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胡兰读后感

2024-05-06

刘胡兰读后感(精选7篇)

篇1:刘胡兰读后感

《刘胡兰》读后感

伟大的人物刘胡兰的故事,小时候就听爸爸妈妈讲过。刘胡兰这光辉的名字早就铭记在我的心里,我盼望早一天能读到这样一本关于刘胡兰的书。今天我终于有幸地读到了这本书,我被书中的刘胡兰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了,心灵震撼很大。

刘胡兰,一个只有15岁的小女孩,表现出来的是对党的事业赤胆忠心,对人民、对其他革命同志忠心爱戴,面对敌人的屠刀脸不改色心不跳,最终献出了自已年轻的生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死而后已。我最受感动的是:刘胡兰在就义前两眼闪着光,并且瞪得圆圆的。似乎在向人们诉说:她要亲眼看到敌军的灭亡;看到自已的队伍胜利归来。这是多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啊。15岁,是一个花样年华。15岁,我们还在父母身边享受着天伦之乐!无忧无虑地学习着、生活着!可是,刘胡兰,却被敌人屠杀,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纪念刘胡兰时写道:“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对刘胡兰英雄事迹的高度概括。

虽然刘胡兰牺牲了,但是她的爱国爱民的光辉形象与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直在传颂着,正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人民的富裕、国家的昌盛,为实现共产主义英勇奋斗!读了这本书,使我懂得一个道理:我生长在和平年代,没有了销烟,没有战争,这样的环境是千千万万个像刘胡兰一样的革命英雄经过抛头胪、洒热血换来的。此时此刻我们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啊!为了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们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炼就过硬的本领,正确树立世界观和人生观,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使自己向一个正确的目标迈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篇2:刘胡兰读后感

我读了《刘胡兰》这本书,感悟非常深刻。

这本书主要写刘胡兰被阎锡山逮捕,刘胡兰毫无惧色,从容地躺在侧刀上,牺牲了。毛主席还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想到英雄少女刘胡兰短暂而又光荣的一生,我感到愤慨,她临危不惧,英勇不屈。这种精神叫人多么震撼啊!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刘胡兰主动要留下来坚持斗争。1947年1月12日,阎锡山的军队突然袭击刘胡兰他们村,刘胡兰因为叛徒告密而被捕。面对敌人的利诱,刘胡兰只回答说:“给我一个金人也不自白”。在刑场上,刘胡兰又大呼:“怕死不当共产党”。当时,匪军从群众里拉出几个人,要他们去打刘胡兰,但没有一个人动手,于是,匪军便又要处死刘胡兰,在敌人的迫害下,刘胡兰竟英勇地躺在了侧刀上,光荣的牺牲了,为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刘胡兰,这位女英雄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我碰到一点点困难,就垂头丧气了。所以,我要向刘胡兰学习那临危不惧、英勇不屈的精神,向这位女英雄学习那勇于拼搏、不怕困难的高尚品质!

字数:415

篇3:浅析评剧《刘胡兰》的灯光创意

一是基本光的运用。基本光从舞台的各个方位来布置, 照亮舞台, 把演员立体的照射出来, 基本光的任务即告完成。二是特放灯光的运用。特放灯光根据特定的舞台环境、人物情绪、矛盾冲突等综合运用。灯光创意的运用会让观众对演员、剧情等更加清楚明了, 并随着不断变化的特效灯光完全融入剧情之中。因此, 这就是一种特殊的灯光语言。

评剧《刘胡兰》是一个英雄悲壮的故事。15岁的女子刘胡兰为了掩护顾县长及革命同志而被捕就义。山西省吕梁山区文水县, 这一特定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必须要有特定的舞美设计与灯光创意。《刘胡兰》第一单元是个悲壮的全景。乌云密布, 白色恐怖笼罩了整个场景, 反动派荷枪实弹面目狰狞。这一场景的灯光处理采用的是冷色调, 绿光与蓝光, 显示出了环境的阴冷残酷。在英雄就义的高台上设定了一个白色的定点光。白光穿透阴霁的冷光照亮了高台, 既烘托出了刘胡兰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大义凛然的壮烈人生, 也反衬出了反动派残忍、狠毒的恶劣行径。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 还采用了电影“闪回”的处理手法。每一单元的结束通过切光实现色调转换, 展现了插叙的独到之处, 这跨越了传统的表演处理方式, 从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刘胡兰》中追灯运用最多, 暖调的和冷调的交互使用或同时使用, 使冷暖色调相得益彰。比如, 给高台上的刘胡兰用的是暖调灯光, 站在北风怒吼的冰天雪地里的刘胡兰, 虽然穿着单薄, 但经过暖调灯光的照射, 却更彰显了她对党的赤诚忠心, 带给人一股暖流;而给台下反动派特派员的是冷调追光灯, 照出了特派员的残忍, 照出了不能见得天日的黑暗, 也预示了必然失败的结局。不同的色调反衬不同的人物, 这就是灯光的效力, 正是灯光沉默的语言。

当刘胡兰在寒冷的雪地上处于半昏迷状态时, 她的思绪回到了在儿童团的情景。音乐声中, 同时响起了儿童团呐喊的口号, 追光灯的光圈随着音乐也在慢慢地缩小。随着灯光切亮, 解放区的儿童团队员扛着红缨枪一队队走出。此时基本光全部开亮, 舞台上的网景雪榕树打上了定点光, 出现了和平的解放区景象。这场戏用的是基本光, 表现了刘胡兰天真、善良、活泼、乖巧、纯洁、热情、坚定的信仰追求和刚强的性格。所以灯光使用上没有大起大落的表现, 即使在反动派特务货郎出现时也没有使用特殊灯光, 让他悄然退场。反映了儿童团的天真稚嫩, 也充分表现了刘胡兰的轻敌思想。随着音乐渐弱, 灯光也慢慢的压光, 一直切光到底, 追灯亮起, 刘胡兰还倒在冰天雪地中, 她的思绪也回到现实。

刘胡兰被严寒冻得几乎昏迷时的追灯是白色的, 体现的是寒冷, 是白色恐怖的笼罩。当地下党打更人出现时的追灯又是暖色调的, 表达了党的温暖和力量。当打更人叫醒刘胡兰问她需要什么时, 刘胡兰坚定地说:“我需要力量。”打更人告知刘胡兰你的入党申请批准了, 她霍然站起, 定点灯给了些许红光, 更展示了党的力量和温暖。打更人带刘胡兰向党宣誓时, 开亮的定点红光配合着刘胡兰手中的红旗在舞台中央形成了一个红色的光柱。这束红光是革命的火种, 是党的希望, 星星之火终将燎原。

在《刘胡兰》全剧中, 舞美创意也进行了大胆创新, 景物没变, 只是背景合笼了一个黑色的底幕, 上面绘制出一个伸手抓人的鬼头, 一只硕大的鬼手。一个定点绿光使鬼头更加阴森恐怖, 借喻了反动派的狰狞嘴脸。铡刀抬起时, 整个舞台的灯光是阴暗的, 那庙内恰似阎罗地府, 而特派员更像坐在太师骑上的阎王, 他阴险的诱供刘胡兰。由于舞台上绿光较暗还是采用了追灯, 方便了演员把细致的人物和情节展现给观众。特派员对刘胡兰诱供不成, 恼羞成怒是, 音乐低沉, 慢慢响起。音乐起, 北风怒吼, 灯光摇曳, 寒气刺骨, 舞台上的灯光也随之忽明忽暗。强烈的追光灯照耀着刘胡兰, 她毫不犹豫昂首挺胸走出庙门。

舞台上, 舞美与灯光配合着演员优美的嗓音、娴熟的演技, 一步步将戏推向了高潮, 发挥了灯光独到的特性, 诠释着故事情节的深化。这就是:声情并茂, 情景共融。作为一名灯光设计师, 既要了解灯光的特性, 能技巧灵活的运用, 还要具有舞台美术的审美观, 去解释剧本中的微小细节。只有这样才能将灯光创意运用的得心应手, 才能彰显出灯光语言, 诠释戏剧情节叠连起伏。

全剧最后一单元, 追光灯紧紧跟随着刘胡兰阔步走向刑场, 当反动派举起铡刀的那一刻, 音乐响起, 巨幅的红旗从空中垂下, “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 八个大字烘托了英雄的雄姿。在这同时四个定点红灯照向了刘胡兰和她身后的巨幅红旗, 舞台整个被红光笼罩, 显示出英雄的伟大。整出戏的舞美设计并不复杂, 景物也不太多, 中景用的是透明的塑料制品, 画的雪榕树, 配以白雪皑皑的冷光, 远处山峦起伏似隐似现, 立体的房屋、台阶, 转台看似独幕剧的舞美设计, 完全用灯光来显示全剧的六个单元。

篇4:我爱刘胡兰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我们最猛的小伙伴身上,他也是我所景仰的小伙伴。他的外号是10号。

那位小伙伴,10号,他和我们研究过好几次如何惩罚那个临时工哥哥。他有一次把我们召集起来,说,我们要反抗。

我们另外三个小朋友问道,怎么反抗?

他说,在他蹲下来瞄的时候,我从后面用鞋带勒死他,你们要做到的就是不要看我,假装在打弹子,你们能做到么?

我摇摇头,表示我做不到,我觉得这么大的事情要发生了,我肯定不能忍住不看。

他说,那我们在他喝的水里下毒,下老鼠药,唯一要做到的就是当他死了以后,警察问起来,我们谁也不能交代。你能做到么?

我摇了摇头,说我做不到,只要我爹拧我的屁股超过180度,我就什么都招了。

10号当时从书包里掏出了语文书,翻到了刘胡兰的那一页,说,你看看。

我当时还是低年级,没有学到这篇课文。在我年少的记忆里,我只是觉得非常好奇,为什么他们总是能瞬间掏出一本书来。

我仔细地看完了刘胡兰,非常地气愤。我问10号,刘胡兰长什么样?书里的图被你抠下来了。

他解开了自己的衬衫,露出了白背心,白背心上赫然贴着刘胡兰。我想,这应该是中国文化衫的起源。他让我看了一眼,马上就把衣服扣了起来,说,我估计你这样的人,还是会招的,你太差劲了,我还得再想一个办法。

那一天打弹子的情景,我记忆犹新。在我们打到第二局的时候,临时工哥哥一如既往地来了。我仔细地端详着临时工哥哥的相貌,就像端详一具尸体。临时工哥哥单眼皮,有点朝天鼻,大耳朵,牙齿有一颗是黄的,有口气,一米七,穿回力。那天的弹子我打得非常心猿意马,很快就输剩三粒。

我一直注意着10号,10号没有带水,没有带刀,穿的鞋子也没有鞋带,周围也没有板砖,10号会怎么杀人呢?轮到了临时工哥哥,临时工哥哥不动声色地从兜里掏出了大号弹子,瞄准了我的那粒彩色弹子,10号已经到了我的弹子后方。临时工哥哥打歪了,他朝自己吐了一口唾沫,10号马上捡起那颗大弹子向着河岸飞奔了起来。我们所有人都怔了几秒,下意识地紧跟着飞奔。临时工哥哥也反应了过来,他三步就已经超过了率先启动的我,直逼10号。10号离开河岸还有一百多米,我知道他想把这颗弹子扔到河里,但是临时工哥哥没几步已经在他身后几米,忽然间,他捂住嘴一弓腰,把大弹子吞了。

我们所有人都愣了。临时工哥哥上前去,说,你吐出来。

10号说,我要死了。

临时工哥哥撒腿就跑了。我鄙视这些撒腿就跑的人,10号躺在我们的怀里,又说了一遍,我快死了,我觉得喘不过气来了,我的肚子好沉啊。

我们七嘴八舌说,快去叫救护车。但是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叫救护车。

10号说,不要让大人们知道。我是为了你们而死的。从今天起,他就没有大弹子了,你们一定要战胜他。

我说,我们会的。

我旁边的另外一个小伙伴握着10号的手,说,他还有一个小弹子,我们老是瞄不准那个小的,我也会把它吃掉的。

10号说,靠!我吃大的,你吃小的,你真……

说着,10号的头一歪。我们都哭了起来。我说,我们挖个洞把他埋了吧。另外一个小伙伴说,10号没有死,他还在喘气。

10号又把头转了过来,说,要死的感觉好难受。我有一些遗言要说。我没有喜欢的女同学,我长了这么大,活了这一辈子,没有爱上过任何女人,我只爱一个人,刘胡兰。

10号咽了一口口水,扫视了一圈我们,说,其实今天,我觉得我很光荣,我也对得起刘胡兰,和她比起来,我也不差,我也是硬汉。数学刘老师,他当众骂过我,我死了以后,把骨灰撒在他家被单上。纪律委员他骂我,把我的骨灰撒到他的铅笔盒里。我的爸爸在远洋轮上,给他写一封信,把我的骨灰撒在信里,我的……我有多少骨灰?

那天一直到晚上,我们轮流听着10号的遗言。现在想来,10号是值的,他只吃了一粒弹子,就换来了4个人轮流的倾听。后来我把这事情告诉了丁丁哥哥。但我没有说10号吃了弹子,因为丁丁哥哥是大人,10号的遗言之一就是不要告诉大人。我只说了临时工哥哥怎么欺负我们。丁丁哥哥说,等等我,我一会儿要去约会看电影,明天我就给你出面平这件事情。

这是一个漫长的夜晚,整个晚上我都在等10号的妈妈奔丧。第二天我萎靡不振地来到了泥地上,看见10号已经在那里打弹子了。10号说,我没有死。

我说,我看见了。

阳子摘自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篇5:刘胡兰读后感

一提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我们都会想起刘胡兰。假期里,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读完了故事《刘胡兰》。文章生动地叙述了英雄少女刘胡兰短暂而光荣的一生。她经历了凄惨的童年,小小年纪就在危险的环境中临危不惧英勇不屈,15岁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才15岁呀,与刘胡兰对照一下我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平时碰到一点点困难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会垂头丧气,苦叫累。刘胡兰的英雄事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决心要向刘胡兰学习做一个不怕困难、英勇不屈将来做一个坚强的人。读了刘胡兰的英勇事迹后,我的眼里不知不觉地泛出点点泪光,是为刘胡兰的伟大事迹而感动,为她热爱祖国的感情而骄傲,为她宁死不屈的精神而自豪!

篇6:刘胡兰读后感

跟刘胡兰对照一下,我觉得自己自愧不如。平时碰到一点点困难,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会失去心信,刘胡兰的英雄事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决定向刘胡兰学习,做一个不怕困难、英勇不屈,以后做一个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的人。

《刘胡兰》这篇文章,主要是介绍少年共产党员刘胡兰,为了保护党的机密和乡亲们的安全,在敌人的刀前,誓死不屈,毫不动摇、宁死不屈,仅仅15岁就光荣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所以她很令我敬佩。

篇7:刘胡兰读后感

在此之前,十八、九岁的胡兰就当上了村的妇女干部,组织村上的妇女为解放军们做棉衣、棉鞋,她一丝不苟地对这些物品严查,如有批漏,她必须严厉批评,并让她多做几双。在岗以来,妇女们都表扬胡兰这个干部当得好。而胡兰对工作的重视,大家是看在眼里的,可是,她之后死在了敌人的铡刀下······

她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模样,让敌人看了恼羞成怒。毛主席还评价她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像她这样的战士也很多,他们个个都是英雄,我们为他们骄傲。

战士们为我们开创了今日这一帆风顺的道路,和他们相比,此刻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那些大风大浪见都没见识过,全都是父母在庇护者我们。虽然我们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但一点也吃不起苦。有的孩子擦破点皮就哭,就闹,家长还着急地带他们去医院去。

上一篇:创建省级示范镇工作汇报下一篇:民族团结一家人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