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生产场站改造中的施工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思考

2023-01-15

截至2014年年底, 中国石油已连续9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过6亿吨, 2014年全年生产原油超过1.13亿吨, 油气产量都创造了历史新高, 为我国的能源供应提供了强大的支柱。作为石油生产的基本保障, 安全管理在石油生产场站改造的施工过程中更应当受到重视。在石油开发生产的过程当中, 一些老旧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既对生产流程造成了阻碍, 也不利于石油生产场站的安全管理, 也应当同样受到重视。

1 场站改造中存在的施工安全问题

由于石油本身存在着易燃易爆的不稳定性, 导致整个场站改造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问题。随着原油硫含量增加, 硫化氢中毒成为了其中不容忽视的重大安全隐患之一, 除此之外, 井喷、爆炸、火灾、窒息等也是在石油产业施工过程当中经常发生的安全事故。以2006年辽河黄26-34井井喷着火事故为例, 当天工作人员进行作业前没有按照设计要求用卤水进行压井作业, 致使液注压力没有平衡地层压力, 导致井喷。2005年11月,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发生了又一起爆炸事故, 事故导致了8人死亡, 60人受伤, 致使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人民币, 并且对松花江造成了污染。在石油场站施工过程当中, 诸如此类的事故比比皆是, 不得不让人胆战心惊。

2 施工安全问题的产生及对策

石油场站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谨慎细心, 在施工之前事先做好对场站结构以及基础设备做好相应的了解, 并且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事先的预估, 这样在事故真正发生时, 也便于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相应的措施, 将事故的伤害程度降低到最小化。

2.1 在施工前对站场设备进行全面仔细的检查

2006年1月20日, 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的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输气管理处富加站在对威青、威成现场站进行大修时, 接连发生了三次爆炸事故, 致使10人死亡, 5人不同程度受伤, 并导致经济损失近1000万元。事后, 通过对事故现场的检查发现, 管材螺旋焊缝存在缺陷, 管道外由于长期使用未及时进行更换已被腐蚀, 管道在内压作用下引发爆炸, 并在猛烈燃烧下相继引起第二、第三次爆炸, 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与经济损失。由于其管理部门的管道整改力度不足, 未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 使管道成为此次爆炸案件的罪魁祸首。试想, 如果安全管理部门在每次施工之前, 认认真真做好对每个设备的检查工作, 及时淘汰、更换掉老化的管道或设备, 那么很多的突发事故都不会发生。

2.2 操作不当引起事故

除了由于设备未及时检查与更换而引发事故以外, 另外一个原因也是导致石油生产场站事故频发的关键导火索。2010年7月16日, 辽宁省大连市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的原油库输油管道发生了爆炸, 爆炸引发大火, 同时造成了大量的原油泄漏, 使一部分原油、管道和设备烧损, 另外, 流入附近海域的原油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事故导致1人死亡、2人不同程度受伤、1人失踪, 造成直接财产损失2.233019亿元。事后经调查发现, 引起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货轮在卸货过程当中违规加注“脱硫化氢剂”, 引发了爆炸。

在石油产业这一高危行业中, 稍有差池便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 除了培养作业人员在工作中加倍小心、提高警惕的安全意识之外, 对人员的技术要求也当更加严格。只有他们的技术水平达标了, 才能避免工作中产生不必要的失误, 从而减少此类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事故。

2.3 管理方面的间接原因

再以上述大连“7·16”输油管道爆炸事故为例, 当时查实虽然卸货不当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同时其中的间接原因也不容忽视。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没有认真执行承包商施工作业安全审核制度, 并且在操作过程当中, 未提出硫化氢脱除作业存在安全隐患的意见, 对下属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监督检查不到位;大连市安全监管局对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监管检查不到位……等等这些管理层上工作的疏忽, 也为事故的产生埋下了伏笔。这起事故也应当引起石油产业中的管理者们的深刻反思, 在加强对作业人员的监督外, 领导者们也要吸取教训, 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责任感。

3 结语

综上所述, 在石油生产场站改造的施工中, 要善于总结已经发生的事故, 分析原因, 吸取教训。必须做好对管理阶层以及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 加强风险管理, 及时对现场设备进行维修与更换, 同时做到落实责任、以人为本。只有这样, 才能减少悲剧的发生。

摘要:石油化工生产工业作为一个高危行业, 其技术工艺复杂, 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与隐患也日益增多。石油生产企业在生产场站中的施工安全问题不能不让人加强重视。

关键词:石油,安全问题,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 段红林.石油生产场站改造中的施工安全问题[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9, 02:87-89.

[2] 刘上海.基于员工行为可靠性的石油公司生产安全风险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 2014.

上一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办刊宗旨及投稿须知下一篇: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行颈丛神经阻滞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