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整体执行情况报告

2023-03-28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项目整体执行情况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项目整体执行情况报告

项目执行情况报告

篇一:项目执行情况报告

江滨南路g205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出口 至城关大桥段道路改造工程 项 目 执 行 情 况 报 告

工程名称:江滨南路g205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出口 至城关大桥段道路改造工程 建设单位:三明市公路局

日期: 2011 年 11月 28 日

江滨南路g205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出口 至城关大桥段道路改造工程 项目执行情况报告

一、概况

(一)建设依据及项目实施办法

江滨南路国道205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出口至城关大桥路段道路路改造工程依据福建省公路管理局《关于下达2009年度国省道路面改建计划的通知》(闽路计[2009]8号)和福建省交通厅《普通公路路面养护改造工程管理办法》(闽交建[2006]53号)进行建设。

江滨南路国道205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出口至城关大桥路段道路路改造工程项目采取城投公司与市公路局分工协作、共同建设的办法实施,并签订了项目建设合同。根据合同,城投公司负责征地拆迁及资金的筹措等工作,市公路局具体组织道路改造工程施工和管理。

(二)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指标

江滨南路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南部,本次施工段南起城关大桥下,南接205国道和泉三南高速公路连接线出口,施工全长约2.08公里,属城市二级主干道,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设计等级:城市ⅱ主干道

2、计算行车速度:40km/h

3、主要工程数量:沥青混凝土路面7.23万m2/2.08km

4、路面等级及宽度:机动车道采用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期15年,路面红线宽度为33米,路面结构及宽度如下图所示: 说明:

1、福州大学土木建筑设计院车行道路面结构设计图用于k0+000---k0+560、k1+547.957---k2+128.9775地段。

2、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车行道路面结构设计图用于k0+560---k1+547.957地段。

(三)工程进度

本工程于2009年12月5日开工,原定工期三个月,因受设计图纸总体变更的影响(台江接线处平交变更为下穿)及征地拆迁的影响,该项目于2011年2月完工。

(四)主要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三明市公路局设计单位:福州大学土木建筑设计研究院、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施工单位:三明昌盛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福建闽华洋监理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二、建设管理情况

本工程办理了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的审核、施工、监理的招投标、工程施工许可证、质量安全监督等相关手续。

(一)前期工作 1.设计单位招标:

江滨南路国道205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出口至城关大桥路段道路路改造工程设计采用邀请招标,择优选择设计单位。招标由三明市政工程管理处委托福建省蓝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本工程设计招标代理,参加投标单位的有福州大学土木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省九龙建设集团设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本次招标文件的规定,最后确定福州大学土木建筑设计研究院为中标单位。 2.施工单位招标:

江滨南路国道205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出口至城关大桥路段道路路改造工程依据三明市人民政府有关会议精神按照三明市公路局养护改造工程时行招标,根据福建省交通厅关于《普通公路路面养护改造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进行招标 。本次招标由三明市公路局进行招标,邀请三明市公路局下属单位且具有公路养护资质二类乙级或公路二级及以上的企业参加投标,参加投标单位的有三明昌盛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三明盛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三明永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永安燕鑫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三明恒通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沙县兴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本次招标文件的规定,最后确定三明昌盛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为中标单位。开标过程由三明市交通局监察室和三明市公路局纪委全过程监督。 3.监理单位招标:

江滨南路国道205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出口至城关大桥路段道路路改造工程监理招标采用邀请招标,。招标由三明市政工程管理处委托福建省蓝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本工程监理招标代理,参加投标单位的有福建闽华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广州万安监理工程有限公司、福州闽教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本次招标文件的规定,最后确定福建闽华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为中标单位。

(二)项目管理

1.项目管理机构设臵及职能

江滨南路国道205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出口至城关大桥路段道路路改造工程项目采取城投公司与市公路局分工协作、共同建设的办法实施,并签订了项目建设合同。根据合同,城投公司负责征地拆迁及资金的筹措等工作,市公路局具体组织道路改造工程施工和管理。、

三明市公路局李昌瑞同志为该建设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管理工作,黄启林为该目的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技术的管理工作。

三明市城市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派端木辉为城投业主代表,全面负责拆迁及相关的协调工作。 2.质量控制措施与效果

①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质量意识,明确质量控制程序。在项目开工前,市公路局根据交通部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办法和省交通厅有关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制订了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把质量控制作为工程管理永恒的主题,把质量管理做为改建工程的重中之重,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严格按照交通部和省公路局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办法,对改建工程进行严格管理。项目管理处以专文形式层层明确了工程质量责任人,建立了严格的“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管理体系,为了提高全体参建人员质量意识,多次组织施工单位、监理人员认真学习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及相应施工规范,使每一位工程建设者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为提高工程整体质量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加强质量工序抽检,增加试验检测频率,消灭工程质量隐患。篇二: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

马头山羊品种资源保护利用新技术中试与示范 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

马头山羊品种资源保护利用新技术中试与示范项目是由十堰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承担,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湖北省畜牧兽医局草地站、郧西县畜牧局、竹山县畜牧局等相关单位合作参与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项目于2005年6月申报,2005年9月国家科技部、财政部批复实施,2007年12月结束。现将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名称

马头山羊品种资源保护利用新技术中试与示范

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内容

马头山羊是驰名全国的肉皮兼用型地方良种,已载入国家品种志,十堰市年饲养量为112万只,年出栏52万只,为农民养殖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杂交的效益远比饲养地方品种高,致使地方品种保护愈来愈困难,为了较好地兼顾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矛盾,同时改变常规方法保种耗资巨大的缺陷,本项目采用《马头山羊标准》(db42/t244-2003)成果和胚胎冷冻保存、基因标记辅助选择、计算机辅助选择等高新技术,对马头山羊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开展中试与示范。转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三项:⑴依据《马头山羊标准》,选择特、一级初产每窝3羔或经产每窝4羔马头山羊母羊为胚胎供体,进行超数排卵,收集胚胎,采用玻璃化冷冻保存技术,进行冷冻保存。⑵利用马头山羊适应性好、产羔率高和波尔山羊生长速度快、肉用性能好的特点,进行优势互补,开展波尔山羊与马头山羊冻精配种杂交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以优良的波尔杂交一代羊作为培育马头山羊新品系的基础群,为新品系培育奠定基础;⑶采用基因标记辅助选择和计算机辅助选择技术,培育马头山羊快速生长品系和高繁殖力品系。

三、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马头山羊品种资源保护利用新技术中试与示范项目下达后,省科技厅、畜牧局、十堰市畜牧局、科技局等相关单位高度重视,十堰市畜牧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部署。一是以十牧发

[2005]27号文件组织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由局党委书记、局长担任组长,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各种问题,包括资金、人员、车辆等后勤支持。以十牧发[2005]26号文件组成项目实施课题小组,项目承担单位十堰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牵头,抽调全市畜牧系统副高以上职称业务骨干,与华农大动科院及省畜牧局专家教授20余人组成技术专班,并与项目合作单位签订技术合作协议,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工作协调和整体推进。二是迅速制定项目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落实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工作进度和工作措施,把各项工作任务和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分解落实到人,强化了工作责任。三是落实项目地点和项目区域,确定郧西县马头山羊种羊场作为超排和胚胎冷冻保存地点,和高繁殖力品系及快速生长品系核心群场,郧西、竹山、房县作为示范区域,建立波尔山羊鲜精人工授精配种站点25个,开展波马经济杂交和育成杂交工作。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建立了无菌操作实验室1个,胚胎冷冻保存间1个,改扩建实验羊栏50间,新建了饲料贮备库150平方米,工作生活区200平方米,购置了超排、胚胎冷冻保存和山羊冻精制备所需的液氮、药品和各种器械、设备,完成了基础群建设和良种引进工作。四是制订落实各项技术规程和操作程序,如《马头山羊超排日程表》、《波尔山羊颗粒冻精制备及输配技术》等,较好地贯彻项目技术路线。五是认真开展项目技术培训,以华农大动物科院教授、博导杨利国同志及华农大博士生、硕士生为主,培训山羊同期发情、超排、采胚、检胚和胚胎冷冻保存及胚胎移植技术,开展技术培训50余人次,培养技术骨干20余人。以十堰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和畜禽品种改良站专业技术人员为主,重点培训山羊采集、稀释、冷冻、解冻和输配技术,开展培训4次,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户1000余人次。

通过两年来的项目实施工作,顺利完成了项目设计的实施内容:一是选购买优良马头山羊供体母羊450只,采用同期发情、超排技术,收集胚胎6426枚,冷冻保存6300枚,平均每只母羊获有效胚胎14枚,最高达26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移植100枚,成功31只。该研究使马头山羊优良品种得到有效地保护和永续利用,不必担心品种资源灭绝,也不必再划定保护区域,广大养羊户可以利用优良肉用品种波尔山羊自由进行杂交,促进农民养羊增收。二是从省波尔山羊种羊场引进特、一级波尔种公羊50只,投放到郧西、竹山、房县等主产区的25个重点乡镇和养羊大户,开展波马杂交试验,并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共采集制备波尔山羊冻精523680份,年杂交改良马头山羊26万只,生产36万只波马杂交一代商品羊,占全市2006-2007年肉羊出栏总量99.86万只的36%,通过对2000余只波马杂交肉羊统计分析,杂交一代羔羊初生重达2-2.5千克,比马头山羊初生重提高50-100%,10月龄波马羊日增重比纯种马头山羊日增重增加50克,出栏重增加7.5千克,只平增收可达125元。杂交改良直接经济效益4500万元。三是在全市范围内选购初产每窝3羔或经产每窝4羔以上母羊采集血样500余份,开展马头山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研究,分析马头山羊母羊fecb、feex基因、抑制素a亚基因、褪黑激素ⅰ型受体aⅰ亚型基因、促卵泡素β亚基因在扩增序列位点c-a的突变,通过分析该突变引起haeⅱ酶切位点的变化,判断产羔数变化,该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据此组建了5只种公羊和55只基础母羊的高繁殖力新品系核心群。同时根据体尺、体重测定,从波马杂交羊群中选择体型外貌与马头山羊接近、生长速度较快的杂交一代羊作基础母羊,组建了快速生长的马头山羊种公羊25只、波马杂交一代母羊230只的快速生长新品系核心群。以上三大主要内容均圆满预期目标。

四、项目科技成果的熟化程度、技术水平及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成果熟化程度:该项目成果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有效地解决了品种资源保护和品种经济杂交利用之间的矛盾,根本上解决了传统保种方式的种种不足,成功地解决了关键性技术问题,经过两年的转化实施,技术成果的熟化程度很高。

2、项目技术水平:一是马头山羊、波尔山羊经济性状分子标记筛选取得重大突破。为克服传统山羊育种周期长、见效慢、花费高的缺点,特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进行马头山羊、波尔山羊早期和超早期选择,用以培育高繁殖力品系和快速生长品系。采用候选基因法和基因组扫描法,共筛选到与繁殖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17个,其中单核苷酸多态性7个,微卫星标记10个;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16个,其中单核苷酸多态性2个,微卫星标记14个。利用筛选到的分子标记进行山羊早期选择,结合常规育种手段和计算机辅助育种,大大提高了选择准确性,加速了遗传进展,缩短了育种周期。该研究项目共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论文1篇(if=2.168),核心期刊论文2篇,会议论文9篇(2篇论文被评为会议优秀论文),另有6篇论文待发表。二是应用超数排卵和胚胎冷冻技术保护马头山羊品种取得了研究成果。通过对马头山羊的超数排卵、胚胎冷冻及对冻胚质量检测等研究,探讨了一种最优的建立胚胎冷冻库对马头山羊进行品种保护的方法,并培养了数十名技术人员和5名研究生,其中3名均顺利毕业,并提交了研究成果。

试验从处理方法、配种方法、母羊体况、冷冻和解冻方法等方面研究马头山羊超数排卵和胚胎冷冻效果的影响因素,最后对受体进行同期发情及冻胚移植,进一步检验胚胎冷冻效果及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选择上胎产羔数多、膘情中等的母羊,同时运用lhrh-a3与p4进行超排,每隔84h本交或人工授精均能取得良好的超排效果;细管玻璃化和ops玻璃化冷冻均可用于胚胎的冷冻保存;进行大规模同期发情时,建议选择经产母羊做受体,用费用较低的孕酮海绵栓处理,可提高移植妊娠率。目前各技术人员均能掌握这一方法,并能熟篇三:科技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 桐乡市科技计划项目

农业物联网下的农场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研究与示范 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

嘉兴市禹科农业设施工程有限公司于2013年5月申报了《农业物 联网下的农场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研究与示范》,由桐乡市科技局批准立项,经过近一年精心实施,项目已全面完成预期目标。现对项目做总结情况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针对农户在种植过程中使用人工漫灌、渠灌导致费工、费

水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的问题,通过硬件设施的改造,配上相应的控制设备及软件对作物生态环境实施远程网络查询和控制,实时察看每个测试区域的各种土壤、环境和光照等生态信息数据;通过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实现自动化管理、自动化控制和网上展示,以达到农业生态信息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和精确的肥、水、药等数字化使用管理的目的。 本项目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建设,目前各项经济和社会指标运行良

好,基本完成项目原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通过设计、安装农业生态信息自动化采集系统、灌溉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软硬件配臵及具备远程控制及网络共享、电磁阀控制线路系统、节水与自动灌溉系统流程等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达到了精准控制作物需水量,减少人力投入的目的。

二、项目指标完成情况2.1经济效益完成情况

至2014年9月,项目共布臵农业物联网应用作物栽培精准控制

系统设备亩,其中龙翔街道元丰村亩,洲泉镇马鸣村亩。通过项目的实施,大大节约了管理成本。xxx亩试验基地聘用管理和技术人员共3人,全年共支付工资 万元。项目实施前种植基地共

需要x名工作人员,每年支付人工工资 万元,每年可节约管理成本 元。 由于信息反馈及时,管理自动化程度高,管理科学、措施得当,

水肥灌溉适合,植保防治迅速及时,试验基地种植的西甜瓜平均亩产xxx公斤,较之前提高产量xxx%,且品质能得到有效提升,按今年市场平均售价2.5元/公斤计算,xxx亩试验基地共增收 元。

2.2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完成情况

项目推广试验基地面积(精确)亩,通过农业生态信息采集及智

能管理技术应用,营造相对独立的作物生长环境,摆脱传统农业对自然环境的高度依赖,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品质也能得到有效提升,明显提高单位产出经济效益,每亩平均可增加经济收入元,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对农户增收效果显著。

同时项目推广肥水同灌、精准施肥,显著提高了化肥利用率,有

效减少了化肥使用量,每亩平均可节肥公斤,明显减轻了种植过程中的面源污染,对于我市农业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发展低碳经济做出重要贡献,社会效益相当显著。

2.3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1、对农业生态信息自动化采集系统、灌溉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软硬件配臵及具备远程控制及网络共享、电磁阀控制线路系统、节水与自动灌溉系统流程进行功能原理介绍,例如这样通过项目实施,红地球应每亩留果穗1600穗,每亩留枝2500个,每枝留主稍叶13个,副稍叶12个为最佳,全年施全氮15公斤、全磷15公斤、全钾30公斤效果最好。农场78亩红地球种植区共产葡萄162240公斤,经抽样统计,平均穗重1300克,单果重15克,以2012年红地球平均售价 7.8元/斤计算,实现了亩产效益32448元;以现代信息技术 (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监测及智能控制技术的结合应用,通过相应的电脑软件集成控制,形成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处理、监控和物联网管理而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自动化管理。

2、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项,包括 项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 ,名称: ;软件著作权10项,专利号: ,名称: 。

3、编写农业物联网下的农场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研究与示范论文一篇。(发表期刊、期号)

三、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农业物联网下的农场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研究与示范》项目计划投入总经费167万元,实际投入资金万元,比计划投资减少 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 万元已于年 月日到位,其余由公司自筹。

四、推广应用前景分析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地增长和可耕地面积的减少,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发设施农业势在必行,通过摸索出一整套适合本地区生产的、行之有效的,能实现农场智能节水灌溉的系统,优化资源配臵和生产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主动性,减轻盲目投入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项目所应用的技术成果将适用于我省乃至全国现代化果蔬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及广大果蔬种植大户生产基地,推广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

嘉兴市禹科农业设施工程有限公司2014年10月18日

第二篇:工程项目执行情况报告

篇一:公路工程项目执行情况报告

公路改建工程项目执行情况的报告

一、工程概况

耀州区柳林至印台区崾岘二级公路是铜川市“φ”字型路网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有三级公路标准低、路况差,严重制约铜川西部煤炭外运和沿线乡镇经济发展。此段公路改建等级的提高,对于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于铜川西部煤炭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此工程项目设计起于耀州区柳林镇九里坡头,(设计桩号k0+000),经柳林镇、瑶曲镇、崔家沟、止于印台区崾岘梁与省道305线相接,路线原设计终点为k43+894.452,按耀柳路统一里程,此改建工程项目的起点统一里程桩号为k24+063.800,终点统一里程桩号为k66+271.827,全长42.208公里。(原工可研批复路线长度为44.285公里,因施工中局部路线发生多次变更,实际最终竣工路线长度为42.208公里)。技术标准按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建设,桥涵设计荷载汽-20、挂-100,路线设计时速每小时40公里,路基设计宽度8.5米,路面行车道设计宽度8.0米,路面结构层为30cm厚石灰土底基层或30cm厚石灰土稳定天然砂砾底基层,18cm厚水泥石灰土稳定天然(或级配)砂砾基层,4cm厚中粒式沥青砼,3cm厚细粒式沥青砼。路缘石宽度为2×0.25米,路肩采用与行车道相同结构满铺式进行硬化处理。路线平曲线最小半径9m(k35+400原下穿铁路立交处),回头曲线最小半径18.3m,直线最大长度580.222m,最大纵坡8.74%,最短坡长50m,竖曲线最小650m。全线新建桥梁3座,由陕西交通公路设计有限公司设计,铜川公路管理局勘察设计所完成全线路基、路面及其它沿线设施的设计。公路下穿铁路立交桥2座由西安铁路分局勘测设计所完成。 全线共征用各类土地313亩,拆迁建筑物9534.7m2,拆迁各类电杆535根。共完成路基土石方64.847万m3,沥青砼路面351.342km2,水泥混凝土路面47.020 km2,大桥1座,中桥2座,旧桥利用9座,涵洞94道,下穿铁路立交桥2座,防护工程53068m3,排水工程23426m3,反光标志牌82块,完成全线路面标线、绿化工程42.208公里,完成水毁工程55处(其中k36+ 800处山体滑坡正在抢修),在建瑶曲收费站1处。

该项目总投资为8996.7809万元。2002年5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2003年7月31日建成。该项目由铜川市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组织进行全线质量检测,整体工程质量达到了优良工程标准。

二、项目建设执行情况

(一) 项目前期工作的执行情况 铜川市计划委员会以铜计发〔2001〕26号文提出项目建议书,陕西省计委以陕计基础〔2001〕203号文件批准立项。2002年5月24日省计委以陕计项目〔2002〕454号文件批复了初步设计。2002年6月12日陕西省公路局以〔2002〕405号文件对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图预算进行批复,批准预算8996.7809万元。其中:财政债卷5000万元、省补助投资500万元,其余资金地方自筹。

本工程项目被列入铜川市2002使用国家财政债卷建设的重点公路建设项目,为了加强该项目的管理,经市政府批准成立了由副市长张东武挂帅的重点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铜川市交通局局长张东省任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由朱金行、高传明同志担任。市交通局于2002年5月成立了以高传明同志为法人代表的重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处,全面负责项目管理工作。 (二) 项目管理执行情况

1、建立健全管理处岗位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市重点公路工程建设管理处下设一个综合部,一个柳崾路现场管理组,管理处成立伊始,及时编制了《铜川市重点公路工程建设管理处管理办法》、《现场管理组管理办法》、《综合部岗位职责》、《工程质量监理人员管理办法》、《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廉洁自律制度》等相关规定,以加强管理,明确措施,形成了工作制度化、目标责任化的管理体系,有力地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开展。

2、工程招标执行情况

根据交通部《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和《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的规定, 2002年4月组织编制了《耀州区柳林至印台区崾岘二级公路改建工程招标实施方案》,并经省计委陕计项目〔2002〕354号文件批复,按照此方案的要求,全线路基土石方工程分七个施工段,由地方政府按照“民办公助、民工建勤”方式先期实施,既解决了资金不足的困难,又为后续路面的施工赢得了必要的时间和有利的工作面。

2002年4月铜川市交通局组织成立了招标领导小组。除路基土石方外,其余工程采取公开招标方式进行招标。通过资格预审的投标单位均是近五年施工业绩好、管理水平高和履约能力强的公路二级以上资质的施工单位。本次招标由铜川市交通局纪监室负责招标全过程监督工作,确保招标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紧张、有序而严密的进行。

2002年3月编制完成监理招标文件,2002年4月完成监理招标工作。由于路线较长,工程规模大,监理组织机构组成以陕西林华建筑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为第一驻地监理办、铜川恒远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为第二驻地监理办的一级监理管理模式。 2002年5月完成施工招标文件和《铜川市耀州区柳林至印台崾岘二级公路改建工程评标办法》的编制工作,2002年5月16日至2002年6月7日完成全线路面、防护、桥涵工程的施工招标评标工作。全线分为九个合同段,第一合同段k7+686柳林大桥;第二合同段k17+328及k17+421黑牛蜗中桥;第三合同段k6+820~k16+000路面基层、底基层及排水工程;第四合同段k16+000~k25+000路面基层、底基层及排水工程;第五合同段k25+000~k33+200路面基层、底基层及排水工程;第六合同段k33+200~k43+894.452路面基层、底基层及排水工程;第七合同段k33+358及k34+157公铁立交桥;第八合同段为全线防护工程及小桥涵工程,第九合同段为全线沥青砼路面工程及交通工程。

第五、

六、

八、九合同段由铜川市路桥工程公司承建、第一合同段由中铁一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第二合同段由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第三合同段由陕西省机械施工公司承建、第四合同段由西安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承建、第七合同段由西铁三原工务段建筑工程运输公司承建。

总之,通过工程施工、监理招标,选择了施工业绩好的施工和监理队伍,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占地拆迁及环境保障执行情况

市重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处结合省、市有关规定,及时编制了《柳崾公路环境保障征地拆迁补偿标准》、《柳崾公路水土保持方案》、《柳崾公路环境保障实施办法》,铜川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柳崾公路建设用地拆迁和环境保障工作的通告》,在公路沿线张贴公路建设宣传标语,散发公路建设政策法规传单,为柳崾公路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效果和社会监督力量。

按照省、市政府有关征地拆迁文件规定,为减少征迁难度,统一政策,节约投资,市指挥部办公室、市项目管理处通过和工程所在地印台区及耀州区政府协商,征迁及环境保障工作由地方政府承担,市政府同县区签订“征地拆迁及环境保障责任协议书”,建立了奖罚措施。为此,各县区政府由一名主管领导挂帅,县区相关部局为成员,以县区交通局为牵头单位,沿线乡镇主抓征迁工作。当地政府“一个窗口”对外负责征迁工作,工程征迁中,各征迁办主要领导吃住在工地一线,现场办公,耐心细致地做好征迁过程中村民的思想工作。对个别村镇群众提出的不合理的补偿要求,征迁组现场召开面对面的对话会、座谈会,和村民们促膝谈心,增强群众对公路建设重要性及其对于村民生产生活即将带来的巨大利益作用的认识,从思想上消除群众的无理念头并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对沿线所涉及的征地、拆迁、青苗补偿费等实行现金直通车,及时予以兑付。由于征迁工作机构健全,政策到位,责任明确落实,采取了封闭式征迁和环境保障管理的模式,为工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保证了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4.工程质量控制的执行情况

市指挥部办公室及项目管理处定期召开项目管理会议,不定期召开工地现场专题会议,及时处理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解决环境问题,通报施工质量及工程进度,严格按合同要求的工期进行奖罚,确定阶段性目标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同时在全线路基、路面施工单位中分别开展了“六比”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劳动热潮,确保了国债资金项目如期完成。

③开工伊始,首先加大对到场人员、设备的检查力度,要求施工单位加大资源投入,设备投入到位,只有保证一定数量设备才能确保工程任务的落实,尤其是技术管理人员要求素质高、技术能力强;各单位要建立健全自检质量保证体系,监督检查体系的正常运行;其二是针对土石方施工任务及“民工建勤”的特点,项目管理处下设现场管理组,与驻地办一起联合办公,及时解决工地变更等事宜,加快了工程施工进度;三是对沿线地质不良路段,尤其是k33~k43+894段地下水位高,层间水丰富路段,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处理,增加了纵向盲沟,铺筑了土工布,对于路床标高60-80cm含水量偏大的路段均采用天然砂砾逐段进行换填,消除了质量隐患;四是开展科技兴路活动,与长沙交通学院共同完成了路基层状土的压实变形观测及工后沉降研究,目前该项目正在观测研究阶段;五是对沿线构造物与市质站共同进行了破坏性检查,要求返工挡土墙及涵洞7处,对含灰量及压实度不足的路段返工4处,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中桥的浇筑空心板梁砼强度进行抽查,存在抗压强度不足,分析原因为进场秦岭525水泥为假冒水泥,材料把关不严,报废了6片梁,这件事在全线引起了震憾,增强了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六是在2003年春季最不利季节对全线路面弯沉进行了检测,重点对涵洞、挡土墙墙背路段及弯沉不足路段进行了全面挖除,厚度小于30cm的路段用c20砼进行了加固处理,大于30cm的路段下部采用c20片石砼等方案进行了修补,消除了质量隐患。七是在沥青路面施工中,根据铜川地区其它沥青路面的施工养护经验及后期病害特点,结合柳崾公路所处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质和重型车辆多的特点,为确保面层的施工质量,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对k6+800~k43+894段普通石油沥青砼路面面层变更为sbr-ii型改性沥青砼路面,确保路面的施工质量。八是对桥梁结构物从始至终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高度责任心。充分利用已建构造物。如k18+050及k18+250两座双曲石拱桥,建于70年代,无设计施工资料,能否满足新的设计荷载和使用要求,经长安大学检测加固后符合要求,节约了拆除重建的费用。九是抓好重点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如柳林大桥桩基,为防止施工质量出现,所有桩基预制梁由陕西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检测,确保关键环节万无一失。

④加强工程项目的程序管理,确保工程实施质量。要求各施工单位、驻地办严格履行合同承诺,认真执行合同文件,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对于施工中涉及设计不完善和错漏现象,为了便于工作,我们根据省公路局工程变更程序要求,制定了柳崾公路工程变更管理规定权限,业主、驻地监理办都能认真执行。 ⑤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我们还特别注重桥涵构造物的外观质量,树立典型工程,选择构造物外观比较差的典型和外观比较好的典型工程,组织全线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监理召开质量现场专题会议,由外观好的施工单位介绍经验。同时,责令差的施工单位拆除重做。在施工工艺上下功夫,做到措施到位,保证外观质量。为提高管理水平,在全线开展了以比质量为前提,比进度、比管理、比安全、比文明施工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由业主和驻地办联合成立考评工作组,具体负责对各合同段施工单位的考评工作,质量实行一票否决,对质量达不到规定分值的,当月不考评、不受奖,有力地促进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建设项目部技术组每月配合市质量监督站对全线各标段逐一进行质量抽检(从施工质量、内业资料、监理抽检资料、监理记录等进行检查),坚决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将质量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确保工程顺利开展。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柳崾公路全线完工后,总体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但今年7月下旬、8月28日及9月28日至10月4日铜川市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柳崾二级公路属于沿溪线,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各路段出现不同程度的水毁,沿河路段特别严重。经调查,全线共发生沿河路基冲刷坍陷、挡墙及路肩悬空、边坡坍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水毁路段43处,累计经济损失达人民币350万元。经市交通局和市项目管理处组织抢险,截止2003年10月30日全部抢修恢复完毕。

这次水毁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路段地质情况复杂,受投资限制一些设计防护和排水设施不尽完善,高填方边坡较大的路段未设出水口,路面雨水、水沟流水及沿河洪水集中冲刷,加之砂砾材料回填的边坡透水性强,边坡稳定性差,受冲刷后极易淘空、沉陷。其次本项目的路基工程采取乡镇“民工建勤”方式施工,路基土石方施工时对涵洞及挡土墙等结构物的关键部位及半填半挖、填挖交界路段的施工环节抓得不紧,经验不足,导致路面局部路段沉陷开裂等病害。

市指挥部办公室及项目管理处定期召开项目管理会议,不定期召开工地现场专题会议,及时处理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解决环境问题,通报施工质量及工程进度,严格按合同要求的工期进行奖罚,确定阶段性目标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同时在全线路基、路面施工单位中分别开展了“六比”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劳动热潮,确保了国债资金项目如期完成。

③开工伊始,首先加大对到场人员、设备的检查力度,要求施工单位加大资源投入,设备投入到位,只有保证一定数量设备才能确保工程任务的落实,尤其是技术管理人员要求素质高、技术能力强;各单位要建立健全自检质量保证体系,监督检查体系的正常运行;其二是针对土石方施工任务及“民工建勤”的特点,项目管理处下设现场管理组,与驻地办一起联合办公,及时解决工地变更等事宜,加快了工程施工进度;三是对沿线地质不良路段,尤其是k33~k43+894段地下水位高,层间水丰富路段,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处理,增加了纵向盲沟,铺筑了土工布,对于路床标高60-80cm含水量偏大的路段均采用天然砂砾逐段进行换填,消除了质量隐患;四是开展科技兴路活动,与长沙交通学院共同完成了路基层状土的压实变形观测及工后沉降研究,目前该项目正在观测研究阶段;五是对沿线构造物与市质站共同进行了破坏性检查,要求返工挡土墙及涵洞7处,对含灰量及压实度不足的路段返工4处,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中桥的浇筑空心板梁砼强度进行抽查,存在抗压强度不足,分析原因为进场秦岭525水泥为假冒水泥,材料把关不严,报废了6片梁,这件事在全线引篇二:项目执行情况报告

江滨南路g205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出口 至城关大桥段道路改造工程 项 目 执 行 情 况 报 告

工程名称:江滨南路g205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出口 至城关大桥段道路改造工程 建设单位:三明市公路局

日期: 2011 年 11月 28 日

江滨南路g205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出口 至城关大桥段道路改造工程 项目执行情况报告

一、概况

(一)建设依据及项目实施办法

江滨南路国道205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出口至城关大桥路段道路路改造工程依据福建省公路管理局《关于下达2009国省道路面改建计划的通知》(闽路计[2009]8号)和福建省交通厅《普通公路路面养护改造工程管理办法》(闽交建[2006]53号)进行建设。

江滨南路国道205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出口至城关大桥路段道路路改造工程项目采取城投公司与市公路局分工协作、共同建设的办法实施,并签订了项目建设合同。根据合同,城投公司负责征地拆迁及资金的筹措等工作,市公路局具体组织道路改造工程施工和管理。

(二)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指标

江滨南路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南部,本次施工段南起城关大桥下,南接205国道和泉三南高速公路连接线出口,施工全长约2.08公里,属城市二级主干道,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设计等级:城市ⅱ主干道

2、计算行车速度:40km/h

3、主要工程数量:沥青混凝土路面7.23万m2/2.08km

4、路面等级及宽度:机动车道采用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期15年,路面红线宽度为33米,路面结构及宽度如下图所示: 说明:

1、福州大学土木建筑设计院车行道路面结构设计图用于k0+000---k0+560、k1+547.957---k2+128.9775地段。

2、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车行道路面结构设计图用于k0+560---k1+547.957地段。

(三)工程进度

本工程于2009年12月5日开工,原定工期三个月,因受设计图纸总体变更的影响(台江接线处平交变更为下穿)及征地拆迁的影响,该项目于2011年2月完工。

(四)主要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三明市公路局设计单位:福州大学土木建筑设计研究院、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施工单位:三明昌盛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福建闽华洋监理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二、建设管理情况

本工程办理了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的审核、施工、监理的招投标、工程施工许可证、质量安全监督等相关手续。

(一)前期工作 1.设计单位招标:

江滨南路国道205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出口至城关大桥路段道路路改造工程设计采用邀请招标,择优选择设计单位。招标由三明市政工程管理处委托福建省蓝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本工程设计招标代理,参加投标单位的有福州大学土木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省九龙建设集团设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本次招标文件的规定,最后确定福州大学土木建筑设计研究院为中标单位。 2.施工单位招标: 江滨南路国道205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出口至城关大桥路段道路路改造工程依据三明市人民政府有关会议精神按照三明市公路局养护改造工程时行招标,根据福建省交通厅关于《普通公路路面养护改造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进行招标 。本次招标由三明市公路局进行招标,邀请三明市公路局下属单位且具有公路养护资质二类乙级或公路二级及以上的企业参加投标,参加投标单位的有三明昌盛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三明盛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三明永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永安燕鑫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三明恒通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沙县兴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本次招标文件的规定,最后确定三明昌盛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为中标单位。开标过程由三明市交通局监察室和三明市公路局纪委全过程监督。 3.监理单位招标:

江滨南路国道205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出口至城关大桥路段道路路改造工程监理招标采用邀请招标,。招标由三明市政工程管理处委托福建省蓝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本工程监理招标代理,参加投标单位的有福建闽华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广州万安监理工程有限公司、福州闽教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本次招标文件的规定,最后确定福建闽华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为中标单位。

(二)项目管理

1.项目管理机构设臵及职能

江滨南路国道205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出口至城关大桥路段道路路改造工程项目采取城投公司与市公路局分工协作、共同建设的办法实施,并签订了项目建设合同。根据合同,城投公司负责征地拆迁及资金的筹措等工作,市公路局具体组织道路改造工程施工和管理。、

三明市公路局李昌瑞同志为该建设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管理工作,黄启林为该目的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技术的管理工作。

三明市城市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派端木辉为城投业主代表,全面负责拆迁及相关的协调工作。 2.质量控制措施与效果

①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质量意识,明确质量控制程序。在项目开工前,市公路局根据交通部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办法和省交通厅有关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制订了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把质量控制作为工程管理永恒的主题,把质量管理做为改建工程的重中之重,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严格按照交通部和省公路局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办法,对改建工程进行严格管理。项目管理处以专文形式层层明确了工程质量责任人,建立了严格的“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管理体系,为了提高全体参建人员质量意识,多次组织施工单位、监理人员认真学习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及相应施工规范,使每一位工程建设者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为提高工程整体质量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加强质量工序抽检,增加试验检测频率,消灭工程质量隐患。篇三: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

受理编号:2009f20010236合同编号:2009gb2f200338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2009~2010执行情况总结报告

项 目 名 称:优质超高产耐密玉米品种“顺单6号”在贵州山区转化与示范 单 位 名 称: (公章)安顺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单位法人代码:42999032-6 项目执行期: 自2009 年6月 1日至2011年10月 1 日 项目支持方式:无偿 项目支持金额: 50万元 单位法定代表人: 张鹏 电话:

通讯地址: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弘扬路439#邮政编码:561000 传真:0853-8645877 编写日期: 2010 年 12月29日 监理单位: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

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

优质超高产耐密玉米品种“顺单6号”在贵州山区转化与示范项目 2009年~2010工作总结

按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合同的要求,2009年~2010,安顺市农科所主持在贵州省的安顺市、贵阳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毕节地区等地实施了高产耐密玉米品种中试、示范。通过“顺单6号”高产示范,挖掘和展示该玉米品种的高产潜力,宣传和示范高产品种及主要栽培技术,并带动提高大面积生产,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贵州省科技厅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通过项目承担单位和参加单位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已完成2009~2010项目各项指标任务。现将项目实施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项目概述 “顺单6号”(原名:“安2032”)是安顺市农科所针对贵州“立体农业”生态特点及农民的种植习惯,育成的优质、耐密的超高产玉米品种。在2004-2005年省区试中平均亩产616.5kg,比对照增产15.6%,2007-2008年高产示范,亩密度达4200-4500株,最高亩产量933.1kg;品质达国家饲用一级玉米品质标准,容重达到810g/l,比一级容重标准710g/l高14.3%,属高容重玉米品种。2008年通过贵州省审定。

项目期内在贵州海拔1000-1880m山区进行中试、示范,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高产繁殖、制种技术研究。使成果熟化,尽快应用于生产。

2、总体目标

项目期内计划投入资金60万元,完成“顺单6号”的配套高产栽培、繁殖、制种技术研究,建立种子生产、加工配套技术体系;制种6000亩,平均单产250 kg/亩,种子质量达到国标二级以上;亲本扩繁300亩,平均单产250kg/亩,亲本质量达国家原种标准。实施“顺单6号”的相关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大面积示范60万亩,平均单产指标500kg/亩,比当前主推品种亩增产80kg以上。高产示范5000亩,平均单产700kg/亩(其中高产示范核心区面积300亩,平均单产800kg/亩)。

3、阶段目标

项目自2009年6月开始实施,2011年9月完成,共分二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 2009~2010年

(3) 繁殖“顺单6号”亲本原种300亩,产种7.5万kg,保证2010年制种所需亲本种子; (4) “顺单6号”制种6000亩,生产种子120~150万kg,满足2010~2011年中试用种;(5)开展高产栽培及制、繁种配套技术研究,初步提出“顺单6号”大面积推广及繁殖、制种的高产技术路线。

本阶段投入项目资金47万元,用于中试、示范补助、亲本扩繁、制种、仪器设备购置、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农户培训、资料费等方面。 第二阶段 2011年

(1) 完成“顺单6号”中试、示范面积39万亩,平均产量500kg/亩 (2)高产示范面积3000亩,平均单产700kg/亩,其中高产示范的核心区面积100亩,平均单产800kg/亩; (3)完善“顺单6号”高产栽培技术、制种配套技术体系; (4)完成项目田间验收、总结及项目结题验收。

本阶段计划投入项目资金13万元,用于中试、示范补助、项目验收、培训等方面。

二、项目的组织实施

1、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机构完备

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是项目顺利实施和完成的保障。a、成立了由安顺市农科所所长张鹏为组长、农科所玉米研究室、安顺新金秋公司、安顺市农推站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组成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项目方案的审查和督促实施,协调项目用地、资金和物资到位工作;b 、成立了由张鹏所长为组长、科技开发部主任、科研科科长、玉米研究室主任为副组长,有关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实施小组,其职责:①制定技术实施方案;②负责示范区农户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和补助物资的发放工作;③督促和指导农户按照方案要求做好大田管理和病虫害防治;④建立展示区高产示范工程档案、技术资料的收集和总结工作。 (2)项目分工明确

项目实施分工明确,保证了人员、技术到位。安顺市农科所负责制定技术实施方案和开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相关承担单位负责示范区规划和组织落实工作。

(3)建立完善激励机制:为了有效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推动项目顺利实施,保障项目任务完成,项目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奖励办法,按照所发(2004)46号文件《安顺市农科所科研质量考核管理奖励实施方案》、《安顺市农科所科研项目责任追究制度》规定严格进行管理。

(4)物资供给及时、管理科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示范点农户给予物化补贴(直接发放物资),补贴标准为尿素35kg/亩、磷肥20kg/亩、钾肥20kg、复合肥1包(25kg)、锌肥1kg、顺单6号3kg/亩,其中,种子、肥料补助面积699.1亩,种子补助面积2980亩;并由我所投入农药统一雇工进行病虫害防治。对示范样板点进行动态管理,在劳务及物资费用上实行总额控制,对达标完成任务的在规定补贴上给予一定比例上浮,对不达标或不能完成任务的减少或取消补贴。

(5)技术措施到位:示范样板点由所统一发放技术资料,层层开展技术培训,加强指导。每点派3名科技人员长期驻点包片包户进行田间技术指导,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项目领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到示范点进行督促检查保证了人员、技术的到位。做到“管理、组织、任务、人员、措施、督察”六落实,良种、物资供应到农户,技术指导到田头。(6)抓好高产连片示范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办示范、搞样板、建立高产连片示范点,定产量定指标,极大的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高产连片示范的宣传、辐射带动作用效果显著。

2、主要技术措施

项目实施中围绕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采取了三项适合贵州生产实际的技术措施 (1)宽窄行拉绳打点定距直播

在玉米生产中品种是玉米增产的核心,规范化栽培增加“密度”是增产的基础。针对目前我省、市玉米生产中品种的选用、栽培“密度”和规范化栽培技术问题是制约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问题,项目实施中大力推广宽窄行拉绳打点定距直播栽培技术,有效提高玉米生产上单位面积的栽培密度,从而确保玉米产量提高。该项技术操作简易,不再新增加其它投入,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见效果,农民省工、易掌握、易接受。该项技术的推广增产效果明显,确保了项目大面积示范产量指标的完成。 (2)育苗移栽

杂交玉米育苗移栽技术是玉米生产中一项有效增产的栽培技术,一是解决冬季作物与夏季作物之间的茬口紧张问题;二是集中育苗,出苗整齐、茁壮,移栽后群体整齐,为高产打下基础;但在我市及黔中地区春旱现象严重、土壤粘重、农村劳动力外出多劳动力紧缺,推广杂交玉米育苗移栽技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项目采取选择水源条件较好、农民容易接受的地方引导、指导农民实施“顺单6号”育苗移栽技术。特别是核心示范区,通过采取育苗移栽保证了项目各项技术指标的到位,为实现高产示范指标提供了技术保障。 (3)配方施肥、氮肥后移技术

通过推广测土配方合理施肥,改变传统的盲目施肥、过量施肥习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节本增效,降低了农民投入,也降低了项目投入,同时减少肥料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实施氮肥后移技术促进了后期灌浆充实,提高了子粒的饱满度,为实现高产提供了保证。

三、项目进度完成情况 项目期阶段完成大面积示范26.7万亩,加权平均亩产524.61kg;完成连片高产示范面积3679.1亩,平均亩产700kg以上,其中核心区面积699.1亩,经有关专家测产验收,加权平均亩产871.28kg;完成亲本扩繁329亩,生产母本种子6.25万kg,平均亩产261.51kg/亩,生产父种子2.33万kg,平均亩产258.89kg/亩;在四川省、云南省共完成“顺单6号”制种6017.8亩,生产杂交玉米种子152.25万公斤,平均亩产253kg/亩。项目期主要从种植方式、密度、n肥施用方法、微肥用量等方面进行“顺单6号”高产栽培技术专题研究,并进行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调查和制种技术研究。总结出“顺单6号”在海拔1000~1800米的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顺单6号”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已经获得受理;培训各层次人才共计6691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余份。全面完成项目阶段合同任务。

四、项目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

1、大面积示范

为使“顺单6号”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地服务“三农”,2009~2010年,项目在安顺市、贵阳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毕节地区完成示范面积26.7万亩,为项目阶段合同指标21万亩任务的127.14%,加权平均亩产524.61kg,为项目合同指标500kg任务的104.92%,各示范点平均单产比当地主推品种增产达80kg以上,完成项目大面积示范推广的示范面积和产量指标的阶段合同任务(表1)。

本阶段在安顺市的紫云县猫云镇、普定县白岩镇、西秀区大西桥镇和黔西南州兴仁县共完成连片示范片4个,超计划1个,高产示范面积3679.1亩,超计划2000亩指标任务83.96%,其中核心区面积669.1亩,超计划200亩指标任务234.55%。经省、地、县有关专家测产验收,两年加权平均亩产871.28kg,是高产核心示范产量指标700kg的124.47%。 由于玉米大面积连片示范样板展示直观,宣传、辐射效果显著,对加快新品

种、新技术应用推广步伐意义深远。因此,2009~2010年项目组在紫云黄土,共完成连片高产示范面积2369亩(2009年实施完成1000亩、2010年实施完成1369亩),平均亩产700kg以上,其中核心区面积289亩,经省、地、县有关专家测产验收,两年加权平均亩产887.39kg,是高产核心示范产量指标800kg的110.92%。其中2009年共完成高产核心示范面积150亩,经市农委组织市内有关专家及相关技术员临田随机选取上、中、下三类肥力地各1块,进行测产验收,加权平均亩815.81kg;2010年完成高产核心示范面积139亩,经贵州省科技厅组织省内有关专家临田随机选取上、中、下三类肥力地各1块,进行测产验收,加权平均亩产967.91kg。完成2009~2010年高产示范目标任务

第三篇:科技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

一、项目名称

《虾夷扇贝养殖技术示范及推广应用》

二、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根据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所确立的总体目标,到2007年来,全县新增底播增殖面积40万亩,新增浮筏养殖规模8万台,新增增养殖业户1500多户,增养殖品种10余个,鱼类海上网箱养殖也得到长足发展,鱼类养殖品种达4种,养殖规模5000多箱。其浮筏养殖产品产量年可实现8万吨,销售收入可达6.5亿元,利润2.5亿元;底播增养殖产品产量可达5万吨,销售收入可达5.1亿元,利润3亿元。

在项目的组织实施过程中,针对大量的增养殖产品销售价格不稳定和价格被流通领域所控制,广大增养殖业户微利生产的现状,我们适度调整了实施方案,把水产品加工业纳入了整个行动计划之中,通过发展水产品加工业,直接带动海水增养殖的稳步健康发展,全县水产品加工企业36家,年加工能力4万余吨,推广“五合一”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增养殖业户增产增收,规避增养殖业风险,同时达到双赢的目的。在众多加工企业中,我们重点在全县5个乡镇中扶持5个科技龙头企业鼓励他们自主创新,研发新产品,通过科技创新,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的能力。

三、农民增收及县财政增收情况,特色产业发展、科技培训、人才总结及科技成果(包括鉴定成果、专利、标准、新产品、奖励等)情况,科技服务能力提升情况,其它效益情况。

到2007年底县财政收入15301万元,比2005年9083万元增长68.5%;全县渔农民人均收入2007年达到19元,比2005年的人均12479元增长了28.4%,超过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指标。两年间共研发新产品10余个,增养殖新品种5个,申报各类专利7项,研究制定产品地方标准8个。在实施专项行动计划项目中我们着重开展如下工作: 一是确立长海县海域养殖容量与增养殖潜力调查研究项目。该项目由国家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中科院青岛海洋研究所、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生命科学院、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水产学院的专家组成课题组,于2006年5月开始进入实际性的调查研究工作,参与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近50人,县财政连续两年已投入资金300多万元。

二是确立虾夷扇贝穿耳吊养试验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确立主要是探索虾夷扇贝浮筏养殖新的模式,拓展深水筏式养殖空间。该项目经两年的试验研究于2002月20日,在大连市科技局组织下召开了鉴定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通过穿耳吊养和笼养的对比试验研究,探索了虾夷扇贝穿耳吊养关键技术,形成了实用性较强的生产技术工艺,且具推推广价值,总体水平国内领先。通过该项目试验研究进一步探索了一条生态养殖新模式,为该产品的筏式养殖技术推广应用开辟了新途径。

三是加强优质高效新品种引进及苗种繁育。为确保增养殖业提供优质高效苗种,我们先后组织开展了“栉孔扇贝杂交选择育种”、“皱纹盘鲍杂交育种及其养殖工艺体系”、“北美深水大扇贝引种及远缘杂交苗种繁育技术试验”等项目,这些项目的成功试验,在增养殖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增养殖业生产效益,进而也推动苗种的健康发展。

四是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长海县是以海洋渔业为主导的海洋经济大县,在海水增养殖业中虾夷扇贝是主导产品,为进一步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以解决增养殖业户单纯依赖销鲜的生产局面,为此近两年我们在虾夷扇贝深加工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新产品试验与开发,先后开发出虾夷扇贝柱连籽、虾夷扇贝半壳贝、面包屑贝柱、玉兰贝柱

、蒜球贝柱、杭椒喜贝、辣爆扇贝、冻煮扇贝串、鲜味全贝、鲜味贝柱、喜贝柱、盐烤全贝、香辣裙边、脆贝裙、番茄裙边等10余个新产品,为虾夷扇贝精深加工开拓良好局面,有力地带动了海水增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五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人才培训活动。为提高海水增养殖业和水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生产技能,我们始终把技术培训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多层次、多渠道,有针对性的开展适用技术培训。2006年至2007年全县共组织各类技术培训40余期,受训人员达5000多人次,编印各种贝类增养殖及水产品加工业技术丛书5000余册,印发各种技术资料10000余份,免费发送增养殖业户及水产品加工企业。在县电视台开办科技海岸线专题栏目,播放各种技术讲座30余次,投入经费10余万元,投资10万元建立了农信之窗和科技信息网站,为及时传递科技信息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试点县(市)在资金、组织管理及人员等方面制定的相关配套措施,试点工作管理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经费筹措使用情况。

在推进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共投入经费4.6亿元,一是增养殖业户和水产品加工业自筹资金2.57亿元;二是金融系统扶农资金小额信贷2亿元;三是县本级财政扶持资金250万元;四是国家科技部支持资金78万元。

上述资金主要用于新增浮筏养殖和底播增养殖生产物资、苗种等购置和水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等4.5亿元,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费500多万元,各类技术培训70多万元,开展送科技下乡等科技服务50多万元。

为保证富民强县的顺利实施,县政府成立了“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该项目的组织领导、监督与协调。县长任组长,分管科技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科技局、政府办、财政局、海洋与渔业局、发展改革局、环保局、质量监督局、农行长海支行的一把手任成员,办公室设在科技局,局长兼办公室主任。为推动这个项目的有效实施,县委、县政府先后研究制定了《关于新增海域推广虾夷扇贝穿耳吊养技术的优惠政策》,对开发新海域从事虾夷扇贝穿耳吊养新技术的业户,采取用海优先安排,三年免征海域使用金,三年内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100%奖励给企业等政策。出台了《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创新型海岛建设的意见》,县财政设立自主创新专项资资金,按照“统筹配置,突出重点”原则,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型企业创新以及重大核心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等。

五、试点工作主要做法及经验

我们在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工作中,始终把科技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一是认真组织各级各类项目的实施,注重新品种的引进与开发,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各产业技术含量。二是加大适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技术素质。三是加大对科技的投入,这是保证各类项目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四是鼓励企业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五是引领企业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结成合作伙伴,走合作研发、成果共享、利益双赢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比如说:皱纹盘鲍杂交育种技术及其养殖工艺体系项目,是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张国范研究员主持,以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大连市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协作完成的,本成果以种质特性研究为基础,以良种培育为核心,以健康苗种和高效养殖技术为主线,培育出“大连1号”杂交鲍性状有势的生物学基础,解决了养殖皱纹盘鲍的大规模暴发性死亡问题,使杂交鲍养殖成为稳定持续高效品种。杂交鲍苗种出苗稳定提高4~5倍,存活率提高1.9倍,生长速度提高20%,养成周期缩短1/4~1/3,生物学零度降低1.4摄氏度,耐温上限提高2摄氏度。该项成果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七、存在问题与建设

在实施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工作中,尽管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浮筏养殖模式需要进一步改变,以减轻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二是健康优质苗种繁育仍然十分重要,需要继续研究与试验。三是水产品精深加工尚未向海洋生物制药和海洋保健食品领域拓展。四是由于县本级财力有限,科技投入仍显不足。

下一步我们将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更加稳步扎实地把各项工作做好。一是继续 加大新品种引进繁育及试验,为增养殖业不断提供优质高效品种。二是加强浮筏养殖模式的研究与试验,探索出一条健康生态养殖新途径。三是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四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多途径、多渠道融资,加大对科技投入力度。五是继续开展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在各个领域广泛开展技术攻关及新产品研发,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六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科技富民强县各项工作。

第四篇:科技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

桐乡市科技计划项目

农业物联网下的农场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研究与示范

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

嘉兴市禹科农业设施工程有限公司于2013年5月申报了《农业物联网下的农场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研究与示范》,由桐乡市科技局批准立项,经过近一年精心实施,项目已全面完成预期目标。现对项目做总结情况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针对农户在种植过程中使用人工漫灌、渠灌导致费工、费水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的问题,通过硬件设施的改造,配上相应的控制设备及软件对作物生态环境实施远程网络查询和控制,实时察看每个测试区域的各种土壤、环境和光照等生态信息数据;通过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实现自动化管理、自动化控制和网上展示,以达到农业生态信息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和精确的肥、水、药等数字化使用管理的目的。

本项目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建设,目前各项经济和社会指标运行良好,基本完成项目原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通过设计、安装农业生态信息自动化采集系统、灌溉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软硬件配臵及具备远程控制及网络共享、电磁阀控制线路系统、节水与自动灌溉系统流程等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达到了精准控制作物需水量,减少人力投入的目的。

二、项目指标完成情况

2.1经济效益完成情况

至2014年9月,项目共布臵农业物联网应用作物栽培精准控制系统设备 亩,其中龙翔街道元丰村 亩,洲泉镇马鸣村 亩。通过项目的实施,大大节约了管理成本。Xxx亩试验基地聘用管理和技术人员共3人,全年共支付工资 万元。项目实施前种植基地共需要x名工作人员,每年支付人工工资 万元,每年可节约管理成本 元。

由于信息反馈及时,管理自动化程度高,管理科学、措施得当,水肥灌溉适合,植保防治迅速及时,试验基地种植的西甜瓜平均亩产xxx公斤,较之前提高产量xxx%,且品质能得到有效提升,按今年市场平均售价2.5元/公斤计算,xxx亩试验基地共增收 元。 2.2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完成情况

项目推广试验基地面积(精确)亩,通过农业生态信息采集及智能管理技术应用,营造相对独立的作物生长环境,摆脱传统农业对自然环境的高度依赖,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品质也能得到有效提升,明显提高单位产出经济效益,每亩平均可增加经济收入 元,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对农户增收效果显著。

同时项目推广肥水同灌、精准施肥,显著提高了化肥利用率,有效减少了化肥使用量,每亩平均可节肥 公斤,明显减轻了种植过程中的面源污染,对于我市农业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发展低碳经济做出重要贡献,社会效益相当显著。 2.3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1、对农业生态信息自动化采集系统、灌溉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软硬件配臵及具备远程控制及网络共享、电磁阀控制线路系统、节水与自动灌溉系统流程进行功能原理介绍,例如这样通过项目实施,红地球应每亩留果穗1600穗,每亩留枝2500个,每枝留主稍叶13个,副稍叶12个为最佳,全年施全氮15公斤、全磷15公斤、全钾30公斤效果最好。农场78亩红地球种植区共产葡萄162240公斤,经抽样统计,平均穗重1300克,单果重15克,以2012年红地球平均售价 7.8元/斤计算,实现了亩产效益32448元;以现代信息技术 (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监测及智能控制技术的结合应用,通过相应的电脑软件集成控制,形成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处理、监控和物联网管理而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自动化管理。

2、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项,包括 项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 ,名称: ;软件著作权10项,专利号: ,名称: 。

3、编写农业物联网下的农场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研究与示范论文一篇。(发表期刊、期号)

三、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农业物联网下的农场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研究与示范》项目计划投入总经费167万元,实际投入资金 万元,比计划投资减少 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 万元已于 年 月 日到位,其余由公司自筹。

四、推广应用前景分析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地增长和可耕地面积的减少,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发设施农业势在必行,通过摸索出一整套适合本地区生产的、行之有效的,能实现农场智能节水灌溉的系统,优化资源配臵和生产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主动性,减轻盲目投入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项目所应用的技术成果将适用于我省乃至全国现代化果蔬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及广大果蔬种植大户生产基地,推广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

嘉兴市禹科农业设施工程有限公司 2014年10月18日

第五篇:公路改建工程项目执行情况的报告

简介:铜川市耀州区柳林至印台区崾岘二级公路改建工程项目执行情况的报告,内容完整,符合规范要求。

关键字:公路改建,执行报告

一、工程概况

耀州区柳林至印台区崾岘二级公路是铜川市“φ”字型路网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有三级公路标准低、路况差,严重制约铜川西部煤炭外运和沿线乡镇经济发展。此段公路改建等级的提高,对于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于铜川西部煤炭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此工程项目设计起于耀州区柳林镇九里坡头,(设计桩号K0+000),经柳林镇、瑶曲镇、崔家沟、止于印台区崾岘梁与省道305线相接,路线原设计终点为K43+894.452,按耀柳路统一里程,此改建工程项目的起点统一里程桩号为K24+063.800,终点统一里程桩号为K66+271.827,全长42.208公里。(原工可研批复路线长度为44.285公里,因施工中局部路线发生多次变更,实际最终竣工路线长度为42.208公里)。技术标准按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建设,桥涵设计荷载汽-20、挂-100,路线设计时速每小时40公里,路基设计宽度8.5米,路面行车道设计宽度8.0米,路面结构层为30cm厚石灰土底基层或30cm厚石灰土稳定天然砂砾底基层,18cm厚水泥石灰土稳定天然(或级配)砂砾基层,4cm厚中粒式沥青砼,3cm厚细粒式沥青砼。路缘石宽度为2×0.25米,路肩采用与行车道相同结构满铺式进行硬化处理。路线平曲线最小半径9m(K35+400原下穿铁路立交处),回头曲线最小半径18.3m,直线最大长度580.222m,最大纵坡8.74%,最短坡长50m,竖曲线最小650m。全线新建桥梁3座,由陕西交通公路设计有限公司设计,铜川公路管理局勘察设计所完成全线路基、路面及其它沿线设施的设计。公路下穿铁路立交桥2座由西安铁路分局勘测设计所完成。

全线共征用各类土地313亩,拆迁建筑物9534.7m2,拆迁各类电杆535根。共完成路基土石方64.847万m3,沥青砼路面351.342km2,水泥混凝土路面47.020 km2,大桥1座,中桥2座,旧桥利用9座,涵洞94道,下穿铁路立交桥2座,防护工程53068m3,排水工程23426m3,反光标志牌82块,完成全线路面标线、绿化工程42.208公里,完成水毁工程55处(其中K36+ 800处山体滑坡正在抢修),在建瑶曲收费站1处。

该项目总投资为8996.7809万元。2002年5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2003年7月31日建成。该项目由铜川市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组织进行全线质量检测,整体工程质量达到了优良工程标准。

二、项目建设执行情况

(一) 项目前期工作的执行情况

铜川市计划委员会以铜计发〔2001〕26号文提出项目建议书,陕西省计委以陕计基础〔2001〕203号文件批准立项。2002年5月24日省计委以陕计项目〔2002〕454号文件批复了初步设计。2002年6月12日陕西省公路局以〔2002〕405号文件对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图预算进行批复,批准预算8996.7809万元。其中:财政债卷5000万元、省补助投资500万元,其余资金地方自筹。

本工程项目被列入铜川市2002使用国家财政债卷建设的重点公路建设项目,为了加强该项目的管理,经市政府批准成立了由副市长张东武挂帅的重点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铜川市交通局局长张东省任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由朱金行、高传明同志担任。市交通局于2002年5月成立了以高传明同志为法人代表的重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处,全面负责项目管理工作。

(二) 项目管理执行情况

1、建立健全管理处岗位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市重点公路工程建设管理处下设一个综合部,一个柳崾路现场管理组,管理处成立伊始,及时编制了《铜川市重点公路工程建设管理处管理办法》、《现场管理组管理办法》、《综合部岗位职责》、《工程质量监理人员管理办法》、《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廉洁自律制度》等相关规定,以加强管理,明确措施,形成了工作制度化、目标责任化的管理体系,有力地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开展。

2、工程招标执行情况

根据交通部《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和《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的规定, 2002年4月组织编制了《耀州区柳林至印台区崾岘二级公路改建工程招标实施方案》,并经省计委陕计项目〔2002〕354号文件批复,按照此方案的要求,全线路基土石方工程分七个施工段,由地方政府按照“民办公助、民工建勤”方式先期实施,既解决了资金不足的困难,又为后续路面的施工赢得了必要的时间和有利的工作面。

2002年4月铜川市交通局组织成立了招标领导小组。除路基土石方外,其余工程采取公开招标方式进行招标。通过资格预审的投标单位均是近五年施工业绩好、管理水平高和履约能力强的公路二级以上资质的施工单位。本次招标由铜川市交通局纪监室负责招标全过程监督工作,确保招标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紧张、有序而严密的进行。

2002年3月编制完成监理招标文件,2002年4月完成监理招标工作。由于路线较长,工程规模大,监理组织机构组成以陕西林华建筑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为第一驻地监理办、铜川恒远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为第二驻地监理办的一级监理管理模式。

2002年5月完成施工招标文件和《铜川市耀州区柳林至印台崾岘二级公路改建工程评标办法》的编制工作,2002年5月16日至2002年6月7日完成全线路面、防护、桥涵工程的施工招标评标工作。全线分为九个合同段,第一合同段K7+686柳林大桥;第二合同段K17+328及K17+421黑牛蜗中桥;第三合同段K6+820~K16+000路面基层、底基层及排水工程;第四合同段K16+000~K25+000路面基层、底基层及排水工程;第五合同段K25+000~K33+200路面基层、底基层及排水工程;第六合同段K33+200~K43+894.452路面基层、底基层及排水工程;第七合同段K33+358及K34+157公铁立交桥;第八合同段为全线防护工程及小桥涵工程,第九合同段为全线沥青砼路面工程及交通工程。

第五、

六、

八、九合同段由铜川市路桥工程公司承建、第一合同段由中铁一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第二合同段由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第三合同段由陕西省机械施工公司承建、第四合同段由西安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承建、第七合同段由西铁三原工务段建筑工程运输公司承建。

总之,通过工程施工、监理招标,选择了施工业绩好的施工和监理队伍,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占地拆迁及环境保障执行情况

市重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处结合省、市有关规定,及时编制了《柳崾公路环境保障征地拆迁补偿标准》、《柳崾公路水土保持方案》、《柳崾公路环境保障实施办法》,铜川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柳崾公路建设用地拆迁和环境保障工作的通告》,在公路沿线张贴公路建设宣传标语,散发公路建设政策法规传单,为柳崾公路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效果和社会监督力量。

按照省、市政府有关征地拆迁文件规定,为减少征迁难度,统一政策,节约投资,市指挥部办公室、市项目管理处通过和工程所在地印台区及耀州区政府协商,征迁及环境保障工作由地方政府承担,市政府同县区签订“征地拆迁及环境保障责任协议书”,建立了奖罚措施。为此,各县区政府由一名主管领导挂帅,县区相关部局为成员,以县区交通局为牵头单位,沿线乡镇主抓征迁工作。当地政府“一个窗口”对外负责征迁工作,工程征迁中,各征迁办主要领导吃住在工地一线,现场办公,耐心细致地做好征迁过程中村民的思想工作。对个别村镇群众提出的不合理的补偿要求,征迁组现场召开面对面的对话会、座谈会,和村民们促膝谈心,增强群众对公路建设重要性及其对于村民生产生活即将带来的巨大利益作用的认识,从思想上消除群众的无理念头并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对沿线所涉及的征地、拆迁、青苗补偿费等实行现金直通车,及时予以兑付。由于征迁工作机构健全,政策到位,责任明确落实,采取了封闭式征迁和环境保障管理的模式,为工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保证了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4.工程质量控制的执行情况

①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质量意识,明确质量控制程

序。在项目开工前,管理处根据交通部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办法和省交通厅有关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制订了《铜川市耀州区柳林至印台区崾岘二级公路改建工程质量管理办法》、《铜川市耀州区柳林至印台区崾岘二级公路改建工程质量监理人员管理办法》和质量控制例会制度。把质量控制作为工程管理永恒的主题,把质量管理做为改建工程的重中之重,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严格按照交通部和省公路局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办法,对改建工程进行严格管理。项目管理处以专文形式层层明确了工程质量责任人,建立了严格的“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管理体系,为了提高全体参建人员质量意识,多次组织施工单位、监理人员认真学习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及相应施工规范,使每一位工程建设者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为提高工程整体质量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加强质量工序抽检,增加试验检测频率,消灭工程质量隐患。

市指挥部办公室及项目管理处定期召开项目管理会议,不定期召开工地现场专题会议,及时处理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解决环境问题,通报施工质量及工程进度,严格按合同要求的工期进行奖罚,确定阶段性目标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同时在全线路基、路面施工单位中分别开展了“六比”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劳动热潮,确保了国债资金项目如期完成。

③开工伊始,首先加大对到场人员、设备的检查力度,要求施工单位加大资源投入,设备投入到位,只有保证一定数量设备才能确保工程任务的落实,尤其是技术管理人员要求素质高、技术能力强;各单位要建立健全自检质量保证体系,监督检查体系的正常运行;其二是针对土石方施工任务及“民工建勤”的特点,项目管理处下设现场管理组,与驻地办一起联合办公,及时解决工地变更等事宜,加快了工程施工进度;三是对沿线地质不良路段,尤其是K33~K43+894段地下水位高,层间水丰富路段,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处理,增加了纵向盲沟,铺筑了土工布,对于路床标高60-80cm含水量偏大的路段均采用天然砂砾逐段进行换填,消除了质量隐患;四是开展科技兴路活动,与长沙交通学院共同完成了路基层状土的压实变形观测及工后沉降研究,目前该项目正在观测研究阶段;五是对沿线构造物与市质站共同进行了破坏性检查,要求返工挡土墙及涵洞7处,对含灰量及压实度不足的路段返工4处,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中桥的浇筑空心板梁砼强度进行抽查,存在抗压强度不足,分析原因为进场秦岭525水泥为假冒水泥,材料把关不严,报废了6片梁,这件事在全线引起了震憾,增强了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六是在2003年春季最不利季节对全线路面弯沉进行了检测,重点对涵洞、挡土墙墙背路段及弯沉不足路段进行了全面挖除,厚度小于30cm的路段用C20砼进行了加固处理,大于30cm的路段下部采用C20片石砼等方案进行了修补,消除了质量隐患。七是在沥青路面施工中,根据铜川地区其它沥青路面的施工养护经验及后期病害特点,结合柳崾公路所处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质和重型车辆多的特点,为确保面层的施工质量,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对K6+800~K43+894段普通石油沥青砼路面面层变更为SBR-II型改性沥青砼路面,确保路面的施工质量。八是对桥梁结构物从始至终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高度责任心。充分利用已建构造物。如K18+050及K18+250两座双曲石拱桥,建于70年代,无设计施工资料,能否满足新的设计荷载和使用要求,经长安大学检测加固后符合要求,节约了拆除重建的费用。九是抓好重点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如柳林大桥桩基,为防止施工质量出现,所有桩基预制梁由陕西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检测,确保关键环节万无一失。

④加强工程项目的程序管理,确保工程实施质量。要求各施工单位、驻地办严格履行合同承诺,认真执行合同文件,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对于施工中涉及设计不完善和错漏现象,为了便于工作,我们根据省公路局工程变更程序要求,制定了柳崾公路工程变更管理规定权限,业主、驻地监理办都能认真执行。

⑤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我们还特别注重桥涵构造物的外观质量,树立典型工程,选择构造物外观比较差的典型和外观比较好的典型工程,组织全线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监理召开质量现场专题会议,由外观好的施工单位介绍经验。同时,责令差的施工单位拆除重做。在施工工艺上下功夫,做到措施到位,保证外观质量。为提高管理水平,在全线开展了以比质量为前提,比进度、比管理、比安全、比文明施工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由业主和驻地办联合成立考评工作组,具体负责对各合同段施工单位的考评工作,质量实行一票否决,对质量达不到规定分值的,当月不考评、不受奖,有力地促进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建设项目部技术组每月配合市质量监督站对全线各标段逐一进行质量抽检(从施工质量、内业资料、监理抽检资料、监理记录等进行检查),坚决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将质量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确保工程顺利开展。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柳崾公路全线完工后,总体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但今年7月下旬、8月28日及9月28日至10月4日铜川市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柳崾二级公路属于沿溪线,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各路段出现不同程度的水毁,沿河路段特别严重。经调查,全线共发生沿河路基冲刷坍陷、挡墙及路肩悬空、边坡坍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水毁路段43处,累计经济损失达人民币350万元。经市交通局和市项目管理处组织抢险,截止2003年10月30日全部抢修恢复完毕。

这次水毁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路段地质情况复杂,受投资限制一些设计防护和排水设施不尽完善,高填方边坡较大的路段未设出水口,路面雨水、水沟流水及沿河洪水集中冲刷,加之砂砾材料回填的边坡透水性强,边坡稳定性差,受冲刷后极易淘空、沉陷。其次本项目的路基工程采取乡镇“民工建勤”方式施工,路基土石方施工时对涵洞及挡土墙等结构物的关键部位及半填半挖、填挖交界路段的施工环节抓得不紧,经验不足,导致路面局部路段沉陷开裂等病害。 针对出现的水毁情况,市交通局、项目管理处及时组织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沿线勘察调查,对不同的病害逐个分析研究,提出完善的排水设施和防护加固设计图纸。经过监理现场监督,施工单位全力抢修,除K36+800处滑坡外,其余路段均完成。

5.工程进度控制的执行情况

为使开工初期施工单位能在短期内走向正轨,根据合同文件要求,同监理工程师一起,逐个标段组织检查主要人员、机械设备进场情况及施工组织设计的落实情况。针对查出的问题,限期改正,使机械设备和工作人员基本达到投标书要求,工程很快进入正轨。

根据工程总体计划,下达计划,各合同段按工期要求和下达的计划,做出月施工计划,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执行。为保证各施工单位在合同工期内完成施工任务,克服了行车干扰大,季节不利,资金到位率低,工期紧等困难,自我加压,日夜奋战,并制订了《柳崾公路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办法》。管理处高传明处长不定期突击检查项目管理会的落实情况,经常抽调中心实验室人员进行质量抽检工作,特别抽检夜间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积极配合协助质监站对各工程项目的抽查,认真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总体进度计划要求的各阶段任务目标的完成和总体质量目标的实现。同时,省公路局、铜川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交通局领导经常检查指导工作,给全体建设者以极大的鼓舞。由于加强了实施性总体进度计划的宏观控制,在施工中加大工程进度计划管理,最终保证了主体工程按期竣工。

6.工程费用控制的执行情况

为了严格控制投资,管理处制订了严格的工程计量支付和变更费用控制程序,建立了施工单位工程计量支付和变更费用台帐。工程伊始,就要求承包人和监理对合同段的工程设计数量进行认真统计复核,并报批;复核后确认的数量在未产生设计变更时即作为工程结算的最终数量,施工过程中不得再做变化。在计量支付时,要求各承包人应附经监理工程师签认的计量凭证和试验质检资料。未附相关试验质检资料的不予计量支付;试验质检资料不合格者,不予计量支付。坚持尊重设计,变更设计严格按照审批程序,逐级把关,严加控制。

工程管理过程中,为了减少工程投资,节省每一笔费用,对工程资金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一是认真细致地对待每次支付,严格审核,做到了每支付一项费用,原始资料齐全真实,有根有据。二是严格管理变更设计,防止产生漏洞,实行了施工单位、监理、业主联合现场办公,大小变更,业主必须深入现场一杆插到底,制定变更方案,核定工程数量,审批上再严格把关,变更工程完成后,三方再到现场具体量验。三是精打细算,坚持建设标准不降低,本项目发生大小变更237项,增加变更资金1018万元,但工程费用仍控制在批准预算以内。四是为了保证到位资金全部用于此项目,防止施工单位资金调用于其它工程,规定各施工单位为本工程项目建立一专用的银行帐户,大额资金及材料款的拨付受业主的直接监督,以保证业主提供的资金能专款专用。在资金结算和拨付及时方面,业主尽了最大努力,而且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积极争取贷款,保证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柳崾公路施工图预算批复为8996.7809万元,而目前该项目实际落实资金6812.195359万元(其中:省筹拨款5000万元、省补助500万元,地方自筹3496.7809万元),与审批预算相比尚差缺口资金2173.352411万元。

为了圆满地完成此项目建设任务,为社会提供良好的道路运输条件,该项目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严格控制投资。项目竣工决算为8985.5477.70万元,工程节约投资11.23313万元,项目总造价控制在上级批准总预算之内。

三、尾留工程

1、K36+800处滑坡,目前正加紧施工,该处路基水毁工程预计2004年元月份完成。

2、K20+610瑶曲收费站工程,因上级审批建站晚,未能和整体工程一并完工。计划于2004年3月完成。

四、竣工验收的准备情况

铜川市耀州区柳林至印台区崾岘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已于2003年 12月 6日进行了质量检测,各标段工程质量和总体工程质量均达到了优良标准。其中提出的修复、补救工程除K36+ 800处滑坡正抢修外,其余已全部完成,经监理工程师和铜川市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检督站检测,整体工程质量达到了优良工程标准。

目前该项目已按交通部和省交通厅、公路局的有关规定编制完成了竣工文件、档案预验收和竣工决算。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工程质量监督等单位均已编写完成该项目的工作总结和报告,项目管理处已准备好竣工验收前的一切工作,现已具备竣工验收的条件。

五、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在征地拆迁环境保障方面,由铜川市政府同各县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一个窗口”对外,落实责任,加大奖罚力度措施,为工程的征迁工作节约了资金,加快了进度。仅用半个月便完成了全线40多公里的征迁任务,打开了路线走廊,创造了铜川公路建设征迁史上最快速度,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未出现大的阻挠施工现象,给施工单位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

(二)加强项目实施前各项筹备工作

在管理处人员使用上,抽调了一些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人员进入管理处,全面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工作。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制订实施,使各项工作在一个统一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工程招投标、项目管理等前期准备工作,为工程的正式开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在工程建设中,对部分施工图设计与实际地形不符的路段,结合具体地形情况,进行了设计变更,使设计与具体的工程情况相符合,提高了设计质量,进而使设计更好地指导施工,从根本上保证了工程质量。如K33+358公路与铁路平交口,由市交通局与铁路部门联系沟通,将平交改为公路下穿式立交,双方共同承担改建费用,保证了行车安全,提高了通行能力。同时,在工程变更较多的情况下,为控制投资,对每一项变更均按审批权限结合实际进行了严格地审批,节约了工程资金,使总费用控制在投资范围内。

(四)通过在全线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施工单位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了各参建单位的生产潜力,加快了工程进度。由于在劳动竞赛中,将进度、质量和安全纳入重要控制指标,促进了各施工单位进度、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工程的质量、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五)在工程质量方面,加强了质量抽检频率。建立了完善的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抽检体系。在此基础上,建设项目部技术组每月配合市质量监督站对全线各标段逐一进行质量抽检(从施工质量、内业资料、监理抽检资料、监理记录等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质量规范的,要求施工单位立即进行返工处理,直至达到要求为准,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工程质量。

(六)采用改性沥青、土工合成材料等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加强同科研院校横向联系,提高试验检测手段,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

(七)通过柳崾公路一年多的建设,在工程管理中,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些好的管理方法和程序,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留下了一些遗憾。如“民工建勤”工程施工质量保障方面管理措施不到位、还存在一些漏洞,部分管理措施、规章制度未得到充分落实,监理单位的监理水平、施工单位的施工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完工路面在超重车辆作用下不同程度出现早期破损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工程管理中予以改进。建议接养单位加强公路两侧红线控制的管理和日常养护工作,禁止超重超限车辆的通行,确保道路的使用寿命。今后,我们将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做好铜川市各项重点公路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促进公路建设事业再上新台阶。

上一篇:项目月度工作总结模板下一篇:新媒体与政务服务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