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噪声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浅析

2024-05-21

建筑噪声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浅析(共10篇)

篇1:建筑噪声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浅析

建筑噪声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浅析

摘要:随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愈加迅速,建筑施工所形成的噪声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建筑噪声逐渐成为主要的污染源并强烈的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必须对噪声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加以治理,而本文就从建筑噪声污染现状以及治理措施来进行研究分析,希望为后续的研究学习增添新的活力。关键词:建筑噪声污染;噪声污染;治理措施

噪声污染是指在一定环境内声音分贝达到一定等级后对人的生理及心理造成影响的一种污染,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污染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多种噪声污染相继产生,其中建筑噪声、工厂生产噪声是主要的污染源。建筑噪声主要来源于建筑机械发出的噪声。1.建筑噪声污染现状

噪声污染的特点是强度较大,多发生在人口密集地区,因此会严重影响居民的休息与生活。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愈加迅速,工程建设项目也日益增多,因此建筑施工所形成的噪声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将从建筑噪声污染现状以及治理措施来进行研究分析,希望为后续的研究学习增添新的活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城市化的全面覆盖,各地都相继出现大规模的房屋、基础设施等多种多样的工程项目建设,但是项目建设多毗邻居民居住环境,因此,项目建设造成的噪声污染正在严重的影响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当今建筑噪声污染的现状是在城市中建设公用设施等,以及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现场,都在大量使用各种不同性能的发动机械,由于这些机械的运作,使原来比较安静的环境成为噪声污染严重的场所。

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建设中的商品房、城市建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拆迁地址的新建设等等,都是造成了建筑噪声的源头。资料显示,建筑施工现场噪声一般在90—130分贝之间,而人听觉最高可以接受的是30分贝的音量,当室内的持续噪音污染超过30分贝时,人的正常睡眠就会受到干扰,而持续生活在70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人的听力及身体健康将会受到影响。而建筑施工现场的噪声更是严重超出人听觉最高接受的音量,由此可见,建筑噪声污染的现状十分不容乐观,营造安静健康的居民生活环境是刻不容缓也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2.建筑噪声污染治理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中说,在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城市,噪音污染问题相当严重,有些地区全天24小时的噪音达到75-80分贝。由此可见我国的噪音污染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因此必须对建筑噪声污染进行有效而强力的治理。

首先是降低施工机器噪音的强度等级只有从根源上寻找答案才能解决问题,例如建筑施工方可以引用高科技技术等等降低机器的噪音分贝数或者选用一些低噪音的施工机器等等都可以有助于噪声污染的治理。

其次是,对建筑作业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要对建筑作业进行时间的严格控制,将群众的健康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上,如在居民稠密区等进行建筑作业的时间一定要避开居民的休息时间,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连续作业,应当同居民进行协商,一定将居民的安全健康放在首位,始终以人为本。

第三,是施工附近设置隔音围挡。从声源进行噪声污染,也要从声音的传播途径中阻碍噪声污染的传播,在施工作业的附近设置隔音围挡可有效防止噪声污染,尽量保护居民生活和休息的正常情况。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噪声污染了,很多城市尤其是二三线城市面临不断扩建的问题,一直都会伴随这样一种噪声污染,那么就不得不想办法去处理。

第四,是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建筑噪声污染与城市规划和建设布局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在制定城市规划时,一定要适度,采取一次规划分片施工的政策,适度开发与作业,避免建筑施工噪声打扰居民生活的现象,减少或者降低施工噪声污染等。这是我们相关城市建设管理部门需要去积极处理与应对的事,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了,就会避免不必要的拆迁与重建工作,以免城市再成为“工地”之城,就能够很好的降低噪声污染了。

第五,是环保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建筑噪声污染的治理工作过程中,首先施工单位必须加以重视,其次环保部门要加强管理监督。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法律的逐步完善,科学飞速的进步,建筑噪声污染将会得到更好的控制。

总体上来说,对于噪声污染的治理还是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的,不同方式的噪声污染所采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人们都应该加强保护与责任意识,声音的传播是一种被动性的传播,人们无法拒绝声音,而我们生存在同样的一个大环境里,声音的传播是相互的,只有大家都提高了保护与责任意识,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噪声传播所带来的对于健康的危害。3.结语

随着现代发展城市化的延伸,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建筑施工作业所造成的噪声污染十分严重并影响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因此提出以上五个方面治理措施,希望为后续的研究学习提供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靳伟,吴国磊,付世军,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投诉案件成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2).[2]张涛.职称论文服务qq814312568 建筑施工噪声环境污染与防治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7).[3]高桂荣.建筑施工噪声扰民的防治对策[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5(03).[4]刘慧敏,张义刚.建筑施工噪声的环境污染与防治对策[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7(03).

篇2:建筑噪声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浅析

摘要 环境问题一直是现代社会深切关注的问题,农村水污染的成因包括乡镇企业的排污,由农药化肥的过量和不合理施用所致的农业污染,未经处理的的污水直接灌溉,畜禽养殖污染,以及居民生活污染等。本文是关于农村水污染类型及污染治理措施。关键词: 农村水污染;生态处理;治理措施。:正文: 当前,国家大力倡导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农村生态环境令人担忧,饮用水源水质下降、畜禽养殖污染、农村面源污染等问题突出,使农村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不仅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当前我国农村饮用水保障程度依然很低,全国约有3.2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其中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6300多万人饮用高含氟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饮水不安全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疾病流行。据调查,我国一些沿江农村地区,由于受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因饮用水问题,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斑牙病、结石、皮肤病等疾病,有的还出现了“癌症高发村”。目前我国农村生产与生活中存在的这些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环境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必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1 农村水污染现状及成因 1.1乡镇企业的排污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加之产业梯级转移和农村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工业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在乡镇地区悄然兴起,造成城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向乡镇地区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超标排放已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1.2农药化肥的过量和不合理施用

目前我国化肥的亩施用量超出世界平均水平的1倍多,呈逐年增加趋势,而利用率在下降。在我的调查中发现,农民在施肥观念上,普遍存在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磷肥、轻钾肥,重大量元素肥、轻中微量元素肥的“三重三轻”现象。在施肥方法上,表施和撒施的现象较为普遍。在施用量上,地区之间、作物之间存在不平衡,农民不了解自己所耕种的土壤、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现象严重。

1.3未经处理的的污水直接灌溉

污水灌溉对于缓解水资源紧缺地区的农业用水危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污水中含有丰富的N、P等营养成分,提高了农业生产产量。因此,污水灌溉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可观的水、肥效益。然而,不合理污水灌溉对土壤、农作物、地下水造成了污染,并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一定危害。引用污水农灌造成污染的最根本原由,是因为灌溉用水的污染。因此,控制污水农灌的污染,必须要控制农业用水污染。

1.4畜禽养殖污染

我国的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畜禽养殖已成为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许多地区的畜禽粪便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居民生活、农业、乡镇和餐饮业的污染排放量,成为许多重要水源地、河、湖、海洋严重污染及其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1.5居民生活污水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来水的普及使卫生洁具、洗衣机、沐浴设施等走进了平常百姓家,群众的人均日用水量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急增,产生大量的污水,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和生活垃圾的乱堆、乱放,已逐步成为导致我村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环境污染致使水体变黑发臭,村庄内蚊蝇孳生,群众的身体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2农村水质污染治理措施 2.1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我们应当加强农村地区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国家环保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了解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内在联系;了解怎样科学、全面、协调地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和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的环境权益;让农民多学习,多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常识,增强环保意识和环境忧患感,自觉参与、积极保护农村环境。农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一方面能够使其清醒地认识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增强其对自身污染或破坏环境行为的自我约束 2.2建设绿色社区

通过政府与民间组织、公众的合作把环境管理纳入社区管理,建立社区层面的公众参与机制,让环保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加强居民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素质,推动大众对环保的参与。同时,在建设绿色社区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创造出一种与环境友好、邻里亲密、和睦相处的社区氛围。因此,政府在整治水环境过程中,应积极引导沿岸居民社区参与绿色社区建设。2.3加强水质监测工作

水体水质监测是开展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是了解和掌握水体中污染物规律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也是防治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制定各项环境标准和环境管理条例的科学依据。

2.4地方政府要建立有效保护水环境的长效管理机制,出台和制定奖惩政策,广泛宣传环保知识,使环保观念融化到每个公民的血液中,提高人们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地把环保作为一种习惯、责任和义务。

2.5农业部门要大力推广多施用农家肥和生物农药,减少化肥和剧毒农药的施用量,遏制地下水污染加剧的势头。

实践总结:通过此次实践我深入了解了许多现实中的环保知识,也充分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与复杂性。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社会阅历,锻炼了实践能力,也磨练了我的意志。此次实践让我以亲身经历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引导我关心社会,服务社会。使我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了我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积累社会经验,为以后走出校门,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基础,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3:农用残膜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1 农用残膜污染的危害

1.1 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 降低土壤肥力

大量残留的农用地膜在土壤中很难被自然分解, 影响土壤中的水、肥、气、热活动, 给土壤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不利于农业的生态平衡。其表现在:一是破坏土壤的通透性和团粒结构的形成, 使土壤上下隔离, 形成断层, 造成土壤板结, 降低了土壤的吸水、保水能力, 导致有水下不去、有浆上不来, 使土壤的物理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二是地膜的残留会使土壤胶体吸附能力降低, 有些速效性养分易流失。三是残留农膜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使迟效性养分转化率降低, 影响施入土壤有机肥养分的分解和释放, 降低肥效。

1.2 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造成减产

地膜残留在土壤中, 使种子不能很好地发芽, 即使发芽, 根系也因无法穿透地膜而扎不下去, 达不到根深蒂固的程度, 作物易遭受灾害。如果种子播到残膜下面, 发芽后也长不出来, 造成缺苗断条, 使作物减产。据统计, 各类作物减产幅度:玉米为11%~13%, 小麦9%~10%, 水稻8%~14%, 大豆5.5%~9.0%, 蔬菜15%~59%。连续覆膜的时间越长, 残留量越大, 对作物产量影响越大, 连续使用15年以后, 耕地将颗粒无收。

1.3 危害人体健康

农膜生产过程中添加一些助剂, 当农膜废弃在田间或土壤里时, 其中的助剂会向土壤和水中渗透、迁移, 会污染大气、土质和水域等。特别是某些含铅、镉等重金属有毒添加剂, 会先通过土壤富集于蔬菜、粮食及动物体中, 人食用后直接影响健康。

1.4 破坏环境, 有碍观瞻

残膜被丢弃于田头地角, 积存于排泄渠道, 散落于湖泊水体或乱挂在树枝杆头, 成为白色污染的重要标志, 既不雅观还可能缠绕犁头和播种机轮盘, 影响田间作业。

2 农用残膜污染现状

2.1 农膜质量较差, 回收难度大

农用塑料薄膜使用与回收问题主要集中在农用地膜上, 目前农用地膜主要使用的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一般厚度为0.003 mm或0.004 mm。由于生产者与使用者过分追求经济效益, 地膜的生产趋于薄型化, 致使农用地膜强度低、易破碎, 寿命只有4~5个月, 给回收带来困难。

2.2 农膜数量逐年递增, 污染面扩大

近些年, 保护地栽培技术在沈阳市农村广泛推广应用, 农用棚膜、地膜使用量迅速增加, 且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应用作物由单一的瓜菜品种扩展到玉米、烤烟等作物。沈阳市2004年地膜用量为2 300 t, 棚膜用量为2 500 t。

2.3 回收方法落后, 制约农膜回收率

沈阳市农膜回收的方式多采用人工捡拾地膜, 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耗工、费时的问题, 致使农民积极性差。只注意清理大张的残膜, 而忽视了小块的;只捡地表的, 而不翻挖土里的。有的农户甚至把从田间清理的地膜又随意丢弃到地头, 遇到大风后被带回田间, 造成二次污染。

2.4 废旧菌袋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沈阳市食用菌产业规模的跨越式发展, 废旧菌袋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在路边、河边、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摆放的废弃菌袋, 按规格为16.5 cm×33.0 cm、1 000个菌袋重4 kg计算, 沈阳市2004年菌袋用量达1 000 t以上, 如果得不到重视和加以回收利用, 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3 农用残膜污染的治理措施

要防治农用残膜污染应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 积极防治残膜污染。主要通过清理和回收利用减少污染, 并依靠有利于回收利用的经济政策提高回收利用率。

3.1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环保意识

治理白色污染受益者是农民, 治理主体仍然是农民, 必须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 使他们意识到残膜对环境、农作物生长乃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危害,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把残膜清理回收工作与秋整地结合起来, 广泛动员, 并组织农民在田头将废膜深埋、焚烧, 以避免二次污染。

3.2 完善制度, 严格执法

把农用残膜清理回收工作纳入政府行为, 加强各级领导重视, 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 强化制度管理。县、乡、村各级要建立岗位责任制, 对农民要同养地制度挂钩, 提出明确要求, 划定责任区, 明确责任人, 搞好检查监督。严格按照《辽宁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规定, 本着“谁污染、谁治理、谁使用、谁清除”的原则, 对不清理的农民给予必要的处罚。

3.3 提高农膜质量

目前使用的地膜厚度一般为0.003~0.004 mm, 致使地膜强度小易破碎, 产生的较小碎片不利于人工回收而大量残留于土壤中, 建议使用0.012 mm厚的地膜, 这样地膜使用后碎片大, 便于田间回收, 可减少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同时, 生产农用薄膜时, 尽可能使用低毒添加剂, 以减少重金属污染。

3.4 加强新型农膜的科研攻关

沈阳市几年前试验并推广过生物降解膜, 但效果不太理想。因为光降解受地理、气候制约, 很难达到较准的时空性, 且不完全降解。因此, 要逐步完善光降解类型, 提高技术指标。开发新型农膜代替塑料农膜, 利用天然产物和农副产品的秸秆类纤维生产农用薄膜, 可部分取代农用塑料, 这是一种根治残膜污染的有效途径, 发展前景广阔。此外, 应充分利用科技进步因素, 提高残膜回收率。推广残膜回收机械化生产技术, 各地自制和引进多种捡膜机械, 并进行多项改进和更新, 大大提高了沈阳市农用残膜回收率。目前沈阳市残膜回收机械达到220多台。

3.5 搞好农膜的再生利用, 防止污染转移

根据当地使用农用薄膜的状况和用量大小建立废膜加工企业, 将废弃物加工成工业原料, 建立菌袋回收加工厂, 将菌袋回收利用, 填充物发酵制成有机肥料, 也可以加工成机制木炭, 变废为宝。在起步阶段, 政府要制订一些优惠政策, 以鼓励回收加工、利用残膜的企业发展, 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摘要:通过分析农用残膜对农田环境和农作物产生的危害, 针对农用残膜污染现状提出治理措施。

关键词:农用残膜,危害,污染现状,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孙志洁.棉田残膜污染调查及其危害[J].河南农业科学, 2006 (4) :61-62.

[2]张保民, 王兰芝, 潘同霞, 等.残膜污染土壤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 1996 (2) :9-10.

[3]袁俊霞.农用残膜的污染与防治[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3, 20 (1) :31-32.

篇4:建筑噪声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噪声污染;现状;治理措施

目前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崛起,使得施工噪声污染也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从施工单位、施工现场以及全民参与这几个方面着手,对设备、工艺、管理、监测等进行规范,保证施工的文明和科学,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降低城市噪声污染。

一、建筑施工噪声的污染特点

1、间歇性

建筑施工噪声多为间歇性噪声,如桩机完成一个桩基础(从第一锤开始到桩到位)大约需10min,搅拌机搅拌一次大约需8min,运输车辆的通行。

2、强度大

噪声属于物理污染,是能量污染,能够叠加,并且是按能量相加的。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源多,叠加的噪声声级大,故产生的噪声污染的强度大。

3、范围广

每一个建筑施工场地同时会有多种机械设备工作,总体来看噪声污染源集中在施工场地内,但由于目前建筑物普遍较高,所以造成的污染范围广。

4、污染源的复杂性

建筑施工噪声排放强度与机械种类、人为因素、施工阶段和工艺水平等诸多因素相关,加大了防治的难度。

二、建筑施工噪声的污染现状

一是施工机械设备工艺老化,适应不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产生高噪声污染,施工单位不淘汰或不更换新型设备,使得一些机械“带病”运转,产生高声级噪声污染环境。

二是施工场地布局不合理,大多数露天施工,往往不设置隔声、吸声、消声等声屏障,使得建筑施工噪声直接向周围环境排放,产生强烈的建筑施工噪声污染。

三是在施工过程中,燥声监测与工程监理的作用得不到发挥,不能保证对建筑施工噪声的有效监督管理。不能及时发现施工噪声超标准污染现象,造成一些施工场地的噪声污染恶性循环。

四是一些施工单位唯利是图,法律、法规意识淡薄一味追求利益,无视法律,不分时断,随意施工,产生超标施工噪声,严重干扰周围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

三、提高建筑噪声污染的治理措施

1、对项目审批严格把关

在建筑施工现场,部分机械设备是处于相对固定状态的,如升降机、吊车等,因此在进行项目审批的过程中,必须对施工单位提出要求,就是合理的布局设备,使其距离噪声敏感区较远。或者是对临时性封闭结构做加盖处理,将不良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除此之外,就是重视运输车辆造成的噪声污染,并要求车辆将消声器安装,对于工地进出大门的选择,应该尽可能靠近主干道,将对人们的影响降到最低。

2、合理制定作业时间

在施工现场超出规定时间带作业的一般是混凝土连续浇注,而且噪音的强度非常大,如在夜间作业噪音尤为突出。为了有效控制施工单位夜晚连续作业,就应该严格控制作业时间,特别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噪声施工作业时,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 “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的规定,禁止夜间(22:00~6:00)施工,如有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应报环保部门批准,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并告示附近居民。

3、对生产技术积极的改进

一是将现场外部作为生产作业的主现场,将现场的作业内容和作业量尽可能地减少和降低,由于制作成品和半成品时会产生噪声,能够完成于车间和工厂的尽可能在施工现场外部完成,例如混凝土的搅拌、加工金属材料以及木材等,以实现非现场作业为主。二是保证施工现场维护结构全封闭性,加强使用新型的隔音围护,将施工噪音尽可能地消除和降低。三是对作业技术进行积极的改进,将先进的材料和设备引进,将作业噪声最大限度的降低,或者是选择配备有消声的机械设备,或是在施工现场搭建作业棚,有效的预防和降低噪音的扩散。

4、重视并加强施工现场的噪声监测

为了对施工现场的噪声污染情况进行及时的预防和控制,就必须对噪声的波动情况进行实时的掌握,并由专人负责现场的噪声监测和管理,当噪声值超出规定范围的情况下,则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控制,避免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

5、积极淘汰落后设备改进更新技术

加快設备更新换代,淘汰落后设备改进更新技术机械,就是从声源上控制噪声,是防止噪声污染的最根本的措施。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代替高噪声设备和工艺,在声源处根据声源特点安装不同类型的噪声消声器,如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消声器等。完善建筑施工机械的产品噪声标准,并严格执行这些标准积极推行技术改造,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对达不到噪声标准的不予市场销售,确保低噪声设备和工艺的推广使用。

6、严格控制人为噪声

进入施工现场不得高声叫喊,限制高音喇叭的使用,最高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凡是学校、医院、养老院等附近进行强噪声作业时,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般晚10 点到次日早6 点之间停止强噪声作业。确系特殊情况必须昼夜施工时,尽量采取降低噪声措施。同时要从声源上控制噪声,就是要进一步完善施工机械的产品噪声标准,并严格执行这些标准,这是防治噪声污染的最根本措施。

7、科学防治施工噪声污染

推行施工噪声降噪的实用技术,条件允许的可安装消音、吸音设备,如使用纤维材料、颗粒材料等吸声材料,在打桩机、搅拌机等高噪声施工机械周边设施吸声屏,可降低噪声15dB(A)左右;另外,对施工设备也可以屏蔽降噪,使用隔声性能好的隔声构件将施工机械噪声源与周围环境隔离,以减少环境污染范围与污染程度,如用砖砌成的隔声间,隔声量可达30~50dB(A)。建筑部门应根据噪声特点和经济能力,科学地防治噪声污染。

8、完善法律法规的规定

将建筑施工噪声的法律责任的承担者调整为建设单位,而不再是具体承担施工任务的建筑企业,这样就可以落实建设期的义务,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的要求相一致,实现环保部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权力、义务的一致,共同来解决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同时,环保部门在查处违法夜间施工行为时,就能顺利地解决在取证、送达和执行等环节面临的困难,提高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效率。

9、加强公众监督

施工场界周围的居民和群众有权在施工前了解施工时可能发生噪声污染情况,施工单位应听取当地公众的意见,接受公众监督。对公众提出的合理要求及投诉意见要理性对待,加强责任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各地都在加紧建筑工程的建设,但是建筑施工不能以噪声扰民为代价。环境保护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对于建筑噪声污染,即要加强监督,强化防治措施,也要进行理性认识与对待。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地方法规,采取得力措施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环境,尽量减少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干扰。使整个施工过程在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下,严格按施工程序办事,真正做到文明施工。

参考文献:

[1]陆志成.探讨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J].河南科技.2013(09)

[2]张福宏.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6)

[3]李玉春.建筑噪声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J].科技创业家.2013(04)

[4]卢琦星.建筑施工噪声衰减规律与达标距离分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07)

篇5:农用残膜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摘要:通过分析农用残膜对农田环境和农作物产生的危害,针对农用残膜污染现状提出治理措施。

关键词:农用残膜;危害;污染现状;治理措施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用残膜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促进了农民增产与增收。但随着用量不断增大,农民的认识不够,致使农用残膜清理回收不利,土壤残留量逐年增加,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1-4]。因此,整治农用残膜污染刻不容缓。

1农用残膜污染的危害

1.1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降低土壤肥力

大量残留的农用地膜在土壤中很难被自然分解,影响土壤中的水、肥、气、热活动,给土壤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不利于农业的生态平衡。其表现在:一是破坏土壤的通透性和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土壤上下隔离,形成断层,造成土壤板结,降低了土壤的吸水、保水能力,导致有水下不去、有浆上不来,使土壤的物理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二是地膜的残留会使土壤胶体吸附能力降低,有些速效性养分易流失。三是残留农膜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使迟效性养分转化率降低,影响施入土壤有机肥养分的分解和释放,降低肥效。

1.2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造成减产

地膜残留在土壤中,使种子不能很好地发芽,即使发芽,根系也因无法穿透地膜而扎不下去,达不到根深蒂固的程度,作物易遭受灾害。如果种子播到残膜下面,发芽后也长不出来,造成缺苗断条,使作物减产。据统计,各类作物减产幅度:玉米为11%~13%,小麦9%~10%,水稻8%~14%,大豆5.5%~9.0%,蔬菜15%~59%。连续覆膜的时间越长,残留量越大,对作物产量影响越大,连续使用以后,耕地将颗粒无收。

1.3危害人体健康

农膜生产过程中添加一些助剂,当农膜废弃在田间或土壤里时,其中的助剂会向土壤和水中渗透、迁移,会污染大气、土质和水域等。特别是某些含铅、镉等重金属有毒添加剂,会先通过土壤富集于蔬菜、粮食及动物体中,人食用后直接影响健康。

1.4破坏环境,有碍观瞻

残膜被丢弃于田头地角,积存于排泄渠道,散落于湖泊水体或乱挂在树枝杆头,成为白色污染的重要标志,既不雅观还可能缠绕犁头和播种机轮盘,影响田间作业。

2农用残膜污染现状

2.1农膜质量较差,回收难度大

农用塑料薄膜使用与回收问题主要集中在农用地膜上,目前农用地膜主要使用的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一般厚度为0.003 mm或0.004 mm。由于生产者与使用者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地膜的生产趋于薄型化,致使农用地膜强度低、易破碎,寿命只有4~5个月,给回收带来困难。

2.2农膜数量逐年递增,污染面扩大

近些年,保护地栽培技术在沈阳市农村广泛推广应用,农用棚膜、地膜使用量迅速增加,且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应用作物由单一的瓜菜品种扩展到玉米、烤烟等作物。沈阳市20xx年地膜用量为2 300 t,棚膜用量为2 500 t。

2.3回收方法落后,制约农膜回收率

沈阳市农膜回收的方式多采用人工捡拾地膜,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耗工、费时的问题,致使农民积极性差。只注意清理大张的残膜,而忽视了小块的;只捡地表的,而不翻挖土里的。有的农户甚至把从田间清理的地膜又随意丢弃到地头,遇到大风后被带回田间,造成二次污染。

2.4废旧菌袋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沈阳市食用菌产业规模的.跨越式发展,废旧菌袋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路边、河边、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摆放的废弃菌袋,按规格为16.5 cm×33.0 cm、1 000个菌袋重4 kg计算,沈阳市20xx年菌袋用量达1 000 t以上,如果得不到重视和加以回收利用,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3农用残膜污染的治理措施

要防治农用残膜污染应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积极防治残膜污染。主要通过清理和回收利用减少污染,并依靠有利于回收利用的经济政策提高回收利用率。

3.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治理白色污染受益者是农民,治理主体仍然是农民,必须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使他们意识到残膜对环境、农作物生长乃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危害,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把残膜清理回收工作与秋整地结合起来,广泛动员,并组织农民在田头将废膜深埋、焚烧,以避免二次污染。

3.2完善制度,严格执法

把农用残膜清理回收工作纳入政府行为,加强各级领导重视,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强化制度管理。县、乡、村各级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对农民要同养地制度挂钩,提出明确要求,划定责任区,明确责任人,搞好检查监督。严格按照《辽宁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规定,本着“谁污染、谁治理、谁使用、谁清除”的原则,对不清理的农民给予必要的处罚。

3.3提高农膜质量

目前使用的地膜厚度一般为0.003~0.004 mm,致使地膜强度小易破碎,产生的较小碎片不利于人工回收而大量残

留于土壤中,建议使用0.012 mm厚的地膜,这样地膜使用后碎片大,便于田间回收,可减少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同时,生产农用薄膜时,尽可能使用低毒添加剂,以减少重金属污染。

3.4加强新型农膜的科研攻关

沈阳市几年前试验并推广过生物降解膜,但效果不太理想。因为光降解受地理、气候制约,很难达到较准的时空性,且不完全降解。因此,要逐步完善光降解类型,提高技术指标。开发新型农膜代替塑料农膜,利用天然产物和农副产品的秸秆类纤维生产农用薄膜,可部分取代农用塑料,这是一种根治残膜污染的有效途径,发展前景广阔。此外,应充分利用科技进步因素,提高残膜回收率。推广残膜回收机械化生产技术,各地自制和引进多种捡膜机械,并进行多项改进和更新,大大提高了沈阳市农用残膜回收率。目前沈阳市残膜回收机械达到220多台。

3.5搞好农膜的再生利用,防止污染转移

根据当地使用农用薄膜的状况和用量大小建立废膜加工企业,将废弃物加工成工业原料,建立菌袋回收加工厂,将菌袋回收利用,填充物发酵制成有机肥料,也可以加工成机制木炭,变废为宝。在起步阶段,政府要制订一些优惠政策,以鼓励回收加工、利用残膜的企业发展,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4参考文献

[1] 孙志洁.棉田残膜污染调查及其危害[J].河南农业科学,20xx(4):61-62.

[2] 张保民,王兰芝,潘同霞,等.残膜污染土壤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9-10.

[3] 袁俊霞.农用残膜的污染与防治[J].农业环境与发展,20xx,20(1):31-32.

篇6:开封市大气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概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城市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影响到开封市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开封市位于河南省中东部,面积6444平方公里。市区位于黄河冲积平原中部,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开封市属暖时代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清爽凉爽,冬季干旱少雪。开封市的大气污染主要集中在冬春两季,春季风大降雨少,空气干燥,扬尘多。而冬季采暖期长,且我市居民多数以燃煤取暖,由于冬季气候稳定,逆温出现的频率搞,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因此大气污染一直是突出问题。开封市的大气环境以总悬浮颗粒和降尘为主要污染物,其他还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属于典型的煤烟型污染,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燃煤和扬尘等。

开封市大气污染的症结在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合理,工业多以污染严重且难于治理的中小化工为主,以煤为主要能源结构,加上环保投入不足,体制不顺,管理薄弱。使本来就处理效率不高的治污设施,更加难以良好运行。造成开封市大气环境面临严峻形势。严重的大气污染不仅损害居民健康,而且有损城市形象和声誉。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重现古都的碧水蓝天,正式我们当前的迫切任务。

改善开封的大气环境有以下几个主要措施:

1、调整产业布局和结构,加速发展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对污染严重的企业严格把关和监督。

2、完善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功能区分布。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投入适当资金扶持节能行业,倡导节能减排。

4、大力推广使用绿色能源或轻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用天然气代替煤。

5、加大机动车监管力度,减少机动车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把控机动车尾气排放,加速发展清洁环保公共交通

6、完善法制,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公民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加大法律的处罚力度。

7、政府部门要加强宣传力度,加强领导机制。

8、加强城市周边绿化建设,提高空气净化能力。

此外,制定地方排放标准、合理的能源价格和分配政策,深化燃煤锅炉拆并工作,推进集中供暖、热电联供,加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力度,定期抽样检查大气环境,做到时时监督,即时调控等也是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重视的几个治理因素。

不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是现在乃至未来开封市大气污染治理重要目标之

一。当然,能源结构优化和调整更是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援助,建立一整套既节能环保又能满足人们能源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相信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及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下,开封市的大气环境问题会得到逐步的解决,市区的环境会在不久的未来变得清新美好。

姓名:杨鹏宇

篇7:建筑噪声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浅析

吉林省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分析及治理措施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虽然吉林省在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农村环保工作仍然十分薄弱.基于吉林省农村环境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污染成因分析,提出了“切实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地,加强村庄生活污染治理力度,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矿企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五方面治理措施,有利于促进全省农村环境的有效改善.作 者:吴兵 刘艳君 包丽艳 Wu Bing Liu Yanjun Bao Liyan 作者单位: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12期 刊:环境科学与管理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年,卷(期):,34(12)分类号:X171关键词:农村 生态环境 污染 治理措施

篇8: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1 我国农村污染现状

以往农村生活污水主要为冲厕污水、炊饮污水、洗澡、洗衣污水等,主要污染物为COD、氮和磷,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低于城市污水,水质相对较稳定。近年来,国家加大城市的污染控制,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迁至城郊和农村,致使原本以单一生活污水为主要特征的农村污水,向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混合的复杂废水型转变。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规模化养殖业成为提高农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而当前城镇人粪尿和养殖牲畜粪尿的处理比例较小,相当一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由人畜粪尿直接排入水体的氮素与磷素超过了农田化肥径流流失水体氮素与磷素的总量,面源污染问题日趋突出[1]。

与点污染源相比,面污染源由于分散、位置难以确定,因此在治理管理方面较为困难。据200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的统计,我国的长江、黄河、松花江、辽河、海河、淮河等污染严重,符合和优于三类水的河长仅占评价河长的58.7%,比1998年下降了3.7个百分点。而对24个湖泊的评价中,有11个湖泊水质污染严重,特别是太湖与巢湖水质很差[2]。

2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2.1 乡镇企业生产废水

由于农村环境容量较大,农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加之企业布局不当,技术生产落后,大部分乡镇没有废水处理设施,使农村水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而许多因污染严重城市工厂企业不断搬迁至农村,使本不乐观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

2.2 农业生产废水

据统计,我国年使用化肥4 537万t,使用农药50~60万t。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与化肥的土地面积每年超过2.8亿hm2,由于地表径流将大量的污染物带入水体,这是水体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3]。

2.3 农村生活污水与垃圾

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污水达80多亿t,据2005年建设部对全国部分农村的调查显示,96%的农村没有污水处理及收集系统,80%的村庄垃圾堆放在路边甚至水源地、泄洪槽及水塘边,这严重危害饮用水源安全和影响居民身体健康[4,5]。

2.4 畜禽养殖业废水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畜禽牧业成为农村新的污染源,我国畜禽养殖厂多分布在人口集中,水系较为发达地区,90%以上规模化养殖场没有废水处理设施,而农村以家庭小型养殖未被统计在内,据2000年调查显示,我国畜禽粪便产量达19亿t,是全年工业废弃物产量的2.4倍[3]。

3 农村水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我国多数农村采用明渠或自然沟渠排放生活污水和雨水,虽然污水得到一定的处理,但经化粪池处理后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满足不了保护环境的要求,对地表与地下水体还存在污染的隐患。造成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农村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薄弱。我国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主要设在城市,对农村生活与农业的管理较小,因此,导致政府对农村的环境管理不力。

(2)环境保护设施建设不足。尽管少数靠近城镇的农村建有排水管网,但是我国96%的农村没有污水处理及收集系统。农村环保设施建设的严重不足是目前农村水污染治理的一大难题。

(3)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我国城市环境的保护采取了优先政策,对城市的工业废水处理给予很多的优惠政策,而对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相对滞后,加之地方财政收入较少,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明显不足,致使地方政府对环境治理积极性较低。

4 加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措施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农村的差异较大,同时我国的国民经济实力薄弱,大多地区的乡镇经济基础差,农村污水处理不能简单照搬城市的废水处理办法,必须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采取适合本地区经济条件的污水控制措施。

4.1 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

各级政府与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对农村环境问题给予充分重视,做好地域环境规划,建立建全环境保护管理体制,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4.2 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我国农村居民知识水平较低,环保意识淡薄,大多数农村青年人外出打工,留守人员年龄偏大,受教育水平更低。农村居民是农村环境的建设维护的主体,做好农村的环境治理离不开广大农村居民。

4.3 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目前,制约农村污水处理的关键因素是建设资金问题,农村环境的治理需要政府投资,但并不意味政府的全包全揽,按照谁投资谁受益,采取多方筹集资金的原则,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污水处理新路子。

4.4 采取适宜的污水处理技术

各地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应因地制宜地采取就地处理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建设投入低、运行管理费用少、处理效果好的原则选择适合本地的废水处理技术[6]。

摘要:根据农村水污染的特点与成因,总结了农村水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农村污水治理是建设环境友好社会的大势所趋,提出加大农村废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朱兆良,诺斯,孙波.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8-12.

[2]冯肃伟,戴星冀.新农村环境建设(城市管理丛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53-56.

[3]曾鸣,谢淑娟.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研究——制度透析与路径选择[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71-78.

[4]谢良林,黄翔峰,刘佳,等.北方地区农村污水治理技术评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8(19):8267-8269.

[5]王晓峰,陈鹏飞.社会主义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选择探讨[J].小城镇建设,2009(4):56-58.

篇9:建筑噪声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浅析

关键词 土壤污染;危害;土地板结;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5--02

土壤指的是在土地表面上下2 m左右的厚土层,一般情况下,土壤十分肥沃,能够支持农作物成长所需的大部分养分。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一味偏重于工农业的快速前进而忽视了客观规律,没有看到土壤与快速发展之间的协调性。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土壤与河水一样具有自净能力,但当土壤所承载的污染物质超过了其能够自净的最大范畴,就会导致相当严重的土壤污染的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发展的脚步。因此,从土壤污染的概念出发,对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危害以及主要的解决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建言献策。

1 土壤污染的概念

从理论上来说,当土壤中污染物质的含量超过了一定的标准,影响到了土壤的正常功能,使土壤能够为植被提供的养分和保护作用的能力逐渐降低。此时,土壤中无法排解出去的污染物质就能够通过地表的农作物进入到人体内,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如此一个循环过程完成后,土壤的表现形式就可以称之为土壤污染[1]。通俗来说,由于工农业发展速度过快,与客观发展规律不相吻合,造成土壤自身的净化能力无法及时的分解大量的污染物质,导致污染物质停留在土壤之中,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的身体健康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此时土壤的情况就可以叫做土壤污染。

2 土壤污染的现状

从整体上看,我国土壤污染情况非常严峻,不容忽视。据统计,在我国有近48%的土壤存在着严重污染情况。其中,23%的土壤被判断为永久性不可利用土壤,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在剩余的非重度污染的土壤之中,仍有近1/3的土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轻微污染,农业区的土地污染主要表现为土地板结,而工业区则表现为辐射物质增多和永久性不可降解污染物质的大量排出上。此外,在我国土壤结构中,受重金属污染物质污染的土壤占据总体的1/6。此类土壤污染还存在着严重的不确定性和辐散性,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质会随着降雨流入到河水之中,进而形成对其他环境的二次污染。

3 土壤污染的危害

3.1 对农作物及人体的危害

土壤污染的危害首先表现为农作物的质量上,由于土壤无法降解,其内部存在着的污染物质,只能通过将污染物质通过农作物的吸收作用将其排除出去。不过在此种情况下,土壤表层的植被的产量和质量就会受到相当严重的影响,而农作物内部携带的污染物质则会流入人体之中[2]。相比之下,人体的自净功能远不如土壤,相应的受到污染物质的危害就会大得多。

3.2 对其他环境的危害

土壤污染的危害是连续性的,通过自然界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首先,土壤污染的有害物质并不是都存在于土壤内部的,有些物质潜藏在土壤表面,在狂风和大雨的双重作用下,此类有害物质可能随之飘散于自然界的各个地方。如果有害物质进入到了河流之中,就会造成水污染,并且在蒸腾作用下进一步造成大气污染,大气污染在一段时间后,又会通过降雨浇洒在土壤表层,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4 土壤污染的解决措施

4.1 出台环境保护政策并加强污染监测工作

针对现阶段土壤污染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我国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宣传土壤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对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3]。此外,我国社会监督部门应该严格的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对社会上的工农业发展情况进行监督,对于那些只求经济利益而使用违规化学药剂的企业采取警告或勒令停产等处理手段。同时,要建立整体上的检测系统。

4.2 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进行补救

除了加强未来的污染防护,还需要针对现今的污染现状进行及时的补救。如对于土地板结和重金属物质含量过多的情况,就可以在土壤的化肥中掺杂进石灰、氧化铁等化学物质,促进土壤的分解并加强土壤的自净功能;而那些污染极为严重的地区,则可以将土壤表层的污染层整体移除,防止污染的深化;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物质的含量,强化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及化肥农药的吸附力;在生产中要合理控制化肥及农药的用量和使用范围,并大力发展用生物防治等措施。

5 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发展的现状与自然环境的承受力严重脱轨,导致我国自然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其中尤以土壤污染现象最为严重。土壤一旦遭受了污染,就会影响你农作物的产量,有时严重污染的土壤出产的农作物中还会携带有少量的污染物质。长此以往,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可见,土壤污染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近年来急需解决的发展问题之一。本文从土壤污染的概念出发,对现阶段土地质量差和污染严重等土地问题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出土壤污染对人类和社会造成的相当大的危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土壤污染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冉建平.浅析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危害及其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13,11(15):180.

[2]熊严军.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8):297.

[3]魏样,韩霁昌,张扬,等.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5,21(2):15.

篇10:建筑噪声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浅析

姓名:***

学号:**********

院系:**学院

摘要

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进程中,生态环境受到了日益严重的破坏。大气环境污染的不断恶化导致了诸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恶果,大气环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关注大气环境保护,积极采取治理措施,防止大气环境进一步恶化,已经刻不容缓。本文将对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措施做出初步讨论。

关键词

大气污染;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正文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浓度达到有害程度,超过了环境质量标准和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活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凡是能使空气质量变坏的物质都是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分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两种,并且以后者为主要因素,尤其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所造成的。如今我国正处于着力发展经济的时期,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正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自然也就是日益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对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讨论关系到每个公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大气污染的划分可以从原因、现象、影响等多方面进行,为便于提出针对我国大气污染现状的相关治理措施,现主要从大气污染来源这个方面对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划分。根据我国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从污染来源上来看,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交通运输业带来的污染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几乎已经离不开汽车了,然而在人们享受汽车文明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和快捷的同时,大量的汽车所带来的污染也渐渐成为了交通运输业带来的污染的主体。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车辆数目大大增加,汽车数量大幅度增加,然而汽车所带来的污染也已经成为了城市大气污染最主要的来源。汽车的污染主要是指汽车尾气所带来的污染,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主要为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含铅化合物、苯丙芘及固体颗粒物等。现将对其进行大致的阐述:

1、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进入人体的血液后,会和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其携氧能力下降,使人体出现反应,如听力会因为耳内的耳蜗神经细胞缺氧而受损害等。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会使人发生气急、嘴唇发紫、呼吸困难甚至死亡。长期吸收一氧化碳对城市居民身体健康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威胁。

2、NOX。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95%以上可能是一氧化氮,其余的是二氧化氮。人受一氧化氮毒害的事例尚未发现,但二氧化氮对人体影响甚大。它不易为上呼吸道吸收而深入下呼吸道和肺部,引发支气管炎、肺水肿等疾病。二氧化氮浓度0.19-0.32mg/m-3最长1小时,一个月出现不能多于两次才能确保公共健康。

3、烃类物质。汽车尾气的碳氢化合物中甲烷是窒息性气体,高浓度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乙烯、丙烯和乙炔则主要是对植物造成伤害,使树木不能正常生长。苯是无色类似汽油味的气体,可引起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易倦、头晕、头痛、呕吐、失眠、粘膜出血等症状,也可引起血液变化,红血球减少,出现贫血,还可导致白血病。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如苯丙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4、光化学烟雾。碳氢化合物和NOX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产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新的污染物而形成光化学烟雾,1952年12月伦敦发生的光化学烟雾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4000。这足以表明光化学烟雾对人类健康影响之大。

5、含铅物质。铅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消化系统和肝、肾等器官。铅能抑制血红蛋白的合成代谢过程,还能直接作用于成熟的红细胞。铅在人体内各器官中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对人的心脏、肺等造成损害,使人贫血,行为呆傻,智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严重的还可能导致不育症以及高血压。20世纪40年代以来,通过汽车燃烧排入大气中的铅已达数百万吨,成为一种公认的全球性污染。

6、物理性污染。除了以上的化学物质所带来的大气污染外,汽车还会产生许多物理性的污染。比如汽车尾气中含有一定的可以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会造成臭氧空洞;不完全燃烧的汽油等会造成城市空气气味污染;汽车排放的硫化物、氮化物等会导致酸雨;汽油燃烧不充分而产生的不定型碳形成黑烟,污染城市环境,危害人体的呼吸道健康,甚至形成黑雨危害动植物生命。汽车尾气的污染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温室效应,汽车所燃烧的化石燃料数量巨大,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它对全球温室效应带来的影响也就可想而知。

除了汽车带来的污染以外,当然还有其他的交通运输工具所带来的污染,比如在平流层飞行的飞机锁排放的废气中就有一部分含氟物质,会破坏臭氧层,造成臭氧空洞,威胁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的健康和生命。另外,船舶、航天器等的废气污染也对大气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危害。

(二)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

现阶段我国工业发展极为迅猛,各种工厂不断地兴建起来,由于过度追求经济效益,有些工厂的各种废气未处理达标即向外排放,再加上工业废气等污染物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和危害严重性,从而导致工业生产带来的大气污染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和极大的清理困难。从大体上来讲,工业废气污染主要包括火力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和化工厂等耗能较多企业燃料燃烧排放的污染物,各生产过程中的排气(如炼焦厂向大气排放H2S、酚、苯、烃类等有毒物质;各类化工厂向大气排放具有刺激性、腐蚀性、异味性或恶臭的有机和无机气体;化纤厂排放的H2S、NH3、CS2、甲醇、丙酮等)以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粉尘等。这些物质进入人的体内,有的直接产生危害,有的有蓄积作用,更加严重的危害人的健康

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废气污染的危害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因此,工业生产带来的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如二氧化硫、刺激性气体等等。

2、对植物的危害:工业气体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的生理机能受到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

3、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对天气和气候的危害是十分显著的。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从工厂、发电站等设备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烟尘微粒,使空气变得浑浊,遮挡了阳光,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我们所关注的雾霾就属于其中的一种。这会导致人和动植物因缺乏阳光而生长发育不好。(2)增加大气降水量:从大工业城市排出来的微粒,其中有很多具有水气凝结核的作用,当大气中有其他一些降水条件与之配合的时候,就会出现降水天气。(3)酸雨:酸雨是工业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经过氧化形成硫酸、硝酸,随降水下落形成的。酸雨能使大片森林和农作物毁坏能使金属的防锈涂料变质而降低保护作用,还会腐蚀、污染建筑物。

(4)增高大气温度:在工业城市上空,由于有大量废热排放到空中,因此,近地面空气的温度比四周郊区要高一些。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中被称做“热岛效应”。这也是一种物理性质的大气污染。

(三)生活废物带来的污染

现如今,在全球范围内,人口急速膨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各种生活污染源带来的大气污染也愈发严重,在日常生活中,生活污染源主要包括生活用煤、生活废水、生活垃圾、生活噪声等。而这其中对大气影响最为严重的就是冬季煤炭的燃烧、生活垃圾的处理,其次还有烹饪、生活产生的废气。近些年来,城市人口急剧膨胀,生活垃圾增多,排放的废气也大量增加,生活污染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愈发严重。

尽管生活污染并没有交通和工业带来的污染那么严重,但是其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雾霾,众所周知,雾霾一般发生在冬季取暖期的开始时期,这时期大量燃烧煤炭而产生烟尘废气,如果遇到特定的天气,就极易产生雾霾现象;还有一个重要的污染源就是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城市人口过于密集但城市的垃圾处理能力却不能满足巨大的要求,于是,有不少城市采用焚烧法处理生活垃圾,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严重危害城市周围生物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甚至一些地区对垃圾进行不分类的堆积,在其发酵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微生物和有害气体,对城市大气环境造成极为严重的污染;至于其他的一些生活废气污染也就不一而足。

以上已经对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从产生原因上进行了划分,总之,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体现在多个方面,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如雾霾、有毒有害气体、烟尘、城市热岛效应、全球性变暖、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等。通过以上的划分,已经较为清晰地了解了我国大气污染的大致成因和起源,下面将针对我国大气污染的治理措施做出初步的分析和说明:

1、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大气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根源是我国的人口数目过大,所消耗的自然资源过多,排放的垃圾和废物也就超出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现代科技所能处理的极限,这也就带来了严重的污染。所以,想要从根本上控制大气污染的现状,就要控制人口数量,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废物的排放,这才是最为根本的措施;

2、不过,降低人口数量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而且这期间还有可能产生人口老龄话等不良后果,所以还必须进行一些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措施,以减缓污染的现状,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提出如下几条建议:

(1)我国能源的平均利用率仅30%,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潜力很大。合理选择锅炉,对低效锅炉的改造、更新、提高锅炉的热效率,能够有效地降低燃煤对大气的污染,以此减轻工业和生活燃煤带来的大气污染。

(2)区域集中供热。发展区域性集中供暖供热,设立规模较大的热电厂和供热站,用以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是消除烟尘的有效措施。这还具有提高热能利用率,便于采用高效率的除尘器以及减少燃料的运输量等优点。

(3)植树选林,绿化环境。绿化造林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植物有吸收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植物是空气的天然过滤器,而且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因而树林有调节空气成分,减轻温室效应的功能,可以多方面治理大气环境。

(4)大力发展环保科技,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科技兴环保企业。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大量增强企业的科技内涵才是做根本的出路。政府应加强对环保企业科技化的支持和政策引导。在财政税收政策上向企业的科技开发行为倾斜;加强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联系与合作;引进国外投资,弥补资金短缺的现状;积极开展与其他地区和国家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研究与应用新形式的环保理念与技术;聘请国内外知名环境专家参与我市环境整治开发治理工作规划的制定等等,从技术层面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5)对城市交通和公共设施进行合理的规划管理。增加对公共设施的投入。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方便市民出行,减少私家车的数量,减轻汽车尾气污染。

3、为了从深远的角度治理大气环境污染,就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民环保意识

广泛利用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公民的素质和环保意识。广泛普及和宣传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切实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其保护环境的自觉性。这样也就应该从政府、大中小学教育开始,普及环保意识,还要建立公众才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应当及时报道和表彰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公开揭发和批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以上从多个层次对大气环境的治理做出了相关的建议,相信如果全社会能够积极倡导和谐的、文明的生态经济,那么上述的三个重要污染源就一定会得到有效地控制,我们的大气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

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代价。在制定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制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但是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我国的大气污染现状及其危害,我们才能从根源上来治理它。每个人都应该从现在开始树立起责任意识,尽自己所能为我们共同的家园做贡献,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为我们的赖以生存的蓝天白云一起努力!

结语

通过以上对我国大气污染来源的分类和相应的治理措施的讨论,已经大致得到了有关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措施的初步结论,只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那么不仅是我们的大气环境,我们的生态环境都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适宜人类的生活!

参考文献

上一篇:金融证券交流协会下一篇:高中历史会考复习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