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情报信息表

2024-04-28

市场情报信息表(共10篇)

篇1:市场情报信息表

许多市场研究的同行很容易认为竞争情报研究和市场研究差不多,是一回事,甚至认为竞争情报只是新瓶装旧酒,两者是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可以肯定的讲,竞争情报研究是市场研究的提高和升华。在竞争情报研究中,有些研究方法很类似于市场研究,如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但竞争情报研究的方法远比市场研究方法多,我们查阅相关竞争情报专业书籍发现,可以用于竞争情报研究的方法多达170多种,常用的也有20多种,而市场研究常用的研究工具则少很多。

其实两者的区别远不止这些,除了研究方法,在研究内容、针对性、效率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在阐述这个问题前,我们有必要认识一下信息金字塔。

上面的这个三角形叫信息金字塔,也叫信息增殖链,表明了信息在流动过程中的增殖过程。通过收集现有数据,数据经过加工变成有价值的信息,和行动相联系、加工过的信息成为情报,零散的信息经过积累和消化变成知识,知识真正被吸收才成为智慧。不同的层次对应着不同的研究领域和行业,显然,市场研究处于第一、第二个层次,竞争情报处于第三个层次,第四个层次和咨询行业相对应。越靠近塔顶其智慧含量越高。很显然,情报的价值要高于数据和信息,它是经过加工的信息、与行动有密切联系,情报是一个与行动、目标、智慧相关联的概念,而信息却不一定和行动有关系。在国内的市场研究公司中,大多数实际上只停留在第一个层次,充当数据采集者的角色,到了第二个层次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研究,可惜中国这样的公司不多。这种研究内容的差异是市场研究和竞争情报研究的最根本差异。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者研究的对象不同。竞争情报研究的对象是情报,市场研究的对象是数据、信息;

2、两者的工作内容不同,

竞争情报的核心是分析,市场研究中,则数据采集和研究占主要内容。如果一定要把两者的工作有一个量化的描述,那麽竞争情报研究数据采集一般只会占20%的精力,80%的精力用于分析,市场研究则恰恰相反;

3、两者服务的对象不同。虽然都是服务于企业,为企业的市场竞争服务,但竞争情报面对的一般都是公司决策者,市场研究则主要为企业市场部服务;

4、两者涉及的范围不同。竞争情报涉及到企业竞争各个方面的情报,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对手的人员、财务状况等有关企业竞争可能顾及到的所有信息,市场研究一般只研究和市场有直接关系的因素,如广告投放、消费者的情况、品牌知名度等。

5、对市场反馈的敏感度不同。竞争情报几乎是对市场实时的反馈,而市场研究一般会比较滞后,尤其是个案委托研究,都会有一个执行期,结果呈现时,和当时的市场总会有些差距。对于一些需要迅速反馈的信息,市场研究的缺陷就比较明显。

6、连续性的要求不同。竞争情报的连续性很重要,一定要连续的收集和积累,否则就失去意义;而市场研究却不一定有连续性的要求。

关注竞争情报

竞争情报研究涉及的内容很多,如环境监视、市场预警、技术跟踪、对手分析、策略制定、竞争情报系统建设、商业秘密保护(反情报研究)等,每一个方向都是值得深入研究,都会为企业创造价值。好在种种迹象表明,这个领域正在被中国的企业关注、接受。

关注竞争情报的还应该有我们这些市场研究的从业者,一方面是一种更有活力、更能被企业接受的信息提供解决方式正在迅速成长,另一方面是我们现有的方法常常不能令客户满足。我们应该思考,是危机?还是机遇?更多的取决于我们的态度。

篇2:市场情报信息表

市场容量是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动力;企业效率是经济发展的主观原动力。

为了了解产品的市场潜力,还必须深入调查目前市场的容量和产品在当地的消费方式、消费增长情况。只要是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企业,生产出的产品是通过市场竞争消费的产品,这个产品在某一时刻的市场容量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推算出来的。

在常规市场容量调查中,普通消费品必须由消费者调查来进行,具体地应该了解当地市场的人口构成和消费习惯,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工资收入、文化程度、居住地点、价格标准、购买习惯、生活方式、购买动机和使用方法等内容。对于工业用户的产品,则应了解清楚有关行业、代表性企业规模、货源供应、存在问题、采购方法和企业负责人等。对中间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所需了解的情况基本与工业用户相同。

然而,常规的市场容量调查,调研时间周期比较长而且直接支出的费用是非常昂贵的。

用竞争情报方法来分析市场容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方法简单直接而且费用相对低廉。

掌握竞争对手情报,目的是为了做到知己知彼。当对自己产品的市场容量感到困惑的时候,不妨去了解竞争对手是否也有同样的困惑,试着了解竞争对手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1.从竞争对手销售数据以及竞争对手对自己产品市场占有率的评估。

2.从行业协会提供的产品市场容量情况。

3.从行业资深人士对产品市场容量的判断,发展趋势分析,

4.从自身企业产品销售数据与竞争企业产品销售数据对比。

不少工业行业有这样的特点,少数几家企业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比如空调压缩机,美芝、三菱电机、大金庆安、松下万宝、日立、海立、三星、LG、谷轮等十来家厂家占据了90%左右的市场份额。,某压缩机企业为了未来投资决策需要,设立了“家用空调压缩机市场容量预测调研项目”,经过严格认真筛选,选择了 “利用竞争情报角度研究市场容量”的解决方案。

首先,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到10家厂家的近年不同系列产品的生产能力、生产量、销售量、主要客户的情况,计算出近年空调压缩机的行业总生产量、总销售量。

其次,通过深访行业协会和行业资深人士,了解空调行业的行业发展状况,如厂家数量、压缩机市场状况,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等等,验证主要竞争厂家产量是否占绝大部分比例。

再次,某压缩机企业使用自身销售数据与竞争厂家销售数据做比较,利用竞争厂家的市场占有比例,推算企业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比,再推出市场容量,再次验证市场容量。

经过运用这种方式测算的市场容量结果,数据翔实,对某压缩机公司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对于行业企业较多,产品知名度低,品牌不集中的产品,按照以上方法,亦有可行之处。

首先,不管行业发展情况如何,在行业内必有发展较好、是行业内的标杆或者领先企业。通过研究行业内两至三家领先企业,分别了解各个企业他们的生产能力、生产量、销售量以及企业的运作模式,分别了解各个企业对自身产品市场占有率的评估标准,各自推算市场容量。

其次,通过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比较何种方式得出来的市场容量更接近。再者,通过深访行业资深人士,预判行业发展趋势。

再次,通过企业自身销售数据与行业领先企业销售数据对比,明白自身企业在行业中所处位置。

篇3:谈情报信息的市场应用

1 情报信息及其主要形式

什么是情报信息呢?

我们认为:信息是人或客观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反映。所谓情报信息, 是指人们和社会组织努力收集、掌握的具有情报意义和价值的信息总和。这种信息总和, 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情报信息与市场发生关系, 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非常普遍。市场是一个系统, 它包括潜在市场 (需求) 、主体市场 (批发、零售市场) 和市场主体 (企业和消费者) 等三个层面, 由众多要素构成。情报信息在市场上的应用, 主要涉及三种具体形式的信息:一、政府政策信息;二、商品价格信息;三、天气气象信息。

2 情报信息与市场经济运行的关系

情报信息与市场经济运行, 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第一, 政府政策信息, 决定和制约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和发展方向。政府政策信息, 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至关重要的政治信息。例如我们国家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度、文件等, 都是政府的政策信息。

第二, 商品价格信息, 具有牵动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它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直接表现的经济信息。例如商品价格的确定、波动、变化等, 都是商品价格信息。例如在生产领域, 商品价格变化, 显示了生产成本、盈余、企业经营管理等情况的变化。没有这些信息, 企业生产经营决策, 就可能是盲目的。在分配领域、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 商品价格的变化, 也会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管理、经营和生产、生活决策所必需的信息。商品价格信息, 还有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功能, 可以引起供给和需求、生产和消费的变动, 进而引起各种资源在市场上流向的变化。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 生产者一般会增加这一商品的生产, 这就会吸引社会资源流入这一行业, 但商品价格上升, 一般会使消费者减少对这一商品的需求。反之, 当商品价格下降时, 生产者一般会减少这一商品的生产, 部分资源会自动离开这个行业, 消费者则会增加对这一商品的需求。

第三, 天气气象信息, 相当影响市场经济中工商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它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比较有影响力的自然信息, 主要指天气预报、气象分析短、中、长期的信息等。

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已经非常明确:各种市场主体只有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地关注情报信息、收集而且利用情报信息, 才能取得生产、经营、消费的主动权, 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3 工商企业及其管理者利用情报信息获取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

事实有力地证明, 凡是兴旺发达的工商企业, 那些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的领导人, 无不首先非常注重利用情报信息的产业效应。对情报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把握乃至运用, 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下企业家的学智慧、胆识和才能。这些都是现代化社会大生产条件下经营管理者综合素质的集中凝聚。进入市场经济初期, 我国政府决定要改变铁路行业建设长期引进外国企业生产的弹簧钢制造铁轨的被动状况, 准备国内钢铁企业自行研制、开发和生产。某钢厂厂长徐才善和领导班子成员获悉这一政府政策信息后, 马上紧盯不放, 开始全方位的行动, 充分利用了这一政府政策信息。他们多次去北京铁道部申请开发和生产这种商品。他们由于专门生产这一拳头产品而成功了, 企业由此扭亏为盈, 创造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个案例启示我们:政府政策信息, 居于一切情报信息的领先地位。

更多的情况是, 优秀的企业家和企业充分利用价格信息, 把握市场, 搞活市场。据报载, 深圳市工商银行捕捉到一条商品价格信息后, 不惜重金进行风险投资, 建成了“格兰金融通”信息台, 于是银行加速运作, 效益成倍增长。山东省平邑县后孙村的党支部书记, 善于从报刊和广播里获取情报信息, 迅速办起了砖瓦厂、果脯厂, 并对果树进行更新换代, 结果加速了全村致富的步伐。人们都称赞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是市场经济中的“信息书记”。可见, 抓住了以商品价格信息为中心的经济信息, 企业或企业领导人就抓住了机遇, 就具备了创造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一个工商企业生产经营的利润, 是由它生产的产品 (商品) 质量、价格、服务、生产经营、地理位置、气候诸多因素带来的。人们现在越来越注意到天气气候和生产、经营、销售等经济活动的密切关系。天气的冷热, 气候的变化, 直接制约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由此, 一门“天气经济学”应运而生了。某一年, 一个地级市市区夏天天气的状况及其变化, 给很多工商企业带来了不同的经济效益。一些颇有头脑、见地的商家较早地获得了当地天气炎热、夏天提前到来的天气预报信息, 及时地分析、推测和把握, 做出了大批购进、特别销售凉席制品的营销决策, 结果完全控制了整个市场, 而且商品价格不断上涨, 销售绝对看好。很多老板都为自己及其企业充分注意而且利用了这一天气气候信息而自豪。

4 情报信息在市场上的应用对图书馆及期刊阅览室工作的启示

由此, 我们受到了深刻的启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谁抓住了情报信息, 谁就会顺利地占领市场, 就能够较快较多地赢得财富。这里, 我们觉得:一个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包括并不对社会开放的大学图书馆, 都应该进行改革, 应该积极坚持向工商企业提供各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情报信息。这不仅仅是职能观念的简单转变, 而是体现在实际行动上的直接、全面地为市场经济服务、为工商企业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我们从大量的信息反馈中得知, 许多企业通过图书馆提供的情报信息的分析去占领市场, 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益。在汽车经营行业中享有盛誉的北镇满族自治县物质贸易中心, 多年来利用国内外的销售情报信息, 判断汽车市场的销售行情, 从此更加拓宽了汽车销售的经营思路。诸多的信息反馈证明, 情报信息资源的广泛开发, 是目前市场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它生动地表明,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已经为情报信息在经济领域里的大面积应用及其信息网络建设的纵深发展, 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都红.浅谈情报信息管理一体化发展趋势.硅谷, 2008/14.[1]都红.浅谈情报信息管理一体化发展趋势.硅谷, 2008/14.

[2]杨培全, 杨海然, 张晶美.情报信息的社会地位、作用及其情报信息市场建设.太原科技, 1997/05.[2]杨培全, 杨海然, 张晶美.情报信息的社会地位、作用及其情报信息市场建设.太原科技, 1997/05.

[3]许鲁州.论情报信息资源及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M].曲靖师专学报, 1999/01.[3]许鲁州.论情报信息资源及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M].曲靖师专学报, 1999/01.

篇4:市场情报信息表

情报师体系是对从事情报工作、涉及情报工作的人员进行考核、评价和量化表示的一个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人员素质、人员能力、技术应用三方面的内容。其中人员素质包括人员的性格、文化、思维、价值性和各种人员基本条件;人员能力是指人员的策划、决策、管理、服务、自控、调整等方面的工作能力;技术应用包括对于情报的识别、收集、储存、分析、使用、保密、处理和再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内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完成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封闭经济到半封闭经济进而向全方位开放型经济的重大历史转变。但是在这些发展成绩的背后,我们的社会、行业、企业和政府同时也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学费,走了很多弯路,尝到了很多血的教训。除了先天性差距、社会基础落后、国际环境严峻、人口众多等等因素之外,信息和情报能力过于薄弱,也是一个重要的核心因素。

改革开放以前,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各级组织机构、各行业企业已经习惯于服从命令听指挥,很多人员和机构已经忘记如何去独立思考,也不再具有发现和挖掘情报的本能。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我国的社会体制和经济体制在飞速变化,但是市场竞争和社会化生存的意识一直未能全面彻底地贯彻。时至今日,很多地方政府、国营企业、社会组织还都是沿袭着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政府“管卡压”、企业“等靠要”,而社会组织则兼而有之。

由于以上原因,我国的很多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对于信息和情报就更不具有敏感度和专业性了,所以经常像瞎子和聋子一样地开展策划、进行决策、实施工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无论是国内农业的地域性一窝蜂种植、工业的行业性一窝蜂投资、政府的拍脑袋突袭性决策、行业协会的想当然滞后性服务,还是国际的几十亿项目亏损、跨国投资失误、海外并购惨败和国际贸易败诉,无一不是因为包括情报原因在内的各方面原因而导致的。而在这些原因中,以情报匮乏、情报错误、情报不准确为特色的情报因素是决定性的核心原因之一。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建立一个可以覆盖信息采集、信息识别、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处理、信息评估、信息再利用等范围,可以涵盖信息完善、信息对称、信息时效、信息组织、信息识别、信息反馈以及信息产业化等各方面的一个信息管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终极社会化应用则包括信息化处理系统、信息产业模式、信息载体标准和信息处理模式四大内容。针对信息载体标准和信息处理模式两个内容的人员化管理技术落地称为情报师体系。因此,情报师体系是一个集约化、信息化、产业化、专业化的智慧管理规则,不仅具有强大的系统功能,也会具有巨大的综合价值。情报师体系的应用最终会将软信息和硬技术、软资产和硬资本、软时间和硬产品、软产业和硬市场相互结合起来,将人员素质、工作标准、工作技术以及工作实践的内容相结合。

应用情报师体系,可以让一个企业或者政府识别、筛选和评价各种从事和涉及情报工作的人员的素质、能力和技术水平,可以让任何一个组织机构组建一套完整的情报工作管理体系。情报是基于人存在的,所以管好了人,就管好了信息和情报。应用了情报师体系的行业、企业和政府机构,将会变得耳聪目明、先知先觉,将会拥有很多“千里眼”和“顺风耳”功能,可以真正地实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因此,情报师体系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简单的经济效益方面,还更深入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内部优化方面。毋庸置疑,情报师的价值对于企业来说,就是眼睛和耳朵的价值。

情报师体系分为四大等级:高级、中级、初级和基级,名称分别是高级情报师、中级情报师、初级情报师和情报员。这四大等级也分别对应着各个不同等级的职位。高级情报师对应着企业的决策者、高级管理者;中级情报师则对应着企业的部门经理和中层管理者;初级情报师则对应基层管理者;而最基本的工作人员,也应该具备情报员的水平。如果这些人员不能具有足够的情报工作能力,那么他们就是“近视”、“半聋”的工作人员,他们所负责的工作就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情报是一个通用的概念,存在于全部的社会活动中,情报师体系对于各个行业领域都适用,对于现代化社会的任何一个社会环境都适用。因此,情报师体系不应该区分类别和行业,应该避免技术特色和行业局限。

情报师体系由京经信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大学信息化和信息管理研究中心、西南政法大学、中国经济创新发展联盟等多家机构共同研发。经过3年的努力,在各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现在已经在部分机构进行了初期的试验和应用,并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情报师体系应该得到全国性的彻底普及,应该在各个行业、各个地区和各个单位进行全面的普及和深入应用。各行各业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海外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更应该立即、全面推广和贯彻情报师体系,让每一个单位、部门、项目组和员工都长出“长耳朵”、“大眼睛”,让这些机构和人员都变得耳聪目明,从而避免决策的失误、计划的偏颇、运行的混乱和反馈的缺失。要从成本上、进度上、目标上和效率上提高效益,要争取和保护这些与收入在净价值和投入产出比方面具有十倍、百倍杠杆比的效益因素。

篇5:《情报信息分析》

1.负责产品监测数据分析和相关报告编辑;

3.协助完成调研项目。

任职资格:

1.计算机、统计、社会学等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2.1年以上市场研究工作经验;

3.精通office办公软件,熟练运用Photoshop、Dreamweave、Fireworks、HTML等软件者优先;

4.文笔流畅,逻辑思维能力强,富有创新力,肯钻研,能承受工作压力;

篇6:信息挖掘体现情报价值

这令笔者想到了去年的“三一间谍门”事件:同处一城,产品重合度很高,几乎所有重要经济数据都非常接近……总部同处于湖南长沙的中国重型机械制造双巨头――三一重工与中联重科,近年来竞争持续白热化。因在市场销售、客户竞争等方面引发恶性竞争,两者“互掐”的新闻屡见媒体。11月13日,一则网帖出现在各大网站,指责三一重工涉嫌派遣间谍和技术手段窃取中联重科商业秘密,被称“三一间谍门”。

且不论“间谍门”事件是真是假,在一个行业集中度非常高的竞争环境中,如果主要的几个企业都是通过这样的办法去争夺客户、增加业绩,那么,给整个行业带来的是一个恶性循环的竞争环境,不利于企业及整个行业的生存与发展。

不论是三一、中联、徐工等重型机械企业,还是其他企业,去收集竞争对手客户信息,只要是不违法的情况下收集,都是一个正常的调研活动。了解竞争对手客户的具体信息,对自身业务的发展有帮助固然是好。但赛立信认为,如果只收集到这些信息,并将此信息仅仅用于策反竞争对手客户(用于策反客户,无非是在相同的服务上,给予客户比竞争对手更优惠的价格,或在相同的价格上,给予客户更多的服务),而不对客户信息加以整理分析,挖掘更大价值的信息,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浪费,

竞争信息的核心是竞争对手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情报和反情报技术,主要涉及环境监测,市场预警,技术跟踪,对手分析,策略制定,商业秘密保护等领域,它是企业商战中不可缺少的谋士。

竞争情报是经过收集竞争信息,通过分析之后得出来的结论。未经分析挖掘的信息,其重量级别也就是重要的竞争信息,而不能称为竞争情报信息。竞争对手客户信息就是竞争信息的一种,而非真正的竞争情报信息。所以,赛立信认为,对竞争对手客户信息应该要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以获取更多更深层次更有价值的信息。譬如:

从竞争对手客户的种类分析,可以得出竞争对手主要客户集中在哪些行业,分析这些行业的特点;

从竞争对手客户的区域分析,可以得出竞争对手主要营销资源在哪个区域,分析该区域客户的特点;

从竞争对手客户使用产品情况分析,可以得出竞争对手主推产品的情况;

从竞争对手客户合作金额看,可以分析竞争对手客户的重要性情况……

从整体分析,同一个产品对不同客户的价格基本会不同,基于平均价格以下的客户,竞争对手是如何营销的;基于平均价格以上的客户,竞争对手又是如何做到的。从更深的层面去挖掘客户对产品的新需求,去争取客户、服务客户,这样才能促进行业的良性竞争。

因此,企业管理者要重视竞争情报工作,改变原有观念,更好地利用那些从合法途径获取的竞争对手客户信息,并进行归类整理分析,使之成为对企业日常运营决策有帮助的竞争情报信息。

篇7:维稳情报信息奖励制度

一是严格奖励对象。政法系统之外的干部职工每为政法机关部门侦查破案提供案件线索或影响社会稳定的信息,可按照“首报奖励、一案(事)一奖、不重复奖、举报保密、虚假惩罚”的原则给予奖励。

二是严格奖励程序。政法各部门确认收到干部职工提供的信息可享受奖励时,要由办案人员填写《治安信息奖励呈报表》,将给予奖励的书面申请及有关情况报县委政法委。县委政法委核实后召开会议,民主决策奖励数额的多少,实行一月一奖。

三是严格奖励标准。维稳办建立了总额为3万元的维稳信息报送奖励基金,有效激发维稳信息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信息查处一起治安案件,视情况奖励人民币现金10元—50元;提供信息破获刑事案件的,可根据案件性质的不同,奖励金额从50元-500元不等;报告民族分裂、非法宗教活动和其他维护社会稳定重大信息的奖励人民币现金100-10000元。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的视情况奖励人民币现金200-600元。

四是严格资金管理。县财政安排奖励专项资金,由县综治办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

篇8:市场情报信息表

关键词:情报收集,决策,情报系统

1 企业重系统而轻视情报收集

竞争情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 通过分析研究各种市场信号和竞争对手的行动中所得到的对竞争形势、竞争对手行为、本企业相对市场竞争优势及竞争环境变化诸方面的分析研究报告或分析资料。现代企业, 尤其在金融行业和高科技企业里, 准确及时的市场情报已经成为决策层制定企业战略的关键依据, 同时这些企业也不遗余力地进行情报系统建设, 尤其是把数据分析和挖掘平台 (CIS系统和BI系统) 的建立提到了整体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位置。但是很多企业往往忽视了一个首要的问题, 那就是竞争情报的产生是按照采集、规整、分析加工再到应用服务流转的, 在这个过程中, 情报资源由大量原始初级的杂乱无章的“数据”转化为清晰地表达出一定含义的“信息”, 继而从中按照企业竞争需要提取出有价值的“情报”应用于企业竞争实践。情报收集作为整个流程的起始点, 对其后的规整、分析和应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 传统的依靠人工收集信息的方法已经不能保证情报的时效性, 而互联网上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也存在很大风险。如何利用好网络资源, 做好企业竞争情报的收集, 已经成为市场情报管理的首要问题。

2 加强网络信息环境下的情报收集

伴随着企业竞争对手的不断增多和市场竞争的逐步规范化, 现代企业的市场情报管理呈现网络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趋势。目前, 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为经济的全球化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面对全球竞争, 企业为了立于不败之地, 越来越重视信息的收集与利用, 尤其是在网上收集竞争情报。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 可以大量节约企业收集情报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这一点已经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共识, 但是在使用网络收集情报时, 要在原有基础上加强以下几点。

2.1 建立情报规划机制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 网络上的资源空前丰富, 尤其是搜索引擎的发展, 大大简化了情报收集的难度。但是, 不可避免的是, 在互联网上收集到的数据很多是不相关或者无效的,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垃圾数据, 这些情报会严重影响到后续的情报分析和决策支持。企业的情报人员应按照信息分类的“人”字形原则, 即紧紧围绕“竞争对手”、“行业”、“市场”三个主要因素建立简洁清晰、结构合理的信息分类体系, 建立对热点信息、预警信息等及时情报产品的规划, 形成对情报简报等以周、月为主的情报产品的规划。

2.2 拓宽网络信息来源渠道

在网络上收集情报存在着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风险。情报人员应该通过拓宽信息来源渠道的办法来规避这些风险, 同时准确的找到需要的信息, 例如:参加行业聊天室, 企业一般有较强的保密意识, 所以在其网站上公布的信息常常经过特殊加工, 一般深度不够, 而且时效性较差, 参加行业聊天室可以在不经意的闲聊中, 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跟踪竞争对手的网上招聘广告, 产品是需要人来开发的, 从竞争对手公司对应聘人员技术背景的要求上, 我们可以判断出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方向。我们可以选择几个竞争对手经常发布招聘广告的站点, 观察他们的人员需求情况, 特别是对技术人员的需求情况。分析和研究这些网上招聘广告, 我们可以获取许多竞争情报, 能了解该公司所使用的技术、策略、研究和开发重点, 甚至扩张计划等;查找专利数据库, 观察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情况是了解其新产品开发计划的途径之一, 网上也可查找专利, 可以直接通过专利数据库或委托专利事务所代理查询, 通过检索竞争对手在某一技术领域申请的专利, 并对这些专利及专利文献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便能判断出竞争对手的研究与开发方向、经营战略以及产品和技术优势等。

2.3 整合信息收集资源, 实现自动采集, 提高情报和情报产品质量

从互联网、内部文件系统、商业数据库等渠道获取的数据要建立自动采集机制, 当代市场, 各种信息以级数的速度增长, 其中互联网是这些信息的主要载体, 由于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速度很快, 因此, 只有实现自动化信息采集, 才能保证情报的实效性。在这一点上, 要丰富现有情报系统的功能, 在已有的系统上进行升级和定制, 既能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受污染, 又能提高情报的利用效率。

2.4 充分认识人在情报收集中的地位, 大力培养企业自己的情报人才

情报系统的建立只是减少情报人员工作量的工具, 人在整体市场情报的管理中是处于首要位置的。竞争情报人才作为一种复合型人才, 不仅应拥有专门业务知识, 而且要掌握多种技术手段, 能根据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显性和隐性情况, 分析利弊, 谋划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竞争策略。这类人才不是一般的理论灌输就能培养出来的, 而是要经过实践的积累, 慢慢磨炼才能锻造出来的。企业可以从技术管理层中选派有一定技术理论基础、有较好培养潜力的业务骨干, 包括职业经理人等, 参加竞争情报专业培训。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情报人员既有掌握情报管理的技能, 又了解企业自身的情况, 不失为一条捷径。

3 结论

网络的发展使网络竞争情报资源的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只有完善情报的收集机制, 加强企业的管理, 争创更多的品牌产品, 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才能夺取市场竞争的步步胜利。

参考文献

[1]李广建.网络竞争情报源[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

[2]刘树民.竞争情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3]黄晓斌.网络环境下的竞争情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

篇9:全国重点城市住宅用地市场情报

本月北京共推出住宅用地6宗,分布在5个城区,合计40万平方米;成交住宅用地7宗,分布在5个城区,合计59万平方米。

本月北京推出的6宗住宅用地分布在大兴区、丰台区、海淀区、平谷区和西城区;成交的7宗地块分布于大兴区、丰台区、海淀区、平谷区及顺义区。2月,北京住宅用地市场继续维持较高热度,尽管供求量均较上月减少,住宅用地出让金总额仍达200.41亿元,高于去年同期值。

本月北京住宅用地推出楼面均价为16900元/平方米,较上月每平方米增加8223元;成交楼面均价为15870元/平方米,较上月每平方米增加2726元。

本月,丰台区西局的两宗地块先后出让,因地处四环内而备受关注,最终两宗地块均以上限价格溢价拍出,成交楼面价分别为16212元/平方米和29073元/平方米。其余6宗地块中4宗价格高于10000元/平方米,楼面均价水平较上月有所升高。

本月北京成交7宗住宅用地中4宗溢价出让,平均溢价率为28%,较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

本月,海淀区地块以招标形式出让、经济技术开发区的2宗地块底价成交,拉低平均溢价率水平。在国土局设置土地合理上限价格之后的一年时间里,北京宅地溢价率走势趋于平稳,达到上限后现场竞配建保障性住房或自住型商品房的现象在北京土地市场越来越普遍。

上海——宅地供应量减少成交量升价跌

本月上海共推出住宅用地9宗,分布在5个城区,合计63万平方米;成交住宅用地15宗,分布在7个城区,合计113万平方米。

本月上海推出的9宗住宅用地分布在浦东新区、青浦区、宝山区、松江区和崇明县,成交的15宗地块分布在上述5个区县和金山区、嘉定区。2月,上海住宅用地供应量较上月环比减少41%,成交方面则呈量升价跌态势,环比、同比均有增加。

本月上海住宅用地推出楼面均价为2588元/平方米,较上月每平方米减少4525元;成交楼面均价为5234元/平方米,较上月每平方米减少10475元。

本月上海成交住宅用地的15宗地块中有8宗为动迁安置房用地,其主要用途是对被拆迁住户进行安置所建的房屋,因此楼面价水平较低。除青浦区的4宗地块以外,其余6个城区成交楼面价都在6000元/平方米以内,推出与成交楼面均价双双下跌。

本月上海成交的15宗住宅用地中仅4宗溢价出让,平均溢价率为32%,较上月下降67个百分点。

本月上海成交住宅用地多为底价出让,从各区县情况来看,青浦区平均溢价水平最高,为44%。其中福建中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93%的溢价率摘得青浦区新城一站大型社区62A-02A地块,且需另配建6082.48平方米保障房。

广州——土地市场供求同涨平均溢价率降低

本月广州共推出住宅用地5宗,均位于荔湾区,合计20万平方米;成交住宅用地5宗,合计20万平方米。

本月广州住宅用地供应与成交量均环比上涨100%以上,成交的5宗地块分别由中海、金融街及珠海华发竞得。与往年一季度的冷清相比,今年广州住宅用地市场表现比较活跃,1-2月的供求量甚至高于去年前五个月总和。

本月广州住宅用地推出楼面均价为13000元/平方米,较上月每平方米增加640元;成交楼面均价为13000元/平方米,较上月每平方米减少2910元。

本月广州成交的5宗住宅用地均为21日单日出让,录入出让金超过155亿元。地块所在的荔湾区位于广州市西部,是对外通商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商业、旅游业相对发达,本次成交的5宗地块中商住综合性用地占3宗。

本月广州成交5宗住宅用地全部以底价出让,平均溢价率为0%,较上月下降30个百分点。

在经历去年四季度的低迷后,今年1月广州迎来成交高潮,地王涌现。本月再现抢地大战,中海、金融街等品牌房企纷纷出手,住宅用地受到追捧,本月平均溢价率较低,住宅用地市场处于预热期。

深圳——土地市场延续低迷宅地资源或饱和

继1月份住宅用地“零成交”之后,本月土地市场延续这一状态,深圳市最近一次宅地成交还要追溯到去年12月的坪山新区地块。2013年1月至今,深圳住宅用地市场仅成交3宗地块,从全年成交情况来看,宅地资源已接近饱和,开发商拿地热情较高。

从以往数据来看,深圳市宅地交易往往一年之中仅有2到3个波动期,且多集中于下半年,2月历来是土地市场的传统淡季,本月深圳仍无住宅用地出让。

由于供应量较少,开发商对稀缺宅地的热情体现在了溢价率上,深圳宅地溢价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走势起伏。去年1月平均溢价率为76%,11月、12月更达到91%和211%,住宅用地供不应求。

天津——住宅用地供应量减少平均溢价率下跌

本月天津共推出住宅用地9宗,分布在4个城区,合计60万平方米;成交住宅用地15宗,分布在6个城区,合计97万平方米。

本月天津推出的9宗住宅用地分布在武清区、津南区、北辰区和河西区;成交地块分布在武清区、津南区、北辰区、河西区、东丽区和滨海新区。在上月大幅供地后,本月天津住宅推地量回落,成交量小幅增加,且高于去年同期。

本月天津住宅用地推出楼面均价为3012元/平方米,较上月每平方米增加573元;成交楼面均价为2772元/平方米,较上月每平方米增加52元。

本月,天津推出住宅用地多位于滨海新区及距中心城区较远的区域,推出楼面均价水平与上月差距不大,未明显回升。成交楼面均价在去年11月走高后下滑,本月增高但幅度不大,高于2013年上半年平均水平。

本月天津成交15宗住宅用地中仅1宗溢价出让,平均溢价率为1%,较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

篇10: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方法探析

龚 熹 查雪静

摘 要 2008年公安部党委明确提出抓好“三项建设”, 把“大情报”系统建设摆上了重要位

置。纵观近几年公安情报信息工作情况, 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情报信息分析研判这一核心环节还 缺乏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虽然情报信息不灵敏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解决, 但情报信息不 精确的问题还程度不同地存在。针对这些问题, 要建立一整套科学严谨的研判方法和觃范有序的运作 流程, 提高情报信息主导决策、引领实战、指导防范的水平。

关键词 情报信息

分析研判

方法

大量信息的产生、交换和利用是现代社会事物运作的基础和标志。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环境背景下, 社会的开放度、透明度不断加大, 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介信息传播迅速、覆盖

面广, 人、财、物大流动已成为社会常态, 如何提高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和预警引导能力, 主动适

应现代化、动态化、信息化的客观要求, 做到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已经成为迫切需要研究

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报信息效益的关键环节, 是

提高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的重要途径。深入探索、熟练掌握情报信息

分析研判的觃律特点和方式方法, 不断增强分析研判的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对各级公安机

关都是一项新的挑战。有专家学者提出对于情报而言1 + 1 > 2, 但必须是两个情报信息要经过分

析研判, 才能达到大于2的功能。笔者立足公安工作实际, 结合当前科技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 对如何科学构建情报信息分析研判体系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的含义

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是全部情报信息工作中的核心环节, 是指运用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 对各 种情报线索、零散脱节信息迚行深度加工整理与关联, 产生一个预测性或判定性结果的过程。其

中, 分析是研判的基础, 研判是分析的升华。随着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的深入实施, 分析研判

工作已经成为各级公安民警的一项自觉行动, 广泛应用于公安机关维护稳定打击犯罪工作的各项

业务领域、各个流程环节。笔者综合分析研判的目标、过程和结果, 认为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工作

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是运用分析研判来获取情报信息。即通过对大量零散、孤立的信息迚 行汇聚整合、关联碰撞和分析研究, 以发现获取情报, 是一个通过分析研判寻找目标的过程, 具

体包括挖掘发现战术情报和宏观分析产生战略情报。二是运用分析研判来评估已知情报信息。即

作者单位: 江苏省公安厅 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对已获取的情报信息迚行分析研判, 辨别其真伪或评估其风险概率, 是一个对已知目标评判修正的过程, 具体包括对情报线索的真伪断定和风险评估。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循环。图一

二、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的基本原则

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总的原则是以历史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以实事求是为根本, 深入应用严 密的逻辑分析和科学的数学分析方法, 实现从觃律性分析研判向行动性预警研判和趋势性预测研

判的根本转变。具体要做到以下四个统一:(一)坚持科学客观与主观理性相统一

以科学的方法为指导, 综合运用逻辑学、社会学、犯罪学、数学等学科中的基础原理, 对掌 握的各类动态线索和基础资料客观分析、溯本求源, 不因外部压力而主观臆断;同时, 充分考虑

时势大局、经济环境、社会风俗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做到主观与客观的有效结合。

(二)坚持定量分析研判与定性分析研判相统一

要在对情报信息属性特征、发展变化觃律等迚行定性定质分析的基础上, 依据基础资源和相 关数学模型, 迚一步细化分析各类指标及其数值, 使定性更加科学、具体、准确, 避免出现 “可能、不排除”等模棱两可的结论, 做到宏观与微观的有效结合。

(三)坚持静态分析研判与动态分析研判相统一

情报信息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不断变化发展, 它不会因为正在被分析研判而静止, 因此既要 用静态的眼光来分析研究情报信息, 又要密切关注情报信息的实时变化情况, 用发展的思维跟迚

研究运动中的情报信息, 做到动与静的有效结合。

(四)坚持人工分析研判与计算机分析研判相统一

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在科学分类管理、深度挖掘应用海量信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但计算 机永进不能替代人脑, 仅仅依靠计算机管理是进进不够的, 必须要健全完善人工研判干预机制, 充分发挥研判主体的经验和智慧, 做到人与机的有效结合。

三、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的流程和方法

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的最终目的是提示目标行为的动向和客观事实的发展趋势。其流程和方法 两者相互交织, 密不可分。缺少方法的流程, 显得空洞乏物;缺少流程的方法, 则显得杂乱无 序。对此, 笔者将情报信息分析的流程和方法迚行了有效融合。

(一)通过分析研判获取情报信息的流程和方法

通过分析研判获取情报信息的流程和方法主要是指通过对大量零散、孤立的信息迚行汇聚整 合后, 围绕人员、物品、事端、形势等主线迚行深入关联碰撞和分析研究, 以发现获取情报 信息。

11分析研判的操作流程。具体来看, 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是选择关注目标, 同时最 大限度地收集掌握相关信息;第二步是建立分析模型, 密切关注发展变化;第三步是发现异常情

况, 即得到相关情报信息。图二

21分析研判的具体内容。综合分析研判的对象和结果, 可以分为发现战术情报和发现战略 情报。

第一, 关联挖掘发现战术情报, 是指通过建立相应的实战应用模型, 幵借助现代计算机技 术, 实现在某一类人员出现时或某一类案事件发生前, 能够自动预警提示, 防范于未然。按照结

果的精确程度, 可以分为点对点信息数据碰撞产生、多类信息数据关联产生、海量信息数据深度

挖掘产生等三类。第一步, 明确关注目标, 根据实战工作需求, 选择需要重点关注的高危人员、物品、车辆、网媒舆情等作为研究目标, 最大限度地捕捉与其相关信息, 满足下步研判需要;第二步, 建立实战应用模型, 针对不同苗头事端、远法犯罪活动发生发展的觃律特点, 结合侦查工

作实际, 分门别类地总结建立分析研判方法模型, 实时与关注目标的活动变化迚行关联对照;第三步, 发现异常情况对被关注对象迚行跟踪锁定, 一旦出现与实战应用模型设定指标相近吻合的情形, 立即预警提示;第四步, 开展二次研判, 针对通过上述方式获取的情报线索大多宏观抽

象, 精确性不够, 需要迚行二次研判的实际, 对异常情况迚一步解码甄别, 以增强情报信息的准 确性。

第二, 宏观分析产生战略情报, 是指对一段时期、某个方面、某个领域的总体形势和突出问 题迚行总体评估, 分析其觃律特点, 判断预测下阶段社会稳定整体态势、重点问题发展趋势或重

要方面的活动动向。对形势的分析研判, 分析其觃律特点不是最终目标, 预测下步走势才是核心

内容。第一步, 综合各方情况, 迚行全面、系统的梳理统计;第二步, 按照不同分类的标准, 迚

行细致、深入的归类统计;第三步, 仔细对照预先设定参数或前一阶段此类情况, 逐一迚行比较

分析;第四步, 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治安形势特点作出相应的趋势预测。工作中, 还可

以在110警情、案事件等信息系统中设定相应的指标参数, 实时迚行预警提示和图形画展示。

(二)通过分析研判评估已知情报信息的流程和方法

通过分析研判评估已知情报信息的流程和方法是指综合运用大量的信息资源, 对已获取的情

报信息迚行真伪辨别或风险评估。其中真伪辨别是指综合分析情报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有

效性, 对情报信息线索直接作出是与不是、正确与错误的唯一判定;风险评估是指对一些暂时无

法直接断定真伪可能的情报信息, 通过采取评估的方式, 评估其风险概率、发生可能。

11分析研判的操作流程。总的来看, 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立足已有情况, 初 步刻画勾勒形象;第二步是根据实时动态数据, 迚行动态轨迹分析;第三步是综合各方情况, 开

展深度加工研判, 得出初步结论。图三

同时, 要按照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 把分析研判贯穿于情报信息工作的全过程, 以实 现情报工作的良性循环, 提升研判结果的精确性、预见性。其中, 事前研判主要是指获取一个行

动性线索后, 立即研判核实其真伪性、可信度, 建议采取相应措施。事中研判主要是指在案事件

发生、发展过程中, 结合新收集的各类情报信息, 以及行动部门依据指令采取措施后的结果反

馈, 再作新一轮的评估、分析, 对其下步发展方向作出更加精确的判定。事后研判主要是指案事

件已经完全处置结束后, 对情报信息的效益以及后期社会稳定影响迚行分析研判。

21分析研判的具体内容。具体分析研判过程中, 主要是围绕情报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内容 的有效性两个方面开展分析研判, 综合得出判定结论。其中来源渠道的分析研判相对简单, 目前

警界常用的做法是按可靠程度, 分为亲身参与、亲眼目睹、直接耳闻、间接听说等四种。下面就

内容指向的分析研判迚行概括描述。

第一, 就单条线索而言, 是指需要对某一单条线索迚行真伪判定、可能与否的概率分析。主 要方法是, 首先将获取到的线索按照人员主体、指向目标、行为动作等组成要素迚行分解, 逐一

迚行分析研判;与此同时, 收集串幵同类苗头动态, 最后综合各方结果作出判定。而在实际工作

中, 获取的线索很少是要素齐全的, 大部分是零碎片面的。

对于人员明确的线索, 主要是围绕人的基本情况、活动动态, 最大限度地抓捕获取其在日常 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留下的全部痕迹特征。一般分成两步迚行分析研判: 第一步, 基本情况的分析研判, 主要是对其生活情况、家庭组成、人员交往、有无远法犯罪记彔、有无特殊身份、以往言

行动向等一个人的基础的、静态的情况迚行分析研判, 初步勾勒该人的脸谱形象, 有个大致了

解;第二步, 动态情况的分析研判, 主要是围绕外出住宿、往来行踪、通信交流、资金流向等实

时、动态的情况迚行分析研判, 以发现其轨迹行踪, 达到动态管控、精确预警的目的。

对于人员不明确、只有一个模糊的行动动向的线索, 主要是围绕排查确定犯罪主体、分析涉 案物品、梳理串幵同类苗头事端等开展工作, 相互印证、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第一步, 排查实

施主体, 立足掌握的情报信息, 研究确定此类远法犯罪活动的实施主体, 初步确定重点关注人

员。第二步, 分析涉案物品, 根据物品和人员多是紧密相违的觃律特点, 通过对犯罪活动主体作

案工具、侵害物品或其他随身携带物品的流动轨迹分析研判, 迚而发现人员、案事件的活动轨

迹。第三步, 串幵同类苗头, 全面梳理本地及周边地区一段时间以来此类苗头事端的发生情况, 分析近期此类活动的发展态势, 辅助判断有无发生可能。

对于指向目标明确的线索, 通过围绕目标的特殊属性、防范设施、是否能够引起犯罪主体兴 趣等迚行综合研判, 力争能够发现策划主体, 判断有无被袭击可能。图四

第二, 就多方情况而言, 是指一段时间, 违续收集到多条类似、相关的情报线索, 力争通过 分析研判, 判定其是否可能发生、评估其发生觃模大小。主要方法是将正在策划预谋阶段的苗头

线索按其属性特征逐一分解后, 与已经发生的类似案事件逐一对比分析, 幵结合人群风险、时间 风险、案事件滚动违锁风险等方面因素, 开展深度分析和综合研判。具体流程是: 第一步, 研判

各条线索中的主体是否同一, 是否属于同一类组织、同一个群体、同一伙人员;第二步, 研判各

条线索中提及的行动手段、方法是否大体一致;第三步, 研判各条线索所指向的目标、企图达到的目的是否一致: 第四步, 根据上述分析研判情况迚行综合判定。

四、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的基础方法

情报信息分析研判需要应用的方法涉及方方面面、多种多样。分析研判人员既需要学习掌握 社会学、逻辑学、统计学、心理学、犯罪学、符号学、计算机等基础知识, 更需要熟悉了解经济

社会发展大局和公安工作主业, 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判断力和丰富的社会阅历。笔者按照具体的科学方法论, 对常用的方法迚行了一定的归幵。

(一)常觃分析研判方法

主要是指依靠人的思维分析能力和方法来开展分析研判工作。

11逻辑推论, 是通过对已知的情报信息中的苗头、迹象、动向等内容迚行分析、推理和预 测, 判断出事件的性质、觃模、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等。

21综合统计, 围绕特定主题, 对某个时期、某个方面、某个领域的情况数据迚行系统、全 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和多层次、多方面归纳整理, 寻找发现觃律性、动向性的特征属性, 做出综

合的判断和预测。

31比较联系, 围绕一定目标来源, 将不同渠道、不同时期、不同角度、不同人员搜集的情 报信息集中起来相互对比, 以判断情报信息的准确程度, 或发现新特点、新动向。

41特征解析, 对情报信息的主要内容、发展过程迚行科学分类, 逐一解码, 通过确定其中 每个环节的属性、特征以及相互间的联系和对应关系, 研究其整体与局部、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作 用关系, 以作出科学判断。

(二)信息技术分析研判方法

以公安信息网络为依托, 以人、案(事)件、物品、地址、组织、线索等为要素, 全面汇 集整合各类信息资源, 分别建立相应的情报信息资源数据库群, 引迚高端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 设立相应的实战应用模型, 通过相互的关联碰撞, 挖掘出能够提示犯罪实际运行和变化发展方向的情报信息, 提升分析研判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11碰撞比对, 将需要关注的人、物、案(事)件、组织的重要属性特征, 与各类数据库中 的信息资源, 迚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或多对多的关联碰撞比对, 以满足在逃抓捕、高危预

警、动态掌控等工作需要。

21频率分析, 将需要关注对象的某一具体要素特征发生出现的次数, 迚行多种方式的排序、筛选分析, 以满足对重点人员、重点方面管控的需要。

31深度挖掘, 通过建立相应的侦查工作模型, 在孤立的、零散的海量信息中围绕犯罪活动 构成要素, 找出表面上看似没有关联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发现异常, 揭示犯罪活动的原因和

条件, 为侦查工作提供依据。

41分词技术, 将非结构化的文本类情报线索按其重要属性特征分解成结构化的数据, 满足 对同一类人员作案、同一特征案件信息自动识别归类, 以及情报线索与海量数据等碰撞比对的 需要。

51多维分析, 通过对各类数据仓库中的基础数据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察、分析, 实现各类 要素之间的深度关联, 提升准确预测和评估能力, 以满足专题研判或综合研判的需要。

五、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的基础支撑

(一)源头支撑

情报信息工作的第一环节在于源头采集, 源头信息的时效快慢、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分析研 判的效益。要大力加强情报信息收集工作, 增强从日常工作、社会交往、媒体网络中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水平, 织密一张覆盖面广、触角点深、传递顺畅的情报信息网络。

(二)手段支撑

面对日益动态的社会治安和海量的数据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情报信息

工作效能。要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 积极开发引迚各类智能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 加强对

各类基础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利用, 探索建立相应的业务数据模型, 努力提升情报信息工作科技 含量。

(三)机制支撑

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涉及诸多警种和方方面面, 相应机制的保障程度是决定分析研判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深入开展情报信息觃范化建设, 建立健全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活力的制度体系, 用科学的管理、完善的机制来觃范和保障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工作开展。

(四)主体支撑

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是一项主客观相结合的工作, 分析研判人员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术直接决

定了情报信息产品的精确性。要加强情报信息专业人员的选拔和培养, 大力加强情报信息学科建

上一篇:政协委员考察材料存在不足下一篇:酬乐天闻新蝉见赠,酬乐天闻新蝉见赠刘禹锡,酬乐天闻新蝉见赠的意思,酬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