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赵书亮造林事迹

2024-04-14

嵩县赵书亮造林事迹(精选1篇)

篇1:嵩县赵书亮造林事迹

立下愚公移山志誓为荒山披绿装

--记嵩县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专业队队长赵书亮

嵩县林业局 郭许昌 商丽娃

提起嵩县的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我们不能不说一个人,他就是嵩县林业局造林专业队队长、“河南省绿化奖章”获得者赵书亮。2002以来,他带领队友,住帐篷、喝山泉,踏便嵩县荒山秃岭,完成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封山育林28000多亩,栽植各类树木400多万株,为嵩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付出了艰辛劳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今年已过不惑之年的赵书亮,年幼时由于家境的贫寒,未读完高中便离开了心爱的学校,稚嫩的双肩过早的扛起了家庭的重担。这个在山里出生、山里生长的人,从小便对山沟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愫。面对光秃秃的山岭,赵书亮这个农家子弟,做梦都想着能种活一棵树,造好一片林,让家乡披上绿装。

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远大抱负的人。2001年底,嵩县积极响国家号召,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嵩县林业局吸取原来组织群众义务造林成效差的教训,大胆探索,尝试从当地农民中招收既懂技术又热爱造林绿化的务林人,组建造林专业队。时任嵩县何村乡东洼村村长的赵书亮听到消息后,主动来到县林业局对自己充满了自信:“请党组织放心,我赵书亮就是浑身掉层皮,也要干出个样

- 1 -

子来。我一定要让荒山披绿,造福子孙后代”。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舍小家顾大家的高贵品质,因此,他组建了嵩县第一支造林专业队。从此,他踏上了播种绿色希望的征程。

组建专业队之初,不少人劝他:“造林专业队是个苦差事,弄不好还得倒贴钱,干点什么不好,别去找苦吃。”可赵书亮却接下了这副重担,他说:“造林是吃苦挨累,可那是为了给父老乡亲、子孙后代造福,也是给乡亲们找个赚钱门路。”组建专业队也并非易事,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部分外出打工,余下的多是中老年人,而且担心干活条件差工值低,或不能按时兑付劳务费。他向群众反复保证:“只要我们活干得好,就一定能拿到劳务费,林业局不会拖欠,凭我几十年的为人,我更不会害大家,拿不到钱找我书亮要。”从而打消了人们的顾虑,经过多次走村串户动员,终于建起十八人的专业队伍。为了调动队员的积极性,赵书亮自筹资金为专业队购置了炊具、蓬布、塑料水桶等用具,并为每个队员购买了保额为3000元的人身保险。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搞绿化,并不是他当初想象的那么简单。为了尽快掌握造林知识,他自费购置了一些书籍,如饥似渴地学习。村里的长者、有一定造林经验的人,都成了他的良师益友,并多次到水利、林业等有关部门全面了解土壤、土质等情况。

在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中,他每天起早贪黑,早上第一个赶到工程现场对大家挖的树坑进行测量,有不符合标准的一一进行修整。面对一个个小小的树苗,他满怀深情地想着,何时才能覆盖这一座座荒山秃岭。他经常牺牲午休时间,一个人将车上的树苗全部卸下来,再放入树坑,只有这样他才放心。为此,曾有人嬉笑他说,书亮抱树苗就好像抱一个婴儿一样小心。

赵书亮在荒山造林工作中具有科学求索,敢想敢干,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到因地制宜,科学造林,打破了以往那种“一锹一镐顺山倒”的旧模式,实行“三埋两踩一提苗”“大穴深埋浇透水封好砸实”的栽植方法。他还成功地实施了高山、远山、石质山营造容器育苗的新模式,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不同树种的不同生长习性、不同栽植方法。

赵书亮同志具有立党为公,淡泊名利,为党和人民利益勇挑重担的公仆情怀,始终恪守“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在带领专业队造林中,赵书亮吃苦在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专业队员艰苦奋斗。除了生病卧床,他没歇过一天,除了汇报工作、联系和查看造林地块他没离开过专业队。赵书亮始终以忘我的精神,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事业上。他不仅是一个指挥员,更是一个战斗员。队员们每天定额多少,他也要完成多少。就是暴风

雨天气,他也要往山上奔,看看新栽的树苗是否被风刮断了,被水冲倒了。有人劝他:“你是队长,管好就行了,别和他们一样干。”赵书亮说:“咱是党员,就得干在头里。”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召着每个队员,他身上迸发的热情时刻激励着每个队员,他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每个队员的敬佩。正是在赵书亮的带领下,造林专业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步步发展成为作风硬、素质高的专业队伍。

树木为据,绿色为证。赵书亮和绿化队员们凭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创造了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奇迹。他带队栽植的28000多亩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和封山育,苗木成活率都在90%以上,保存率都在85%以上,其中,洛栾快通道沿线荒山造林,九店乡王楼、石场、老龙、九皋荒山造林,德亭乡赵园封山育林,德亭乡杨村、山峡荒山造林,饭坡乡八大河荒山造林等众多工程,规模大、质量高,先后被评为市、县的定为“市、县重点工程”、“精品工程”,市、县多次召开现场会。他和他的造林专业队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事迹多次在国家、省、市、县媒体上宣传报道。2006年,赵书亮本人被河南省绿化委员会授予 “河南省绿化奖章”。嵩县专业队造林模式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并在全省推广。

多年来,赵书亮一直从事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工作,虽未做过感人肺腑的壮举,也未创下惊天动地的伟绩,但他

为创建绿色嵩县埋头苦干,默默地奉献着。他始终认为“作为造林专业队长我应该这样做,作为共产党员我更是责无旁贷。功在党和政府,德在人民群众。”如今,赵书亮正忙碌在嵩县林业生态县建设工程上,继续谱写着新的绿色篇章!

上一篇:单 身 声 明下一篇:大学专职辅导员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