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芙蓉教学设计

2024-04-17

出水芙蓉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出水芙蓉教学设计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 周凌云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诗歌的主题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3、了解诗歌中对面写法的技艺及效果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几年,我们中国人也流行过西方人的节日。当母亲节来临时,年轻的儿女们会送给母亲康乃馨;当情人节来临时,浪漫的男士会送给心上人玫瑰花。不知从何时起,花俨然成为了人们的浪漫信使。也许我们会觉得这种表达方式是一种舶来品,是洋为中用的一种时尚,但其实我们学了中国古代诗歌之后会发现,我们的前辈,聪明的中国人早就领先于西方文明,为各种花卉植入了不同的花语。

如:菊花代表恬然自处,傲然不屈

(唐)元稹(zhěn)把对菊花的喜爱表达到了极致: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杨花是轻柔多情,离愁别绪的载体

李商隐:【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丁香更是美丽高洁、愁怨易逝的化身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栀子花又名“同心花”,花语不言而喻

今天我们来认识芙蓉,解读芙蓉的花语。

(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思考问题:

1、谁在“涉江采芙蓉”,为何采芙蓉?

2、谁在“还顾望旧乡”?

(三)、探究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1、采芙蓉者为女子

问:从哪里看得出来,采芙蓉者为女子?她为何要采芙蓉? 明确:“所思在远道”,男子在外。女子采芙蓉是为了送给远在异乡的心上人。

问:兰泽如此多的芳草,为何要送芙蓉?

依据:(1)“芙蓉”与“夫容”谐音,“莲”与“怜”谐音,怜子”即爱慕心上人,“藕”与“偶”谐音“思欢久,不爱独枝莲,只惜同心藕。”(《读曲歌》)表达的也是爱人之间的心心相印。“采芙蓉”:有着思念心上人的寓意。

(2)、采莲喻男女情爱的诗歌俯拾即是,大多描写的是年轻女子借采莲表达情愫。南朝民歌《西洲曲》:„„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

是想象的?

结合诗歌:多情的女子欢喜地采着莲花,但转而一想,我送给谁呢?思念的人啊,你是否独在异乡,回望着我的方向呢,你是否也在怅惘着回家的漫漫长路呢?还顾望旧乡者为女子的心上人。——从此种角度分析。此诗从主题上可理解为闺怨诗

2、采莲者为男子(山迢迢,水长长,我在这头,你在路的那头)

男子身在异乡,看到“兰泽多芳草”,竟然起了鲜花赠心上人的念头。

“兰泽如此多的芳草”,男子为何独独选择采芙蓉?

(1)、女子经常被形容成“出水芙蓉”般的美,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也有“芙蓉如面柳如眉”的诗句。芳草也可代指女子。

(2)、“芙蓉”谐音“妇容”

那么多的芳草,男子唯一钟情的只有那“出水芙蓉”般的心上人,这种情感不就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情有独钟吗?有了这种对“妇容”的忠情,才有隔着千山万水对家乡绵绵不尽的思念,才有与心上人分隔两地的撕心裂肺的哀痛。——如此理解起来,本诗从主题上来划分,可归为“游子诗” 归纳:把镜头首先定位到后部分的“还顾望旧乡”,会有一种奇妙的发现。男子在忧郁地望着家乡的方向,想到了远方的那个她在采着芙蓉,在思念着自己。这么一理解,我们发现这首诗真的耐人寻味呢。

3、男子“还顾望旧乡”想像家乡的女子在“涉江采芙蓉”在思念着自己,当然,从主题上来说,诗歌依然可以理解成“游子诗”。

三种理解均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采莲者为“女子”的理解似乎更恰当,“所思在远道”,因为徭役、战事、求取功名等因素,漂泊式的生活成为中国古代男子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存状态,抒发羁旅怀归之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四)、齐读本诗,要求读出情感。

(五)、发挥想象,根据诗歌内容用生动的语言再现画面。(5分钟完成)

要求:

1、想象合理

2、突出人物形象(外貌、神态、动作、细节等等)

3、语言生动,感情充沛(置身诗境)

4、注意画面的层次性(一定的写作顺序)

(六)、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推选出优秀作品并作展示。

如何体现画面的层次感,即现实与想象的不同。

可以用“仿佛看到。。。”,“我依稀看到。。”,“远方的人啊,你是否在回望渺渺的家乡。。。”用一种猜想的语气,写出那种痴情、那种幻想。

(七)、归纳本诗的艺术手法

联想与想象,虚实结合、对面写法

明确:诗歌前半部分实写女子在采莲的过程中想起了在外的心上人,后半部分虚写男子思归。架起这座感情桥梁的为“芙蓉”。诗歌运用了对面写法。

(八)结合课外诗歌理解对面写法的写作技巧与效果

举例: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效果: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这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写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这种表现形式常常使诗歌含蓄委婉,耐人咀嚼,富有余味富有意境。

(九)、总结:学习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不仅知道传统的中国人会借莲来表达思念这种浪漫方式,更知道如何借对面写法来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十)、推荐洛夫“众荷喧哗”,写得细腻,生动。

(2)、采莲女子动作的轻盈优美与采莲场景能够和谐成画,“江花玉面两相似”,女子姣好的面容与莲花粉嫩的花盘交相辉映,莲花摇曳生姿与采莲女的窈窕身姿相映衬,显得别有风韵。篇二:湘美 八上全册教案

初中美术备课(湘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 2 页

第 3 页

初中美术备课(湘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 5 页篇三:

1、《笔墨千秋》教案(八上)初中美术备课(湘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 2 页

第 3 页

初中美术备课(湘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4页

第 5 页 篇四:《映日荷花别样红》教学设计

《映日荷花别样红》教学设计

吴航中心小学 郑巧云

教材分析

《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一课主要通过对荷外形的描绘和对色彩的运用来绘画荷,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荷花是夏天常见的一种植物,正是因为常见才会时常出现在课本中,也正是因为常见可能更难准确描绘,本课旨在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画能力,利用自己的仔细看,细心体会来描绘荷,并且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在生活中学习美术的乐趣。

学生分析

这是五年级的课程,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绘画的基本造型能力,同学都知道荷,也大概了解荷的外形,但是很少会用心去观察荷的外形特征,特别是对细节的留意。虽然他们有基本造型能力,但是大多数同学认为荷要画好是有难度的,所以特别精美的作品不多。设计理念

“先观察欣赏,后画”是本课的设计理念,“先观察欣赏”以观看美丽的图片分析讲解荷的外形特征和优秀的作品对荷花的描绘的图片来吸引学生,并通过教师和学生的问答互动来把荷外形和颜色更好的解析。“后画”通过手中的画笔和颜料把所观察分析到的外形准确描绘。激发和引导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培养他们获取新知的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荷花有哪几部分组成。2.了解荷花及其组成部分的外形。3.会根据荷花本身的颜色来给荷花上色。4.懂得荷花的品性和气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画好荷花的外形,合理的用色给荷花上色。

教学难点:如何画出荷花优美意境和独特的韵味。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夏天到了,池塘里有一种植物发出淡淡清香,人们形容它“出淤泥而不染”,它是? 生:(荷花)。

师板书课题“荷花”

师: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有“花中君子”“出水芙蓉”的美称,与一般花卉相比,荷花确有独特之美,无论是花、叶、茎都有其独特韵味,甚至是荷塘中的残枝败叶都会给人独特的美感。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写荷花画荷花,借物抒情,赞扬荷花洁身自爱的品格。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让你们查找些有关荷花的图片和资料,哪位同学告诉老师,荷花除了能观赏,还能用它做什么呢?

(我们吃的莲子是荷花的种子,长在莲蓬里面;我们吃的藕是荷花的根,长在淤泥下;还有荷的花、茎、叶都可以入药,荷的全是都是宝。)你们还知道哪些诗词是描写荷花的?

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北宋 周敦颐《爱莲说》)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给你们点个赞!今天我们就随着杨万里的诗,走进荷花的世界。补充课题“映日荷花别样红”,(在夏日阳光的照耀下,荷花显得格外娇艳。)这节课我们也来学古人,给荷花题诗作画一回。

二、讲授新课

师:画荷花之前我们先来观察荷花,荷花有哪几部分组成呢?

(学生自由发言)荷叶,荷花,茎,莲蓬几部分主成。

1、荷的形状

荷叶

a.荷叶的形状:大家都知道基本为圆形。b.荷叶的边:有些女生的衣服上有荷叶边装饰,荷叶边的形状特点是:曲线,波浪型。c.荷叶细细的经脉。

荷花 荷花的花瓣呈大的水滴状,画的时候要注意左右前后穿插,这样才好看。

莲蓬

莲蓬整体外形:像半个椭圆,也像个小漏斗。上大下小。

《爱莲说》里有句话是描写荷花的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说的是荷花的茎里面空心,我们画两条并排的竖线,笔直的茎,它不长其他的枝蔓,也象征着荷花正直不阿的品格,还有些小刺。

2、荷的颜色

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渐变色,给荷花上色就可以充分用到渐变色。

荷花有两种颜色,白色,粉色,给花瓣上色时,要上浓下淡,特别是花瓣尖尖上是最深的。荷叶的绿色也用到渐变,中间的颜色要深,然后慢慢过渡到荷叶边上。茎和莲蓬也是绿色的,深浅可以搭配上色。

画完荷花图后,我们可以在画面边上题上一些关于荷花的诗词,让整幅画面更有意境。

3、欣赏荷花的作品 初步欣赏荷的作品,简单讲解画面构图。构图,讲究近大远小,有梳有密,高低错落有致

三.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比一比谁画的更好。四.展示作品

感受成功的喜悦

①生自评。说说你们这一组画的怎么样,好吗,好在哪里? ②师评。简要地指出学生作业的优点和不足,用不同数量的星星和学生的作品交换,以示对作品价值的肯定。

五、课后总结

同学们,你们对自已的作品满意吗?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体会?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美,大自然就是一个天然的美术库。通过我们聪明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荷能变成我们笔美丽的图画,愿有更多平凡的事物在你们的手中,开出艺术的鲜花。

篇2:出水芙蓉教学设计

李小晶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2、品味诗歌语言。

3、学习“对写法”这一修辞手法。

【教学重难点】品味诗歌语言及“对写法”修辞手法的学习。【课时】一课时 【方法指导】

1、熟读成诵,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通过对关键词语的正确解读来领会整首诗的含义。3、通过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代表,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更誉其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这足见《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涉江采芙蓉》,感受其炉火纯青的一字千金的魅力!

二、新课探究: 1、《古诗十九首》简介:

是东汉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代表,被称为“五言之冠冕”。2、题解:

3、诗歌头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 意象:

1、“芙蓉” :荷花、莲花、芙蕖、菡萏等。引入诗歌:(1)、《爱莲说》/周敦颐

(2)、《如梦令》/李清照 寓意:

以君子之花喻品质高洁、圣洁 以荷花喻意境之静谧悠闲。以荷花的寓意分析其构成的意境:

提问:“芙蓉”在全诗意境的营造上有什么作用?

“芙蓉”即荷花。荷花一般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达一种纯洁、坚贞与宁静的意味,诗歌开头即以“芙蓉”为意象,为全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二、鉴赏评析:

(一)、品析“还顾” “漫浩浩”两词运用的妙处。

“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的身影,徒劳地往故乡的方向张望。

“漫浩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路途遥远,归家无望。这两个词,通过动作和画面,传达出微妙的情感。抒情主人公愁苦忧伤之情溢于言表却又不说破。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的空间,具有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表达效果。

(二)、问题探讨:

关于《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三种看法:

女子采芙蓉 女子还顾 男子在故乡 女子采芙蓉(想象)男子还顾 女子在故乡

男子采芙蓉 男子还顾 女子在故乡

引入:《<涉江采芙蓉>赏析》/朱光潜

(三)、“对写法”修辞手法讲解:

1、引入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2、对写法:

又叫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即抒情主人公思乡怀人,却撇开自己,从对方下笔,通过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委婉含蓄地表达心中的思念和怀想。这种“主客移位”的方法,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3、好处:

1)扩大了诗歌意境,丰富了情感内涵。2)使抒情更加委婉含蓄,富有含蓄之美。

三、课堂小结: 这首诗有什么写作特色? 一是情景交融、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三是“对写法”的运用。

四、课后作业:

1、背诵诗歌。

2、请用本诗学过的“对写法”赏析下面这首诗。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篇3:《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1. 积累文学常识,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2. 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掌握必要的分析、理解古诗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 诵读感知诗歌,展开想象描摩诗境;2. 小组合作探究,抓住意象、关键词句分析歌意境和情感特征;3. 引导学生从意境,手法,多元解读等方面培养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接受诗歌中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运用想象描摹诗歌艺术画面;2. 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点拨分析法。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驻足岁月的长河,我们常常会感慨:有多少分离,就有多少思念,有多少思念,就有多少忧伤。今人常祈盼,古人亦涉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十九首》,共同去感悟《涉江采芙蓉》中无际的思念与弥漫的忧伤。

(二)作品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作家所作的19首五言诗歌的作品合称。它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现深情。《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创作已经达到成熟阶段。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将19首诗歌收录于《文选》中,并为之命名为《古诗十九首》。其思想内容 :(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三)诵读感知,描摹诗境

1. 诵读诗歌,了解大意。2.《涉江采芙蓉》是有故事情节的,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诗歌,力求突出诗歌意境。(诗意描写5分钟)

(四)合作探究,点拨鉴赏

【思考讨论】学习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讨论过程中做好笔录,指定发言人。(10分钟)

问题设置:1.“芙蓉”“芳草”“兰泽”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意境?以花草赠送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 2. 关于这首诗,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谈谈自己的观点和依据。3. 分析诗歌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情感。4. 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展示:

1. 明确:芙蓉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芙蓉”和这些江边的芬芳馥郁的水草,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高洁清幽的意境,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纯洁、美好。

2. 明确:看法一:一些诗评家大都认为主人公是女子,理由有三:(1) 本诗前四句是女子在采莲,思夫心切,后四句便是她想象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乡愁,回望故乡,思念家妻。(2)古代的女子是很少离开家乡的。离“旧乡”而去“远道”的人大半是男子,游子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远离江南,不会去南方采摘芙蓉。(3) 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一种风俗习惯。夏秋之交荷花盛开,女子穿行于湖泽中采莲是情理之中的事。这也可证明本诗主人公为女性。从这个角度讲,诗歌内容应是一首思妇怀远诗。看法二:主人公是男子,理由有二:(1)“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古代离乡远行的照例是男子。本诗全为实写,写他“涉江采芙蓉”,采花送花,望乡思人,“忧伤”的也是他。(2)游子以女子的口吻虚拟“思妇”之词。游子在穷愁潦倒的愁绪中,通过自身的感受,想象家乡的女子在采莲,并思念这位女子,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从这个角度讲,诗歌内容应是一首游子思妇诗。

3. 明确:(1)以乐景衬哀情: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法实现的想法,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自问自答可以看出主人公的情绪出现了变化——由欢欣转为失落。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2)采用了“对写法”的“悬想”方式。“对写法”又称“主客移位”,是古代“思乡怀人”诗歌中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简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将内心深挚的情思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涉江采芙蓉》运用“对写法”更是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痛苦的妻子手拈芙蓉,孤独凄清,她设想着层叠山峦、浩荡江河之外的丈夫也在深情地回望故乡,思念着自己。

六、课堂小结

《涉江采芙蓉》为我们营造了一个高洁清幽的意境,真诚美好的采莲情境反衬出思而不得的忧伤,诗中大胆想象,变换角色,跨越时空,以对写的悬想方式抒写思妇游子相思离别之情,相爱却不能相守,让人有“忧伤以终老”的担忧,黯然的心情令人销魂。

板书设计:

意境:高洁清幽

情感:黯然痛苦真挚深厚

手法:以乐衬哀写法

摘要:《涉江采芙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一首,选自《古诗十九首》。诗歌以乐衬哀,以“对写”的悬想方式抒写思妇游子相思离别之情。《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作个性化解读,可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讨。

篇4:教学“芙蓉出水”的体会

动作

动作一:并步站立,重心右移,左脚跟提起脚尖点地,同时两掌背在腹前相靠;左脚向左侧开步,先用脚尖点地,然后过渡为全脚掌着地,重心移至两脚之间。在出脚开步和重心移动的过程中,有两个要求,一、两肩一直保持平行状态。二、重心平稳,不可上下波动;在两腿缓缓伸直的过程中,百会向上领起,两肘下落,两掌上提,连绵不断,自然完成了掌指依次卷曲的四折动作,至唇前顺势弹甲,分别向左右分开,弧形落于体侧成“一”字形。弹甲要轻柔而有弹性。

动作二:重心左移,以腰为轴带动身体左转约45度,两臂内旋变拳,右手摆至左前方约45度,目视右拳;右脚插步,随着重心缓缓下落,腰部微微发力右转,令身体转正,同时带动右臂回拉至右胸前。下蹲成盘根步与头转向左和两手翘腕同时到位,整个过程中,以腰为轴先左转再右旋还原,而头始终配合腰部的左转右旋动作,匀柔缓慢地向左转动。要求速度均匀,动作圆活连贯,头、眼、手、腰、腿以及重心的上下起伏配合协调,连绵不断。在腰部缓缓右旋还原过程中,形成两股对拨拉长之势:一是两臂内旋对撑。二是腰右旋与头左转对拉。

动作三:两拳变掌,两肘下落,两掌跟相靠上托于胸前呈捧荷花状,眼兼视两掌;百会上领,上身直立,重心缓缓升起,右脚向右开步回到原位,右脚落地时,由脚尖过渡到脚跟,重心移至两脚之间。在出脚迈步和重心移动的过程中,两肩及重心始终保持平稳状态;在两腿慢慢伸直的过程中,两掌顺势向上托起,抬头,目视两掌,两臂伸直与两腿伸直同时到位。

动作四:两臂内旋侧平举成“一”字形与重心右移同时到位;左脚收回,脚尖点地;右腿伸直与左脚脚跟着地腿伸直及双臂垂落于两侧同时完成。也就是说,在双腿伸直的过程中,形成了两股对拨拉长之势:一是,百会始终上领与脚向下蹬对拔,二是,手臂下落与重心上升对拔。

教学

教学分为三步进行:一是动作教学,二是呼吸与动作配合教学;三是意境与动作的配合教学。

动作教学

在健身气功教学中,首先使初学者弄清动作的方向路线,给练功者建立动作的初步概念。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掌握动作细节,采用上下分开、前后断开的分解教学法。

上肢分解教学:两掌背相靠腹前→腕指四折弹甲→两臂侧平举→内旋变拳→内旋翘腕→落肘捧荷花状→两掌上托→内旋侧平举→两臂垂落。

下肢分解教学:两脚并拢→重心右移、左脚跟提起→左脚分开→重心移至两腿之间→两腿伸直→重心左移→右腿插步成盘根步→重心上升→右脚向右侧开→重心移至两腿之间→两腿伸直→重心右移→左腿收回→并步直立。

上下肢配合分解教学:两脚并拢,两臂下垂→左脚跟提起、两掌背相靠→左脚侧开重心上升、腕指四折弹甲→两腿伸直、两臂侧平举→重心左移、内旋变拳→插步成盘根步、内旋翘腕→盘根步、捧荷花状→右脚侧开、捧荷花状→两腿伸直、两掌上托→重心右移、内旋侧平举→左腿收回伸直、两臂垂落。

呼吸配合动作教学

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整套功法采用的是逆腹式呼吸法。芙蓉出水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如下:出左脚四折弹甲两臂侧开配合吸气;盘根步翘腕呼配合气;两腿直立上托荷花状配合吸气;收左脚两臂垂落还原配合呼气。

意境配合动作教学

芙蓉,是莲花之别名。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给我们带来了清净恬淡的美好心境。

四折弹甲:两腿缓缓伸直,同时,两掌由腕掌骨、第一指骨、第二指骨、第三指骨依次卷屈,顺势弹甲,犹如轻轻地柔柔地弹出冰清玉洁的水珠,悄无声息地融化于无边无际的天地间。

盘根步:插步下蹲成盘根步,好比莲花之根盘曲于淤泥之中,其花朵却灿烂夺目,清新洁净。寓意是:我们虽身处于红尘滚滚的人世间,心灵却清净虚寂,不被物欲所缠缚。

上托荷花状:两掌根相靠上托于胸前呈莲荷开放状,身体缓缓向上升起,两掌顺势上托,仿佛自身化作了鲜活洁雅的出水莲花,心境清新洒脱,自由自在。意境不同于想像,是在长期不间断的练功中,自然生发出来的清净无忧的心境。

篇5:《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设计者】富源县第一中学 尹亚娟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掌握诗歌中重要字词的读音及意思,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学习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合作演绎诗歌,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及意境。

4.培养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智慧来再现诗歌画面,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把握优美深邃的画意、诗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音频、PPT。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是相爱却不能相守,未免让人扼腕叹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秦观发出的一种宽慰,一种无奈。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有“一字千金”之称的《古诗十九首》,看看里面的《涉江采芙蓉》,表达了怎样的相思。

(设计意图:用秦观《鹊桥仙》中的词句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导出课题。)

活动任务一 文学积累

1.萧统与《文选》

萧统,梁武帝的长子,曾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卷二十九。

2.《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并非一人一时所作,因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故编者题为“古诗”,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没有题目,一般以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

在文学史上,《古诗十九首》标志着五言诗歌的成熟。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刘勰(xié)推崇它为“五言之冠冕”。

(设计意图:了解《古诗十九首》文学常识。)

二、课堂活动

任务活动二 诵读诗歌,置身诗境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学习任务1】

1.初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梳理生字词读音,并用“/”划分朗读节奏,能流利的诵读诗歌。

(设计意图:学生自行梳理生字词字音,主动关注生字词,能流利的诵读诗歌。)

2.教师播放《涉江采芙蓉》朗读音频。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音频,帮助学生纠正字音,帮助学生体会诗歌情感。)

3.教师播放背景音乐《烟雨荷柔》,学生再读诗歌。

(设计意图:再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能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任务活动三 品味诗歌,体味诗情

【学习任务2】(4人一小组合作探究)

1.诗中主人公采芙蓉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采芙蓉是为了“遗”远方的“同心者”,“遗”“所思”。采芙蓉就是为了赠予所思念的人。

2.这首诗为什么是“采芙蓉”,而不是其它物?芙蓉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明确:莲,君子之花;莲,佳人之花;莲,爱情坚贞之花。

3.你从“远道”一词品出什么?

明确:“远道”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一些消息。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4.“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这两句里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意象:“旧乡”“长路”。

“旧乡”在“漫漫”长路的那头,看不到也望不着,“旧乡”的爱人此时也正凝眸相望吗?相爱却不得相见,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句将“远道”意思说尽。

5.“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明确: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6.从诗中找表达感情的字眼,并概括主题。

明确:字眼:“思”“忧伤”

表达游子对爱人和家乡的深切思念。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理解诗歌、自主学习能力,并且感悟诗歌中主人公深切的相思情与深沉的思乡意。)

任务活动四 合作描摹,情景再现

【学习任务3】

关于《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6人一小组,尝试演绎这一情景。

明确:主人公深切的相思情与深沉的思乡意。

(设计意图:在理解诗歌情感的基础上讨论抒情主人公的性别,考察学生的文化常识及逻辑能力;演绎展示情景能提升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表现自己的能力。通过整个活动感受诗歌所传递的情感。)

三、拓展提升

1.背诵诗歌,体会诗歌思想情感。

2.运用联想和想象描摹诗歌的画面。(不少于150字)

(设计意图:当堂背诵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及学习效果,描摹诗歌画面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板书设计: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君子之花

芙蓉——莲 佳人之花 相思、思乡

爱情之花

篇6:《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二中 董艳艳 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探究诗歌抒情主人公角色,把握诗歌情感。教学重难点:

探究诗歌抒情主人公角色。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古人送给亲友的礼物,不一定是金银珠宝,可能是一束鲜花或一颗芳草。采花折柳,攀梅送豆,礼物虽小,却能更好的表达对亲人的关心、思念。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涉江采芙蓉》中的主人公,采摘了鲜艳的芙蓉,打算送给远方的他,同样寄托了渺远的情思。

二、具体研习

(一)第一步:美读—理节奏,读顺畅 诵读指导:入境入情 抑扬顿挫 节奏舒缓

1、教师示范朗诵。2.请几名学生朗读。

(二)第二步:品读—析问题,明情感

品读全诗,分组讨论:

1、为什么采芙蓉?

学生讨论后,明确:芙蓉,又称莲花、荷花、藕花、芰荷等。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莲花喻君子高洁的风范。丁鹤年的《采莲曲》,“朝采并蒂莲,暮绾同心结。不学杨柳枝,含颦送离别。”以莲花喻爱情的坚贞。由以上分析可见:莲花在诗词中多表示高洁的品质、坚贞的爱情。

2、“涉江采芙蓉”的是谁?“还顾望旧乡”的是谁? 学生分组讨论后,明确:

观点一:“采芙蓉”的是男子,“望旧乡”的也是男子。

理由:女子在家,男子出门在外是习俗;此外“涉江”,除“渡江”之意外,还是屈原的一部作品《楚辞·涉江》名,写屈原被贬流放,暗含流浪在外之意。“远道”“旧乡”,也似乎暗示是外出的男子对故乡的回望。

观点二:“采芙蓉”的是女子,“望旧乡”的是男子。

理由: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而且女子采莲是旧俗,“芙蓉”即“夫容”,“莲子”即“怜子”,表现的是女子对丈夫的思念。教师和学生总结:两种观点均有道理,都表达远隔两地的爱人互相思念的哀伤与惆怅之情。因此思念的应该是双方,正如李清照《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三、课堂小结: 本首诗意境高洁,含蓄不尽,余味悠长。把思念之情写得惊心动魄,写得绵长幽深,让人品之不尽,嚼之不厌。难怪前人评价《古诗十九首》为“五言之冠冕”。

四、课后作业:

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展开想象的翅膀,将本诗改写成一首现代诗歌或者一篇抒情散文。板书设计:

涉江采芙蓉

涉江者 望乡者 芙蓉

在外宦游

男子 《离骚》中香草意象 男子 《楚辞.涉江》暗含流浪在外意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女子采莲是旧俗

女子 芙蓉即“夫容” 男子

莲子即“怜子” 教学反思:

这首诗短小但却意蕴绵长,意境深远。而学生没有这方面的情感积淀,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诗歌中流露出的深沉的情感,是需要琢磨的。我考虑通过多次朗读,层层深入地让学生体验诗歌内涵,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情感的变化,此外通过讨论来探究诗歌抒情主人公角色,从而 把握深层含义,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探究能力。

篇7:涉江采芙蓉优质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诗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赏鉴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因此本课设计着重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找准切入点,从读诗、品文、赏情、悟法入手,紧扣“四个一”,在教学中渗透激趣、感知、探究、拓展等多种语文思想,真正引领学生进入高中的古代诗歌鉴赏领域。

二、教材分析

《涉江采芙蓉》是新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2》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

的一首。《古诗十九首》多是文人创作的诗歌,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首五言诗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境界,是一篇指导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极好范文。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进入高中的古代诗歌鉴赏,对其要求及方法还很陌生,尤其前三课不是太简单(如《诗经》篇章),就是太难(像《离骚》),或是太长(如《孔雀东南飞》),都只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古代诗歌的特点,这首诗歌才开始真正引领学生进入高中的古代诗歌鉴赏领域。新课标鼓励学生作个性化解读,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索。

四、教学目标:

① 通过朗读教学,逐层深入地把握诗歌的情感;

② 运用联想和想象描摹诗歌中的艺术画面,进而揣摩诗歌的意境;

③ 引导学生从意象领会诗中高洁的情怀,从而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和高洁的品格。

五、教学重点、难点

① 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情境,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② 通过朗读和探究,揣摩诗中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

六、教具、课时安排: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七、教法学法

这篇课文,主要采用“激趣——感知——探究——拓展”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听、读、思、议、写的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以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八、教学过程:

(一)一个故事的导入,营造氛围

播放《红豆生南国》的曲子,在音乐的背景中教师开始讲述“红豆”的故事——(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因此古人常用它来象征爱情或相思),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王维《红豆》一诗,解析红豆是思念的象征,所以人们采撷它寄托相思之情。借以引出在古诗中,诗人常以物寄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十九首》中的名篇《涉江采芙蓉》去体会主人公借物寄情的方式,看他以何寄情,所寄何情。

(二)文学常识积累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 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西汉)古诗, 皆在其下。”(注:教师要对此进行浅析,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古诗十九首》的文学价值。)

(三)一种深情的朗读(主要解决下面两个任务),初步把握情感。

1、文意疏通,引导学生翻译诗歌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直接抒情的词或句。

明确:忧伤

(2)诗中谁在忧伤?(启发学生从多角度阐释自己的观点)

明确:

A 游子在忧伤——这是一首游子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歌。

(首句说游子采摘香花芳草欲送给对方;次说所思的人身在远方,心愿难遂;最后说人各一方,忧伤难遣。)即:采莲人、送莲人、思乡人同为一人——游子

B 一种相思、两地忧伤

闺中女子采摘芙蓉想要寄给“所思”的男子,同时推己及人想象那位男子也在“还顾望旧乡”思念自己,他发出“长路慢浩浩”欲归不得之叹。这样理解与下文“同心而离居”一句相应,相思是两个人共同的感受。即:采莲人与送莲人为女子,思乡人是女子所想、所思的游子。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一种相思、两地忧伤”的情境,可做相应的拓展延伸,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让学生明确这种推己及人的想象在古代诗歌中的作用。

小结:诗中把客观实际与主观想象完美结合,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虚实结合的手法,其作用是使情感更浓郁。

教师总结:至此,学生已经初步把握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感。播放朗读音频,让学生来深入品味诗歌的情感。

(四) 一类人、景、物关系的探究(主要完成下面两个任务),深入掌握主旨。

1、物与人的关系

(1)诗歌中提到了哪些意象?

明确:芙蓉、兰、芳草

(2)这些意象有何特征?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意象的特征,可以引出相应的实例。)

如:“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物(意象) 人

兰 ———— 孔子

芙蓉 ———— 屈原

莲 ———— 周敦颐

小结:这些意象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与人物的内在品质相关。由此也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想,诗歌中所选用的意象和主人公的品质也存在着联系。

教师归纳:诗歌中意象的总体特征是美好的,能表现出主人公的品质是高洁的。

我们把这种借助意象传达内心情感的手法叫做——借物传情。

为了巩固学生对此的理解,可做相应拓展。赏析王安石的《梅花》和陈毅的《青松》。让学生明白咏梅、咏松的目的在于抒发自己的情怀和志向。从而认识到主人公借助芙蓉、芳草等事物欲传达出其美好情怀。

2、探究事与情的关系

问:由诗歌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出诗歌写了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情感?

明确:主要写了采摘芙蓉这件事,表达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而这种借助采摘植物来表达自己感情的例子在古代有很多,我们把这种手法叫做——借事传情。(可举相关例子让学生了解在古代有很多类似的采摘植物表达自己情感的事例,如:折柳送别表达的是自己对亲人的留恋、祝福之情;折梅寄人表达的是对人的相思、祝愿之情。还可引入《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来对比阅读,体会这种手法)

(五) 一项诗歌特点的赏析,感悟诗歌的本质。

1、赏境

问:诗歌构筑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出了何种意境?(让学生用优美的富有诗意的语言描述出文中意象构筑出的画面,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归纳:这是一幅清新、美丽、自然的画面,加之主人公美好的情感,形成了纯洁、高雅的意境。

2、赏情

朱光潜在评论此诗歌时说它看起来很直率,但实际上很曲折。而这曲折恰恰体现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上,该如何理解?

采芙蓉(热情、欣喜)——欲遗谁(伤感)

望旧乡(希望)——路漫漫(惆怅)

同心(幸福、喜悦)——离 居(绝望)

小结:实质上,诗歌虽然你篇幅短小,但是内容无限。小诗中常常能孕育丰富的情感。引李端的《闺情》让学生体会此诗中情感由寂寞到欣喜再到惆怅的变化过程,并以此启发学生写作避免平铺直叙。

(六)总结

引古人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来总结全文,让学生了解其深远的艺术价值。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

“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

——胡应麟《诗薮》

“实五言之冠冕也。” ——刘勰《文心雕龙》

(七)作业布置

把此文改写成一篇散文,以游子的身份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300字左右。

(八)板书设计

芙蓉 采芙蓉

借物抒情 借事传情

采芙蓉(欣喜)—— 所思在远道(失落)、

望旧乡(热切)—— 长路漫漫(忧伤)、

同心(欣慰)—— 离居、终老(绝望)

跌宕起伏

九、教学反思:

篇8:油田采出水处理工艺改造优化设计

1 对油田采出水进行处理的意义

油田开采出原油后需对其进行加工和处理, 在这两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成为油田采出水, 采出水的处理方式是有很多种的, 需要根据排放量等方面的因素而决定。在向油田中注水时, 经过处理的油田采出水回到地层, 水在整个过程中会有吸收很多的悬浮物, 对于这些物质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指标进行控制, 否则将会给地层带来严重的伤害。在排放处理后的采出水时, 需要检测它是否符合当地的排放标准, 这样才能体现水处理的意义。

1.1 保护环境, 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原油脱水这一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污水, 而这些污水中包含了大量的杂质、有毒物质和原油, 随意地将它们排放到环境中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后排放出的污水里有很多原油和, 严重时会致使生物大量死亡, 破坏生态平衡, 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

1.2 保护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是人类十分宝贵并且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 由于工业的快速崛起以及城市人口的激增, 地下水被过度的开采, 其所面临的形势也极为严峻。如果油田采出水的处理技术十分成熟, 就能够很好的减小地下水的压力。

2 油田采出水处理方法介绍

油田采出水中会含有部分的原油, 一般情况下为游离油、乳状油以及分散油这三种状态。不同的状态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对于游离油来说, 目前较多的是采用隔油池分离法。而乳状油与分散油在动力学中的稳定性比较好, 在处理上有一定的难度。处理采出水中的乳状油与分散油, 主要有下面几种方法:

(1) 化学法:一般会采取凝聚法和盐析法。盐析法是采用无机絮凝剂来处理原油, 这种方法较为简单并且具有成本较低的优点。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在处理乳状油和分散油上难度很大, 故主要是用于辅助剂。

(2) 电化学法:采用这种方法需要使用高流速旋转式电极装置, 它在油田行业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 但是它存在一个较为严重的缺点就是阳极存在钝化问题。所以, 需要其他的辅助装置来去除阳极上存在的钝化物。

(3) 膜分离法:使用膜分离法来处理采出水所产生的污泥不含油, 而且在设备投入方面的费用较低, 但是需要对废水进行预处理, 而且设备中的膜在清理的过程中难度较大。

3 油田采出水处理改造优化设计

为了能够更好的处理油田采出水, 我们需要对它的处理工艺进行一些优化改进, 以下几种方式就可以对其进行优化改造:

(1) 重力沉降技术:油田采出水中含有多种杂质, 这些物质的重力是不同的, 因此可以根据杂质的这一特性将它们从采出水中分离它们。这种技术掌握较为简单, 采购设备的难度不大, 因此它在油田行业中的使用较为广泛。

(2) 气浮技术:该技术在油田采出水的处理中主要是密闭加压溶气气浮技术。

除此之外, 还包括膜分离技术、井下油水分离技术、三相旋流分离技术等。具体优化工艺包括三段流程和精细处理流程:首先是三段流程, 在进行自然除油的过程中是利用油水重力不同的性质来去除浮油, 接下来进入混凝阶段, 进一步的减少浮油以及部分的乳化油;完成这两个步骤后就可以开始过滤, 主要目的是将悬浊物杂质过滤出去。三段流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当遇到采出水中油量变化幅度较大时, 同样能够让水质达标, 使其成为合格的回注水。

然后是精细处理流程, 回注水的水质是有严格要求的, 低渗透油田对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进行采出水处理时的难度更大。具体可以选择“常规处理+精细过滤”方式, “常规处理”就是指三段流程, “精细过滤”是指水力旋流精细过滤流程, 这种过滤流程非常适用于密度差较大油水混合物, 并且会有非常好的处理效果, 其水质也会提高一个等级。

4 结语

油田采出水的处理一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 世界各国对于处理工艺的研究都在努力的进行当中, 它所带来的好处并不仅仅是降低用水的成本, 更有保护地球水资源环境和促进人类发展的意义。因此, 本文对油田采出水处理工艺改造优化设计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希望能够为处理技术的提高做出一些贡献。

摘要:大自然中的水资源是极其宝贵的, 虽然地球中有约四分之三的面积覆盖着水, 但是能够被人们所利用的淡水湖以及河流的水量加起来还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 由此可见, 水是一种多么宝贵的一种资源。在众多工业都在飞速发展的今天, 对于水资源的需求更是巨大的, 尤其是石油工业方面的用水, 不仅需求量大, 而其所排出的污水量也是巨大的。所以, 本文将对油田采出水处理工艺改造优化设计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希望能够改变现在石油行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现状。

关键词:油田,采出水,处理工艺,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刘建国, 高嵩, 杨勤生.水质改性技术应用于临南油田[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6年.

上一篇:曹松唐诗《己亥岁》下一篇:魏县采摘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