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儿林逋古诗

2024-05-01

猫儿林逋古诗(通用12篇)

篇1:猫儿林逋古诗

书林逋诗后,书林逋诗后苏轼,书林逋诗后的意思,书林逋诗后赏析 -诗词大全

书林逋诗后

作者:苏轼朝代: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

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

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

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

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逋临终诗云:茂陵异日求遗草,犹喜初无封禅书。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湖上有水仙王庙。

〕)

篇2:猫儿林逋古诗

作者:林逋

其一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释:

1、众芳:百花。摇落:被风吹落。暄妍:明媚美丽。

2、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

3、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

4、霜禽:一指“白鹤”;二指“冬天的禽鸟”,与下句中夏天的“粉蝶”相对。

5、合:应该。

6、微吟:低声地吟唱。

7、狎(音“峡”):亲近,狎玩。

8、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金樽:豪华的酒杯。

翻译: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

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

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

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

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

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

用不着俗人敲着檀板唱歌,

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赏析:

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

首联以梅不畏严寒、笑立风中起句,“众”与“独”字对出,言天地间只有此花,这是何等的峻洁清高。然而梅品虽高,却不骄傲,只在一方小园而且是山间小园实际是空中楼阁中孤芳自赏,这又是一种何等“丰富的宁静”与充实的美丽。

颔联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它为人们送上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疏影”状其轻盈,“翩若惊鸿”;“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水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暗香”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浮动”言其款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月黄昏”采其美妙背景,从时间上把人们带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动人时刻,从空间上把人们引进一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似的迷人意境。首联极目聘怀,颔联凝眉结思。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上二联皆实写,下二联虚写。

颈联“以物观物”,“霜禽”指白鹤,“偷眼”写其迫不及待之情,因为梅之色、梅之香这种充满了诱惑的美;“粉蝶”与“霜禽”构成对比,虽都是会飞的生物,但一大一小,一禽一虫,一合时宜一不合时,画面富于变化,“断魂”略显夸张,用语极重,将梅之色、香、味推崇到“极致的美”。

尾联“微吟”实讲“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虽不果腹,然可暖心、洁品、动情、铸魂,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诗人对梅的观赏进入了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人们看到的则是和“霜禽”“粉蝶”一样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诗人――一个梅化的诗人。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四库全书总目》说:“其诗澄澹高逸,如其为人。”可知其言不谬,该诗之神韵正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从意象构造的角度言,单言山园小梅,实非易事,但诗人借物来衬,借景来托,使其成为一幅画面中的中心意象,此一绝也。

诗人具体写梅画梅时,虚实结合,对比呈现,使得全诗节奏起伏跌宕,色彩时浓时淡,环境动静相宜,观景如梦如幻,充分体现了“山园”的绝妙之处,这一点也是为许多赏家所忽视的,正是通过这一点,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弗趋荣利”、“趣向博远”精神品格。此二绝也。

作者以梅自况,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一贯追求,然而也颇具特色。单就“疏影”一联而言,欧阳修说:“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和张矩臣水墨梅》)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齐已《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王士朋对其评价更高,誉之为千古绝唱:“暗香和月人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因为这联特别出名,所以“疏影”、“暗香”二词,就成了后人填写梅词的调名,如姜夔有两首咏梅词即题为《暗香》、《疏影》,此后即成为咏梅的专有名词,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这只说到了其一,更为重要的是梅在林逋的笔下,不再是浑身冷香了,而是充满了一种“丰满的美丽”,很有精神,很有力度,也很温度,很有未来。正因为如此,该诗才有着强烈的现实感,让人感到很真实,回到它的起始状态,作为“梅妻鹤子”的林逋,写出此种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诗句来,着实让人们展开了一回心灵的、审美的旅游。此三绝也。

篇3:林逋

目录人物生平个人成就梅妻鹤子宋史文载收缩展开人物生平

林逋(bū)被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林逋家谱载,自五代始,世居福建长乐,传至11世,�、钏、�I、�N兄弟4人迁居奉化、象山,林逋父�N定居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逋系林氏第12世孙,故宅在奉化大脉岙口(今大茅岙)。一说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孤力学,好古,通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自甘贫困,勿趋荣利。及长,漫游江淮,40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以湖山为伴,相传20余年足不及城市,以布衣终身。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丞相王随、杭州郡守薛映均敬其为人,又爱其诗,时趋孤山与之唱和,并出俸银为之重建新宅。与范仲淹、梅尧臣有诗唱和。 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闻其名,赐粟帛,并诏告府县存恤之。逋虽感激,但不以此骄人。人多劝其出仕,均被婉言谢绝同,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林逋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既老,自为墓于庐侧,作诗云:“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有人问:“何不录以示后世?”答曰:“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有心人窃记之,得300余首传世。天圣六年(1028)卒,年六十一,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州为上闻,仁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葬孤山故庐侧。事见《宋史》卷四五七《隐逸传》。宋代桑世昌著有《林逋传》。 今存词三首,诗三百余首。后人辑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其中《将归四明夜话别任君》、《送丁秀才归四明》等为思乡之作。故宫绘画馆藏有所书诗卷。 张岱在《西湖梦寻》说,南宋灭亡后,有盗墓贼挖开林逋的坟墓,只找到一个端砚和一支玉簪。现在杭州西湖孤山面对北山路一侧,仍有“放鹤亭”和“林和靖先生墓”,便是纪念林和靖的景胜。

个人成就

林逋,善绘事,惜画从不传。工行草,书法瘦挺劲健,笔意类欧阳询、李建中而清劲处尤妙。长为诗,其语孤峭浃澹,自写胸意,多奇句,而未尝存稿。风格澄澈淡远,多写西湖的优美景色,反映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如七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一诗,清冷幽静,闲淡浑远,是其诗风的典型体现。《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成功地描绘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陆游谓其书法高绝胜人。苏轼高度赞扬林逋之诗、书及人品,并诗跋其书:“诗如东野(孟郊)不言寒,书似留台(李建中)差少肉。”黄庭坚云:“君复书法高胜绝人,予每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明沈周诗云:“我爱翁书得瘦硬,云腴濯尽西湖绿。西台少肉是真评,数行清莹含冰玉。宛然风节溢其间,此字此翁俱绝俗。”。林逋书法存世作品仅3件,《自书诗帖》是其中篇幅最长者。

梅妻鹤子

更有甚者,宋室南渡之后,杭州变成了帝都。下令在孤山上修建皇家寺庙,山上原有的宅田墓地等完全迁出,可唯独留下了林逋的坟墓。而这也给林逋带来了最后的祸事,南宋灭亡之后,有盗墓贼以为林逋是大名士,墓中的珍宝必定极多,于是去挖。可是坟墓之中,陪葬的竟然只有一只端砚和一支玉簪。端砚乃砚之珍品,那是林逋自用之物,那只玉簪呢?终生不娶的林逋到底有着怎样的往事,才让他在青年时就灰心于世途,归隐林泉终老此生? 或许他的另一首以女子口吻所写的小词才是他的心声�D�D“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己平。”小词一阕,隐藏着文人的几多伤心惆怅,俱往矣!至今我们为林逋叹息,不如为他祝福,愿他在天上一切如意,能见到他一生怀念的.人……但无论怎样,他再高洁出尘,也只是个人的情怀,清和淡雅之风敌不过刚烈直肠之辈。人类社会延续,一个民族的兴旺都离不开心怀天下的人的支撑。 这样的人,和他们的词,才是宋代文人的真正精华。林逋之后,一个真正的传奇正在默默无闻地耕耘,这个人的伟大,让后来以品评历代人物为己任,把刻薄当乐趣的南宋大圣人朱熹都称誉为�D�D宋亡,而此人不亡,为国朝三百年间第一人!――转自《如果这就是宋史》 关于林逋孤山种梅,最近有学者考证,认为林逋生前其孤山居处只植梅一株,而且一直如此,并非如人们常说的三五百株。请参考程杰《杭州西湖孤山梅花名胜考》,《浙江社会科学》第12期;《林逋孤山植梅事迹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第3期。

宋史文载

篇4:林逋——《相思令》

两岸青山相对迎。

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

江边潮已平。

注释:

吴山:泛指钱塘江北岸群山。

越山:泛指钱塘江南岸群山。

争忍:怎么忍心。

泪盈:含泪欲滴。

①谁知离别情:一作“争忍有离情”。

②同心结:将罗带系成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象征定情。

③潮已平:指江水已涨到与岸相齐。

赏析:

这首小词寄离情别意于山容水态之中,颇有民歌风味。上片写景,景中衬情;下片抒情,以情托景。上下片和谐对称,不仅词中有画,而且画中有意,真实地表达出离愁别恨。是一首明白如画而又含蓄不尽的佳作。

彭孙遹《金粟词话》:林处士妻梅子鹤可称千古高风。乃其《长相思》惜别词云云,何等风致。闲情一赋,讵必玉瑕珠颣耶。

篇5:林逋的作文500字

每逢听人说起“林逋”这名字,心中总是那一丝感动。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印象中,林逋,就是那个清新而绝于尘世地身影,在雪霁晴初,缓缓地走出一段槛杆,漫步在很暖的冬日里。听几声鹤的长啸,穿过那一片幽香的梅树林,一阵晓风拂过枝头,吹落几朵,在他雪白的长袍上。

在那样一个纸醉金迷的时代,能够“梅妻鹤子”,隐居孤山二十年的,恐怕只有林逋一人了吧。诗风淡远,每每给人一种幽寂的意境。

读林逋,要在一个封闭而不俗的环境里。最好有一壶茶。首道茶还沾染着红尘烟气,第二道也略有些浓郁过度。第三道茶却已然清新自在,淡雅又不失其味,也许是专门为林逋准备的`吧?品着舌尖的茶香,静默着。“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渔船。”

读林逋,要到郊外的杭州。早春二月,芳草古道上。凝眉于远山碧天,澄透自己的心灵。“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读林逋,不可心烦琐事,不要人情世故,不须金玉,不必酒肉。但一定得有一种纯白得灵魂。

可惜今日如斯,人人都被世俗利益挤满了发胀而臃肿的头脑。“梅妻鹤子”是再找不到的了。在家中置些梅花早沦落成春节的一种程序;鹤大概只存在于动物园吧?那呆头呆脑的样子,怎能与林逋的鹤相提并论呢——不过现在的人倒也找不出与林逋比肩的了。

篇6:鉴赏林逋的词作

林逋(968—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孤力学,恬淡好古。初游江淮间,后归隐杭州西湖孤山,赏梅养鹤,经身不仕,也不婚娶,旧时称“梅妻鹤子”。天圣六年卒,仁宗赐谥和靖先生。《宋史》、《东都事略》、《名臣碑传琬琰集》均有传。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诗风格淡远,有《林和靖诗集》四卷,《补遗》一卷。《全宋词》录其词三首。

●点绛唇

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篇7:林逋的名言阅读欣赏

2、推诚而不欺,守认而不疑。——林逋

3、为子孙富贵作计者,十有九败。——林逋

4、父善教子者,教子孩提。——林逋

5、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奸诈者,祸之始。——林逋

6、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林逋

7、器满则溢,人满则丧。——林逋

8、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林逋

9、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10、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

11、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林逋

12、抬眸四顾乾坤阔,日月星晨任我攀——林逋

13、声色者败德之具,思虑者残存之本。——林逋

14、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林逋

15、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林逋

16、口腹不节,致病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林逋

17、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俭与勤。——林逋

18、为己重者不仁,好广积者不义。足恭者无礼,贪名者无智。——林逋

19、强辩者饰非,谦恭者无争。——林逋

篇8:相思令 吴山青林逋翻译赏析

原文:

相思令・吴山青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相思令・吴山青字词解释:

①吴山:指钱塘江北岸的山,此地古代属吴国。越山,钱塘江南岸的山,此地古代属越国。

②争忍:怎忍。

③罗带句:古代结婚或定情时以香罗带打成菱形结子,以示同心相怜。南朝《苏小小歌》:“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篇9:林逋论学问文言文翻译

林逋论学问

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①,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②。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

(选自林逋《健余劄记》)

【注释】

①闻其说:听师长的论说。②为其事: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

【译文】

求学的人提问,不只要听师长的论说,还一定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只要了解方法,还要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这其中,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和朋友探讨,是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这是因为学习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弄清学习中的疑难。作为一个人不能不学习,学习就当然不能不提问。

【启发与借鉴】

学与问。上文中说,问是为了学,而学又是为了做人,这就把学习的目的与途径都讲清了。刘开在《问说》中指出:“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也,非学无以致疑(引起疑问),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作者从文与学的关系入手,指出“问”的重要作用。至于学习的目的也各有不同,如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明晓)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才)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嘴巴与耳朵间的距离不过四寸,怎么能使自己七尺之躯的品德得到修养而完美)?”

【阅读训练】

1.解释:

(1)独(2)方(3)辩(4)诸(5)实务

2.翻译:

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

3.北宋初期“晚唐体”诗人之一的林逋有“梅妻鹤子”之称,其诗《山园小梅二首?其一》中“_____,_______”两句更是脍炙人口。

【参考答案】

1.(1)只(2)方法、技能(3)探讨、分辨(4)“之于”(5)实在的事情

篇10:宿洞霄宫赏析阅读答案林逋

原文:

宿洞霄宫

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宿洞霄宫字词解释:

⑴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西南大涤山中,唐建天柱观,宋改名洞霄宫。

⑵无垠:无边,无尽。

宿洞霄宫翻译:

秋天的大涤山,美景无限,我难以一一游览;秋天的大涤山,引起我无限遐思,更难一一形诸笔端。你看,那碧绿的山涧,泉水奔流,带来了片片红叶;青葱的树林上空,朵朵白云萦绕飘荡。一只飞鸟不知从何处飞来,扑腾腾地冲进了树阴;夕阳西下,满山的`知了,不停地鸣唱。我想,这美妙的夜晚,雨打芭蕉,声声点点,是那么的悦耳;有谁,将与我一起,在枕上细细地聆听,联翩浮想?

阅读答案:

试题:

1.诗的颔联是写景的诗句,写景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4分)

2.诗的尾联提到了“芭蕉雨”、“枕上闻”,这描绘了怎样的一种意境?(4分)

3、此诗颔联是写景佳句,写景很有特点,请简析写景手法(写出两种即可)。(4分)

答案:

1.色彩绚丽。用了“碧”、“红”、“青”、“白”四字,铺开一幅彩绘画。见得秋山秋水,一派鲜艳,毫不枯淡。②动静相生。“流红叶”何其匆匆,“点白云”何等悠闲。③俯仰相对。“碧潭”是向下看,“青林”是抬头看,俯仰何等空阔自然。

2.结尾一联,用意点出题目的“宿”字。诗人虽未就寝,然而他已神往枕上的意境;雨打芭蕉的音响,枕上听雨的情韵。营造了浪漫多么清幽而又闲适,浪漫而有诗意。

3.①色彩渲染,用“碧”“红”“青”“白”四字,铺开一幅多彩的画面。

②动静结合,流水、红叶为动景,青林、白云为静景。

③视角转换,“碧涧……”是向下看,“青林……”是向上看,俯仰相衬。

④对比。“碧”与“红”相对、“青”与“白”相对。(答出两点即可)

篇11:书林逋诗后原文及赏析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

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

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

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

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译文

吴人生长在湖山深曲处,呼吸着湖光饮的是青山翠绿。

不用说超然世外的隐士,连奴仆女贩都清如冰玉。

林先生并不是隔绝凡尘的人,天生就神清骨冷资质脱俗。

我不认识林先生却曾经梦见,目光清炯照人犹如明烛。

遗留的诗篇和墨迹处处都有,环绕着西湖总也看不足。

诗歌像孟郊但没有寒苦格调,书法似李建中笔力瘦硬刚拙。

平生高尚的风节无人能继,临终时精微的言语还值得记录。

自己说没有写过封禅书一类的东西,难道他还肯把叹老嗟悲的诗句写出?

我笑江南人并不好事,倒喜欢建造祠堂依傍着修竹。

不然就该让林先生的像配水仙王,将一盏寒泉一支秋菊向他献上。

注释

⑴林逋:宋代钱塘人,初游历江淮,后结庐西湖孤山,隐居不仕。

⑵吴侬:吴语自称或称人为“侬”,此泛指江南人。曲,一作“麓”。

⑶渌(lù):水清。

⑷隐君子:隐居逃避尘世的人。

⑸佣儿:一作“佣奴”。贩妇:女商贩。

⑹可是:岂是。

⑺神清:谓心神清朗。

⑻了然:谓眼珠明亮。

⑼东野:指唐代诗人孟郊。

⑽西台:指宋书法家李建中,字得中,蜀人,善真行书,曾掌西京(洛阳)留司御史台,故称李西台或李留台。

⑾微言:精微的言论。

⑿白头曲:《西京杂记》云:“相如将聘茂陵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此处白头曲借指伤老嗟卑的诗歌。

⒀水仙王: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⒁荐:遇时节供时物而祭。

赏析:

这首诗开头两句,写林逋生长的`环境。开首即称他们生长在湖山深曲处,山水清澄。后两句讲那里的人物,世外的隐君子是高尚的,就是佣工贩妇也都是冰清玉洁的人。还没有写到林逋,却已经树立了高洁形象。

接下去写林逋高风亮节,源于天性。“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林逋不是与世俗隔绝的人,上文写那个环境里除了“隐君子”外,还有“佣儿贩妇”,正说明他不是与世隔绝的。“神清骨冷”是从《晋书·卫玠传》“叔宝(卫玠字叔宝)神清骨冷”来的。当时所谓骨,指气质品格而言,从神情到品格都清冷。接着,作者写他对林逋的钦仰,这种钦仰在梦中得到反映。他在梦中见到的林逋“瞳子瞭然光可烛”。《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之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瞳仁明亮,说明胸中正,跟神清有关;瞳仁昏暗,说明胸中不正。林逋既是“神清骨冷”,在梦里看到他,那就是“瞳子瞭然”,再夸张一下,便成为“光可烛”,可以照见一切了。这样写,正显示出诗人对林逋的仰慕已经形于梦寐了。这样写,概括了林逋为人的特点。林逋写湖上风光的七言近体诗中,有的反映隐居生活和情思,写得“神清骨冷”。如《湖山小隐》二首之一:“道着权名便绝交,一峰青翠湿蘅芳。”如《湖上晚归》:“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跟权和名绝交,向往的是仙山,正反映他无意功名。作者赞美林逋,是跟林逋的这五首七言近体诗相结合的。

接下来就谈林逋的诗和书法。“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这里赞美林逋诗善于用字,尤其是咏西湖之作,更为湖上风光传神。“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留台差少肉。”这里用唐代诗人孟郊的诗来比林逋,作者《读孟郊诗》:“要当斗僧清,未足当韩豪。”认为孟郊的诗可以跟贾岛(贾岛曾做僧人,名无本)诗比清,不过豪放不及韩愈。作者《祭柳子玉文》称“郊寒岛瘦”,认为贾岛诗的缺点是寒苦。这里指出林逋诗有贾岛之清而无其寒。“书似留台差少肉。”这句指林逋的书法像李建中,瘦硬有骨力。称赞林逋兼有二人之长而无其短。王世贞在《艺苑卮言》(见名家评价)中一方面指出苏轼极为推重林逋的诗和书法,一方面又指出苏轼的评论,像董狐记事的直笔,不作虚美,不推重过分。这样讲是恰当的。

下面再结合他的诗来讲他的高风亮节。“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作者自注:“逋临终诗云:‘茂陵他日求遗草,犹喜初无封禅书。’”(《宋诗钞初集·和靖诗钞》作:“《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汉武帝的陵园称茂陵。《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其遗札书言封禅事。”相如临死前还在讨好武帝,劝武帝到泰山去封禅,祭天地,告成功。林逋不肯这样做,正显出他的高节。“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白头曲”原为卓文君因其夫司马相如对爱情不忠诚而作,后人多有以此曲为叹老嗟卑、自伤不遇之辞。此处当指后一义。林逋是高士,连《封禅书》也不屑作,更不会悲吟《白头吟》,以自伤不遇。

一结转到杭人对林逋的纪念。“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王世贞称:“始,钱塘人即孤山故庐,以祀和靖,游者病其湫隘。”吴人指杭县人,将林逋故居作祠堂,显得低下狭小。作者自注:“湖上有水仙王庙。”即认为林逋应该和水仙王相配,在水仙王庙里受到祭祀,用一杯寒泉和秋菊来祭。王世贞又称:“因长公诗后有‘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遂徙置白香山祠,与长公配。”因为水仙王祠早已不存,所以后来改在白香山祠内祭祀林逋,把他跟苏轼相配。

篇12:猫儿脸花

今天,我很奇怪,为什么奇怪呢?那就是我家里多了一盆花。这盆是什么花呢?我更加奇怪了。

爸爸走过来,笑眯眯地对我说:“这花叫猫儿脸花。”

他很像猫的脸,朝着我们笑;有些花躲在同伴的后面,像害羞的.小姑娘;还有的花歪着头 ,像在思考问题。

在阳光照耀下,猫儿脸花显得更加灿烂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指导教师:冯春华

上一篇:领军人才培训方案下一篇:工薪家庭留学指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