4、其他日常法律事务的处理。这些工作主要是日常的,回答公司相关人员的法律咨询,定期制作法律简报,进行宣传工作,对相关人员进行法律培训,提高法律意识;做好政府法律部门的关系维护工作。

三、实习心得与体会

实习过程中学习和领悟到了许多,不仅仅是知识层面上的,更是对工作、对社会、对学习的领悟与看法。

1、如何正确的理解与运用知识。本次实习给我最大的感触即是纸上学来终觉浅。在实践中需要运用的知识,可能只是课本中的某一个点,但是解决问题的同时,必须围绕这一问题更加深入的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与问题。

2、摆正工作中的心态是做好工作的基本保证。面对工作时,从学校里走出来的学生往往有种心高气傲的感觉,对一些小事、杂事很不屑,然后事实上,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我们缺乏工作经验,必须从小事做起,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上一篇:2023-2027年中国婴儿用品市场当前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下一篇:创业贷款什么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