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工程职称论文

2022-05-12

小编精心整理了《中级工程职称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历来被大家称为是含金量较高的会计水平类证书,甚至经常会看到有人说“拿下中级会计职称证,就可以轻松当财务经理。”中级会计证是财务经理任职条件之一为了验证这种说法,笔者在某知名招聘网上搜索“财务经理”职位,搜到了很多结果。

第一篇:中级工程职称论文

工程兵部队中级政治指挥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科学设计工程兵中级政治指挥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工程兵中级指挥人才培养,必须贯彻“部队至上、能力为本、引领部队”的理念,确立适应岗位、兼顾发展的目标,依托“双员型”师资队伍,动态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手段。

关键词:工程兵部队;政治指挥人才;培养模式

工程兵部队中级政治指挥人才培养,是工程兵中级指挥院校任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前提。那么,在任职教育的大背景下,工程兵中级政治指挥人才究竟应遵循什么样的模式?近年来,结合教学实践,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的工程兵中级政治指挥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适应岗位任职需要的合格工程兵部队中级政治指挥人才发挥了牵引作用,培养了一批深受工程兵部队欢迎的中级政治指挥人才,在领导部队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一、以“部队至上、能力为本、引领部队”的理念统领教学

构建工程兵部队中级政治指挥人才培养模式,既要遵循任职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着眼政治工作专业的教学特点,以工程兵部队政治指挥员岗位任职需求为导向,规划人才培养任务,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员队伍、教学保障等各种要素,形成一个适应工程兵部队政治工作人才培养的标准化样式。在确立模式之前,必须有一个理念作为教学模式建设的统领。根据学院的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了“部队至上、能力为本、引领部队”的教学理念。一是按照满足工程兵部队政治工作改革发展的实践要求设计教学模式。院校教学是服务于部队建设的,只有牢固确立部队至上的思想,才能培养出部队需要的人才。部队政治工作的现实需要是牵引政治工作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改革的依据,因此,工程兵部队中级政治指挥人才培养的各项活动都要围绕工程兵部队党委、政治机关开展工作的需求来展开。基于此认识,我们始终坚持把工程兵部队政治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选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成果,并进入课程教学内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达到既更新教学内容,又服务部队政治工作实践,为工程兵部队的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提供理论支持。二是按照工程兵中级政治人才岗位任职需求设计教学模式。这些年来,为贯彻能力为本的理念,我们始终紧贴岗位任职需求,着眼理论素养、思维层次和工作能力的全面提高,强化工程兵精神育人,构建“课程融合、模块结构、专题设置”的教学内容体系;坚持以能力为核心,以问题为牵引,积极开展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情境体验式等教学;着眼促进能力素质生成发展,加强参观见学、想定作业、综合演练、模拟训练等实践性教学,发挥多种资源育人功能,坚持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院内培养与院外教育有机结合,把能力为本的理念贯穿到了教学改革的全过程。三是高起点开展教学科研创新活动,使教学在引领部队政治工作改革创新中发挥价值。在任职教育的背景下,开展工程兵中级政治工作人才培养活动,其意义已经超过了人才培养本身,必须着眼于引领部队。正是由于引领部队才为教学科研创新提供了动力,要求教学上必须与部队建设实践紧密结合,用解决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难点问题的成果作为院校教学的内容,同时,这些成果也能够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现实问题的解决发挥引领作用。因此,广大政工教员必须深入部队一线,发现研究部队思想政治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扎实开展研究工作,提出破解难题的对策,既服务于教学内容的改革,又服务于指导部队政治工作的实践。

二、确立适应中级政治指挥岗位基本要求并兼顾发展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确立,是培养模式的基础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内容、方法、教员、保障都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根据对部队的调查研究和首长的指示精神,我们把岗位合格、兼顾发展作为确定目标的基本原则,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精确培养目标。使培养目标精确化,使培养目标指向明确。在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时,我们把培养目标从“培养工程兵部队中级政治指挥员”改为“培养适应信息化条件下部队建设和作战需要,具有政治领导能力、谋划决策能力、以指挥作战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组织训练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的工程兵团政治委员”,从而使目标指向更加精确化。二是重视打牢任职基础。要求学员熟悉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优良传统,掌握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针原则;明确指挥员军事心理素质构成,加强良好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养成;了解现代军事理论的基本知识,掌握联合作战中工程兵团(旅)作战指挥的理论、原则和要求,把握工程兵作战行动的内容、程序和方法;熟悉工程兵部队训练的特点规律和内容要求,具备配合同级军事主官完成组织指挥作战、训练、重大任务和管理教育部队的能力。三是突出任职能力培养。要求学员把握思想方法和领导方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提高任职思维层次和组织领导艺术;明确加强工程兵团(旅)党委和政治机关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掌握组织开展工作的内容、方法和要求;把握新形势新任务给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官兵思想、心理和行为的新变化新特点,提高组织部队开展思想行为引导和心理教育疏导的实际能力;掌握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和重大任务对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明确舆论战、心理战和法律战的主要样式和实施方法,提高组织开展训练、作战和重大任务中政治工作的能力素质。

三、坚持“三个紧贴”要求,动态更新政治工作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是制约学员任职能力生成的重要因素。内容合理,指向鲜明,就能较好地在培养学员部队政治工作能力素质中发挥重要作用。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符合部队实际,要随着部队训练、作战的实践而不断更新发展。作为政治工作课程,就是要坚持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改革教学内容。一是紧跟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步伐。着眼强化学员理论根基、促进学员全面发展,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既讲清基本理论,又帮助学员掌握蕴涵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回答理论问题,又关注社会现实,解开学员现实思想困惑,及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入”。二是紧贴使命任务和军事斗争准备需求,拓展教学的内容和领域。着重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斗争准备和部队建设改革重点问题、主要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难点问题的研究;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要求,深入探索遂行作战任务、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中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要求,深化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理论研究;立足学科创新发展,研究心理服务、心理教育疏导等新课题,不断实现政治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并把新知识、新成果运用于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学员分析、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紧贴岗位任职实际,强化思想政治素质和开展部队政治工作能力。研究学员在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打牢学员军政素质基础,夯实学员热爱本职的思想基础,强化学员的指挥军官意识;突出能力训练,全面培养学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特别是切实提高其理论素养、思维层次和工作能力。

四、构建适应中级政治干部岗位特点的教学方法体系

实践中,我们综合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建立了促进能力生成,以自主和互动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体系。一是努力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和学员特点改革方法。确立以学员为本,以素质为重,全面发展的观念,把强化学员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实践能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二是充分发挥教员主导作用和学员主体作用,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教学中,我们大力倡导启发式、专题式、研讨式、互动式、学导式、案例式和情景模拟式教学,鼓励学员主动参与,启发学员独立思考,引导学员亲身感悟,开发学员学习潜能,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利用驻地教育资源,发挥教学基地功能,鼓励支持学员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三是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手段。我们广泛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所有课程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大力加强网络课程、学科数据库和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网络教学,不断拓展教学功能,努力实现课堂教学多媒体化、课程教学网络化、学科资料信息化和训练演练模拟化。

五、打造“双员合一”的政治工作课程教员队伍

任职教育是应用性职业教育,这就要求任职教育的教员队伍必须兼备教员与指挥员的双重素质。一是组织任课教员到部队代职调研,丰富履历阅历。为改善教员结构,近几年来,我们组织了任课教员到部队开展代职、调研活动并形成了制度机制,坚持每年选派教员参与部队代职,没有部队任职经历的教员必须参加代职;离开部队时间较长的教员或在部队工作时担任职务较低,没有在政治机关工作经历或没有担任领导职务的教员每年要参加部队调研活动。同时,坚持带课题到部队代职调研,要求到部队的教员要深度融入部队,积极主动承担任务,帮助部队解决政治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开展“三个一”活动,即为部队讲好一堂思想政治教育课;完成一个课题;承担部队交给的一项重大任务。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教员的政治指挥员素质。二是鼓励教员积极参加重大军事活动,参加演练、演习活动。为进一步增强教员的政治指挥员素质,我们积极鼓励教员参加完成重大任务,先后派多名教员参加国际维和、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等重大行动;派出多名教员到部队参加演习活动;同时,组织了先锋2010学员毕业综合演练,让教员参与指导演练,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政治工作教员的实践能力,促进了其“双员合一”素质的形成。三是积极与部队交流,接收部队代职教官,从部队选调优秀政治指挥员充实教员队伍。为改善队伍结构,我们一方面从部队申请代职教官承担课程教学任务,近几年来从部队引入了一批教官,在校工作时间一年,他们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参与毕业综合演练,在培养人才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部队选调一批优秀政治指挥员,充实了教员队伍,增加了新鲜血液。这些教员从部队调入学校后,能够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促进了教学、方法与部队的有机统一,在政治指挥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张伟,曹二刚,张应二

第二篇:为什么说中级会计职称证含金量高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历来被大家称为是含金量较高的会计水平类证书,甚至经常会看到有人说“拿下中级会计职称证,就可以轻松当财务经理。”

中级会计证是财务经理任职条件之一

为了验证这种说法,笔者在某知名招聘网上搜索“财务经理”职位,搜到了很多结果。笔者所在的城市介于二、三线城市之间,平均收入水平在3 500元左右。从搜索到的财务经理职位薪水情况来看,收入在6 000~8 000元左右。由此可见,财务经理还是一个多金的职位。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外派的会计总监职位,年薪达到了20~30万元,这个收入已经达到了高管水平。这些招聘岗位无一例外要求拥有会计中级职称证书,有的明确写着拥有注册会计师或税务师资格证书者优先。

财务经理的薪水,已经完全高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如果在一线发达城市,收入会更加惊人。

为什么中级会计职称证这么好用?

那么,为什么这些企业的财务经理岗位,都明确要求须具有中级会计职称证书呢?大家可以看看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科目有3科,分别是《中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和《财务管理》。相比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多了一科《财务管理》。那这个《财务管理》到底讲的是什么呢?

翻开2017年中级《财务管理》教材,从目录可以看到,《财务管理》主要涵盖以下方面的内容:总论、财务管理基础、预算管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运营资金管理、成本管理、收入与分配管理、财务分析与评价。

这些内容都与财务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有关,有些已经上升到企业管理的层面,是经理级人员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再看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报名条件,以本科学历为例,还需要4年的会计相关岗位工作经验,这就说明了,参加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人员,如果是本科学历,已经在相关工作岗位工作了4年,积累了大量的会计实战经验。

结合《财务管理》涉及到的内容,拿下中级会计职称证的人,是一个既有4年相关工作经验,又有财务管理能力的双料人才,当然是公司财务经理的最佳人选。

所以才有那么多公司的财务经理岗位会明确要求,任职人员必须具有中级会计职称证。

说会计人员收入低,其实是你能力不行

经常看到有人在喊会计从业人员收入太低、太累,笔者认为,这部分人大多是没有中级会计职称证的,甚至连初级会计职称证都没有,那么工资低,当然是正常的。

在這个能力水平决定薪资水平的时代,不拿出有说服力的证书,如何让用人单位相信你的工作能力?如何让用人单位委以重任?

所以说,想要在会计行业达成高收入的目标,没有中级会计职称证是不行的。

作者:东奥

第三篇:完善建筑工程专业职称评价考核标准 是科学评价建设人才的保证

职称,国际上通常的定义是:“区别专业技术或学术水平的等级称号”,所以,它是授予专业技术人员的“衔”或“称号”。职称制度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才评价的重要手段。它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能否调动和保护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1986年以来,我国的职称制度逐步迈入科学化、规范化、正常化轨道,在人才评价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市场竞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与管理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资源素质及如何使用人才资源的竞争。现在所说的职称是指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水平、能力与成就的全面评价以及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统称,包括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专业技术资格和执业资格。

从1991年开始,作为人事工作的一部分,新疆也与国家同步,部署了改革开放以后的职称评聘工作,职称工作进入到了“正常化阶段”。1993年7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专业技术职称制度。科学技术工作者可以根据其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取得相应的职称。

建筑工程专业属于工程技术系列。目前,建筑工程专业的包括勘察设计、城市规划、路桥、城市建设等诸多子专业。新疆对于建筑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的考核评审标准的专业分类为技术管理、科学研究、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生产技术这五个大类,每一类专业又从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实践经验、业绩成果、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方面主要考核评审人对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技术标准及其背景材料及现代技术管理手段的理论水平,能够解决技术管理中的重大技术问题,有较高的组织管理水平和能力,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现代技术管理发展趋势,具有为推动部门科技进步和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提供决策、咨询、论证、科学依据的能力。实践经验方面主要考核评审人在科学研究、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生产技术、新产品开发、技术监督、技术咨询、计划管理等技术管理中工作能力,并取得了怎样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业绩成果方面,主要考核评审人主持完成的工作成果、技术管理经验总结或本专业论文报告等技术资料处理情况。获取和处理信息方面考核评审人参加学术、经验交流活动及在技术管理工作中,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的能力。现行的评价考核标准,基本上公正地评价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技术水平和工作业绩,有效地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知识,钻研业务,不断提高其学术技术水平和能力。

随着形势的发展,现行的职称制度在不少方面已不能适应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建筑工程实践经验方面是工程技术人员理论学识和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然而论资排辈,降低标准,扩大评定范围,片面强调学历、论文、对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缺少定量的考核办法,职称称号一旦授予,终身享有等问题也制约了职称作为一种人才评价制度的发展。

目前,在职称管理的制度上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和制度建设是职称工作的核心部分。职称工作只有以重能力和业绩的人才评价为导向,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发现人才,任用人才。

我认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必须坚持科学分类、社会评价、单位聘用、政府宏观管理的原则,构建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社会化评价机制,建筑工程专业职称的评价考核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量化较为合适:

一、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分类科学的评价标准学识水平条件。正确处理好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理论与实际能力的关系,处理好撰写发表学术论文、专著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系,切实找准人才的评价使用与职称工作政策的对接点。

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考核量化的标准,一是理论知识水平方面,考核专业技术人员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国家有关的法律、技术法规及政策、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规章、国内外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能力,能够解决本专业生产研究中的重要技术问题;能对重大项目的生产研究中的关键技术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评估,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前瞻性可行性修改意见和建议;二是以工作能力条件作为进一步考核专业技术人员实践经验的指标,对技术人员承担的技术工作进行量化考核;三是重视业绩成果条件,考核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科技奖项或科研课题奖项主要参与和获奖情况;重视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等技术或管理创新能力等;四是通过论文、著作条件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理论水平进行考核。

二、实行资格考试、考核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法。目前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作为职称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延伸已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未来的职称评审与构建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体系密不可分。执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对外开放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专业技术人员资质管理制度。按照原国家人事部的部署,重点在工程、信息、法律、经济和质量安全等市场经济急需的领域逐步建立执业资格,基本形成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执业准入体系,在充分调研、协商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从业资格制度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我们已经在运行的国家及新疆建设执业注册师管理制度,基本能够考核出大部分建筑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和知识水平。同时,对无法进行考核量化的专业技术工作,重点转为进行同行评议。制定相应的标准,对非技术性资料的技术含量进行把握,准确考核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

三、要改进完善聘任制度。致力于打破专业技术人员职务终身制,让职称更加称职,执业资格更显价值。要以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为重点,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真正做到职务能上能下、工资收入能高能低,剥离依附在职称上的各种“福利待遇”,体现职称的真实价值;实现专业技术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实行以全员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为导向的改革,推动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四、要严格评审程序,严肃评审纪律,接受社会监督。在职称评聘工作中,始终坚持公开、公正、公开的评审会制度,对参加评审人员实行公示,层层把关,分级负责,自下而上推荐,优中选优,营造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人才评价机制和环境。同时,加强社会各界以及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检查,及时查除评审人员的不诚信行为,对不诚信的行为取消评审资格并在行业内曝光,情节严重的通过媒体社会向公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人才市场的完善,人才流动日趋频繁,高层次人才成为人才竞争的焦点,职称作为学历之外的又一重要评价体系,为引进人才、使用人才提供了标准依据,进而也促进了人才的流动、配置和合理使用。建立和完善职称评价体系是开发人才资源、建立我国宏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举措。实施职称制度改革不仅有利于发掘人才和促进人才的成长,也有利于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克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社会弊病。因此,这对现今职称制度的创新和今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管理、国家认可的职称和执业资格,用人部门要有科学的管理机制,让受聘后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相应的薪酬待遇,并且要致力于打破专业技术人员职务终身制,让职称更加称职,执业资格更显价值。在企业内部形成良性的循环,形成学习科学、提高技术、创新发明的风气,提升企业文化的内涵。要积极推行执业资格证书制度,重点抓好涉及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执业资格准入。当前主要是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加快工程领域执业资格制度建设,并逐步扩大实施范围。同时还要抓紧制定《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管理条例》,逐步开展执业资格的国际互认。

实践证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的优势,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我国人才工作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新人职字[1993]339号文件: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试行)》的通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事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993年12月.

[2] 《中国职称改革政策法规全书》.中国人事出版社ISBN7-80076-486-9/D·110,1993年

[3] 《职称工作实用手册》.中国人事出版社,ISBN7-80076-440-0/在D·091,1993年

作者:王 春

上一篇:水利工程测量论文下一篇:工程硕士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