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夸张

2024-05-13

成语中的夸张(共6篇)

篇1:成语中的夸张

成语会

含有夸张成分的成语:

怒发冲冠 一目十行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百发百中 一日三秋 不毛之地 不计其数 胆大包天 寸步难行 一步登天 千钧一发 含有比喻成分的成语:

观者如云 挥金如土 铁证如山 爱财如命 稳如泰山 门庭若市 骨瘦如柴 冷若冰霜 如雷贯耳 守口如瓶 浩如烟海 高手如林 描写骄傲、谦虚的成语 描写骄傲的成语:

班门弄斧 孤芳自赏 居功自傲 目中无人 妄自尊大 忘乎所以 惟我独尊 自高自大 自鸣得意 自我陶醉 自命不凡 目空一切 描写谦虚的成语:

不骄不躁 功成不居 戒骄戒躁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慎言谨行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含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万象更新 抱头鼠窜 鸡鸣狗盗 千军万马 亡羊补牢 杯弓蛇影 鹤立鸡群 对牛弹琴 如鱼得水 鸟语花香 为虎作伥 黔驴技穷 画龙点睛 抱头鼠窜 虎背熊腰 守株待兔 鹤发童颜 狗急跳墙 鼠目寸光 盲人摸象 画蛇添足 含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

鹤立鸡群 鸡鸣狗盗 鹬蚌相争 蚕食鲸吞 蛛丝马迹 龙争虎斗 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 龙腾虎跃 龙骧虎步 龙潭虎穴 龙跃凤鸣 车水马龙 指鹿为马 兔死狐悲 鸡犬不宁 心猿意马 狼吞虎咽近义成语配对和带有近义词的成语近义成语配对:

百发百中--百步穿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白日做梦--痴心妄想;熙熙攘攘--熙来攘往;博古通今--博古知今 东倒西歪--东扶西倒;不名一钱--一贫如洗 带有近义词的成语:

兴国安邦

翻山越岭

百依百顺

背井离乡

长吁短叹道听途说

丢盔弃甲

调兵遣将

甜言蜜语

眼疾手快见多识广

察言观色

高瞻远瞩

左顾右盼

调兵遣将粉身碎骨

狂风暴雨

旁敲侧击

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生龙活虎

惊天动地

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

改朝换代狐群狗党

胡思乱想

虎背熊腰

自暴自弃

争分夺秒

崇山峻岭

想方设法

金枝玉叶

花言巧语

含辛茹苦 描写人的容貌或体态的成语

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出水芙蓉 明眸皓齿 美如冠玉 倾国倾城 国色天香 弱不禁风 鹤发童颜 眉清目秀 和蔼可亲 心慈面善 张牙舞爪 愁眉苦脸 冰清玉洁 其貌不扬 雍容华贵 文质彬彬 威风凛凛 老态龙钟 虎背熊腰 如花似玉 容光焕发 面黄肌瘦 落落大方 骨瘦如柴 大腹便便

描写人的品质、智慧、仪态、风貌的成语 描写人的品质:

平易近人

宽宏大度

冰清玉洁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废寝忘食 大义凛然

临危不俱

光明磊落

不屈不挠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描写人的智慧:

料事如神

足智多谋

融会贯通

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才华横溢

出类拔萃

博大精深

集思广益

举一反三 描写人物仪态、风貌:

憨态可掬

文质彬彬

风度翩翩

相貌堂堂

落落大方斗志昂扬

意气风发

威风凛凛

容光焕发

神采奕奕 大开头的成语

大有可观大有可为大有起色大有人在大有文章大有作为大雨滂沱大雨倾盆大雨如注大禹治水大展宏图大展经纶大动干戈大动肝火

大动公惯大度包容大恩大德大而化之大而无当大发慈悲大发雷霆大发谬论大发议论大法小廉大方之家大放悲声大放厥词大放厥辞大风大浪大腹便便大工告成大公无私大功毕成大功告成大海捞针

大含细入大寒索裘大喊大叫大旱望云大旱望云霓大旱云霓大街小巷大节不夺大经大法大惊失色大惊小怪大开大合大开方便之门大开眼界大块朵颐大块文章大快人心大浪淘沙大事不糊涂大事铺张大事去矣大势所趋大势已去大是大非大手大脚大书特书大张其词大树底下好乘凉大张旗鼓大张声势大张挞伐大杖则走大政方针大直若诎大直若屈大智大勇大智如愚大智若愚大中至正大做文章大辂椎轮大路椎轮大马金刀大梦初醒大梦方醒大名鼎鼎大名难居大明法度大谬不然大缪不然大模大样大莫与京大谋不谋大难不死大难临头大逆不道大逆无道大璞不完大起大落大气磅礴大器晚成大千世界大巧若拙大请大受大权独揽大权旁落大权在握大人虎变大人先生大仁大义大杀风景大煞风景大煞风趣大声疾呼大失人望大失所望大好河山大红大绿大红大紫大呼小喝大呼小叫大获全胜大惑不解大吉大利大计小用大家风范大家闺秀大渐弥留大江东去大江南北大匠运斤大败亏轮大败亏输大本大宗大笔如椽大辩不言大辩若讷大步流星大才榱盘大才榱盘大才盘盘大材小用大车以载大彻大悟大澈大悟大吃一惊大处落墨大处着墨大处着眼大吹大打大吹大擂大吹法螺大醇小疵大慈大悲大错特错大打出手大大咧咧大大落落大胆包身大刀阔斧大得人心大敌当前大地春回 十一字成语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九、十二字成语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十、十四字成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阿二不曾偷 十字成语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牡丹虽好,全凭绿叶扶持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九字成语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八字成语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一佛出世,二佛涅盘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人向隅,满座不乐 一言既出,如白染皂一人拼命,万夫莫当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一夫出死,万乘不轻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分像人,七分像鬼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日一水,五日一石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万买宅,千万买邻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上不沾天,下不着地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为渊驱鱼,为从驱雀月晕而风,础润而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高兴而来,扫兴而归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死由命,富贵在天闭门造车,出门合辙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既知今日,何必当初 快马一鞭,快人一言君子一言,快马一鞭兵来将迎,水来土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时光似箭,日月如梭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言之谆谆,听之藐藐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往日无仇,近日无冤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香饵之下,必有死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海尔谆谆,听我藐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乘兴而来,败兴而去逢山开路,遇水填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堂上一呼,阶下百诺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麻雀虽小,肝胆俱全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冤各有头,债各有主道不拾移,夜不闭户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佛高一尺,魔高一丈南山可移,判不可摇 禄无常家,福无定门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静如处女,动如脱兔疑人勿使,使人勿疑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鹬蚌相持,渔人获利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避其锐气,击其惰归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无面目见江东父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走了和尚走不了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躲得和尚躲不得寺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七字成语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人做事一人当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寸光阴一寸金一发而不可收拾三人行必有我师三过其门而不入三句话不离本行四海之内皆兄弟万绿从中一点红

人生何处不相逢人生七十古来稀人逢喜事精神爽上梁不正下梁歪山雨欲来风满楼小不忍则乱大谋无事不登三宝殿无可奈何花落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看僧面看佛面不敢越雷池一步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见棺材不下泪不识庐山真面目今朝有酒今朝醉车到山前必有路勿以恶小而为之长江后浪推前浪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余而力不足打破沙锅问到底只重衣衫不重人出师未捷身先死

犯天下之大不韪半夜敲门心不惊有百害而无一利有过之而无不及有钱能使鬼推磨此地无银三百两众人拾柴火焰高多行不义必自毙羊毛出在羊身上听其言而观其行身在曹营心在汉初生牛犊不怕虎

君子之交淡如水识时务者为俊杰英雄无用武之地来而不往非礼也近水楼台先得月挟天子以令诸侯画虎不成反类狗知人知面不知心知其一不知其二放之四海而皆准树欲静而风不止冒天下之大不韪

恶龙不斗地头蛇强龙不压地头蛇强将之下无弱兵强中更有强中手墙里开花墙外香宰相肚里能撑船冤仇宜解不宜结解铃须用系铃人神龙见首不见尾得饶人处且饶人偷鸡不着蚀把米置之死地而后生

醉翁之意不在酒清官难断家务事赔了夫人又折兵船到桥门自会直船到江心补漏迟识时务者为俊杰树欲静而风不止牵一发而动全身胜败乃兵家常事黑云压城城欲摧粪土之墙不可朽翻手为云覆手雨

踏破铁鞋无觅处糟糠之妻不下堂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可忍,孰不可忍朝闻道,夕死可矣道不同,不相为谋 知其一,不知其二 六字成语

一不做,二不休一是一,二是二一而二,二而一一传十,十传百 一而再,再而三丁是丁,卯是卯千叮咛,万嘱咐玉不琢,不成器 过五关,斩六将吃一堑,长一智经一事,长一智眼中钉,肉中刺 言必行,行必果知必言,言必尽挂羊头,卖狗肉悬羊头,卖狗肉 既来之,则安之眼不见,心不烦冤有头,债有主前怕狼,后怕虎 求大同,存小异道不同,不相谋人不知,鬼不觉神不知,鬼不觉 胜不骄,败不馁雷声大,雨点小龙生龙,凤生凤此一时,彼一时 当面鼓,对面锣风里来,雨里去谦受益,满招损高不成,低不就 礼之用,和为贵父母在,不远游死不死,活不活狡兔死,良犬烹 貂不足,狍尾续

一动不如一静一客不烦二主三寸不烂之舌五十步笑百步九牛二虎之力百闻不如一见百思不得其解百动不如一静天无绝人之路天有不测风云天机不可泄露不分青红皂白不可同日而语不足为外人道不知天高地厚不食人间烟火不费吹灰之力不登大雅之堂不得其门而入五十步笑百步 太岁头上动土化腐朽为神奇化干戈为玉帛立于不败之地老死不相往来耳闻不如目见过五关斩六将有志不在年高有志者事竟成有眼不识泰山死无葬身之地死马当活马医迅雷不及掩耳驴头不对马嘴风马牛不相及反其道而行之反其意而用之以不变应万变东风压倒西风出污泥而不染

可望而不可即士为知己者死万变不离其宗井水不犯河水手无缚鸡之力水至清而无鱼如入无人之境如坠五里云雾拒人千里之外身教重于言教坐收渔人之利茫然不知所措杀鸡焉用牛刀远水不救近火远水不解近渴拒人千里之外求人不如求己吹皱一池春水驴头不对马嘴英雄所见略同

事实胜于雄辩拉大旗作虎皮明人不作暗事知一而不知二损有余补不足前怕狼后怕虎哀莫大于心死闻名不如见面恭敬不如从命海水不可斗量家丑不可外扬事实胜于雄辩赶着鸭子上架惟恐天下不乱顾左右而言他敢怒而不敢言流言止于智者真金不怕火炼鞭长不及马腹 五字成语

一去不复返一字值千金一言以蔽之一物降一物一棍子打死一鼻孔出气三百六十行十万八千里十年九不遇十指有长短人心隔肚皮人穷志不穷

下笔如有神久旱逢甘雨小巫见大巫习惯成自然天下无难事天子无戏言天高皇帝远日久见人心无风不起浪无毒不丈? 无官一身轻无立锥之地

无立足之地无巧不成书无往而不胜艺多不压身功到自然成可望不可即平地一声雷礼轻情意重皮笑肉不笑民以食为天岁寒知松柏先下手为强

防患于未然水火不相容事后诸葛亮花无百日红更上一层楼时势造英雄坐山观虎斗庐山真面目报喜不报优步步生莲花时势造英雄兵败如山倒

图穷匕首见所答非所问狗咬吕洞宾治标不治本快刀斩乱麻苛政猛于虎虎毒不食儿知子莫若父单丝不成线空口说白话终非池中物临时抱佛脚

物不平则鸣依本画葫芦贪多嚼不烂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读书破万卷病急乱投医盲人骑瞎马学而优则仕树倒猢狲散射人先射马

疾风知劲草疾风扫落叶眼不见为净骑鹤上扬州替古人担忧疑心生暗鬼瞒上不瞒下照葫芦画瓢贵人多忘事独木不成林恨铁不成钢恶事传千里

顾头不顾尾顾前不顾后换汤不换药热锅上蚂蚁蚍蜉撼大树欲速则不达惺惺惜惺惺墙倒众人推慷他人之慨 三字成语

下马威无底洞五车书父子兵父母官钻空子耳边风忘年交应声虫闷葫芦杯中物迷魂汤迷魂阵破天荒恶作剧莫须有紧箍咒眼中钉眼中刺绵中针解语花敲门砖敲边鼓敲竹杠癞蛤蟆掉书袋清君侧邯郸梦百事问纸老虎笑面虎布衣交杵臼交摇钱树煞风景睁眼瞎千里驹小广播炮筒子铁公鸡口头禅步后尘马前卒安乐窝东道主马后炮变色龙马大哈旱鸭子落汤鸡寄生虫无底洞 用成语表达谚语(成语谚语配对)张公帽子李公戴--张冠李戴 天下乌鸦一般黑--一丘之貉 这山望着那山高--见异思迁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擎易举 喝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暴十寒 井水不犯河水--风牛马不相及 描写校园环境的四字成语

生机勃勃、生龙活虎、书声朗朗、古树参天、花红叶绿 绿树成荫、绿草如茵 描写景色的成语

寒风刺骨细雨绵绵春风拂面雷声隆隆骄阳似火春意盎然 光芒万丈依山傍水春色宜人含苞欲放烈日当空万物复苏 秋高气爽四季如春万里碧空暴风骤雨风卷残云冰天雪地 天寒地冻风花雪月百花齐放鸟语花香风和日丽春风化雨 春色满园五光十色碧波荡漾桃红柳绿秋风送爽凉风习习描写情况紧急的成语

千钧一发 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十万火急 火烧眉毛 燃眉之急

篇2:成语中的夸张

一步登天

垂涎三尺

怒发冲冠

火冒三丈寸步难行

震耳欲聋

弹丸之地

度日如年 惊天动地

气吞山河 人山人海

地动山摇 十万火急

一手遮天 顶天立地

一步登天 一毛不拔

垂涎三尺

地动山摇

胆大包天一日三秋

一落千丈

不毛之地

千钧一发一字千金

挥汗如雨

举袖成云

高耸入云 改写成夸张句:

1、广场上人很多。

广场上人山人海。

2、他的歌声很响亮。

他的歌声响彻云霄。

3、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会场上响起了排山倒海般(雷鸣般)的掌声。

4、这座楼真高。这座楼高耸入云。

5、教室里真安静。

教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6、学校的操场真小。

学校的操场只有巴掌大。

7、他的心很痛。

他的心痛如刀绞。

8、他的心眼儿很小。他的心眼儿只有针眼那么大。

9、这个面包太小了。这个面包小得连塞牙缝都不够。

10、那个巷子里的酒真香。

那个巷子里的酒香飘十里。

11、看到这个蛋糕,我太想吃了。

看到这个蛋糕,我垂涎三尺。

12、我端起碗,觉得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我端起碗,觉得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13、他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

他觉得度日如年。

14、他的成绩下降很多。他的成绩一落千丈。

15、时间过得真快,我们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

一眨眼,我们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

16、他很饿。

他饿得可以吃下一头大象。

17、风太大了。

风大得把大地都揭了一层皮。

18、他太重了。

他太重了,摔倒在地上,两个人都拉不起来,要超重机才能吊起来。

19、他家很穷。

他家穷得揭不开锅了。

21、他很口渴。

他口渴得可以喝下一条江。

他口渴得嗓子直冒烟。

22、这辆车开得太慢了。这辆车开得像蜗牛一样慢。

23、礼堂里十分拥挤。

礼堂里挤得连一根针也插不下。

24、爸爸很生气。爸爸气得火冒三丈。

25、他一点胃口也没有。

他一点胃口也没有,饭还没入口,就已经饱了。

26、李医生医术高明。

李医生医术高明,药方还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27、寒风吹到脸上很痛。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痛。

28、奶奶很节省。

奶奶很节省,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来用。

篇3:古代笑话中的艺术夸张

关键词:古代笑话,修辞,夸张,归谬法,荒诞形式

笑话是我国文艺府库里的瑰宝。内容深刻, 形式简短, 表述生动, 三言两语往往使读者笑得前仰后合, 起到“振危释惫”、“颇益讽诫” (《文心雕龙·谐隐》) 的娱乐和教育作用。从信息反馈的迅速和强烈的程度来看, 恐怕哪种文艺形式也很难同它匹敌。显然, 笑话之所以能获得“欢声满座”、“揭瓦哄堂”的艺术效果, 其奥妙之一乃在于精妙的修辞。因而, 研究古代笑话的修辞, 就显得非常必要。这不独对笑话本身的创作和欣赏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而且对丰富语言艺术和发展语言科学也将大有裨益。本文认为艺术夸张是古代笑话修辞的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

笑话作品里夸张手法运用的频率是相当高的。翻阅一部《历代笑话集》 (王利器编) 艺术夸张, 联翩而至, 使你目不暇接。这是为什么?可以从两方面考虑:

首先, 我们可以从审美客体推究。

作为审美客体的客观事物, 特别是意识形态这类抽象事物, 往往是“精言不能穷其极”而“壮辞可得喻其真” (《文心雕龙·神思》) 。

比方形容一个人性格的鄙吝, 若用极“精确”的语言表述, 受众的印象也许不一定很深。如果运用艺术夸张, 情况就大不同了。试看:

“一人性极鄙吝, 道遇溪水新涨, 吝出渡钱, 乃拼命涉水。至中流, 水急冲倒, 漂流半里许。其子在岸旁, 觅舟救之。舟子索钱, 一钱方往。子只出五分, 断价良久不定。其父垂死之际, 回头顾其子大呼日:“我儿, 我儿, 五分便救, 一钱莫救!” (《广笑府·一钱莫救》)

生死攸关, 犹抱住“五分”钱不放, 可谓悭吝至极!现实生活中也许并无此种事情发生。但细想, 世间为巨额资财而殒命者固属颇多, 为蝇头微利而丧生者又何尝鲜见?故有“爱财如命”、“爱钱甚过性命”之说。这样看来, 这一夸张, 就其本质而言, 却又是极为真实的。

夸张的运用, 还可以从审美主体来考察。

例如《一钱莫救》这则笑话, 正是通过夸张的形式, 作者才笔酣墨饱地表达了对“视钱若命”的鄙吝之徙的蔑视和嘲笑, 读者也才从中得到了艺术欣赏的极大满足。

那么, 笑话作为一种具有自身个性的文艺样式, 其夸张究竟有何特色呢?

一、夸张与幽默冶于一炉

从美学观点看, 笑话是属喜剧范畴, 幽默讽刺自是其瞩目的美感特征。因而其中的夸张手法必与幽默结为一体。比如用夸张手法写人的发怒, 《史记》中屡见不鲜。如:“怒发上冲冠” (《廉颇蔺相如列传》) , “头发上指, 目眦尽裂” (《项羽本纪》) , 虽则生动、形象, 但只能使人产生庄严感, 并不能使人产生幽默感, 即不能使人发笑。而笑话中用夸张写发怒则不同, 它和“笑”如影随形。请看:

“一人易怒, 偶见六月戴毡帽者, 恶其不时, 便欲殴之。众劝归, 因发病, 久之始愈。值腊月迎春, 其弟偕往观, 冀为纾闷;遥见一戴鬃帽者, 急趋谓之日:‘家兄病初好, 乞足下少避’?” (冯梦龙辑:《广笑府》)

遇到这样“易怒”的人, 谁不会破颜一笑?

二、夸张是刻画性格的一种典型化的艺术手段

夸张作为一种修辞技法广泛地应用在各种文学样式之中, 但作为一种典型化手段, 一般只在喜剧性艺术 (如漫画、相声、讽刺诗等) 中才能发挥它的美感效应。笑话是一种喜剧样式, 因而它惯常需要用到夸张来刻画各种性格。有时, 一则笑话往往运用一种单纯的夸张就可使人物性格鲜明地凸显出来。例如:

性急人过面店即乱嚷曰:“为何不拿面来?”店主持面至, 倾之桌上曰:“你快吃, 我要净碗”。其人怒甚, 归谓妻曰:“我气死了。”妻忙打包袱曰:“你死, 我去嫁人。”及嫁过一宿, 后夫欲出之归, 问故, 曰:“怪我不养儿子。” (明醉月子:《精选雅笑·性急》)

四个人, 一个比一个性急, 使人产生“登高山复有高山, 出云海复有云海”的美感, 其功盖源于艺术夸张的妙用。注意, 这里只有“我气死了”一句属“修辞夸张”, 而通篇看来, 则是作为典型化艺术手段的“情节夸张”。

三、“夸而有节, 饰而不诬”

夸张的基本要求是“夸大其词”, 在语言上“恰如其分”就不是夸张了。然而, “夸大其词”又不能漫无边际, 信口雌黄。要处理好这一矛盾, 就需做到刘勰提出的“夸而有节, 饰而不诬” (《文心雕龙·夸饰》) , 如上述各例夸张, 虽多有“溢恶之

言”, 但都揭示了一定事物的本质, 达到了“艺术的真实”, 所谓“辞虽已甚, 其义无害” (《文心雕龙·夸饰》。诚然, 笑话中的夸张, 从现象上看, 也有荒诞不经的表现, 但对于这种情况, 优秀之作里大都作了两种艺术处理。

其一, 用“归谬”法予以否定, 令说谎者当场出丑。

例如:

“把弟兄均爱说谎。把兄谓把弟曰:‘我昨日吃极大的煮饽饽, 再没有比他大的。一百斤面, 八十斤肉, 二十斤菜, 包了一个, 煮好了, 用八张方桌才放的下, 二十几个人, 四面转之吃, 吃了一天一夜, 没吃到一半, 正吃的高兴, 不见了两个人, 遍寻无踪, 忽然煮饽饽肚内有人说话, 揭开一看, 那两人钻在里头掏馅儿吃呢。你说大不大’。把弟说:‘我昨日吃顶大的肉包子, 那才算得大呢。几十人吃了三天三夜, 没见着馅儿, 望里紧吃, 吃出一块石碑来, 上写:‘离馅子还有三十里。’你看大不大?’把兄说:‘你这大包子用什么锅蒸的?’把弟说:‘用的是你下煮饽饽那个锅’” (清 小石道人辑:《嘻谈续录·弟兄两谎》)

其二, 寓讽谕于荒诞形式之中。

例如:

两人好为大言, 一人说:“敝乡有一大人, 头顶天, 脚踏地。”一人曰:“敝乡有一人更大, 上嘴唇触天, 下嘴唇着地。”其人问曰:“他身子在哪里?”答曰:“我只见他一张大口。” (石成金:《笑得好·一张大口》)

这则笑话弦处之音, 显然是对“不务实际, 专说大话”的人一种辛辣的讽刺。而人性中这种病症的种子却绵绵不绝, 因此, 这则笑话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它是在喜剧式的荒诞的艺术氛围中蕴蓄着严肃的正剧式的主题思想, 或者说将严肃的主题思想寓托在荒诞的艺术氛围之中, 正所谓“酌奇而不失其真, 玩华而不坠其实” (《文心雕龙·辨骚》) 。

艺术反映现实, 不是照相, 毫发不爽, 而是能动的表现, 其间渗透着创作主体鲜明的爱憎, 因而它必然高于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讲, 艺术的本质是夸张的。也只有这样的艺术品, 才能“发蕴而飞滞” (《文心雕龙·夸饰》) , 酣畅淋漓地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从而充分满足欣赏者的审美要求。所谓“誉人不憎其美, 则闻者不快其意, 毁人不益其恶, 则听者不惬于心” (王充:《论衡·艺增》) , 这正是欣赏者需要艺术夸张的审美心理的科学概括。

参考文献

[1]葛永海.古代小说城市文化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2]彭月华.模糊修辞在幽默与笑话中的妙用.长沙电力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02) .

篇4:《竞选州长》中的夸张

一、“罪名”的夸张

“我”在参加竞选之后,被资产阶级报刊指控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其中有些“罪名”与罪状是不相符的,甚至是荒缪的,离奇的。如:烧毁疯人院,谋害叔父,生活腐化等“罪名”,有这么多人命案,怎不早吃官司,还能来参加竞选?一个候选人有9个各种肤色的孩子,也无法叫选民相信!如果我们拘泥于生活的真实,这样的描写当然是不可信的,但作者抓住了资产阶级造谣诬蔑,恶意中伤这一特点加以夸张,反而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另外,诬蔑竞选对手祖父“因犯盗窃罪”而被处“绞刑”也成不了“盗尸犯”,这是一种幽默、滑稽的夸张。可以说明被资产阶级收买的报刊为使对手名誉扫地,不惜胡编乱造,这种夸张使人们认识到资产阶级竞选制度的虚伪。

二、“我”心理的夸张

小说写对方对“我”进行的一连串的诽谤,迫害时,“我”的反响十分强烈。作品运用大量夸张性的语言描述“我”当时的心理:“我觉得我简直诧异得要爆炸了”,“于是我对报纸有了戒心……脑子里却担心那底下会有一条响尾蛇似的”,“这简直把我吓得几乎要发疯”。读到这。我们同样不会感到不真实。只会感到对方为达到竞选的目的,无所不用其极,给“我”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这哪里是竞选,分明是人身攻击和政治迫害!

篇5: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十一

夸张是诗歌中经常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是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夸大或缩小事物形象或某种性质、程度,借以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抒发作者某种强烈情感的修辞格式。

夸张这种手法产生很早,几乎是同我国古典诗歌同时产生的。早在我国第一部民歌集《诗经》中就出现夸张,如《河广》篇:“谁谓河广?曾不容舠。谁谓宋远?曾不崇朝”。河狭窄的容不下一条小船,路途近的一个早晨就到,这皆属于缩小夸张。《诗经·云汉》篇:“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是说周朝的百姓一个也没有剩下,这属于夸大夸张。

最早从理论上以专文来探讨夸张手法的是东汉的王充。他在《论衡》中写了《艺增》、《儒增》、《语增》三篇评述夸张的文章,对经书圣典中的夸张,有时辩护,有时批评;对文艺作品中的夸张,常常不赞成;对世俗传言中的夸张,更多的是否定。他在解释“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这句话时,说:“人无在天上者,何以知其闻于天上也?无以知,意从准况也。使人或时不知,至诚以为然;或时知而欲以喻事,故增而甚之。”指出夸张与诗人的想象有关,与诗人的强烈感情有关,与比喻也有密切的关系。

对夸张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是刘勰。他在《文心雕龙·夸饰》中说:“言峻则嵩高极天,论狭则河不容舠,说多则子孙千亿,称少则民靡孑遗”。同王充相反,他对文艺作品中的夸张持肯定态度,认为不仅无害,而且能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辞虽已甚,其义无害也”,而且具有“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共泣偕”的艺术魅力,“神道难摩,精言不能其极;形器易写,壮辞可得喻其真”,运用得好甚至能“披瞽而骇聋”。如何运用夸张,刘勰提出“夸而有节,饰而不诬”的原则。这些论述不仅道出了夸张的本质特征,也划分了夸张与夸大失实的界线。刘勰在《变通》中还直接运用了“夸张”这一修辞术语。

一、夸张的审美价值

夸张有如放大镜,使人们能够更直接、更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本质和特性,获得鲜明的印象和具体深刻的感受。在诗歌中,夸张用于描写可以使形象更加突兀生动,用于说理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用于抒情能将情、景、物、我溶为一体,给语言增添幽默、讽刺的情味,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具体说来,它有以下几种美学效果:

1、夸张能够创造新异的意象美

夸张能创造意象美,这种意象具有超常变异性。它以变形的手法,改变事物原有的人们熟悉的面貌,创造出一种陌生的全新意象,这一意象是读者未经历和感受过的,因而能够给人一种愉悦的新奇感受,从而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发蕴而飞滞,披瞽而骇聋”。当我们读了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噫吁戏,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类诗句后,对庐山瀑布的壮观、对朋友的情谊,对太白峰的高峻和蜀道的艰难都会产生从未有过的新奇独特的感受,从而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杜甫形容胡马的剽悍削瘦:“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房兵曹胡马》),这是个叙述句式,究竟如何剽悍如何削瘦,我们只能有个模糊印象。李贺在《马诗》中对此加以夸张形容:“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通过这一想象加夸张,对马的剽悍削瘦印象就会极其深刻形象。研究者常说,李贺的奇谲源于杜甫,这话不错,还要加一句,他也发展了杜甫的奇谲!再如形容山高的诗句,李白有“连峰去天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王维有“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其中有夸张,但究竟如何高峻,还是印象不深。如果改为“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题峰顶寺》),“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同样是李白的作品,甚至是同一首诗中,其意象就要新奇得多,给人的印象也要强烈深刻得多!

2、夸张能产生浓郁的情感美

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动力,也是艺术创作的核心。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是一种最长于抒情的文学样式,情感不仅是诗的活动的原始动力,也是诗的生存价值所在。有人说,情感是诗歌面颊上的红晕,没有了情感,诗就显得苍白无力。夸张是诗歌创作主要修辞手法之一。因为夸张能够充分表现情感美。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那种人生苦短的悲哀,那种狂放深沉的愁绪,如排山倒海而来,让人震惊,让人叹服,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柳宗元的《江雪》将冬日雪原的荒漠苍凉,天地无语死一般的沉寂,渔翁寒江独钓的孤独与执着,通过夸张让读者视野产生强烈震撼,从而深深感受到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壮志未酬又身处荒州的旷世孤独之情感。又如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的慨叹,通过夸张让我们深知什么是英雄末路,什么是命运之困厄和错位!

3、夸张能够表现崇高美

美学形态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优美,一种是壮美。“胡马、秋风、塞北”是壮美,“杏花、春雨、江南”是优美。壮美又称“崇高”。西方美学家朗吉诺斯认为,文学作品的崇高风格包括五个方面内涵:即庄严伟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感情、辞格的藻饰、高雅的措辞和尊严的结构。(《论崇高》)就诗歌中的崇高而言,其内在是一股强大的不可遏止的气势,外在则是以粗犷、激扬、刚健、雄浑、浩瀚等形式美为其特征。就审美经验而言,能使读者在接受中受到震撼,产生庄严感或敬畏感,甚至伴有某种程度的恐惧,使生命主体在感奋中得到升华。夸张的手法是产生壮美的主要手段之一,因为把描写的对象放大,把情感表现得更热烈,从而创造出比外部世界更加博大的天地,更加强劲的气势,从而把人带进崇高的境界。例如盛唐诗人岑参的边塞诗,被诗论家称为“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殷璠《河岳英灵集》),在他笔下的西北边塞风光,奇特而又瑰丽;戍守的将士们,慷慨而又悲壮。无论是“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的塞外奇寒;“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走马川狂风,也无论是“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的雪夜急行军,“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的激烈战斗场面,都给人雄奇壮伟的艺术感受,都产生一种崇高美。这种崇高美的产生与构思、想象、瑰丽的语言不无关系,但夸张手法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上面提到的“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即是夸张,上面没有提到的“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醉里送裴子赴镇西》,“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更是夸张。这些夸张,把西北边塞的苍茫、粗犷、奇特;戍守将士们的英勇、慷慨和悲壮的献身精神宣泄得热烈而又充分,让读者在新奇的感受中受到强烈的震撼,从而产生一种崇高的美感。

5、夸张能制造出幽默美

夸张往往把表现对象推到超常的极点,使之夸张变形,这就造成真实事物与夸张事物之间的矛盾或不协调,从而产生出人意料的喜剧效果。如元代无名氏的《嘲贪汉》,讽刺一个吝啬鬼:“一粒米针穿着吃,一文钱剪截着用。看儿女如衔泥燕,爱钱财似竞血蝇。无明夜攒金银,都做充饥画饼”!作者借助贴切的比喻进行夸张,把贪财汉的举止、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夸张的手法结合辛辣语言形成强烈的讽刺效果。又如元代无名氏的这支小令《醉太平·饥贪小利者》):“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散曲列举了六个常人无法想象的做法进行夸张,对贪婪搜括者的手段和心理进行极大地讽刺,使读者在幽默中领略世事百态!

二、夸张的分类

夸张的修辞学分类有两种分法:一是按时间范围,可分为程度夸张和超前夸张。其中程度夸张又可分为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按构成标准划分则可分为单纯夸张和融合夸张。

(一)时间范围上的分类

1、扩大夸张

扩大夸张就是故意把事物的数量、特征、用途、程度等往大、快、高、重、长、强等方面进行夸张。

数量上的夸张如李白“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一击九千纫,相期凌紫冥。”((赠郭季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杜甫的“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饮中八仙歌》);“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不见》)等。

特征上的夸张如杜甫的为《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这是称赞一位著名画家王宰画的《昆仑方壶图》,时间约在代宗上元元年(760)。题为“戏题“就带有夸张想象的成分。王的原作没有传世,但我们通过诗人的描绘、夸张和想象,为后人再现了这幅气势恢宏的山水图,使我们对这幅山水图的种种特征,诸如布局、景物以及精妙之处都异常清晰地留下深刻印象,其中诗情画意,更是令人赏心悦目。清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读老杜入峡诸诗,奇思百出,便是吴生王宰蜀中山水图。自来题画诗亦惟此老使笔如画”。这是静态的山水画,还有动态的人物表演,更是通过夸张紧紧抓住其形象特征,诗曰《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器行》,其中回忆歌舞伎公孙大娘当年跳剑器舞时的情形: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唐代的舞蹈分为健舞和软舞两大类,剑器舞属于健舞类,舞者身着军装,舞起来,有一种雄健刚劲的姿势和激昂顿挫的节奏。这位公孙大娘特别擅长跳剑器舞,据晚唐郑嵎的《津阳门诗》介绍:“公孙剑伎皆神奇”。下有自注:“有公孙大娘舞剑,当时号为雄妙”。另一位晚唐诗人司空图《剑器》诗称:“楼下公孙昔擅场,空教女子爱军装”。可见这是位剑舞的高手。但剑器舞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舞姿,舞者的着装、道具,音乐的节奏、旋律,今已失传;听众的表情、感受,我们也无法亲自目睹耳闻。但是通过杜甫这首出神入化的诗作,我们对唐代剑器舞的特征以及这位舞者的绝技都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其中“羿射九日”,可能是形容公孙大娘弟子手持红旗、火炬或剑器作旋转或滚翻式舞蹈动作,好象一个接一个的火球从高而下,满堂旋转;“骖龙翔舞”,则是形容这位舞者翩翩轻举,腾空飞翔;“雷霆收怒”,是形容舞蹈将近尾声,声势收敛;“江海凝光”,则写舞蹈完全停止,舞场内外肃静空阔,好象江海风平浪静,水光清澈的情景。这皆是将比喻与夸张相结合的复合夸张给我们留下的鲜明而深刻的视觉印象。

用途上的夸张如杜甫形容一匹战马的功用:“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李贺形容葛布精美的质量和夏日带来的清凉的一首诗更是奇特,题为《罗浮山人与葛篇》: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葛布,又称夏布,作夏季服装,稀疏凉爽。诗的首句形容织葛布时,葛布的经线光丽纤长、空明疏朗;次句则以“六月兰台风”夸张葛布的疏薄凉爽。

五、六两句夸张天气的炎热,为末二句剪葛为衣作铺垫。因为酷热的天气,使人想起葛布,想起那穿在身上产生凉爽舒适感觉的葛衣,更引起人们对葛布的渴求。诗的首联是比喻加上夸张,五、六句是想象、拟人加上夸张,都是复合夸张的运用。

程度上的夸张运用得更为广泛,如李白诗中夸张行走之难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言价格之贵则有“金蹲清酒斗十千,玉盘珍谨值万钱”((行路难》其一),言感情之深则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言落差之大则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

2、缩小夸张

就是故意把事物的数量、特征、作用、程度等往小、慢、矮、轻、短、弱等方面说的夸张。如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李贺《咏怀》:“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韩愈《左迁兰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即是数量和作用上的夸张,通过极力缩小,以示数量之少,时间之短,但作用之大、怨恨之深,后果如此之严重。

缩小夸张中的作用上夸张,如贾岛《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杜甫《宿府》:“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数量上夸张,如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梅尧臣《梦后寄欧阳永叔》:“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声鸡”。程度上夸张的,如贾岛《题兴化寺园亭》:“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韩愈的《调张籍》:“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梁甫吟》:“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等。

3、超前夸张

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如《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写红娘去张生处邀请赴约,红娘“‘请’字儿不曾出声,‘去’字儿连忙答应,可早到跟前“姐姐”呼之,诺诺连声”。对方没有说请去赴约,张生就答应下来,通过将时间上应该在后来出现的调到前面的超前夸张,将张生的喜出望外、情急之状刻画的生动且有幽默感。这种超前夸张在《红楼梦》中也很多,如《红楼梦》第一回形容贾雨村和甄士隐饮酒时情形:“雨村、士隐二人归坐,先是款酌慢饮,渐次谈至兴浓,不觉飞觥狂饮起来。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笙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兴致,酒到杯干”。《红楼梦》第四三回:“宝玉道:‘这条路是往哪里去的?’焙茗道:‘这是出北门的大道。出去了冷清清,没有什么可玩的。’宝王听说,点头道‘正要冷清清的地方。’说着,越发加了两鞭,那马早已转了两个弯子出了城门”。其中“酒到杯干”和“加了两鞭,那马早已转了两个弯子出了城门”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属于超前夸张。

古典诗词中也多超前夸张,如范仲淹《御街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元代卢挚《沉醉东风·闲居》:“恰离了绿水青山,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王勃《秋江送别》:“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风月带江流”;

李贺《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等。范仲淹《渔家傲》说“酒入愁肠,顿作相思泪”,那是正常的时间顺序,这里是“酒还未饮就化作相思泪,这自然是超前夸张。卢挚小令中所说的“来到竹篱茅舍”也应该在离开绿水青山之后。王勃诗中的“早秋”只能是今年的秋天来得特别早,但不应该早于自己早年离乡之时;李贺诗中的“空山凝云颓不流”也应该在音乐家李凭弹奏之时,这里音乐弹奏还未开始,仅仅是“吴丝蜀桐张高秋”。以上皆属于超前夸张。

(二)构成标准上的分类

以上是从时间范围上进行分类,如果从构成标准上分类,则可以分成单纯夸张和复合夸张两大类。

1、单纯夸张

就是不借助其他修辞方式,直接通过动作、数字或成语表现出的夸张,也叫直接夸张。直接夸张可分为动作和动态夸张、心理夸张、数字表现夸张和借典故夸张几种类型:

(1)动作和动态

李白《古风二十四》将得势宦官的熏天气焰夸张为“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登太白峰》以“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夸张太白峰之高峻;《游泰山六首》“扣天摘瓤瓜,恍惚不忆归”,《蜀道难》“扪参历井而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等诗句,通过“扣天”、“扪参历井”等夸张动作极言泰山之高,蜀道之难。

李贺的“折折黄河曲,日从中央转”(《日出行》),卢纶的“黄河九曲流,缭绕古边州”(《送郭判官赴振武》),刘禹锡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浪淘沙》)则属于动态夸张。我们知道,唐代有几篇咏洞庭的诗篇非常有名,其原因除了构思的精妙,想象、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语言的豪壮外,动态夸张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如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此诗最大的特色在于它不是静态的描叙洞庭湖辽阔浩瀚,而是强调它内蕴的气势并充满动态感:首句“八月湖水平”就是夸张夏日消融、江河横溢时刻洞庭湖的水势,一个“平”字就足见其烟波浩渺之状。第二句“涵虚混太清”则是夸张洞庭湖包容了天地,将天空都纳入其中。第三、四两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动态感更加强烈,夸张得让读者似乎都跟着拍打的浪潮而晃动。与其相埒的还有杜甫《登岳阳楼》中描绘洞庭湖的名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也是以强烈的动态感来夸张洞庭湖的浩瀚。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洞庭湖边的岳阳楼上,经常有人在楼门两边题诗,搞得楼主人不胜其烦。于是,他请人将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和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分刻于左右序门。游人墨客见刘长卿咏洞庭的名句“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都排不上队,于是,“不敢复题矣”。

(2)心理夸张

用夸张的手法抒写慷慨悲壮的心灵。李白常用此法来抒发报国之志和对国事的关切,对君王的忠诚和眷念以及咏歌友谊,如“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心剖出酬知己”(《走笔赠独孤附马》),“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胆雪胸臆”(《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南风吹归心,飞坠酒楼前。”(《寄东鲁二稚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也有不少这样的诗句,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秋兴八首》),“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江汉》),“谁念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孤雁》)等,皆是心理夸张。

(3)借助数字表现夸张

中国古典诗歌中,运用得最多的数字是“三”和“九”以及它们的倍数,如六六、九九、三十六、三千、九千等,这与中国古典哲学《易经》有关,也与汉民族习惯有关,俗话就有“凡事不过三”、“六六大顺”、“九九归一”、“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等。以李白诗歌为例,如:“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独不见》),“颜公三十万,尽付酒家钱”(《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古风·胡关饶风沙》;“逸气漩被凌九区,白璧如山谁敢话?”(《天马歌》),“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年杯”(《上云乐》),“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妾薄命》),“一击九千纫,相期凌紫冥”((赠郭季鹰》)等。其它数字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佳肴值万钱”(行路难》其一),“桃花潭水深千尺”(《赠汪伦》)等。杜甫在使用夸张手法时,“一”、“

三、“万”用得较多,如“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咏怀古迹》),“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倦夜》),“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咏怀古迹》),“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等。

(4)以典故表现夸张

现代汉语中,有许多成语使用的是夸张手法,如“挥汗如雨”、“人山人海”、“动辄得咎”、“车水马龙”等。古典诗词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如曹植的《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再如杜甫《贫交行》:

翻手为云复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诗中提到的“翻手为云复手雨”、“管鲍贫时交”即来自成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管鲍之交”只是有的颠倒过来。有的诗中的一些精美的夸张词句变成了后来的成语,如白居易《长恨歌》“后宫粉黛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变成了“三千宠爱”,《琵琶行》中的“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变成了“声如裂帛”;苏轼《念奴娇·赤壁》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变成“风流人物”,柳宗元《江雪》中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变成“寒江独钓”等。

2、间接夸张。又称融合夸张、复合夸张。就是借助比喻、比拟、借代、对偶、排比等修辞方式表现出的夸张。

(1)借助于比喻表现出来的夸张

如有这么两首民歌,一首是汉乐府中的《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另一首是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这两首诗词皆是痴情女子对所爱的人的热情表白,在主人公呼天抢地立下爱情盟誓后,再以自然界不可能出现的荒诞巨变作为“与君绝”和“罢休”的条件:《上邪》中是山河消失——“山无陵,江水为竭”;四季颠倒——“冬雷震震,夏雨雪”,再度回到混沌世界——“天地合”;《菩萨蛮》中同样是山河消失——“青山烂”、“黄河彻底枯”,再加上“水面上秤锤浮”、“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三更见日头”这些根本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来渲染主人公那种火山爆发式的生死不渝的爱情,确实是“短章之神品”。

在文人作品中,苏轼多用这种比喻加夸张,如:“微风万顷靴纹细”(《游金山寺》),卷帘夜阁挂北斗,大鲸驾浪吹长空“(《游金山寺》),“海若东来气似霓”(《八月十五日看潮》),“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有美堂暴雨》),“梦绕云山心似鹿,魂惊汤火命如鸡”(《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等。

(2)借助对比表现夸张

李、杜诗中就有不少借助对比来表现的夸张,如李白的“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揉欲渡愁攀援”(《蜀道难》),“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古风》十五),“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古风》三十四),“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远别离》),“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北风行》)等。杜甫的如“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戏为六绝句》),“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等。

(3)以对偶、排比的表现夸张

以对偶表现夸张的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李白《行路难》),“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杜甫《白帝》),“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项羽《垓下歌》)等。

以排比表现夸张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甫,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虎熊麋猪逮猴猿,水龙鼍龟鱼与鼋,鸦鸱雕鹰雉鹄鹍,燖炰煨爊孰飞奔”(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舍喜我归,酤酒携胡芦。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草堂》)。

(4)以想像、拟人表现的夸张

李白《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想象与夸张的结合;杜甫《秋兴八首》“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上句是想象类夸张,下句则是拟人类夸张,赋予昆明湖中的石头鲸鱼以生命;苏轼《八月初七入赣过惶恐滩》“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也是类此的拟人夸张。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通篇皆是想象和拟人夸张: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诗人大胆运用夸张手法创造出超现实的幻境,一个个天上人间的神奇景象,把读者带进新异神奇的幻想世界。其中“芙蓉泣露香兰笑”,“老鱼跳波瘦蛟舞”是拟人夸张。极力夸说李凭弹奏的箜篌所造成的感动;“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等皆是神奇的想象,夸张李凭的弹奏惊天动地的感染力。

三、夸张的运用

1、要有现实基础

夸张和其他修辞方式一样,都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夸张只能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夸张,否则就是空洞的大话或十足的昏话。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月亮是凉的,太阳是热的,我们要夸张只能在现实基础上说“赤日炎炎似火烧”和“夜吟应觉月光寒”。如果我们夸张成“月色炎炎似火烧”和“夜吟应觉日光寒”那就成了十足的昏话了。鲁迅也举过类似的例子,他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宋代有位诗人写了首咏竹的诗,其中两句是:“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作者很得意,送给苏轼看。苏轼打趣说:写得倒是很好,只是十根竹子才长一个叶子。此诗将想象与夸张结合的很好,对仗也很工整,失败就在于它完全违背了生活真实。因为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一万个树干才长一千片竹叶(即苏轼所嘲讽的十根竹子才长一个叶子)。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产生了一批“大跃进民歌”。同大跃进是“吹牛皮、放大炮”一样,这批民歌也缺乏现实生活基础,如“大红旗下称英豪,端起巢湖当水瓢。不怕老天不下雨,那方干旱往哪浇”;“稻垛堆得尖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擦擦汗,凑着太阳抽袋烟”;“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两只巨手提江河,霎时挂在高山尖”。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只要符合生活真实,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是允许夸张也应该夸张的,因为前面已经说过诗歌中的夸张有五种好处。如唐代诗人杜牧有首绝句《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明朝的杨慎认为夸张太过,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见《升庵诗话》)。其实,即使是“十里”,也还是谁人听得?谁人见得?而且这样一来,杜牧诗中江南春色的阔大场景和恢宏气势都不存在了。杜牧也就不成其为杜牧。因为“千里”和十里“的夸张基础都相同,都是存在的,那就是江南的春天就是桃红柳绿、莺歌燕舞。于此相类的还有杜甫《古柏行》中夸张古柏高大苍老的两句:“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的沈括对此来了番科学计算:“四十围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沈括是个科学家,他用物理学的体积观来看待文学的夸张,结果成了笑话。接下去的笑话是另一位宋人黄朝英为这两句诗所作的辩解,他批评沈括不懂古代的度量衡制度:“古制以围三径一,四十围即一百二十尺。围有百二十尺,即径四十尺安得云七尺,岂得以太细长讥之乎”?(见《苕溪渔隐丛话》),黄朝英批评沈括,实际上是犯了与沈括同样的错误。

2、要有心理节制

夸张是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心理调适,反映作者对某种事物、某种现象的深切感受和由此产生的强烈心理反应。因此,夸张虽然是言过其实,但要有心理节制,并不是夸得越厉害越好。夸张是通过超过实际的“虚”,来表现思想或情感上的“实”,即“言虚而情实”。因此,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强调要:“夸而有节”、“饰而不诬”。就是说夸张要合情合理,要有节制、有分寸人们选用各种修辞方式,都是有一定的心理活动作基础的。人们的心理特质不一样,夸张的程度也不一样,读者的接受心理也不一样,李白为人狂放不羁、傲岸不群,他诗歌中的夸张显得特别大胆、汪洋而恣肆,例如夸张“愁”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一水牵愁万里长”(《横江词》);宋代的陆游也是位风格接近李白的浪漫派诗人,人称“小李白“,他的夸张也接近李白,大胆、狂放且富有动态感,他笔下的“愁”不但有长度:“十丈愁城要解围”(《山园》),还有体积:“闲愁万斛酒不敌”(《草书歌》);甚至还有范围:“世言九州外,复有大九州。此言果不虚,仅可容吾愁”(《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作》)。李清照作为才女,也善用夸张的手法写愁,但明显是一种女性书写,且与她富有高深文学修养的闺中少女或贵族思妇的身份相埒,心理相称,如:“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跟谁家横笛,吹动侬愁”(《满庭芳·小阁藏春》)。作为一位富贵安闲的贵族妇女,唯一不满意的就是丈夫远去,空闺独守。词人先用“小阁藏春,闲窗锁昼”明写自己的寂寞,然后通过咏梅的“从来知韵胜”暗示自己的品格,再用“难堪雨藉,不耐风揉。跟谁家横笛,吹动侬愁”这种比喻类复合夸张形容自己目前的处境和愁绪。“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栏杆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也是先用“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栏杆愁不倚”夸张自己的愁绪,然后用“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暗示梅花可能要经受的风雨。类似的还有“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这些愁的表达方式中虽带夸张,但多用比喻、暗示等含蓄手法,夸张的程度、力度也与其富有教养的贵族女性身份相吻合,是一种到地的女性书写方式。假如李清照也像李白、陆游那样大呼“闲愁万斛酒不敌”,或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那不但与诗人的心理不适,读者也难以接受。晋人挚虞谈夸张时说:“夫假象过大,则与类相远;逸词过壮,则与事相违”(《文章流别论》)。作家茅盾在谈自己创作体会时说:”过度的夸张会使人物漫画化;夸张得不适当,会流于庸俗“(《关于艺术技巧》)这都是意在说明夸张有一个心理适度。

3、夸张要新颖

汉代学者王充说“俗人好奇,不奇,言不用也”(《论衡》)喜新厌旧、好奇恶俗是人之常情,在夸张运用上也是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运用夸张也是一种创造。运用夸张要力求新颖、别致,要有创造性,不落俗套。清代赵翼《论诗》谈到诗歌创新的重要性: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模拟因袭。为了说明的道理,诗人以大诗人李白与杜甫为例,说明诗风代变,生存发展之道在于创新。诗歌创作是如此,作为诗歌表现手段之一的夸张自然更是如此。汉代李延年有首的《佳人歌》:“北国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岂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诗中首次用“倾国倾城”来形容佳人之美丽,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有种强烈的震撼。但到后来,老是用“倾国倾城”来形容美人,“至今已觉不新鲜”。因此就需要创新,宋代诗人黄庭坚就对此加以改造和创新,他借用“倾国倾城”来形容一个朋友诗写得好:“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诗还未正式拿出来,就已被人们传诵,“未嫁已倾城”用在这里既准确又形象新。

篇6:漫谈李白诗歌中的夸张小阅读

林庚

李白有一首《长相思》诗中说:“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渡月,今作流相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这是一首闺人思念征夫的诗,相思之苦,以至于到了“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的程度。美妙的眼睛竟成了一口泉眼,这当然是有些夸张;却还不能说就怎么不合理,还可以算在合理的夸张之列;但也有其不合理处,这不合理处在于她还要证明原来是秋波横生的眼睛,真的变成了一口泉眼;并要求那面镜子到时候为她作证。因为如果真到那征夫回来的时候,她即使还很憔悴,即使是当时快乐得又哭了起来——那神情毕竟会大不相同——要证明她真正肠断的情形,只有那面镜子才最清楚。可是除非那面镜子是面魔镜,又怎能重现她那已经成为过去的容颜呢?也许今天有了录像可以做到这一点,可是如果真有一位妻子录好了像专等她丈夫回来时证明这一切,恐怕她的丈夫反而更不相信;何况古代并无录像这种先进技术呢?假定真能录像,也许看来是合理的,却反而近于荒唐;假定镜子可以证明过去,看来好象是不合理的,却反而更近于真实。艺术的魔力竟然真能把一面普通的镜子变成了魔镜吗?反正我们读这首诗,读到这里时早已忘记了那不合理性,而只感到分外亲切,分外动人。从日常的尺度来说乃是不合理的,从艺术的尺度来说却是更为合理的;那么所谓合理的夸张到底该怎样来理解呢?

“白发三千丈”,这是人们谈到李白诗中夸张时最爱引的名句,在这首《秋浦歌》中乃是轮到李白自己面对着一面镜子了。所以说:“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从日常的尺度来说,这个“三千丈”简直是违背常识;从夸张的尺度来说,也未免无边无际;如果这样的夸张起来也算合理,那么究竟夸张到什么程度才算不合理呢?李白有一首经常为人们所称道的《望庐山瀑布》,诗中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瀑布仿佛是一道银河自天而降,也不过才夸张到三千尺,而白发从头上算起,却竟能达到三千丈;艺术的魔力似乎正是通过战胜那日常尺度认为的不合理而变得更为合理,这能不令人为之惊异叹服吗!

有些人认为夸张似乎是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这可能有些道理,可也并不尽然。夸张几乎可以在各种类型的作品中出现;而且夸张在许多场合中,往往最容易产生使人发笑的效果;这与浪漫主义作品之多少带些悲剧性格或英雄性格的特征是毫不相干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除了“千里”这个习见的词汇外,有什么可以算得上是夸张呢?而这首诗却无疑的乃是浪漫主义的杰作名篇。然则夸张既不是浪漫主义中所必有的,也不是浪漫主义中所特有的;只不过是一种通用的表现手法而已。如果说夸张与浪漫主义之间也存在着某些特殊缘分的话,那只能说夸张的手法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中,似乎可以尽情发挥到完全不合理的程度。这并不是由于夸张手法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由于本质上浪漫主义乃是一种近于“宏观”的创作方法,正如现实主义乃是一种近于“微观”的创作方法,并由此自成不同的局面。《傀儡家庭》中娜拉的出走,从日常的尺度来说,她是完全可以不必出走的,但娜拉却决然出走了。《秋浦歌》中的白发,从日常尺度看来,那白发只不过是映在咫尺明镜之中,而它却能直达三千丈。用日常的尺度去衡量微观或宏观世界中的一切,有时常会出人意外。例如在近于光的高速运动中,人竟能青春不改;这不简直如神话之不可思议吗?日常范畴的尺度,与艺术的无限魅力;在这里两相对照,又也正如面临着一面魔镜,不禁令人为之深思神往!

(选自《唐诗综论》,略有删节)

6.下列关于“夸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夸张不能用日常的尺度去衡量,但它也要有个限度,也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无边无际、没有限度的夸张也是不符合艺术规律的。

B.有些人认为夸张是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而作者认为它既不是浪漫主义中所必有的,也不是浪漫主义中所特有的。

C.夸张几乎可以在各种类型的作品中出现,它最容易产生的使人发笑的效果与浪漫主义作品多少带些悲剧性或英雄性的特征是毫不相干的。

D.夸张的合理与否应从艺术的尺度去衡量,有些夸张从日常的尺度来说是不合理的,从艺术的尺度来说却是更为合理的,符合艺术真实。

7.下列对李白《长相思》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A.诗人以“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来突出相思之苦,这里将美妙的眼睛写成一口“流泪泉”,还可以算作比较合理的夸张。

B.“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要镜子去证明原来是秋波横生的眼睛,真的变成了一口泉眼,就根本违背了生活常理,不能算作合理的夸张。

C.以镜子证明过去,我们读到这里时早已忘记了那不合理性,而只感到分外亲切,分外动人,这正是艺术的魔力。

D.夸张的艺术魔力可以将一面普通的镜子变成魔镜,以它来证明闺中女子当初的憔悴和肠断情形,更能感动读者。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本质上看,浪漫主义是一种近乎“宏观”的创作方法,而现实主义是一种近乎“微观”的制作方法,两者的不同局面不是夸张所造成的。

B.夸张的艺术魔力似乎正是通过战胜那日常尺度认为的不合理而变得更为合理,令人为之惊异叹服。

C.夸张不是浪漫主义中所必有的,《登鹳雀楼》没有运用任何夸张,而这首诗却无疑是浪漫主义的杰作名篇。

D.夸张在日常范畴的尺度与艺术的无限魅力两相对照中,正如面临着一面魔镜,不禁令人为之深思神往。

【参考答案】

6.A

7.B(不符合生活常理,但在艺术上却是可取的。)

上一篇:春季田径运动会开幕式议程下一篇:保育员个人工作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