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解析题题型范文

2022-06-07

第一篇:材料解析题题型范文

2018考研逻辑题型分类解析之分析型推理题

东莞中公教育

2018考研逻辑题型分类解析之分析型推理题

各位考生已经完成了基础课程的学习。2018考研逻辑题型分类解析之分析型推理题,各位同学在暑期的逻辑学习过程要重点把握以下内容。

在逻辑部分,分析型推理是一类独具特征的题目总称,是近几年的考查热点之一,也是令不少同学感到十分难于掌握的模块。接下来中公名师就为考生做阐释分析。

首先我们需清楚了解此类题目的共同特征,即:阅读题干发现,材料中呈现了多个不同要素,多个不同概念以及多个复杂的已知条件。要求我们借助这些已知信息求取特定答案。

有别于直言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等逻辑模块,分析型推理题目的解答难点并不在于规则的记忆与应用,而在于多重关系的寻找、挖掘与推导,因此对我们综合的逻辑分析能力要求更高。

此类题目看似千变万化,实则有章可循。究其本质,解题点必然就是多个已知条件,而这些要素、概念之间存在必然的多样化关系,我们必须依据这些复杂混乱的关系,推出相应的结论。由于此类题目外部条件及结论需求的变型较多,所以我们的解题方法也需因题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异,我们都要掌握一个最为关键的解题思路,即:快速寻找突破口,理清各项条件关系。

1. 何谓突破口?

即:解题的切入点,一般存在于题干比较特殊的条件中。在题干给出的若干条件或各选项中,如果有一个条件被反复提及,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其他条件,或者能够直接肯定或否定某些选项,那么这就是题目突破口。

2. 如何高效寻找突破口?

(1)首先仔细通读题干;

(2)比较题干给出的若干条件,观察不同条件中是否有共同的关键点和矛盾点;

(3)从这一关键点或矛盾点入手,进一步寻找和其他已知条件的关系;

(4)在推导过程中时刻关照已知条件,确保关系无所遗漏;

(5)推导得出正确答案。

经典考题例析:

题1. 某公园内有个奇怪的摊主小周,他只在星期

一、星期

二、星期

三、星期五和星期六工作,而且他只出售4种商品:玩具汽车、充气气球、橡皮泥和遥控飞机。每个工作日,他上午只卖1种商品,下午只卖1种商品,而且还知道如下条件:

(1)小周在而且只在两个连续的下午卖玩具汽车;

(2)小周只在1个上午和3个下午卖橡皮泥;

1 东莞中公教育

(3)星期六这天,小周既不卖玩具汽车,也不卖充气气球。

若上述情况为真,请问哪一天小周一定会卖玩具汽车?

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三

D.星期五

E.不能确定。

【解析】:题干给出了若干条件,首先,由条件(1)可知:小周在而且只在两个连续的下午卖玩具汽车,推理得出符合这一情况的时间只有:周一和周

二、周二和周

三、周五和周六;

再由(3)可知:小周周六不卖玩具汽车,由此进一步排除周五和周六;

此时只剩下周一和周

二、周二和周三两个情况。显然,无论哪种情况成立都有周二。

故答案选择B项。

题2. 某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目前已形成东湖、西岛、南山三个著名景点每处景点都有二日游、三日游、四日游三种路线。

李明、王刚、张波拟赴上述三地进行9日游,每个人都设计了各自的旅游计划。后来发现,每处景点他们三人都选择了不同的路线:

(1)李明赴东湖的计划天数与王刚赴西岛的计划天数相同

(2)李明赴南山的计划是三日游

(3)王刚赴南山的计划是四日游。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 李明计划东湖二日游,王刚计划西岛二日游

B. 王刚计划东湖三日游,张波计划西岛四日游

C. 张波计划东湖四日游,王刚计划西岛三日游

D. 张波计划东湖三日游,李明计划西岛四日游

E. 李明计划东湖二日游,王刚计划西岛三日游

【解析】:由(2)可知:李去东湖的计划是2日/4日;

由(3)可知:王去西岛计划是2日/3日;

又因为条件(1):李明赴东湖的计划天数与王刚赴西岛的计划天数相同,即李东=王西。

所以我们取相同的天数,即2日。

故答案选择A项。

2 东莞中公教育

3

第二篇:公务员面试新题型精讲之材料题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公务员面试除了传统的结构化题型之外,也出现过一些形式新颖、亮人眼球的题型,考生们要在备考期间对各类新题型有全面的了解,以便应对考场上的不时之需。本文重点讲解一下材料题。

一、材料题导读

(一)材料题概念

所谓材料题是指面试问题是依托给出的材料而提出的,即在某一段背景性的材料后面附加一个或者几个问题的面试考查形式。

材料题的考查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一材一题形式,即一份材料一道面试题;还有一种是一材多题形式,即一份材料多道面试题。

(二)材料题测评能力

背景材料是材料题的形,材料背后考查公务员必备的九大能力是材料题的神。材料题形“散”而神“聚”,形服务于神,神体现于形。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材料题的考查非常综合,具有很大的涵盖性。结构化面试中的九大测评要素在材料题的设置中都得到了体现。

在材料题问题的设置上,侧重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此类考查形式各题目之间大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中公教育专家发现,某些省份的个别单位还会以限时或口读的方式提供材料来加大考生信息负载量,相对于普遍的独立题目而言,此种形式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考查考生的应急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难度梯度更高。考生若具备较强的速记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也能够帮助考生在材料题中胜出。

(三)材料题分类

1.理论型材料

这类材料主要由中央理论政策、人物的言论(包括领导人的讲话、专家的发言以及社会大众的看法等)或者一些纯文字分析型文本构成。理论性材料一般是作答面试题的依据。阅读这种材料重点要把握观点及支撑观点的理由,所以这种材料需要精读。这类材料的新动向就是结合时代背景,具有很强的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时代性和新鲜感,增大了面试的难度。

2.案例型材料

案例,有个例、实例、个案等几种提法,是指人们对已经发生过的典型事件捕捉的记述,类似于故事,但又不是一般的故事。案例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本身包含了一个典型的故事情景,十分自然地将人们带入其中,与事件中的主人公一起思考,形成共鸣。案例型材料需要特别注意搞清楚故事中的人物关系、矛盾冲突、时间、地点、权属关系等关键点。

二、材料题精讲

(一)解题技巧

1.入境,人题合一

解答材料题目,尤其是案例型材料题目,考生一定要深入题目,结合给定材料中设定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给定的任务。要把自己放入题目材料中所提供的情境中,就像法官断案一样,只有进入现场才能和相关人物有信息上的沟通,才能切中要害。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2.角色,扮演得当

解答材料题目,必须做到认清角色,到位不缺位,得体不越位,牢牢树立权责意识,做好自己的工作,把给定角色扮演得当、得体、得要领。

3.措施,圆满解决

材料中给定的故事冲突,即要解决的问题,经常以“你怎么办”来考查。首先要分析问题有哪些,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的解决措施,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解决矛盾,是材料题的宗旨所在。

从材料中提取对策、运用材料和相关知识思考加工,形成对策,可归结为四种方法:就材直取、转因成策、归纳整合、演绎成策。

第一种方法:就材直取

就材直取即从材料中直接提取对策。材料是对策生成的源泉,有时材料中会直接谈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意见、思路、办法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等,而这些往往可以直接引用。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时事背景类材料题中,例如:

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和民意表达渠道,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的放大器,成为执政者“不可小觑、更不可不察”的领域。可喜的是,浙江官员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付诸于实际行动,使网络这一平台成为官员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中.公教育版权。

此段中,关于网络的重要作用,就可以直接拿来作为面试答题的破题表态。

第二种方法:转因成策

转因成策即将原因转化成对策,立足对原因的分析,形成有针对性的破解思路或办法,即为对策。很多时候,原因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一些有揭示问题的原因的材料中,就可以根据这些原因,得出对策。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因有果,措施得当。例如:

江西红色旅游资源虽然遍布全国各地,但有些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普遍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资金短缺问题,致使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红色旅游热潮时,吃、住、行、购、游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落后的问题凸显。由于这些地方条件艰苦,资金短缺,专业人才少,促销力度不够;缺乏系统性,没有充分利用“绿色+红色”、“文化+网络”等新的促销方式,从而导致红色旅游发展受到制约。

此段材料就揭示了江西红色旅游发展受限的原因:一是产业结构单一,资金短缺;二是专业人才少,促销力度不够,缺乏系统性,没有充分利用“绿色+红色”、“文化+网络”等新的促销方式。根据这些原因,可以得出两条对策: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二是加大旅游专业人才的培训,采用新型促销方式,加大宣传力度。

第三种方法:归纳整合

归纳整合即归纳零散信息,把分散在材料中的对策信息梳理、整合,形成系统而有条理的对策,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材料中有价值的信息有时会较为零散,甚至是潜藏在不同的材料中,此时就要善于挖掘,抓住不同材料反映问题的共同点,在比较合理与否、重要性大小及价值高低的基础上,选出备选对策项目,按照一定的原则组织起来,形成内容合理、逻辑严密的对策中.公教育版权。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第四种方法:演绎成策

演绎成策是把普遍适用的原则、方法、经验具体应用到某一领域的问题上,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具体方法,即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当材料中的信息量不足,难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时,就需要启用背景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结构化面试五大题型的解题方略,在解答材料题时也可以拿来用。

在这三大技巧中,入情入境是关键,角色意识是保证,解决问题是核心,三者缺一不可。掌握此三点,再有一双慧眼,能够透过材料看本质,方法运用得当,定能夺得高分。

(二)经典真题精讲

【例题】材料

张勇,做了两年村官后被分配到辖区城管支队,主要负责和上级领导沟通,维护市容市貌,其所在地地处城乡结合部,辖区内有很多高新产业园,所以有很多青年职工,人员复杂。因为旧城改建,导致又有很多外来务工的施工人员,也有些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服务人员,所以工地乱倒垃圾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领导派一名同事李佳和你去建筑工地沟通解决此事。到了工地之后,工地的负责人推诿不予配合,称这些建筑工人多为临时雇佣,自己也是新来工地的工作人员,问题不好解决。同事李佳因此事极为气愤,回到单位后向领导抱怨,觉得此事无法继续再开展下去。

另外,辖区内也有很多无照经营的小商小贩,长时间影响小区环境,作为城管,张勇和他的同事们一起清除了这些小商贩,但是有些居民对此不理解,认为这样给辖区居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甚至是指责城管只顾自己的功绩,对此意见很大。

问题:

第一题:有群众举报建筑工地建筑物乱摆乱放,垃圾也随地乱扔,假如你是张勇,领导让你去调查此事,请问你将如何开展?

【审题关键】举报 建筑物乱摆放 垃圾乱扔 调查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参考答案】

维护市容市貌,为广大市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我们的职责所在,面对群众的举报,我会本着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原则展开调查。

首先,立即与举报群众联系,了解相关情况,包括乱摆乱放建筑物的具体位置,乱扔垃圾的地点等信息,以及对生活所造成的不便,为我们的调查提供比较有针对性的信息。

其次,向周围群众了解情况,可以组织调查小组,以访谈的形式,深入周围社区、高新园区以及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更广泛、更充分地听取群众的意见,看是否还有其他影响市容市貌的问题。调查过程中,要客观真实地把群众们的意见记录下来。

再次,根据群众反映的意见,到建筑工地乱摆乱放和乱扔垃圾的地方进行实地了解,用照相机等拍摄记录下现场实际情况,争取将每个乱扔垃圾的地方都走一遍,做到全面了解。

最后,将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群众的意见、现场拍摄的照片进行整理,形成一份调查报告,并根据这些情况提出整改的建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议,向领导汇报,听取领导指示中.公教育版权。

第二题:张勇和李佳与工程队的负责人就建筑垃圾乱倒的问题进行沟通,但是未果,假如你是张勇,领导让你再单独去工地与负责人进行沟通,你会怎么做?

【审题关键】李佳 负责人 沟通无果 单独与负责人沟通

【参考答案】

要做好沟通工作,需要以坦诚的态度和坚定的原则性来保证,所以我会吸取经验教训,努力说服工地负责人配合我们积极解决乱倒建筑垃圾等问题。

首先,我会安慰李佳的情绪,请他和我共同分析这次沟通失败的原因,并制定多样化地与工地负责人沟通的方案。

其次,找到工地负责人进行深入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方面,说明合理排放工地建筑材料,能增加工地生产的安全性,而且加强工人的管理也是工程队的份内事,在整洁的环境中更能提高工作效率,何乐不为呢?另一方面,也要向负责人申明,维护市容市貌,爱护环境,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作为建筑工地,更有职责去做这件事。我会给他看相关的文件和规定,如果拒不履行职责的话,我们也会根据相关规定,采取一定措施。

再次,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也会请他讲出他的困难和顾虑,我们共同商讨解决。相信经过这一番推心置腹的沟通,他能够全力配合我们的工作。

最后,向领导汇报沟通的结果,也要说明李佳对我的帮助。同时,自己还要从这件事中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方法,以便以后的工作更顺利地进行中.公教育版权。

第三题:市卫生局、质检局、工商局三天后要联合做一个关于食品安全的检查,领导让你全力配合,做好协助工作,你会如何做?

【审题关键】联合检查 食品安全 协助工作

【参考答案】

我辖区情况比较复杂,为了保证人们能吃上安全的食品,市卫生局、质检局、工商局要做一个联合检查,对于规范我辖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区的食品安全情况有重要意义,我会全力配合,做好协助工作,保证此次检查的顺利进行。

首先,立即对卫生部、质检部、工商局的工作职责等进行深入学习,之后主动联系联合调查组的负责人,向检查组负责人表明自己的身份,明确自己的特长以及所能承担的工作,详细询问他们在此次食品安全检查中需要我提供哪些协助,以便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相对应的协助。

其次,根据联合调查组的需求,利用剩下的三天时间做好相关的准备,如我地区的一些商家、厂家的基本情况以及群众向我们部门反映过的一些食品安全问题的信息等,将这些信息整理成一份资料报告,及时发给联合调查组的负责人。

再次,联合调查组前来调查的时候,我会提前赶往调查地点与调查组汇合。在调查中,引领检查组对食品销售、加工点进行检查,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三个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工作对接并向检查组负责人进行汇报,对于需要我们城管部门协助的,我也会及时请示领导,与调查小组通力配合好,保证检查工作顺利完成。

最后,检查工作完成之后,认真总结,形成工作报告,并向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领导汇报工作情况。

第四题:无照摊贩对小区居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并且产生了大量的垃圾,作为城管取缔路边的一些小商贩,但却招致部分群众的不满,说没了小商贩会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指责城管这样是乱管,请问你怎么看?

【审题关键】无照摊贩 影响 城管取缔 群众不满 生活不便

【参考答案】

对于题中出现的城管取缔无照商贩却遭部分群众指责的现象,我认为群众指责的不是城管执法原则的正确性,而是认为城管在执法方式上过于生硬,缺乏人性化的措施。

在我国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小商贩的管理是城市管理中的重要课题,是建设整洁的市容市貌的必要举措,但是,在管理的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小商贩的生存与群众生活方便的问题,也就是要做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结合。

第一,要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顺应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摒弃“一刀切”、“简单化”的管理观念。在周边集贸市场少、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沿街摊贩聚集的地段,本着“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方便群众生活”的原则,结合居民小区的分布情况,就近引导零散、无序的流动摊点合法合理经营中.公教育版权。

第二,完善城市管理的执法方式。城管执法不能没有强制手段,但也不能只靠强制手段,而应该综合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运用说服教育、指导、奖励等方式,依靠社区、街道组织及居民志愿者的支持,通过社会的广泛参与更好地建设城市环境。

第三,最根本的还是要完善和落实城市管理机制,从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完备的管理权责体系,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完善保障措施,加强监管,创新执法方式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本篇文章来源于:辽宁公务员考试免费资料 详细出处参考:http:///lngwy/ziliao/

第三篇:材料解析题

10. 综合探究题:阅读下列材料: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胡锦涛在庆祝建党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哪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各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2)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确立起来的?从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3)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重大的失误?在各行各业上,分别涌现出了哪些模范人物?

(4)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国采取的哪些具体措施,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5)结合以上材料的学习,请你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10.综合探究题

(1)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黑暗统治;抗日战争,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胜利,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2)通过完成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失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模范:“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

裕禄、“人民好战士”雷锋(4)1978年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1985年,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6年在农村完全取消了农业税等(5)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国家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请回答:

(1)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

(3)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

29、(25分)

答:(1)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戊戌变法为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奠定了基础。

(2)洋务派、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

(3)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有表及里,逐渐深入。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1924年,孙中山发表宣言:“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第一至第三期学习西方过程相联系的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救国思想有怎样发展?它指导的革命运动叫什么?

(3)谈谈你学习近平代先辈们探索救国新航路后的历史感受。(要求:不展开论述,限50字以内。)

29、(25分)

答:(1)第一期洋务运动;第二期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第三期新文化运动

(2)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开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后,即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者,又反对外国侵略者。 革命运动叫辛亥革命。

(3)道路曲折,与时俱进,不断进取。

30、材料一:19世纪后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运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它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①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②请举出两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结合自身实际,你认为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研究、探索和发明创造集中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④从材料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0、(25分)

①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

②只要列出相关科学家均可以。学习他们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的品质等。回答得有理都可以

③集中在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④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要使综合国力的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32.阅读下列材料:

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何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第一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

(2)材料中“第二次革命”的核心领导人是谁?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多少周年?简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6分)

(3)材料中“第三次革命”的核心领导人是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第三次革命”的开端,其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国南达科他州境内的拉什摩尔山上,雕刻有乔治·华盛顿、起草《独立宣言》的托马斯·杰斐逊、亚伯拉罕·林肯、20世纪第一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四位总统的人面雕像,人们称它为总统山。

材料二:

1929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040亿美元。到1932年只剩下585亿美元了。美国损失了一半的财富,空前的繁荣演变为空前的危机。危机不仅席卷了美国,而且蔓延到整个西方世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从华盛顿何林肯中任选一人,说么其能够入选总统山的主要理由。《独立宣言》发表于何时?它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哪国统治而独立?(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空前的危机”有何特点?(3分)

(3)为应对这次“空前的危机”,实行“新政”的美国总统是谁?“新政”的结果及意义如何?(4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4题12分,第35题13分,共25分。

34.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更是各阶级、各阶层人士寻求救国真理、改造中国、发展中国的探索史。

请回答:

(1)鸦片战争失败后,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统治者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该运动前期和后期分别提出了什么了、口号?其失败的标志是什么?(4分)

(3)为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4)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李大钊等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1918年,他连续发表了哪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2分)

32.(1)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1分)

(2)毛泽东 60(2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1分)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或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1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或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1分)

(3)邓小平(1分) 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互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分)

33.(1)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赢得了国家的独立;林肯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赢得了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只要能答出其主要事迹即可)(1分) 1776年(或1776年7月4日) 英国(2分)

(2)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3分)

(3)罗斯福(或富兰克林·罗斯福)(1分) 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1分) 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 6

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只要答对两条即可)(2分)

三、问答题:

34.(1)《南京条约》(1分)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分)

(2)洋务运动 “自强” “求富”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4分)

(3)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西方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等(只要能答对三条即可)(3分)

(4)《庶民的胜利》 《布尔会维主义的胜利》(2分)

二、非选择题(35分)

16、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9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1936.02)下半阙:

„„

„„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材料二 有人致信荷兰殖民者揆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秦皇”是指谁?为了巩固统一,他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

(2)材料一中的“汉武”又是指谁?为了加强思想上的统一,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二出自谁之口?1684年,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其中,中国政府于哪一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又于哪一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7、阅读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获胜演说词,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在面临着比今天更严重的国家分裂时,林肯说:“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我们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绝不可割断。”

材料二 安·尼克松·库伯已经106岁高龄了。她出生的年代,正是黑人奴隶制度解除之后,那时还没有汽车和飞机,像她一样的人仅仅因为肤色和性别就被挡在参与投票的大门之外。„„当整个美国大陆都笼罩在经济大萧条的绝望之中时,她见证了一个国家战胜自身恐惧,重新崛起,“新政”不仅给美国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更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共同的价值观。„„当日本的炸弹投向我们的港口,暴政威胁着这个世界时,她见证了一个崛起的民族,民主重获新生。

(1)材料一中,奥巴马所说“面临着比今天更严重的国家分裂”指的是什么事件?你如何理解林肯所说“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这句话?

(2)材料二中的“大萧条”和“新政”分别指的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何关系?

(3)指出材料二中“暴政”的含义以及“民主重获新生”后逐渐形成的时代的主题。

(4)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你认为他的当选与林肯有关吗?为什么?

18、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大胆实践,与时俱进,最终探索出一条民族复兴之路。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2)图二译著提出了哪些进步观点?

(3)在图三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图一至图四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试概括这一历程的特点。

(5)图五著作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哪一重要理论成果?

16、(1)秦始皇 、 创建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2分

(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分

(3)郑成功 清政府设置了台湾府 2分

(4)一国两制 1997年 1999年3分

17、(1)事件:1861年南方蓄奴州组成“南方同盟”,分裂国家,挑起内战。(1分)理解:林肯认为南方和北方的人民是朋友,属于同一个国家——美利坚

合众国,他不允许国家分裂。(1分)

(2)分别指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2分)两者间存在因果关系:罗斯福在经济危机中当选总统,其“新政”目的是摆脱经济危机;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1分)

(3)含义:法西斯统治(或法西斯主义)。(1分)

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1分)

(4)有关。(1分)正是由于林肯解放了黑人奴隶,黑奴的后裔在今天才有可能当选总统,来拯救美国。(1分)

18、(1)魏源1分;师夷长技以制夷1分。

(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分;世道必进,后胜于今1分。

(3)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1;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分

(4)民主1分,科学1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或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学习过程1分。

(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分;邓小平理论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9月中旬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全球。美国在这次危机中造成的损失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10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约同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布什表示,美方希望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探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措施,共同维护世界经济稳定。胡锦涛强调,中国政府将继续以对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负责的态度,同国际社会密切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经济金融稳定。——中国财经评论

材料二:美国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的“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是怎样发生的?它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新政”是指什么事件?如何看待“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3)中美两国共同探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总的趋势是什么?结合两国领导人的谈话,说说如何处理两国在经济发展中的关系。

29.(1)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2分)

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危机也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2分)

(2)1933年的罗斯福“新政”(2分)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2分)

(3)经济全球化(1分) 加强合作交流、维护经济稳定(1分)

二、 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文资本主义其他种种主案,都 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摘自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回答:(1)“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改良主义”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分别指的是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2)“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什么?答:无产阶级、马克思列宁主义。 (3)概括指出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得以完成的最主要原因。 答: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三、 下面是毛泽东撰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毛泽东 (1)“三年来”从那一年开始?此年发生了什么重大时间?这一时间标志着什么?此间任命

革命的最大成果是什么?答:1946年,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进军;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2)“三十年来”以什么事情为起点?这一时间标志着什么? 答“三十年来”五四运动为开端。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开端。 (3)“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什么重大事件?此后为争取独立,中国人民开展了那些反帝斗争(三件)?答: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四、 材料同上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何时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

1949年9月

2、碑文叙史由近溯远,从“一千八百四十年”起,中国历史发生了根本转变,其标志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成为中国历史转折点的含义是什么?“三十年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哪一历史事件开始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别是经过“三年以来”的解放战争,革命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答: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中国人民开始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或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五四爱国运动;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或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或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或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问答题

近代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抗争

一、 根据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说明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①1842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主权完整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渐解体,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片国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便利了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允许日本设厂、增辟商埠,便利了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和掠夺财富,因而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一、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请写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典型事件各四例。并简要谈谈你学习这段历史的感受。

答:列强侵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感受:清政府腐败无能,落后就要挨打;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获得成功;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外国侵略势力低头;只有中国共产党是才能领导中国人

民取得革命的胜利。

二、 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文资本主义其他种种主案,都 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摘自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回答:(1)“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改良主义”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分别指的是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2)“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什么?答:无产阶级、马克思列宁主义。 (3)概括指出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得以完成的最主要原因。 答: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三、 下面是毛泽东撰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毛泽东

(1)“三年来”从那一年开始?此年发生了什么重大时间?这一时间标志着什么?此间任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什么?答:1946年,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进军;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2)“三十年来”以什么事情为起点?这一时间标志着什么? 答“三十年来”五四运动为开端。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开端。

(3)“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什么重大事件?此后为争取独立,中国人民开展了那些反帝斗争(三件)?答: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四、 材料同上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何时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

1949年9月

2、碑文叙史由近溯远,从“一千八百四十年”起,中国历史发生了根本转变,其标志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成为中国历史转折点的含义是什么?“三十年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哪一历史事件开始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别是经过“三年以来”的解放战争,革命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答: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中国人民开始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或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五四爱国运动;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或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或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或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五、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请回答:

① 材料中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指什么? (1)民族独立与解放、国家繁荣和人民富裕 ②材料中的“三次巨大变化”的核心事件是什么?(2)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

③材料中的三位伟大人物是指哪三位?(3)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④从20世纪以来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4)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六、 19世纪末和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中国的战争。这两次战争的名称分别叫什么?战争的结果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各有什么不同?

答:两次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最后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激起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促使中国维新变法运动兴起。中国人民在1945年9月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

七、 1898年—1911年为挽救民族危机出现的三次高潮性事件是什么?指出与其相对应的阶级派别,从他们的探索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1)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2)启示:无论是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或者民主革命派都不能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不能使革命获得成功。(2)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帝国主义或外国侵略者低头。(3)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八、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断探索。请回答:

(1)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什么探索?这次探索的进步意义有哪些?

答:探索: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进步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治;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进行了什么探索?这次探索的伟大业绩是什么?答:探索:领导辛亥革命。功绩:推翻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3)上述两次探索的最终结果如何?出现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结果:都失败了。根本原因:因为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

九、 1911和1919年中国发生了两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是哪两次革命运动?各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它不可能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五四运动中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撤销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并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并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

十、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阅读歌词,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于何时诞生?到2005年,她已走过多少年的历程? 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各地先后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启发工人觉悟,帮助建立工会组织,出版刊物,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成熟。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诞生,到2005年她走过了84年历程。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南昌起义等武装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蒋家王朝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三反”“五反”运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等等 (3)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回顾中国革命的历史,你有哪些感想?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等等。

十一、 在民主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旧:三民主义;新:毛泽东思想。

(2)旧、新民主主义革命后建立的国家名称和国家的性质各是什么?

答:旧:中华民国,性质:资产阶级共和国;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3)写出两次革命建国时制定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名是什么?

答: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4)简述两次革命的意义。

答:旧: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使国民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民主主义革命 :① 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的命运,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开始了由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②使世界占1/5的人民摆脱了殖民主义统治,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使亚非人民增强了民族解放斗争的信心。

十二、 材料一:“今不幸与美英两国开启衅端,洵百得已„„前以中华民国政府不解帝国之真意,妄自滋事,扰乱东亚之和平,终使帝国操执干戈„„美英两国支援残存之政权,助长东亚之战乱,假和平之美名„„近来更与加强经济上军事上之威胁,欲使我屈从彼意„„事既至此,帝国现为自存自卫计,惟有蹶然跃起,冲破一切障碍„„”——1914年12月8日日本天皇颁布的《宣成诏书》

材料二:战争开始两天后,《纽约时报》的一篇评论中乐观地表示:“我们是一个联合体中

的伙伴„„我们拥有中国这样的盟友,它有着用之不竭的人力资源,它有着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和无限智慧的人民,我们对那里所做出的援助,将得到十倍的回报。——中国作家韩素音在珍珠港事件后的回忆。

请回答:

(1)日本对中国“操执干戈”是在哪一年?标志性的事件是什么?答:1937年“七七事变”。

(2)你同意日本“操执干戈”的理由吗?其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答:不同意,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日本想通过对外侵略扩张而摆脱危机。 (3)针对美英两国,日本是怎样“自存自卫”的?其目的是什么?

答:于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目的是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 (4)材料二中的“联合体”是指什么?答: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5)你是怎样看待材料二中所说的“回报”的?答:所谓的“回报”是指中国在美国的援助下,在战争中牵制住日本更多的力量,以便于美国减轻对日战争的压力。

十三、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与中央其他领导人一起离开西柏坡,乘汽车前往北平。毛泽东上车时,风趣地对周恩来讲,我们进京赶考去了。周恩来笑着点头说,我们应当都考及格,不要退回答。毛泽东充满信心地笑道:我们绝不能当李自成,我们会考个好成绩。 请回答:

(1)毛泽东周恩来对话的背景是什么?答:三大战役后,新民主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2)材料中“进京赶考”的含义是什么?答:建立国家政权。

(3)答: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功;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土地革命;召开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藏和平解放;国民经济恢复。

十四、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五十年前的今天,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向世界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经过了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艰苦卓绝的风斗,昔日积贫积弱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诞生,中国革命主要经历了哪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答: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时期或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十年内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时期);解放

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2)半个世纪以来,新中国发生了那些历史巨变?

答: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建立了新中国、香港、澳门回归等);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3)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上述问答,我们可以的出那些结论?

答: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的道路。

十五、 中国近代历史上,社会性质发生过三次变化。请指出中国社会性质有哪三次变化?简要说明每次变化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答:①第一次: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清政府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中国战败,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②第二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原因:中国人民进行100多年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③第三次: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关于台湾、香港、南京问题

十六、 关于台湾(1)列举中国近代史上,曾经侵略过台湾的资本主义列强三个?(2)为解决台湾问题,我国哪位领导人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了什么构想?这一构想在哪两个地区得以实现?(3)请你写出二战中发表有关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国际性文件名称,并谈谈该文献发表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1)英国、美国、日本、法国(2)邓小平 一国两制 香港、澳门(3)《开罗宣言》,现实意义:它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反对“台独”“一中一台”“两个中国”言行的有力武器。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都是违背历史潮流的。

十七、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条约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是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材料二:我三大盟国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处罚日本之侵略,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回答:(1)两则材料分别出自什么文件?答:《马关条约》、《开罗宣言》。 (2)材料一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为什么对中国不利? 答:使中国民族工业面临严重挑战,便利了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材料二中为什么使用“窃取”一词?答:材料二中所列领土都是中国固有领土,日本是以实力为后盾,以强权手段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的。

(4)从材料二中,能否看出“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层意思?主说明理由。

答:能,“我三大盟国”包括美国。

(5)材料二中的文件的发表有何历史意义?意义: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它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反对“台独”“一中一台”“两个中国”言行的有力武器国。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都是违背历史潮流的。

十八、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1842年,它见证了英国侵略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以后,在南京又发生了重大历史事件。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例发生于南京的重要事件并说明影响。

答:(1)1852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并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作都城,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2)1911年12月,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4)1937年12月,日本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杀害了我国同胞30多万人。(5)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历时22年的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覆亡。(以上任选三例)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何时在这里签订?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什么?(2)1842年

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使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清政府在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被迫将南京开辟为通商口岸?(3)《天津条约》

21

4、列出近代在南京建立的三个类型的政权名称及其性质?(4)太平天国政权――农民阶级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资产阶级共和国,南京国民政府――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5、毛泽东曾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这里的“钟山”指什么?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5)钟山指南京,历史事件是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6、文革十年**期间,南京人民抵制错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是什么?

答:(6)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十九、 “1640年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段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产生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

请回答:(1)“旧政治制度”是指什么?答:指的是封建专制制度。

(2)“新政治制度”指什么?在英、法两国分别表现为什么形式?答:指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表现为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在法国表现为资产阶级共和制。 (3)为什么说“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答:因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的序幕,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

十、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材料二:人们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平等、安全、反抗压迫是天赋的权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请回答:(1)材料一出自英国的什么文献》?它限制了国王哪些方面的权力? 答:①《权利法案》;②立法权、经济权、军事权。

(2)材料二出自法国的什么文献? 为什么说它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答:①《人权宣言》;②体现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

(3)村料

一、材料二在本质上有什么相同点?本质上的相同点有:①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都主张反封建;③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

22

二十一、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材料二:“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的一切政治关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三:“人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回答:

(1)材料

一、

二、三分别指的是什么文件的内容?它们的制定机关分别是什么?

答:《权利法案》:英国议会;《独立宣言》:北美大陆会议;《人权宣言》:法国制宪会议。

(2)上述材料所指的文件颁布有何意义?答:《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独立宣言》它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国家,它标志着美国诞生;《人权宣言》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求,具有进步意义。

重要的资本主义国家

二十二、 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19世纪下半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强的道路。请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与此同时,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同样性质的改革被称为什么?明治维新的一些重要措施对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有何启示?

答:(1)主要内容: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3)启示:1)引进外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坚持对外开放;2)倡导科教兴国,努力发展教育。

二十三、 我国近邻日本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国家,历史发展道路十分引人注目。请回答下列有关日本历史的问题:

(1)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入侵,国内矛盾重重,日本实行明治维新,是怎样向欧美列强学习的?结果怎样? 答:②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近代工业;在社会生 23

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③结果日本摆脱民族危机,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开展对外扩张活动。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战败,经济陷入崩溃;但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又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大国。说说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 答:主要原因①朝鲜战争,美国在日本大量军事订货的刺激;②利用美援,引进高新科学技术;③利用当时稳定的国内环境。

(3)学习上述三次日本历史巨变后,你有何感想(要求:60字以内;不展开论述)? 答:国民经济要发展,综合国力要提高,不仅要提倡“科教兴国”战略,还要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同时并举。

二十四、 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治皇政府把全国分成三府七十二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为“求知识于世界”,日本还请来了大批外国专家技师。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明治维新的哪些内容?

答: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努力发展教育。

(2)日本政府在对外政策上有何变化?答:明治为新前,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明治为新时,日本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大量引进西方技术:明治为新后,日本实行侵略扩张政策。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在改革开放,借鉴外来文明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 答:多主动和外界交往;走出国门,选择西方文明为我所用。对外来文明不能生搬硬套,要选择性的进行取舍,才能对我有利。

四、 简答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重大变革?这些历史变革分别有何影响? 答:政治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济上:英国工业革命。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极大提高,经济迅速发展,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二十五、 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24

(1)俄、日、美在这一时期面临的社会问题各是什么?答:俄国面临着农奴制的严重危机;日本出现了幕府统治和民族危机;德国政治分裂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

(2)它们各是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

答:俄国和日本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3)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世界局势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答: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殖民争夺更加激烈;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

三次科技革命

二十六、 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连续出现了三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世界历史面貌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请回答:

(1)第一次科技革命发源于英国工业革命,它的标志是什么?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时候,得到发展和利用的新能源是什么?创制的新交通工具有哪些?20世界四五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又在哪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答: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电力和石油。电车、汽车、飞机等。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 (2)试举一例科学革命的具体成果并说明它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

答: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电灯,改变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克服黑暗对生活的限制。

(3)试以历史上某个国家的兴衰为例,说明科技革命对该国实力地位变化的影响。 答:英国首先开始并最早完成工业革命,18-19世纪成为世界霸主。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技术装备落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生产被美、德赶上和超过。

二十七、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经历了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突出。20世纪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5%依靠科技进步,而现在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高达80%以上。高知识含量的产品和服务所创造的价值已超过了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目前,跨国公司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全世界共有跨国公司4万多家,其子公司25万多家之多,总产值占世界生产总量的40%,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 25

出口总额的60%。

(1)第一次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什么?

答:标志:第一次,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第二次,电力的广泛使用。

(2)结合材料,分析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哪两种新趋势?科技革命影响说明了什么?

答:新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势——知识经济或者知识经济时代的出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说明:略。

(3)结合你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举出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在信息传递方面改变我们日常生活的例子。答:第二次:电话、电报、电影等。第三次:计算机、移动通讯、电视机、DVD、VCD、传真机。

二十八、 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连续三次全球性的技术革命,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世界历史面貌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请回答:

(1)第一次科技革命发源于英国工业革命,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得到发展和利用的新能源是什么?创造的新交通工具有哪些?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又在哪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答: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电力和石油。电车、汽车、飞机等。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

(2)试举一例科技革命的具体成果并说明它给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

答:为开放性试题。要求例举的成果是某次科技革命与生活相关的具体成就,并说明应用后改善了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例答: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改变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习惯,克服黑暗对生活的限制。

(3)试以历史上某个国家的兴衰为例,说明科技革命对该国实力地位变化的影响。 答:为开放性试题。可选一国之兴或衰(如英、法、美、德、俄国、日等国)说明。例答:英国开始并最早完成工业革命,18-19世纪居世界霸主。在二次科技革命中,技术装备落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生产被美、德赶上和超过。还可用一些国家(如近代中国等)科技落后,陷入殖民地半殖民地来反证说明。

二十九、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世界科技革命有哪些新发现?它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6

答:(1)三个方面: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

(2)a、促进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b、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平衡;c、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三

十、 请你说出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年代以及它们各自给社会带来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三次科技革命发生时中国社会处于什么状态?是否受益?为什么?

答:(1)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以机器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巩固下来。第二次:19世纪70年代,以电的广泛使用为标志,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三次: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为主要内容,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2)世界三次科技革命,中国社会分别处于: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文字狱”盛行,闭关锁国,无从受益;第二次时,虽有“洋务运动”,但清政府已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更加反动和腐朽,半殖民地化的现实,使中国无力受益;第三次,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后,自力更生,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但受“冷战”的影响和国内“左”倾思想的干扰,没能很快实现现代化。

国际关系史

三十

一、 (关于国际会议)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召开了许多国际会议,这些会议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请你在其中任选两次与中国有关的会议,说明它涉及到的中国问题及产生的影响。

答:①巴黎和会: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华盛顿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扩张提供了条件。②开罗会议: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为中国收回这些地区提供了保障。③雅尔塔会议:决定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提高了中国的地位。④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三十

二、 试述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中有关中国问题的决议,并谈谈你的感受。

27

答:巴黎和会上,列强在签订《凡尔赛和约》时,竟然无视中国是战胜国的一员,无视中国人民的利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利益由日本继承。华盛顿会议上,与会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从这些决议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列强召开这两次会议的目的是根据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而中国虽是战胜国,但属于弱国,因为依然处于被宰割的地位,所以说“弱国无外交”。

三十

三、 (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又是如何被破坏的?如何评价这个体系?

答:建立:(1)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通过了《凡尔赛和约》,以及对奥、匈、保加利亚、土耳其等国的条约,合称为巴黎和约。这些条约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非洲和西亚的统治新秩序。

(2)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四国公约》、《五国公约》和《九国公约》,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成华盛顿体系。这两次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破坏:1933年德国希特勒上台,二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建立军部法西斯专政,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9年9月1日,二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系”彻底瓦解。

(3)评价:这一体系确立了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 新秩序,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也就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三十

四、 (关于经济危机)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如下表:略 —《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的应用。——罗斯福

材料三 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们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这场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答:美国、德国。

28

(2)为挽救危机,这两个国家各采取了什么措施?答: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3)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

答:不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4)德国是如何实施“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这一设想的?结局如何? 答: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侵占欧洲一系列国家。德国最后被打败。

三十

五、 (关于经济危机)材料: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美国当时的什么社会状况?答: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出现的严重经济困难。

(2)发表演说的美国总统是谁?他是哪一年就任美国总统的?答:罗斯福,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

(3)针对材料中的困境,这位总统当时采取了哪些措施?答:①从整顿改革危机最深的金融业开始,恢复银行的信用。②在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面积和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偿。③新政的秩序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整顿。1933年国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的调节和控制,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④新建许多公共工程,如筑路、架桥、植树、兴建水利工程等,以减少庞大的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 (4)如何评价这位总统的措施?(结果、影响、作用)答:新政的实施,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但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三十

六、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斯大林语(1945年2月于雅尔塔)

(1)料中的“战时”、“共同敌人”、“同盟”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2)战后的历史验证了斯大林的话,请至少举出1例战后苏联于同盟互相敌对的史实。 答:美国为首的北约和苏联为首的华约对抗;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的对抗;美苏开展军备竞赛等。

29

(3)战后,战时同盟分裂了,您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国家与国家间经济、政治利益的矛盾与冲突;宗教信仰的冲突;民族冲突等。

三十

七、 (关于国际格局)世界现代史上,国际关系格局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两次世界大战后各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答:一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特点?答: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多极化在加速发展。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冲突加剧。请你任举一例说明。

答:例如巴以冲突,印巴冲突,海湾战争,南斯拉夫战争等。原因:世界格局的变化,导致了原来掩盖着的许多矛盾和冲突的激化,特别是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 (4)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局势?

答:

1、首先要搞好稳定,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2 积极参加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3 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

三十

八、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立即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不付任何赎金。一切土地„„成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 --1917年《土地法令》

材料二: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中国土地法大纲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是哪一政府颁布的?该政府的主席是谁? 苏维埃政府 列宁 (2)材料二是哪个政党颁布的?当时处于中国民主革命的什么时期 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3)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共同点是什么?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土地归人民所有或耕者有其田

三十

九、 (1)、有关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如(1)列举出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进行自主创新的几个事例

①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②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③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经济得到巨大发展

30

④实行改革后,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2)20世纪20---30年代和50-70年代中国共产党分别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进行过两次重大探索,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这两次探索过程是如何完成的?探索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探索过程:

20---30年代的探索: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放弃了夺取中心城市,率领队伍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在这一正确路线指导下,中国民主革命最后取得了胜利。

50-70年代的探索: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找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发展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启示: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制定政策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中共能够与时俱进等等。

(3)结合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现在的奋斗历程,列举实例说明中共是怎样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

①中共成立后,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从根本上解放了被束缚的生产力,②新中国成立后,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给你哪些启示?

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发展了马列主义,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工作重点,体现了实事求是的马列主义思想路线。

十、 欧洲共同体建立的原因和作用是什么?它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怎样的趋势? 原因:二战后,美苏两大国崛起,对西欧形成很大的压力。西欧一些国家感到有必要加强合作和联合,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

作用: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它同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合作。

31

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

四十

一、 有人说两次世界大战美国都是最大的受益国,因为它每次都是由中立国转变为参战国的。请问:这种说法有道理吗?美国是怎样完成这一转变的?又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两次世界大战前和战争初期,美国实行的都是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同交战双方进行贸易,大发战争横财的政策。 转变和影响:

①一战进行到1917年,交战双方都已筋疲力尽,美国为捞取战利品,争夺世界霸权,向德国宣战。这一做法加速了一战的结束,战后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②二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战火烧到美国本土。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很快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美国的参战对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作出了很大贡献。

四十

二、 为了克服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有人说它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人说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为什么?

答:①第二种。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因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②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而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四十

三、 知道1989年以后,欧洲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哪些变化?欧洲政治版图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原因的出现导致了哪一国际组织的解散?

答:变化:①1989年东欧剧变后,欧洲的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和斯洛伐克分立。②1991年底俄罗斯联邦等11国共同签署建立“独联体”文件,这样苏联解体了。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导致了欧洲政治版图的变化。这一原因的出现导致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

四十

四、 世界近现代史上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东亚太平洋地区?这些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举四例即可)

答:①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

32

的统治秩序。②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影响: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国性抗战开始。③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影响: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的规模空前扩大,美、英、苏、中等国走向联合,形成反法西斯同盟。④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影响:美军以少胜多击溃日军,扭转了太平洋战场的形势。⑤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影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二战结束。⑥二战后美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影响:美国最终以失败告终,使美国的霸权政策严重受挫。(日本明治维新、中英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国五四运动、罗斯福新政)

例:材料一:

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后发表就职演说。他说:“我们今天聚在这里正是因为我们战胜恐惧选择了希望……”他呼吁全体美国民众端正心态,努力提高公民责任感,为克服危机、振兴国家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

材料二:奥巴马任美国总统后,正在提倡自20世纪50年代公路扩建计划以来,规模最大的投资项目。他还透露打造现代化的美国教育系统,挽救汽车工业、

创造250万个新工作岗位等计划。

结合两则材料说出奥巴马的政策与美国历史上哪一个政策极为相似?这一

政策有什么特点?

解析:材料一中的“恐惧”指的是发端于美国住房市场泡沫破裂的次贷危机加剧演变成的一场全面的国际金融危机。奥巴马现在面临的情况与罗斯福1933年面临的局势惊人的相似:同样面临严峻的经济危机。除了面临的局势类似外,奥巴马采取的政策与罗斯福的政策也十分相似。

(参考答案:罗斯福新政;特点: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或

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材料一:“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的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二: “一八六三年元月一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请回答:

⑴材料一“宣告”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它出自哪一历史文献?(2分) ⑵材料二是哪一文件的规定?概括它的内容。(2分) ⑶说说这两份文件的历史作用。(2分)

33

解析:解答此题,可从“一读”开始,先读设问,然后带着问题读材料,注意从材料中收集有效信息,如材料一中的“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英王”、“大不列颠王国”这类词汇,“二想”时由“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考生可以联想到“美利坚合众国”,由“大不列颠王国”可以联想到英国,由此可以判断材料一中的文献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独立宣言》。材料二应注意“一八六三年元月一日”、“奴隶”,由此可以判断材料二中的文献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判断出具体的材料,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余下的工作就是“三答”了。(附参考答案(1)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的独立。《独立宣言》(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叛乱诸州的奴隶制,奴隶成为自由人,得到法律的承认(3)《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提高了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

34

第四篇:毛概材料解析题

1、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上进行了哪些主要的改革创新才带来了上述变化?

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在国家宏观控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理论和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答案:(1)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人们的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扩大,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在克服分配领域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注意收入分配中的差距过大问题,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2)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在我国现阶段有其客观性。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实行按要素分配的政策,使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能得到更多的收入。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会便收入差距拉大。 (3)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所以,我们又不能便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国家必须采取对低收入者实行补助,征收累进的收入所得税等措施,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3、(1)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1)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等几方面的内容。社会保障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和切实利益直接相关,是这些需要在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

(2)社会保障体系具有调节收入差距,缓解各种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的基本功能,是经济发展的安全网,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能为维护社会安定提供可靠的保证。

公平正义就是要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矛盾得到正确的处理,社会公平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为社会的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保障,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都能够得到满足,而且能够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公平和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所需的制度保障。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材料分析题

材料题1.下面是有关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材料: 请根据材料回答: (1)概要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2)说明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化。 (3)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化。 (4)说明国有经济地位的变化。

答题提示:(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有了重大调整和改善,已从单一公有制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不但没有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相反,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绝对优势的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但主体地位未变。(3)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4)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但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有支配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仍具有较强的控制力。 材料题2: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请回答:

(1)怎样理解邓小平下列论断:“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2)根据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说明: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相结合,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答题提示: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的思想主要有下列涵义:第一相对于发展生产力这个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来说,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和方法,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第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区分两种制度的根本标志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方法上与资本主义社会相似,但却有根本的不同。(2)从市场的功能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调节功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实现优胜劣汰,并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与此同时,市场的作用也不是万能的,它也需要与计划手段相结合。第二从市场经济的作用来看,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它并不排斥计划调节。第三从建立市场经济的目的来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调节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只搞计划经济或只搞市场经济不搞计划调节,都会影响和束缚生产力发展。 材料题

3、关于收入分配问题 请回答: (1)结合材料

1、2说明现阶段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2)结合材料

2、3说明确定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3)结合材料4谈谈应怎样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答题提示:(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发展劳动、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由于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这就要允许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社会主义的各种资源,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2)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既体现一般劳动的价值和贡献,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体现科技、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和作用,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同时也体现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贡献,调动生产要素主体提供各类要素参与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竟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以造福于人民。(3)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不合理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各类企业职工工资水平较低,缺乏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 材料题4:这是一组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材料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

一、二从哲学常识角度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结合材料

一、二从政治常识角度谈谈我国应该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 答题提示: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行业,一旦供过于求,企业就会压缩鲜奶收购量,奶农只好倒奶。这个案例还说明,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政府有必要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逐步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

为避免发生类似的“倒奶事件”,你认为地方政府应如何作为? 【答案】由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

因此,农村改革使农民得到了很多实惠,解决了农民过去“想都不敢想”的问题。

(2)材料显示,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和措施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为此我们应在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基础上,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采取如下主要途径,来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第二,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充分挖掘农业增长潜力,增加非农业收入,完善增收减负政策。 第三,改善农村面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

第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行农村义务教育。

第五,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第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农民合理流动,加快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统筹推进农业其他改革

1.从我们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5分)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参考答案:

(1)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系统具体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等几大方面。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覆盖面最广、社会意义最大、涉及内容最多也是最主要的保障形式。一般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三大法定保险构成。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从而保证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这说明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社会保障体系是反映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状况的重要方面,社会保障的功能不仅在于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且它能够为社会的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保障,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都能够得到保障。而这一点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社会保障体系使经济发展的成果能够为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

(2)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现实而紧迫的任务。社会保障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它是一张安全网,它能够为不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弱者提供安全保障。社会保障对于社会发展来说,它是一个稳定器,它能够为维护社会安定提供可靠的保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必然会出现竞争和优胜劣汰,如果企业或者劳动者个人在竞争中暂时被淘汰,就要由社会来帮助解决他们的问题。而社会就是通过建立保障体系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只有依靠社会保障体系来解决。只有解决好了这些问题,才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此外,只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才能切实地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有利于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 总之,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市场经济越发展,收入分配越多样化,收入差距越大,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就越重要。必须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广泛覆盖、适当标准、基本保障与补充保障相结合,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论述题

1.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发生的变化,论述怎样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

答案要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发生变化: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下降;公有制经济采取多种实现形式。应该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虽然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下降,但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仍然占优势,并且通过改革,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比重尽管有所减少,但始终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控制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控制力增强。公有制采取多种实现形式,增强了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同时也为其他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公有制经济的变化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性质,并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2.试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思想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答案要点: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正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和变化 ,为我们走向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新的历史起点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要的市场供求格局和重要的体制性基础,使我们有条件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2)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资源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趋于突出,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头,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3)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生活水平还很低,完成现代化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问题在于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经济增长速度应该是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础上的速度,能够稳定持续发展的速度。

5、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答案要点:党的十七大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1)它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我们必然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它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6、如何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答案要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布置。(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先后制定了许多具体政策解决农村问题,使农业得到加强、农村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但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还不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第五篇:近代史材料解析题

一、

材料一: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封建统治阶级从皇帝、贵族、官僚到一般地主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很少或没有土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一家一户的经济模式风行,并占有一定的地位。

材料二:秦始皇创帝制,以维护“家天下”的统治秩序,以后历朝历代都这样仿效。

材料三:19世纪初,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19世纪中叶,这个只占世界人口2%的岛国生产的工业品约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5%,并占有世界商船舰队数量的1/3,拥有全世界国际贸易总量的1/5,先后挫败西、荷、法等国,占领了印度,侵入阿富汗、新加坡和缅甸,在美洲、亚洲、大洋洲建立了“日不落”殖民帝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 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实质?

(2)从本质上讲,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关系?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19世纪英国的强大又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体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

(2)材料二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中国政治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而且,从材料

一、二可看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 (3)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资本主义在英国兴起并发展,19世纪英国的强大,从本质上说是制度的先进,使其能够适应资本经济的发展。

二、

材料一:林则徐上道光帝折中指出:鸦片“流毒与天下。则为害甚臣,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卸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二:洋棉每斤需洋三十三元,印度棉亦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仅需十二三元为止。故近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续富国策》 问题: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材料一反映了鸦片战争前,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而向中国走私鸦片,掠夺中国的白银,毒害中国人民身心,民族英雄林则徐洞察英国用心之险恶,主张开展焚烟运动。

材料二反映了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主权的丧失,资本主义国家商人操作市场,压低价格,把中国变成了其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中国的经济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

三、

材料一: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喻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在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方人的方式处理。”

材料二:中国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如何,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的是英国的大炮。

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福泽喻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他们采取何种政策? (2)在材料二中反映的中国的革命是什么?引起这个革命的内外部原因各是什么?对英国的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 (3)请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列强是从哪几个方面侵略中国的?并说明当时的通商口岸开放与今日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答:对亚洲各国持轻蔑态度,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

(2)答: 指太平天国运动。内因是清朝专制统治腐朽激化了阶级矛盾;外因是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英国在华市场缩小。 (3)答: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四个方面来侵略中国。区别:1)开放通商口岸是独立自主还是受制于人,是平等还是不平等的,当时的开放是受制于人的,不平等的,今日的开放是独立自主而且平等的。

2)背景不同:今日的开放民族工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当时的开放民族工业根本无力抗衡。

四、

材料一:《厅大洪告示》:“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心之苦极矣!”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条;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材料二:“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芝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锟钱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鳏寡孤独废疾者“皆国库以养”。

材料三: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主张发展近代戒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

问题:(1)造成材料一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并造成了怎样的结果? (2)材料二出自哪部纲领?何时颁发,主要内容是什么? (3)材料三出自何处,有何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

(1)答:1)清政府为了支持赔款拼命搜刮百姓;2)鸦片贸易泛滥,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3)工地兼并加剧,地租剥削率日高。结果:通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道路。

(2)答:1853《天朝田亩制度》:1)把土地平均分给农民;2)建立基层政权组织“两”;3)设立“圣库”制度。

(3)答:《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部以纲领形式颁发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体现当时的时代性,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崛起和发展。

五、 材料一:奕忻认为强国灭敌之策:“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 材料二:李鸿章: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而中国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材料三:冯桂芬在《校郡庐抗议》中指出:以中国六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问题:简述洋务派为富国强兵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答:洋务派为富国强兵都采取了以下措施: 1)兴办近代企业,包括军用工业,民用企业,如1865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轮船招商局。 2)建立新式海陆军,如北洋、南洋、福建水师。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如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

六、

材料:“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回应„„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二镇首先取得胜利。”

问题:(1)上述起义是什么事件?

(2)关于辛亥革命成功与否历来说法不一,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答:(1)武昌起义。

(2)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推翻了洋人的统治工具清王朝,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对近代亚洲民族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的失败,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七、

材料:临时约法体现了民主主义精神,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和信教的自由;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参议院有权议决一切法律、预算、决算、税法、币制及度量衡准则,募集公债,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

问题:(1)上述法案的颁布者是谁? (2)谈谈你对上述法案的认识。

参考答案:

答:(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2)规定了主权在民天赋人权等内容,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共和制度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里程碑,但是其中没有涉及土地问题,也没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八、

材料:1944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同英国记者斯坦因谈到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政策的问题时指出:“任何地方的共产党必须将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另一件全然不同的事物即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区分开来,因为后者是这个思想体系的最终目标。”“特别是在中国,我们必须严格地将观察、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共产主义方法,同我们实际采用的新民主主义政策加以区别。”“没有共产主义的思想方法,就不能正确地指导我们现在的社会革命的民主阶段;而没有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我们就不能将共产主义哲学正确地运用于中国的实际。” 问题:请依据毛泽东的论述,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同实现共产主义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 答案要点:

答:1) 毛泽东科学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与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共产主义的思想方法在一定历史阶段实际采用的现行政策的辩证关系。

2) 人类社会必将走向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但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将经历许多不同的发展阶段。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制定了不同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中国共产党人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党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并为之努力奋斗,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4) 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脚踏实地地实践这个纲领。将来条件具备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最终走向共产主义。

九、

材料: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与动力,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曾经出现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每个阶级的革命,都要建立在每个阶级的力量上面;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如果没有资产阶级的有力参加,便会失去革命的阶级意义和社会基础。另一种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在坚决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才能得到彻底的胜利。

问题:(1)上述两种观点分别存在什么错误倾向?

(2)毛泽东在1948年明确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请依据这一观点分析建国前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的性质。 答案要点:

答:(1)第一种观点视资产阶级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和阶级基础,夸大资产阶级的力量和作用,忽视无产阶级,特别是农民阶级的革命主力军地位,在指导革命实践过程中容易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第二种观点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无视民族资产阶级有参加民主革命的可能性,在指导革命实践过程中容易排斥和打击民族资产阶级,犯“左倾”教条主义和关门主义的错误。

(2)因为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所以中国革命的性质不会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只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由于主要的革命者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其中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又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

材料一: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材料二:1933年美国国务院负责远东事务的官员项白克说:“美国十分同情中国的遭遇,反对日本的军事扩张,但美国援助中国和在亚洲扮演圣诞老人是没有好处的„„维护同各国的友好关系,是美国的一贯政策。”

问题:上述材料表明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在对待日寇侵华的态度上有何不同?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答:l)中国政府表示要抵抗日本侵略,保卫领土完整。美国表面上同情中 国,实际是为美国采取不干涉政策加以粉饰。

2)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矛头直指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原想通过一些国 际条约来抑制日本的侵略,现在不起作用了,唯有奋起抵抗才能生存。美日虽在 中国有利益上的冲突,但在七七事变前,美国一方面继续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放弃在中国东北、华北的一些局部利益,继续其经济侵略,另一方面向交战各国 做生意,大发战争财,推行中立政策从暂时来看对美国有利。

一、

材料一:“在18

43、18

44、1845年北方各商埠刚开放时,英国人兴奋若狂。舍菲尔德的一家有名商行向中国输出了大批刀叉,并声明它准备把刀叉供给全中国。但中国人不懂得刀叉的用途,而是用筷子扒饭,他们对这些器物连看也不看„„一家著名的伦敦商行向中国输出了大批钢琴,但是中国人仍然热爱自己的锣鼓,不能接受这种“美意”。

材料二:1852年英国驻广州的代办密切尔曾经这样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十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我们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赶不上法国或巴西,赶不上我们自己,不在西印度之上,只比欧洲大陆上某些小王国如比利时、葡萄牙或那不勒斯稍多一点点,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材料三 英国对华输入鸦片表:

问题:(1)概括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1843-1845年,英国人为何对中国开放北方商埠“兴奋若狂”? (3)分析材料三所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4)根据中国当时的经济结构,分析材料二中“奇怪的结局”出现的原因。为改变这种“奇怪的结局”,英国又采取了怎样的对策。

参考答案:

(1)材料

一、二反映了五口通商后,英国的某些工业品没有占据中国市场。材料三反映了鸦片战争后,英国向中国输入的鸦片比战前更多。

(2)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求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后,英国资产阶级认为中国地广人多,是一个落后的大国,是英国商品侵略的理想对象。

(3)开放五口便利了鸦片走私;鸦片走私比正当贸易更易获得暴利;清朝统治阶级生活腐朽,吸食鸦片成风。

(4)当时中国的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几乎完全自给自足,对市场需求十分有限,购买力低下。借口“亚罗号”事件,伙同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不过铜钱火器之类,仍照向例设禁,其善造枪炮在盲人役,当随时设法羁縻耳。 材料二: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徙。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材料三: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问题:(1)据材料一,归纳李鸿章在采用大机器生产问题上的态度和主张。(2)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3)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洋务派如何看待“求强”与“求富”的关系?

参考答案:

答:(1)创办采用大机器生产的军事工业,是抵抗外来侵略的根本措施;采用大机器生产也有利于发展民用工业;应禁止民间采用机器铸币和生产军火等,以免危及清朝统治。

(2)严重入超。中国的手工产品成本高,无法与外国的机器产品竞争。在中国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企业。

(3)“求富”是“求强”的基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助于抵制外国的经济扩张;民用工业的发展对军事工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三、

材料:张之洞在初办冶铁厂时,委托驻英公使薛福成购买国外的新式设备。薛告诉他,冶炼设备有用于酸性的,有用于碱性的,应先将冶铁厂所用铁矿和焦炭样品寄给制造设备的厂家化验,然后才能定样品,只管买一套来,结果薛所定的设备与办厂用矿的矿质不符。选厂址时,张为了能在自己的总督衙门就能看到工厂的烟囱冒烟,硬将厂子选在远离铁矿、煤矿的汉山脚下,为此,不仅大大增加了煤铁运转的开销,还为选厂址多耗白银100多万两。 问题:(1)张之洞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办汉阳铁厂的?

(2)张之洞对厂址的选择违背了工业布局的哪些原则? (3)以上材料及其反映的情况在哲学上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答:(1)洋务运动后期,随着军事工业的的创办,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出现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洋务派开始创办民用工业。

(2)从减少生产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着眼,工业布局要考虑到如何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消费市场,以节省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对于钢铁工业尤其要考虑上述因素,张之洞违背了这一原则,造成了巨大浪费。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否则就是唯心主义,张之洞不考虑矿质,结果盲目购买设备,不能使用,在选地时,无视铁矿和煤矿之间的联系,导致办厂费用和生产成本增加。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主观主义。

四、

材料一:庚子京拳祸,其始由二三愚妄大臣逢迎亲贵(指慈太后),以攘除夷患为名,将欲撼动神器(动摇光绪帝的皇位),邀非常之利,遂致乘舆远播(皇室离京外逃),生灵涂炭,款议屈就,岁币(赔款)无厌。

材料二:在1900年6月下旬,慈禧太后看到一份伪造的外国“照会”。该“照会”要求慈禧把政权交还给光绪,慈禧阀后,益怒曰:“彼族竟敢干预我家事,此能忍孰不能忍!外人无理至此,予誓必报之!”

材料三:朝廷非不欲将此种乱民下令痛剿,而肚脐之间,操之太蹙,深恐各使(外国使馆)保护不及,激成大祸。

材料四:下文出自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外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臣民上下,得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为最快人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宝,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

问题:(1)根据材料

一、二回答,清朝统治者中的一部分人支持义和团出于什么目的?

(2)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清统治集团对义和团的真实态度是什么?为什么?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四关于义和团在京津地区发展的原因和认识有何不同?哪一个比较正确? (4)材料四是如何评价义和团的?你怎样看这种评价?

参考答案:

答:(1)利用义和团进行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应付与外国反动势力的 矛盾。

(2)进行剿灭。迫于义和团的声势而不敢公开镇压。

(3)材料一认为是由几个大臣的支持而引起的,材料四认为是由于外国侵略 不断深入,人民仇视侵略而发生的。材料四的见解正确。

(4)认为义和团在斗争方式上不正确,但其反抗侵略的精神是可取的。基本 正确。义和因盲目排外,又被统治者利用,有其明显缺陷之处,但其斗争沉重打 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五、

材料一:我们对袁世凯有友好的感情和敬意,我们希望看到,作为革命的一 个结果,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够与各国公正交住„„使在中国建立起来的贸 易获得发展。这样一个政府将得到我们能够提供的一切外交上的支持。 材料二:由清政府手中转入革命军手中,所征收的税款有被用来支持起义军 政府的军事行动或满足其他紧急需要的重要危险„„作为一项临时措施,必须扣 留该项收入,所候海关总税务司或领事团的命令。

材料三:各国分遣部队共有45门野战炮和60门机关枪„„他们驻在天津起 了稳定形势的作用。

材料四:本国政府在继承采取它迄今所采取的绝对中立态度的同时,认为有 责任正式地呼吁双方代表注意,需要尽快达成一项旨在结束目前冲突的协议。 问题:(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英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点是什么? (2)材料二所说的“临时措施”的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所说的“稳定形势的作用”,其目的是什么? (4)材料四中表达了各国一致的什么态度? (5)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问题?

参考答案:

答:(1)保护和扩大在华的政治经济特权。 (2)截留关税从经济上抗杀革命。 (3)以武力威胁保护列强在华利益。 (4)干涉中国内政,对湖北军政府施加压力。

(5)帝国主义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中国民主革命必须彻底反对帝国主义。

六、

材料一:陈独秀在《新青年》上著文宣告:"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 生(即“得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二: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一文中写道"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是进化途中所必须经过的,不要恐怕,不要逃避的。„„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问题:(1)材料一中的这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新纪元"、“这种潮流"各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两位作者什么性质的政治主张?促使前者的政治主张发展成后者的政治主张的国际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

答:(1)指民主和科学。

(2)“新纪元"指的是社会主义革命时代。“新潮流"是指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革命。

(3)材料一中陈独秀的政治主张还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材料二中李 大钊的政治主张已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促使前后变化的国际因素是俄国十月革命

上一篇:出纳的工作业绩范文下一篇:春节介绍及习俗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