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位授予规定

2022-06-27

第一篇:大学学位授予规定

北京联合大学学士学位授予补充规定

北京联合大学学士学位授予补充规定(京联教〔2011〕14号)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士学位授予管理工作,根据教育部《全国大学英语

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大学英语

四、六级考试部分考务管理工作交接的通知》文件规定:“必须是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方可报名参加

四、六级考试”,特制定本补充规定。

第二条在校期间仅因外语成绩未达到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无法取得学位者,在最长修业年限内,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本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经校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可授予学士学位:

(一)达到全国硕士生统一录取标准(须提供成绩单和录取通知书或录取证明);

(二)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成绩达到本学科门类(专业)A类地区最低分数线者;

(三)毕业后参加托福、雅思、GRE考试,成绩达到满分的50%以上者。

第三条符合上述情况的离校生向各学院教务部门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经审核满足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学士学位。

第四条受理材料时间为每年5月和11月,学位证书颁发时间为每年1月和7月。

第五条本补充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校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二篇:上海交通大学关于申请授予博士学位的规定

沪交内(研)[2012] 81号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者,可按照本规定申请授予博士学位。

一、申请授予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1、学习年限: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通过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

2、课程与学分:修完培养计划中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总学分。

3、学术论文:达到学校和学院规定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

4、学位论文:完成学位论文,通过导师审核、同行专家评审,并按专家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5、论文预答辩、答辩:按照规定程序举行并通过论文预答辩、答辩。

二、申请授予博士学位的具体规定

(一)学习年限、课程与学分

见《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

(二)学术论文发表(本项规定适用于2012年9月及以后入学的博士研究生)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需发表(或录用)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可免除论文发表的要求;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署名前5位)、二等奖(署名前3位)、三等奖(署名前2位)、或发明专利授权,等同于发表相同数量的SCI或EI论文;获得省部级其它科技成果奖项或发明专利公开,等同发表相同数量的学术论文。具体要求如下:

1、数量及质量要求

(1)理学:须发表(或录用)2篇学术论文,至少1篇发表(或录用)在SCI(科学引文索引)检索的刊物上。

(2)工学、农学:须发表(或录用)2篇学术论文,至少1篇发表(或录用)在SCI(科学引文索引)或EI(工程索引)检索的刊物上。在EI检索刊物上发表的论文需为英文(或其第一外国语)。

(3)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须在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或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检索的刊物上发表(或录用)2篇学术论文。

2、认定办法

学术论文必须在就读博士期间,以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或录用)于所属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刊物上。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以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必须是其导师)以1/2篇计;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

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可制定高于上述标准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为鼓励博士生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各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应制定导向性刊物目录,对发表在本学科国际高水平刊物、影响因子高、他引率高的论文作者,可减少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要求。

(三)预答辩

1、组织预答辩小组

由所在学科组织5名副教授级以上(含副教授级)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预答辩小组,其中副教授级专家必须具有博士学位,且不超过3名。预答辩小组设负责人1名。博士生本人的指导教师须参加其学位论文预答辩,但不作为预答辩小组成员。

2、预答辩程序 (1)预审有关材料

预答辩小组成员应在预答辩会举行之前,对博士学位论文初稿、开题报告、专家的开题论证意见、学位论文中期检查评价和建议及中期总结报告等材料进行全面、细致、充分的预审。

(2)举行预答辩会 预答辩会主要内容如下:

介绍论文情况:论文作者重点对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关键性结论进行论证,导师对博士生的研究情况作全面介绍。

质疑并评价:预答辩小组成员对学位论文初稿进行质疑,对论文的创新性、学术水平及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立论依据、研究成果、关键性结论等做出评价并得出结论。

3、预答辩结论

(1)合格:预答辩合格者,论文经完善、定稿并由导师审阅后可进行学位论文评审。 (2)基本合格:预答辩基本合格者,需对论文进行必要修改,经导师审阅同意后进行学位论文评审(须同时提交修改报告)。

(3)不合格:预答辩不合格者,必须对论文进行全面修改,经导师审核后重新进行预答辩。

(四)学位论文评审

1、论文评阅

论文评阅一般于答辩前三个月进行,由所在学科聘请1名副教授级以上(含副教授级)职称的同行专家担任评阅人,副教授级评阅人须具有博士学位。评阅论文的寄送、评阅意见书的回收、评阅意见的汇总和反馈由博士生所在学科指定答辩秘书负责,博士生本人不得参与。

2、论文“双盲”评议(以下简称盲审)

完成学位论文的所有博士学位申请人(免盲审者除外),均需提交学位论文,由2名校外教授级同行专家分别对其学位论文进行“双盲”评议。学院或学科另有约定的,经过学部、学校审批,可按照其约定进行。盲审与论文评阅同时进行。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的指导教师,或其他培养质量高的导师,可对其指导的高质量博士学位论文提出免盲审申请。

部分自律性强、盲审异议率低的学科,经所属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部学位评定委员会及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同意,可自行决定论文评审方式及是否盲审。

学校鼓励各学院组织学位论文进行海外评审。校学位办将定期对未盲审或以其它方式评审的论文进行抽查,以了解、监控论文质量。

3、评审时效

论文评审一般在2个月内(自论文提交评审之日起计算)完成。评审意见超过2个月(寒暑假及国家法定假日除外)未返回者,经导师同意,可申请论文答辩,答辩通过后可申请博士学位。如答辩后返回的评审意见出现异议情况,论文作者仍应按照评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论文。

4、异议的处理

(1)复议:有异议的博士学位论文应修改后送交原评审专家进行复议,复议通过方可申请论文答辩。如复议后仍有异议结论,不予组织答辩,应继续研究,做出创新性成果,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再次修改论文、再次复议,但复议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自论文初次提交评审之日起计算),逾期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复议费用自理。

(2)申诉:对评审意见有争议者,在收到评审意见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可向所属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申诉。申诉程序如下: 本人提出书面申诉,经导师签字认可、所在学院认定其书面申诉理由成立后,由学位办将其论文及相关材料送另外二位校外专家进行评议,评议结果返回后,由所属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不少于3人的专家小组,对评审意见和申诉理由进行审核、论证,得出论证意见,提交所属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仲裁,学院学位委员会仲裁结论报学部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

(五)论文答辩

学科应指定教职人员担任答辩秘书,负责答辩材料的准备、协调答辩组织工作及答辩后材料汇总等工作。

1、组织答辩委员会

所在学科聘请5或7名副教授级以上(含副教授级)职称的校内外同行专家(其中至少2名校外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其中副教授级专家须具有博士学位,且不超过2名。

答辩委员会主席必须由学术水平高、博士生培养经验丰富的教授级专家担任。博士研究生本人的导师可作为答辩委员会委员,但不能担任主席,如导师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答辩委员会须由7名专家(含导师)组成。

2、答辩申请和审核

通过论文评审者,须按专家意见在导师指导下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经导师审核定稿,且达到学校和学院规定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者,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学科提出答辩申请,经导师、学科、学院审核、学校审批后,方可举行学位论文答辩会。

3、论文答辩会程序

学位论文答辩会应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公正合理”的原则,发扬学术民主,以公开方式(涉密学位论文答辩按涉密会议办理)、按照下述程序进行:

(1)论文作者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45分钟左右); (2)论文作者宣读《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3)答辩秘书介绍论文工作情况、论文评阅情况及盲审意见和结论; (4)答辩委员会成员提问,作者答辩;

(5)休会。答辩委员会举行评议会,对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和作者的答辩情况进行评议,并以无记名投票表决得出答辩结论,拟定并通过答辩决议,答辩委员会主席签署答辩决议书;

(6)复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的答辩决议和答辩结论; (7)论文作者签署《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4、答辩结论

答辩结论以答辩委员会无记名投票结果决定。 (1)答辩通过:得票数超过答辩委员会成员2/3者,为答辩通过,建议授予博士学位并提请所属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

(2)答辩未通过:得票数未超过答辩委员会成员2/3者,为答辩未通过。答辩未通过者,可在两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如答辩委员会认为其论文虽未达到博士学位论文要求,但符合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的,可申请授予硕士学位。

(六)学位审核

1、学科及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

所在学科及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学位论文的质量、答辩过程和学术论文发表情况进行审查,并通过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做出是否同意授予博士学位的决定。

得票数超过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应到成员半数者,报学部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同时提出10%左右的申请人进入学部学位评定委员会重点审核名单。

未达最低得票数(应到成员半数以上)者,暂不授予博士学位,即日起2年内,作者可继续研究、修改论文,重新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并申请学位,逾期不再受理。

2、学部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

学部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各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同意授予博士学位人员进行审核,并通过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做出是否授予博士学位的决定。

得票数超过学部学位评定委员会应到成员半数者,提交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未达最低得票数(应到成员半数以上)者,暂缓授予其博士学位,即日起2年内,作者可继续研究、修改论文,重新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并申请学位,逾期不再受理。

3、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各学部学位评定委员会同意授予博士学位人员进行审批,通过审批者授予博士学位并颁发博士学位证书。授予博士学位人员名单公示3个月(自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通过之日起计算)。

三、其它

(一)关于学术道德规范

按照《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执行。

(二)关于申诉

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是我校学位授予审核的最高机构,一旦做出决定或形成决议,不得申诉。对学院和学部学位评定委员会做出的决定或决议有争议者,可在收到通知后10个工作日内,向上一级学位评定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诉,逾期不再受理。

(三)关于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

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学位[1998]54号)及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四)关于学位申请及授予材料的保存和归档 见博士学位申请及授予材料存档一览表(见附件5)。

(五)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答辩及学位申请等规定,参见医学院有关文件。

本规定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自签发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的暂行规定

附件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的暂行规定

为了规范我校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学位授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一、学制

非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制最短年限为3年、在职博士研究生最短4年,最长不超过6年;硕博连读生学制为5-7年,最长不超过8年。不允许提前毕业。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学业者,应在毕业前一年的12月上旬提交延期答辩申请报告,经导师和学院(系、部)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同意,报研究生院审批。

二、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条件

(一)培养环节与考核:按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完成课程学习等培养环节要求与考核,并考核合格。

(二)发表学术研究论文: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与申请学位前学术水平基本要求暂行规定》审查执行。

(三)学位论文: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导师评阅和专家评审。博士学位论文实际工作时间,从论文开题到答辩不少于24个月。硕博连读生和直博生博士学位论文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36个月。

三、学位论文要求

(一)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与指导教师的科研任务挂钩,以来自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资助为主。

(二)学位论文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使用价值。论文的质量与水平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并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三)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四)学位论文要求文句简练,印刷工整,图表清晰,层次分明,学风严谨,计算无误,数据可靠,结论正确。

(五)学位论文内容应包括:

1.选题的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国内外研究动态,需解决的问题、途径以及本人所做的创造性研究工作。

2.采用的理论与实践方法或计算方法,并将整理和处理的数据进行理论分析和讨论。

3.对所得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的看法、建议。 4.写出必要的公式、计算程序、必要的原始数据以及所引用的文献和资料。

5.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要求引用文献。

(六)从2011年9月1日起,我校与国外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如用外文撰写,申请学位时必须提交中文版;外国留学研究生可用英文撰写学位论文(须附中文摘要)。

四、学位论文预答辩

申请答辩者应进行预答辩。预答辩通过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盲审。

五、学位论文评阅

(一)学位论文评阅人由3人组成,评审人应为在岗博士生指导教师。由研究生院统一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工作管理办法》要求,实行“双盲”评审。

(二)评阅人应对论文写出客观公正详细的学术评语。评语内容包括:学风是否严谨;作者是否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是否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是否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对科学或经济建设有何使用价值或理论意义;论文存在主要问题;是否同意进行答辩,提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建议。

六、学位论文答辩

(一)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由5或7人组成,委员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委员中至少有另一相邻、相近一级学科、专业的博士生导师2名,或至少有1名校外同行专家。委员会主席必须由博士生导师担任。委员会设秘书1人,应具有副教授职称或博士学位。答辩人的导师不作为答辩委员。

(二)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由学科点提出,学院(系、部)

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同意,报研究生院审批。

(三)答辩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1.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审核申请人的课程学习与培养环节考核情况、政治思想表现以及论文评阅人对论文的评阅意见,对申请人的学术水平、论文的创新点做出评判。

2.举行论文答辩,对论文学术水平和答辩情况写出评语,并做出是否通过论文答辩和建议授予博士学位的决议。如答辩未通过,答辩委员会就是否允许在一年内对论文进行补充、修改,重新进行答辩,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明确的书面意见。

(四)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召开预备会,商定论文答辩程序与注意事项。

(五)论文答辩程序

1.学院(系、部)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代表学校宣布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2. 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会议,先宣布答辩程序及有关注意事项;

3. 指导教师全面介绍答辩人在学习期间的政治思想、课程学习、论文工作情况;

4. 研究生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40-50分钟); 5. 答辩委员提问,研究生答辩;

6. 答辩会休会(答辩人、导师及其他人回避),举行答辩委员会会议,对论文答辩情况做出评语,并通过无记名投票做出是否建议授予学位的决议,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为通过;

7. 答辩会复会,由主席宣布委员会对论文的评语、表决结果及论文成绩。论文答辩应有详细的记录,决议须经主席签字,方为有效;

8. 答辩结束后,由答辩委员会秘书将全部材料整理,报博士研究生所在学院(系、部)归档管理。

(六)答辩委员会在做出授予博士学位的建议时,应结合论文评阅人的评阅意见,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原则,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可通过。

(七)论文经答辩委员会投票未通过者,如答辩委员会认为可以进一步修改时,应经无记名投票,全体人员过半数为通过,并做出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的决议。如答辩委员会未做出修改论文、重新答辩的意见,任何人无权同意修改论文和重新组织答辩。

七、学位授予

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同意授予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学校将其名单在校内公示3个月。在公示期开始学校正式发文后即可领取学位证书,如公示期间有异议,按照《关于规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暂行规定》处理。

八、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执行,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的暂行规定》(研发﹝2005﹞025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烟台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定

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人为申请学位而撰写的学术论文,它集中表明了作者在研究工作中获得的新成果,是评判学位申请人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和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科研领域中的重要文献资料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规范学位论文格式,特作如下规定:

一、基本要求

1. 硕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硕士学位论文正文应不少于3万字。学位论文内容应立论正确、推理严谨、文字简练、层次分明、说理透彻,数据真实可靠。

3.论文作者在选题前后应有一定的文献阅读量,综述部分应对所读文献加以分析和综合。在论文中引用了文献内容的,应将其列入参考文献。

4.量和单位及其符号均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国家标准中未规定的,应执行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不同的量必须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得一符多义,含义相同的量则必须用同一符号表示。学位论文应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专业术语应统一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各学科名词,或本学科权威专著和期刊通用的专业术语,且前后应一致;标点符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数字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5.图要精选,切忌与文字或表内容重复,图中文字、数据和符号应准确无误且与文字叙述一致,图应有图号和图名,图名应简洁明确且与图中内容相符。表应有表序和表名,表名应简洁并与内容相符。图、表和公式应分别顺序编号。

二、学位论文的格式

学位论文一般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依次为:论文封面、扉页、独创声明和论文使用授权书、中文摘要(含关键词)、英文摘要(含关键词)、目录、符号说明、论文正文(包括文献综述)、注释与参考文献、致谢、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附录、附图表、版权声明等。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封面:采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封面,论文题目用黑体字打印,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学科门类、专业名称、论文提交日期及其它内容用宋体字打印。论文题目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目既要准确地描述内容,又要尽可能地短,一般不宜超过30个字。题目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字符、代号和公式等。外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1 2.扉页:内容与论文封面相同,送交校学位办存档的几份论文其作者、导师姓名位置应由本人用蓝黑钢笔或签字笔签字。

3.独创声明和论文使用授权书:格式可从研究生处网页上下载。

4.中文摘要:中文摘要应以最简洁的语言介绍论文的内容要点,其中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成果、结论及意义等,并注意突出论文中的新论点、新见解或创造性的成果,并在摘要后列出3-5个关键词。

5.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基本相一致,要语句通顺,语法正确,准确地反映论文的内容,并在其后列出与中文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6.目录:论文目录应将文内的章节标题依次排列,与论文内容一一对应。 7.符号说明:介绍论文中所用符号表示的意义。本项可根据论文需要编排或省略。 8.论文正文: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论文应在前言中包含简单的文献综述。各章节标题应大致对称,内容之间有严密的逻辑论证关系,各部分篇幅长短不宜悬殊太大,章节标题也不宜太长。研究生也可根据自己研究课题的表达需要不同而变化,灵活掌握。

(1)文科类正文中的一级标题,序号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二级标题为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三级标题为

一、

二、三……,四级标题可用

(一)、

(二)、

(三)……的形式以此类推。理科类正文序号为

1、

2、3……,二级标题为1.1、1.

2、……,2.1、2.2……,三级标题为1.1.

1、1.1.2……,以此类推。要强调的是,一级标题居中,二级标题根据需要设置编排,其它各级标题均顶头另起一行,题序数目字后应空一格,但不加标点。

(2)文中的图、表,应以阿拉伯数字为序,图序(或表序)后不加逗号、圆点,空出一个字直接写出图题(或表题)即可。如:“表1 ××××”、“图1 ××××”。图表序号勿用

一、

二、……;Ⅰ、Ⅱ、……;A、B、……等。

(3)正文中的百分数和数量范围,不要用A-B%或B-C;而应用A%~B%或B~C;因为“%”不是计量单位,用“~”以区别减号、负号。

9.注释与参考文献:论文中所引用资料或数据应以阿拉伯数字上标标出,且序号应与论文注释部分相对应。注释可编辑在每页下端,参考文献应作为论文单独组成部分。

参照ISO690及ISO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根据GB3469-83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各种参考文献。各类参考文献的标识字母为:

文献类型标识 专著 M 论文集 C

参 考 文 献 类 型 报纸 文章 N

期刊 文章 J

学位 论文 D

报告 R

标准 S

专利 P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的著录格式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示例:

2 [1] 何坚,孙宝国. 香料化学与工艺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1995.10-15. [2]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2)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A].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示例:

[3] 钟文发. 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 赵伟.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468-471. (3)期刊的著录格式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示例:

[4] 陈贻炽,吴锦屏,顾惕人,等. 阴抗型聚合物湿度传感器HMPTAC、ST共聚物感湿膜的感湿性[J]. 精细化工,1998,15(5):24-27. (4)报纸文章的著录格式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示例:

[5] 江泽民. 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的讲话[N]. 大连日报,1999-09-19(1). (5)国际、国家标准的著录格式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示例:

[6] GB/T3179-92,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S]. (6)专利的著录格式

[序号] 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P]. 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年-月-日. 示例:

[7] Harry M, Van Tassell, Arlington Heights. Process for producing para-diethyl- benzene [P].US:3 849 508, 1974-11-19. 引用专利的国家名称缩写,以新的国别缩写为准,如;中国专利,用CN:××××;加拿大专利,用CA:××××;苏联专利,用SU:××××;俄罗斯专利,用RU:××××;美国专利,用US:××××;英国专利,用GB:××××;日本专利,用JP:××××;德国专利,用DE:××××等等。

要强调的是:各国国名缩写只用两个大写英文字母,不加任何标点;专利号数目字应全部连写,如,不写成U.S.3, 849, 508;而应写成:US:3 849 508 。

要注意的是:各类参考文献中的主要责任者若在3人以内时,请全部列出作者姓名;3人以上时,必须列出前3人姓名后,才加“等”予以省略;外国人姓名著录时采用姓前名后的方式。

(7)网页的著录格式

3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A ]. 刊名,年,卷(期):

Available via http://网页名

示例:

[8] Takob Nielsen,User Interface Design for the www,ACM SIGCHI’97,1997. Available via http:///sigchi/chiq7/proceedings/tutorial/jh.htm 10.致谢:系对给予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以及提供各种对论文工作有利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的感谢。致谢应实事求是,切忌浮夸之词。

1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按学术论文发表的时间顺序,列出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已录用的主要学术论文清单,包括论文题目、发表刊物名称、卷册号、页号、年月及论文署名位次。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可作为目录中的附录一。

12.附录、附图表:主要列入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供查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实验性图片;程序全文及说明等。本项可根据论文需要编排或省略。

13.版权声明:格式可从研究生处网页上下载。

三、论文打印要求

1.论文字体及字号要求

一级标题 黑体小二号 二级标题 黑体三号 三级标题 黑体四号 四级标题 黑体小四号 正 文 宋体小四号 表题与图题 宋体小四号 参考文献及目录 宋体五号

页眉“烟台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仿宋体、4 号(加粗),居中排列;(可在研究生处网站“更多学位信息”下载)

2.段落及行间距要求

(1)正文段落和标题一律取“固定行间距22磅”。 (2)按照标题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段后间距: 标题级别 段后间距 一级标题 30~36磅 二级标题 18~24磅 三级标题 12~15磅 四级标题 6~9磅

(在上述范围内调节标题的段后行距,以利于控制正文合适的换页位置,此项仅作参考)

(3)参考文献的段后间距为30~36磅。参考文献正文取固定行距17磅,段前加间距3磅。注意不要在一篇参考文献段落的中间换页。

4 3.用纸及打印规格

纸张规格、尺寸(mm):A4(210×297) 上边距:3.5厘米 下边距:2.6厘米 左边距:3厘米 右边距:2.6厘米 装订线:0厘米 页眉:2.5厘米

页脚:2.5厘米(空白) 页码:页面底端居中

四、学位论文应打印或复印的册数及报送研究生处的册数

学位论文,应按照导师、评阅人,答辩委员会成员每人一本,校图书馆2本,研究生处2本,院(系、所)留存的册数,及其他有关人员的要求,确定打印或复印的册数,并将论文全文内容电子文档报送研究生处。

烟台大学研究生处

二〇〇七年九月十一日

附:论文封皮

5

学号:

分类号:

硕 士 学 位 论

(论文题目小二号黑体居中研究生姓名:

指 导 教 师:

学 科 门 类:

专 业 名 称:

论文提交日期:

)

第五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的暂行规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日制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暂行规定

为规范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保证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0]4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一、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范围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指通过全国统一招考,并按照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进行培养的研究生。

二、毕业与申请学位前审核的主要环节和要求

(一)学制年限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不允许提前毕业和申请学位。

(二)课程学习

按照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完成相应类型和领域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考试成绩合格、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和实践环节。

(三)实践研究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与训练;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入的实践教学与训练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研究生须提交实践研究计划,按照计划完成实践学习内容,撰写实践研究总结报告,经实践单位和研究生所在学院(系、部)共同组织考核合格,取得学分。

(四)学位论文开题

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论证工作的暂行规定》认真撰写开题报告,组织专家召开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经专家组审查通过。

(五)中期考核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由研究生所在学院(系、部)具体组织考核工作,且考核合格。

(六)学位论文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可采取调研报告、研究论文、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撰写,并符合以下要求:

1.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具有探索性的应用课题或面向生产实践需求的现实问题,学位论文选题和方向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2.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践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位论文须有一定的实践研究工作量。学位论文字数,可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特点、选题和论文形式确定,符合相应要求。

4.学位论文内容应以自己获得的第一手实验数据或调查数据为基础。

5.学位论文的基本科学论点、结论或建议,应在学术水平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对所研究的专业技术有新的见解或创新。学位论文能够表明作者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体现作者能较好地掌握本领域的研究方法与技能,具有较强的解决实践与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6.学位论文表述须通顺、简洁、准确,图表清晰、数据可靠,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引用他人资料或结论须加以规范说明。

7.学位论文的写作,严格按照有关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执行。

(七)导师对学位论文的评价

研究生导师要根据“

(六)”中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要求,以及研究生本人实践工作和论文完成的实际

情况作出客观评价。学位论文必须通过导师审阅,导师认为符合专业学位论文要求,同意其进行答辩,并提出建议授予硕士专业学位。

(八)学术道德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须采用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符合学校要求,且研究生和导师应对检测结果逐项进行说明,并承诺无学术不端行为,学术道德方面审查合格,方可申请进行答辩。

(九)学位论文评审

学位论文须经2位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研究生导师评审。有一份评审意见不通过者可增评一份,有两份不通过,本次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无效,申请人须在导师的指导下对论文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在半年以后重新申请评审。

评审人应对学位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评语内容包括:

1.学位论文选题是否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实践问题,是否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2.实验和实践研究的设计是否周密、实验(实践研究)方法是否合理可靠。

3.实验和实践研究的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4.学位论文撰写是否规范。

5.学位论文的研究水平、解决的具体实践问题和使用价值及所研究的课题有无新的见解。

6.学位论文在内容、方法、理论上是否具有新意,是否具有解决实践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

7.提出的新思想、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及其实用性及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8.掌握专业知识的坚实性、宽广性及其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践实际问题的能力。

9.文献阅读的广泛性、典型性和代表性。

10.学位论文的主要缺点和存在的问题。

11.是否达到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是否同意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十)学位论文答辩

1.答辩委员会的组成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委员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委员中应有1~2名来相关行业实践领域(企业或实践学习单位)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至少有2名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非研究生指导教师不得超过1人。学位论文评审人可同时为答辩委员会委员。答辩委员会主席必须由正高级硕士生导师或博士生导师担任。答辩人的导师不能列为答辩委员会委员。委员会设秘书1人,应由具有中级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的科教人员担任。

2.答辩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1)按照各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有关文件要

求审查每一项考核项目的手续是否齐全、真实有效,以及论文评审人对论文的评审意见,并对申请人的研究水平、论文的创新点做出评判;

(2)举行学位论文答辩,对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水平和答辩情况写出评语,并做出是否通过论文答辩和建议授予硕士专业学位的决议。如答辩未通过,答辩委员会就是否允许在半年内对论文进行补充、修改,重新进行答辩,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分委员会提出明确的书面意见;

3.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召开预备会,商定论文答辩程序、规则与注意事项;

4.学位论文答辩程序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相同;

5.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必须在学校内进行,答辩时间、地点、主席和委员组成名单应提前三天对外公布。

三、审核与学位授予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与申请学位前主要培养环节审核工作由研究生所在学院(系、部)负责,并按照以上顺序逐项进行审核。凡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环节和内容,通过上述各项环节审核合格,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通过,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硕士专业学位。

四、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执行,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上一篇:大学生小学期总结下一篇:调研报告格式要求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