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高考状元学习

2024-05-10

清华北大高考状元学习(共7篇)

篇1:清华北大高考状元学习

清华北大状元精华的学习心得+ 初中学子梦寐以求的学习技巧。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成功的学习经验和技巧可以后天习得。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清华北大。(清华北大高考状元学习经验)

全国一线优秀教师、专家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对大量高考状元的心得体会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针对初中学生在各学科、各阶段中经常会碰到的常见难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

要想冲刺高考,初中开始就要做准备!最简短的语言、最真实的案例和最具操作性的方法,使孩子在轻松阅读中掌握每一种方法、学会每一个技巧,并且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帮助。

第一章高效利用课堂45分钟,北大清华状元将课堂价值最大化 苦口婆心:课堂——花钱费时花精力坐着,不学都冤 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互动是尊重也是方法 偏科,不喜欢也要用行动来“喜欢” 积极清除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毒瘤” 课堂做笔记要有选择 课堂上注意力的转换 有疑就问——不让问题过夜

第二章课外自主学习,是当“状元”的关键

金玉良言:主动学习是学好的唯一出路

预习——学习的“敲门砖”21

学习“预则立”——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

课后复习,巩固知识,消化所学

复习,分好“三步”走

认真完成作业

将自习课的自修价值完美实现

自觉抵制那些会让你“成绩差”的外界诱惑

积极与同学交流,取长补短

科学安排休假时间

巧用“零布头”时间

第三章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积累和创作

一语中的:多听多说多读多写,语文学不好都难

语文学习,贵在日积月累

多读些课外书籍,加大阅读量

基础知识是语文的核心

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工具书是学语文的好帮手

提防错别字在脑海中“扎根”

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

审题——写好作文的关键(清华北大高考状元学习经验)

别吝啬,让你的思想火花在文章中闪耀

尽量追求作文语言的鲜活灵动

第四章数学没诀窍,打牢基础广体验

指点迷津:数学接触得越多越广越牢,学得越好

狠抓基础,知识点一个都不落下

数学也需要提前预习

听数学课要认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记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将数学知识与日常事物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准备一个数学笔记本,随时记,有重点和思想就好

抓住课后黄金10分钟,不带着疑问离校

认真做作业,抄作业是数学学习最大的危害

题海战术新解,不求多,只求掌握数学题型和解题思路

设定复习计划,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做好错题整理本,及时总结,不让错误再犯

第五章英语学习要借助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直言不讳:学英语,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来强化

扩大词汇量——课本和课外资源“两手抓”

培养语感:多听、多说

把欣赏英语当成一种享受

做课堂的主人,互动激发学习热情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会记英语笔记

学英语,做题同样很重要

不要忽视语法知识

多背范文,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清华北大高考状元学习经验)

第六章物理、化学: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最容易

抛砖引玉:知道为什么要给你实验室吗?

打好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知识点很多、很散,要善于总结和归纳

做好每一堂实验,认真做记录

借生活现象解析物理化学,增强学习兴趣和理解

做题,重在了解解题思路和题型

图表学习法,大大提高学习的效能

第七章史、政、地——不可忽视的科目

推心置腹:史、政、地提高个体素质,何必让副科拉分

啃书本是基础和关键

不可两耳不闻窗外事

别让所谓的正科占用副科学习时间

借助课外资源深化史、政、地的学习

地图和地图册有妙用

实地旅游增加史政地知识

第八章有效记忆有助学习,记忆是有技巧的 点睛拔俗:学习记忆的小窍门,让学习事半功倍

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手、脑等结合,调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背诵是强化记忆力的体操

模块记忆法:使记忆变得简单、高效

试试歌诀记忆法

联想记忆,给记忆插上关联的翅膀

反复记忆,让知识持续得更久

尽量将记忆材料形象化,有助记忆

纠错有助于加强记忆

用放电影法回忆知识点

利用“最佳时间”进行学习

合理的睡眠与休息帮助提升记忆力(清华北大高考状元学习经验)

第九章考试最重要的是以平常心对待

光辉典范:每一个清华北大状元都是“考试控”

给自己一个考试目标

制订合理的复习备考计划

考前,查漏补缺是重点

考场,处乱不惊,切忌烦躁

考试得高分从审清题目开始

轻松应考——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

全面检查,站好“最后一班岗”

考试结束后不要议论试题

调整考后心态,做好考后总结

篇2:清华北大高考状元学习

学习方法,很简单又很难。(北大清华高考状元学习经验)第一,专注,必须要心无旁骛,非常非常专注,不能为外界干扰。

第二:把除去吃饭睡觉之外的任何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至于说劳逸结合,根本没必要。这是中国高考的现状,也是考生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你要相信,一个人的抗压潜力是无穷的。

第三,谦虚好问,不懂就问。只有解决不懂的问题,才会进步。题型就那么多,你会的题目,做一万遍也不会进步。

第四,打好基础。基础不牢固,对于难题、大型综合题的理解,永远都不会透彻。尤其是越到后面,越困顿迷茫。

第五,要准备几条警示语,时刻提醒自己。我高中时候有这么几条,至今熟记,非常常见:细节决定成败,规范造就成功。好好体会这句话。(北大清华高考状元学习经验)

其次:远离诱惑,耐住寂寞,守住宁静。即便是现在网络发达,但是依然要坚守内心的宁静,只有内心宁静,才能专注。或许听起来很非人,但这是高考现状决定的。

再次:自我暗示,三省吾身。所谓三省吾身,于高中生而言,不是指修养反思,而是要不断地问自己,最近哪些学会了,哪些还不会,会的标记出来,不会的也要标记出来。最好是每天早上和晚上睡觉之前,都要反思一下,记下来,后面复习的时候,以此为参考,提高效率,直击要害。第六,要有强大的自信,训练自己的考试霸气感。考试的时候,不要犹犹豫豫,要高度集中,快速答题,舍我其谁,高度自信。在答题的同时,快速暗示和回忆自己需要注意的一切细节,比如读题陷阱,比如答题规范,等等。反复训练,就会提高神速。

这样长期下来,会形成这样一种感觉,只要看到一道题目,一边答题,大脑一边飞速转动,以前的知识点和错误都历历在目,回答题目,行云流水。

篇3:清华北大高考状元学习

一、语文高考要遵循一个指导原则

语文高考要遵循一个指导原则, 即与新课程标准融为一体, 处处体现新课改精神。

新课程标准是高考方案制订的依据, 语文高考方案要处处体现新课改精神, 切实把语文高考与新课程标准融为一体, 让语文高考成为语文新课程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师生真正感受到语文新课程实验所带来的无穷益处。如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语文试卷中第二部分是将杜甫的《旅夜书怀》译成外语, 还要解释背景。再有一题:《汉书·艺文志》“小说家流, 盖处于稗官, 街谈巷语, 道听途说之所造也……”先用中文释义, 再用英文概括大意, 并作评论。

语文高考如何做到中外文的融合, 对名人诗词和名篇是否深入理解, 能否对其背景作出合理解读, 并对其意义作出妥当的评价, 并把母语和外语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正是新课程的精髓之所在。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语文试题能有效检验一名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也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

二、语文高考内容突出“大语文”

高中生学语文一定要拓宽视野, 不可拘泥于语文的小圈子里, 那么语文高考须考“大语文”。

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语文试卷第一部分是解释40个名词, 其中涵盖历史、政治、经济、文学等各个方面。比如文曲星, 它所指的是重要的文职官员及文才盖世的人, 是电子词典的品牌, 还是北斗七星之一, 有文曲星下凡的意义。

众所周知, 高考具有“指挥棒”的作用。根据我国国情, 虽然清华、北大的自主招生新举措对“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是一种积极挑战, 它有利于国家发现和培养特殊人才。但目前还无法避免一考定终身的现象。高考对于每位考生、每个家庭可谓举足轻重, 它直接引导学生如何去学, 也引导教师如何去教, 它有一个很强的导向作用。如果高考都无法体现新课程思想, 那么新课程标准在实际教学中将会变成一纸空文, 新课程改革也将会失败。所以高考的导向性真的非常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学生的知识面要宽, 不可局限于狭窄的“小语文”知识圈里。要学习“大语文”, 即不是把“课本”当成学生的“世界”, 而是把“世界”变成学生的“课本”。只有“大语文”才能“活”起来、“新”起来, 也只有“大语文”才能使学生笃信“语文大”, 从而把语文作为一门终生必修课, 常学常新。

三、改变语文高考的设计形式, 考母语精华, 测能力素养

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语文试卷中第三部分是通过选自《论语》《孟子》和《荀子》中的多段语录 (所引古文没有标点) , 要求考生以“权威与个人”为题, 不限文体和篇幅, 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

高中语文新课标实行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这在高考试卷的结构上必须有所体现。根据这一点, 可以改变高考语文的设计形式, 把高考语文的结构分成两部分, 即必做题部分和选做题部分。必做题设置是依据必修课的内容选定, 是高中语文重要的必须掌握的知识, 是母语的精华之所在, 而选做题则是依据自己的喜好在选了自己喜爱的课程之后, 选择自己拿手的题目, 扬己之所长, 易显自己的能力和素养。这最能体现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 帮助学生有选择、有个性地发展这一高中新课程指导思想。这样就很好地通过试卷结构的安排兼顾必修和选修两个方面。这样高考的导向性是不容忽视的。上述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试题是这方面思想的体现。

四、高考语文试题的命制既要慎重, 还须灵活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命制的方向是很明确的, 就是要体现新课改思想, 更好地为国家选拔人才。命题的重点必须围绕学生的语文素养, 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 不搞所谓的标准答案, 不去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清华、北大自主招生的举措实际反映出这一规律。如北大自主招生语文试题第一题:想出两个曲解成语的例子, 例如“度日如年”, 有的曲解成日子过得太舒服, 每天都像过年一样。另一题, 上联“博雅塔下人博雅”, 要求对出下联。2004年全国有8份高考语文试卷考到了对联, 古代的科考中也频繁出现。对对联也可测试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北大自主招生的作文题:驳斥“腐败有益论”, 须恰当运用5个古诗词句。

一道试题的命制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只要能体现语文的素养, 合情合理地解决就可以。上述北大自主招生语文试题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这样考可以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尽情地展示自己, 尽情地享受语文, 享受生活, 这或许是对新课程思想的最好诠释。高考语文究竟如何改, 语文新课标的实施, 高考试卷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清华、北大自主招生语文考试也给我们发出很多信息, 并带给我们诸多思考。

总之, 只记住一个答案与之不同就没分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 这不仅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我们语文教师也是一个考验, 需要我们语文阅卷教师提升整体素质, 真正融入学生的答题思想中去和学生产生思想共鸣,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发现学生身上的语文素养, 作出全方位客观公正的评价, 作出能够体现新课程思想的评价。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 师生在实施新课程中共同成长。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 语文高考方案从其原则、导向、形式、命题及阅卷各个方面都必须进行彻底改革。但我们必须明确, 清华、北大的自主招生考试有它的特殊性, 也显示出一些偏颇, 它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选拔一些拔尖人才或某些方面的特殊人才, 尚缺乏普通高考的一般性。要将清华、北大自主招生的理念渗透到语文高考中, 让清华、北大自主招生的做法有机地整合在语文高考中, 成为语文高考的补充, 但切忌照搬或机械模仿, 那将会适得其反。

摘要:现行的高考制度必须改革, 如果沿用原有的高考模式将阻碍新课程的实施。从清华、北大自主招生发出的相关信息和考试形式, 我们认为语文高考应借鉴其思想, 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完善。语文高考要遵循一个指导原则;语文高考内容突出“大语文”;要改变语文高考的设计形式, 考母语精华, 测能力素养;语文高考试题的命制既要慎重, 还须更加灵活。

篇4:高考状元为何放弃北大清华

“至少未来几年,他们上推特和YouTube不用翻墙了。”他笑道。

两年前,李杨从香港大学毕业,现在在一家出版社做编辑。他的言谈举止比同龄人要老练得多。“你无法说,去香港读大学就会给人生带来怎样的不同,那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但是在香港读大学,确实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经历。”

2011年,18名省级高考状元被香港的大学录取。在此之前,中国的高考状元们几乎都是北大清华的囊中之物,但这股刮向南方的狂飙,已经开始越来越有力地打破着既有的高等教育格局。

和北大、清华鼎足而立

2004年,李杨考上了香港大学。那一年,香港大学在内地招了60个学生。

事实上,回归第二年,香港高校就委托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浙大、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等10所高校开始在内地“代招”学生。到2003年,教育部放开了港校在内地“代招”的限制,6省市对香港高校开放。这个数字在一年后增加到10个。

然而此时,到香港读书还是极少数人的选择,香港对内地人来说还是有些陌生。而北大清华,才是绝大多数老师和家长眼中的第一目标。

一直到2005年。北京的高考文科状元易萌、理科状元田禾毫无悬念地被北大录取。然而另一名理科状元陈秀野则放弃清华,投奔香港科技大学,她所就读的生物化学系主任叶玉如,是世界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这一年,广东和成都的高考状元也作了同样选择。海南省的高考状元则因为高考移民,被清华大学退档后,选择了香港城市大学。

人们猛然发现,香港高校已经不再是一种另类出路,反而成为和北大、清华鼎足而立的求学选项。这一年,腾讯网将陈秀野评选为2005校园最具影响力人物。

影响力在第二年就再明显不过了,两名当年的北京高考状元全部选择了香港科技大学。在那之后的5年里,北京文理状元一共有12位,其中8人选择了去香港读大学,北大录取了另外4人。

融入香港?

一个并不容易的问题

在复旦大学完成一年的预科学习后,2005年,李杨到了港大。

他的宿舍被分在一座舍堂。这是港大的宿舍楼,被称作hall。让李杨没想到的是,住进宿舍的第一天就遭遇了“下马威”。

在一阵让人眩晕的尖叫和起哄声中,刚刚走进舍堂的新生们被扒掉裤子,狼狈不堪地逃回宿舍。

“他们有英国学校的传统,要想尽办法捉弄新生。”李杨说,“内地的学生未必会接受得了。”

在本地学生看来,舍堂就是一个荣誉集体,有舍堂歌,舍堂操,有舍堂间的比赛。在感恩节、圣诞节的时候,舍堂的大厅会举行富丽堂皇的“高桌晚宴”,所有人必须身穿礼服,彬彬有礼。

听起来好像是哈利·波特电影中的场景。但是想融入进去,却不是那么容易。

李杨认识了同样从上海来、长他一级的周原。周原在港大读经济金融。

“跟大部分內地人相比,香港人除了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视野也大不相同。”周原说,“香港学生习惯的是商业资本主导的文化,他们之间很容易达成有效的交流,而跟我们不行。对于内地的学生来说,香港的学生是比较排外的。”

在香港大学的头一年,周原试图和香港的学生交往,但随后就放弃了这种努力。只有在舍堂的活动室看球赛的时候,和身边的人聊一聊。他甚至从来都不知道那些人的中文名字。

在后来两三年里,几个上海的学生构成了一个小圈子,极少再和香港同学交流。

自由,还是自由

在经济学专业读了一年,李杨突然有休学创业的想法。

手续极其简单。他给学院办公室写了封邮件,含糊地说了句“由于个人原因”,休学一年的申请就得到了批准。

“香港的大学跟内地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几乎感受不到官僚气息,行政人员没有官腔。”曾经在内地高校执教,后来当过浸会大学研究生会主席、教务议会研究生代表的陈晓炜说。

李杨回到了上海,开了一家书店。书店维持了一年,他到学校网站上选了下学期的课程,又回到香港接着上课。

这并不是什么稀罕事。香港高校的学生休学很容易,去做别的事,譬如去恒生银行或者摩根士丹利实习。

李杨很快又有了新想法。选择读经济是家人的意思,但现在他感到无趣,于是决定去读中文。转系的事很快办成了,所有的手续,仅仅是几封电子邮件。

不仅仅是摩根士丹利和哈佛

周原毕业后选择留在香港,去了一家香港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3年,已经满足在香港工作生活7年的期限,周原拿到了香港的永久居留权。这意味着可以享受140多个国家的免签政策,而他对香港的社会保障更有信心。

也在这一年,当年投奔香港科技大学,引发舆论轰动的陈秀野完成了在港科大的学习,获得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攻读分子细胞生物博士。

根据港科大当年的统计,2009年毕业的内地生中,大多数被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普林斯顿大学在内的欧美名校录取,继续深造。而67名商学院学生除了得到28个研究生录取名额外,还手握32份来自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美林银行、麦肯锡公司等知名企业的聘书。

与此同时,香港大学发生了一件轰动的新闻。学生会会长陈一谔被港大学生公投罢免。2000多学生参与投票,但是无法统计其中有多少内地的学生。

“参选学生会主席,组阁、拉票、竞选,这一套东西在香港的高校中很成熟,讲究民主,讲究程序。内地的学生竞选学生会主席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毕竟有文化差异,而且起码要会粤语才能跟大多数同学交流。可能有一些人能参与学生会的工作吧,那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陈晓炜说。

第二年,被公投罢免的陈一谔竞选财务秘书。他向同学们承诺,当选后将会把更多资源投放在促进校园内的文化、学术交流,严格执行预算案的制定,向同学定期披露财政情况。“作为一个曾被民主机制罢免的会长,我没有对民主制度失去信心;我相信通过这一场选举,通过跟广大同学的接触,通过对批评意见的虚心接受,是可以重新建立不单是同学之于我,而且是持不同意见的同学之间的互信与包容。”

而另一个总会被兴高采烈谈论的故事是,2000年,香港大学的学生会曾经举办过一场“混账高层颁奖典礼”。时任校长郑耀宗得奖的原因,除了没有捍卫学术自由,还有“与学者及职员沟通严重不足”、“领导校方高层的能力严重不足”以及“怀疑说谎”,副校长黄绍伦及程介明也被颁发奖状。而3位得奖者居然到场,副校长黄绍伦甚至欣然接受“奖状”,承诺如果调查结果属实,他将公开认错。

内地高校差的不是钱

与香港高校的宽松氛围相对照的是,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评论说,这十几年来,内地大学关心的大多是看得见的大楼,而不关心大楼里装什么东西;同时,内地大学缺乏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空间;而过多的行政干预,让大学独立办学的空间过分狭窄。

语文出版社社长、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则认为,在港读书更国际化,教学水平得到国际认可,国际交流机会多。他所担心的是,内地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一定适应港校,可能更适合内地高校。

但是给传统内地名校带来竞争的还不仅仅是香港的大学。今年3月,上海浦东陆家嘴,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合作举办的上海纽约大学奠基。这是国内第一所中美合作的国际化大学,2013年有望在全世界范围内招收首届本科生。

而此前,已经有两座中英合作的大学—(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成立。

无论如何,香港高校在内地“掐尖”,已经让内地的一流高校感到威胁。香港大学今年在内地共录取学生291人,港大、港科大、中文大等几所香港最强的高校,每年在内地招收的学生中,最低的高考分数,都超过了国内各个省市划定的一本分数线100分左右。

篇5:高考北大清华状元英语学习方法

能到说英语的国家练习英语并直接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交流是比较好的选择,但并不是很多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一些在英语国家生活多年甚至超过十年的人仍然不能很好地说英语,因为学习方向和方法都不得当。

如果你按照正确的方向和方法学习,即使不去说英语的国家,你也可以学好英语。关键在于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问题。

此外,学以致用,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坚持不懈是有效的。如果你不重复练习你学到的技能,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将会忘记它们。

2.去英语角

如果去英语角的目的是学习的话,那就错了。事实上,我们应该把它当成一个我们练习英语口语的地方,充分展示我们自己,建立我们说英语的信心,锻炼我们与不同的人说英语的勇气和能力。

如果你没有时间去英语角,你也可以自己在家自言自语,想象自己是两个人在交谈。

3.与外国人练习

除非你是一位训练有素的语言教师,否则外国人通常只会被用作练习英语口语的靶子。不要指望外国人在你的英语口语方面给你好的建议,所以不建议和外国人谈论语法和语言学习规则。

练习英语口语比较好从发音开始(大量的腔和音的练习),不要总是想着怎么写或怎么翻译这个句子,这些都会影响英语口语的学习。

4.模仿练习

学美式音标发音,要注意观察老师的口型,观察发音部位的变化,主动模仿发音,初学者可以照镜子模仿练习。

尤其是元音发音舌的高低和口腔开口度,都与音色有很大的关系,可以通过镜子观察口型的不同,观察舌尖、舌面和舌叶。掌握正确的口腔开口度,对正确的发音至关重要。

5.多开口

开口是强化练习的关键和核心,听音、模仿和比较,最后都要归结为发音这个目标,所以勤开口是掌握美式音标发音的关键。常言道,“三天不写手生,三天不念口生”,就是要加强开口能力的训练。

所以学美式音标,要经常加强语音训练,勤开口,反复练习,做到熟能生巧,这样自然地就能掌握美式音标的发音了。

学习英语的重点

一、听力

学习英语口语,首先要解决听力问题。反复听真题录音,堪称是一举两得好方法;在录音结束后,真题往往会附有问题—听到问题时,不要看选项,自己思考一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把它讲出来?

这便是一个很完整的听力+口语锻炼过程了。

二、找机会多练习

坚持用英语自言自语。时不时和朋友说说英语。要是朋友的水平高过你那可就太好了。

选择一些你喜欢的句子,找一些托福和雅思口语写作题,想想每天将如何用英语表达自己。首先把你的想法说出来,然后写下来,建议使用电脑,因为电脑有拼写检查,可以发现你的英语拼写错误。

不要指望去英语角和外国人见面能提高你的英语水平。考虑到在英语角很难遇到有水平的人,在英语角里瞎比划不仅让双方听不懂,也很难扩大话题范围。

光练不学,相当于思而不学则殆。好的老师,能延展你的能力范围。

英语学习有什么窍门

高三阶段多做高考真题,少死扣模拟题

高考考察要点比较全面且难度适中。同学们可以把近五年的高考题从头到尾做一下,熟悉高考的思路。由于模拟题有的偏难,同学们可咨询老师,该放弃的就放弃。特别是对语法不放心的同学们,把当地5年真题所有的单选题(语法填空题)正确答案代入,念熟,几乎囊括99%的语法。

合理记背词汇,平时多用相对“陌生”的词行文造句

英语单词是拦在高考高分的一道门槛。玖久高考中心特地给出了肖鹏老师的一周巧背单词的方法。单词记背不难,难在实际应用。我们对常用的词汇基本上了然于胸,但是其他词汇特别是刚刚记熟的词,要善于应用,可以用它来现场造句,不要念例句,而是尽量串联起来仿照句子,这样不仅能加大对词汇的理解,亦能加深词汇记背深度。

篇6:北大清华高考状元10大解码

原创2016-09-21Darren高中英语

高考状元,一直都是童鞋们学习上膜拜的偶像。想学,但总感觉很遥远,无从下手,今天独家专刊《考试状元》就通过专人座谈、电话约访、资料查阅、样本收集等方式,对这些典型“学霸”的10大“基因”进行了探究、分析和解码,希望童鞋们能了解状元、学习状元、并最终成为状元。

1.就是这么狂——“一定要进中国最好的大学”

你高考的目标是啥?一本?二本?还是随便都行。状元们首先都有一个“狂”的目标和信念。高一时,来京参加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的刘康一领略到中国最高学府的精神和气质,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考进中国最好的大学接受最好的教育”。在目标和信念的激励下,她执着付出、永不妥协,高中所有寒暑假学习都排的满满的,最终以全国保送生文科第一名进入清华大学。

2.别总是愁眉苦脸,学习其实很嗨皮

你是不是一进教室就满脸愁云?一上课就想打瞌睡?一到模拟考就手足无措?山西理科状元王菲芃说,“要把学习当成快乐的事”。状元们把“学习—考试”当成对自己的测试,而不是别人对自己的检查,把整个学习过程看作是一个“自我斗争”的过程——与性格弱点做斗争、与不良习惯做斗争、与学科短板做斗争、与重难易错知识点做斗争、与考试粗心大意做斗争,并从斗争中收获挑战、成长和胜利的喜悦。

3.你真的会用“错题本”吗?

你用错题本,用尽了功夫,却始终在二本三本线上下浮动;状元们用错题本,却轻松拿个700分,考入清华北大。同样是“错题本”,为啥在不同人手中竟有如此大的反差?这中间的区别究竟在哪里?采访中,编者发现,这些北大清华状元手中都有三件宝:一为错题本;二为真题本;三为《考试状元》杂志。《考试状元》通过大量篇幅、用详尽的笔墨对历年高考状元进行独家专访,并对他们取得高分的秘诀进行了全面剖析,看了《考试状元》,学习历年高考状元,后来的“状元们”才把独家武功秘籍“错题本”用到实处,并最终赢得清华北大的门票。

4.瘸腿了,该怎么办?

一条腿瘸了,相信你肯定不会不管不问;但一两个瘸腿学科,你却有可能置若罔闻。也许你很想补上短板、提高弱科,但却茫茫然不知所措。状元们就是不一样:针对弱势学科,他们不坐等、不观望、不犹疑,立即采取有效对策。北京东城理科状元刁旭昊高中弱科是语文,尤其议论文写不好。针对短板,他制定计划,坚持练习,每次写完,直接找老师批改和探讨,让老师指出思路的错误和存在的问题。一段时间训练后,他已能够准确提炼出精当论点,也能旁征博引来论证观点,干瘪的文章也变得丰满了。

5.谁都有失落郁闷时,他们总有办法应对

不想学了,想破罐破摔了,想骂娘了,想把试卷揉成一团扔了……高三紧张、快节奏、苦逼的奋战岁月里,谁都有失落郁闷的时候,状元们也不例外。但他们总有各自的“独门秘籍”,助自己尽快走出情绪低谷期。北京石景山区文科状元肖潇书包里总有一个装着“糖果”的小盒子,心情阴郁时,吃一颗小糖果,尝尝“甜”的滋味,顿时心情大好;压力大的时候,肖潇也会偷偷地跳跳暴走舞蹈,唱一唱“个性改编歌曲”,发泄一下。

6.平时多读文学书,考试下笔如有神

你是不是总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生搬硬套也憋不出来考场上的作文?你甚至有考场作文比生孩子都难产的感慨?调查发现:不论文科状元,还是理科状元,对阅读都有浓厚兴趣,课余读书广泛。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周国平哲学思辨类作品、史铁生励志作品、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迷宫中的将军》、三好网独家特刊《考试状元》(尤其是里面的文化沙龙)等,都是广东理科状元洪冬玲喜欢阅读的文学作品。

7.“状元”路上不只有考试和学习,更有武术和围棋

一边是考入清华北大的好成绩,一边是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两者可否兼得?甘肃理科状元王晴宜高中时就是校学生会主席,一边是紧张忙碌的学生会工作,一边还把省理科状元拿到手。她的同学胡明源也是甘肃省理科状元(并列),课余时间喜欢下围棋(业余四段),也喜欢练武术。

8.他们始终坚持“好习惯”

好习惯,才能成就好人生。状元们在自己学习和生活中,始终坚持自己的好习惯:把握好个人节奏和老师节奏;不闭门造车,不脱离老师进度;每次考试完整理好错题本;早睡早起;抓住零碎时间;和爸妈和谐相处等等。

9.好成绩离不开好老师

超过6成的高考状元都来自“超级中学”,可见好成绩离不开好老师的教育和指导。成都高考文理科状元黎芸、黄可钊来自同校同班,他们的班主任“胜哥”刘胜老师,曾把全班54个同学的名字分别用“藏头诗”的形式,写在祝福激励的贺卡里,送给每一个同学。好老师,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经验和方法,更能传递给学生激情、梦想和力量。

10.开明、幸福、和谐的家庭更容易出“状元”

篇7:清华北大高考状元学习

1.就是这么狂——“一定要进中国最好的大学”

你高考的目标是啥?一本?二本?还是随便都行。状元们首先都有一个“狂”的目标和信念。高一时,来京参加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的刘康一领略到中国最高学府的精神和气质,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考进中国最好的大学接受最好的教育”。在目标和信念的激励下,她执着付出、永不妥协,高中所有寒暑假学习都排的满满的,最终以全国保送生文科第一名进入清华大学。

2.别总是愁眉苦脸,学习其实很嗨皮

你是不是一进教室就满脸愁云?一上课就想打瞌睡?一到模拟考就手足无措?山西理科状元王菲芃说,“要把学习当成快乐的事”。状元们把“学习—考试”当成对自己的测试,而不是别人对自己的检查,把整个学习过程看作是一个“自我斗争”的过程——与性格弱点做斗争、与不良习惯做斗争、与学科短板做斗争、与重难易错知识点做斗争、与考试粗心大意做斗争,并从斗争中收获挑战、成长和胜利的喜悦。

3.你真的会用“错题本”吗?

你用错题本,用尽了功夫,却始终在二本三本线上下浮动;状元们用错题本,却轻松拿个700分,考入清华北大。同样是“错题本”,为啥在不同人手中竟有如此大的反差?这中间的区别究竟在哪里?采访中,编者发现,这些北大清华状元手中都有三件宝:一为错题本;二为真题本;三为《考试状元》杂志。《考试状元》通过大量篇幅、用详尽的笔墨对历年高考状元进行独家专访,并对他们取得高分的秘诀进行了全面剖析,看了《考试状元》,学习历年高考状元,后来的“状元们”才把独家武功秘籍“错题本”用到实处,并最终赢得清华北大的门票。4.瘸腿了,该怎么办?

一条腿瘸了,相信你肯定不会不管不问;但一两个瘸腿学科,你却有可能置若罔闻。也许你很想补上短板、提高弱科,但却茫茫然不知所措。状元们就是不一样:针对弱势学科,他们不坐等、不观望、不犹疑,立即采取有效对策。北京东城理科状元刁旭昊高中弱科是语文,尤其议论文写不好。针对短板,他制定计划,坚持练习,每次写完,直接找老师批改和探讨,让老师指出思路的错误和存在的问题。一段时间训练后,他已能够准确提炼出精当论点,也能旁征博引来论证观点,干瘪的文章也变得丰满了。

5.谁都有失落郁闷时,他们总有办法应对

不想学了,想破罐破摔了,想骂娘了,想把试卷揉成一团扔了„„高三紧张、快节奏、苦逼的奋战岁月里,谁都有失落郁闷的时候,状元们也不例外。但他们总有各自的“独门秘籍”,助自己尽快走出情绪低谷期。北京石景山区文科状元肖潇书包里总有一个装着“糖果”的小盒子,心情阴郁时,吃一颗小糖果,尝尝“甜”的滋味,顿时心情大好;压力大的时候,肖潇也会偷偷地跳跳暴走舞蹈,唱一唱“个性改编歌曲”,发泄一下。6.平时多读文学书,考试下笔如有神

你是不是总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生搬硬套也憋不出来考场上的作文?你甚至有考场作文比生孩子都难产的感慨?调查发现:不论文科状元,还是理科状元,对阅读都有浓厚兴趣,课余读书广泛。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周国平哲学思辨类作品、史铁生励志作品、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迷宫中的将军》、三好网独家特刊《考试状元》(尤其是里面的文化沙龙)等,都是广东理科状元洪冬玲喜欢阅读的文学作品。7.“状元”路上不只有考试和学习,更有武术和围棋

一边是考入清华北大的好成绩,一边是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两者可否兼得?甘肃理科状元王晴宜高中时就是校学生会主席,一边是紧张忙碌的学生会工作,一边还把省理科状元拿到手。

8.他们始终坚持“好习惯”

好习惯,才能成就好人生。状元们在自己学习和生活中,始终坚持自己的好习惯:把握好个人节奏和老师节奏;不闭门造车,不脱离老师进度;每次考试完整理好错题本;早睡早起;抓住零碎时间;和爸妈和谐相处等等。9.好成绩离不开好老师:超过6成的高考状元都来自“超级中学”,可见好成绩离不开好老师的教育和指导。好老师,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经验和方法,更能传递给学生激情、梦想和力量。

10.开明、幸福、和谐的家庭更容易出“状元”

和状元深入交谈后,《考试状元》深深感到:一个幸福、开明、和谐的家庭更容易出“状元”。这样的家庭中,爸妈充分相信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想法;爸爸和儿子、妈妈和女儿是朋友、姐妹、闺蜜的关系;家庭的交流沟通非常顺畅;父母绝不给孩子压力,不释放任何负能量的情绪。考试后这么分析试卷,成绩会一次比一次高!

考试的功能有两种:检验和选拔。除了中考、高考、竞赛类考试以外,其余几乎都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调整学习方法。所以,考后试卷分析其实是考试的一部分,或者说,与分数的获得相比,考后试卷分析才是真正收获的手段。

一、分析策略

所谓考后试卷分析,是指考试后订正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分析考试的收获以及考试暴露出的问题,然后归类,逐一进行对照并制订出自我提高的措施与方法。所以,试卷分析要讲究以下四个策略:

1、从逐题分析到整体分析

从每一道错题入手,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能力原因、解题习惯原因等。分析思路是: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 ② 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 ③ 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 ④ 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 ⑤ 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整体分析,拿出一个总体结论了。

通常情况下,学生考试丢分的原因大体有三种,即知识不清、问题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所谓“知识不清”,就是在考试之前没有把知识学清楚,丢分发生在考试之前,与考试发挥没有关系。所谓“问题情景不清”,就是审题不清,没有把问题看明白,或是不能把问题看明白。这是一个审题能力、审题习惯问题。

所谓“表述不清”,指的是虽然知识具备、审题清楚,问题能够解决,但表述凌乱、词不达意。上述问题逐步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研究这三者所造成的丢分比例,用数字说话,也就能够得到整体结论,找到整体方向了。

2、从数字分析到性质分析

要点有三:① 统计各科因各种原因的丢分数值。如计算失误失分、审题不清失分、考虑不周失分、公式记错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

② 找出最不该丢的5~10分。这些分数是最有希望获得的,找出来很有必要。在后续学习中,努力找回这些分数可望可即。如果真正做到这些,那么不同学科累计在一起,总分提高也就很可观了。

③ 任何一处失分,有可能是偶然性失分,也有可能是必然性失分,学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

3、从口头分析到书面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反思十分必要。所谓反思,就是自己和自己对话。这样的对话可能是潜意识的,可能是口头表达,最好书面表达。从潜意识的存在到口头表达是一次进步,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又是一次进步。书面表达是考后试卷分析的最高级形式。所以,建议学生在考试后写出书面的试卷分析。这个分析是反观自己的一面镜子,是以后进步的重要阶梯。

4、从归因分析到对策分析

以上分析,都属现象分析,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归因分析和对策分析。三种分析逐层递进:现象分析回答了“什么样”,归因分析回答“为什么”,对策分析回答“怎么办”。对此,学生要首先做到心中有数,下面将做详细探讨。二、九字诀

马上写

首先,学生把做错的题重新抄一遍,然后请教老师或同学,详细写出正确过程和答案,主观性试题还应根据老师讲解的解题思路补充齐全。

及时析 及时写出对试卷的分析内容,包含以下两步:① 综合评价,即哪些题目做得比较好,哪些题目存在失误?②在纠正错题的基础上,对错题进行归类,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错误原因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对教材中的观点、原理理解有误,或理解不广、不深、不透;二是对某些题型的解题思路、技巧未能掌握,或不能灵活地加以运用;三是表现在答题时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如遇到复杂些的论述题,便产生恐惧心理等,从而造成失误。

如果是第一种原因,学生应针对题目所涉及的有关知识要点及原理内容认真地加以复习巩固,真正弄懂弄通,如果是第二种原因,学生应要求自己务必掌握住某一题型的答题要领。

无论是哪一类题型,都有答题思路和方法,但关键是对某一特定试题具体作答的“个性”和“特殊性”,只有细心体会,才会有所感悟和提高。如果是第三种原因,学生应在平时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良好应试心理素质,努力克服不良心态,在答题时做到从容不迫、沉着冷静。

经常翻

试卷自我分析写完后,和试卷粘贴在一起,要注意保存。积累多了,可以装订成册。千万不要束之高阁,要经常翻阅复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加强理解,培养能力,掌握规律的目的。

我是这样把三个儿子送入斯坦福的

为人父母,都希望儿女成才。我希望我的经验能帮助年轻家长教育子女,让他们充满信心地追求梦想——陈美龄

序言

二〇一五年,我的三儿子被斯坦福大学录取,正式入学了。

“斯坦福?是那所超越了哈佛,美国竞争度最高、录取率最低的大学吗?”“把家里的三兄弟全都送进了斯坦福,真厉害!”“怎么做到的?秘诀是什么呢?”诸如此类的疑问向我集中而来。

这不是可以简单解释清楚的。水滴石穿,并非一二日之事。美国的大学不会以笔试作为统一入学测验。绝不会像日本一样,出现依靠笔试成绩打出“逆转本垒打”的状况。在美国大学中,最重视的是申请书和论文内容,并非入学考试本身。而且,除了会看在大部分英语圈国家应用的大学升学适应性测验(即SAT或ACT)成绩,还会考查该学生初中到高中四年间的成绩。外语能力,沟通交流能力,领导力,社会贡献度,未来潜力,毕业时负责教师的评价,以及获奖情况等等方面,也将一并作为选拔参考。

成绩要优秀,那是当然的。除此以外,至今完成了什么样的事情,今后是否有达成什么目标的可能性,这两点很关键。也就是说,大学通过统览一个孩子的整个人生,决定其是否可以入学。

因此,想要把自家孩子送进一流大学的家长们,在平时就要注意充实孩子的生活,最大限度拓展可能性,必须把孩子培养成一名不仅学习优秀,又有能力和个性魅力的人。否则,不管怎样都无法考入顶级大学。说真的,其难度之大超乎想象。

陈美龄,年纪稍长一些的应该也知道。当年她与邓丽君、翁美玲齐名,都长相甜美,嗓音动人。

我在日本的母校是上智大学。在上智大学的心理学院社会儿童心理学系待了两年后,转至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继续修学分,直到毕业。这两所大学都是很棒的学校。但仅从世界排名来比较的话,和斯坦福大学这样的世界名门之间,差距可就非常大了。

对于曾经的我来说,斯坦福也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向往。而在****年,某次因缘际会使一切发生了改变。事情的开端,得从我生完第一胎,带着大儿子返回职场所引发的“Agnes带子争论”说起。

“Agnes争论”(陈美龄30岁结婚,婚后就有了第一个孩子。她当时也一样在工作,但在念书时候了解到,孩子的最佳发育时间是在前3岁,所以不愿意离开孩子,因为还要喂奶,她每次工作的时候,都把儿子带在身边,这在当时的日本社会引发巨大争论。陈美龄的英文名字叫Agnes),作为一场围绕女性的争论,从一九八七年起整整持续了两年,成为了当时的社会性话题。

这件事被刊载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上,引起了斯坦福大学教育经济学者迈拉·斯特罗伯(Myra H.Strober)博士的注意。“请务必和我见个面。”他通过我们共同的朋友,向我发出了邀请。配合讲座日程往美国后,我顺道拜访了斯坦福大学,与斯特罗伯博士会面。

对于那时所见的斯坦福,我一见钟情。

但我当时已经有孩子了,是否真的要留学,非常迷茫。丈夫眼见我苦恼的样子,在背后给予了支持鼓励。而我自己,也涌现出了“想要学习掌握更多知识!”的意愿。为了入学考试,我写了论文,还通过了进入研究生院必需的考试(GRE)。****年,正式进入斯坦福大学进修教育学博士课程。

我就是这样开始一边带孩子一边留学的。与之前预想的一样,大学向我展现了宏伟梦想的蓝图。之后过了五年。一九九四年,我完成了毕业论文,在斯坦福大学被授予教育学博士称号(Ph.D),顺利毕业。这期间二儿子出生,我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

斯坦福大学里有一块区域,事实上就是如今美国IT技术革新的圣地——硅谷的发祥地。如今的硅谷,林立着谷歌、雅虎、脸书和苹果等主导信息社会的公司。街道上全是年轻创业家,将要创造下一个时代的一流精英们聚集于此。我一直坚信,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我的儿子一定能成为走遍世界都有用武之地的人。

在日本,当然也有很多优秀的大学。但是,如斯坦福大学一样的美国一流大学,无论人才还是财力都更有优势。儿子们如果能在那样良好的环境中,与最高水平的人们并肩学习,由此得到的收获不可估量。若是只在日本学习,也许根本无法着眼于世界。想要让孩子们多了解这个世界真正的广阔和精彩,这种想法特别强烈。

真的可以把他们送进美国一流大学吗?孩子尚且年幼时,我没有任何把握。但在我头脑深处,一直都有想把孩子们培养成世界性人才的观念,也抱有一种“不想落后于时代”的危机感。为此,作为父母不想有任何后悔,决定每天都要做好所有力所能及的事情。

从那以后,大部分时间我都尽量与孩子们一同度过。其间,运用了我在多伦多大学掌握的儿童心理学技巧,以及在斯坦福大学教育学系做研究的教育理论。然后再补充上我自己的理解和来自我父母的教诲,创造出了“Agnes式教育法”。这既是每天的挑战,也是一种乐趣。

当收到三儿子合格的消息时,我简直欣喜若狂。哭了!笑了!高呼庆祝!还和周围的人拥抱在一起。真的感觉如同发生了奇迹一般。不断地无数次在心里默念“感谢!感恩!”“努力有了价值!所有的一切都得到了回报!”

那份喜悦,不仅仅是因为合格录取这件事本身。无论出身于多有名的大学,都无法保证今后的人生。这个世界,决不能小看。

美国最难考的斯坦福大学认可了我的儿子们。能够通过其严格的入学选拔标准,也就说明我的儿子们付出了努力并有所成长。我只是为这一点而开心。是一种作为家长的自豪感。

“三个人都进了斯坦福?不可思议啊!”“有进行过什么特别的教育吗?”当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我只是回应:“不不,很普通啦。”

因为我从来没和别人比较过,所以不知道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不是很特别。而且育儿这件事,根据孩子和家庭情况不同,最适宜的方法当然也不一样。因此我不清楚我的教育法是否适合所有人。甚至可以说,我的方法很特殊,并不普遍适用。

但即便如此,仍然有许多人向我表示想要了解一下“Agnes式教育法”。既然这样,就算是为了孙子也好,不如就把自己的育儿方法中大大小小的“招数”,以及亲自实践过的教育法都写下来好了。

这本书里所写的我个人的育儿、教育法,并不是为了使孩子考取世界一流大学的所需技能。倒不如应该说是以培养世界通用、活跃于全球舞台的年轻人为目标而撰写的参考书吧。我认为,未来的教育,如果不与国际标准接轨,那么孩子们别说在世界舞台了,就连在日本也无法大显身手。

教育

---------教育,是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

我一直自认是个“教育妈妈”。

为什么我会变成“教育妈妈”呢?我想这和我的成长背景有很大关系。

我父亲生于香港。鸦片战争以后,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占领,战后又再次为英国统治,直到一九九七年回归中国。我母亲则生于中国内地。国共内战开始,内地实行共产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直到施行改革开放政策为止,一直都纷争不断。

我的父母就在这样严峻的社会形势下,被迫过着不安稳的生活。到昨天为止还有价值的存款,由于政府更替,成了毫无用处的一堆破纸。这种事情遭遇了好几次。白手起家的生意也好,拥有的土地、名誉也好,政权一变,价值观立刻转向,所有东西一夜之间都没了。

生活在那种状态下的父亲,有几句话经常挂在嘴边:“钱财、名誉如流水。一旦出事立刻会被夺走。但是,知识一旦记入脑子,就不会被人夺去,它会成为你一生的宝物。所以在你能学习的时候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

无论生活有多艰苦,父母都拼命工作,把家里六个孩子都送进了学校读书。对于教育,我父亲始终抱着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孩子们身上拥有着美好的未来。但有一个前提——好好接受教育。”

之前我一度辞去偶像工作到加拿大留学,也是因为父亲的这句话说服了我。当时实在太忙,连大学都上不了,朋友都交不上。眼见我如此糟糕的生活状态,父亲提出建议,希望我去留学。

我在多伦多大学学习了两年时间。正是这段时光使我的人生发生了巨变。不光是学习,关于唱歌的意义、自我身份认同等方面,都有了非常深入的思考。之后,我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称号。从此,人生又迈入了更广阔的天地。

“能学习的时候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

父亲的这句叮嘱有多重要,至今我在感谢的同时,也时常琢磨吟味。父母能给孩子最大的礼物,就是教育。我曾在心里发过誓,有自己的孩子后,一定要赌上一生,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我对自己“教育妈妈”的身份很有自信。也许有人会说,“老是这样喊‘学习、学习’,孩子怪可怜的。”但是在我看来,“教育”并不等同于“学习”。“教育”这个词,具有非常丰富的意义。因此,我对自己是“教育妈妈”这件事一点都不觉得羞耻。

话说回来,教育要从何时开始呢?

我认为得从怀孕期开始。虽然没做过什么特别的胎教,但我怀孕时就想着要好好照顾身体,生个健康的宝宝,这算是育儿的起点吧。接着在怀孕九个月的时候,考虑如何配合家里的生活模式制订育儿计划,与丈夫商量关于教育计划和目标的问题。

婴幼儿期,是教育中最重要的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大,从小看老”,据说孩子大脑发育百分之八十的过程,到三岁为止就已完成。到这一阶段形成的性格和个性,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孩子今后的人生。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普遍认为,对婴幼儿期的教育进行投资,得到的收获最大。

学龄前的孩子要贴身照看,尽可能多待在一起,给他满满的母爱。这样的想法我在怀孕时就有了。之后会带着孩子回到职场工作,背后也是出于这一考虑。

如果婴幼儿期的教育顺利的话,等孩子上学后,抚育起来就轻松多了。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是身心两方面综合人格形成的过程。

我在育儿方面一个比较大的目标,就是希望孩子们处于最好的环境中,身边围绕着优秀的老师和朋友,接受着许多刺激,从而能够自发地学习。为此,自认把能做的都做到位了。结果我们家三个儿子全都实现梦想,考上了斯坦福大学。

夫妇间关于教育方针应达成一致

---------Arrive at a consensus with your spouse as how to educate your children---------

关于孩子的教育方针,夫妻间必须达成一致。怀孕以后,夫妻俩马上进行商讨比较好。

在我们家,丈夫对我表态,“即使我们之间有各种意见,关于教育方面,最后还是由你决定吧。”虽然他经常说“是因为我不及你那么关心教育啦”,但现在回过头想想,他总能在关键时刻提出非常棒的意见。从结果上来看,似乎大部分也是采纳了丈夫提出的。

修完斯坦福大学的博士课程,我回到日本一边写博士论文,一边慢慢恢复工作。那年是一九九二年,正要决定我家大儿子读哪所小学。我一直有在关注东京都内某家著名的私立小学。这所学校可以自动升学晋级至大学,只要能入学,作为家长也就安枕无忧了。当时从“前辈”妈妈那里,获取了不少关于考试的建议等。

但是某日,丈夫参加完这所小学的说明会回来,突然对我说:“孩子他妈,我们还是放弃考试吧。”原来在说明会上,老师说了一段话:“由于应征者人数众多,请确保面试那天孩子绝对不能感冒。那是影响一辈子的日子,作为家长的责任,请把健康的孩子带过来哦。”

丈夫很是愤慨,“孩子感冒不是常事嘛。说这种话,证明他们不会为孩子考虑。那种地方不去也罢。”听他说完我才顿悟,想把孩子送进名校,也许只是父母的虚荣心作祟罢了。我为追随“世界名牌”而随波逐流的自己感到羞愧难当。

另外还有一家中意的国际学校,我觉得把孩子送进这里上学也挺好。可是呢,那所国际学校在当时没有得到文科省认证。也就是说,孩子即便在那儿毕业,也无法保证是否能进入日本国内的大学。即便如此,我们夫妇俩还是一起去了说明会。

“面试当天,如果孩子感冒的话,请立刻通知我们,学校会另行安排面试日期。校方想看到孩子最佳的状态,所以请一定不要勉强自己的孩子。”这次,从老师那里听到了这样的话。那一瞬间,我和丈夫互看一眼,同时点了点头,决定“就选这里了”。我们都觉得,能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事情的学校比较好。这所学校就是“西町国际学校”。

孩子进入西町国际学校之后,我嘱咐丈夫,希望他尽量参加所有的学校活动。而且,我有什么困难、迷惑,一定会和丈夫商量着解决。

在育儿、孩子教育上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夫妻间的通力合作必不可少。大儿子提出想去美国念高中的时候也好,决定选择斯坦福大学的时候也好,丈夫都给予了我和孩子们恰当的忠告。让孩子进什么样的学校读书,这是件可以左右孩子一辈子的大事情。为此,必须预见未来,做出明智的选择。

有的朋友会说“我家那位才不会这么帮忙呢”。但我想说的是,世界上没有不疼爱自己孩子的父亲。即便两人意见不合,花些时间,慢慢地多交流沟通,这很重要。教育方针和升学相关的问题,夫妻之间要经常商讨、达成共识,这是最最基本的。

好比谚语“孟母三迁”,为了改善孩子的教育环境,有时候必须得有不得不搬家的觉悟。需要做重要决断的时候,夫妻俩最终都要商量好,这是最为重要的。

教育的全部责任在于家长

---------The responsibility of educating the child rests with the parents---------

人格形成这么重要的工作,不能扔给学校就不管了。---------

我始终确信“教育的全部责任在于家长”。学校和老师只是重要的伙伴,孩子的教育,基本上所有的责任都应该由家长承担。

小学、初中教的是读写、算术,高中、大学教的是在社会上必需的专业知识。但是,老师的生活方式和对事物的看法,并不一定全部正确。其中,也有一些不希望孩子学习的部分。

这是我去参加二儿子的小学参观日发生的事。某位老师以“人类都是卑鄙的”为题,让学生们讲一讲平时在家,觉得家里人或自己卑鄙的一些事例。

当下我非常吃惊,但还是决定静观其变。轮到我家二儿子,他说道:“我觉得人类并不卑鄙。如果身边有这样的人,我会和他好好交谈,帮助他改正。”而老师听完之后竟说:“你好像没有完全理解这个主题的意思。不管怎样你也努力做发表了,大家拍手鼓励吧。”听他的意思,似乎认定我儿子说的观点是错的。其他学生们演讲的内容,也净是在拼命挑别人的错一样。

事后,我去找了那位老师,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我并不认为人类都是卑鄙的„„”他解释道:“不不,我认为明白自己卑鄙的小孩,更能原谅他人。所以说,让孩子记住自己也是卑鄙之人比较好。”反正那位老师就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丝毫不肯让步。我回家后,重新和二儿子谈了一谈:“没这回事哦。你也好妈妈也好,都不卑鄙。”“我就说是吧。”二儿子这才露出放心的表情。

有些老师的观点确实会像这样有失偏颇。在国际学校里,有歧视亚洲人的老师,也有只认规章制度,以自己的权威使学生服从的老师。而避免孩子受这些观点影响,就是家长的责任了。

曾经有一年,有位无论如何也和我家孩子合不来的老师做了班主任。那时候,我安慰孩子:“尽可能多看到老师好的地方,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如果实在对这位老师喜欢不起来,也就这一年嘛。”并且,为了不让孩子成绩因为老师的好恶有所下滑,我也更加谨慎地参与孩子的学校生活。

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在这样一个狭小的世界里,被拿来和其他孩子比较,通过学业成绩和体育表现来评测价值。真是残酷的环境啊。有的孩子能够顺利融入学校生活,乐在其中;有的孩子却在学校被彻底“击垮”。家长要非常清楚其中存在这样的风险。无论孩子被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有责任让他们相信自我并拓展自己的潜力。

对孩子教育承担责任的,绝对不是学校和老师。“孩子教育的全部责任,由家长承担。”首先,必须得有这个觉悟。

被爱,才会信任他人。

---------Shower your children with love, it will help them bloom---------

人类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爱,才会信任他人。相信别人,也就会相信自己。为此,特别是在婴幼儿期,我给儿子们几乎倾注了所有的爱。

处于婴幼儿期的小孩,总是由固定的人来照顾、疼爱的话,会让他们信任别人。肚子饿了就会有吃的,哭了就会有人安慰,累了就会有人来抱。如此循环,孩子就能够安心成长。而这个人选,妈妈、爸爸都行。就算是托儿所老师或者奶奶也可以。

而相反地,据说孩子如果在这段时期没有被重视,没有接收到足够的爱意,沟通交流能力就会变差,容易不信任他人。

关于如何表达爱意,我一直以来最重视肌肤之亲。我家三个儿子,都是母乳喂养到一岁零八个月为止。还是小婴儿的时候,经常抱抱、背背,使他们感受母亲的体温和气味,让他们安心。直到孩子自己提出来想独自睡觉,我都保持着和他们同睡一张床的习惯。

同时,我也有意识地表达出更纯粹、直接的母爱。孩子小的时候,我会做这样的动作。紧紧抱着,说一句“下亲亲雨(kiss rain)咯”,从额头一路亲到脚底。孩子就算不怎么喜欢,也会咯哧咯哧开心地笑起来。

每天工作完回到家,我一定会把孩子们叫到一起,紧紧拥抱他们,“serotonin 1, serotonin, serotonin”地唱着我自己改换了歌词的歌曲,对他们说“快给妈妈幸福吧”。没错,serotonin就是幸福的荷尔蒙。和最喜欢的人待在一起,头脑中会分泌出这一物质,是一种可以让人开心的激素。

我觉得,我的儿子们从小就开始明白自己是“妈妈幸福的源泉”。

“只要宝贝在我身边,妈妈就是最幸福的哦。”我从不害羞把这句话说出口。

当然了,像“好喜欢好喜欢”、“I love you”这样的话每天也都挂在嘴边。通电话的时候,最后我一定会和儿子们说“I love you”,而他们肯定会回一句“I love you too”。

由于我们家夫妻俩都要工作,因此得通力配合,努力不让儿子们觉得寂寞。像我的情况,工作时间又长又不规律,能和儿子们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所以能节约的时候,我就尽可能多腾出哪怕一点点空闲。工作之外的时间,全都和儿子们一同度过。

买东西的话,花时间出门去超市购物太浪费,我就利用可以把物品送到家里的消费合作社服务。买衣服的话,等孩子们入睡后通过网购购买。就算是去美容院,也只是剪个头发的程度,连吹头都不弄了。

有了孩子之后,基本上就没再和朋友悠闲地喝过下午茶,或和丈夫出去过过二人世界。说得极端一些,连好好上个厕所、泡个澡、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这样的空闲都没有。我如饥似渴地渴望和儿子们待在一起。

能与孩子们一同度过的时间,只是人生一瞬而已。等他们开始去上幼儿园、上学,一天之中只有几小时能待在一起。等变成初中生、高中生,在一起的时间还要少。正因为此,我才认为在身体和大脑急速成长的婴幼儿期,尽可能多分一些时间给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想要倾注充分的爱,并不光是长时间待在一起就OK了。如果只有一点点时间,那就提高时间的“浓度”吧。比如说,因为工作原因,和孩子接触的时间只有一小时甚至短短半小时,也别担心!这段时间里好好开心地和孩子做些肌肤之亲,玩一玩,聊一聊。如果能让孩子从心底感受到“和妈妈在一起最开心!”那么时间或长或短根本不是问题。孩子们都很敏感,如果你全心全意地和他们交往,作为父母的这份爱意一定能充分传递到孩子那里。

现在,我的大儿子会说“我小的时候,完全不觉得寂寞哦”;二儿子会说“我知道妈妈爸爸为我们努力付出了许多”;三儿子也跟我说“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是否被爱着”。虽然那时候忘我地工作、育儿,身体真的有些吃不消;但另一方面,与孩子们接触交流,对我来说也是消解压力的最佳方式。而且,父母的努力,这份无私的爱,我始终确信一定能让孩子们感受到。

有人说,被爱意环绕成长起来的人,在主动爱人时也不会有丝毫犹豫。我觉得这不仅限于爱“人”。对被爱着长大的人来说,蓝蓝天空、清新空气、太阳、彩虹、星星,还有自己生活的街道也好社会也好,都能在其中感受爱。在自己周围能体会到爱的人,就是幸福多多的人。

人生中多些感动,寂寞的时间也就少了。

人类的强大不单单是力量上。心中存有多少爱意,这个人就能变多坚强。之后就可以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上一篇:我的连队演讲稿范文下一篇:科室创优争先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