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教师实践研修总结

2024-05-11

影子教师实践研修总结(精选8篇)

篇1:影子教师实践研修总结

“影子教师”实践研修总结

那坡县第二幼儿园 黄艳丽

2013年国培幼儿园教师置换培训已进入第二阶段: “影子教师”实践研修学习阶段。在即将告别我的“影子学校”——百色学院附属幼儿园和带教老师们时,我将自己的收获与反思总结如下:

一、影子幼儿园如家般温馨,感动在平时点点滴滴。

自从步入百色学院附属幼儿园,我就成为了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园长、各位老师的和蔼可亲时时感染着我们;她们的睿智、无私、悉心教导的精神感动着我们。还有我那位可爱可敬的带教老师——林老师,她的谆谆教诲,似清泉般滋润着我的心田;她亲切甜美的笑容,时时萦绕在我的眼前。在百色学院附属幼儿园里每个角落都能听到孩子们对我的问候“老师好、老师早、老师再见”。这些简单问候很温暖、也很感动,在这里见到的孩子、老师、个个都很阳光。

二、学习实践收获颇丰倍增幸福感。

“影子”研修阶段,我们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影子学校”课堂,陆续听取了他们的推门课、观摩课,还有我们学员自己的初始课、研修课。课堂上,教师们耐心地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质疑;真诚地倾听每位孩子的发言;微笑地面对每位学生;主动“蹲”下来与孩子们一道探究知识„„这无不体现了课堂上“学生为本”的教

育理念,从而带动了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我们还积极地参与观课、评课。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什么”“怎么教”来展开讨论。影子研修,大家均有收获,充实并快乐着!每天都有新收获,每天都在感知、感悟、感谢中得到充实。

三、实践研修紧张忙碌,反思感悟倍感欣慰。

1、“影子研修”,每天的学习时间安排得丰富多彩。不管是带教老师的常规课和我们学员的研修课,还是亲身参与的实践课;研修学习后,我都在不断地反思。教学前一定要认真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带着思想进课堂,找准切入点、选好角度,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来确定学习内容和方式;在教学中尽量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来完成教学过程;努力引领学生喜欢学习,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上得到最佳发展。

2、在“影子研修”培训学习阶段,我们不仅欣赏到课堂上洋溢的那份浓浓人情,感受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融洽的真情,更领略了影子学校教师们对教育独到的理解和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这都将是我教育生涯中一笔不菲的精神财富,一定会受益终身。

3、这次研修期间,我们每个学员都上了一节集中教学活动课,课前大家积极备课,互相帮助,浓浓的学习钻研氛围让我感动,上完课指导老师和学员们趁热打铁马上议课,给我们互相交流的机会。这种学习方式是最直接的,也最容易被我们一线老师接受和消化的东

西,让我感觉也是最有效率的。我组织了一次随堂教学活动,小班科学活动《大的和小的》。在课堂上我注重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由于课前各方面的准备比较充分,本节课进行得很顺利。但是,由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初次接触小班的幼儿,对于其认知水平的发展不具备直观的感受,因而在目标制定时对于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的掌握有所欠缺。再加上现在幼儿的视野相对开阔,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本次活动目标对于大部分幼儿来说偏向简单,挑战性较小。

这反映了我的教学机智有待加强,学科知识还不够,对学生的学情了解不深。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多多学习、时时反思,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否定自己的才能,不断进步。

感谢国培,感谢国培让我走进了百色学院附属幼儿园,我自豪,我幸福!在这里,我实现了自我的一次完美蜕变。

篇2:影子教师实践研修总结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是实践研修阶段第三小组的组长纪辉,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谈谈我们充当“影子教师”在实践研修中的一些体会。

首先,我要感谢。这里不感谢cctv,只感谢安师大数学计算科学学院的领导们,是你们精心策划,是你们建立了高水平学科专家组,安排业务精通的班主任张道平老师和更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使得整个研修活动紧张而有序,充实而又快乐。不仅课着眼于一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更是在生活保障、班级文化建设、丰富课余生活等方面极大地满足学员的需求,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研修获得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11月29日,进入“国培计划”的第二阶段——跟班研修学习阶段,我们第三小组的14名学员有幸被分到有名的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该学校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及令人振奋的教育教学成果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跟班研修期间,我们一行14人严格遵守“影子学校”的规章制度,坚决服从“影子学校”和“带教导师”的安排,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教研活动。第一周主要是“带研”。参加集体备课,参加学科研讨,姚校长亲自参加了听课议课活动,还特意安排了获得全国优质课一等奖的教师给我们上示范课。第二周主要是带学。各位学员通过网络积极研讨,发反思贴,交流贴。如李学清老师,积极发贴,回贴,与大家共同探讨教学上的疑惑。第三周主要是带课。备课,听课,上课,其中贵体三老师应该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因为贵老师的指导老师有些特殊情况,没有给他提供更多的上课时间。那天贵老师和我说,能过前面的理论学习和前段时间的听课,我现在写了很多反思,也有很多要尝试的地方。结果在12月12日(周日)晚上八点多打的回家,接着在家上了一个星期的课。我想这一个星期,是贵老师收获的一周,是成功研修的一周。这一周,我们国培学员的展示课也得到了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的好评。(这节课是我上的)(鼓掌)。第四周,各位学员主动交流培训心得,主动分享资源,搜集反思,校本等材料,完成实践研修总结并形成报告。

通过跟班研修学习,不仅让我们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数学学科及数学内容本质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和诠释了我们所热爱的数学教学。

通过跟班研修学习,无论是生活态度,还是工作态度;无论是思想素质,还是业务能力,都让我们有了深刻的体会和巨大的改变,同时我们在这次跟班研修学习中,做到了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在“影子研修”阶段,学员们不仅欣赏到课堂上洋溢的那份浓浓人情味,感受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融洽的真情,更领略了影子学校教师们对教育独到的理解和坚持不懈地探究精神,那将是我们14名学员人生经历中一笔不菲的精神财富!

篇3:影子教师实践研修总结

为了提高参与质量, 组织者安排学员们提前阅读了本书, 并做了专题发言准备。研修活动中, 张铁道首先对本书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之后, 各组代表分享读书体会并与张铁道通过问答的形式进行互动交流;最后, 张铁道从教师研修理念、研修策略与研修组织者素养等角度对研修活动进行了总结。现将本次专题研修活动的主要内容纪实如下, 以飨读者。

一、关于本书的简要介绍

主持人 (张铁道) :各位校长好!今天能够和大家一起讨论教师研修的话题, 我特别高兴, 也很期待。首先, 我会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然后, 我们大家通过互动研修, 再共同创建一个教师研修故事。而后, 我们将从这段真实体验中汲取对于教师研修基本特点的认识。

1985 年,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有机会陪同世界银行专家在甘肃省的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基础教育发展贷款项目的需求调研。在基层, 我们接触了很多校长。世界银行专家向校长们询问学校财务与教学情况及发展需求, 但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位校长能说清楚, 个别校长甚至对教学情况都不甚了解。这些校长的表现让我意识到, 一位校长的专业能力对于一所学校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1986 年, 我有幸受国家派遣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留学, 我选择了教育管理学专业。当时, 我生发了一个朴素的想法, 就是要研究如何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校长。我觉得, 如果把校长培养好, 他们就能够带出好教师, 而教师又能影响成千上万的学生。为此, 我在课程学习之余, 参加了当地教育局举办的校长培训, 还深入多所学校实地观察校长们如何工作。在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中, 我学习了大量西方相关研究文献, 研究了美国学者诺尔斯的成人学习理论, 并以此作为校长专业发展研究的理论支撑, 还就如何在甘肃省设计并实施校长培训提出了具体构想。大家手上这本书, 便是我回国以后20 多年间不断实践与研究的结果。

本书分为五部分:前言部分的“探索教师研修20 年”篇幅比较长, 主要介绍我多年探索的过程, 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应实践结果与认识。第二部分所呈现的是学生视角。研究学习者是规划和实施教师研修的重要前提。第三部分汇集了一组实践案例, 分享了我和众多合作者一起完成的十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案例。细心的读者会发现, 很多教师研修的理念与方法在这些富有挑战的探索中逐步生成。第四部分是一组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的专题研究。第五部分是三篇翻译文稿, 分别呈现国际教育界对于儿童学习、教学策略以及教师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 向读者传递了三个重要信息:作为教师, 必须要不断了解和研究学习者;要教好课, 必须不断发现和改进自身的教学策略;要想与时俱进, 必须不断从事专业学习。

二、分享与互动

主持人:下面, 我们将请各组代表结合自己所读的一篇文章分享读书体会并提问, 我会回应大家的问题并做点评和补充。

(一) 如何通过教师研修促进学校变革

贵阳市花溪区第九小学校长李媛:《新课程教学改革:北航附中教师的研修实践》这篇案例报告给我的印象最深。这一实践以学生的需求为主线, 而一般的研修不太会考虑学生, 也不太会让学生直接地和教师面对面。同时, 开展全体教师参与的团队行动研究, 行动一段时间进行总结, 再制订下一次的研修计划。我还发现, 高中学生所表达的需求实际上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学生都会有的感受。当他们全身心投入体验的时候、有了自主选择的时候、放松的时候以及与同伴交流的时候, 都会获得难忘或感动的体验。这就说明, 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得到的体验, 要比从书本上看到的深刻得多。

主持人:北航附中的案例说明, 学校变革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干预过程。学校变革就在这其中启动并发展。北航附中的专题研修, 我们在1 年之内连续做了5 次大的干预活动。此外, 学校层面还做了很多工作。刚开始是聚焦学生实际体验及其需求, 据此改进了入学教育和学法指导。随后, 又进一步聚焦语文学科, 取得成效后又拓展到全科。大家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清晰的渐进性的变革过程。通过几次连续性的研修活动, 大家已经结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但是, 如果没有一个逐步深化的“学习连续体”, 有意义的变革过程仍然难以生发。实践表明, “学习共同体”是激发大家积极性的结果, 但还只是参与层面;而“学习连续体”则是强调走向纵深的、持续的、相互强化的过程。只有共同体和连续体共同作用的时候, 变革才有可能发生, 才有可能触及参与人员的能力成长。

(二) 如何激发教师参与研修的意愿

青岛24中校长刘晓芸:我们学校在教师研修中遇到的最大困难, 就是教师缺乏主动发展的意愿。您在这本书中讲到, 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决定了他能否在个人发展中以主动的、积极的精神来参与。我想请教您, 如何唤起教师的主动发展意愿?

主持人:您的问题让我想起一个故事。多年前, 山东省淄博市派了七位不同学科的教研员来北京市京源学校考察学习。京源学校和我一起设计了一个特别的研修课程。第一天, 教研员们先到学校, 校长向他们介绍学校的情况。随即, 他们便被安排到不同的学科组, 并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把所有教师的课都听一遍。然后, 教研员们分别向各学科组的全体教师反馈自己的听课意见和建议并与教师们交流。第二周, 七位淄博的教研员给京源全校教师做了七个不同学科的专题报告, 分析学校各学科教学的优势、特点和问题。就这样, 淄博的教研员带着上述任务, 高质量地完成了考察学习, 也为京源学校的教师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反馈意见。这一实践被淄博的教研员们称为“蹚水过河教研法”。

如何唤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机?我的体会是, 当他们感觉到学生不满意时, 就会产生压力, 承担了改进任务时, 便会产生很强的动机。我们在北航附中所触及的第一个学科是语文。语文组的教师们顾虑重重, 甚至有些抵触。作为前期准备, 学校科研室组织高一年级组和高二年级组全体学生评价语文教学, 将他们的问题、困惑与需求整理成两份报告, 并由两位学生向所有语文老师进行汇报。教师们没有想到, 学生们居然能够提出如此有价值的问题和建议, 立刻开始了改进。一年以后, 语文教学得到显著改观, 学生非常满意, 语文教师们也重新获得了自信。因此, 问题有助于唤起变革的意愿, 问题解决过程则能够带给参与者以成就体验。

(三) 如何组织高效的教师专业学习

陕西运城盐湖区席张小学校长肖静:我重点看的是《研修课程规划与实施:教师培训管理者的研修实践》这一篇。这个案例是针对教师培训机构的管理者和培训者的, 目的是使他们获得教师研修规划和实施的基本理念与实施方法。案例所展示的6 个研修方案设计给我的启示是, 要为教师们组织一次研修活动, 首先要确定有价值的主题, 这非常关键;其次是创设宽松、平等的氛围, 这是研修活动的基础;再次, 就是专家的参与和指导, 这是研修活动的保障。

同时, 我也有一点困惑。我们也组织过很多次教师专业学习, 但是, “满堂灌”依然是主要形式, 并且, 没有高层次的专家和学员之间的互动。所以, 我最想问的就是, 什么样的教师专业学习形式是最高效的?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 单一听专家讲课或单一看书, 并不能够直接获得能力成长。我们为什么倡导研修, 不仅是因为尊重参与者的平等地位, 更重要的是强调研修本身就是一种多元学习互动强化并有效磨合的过程。我们读了书, 自己思考了, 并付诸教学实践, 然后, 通过研究总结把这种实践案例或者心得写出来和别人分享, 再带领别人成长。最后这一条, 我们特别有心得。我们在培养骨干教师的过程中发现一个规律, 那就是让骨干教师承担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与实施任务, 往往能够更加有效地推动他们的自我超越。

顺便说一句, 我最近参加了一次“如何推广优秀成果”的主题讨论。大家都知道, 目前, 推广先进经验的主要方式就是表彰优秀教师, 请他们去做示范课、做报告、出著作或者带徒弟。但是, 往往很难达到有效推广的目的。我认为, 推广优秀经验也需要课程规划和教学过程, 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的学习, 即“知晓”“会做”“有成就”。由此, 你不仅可以明白“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能付诸自身教学实践;更能从取得进步和成效中获得成就感、建立自信。事实表明, 真正的学习必须是能够带给学习者以能力成长的体验, 否则, 就不是有价值的学习, 也就不可能持续。

福建顺昌实验小学校长张曙光:我是来自基层学校的一名校长。书中的案例都是由教研员或名师来做的。但是, 在基层, 很多培训任务都压到了学校。我很想知道, 在教师教学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 如何更高效地通过学习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主持人:教师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叫作“产出性学习”, 就是带着任务去学。产出性学习是针对“接受性学习”而言的, 它往往特别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内在潜能并从中获得能力成长。各位校长如果要派教师外出听课学习, 就要事先和教师们约定学习回来以后提供课例, 并且给大家分享学习心得, 那么, 他们外出学习的成效就会特别高。如果再把他们的学习成果在校报上刊登出来, 或者发布到学校网站上, 他们就更有成就感了。

(四) 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实验学校校长郭明:作为一名校长, 我认为, 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有两个关键词, 就是“教师”和“学生”, 也就是借助发展教师来成就学生。那么, 怎样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呢?我读了书中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这篇文章, 深有同感。我从中学习到的是基于问题解决的“草根”研修。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遇到什么问题, 我们就以解决问题的形式, 引导教师去研究, 去立一些小课题, 以此来引导教师的研究意识或研修意识。我想请教您, 这些做法如何能够更加深入?

主持人:我觉得你们在学校层面把“以人为本”的“人”分为教师和学生, 并具体化为“发展教师”和“成就学生”, 这是非常好的。从学校教育实际看, 还需要加一类“人”, 那就是“家长”。这样, 学校层面的“人”就全都涵盖了, 而且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联系起来了。

另外, 我特别赞同你们开展的问题解决式研究。需要强调的是, 问题解决是一个持续跟进的过程。我们在宣武区的校本教研案例, 从创意设计到产生成果, 断断续续持续了差不多10 年。其实, 本书涉及的很多案例都是持续努力的结果。如果你要真正做问题解决式研究, 其结果不仅在于问题解决, 还在于所有参与问题解决的人在此过程中获得有意义的能力成长。例如, 本书所反映的北航附中的系列研修, 第一次只是借助发掘学生的实际体验, 彰显学法需求, 并由此驱动教师开始深刻反思自身教学理念与方法, 开始问题解决的努力过程。

(五) 如何确定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东关小学副校长张月军:书中的实践案例覆盖面广, 内容也很丰富, 为我们基层学校设计和组织校本教研提供了样板。但是, 让我纠结的是, 目前教师们都是以论文、课题研究或者公开课方面取得的成绩, 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指标, 但这些评价指标并不能真正反映教师的专业水平。作为学校, 我们很难评价哪些教师真正得到了成长, 哪些教师没有。

主持人:针对您的问题, 我做两点回应。其实, 在座的各位校长, 每个人心中都有在实践中积累形成并不断更新的教师专业标准。我心目中的教师专业标准有七条:一是具有坚定的教育职业追求;二是具有较为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积累;三是积累了全面的学生知识;四是积累了实际可行的教学知识;五是善于运用研究的方法, 分析教材和学生、设计主题活动、应用教学技术、评价教学成效、总结教学经验及开展课题等;六是能够保持身心健康和积极的心态;七是具有个人魅力。当然, 这七个方面不一定每个教师都具备。但是, 当一个教师能够有这种意识, 并不断借助自身实践予以追求的时候, 他就踏上了自己专业发展的道路。

另外, 针对您提及的教师专业能力评估, 我们在2003 年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师专业评估的方法。当时, 北京市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给小学生讲了《平均数》一课, 课非常精彩。我灵机一动, 走上讲台, 问同学们:“今天吴老师讲的课, 你们听懂了没有?”孩子们齐声回答:“听懂了!”我接着问:“那好。你们说说, 吴老师今天的课好在什么地方?”学生们抢着回答, “吴老师很亲切”“很幽默”“讲课很生动”“很有耐心”“很有魅力”……学生们一边说, 我一边写在黑板上。教师们吃惊地发现, 没有一个学生说今天学会了平均数。但实际上, 凡是听课的人都知道, 学生们的确学会了。那为什么他们却都没有提及呢?我们突然认识到, 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 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他对学生的态度, 以及他能否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六) 如何借助研究促进成果转化

四川内江桐梓坝小学教导主任黄小路:我阅读了《教学要追求脑会、手会、心会》这篇文章。通过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的一次专题活动, 展示了学校如何借助特色校本课程带动教学变革。文中提到, 学习方法的变革能够给学生带来深刻变化, 并鼓励教师通过课程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帮助学生“进脑、上手、入心”, 并由此发展他们的能力, 完善他们的人格, 这将会引导学生走上一条终身受益的学习之路。阅读这篇文章后, 我就在反思, 以往我们对教师、课程、教学方法关注得比较多, 却很少关注学生, 没有充分地去整理、收集来自学生的声音, 导致我们的研究难以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成果。那么, 我们应如何带领团队把付诸于实践的工作整理成有价值的、能够推广的成果呢?

主持人:您的问题涉及如何借助研究促进有意义的变革, 进而形成有价值的成果。在开展基层活动的过程中, 我们先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开展一些特色活动, 并连续不断地做, 渐渐地就有了成效。然后, 对上述活动进行客观具体地记录, 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便逐步形成了成果。什么叫成果?成果或许可以视为针对一个具体问题开展的有成效的问题解决过程的真实记录和理性的解释。一般而言, 没有实践成效, 便不会有研究成果。当然, 完全没有成效的实践, 如果善于分析发掘, 也可以从教训中汲取有意义的成果。关键是怎样把一项成果内化为一种普遍的、持久的行动?那就是要把它变成一种行之有效的制度, 如定期交流制度、同行分享制度。更为持久的, 还要变成一种文化, 成为大家自觉、自愿的行动。

三、研修总结

主持人:各位校长, 我们今天围绕教师研修专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大家都结合阅读本书的体会及自己的实践经验, 从不同角度丰富了教师研修的基本理念、实践方法及研修组织者素养问题。在总结大家共同认识的基础上, 我就今天我们的团队研修及其特点做一个小结。

(一) 研修理念

教师研修有几个特点:一是互为资源。大家都发现, 我们围绕一个共同感兴趣的专题进行分享交流的过程中, 不仅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也分享了他人的知识与经验, 彼此之间结成了一种“学习共同体”。其次, 我们需要强调, 建立“学习共同体”只是教师研修的第一步, 更为关键的还在于借助大家的努力跟进实践, 也就是建立“实践连续体”, 方能生成有意义的结果及在此过程中的能力成长过程。这应当成为校长规划、引领教师发展的基本常识。

在职教师有意义的学习, 大多是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的。今天, 我们在一起共同体验了什么叫作教师研修, 教师研修与传统的教师培训有什么不同。我们所强调的体验式学习, 至少是三个层面的:一是针对特定问题, 参与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经验;二是大家获得机会充分交流分享, 并逐渐形成“1+1>2”的学习结果;三是把汇聚起来的丰富的个体体验与反思, 梳理加工成为有意义的研修成果, 使之成为具有一定价值的专题资源。

(二) 研修策略

关于研修策略问题, 我们大家的体验是:首先, 大家之前对于教师研修都有一定的实践和思考, 再加上对本书的阅读, 为参与讨论做好了准备, 现场每个小组的代表又都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分享和提问,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场的研修气氛自始至终都很热烈。其次, 能够带来成就体验的研修都需要问题链。“问题链”也可以叫作“脚手架学习”, 即围绕一定主题精心预设的、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一组问题。其实, 一位好校长、好教师, 都善于给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搭建“脚手架”。“脚手架学习”究其本质而言, 就是带着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有支持的自主学习。借助这种学习, 不仅能够促进学习者解决问题、超越自我, 还能从中获得赖以持续进步的自信。

其实, 实施“脚手架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相比并不轻松。我们需要高度集中, 一刻都不能走神, 及时捕捉讲话人有价值的东西, 还要根据会场气氛及时做出调整。作为校长, 你要成为教师研修的引导者, 最有价值的在于借助“问题链”引导参与者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分享他人的资源、发现更为愉悦的自我。当然, 借助环境场地条件, 特别是组织者的努力, 创设一个建设性的研修氛围也非常重要。今天的研修过程中, 大家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更可贵的是, 各位提出的很多观点相互印证、相互拓展, 为我们获得研修成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于评价问题, 我们所做的不是达标, 而是促进。我们的教师研修更加关注彼此之间可以分享什么资源, 大家是不是通过研修活动得到有价值的收获, 这种让我们兴奋其中的学习交流过程能够沉淀什么。比如, 今天的主题研修活动之后, 我们会收集参与人员的反馈评价, 并将研修过程的结果整理成文字, 征求大家的意见。大家在阅读和修订的过程中, 对于我们共同经历的团队研修就又会是一次深刻的学习。当然, 对于那些想有所作为的参与者而言, 更具有挑战性的后续跟进则是借助研修所得改进自身实践。所以, 我要说, 有意义的现场生成加上坚持不懈的后续跟进是教师研修取得成效的必然要求。

(三) 研修组织者素养

研修活动的组织者, 究其本质而言就是“成人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 首先要善于根据研修任务和参与者的实际情况, 设定主题、“问题链”及活动结构, 尽力安排参与各方做好准备, 促进参与者在群体互动的过程中获得有价值的收获。

如果说教师是少年儿童的教育者的话, 校长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引路人。成功校长的一项重要职责, 就是成为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设计者、促进者、引领者和分享者。只有校长成就了教师的成长, 教师才能有效地去成就学生。

最后, 我从教师研修的角度对我们大家都熟知的“盲人摸象”的故事进行重新解读。反观这则对于残疾人并不公正的成语故事, 我们在探讨教师研修问题时, 可以将“盲人摸象”的过程解读为“摸象—说象—成象—抽象”四个紧密联系的认知过程, 这一过程对于教师研修而言具有丰富的意义。第一, “摸象”。教师的直接经验可以被视为具有个性化的“摸象”的体验与认识过程,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体验式学习”。第二, “说象”。教师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及感悟进行的平等交流, 也就是“分享式学习”。第三, “成象”。整合众多个体相对片面的认识, 创建较为全面客观认识的过程, 也就是“建构性学习”。第四, “抽象”。获得由局部到整体, 再到类别的概念的认知跨越, 也就是“概念性学习”。

作为校长, 如果我们认同并有意识地实践这种认识, 就会积极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摸象”的发现, 通过“说象”交流分享各自的收获, 然后, 我们再进行“成象”和“抽象”。由此, 引领教师共同经历有意义的体验式学习、分享式学习、建构性学习和概念性学习。其实, 我们今天就用这种理念围绕“教师研修”的主题进行了一次“盲人摸象”。大家以自己和他人既有的教师研修实践与认识, 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感言、评论, 交流各自的经验, 并由此获得了对教师研修相对全面的认识。所以说, 今天我们大家共同创建了一个教师研修故事。谢谢大家!

注释

11本次研修活动由教育科学出版社教师教育编辑部主任刘灿、编辑郑莉等组织。感谢参与本次研修活动的各位校长的倾情贡献。限于篇幅, 本文只选取了部分研修案例。

篇4:教师分层研修的背景、类型与实践

[关键词]园本教研;分层研修;互动提高

新课程背景下。园本研修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园本研修理所当然成为了新时期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工作。园本教研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园本教研上认真探索。努力寻求适合幼儿园发展的园本教研制度。不断根据自身水平和现状调整教研方式,并不断创新互助化的教研方式,如开展分层研修、网络教研、思维拓展培训、三维教师学堂等。本文主要关注教师分层研修的园本教研方式,以使园内不同教龄、不同需求的老师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在团队中实现互动提高。

一、分层研修的背景

随着幼儿园的发展,班级规模不断扩大,教师数量急剧上升。半月一次的教研学习时间,由于人数多。且不同水平、不同教龄的教师对教研的需要和追求目标不同。使得教研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教研活动中,原有的园本教研研究的主阵地除了半月一次的大教研组学习,大部分时间都依靠每周1-2次的年级组学习。在年级组学习中,虽说老中青教师都有,有很好的师徒结对学习的条件,但是这种结对对新教师来讲,缺少了对学前幼儿各年龄段整体水平的了解;对其他教师来讲也缺乏了跨年龄段的交流和互动。另外,每个年级组10个左右的教师,同一个水平、层次的教师只有两三个,在交流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共鸣,比较难以开展专业化的研究。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本园76名教师的教龄和职称进行了了解,发现教龄在3年以内的占36.8%,3-7年的占23.7%,7-12年的占18.4%,12年以上的占21.1%;幼儿园高级职称的占30.3%,幼儿园一级职称占26.3%。未定级的占43.4%。由此可见。本园教师无论在教龄还是职称上的分布都比较平均:老中青教师结构非常稳定,非常适合将教师分成小组进行学习,这样做有助于减少每组教师的人数,将每一位教师推向台前,使每一位教师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

二、分层研修的类型

分层园本研修应该充分考虑不同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理论水平、教育教学实际和内在需要,对教师进行合理分组。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需要的园本研修活动。研修活动应突出“以园为本”“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增强研修团队的凝聚力,使教师乐于开展“自己教学中的问题”研究,并能充分调动与整合幼儿园的一切教育资源,为开展研修活动服务。

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遵循以人为本,满足需求,动态变化,团队合作,互动影响,务求实效的原则,把全园教师分为四种发展类型:起步型(教龄一般在1-3年)、新秀型(教龄一般在3-7年)、成熟型(教龄一般在7-12年)和辐射型(教龄一般在12年以上)。对起步型教师,重“扶”;对新秀型教师,重“亮”;对成熟型教师,重“研”;对辐射型教师,重“扬”。鼓励他们向被辅导幼儿园、年轻教师们发“扬”自己的优秀经验和先进理念。

每组设立正副组长,并由园长、副园长、园长助理、教科研主任亲自担任各组组长。保证了研修的严谨性。教师们大致可以根据自己的教龄来报名参加不同的研修组,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可以根据不同特长和兴趣进行调整。如有一位两年教龄的教师,自身素质较高,有良好的文字功底,自己又比较喜欢写文章,根据她的申请。我们将她安排在成熟组研修。在研修的过程中。对其他组的研修内容比较感兴趣的,也可以申请加入。

三、分层研修的操作过程

分层研修活动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

准备阶段——确定主题。在策划阶段。我们就给四个组确定了不同的主题,即不同的定位和方向。以确保教师的专业成长。如起步型的活动主题方向是:家长工作、班级管理、教学常规、技能技巧、教具制作、环境创设等;新秀型教师主要针对集体活动的优化,说课、评课等进行研修;成熟型的教师主要针对如何写好文章、案例、论文,如何增强理论水平等进行研修;辐射型的教师主要针对提高自身修养,加强理论水平,从经验型教师转为研究型教师。争做骨干教师、名教师、学者型教师等方向努力,提高在全区、全市的知名度,能在园内外开讲座、送教,指导幼儿参赛,指导新教师成长等。

过程阶段——循序渐进、重点突破。虽然准备阶段确定的备选主题不止一个。但是每个学期的研修活动,我们要求循序渐进,突破其中的重点。如在新教师数量较多的起步组,确定的攻破重点是:深入了解班级管理、家长工作要求:规范新教师带班行为,提高其班级管理能力,力求把新教师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幼儿教师。

结束阶段——总结探究、互动提高。在研修过程中要求组长创设机会和条件让教师进行互动探究。在每个小组内,要营造探究性、互动性的学习氛围,共同切磋、质疑、提升。组与组之间也要进行互动。如每学期起步组、新秀组的优质活动推评、汇报展示、活动反思与讨论都会在跨组的大集体中进行。辐射组的高级教师讲座也都是针对其他组的,这样有分有合,学习灵活有效,使各组在互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四、成效与反思

评价是保证研修成效的重要手段。在评价中,我们遵循如下准则:突出自我评价、团队评价、态度评价,并用综合化的指标进行评价,它包括评价教师的学习态度、情感、意志、团队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意向、热情、兴趣等。评价最关注的是教师的整体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及每个研修团队的研究氛围。

我们实施分层研修近3年来。在师资建设和培训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辐射组一名教师被评为区名师。两名教师被区教育局师训中心邀请在全区幼儿教师暑期培训班中就“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园家教对策”等方面作专题讲座;成熟组教师的论文获得了省幼教论文一等奖,省园本教研征文二等奖等:起步组教师包揽了区教坛新秀比赛的一二等奖、区说课上课比赛的一二等奖;新秀组内也有多名教师考入事业编制。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教学的研讨氛围日益浓厚。正如一名教师所言。“师傅的指导让我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团队的帮助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反思的习惯让我变得更加聪明,成功的体验让我无比自信”。不难看出,正是分层园本研修造就了这样优秀的教师。

篇5:影子教师研修总结

感谢影子学校和带教导师。来到二十三中,我感受到的是平等、和谐、自由、向上的氛围。院内到处可见的浮雕,体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及浓重的历史气息;整洁的校园,和谐的师生关系,奋进、向上的学习气氛,体现出二十三中的办学理念------“温和中坚持,宁静中创新”。在这样优秀的学校中,才能培养出中考状元,才能培养出专利获得者。优秀的学校,让我感叹,让我向往。

感谢刘巧莉老师-----我的带教导师。刘老师用亲切平和的语言,扎实老练的专业水平,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我。我从刘老师身上学到的不光是教学方法,更多的是数学的严谨、语言的严密,以及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家庭的“三课两反思”都是在刘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每次上课,刘老师都积极参与备课、课后点评,提出很多中肯的建议,对于我们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引领作用。

篇6:“影子教师”研修活动总结

XX年的10月20日,我们开始了“国培计划”——XX农村教师置换脱产研修班的第二个阶段——“影子教师”的研修学习。我们被分在第五组,一行10人将跟杨XX老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在XX市第十九中学,我们就从常规课堂开始,开扩了视野,见识到了什么是语文课的原生态,感受到了教师怎样依据学情实施同一教学内容。走进原生态的常规课堂,走进十九中的教研,读了杨XX老师的博文日志,才深刻感受到了省教研的热烈氛围,深刻体会到了这里孩子的优越性,更感受到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这里有优厚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最重要的是有一批像杨老师一样优秀的教师团队。我除了羡慕他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让所教的孩子们在现代教育资源共享的条件下,享受到与省里孩子同等的教育水平。落后了,就要比别人多付出,只要肯以百倍的努力,尊重孩子的差异,等待孩子的成长,孩子自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感谢国培给予我们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国培给我们提供了成长的机遇。在校内指导庆XX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听了杨XX老师的《作文讲评研讨》课,参与了十九中的教研活动,虽然没有听成《天上的街市》一课,但读了她的博文日志,我们已深深的谅解了,体会到她旅途奔波的劳累。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寻找教学实践的最自然、最真实的切入点等问题,和杨老师做了交流研讨,我们寻找到了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现总结如下:

一、课堂因点赞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听杨老师的《写作点评研讨》课,分四个环节:上次作文要求回顾、榜上有名、佳篇有约、片段欣赏(争鸣研讨)。根据学情同一内容在不同班级施教,九

(七)班的学生活泼,程度直线上升,发言积极,又进行了一个环节“争鸣研讨”。看着课堂上孩子们张扬个性,充满自信,互相点赞的表现,我看到杨老师与同学们的互动的情景,以及课堂上注重常态学习的现场生成,思想与思想相互碰撞,交流与交流之间的真诚,都坚守着遵循学生个性特征的教学理念。

(八)班相对比较安静,教师为唤醒孩子求知的渴望,宽容其言语繁杂的回答,宽容课堂上那不和谐的唏嘘声,宽容那些不着调孩子的闲话等,我们见证了还孩子们一个自由,自信,自主,自强的生态课堂。教学环节因学习动态做了及时调控,时而降低要求,让学生更加自信;时而不着痕迹,化整为零,让学生有了“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激动。

就是这样,师生如亲子互动,学生以平等相诚,在和谐中创造了课堂学习的精彩。或议论、或欣赏、或质疑、或建议、或设想,他们在这生态课堂中尝试、体验,在感动中寻求发自内心的师生共同发展的轻松和谐的教学境界。原来“精彩”可以在爱的启迪下如此展现。此情此景,让我明白师生肩并肩的学习与实践,手拉手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课堂该是学生成长的沃土,只不过是老师不急,不慌,不卖弄,不讨巧,不代言,不提示,只是朴实地微笑,耐心地等待而已。

二、教研因反思而明晰,思想因碰撞而深邃

假如说,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那么,教师研修就是课堂设计的主流。我们有幸参加了第十九中学的语文研讨活动,两位年轻教师的说课富有亲和力,导读有趣,设计内容有条不紊,结合学情顺势延伸,归纳技法,学以致用。让学生自主合作,使得生成水到渠成。尤其是杨老师的课,课堂上,张弛有度,点拨得当,让学生全员参与,抽签进行。全方位、全身心的积极体验,把学生的朗读放在正面强大的舆论之下,所以学生从不厌倦,从不懈怠,并积极性不断增生。还孩子一个轻松自由的课堂,学生才得以放飞心灵。

杨老师的智慧点拨,循循善诱,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更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现场生成。每个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以知识,更主要的是启迪他们的智慧。一样的学生,产生了各自的效应,形成了各自的风格,收获了不同的反响。我想,这与学校给教师提供更轻松自由的环境是分不开的。这些教师敢于取舍,指导有序,耐心与朝气并存,知识与技能融合,真真正正实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练技能。自主学习,反思总结,思想碰撞中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美好境界,更显现教师引领的生态课堂的灵动。

三、课堂因体验而生成,积累因沉淀而丰富

我们要帮助学生来实现他自己,但不能放纵。要从学生的角度考

虑,目的是帮助学生,而不是打击他们。所以,要先肯定他们的优点,要以对个别的教育带动全班的教育,树立正能量。要班级内每个人都明白:没有人违反规则。规则约束人,但也成全人。好的优点,值得尊重与保护。但对缺点、陋习也从不姑息。遵守规则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胸襟。遵守规则是要把人变得更美好,而不是为所欲为,恃强凌弱。教育的事,急不得,想好了再说,想好了再做。要把学生的事情做完整。

要交给学生最需要的,就需要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就得全方位的给予,无论是理论的引领,还是实践的体验,都需要师生再学习。要按文体来教,来写作,诗歌、小说、散文,我都让学生尝试着写。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没有必要千篇一律地讲,结构不清晰、不突出,完全可以放弃精讲,只突出重点就行。基础知识可以让学生在课下以作业的形式完成,老师和小组长检查就行。这样可以节省出来很多时间去挖掘文本中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我豁然开朗。

在备课方面,一定要做到厚积薄发。杨老师告诉我们,如果对文本读不透就不给学生上课,仅培养学生提问的课堂,就等了三四年,学生不提问就不上课。并且杨老师在课前还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做了大量笔记、旁批,仅一篇教后记,杨老师就能写几千甚至上万多字,令人汗颜!想想自己,比比专家,自愧不如。育人是一种慢成长,急不得。工作要做扎实,做透彻,才能游刃有余。为什么我上课时辞藻是贫乏的,语言是干瘪的?原因就在于自己平时读教育名著少,积累得少!这就要求我以后,多读书,多做笔记,多参加教研活动,多听评别人的课!

学习,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交流,注重实践,自主地思考,合作研讨,点点滴滴的收获才能汇成涓涓细流,才能达成丰富的课堂积累。看看她的博文日志,不难发现,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课堂上,不是老师一味的去讲,学生也不是一味的去听。为了让学生质疑,老师宁愿等。正如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疑而教,学生才喜欢。“学而不思则罔”,教学就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教师应在课堂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在适时给予学生点拨、总结。

注重语文学科人文性的教学。人文性教学是我长期以来所忽视的,原来一切向考试看齐,考试考哪里,我们就练向哪里。很多时候学生对语文都很厌烦,就是因为没有让学生感知到语文的人文性,没有把学生的感情引入到文本里,学生没有自己阅读,没有心灵火花的碰撞,所以就不会喜欢。杨老师的“淘汰式阅读”“免死金牌”“追问式课堂”“讲评式的展示课堂”都值得我们去实践,去运用。教研就得从实践出发,就得从课堂行动中去体验,去思索,去积累,去生成。这样的课堂才能从语言的规律和技法上去提高,让我们依据学情,去及时对课堂进行调控。

篇7:影子教师实践研修总结

昭通市大关县寿山乡完小 张坤旭 42号

我有幸参加“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小学综合实活动践班学习,本次培训大大丰富了我的知识。随着“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小学综合实活动践班一个月的“影子研修”阶段也将和我说再见。这一个月的国培“影子研修”学习中,我们在曲靖市麒麟区阳光小学愉快的度过,这次“影子研修”学习中我听过曲靖市麒麟区阳光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课《詹天佑》、四年级的数学课和综合实践课《剪纸》、二年级的语文课《称赞》,主要听的是二年级(2)班的数学课,影子教师梅丽聪老师对我们小组特别关心。同时还参与了曲靖市麒麟区阳光小学小学科学《神奇的水》的说课活动和靖市麒麟区阳光小学吕校长《怎样写论文》的教研活动,观摩了六年级主题中队会《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总的听了十六节课,在影子教学的第三周由于梅老师去参加丽江的数学观摩课,她所担任的二年级(1)班(2)班的数学课就由我来代课,上了十六节。并且参与组织了曲靖市麒麟区阳光小学二年级的数学中期测试以及试卷的评判工作。设计到班级管理工作方面的有体育大课间的组织等。期间我有困惑、有失落、但更多的是有收获。

困惑的是虽然参加工作很多年了,但是面对现代孩子的种种问题,有时也很无奈,幸好国培走进了我的生活,为我铺设了这样一个平台,可以让我把心中的困惑讲出来,与很多老师共同讨论,想出解决办法,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更能够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

失落的是我才刚刚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去,不断地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来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就要和曲靖市麒麟区阳光小学的老师们说再见了。

收获的是听了曲靖市麒麟区阳光小学老师们的精彩课,使从中不断的汲取精华,领略名师风范,让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汲取了专家讲课的精华,使我提高了认识,理

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拓宽了视野,丰富了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这次影子教学实践活动我硕果累累,在培训中我真正理解和体会到了一种全新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综合实践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今后,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热情,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国培’的阳光温暖了我,更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带着收获和梦想,我整理好在教育征程上一路前行的背囊,永不退缩,不再迷茫!

篇8:教师网络研修的实践与发展

关键词:教师,网络研修,实践发展

一、我国教师网络研修现状

(一)教师网络研修的特点

教师网络研修主要是通过网络开展的教师培训活动,由于网络的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交流方便,所以教师网络研修也具有协调方便,时间自由, 资源共享等特点,通过教师网络研修,教师可以得到系统全面的培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大大增强了教师的研修积极性,当然,对于教师研修过程中网络资源的配备必须满足教师研究的基本要求,否则就会大大降低教师研修的效果。

( 二) 教师网络研修的优势

教师网络研修对于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及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将某个地区甚至全国的教师网络资源连接在一起,从而创造一个信息量大,资源丰富的良好研修环境,通过各级网络平台的不断开放,教师网络研修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与教育专家和家长进行交流,这种网络研修模式大大提高了沟通效率,也可以使教师很快的转变教学理念,与时俱进,采取多种交流,讨论的方式共同合作来解决问题,在网络平台上,教师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可以随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研修课题,这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研修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师进行网络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三) 教师网络研修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教师网络研修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网络研修平台技术非常薄弱,网络研修平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软件支持,而软件的开发则必须依靠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但是当前我国很多教育机构面对着要价过高的软件技术人员,只能望洋兴叹。二是网络学习的交流深度不够,教师网络研修平台主要是想让教师在此平台中能够就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讨论,但是很多教师仅仅将其作为一般的论坛平台,从而错失了大量的网络资源,最终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三是网络评价体系落后,由于缺乏具体制度的保障,导致教师网络研修本身就存在着很多问题,网络评价体系的落后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在网络研修平台中只能进行交流,而无法得到具体的信息反馈及自我评价,最终使教师只知总结别人的经验,而忽视了自身问题的反思。

二、当前网络研修模式中的几种先进制度

( 一) 网络教研与实际教研相结合的学习型研修模式

这种研修模式将网络研修与现实研修相结合,并不单纯的依赖于网上的研修资料,而是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基本情况来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反思,通过网络教研,我们可以通过交流汲取他人的经验,而通过实际教研,则可以通过与现实中其他专家的交流更好的反思自我的教学活动,二者互补比起单纯的进行网络研修活动具有事半功倍之效。

( 二) 将独立研修考核与网络研修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

将独立研修考核与网络研修考核相结合,可以大大增强教师的积极性,以往在期末考核标准中仅仅将独立研修考核作为考核的标准,但是当网络研修考核开始成为潮流之后,我们的教育管理者能够将独立考核与网络考核相结合,从整体上来看是对网络研修考核的支持与适应,通过这种考核制度,教师在网络研修的过程中就会更加的积极,更加的重视,为今后网络研修之路开辟了一个新的起点。

三、教师网络研修的具体实践措施

教师网络研修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要依靠一套良好系统的保障机制,而这种保障机制在实施之前还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实践规划,只有前期规划好,才能促使后期实践好。

( 一) 网络研修必须要有制度的保障

只有建立起了优良有力的制度保障,才能为教师网络研修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资源,才能促使网络研修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建立制度的前提是必须转变以往的教学发展观念,只有突出网络教师研修的优势,突出其内在的价值,才能吸引更多的教师来参与到网络研修的队伍中去,教师网络研修的过程一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如果仅仅流于形式,仅仅重视结果的转变,以一种急功近利的态度来对待教师网络研修,那么最终的结果只能使教师网络研修发展走向失败,所以,只有建立起严格的教师网络研修制度,并进行定期的考察,才能使教师网络研修模式真正的融入到我国当前的教育发展模式中去,当然这需要学校各级部门的积极配合,只有资源到位,才能将网络研修平台发展的更好。

( 二) 教师网络研修平台要有一定的资金保障

任何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对于教师网络研修的发展更是如此,很多学校为了节省资金,对于网络研修模式采取排斥的态度,这种做法对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及自身教育方式的改革具有很大的消极作用,教师网络研修中网络的建立,计算机设备的提供等都需要学校提供大量的资金保障,而这种资金的付出也是值得的,在当今网络化和信息化发展迅速的时代,教育发展只有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及时的运用网络和信息来丰富自身的理论与实践,才能更好地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 三) 教师网络研修平台充分调动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教师的积极性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激励,一是采取奖励的方式,二是采取考核的方式,当然前提是要在当前网络研修系统中建立完善的反馈和评价机制,只有实现这个前提条件,才能对教师网络研修的成果有一个公正的评价,对于网络研修期间能够在平台上提出新问题或发表真知灼见的活跃教师我们可以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而对于那些传统思想浓厚,拒绝学习的教师,我们可以通过考核的方式对其反馈结果进行合理评价,只有激发教师对网络研修平台参与的积极性,才能保证网络研修工作能够正常的进行。

四、总结

上一篇:企业和谐发展五要素下一篇: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观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