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油制烯烃净化水含油高分析

2022-12-26

烃类蒸汽热裂解制乙烯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尽管开发了各种革新技术, 使之不断完善, 但仍是乙烯工业的第一大耗能装置, 其能耗在石化工业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不仅如此, 这种技术在环保上的缺陷也使得渣油制烯烃技术的大范围发展留下了隐患, 在本文中, 将展开对于渣油制烯烃技术净化水含油量过高的原因分析, 以求能够促进渣油制烯烃技术的发展。

1 渣油制烯烃技术相较于其他技术的优点

烯烃的获取途径一般有三种, 石油、煤和天然气。在我国工业生产烯烃的历史当中, 因为我国天然气资源的短缺和煤制烯烃所产生的巨大环保危害, 所以一直以石油作为原材料来提取烯烃。不仅如此, 石油制取烯烃的方法相较于其他两种方案更加经济, 性价比更高。而随着我国经济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 我国社会各个方面对于乙烯和丙烯的需求都在呈现着不断上升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 利用渣油制烯烃技术获取烯烃已经成为最环保、最有效和性价比最高的一种烯烃获取方式了。

2 渣油制烯烃净化水含油量较高的分析

渣油制烯烃技术的工艺流程当中, 因为受到现阶段工业生产条件的限制, 所以难保证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其他的副产品。在渣油制烯烃生产流程当中, 因为贯穿整个生产流程的净化水容易携带上油, 所以对于烯烃的获取来说严重掣肘了本应该达到的效率, 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于环境的干扰, 因此在本文中将分析渣油制烯烃技术生产流程中净化水含油量过高的问题, 以求能够进一步提升这种工业获取烯烃的效率和环保程度。

2.1 渣油制烯烃技术的含硫氨污水净化

在渣油制烯烃技术的生产工艺流程当中, 用于制取烯烃的裂解气经过急冷器第一次降温之后, 进入分馏塔进行分馏, 分馏塔顶抽出的裂解气通过直冷塔用换热水来达到继续降低裂解气温度的目的。经过直冷塔的换热水冷却处理之后, 换热水在塔底进行油水分离, 分离后的换热水进入含硫氨污水罐进行下一步的油水分离工作。罐中的含硫氨污水分为冷、热两路分别就入汽提塔的顶部和40层塔盘上。含硫氨污水进入汽提塔内后, 因为含硫氨污水元素构成不同, 所以在汽提塔内产生的气态分子也就处于不同位置。其中, 质量相对较轻的酸性气体从汽提塔顶抽出送入到硫磺装置进行回收。另外一方面, 从汽提塔侧线所抽出来的富氨气通过分液、脱硫, 然后配置10%的氨水送至烟气脱硫。汽提塔塔底抽出的净化水送至污水处理厂。就这样, 渣油制烯烃技术中的含硫氨污水被分离出来, 随着装置的运行, 净化水的不断流动带入到了下一个生产环节当中。

2.2 汽提塔的撇油线的局限

从汽提塔塔底抽出的净化水送到污水处理厂之后, 因为这部分净化水所含有的油量过高, 所以就会导致污水处理厂中用于处理污水的活性污泥无法净化水, 从而达不到我国环保部门所要求的污水排放标准, 从而给渣油制烯烃工艺流程的环保效率留下了十分大的隐患。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用于制取烯烃的裂解气在进入直冷塔冷却时, 裂解气所携带的部分油气会出现被高温乳化的现象, 从而导致在下一个处理环节当中含油量的进一步上升。其次, 导致渣油制烯烃技术含油量过高的原因就是带进含硫氨污水罐当中的油气无法被分解和分离, 与含硫氨污水融合在了一起。含硫氨污水罐中的污水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当中的汽提塔之后, 汽提塔的塔底虽然设有撇油线, 但是因为油气已经被乳化, 含硫氨污水中的油含量质量较轻, 无法到达汽提塔底部, 汽提塔底部设置的撇油线只能够发挥很小的一部分作用。而在汽提塔顶部的酸性气和侧线抽出的富氨气中含有少部分的油带到硫磺回收和烟气脱硫无法利用。而这也是渣油制烯烃技术净化水含油过高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3 结语

相较于传统的烯烃获取方式和净化方式来说, 渣油制烯烃技术的出现已经可以看作是一种长足的进步, 在获取烯烃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相对的环保和高效, 对于保护我国的自然环境和居民居住环境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 这种技术的出现还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我国工业生产能力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升。但是, 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渣油制烯烃技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净化水含油量过高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着烯烃获取的效率, 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

摘要:与我国传统的蒸汽裂解技术相比, 液体原料的催化裂解技术具有裂解温度低、回收率高和裂解过程中产生的产物集中的特点, 因此这种技术已经出现就被快速的运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 而以催化裂解的方式获取乙烯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人们所极力追求的目标。但是, 这种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却存在着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 净化水的含油量过高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关键词:渣油,烯烃制取,含油量

参考文献

[1] 谭洪金, 王艾青.煤基大甲醇制低碳烯烃项目的技术和经济初探[J].山东煤炭科技, 2008, (03) .

[2] 张惠明.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技术新进展[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008, (02) .

上一篇:翻转课堂下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分析下一篇:网络化背景下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