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蝶变》读后感

2024-05-05

驻村第一书记《蝶变》读后感(共9篇)

篇1:驻村第一书记《蝶变》读后感

驻村第一书记《蝶变》读后感

杨峰泉

读《蝶变》之后,我内心受到很大的感触,这是一本新形势下指导驻村第一书记在农村如何做好帮扶,怎样帮扶的生动教材,在书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上一届驻村第一书记帮扶成果,讲述了由贫变富、由弱变强等脱贫过程,具有典型性,也很有代表性。作为永安镇后七村第一书记的我,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作为一名驻村帮扶干部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要想村里老百姓记住自己,首先要取信于民,为村里老百姓多干实事。在干事之前,应立足村情,汇集民意,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同时,团结村两委班子,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农村帮扶工作。今年,协调筹资10余万元对村里文化大院进行修缮、修建文化体育广场、打造党员书屋等等,切实解决老百姓问题。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要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凡事把维护民利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带好后七村班子建设,抓好党建建设,敢于担当责任,急群众所急。不断培养村民致富意识、创业意识等。用锲而不舍、任劳任怨的实际行动带领群众致了富,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得到了群众的真诚拥戴。在帮助村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自己在村与单位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确保帮扶工作顺利开展。《蝶变》对我来讲是一盏指路灯,贴近现代农村实际,是我扶贫工作的宝典、活生生的案例,不管是工作方法还是思路等,都有很大价值的教育、学习和借鉴意义。

村里工作千头万绪,只有在日常工作中深入了解群众,加强学习农村政策,讲究工作方法,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才把握有主动权。首先,说话办事不能伤害群众利益,不能把群众当成对立面,动不动就训斥、辱骂,要学会使用文明用语。其次,要注重教育引导,特别是在处理群众上访事件中,要善于用民主协商、示范引导、说服教育的办法做群众工作,教育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

读了《蝶变》后,我倍感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下一步,我将压力变动力,将结合后七村实际,借鉴《蝶变》的成功经验,奋力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篇2:驻村第一书记《蝶变》读后感

《驻村第一书记》观后感1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了系列报道《驻村第一书记》,报道了我国优秀的驻村第一书记,其中的事迹使我深受感动。我作为一名基层选调生,看了《驻村第一书记》系列报道后,让我渐渐理清了思路,也为未来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经验。

全国道德模范黄文秀的故事告诉我,应该做人民的贴心人,只有用心去跟群众交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样才能走进群众心里,进一步开展工作。黄文秀刚到白坭村的时候同样也是不被群众理解、接受,甚至有村民说“她进门我们关门,不让她进来,她什么事都做不了,不相信她。”面对这样的窘境,黄文秀没有气馁,静下心来从百姓的角度想问题,思考百姓的需求,比如她安排村干部轮值制度,还有她帮助贫困户给小孩办理户口、报销医药费等等,黄文秀根据每家每户不同的情况都做了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扶贫工作,真正做到了精准扶贫。

黄文秀作为优秀的选调生前辈,到白坭村任职的时候也比我大不了几岁,但是她这种能够俯首甘为孺子牛,踏踏实实为百姓办实事的精神感动了我,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在工作中也要有黄文秀这种精神,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从群众的生活实际、所急所需出发,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为老百姓服务。

驻村第一书记,这个称呼在老百姓心中早已不在陌生。为更好地完成脱贫攻坚,很多优秀的机关人员都被选派到基层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们在乡镇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紧紧依靠村党组织,带领两委成员开展工作,在脱贫攻坚战中“驻村第一书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他们是党的理论的宣传员。在自己工作的地方,他们宣传国家关于脱贫攻坚和强农惠农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做好贫困群众思想发动、宣传教育和情感工作,激发当地群众摆脱贫困内生动力。

其次他们是党的政策的引导员。为更好的抓实精准扶贫,他们指导开展贫困人员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工作,推进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到村到户,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再次他们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服务员。他们帮助年轻人回家创业,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就业,推进农村生活环境治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建立美丽和谐乡村。

驻村第一书记在短短的时间里,给农村带来了极大的改善,我们要为这些肯吃苦、肯付出的第一书记点赞。

《驻村第一书记》观后感2

近期,中央电视台精心组织拍摄了“驻村第一书记”系列节目(共5集),分别报道了广西、贵州、甘肃、青海、陕西等地的第一书记先进典型。系列节目的总标题为《驻村第一书记》,于9月16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及新闻频道的《焦点访谈》栏目,以一天一集的频率陆续播出。

有人会问,什么是第一书记呢,让我为大家解答:第一书记:是指从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和以往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干部中选派到村(一般为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担任党组织负责人的党员。他们看似普通到尘埃里,但心中却默默肩负起不普通的使命。他们倾力于脱贫工作,努力在精准扶贫上做文章,积极在扶贫第一线贡献力量。他们生而平凡,但“第一书记”的名称,在他们的青春岁月里留下了不平凡的一笔。

他们放弃大城市“体面”的工作,放弃城市里优渥的生活。毅然决然地一头扎进扶贫工作中去,誓死守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可能大部分身边人不解,但“扶贫攻坚第一线”的观念在他们心中早已生根发芽。他们想村民们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更为丰富的日常生活;也想让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去外面的世界提升眼界,让作为祖国中坚力量的青年一代变得更好。

他们一直为全村的脱贫工作奔走效劳,却从来毫无怨言。他们带领全村人发家致富,发展特色产业,真正做到了精准扶贫,智慧扶贫。他们每一位扶贫干部都把贫困户当成自己的家人,当家人遇到了困难,竭尽全力去帮助,主动去担当。把贫困户的诉求当成第一要务,第一时间帮助解决。

“驻村更驻心”,这是每一个“第一书记”内心不言而喻的行事准则。他们不流于形式,不虚有其表。我相信只要每位扶贫干部心中有群众,眼里有愿景,脚下有沃土,奋进有动力,脱贫攻坚战定会获得全胜。

《驻村第一书记》观后感3

近期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中播出了一期关于驻村第一书记的记录节目,展示了一位来自北京审计局名叫姜海泉的驻村干部于2016年以来到贵州省丹寨县甲石村任第一书记的工作生活状况。他从刚到这个偏远贫困小山村的不适应,向通过几年的扎根农村带动大家改善贫困条件舍不得离开。

通过观看节目,有几个镜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是,姜海泉说刚到甲石村时,真是两眼一摸黑,村里干部和村民都在不信任中善意调侃他为“小北京”,与当地环境格格不入的感觉,他的感受也或多或少反映了我刚到东街社区为第一书记的感觉,从熟悉的工作转向不很了解的基层村委工作,确实有些茫然,从何处入手,如何融入新的工作环境,也是摆在眼前的第一道难题;

二是,姜海泉从种植香菇、火龙果等产业帮助增加收入,改善贫困状况,遇到寻找水源时,他亲自上山、背水管,与村民一道劳动在一线,此时我在试问自已,同样的情况我是否能够做到,不是说出不出力的问题,而是能否从思想上扎根群众,而不是以第三人的姿态指导工作,这点思想上的转换,是能否继续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基础。我们的工作才开始,同时也突然感受到了差距和责任;

三是,让我动容的是在姜海泉任期到时,村民集体挽留,并且他本人也因扶持的产业项目关键时期,最终选择留下一年的决定,让基层的群众如此挽留和爱戴,不正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服务群众、扎根群众。

只要你真心以群众集体利益出发,将心比心,工作不是一撮而就,从小事、身边事做起,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贡献有多有少,我们只要是付出辛劳,群众的眼睛是明白的,有时总抱怨工作那么多,也没人看在眼里,图什么,要是什么事情都是等价交换的话,说明我们是不称职的,最起码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驻村第一书记》观后感4

第一书记,这是个光荣而又有使命感的称谓。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农村驻村第一书记也如雨后春笋,在广大农村发挥着巨大作用。在这个岗位上,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他们用生命、鲜血、汗水、泪水,编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

黄文秀就是一个第一书记的代表人物,她用年轻的生命,给这个称谓又增加了更加光彩的一笔。进村入户,调查研究、了解情况用自己的知识、帮助了贫困、真心帮助村民解决各种困难,带领全村改造农村的面貌,她把群众当成了自己的朋友、亲戚,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实践了共产党员的誓言。

第一书记,多么光荣的名称,你是党在农村脱贫攻坚战中的先锋,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把党的各项政策宣传运用到农村、农户,把群众的各种需求呼声反馈到党的组织中,沟通了党与群众的联系。如果脱离群众,各项工作是根本完不成的。

通过深思,我做为第一书记的一员,应该对照先进、查找不足,尽快找出工作中的短板,迎头赶上,紧紧跟随着第一书记这个方阵,把脱贫攻坚占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搞好,用心用智、真心实意,使农村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与群众打成一片,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亲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开拓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使他们能持续增收。我一定要在脱贫攻坚战、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驻村第一书记》观后感5

近日,认真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拍摄的《驻村第一书记》栏目,对于这个节目的模式和做法,深表赞同。身为驻村第一书记,我感触颇深。节目真实记录驻村第一书记的坚实脚印,展示了他们的风采。

我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通过四年多的任职锻炼,与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积累了宝贵的基层工作经验,提高了做好群众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吃苦耐劳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服务和奉献的意识;丰富了自己的工作阅历,工作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

我认为要想做好农村工作必须要有“驻心”:

“驻心”,就是工作要有“责任心”。责任心是最持久的动力,只有把对组织的责任、对群众的责任、对事业的责任高悬于心,才会以满腔的热情干事创业。“第一书记”要牢记自己到村挂职的责任,切实把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扛在肩上,记在心里,踏踏实实为群众服务,实实在在为村里做事,坚决杜绝不作为、乱作为和各种花架子、假大空。

“驻心”,就是工作要“细心”。基层的工作比较繁杂,而且多是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小事”,可在群众心里却是“大事”,稍一粗心,就会遗漏或办不好,达不到群众满意的效果。所以,“第一书记”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时,务必要细心,要从大处着眼,小事做起,既要帮助村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抓好党的建设,更要善于发现和解决群众生活小事,特别是在给群众办事时,要站在群众的角度上,把每一个小细节都想到,用细心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驻心”,就是工作要有“恒心”。“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做任务事情,贵在坚持。“第一书记”如何在挂职服务过程中避免“兴奋——平淡——无趣”的“高开低走”,使自己始终激情如初、劲头不减?这就需要从快乐中找答案。有了快乐,就有了恒久做好一件事情的“动力源”。“第一书记”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吃得了辛苦,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中享受快乐、收获快乐。

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动人的故事在基层,最需要的服务在基层。在基层锻炼服务期间,“第一书记”只要真的“驻心”了,就会收获更多更实在机关无法得到的知识、智慧和真情实感。

《驻村第一书记》观后感6

怀着激动的心情写《驻村第一书记 心在这里扎根》的网评,想要扶贫见成效,关键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总书记日前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扶贫攻坚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这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后,党中央更有针对性的要求。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既有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也有零散分布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这就需要改变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义倾向,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一些地方在识贫工作中总结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实践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确化、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各地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对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对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扶贫;对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帮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需要看到,现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由此产生大批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精准扶贫,需要切实解决这一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供更加精准、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各地要通过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大病保险和新农合等政策,确保留守儿童和老人不成为被遗忘的群体。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更加精准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对老年人的关怀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实现这一承诺,需要各地付出更大努力。贫困不是一两天产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和发展相结合。各地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相关要求,下定打攻坚战的决心,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让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享受到扶贫开发的阳光雨露。

《驻村第一书记》观后感7

近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连续播出《驻村第一书记》系列节目。通过观看、学习和思考,作为下派微子镇后河村第一书记的我,收到很大启发教育,心中更为明确了所担当的责任,更为自身树立了扑下身、抓实效、敢担当的工作作风和干好工作的信心,体会如下:

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要选派 “第一书记”下基层的问题。选派 “第一书记”下基层,就是为进一步深化基层创先争优,深入开展治理和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夯实基层基础、增强党的“凝聚力”的有效途径,是推动我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是,我们要明白该怎样做。

第一,认真做好摸底调研。紧紧围绕和谐稳定、经济发展、组织建设工作等重点,结合所驻村实际情况,认真开展摸底调研工作。采取入户座谈、召开党员群众代表研讨会、到相关部门吸取采纳好的建议方式等,抓“难点”、“热点”和“亮点”开展调研,准确掌握第一手信息,提炼形成实效性强的调研报告,以典型引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下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探索建立配套制度。在充分摸底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工作方向和具体要解决哪些问题。要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群众出主意、想办法、指路子的积极性,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从而探索建立相关配套制度。

一是建立工作报告制度。定期组织召开支村两委干部和党员、村民代表会议,通报工作完成情况。

二是建立学习研讨制度。在通报工作完成情况后,继续召开研讨会,结合实际,学习相关文件政策,集中讨论近期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

三是建立沟通协调制度。各支村委干部原则上是在召开研讨会时负责将汇总的信息反馈给支村两委,但若遇到突发性问题应以最快速度向支村两委进行报告,支村两委干部还应经常性到镇相关部门汇报工作和了解掌握相关信息,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适应度;

第三,牢固树立良好作风。作为组织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要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着整个下派单位、代表着区委区政府的形象,因此我们要牢记“第一书记”工作使命,做到真干实干,纪律严、作风实,用实际行动展现下派“第一书记”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

《驻村第一书记》观后感8

近日,按照上级党委的安排部署,我观看了《驻村第一书记》纪录片,学习了各位第一书记的先进事迹以及对党和人民的高度忠诚,为贫困村鞠躬尽瘁忘我工作最终改变贫穷面貌的革命精神深深打动,总结起来我有以下两方面体会并将此体会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提高自己为民服务。

一是学习第一书记们的因公忘私、扎实工作的奉献精神。要把《驻村第一书记》里的先进事迹和工作方法转化为前白村脱贫攻坚工作的具体行动,学习他们对加快发展、扎根山区的那种坚定和崇高境界,要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强化“不发展最不科学、抓发展必须科学”的理念,坚持将做好巩固脱贫成果、壮大村级经济、提升村级治理作为前白村支部、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要务,以心无旁鹜的执着、咬定青山的坚韧、永不放弃的顽强,加速发展不懈怠,树立强烈的争先进位意识,拓展视野,提升标杆,坚定信心,奋力赶超,争取前白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胜利。

篇3:怎样当好“第一书记”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风云激荡的百年史,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农村的社会结构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皇权不下县,朝廷委派的官员只到县一级,县以下主要是乡绅自治,也就是由告老还乡的官员、考上秀才或举人的读书人等依托宗法制度进行乡村治理。乡绅自治应该说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也并非全是温情脉脉,如田园牧歌一般美好。因为许多乡绅同时也是大地主,动辄田连阡陌,他们在农村是压迫性的力量。到了近代,乡绅更蜕变成压迫农民的地主恶霸、土豪劣绅。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所总结的那样,土豪劣绅在农村通过神权、政权、族权、夫权等四大权力,残酷压榨剥削农民,是农村凋敝和农民苦难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迟迟无法启动的主要障碍。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推翻的三座大山之一的封建主义,主要就是指向这个阶层。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土地改革的完成,原有的乡绅、地主阶层被彻底粉碎了,治理农村的权力转移到了农村党员和党的积极分子手中。这些人大多是翻身农民,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中许多人都有当游击队员或民兵的经历,跟着党出生入死,解放战争时他们积极参与土改、组织支前,推着小车、抬着担架跟随大军南下。新中国成立后,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了党在农村的主要依靠对象,我们可以形象地把他们称为“老支书一代”。

“老支书一代”的特点是政治觉悟高,跟党一条心,经验丰富,在农民当中享有崇高威望。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主要通过他们实施。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民承担了国家工业化的大部分成本,当时的一化三改造、统购统销、合作化运动等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农民为把新中国建设成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切,没有老支书们在基层农村发挥组织领导作用,没有他们带领农民为改变农村面貌战天斗地,是不可想象的。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社会结构和组织结构再次发生了巨大变化,老支书一代由于年龄的原因逐渐凋零,但硕果仅存的一些老支书,仍然在新的形势下带出了全国瞩目的明星村,如吴仁宝之于华西村,王宏斌之于南街村,霍金河之于周家庄村等等,他们的成功经验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拓展了思路。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治理农村?如何才能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这些年来,在农村治理机制方面主要进行了两种探索,一是“能人治村”,即鼓励那些先富起来的人回乡担任村支书或村委会主任;二是“海选”村民委员会主任。这两种做法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驻村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就具有了十分积极的意义。去年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出通知,指出:“实践证明,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解决一些村‘软、散、乱、穷’等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和改进机关作风、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我认为实乃英明之举,将在未来几年里使中国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在笔者看来,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实际上也是向我党的优良传统回归。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尤其是解放战争时期,向情况复杂、工作落后的农村派驻工作队,是党的农村工作的成功经验。工作队到农村之后,紧紧依靠广大贫苦农民和一些靠拢党的积极分子,通过组织民兵、剿匪反霸、土地改革、发展生产、动员人力物力支援前线,很快就使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当时的一些文艺作品如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及同名电影,都生动真实地反映了这段历史。

现在,到村任“第一书记”的机关干部与当年的工作队有很大相似之处,比如,都得到了上级党和政府的支持,都负有改变农村面貌的重要使命,都有更加开阔的视等,因此,有许多经验可以借鉴。

不过,担任“第一书记”的机关干部虽然拥有种种优势,但要做好工作也并不容易,如何才能迅速打开局面,促进农村的改革与发展?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到村任“第一书记”的机关干部要端正态度,要抱着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思想驻村任职,绝不能有镀金思想、候鸟心态,要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样才能赢得农民的信任和支持。

其次,在农村开展工作要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基本法宝。对于群众路线的实践过程,最简单明了的概括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先做群众的学生,后做群众的先生”。

如何做好“群众的学生”?在笔者看来,“第一书记”至少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要明了群众的真实需求,即农民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又是什么?二是要把握当前农村社会的真实情况,对本村本地的状况要进行客观分析,这需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可以说,进行调查研究是“第一书记”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部分。每位“第一书记”到村工作一段时间后,都应该向上级提交有分量的调查报告,这也应该成为上级考核他们工作能力和成绩的重要指标。

对于“到群众中去”和“做群众的先生”,则是指“第一书记”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要在制定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政策后,下力气向农民群众宣传、解释,如果农民有不理解的地方,要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做思想工作,把政策转化为农民的自觉行动,而不仅仅是“第一书记”案头的装饰物。

篇4:第一书记驻村来

河南省委把选派第一书记工作作为强根基、补短板、谋脱贫、奔小康的大事,摆上重要日程,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带动各级各部门抓实施抓推进抓落实。驻村第一书记在农村党建、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如今,在河南农村,第一书记已经作为特有的时代符号深入人心,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许多故事让人感动,他们不畏艰辛,探索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模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被委以重任的第一书记们,必将成为承担“十三五”期间河南如期完成扶贫脱贫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的主力军。

惊蛰过后,春意萌动,特别是在城市里,几个暖阳天过后,柳条就开始吐绿了。在农村,春天总要来得晚些,大多植被都尚未复苏,加之春节返乡的农民相继返城,村庄显得有些空寂。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此时已经打点行装从家园出发,贫困、落后的村庄是抵达的地方——他们就是驻村第一书记。

“按照中组部的部署要求,河南省委坚持把选派第一书记作为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重大举措,作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从省、市、县党政机关选派12332名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实现了对4626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86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05个艾滋病防治帮扶重点村全覆盖。”河南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强根基、补短板、谋脱贫、奔小康”

2010年7月以来,河南省委作出了选派机关党员干部到“软、穷、乱”村任第一书记的重大决策。5年来,驻村第一书记在农村党建、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选派第一书记是推进扶贫开发、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是夯实基础、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深化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群关系、凝聚改革发展正能量的有效途径。”河南省委副书记邓凯强调。

河南省委把选派第一书记工作作为强根基、补短板、谋脱贫、奔小康的大事,摆上重要日程,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带动各级各部门抓实施抓推进抓落实。

去年下半年,河南省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研究批准了《关于全面开展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实施意见》。省委书记郭庚茂明确要求,要把选派第一书记工作与确保“十三五”期间如期完成扶贫脱贫任务、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坚持标准、严密组织、采取措施、完善政策,真正把第一书记选好管好,充分发挥作用。

河南现在已经形成各地各部门普遍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构和机制。比如河南省纪委就专门明确一位副书记、一位常委分管,把第一书记工作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信阳市由市委书记担任第一书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滑县把领导力量向下延伸,从22个乡镇和产业集聚区各挑选一名负责同志任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配合县委选派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做好有关工作。

特别是去年8月,河南对全面开展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特别进行了动员部署,河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夏杰在主持会议时说:“各地各部门要以‘严和‘实的精神,抓好选派第一书记工作。”

选优派强,到基层一线去担当重任、接受考验

众所周知,农村群众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思想观念较为落后,没有更多的发展思路,加之农村民生建设相对滞后,交通不便,缺少资金,缺少发展的龙头产品,这些都对农村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

实践证明,第一书记的能力素质、作风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选派工作任务能否顺利完成,要切实加强指导和管理,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作风实、能干事、干成事的第一书记队伍。选派第一书记,必须把好人选的政治关、品行关、廉政关和能力关。

为此,河南严把资格条件,坚持选优派强。省委强调选派第一书记是政治任务,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舍得把那些优秀干部、骨干人员拿出来,到基层一线去担当重任、接受考验。

首先是严格把关“选优”。按照单位动员、个人报名、党委组织部审核等六步工作程序,把好政治关、品行关、廉政关和能力关。经过层层从严把关,河南选出的12332名第一书记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其中,处级干部464人,占3.7%;科级干部5464人,占44.3%;45岁以下的8206人,占65.6%。

其次是因村定人“派准”。河南把派驻村的突出矛盾与干部的工作经历、专业特长结合起来,科学调配、用人所长,一批熟悉党务的干部被派往软弱涣散村,一批经济管理部门的干部被派往贫困村,一批医疗卫生系统干部被派往艾滋病村。比如郑州市充分发挥军转干部综合素质全面的优势,市直选派的101名第一书记中军转干部占55%,全部被派往“软、散、乱、穷”最突出的村。

最后还要狠抓培训“育强”。第一书记入村前,省市县三级分级负责,就农村基层党建、涉农政策法规、群众工作方法,对第一书记进行培训。比如省派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办、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和省卫生厅领导同志分专题作辅导报告。第一书记入村后,各级党委还要对其持续加强培训,要求派出单位和第一书记所在乡镇,分别明确1名领导班子成员作为联络员,经常深入派驻村,对第一书记进行“传帮带”。

强化战斗堡垒,突出党建引领

选派第一书记是夯实基础、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深化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削弱。

“针对我省部分农村‘软、散、乱、穷等问题综合交织的实际,我们把强化党建作为第一书记的首要职责,要求第一书记抓党建促发展。”河南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第一书记以培养“双强”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通过集体学习、个别谈心、外出考察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开阔他们的思路视野,提升派驻村党组织的建设水平,建强支部核心。

“六步工作法”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行动指南,他们按照组建工作队伍、绘制村情五图、部门集体会诊、制订整改方案、整建效果评估、落实责任追究的程序,有望使全省4626个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局面彻底扭转。

落实好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对于解决派驻村“软、散、乱、穷”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具有根本性意义。河南把基层民主决策、矛盾纠纷调解化解、便民服务和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四项制度,作为提升农村治理水平的根本性措施,指导第一书记认真检查总结四项基础制度落实情况,研究改进措施。

此外,河南把建强基层组织作为第一书记推动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着力解决村班子中存在的“软、散、庸、懒”等突出问题,真正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将真情融入农村

带着方便面,徒步行走十几公里,河南省扶贫办派驻驻马店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村第一书记吴树兰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走访了全村300多农户。从唠嗑谈心做起,在不到半年的时间,这位副厅级干部便成为村民信赖的热心大姐。

脱下皮鞋换布鞋、学做农活当村民,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实打实为群众服务,和吴树兰一样,许多驻村干部正是带着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情怀,使自己真正融入到了农民中间,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只有为群众多办好事办实事,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赖支持。要始终坚持把农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把村民愿望迫切、条件许可的事情办好,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艰苦的条件,发展的重任,也让第一书记们在农村广阔天地中接了地气,聚了民气,长了才气,壮了底气,实现了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的“双丰收”。许多第一书记深有感触地说:驻村这段宝贵的经历将会影响一生。

在第一书记们为河南农村发展奔波的背后,是省、市、县出台的保障政策,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真正让他们融入农村、扎根基层。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关键,对涉农资金项目进行有效整合,对派出单位力量进行充分挖掘,对第一书记的工作生活进行充分保障,推动帮扶政策、资金项目、人力物力“三向集聚”,积极构建大帮扶格局。

河南省委组织部实行“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的工作机制,明确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驻村任职工作第一责任人,举单位之力,尽帮扶之责,为派驻村提供人才、资金、项目、信息、技术等方面支持。

在考评上,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反映良好的第一书记优先评选先进、提拔使用、晋升职称。一项项创新举措,不仅让选派单位对驻村工作“高看一眼”,更激发了驻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当好扶贫攻坚主力军

去年秋季,位于辉县市太行山脚下的白道村迎来了第一个冬桃丰收年,功臣是来自辉县市人民检察院的驻村第一书记韩喜群。为了带领白道村实现脱贫,3年来,他多方筹措资金,先后为村里修了路、打了井、架了电,并深入考察后引进了效益可观的冬桃树。

河南通过选派第一书记,深入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紧紧抓住贫困村、贫困户这个薄弱环节,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确保如期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目前,推进精准扶贫显然是第一书记的一项主要任务。按照“真扶贫、扶真贫”的要求,河南各贫困县以村为单位,由第一书记牵头,开展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核查工作。

此外,河南立足于拓宽帮扶渠道、充分调动派出单位的整体力量,组织选派单位党员干部或支部与派驻村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确保实现帮扶措施到户、脱贫成效到户。目前,各派出单位正在通过“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的形式,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开展结对帮扶。

第一书记是扶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他们掌握村情、落实政策、引领发展的作用,促进扶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选派第一书记要更加强调落实好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部署要求。

篇5:驻村第一书记《蝶变》读后感

黄文秀就是一个第一书记的代表人物,她用年轻的生命,给这个称谓又增加了更加光彩的一笔。进村入户,调查研究、了解情况用自己的知识、帮助了贫困、真心帮助村民解决各种困难,带领全村改造农村的面貌,她把群众当成了自己的朋友、亲戚,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实践了共产党员的誓言。

第一书记,多么光荣的名称,你是党在农村脱贫攻坚战中的先锋,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把党的各项政策宣传运用到农村、农户,把群众的各种需求呼声反馈到党的组织中,沟通了党与群众的联系。如果脱离群众,各项工作是根本完不成的。

篇6:驻村第一书记《蝶变》读后感

工作总结要写得有理论价值。一方面,要抓主要矛盾,无论谈成绩或是谈存在问题,都不需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对主要矛盾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如谈成绩要写清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效果如何,经验是什么;谈存在问题,要写清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其性质是什么,教训是什么。________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扶贫驻村第一书记级别_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情况总结,供大家参考选择。

扶贫驻村第一书记级别_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情况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同志:

我是派驻镇村精准扶贫第一书记,今年元月份正式驻村扶贫,在及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和广大村民密切支持和配合下,紧紧围绕村脱贫规划和方案,认真履行职责,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现将近半年驻村扶贫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村具体情况

驻村后,为了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我村自然情况,我通过多次走访以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我村总面积亩,其中耕地面积亩,水面面积亩,林地面积 78 亩,属半岗半

湾地形。全村辖个村民组户,总人口人,常年在外务工人左右。

二、贫困人口现状

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户,贫困人口人。年以后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截止目前贫困发生率为。

三、驻村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学习,增强农村工作的本领。为了克服对农村工作不够熟悉,农村工作经验欠缺的弱点,尽快熟悉农村工作,进入角色,我注重加强自身学习,边干边学,把学习贯穿驻村工作始终。一是坚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驻村工作的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二是结合自身职责任务,广泛地学习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救助、产业扶贫、新农村建设等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农村工作业务能力。三是虚心向基层干部群众请教,学习掌握农村工作的经验方法。四是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及_____系列重要讲话,省市县精准扶贫相关法规和政策。

(二)加强走访调研,掌握村情实际。为准确掌握村情民意,按照六步工作法,通过与村干部、群众开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对村组织建设、基层维稳、政策落实等情况进行了调研,详细掌握了村里的发展规划和村民在生产、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动了解群众疾苦,虚心听取群

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分析,制定了符合村情实际的脱贫规划、工作计划和措施,理清了今后精准扶贫工作思路。

(三)以满意村创建为主线,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全面对照满意村验收标准,排查我村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列出任务清单,明确责任人,限期整改。目前,我村满意村验收已经通过,是胡族首批验收通过的六个村之一。

1.加强政策宣传力度。驻村工作队编写四期广播稿,在村广播中持续播放。利用党员大会、村民大会、村民小组会等各种会议宣讲政策。加大对组织帮扶责任人集中学习脱贫攻坚知识及政策,每一次入户走访的过程都是普及政策的过程。投入三万余元重新打造村部宣传氛围。

2.落实各项帮扶措施。落实好金融扶贫、产业扶贫、光伏发电带贫、转移就业及以奖代补、公益岗位、社会保障等惠民政策,签订各项协议,每一项帮扶措施都宣传到户。按照年初计划,和责任组一道精准摸底危房情况,逐户实地制定危房改造方案,实时监督危房改造进度,及时申请危改资金发放。加强慢性病门诊办理、残疾人鉴定、孝善敬老基金等政策宣传力度,帮助群众及时享受政策。

3.解决宗教信仰问题。我村由于有基督教堂,信教群众较多。责任组从三方面入手化解宗教信仰问题。一是在教堂宣传新的《宗教事务条例》,规范教徒信教行为;二是清除村民家中宗教中堂、对联等标志;三是做好贫困户的宣传,引

导贫困户远离宗教,感党恩。

4.完善档卡资料。逐户逐人认真审核档卡资料,保证贫困户信息、档卡资料信息和信息平台信息三者对应一致,帮扶措施及时更新,算账准确,不存在逻辑错误。按照县乡金兰工程建设要求,重新规范整理档卡。

5.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我村贫困户、脱贫户对帮扶工作都较为认可,对帮扶成效较为满意。重点解决的是非贫困户的满意度问题。对有诉求的群众,责任组逐户走访,了解情况,讲解政策,提出解决办法。

6.做好贫困村退出核查工作。在三季度算账同时再次开展走访排查,逐项整改排查出的问题,及时清零,按照规范程序做好贫困户、贫困村退出工作。今年我村退出贫困户户人,保留户人。

7.改善人居环境工作。协助村两委班子做好村容村貌、户容户貌改善工作,通过村广播站播放广播稿,引导群众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组织单位党员志愿者活动走进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集体行动,通过志愿者的行动来带动全体村民积极性、主动性,从家门口做起,整洁庭院内外,清洁卫生,爱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四、今后的工作计划

在今后工作中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村支两委战斗力,帮助村委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建立基层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村级管理要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计划争取今后每年发展一到两名党员,为支部注入新鲜血液。

当然,今后的工作重点依然是精准扶贫工作,加强学习,多向农村经验丰富的领导和同事请教。巩固落实好帮扶成果,拓宽扶贫渠道,充分调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早日脱贫致富。

扶贫驻村第一书记级别_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情况总结

年 6 月,我被选派到福利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自驻村工作以来,该同志紧紧围绕精准扶贫中心工作,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和使命,坚持用情走访农户,用心服务群众,千方百计谋发展,多措并举做实事。在全面走访掌握村情的基础上,从建强基层组织、推进精准脱贫、发展本村产业入手,带领群众克难奋进,使福利村的产业发展初见成效,民生保障有所提高,逐步形成和谐稳定新局面,树立了第一书记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福利村村民的一致好评。

一、勤走访、深调研、理清发展思路

福利村属我县深度贫困村,户籍户数 112 户、328 人。一直以来,该村群众观念较为落后,受程度低,小农经济意识强,市场意识淡薄,安于现状,等、靠、要思想严重。到任后,陆文强同志并没有着急跟风盲目上项目,而是把家搬到了村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增进感情,消除隔阂,真情沟通,了解和掌握群众脱贫致富的真实想法。为做到精准帮扶,他挨家挨户走访,到老党员、退休的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家中走访座谈,征询他们对村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经过近一个月的深入走访调研,他掌握了全村的基本情况和第一手资料,为福利村下一步发展什么,怎么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抓班子、带队伍、筑牢党建基础

俗话说的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建立一个好的村三委班子,对全村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陆文强同志到任后,针对村班子团结不够、作风不实、战斗力不强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以党的制度建设为抓手,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另一方面根据福利村实际情况制定发展经济规划,责任到人,提高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的意识,增强村级经济实力。在他的带动下,村班子成员转变作风,团结一致,一心为民,除了自己致富外,还积极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现在村班子在党员、群众中威信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福利村党支部的战斗力也得到了上级党委的认可。

三、解民忧、办实事、狠抓精准扶贫

针对该村一穷二白的村集体状况,他认真研读学习省、市、县扶贫政策及有关文件,熟悉扶贫精神,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全力为福利村办实事、办好事。

1、为破解村民养殖达不到规模,单一销售渠道较窄,贫困户致富无门路的问题,经过多次研究论证,陆文强同志结合福利村贫困户实际,他从县残联争取了 3 万元帮扶资金组建成立了福利村聚鑫家庭农场,并且争取扶贫资金为福利村每户村民发放鸡雏,共计 1200 余只。带动了贫困村民发展庭院养殖业,增加了村民收入。同时,在县科技局帮助下,为村合作社向州科技局争取科技项目资金 10 万元,解决了项目资金短缺问题。此外,为了解决村蜜蜂养殖户的销售问题,他利用单位和个人的各种社会关系,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促销,打开了蜂蜜销量,养殖户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2、心系贫困户,把贫困户当作自己家人,切实为贫苦户解决实际困难。他先后帮助村里三位无行动能力的残疾贫困户购买了轮椅,让他们的出行不再成为难题。贫困户季佃欣老伴因脑血栓住院,高额的治疗费用使本就困难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他主动协调县卫计局,争取了政策帮扶,减免了大部分医疗费用,另外与县民政局衔接,为其争取办理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确保了季佃欣一家的基本生活。

四、发挥个人效应,完善村内基础建设。

陆文强同志刚到福利村时,村部基础建设较为落后,功能不够完善,不能达到村部标准化建设要求。为此,他多方协调,一方面与开发商协商为村部改建活动室和卫生间,另

一方面村部供暖系统老化,锅炉故障频出,冬季时根本无法正常使用。为改善村部供暖环境,确保村内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他多方跑动申请资金为村部更换了节能环保地热板,改善了村部取暖条件。

五、积极作为,改变村容村貌

刚入村时,仍有近半数的村民居住的是泥土房屋,并且在年 7.21 洪水时部分住房北洪水浸泡,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为了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消除安全隐患,他积极协调县民政局、住建局、房产局、明月镇政府等部门为全村 33 户危房户争取了沉降房建设指标,目前新房大多数都建造完毕,居民将陆续入住。他还从县城找来钩机在山沟里建立了临时垃圾回收站,并且争取帮扶资金为村内购买了 30 个垃圾桶,为每户村民发放,分布在村内各个角落,对村民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改变了以前村内白色垃圾遍地、生活垃圾乱扔乱放脏乱差的面貌,为全村村民争取院子围栏 3600 多米,价值 8 万多铁艺围栏,改善了全村的村容村貌。

真心为民、民必理解;诚信为民、民必拥护。陆文强同志的真情服务、真情付出,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拥护,福利村的村民们说,陆书记为村里发展经济做的好事、实事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才真正是我们福利村群众心中的第一书记。

扶贫驻村第一书记级别_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情况总

本人**,年 6 月 6 日,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精神,按领导的安排部署,由市社保处派出接替**同志进驻**村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驻村后,抓紧时间了解熟悉**村的情况,查阅我村贫困户的基本资料,并对贫困户进行了走访,现将基本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截止目前,**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42 户 100 人(其中已脱贫 28 户 68 人,未脱贫 14 户 32 人),年脱贫 12 户 30人,年预脱贫共 9 户 23 人。针对今年脱贫工作重点的年预脱贫户,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制定了一户一策,并将他们全部与村里的种养合作社建立联系,让贫困户以计时劳动的方式从合作社领取报酬,达到更好的脱贫效果,目前已经开始实施。

驻村以来,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守工作纪律,驻村开展工作,严格进行考勤打卡、每天写好工作日志,助力脱贫攻坚。

二、严格履行驻村工作职责,认真深入调查,掌握贫困户情况,摸清村情民意。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全方位了解村情民意,工作队通过深入走访贫困户掌握情况,采用谈心谈话方式开展调查研究,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明晰今后的扶贫工作思路。

三、认真学习习_____系列讲话精神,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通过学习强化政策落实,抓好政策落实,为贫困户办实事。

四、为确保两不愁,三保障的全面达标,工作队一直以来都在抓好危房改造工作,帮助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本人驻村以后,也与刘新华主任进行了现场查勘,对贫困户的房屋进行鉴定。

五、争取扶贫资金落实。目前已在向后盾单位申请扶贫资金,用于**村的扶贫帮困。并将在资金落实后做好监管,确保扶贫资金合理使用。

六、端午节对贫困户进行了慰问工作。组织帮扶责任人向贫困户进行了走访,并赠送节日慰问物资。

篇7:驻村第一书记总结

一、开展工作基本情况

(一)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及习总书记系列讲话,认真落实省、市、县精准扶贫会议精神,把握党的扶贫政策,积极开展政策法规宣传;组织村支部党员上党课,让自己和村党支部干部和全村普通党员再接受党性教育,坚定党的信念,不忘初心,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带领村支部开展好精准扶贫工作,协调好扶贫干部挂点帮扶工作,作为村第一书记,自己始终牢记带头模范作用,严格政策标准,做到不错评、不漏评、不错退一人,充分提高群众满意度。在资料上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和实事求是原则如实填写,不虚报、不瞒报。陪同帮扶干部走访,做好联心桥作用,在工作中以心换心,做到真扶贫和扶真贫。

(三)深入一线,入户调研,全面掌握社情民意。本人自担任第一书记后,吃住在村里,经常深入农户进行调研,及时准确掌握村里和帮扶户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和谋划下一步打算,帮助理清思路,找准发展方向,选准致富产业,制定增收措施。

(四)落实帮扶措施,切实帮助贫困户。利用本人在县城工作经历和资源,在一些职能部门争取一些物资(被子、米、粮、油),发放到贫困户手中,解决了张福贵、蒋火生自来水问题,李天地、游军医药费报销,丁和辉送精神病院等实际问题。争取落实扶贫项目,切实解决吃住行等问题。

二、存在问题

(一)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_村自然资源少,当地经济不够发达,基础设施较差。

(二)贫困户缺乏劳动力,缺少资金和致富渠道。

三、下一步打算

(一)积极落实上级政策,争取上级单位支持,加强村基础建设投入。

篇8:驻村第一书记手记

2015年,根据中组部关于给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的要求,我从中核集团团委副书记的岗位上到重庆市石柱县白鹤村担任第一支部书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重庆东部、长江南岸、三峡库区腹心,是集少数民族自治县、三峡库区淹没县、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于一体的特殊县。白鹤村位于石柱县西南方向,在现有的6个村民小组3189人中,年收入低于2968元的贫困户有143户、贫困人口515人,是一个典型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村。

我于2015年8月份到岗后,带领白鹤村支两委,和村干部们一起扶贫攻坚,现在白鹤村硬化公路从12公里增加到30公里,组与组之间全部通路;新建居民点一处,转移人口260人;人均收入从4860增加到5730元,贫困发生率从16%减低至1.10%……已经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在这一年的帮扶中,有一家人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马清华是白鹤村有名的贫困户。马清华今年43岁,妻子黄燕34岁,女儿马英杰10岁,母亲秦光芳80岁,这个本应幸福和美的四口之家,却遭受各种不幸。妻子黄燕后天受刺激后,患上智力障碍;女儿马英杰出生后,也被诊断为智力障碍,10岁了还没有读过书;马清华10年前被诊断为白内障,后久拖不治,7年前已完全失明。家里曾经唯一的收入来源是80岁的秦光芳在2011年时通过农转非享受的每月1000元社保金,可这钱在今年7月随着秦光芳的故去也没有了。秦光芳故去后,妻子黄燕的娘家将其接回,只剩马清华和马英杰相依为命。

这一家人,几乎所有的致贫原因都有了。如果依靠政府的低保和临时救助,可以暂时生存,可永远只能成为政府的负担。如何帮扶成了摆在村委会面前的一道难题。大家研究发现,马家脱贫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帮马清华治眼睛,恢复其劳动能力;另一条是帮马英杰读书,让她以后能自食其力,起码可以种地养活自己。

2016年年初,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孙勤看望了马清华一家,送去了慰问金和年货,还为此协调有关部门专门调整中核集团帮扶石柱县的规划:“十三五”期间,对马清华一家每年给予15000元生活费,解决了马清华眼前的生存问题。

对马清华一家的情况,孙勤记挂在心。3月份,专门安排中核集团在成都的四一六医院的专家来给一家人治病。专家表示,马英杰是后天性认知障碍,通过两年培训可以恢复到正常人的70%-80%,他们可以在成都提供免费治疗,可没有人能陪同治疗,针对此情况,专家建议联系石柱县特殊儿童教育学校试试看。马清华眼睛的会诊结果不很乐观,由于疾病久拖不治,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以目前的医疗水平很难治愈。

在秦光芳故去后,马清华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帮助马清华,首先要激发起他的生存欲望。我多次去马清华家,跟他讲道理,我拿村里另一个五保户的例子鼓励他说,“人家也是盲人,可还经常赶集,家里收拾的比一般人都干净。虽然收入还不如你多,政府对他的帮扶也没有你大,可他对生活的热爱却比你多得多,你再不干家务,我就来帮你干”。不知道是否一席话激励了他,第二天,他竟然委托村民给他买了个语音电饭锅,蒸起了饭。

但如何帮助马英杰变成一个能够独立生活的孩子,却破费一番周折。经过多方联系,石柱特殊儿童教育学校可以接收并免除学费。可一个月要上22天课,不能住宿而且需要人全天陪读,而且学校今年報名学生数量不足,无法开设新班,虽然可以免费送课到家,而一周一次半天的课程,对于马英杰而言是杯水车薪。

怎么办?没人教,我就自己教,我向张校长要了一套特殊儿童教材,每周教两个上午。9月份别的孩子开学,我们也“开学”,为了能让孩子多接触社会,我就换着地方教,今天在邻居家里,明天在村委会教,尽量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随着接触增多,我发现马英杰没有那么“特殊”,她知道自己的名字,能听懂话,只是不会说,经过几次的课程,现在已经会说“老师好”了。

马英杰的进步,使我坚信这是一条可以帮助这家人脱贫的道路,虽然这条路还很远,但只要坚持,就一定有希望。

责任编辑 华南

篇9:驻村第一书记自查报告

一、摸实情,理思路,明晰驻村经济发展思路。

驻村任职后,走村入户,到村组干部家中与他们促膝长谈,到党员家中就他们生产、生活、村党组织建设等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到困难户家中进行走访,虚心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吃透了村情,摸清了底细。xx村位于xx东北方向,全村现有耕地面积余亩,共有人口2100人,党员39人,产业结构主要是以商品粮、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根据走访调查和分析,及时召开了2次村两委班子工作会议,确定了以建强村级组织、增加农民收入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思路。

二、抓党建,强班子,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

(一)加强班子建设,强化工作合力。一是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坚持每周四学习日制度,组织村两委班子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村两委班子政治理论水平。二是落实“三会一*”制度。坚持每月至少一次支委会、党小组会,每季度至少一次党员大会,认真学习研究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开展科技知识培训,进一步激发创业激情。三是落实村党务、政务公开制度。按照“四议两公开”的工作方法,设立村党务、村务公开专栏,将村重大财务开支、涉及群众利益的决策等10多项村党务、政务进行定期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密切了农村干群关系。四是开展交心谈心活动。针对部分班子中存在不和谐、不协调问题,积极与他们交心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目前两委班子成员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抓实干,秉公办事,积极主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赖支持。

(二)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堡垒作用。一是指导村“两委”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组织程序,严格操作规程,经群众选举出的村委会委员,通过“两推一选”全部进入村党支部,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为xx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健全村级配套组织。根据人事变动,村两委及时调整了民兵、妇女、调解、村集体经济等组织负责人,并上报乡党委、政府批准。三是加强阵地建设。在乡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在社会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新建了面积600余平方米的村民活动室和占地约800平方米活动广场,并对村民活动室进行了装饰装修,订做了各种牌子、党建图版,购置了桌椅、电教设备等,不仅彻底改变了村里党员活动无场所的局面,而且村活动室一跃为全乡最好活动场所。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行为。根据实际情况,先后帮助村上制定了《学习制度》、《党务政务公开制度》、《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上报制度》、《卫生保洁制度》等,形成了一系列长效约束机制,用制度规范党员干部的言行,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评议与监督,使村两委班子成员坚持作到了遵守规章,恪尽职守,认真负责地抓好管理、搞好服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三、办实事,解难题,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立足发展经济,为改变经济薄弱面貌,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带领干部群众重点抓了五项建设。

一是制定了扶贫计划。到村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及时召开了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代表工作会议,进行认真研究分析,结合村情实际,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拟定并完善了村级年度发展规划和扶贫计划。一是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二是积极配合乡农技站、妇联、劳动保障事务所等相关部门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三是搞好项目对接,组织在家的富余劳动力就近务工,解决临时性就业问题。四是积极引进外地资金参与本村开发,充分利用本村荒山资源,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对xx村的荒山进行开发,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建设生态苗木基地。针对xx村位置、气候特点,结合当前生态苗木的市场前景,借助农业结构调整契机,在xx村周边大力发展生态苗木种植。目前,已发展各类苗木450余亩。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不便、水利缺失是制约xx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这也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心。今年上半年,组织县交通运输局有关领导到xx村进行了实地调研,为该村修建公路给予了资金和技术支持。上半年,新建了通村道路4公里,新建抗旱泵站1座,开挖塘堰共10口,为该村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基础。

四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始终把坚持服务群众、送温暖作为驻村工作的切入点,积极开展节日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老党员和老干部活动,今年共看望党员干部6人,帮扶困难家庭6户,个人捐赠慰问金3.5万元,使他们深切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严格按照标准,协助寸干部对低保工作进行了清理规范,逐一审核核实,张榜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五是协助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为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积极协助村两委做好村民思想动员工作,在有效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大力支持土地流转。今年xx村共流转土地450亩。

四、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两委战斗力薄弱,工作职责认识不到位。村干部文化素质不高,党支部处于软弱、涣散状态,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程度不够。对村民们的服务意识不高,带领引导村民致富的政策、技术和协调等服务意识上需进一步加强。

(二)村干部年龄老化,后备干部力量缺乏。基层组织建设离不开好干部,可是由于目前村干部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导致有些村干部不能全身心投入村里工作。年轻力壮、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人才大量外流,村干部青黄不接问题突出。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发展的年轻党员较少。由于村级经济薄弱,真正想回村创业的青年很少。

(三)集体经济收入少,村级建设成无源之水。除了土地之外,没有其他资源优势,也没有集体项目,无任何收入,公益事业只有“等、靠、要”,资金短缺致使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受阻。

五、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坚持抓好党员活动,建立健全村两委会学习、民主生活会及目标化管理、民主评议、定期轮训等制度,从严从细加强管理。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确保发展1-2名新党员。

(二)积极向有关单位争取民生项目和资金支持,确保年内用于村困难弱势群体的帮扶款物不少于1万元。

(三)抓好村级环境整治保洁工作。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驻村第一书记《蝶变》读后感】相关文章:

记驻村第一书记范文06-12

驻村第一书记范文06-04

第一书记驻村总结06-28

第一书记驻村手记06-28

驻村第一书记日志07-26

驻村第一书记表态07-26

驻村第一书记述职07-26

驻村第一书记总结07-27

驻村第一书记讲话07-27

驻村第一书记总结04-18

上一篇:北京林业大学考试管理规定下一篇:世纪商务英语口语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