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亲子有效沟通策略讲座体会

2024-04-24

听亲子有效沟通策略讲座体会(共13篇)

篇1:听亲子有效沟通策略讲座体会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听亲子有效沟通策略讲座体会

听亲子有效沟通策略讲座体会

X月X日晚,在我们XX学校举行了一场关于《亲子有效沟通策略》的讲座,主讲人XX老师用丰富的案例,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入浅出,为我们讲述了如何能够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让我收获颇多,获益匪浅。

虽然我还不是个母亲,但是作为一名老师,和孩子的沟通同样重要,听着X老师的讲座,我不禁反思自己平日里沟通的方式和方法,我做到和他们有效的沟通了吗?我们的沟通有效吗?X老师讲到帮助孩子面对感受的三个技巧:

1、克制自己的怒火,全神贯注地倾听。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只是面对孩子的很多问题的时候,满身的怒火让自己控制不了,面对孩子不好的行为,气不打一处来,往往在行动上或者语言上采取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我们忘了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一步,那就是倾听,我们都没有听,孩子也没有为自己的行为有辩解的权利,我们就这么主观臆断,把他们的行为扼杀在我们的怒火中。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2、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用哦,恩,啊!……很多时候,孩子在讲的时候,家长根本没有认真在听,很敷衍了事,孩子觉得家长根本是在应付他们,久而久之,孩子将不愿意和家长分享他们的事,那么孩子和家长间将达不到有效的沟通,试问,没有了沟通,人和人将如何交往呢?

3、说出他们的感受。让他们能够表达出自己对于事情的感受,知道他们对于事情是怎么想的。

在和孩子的沟通和培养中,赏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俗话说,赏识不是万能的,但是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没有赏识是万万不能的。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他们希望,渴望得到大人们的肯定,他们希望自己的努力有人能够看到,大家能够表扬他。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是喜欢听好话的。有研究表明,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对孩子说不的时候要远远大于说好的时候,而家长对于孩子的赏识能让孩子感受信心,感受肯定,收获成功。

X老师还指出,赞赏孩子的办法有很多种,不只是一味的说你真棒,你真好。比如孩子主动打扫房间,我们可以说出我们所看到的,房间真干净,床铺的很整齐,书都整齐的摆好了。孩子听到后,知道这是他的劳动成果,可以换种方式来表扬他。同时也可以描述我们的感受,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如看着干净的房间,让人感觉真舒服。对于孩子的评价,不一定只是家长或者直接感受者,可以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宣传,让孩子听听其他人对他是怎么评价的,听到他人对他的肯定,他的心里会更加开心。

在讲座的最后,X老师以一个《妈妈的礼物》故事结尾,故事讲述了从幼儿园到大学,妈妈一直用善意的谎言欺骗着儿子,目的是为了儿子能够不伤心,能够更好的前进。其实,孩子也知道妈妈在欺骗他,但是,妈妈一次又一次的礼物让孩子灰暗的心重燃了希望,让他暗淡的人生有了光彩。记得一个公益广告是这么播的,一个患有先天性失聪的儿童,爸爸在不厌其烦的教他说话,通过打击地板,触摸声带的震动,各种方式,而孩子哦,哦,啊,啊说话。只到有一天,孩子发出了从他出生以来最动听的声音“爸爸乖”每当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内心都是一阵激动。上帝为他按下了静音键,但却给他打开了另一扇窗户。世上没有谁生来就是傻子,只要你肯用心教,用心去沟通,那么你一定能够进入孩子的世界,和他们有效的沟通。

篇2:听亲子有效沟通策略讲座体会

管理就是沟通,我信奉这样简单明了的言语。作为工段长,既要准确理解领导传达的信息,有效地执行公司的决策和命令,又要与下属有效沟通,督促其完成工作。没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和沟通方式是不行的,做起事来如同隔靴挠痒、事倍功半、甚至是南辕北辙。

工段长每天都在和形形色色的人物不断地沟通协调。每个沟通对象又有着不同的职位角色、性格特征和工作方式。沟通对象的不同和工作内容的复杂微妙,决定了管理者的沟通方式不能拘泥于单一形式,不可能一招制天下,必须灵活,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此,作为工段长需要具备全方位的管理沟通技巧,既能与不同职位、不同性格的对象进行沟通,又能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渠道进行沟通。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沟通的高效、工作的高效,以及人生事业的高效。

管理就是沟通,我践行这样简单明了的承诺。记得在去年9月份,75号机组出现了质量问题,后来经过查明原因,发现这本来是一件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情,竟然就是因为机组内部沟通出现了问题。将来龙去脉了解清楚后,我们实行了公开张贴的方式,讲清楚问题的前因后果,讲清楚其中车间、班组之间与职能人员、班长和员工之间各自的偏差和误会。这样,化不利的问题为教育大家的案例。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效沟通,就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就是一种创造和谐氛围的过程。可以借用已经发生的事情,推动车间、班组、以及全体操作工的反思和变革。

除了直接的言语对话沟通外,更有多方面的传递“沟通”的信息形式,例如倾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一位因感到自己待遇不公而愤愤不平的员工找你评理,你只需认真地听他倾诉,当他倾诉完时,心情就会平静许多,甚至不需你做出什么决定来解决此事。这只是倾听的一大好处,善于倾听还有其他两大好处:

1、让别人感觉你很谦虚;

2、你会了解更多的事情。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声音是最重要的、最动听的,并且每个人都有迫不及待表达自己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友善的倾听者自然成为最受欢迎的人。如果管理者能够成为下属的倾听者,他就能满足每一位下属的需要。

反思一下,沟通是知识,是学问,更是技能。如何跨越沟通中的各种障碍,如何把握沟通的几大要素,如何利用多种沟通方法和沟通渠道与上司、平级、下属进行全方位沟通,最终把沟通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则是要在实践中才能理解和体会的。

所谓“软硬兼施”不是耍滑头,而是靠细心的“沟通”去消除误会和偏见。这一点,在时代变革极快的今日,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员工潜移默化式的输送、灌输信息(通过张贴各种知识文章、信息快报、管理要求、心得交流、各层次的奖惩等的方式)是首选。即便使员工达不到“工作并快乐着”,最起码可以工作无顾虑、无压抑。

篇3:师生有效沟通的策略

一、摒弃简单说教, 倾注同情心理

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以生为本”。作为教师, 理所应当把关心、关怀、关注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作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即使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 也要从积极的关怀、同情的角度去换位理解。如果教师一味主观地“贯彻”自己的想法, 对话就会变成指责说教, 从而降低沟通效果。

比如, 学生因事迟到。

教师甲:“你怎么搞的?为什么不早点?下次不准迟到。”

教师乙:“迟到了, 脸红了, 我想肯定有原因, 能说说吗?”

教师甲以单纯责备、命令的口吻与学生对话, 只顾自己“畅所欲言”, 不给学生开口的机会, 这其实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让他们闭嘴, 未能主动搭建师生对话沟通的桥梁。学生有理无处辩, 有冤无处伸, 憋在心理的委屈, 只能增加对教师的怨恨心理;而教师乙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学生, 把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和感觉诚恳地说出来, 并给学生以陈述理由的机会, 则有助于师生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

二、改变沟通方式, 尊重主体意愿

教师在某些问题和决定上有自己的原则, 但并非意味着要忽视学生的意见。无论学生的意见如何, 让他发表出来起码可以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 同时被征求过意见的学生也更易于接受并执行自己的最后决定。

教育名家李镇西老师为给一位学生找一个“帮助人”, 一改教师主观指定的传统方式, 首先和全体同学谈话表示要和一些同学谈谈心, 让有上进愿望的学生主动提出接受教师的帮助, 然后从要求帮助的学生中优先选择自己谈话的“目标生”, 同该生共同分析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征求学生的意见并共同商定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终让其“主动”为自己选择了一个“帮助人”。事实上该生自选的“帮助人”就是教师事先已经锁定的目标。如此改变行动策略, 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实施有效沟通, 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会更强, 效果会更好。

三、关心生存状态, 营造沟通氛围

对话要想达到沟通的目的, 必须要创设沟通的氛围。传统的教育观念造成师生双方地位、角色有所不同, 要想营造平等对话的氛围, 作为强势一方的教师就应当主动放下长者、师者的架子, 真正以大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对话, 以达到沟通的目的。

一位教师和一位有着早恋倾向的学生对话, 他不从学生的学习成绩谈起, 也不主动提起学生谈恋爱这件事。而是首先关心学生整体的生存状态, 主动询问学生过得好不好, 心情如何, 将来有什么打算, 有什么苦闷, 以此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和对问题的认识。这样, 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去关心学生, 学生则把教师当作值得倾诉的朋友, 沟通教育自然水到渠成。

四、杜绝强硬措辞, 保持平静心境

许多教师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 不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就事论事而总是批评学生的品格与个性, 以至于和学生沟通时总是难以保持平静。结果是教师谈得越多, 就越说一些不该说的话, 学生怒言犯上, 教师威信扫地。师生如两只牛角互不相让, 不谈则已, 一谈就崩, 哪里还有交流沟通的态度?

例如下面的例子:

教师:某生, 今天要你站办公室是为什么?

学生:……

教师:你看看你, 烫一脑壳的卷毛, 还涂口红……

学生:口红怎么啦?英语老师也擦口红、画眉毛、烫发。

教师:教师是教师, 学生是学生。

学生:学生就不是人?

教师:学生是人, 但你化妆得人不人、鬼不鬼的, 不好好学习, 一天到晚画眉毛、打口红有什么用?人漂不漂亮也不是靠化妆化出来的。

学生:你……漂不漂亮, 不要你管。呜……

此例中的教师未能保持平静的心态, 在对话中不经意间使用了一些不适当的语言, 非但无助于沟通目标的实现, 相反还激起了学生的怨恨心理, 只能使学生的心灵锁闭得更加严实。

五、传递“我向信息”, 克制“你向信息”

在与学生的沟通中, 我们经常听到教师以“你……”的口吻与学生谈话。这种谈话方式, 教师向学生发布的是“你向信息”。沟通的一方 (或双方) 老是不断地说对方错了, 而不是谈自己的切身感受。师生之间的沟通常常因为相互否定、各持己见而中断, 这种有对话无沟通的信息传递往往达不到解决问题的效果。沟通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对话”, 然而如果对话双方都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滔滔不绝, 双方谁也不想理解对方的意思, 只能算是典型的“无沟通”对话。

如果采取发布“我向信息”的方式则既不包含对对方的否定评价也不会损害师生关系。如:

“我第一次给大家上课, 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我觉得不舒服, 因为这会使我失去给大家上好课的信心。”

“我已经很尽力了, 我希望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如上所言, 如果教师所说的话是有关他对学生行为的感觉, 以及这个行为对他的实质影响, 这样的信息就是“我向信息”。这样的信息传递中教师似乎扮演了一个弱者的角色, 往往使学生有负罪感, 有羞愧感, 有助于促使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坦白及反思, 进而促进自己行为的改变。

六、避免火上浇油, 把握最佳时机

许多教师不懂得把握和孩子交谈的时机, 学生刚受了批评, 心情还未平静, 教师就想“趁热打铁”去与其沟通等, 这样的结果, 只会导致学生的抗拒和不满。

篇4:听亲子有效沟通策略讲座体会

关键词:调查问题;初中听障生;有效沟通;策略

中图分类号:G7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77-1

笔者就班里“手机失窃”事件调查的成功沟通案例来谈关于初中部班主任在调查“问题事件”时的师生沟通策略。

前不久,班里的小辉中午回宿舍发现自己心爱的“小米”手机不见了。先在宿舍其他同学的床上找了遍,还是不见手机就急哭了,开始求助生活老师。

如何让“手机事情”真相大白于天下?如何让锐锐从思想深处认识到错误?班主任又如何跟锐锐同学做好有效而成功的沟通工作?这些问题都成了班主任的不得不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是班主任如何去跟小辉和锐锐同学做有效的沟通,使得“手机事件”水落石出。

首先,冷静自己和锐锐,做好沟通前的准备工作。班主任对此事有了大致了解后,给全班同学上了一堂班会课。在班会课的最后开始联系实际展开讨论和假设,为了与锐锐的单独沟通工作做好铺垫。

再做了三种情况的假设:

假设一:锐锐同学如果是开玩笑把小辉的手机藏起来,当小辉发现手机不见,非常着急之时,锐锐同学没有主动把手机拿出来。这说明锐锐没有与小辉开玩笑。

假设二:如果手机是小辉同学自己放到锐锐衣柜里的,且小辉自己一时忘了自己的行为,说锐锐偷了手机就是一场误会。

假设三:如果手机是锐锐放在自己衣柜里的,并用钥匙锁好了自己的衣柜,小辉又不知情,那锐锐的行为就已属于“盗窃行为”。

接着,开始调查当事人,进一步梳理事件及问题所在。

在调查当事人时,班主任采用了两种手段。先分别让两个同学自述当天自己做了什么事,了解发生了什么事。

班主任在小辉和锐锐同学自述的基础上把事情整理成书面语言,再让小辉和锐锐同学进行确认是否与他们的自述情况相符。在他俩自述的基础上班主任采取了场景再现法与两位学生做沟通。让他俩在宿舍边表演边叙述事情的全过程。

场景再现时,先让小辉边表演边自述,再让锐锐边表演边自述。最后让两人一起对质。班主任当着两同学的面点出事件的“破绽”之处——排除了小辉同学把手机放入锐锐的衣柜里的可能性。锐锐说自己没有拿小辉手机放入自己衣柜的背包里,那晚上开衣柜排查手机的时候就不应出在锐锐衣柜的背包里。锐锐的陈述明显有违人们的认知逻辑。事件被捅破之后,锐锐哑口无言。

时隔一节课,锐锐坐不住了,跑到办公室找班主任,主动承认了自己偷了小辉的手机,把它藏在了背包里,想周五悄悄带回家。

“手机失窃”事件调查中成功沟通带来的几点启示如下:

一、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有效沟通的前提条件

当问题来了的时候班主任要先冷静自己,千万不可带着怒气去调查问题。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分析出问题所在,拿出调查问题的沟通方案。不防先从外围去调查一下旁观者对事情的知晓情况。认真分析事件的问题所在,为解决问题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尊重和信任学生是有效沟通的有力保障

新型健康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处于青春期的听障生对师生关系更为敏感。不管发生了什么事,班主任都要对“事”去处理问题,不要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在调查问题的过程中,班主任不防暂且相信学生所说的一切,并对问题孩子所作所为给予必要的理解和宽容。班主任越不信任学生,学生对班主任的防范心理就越强烈。班主任没法走近听障生,就无从走进他们的心里面,师生间的沟通就没法进行,事件的调查工作就没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三、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的沟通方式是厘清问题的有效途径

从事聋教育的老师都知道,听障学生的语言贫乏,尽管读到初中语序还是颠三倒四,常常是词不达意,这些都给师生的沟通带来极大的障碍和难度。在调查事件的过程中,再加聋生的心理上主观因素,班主任想成功与学生沟通,让事情的调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更是难上加难。

为了让事情的调查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采取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有效而易于成功的沟通方式,沟通时先让他用手语说一说,说到关键处再让他动笔写一写,必要的时候老师写出来,让他去确认是不是想表达这个意思。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老师曲解听障生的手语表达语言的真正的含意,同时也体现了对听障生充分的尊重之情。

四、场景再现法是调查事件中与听障学生的成功沟通的有效手段

篇5:听有效教学讲座的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商长明

教育局组织的小学中层干部培训已经圆满结束。在这次培训学习中,叶显发教授从不同角度对有效教学进行了细密的阐述,使我对有效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篇6:听亲子有效沟通策略讲座体会

2014年12月12日晚参与YY王万春老师的《有效教学与有效教师》讲座,这次学习,让我感受颇深,也受益无穷

在信息社会的今天,知识的传播速度不能用知识大爆炸来形容了,已经到了数字化时代。作为一名教师怎样使自己有为,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

所谓有效教学,王万春老师是这样解释的: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其落实有赖于教师有所作为。所谓“教师有为”,就是指教师不断以有效教学为一种价值追求,并为此进行专业的研究,在研究中实现专业的发展,在专业的发展中实现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提升。

篇7:听亲子有效沟通策略讲座体会

“亲子共成长”家庭教育讲座听后感

2015年4月17日上午,倾听了马英老师关于“亲子共成长”的家庭教育讲座后,我感受颇深。

青春期的孩子,随着身体的发展,心理也在发展,孩子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身体和心理会出现不平衡,出现矛盾,出现冲突,父母要及时告诉孩子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要学会了解孩子,学会和孩子沟通交流,并给予孩子指导,让孩子做一个懂事负责任的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高涨,处在半成熟半幼稚期,逆反心理强,喜、怒、哀、乐变化快,父母不要忽略孩子,要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要信任孩子,不干涉、不反对,让孩子有独立的意识,正确地评价自我,约束自我。

青春期的孩子,人际交往复杂,同学之间有时会发生矛盾、冲突、困惑,父母要及时和孩子探讨问题的根源,要接纳、认可、理解、尊重孩子,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朋友,给孩子独立的成长空间。教育孩子要积极向上地追求,勤奋刻苦地学习,求知善思、文明友善、用民主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一切。

父母的教育理念不同,孩子的心理也矛盾,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责,要多找自身的原因,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代沟,但有代沟并不可怕,用尊重、理解的心态去对待孩子,通过双方的努力,代沟会逐渐消失。及时了解孩子的要求,无私地接纳孩子,给孩子的心灵提供休息的港湾,孩子就会朝着父母的方向去发展,走进父母的世界。

对孩子所犯的一些无心的错误,要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验,理解孩子的感受,不要盲目指责,让孩子明白自己所做的事自己去承担责任,父母要给孩子选择权,父母合理的后退、让步,孩子也会学会后退、让步。

父母对孩子要直说、实说、正面说、好好说,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与孩子沟通时,要多用手,少用嘴,耐心倾听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的内心,成为孩子心灵的伙伴。

父母要给孩子沟通的机会,让我们与孩子的交流无所不在,当然也要经常和老师保持联系,把家庭和学校连接在一起,在理解孩子的同时,也理解老师。让我们共同走进丰富多彩的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

篇8:幼儿园亲子教育有效策略实践探析

一、幼儿园亲子教育的现状

大量调查数据发现, 家长学历越低, 越忽视幼儿心理健康, 更强调幼儿园对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在性别方面, 家长对男孩关注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对女孩则更多关注其艺术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 对幼儿教育的关注与重视较少, 更多地关注通过知识学习改变命运;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到了幼儿园之后, 就完全是教师的责任了, 跟自己无关;随着社会的发展, “隔代教育”现象日益增多, 但因其年龄与观念的不同, 老人的教育方式比较落后、封闭, 过于袒护, 从而造成教育之间的差异。

相关调查数据表明, 我国3岁至6岁幼儿的在园率偏低, 许多幼儿只上一两年, 三岁以下的幼儿教育则更少, 更别提幼儿园的亲子教育。在我国, 目前还未建立关于亲子教育的统一、规范的概念———“实践先于概念的形成”, 相关理论研究比较薄弱。种种现象都急需教育工作的关注与重视, 并不断探寻有效的解决策略, 有效实现亲子教育, 促进幼儿园教育全面发展, 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二、幼儿园亲子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

1.做好亲子教育的宣传工作, 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亲子教育, 主要是以家长参与、家长与幼儿互动为核心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所以, 幼儿园教师必须对家长做好亲子教育的宣传工作, 让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与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促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和管理, 最终促进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

同时, 开展多种方式的家园互动, 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转变传统过多关注幼儿技能与智力的发展, 更关注对幼儿情感、态度、身心的正确引导, 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将幼儿教育内容拓展于家庭领域, 促使家长担负重要的教育责任, 真正开展“亲子教育”。

2.有效创造亲子教育的环境。

幼儿处于懵懂的学习初期, 对全世界都充满期待与好奇, 具有强烈的探知欲望, 而环境作为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 一方面要适应幼儿的年龄和身心特点, 一方面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以“寓教于乐”、富有幻想的、灵活多变的环境激发家长与幼儿兴趣, 促使其主动参与活动。例如:创设“育儿沙龙”的主题, 鼓励家长参与亲子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拓展了成人之间的交流, 而且使幼儿结交了更多的新朋友, 树立了主动适应新环境的意识, 开发了智力, 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更促进了家长之间的交流和亲子教育活动的良好开展。

3.精心设计亲子活动主题。

在亲子教育活动的设计过程中, 一定要依据本阶段幼儿的年龄、身心特点及具体情况, 同时结合地域与时节, 让每一个亲子活动的主题都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比如:秋天, 设计“美丽的树叶”的主题亲子活动, 让家长带着孩子到野外走一走, 寻找自己认为最好看的树叶, 并设计制作成标本或书签。在这个过程中, 看看家长都知道哪几种树叶, 孩子又认识哪几种树叶, 体会“落叶归根”的情感基调。

在这样的活动中, 家长与幼儿会有更多的相处时间, 为家长与孩子创造一次又一次的亲子活动的机会, 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同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

4.多元化、有针对性地开展亲子教育活动。

幼儿的类型多种多样, 有活泼好动的, 性格孤僻的, 也有调皮捣蛋的, 幼儿园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幼儿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 促进亲子教育活动的开展。

例如:对那些比较调皮、爱动、爱捣乱的幼儿, 可以在每次活动中都找出表现好的幼儿与家长一起表扬, 而没有被表扬的家长与幼儿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相互促进中家长和幼儿都会更配合老师的活动; 又如对待那些性格比较倔强、孤僻的幼儿来说, 教师应坚持与孩子、家长多接触、多亲近, 尽量表扬一番, 并引导家长改变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值得注意的是,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一些伤害其自尊心的话及暗示性语言, 对孩子要多点耐心、认可和表扬。

这样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 促进亲子教育活动的开展, 促进教师与孩子、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不断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

三、结语

亲子教育是现代教育观念的一种必然趋势, 有利于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高。亲子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发展与深化, 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重视有效策略的实施, 不断促进幼儿与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活动, 最终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地发展。

摘要:亲子教育, 是兴起于美国、俄国、日本与我国台湾等地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目前业界还未给予固定、规范的定义。亲子教育强调的是在平等基础上实现父母和孩子的情感互动, 调动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促使父母实行正确的育儿方法。本文旨在探索幼儿园亲子教育的现状, 并对亲子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幼儿教育,亲子教育,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张维华.幼儿园亲子教育活动新举措[J].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2013, (3) :122-123.

篇9:亲子沟通,有效为

在小区里曾经看到这样一幕:那是个清晨,看样子母子俩是急着要赶去幼儿园,可儿子却犯了错。妈妈索性不走了,蹲在院子里开始大声“教育”儿子:“你说,你哪里错了?”儿子只是低着脑袋,并没有言语。妈妈继续说:“你说,你以后还这样吗?”儿子继续无语。妈妈几乎咆哮:“你咋不说话,以后还这样吗?”儿子依然低着头,弱弱地说了声:“不了。”

妈妈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虽然不知道这个小家伙到底犯了什么错,却感觉妈妈这样的沟通方式是于事无补的。因为从我的角度去看,小家伙一脸迷茫,压根儿不知道做错了什么,或者压根儿就认为自己刚才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错。小孩子,尤其是年纪比较小的孩子,做事常常是跟着感觉走,很多时候是因为好奇或者不由自主而做的,并不知道那事情该不该做。孩子对事物没有太多认识,家长如果觉得有些事情做不得,要明确告诉孩子,让孩子在认识上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但要在表达关爱的情况下,告诉孩子。如果孩子所做的事情对妈妈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只需告诉孩子他刚才的做法妈妈的感觉如何,妈妈希望他如何做便是了。

假设场景是妈妈着急出门,儿子却因为玩不肯出门,妈妈可以如此说:“儿子,妈妈知道你特别想玩,可妈妈把你送到幼儿园之后,还要去单位。你这样很耽误时间,妈妈怕迟到了,所以好着急。妈妈希望你下午回来再玩。”这样就算儿子看到妈妈着急的样子,也知道是为什么,妈妈这样说他也清楚自己下次该如何做了。这沟通才是有效的。

对于更小一点的孩子,有些事情虽有不好的后果但对孩子的人身是安全的,就不妨给予允许。比如,有的小孩对辣椒非常好奇,拿起来就咬,这时候家长便不必阻止。当一个孩子领教了辣椒的味道,下一次就不会再尝试了。这个时候,家长只需要告诉孩子,他拿的东西是辣椒,尝到的味道是辣味就可以了。如此,孩子便学习到辣椒是辣的,辣味的东西是不能随便吃的这样的知识。一个小孩子不断地把拿到手里的东西扔到地上,也是在学习中,家长只需要告诉孩子他,刚才拿的是塑料,发出的声音比较大,现在拿的是布娃娃,发出的声音比较小。小孩子就是通过不断地感受来学习的。家长和他的沟通就是在他感受某个东西的时候,告诉他,给他建立概念。

“让孩子感受到爱”可以作为沟通的宗旨

无论我们要孩子做什么或者不让孩子做什么,都是因为我们爱孩子,沟通的目的也是为孩子考虑的。既然是出于爱,那么“让孩子感受到爱”便可以作为沟通的宗旨。

我有一次去3岁的雯雯小朋友家去做客,雯雯玩着玩着就闹开了脾气,谁也不知道她是为什么闹脾气。雯雯的爸爸妈妈用家里新买的洗衣机的包装箱做了一个小屋子,雯雯常在里面玩。这次,雯雯闹脾气钻进小屋子不出来了。雯雯的妈妈叫了几次,雯雯就是不出来,躲在小屋里哭。雯雯的妈妈就搬了个小凳子坐在小屋子的外面,跟雯雯说:“你想哭就哭一会儿吧,妈妈就在外面陪着你,等一会儿你想找妈妈的时候就出来哦。”雯雯听了妈妈的话,哼哼唧唧了一小会儿就爬出来,抱着妈妈说:“妈妈,我爱你!”

我很欣赏雯雯妈妈的做法,她没有强行拉孩子,也没有给孩子讲道理,就是带着她的关爱陪伴在孩子身边。雯雯感受到妈妈是关照她的,于是便慢慢安静下来了。

在无条件爱的沟通下,孩子能够感受到

5岁的小英子在幼儿园弹钢琴,妈妈去看她汇报演出的时候特意为她录了像。回家后爸爸要看妈妈录的像,小英子却不让,原因是她觉得弹错了一个音,不好意思让爸爸看。爸爸说:“爸爸不是想听你弹得多好多棒的,网上有的是好的,重要的是这次是我女儿弹的,错音也没有关系。爸爸就是想看看我女儿表演时的样子。”听了这话,小英子马上吩咐妈妈把手机打开让爸爸看录像,并问爸爸:“你听出来哪里弹错了吗?”丝毫都不觉得自己弹得不好有什么羞愧了。这位爸爸就非常有智慧,他所表示的就是女儿比什么都重要,自己就是喜欢女儿的样子,钢琴弹成什么样爸爸都无所谓。当然,这一定是建立在无条件的爱的基础上才能说出来,也只有爸爸是真心说出来的,孩子才能感受到。

本来孩子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弹错是再正常不过的,父母的接纳和欣赏会让孩子轻松享受学习的过程并不断进步。相反,如果看到孩子一点点错误就挑剔指责,则会让孩子时时处在恐惧和焦虑中,学习的效果反而容易不好,更关键的是,在父母指责和挑剔中成长的孩子,自信心会受到打击,变成一个胆小怕事的人。

有人说“沟通对于关系,好比呼吸对于生命”,可见沟通的重要性。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随时随地都在发生,不限于语言,家长的一言一行其实都是在和孩子沟通。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家长要带着爱与孩子相处,重言传也要重身教哦。

沟通,从接纳孩子的情绪开始

在公共场合,我见过很多孩子已经很伤心难过,父母再劈头盖脸加上一顿指责的情况。看着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反抗越来越强烈,父母的怒气也越烧越旺,最后孩子被吓得慢慢地哭到没了声音,内心的情绪被压抑下去。长此以往,他真的就成为一个不懂道理的孩子。因为他很正常、很自然的情绪和想法被父母的责骂扼杀了,就像一颗要发芽的种子,被无情的石头阻挡,很难再顺顺利利地发芽。

承认与接受孩子的情绪,孩子就会打开心扉

豆豆4岁多时练了一段时间跆拳道。一天,换了一个带班的教练,那个教练整堂课都特别兴奋,看到练得不好的孩子,就抓出来单独教。那并不是惩罚,却是豆豆最害怕的事情。他有很强的本领混在一大堆人里自娱自乐,但一旦成为焦点,就会不知所措。教练没发现这一点,她把豆豆当成重点扶持对象,每个动作都特别关注他。我看得出来,尽管豆豆没有排斥,但他不喜欢。

下课后,我明显地感觉到他没有以往那样兴奋,他耷拉着脑袋,一言不发。我蹲下来说:“我感觉你有点不开心。”他点点头。我说:“是不是你不喜欢老师单独教你?”他抬起头,有些惊讶:“妈妈,你怎么知道的?”我神秘地一笑,说:“因为我是你的妈妈啊,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想法,当妈妈的一般都知道。”他笑了一下,赖在我的怀里,说:“妈妈,我都快要哭出来了,可是我忍住了。”我说:“嗯,我知道你做了很大的努力。妈妈也看到了,尽管你不喜欢,不愿意教练让你单独练,但是你还是在努力地做好,谢谢你告诉妈妈你心里的想法。”他说:“因为我是你的儿子呀,儿子有什么事情,会第一个告诉妈妈。”

nlc202309030509

一场“肉麻”的对话结束后,豆豆也忘记了之前的不愉快,和我手拉着手,跳着跑着回家了。“因为我是你的妈妈”“因为我是你的儿子”,这是我们之间常常说的话。没有特别的场景,总是很自然地就说出来了。一直以来,我们之间从来都不吝啬爱的表达。除了“我爱你”和随时随地的亲亲和抱抱,那些母子之间可以互相给予的默契、信赖、依靠、鼓励、帮助等,都通过“我是你的妈妈”“我是你的儿子”这样两句简单的话,很温暖地表达出来。那个时候,豆豆总是很激动地钻进我的怀里,那时的幸福,似乎比其他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面对孩子的情绪,没有指责,没有惩罚

豆豆在4岁左右时,和大多数孩子一样,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自尊与好强。在家里玩游戏的时候,他一次也不愿意输,这和他之前不温不火、与世无争的性格截然不同。我们总是有意识地让着他,有时也跟他讲“输了并不代表全部,玩得开心最重要”的道理。可是,他输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是无法预测的,有时会无所谓,有时我等他稍微安静下来,走过去说:“输了的感觉确实不好受,如果是我,我可能也会跟你一样。”他停下来,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我接着说:“妈妈也会经常失败,有时尽管很努力了,但还是会失败,因为有时别人确实比我厉害一点,有时可能别人运气好一点。刚刚你和爸爸玩的时候,我觉得爸爸今天的运气好像要好些,老是抓到大牌。”他的表情平静下来,说:“是啊!他的牌总是比我大!”我说:“所以你觉得很懊恼,对不对?觉得‘为什么他已经是大人了,还要抓到比我好的牌’?”他点头:“是的。”我接着说:“确实有些不公平,不过打牌就是这样,两个人玩,有一个人赢,就会有一个人输,要不就是打成平手。上一次你赢的时候,爸爸也有点不好受,但是他觉得就算输一次也没什么,因为玩得很开心啊。你觉得你玩得开心吗?”他说:“我觉得开心。”我说:“那你想不想继续开心呢?”他想了想:“好吧,那我们再来玩吧。”

面对豆豆莫名其妙的突然哭闹,我没有指责,没有惩罚,没有问为什么,没有一开始就说教,而是很平静地跟他聊天,让他说出心里的感觉。他突然就感觉轻松了,长吁一口气。孩子是很讲道理的,他们的“无理取闹”,很多时候只是因为想表达又表达不出来,想得到理解却没有得到。而大人总是自以为是地想当然,怎么也猜不透孩子的心思,孩子就会越来越着急,行为就越发不受控制。

孩子常常有这样那样的小情绪,他们有时把情绪装在心里,有时把情绪表达出来。但无一例外,他们最需要的往往不是你的鼓励与安慰,而是你的理解和认可。失败的时候,难受的时候,被人误会的时候,做错事的时候,告诉他,爸爸妈妈也曾失败过,也常常有难受的时候,也会有被人误会和犯错的时候。让他明白,你能理解他的情绪,能接受他的缺点,能等待他的成长。然后你会发现,他突然对你打开了心扉,他很相信你,愿意把心事说给你听,也愿意听从你的建议。

从 "讲道理 "中感受到妈妈的接纳

3岁的奇奇,什么事情都要自己说了算,比如全家看电视到晚上9点,准备关电视,奇奇不肯:“不嘛!不关!”

妈妈洗衣服,打开洗衣机,奇奇就搬个凳子凑过去:“我来开!”

妈妈在厨房做饭,奇奇也会很热心地跑到厨房:“我来帮妈妈洗菜!”

不过,奇奇这横插一杠,哪里是帮忙呀,简直就是越帮越乱嘛!

奇奇妈经常禁不住制止:“不可以,这个不是你动的!”“你快出去,这个你弄不了!”

但是奇奇不甘示弱,妈妈越制止,他越较劲,实在不被允许,他就会大哭大闹。

后来,妈妈发现了奇奇的特点,那就是爱听道理:“宝贝,咱们再看10分钟电视就关好吗?电视也累了,它要睡觉了!”

“宝贝,洗衣机转动时是很危险的,你要离远一点好吗?”

“宝贝,你洗菜容易把衣服弄湿,我们穿上小围裙吧!”

这些道理,奇奇都可以听进耳朵了,显得就乖顺多了。

不过,奇奇妈有所担心:“这孩子这么要求讲道理,不讲道理就不听话。这么执拗的性格,出去与小伙伴打交道怎么办?小伙伴哪里有那么多耐心与他讲道理呀!”

认知孩子“执拗”的行为特点

实际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经常会表现出这样的行为特点呢!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做过一个儿童实验,结果发现儿童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这里的“自我中心”是指幼儿只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认为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经常假定其他人都在分享自己的情感、反应和看法。

所以,奇奇是没有办法站在妈妈的角度上感受到妈妈的想法的,他会认为自己的需要就是妈妈的需要。所以,他经常会表现出“理所应当”的执拗感。

而如果妈妈这个时候很严厉地反对他,他会觉得非常委屈,他的思维无法从“应该”迅速地转换到“不应该”状态。

但是妈妈讲道理,却让孩子的思维能够慢下来,完成一个认识的转换。妈妈讲道理时的语言,相当于在教孩子一个知识,他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掌握生活规则。

所以孩子很多看似捣乱的行为,初衷并非为了捣乱,而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家长只要肯耐心引导,孩子是可以听进去的。但前提是,家长需要用儿童听得懂的道理,尽可能地说出真实的情况,而避免用恐吓、威胁的手段。

妈妈制止说“不可以”的后遗症

对于没有危险,或者在家长控制下,能够避免危险的事物,还是要允许孩子积极尝试。3岁左右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时期,他们在语言学习“你我他”的时候,也在不断地去分清“你我他”,这个过程伴随着他们不断地确定自己是自己,别人是别人。

而积极地尝试以及父母的允许和肯定,会让孩子产生价值感和自信心:“我可以做到,我能做到!”

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1岁半到3岁左右的儿童会努力地完成一项活动,这样做源于内心的一种需求。当孩子的行为被打断,他们的性格就会因此发生变化,做起事情来也会失去目的性和积极性。

同时,蒙台梭利还发现,那些获得巨大成功的人在其儿童阶段,很少受到干扰。持之以恒的态度可以被视为一种精神上的准备。

经常剥夺孩子的尝试机会,危害远远不止剥夺他们成为杰出人物的可能性,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成人经常担心孩子会累着,进而在孩子不需要帮助时去帮他们的话,是会打扰孩子正常心理发展的。很多有精神问题的儿童,都曾受过这样的打扰。

如此看,孩子有时候要执意去做一件事情,常常是生命发展的召唤,家长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去达成,而不是因为缺少耐心去等待孩子完成一件事,干脆自己帮着干了更省劲;或者为了安全而过度保护。

如果你真的觉得孩子应该以更合适的方式去做一件事情,那就与孩子讲道理吧!在你娓娓道来的道理中,孩子不但学习到知识,也可以感受到妈妈的接纳。这都能很好地支持孩子信心的建立。

当然,作为妈妈也完全不需要担心,孩子出去了是否也会如此执拗,每个孩子都要经历必经的成长过程,而家庭是给予孩子能量的源泉,你给的越充足,孩子越有能力面对外面的世界。

《母子健康》编后记

没有哪个父母天生就拥有与孩子沟通的神奇本领,从出现的种种“事端”的缘由入手,最有效的沟通方法,是首先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浓浓的爱意;当孩子得到理解和认可后,就会产生强烈的安全感,小小的心扉敞开了,接下来的话都能顺利进入他的小耳朵和小心扉;孩子的行为需要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进程去认知。爱、接纳和认知,是的,这就是有效亲子沟通的上策。

篇10:蔡伟忠博士亲子沟通讲座新闻稿

塘厦镇是我市的教育强镇,教育局各位领导也高度重视我镇学前教育的发展,为提高我镇广大家长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在融德教育集团、融德金地幼儿园的大力支持下,特举行本次大型公益家庭教育讲座,造福于塘厦广大家庭。

蔡老师以他二十多年来的幼教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经验,围绕当前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交往能力、语言能力、亲子教育、亲子沟通等多方面的教育困惑,用幽默、生动的授课语言,现实生活中鲜明的案例分享、现场互动家长提问,蔡教授精彩解答等多种方式,把真正适合孩子发展成长的亲子教育理念和方法,有效的传递给了全场的家长朋友和幼教老师们,全场聆听者受益匪浅,不时送上阵阵热烈的掌声表示支持认同!

篇11:增强亲子有效沟通

——家教知识培训材料

“情感是维系一切的桥梁”,孩子的心灵是柔软而稚嫩的,但同时又是倔强和深邃的,不但需要关爱与呵护,还得讲究关爱与呵护的方法,所以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也需要讲究艺术,需要讲究沟通的“有效性”。

一、亲子有效沟通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1、亲子有效沟通的基本概念

“亲子有效沟通”是笔者在“亲子沟通”和“有效沟通”两个概念基础上整合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亲子沟通”指父母与子女通过信息、观点、情感或态度的交流,达到增强情感联系或解决问题等目的的过程。简单而言,“亲子沟通”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有效沟通”是指经过传递之后被接受者感知到的信息与发送者发出的信息基本一致。也就是说,信息提供者通过恰当的方式,让信息接受者及时、准确、完整地获得表达的信息,才是有效的沟通。可见,有效沟通强调的是沟通双方间信息的准确传递和理解。

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亲子有效沟通”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通过语言、文字、表情等,及时、准确、完整地传递信息,且信息被对方正确接收和解读,确保亲子之间交流有效的过程。

通俗地说,“亲子有效沟通”的实质就是首先听懂孩子的心声,然后平等地对话,最终达成双赢且和谐的共识。它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亲子间有明确的沟通目标、重视每个细节、适应主观和客观环境的突然变化、注重说听问等沟通方式的安排等。

2、亲子有效沟通的重要意义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环境,和谐的亲子关系和持续的亲子有效沟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有研究表明,良好的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的自尊、同一性发展以及道德推理能力的发展等都密切相关;而不良的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的内隐问题行为和外显问题行为有很大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亲子有效沟通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导师,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习为人处世,其性格和个性在与父母的沟通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亲子有效沟通对于孩子的人格发育意义重大。有研究指出,青春期的青少年,正是其人格、气质、价值观、人生观养成、转变和成熟的阶段,而青少年人格气质等方面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氛围,亲子沟通在其中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多实例表明,若是青少年与其父母沟通中出现各种问题或障碍,则会在他们正在成长的心理中留下阴影,这将对其后的社会适应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使青少年出现种种人格和行为方面的问题。

第二,亲子有效沟通能明显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亲子有效沟通强调的是“亲子之间的信息被对方正确接收和解读,并确保亲子之间交流有效”,这样的沟通对于孩子维持心理健康状态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一方面,和谐的父母关系及正常而有效的亲子 沟通会对父母的主观心理健康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父母与青少年之间的良好沟通有助于青少年与父母之间新的适应青少年心理发展需要的亲子互动模式的形成和建立,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别是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亲子有效沟通为巩固学校教育效果奠定了基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亲子有效沟通将进一步促进孩子所接受的学校教育成果的巩固和内化;同样,如果亲子间沟通不良,则会消弱甚至抑制学校教育的效果,在笔者的咨询案例中也发现,一些学业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往往在其亲子沟通中都存在一些问题。同时,有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孩子的意识控制、动机和亲子互动中的注意调节有显著性的相关;在与父母共同完成任务的时候,如果在沟通中有良好的注意调节,那么儿童单独完成作业时的成绩要明显优异。可见,亲子有效沟通将促进孩子学业的提高,对于巩固孩子学校教育的效果有积极意义。

第四,亲子有效沟通将及时化解孩子成长期冲突事件。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冲突事件,特别是与父母间的冲突在所难免,而这些时候如果能保持亲子有效沟通,则可以及时化解矛盾冲突。研究发现,青少年的亲子冲突呈倒U型发展,因为进入青少年期之后,亲子关系处于一种相互调整的过程,亲子之间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互动模式,因此,在亲子沟通和冲突方面都可能呈现增长的趋势;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亲子之间的互动模式逐渐成熟,也找到了解决相互之间问题的方法,亲子沟通问题和 冲突就可能呈现下降的趋势。可见,孩子成长中各类冲突事件的化解,离不开亲子有效沟通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亲子有效沟通的调查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近期在我校对3195名高中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现将主要结果简要分析。

1、亲子之间对心理的关注存在较大差异

调查显示,孩子认为父母最关心自己“学习成绩”的有1250人,占39.13%;而最关心自己“心理状况”的有123人,仅占3.91%。与此形成一定反差的是,在“你最关心父母哪一个方面”的选项中,除2427人(75.97%)的同学选择“身体”外,还有401人(占12.55%)的孩子选择最关心父母的“心情”,这一比例是父母对孩子心理状况关注比例的3倍多,足见孩子对父母情绪的关注程度明显大于父母对孩子情绪的关注程度,也反映出父母对孩子心理状况的关注还远远不够,这也是阻碍亲子有效沟通的一大现实原因。

2、父母间关系及孩子对家的评价不乐观

调查中孩子对“父母关系”的评价不容乐观,约三分之一(1076人,33.68%)的孩子对其父母关系的评价是“一般”,还有232人(7.27%)认为其父母关系“不太理想”。同时,孩子对于“家”这个概念的判断也令人担忧,有7.71%的学生仅仅把家看做一个“栖息的场所”,1.28%的学生形容家为“牢笼一样的地方”,还有25.26%的学生认家是“欢乐与烦恼并存的地方”。

3、父母对孩子高认可度与严格要求并存 调查表明,父母对孩子的道德品质评价整体较高,“不太满意”的仅占9.68%,且表现为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有所上升。对于“父母是否经常对你的言行举止提出具有指导性的意见或建议”这个问题,选择“很少会”的仅占5.42%,且这一比例同样表现为岁年级增高而上升。可见父母在给予孩子道德品质较高认可度的同时,也继续对孩子保持严格的要求,很想“管”好自己的孩子,但这种要求随着年级的增加而略有降低。

三、做好亲子有效沟通的策略

通过调查分析,结合近年来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粗浅经验,本人就如何做好亲子有效沟通,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1、换位思考,力求共情——奠定亲子有效沟通的思想基础 在亲子沟通中,父母和孩子都具有不同的性格、角色、阅历、知识背景等,往往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思维方式迥异,这都是做好亲子有效沟通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父母和孩子双方在沟通中必须努力做到充分地换位思考,正所谓“好的沟通者通常清楚自己内在的过程,也留意他人的感受”。可以说,亲子间有效沟通的关键在于父母和孩子双方高度的自我觉察和对对方的敏感度,这就需要亲子双方积极进行换位思考,力求在沟通中达到共情的良好状态。

将“换位思考,力求共情”作为奠定亲子有效沟通的思想基础,在解决亲子沟通过的实际问题中给予高度重视。具体而言,可以探索建立父母与孩子间的“倾诉”机制,通过谈话、书信、网络留言等,经常交流双方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感受,从而相互理解对方的观点。特别是产生矛盾冲突时,父母与孩子一定要分别把自己所的观点以及这样思考的原因表达出来,求同存异,才能实现换位思考,达到有效沟通。此外,还可以在家庭中开展“今日我当家”活动,让孩子尝试家庭一天的购物、卫生等管理和操作,体验父母一日的辛苦;而家长也可以抽空到学校感受孩子的学习生活,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压力和成长的烦恼。

2、找准时机,突破瓶颈——把握亲子有效沟通的前提条件 古人强调做事要“天时地利人和”,同样,要做好亲子沟通,也必须找准时机,选择合适的时间和阶段、场合和对象,才能减少沟通中的障碍,突破问题的瓶颈,这是亲子有效沟通的前提条件。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根据沟通的内容,适当地选择该由父亲还是母亲为主来进行沟通,有时候要多发挥母亲在沟通方面的优势。例如,在矛盾冲突刚发生之时,最好由更善于亲子沟通的母亲来进行交流,了解子女的真实想法,待孩子情绪相对稳定时,再由角色上更加沉稳的父亲出面协商解决的对策,这样就更能提高亲子沟通的效果。

3、注重方式,潜移默化——开拓亲子有效沟通的多种渠道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亲子沟通中要十分注重沟通方式,采取恰当的方式,才能避免事倍功半。针对不同情况,面对不同问题,亲子间的沟通方式也需要有所调整,坐下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是最常用的一种直接沟通方式,但有些时候尤其亲子沟通出现矛盾和冲突时用这种方式可能就很难保证沟通的效果,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书信等 间接的方式与孩子沟通,通过书信的方式把你的想法、看法以及为什么是这样告诉孩子。此外,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手机短信、语音留言、QQ、博客、电子邮件、开心网等网络交流方式在亲子沟通中也越来越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日渐兴起的“亲子活动”也是父母与孩子有效沟通的良好方式,例如,父母与孩子一起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活动,一起参加家庭合作比赛,一起外出远足,或者一起参与团队游戏等,都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沟通效果。

同时,亲子沟通中还要注重“潜移默化”,特别是家长,要身体力行,在很多事情上率先垂范,用良好的人格魅力,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4、主动学习,终身发展——做一名亲子沟通的“理想家长”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家长与孩子同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活到老、学到老”不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安身立命的现实需要。亲子间要想缩小“代沟”,保持有效沟通,必须建立“主动学习、终身发展”的理念。特别是父母,应该转变学习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可通过参加家长学校等途径,学习有关的家庭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正确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而获取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和方法。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在促进亲子沟通的有关学习和培训方面可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生而言,通过开设心理教育课,心理辅导讲座,指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适合的方式去面对父母,与家长沟通,特别要关注那些学业困难、行为异常等的学生,帮助他们与 家长建立有效沟通。对家长而言,为其开办家长学校,引导家长端正教育观念,了解亲子沟通策略和方法,改变自己在亲子沟通中不妥的做法,从而有效改善亲子沟通效果。

事实证明,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家长才能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才能掌握与孩子沟通的“话语体系”和“潜在背景”,也才能成为一名亲子有效沟通的“理想家长”。

篇12:如何有效沟通心理讲座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与人沟通是避免不了的一件事。而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则对我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交人际关系网是尤为重要的。而“九型人格”是近年来倍受美国斯坦福等国际著名大学MBA学员推崇并成为现今最热门的课程之一,近十几年来已风行欧美学术界及工商界。全球500强企业的管理阶层均有研习九型性格,并以此培训员工,建立团队,提高执行力。因此,为了使我们大学生具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技巧,经管系学生分会特此举办“大学生应该如何有效与人沟通”活动的讲座。

一、活动目的:拥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技巧对于我们以后在工作中与人沟通时尤为重要的,每个人的性格都各不相同,而对于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沟通技巧。举办这个讲座我们旨在希望同学们可以重视有效沟通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且知道如何与他人进行一个有效的沟通。这样才能在之后的学习或者是工作中与人和谐相处,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活动内容:邀请老师主讲。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是“九型人格和不同性格的人我们应该怎样与他进行一个有效沟通”。根据一个有关于中国的九型人格的心理测试拉开活动的序幕。届时老师会一一说明九种不同性格的人应该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三、讲座主题:“沟通,是你我的桥梁”

四、主讲老师:老师

五、参加对象: 09、10级各班选派八人

六、活动地点:第一多媒体

七、活动时间:2011年3月8日19:30(星期二)

八、工作人员:秩序组、签到组、后勤组、主持人

九、经费预算:⑴申请多媒体教室:40元

⑵老师补贴:25元

⑶电池:5元

总计:75元

经管系学生分会女生部

篇13:亲子关系的有效沟通

1善于寻找、安排和孩子交流、沟通的时间。

在亲子交流中父母处在一个相对主动的位置,所以作为父母要善于寻找、安排和孩子交流的时间。比如可以在家里建立“无电视日”,规定某一天家里的电视不打开,一家人就利用这天的时间在一起聊聊生活中的快乐和失意,听听彼此的打算和想法,在没有干扰的时空里用心去聆听彼此的心声,用心去感受真情、关爱和幸福。有的家长可能工作很忙,也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而孩子可能在寄宿学校读书休息时间比较集中,这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时间来安排自己的工作日程,空出一至两天的时间来和孩子在一起。

2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往往总是习惯性的把孩子当作“孩子”,而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强烈地希望成人把自己当作一个“大人”,希望能独立地做事,被尊重、被信任。要想有效地与孩子交流沟通,我们就需要尊重孩子,在非原则问题上给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孩子自己试着决定自己的一些事,因为孩子总是要长大的。也许我们能通过自己的参与或替代让孩子少走一些弯路,但我们无法替代孩子的成长。对于我们赞同的事情,我们要尊重孩子;对于我们不赞同的,如果孩子选择了而且不会给孩子或者他人造成伤害,我们也应当尊重孩子的选择。对于孩子的问题要认真地回答不要应付了事、心不在焉。

3要平等交流,放下家长的架子。

随着社会知识的积累和信息渠道的多元,孩子了解到的东西我们并不一定了解,孩子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我们可能也无法理解甚至难以接受。在出现观念冲突的情况下孩子可能会和我们“理论”,有些时候可能我们占不了上风,这时我们切忌拿出“老子的威风”——“我说不行就是不行!”。在跟孩子的沟通中,我们越是端出家长的架子跟孩子沟通就越容易出现问题,我们应该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同样的高度上,像朋友一样和孩子去探讨,实现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4要善于倾听,注意沟通的方式。

沟通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与孩子沟通想顺利、有效,能否理解孩子的意思以及自己在沟通中带给孩子的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沟通中家长要善于倾听,在倾听中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在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这样不仅在需要时能够给孩子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更加顺畅。当孩子跟您诉说时,在认真听的同时您也应当用有声语言、肢体语言和表情神态给孩子适当反馈,让孩子感受到你很关心他,很重视他说的问题,比如“是吗”、“后来呢”“嗯”、拍拍孩子的肩膀、看着孩子点点头等。

亲子沟通是一个情感渗透其中的包括信息传递和接受的互动过程,不同情况下,面对不同的问题,我们跟孩子的沟通方式也需要有所调整。坐下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是最常用的一种直接沟通方式,但有些时候尤其亲子沟通出现矛盾和冲突时用这种方式可能就很难保证沟通的效果。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书信等间接的方式与孩子沟通,通过书信的方式把你的想法、看法以及为什么是这样告诉孩子。当然,如果你的确做得不对,也应当诚恳地向孩子道歉(记住,做错事时向孩子道歉不仅不会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反而会提升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会使亲子关系更加密切)。同时,在书信中也不要忘了告诉孩子“妈妈、爸爸爱你!”“等待着你的回信!”。随着科技的发展,除了书信之外,电子邮件、博客等也同样能在亲子沟通中派上用武之地。

5平心静气地沟通,友善地传达信息。

有效沟通的前提是沟通双方的冷静和理智,一个怒气冲冲或者悲痛欲绝的人都很难跟别人有效地沟通,更无法有效地解决遇到的问题。作为家长,在跟孩子沟通时不要带着不良情绪,如果是一件事的确让你很生气、很恼火,那就先不要急着和孩子说清楚,而是先让自己平静下来。当自己平心静气的时候再和孩子去交流;当孩子带着某种不良情绪时也要先化解孩子的不良情绪,然后再去沟通。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不管孩子的反应如何情绪化、不理智,父母都要注意友善地传达信息,不要因为孩子的情绪化也让自己情绪化,不要一气之下对孩子吼“你真是个混蛋!”、“我真是白养活你了!”这类的话。

6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在和孩子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作为家长我们要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和高度来看问题,不要用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判断来衡量和要求孩子。当看到孩子因为一件我们眼中的“小事”伤心流泪时,应该意识到这件我们眼中的“小事”在孩子看来是件“大事”,要提醒自己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和高度来看这个问题,来体会孩子的体验和感受。

曾经有位母亲带着刚上中班的孩子去逛商场,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五颜六色,母亲觉得孩子一定喜欢。可是孩子没逛多久就闹着要走。母亲还要买东西,所以拉着孩子又逛了一会,后来孩子实在是不想逛了就哭了起来,没有办法母亲就蹲下身子来哄孩子。当这位母亲蹲下身子的那一刻她发现了一个让自己特别吃惊的问题——当她蹲下去和孩子一个高度的时候,视线快要被柜台挡完了,看到的只有在不断移动的腿和脚。那一刻那位母亲知道孩子为什么不愿意逛这五颜六色的商场了,于是她抱起孩子快速地离开了商场。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要以自己的成人意识为主导来看待孩子遇到的问题,而要蹲下身子去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发现孩子的反应和自己的反应不一致时应该意识到并看一看是不是自己没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7慎用批评、忌贴标签,不要对孩子的问题直接作出价值判断。

批评和表扬同样是家庭教育的手段,有些情况下适当运用批评也能促使孩子去自省。但是,批评也可能会带来伤害,尤其是高中的孩子过多的批评不仅不会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家长对着干。另外,不要有意无意之中给孩子贴上某类标签,比如“你简直无可救药了”、“你永远是最好的”等等,这些消极或者过于高调的标签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孩子潜意识里的东西,从而影响孩子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上一篇:砼浇筑安全施工方案下一篇:读反腐倡廉十个热点问题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