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文言文《桃花源记》复习教案

2024-05-22

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文言文《桃花源记》复习教案(共5篇)

篇1: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文言文《桃花源记》复习教案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掌握文学常识;

2、理解常见虚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手法。

复习重点:同目标2、3、4

复习难点: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手法的运用。

复习方法:讲练结合,注意比较阅读。

复习过程:

一、导入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样的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一些开心的东西。生活在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一生经历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桃花源记》,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复习。

二、文学常识

(一)作者回顾

师问:你了解作者多少呢?生答。

(二)文体知识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师追问:我们学过哪些“记”?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满井游记》

(三)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代表作有诗《饮酒》、《归园田居》,散文《归去来兮辞》等。

过渡语:同学们,坚定的步伐已经迈出,我们要勇往直前,进入基础闯关。

三、基础闯关

(1)背书关

2分钟自由背书,然后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背诵。争当“背书小状元”!

1.指名背诵

2.男女声背诵接力

(2)字词积累关

文言文中的词语有特殊的文言现象,你能说出来吗?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学生结成小组,归纳总结文中出现的以上词语现象,然后小组内交流。

通假字: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无论魏晋

5、不足为外人道也

6、诣太守,说如此

一词多义

1、舍 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

2、志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3、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词类活用

1、欲穷其林

2、未果,寻病终

3、渔人甚异之

重点实词(男女生抢答)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阡陌交通

3、黄发垂髫

4、具答之

5、咸来问讯

6、延至其家

师:如何让自己在复习重点词语时,更能得心应手呢?老师支你一招。(出示投影)(生齐读)

通假字要勤整理 一词多义要分清

古今异义巧归纳 词类活用记心中

重点词语别放过

师小结:不管复习哪一课,只要你细心整理,相信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本文中概括一个成语,大家能说吗?(生:世外桃源),对,还有哪些呢?

学生自由发言: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无人问津 世外桃源

(3)译句关

学生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师:大家谈谈我们在翻译句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大家畅所欲言)

今天老师送大家几条锦囊妙计:(出示投影)

1、要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

2、补充出省略的成分;

3、要调整语序;

4、在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还应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师:面对通篇的句子,哪些是容易考的呢?老师帮大家归纳。(投影)

1、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

2、运用修辞之句(如:排比,对偶)

3、含有重点词语的(如: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4、主旨句,反映作者情感,蕴含哲理,结构上起一定作用之句等

师:祝贺同学们顺利闯关成功!复习时,抓住规律,巧用方法,学习起来就会如鱼得水。同学们,夯实基础很重要,文意理解不可少。我们共同进入下一个环节。

四、把握脉络,理解文意

(1)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明确本文的线索

渔人的行踪:发现桃源---访问桃源---出而复寻桃源

(3)小组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中寄托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

2、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虚构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3、有人说最后一段和桃花源关系不大,可以删去,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讨论,整理答案,然后交流。)

五、拓展延伸

陶渊明在文章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这种淳朴安宁,恬淡的心境在他的其它作品中有所体现吗?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师小结:《归园田居》中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归隐田园的无悔;《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感受到了他陶醉于自然美景的自得;《五柳先生传》中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淡泊情怀。

过渡语:在复习文言文时,我们可以将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巧妙的结合起来,这样能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内涵。一节课的收获如何?一起走进中考练兵场,接受检阅!

六、结束语:

师:同学们一节课的表现真的很棒,老师最后再送大家一个礼物。(投影)

送你一把金钥匙

1、牢记重点字词句,夯实基础别小视。

2、温习作者及背景,促进理解变能力。

3、复习中心和写法,篇篇归纳和整理。

4、瞄准中考要精练,文意分析巧联系。

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桃花源,也许六月的中考就寄托了我们太多的梦想。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以无果而终,朝气蓬勃的我们既然已经选择了远方,那么,快马扬鞭,努力拼搏,朝着我们的理想桃源进发吧!最后衷心祝全体同学都能早日找到自己的桃花源!

七、中考演练场:(侧重比较阅读)

(一)(2008 南充市)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10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

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译文:

(二)完成下面习题:(甲)见课文

1.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2)便要还家()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答:

4.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2分)

5.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江天一传(节选)

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6.文中“尝语人曰”中“语”的意思是:。(1分)

7.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文是如何表现江天一酷爱读书的。(2分)

8.请结合陶渊明其人和你读过的他的诗文,谈谈对“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两句话的理解。(2分)

(三)(2008太原市)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13分)〔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选自《资治通鉴》)〔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2分)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要:(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4)卒亡天下 卒: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译文:

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四)(08安徽非课改)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 悉:(2)无论魏晋 无论:(3)临溪而渔 渔: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五)(09安徽省芜湖市)文言文阅读(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今吾子又死焉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参考答案:

一1.⑴对......感到惊异 ⑵交错相通 ⑶ 束缚,约束 ⑷停止(2分)

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

3.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

4.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二(甲)(10分)

1.饮酒(归园田居)(1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

2.(1)交错相通(互相通达)(2)通“邀”,邀请(共2分,题1分)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抄写全句也可)

4.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分)

5.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共3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乙)(5分)

6.告诉(1分)

7.围绕“屋漏,日晒雨淋,读书自若”或“家人埋怨环境艰苦,读书自若”回答皆可。(2分)

8.结合陶渊明品行高洁、安贫乐道和他的诗文流传千古、影响深远,围绕“读书人若无高洁品格,一定不会写出好作品”回答即可。(共2分,理解1分,结合陶渊明其人及作品1分)

三1.桃花源中人说自从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就再没有从这里出去。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

2.(1)同“邀”,邀请(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3)确实(4)终于

3.(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4.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四 1.(3分)(1)“全”或“都”(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3)钓鱼(每小题1分)

2.(4分)(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每小题2分)

3.(4分)世外桃源与民同乐(各2分)

4.(4分)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五.1.(4分)①交错相通 ②通“邀”,邀请 ③你 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各1分)

2.(4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2分)

3.(3分)记叙(描写)虚构(想象)反衬(对比)(各1分)

4.(4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

篇2: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文言文《桃花源记》复习教案

记叙文就是写人记事的文章。这类文体是现代文阅读的重点考查对象,它以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为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也往往通过叙事来表达。

一、内容解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生阅读记叙文的要求是: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式样。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1.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1)了解记叙文的分类。(2)把握记叙的要素。

(3)明确记叙的顺序。(4)注意记叙的人称。

(5)概括文章的内容或中心。

(6)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线索。

(7)分析人物形象。(8)把握材料的详略。

(9)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2.体会文章中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3.判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4.分析句子的含义及作用:(1)人物描写的作用

(2)景物描写的作用。

(3)抒情及议论的作用。(4)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5.体会、赏析文章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6.能对文中的词、句的选择、替换、增删、换位等进行比较、辨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7.体会文章的审美意趣及价值取向等。8.阅读感悟或从文中获得的启示。9.对文章某一方面的内容等做出评价。

二、命题规律:

近年来全国各地记叙文阅读的中考试题,都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其特点是:

(1)阅读材料均来自于课外,不仅注意记叙文类型的多样化,而且注重文章的审美意趣、价值取向,且篇幅短小精悍。其中有散文、有小说。

(2)主观类试题及开放性试题的比例逐渐加大,适当考查知识积累,侧重考察学生的理解及感悟、表达等能力,突出学生个性化体验。

(3)题型更加灵活。尤其是开放类试题,包括评说、感悟、联想与想象、仿写、比较、探究、赏析等。

三、考题回顾: 记叙文阅读02-09年的分值都是22、20、17、17、20、15、16、15分。阅读语段02年是“木笛”,03年“聘任”,04年是“轻点关门”,05年是“白苍鹭”。06年是“我看到了一条河”,07年是“江南陶公柳”,08年是“小扇轻摇的时光”,09年是“昙花终于怒放”。2002——2005的选文均为写人记事类文章,2006——2009年的选文为散文与小说间隔,旨在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四、答题原则: 记叙文阅读三步曲:(1)阅读文章,整体感知:通读材料,思考并概括:基本内容、主旨,大致脉络层次。

(2)审明题干,明确出处,再找原文相关段落:明白出题者考查的知识点及题型及答题技巧;选准段落,精读、分析、概括。

(3)整体分析,全面作答,分点表述:结合主旨,抓住关键词句,理清答题步骤,用术语分点做答。

五、题型预测与应对技巧荟萃:

预测2010中考记叙文考题类型可能有以下11种: 1.字词——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解释词语的语境义:答题技巧是:先解词的本意;再答语境中含义。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常用的词有:“这里指……”。

2.层次结构——划分段落或层次。

一是要善于发现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或句子,二是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弄清人物的关系。三是明白事件的全过程,弄清起因、经过、结果。然后提炼筛选主要信息。

记叙文的结构层次形式灵活多样,一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作者的思路和行文线索,记叙的顺序和层次,过渡和衔接,伏笔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

几种常见的照应。①开头结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主旨突出,能更好地抒发感情,渲染气氛。②正文与标题的照应。使文章的思想精华醒目地揭示给读者。使读者清楚标题的意思。③行文中前后照应。可制造悬念,使情节发展具有吸引力和戏剧性,结构更紧凑,文脉更贯通。

3.题目——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2)语意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4.概括——概括语段、事件、全文中心:

应对技巧:概括语段:主要的方法有:1)摘中心句。2)摘要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有主次之分,但可摘取主要的。3)综合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就把几个意思联系起来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4)段末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层层深入,摘取最后的归纳的意思。形成:记叙(交待)了“人”+“事”(心情、经过、背景、感受)。

概括事件:“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

概括中心:(1)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句式:“通过……(事情),表达了(赞扬、抒发)……的感情(精神、品质)”。

5.分析——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所谓关键语句,对记叙文来说,包括A、标志文章层次转换的过渡句; B、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C、对理解文意起关键作用的词句; D、表现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的词句;E、标志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词句。

应对技巧:结合上下文,一看结构,二看内容,强调与人物与主旨的关系。

(1)结构上作用:

在开头:常设悬念埋伏笔作铺垫、引下文、点题、、总领全文等。

在中间部分: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等。

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扣题等。

(2)内容上作用: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环境背景;

在中间或结尾常画龙点睛、点出中心,深化中心。

6.理解探究——探求人物产生某种性格、心理及行动的原因;结合语境填写空缺的话:

(1)可以把自己比作对方,具有对方的性格和经历,设身处地感受;(2)可结合人物性格、生活经历和作者感情倾向推知;

(3)可根据上文预设的伏笔、铺垫和上下情节的衔接去领悟。

(4)补充的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心理,注意与上下文的贯通一致。7.提炼——理解并能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分析人物形象。(1)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

(2)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归纳其心态。(3)注意侧面描写,其中常包蕴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主人公性格定位起重要作用。

(4)结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

8.赏析语言——能欣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优美、精彩的语言,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分辨清楚所选语句或短语的表面含义,然后把握它的真实内涵,(2)结合修辞知识来分析语句、体味语句的情味和含义。

(3)联系词语的色彩,分析其感情色彩的变化。

(4)结合上下文,联系人物的性格或文章的主旨分析,考虑该词语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起了怎样的作用。

常用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使形象生动,使语言传神;

拟人:把……赋予以人的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问:强化语气,发人深省;

设问:引起人们思考,引起下文;

排比:强化语势,使语言精炼、有力,强调了……

9.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记叙:使读者对事物变化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抒情、议论:抒发作者......的情感;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环境描写:设置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与开头形成照应;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人物描写:包括对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作用是塑造了……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10.写作手法——常用写作手法:

想象、象征、设悬念、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对比、反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嗅觉听觉视觉多角度、多视角等。

11.体验感悟——对文章的内容(包括主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

应对技巧:回答开放题,先把握好中心,围绕文章中心,多角度思考,然后将其深化或升华,或结合自己的思想观点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文章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或形式,作或正或反的评析。学会结合文章中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来表述等。不要另起炉灶,更不要逆主旨而行。【特别提醒】

近年来,在中考的记叙文阅读试题中,出现了较多的开放型检测题。这类题分值较高,颇能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是记叙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综观各地的语文试卷,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检测类型:一是对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句子含义的理解与品味;二是对词、句、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进行说明,或对某种表达方式如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作用进行说明;三是结合文章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如进行联想想象、自由赏析和迁移创新等。这一类品析与感悟类的主观性表述题,往往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但有“答案标准”,那就是应根据自己的感悟与体验,谈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见解新颖独到即可。

解答这类题目,可从以下角度入手:注意研读上下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揣摩,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要注意从全文构思的角度,从作者的表达意图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角度进行解答;要揣摩考题的意图,结合文章内容,调动生活积累,进行简洁明晰的表达。

六、样题点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题。(2009,河北)

昙花终于怒放

①我爱昙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亩,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

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

⑤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

⑥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⑦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⑧罢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

⑨我爱昙花。(选文有改动)链接材料:

昙花,常绿灌木,主枝圆筒状,分枝扁平呈叶状,绿色,没有叶片,花大,白色,在分枝边缘上,多在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供观赏。原产于墨西哥。1.在下面方框内,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词语。(3分)高兴极了

—>

—>

—>

2.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3.选文第⑧段和链接材料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4.选文第⑨段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5.作者从昙花终于怒放的过程得出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有点心急 心情淡然 欢喜欲狂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昙花含苞待放的情态,将昙花人格化,更加生动形象。

3.第⑧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链接材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4.进一步抒发了喜爱昙花的感情;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5.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题。(2008,河北)

小扇轻摇的时光

放暑假了,母亲一直盼望我回乡下住几天。她知道我打小就喜欢吃些瓜呀果的,所以每年都少不了要在地里种一些。待我放暑假的时候,那些瓜呀果的正当时,一个个在地里静静地躺着,十分诱人,专等我回家来吃。

天气炎热,我懒在空调间里怕出来,回家的行程一拖再拖。眼看着假期已过一半了,我还没有回家的意思。母亲沉不住气了,打来电话说:“你再不回来,那些瓜果都要熟得烂掉了。”

再没有懒下去的理由了。于是带着儿子,顶着烈日,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村庄。

村里的人是看着我长大的,看见我,亲切得如同自家的孩子,远远地就递过话来:“梅,又回来看妈了?”我笑着答应。就听到他们在背后说:“这孩子真孝顺,一点不忘本.”我心里涌满羞愧。我其实什么也没做啊,只是偶尔把自己送回来给想念我的母亲看看,就被村里人夸成孝顺了。

母亲知道我回来,早早地把瓜摘下来,放在井里面冰着——那可是我最喜欢吃的梨瓜和香瓜。母亲又把家里唯一的一台大电扇搬到我儿子身边,给他吹风。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母亲兴奋地说:“地里面结得多着呢,你多呆些日子,保证你天天有瓜吃。”我笑笑,有些口是心非地说:“好。”儿子却在一旁大叫起来:“不行不行。外婆,你家太热了!”

母亲诧异地问:“有大电扇吹着还热?”

儿子不屑了,说:“大电扇算什么?我家有空调。你看你家连卫生间还没有呢。”

我立即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儿子,对母亲笑笑:“妈,别听他的,有电扇吹着,不热的。”

母亲没再说什么,走进厨房,去给我们忙好吃的了。

晚饭后,母亲把邢台大电扇搬到我屋里,有些内疚地说:“让你们热着了,明天你就带孩子回去吧,别让孩子在这里热坏了。”

我笑笑,执意要坐在外面纳凉。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她忙不迭地搬了躺椅到外面。我仰面躺下,望着天空,手上拿一把母亲递过来的蒲扇,慢慢摇着。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里静静地开放。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寂静的小院。恍惚间,月下有个小女孩儿,手拿小扇儿,追扑流萤。依稀的,都是儿时的光景啊。

母亲在一旁开心地说着话,唠唠叨叨的,都是些让她怀恋的旧时光。母亲在那些旧时光里沉醉。

月色如水,我放松的心似水中的一根柔柔的水草,迷迷糊糊地就睡过去了。母亲的话突然喃喃地在耳边响起:“冬英你还记得不?就是那个跟男人打赌,一顿能吃二十个包子的冬英。”

“记得,长得粗眉大眼的,干起活儿来,大男人也赶不上她。”

“她死了。”母亲语调忧伤地说,“早上还好好的,还吃两大碗粥呢。准备去地里锄草的,还没走到地里呢,突然倒下,就没气了。”

“人啊!”母亲叹一声。

“人啊!”我也叹一声。心里面突然警醒:这样小扇轻摇,与母亲相守的时光,一生中能有几回呢?暗地里打算好了:明天,是决计不回去的了,我要在这儿多住几天,好好把握这小扇轻摇的时光。

1.说说选文标题“小扇轻摇的时光”具体指什么时光?(4分)

2.你对选文中加波浪线句子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2分)

3.选文中加横线部分是什么描写?其表达作用是什么?(3分)

4.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

5.选文中叙写冬英这一人物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八、真题冲刺: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3—18题。(40分)

为我唱首歌吧„„

〔 英〕 安德里安

①柔和的阳光暖洋洋地洒进小小的病室,绿色的藤蔓爬上窗合,探头探脑地打量着病室里的7个孩子。

②在伦敦儿童医院,这7个小病人,除伊丽莎白外,全都患了不治之症。③伊丽莎白热爱音乐,热爱唱歌,她的歌声圆润舒缓,婉转动听。但她耳朵后面做了一个复杂的手术,一个月后听力就会完全消失,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了,这将使酷爱音乐的她前景更加悲惨。不过,在伙伴们面前,她从不哎声叹气,只是当她以为没有人看见她时,沉默的泪水偶尔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注】地流在苍白的脸蛋儿上。

④伙伴们为伊丽莎白的境况焦急不安,他们决定做一些事情使她快活。一天傍晚.孩子们带著一个秘密去见他们喜欢的朋友——护士柯尔比。

⑤“你们想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还有3周的时间,来得及吗?” ⑥这时候,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

⑦柯尔比找到了全是最著名的音乐辅导老师玛丽,玛丽老师感动地说:“我去,我去!”⑧在玛丽老师娴熟的指导下,孩子们每天练习唱歌,当然是在伊丽莎白接受治疗的时候。正是不可思议,仅仅3周的时间,柯尔比和玛丽老师就把6个快要死去的孩子组成了一支优秀的合唱队,尽管他们中没有一个具有出色的音乐天赋。

⑨同样出色的是,这个秘密的保守十分成功,在伊丽莎白生日的这天下午,当她坐在一辆手摇车里,被推进医院的礼堂时,她的惊奇显而易见,激动使她苍白,漂亮的面庞长的绯红。她身体前倾,一动不动,聚精会种地听着。

⑩尽管我们都坐在离舞台仅3米远的地方,却仍然难以清楚地看见每一个孩子的面孔,因为泪水遮住了我们的视线;但是,我们能后毫不费力地听见他们的歌唱。在演唱开始前,柯尔比告诉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伊丽莎白的听力已经非常非常的微弱,因此,你们必须尽力大声唱。”

音乐会获得了极大成功。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美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她大声说:“这是我最最快乐、最最快乐的生日!”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

谁都知道,这些患不治之症快要死去的孩子,要成功举办这次音乐会,得忍受多么大的病痛啊!我们这些人的心都快碎了。这是我有生以来从未听过,也从不希望在听到的无比动人的音乐。即使到了今天,倘若我闭上眼睛,仍然能够听见那每一个震撼人心的音符。

如今,那6副幼稚的歌喉已经静默多年,那6名合唱队的成员正在地下安睡长眠,但伊丽莎白记忆的耳朵里,至今仍然能够听见那6个幼稚的声音。这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

【注】扑簌簌(sù),形容掉眼泪的样子。

1.伙伴们做了一件什么事使伊丽莎白“快活”?从中表现出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句中加点词语,体会他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分)(l)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被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⑩ 段写出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请结合文章内容其体回答。(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横线在③两段中划出描写伊丽莎白外貌的文字,并说说这些文字反映出她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简要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获得的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分)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2分)。表现出6个孩子关爱同伴、坚强勇敢的精神品质。(2分,“关爱”、“坚强”各1分)

2.(4分)

(1)表现了孩子们期望得到指导的心情很迫切。(2分,答到“心情迫切”即可)

(2)表现出孩子们为音乐会的极大成功而忘记了病痛、自豪快乐的情景。(2分,“忘记了病痛”、“自豪快乐”各1分)

3.(4分)“最美的声音”是因为这声音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2分)“最后的声音”是因为伊丽莎白已失去听力,6个同伴已长眠地下。(2分,“失去听力”和“长眠”各1分)

4.(3分)听到6个身患绝症的孩子唱出的歌,“我”“心都快要碎了”,表现出“我内心的无比痛苦”。(或“听到6个身患绝症的孩子唱出的歌,‘我’到‘今天’仍然感到震颤,表现出我极为感动的心情。”)(无比痛苦或极为感动1分,结合具体内容2分)

5.(4分)沉默的泪水偶尔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地流在苍白的脸蛋儿上。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媚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由忧伤痛苦变得欣喜快乐。(句子2分,心情2分)

6.(3分)能围绕文本,谈出自己的一点感受即可。示例一: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我们要积极乐观,坚强不屈。示例二:人间自有真情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二)阅读下列短文,简要答题:

为爱挺直 郭华悦

①父亲早早去世,为了生计,母亲在家乡摆了个水果摊,每天天没亮就要起来张罗。到了七点左右,一切准备妥当了,于是用三轮的脚踏车,载着顺路的他和一车水果,在晨曦中一路奋进。

②母亲的背驼得很严重。到了冬天,在这个北方的小城里,北风裹着雪花,一路肆虐。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是用力地挺直了背。躲在母亲背后的他,恍然发现母亲的驼背直了不少。

③到了学校,他欢呼着跳下车,把这个惊喜发现告诉了母亲。他还沾沾自喜地叮嘱母亲,说不定蹬脚踏车有助于纠正驼背呢。母亲笑了笑,不以为意。可是懵懂的他却天真地认为,如果母亲能直起背来,自己就不会被同学叫做“小罗锅”了。

④母亲蹬脚踏车挺直的脊背,让他看到了希望。可是日复一日,他失望地发现,母亲蹬脚踏车时,脊背是直的,可一下车,却又成了驼背。于是,同学们的嘲笑始终伴随着他。

⑤后来,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市里。没过了几年,他娶了个漂亮的妻子,也增添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母亲一直想过来看看孙女,可是他碍于面子,始终说自己忙,不断推脱。

⑥直到有一天,他骑着自行车,送四岁的女儿去幼儿园。那天的北风格外地大,刮在脸上竟有些生疼。女儿惊叫了几声,他于是下意识地挺直脊背,挡住迎风而来的寒风。风像刀子一样,在身上刮过,他却始终牵挂着后座上的女儿。

⑦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了老家的母亲。他也终于明白,那些风雨交加的早上,母亲奋力地挺直了一直被他嫌弃的驼背,为后座的他挡住了刺骨的风雪。母亲的背,因为爱而挺直。可他不知道的是,每次把他送到学校,回到水果摊后,母亲的背总会疼上大半天。这样的戏,在他年少时光中,日复一日的上演。

⑧他的心里,突然涌进了阵阵酸楚。母亲的背是驼的,爱却很直。每个子女的身前,都有一堵挡风遮雨的挺直脊背,那是一堵爱的厚墙。

(选自《知识窗》2009年第1期)

1、选文第④段中说“母亲蹬脚踏车挺直的脊背,让他看到了希望”,根据你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你认为他的“希望”是什么?(3分)

2、“母亲一直想过来看看孙女”,“可是他碍于面子,始终说自己忙,不断推脱”。结合选文,请你说说他“不断推脱”的真正原因是什么?(3分)

3、选文第⑦段中说“这样的戏,在他年少时光中,日复一日的上演”。在文中“这样的戏”具体指什么?(3分)

4、阅读选文后,你会为其精美的文题所折服,联系全文,说说选文标题好在哪里?(3分)

参考答案:

1、(3分)希望母亲能通过蹬脚踏车让驼背逐渐挺直,使自己不再成为同学们嘲笑的对象。(意思对即可给分)

2、(3分)为了不让妻子、女儿以及其他人看到母亲的驼背形象。

3、(3分)那些风雨交加的早上,母亲奋力地挺直了一直被他嫌弃的驼背,为后座的他挡住了刺骨的风寒;每次把他送到学校,回到水果摊后,母亲的背总会疼上大半天。

篇3: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文言文《桃花源记》复习教案

一.知识运用题

这部分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能力, 有利于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共设5个小题。

第1题为汉语拼音辨读题。16个加点的字均源于7~9年级各册语文教材中课下注释和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特别是多音字、形似字和容易读错的字的辨别。

第2题是错别字辨认题。16个词语均源于7~9年级各册语文教材中课下注释和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所列的词语,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识记汉字及词语。

第3题为成语运用题。所选4个成语都源自教材, 意在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正确灵活运用。

以上三道小题整体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侧重考查考生对常用汉字和词语 (成语) 的掌握情况。

第4题为信息提取题。考点来自教材8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材料来自《恩施日报》。在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中, 要求学生掌握新闻的要素和结构。设题的目的, 是考查考生依据新闻基本常识阅读消息后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第5题为仿写题。新课标要求师生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该题要求考生顺着文意续写句子, 是考查考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文化积累题

这部分试题侧重考查考生的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运用和名著阅读、对联拟写情况。共设2个小题。

第6题为古诗文名句默写题 (4分) 。诗文名句来源于教材, 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考生有一定的语言文化积累, 继承古代文化的精髓, 并把古代精髓内化为个人素质及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

第7题为名著导读和对联题 (2分) 。将对联和名著导读整合在一起命题, 考点来自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上册, 要求考生依据所提供的情节和上联对出下联, 目的在于考查考生是否阅读应该阅读的名著, 是否会对对联。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是课程目标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以上两题的设置, 有利于引导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阅读理解题

阅读理解分为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 选取了一篇课内文言文、一篇课外散文、一篇课外说明文共三篇文章来命题。选文有如下特点:一是考查完整的篇目, 无阅读障碍;二是文言文为课内必背篇目, 现代文为精短时文;三是选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有知识性、教育性、启迪性。

文言文阅读材料《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来源于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孟子〉两章》, 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这是一篇短小的议论文, 开篇提出中心论点, 然后用多种论证方法, 阐明了“人和”的重要性。选文设题的目的是让考生在了解孟子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 以及他在修身、交友等方面的见解等基础上, 让考生再次走进文本, 透彻理解文意, 领会孟子思想中的精髓, 传承民族文化, 体会民本思想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共设4个小题。

第8题要求考生借助语境理解重要实词的含义, 考查对文言文必备篇目的文言积累。

第9题要求考生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 对重点句子进行深入理解, 翻译成现代文。

第10题要求考生结合文本内容, 理解议论文的要素, 辨别论证方法。

第11题是一道理解感悟题。链接材料取材于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 与本文表达的思想是一致的, 都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要求考生找出观点的相同之处, 并说出从中获得的启示。

散文《温总理打给母亲的电话》选自2010年《意林》第10期 (有删改)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 描述了温总理在母亲的教育引导下, 念天下苍生和母亲安康的几件小事, 表现了他的孝心和忠诚。读这篇散文可引导学生感恩母亲并推己及人, 感念天下苍生。共设6个小题。设题意旨是: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体会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能联系作品作出自己的评价,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第12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通读课文, 在筛选文本信息的基础上, 理清思路, 理解主要内容, 用一句话进行提炼归纳, 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

第13题考查考生在把握文本内容的同时, 理解概括具体事件的能力。

第14题是理解插叙的用意。考查考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之上, 理解叙事性文章插叙部分的用意 (作用) 。

第15题是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考查考生在整体感知文本信息的基础上,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

第16题主要引导考生体会人物复杂心理, 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

第17题是一道开放性阅读评价题。设题具有开放性和弹性, 为学生留出了拓展空间, 旨在让考生根据内容表达自己的心得, 谈自己的阅读收获, 关注了考生对亲情的体验。

《植物“气象员”》根据《百科知识》2010年5月B版删改而成。这是一篇介绍植物能预报天气的说明文, 主要采用举例说明法, 语言通俗易懂、准确生动。选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意义在于引导学生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了解植物能预报天气的生活常识, 考查说明文阅读能力。共设5个小题。

第18题考查考生对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的把握。要求考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去完成。

第19题是关于说明文结构和顺序的题目。考查考生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明确说明文的结构和顺序。

第20题是一道关于说明方法的题目。考查考生理解说明方法及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的能力。

第21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又关涉拟题能力。

第22题要求结合文章内容揣摩标题妙处。考查考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特点的把握, 又考查拟题能力。

整个阅读板块的选文和拟题紧密联系考生的生活学习实际, 密切关注考生的经验世界和情感世界, 符合考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 有助于引领考生超常发挥与健康成长。

四.审美体验题

这一部分共选了两首诗歌。文质兼美, 难易适度, 具有启发性, 有利于考生在欣赏中解答考题。古代诗歌《送友人》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篇目, 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送别诗名篇, 抒发了依依惜别的真情。共设2个小题。

第23题是一道描述题。考查考生联想想象、理解描述诗句的能力。

第24题是一道分析题。要求考生在整体把握诗歌内涵的基础上, 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引领学生个性解读、赏析美点。

现代诗歌《春芽》选自2009年2月2日的《人民日报》。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 描绘了春芽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蓬勃生长、装点大地的情景, 想象新奇美妙, 巧用修辞, 简笔勾勒, 语言形象。共设2个小题。

第25题要求考生根据诗歌具体内容, 理解诗歌描绘的情景和蕴含的情感。

第26题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歌情景语言的基础上, 赏析诗句, 体会修辞方法的作用。

五.语文实践题

语文实践题考查考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重点关注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试题材料源自2010年恩施州政府工作报告、《恩施民族文化》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背起行囊走四方”等。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语文考试资源综合起来, 旨在拓展学生视野,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旅游景区, 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要性, 命题考查的目标是语文实践能力。共设4个小题。

第27题列举州内两个旅游景区, 看似不是考语文, 但评分标准明确规定景区名称中有错别字的不给分, 这就是考语文了。

第28题是一道语言表述题。意在引领考生关注生活, 用写广告词的形式宣传推介家乡美景, 增强了考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第29题是口语交际题。意在引导考生将自己所感受到的景点魅力用导游词的形式表述出来, 并以此感染他人, 共同获得美的享受。

第30题是建言献策题。意在引导考生学会高位思考, 为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言献策。

六.创意表达题

设置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各一个, 供考生择善而作。两题都没有审题障碍, 贴近全州各地各类初中毕业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 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便于考生真情表达, 创意表达, 展示个性, 放飞心灵。

命题作文“细微之处见真情”, 让考生在做真人的基础之上, 学会细致入微的观察生活, 表达真情。

材料作文, 是以“90后”的典型事例为材料, 其材料令人信服。“90后”的聪明能干、自立自强、懂得感恩、勇于担当正是新时期广大学子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这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是深远的。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具备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这套试题是基于以上语文教学的目标, 针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综合考查, 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希望本套试卷能够引导广大语文教师教会学生学习语文,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4:2010年河北中考数学复习策略

首页教育资讯 初中教学 高中教学初中考试高中考试培训专区中高考辅导网 本科学历就业专区站点地图

2010年河北中考研讨会暨卓越校长论坛通知...全国优秀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及经验交流研讨会...征招竞赛市级合作单位

同一套题●2009河北中考模拟联考...2009高考数学命题热点暨新课标分析研讨会...中心电话号码变更

关于转载文章的公告

第三届河北省德育论坛圆满结束...河北省高中新课程教学示范暨高效课堂研讨会报到安排...i韩俊兰领导在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暨德育论坛上...我省初步拟定新课改后高考改革方案...河北省2010年中考改革政策...河北省高中新课程名校名师示范课暨有效课堂教学研讨...2010年河北中考数学复习策略

来自:河北教学考试网 作者:承德市第十二中学 杨丽丽 上传日期:2010-2-2 20:57:28

数学是中考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做好九年级数学复习课教学,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做好后半学期的教学复习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复习目的。

通过复习应达到以下目的:(1)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让学生将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更利于学生理解;(2)精讲精练,巩固基本技能;(3)抓好方法教学,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题的方法;(4)做好综合题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措施。

1、切实抓好“双基”的训练。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石。可见抓好“双基”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要紧扣教材,注重基础,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吃透考试大纲,确定复习重点。确定重点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⑴.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可分为: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的知识。这是确定复习重点的依据和标准。

⑵.熟识每一个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⑶.熟悉近年来河北中考试题类型,以及考试改革的情况。

(二),要突出复习的特点。从复习安排上来看,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主要依赖于系统的复习,在每一个章节复习中,为了有效地使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查漏补缺,有目的地自由复习。要求学生在复习中重点放在理解概念、弄清定义、掌握典型的例题、习题,对例题、习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基本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恰当的训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论的掌握,方法的运用和能力的提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抓好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归类、变式的教学。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功能,既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又是应考的一种手段。因此在复习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学生实际,对相关例题进行分析、归类,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复习效率。对具有可变性的例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解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⑴.寻找其它解法;⑵.改变题目的条件;⑶.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互换;⑷.改变题目的形式;⑸.把结论进一步推广与引伸;(6).类比编题等。

3、注重审题能力的训练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解答题在中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主要由综合性问题构成,就题型而言,包括计算题、推理证明题和应用解答题等。它的题型特点和考查功能决定了审题思考的复杂性和解题设计的多样性,正确解题的前提是正确理解题意,即审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备考中引导学生阅读要准确,注意隐含条件.实践表明:“条件暗示解题手段,结论引导解题方向”。只有细致地审题,才能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纵观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很多综合性试题是以,图像、图表、热点时事为背景展现在考生面前,这方面的试题形式多样,阅读容量大,这类题目一般是通过观察图像、整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语言抽象成数学模型,使我们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是中考的热点。这就要求在中考复习中,善于将书本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多涉及探究性试题和开放性试题,独立思考,并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图像、整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从而解决综合性的实际问题。

4、注重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核心,是数学基本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考数学试题特别重视突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初中数学中常用的基本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思想有: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等等。在中考数学复习中,应有意识、有目的、适时地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归纳,在解题时有效地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达到“知识、能力”全面提高的目的。

5、注重查漏补缺、及时总结。

学生在经历了复习及测试后,会有许多错题产生。此时引导学生自己整理、归纳、订正错题就必不可少。老师建议学生使用错题本。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出错解的过程和订正后的正确过程,更要注明错误的原因,以免今后再犯此类错误。比如,哪些是知识点掌握不够,哪些是方法运用不当等。同时进行诊断性练习,以寻找问题为目的。可将各种测试卷中解错的题目按

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放在一起比较,诊断一下哪类题容易出错,从而找出带有共性的错误和不足,及时查漏补缺,才能将问题解决在考前。事实上,这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反思过程,也是不少高分考生的经验之谈。复习中注重总结也是取胜的法宝之一。做完试卷后,也可以做完一道题后就停笔先总结一下,总结什么呢?可以是某道题的某一环节,也可以是由此推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可以是某道题和以前做过的某些题在解题思路或方法上的类比、异同;也可是某道题的解题方法很独特,很经典而小结;当然,更多的是某道题符合题设条件的情况有多种,但求解时容易被遗漏等等。

三、复习应避免几个误区。

1、审题马虎、凭印象答题;有些学生在复习中为了节约时间往往审题不仔细,看错单位、看错条件、抄错数字、忘记检验、答非所问等等时有发生。另外,有些同学在做题时看见某些熟悉的题目就认为是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一题,从而很快的下了结论,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教师在平时的复习应考中应注重对此能力的培养。

2、题海战术;中考复习教师都要选作适当的例题和习题,做题在精而不在多,特别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配备相应的习题,基础不扎实的同学可以选一些基础题来做,基础好的同学可以选择综合题来练。

3、忽视检查或查不出错误;中考因受时间的限制,多数学生都不会有足够的时间去检查,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的检查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中引导学生用最快最准的方法去检查。数学学习中以相同的思路和方法来检查一道题的正确与否往往都比较麻烦或查不出结果,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收效甚微。如何做好检查是教师必须引导的环节,例如我们建议在解方程时把根代入原方程进行检验而不是重算一遍这道题,在分式的计算中代特殊值进行验算而不是再次的重复原过程,对于应用问题就更好办了,可以代答案到题目中进行检验,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判断一下。

总之,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把基础知识的复习作为重中之重,紧扣教材,避免知识点遗漏。注重审题能力的训练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复习只要在合理科学的复习计划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协调安排下,一步一个脚印的复习,相信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十二中2010年数学中考复习计划 临近中考复习,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2010年的数学复习计划如下: 具体时间安排与复习内容

(一)、第一阶段(大概到4月中旬):

基础知识专题-----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

2、按知识板块组织复习。

3、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

4、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

(二)、第二阶段(大概到5月中旬):

中考重点题型突破-------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环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

(三)、第三阶段(大概到6月中旬)中考模拟-------精选与整合试题,训练提高

1、出好或选好试卷:测试试卷要在题量、知识覆盖面、难度、各部分的比例、分值安排等方面,尽量接近或达到中考试题的要求。

2、认真评阅试卷:认真评阅试卷能有效地发现学生在哪方面存在着的问题。

3、做好讲评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时纠正。

4、做好每一次摸拟试题的研究及反思,尽量使学生在复习中不走弯路。

(四)、第四阶段(从6月中旬到最后)自由复习与考前指导------冷点再现与心理战术

在前三个复习阶段关于冷点问题出现的几率很小,学生可能也把此类知识点淡忘,如考试中一旦出现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心里负担。另外越临近中考学生的心理会越复杂。调整好心态是取胜的关键。

以上是我对中考数学复习的几点体会和我校的数学学科复习计划。

杨丽丽

作为毕业班的年级组长对我组的协作复习及管理汇报如下:

中考将进入复习阶段,如何通过我们九年级组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是学校对毕业班的期望,校领导对毕业班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人员的配备上也尽了最大的努力。相信全组教师一定能群策群力,扎实肯干,发扬苦干加巧干的精神,全面搞好毕业班的各项复习工作。

教学工作方面

1、教学时间:2010年3月—2010年6月

2、教学重心:系统复习,强化训练,冲刺中考。

3、教学策略:四轮复习,夯实基础,七次模考,查缺补漏。

第一轮:因为学科不同,所用的时间也有所不同。但各科都是本着“全面、扎实、系统”的原则,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此轮的复习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搞好全面复习。以课本为本,认真巩固基础知识,强化基本技能,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多数以基础题为主,兼顾中档题。同时各学科要根据自身特点,创造性的指导学生进行复习。

第二轮:在巩固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本着“深化、综合、提高”的原则,在巩固强化“双基”的基础上,适当提高难度。搞好专题训练,训练学生综合能力,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特别要增加应用性、能力性题目的训练。在本轮复习中要认真实施分块推进战略,对知识进行归类,以专题形式进行,要以“训练”、“讲评”为中心,练规范、练综合、练技巧、练速度,要讲难点、讲疑点、讲热点、讲思路、讲方法,逐步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第三轮:这一轮是中考模拟阶段,要求教师认真出好或选好试卷:试卷要在题量、知识覆盖面、难度、各部分的比例、分值安排等方面,尽量接近或达到中考试题的要求。认真评阅试卷,、做好讲评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时纠正。做好每一次摸拟试题的研究及反思,尽量使学生在复习中不走弯路。

第四轮:在前三轮复习的基础上,本着“回归、调节、升华”的原则,侧重回归课本,自我检索。重视基础,不做难题,让学生自主掌握时间,对知识查漏补缺。尤其在中考的前一周,教师要对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按题型分块回味练习,扫清盲点,或者找出以前的试卷重点对以前做错和容易错的题目进行最后一遍清扫。不宜有大容量、高难度的训练,应努力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自我回归、心态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自我升华。

学生管理方面

1、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学生管理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建立比较和谐的民主师生关系。采取“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分包,全员管理”的机制,对学生的一日常规进行管理。通过加强学生的纪律管理,确保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从管理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加强学生的理想、前途、信念的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勤奋创造奇迹,拼搏书写神话”、“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等激励学生,促使他们树立信心,鼓足干劲,努力达到初中三年最后的极致目标。此项工作的落实,一靠年级组织的主题报告;二靠班主任老师平时点点滴滴的潜移渗透;三靠科任教师对所分包学生的跟踪。

3、加强心理素质教育。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告诉我们,学生能否成功,除了智力因素之外,还有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甚至有时候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成功的因素中起的作用还很大。而在各种非智力因素中,心理因素又显得尤为重要。中考不仅是对学生成绩和能力的考试,也是对学生整体心理素质水平和竞争能力的考验。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九年级学生学习任务重,他们面临着毕业、升学,承受的心理压力大。如果不重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可能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班主任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的实施者,一旦发现学生心理存在问题就要及时交流,对症下药,力求化解心结。任课教师应按照年级的安排,和分包的学生进行细致的谈心,真诚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和生活上的问题,为学生创造和谐、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

4、注重“培优补差”工作,随时了解各班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力求“保优,提中,转差”,甩掉“差生”大“尾巴”。狠抓尖子生的学科成绩平衡。年级组将制定尖子生弱科提高的具体措施,并出台相应的奖惩办法,采取有力措施,促使尖子生各科均衡发展。有偏科的学生进行补缺补漏,重点跟踪,将责任落实到科任老师身上,要求科任老师制定工作计划、实施步骤和措施等,多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经常进行辅导等。对中等生要多加关注,想尽一切办法提高中等生的成绩。关注后进生,在情感教育上多下功夫,要对后进生做到有爱心、细心、耐心;在教育教学上,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表扬激励优先;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扶植起步点,把握反复点,促进飞跃点;对待后进生不歧视,从而有效地保证后进生的成绩提高,努力做到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合作方面

要使毕业班中考取得较好成绩,就要提倡全体教师的团结合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集体效应作用。我们一贯主张教师间的团结协作,年级管理体现“人本主义”思想,每项工作的提出,尽可能征询各班主任和相关学科教师的意见,平时注意广泛了解和采纳老师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正确要求,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原则。年级与班级、班与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各项工作协调配合,促进全年级教师统一思想、统一备课,统一进度,步调一致。初三的任课教师,有任教多年的老教师,也有第一次教初三的年轻教师,年轻教师激情澎湃,虚心请教。老教师热心帮教,共同探讨初三复习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全体初三教师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同时学校将尽最大努力给九年级任课教师提供一切方便,积极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让九年级教师全身心的投入教学工作。

总之,我校2010届初中毕业班工作将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在局领导及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所有任课老师的团结协作下,力争中考取得优异成绩。

该文章已被阅读 10920 次

.::相关文章::.校长要警惕教师的惯性思维(2004-2-11)我省高考报名规定出台 录取将分批次进行(2004-2-25)中考临近胖墩忙减肥 老师认为此举不可取(2004-3-4)转变教研职能 推进课程改革(2004-3-4)我省高考招生部分政策解读(2004-3-4)浙江省今年高考诸多变化 自主命题不得跨省..(2004-3-5)广东省:凡出现考卷大面积雷同取消考场资格..(2004-3-5)2004年高考文综政治考试大纲分析(2004-3-6)

河北教学考试网 版权所有

篇5: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文言文《桃花源记》复习教案

(二)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2、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3、缤纷:繁多的样子。

4、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5、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6、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7、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8、俨( )然:整齐的样子。

9、属:类。

10、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11、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2、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13、黄发垂髫( ):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4、要( ):通“邀”,邀请。

15、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6、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17、具言:详细地说出。

18、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

19、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20、及郡下:到了郡城。

21、诣( ):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2、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23、遂:终于。

24、规:计划。

25、未果:没有实现。

26、寻:随即,不久。

27、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文后练习:

下面各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不同,试做解释。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不足为外人道也

附加练习

1、作者在此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答:

2、世外桃源“是怎样虚构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摘录原文回答。

3、世外桃源一直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场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各有一处这样的.所谓“世外桃源”,请一一列举出来,并说说都是何人所居。

答案

1、建立一个没有君主统治、没有剥削压迫的原始共耕社会 这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上一篇:大学生安卓开发心得下一篇:初中生数学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