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五一安全知识

2024-04-24

小学生五一安全知识(共8篇)

篇1:小学生五一安全知识

五一安全知识方法

这个小假期,想必家长已安排好了形式多样的放松、娱乐活动,但孩子的健康是您的关注,也是我们的牵挂,我们真诚提醒各位家长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请您密切配合:

1、外出游玩注意安全:

要有家长或监护人陪同。教育孩子不跟陌生人玩、不吃陌生人的东西,防止拐骗等事件的发生。

2、注意交通安全: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未满12周岁不得骑自行车上路;不在公路上、街道上、铁路上追逐打闹;不追逐、拦、爬机动车辆,不乘坐“三无”(无行驶证、无驾驶证、无保险)和超载车辆等;过马路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看清两头有无车辆,不突然横穿马路。

3、注意食品卫生安全:

特别是出游时,应到卫生的地方用餐。家长应教育孩子务必注意饮食卫生,不要购买过期或变质的食物。

4、注意用电、用火安全:

家长应教育孩子注意用电用火安全,远离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

5、注意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天气温热多变,容易生病,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有规律的生活,在家开展亲子阅读等有益的活动,把握好孩子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注意用眼卫生。

6、注意疾病预防:

根据春夏季流行病、传染病高发的特点,做好各种预防工作,要求孩子注意个人卫生,积极锻炼身体,确保身体健康,尽量避免让孩子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7、注意合理安排时间:

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每天的.作息时间,并且督促孩子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沉迷于电视或网络。

8、注意防溺水教育:

“五一”假期中,不允许独自一人去池塘、河流、水渠、湖泊等地方嬉戏玩耍,以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五一安全知识技巧

为了使我们的假期过得舒适、祥和而有意义,特就安全方面对大家提以下要求:

1、时刻牢记《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我们学校一直倡导,也一直要求同学们“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希望大家牢记老师的谆谆教导,走出校门后,仍然以学校的纪律和社会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放纵自己。

2、利用“五一”长假,多看一些课外读物,多参加有益的活动,丰富自己的视野,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3、在假期之中,没有家长的带领,不允许私自行动,独自一人外出,如确实需要外出,必须由家长带领,或者经家长同意后方可外出,并注意随时和家长联系。

4、因为五一假期期间,街上马路上行人、车辆特别多,要注意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希望同学们外出时要注意交通安全,不要坐无证车辆,上下车要遵守秩序,不要横穿马路,遵守交通规则。五一期间许多同学可能会随同家人外出旅游或走亲访友,如果和家长一起外出,希望我们同学首先要注意交通规则,同时还要影响自己身边的人,和家长一起参与到文明交通行为中去。

5、同学们外出游玩时,如果遇到与家长走散的情况,要首先保持冷静,不要着急慌张,要知道拨打110或找警察帮忙,或在原地等候,切忌乱跑乱动,哭叫喊闹。

6、出门在外,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接受不认识的人给的食物或礼物,要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不随便跟陌生人走。五一期间同学们若单独在家,遇到陌生人敲家门切莫开门,预防不法分子侵害,遇事要沉着冷静,必要时可报110求救。

7、五一期间由于天气转暖转热,五一假期中,没有家长带领,不允许独自一人去水塘或游泳池游泳,以防溺水死亡事件的发生。

8、五一期间可能有的同学父母仍要上班工作,希望同学们在家好好复习功课,严禁外出上网吧、游戏厅、台球室,录像厅、溜冰场等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场所,要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9、为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希望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关注学生在家时段的表现。督促学生利用晚上、双休日、假期的时间,积极的自主学习、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家务劳动,坚决制止学生到网吧、游戏厅等不良环境中玩耍。家长要针对目前的教育形势,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主动地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

五一安全知识注意事项

马路上应注意的交通安全

1、在马路上要靠边走,走在中间会妨碍车辆的通行,还有被撞的危险。

2、走路时,不要边走边玩,也不要边走边看书。

3、如果是几个人一道走,要排好队靠边走,队伍应竖排,不要横着走,以免妨碍别人走路。

4、不要在马路上打闹、游戏、滑旱冰,容易出危险。

5、下雨天特别要注意前后的车辆,最好穿黄色的雨衣、雨鞋、雨伞等雨具,以引起驾驶员的注意。打雨伞时,雨伞不要挡住视线。更不能把雨伞当作对攻的玩具,以免刺伤人。

6、未满12岁的儿童不能在马路上骑车。

篇2:小学生五一安全知识

二、参加团队旅游的游客,要听从导游或领队人员的安全提示,注意查看旅游安全须知和提示标识标牌。自助游的游客避免前往未开放景区,参加带有危险性的登山、探险、漂流等旅游项目时,要特别加强自我安全防范,行前需制定详细游览计划,认真做好相应防护准备。自驾车出游的游客,请遵守各项交通法规,避免超速和疲劳驾驶。

三、行程中请关注自身财物安全。旅游消费尽量使用信用卡、借记卡等,不要携带大量现金。贵重物品应随身携带或存放在房间、酒店前台的保险柜内。在行程中一旦发生意外事件,请及时报警。

篇3:广州市小学生社会安全知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广州市不同区域4所小学, 在每所学校各个年级中随机抽取1个班级, 抽中班级的全部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共发放问卷810份, 回收771份, 问卷回收率为95.0%;其中有效问卷701份, 问卷有效率为90.9%。学校A, B位于广州市郊区, 教学硬件条件、教师学历水平相对属于中低水平, 被调查学生中农村户口占58.57%, 校内学生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而学校C, D位于广州市中心, 教学硬件条件、教师学历水平相对属于中高水平, 农村户口学生只占7.46%, 学生多为本地常住居民。

1.2 方法

参考文献[2,3,4,5,6,7,8], 根据对国内近期发生社会安全事件主要类型的分析, 结合广州市人口组成、地区文化特色、小学安全教育实际情况等, 自行设计学生安全知识情况调查问卷。高、低年级问卷内容均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及受伤害类型 (有或无) , 另外, 一~三年级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家庭安全、室外安全等, 调查时由受过统一训练的小组成员指导读题, 学生可提问并自行答题,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四~六年级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火灾, 公共安全, 核学、化学、生物恐怖等方面的知识, 调查时四~六年级学生自行阅读并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问卷。

1.3 统计学处理

资料采用SPSS 14.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高年级学生同类社会安全事件发生率普遍高于低年级学生。小学生遭遇东西被偷的发生率约达50%;被陌生人搭讪、被高年级或校外人打等事件的发生率高于遇到火灾 (3.71%) 。见表1。

2.2 低年级学生社会安全知识情况

表2显示, 应对勒索、烧 (烫) 伤处理、楼梯逃生要点是总体错误率最高的前3位, 学校C各个问题的错误率均明显低于其他学校。

当独自在家面对陌生人时, 12.67%的小学生会立即开门或不知道如何应对, 烧 (烫) 伤处理的错误率也高达34.99%。面对陌生人跟踪时, 8.20%的学生会错误地选择向家里跑去, 而不是选择跑去人多的地方来摆脱对方;当遇到陌生人请求上车带路时, 7.12%的学生认为应该乐于助人而上车或视情况而定;当被勒索钱财时, 39.05%的学生会先把钱给坏人, 再告诉教师或家长, 其余则坚决不给或大声呼救。

2.3 高年级学生社会安全知识情况

学生对于火警电话和报警电话的知晓率分别为95.90%和97.55%;在发生危险时, 能准确说出案件情况 (场景、地址等) 的有97.01%;发生火灾时, 94.00%的学生第一反应为逃生, 97.75%的学生会捂上湿毛巾, 但在逃生过程中半蹲或者弯腰前进、开门前先看门的温度等知识的正确率却只有73.91%。

深夜发现邻居家有小偷, 91.04%的学生会先不作声, 叫醒父母后报警求助;陌生人请求上车带路时, 93.60%的学生不会随便上车, 但6.30%的学生认为要看情况而定。小学生对于恐怖袭击活动知识的错误率达73.40%, 如见到可疑包裹, 17.93%的学生会晃一晃或听听里面是什么;53.4%的学生认为发生恐怖迹象时, 可以独自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发现可疑的白色粉末邮件, 知道捂住口鼻离开的有80.80%, 选择迅速拨打报警电话的有79.28%, 找救援人员消毒处理的有70.07%, 若不舒服到医院就医的有66.23%, 会到人员密集的地方有8.40%。

3 讨论

据2006年教育部发布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形势分析报告显示,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各类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中, 社会安全事故高达31%[9]。整体而言, 小学生对火灾知识的知晓率较高, 但对于各种安全事件的应急知识缺乏, 社会安全的相关知识正确率较低, 可能与学校的安全教育课程内容设置相关。高年级小学生伤害发生率普遍高于低年级, 与日常观念不符, 推测原因可能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上学、放学及外出一般有家长陪同;而高年级学生自由度相对较高, 单独处于公众社会环境的机会较多, 因而伤害发生机会相应增加。

目前, 学校安全教育课程仍存在课程设置零散、缺乏系统性与规范性等问题, 部分学校对安全教育内容缺乏了解和掌握, 造成实施不力、随意性强的现状。因此, 校方首先要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开始, 一直贯穿到小学、中学, 直至成年;其次还要合理灵活地安排小学的社会安全教育内容, 针对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多种安全教育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 应利用玩游戏或图片展示等比较直观的方式进行教育;而高年级学生注意力相对比较集中, 除上述方式外, 还可以进行情景模拟表演、知识问答或书画比赛等, 激发学习兴趣。

中小学生是社会安全事件的最大可能受害者。改革学校的安全教育课程内容, 丰富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激发学习兴趣, 令学生积极自主地获取相关知识并在情境模拟中得以应用, 将会大大降低学生在社会安全事故中的伤亡率, 学生和家庭增添安全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S].2007-08-30.

[2] 王向东, 熊建菁, 徐文燕.我国中小学生伤害流行及干预研究状况[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11, 13 (12) :624-626.

[3] 马文军, 许燕君, 李剑森.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特征[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6 (1) :47-49.

[4] 李春玉, 张春梅, 金健.延吉市中小学生现状及安全教育需求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 (8) :704-707.

[5] 张瑾, 朱志新, 谢云龙, 等.昆山市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现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11) :949-950.

[6] 何志辉.广州市天河区中小学生意外伤害认知情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 2004, 24 (8) :689-691.

[7] DOWLING-SENDOR B. Searching for security: When it comes to student safety, common sense should prevail[J]. Am School Board J, 2004, 114 (5) :46-48.

[8] RAGLAST D. Injury prevention and control[J]. West J Med, 1998, 179 (6) :378-399.

篇4:小学生五一安全知识

一、 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涉及我国八省市(天津、山东、福建,河南、吉林,陕西、甘肃、四川)城市、县城、乡镇计55所中小学学校的部分学生(小学三年级至高中阶段学校的学生)、家长以及教师。

2.调查方法

(1)结构性访谈。自行编制访谈大纲。参照城乡、年龄、性别等多个纬度对334名中小学生、245名中小学学生家长以及329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结构性访谈。访谈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个别访谈或集中访谈。

(2)问卷调查法。自行编制学生、家长、教师三种调查问卷。家长问卷和学生问卷配对发放;考虑到性别、科目、任教年级的平衡,教师问卷随机发放。问卷由当地教育局通知各学校协助发放给学生和教师,家长问卷由学生转交给家长,然后由学校收回交给当地教育局统一寄回。共计发放问卷14800分,回收问卷11467份,回收率为77.5%,有效问卷11243份,有效率为98.1%。

3.数据处理

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主要采取的方法:频数统计,非参数检验。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安全知识的获得途径

学生访谈的资料显示:学生获得安全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于家长叮嘱、学校教育、电视节目,社区宣传,课外书籍,生活经验(亲身体验),网络等。比较而言,县城及乡镇学生更倾向电视节目,城市学生还依赖网络。

学生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学生获取安全知识的途径依次为:在学校上过安全课;看电视、听广播;家长给我讲过;自己看过这方面的书。(见表1)。

比较而言,城市学生的家长经常给孩子讲过安全的问题,学生自己主动看相关书籍的比例较少;乡镇学生的家长讲过安全知识的比例较低,因此,更多的乡镇学生是通过自己看书和同学互相介绍的途径获取安全知识;县城学生从学校安全课和同伴互相介绍的途径获取安全知识者较少。在学校开设的课程中,学生主要从品德(历史)与社会课、体育与健康课获取安全知识,其次是综合实践活动、语文课、科学课,其他课程的有效人数的选择在10%以下。

2.安全教育的形式

(1)学生喜欢的安全教育形式。访谈学生的资料显示,学生普遍喜欢的教育形式包括:教师举例讲解,演习,看相关电影等。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喜欢的主要是与生活紧密结合,有详细例子,或亲身体验到的教育形式。教师讲解的安全知识只有与生动的实例结合,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使学生所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的目的。学校通常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形式有:班会、队会、升旗仪式上教师叮嘱,黑板报宣传,专家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教育图书,广播宣传,参观消防表演,学生自编安全情景剧,心理咨询的开设,相关影片展播等。其中出现最多的三种形式为:教师在班会、队会上的主题讲解或升旗仪式上的叮嘱;专家讲座(警察,火警等);各种相关资料的展示(黑板报,宣传栏,广播,影片等)。

(2)家长进行安全教育的形式。家长访谈的资料显示,家长一般采取交谈、说教的方式,随时随地,结合日常情景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比如孩子离家出门前,家长一般会提醒孩子不要在路上骑快车,不要追跑打闹,不要吃路边摊的食品;孩子上网时家长一般会强调不要到不健康的网站,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要轻易把自己的信息告诉别人;家长使用电器时会教育孩子使用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有的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安全教育电视节目,一起读安全知识小册子,会和孩子一起讨论一些安全问题。家长认为一般孩子(尤其是女孩)很喜欢案例教育和电视中的教育,这样的效果也非常好。还有些家长主要根据学校发的有关资料,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或者专门为学生买一些比较适合他们的青少年作品。所有家长认为,通过看书看报的形式进行的安全教育不如学校的效果好。

家长的问卷调查显示:家长对学校安全教育形式的选择依次为:“多进行操作练习”、“设专门课程”、“请专业人员讲解”以及其他教育形式(见表2)。

(3)教师采取安全教育的形式。教师访谈的资料显示,教师常采取的安全教育形式有:说教、讲座、播放专题录像片、图片、展板、黑板报、发放手册或规则、实践、专门课程及其他一些形式。其中,说教方式是最常用的一种。老师在日常学校生活中可以很灵活的采用说服教育的形式,既可以在专门的班会、周会时间段里,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向学生和家长发放安全教育手册也是绝大多数学校都采用的一种安全教育方式。多数学校定期请交通、消防、法律专家做安全专题讲座。播放录像片也是比较常用的教育形式,可以比较系统地呈现安全教育的内容,如法制教育、预防犯罪、抵制毒品、反邪教等。条件较好的学校会自己做一些关于安全的图片或展板,摆放出来供学生学习和参观。也有学校组织学生去外面看安全图片展。具备条件的学校还会开展一些实践形式的安全教育,如:有些学校组织过消防演习,还有就是去消防大队参观,或者去劳教所听少年犯的现身说法等。有的学校不定期地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定期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广播安全方面的小知识。多数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城乡学校在采取的安全教育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受条件限制和重视程度的影响,农村学校很少采用播放录像片、做展板、演习等安全教育形式,多是简单说教。学校采取的安全教育形式也体现了年级差异。如某小学组织一、二年级学生参观写感想,而对高年级学生主要采取实地演习等活动,组织他们进行一些研究性的安全学习。

教师的调查问卷显示,教师通常采取的安全教育形式依次为:阅读安全规则、联系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安全问题、阅读安全读本、张贴安全宣传画或者举办安全展览、观看有关安全的影视等(见表3)。

比较而言,城市教师采用的安全教育形式更为多样性,特别是安全演习、模拟情境训练等体验教育方式城市教师的选择高于县城和农村教师,而县城和农村教师经常采用阅读安全规则或安全读本等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张贴安全宣传画或者举办安全展览、观看有关安全的影视等教育形式在城市、县城以及乡镇教师中都比较常用。各学段教师的教育形式有所差异。小学教师经常采用阅读安全规则或安全读本、张贴安全宣传画或者举办安全展览、观看有关安全的影视、模拟情境训练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中学教师喜欢采用联系案例来进行讨论和分析安全问题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

三、 讨论

1.学生获取安全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

半数以上的中小学学生选择获取安全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于在学校上安全课,看电视、听广播,家长讲,自己看过这方面的书。1996年初,教育部、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卫生部等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将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之后,教育部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开始将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化。同时要求,通过教学计划的调整,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内容之中。从本次调查来看,中小学学生获得安全知识的途径之一是“在学校的安全课上”,排在第一位,说明了我国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是正确的,也证实了学校的安全教育是一条非常重要、非常有效的途径。途径之二是“看电视、听广播”,电视与广播的优势在于内容生动,学生喜见乐闻而且印象深刻;途径之三是“家长给我讲过”。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教育,其优势是无人能取代的。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与家长的安全意识有关,城市学生的家长安全意识比较强,经常给孩子讲过安全的问题,乡镇学生的家长安全意识较为薄弱,给孩子讲过安全问题的家长不到半数。途径之四是“自己看过这方面的书”,带着问题找书看,是高年级学生、农村学生比较常见的自学方式。途径之五是“同学互相介绍”,同学之间一旦有了共同的话题,就很容易引起深入的探讨,既能相互开拓视野,同时也与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其他途径还有:社区宣传、生活经验(亲身体验)、网络等。

2.安全教育的形式重“说”轻“做”

家长一般采取交谈、说教的方式,随时随地,结合日常情景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安全知识和技能,采取了多种教育形式。教师经常采取的教育形式依次是阅读安全规则、联系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安全问题、阅读安全读本、张贴安全宣传画或者举办安全展览、观看有关安全的影视、进行安全演习、模拟情境训练等。无论小学或初高中教师,他们都同等喜欢采用联系案例来进行讨论和分析的教学方法。整体看来,学校安全知识教育是以教师对学生的叮嘱为主,以学校开展的相关活动为辅,而实践性活动较少。教师的叮嘱、讲解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安全知识的记忆与重视。但反复讲解也存在两大缺陷:首先,反复的叮嘱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初、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可能会对教师的反复叮嘱产生抵制心理,结果是恰恰忽视安全知识。其次,教师叮嘱缺乏一致性与系统性。它完全依赖于教师主观意愿,有极大随意性。因此通过这种形式获得的安全知识是相当零散的。相对初中和高中教师而言,小学教师安全教育形式更显得丰富。相对县城和农村教师,大中城市教师采用的安全教育形式更为多样性。对于安全演习、模拟情境训练等参与式教学方式的使用,小学比中学多,城市比县城和农村多。这些学段和地区的特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关,与经济条件的差异有关。

四、 建议

1.处处渗透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工作应该渗透到各个教育教学环节以及习惯养成的日常生活中,不仅是在安全课、品德课上进行的安全教育,还包括体育课的安全教育、实验课和劳动课的安全教育,外出活动时的安全教育以及日常行为的安全教育。要考虑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

2.提倡参与式教学方式

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紧急事故的演练,通过逃生、救护演练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他们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护、自救的实际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自主组织多种形式的安全主题活动,包括演讲、小品、游戏、角色扮演、竞赛等,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3.抓紧安全教育资源的开发

观看有关安全的影视作品、阅读安全规则或安全读本、张贴安全宣传画或举办安全展览,是学生喜欢的也是教师较常用的几种教学形式。但现有的资源较少,特别是有关安全的影视作品稀少而且内容零散。分析现有的关于安全教育的读本,虽然版本不少,但质量不高,知识较陈旧,没有针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特点,也没有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特点。要组织专家抓紧对安全教育资源的开发,并作为学校必备的教学材料。

4.整合利用社会资源

篇5:五一幼儿安全知识

(1)认识电源插座,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

(2)要注意防火用电的安全。教育幼儿不玩火、玩电,遇到危险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增强幼儿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的能力。

(3)教育幼儿不乱动电源、不玩火、燃气等。

(4)家长是幼儿的第一监护人,请您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管理。幼儿的一日活动必须在成人的监护、陪伴下进行。外出活动时,保证孩子在家长的视线之内,不要将孩子交给非直系亲属的熟人照看。

(5)不让孩子独自在家,不让孩子攀爬阳台、门窗或其他高处;教育孩子不玩家中的插座、开关、打火机、尖锐或易吞服的物品;家中的药品要妥善保管,煤气阀门要及时关闭,热水瓶要放在孩子不易碰到的地方。

注意活动安全

(1)教育幼儿不玩危险的`游戏,如:玩火、弹子枪、烟花爆竹等。注意燃放烟花、爆竹安全。

(2)不自己燃放烟花、爆竹,不用鞭炮玩打“火仗”的游戏,这样很容易伤人。

(3)在大人燃放烟花、鞭炮是,站在距离其远些的安全地带。

(4)带孩子游玩、参观、进餐时,家长要关注幼儿的安全,谨防走失,并注重对幼儿进行一些应急措施的随时传授。

(5)教育幼儿乘坐公交或私家车时,尤其上下车时注意交通安全。家长不要带幼儿到冰面、野外场所,并减少到公共场所的次数,避免受到伤害。

(6)注意玩具安全,避免危害幼儿安全的玩具,如边缘锋利的玩具、容易破损或断裂的玩具、用有毒材料或涂料制成的玩具等。

(7)让孩子牢记一个联系电话,万一发生意外可以立即拨打。

(一)教育幼儿不要轻信陌生人,并教给孩子简单的防护方法。

1、要经常对幼儿讲一些深入浅出的道理,让他们认识到社会上既有好人也有坏人,而坏人脸上并没有“我是坏人”的字样,也没有像电影里坏人的那种形象。要教育幼儿,如果大人不在身边,有陌生人前来领你,或同你去公园玩,或说同你到父母那里去时,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话,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如果遇到陌生人硬拉你走,要大声叫喊周围的叔叔阿姨。

篇6:五一假期交通安全知识

1.出行前做足准备,确保有备无患。假期车流大增,驾车出行可能面对加油困难、堵车、服务区拥堵等情况,做好出行准备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出车前做好以下准备:①给爱车做好保养并加满油;②准备水、干粮、应急药品;③通过媒体、微博、微信了解途径道路交通情况,规划路线。

2.“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拒绝酒驾。团圆、节庆期间,要有自我保护意识,防止酒驾。喝酒后可找亲友或正规的代驾公司代驾。同时呼吁广大群众主动劝阻和制止酒后驾驶违法犯罪行为。法律规定:酒后驾车处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元以下罚款;醉酒驾车处拘役,并处罚金,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3.为生命让出应急车道。应急车道是紧急救援通道,对交通拯救保障非常重要。如果发生车辆故障、人员伤亡事故,救援车辆及人员都要通过应急车道上路。敬请司机朋友们注意,在非紧急情况下,不要在应急车道上行驶或停车,为需要紧急救助的人们留出一条“绿色通道”。违法占用应急车道罚200元扣6分。

4.轻微事故快速撤离,切勿在高速上滞留。发生轻微事故后,如没有尽快撤离,极易引发交通拥堵和二次事故。发生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轻微交通事故应拍照后立即撤离现场,驶至道路外开阔地方高速公路路肩、服务区后协商处理或报警等候交警处理,不能在高速路上滞留。

5.拒绝疲劳驾驶,莫用生命赶路。长时间驾车易疲劳,行车前应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尽量避开习惯睡眠时间行车。若感觉困倦、状态不佳,应到服务区休息,切勿逞能继续开车。

6.遇到堵车应有序排队,乱穿插、乱变道将恶化拥堵。节假日期间,高速出口、服务区、加油站、收费站等都是车流高度集中区域,车辆行驶缓慢,遇到堵车应通过路面可变情报板、电台、交通热线、微博等渠道了解拥堵原因和绕行路线,切勿强行乱穿乱挤,“见缝插针”,否则极易造成拥堵,大大增加车辆刮蹭情况发生的概率。若发生事故、争执,既耽误自己时间,也妨碍其他车辆通行

7.假期高速免费,车主莫为赶时而超速。今年国庆假期实施小客车高速路免费通行政策,免费时间为10月1日0时至10月7日24时,以车辆驶离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切勿因为赶时间超速行驶,避免发生交通事故,得不偿失。

8.实习期内驾驶人须有“陪驾”。新手上路因心理压力、不正规操作、不良驾驶习惯以及突发情况应急不当等,极易发生交通事故,给他人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公安部第123号令规定:驾驶人在实习期内驾驶机动车上高速公路行驶,应当由持相应或者更高准驾车型驾驶证三年以上的驾驶人陪同。

9.冷静应对复杂路况。省内部分景区前往路线路况较为复杂,遇到复杂路况切莫慌乱,要注意观察,小心驾驶。弯坡路段不要违法超车、争道抢行;视距不良路段要及时鸣喇叭,减速慢行,做好避让停车准备;隧道行车要打开车灯,控制车速,保持足够的车距,避免追尾。

行人安全常识

1、行人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2、横过车行道,要走人行横道或按指示标志走过街天桥、地下通道。

3、通过有行人信号灯控制的路口时,应做到红灯停,绿灯行。

4、横过没有人行道的车行道,要看清来往车辆,不要突然横穿。

5、不要在道路上拦车、追车、扒车或抛物击车。

6、不要在道路上玩耍、坐卧或进行其他妨碍交通的行为。

7、不要钻越、跨越人行护栏或道路隔离设施。

8、学龄前儿童应由成年人带领在道路上行走。

9、高龄老人上街应有人搀扶陪同。

10、不要进入高架道路、高速公路以及其他禁止行人进入的道路。

11、不要擅自进入交通管制区。

交通安全常识的特点

①交通安全是在一定危险条件下的状态,并非绝对没有交通事故的发生。

②交通安全不是瞬间的结果,而是对交通系统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过程或状态的描述。

③交通安全是相对的,绝对的交通安全是不存在的。

篇7:五一假期安全知识家长必看

疫情防控安全

目前全球流行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强,我国境内本土疫情点多、面广、频发,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面临本土疫情传播扩散和境外输入续发传播的双重风险。

五一”期间,要继续重视新冠肺炎的防控。

1.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做好自我防护,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科学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社交安全距离。

2.外出期间,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空间密闭、通风较差的场所活动。

3.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勤洗手,常通风。饭前便后、触摸眼、口、鼻之前,接触垃圾、排泄物之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方便洗手时可使用免洗手消毒剂。

4.持续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做好防范感染他人的措施。

交通安全

近期,受疫情影响,防疫检查与大流量叠加,加之近期南方地区多雨,“五一”假期交通安全风险突出。

同时,今天是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

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为每年的4月30日,是为唤起人们关注交通事故正在夺去大量生命这一事实而设定的。该节日设立时希望有更多人来关注交通安全,反思以往的行路驾车的陋习,认真审视并改正不文明的交通习惯,把宝贵生命从无情的车祸中解救出来,尊重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权利。

五一期间出行,家长务必告诉孩子这些。

1.提前规划,错峰出行,注意关注目的地天气情况、疫情及防控信息。

2.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养成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过马路走斑马线,多观察路况,不闯红灯,不翻越隔离栏。

3.未满12周岁不在公路上骑自行车,未满16周岁不骑电动自行车。

4.不在公路上、停放车辆周围或车辆盲区玩耍打闹。

5.行走或骑车时不看手机、不听音乐。不在机动车道骑车,不与机动车争道抢行。

6.切勿乘坐私揽客源、无营运资质等“黑车”,不乘坐违规三四轮车。不坐超速、超载、酒驾的车辆。乘坐私家车要系好安全带。

景区游览安全

4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上,针对“五一”假期还能否出游的问题,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李晓勇表示,坚决防止和避免“放松防控”和“过度防控”两种倾向,统筹做好文化和旅游行业疫情防控和假日市场工作。

严格落实旅行社组团要求,不组团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旅游,不承接中高风险地区旅游团队,不组织中高风险地区游客外出旅游。严格做好旅游各环节的疫情防控管理,要求旅行社对旅游产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合理控制团队规模,做好游客的信息采集、健康查验、体温监测。他提醒,游客要密切关注国内疫情动态和中高风险地区变化情况,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旅游,提前了解出发地、目的地防控政策。

家长在带孩子去出游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景区要有序排队,保持一米以上距离;在人员密集场所要佩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若旅途中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2.提前预定酒店,并咨询入住酒店疫情防控要求,提前申领“健康码”。

3.办理入住时要佩戴口罩,与其他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乘用酒店电梯时尽量不要用手直接触碰电梯按钮。

4.入住后要开窗通风,虽然现在的酒店都是一客一消毒,但尽量自备水杯、毛巾等物品;

5.勤洗手,保持生活用品卫生清洁。

食品卫生安全

1.注意饮食卫生,不喝野外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不吃野外不熟悉的食物,防止病从口入、食物中毒。

2.假期期间要合理、规律膳食,适量品尝节日美食,不暴饮暴食。

3.外出就餐时,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就餐。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诺如病毒、肠胃炎及其他流行性疾病。

消防安全

1.注意防火安全,居家时注意用电、用气安全,熟悉家电使用方法,以防触电和煤气中毒。

2.及时清理阳台、楼道杂物,教育孩子不玩火。

3.外出时注意熟悉场所的疏散通道位置和逃生路线,如遇火情有序逃生,不乘坐电梯、不贪恋财物、掌握正确逃生方法。

4.景区游玩时遵守景区防火规定,不携带火种进入山林,不在野外点燃火种。

5.发现火情及时报警或报告大人,牢记各种报警和急救电话,遇到紧急情况时及时求助。

防范溺水

1.不擅自游泳或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要在家长的带领下游泳。

2.游泳要选择安全的场所,对游泳场所的环境要了解清楚,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去河道、水库等危险场所游泳。

3.下水前要确保孩子已做好热身运动并掌握一定的技能。

4.家长要认真履行好监护人责任,在家长或监护人的看管下进行水上活动并时刻对孩子进行有效看护。

居家安全

1.不要在飘窗或阳台玩耍,不要在窗台下和阳台上堆放可以攀爬的物品,叮嘱孩子不要把头和身体伸到窗户外或是栏杆外。

2.不要触碰带电的物体,包括电线、插座等,不要用潮湿的手去触摸电器、电源等,不要用湿布擦拭电器。电器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关闭电源。

3.孩子独自在家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4.不要轻信网上信息和外出会见陌生网友,不要沉溺于网络、游戏。

5.严禁高空抛物,危害公共安全。

心理安全

近日,由于疫情原因,部分地区中小学停课,孩子长期居家学习,学习效果、心理状态都出现了明显波动。

家长应及时给孩子上一堂心理健康课,教会孩子拥抱“居家学习”,戴上“心灵口罩”。

1.家长要理解孩子的情绪,不要过多指责或说教,给孩子制造压力或焦虑。可以通过播放音乐、做运动等方式,帮助孩子放松,释放情绪,转移注意力。空闲的时候,多跟孩子谈心,引导孩子表达情绪,倾诉烦恼等。

2.如果孩子不想说,就鼓励孩子通过绘画、日记等方式表达,不要积压不良情绪。

3.每个孩子都需要“自我肯定力”,建议家长多欣赏、鼓励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

篇8:大学生食品安全防范知识行为现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12年3—6月间随机整群抽取南京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883份,回收有效问卷881份,有效率为99.8%,其中男生417名,女生464名。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参照查阅的文献[1,2,3,4,5],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1)基本信息,包括年级、性别、生源地等;(2)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包括对安全购买食品的地点、油炸食品安全性的认识、安全保存食品的要求等;(3)食品消费行为,包括食品主要消费的场所、食品消费习惯等;(4)食品安全防范知识行为协调性,在调查大学生对农贸市场、街头食品、油炸食品安全性、食品保藏相关知识知晓状况的同时,了解其在农贸市场、街头摊贩处购买食品、油炸食品购买、食品保存等行为。以每周购买或消费4次以上为经常购买或消费[6]。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65,KOM系数为0.74%。

1.2.2 调查方法

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前由调查员现场讲明填写要求,然后由被调查对象匿名独立填写问卷,当场收回。

1.2.3 质量控制

在回收问卷时当场检查,请被调查者补充所缺信息。数据处理前对问卷进行再次核查,问卷中任何一项基本信息栏空缺或其他问题中有1 项及以上未作答,即视为无效答卷,作废弃处理。

1.3 统计分析

数据核对后,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调查表,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组间定性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食品安全知识知晓情况

由表1可见,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有较高的认知,男、女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注:()内数字为知晓率/%。

2.2 食品安全防范知识行为及协调性

2.2.1 购买或消费食品的地点

认为校外早点不安全的学生经常在外购买早点的比例较低(1.1%,9/834),男生(1.3%,5/396)与女生(0.9%,4/438)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8,P=0.626)。认为农贸市场食品不安全的学生经常在农贸市场购买食品的比例较高(90.9%,762/838),男生(89.8%,360/401)与女生(92.0%,402/4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4,P=0.265)。

认为街头食品不安全的学生仍有相当比例经常在街头消费食品,以经常在小摊处用餐的比例最高(92.0%),其次为经常在摊点购买食品(57.1%)和在小餐馆用餐(40.0%)。男生在摊点购买食品、小餐馆用餐的比例(63.6%,46.9%)明显高于女生(51.2%,33.8%),而在小摊处用餐的比例(89.4%)明显低于女生(9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543,15.318,6.865,P值均<0.01)。

2.2.2 购买食品的情况

认为油炸食品不安全的学生,有相当部分经常购买油条(17.7%)、薯片(29.1%)和方便面(42.7%),男生经常购买油条、薯片或方面便的比例(25.2%,38.0%,52.6%)均明显高于女生(11.1%,21.3%,3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8.841,28.693,30.244,P值均<0.05)。

在消费食品时考虑安全的学生中,购买食品能察看保质期的比例较高(82.1%),不买艳丽食品的比例最低(25.4%)。用餐时考虑食品安全的比例较低,为65.7%,男生考虑食品安全的比例(70.0%)明显高于女生(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0,P<0.05)。

2.2.3 食品储存情况

认为食品久存不安全的学生一次性大量购买食品的比例达60.9%,有57.1%的学生保留食品3 d以上,男生(49.9%)明显低于女生(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83,P<0.05)。

3 讨论

3.1 大学生食品安全防范知识行为不协调比例较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食品安全有较高的认知,但能够按所获得知识进行防范的比例并不高。

虽然95%以上的大学生能很好地意识到在农贸市场、街头等处购买食品不安全,但仍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在校外、超市外购买和消费食品,尤其以在农贸市场购买食品(90.9%)、在小摊处用餐(92.0%)更为突出,与日本的调查结果相似[7]。可能是因为大学生是一个消费欲望强,但消费能力较弱、消费追求较高的群体,故在价格低廉、口味较重的情形下,往往置安全而不顾,自愿地购买或消费这些问题食品[8,9]。农贸市场、小摊或小餐馆的不少食品是在不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制作的,但因价廉味重,深受大学生的欢迎[10,11]。这与大学生用餐时考虑安全的比例较低是相对应的。

有74.7%的大学生认为消费食品时应考虑安全问题,但在用餐时考虑食品安全(65.7%)、不购买艳丽食品(25.4%)的大学生比例也不高。可能与大学生很少具备能够辨别安全食品的能力有关,也是大学生追求物美价廉食品的必然结果。

虽然96.3%的大学生深知油炸食品的安全性不可靠,但因这些食品口味独特、方便快捷,食用时有色香味形方面的不同感受[12],故仍有相当比例大学生购买。这可能与大学生食品消费追求感官享受有关。

食品放置时间较长可出现安全问题,97.0%以上的大学生有此认识,但57.1%的大学生储存食品的时间在3 d以上,60.9%的学生一次性大量购买食品,这与他们追求量大便宜、喜欢经常变换口味有关[13]。

3.2 男女生食品安全防范知识行为不一致情况各有特点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男生与女生在食品安全防范认知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食品消费时知识行为又各有特点。

认为油炸食品不安全的男生经常购买油条、薯片、方便面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女生,认为街头食品不安全的男生在摊点购买食品、小餐馆用餐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女生。这可能是因为男生在追求食品的快捷性、口味性、廉价性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另外也认为经过加工的食品应较安全,故他们购买或食用油条、薯片、快餐面等较多[14,15]。此外,因男生参加聚会性活动较多,故在小餐馆、摊点购买食品的比例较高[14,16]。

认为食品久存不安全的女生购买食品后长时间放置的比例高于男生,且消费食品时考虑食品安全的比例也低于男生,认为街头食品不安全的女生在小摊处用餐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与国外的调查结果类似[17]。可能是因为女生追求食品的美味高于安全的考虑,故更喜欢在小摊处选择多种风味的食品[18],遇有喜爱的食品在某些因素的驱使下,也往往会非常冲动地超出自身需要去购买[19];购买后也不能及时进行消费,故放置的时间往往较长。

由此可见,大学生虽然对食品的安全有所认识,但在购买和消费食品时,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就放松了警觉,会出现与认知相反的行为。

摘要:目的 了解南京市高校学生食品安全防范知识行为现状,为促进大学生食品安全行为的形成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南京某高校881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方法,对食品安全防范知识、食品购买和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并检验认知与行为之间的协调性。结果 认为街头食品不安全的学生中,仍有相当比例经常在外购买食品(57.1%)或用餐(92.0%);男生在摊点购买食品、小餐馆用餐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在小摊处用餐的比例明显低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认为油炸食品不安全的学生中,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经常购买油条(17.7%)、薯片(29.1%)和方便面(42.7%),男生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用餐考虑安全的比例(70.0%)高于女生(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食品久存不安全的学生中,一次性大量购买食品的比例也较高(60.9%),且57.1%的学生放置食品3 d以上。结论 大学生食品安全防范知识行为不能很好地协调,会出现与认知相反的行为。

上一篇:吴文英——《点绛唇》下一篇:XX快递员年终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