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教学方案设计

2022-11-02

方案是对一项活动具体部署的安排和计划,那么方案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呢?如何才能写好一份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第七单元教学方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第七单元教学方案设计

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一个这样的老师

教材分析:

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它叙述了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会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又独具一格的老师形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与学生常见的文章有所不同: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人物,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文中既有对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正面描写,也有对“我”的心理活动、怀特森老师教育效果的侧面描写。二者相互结合,怀特森老师特点就更加鲜明突出了。能够结合正侧面描写来了解人物的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体会这种侧面描写的作用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学生分析:

文中所塑造的怀特森老师的形象对学生是一种“冲突”。首先是视觉上的冲突:怀特森老师别具一格的科学课让学生耳目一新。其次是心理上的冲突:他们没想到怀特森老师会“戏弄”自己的学生,这让他们的心里有些受不了。再次是思维方式上的冲突:现在的大多数孩子还是教师和教材的忠实信徒,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去怀疑教师和教科书上说的,因此是对他们多年来一种思考方式的挑战。最后是生活习惯上的冲突,怀特森老师不仅教会我们用“新怀疑主义”去学习,也教会我们用“新怀疑主义”去生活,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这些冲突有的源自于中外文化的差异,但更多的是源自于怀特森老师与其他老师的与众不同。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能说出课文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初步拟定学习方案。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30,大家齐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预计学生可能提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这个老师与别的老师有什么不同?等)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

1、按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注意做到正确流利。

2、提出并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解决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后,提出:

(1)面面相觑,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同学们为什么会面面相觑? (2)冰川期,你们知道冰川期是什么时期吗?(地质上的一个时期,在新生代的第四季,当时气候非常寒冷,欧洲和美洲北部都被冰川所覆盖,也叫冰河时代。) (3)胸有成竹,文中说我做什么胸有成竹?

(4)郑重其事,怀特森老师是怎样郑重其事地讲“凯蒂旺普斯”的? (5)狡黠是什么意思?(狡诈)怀特森老师眼里为什么闪过狡黠的光芒?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或是想知道的?在书上做个标记。

2、汇报: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略)

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说,修改完善,达到人人会说(这篇课文写的是,怀特森老师把一个不存在的凯蒂旺普斯介绍给我们,我们没有怀疑,结果在考试是我们都不及格。这件事上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2)提出不懂的问题:

存疑置后处理的问题预计有: 我们测验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说上怀特森老师的课,每一节课都是不寻常的探索? 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新怀疑主义”指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新怀疑主义”的?

怀特森老师介绍的“凯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问?

文中两次提到“正视”有什么含义?便打了“我们”“我“什么样的心情?

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呢?

四、明确进一步学习的方向

1、你觉得《一个这样的老师》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可联系课题、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课后2题确定)

2、下一步我们深入学习什么呢?

首先看看学习《一个这样的老师》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他对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

还要解决我们不懂的问题——怀特森老师介绍的“凯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问?„„

3、拟定进一步学习的方案:

学生自拟后师生交流,形成建议性学习方案和自拟学习方案。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写出对他的评价。

2、体会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0课《一个这样的老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你们是从哪儿得到这么多地感受呢?作者又是怎样把一个“这样”的老师展现给我们的呢?这节课我们深入学习课文。

二、依学案自主探究,因需交流。

学案:怀特森老师是一个()的老师。

思路1:默读课文,看看怀特森老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一想怀特森老师是一个()的老师。

思路2:默读课文,思考在怀特森老师教“我们”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和行为有了哪些变化,“我”认为怀特森老师是一个()的老师。

三、共议交流。

l 怀特森老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

(一)、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会我们“新怀疑主义”的老师。(学生也可能认为是博学的、有趣的、特殊的、不寻常的、不可思议的、惹学生生气的、狡黠的、戏弄学生的、让学生学到了探索精神的、让学生明白书上写的老师说的都是不一定正确的、用特殊方法纠正学错误的、„„)

在“凯蒂旺普森”事件中,预计学生对怀特森老师最初的认识可能是零散的,如:他们会认为怀特森老师是博学的、戏弄学生的、教会我们怀疑的„„教学时可依照学生的发言顺序教学,而后进行整合提升。

1、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博学的老师。(如果学生先谈到略处理)

怀特森老师笑了笑,“那是一种夜行兽,在冰川期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迹了。”说着,他从讲桌里拿出一件动物头骨,向我们解释起这种动物的特征来。讲完,他把头骨交给前排的同学,让大家轮流观察一下。

师:你从怀特森老师向同学们介绍的凯蒂旺普森身上觉得他是一个博学的老师。

2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戏弄学生的老师。

“很简单,”怀特森老师眼里闪过狡黠的光芒,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编造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过。你们笔记里记的都是错的,错的当然就不能得分了。”

师:狡黠是什么意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了?(引导学生理解怀特森老师的本意不是去捉弄孩子们。而是让他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

2、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会我们怀疑的老师。

怀特森老师摆摆手,让大家平静下来:“难道你们自己没有想过吗?既然是‘绝迹’了,那就什么也没留下。我向你们描述它的夜间视力、皮毛的颜色,以及许多根本不存在的现象,还给它起了个可笑的名字,你们竟一点也没有起疑心,这就是你们不及格的原因。”

(1)怀特森老师认为我们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不是知识性的,而是没有对老师说的话做认真的考虑,发现其中的疑点。)

(2)我们再看看怀特森老师向我们介绍的凯蒂旺普斯,看看我们该不该起疑心?

怀特森老师笑了笑,“那是一种夜行兽,在冰川期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迹了。”说着,他从讲桌里拿出一件动物头骨,向我们解释起这种动物的特征来。讲完,他把头骨交给前排的同学,让大家轮流观察一下。

(引导学生把冰川期绝迹和动物头骨结合起来考虑,体会到在冰川期绝迹的动物留下来的应该是化石而绝不是头骨。)

追问:还能从哪感受到怀特森老师要教会我们怀疑?

(3)从考试成绩登记在册教会我们必须学会怀疑。

过渡::在这次“凯蒂旺普斯”事件中“我”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我”眼中的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喜欢——吃惊——愤怒——领会良苦用心)

„„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

„„可是,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却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旁边都打着大大的红叉!怎么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师讲的写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

„„“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我紧紧抿住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嚷出来。

„„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

师:读读这些句子,结合上下文谈谈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怀特森老师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会怀疑,学会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新怀疑主义。这也是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

小结:一个莫须有的凯蒂旺普斯,让我们懂得了要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书本上的内容和老师说的,还能从哪感受到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

(二)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会我们探索的老师。(略处理)

师: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说这是不寻常的探索?

(引导学生从“小汽车”事件体会怀特森老师是一位教我们学会探索的老师)

L、 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影响深远的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怀特森老师即影响了我们的学习方式有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师:怀特森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们质疑,也教会了我们探索。那么在怀特森老师教我们科学课之前和之后,我们是怎么学习的呢?

(引导学生结合“我们”行为的变化过程:不习惯质疑——学会了新怀疑主义——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的课堂——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我们的生活,感受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对我们影响深远的老师)

相机出示:逐渐的,我们懂得了,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同学们把这种学习方法称为“新怀疑主义”。

师:你们觉的什么是“新怀疑主义”?

(引导学生从这一段中感受到怀特森老师教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掌握了一种学习的方法,培养了我们坚持真理的毅力。教学时还可引导学生结合下文来谈怀特森老师对我们的影响。)

师:本文的主要人物是怀特森老师,作者不仅对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和行为进行了细致地描写,还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我的心理活动以及我们行为的前后变化,加深了我们对怀特森老师的认识。这种通过对有关的人、事、景、物的描述,渲染气氛,烘托出所要描写的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叫侧面描写。

(三)师生总结。

完成填空:怀特森老师是一个()的老师。

四、拓展延伸。

是呀,怀特森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教会了孩子们怎样学习,这不仅改变了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大卫.欧文,他写的《第一家爸爸银行》风靡全球。试想如果他在少年时代没有遇到怀特森老师,那么他还是今天的大卫.欧文吗?

五、作业。

1、练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25 一个这样的老师

与众不同:学会质疑

学会探索

影响深远:学习方式

生活方式 教后札记:

以“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为学习的主线。引导学生从“怀特森老师本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我的心情变化”“我们的行为变化”三个角度来探究这个问题。在三种不同角度的学习交流中丰满人物形象,达到立体感悟人物形象的效果。

詹天佑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关于詹天佑的相关资料。

2、准备好多种做开凿隧道实验材料。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它们的含义。

3、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同时在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

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验的能力。

5、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训练思维,发展语言。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课文是以什么来命题的?我们还学过哪些用人物姓名命题的课文?这些课文有什么特点?根据经验你猜想一下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促进新旧知识联系,渗透命题方法,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2、指读课文,结合正音,检查字词情况。交流自学情况,把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讲给同位听。

3、交流课外搜集的詹天佑的相关资料。

(沟通课内外联系,丰富知识积累,帮助理解人物及课文内容)

三、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1、思考:你认为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展开的?文章围绕这句话安排了什么内容?

2、讨论交流,分段,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提纲挈领,摒弃繁琐分析,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四、突出主线,引发探究。

1、通过学习,你认为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

2、自由交流,简要陈述。

(根据课文内容,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为分组探究设下伏笔。)

五、分组合作,问题探究。

1、教师在合作前提出明确要求。

(1)要抓住具体事例,结合自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说明自己的问题。

(2)组内成员应明确分工,有组织,有秩序,确保合作高效。

(3)可按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自行设计问题。

例:

A、在()的情况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B、找出詹天佑在勘测线路遇到困难时的表现,仔细体会。

C、把“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两部分用画图或实验的方法来说明。

(对学生分组合作提出明确要求和建议,是防止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的有效手段,提出备选的思考题目,可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六、汇报交流,深悟感情。

1、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汇报,并与其他学生一起,针对该组的学习收获,给予补充,评价。在此环节中,不硬性规定内容,学生畅所欲言。如:“詹天佑是个杰出的人”,“詹天佑是个爱国的人”“詹天佑是个一丝不苟的人”„„都可以。只要学生够结合文中的事例,词句,进行流畅的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就可以。形式不限,手段不限,长短不限。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讨论场”“表现场”。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汇报表达,进行适时的点拨。)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感情升华,促进积累。)

七、创意表达,拓展思维。

教师激情引发: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无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全中人民的期望,用铁一样的事实,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一个响亮的耳光。

1、请你放开思路为这条铁路起一个更有意义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2、想像一下当时当地的中国官员、普通百姓、外宾、帝国主义者,他们在听到京张铁路竣工的消息后,会有怎样的表现?

(深入挖掘文章内容,创设新的学习情境,加深了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使学生在充满创意与激情的表现里,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教后札记:

《詹天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制第十二册教材第二组课文的精读篇目。文章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全文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教学时应以此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抓住“主线”分组探究创造实验朗读感悟

床头上的标签

教学目标:

1、学会围绕中心、多角度选取材料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科学家的精神;树立对科学的信念与追求;

3、领会文中巧妙的细节描写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字词、内容;

二、展示目标(同上)

三、学习新知:

1、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思考:本文的三个特点:

(1)、 别具匠心的标题。

以“床头上的标签”为题最能表现李比希这位“化学史上的巨人”,具有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标签”在文中还起到了线索的作用,把李比希失败与成功这两件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2)、 精心的选材。

本文选了两件事,而且是一成一败,一得一失。这样选材让读者感受到科学家也是普通人,他们拥有成功的喜悦,也品尝过失败的痛苦。这样写,才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活,更饱满。同时也让读者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不断地吸取失败的教训,才能迎来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3)、 这篇文章巧妙的细节描写。本文中有两处精当的细节描写:一处是:当李比希看到了一篇能证明自己失误的论文时,他“屏着呼吸,细细地阅读”,此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李比希对科学研究慎重的态度及自己懊悔的心情。第二处是:描写李比希制作“标签”的过程。是这样写的,“他把那张‘氯化碘’的标签从瓶子上小心翼翼地揭下来,装在镜框里,挂在床头,不但自己天天看,还经常让朋友们看”。生动地再现了李比希求实、自律的形象。

(4)、 先写李比希读论文后“后悔莫及”这一结果,后写“懊悔”的原因。是为了强调当时李比希发现自己失误的痛苦心情。为下文写他制作“床头上的标签”警示自己做准备。

3、找出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并说出理由。

四、练习巩固:

1、课后题。

2、收集一些你感触深刻的标语或者谚语作为激励自己的话。

教后札记:这篇文章巧妙的细节描写。本文中有两处精当的细节描写:一处是:当李比希看到了一篇能证明自己失误的论文时,他“屏着呼吸,细细地阅读”,此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李比希对科学研究慎重的态度及自己懊悔的心情。第二处是:描写李比希制作“标签”的过程。是这样写的,“他把那张‘氯化碘’的标签从瓶子上小心翼翼地揭下来,装在镜框里,挂在床头,不但自己天天看,还经常让朋友们看”。生动地再现了李比希求实、自律的形象。先写李比希读论文后“后悔莫及”这一结果,后写“懊悔”的原因。是为了强调当时李比希发现自己失误的痛苦心情。为下文写他制作“床头上的标签”警示自己做准备。

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及字词;

2、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3、了解化学家诺贝尔的经历,学习他不畏困难、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字词、诺贝尔的资料: 资料:

诺贝尔1833年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机械师、发明家,但由于经营不佳,屡受挫折。后来一场大火又烧毁了全部家当,生活完全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要靠借债度日。父亲为躲避债主离家出走,到俄国谋生。诺贝尔的两个哥哥在街头巷尾卖火柴,以便赚钱维持家庭生计。由于生活艰难,诺贝尔一出世就体弱多病,身体不好,使他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活泼欢快。当别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时,他却常常充当旁观者。童年生活的境遇,使他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

诺贝尔的父亲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试验炸药,几乎是在隆隆的爆炸声中度过了童年。

诺贝尔到8岁才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受过的惟一的正规学校教育。1850年,父亲让他出国考察学习。两年时间,他先后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由于他善于观察、认真学习,知识迅速积累。很快成为一名精通多种语言的学者和有着科学训练的科学家。

早在1847年,意大利的所伯莱格就发明了一种烈性炸药,叫硝化甘油。它的爆炸力是历史上任何炸药所不能比拟的。但这种炸药极不安全,稍不留神,就会使操作人员粉身碎骨。许多人因为意外的爆炸事件而血肉横飞,连尸体也找不到。诺贝尔决心把这种烈性炸药改造成安全炸药,他发明了雷管。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诺贝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他的财产累计达30亿瑞典币。他不顾其他人的劝阻和反对,在遗嘱中指定把他的全部财产作为一笔基金,每年以其利息作为奖金,分配给那些在前一年中对人类做出贡献的人。奖金分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及支持和平事业共5份。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从1901年开始,每年在他去世的日子里,即12月10日颁发诺贝尔奖。

二、展示目标:(同上)

三、学习新知: 读课文,感知内容。 理清思路:

(1)本文开篇先概述诺贝尔是一个在科学研究领域内不怕危险的人。这一部分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2)然后,作者用了7个自然段评写诺贝尔冒生命危险终于成功研制硝酸甘油炸药,被誉为“炸药工业之父”。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先介绍诺贝尔的生平经历。后写诺贝尔研制炸药的原因。原因有两个:第一,1859年26岁的诺贝尔回到祖国,看到了工人手工劳动“既辛苦进度又慢”的现状,心急如焚;第二,当时的黑炸药威力小,使用起来很不安全。基于这两个原因,诺贝尔决心要研制一种威力巨大又安全可靠的炸药,“实现人们移山填海的梦想”。第二层写试验遇到的重重困难及危险。这一层中,作者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办法。先写“这是一项多么艰巨,多么危险的工作啊!”来概括这项工作的危险性。然后,一 一叙述试验所遇到的险阻。虽然试验“连连受挫,但诺贝尔毫不气馁”。第三层写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终于研制成功硝酸甘油——炸药,被人们誉为“炸药工业之父”。

(3)最后一个自然段,写诺贝尔创立了“诺贝尔奖”。表现了他不计个人私利的伟大品格。

3、练习巩固:课后练习。

四、作业:练习册内容。 教后札记: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除了正面去体现诺贝尔的精神,还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塑造科学家形象。在写诺贝尔研制炸药遇到了重重困难与危险这一部分时,先些许多研究“都没有成功”,“有的人在实验中丧生了,有的人在爆炸的火光前望而却步了”,写这些内容的目的:一是突出此项研究的危险性;更为重要的是烘托出诺贝尔“知难而进”的光辉形象。

第二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导航卡

年班

姓名:

一、 正确认读下列词语。

21.塑像饼干乐谱抑扬顿挫歇落吉祥炸了营期盼急速

22.储备 干脆 失踪

千方百计 哭笑不得

23. 日寇 埋葬 阵亡 喘息 香蕉 竹筒皮革 凝重 华贵 英武气概 伤感 苍茫 石碑相依相随 焦躁不安漫不经心 久别重逢 横遭不幸 震耳欲聋 浴血搏杀泣不成声

24.闲逛 镌刻 缘故 黯淡 消瘦 知觉 空落落 光秃秃 冷清清 直勾勾 不甘落后

长途跋涉 大摇大摆 无影无踪

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1.《老人与海鸥》

22.《最后一头战象》

自主预习课教学设计

单元预习目标:

1.会认本单元的1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朗读本单元的四篇课文。 3..写会9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走进第七单元,请同学们齐读单元导读。

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课件出示)

下面的时间请大家自主预习课文。

二、学生自主预习。

三、检测认读情况:

1.我会认:塑 饼 谱 抑 挫 歇 吉 营 劈 寇 蕉 筒 躁 革 遭 泣 浴 搏 碑

2.辨别多音字:炸了营 横遭不幸 炸豆腐 横七竖八

四、学写生字:

生字会认了,接下来的时间我们要学习写本单元的生字。 1.(出示课件:本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学生齐读。 2.出示本节课要写的字:塑 吉 营 劈 寇 蕉 筒 革 遭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个字在书写时要提醒同学注意。

4.请同学们对照语文课本用描一对二写三的方法练写生字。

要求:既要写好(有一定速度,行款整齐、规范)又要写会(会默写)

预习达标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巩固生字。2.流利读文。3.知晓内容。4.写好生字。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预习了第七单元的四篇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组课文,完成四个学习目标。(大屏幕出示)

一、听写词语

上节课我们学写了本单元的九个生字,下面我们来进行听写检测。老师一口气读三个词语,只读一遍。

塑料 吉祥 日寇 香蕉 皮革 竹筒 遭遇 劈砍 营地(屏幕出示词语,同桌互批,自改。)

二、正确流利读课文

出示读文要求:

1.快速朗读本组的四篇课文,看谁能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利。 2.把重点段落或难读的段落多读几遍,做到流利读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查读。

三、知晓内容: 浏览课文,概括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写字练习

1.出示本单元剩下的需要写的十个生字:

饼 谱 抑 挫 歇 躁 泣 浴 搏 碑 2.观察大屏幕出示的生字有什么特点?

3.学生按照“描

一、对

二、写三”的方法写好十个生字。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完成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下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写法。

精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悟结合,根据动物的行为、神态想象动物的心理活动,感受嘎羧对战友的忠诚,感受嘎羧的英雄情怀。

2.体会作者通过对动物行为、神态的描写表现动物情感的表达方法。

3.通过写“嘎羧与寨中人告别“时的内心感受,感受嘎羧与寨中人的深情厚谊,进一步升华情感,训练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听写

二、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从文中找出既描写了嘎羧行为和神态又让你深受感动的句子,根据嘎羧的行为和神态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动。

三、品读第14自然段(嘎羧驻立江边回首往事)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借助课件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仿佛看见了( )

然后,它踩着哗哗众取宠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因为这里( )

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仿佛在大声呐喊“( )。” 2.读课件(男女生、老师各一段):

嘎羧,你在久久凝望什么?你一定又看到了26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战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

嘎羧,你“亲了又亲”的礁石,是你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吗,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地吗? 嘎羧,你那“震耳欲聋的吼叫”,是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吗?是在诉说你对战友的深深怀念吗?是在告诉战友,你也将去陪伴他们吗?

嘎羧,你这样的悲壮,你这样的深情,你难道仅仅是一头战象吗?不,你是一位让人肃然起敬的英雄,你是一位让我们愿意饮泪歌颂的英雄!

3.齐读第14段。

四、总结表达方法

“作者是如何将这份感动传达到了我们心里?”

通过对动物行为、神态的描写,表现动物情感。

五、学法总结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品读对动物行为、神态描写的句段,想象动物的心理活动,感受动物的内必世界。 3.体会表达方法。

六、小练笔:

1.写一写嘎羧告别村寨时内心的感受。

“二十六年的和谐相处,二十六年的悉心照料,二十六年的相互陪伴,让寨子里的人和嘎羧早已把彼此当做不愿分离的亲人,在此生离死别之际,嘎羧一边绕着寨子走,一边会想些什么呢? 2.指读2--3篇,师生评价。

七、结束语: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动物小说,走进动物的内心世界。

精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感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难点:

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快速浏览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二、默读批注 1.默读提示:

说说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想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勾画批注,写下你的体会。

2.把你的体会用完整的话说具体,先说给同桌听。 3.全班交流: 4.①海鸥为老人吊唁

关注海鸥的动作和情形。

对比:为什么用了两个“扑”,而没有用“飞”

教师小结:这震撼人心情景让人动容„„

②老人与海鸥相伴

关注老人为海鸥做的几件具体事例中的举动和谈吐。

教师小结:这真挚的情让人敬佩„„

三、朗读体会 老人与海鸥,海鸥与老人,情深意重,惺惺相惜,让我们有感情的读一读最让你动容的句段吧。

四、总结写法

作者为什么会让我们的感受这么强烈?

总结:真实的事例、老人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海鸥动作及叫声的描写。

五、总结学法

1.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呢? 2.学生总结 3.课件出示

有感情朗读课文。

品读对动物行为、神态描写的句段,想象动物的心理活动,感受动物的内必世界。

体会表达方法。

六、拓展阅读

默读主题丛书《感悟生灵》的93页《狼王梦》、101页《小女孩和小海豹》,关注主人公细节描写的段落,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

略读提高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2.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这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与动物之间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最后一头战象》,一起来回顾一下学习方法。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品读对动物行为、神态描写的句段,想象动物的心理活动,感受动物的内必世界。

3.体会表达方法。

二、依法略读《跑进来的松鼠》《金色的脚印》两篇文章。

(一)学习《跑进来的松鼠》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说说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我们一家人喜爱这只小松鼠吗?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画出有关语句,准备交流体会。 2.学生自学,交流。

3.小结:从同学们的汇报中,可以看出整篇课文虽然一次也没有提到“喜欢”这个词,可是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一家人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这正是作者在写作上的一个特点。

(二)学习《金色的脚印》

1.出示自学提示:快速阅读《金色的脚印》一文,看看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画出文章中最让你感动的部分,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自主学习、汇报。

三、师总结:

通过这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万物都有爱的灵性,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每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下节课我们要走进《丛书》,继续去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一份份深情。

拓展阅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运用在第七单元中学到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感悟生灵》之“和谐之美”模块中的《阿咪》《小松鼠的故事》《小狗黑子的眼睛》《森林老人与红狐的故事》四篇课文。划出让你感动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导语:同学们,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与动物,以及动物与人之间的真挚的情感,这些故事无不让我们感动,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语文主题丛书《感悟生灵》,再一次的去感悟人与动物和谐之美。

二、回顾学法: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品读对动物行为、神态描写的句段,想象动物的心理活动,感受动物的内必世界。

3.体会表达方法。

今天我们在精读引领和略读提高课上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

三、拓展阅读,运用学法:

这节课我们运用这种学法阅读《阿咪》《小松鼠的故事》《小狗黑子的眼睛》《森林老人与红狐的故事》。

四、总结:

今天,我们用学到的方法学习了四篇课文,从你们入情入境的读书中我感受到美的真谛是和谐的,人有情,动物也有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永恒的主题。

第三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15.文具的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0个生字,认真学会6个生字,并端正、整洁地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学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悟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语感。

2.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准备

1.识字、词语卡片

2.学生学习习惯调查。

3.课文插图。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学生生活,激发阅读愿望。

1.展示学生丢弃的文具,引发思考:这么好的文具,怎么被我们丢掉了?文具们可伤心了!它们都要离开你们找贝贝去了。你们想不想留下它们哪?

2.快去找小贝贝商量商量吧。

(二)板书课题,随文认读生字:文具。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具”?提示:1.“具”里面是三横。

2.八笔写成。

(三)给足朗读时间,读准生字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下生字新词反复朗读。要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互相帮助对方读准字音。

3.反馈指导:

(1)文具、丢、时候、仔细、平时、已经。

(2)学生评读,鼓励与纠正并用。

(四)反复阅读实践,读通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边标自然段序号边把遇到困难的语句画下来。

2.同桌互助,帮助对方把课文读通顺。如果两人都读不好,示意老师指导。

3.读文,师生评议:能否做到了正确、流利。

4.师范读课文,学生并听边认读生字。

(五)整体阅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谈的问题吗?

(六)联系实际质疑,引发深层探究。

1.铅笔,只用了一次,橡皮,只擦了一回,就找不着了。你有过这样的问题吗?你想过为什么吗?

2.读文,从哪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贝贝像妈妈爱她一样,爱着她的小伙伴们?

3.再次探究读文:怎样才能做到不丢文具呢?(小组讨论)

4.鼓励学生互动,结合课文或实际谈自己的想法。

(七)选择性阅读、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1.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背积累。

2.赛读、赛背。

(八)总结学习收获,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看图画,训练想象,培养习惯。

1.出示课文的插图,假如你就是其中一个文具,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2.先自己想、练,再作交流,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引发学生自主表达。

学生在以文具的身份,向主人诉说自己的遭遇时,受到自我教育。在学生交流中,渗透爱护文具的习惯培养。

(二)联系自己,学习表达,学语育人。

1.看看自己的小书包说说,你有哪些小伙伴?

2.试着用书上的语言说说,你是怎样爱它们的?

3.再用自己的语言练一练。

4.在小组里人人发言,推选说的最好的同学作总结。

(三)学习生字,辨析字形,正确书写。

1.复习“文具”,并用“文具”说一句话。

2.自己拿出识字卡片,独立分析: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3.同桌检查,汇报,再说说觉得哪个字有困难。

4.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指导。

5.生字找朋友——组词练习,巩固记忆。

6.描红、抄写字头。(写字好的同学可以为有困难的同学抄写字头。)

7.教师巡视,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四)巩固识记,积累词语,学以致用。

1.读读“我的词语库”,比比谁先记住它们。

2.用上几个词语,说说自己是怎样爱护文具的。

按照“自己先练 → 小组练习 → 推荐全班交流”的流程进行。

课文16.一分钟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

教师导语:听,清脆的上课铃声已响起,假如你快乐的话,就请你冲大家“笑一笑”,抓紧时间吧,给大家“一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依次表演“笑一笑”。

过渡:停,“一分钟”时间已到。请同学们就刚才的表演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一分钟教案|一分钟优秀教案

生1:表演“笑一笑”,我快乐,大家也快乐。

生2:看到同学甜甜的一笑,我也禁不住笑了。

生3:我也很想表演,但是没时间了,我觉得“一分钟”时间太短了。

生4:表演使我明白了,如果不抓紧每一分钟时间,许多美好的事情就会从我们的身边悄然流逝,想要做的事就不可能实现。

教师小结:一分钟时间虽然短暂,但它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如果我们不珍惜每一分钟,将会给我们留下遗憾,使我们后悔莫及。那怎样珍惜“一分钟”的宝贵时间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知“一分钟”的重要。

(上课伊始,让学生在“一分钟”内表演“笑一笑”,既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又顺其自然地把时间观念渗透其中,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一分钟》,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二、看图读文,感知“一分钟”的重要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意。教师启发谈话:画面上那个低着头的小朋友遇到什么事情,你想知道吗?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2.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3.学生尝试着读课文,想想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让学生自读后说一说)

4.听课文朗读录音,边听边想象情景画面,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5.再看看插图,体会元元当时着急的心情。

(引导学生看图感知,读文想象图画,形成初步的感受。这有助于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情境化,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又降低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难度,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主识字。让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自主认读、识记。注意读准翘舌音“钟”“迟”,后鼻音“零”,鼻音“闹”等。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如:(1)熟字加偏旁认字:钟、闹、哈等。(2)熟字换偏旁认字:快——决,海——侮。(3)小组交流认字方法。(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向大家介绍好的识字方法,共同讨论。)

3.用多种方式巩固生字、词。(如同桌互读,开火车读。调动学生的热情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达到识用结合)。

4.指导学生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想一想:听了老师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2)自由自读。(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同桌讨论: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先自读感悟,体会元元着急的心情,再朗读,注意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

(3)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再讨论: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当同学们看见元元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时,一定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就这一分钟,使他迟到了20分钟,使他感到愧疚和后悔。再讨论,让大家真正领悟一分、一秒的重要。

(4)汇报讨论结果。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们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4.指导写字:

(1)观察字形,交流书写要注意的地方。

(2)教师范写,学生评说。

(3)学生练写。

(这一教学环节体现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特点,注重“双基”训练,提高识字、写字教学的实效性。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明确读的要求,老师的范读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果,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桌的交流能促进学生读得更认真、更有实效。)

四、品读析句,感悟“一分钟”的重要

过渡: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的有关句子里帮元元找一找原因。

1.指导学生懒洋洋地、满不在乎地读句子:“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从中体会元元认为多睡这么短短一分钟是不会碍什么大事的。

2.“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元元为什么要叹气?指导学生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体会元元当时着急的心情。

3.“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同桌讨论:元元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

4.小组讨论: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交流自己的体会与理解,实现认知互补,相互促进,进一步领悟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

五、总结升华,懂得“一分钟”的宝贵

1.“元元非常后悔。”他后悔什么?(后悔不该贪睡一分钟。)找出能表现元元后悔的句子读一读。

2.读一读,演一演。

让学生根据读书感悟,表演课文内容,加深理解。

3.朗读课文,想想第二天元元会怎么做?以“第二天的元元”为题续编故事。

(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于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深化理解,学会欣赏。)

六、实践活动,体会“一分钟”的价值

1.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

生1:我一分钟可以朗读近200字的短文。

生2:我一分钟抄写生字16个。

生3:我一分钟跳绳102次,做仰卧起坐41个。

2.汇报课前调查情况:人们一分钟能做多少事?

生1: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133张报纸。

生2:我的姑姑在市电信局工作,她一分钟能背432个电话号码,还可以接通十几个长途电话。

生3:我爸爸用电脑一分钟可以算230多个数据。

3.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让学生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

(让学生交流亲身经历和搜集资料,明白每一分钟的宝贵,强化时间观念,懂得不能浪费一分一秒。)

课文17.动物王国开大会 教学目标:

1、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认识动物,了解动物。

2、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保护珍稀动物、有益动物的意识。 活动准备:

1、一些动物头饰以及动物图片。

2、《动物表演》片段、《全球濒危动物》视频。

3、课前培养一名“动物饲养员”、一名“鹦鹉小姐”以及熊猫、猴子、孔雀表演者。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见到你们真高兴,想去玩吗?(想)那就走吧!

1、看录像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这些动物你们平时都在什么地方见到?(动物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漫游动物王国。(板书课题)

二、试一试

把没耳朵的小猪、没尾巴的小狐狸、没脚的小鸭子和没鸡冠小公鸡图片贴在黑板上,指名贴补。其他同学在老师发的纸上画。

三、动物表演 (师退场,“动物饲养员”上场)

1、饲养员介绍大熊猫

放音乐,大熊猫带领大家做健康操

2、猴哥迫不及待上台

3、饲养员介绍“孔雀公主” 放音乐,“孔雀公主”在音乐声中跳起了舞蹈。

4、动物们向小朋友挑战。(漂亮的鹦鹉小姐登场)

四、答博士问

1、小博士: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投影:蝙蝠)

引出问题:蝙蝠是人类的老师,还有那些动物也是人类的老师呢?

2、小博士采访:

3、小博士:你们人类对动物的了解真多,连我这个小博士都要向你们学习了,愿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今天真是一次愉快的采访,小朋友再见哦!

五、找食物

师:小动物们俄了吗?快过来准备吃食物吧! 学生戴上头饰开始找食物。 师:小动物们吃饱了该回家了。

六、延伸

1、小动物们可爱吗?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些野生动物越来越少,有的已经濒临灭绝。

2、出示相关投影、视频,此时你想说什么?

3、让学生说保护动物的公益用语。

七、活动总结。 课文18.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过程: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

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 )又( )”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 )又( )”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画眼睛),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像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也许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甜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 )又( )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 )又( )”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这部分没有配插图,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猴子呢?别急哦!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怎么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三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回馈。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贴到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五、体会小猴子当前所感,并能积极展望未来

1.复述故事。

2.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看着小猴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想他心里一定装满了后悔和难过。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3.课件中出示配乐动画: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课件定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4.回家编一本题为《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图画书。

第四篇:单元导读型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导读型教学设计

康川学校 沈尚娟

教学目标:学习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主题;阅读第七单元安排的1个识字和四篇课文,能找出单元主题在各课中的体现。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教学重点:读文并找出文中的单元主题,即我们都有好品质。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出单元主题 (方法:读一读,说一说)

师:同学们,第二单元中的内容你们还记得吗?《胖乎乎的小手》这篇课文中的兰兰 用她那小小的双手不仅为爸爸拿过拖鞋, 给妈妈过洗手绢,还给姥姥挠过痒痒呢!《棉鞋里的阳光》中的小峰的妈妈给奶奶晒棉被,小峰也给奶奶晒棉鞋,想让奶奶穿上棉鞋更暖和。《月亮的心愿》中的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连盼望已久的郊游都不想去。文中的兰兰、小峰、珍珍他们都尊敬长辈,关心和体贴父母、孝敬父母。他们都是好孩子。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几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又是什么呢?

1、出示单元导读:你爱劳动,我爱集体,他很诚实。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都是好孩子。(全班读、男女生读、师引读。)

2、请同学们说说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师小结:本组课文是以好孩子、好品质为专题编排的。相信同学们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一定会对课文写得具有好品质的主人公有更深的了解。并从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个好孩子。

二、导学,整体把握单元内容

1、快速翻翻第七单元,看看这一单元有哪些课文?

2、出示阅读要求:认真读课文,想想课文说的都是谁?你们喜欢谁?

二、引导逐篇读文,体会主题“好品质“ 1.《识字七》

学习目标:说说对子中都写了些什么?与什么有关?

学习要求:

1、学生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

2、读完后同桌说说对子中都写了写什么? 学习方法:自读---交流---展示 上台展示读,

师播放课件理解这些对子中写得是有关品质的。 全班齐读 男女生对读 2《小白兔和小灰兔》

学习目标:两人小组共同读课文,互相说一说这篇课文讲的是谁?都做了什么?你喜欢故事中的谁?

学习要求:

1、两人小组共同读课文。

2、两人交流,完成填空。 学习方法: 互读----交流-----展示 展示交流:(1)两人小组展示读课文。

(2)填空:

这篇课文讲的是老山羊请( )和( )来帮他收白菜,劳动结束后,( )把老山羊送给他的一车白菜运回家,( )只向老山羊要了一些

( )拿回家。到了后来,运回一大车白菜的( )没有白菜吃,而只拿回一些菜子的( )却有吃不完的菜,。 说说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3.《两只小狮子》

学习目标:四人小组读课文,说说课文中的这两只小狮子有什么不同?你喜欢文中的哪只小狮子? 学习要求:

1、四人小组读课文

2、讨论:说说课文中的这两只小狮子有什么不同?从狮子妈妈说的话中知道了什么?

学习方法:读文-----交流-----展示

展示交流:说说这两只小狮子有什么不同?你喜欢文中的哪只小狮子?说说从狮子妈妈说的话中你有什么感受?

4、《小伙伴》

学习目标: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和同桌说说文中都有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喜欢谁?

学习要求:

1、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完后交流文中都有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喜欢谁? 学习方法:分角色朗读---交流----展示 展示交流: (1)、分角色朗读

(2)、再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或体会。 5.《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学习目标:自读课文,说一说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谁?为什们国王选雄日当他的继承人?

学习要求:(1)、自读课文。

(2)、同桌交流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谁?为什们国王选雄日当他的继承人?

学习方法:自读---同桌交流---展示

6、看看语文园地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三、 拓展延伸,回归主题。

1.师生小结:这节课我们读了《识字七》《小白兔和小灰兔》、《两只小狮子》、《小伙伴》、《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这几篇课文,知道了( )。 是啊,文中的小白兔、勤狮子、安东、雄日都有好品质,我们向他们学习,做一个好孩子。

2.再现主题 “我们都有好品质”。 板书设计:

《识字七》: 是 长 虚心 热情 诚实 好品质

非 短 骄傲 冷淡 虚伪

《小白兔和小灰兔》小白兔 吃不完 爱劳动

小灰兔 要菜吃

《两只小狮子》 一只 (勤劳 ) 从小学习生活的本领 另一只( 懒惰 ) 《小伙伴》 玛莎丢了背包

维加 (吃) 安娜 (问) 安东 分一大半面包 用行动帮助《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雄日 手捧空花盆 诚实 其他孩子 手捧鲜花的花盆 教后反思:

第五篇:第七单元词语盘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读词语盘点中的字词。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领读以下字词

破绽 咕咚 侄子 穿梭 郎中 媳妇 辉煌 苗条 风骚 打量 标致 气派祖宗 可怜 手疾眼快 精神抖擞 膀大腰粗 敛声屏气 放诞无礼 转悲为喜读读记记刷浆 屁股 师傅 包袱 透亮 清爽 衔接 搜索 威严 露馅 发怔 发傻魔力 通融 刻薄 钞票 武断 熔岩 窘况 阔佬 撵跑 雅致 考究 半信半疑 兴致勃勃 妙不可言 十全十美

三、解释词语意思,并让学生选词造句。

四、同学之间互相选词造句 例如:他说的话,我半信半疑。

五、默写大比拼。

学生之间互相默写,并互相纠错,进行默写大比拼。 作业设计:

1、认读词语

2、默写词语 教学反思: ‘

上一篇:电脑自动重启如何解决下一篇:对农村淘宝的现状调查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