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使用承诺书

2024-04-23

场地使用承诺书(共9篇)

篇1:场地使用承诺书

本单位(个人)__________,现因生产经营需要,使用位于的用地资源,面积约__________平方米,现承诺如下:

一、该用地资源属__________的公共区域性质,保证使用该用地资源不影响他人,不堵塞消防通道。因政府行为、业委会行为、__________行为需要时,我方无条件服从。

二、严格遵守国家法规法律,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做好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保证不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治安、纠纷等我方承担安全治安责任和由此产生的一切经济损失。

三、遵守国家、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场地交通、治安、噪音、环境卫生等管理规定,并承担使用该地造成的一切法律、民事和经济责任。

四、我方自觉接受__________政府相关部门、管理处对安全、治安、卫生等方面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并严格按要求整改。

五、如有未尽事宜,愿与__________协商解决。

承诺人: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篇2:场地使用承诺书

安全承诺:本人负责本次活动的安全事项,并承诺下列事项。

1.本次活动已经向校长办公室及保卫处请示,并得到校长办公室(签署)保卫处(签署)的同意。

2.活动进行前,与学校保卫人员及场地管理人员做好安全检查工作。重点检查电源线路、应急照明设备、消防栓及安全防火等隐患。确认安全门和楼道的南、北、西三个疏散通道门,在活动期间为全部打开状态。

3.活动开始前对全体参加活动的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宣讲安全注意事项,明确遇有火灾等紧急突发事件时的应对措施和疏散要求。遇有火灾等紧急突发事件,立刻上报学校保卫处,现场指挥负责人及有关工作人员要按预定方案,迅速指挥全体人员从安全门和楼道的南、北、西三个通道门撤离现场。

4.活动时有专人负责维持场内秩序,入场和散场时,防止拥挤打闹现象。

5.本《使用工会场地举办活动的安全承诺书》一式两份,一份存工会办公室,一份由举办单位安全负责人持有。

举办单位公章及安全负责人签署:

20xx年xx月xx日

场地使用安全承诺书2

本单位(个人)xxxxxxxxxx,现因生产经营需要,使用位于的用地资源,面积约xxxxxxxxxx平方米,现承诺如下:

一、该用地资源属xxxxxxxxxx的公共区域性质,保证使用该用地资源不影响他人,不堵塞消防通道。因政府行为、业委会行为、xxxxxxxxxx行为需要时,我方无条件服从。

二、严格遵守国家法规法律,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做好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保证不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治安、纠纷等我方承担安全治安责任和由此产生的一切经济损失。

三、遵守国家、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场地交通、治安、噪音、环境卫生等管理规定,并承担使用该地造成的一切法律、民事和经济责任。

四、我方自觉接受xxxxxxxxxx政府相关部门、管理处对安全、治安、卫生等方面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并严格按要求整改。

五、如有未尽事宜,愿与xxxxxxxxxx协商解决。

承诺人: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场地使用安全承诺书3

为了明确责任,落实申请使用学校场馆(地)活动期间安全工作,确保活动安全顺利进行,根据“谁主办、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场地申请使用单位在活动准备至结束期间作如下承诺:

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活动期间不发生违法事件。

二、严格遵守我校场地使用各项管理规定,确保活动期间所使用场地的整洁与器材的完好。

三、活动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悬挂物品须符合相应的安全鉴定。

四、严格落实公安机关安全保卫工作方案要求落实的其他安全条件。

五、禁止在通道处设置台桌、发放宣传单。

六、禁止在场馆(地)范围内作广告宣传与售卖物品。

七、服从场馆中心相关人员的管理指挥,违反相关规定场馆中心相关人员有权阻止。

八、场地申请使用期间的所有活动相关人员组织安排均由我单位负责。

九、活动准备至结束期间发生的任何安全事故皆由场地申请使用单位负责。

承诺人: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场地使用安全承诺书4

本单位(个人)xxx,现因生产经营需要,使用位于的用地资源,面积约xxx平方米,现承诺如下:

一、该用地资源属xxx的公共区域性质,保证使用该用地资源不影响他人,不堵塞消防通道。因政府行为、业委会行为、xxx行为需要时,我方无条件服从。

二、严格遵守国家法规法律,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做好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保证不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治安、纠纷等我方承担安全治安责任和由此产生的一切经济损失。

三、遵守国家、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场地交通、治安、噪音、环境卫生等管理规定,并承担使用该地造成的一切法律、民事和经济责任。

四、我方自觉接受xxx政府相关部门、管理处对安全、治安、卫生等方面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并严格按要求整改。

五、如有未尽事宜,愿与xxx协商解决。

承诺人: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场地使用安全承诺书5

本单位(个人)__________,现因生产经营需要,使用位于的用地资源,面积约__________平方米,现承诺如下:

一、该用地资源属__________的公共区域性质,保证使用该用地资源不影响他人,不堵塞消防通道。因政府行为、业委会行为、__________行为需要时,我方无条件服从。

二、严格遵守国家法规法律,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做好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保证不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治安、纠纷等我方承担安全治安责任和由此产生的一切经济损失。

三、遵守国家、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场地交通、治安、噪音、环境卫生等管理规定,并承担使用该地造成的一切法律、民事和经济责任。

四、我方自觉接受__________政府相关部门、管理处对安全、治安、卫生等方面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并严格按要求整改。

五、如有未尽事宜,愿与__________协商解决。

承诺人:xxx

篇3:场地器材使用点滴体会

一、“纠”错“正”技

体育课堂是动态生成而开放的课堂, 同时受能力水平、领悟程度和场地器材等因素影响, 学生对各动作技术要领的掌握程度和速度会有所不同。对于领悟能力慢的学生, 教师须借用辅助器材, “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技术。如, 跑类项目:蹲锯式起跑时, 用橡皮筋或绳子拉约1米高度的“限高线”, 要求学生起动后必须“钻”跑过去, 刻意使学生低头上体前倾, 多次强化练习, 从而改正起跑提前抬上体的错误动作;纠正学生摆臂上下摆腕摇手错误时, 要求学生手持接力棒或羽毛球筒中间, 进行持物与徒手摆臂交替练习;辅助加快步频和提高步幅时, 可利用废弃羽毛球筒、接力棒、矿泉水瓶、栏板等, 限距约0.5米或1.5米, 练习小步跑、跨步跑。投掷项目:纠正“扔”和“举”的错误投掷动作, 可用推一定重量的扛铃片, 让学生体会“推”的动作要领, 推杠铃片、推铅球、推实心球交替练习效果更佳。而纠正学生投掷角度过低的问题时, 可要求学生近以足球门高度为超越参照物, 要求学生出手角度“推”过足球门练习;远以对面高楼为瞄、超目标, 眼、手、臂和铅球的投掷轨迹都必须“超越”楼顶, 这样让学生身心都“超越”参照物, 体会更深, 领悟掌握动作要领更快。也可在投掷区设置一定高度的拉线、标杆、悬空物等, 让学生有意识地超越标志物, 从而形成合适的出手角度和高度。

二、“激”趣“巧”用

绝大多数体育项目练习, 都是单调枯燥的, 练习时间久了, 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因此, 场地器材的巧妙设计和科学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就需要教师有多年经验积累和智慧摸索与实践, 需要教师对场地器材在时间上、空间上、安全上、效果上等方面了如指掌, 更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利用有限的场地器材资源, 最大限度地满足课堂需要和学生发展。如, 笔者在组织耐久跑练习时, 利用田径场、篮球、排球、足球等端、边线, 进行“距离不变路线变”跑、“路线不变距离变”跑;利用操场边的树间距、乒乓球台、肋木进行综合游戏、蛇形追逐跑、跑跳攀爬等趣味跑。因地制宜, 因材适用, 不但易于掌控课堂, 而且提高了学生练习积极性, 促使课堂高效化。在跳高、跳远课中, 笔者曾利用长跳绳、短跳绳、皮筋、跨栏、标枪、小垫子、纸箱子和跳箱等, 根据学生的实际素质, 设置不同的远度、高度, 进行晋级或游戏比赛, 使得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超越的喜悦感。

操场上有时会有几个班级同时授课, 对此,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学情, 和同事协调好, 尽量不要“撞车”, 以避免在场地器材上发生冲突, 造成干扰。投掷项目对于场地空间要求较高, 必须有所“限制”。如, 练习实心球时, 如果是场地小、人数多、器材少, 可采用限距分组轮换练习, 即要求学生站在圆圈或矩形边线上, 统一听口令向中心投掷;然后, 集体捡球返回, 递交给下一组再投。

总之, 场地器材的功能与用法不止一种, 教师可根据实况, 采用分组、轮换的方法一物多用——把同一件器材用在准备、基本和放松各个部分中;也可多物一用, 即为了尽快掌握某一动作技术要领, 运用多种器材或组合器材辅助练习。

三、“加”量“强”度

篇4:场地使用承诺书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武汉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状況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目的是为了对武汉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综合利用找到长远的发展出路。本文认为发展武汉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加强武汉市社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社区有偿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使用率,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社会化、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多元化、社区有偿体育场地设施特色化、人性化方向发展,最终使武汉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总体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武汉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使用

20世纪80年代中期,城市社区体育在我国蓬勃兴起,首先在北京、天津、上海、沈阳等大城市开展,随后向其他城市如武汉开展,目前正逐步发展成为城市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作为城市社区体育存在的重要物质条件,社区体育场地的使用是一个十分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它反映了社区体育运行过程中政府及社区的体育管理职能的完善性,是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一环。社区体育场地的建设与使用问题的探讨,对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武汉市的体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而武汉市的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关系着武汉市整体体育水平的提高。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极大部分依赖于所处地区场地设施,所以对武汉市体育场地建设以及使用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武汉市目前的体育场地使用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寻求更好的充分使用这些场地的方式,包括各个体育主体所发挥的作用及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相互配合的过程,最终促进武汉市城市社区体育的进步与发展。

一、我国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开展社区体育的场地主要来源于社区单位的场地和社区内公园、空地、广场之类的非正规场地[2]。街道一级的社区机构中,90.4﹪没有体育场地,100﹪的街道反映社区体育场地严重不足。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匮乏不足的现状,直接限制了社区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影响了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严重的制约着社区体育的发展[2]。

比较国际上体育发达国家,我国城市社区场地设施则差距较大[3]。近年来,世界上的体育发达国家深入发展社区体育,积极投入大笔资金兴建各种功能齐全的体育场地设施,不仅重视新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而且注意大力发掘已有的体育场地设施的潜力。我国则逊色很多。但是近年来,已逐步将建设规范的体育场地设施纳入城市基本建设中。一些文化、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如珠三角地区多功能的体育场地的建设预示着未来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场地良好的发展前景。

根据国内学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我国城市体育场地设施目前还处于艰难的发展过程中,其建设水平远远落后于体育发达国家,社区体育设施资源极其匮乏,难以满足大众的需求。对现有场地设施潜力的开发和新的多功能的社区体育设施的兴建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政府管制与市场投资相结合作为发展的基点来进行市场化运作以及学校体育场地的社会化利用也将会成为社区体育发展的主流方向。

二、武汉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状况

武汉市社区内的体育设施的数量不多,人均占有率较低,有些器材损坏的程度比较严重,总体损坏率超过20%,由于种种原因而使这些体育设施在短期内难以修复,严重影响它们的使用,进而制约着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影响社区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4]。而现在武汉市社区体育的组织和规模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且存在严重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经济不发达地区严重滞后。

(二)武汉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使用的主要问题

1.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

武汉市包括周边郊区在内,目前已有两千多个社区,近几年来由于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大力投入,陆续在社区及公共场所修建了一些场地设施,到06年初,已有80﹪的社区安装了体育设施。但离国家体育总局的要求,到05年省会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安装率要达到100﹪,还有一定的差距[5]。很多社区规划不合理,体育场地器材少,场地设施大多集中在学校,学校一般不对居民开放,这就影响了居民日常体育锻炼。居民因工作、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因素,大多局限在社区这个有限空间内进行日常的体育锻炼活动,这样社区体育锻炼的需求与社区现有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反差,进一步反映出社区体育场地的缺乏[6]。

2.社区内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质量和利用率不高

武汉市社区体育活动主要在4种场所进行:在辖区周围场所活动的人占总人数31.8%,其次分别为在公园活动的占26%,单位体育场所活动的占19%,公共体育场所、空地、江河湖畔活动的占15%[7]。由于单位、学校、社区所拥有的体育设施相对封闭,部分场馆开放又带有盈利目的,城乡居民体育活动主要场所主要依然是公园、街头巷尾、江河湖畔等非正规体育场所,能利用的单位、学校、社区体育设施较少,造成大量的体育场地闲置。

(1)武汉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不高,没有与社区锻炼有效结合起来

据统计,全国现有体育场地的66.7%在学校,而有关部门一方面没有相关政策指导,另一方面顾及学校学生安全、教学秩序等因素,使学校体育场地一直未能向社区公众开放,导致场地的利用率偏低[8]。武汉是全国三大高校城市之一,有近千所学校,尤其是综合性院校和体育院校拥有大量的体育场地设施,包括高端设施如网球场、小球馆及大型标准游泳馆等。但考虑到安全管理等因素,这些场地仅限于承办重要赛事和日常教学需要,较少对社区开放,使得附近社区居民难以利用这些专业的体育设施进行锻炼,限制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社会化利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体育资源的浪费。虽然社区居民的多数锻炼时间集中在清晨、傍晚以及双休日,这些时段又正好是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空闲期。但是学校的封闭也给这些场地设施的利用带来了阻碍,也造成了社区居民锻炼的不便。

(2)武汉市居民小区的布局有缺陷,健身场地设施陈旧简陋,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健身需求

现在武汉市大多数社区居民休闲健身基本是依靠一些免费的公共健身设备,如简易的健骑机、跑步机等,这些设施只能满足社区居民一般健身需求,而喜爱球类运动的居民的锻炼要求就无法满足,影响他们锻炼的积极性,不利于社区体育的发展。

目前,武汉市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处于布局不合理的状态。政府对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没能跟上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①社区体育配套设施不齐全。城市社区体育的配套设施分为服务设施和管理设施。武汉市很多公共社区体育场地设施都只有可供选择的餐饮设施和休息座椅,不能使社区居民在体育健身过程中享受应有的配套服务[9]。

②社区体育设施管理机构不完善。社区居民普遍反映体育活动开展受到一些管理因素的限制。其一,许多小区的体育设施维护和保养不及时,破损情况严重,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使用。[9]其二,社区体育管理封闭,体育资源统筹不够。新建社区为了便于管理和维护小区的治安,很多都采用封闭式管理,这减少了运动人群之间的交流与联系,相对的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3)武汉市社区内的有偿场地设施数量不多、质量不高,难以满足社区居民对一些专业运动项目的需求。如下表所示:

表三 武汉市健身俱乐部地域分布特征[10]

总数社区会所高级酒店大型商业百货其它

401510105

从表中可知,武汉市的商业体育俱乐部主要分布在高级休闲娱乐场所,通常作为商业圈的必要配套设施,相关的运营成本较高,投资收益较高;相比之下,社区内的这类健身俱乐部所占比例较少,影响社区居民参与一些需要专业场地的活动。

这类型的体育场地在社区的使用有限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很多健身俱乐部存在内部配套设施不足,场地狭小,教练员水平不高等问题。社区居民对健身俱乐部的信任程度因此而下降,进而影响他们进入俱乐部健身锻炼的效果。二是一些社区有偿体育健身场馆都属中高档场所,主要消费对象是那些有经济实力的居民,这无疑增加了中下层次居民体育锻炼的负担。这也大幅度减少了社区有偿体育场馆的消费人数,降低了社区商业化体育健身场馆的利用率。

(4)武汉市社区附近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率不高。一些大型体育馆市场化程度还不够,例如洪山体育馆、沌口体育中心等大型场馆,在赛后的对外开放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利用,造成体育资源的浪费与闲置。

3.社区内体育场地设施经营管理不完善

武汉市社区场地设施的建设经费主要来源有三类:一是政府拨款,二是赞助,三是街道、社区自筹。政府拨款主要用于大型场地设施的建设、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赞助经费主要用于小区小型健身点和室内体育活动场所的建设与维护;街道自筹经费除了用来补充小型健身点和活动场所的建设之外,还用于添置一些体育活动的器械。但是由于武汉市是大型的重工业城市,政府的大多数财政税收收入都重点投放在经济建设上,对体育事业的投入也多集中在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上,忽略了对社区体育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再加上对社区体育的投入未能有计划的进行,从而导致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经费不足,无法有效地对已有设施进行好的规划和维护。

三、提高武汉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使用效率的对策

(一)加大对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经费投入,进一步扩大筹资渠道

1.政府应积极地将建设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纳入到城市基本建设规划中来,努力按照国家有关规划标准进行城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优化配置,逐步改善设施场地不足的情况,不断的提高这些场地设施的质量,并最大限度的减少闲置和损害。

2.逐步建立相关主体的多元化建设经费筹集方式。在武汉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基础上,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此基础上,采取社区与单位及个人共同出力的方式,增加社区健身场地器材的投入,并且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赞助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兴建与维护。

(二)整合社区现有体育资源,提高场地设施利用率

1.加大武汉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综合利用,并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社区体育锻炼相结合,以缓解武汉社区休闲运动场地设施不足的状况。

从根本上来说,要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社区体育的发展相结合起来,就是要实现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社会化利用问题。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社区化经营。大部分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都是由学校内部进行管理与经营,这不仅加重了管理阶层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量,还容易造成场地闲置,浪费资源。我们可以从社区化经营这方面考虑,引进一些信誉好、资金多的代理商对这些场地进行管理,并且有偿的对社会大众进行开放,这不仅减轻了学校的场地维护资金问题,也便于附近民众有效地利用这些专业场地进行锻炼。学校体育场馆向社区开放,实行有偿服务,可以减轻国家财政和学校办学经费负担,增加体育设施的维修投入[11]。二是制定合理的社区化经营策略。学校要在保证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和代理商对开放时间、服务内容、管理方式等内容进行协商,以便更方便的对社会大众提供更好的体育服务。三是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教学与社区居民锻炼的“时间差别”提高学校现有体育场地的利用率。一般来说,早晨、傍晚、双休日和寒暑假是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最佳时期[12]。由于居民一般的锻炼时间是在清晨六到七点和傍晚后,而这段时间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是处于闲置状态的,学校可以将这段时间合理的利用起来,对周边社区居民进行开放,既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方便社区群众的体育锻炼,又可以减轻学校自己经营管理维护的经济负担和政府修建公共体育设施的财政负担。

2.进一步合理武汉市居民小区体育健身场地的建设。

(1)努力推进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目的在于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层次的体育需求,而不是以培育竞技体育选手为目的[13]。在场地设施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对社区居民的构成情况深入调查,还要对已有的体育设施及市场情况进行调查,以做出适合大多数居民需求的建设方案。

(2)加强对武汉市的住宅小区内基本体育场地设施的多元化投入,在原来的一些基础体育设施的基础上,实现社区运动场地设施多元化的利用。通过政府及赞助修建多用途的体育馆、健身房、游泳池等,可以开展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舞蹈等体育活动。

3.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提高社区内有偿健身场馆的质量,并且实行大众化的平价路线方针,使社区内俱乐部的存在真正发挥作用,为推进社区体育的良好发展尽一份力。

(1)进一步完善内部基本設施的配备,提高社区体育指导员、教练员水平,以增强社区居民对俱乐部的信心。在目前我国健身教练缺乏的情况下,除要求教练人员加强自身的素质学习外,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请国内外有名气的健身教练或专家到场馆进行讲解、指导,对教练员进行专业水平的培训,使教练人员的专业水平逐步提高[14]。

(2)发展社区特色体育健身俱乐部,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武汉市现有的社区体育俱乐部大多相似度高,独特性差,难以引起社区居民对这些体育俱乐部的兴趣。开展特色经营,发展自己的品牌特色,是武汉体育健身俱乐部所要遵循的发展模式。

(3)收费与建设标准应与社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实现“因地制宜”,尽可能的根据小区居住群体的类型收入等因素综合考虑健身俱乐部的建设。大众化才是社区有偿体育健身俱乐部所应该走的路线。社区体育消费也不应只是有钱人参与的,我们要始终把基点放在面向大众消费上,提高大众消费水平。[15]对商业化场地设施来说,人气才会带来效益,最重要的就是开设平价项目来吸引社区中低档消费者,以量创收,这也有利于其不断完善与改进。对于一些中高档住宅区、别墅区内或者周边,应依据地理位置,修建高档的例如集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档的商业体育健身会所(如高尔夫会所),使社区高端消费者更为方便。

4.社区附近一些大型体育场馆应实现多元化、多功能经营。这些体育场馆应该对社区开放,一来可以满足社区大众锻炼的需求,二来可以为维护这些体育场馆提供充分的资金。另外,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停车场、餐饮、酒店、体育器材服装等)要齐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吸引社区民众,提高场馆利用率。

(三)进一步加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

1.政府应加强对居民小区免费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并增加新品种的运动项目设施。通常小区的公共体育设施场地的维护需要大量资金,光靠小区本身是不够的。政府应定期对这些体育设施进行检查,对损坏的及时修理,以减少报废率。增加新品种可以解决社区体育设施单一的状况,改善社区居民的锻炼环境。

2.社区应加强对居民爱护公共设施的教育。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维护不能光依靠政府的定期维修,还应该靠社区居民自身来保护并合理使用。社区的管理大部分依靠居民委员会和物业公司,所以物业公司要与居民委员会相互沟通协调,定期做好社区居民的公共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居民正确使用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思想意识,使居民能靠自己的力量去保护社区有限的体育资源,这也是完善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管理的重要手段。

四、结论

(一)武汉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率普遍不高,很多处在待开发的状况,数量和发展程度有限。

(二)武汉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主要包括社区周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社区内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社区内有偿体育场地设施三个部分,它们是发展社区体育的重要主体。完善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高武汉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从根本上来说,要从这三个主体的管理使用着手。

(三)社区周边学校体育场地要从社会化方向发展,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要从项目多元化以及管理人性化方向发展,而社区有偿体育场地设施要因地制宜的与社区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发展。

(四)提高武汉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使用效率关键是要从加大筹资力度、整合社区现有体育资源以及加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三方面着手。

参考文献:

[1]王凯珍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1997.17(5).

[2]戴俭慧等.关于城市社区若干问题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98.14(1).

[3]周晓东.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福建体育科技.1997.16(2).

[4]秦子来.武汉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天津体育学报.2006.21(3).

[5]袁广锋,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资源的现状与开发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5(2):32-34.

[6]熊萍.武汉地区高校与周边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模式[J].体育科学研究.2007.11(4).

[7]陈绍艳等.对武汉社区体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2001.18(4).

[8]王安雷.社区与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探析[J].体育教学与研究.2008.43.

[9]雷蕓芸等.武汉青山社区体育场馆调查[J].城市住宅.2010.(4).

[10]向志勇.武汉市中心城区商业健身俱乐部现状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9.(32).

[11]刘勇等.我国学校场馆服务于社会的长效机制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1).

[12]汪玲玲.关于提高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的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1999.21(3).

[13]钱文军.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规划设计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3).

[14]徐小利等.我市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经济期刊《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4).

篇5:施工场地使用承诺书[最终版]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及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投标人)承诺:

一、在施工及弃料运输过程中,保证不与当地村民的日常生产活动产生冲突,以不影响村民的生产活动为前提。

二、对弃料运输所经道路进行实时维护,以保证当地村民的正常出行及农副产品运输不受影响。

三、保证所堆放的泥沙对本辖区生态环境不造成破坏。

以上承诺,如发现有违背的情况,(村组)有权力单方面收回场地,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投标人)承担。

其它事宜,另定议定。

特此 证明 证明人:(公章)

篇6:借用场地承诺书

感谢XXXX将XXXXXX小学的操场借用给别人举办XXXXXX活动,我保证在操场借用期间进行食品生产、烹饪、加工,保证不得转租第三方,保证不从事任何违反法律法规、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活动。清场后保证操场地面无垃圾、无油渍,并保证操场周边环境卫生不受影响,规定时间内归还操场场地。

承诺人:xxx

篇7:借用场地承诺书

*******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非常感谢贵公司同意***广场规划用于停车业务的商铺门前部分区域无偿借给我用于扩大营业规模与增强营业氛围,为此,我郑重承诺:

一、借用期限:自 年 月 日至 2015 年 12 月 31 日期间,每日18:00——24:00。

二、保证按照贵方要求制作场地围护设施;每日清场后保证场地地面无垃圾、无油渍,并保证场地周边环境卫生不受影响。经营期间灯光照明、音响不干扰左右上下邻居,如有投诉,一定积极主动回应与整改。

三、借用该场地只是扩展商铺内客服区域、增强营业氛围,保证不进行食品生产、烹饪、加工,保证不得转租第三方,保证不从事任何违反法律法规、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活动。

四、借用期间,因我方的原因造成任何安全、消防、环保及食品安全等事件,一切经济及法律责任由我方承担,给贵公司或任意第三者造成损害或给贵公司造成连带责任的,均由我方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如我方在场地内的临时经营被有关部门认定为违法违规,所存在的一切法律责任与经济损失均由我方承担。

五、借用期内,我方所发生的债权、债务纠纷、所有税务及经济事项、诉讼等概由我方负责,与贵公司无关。

六、如遇不可抗力或国家政府或政府部门规划要求改变We公馆商业中心或广场使用功能、政府用地原因,以及贵公司自身经营需要,借用关系自然终止,我方不会向贵公司提出任何赔偿要求。

七、若我方发生严重违约行为,贵公司有权终止借用关系,收回该场地。

八、自觉接受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自觉履行《***商业中心管理规约》。

附件:场地位置平面图

承诺人:

篇8:场地使用承诺书

一、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巧妙布置场地器材

笔者自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以来, 养成了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 无论是上跑步、跳跃还是技巧课都要预先划好场地, 目的是便于教师讲解明了, 学生一看就懂, 节省时间不讲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遵守体育竞赛规则的意识。教师对场地器材的使用要精心安排, 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比较简陋, 只要同时上课的班级不多, 场地应尽量选择平坦宽敞的地方, 避免犄角旮旯, 防止学生运动时发生安全事故。力争做到场地器材布置合理, 便于教师进行课堂的安全监控。同时, 场地器材的布置合理也有利于组织教学。

二、场地器材的巧妙收发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

器材的收发不好, 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影响教师的情绪, 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特别是学生非常喜爱的球类项目, 一哄而上抢器材的现象在一些年轻教师上课中并不少见, 行为恶劣, 影响极坏。

1. 配套器材的巧妙收发

配套器材收发较复杂, 常态课中往往一堂课下来不是少拍就是少球。如羽毛球和乒乓球的收发, 教师课前应交代体委, 做到课前将一副拍和一只球成套地摆放在一起, 并将所有的配套器材在集合地点就近摆成一排, 分发器材时根据学生的人数分几组, 每组几副拍, 学生领器材时有秩序有计划地进行, 课结束前稍微提前1~2分钟, 将器材分别摆放在原处。一方面, 便于清点器材, 防止器材丢失;另一方面, 为下一个班级的上课做好准备。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一切做得井然有序, 正因为大家有序的行为感染了秩序意识较为薄弱的学生, 从而彻底清除一些不文明的杂念。

2. 独立使用的器材巧妙收发

篮球、排球、足球、实心球等器材都能单独使用, 器材容易丢失, 有时滚到下水道或草丛中, 有时跑到相邻的班级, 所以收发时责任要落实到具体的某人。

如排球课, 经常会有排球“丢失”现象发生, 下课时要么球躺在草丛中, 要么躺在院墙外。后来, 笔者分发器材时按人均两人一球且其中一名是组长, 责任到具体的某一人, 学生责任心增强了, “丢失”现象的再也没出现。不难看出, 防止器材丢失的责任在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对于篮球课, 由于场地限制特别是室外多班级上课, 教学比赛达到火热朝天时不用的球很容易丢失, 所以借球不宜过多。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 若使用两片篮球场地最好借六只球, 三片场地借八只球较好, 篮球借得越多丢的几率就越大。

三、场地器材的巧妙布置促进教学内容的过渡衔接

1. 场地器材布置合理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根据教师的意图和教学的需要, 场地器材布置合理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

如临近体育中考, 教师要在安排考试内容时, 把山羊教学与立定跳远两个内容安排在一节课中, 进行立定跳远前, 山羊的布置应放在场地的一侧, 防止学生一旦有空闲就围观或爬到山羊上。这样不但不安全, 而且会分散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 影响教学进度。

2. 场地器材的布置应前后衔接, 过渡自然

一节课中场地器材的布置应统筹兼顾, 可以把敏感度高的项目放在课的前段练习, 那时学生精力充沛, 注意力集中。例如使用海绵垫子进行素质练习, 安排顺序是先发展下肢力量再增强腰腹部力量, 把所需海绵垫子竖起成A形, 全班排成2~3路纵队, 学生按秩序鱼贯纵跳过去, 然后逐渐拉长海绵垫子的前后距离进行单足跳, 再把垫子平放进行跨步跳, 最后垫子的距离保持不变, 根据垫子的数量将学生分为若干组, 每组一张垫子进行收腹举腿或仰卧起坐。这样, 学生练习时很自然地过渡到第二个内容, 而且器材不需来回搬动费时费力, 从教学内容的安排到器材的使用稳步过渡。

四、场地器材的使用要从安全入手

大多数学校都在校园醒目的地方, 张贴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要求体育场馆、篮球架、跑道等场地设施有专人负责管理, 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当发现运动场地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时, 应及时向学校相关部门提出并进行整改, 防患于未然。

总之, 只要我们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利用好身边的人、物、环境、地理、自然条件和现有的体育设施, 就能有效地布置和利用好场地器材, 为“阳光体育”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高凤山.课堂·讲授·示范体育教学ABC[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2.

[2]金雁群等.体育语言学[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2.

篇9:美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美国核态势演变历程

所谓“不首先使用”,指的是核武器国宣布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它属于核声明政策(declaration policy)的范畴。“核声明政策”是由总统、国防部长或政府其他决策人物公开宣布的有关核武器使用原则和打击目标的政策,它是一国核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其目的在于影响其他国家的考虑,也称“核威慑政策”。与之相对,“核行动政策”(action policy)则指一国如何实际部署其核武器的政策。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它们共同构成一国核力量的态势。

冷战时期,在美苏都拥有互相摧毁对方多次核能力的情况下,美国一直把核威慑作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核武器政策的核心,拒绝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以此保持其核威慑的有效性,遏制苏联对美国及其盟国的核和常规力量进攻。

冷战结束后,在国际安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美俄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大大下降的情况下,美国对其战略核态势进行调整。美国国防部1994年和2001年颁布的《核态势评估》都对美国核武器的作用、规模和结构进行了评估。根据评估报告,在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宣布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平时不再瞄准俄罗斯和其他国家。在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以反恐为契机,大力推行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和“先发制人”的安全和军事战略,宣布退出1972年《反导条约》,更强调使用核武器,包括可能对“流氓国家”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储备进行首先使用的打击,保留使用核武器对他国使用生化武器攻击美国及其盟国进行报复性打击的选项。在这样的情况下,2008年1月,民主党控制的国会通过《国防授权法》,要求下届政府国防部会同能源部和国务院,对美国核武器的作用和规模重新进行评估。

奥巴马就任总统后,美国战略界再次对美国核力量态势展开了讨论。2009年,由前国防部长佩里和施莱辛格领衔的“国会美国战略态势委员会”发表“美国战略态势”报告,讨论了核声明政策以及如何使美国核武器尽可能有效的问题,会议反对采纳“不首先使用”政策;由美国前国防部长佩里和前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罗夫特领导的“美国核武器政策课题组”也主张“重申和保持美国对盟国的威慑义务”,但他们没有对核声明政策提出一致的建议。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美国国防部在经过长达一年的酝酿后于2010年4月公布了《核态势评估》,对美国核态势进行了调整:一是宣布美国核武器的“基本目的”是慑止对美国及其盟国和伙伴的核攻击,并创造条件在未来将之作为“唯一目的”;二是消除过去美国核声明政策在对美国及其盟国遭受生化武器攻击时是否用核武器进行报复的战略模糊性,明确宣布对完全遵循《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义务的非核武器国,美国不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即使在这些国家使用生化武器对美国进行攻击的情况下。但该报告回避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问题,宣称实施该政策的条件还不成熟,仅承诺美国将“努力创造该政策可被安全采纳的条件”。根据这一评估,2013年6月美国国防部制定了“美国核武器使用战略”,把核武器的使用限制在“极端情况下”,但没有排除“首先使用”。

换言之,从冷战结束到现在,尽管美俄签订了新的削减战略武器协定,开始核裁军的进程,但总体而言,美国核态势与冷战时期相比,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巩固核遗产是主要动因

由此可见,奥巴马在任期最后几个月对美国的核声明政策作出调整,首先是出于进一步推动其倡导的建立“无核武器世界”主张、打造核遗产的需要。

奥巴马就任伊始,于2009年4月在布拉格发表的首次对外政策讲话中提出了建立“无核武器世界”的倡议并为此荣膺诺贝尔和平奖。为实现这一目标,奥巴马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步骤:与俄罗斯就新的削减战略武器协定进行谈判;推动参议院尽快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在核战略思想方面,提出在保持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核威慑前提下,降低核武器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强化国际不扩散体制,与伊朗就核问题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承诺不开发新的核弹头并缩小美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紧急情况;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提出新的民用核合作框架,建立核燃料银行;提议召开全球核安全峰会,把核安保提升到高级政治的层次,加强了国际社会在核安保领域的合作。尽管取得了上述成就,但奥巴马认为还存在不足:目前世界仍有1.5万枚核弹头;美俄各自拥有数千枚处于一触即发戒备状态的核武器;美参议院还未批准《全面核禁试条约》;《禁止易裂变材料协定》谈判至今没有进展;伊核问题虽然达成协议,但朝鲜仍然坚持核开发;有必要通过对美国核声明政策的调整,“强调其继续寻求消除核武器、建立和平和安全世界的义务”,推进“布拉格议程”。

另一方面,奥巴马是带着改变“美国政治的轨迹”、留下一个足以与里根总统媲美但又与里根保守主义政治遗产相反的自由主义遗产的目的入主白宫的。奥巴马执政八年,在内政外交政策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目前许多遗产面临严峻的挑战,核领域成就是少有的拿得出手的硕果仅存的成就之一,这也促使奥巴马在任期进入倒计时的最后阶段,把核政策调整放在优先地位。

nlc202309082044

此外,占领道德制高点同时迫使其他核武器国家采取相同的措施,也是奥巴马调整美国核声明政策的一个目的。奥巴马认为,美国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核武器国家和唯一一个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在核军控和防扩散领域“有采取行动的道义上的责任”,应“发挥领导作用”,这对强化国际核不扩散体制、加强国际防扩散领域的合作、消除核恐怖主义威胁是必要的。目前,在有核国家中,只有中国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后郑重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倡导中、美、英、法、苏五个核国家谈判缔结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条约。苏联在冷战时期曾建议核国家共同承诺不对任何国家首先使用核武器,但冷战结束后1992年俄罗斯又恢复了“首先使用”的政策。美国及其盟国一直拒绝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奥巴马政府拟放弃“首先使用”的核武器政策,除了将之作为走向“无核武器世界”的又一具体步骤、在战略上没有必要坚持“首先使用”的核声明政策外,其重塑美国在核问题上的道德形象、抢占道德高地、迫使其他核武器国家采取相同措施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为政策调整提供了可能

从战略安全的角度来看,冷战后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和美国在常规力量及其投放能力方面的优势也为奥巴马调整核声明政策提供了可能。首先,从威胁认知的角度分析,奥巴马政府核武器政策的调整,反映其对冷战后美国所面临的安全威胁的认知发生变化。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使国际形势和战略环境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奥巴马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苏联对美国战略和安全利益的全球性威胁已不复存在,“全球发生核战争的可能性已经大大下降,而核恐怖主义的威胁在上升”,“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是对全球和平和安全的最大威胁”。而对核恐怖主义,建立在国家对抗基础上的核威慑战略基本不起作用。因此,有必要调整美国的核声明政策。

其次,威慑概念的扩大和美国在先进常规武器上的优势也为其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提供了可能性。所谓威慑,指的是迫使一个潜在的对手相信其拟采取的行动的风险和成本远超过其希望获得的收益,从而迫使对方放弃采取这个行动。传统上,威慑通常指的是核威慑,即以威胁对任何潜在的侵略者的领土进行核报复打击的灾难性风险和损失来遏制敌人,为了使核威慑具有可信性,美国建立了强大的战略、战区和战术核力量。近年来,随着美国在先进的常规武器方面的进展和导弹防御体系的建立,奥巴马政府认为,威慑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得到强化。从美国常规力量的优势来分析,精确制导的常规武器对远程目标的打击已经可以实现过去只有核武器才能完成的使命,而不必冒核报复和道义上的风险。另一方面,导弹防御体系作为一种常常被忽视的威慑力量,也起着战略拒止(即遏制潜在对手发动攻击)的作用。

最后,从美国现有核力量来看,即使在美国宣布“不首先使用”的情况下,也具有第二次核打击能力,仍具有强大的核威慑能力。尽管美俄新的削减战略武器协定(START I和START II)规定了双方削减核武器和运载工具的数量,但美国将仍具有部署高生存、强大的核威慑的能力。据美国国防部2010年5月公布的数据,美国目前共有5113件核武器,包括已部署和库存的战略和战术核武器,但不包括已退役等待拆除的核武器。美国的核弹头数量仍远远超出其他中等核国家。此外,美俄新的削减战略武器协定对美国目前的核力量结构作了相对少的限制,这意味美国仍将维持现有的由导弹核潜艇、陆基导弹和战略轰炸机组成的三位一体核打击态势,其核力量仍拥有经受第一次核打击的强大生存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能够对美国实施打击的唯一国家是俄罗斯,但即使是俄罗斯也没有能力和信心在第一次打击中成功地摧毁美国的核力量。

可能引发的变化值得关注

奥巴马对美国核武器政策的调整遭到了国会共和党人的反对,他们告诫奥巴马政府不要利用在最后的几个月里采取削弱美国核威慑的任何行动。奥巴马政府此举也引发了盟国的担忧,他们认为“不首先使用”的政策将削弱核威慑、增加武装冲突的风险。目前,日本、韩国、法国和英国正私下与美国沟通,表达他们对奥巴马宣布美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关注,反对美国改变核声明政策。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措施,是走向全面禁止、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关键步骤。从客观上来看,奥巴马政府如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有利于国际安全和加强全球核不扩散体制,但它可能引发核武器国家战略态势的调整和核战略关系的变化,对美国这一战略动向应予以关注。

(作者为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一篇:保纯自查材料下一篇:2018四川省考公务员笔试申论文章写作: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