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妇联的工作总结

2023-01-19

无论是刚进职场的我们,还是成长路上的奋斗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吸取他人与自身的教学,优化自身的工作方式。在长时间的工作下,我们自身的工作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用于记录与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某地区妇联的工作总结》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某地区妇联的工作总结

某地区工会的工作总结

县总工会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总工会的具体指导下,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主线,以实施《劳动合同法》为契机,以加强工会能力建设为保障,继续深入开展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五好”工会组织创建、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创建、困难职工帮扶活动。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提升工会工作水平,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半年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1、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瓜州县十三届二次全委会议精神及省市工会重点工作部署,规范和完善各项工作职责,坚持每周学习日制度,学习交流思想工作经验,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实施治慢工程为突破口,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得到有效提高。

2、帮贫扶困和送温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们在经过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工会帮扶职能作用,积极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金秋助学”等帮扶活动,努力为特困伤残职工、工亡职工遗属、大病致贫职工、单亲困难女职工、就业困难职工以及困难农民工提供帮扶救助。今年“两节”慰问活动,得到了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县政府拨专项慰问款81450元,县总工会自筹13250元,全县共慰问343户。共慰问困难职工305名,每人慰问金250元,其中:生活困难职工174人,伤残职工35人,职

工遗属32人,企业离退休困难人员64人;慰问各级劳模15名,其中:全国劳模1名,省劳模10名,省劳模遗属2名,市劳模2名;慰问2007年度科、教、文、卫等战线先进工作者23名。五月份对3户因病致困职工家庭进行了及时求助,发放救助金1500元。

3、广泛开展评优树模和表彰奖励活动。一是今年在全县各行各业共评出“德技双星”标兵15名,科教文卫先进个人13名,先进工会工作者10多人,工会工作先进集体10多个,在县总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进行了表彰奖励。二是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积极谏言,经县委、政府批准,今年首次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县级劳动模范评选及表彰活动。经全县各行各业广泛推荐,五一前县委政府对评选出的陈万海等10名县级劳模模范进行了隆重的表彰奖励。评优树模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群众热爱劳动、勇于奉献、学习先进、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忘我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提前实现“翻番升位”奋斗目标多做贡献的积极性和热情。

4、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五一前夕,投资5万余元,购置户外健身器械20多套,在县府街党政综合楼及公安局前建成职工群众户外活动广场,为职工群众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健身场所;春节期间组织开展了第一届全县职工文艺汇演,三八妇女节前开展了全县女职工趣味体育比赛,与县文化馆一起举办了“奥运之声戏友会”、“劳动者风采”文艺晚会等职工文艺演出,既丰富了职工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又提高工会的知名度,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好评。

5、胜利召开xxx县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经县委同意,按照市总工会的安排,4月26日隆重召开了xx县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全县各行各业选出的140名工会代表和40多名列席代表欢聚一堂,共议工会发展大计。县委xx书记、xx书记等县上领导和市总工会

xx主席及各县区市工会主席到会祝贺。会议圆满完成各项任务,选举产生了xx县总工会第八届委员会、第八届经费审查委员会、第八届女职工委员会及县总工会领导机构。

6、工会自身建设有了较大提高。今年经省、市工会通过公开考试,选拔了四名工会组织员,县总工会职工队伍不断壮大。购置配备了4套办公桌椅、3台电脑和其他办公设施,办公条件进一步改善,为更好地开展工会工作提供了人力保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7、为地震灾区献爱心。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后,县总工会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号召向灾区捐款,党员干部积极缴纳“特殊党费”。总工会与县工商联积极号召全县企业广大职工为灾区捐款110207元。按照省市工会安排,由工会系统向地震灾区捐款11290元。

8、宣传工作。完成了各种党报党刊的征订和工会报刊的分配发行任务。完成新闻稿件13篇,被工会报刊采用4篇。完成调研报告及论文6篇,被《五月花》采用2篇。

9、组织建设。今年,通过中小企业局工会、xx镇总工会积极工作和共同努力,重点对县城和xx镇两个工业园区新建企业加强《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的宣传学习,加大建会力度,在投入正常生产的20户企业和北大桥社区组建起了工会组织。止六月底,新建基层工会组织21个,基层工会总数达到215个,新增会员1018人,会员总数达到12285人,按时完成市总工会下达今年新增工会组织20个,新增会员1000人的目标任务。

10、其他工作。按时完成了植树造林、环境整治等工作,及时完成县委、政府安排部署的其它临时性工作,积极参加各部门组织的集体活动。

二、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是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民工还没有组织到工会组织中来,这部分职工的维权工作亟待加强;二是基层工会缺乏活力,作用发挥不够,非公有制企业建会难。

今后的工作中,要积极探索新的建会模式和途径,改变现有的工会组织以企业为单位的建会模式,采取建立系统工会联合会和行业工会联合会等方式,建立起几个大的基层工会组织,加强党对工会组织的领导,努力解决好经费问题,改变工会干部的角色,充分有效发挥工会基层组织的职能作用。

三、下半年工作

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困难职工生活状况调查,进一步完善和充分困难职工档案,在加大困难职工帮扶求助上下功夫;认真摸排考入重占大学的困难职工家庭情况,积极争取“金秋助学”资金,加大对困难学生的求助;继续大力加强基层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和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创建工作,更进一步建立和改善职工维权环境;加强劳动法律监督检查和劳动安全检查,重点加强对劳动合同签订和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劳动合同的签约率和履约率;完成企业及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厂务公开情况进行专项调研。

第二篇:某地区重点学校工作总结

一、育人须育源,打造健康教师团队

教育法规政策是教育的航标,而沿着航标前行的则是舵手——教师,舵手的队伍建设直接决定着航行的成功与否。因此多年来,江安小学一直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育人的源头来抓,作为规范办学的基础工程来抓。

教学政策的落实,教育理念的实施,教学行为转变的落脚点都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身上,因此,教师的行为首先得规范、健康。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传播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着,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教学文秘杂烩网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所有这些,都要求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师队伍,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在江安小学,教师的师德观、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等通过各种活动与措施逐步形成。

1.师德观:教师不仅是奉献甚至献身的化身,更是一个用人格魅力引领孩子形成健康身心的教育资源,教师是表率,更是促进者,教师是榜样,更是学校文化的象征,教师应该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感召力,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

2.教育观: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自我教育、终身教育的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主要任务。

3.学生观:把学生看作虽有不足和幼稚,但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动能动性,有可能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人。尊重学生个性与差异,培养有个性的人。

4.教师观: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将来的教师将不再是“单干户”,而是有多个教师组成的“教练组”,形成一个教育的具有向上凝聚力的团队。

几年来,为了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和谐向上的教师团队,在用人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等方面学校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于探索,全体教师的工作事业心、责任感有了明显的提高,师德师能水平有了快速的提升,创新意识,教育资源意识明显增强。

在江安小学有一个一票否决,即师德考核不过关者不予聘用。在教育教学中,凡有违反师德规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调查核实的确定的,第二学年将不予聘用。

学校将全员聘任制度推行到实处,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能力申聘岗位,在申聘过程中,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年龄大小,一视同仁,考核组根据各位教师的申聘报告,结合岗位需要以及申聘者的能力特长予以聘任。

此外,学校还实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骨干教师、教坛新秀选拔制度,考核奖惩制度,教育教学过程考核制度,教育教学科研考核制度等制度,当然这些制度只是管理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说,管也是为了达到不需要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启发教师的教育自觉。相信有了这样的育人源头——健康积极的教师团队,一个纯净的育人环境就在江小形成了合力。

二、育人必育心,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在于热爱学生。育人先育心,育心是根本,抓住根和本,黄土能变金!在当今的时代如何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键看管理者是否真正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就应该把培养新时代的公民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把品德、知识、能力统一纳入学生评价体系,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指导和管理教育教学工作,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和评价体系的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切要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按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针对过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导致的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竞赛多,学生课业负担普遍过重;只重视考试科目的教育教学,忽视音乐、体育、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综合素质养成性课程;违反《义务教育法》等问题,江安小学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落实具体有效措施,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江小人深知,育人必先育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是第一位的,因此,在规范办学行为江安小学有着自己独特的做法。

1.盯着书包的“摄像头”。

以往学生课业过重,原因是学生的课外辅导资料,课外作业本特多,说实话有的书包至少有十斤重,大人都要双肩背才不觉得吃力,孩子背来背去都快变成驼背了。究其原因,课程太多,作业本太多了,加之学校要求孩子午休时必须统一看课外书,孩子往往带了大部头的小说到校,家长又主动给孩子买了过多教辅资料,这也是导致书包过重的原因。为给学生减负,

江安小学有一个盯着学生书包的“摄像头”,这个“摄像头”就是学校黄美兰校长的一双眼睛,每天清晨,校长在校门口迎接学生上学,每天放学,校长也在大门口欢送学生离开学校,校长用自己的“摄像头”,摄下违反规定的书包,发现异常必然追究原因,并立即

改正,有了这样的一个关爱学生的“摄像头”, 学校从不组织、推荐学生集体购买习题集、练习册等应试材料。学校和教师也从不滥编、滥发、乱用教辅资料,从不向学生摊派练习册、习题集、考试卷及课外读物。因此江安小学孩子的书包是清爽而又轻松的。

2.校长室里的常客。

学校校长室经常会邀请一些“小客人”,这些“小客人”可都是江安小学的学生,他们基本每周都要在校长室里作客,校长会邀请“小客人”将自己的家庭作业告知学校,在校长的经常邀请下,江安小学学生,没有一个人的家庭作业量是违反江苏省“五严”要求的。学校教研组每周也对教师所布置作业的作业量、科学性等进行监督检查,并督促同班级各学科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加强协调沟通,避免学生课外作业量超限。从而更规范了老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校的教育行为。

3.保障课程的巡逻人。

为了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江安小学教导处就成了江安小学保障课程的巡逻人,他们轮流查课,轮流督促老师们严格执行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方案。

在教导处巡查的中,江安小学各功能部室的使用率达100%,走进江安小学看到的学生有的在艺术的殿堂里徜徉,有的在科学的神殿中探究,有的在体育的天地里张扬,他们用规范的行为,给了孩子一片展现童年快乐的舞台。

4.学校恒远的大钟。

在江安小学“益能”综合楼上,有两面大钟,每天清晨8:00,悠远的钟声响起,学校大门打开,学生才开始走进学校,每天晚上4:00钟声响起,学校开始寂静下来,学生已

经全部离开学校。这两面恒远的大钟,确保了孩子们在校学习文化课程的时间,从而更有效地保障了孩子的睡眠时间,从真正关心学生健康的角度规范了学校教育行为。

5.永远的公开窗口。

学校收费均严格按市物价局、财政局、教育局核准的项目及标准执行,按规定实行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专用票据,统一开具发票,统一发票核销。同时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及时在“收费公开栏”、“校务公开栏”,公布省、市、县文件规定,公布各项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公布财务收支情况等。及时发放《致家长一封信》《收费通知书》,学校醒目位置张贴公告让学生家长明白、放心。在所有学生、老师、家长心中,有一个永远公开的窗口,那就学校的财务、校务、政务公开橱窗。

6.不经意的“调研”。

在江安小学学生心目根本就没有考试的概念,但是,学生的文化课程是如何得以检测呢?请看,“五年级英语百词赛”、“细心计算小博士”、“古诗文竞背”、“科学探究大猜测”、“历史小常识”……一系列班级或年级组的小活动中,学生的所学自然在活动中发放异彩。这样的活动,不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调研吗?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展示,在兴趣盎然中竞争,这样的调研,难道不是从育人必育心的角度来思考的吗?

诚然,我们看到现在大多数工作,都形成一个工作领导小组,校长都是组长,学校行政组成员都是成员,而江安小学是将工作领导小组变为了工作组,从校长做起,从行政组人员开始实施,将工作做实在做细致,正如江安小学的黄美兰校长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学校没有严格的办学标准,怎么能让老百姓放心呢?”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办人们满意教育的。

三、育人得育魂,特色铸就生命质量

有家长总在担忧,像这样的规范,我们的孩子都生活在农村,大都是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的留守儿童,学校是给了孩子玩和快乐的权利了,但我们的孩子在知识能力上有什么发展呢!是啊,学校是育人的摇篮,如何奠定孩子的人生底色,铸就孩子的生命成长质量呢!江安小学在规范办学的前提下,打造特色,孕育灵魂,提升孩子的生命质量。

江安小学地处在江苏苏中的通海如泰地区,这里曾活跃着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劳苦大众自己的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1926年,在现江安镇鄂岱村成就了江浙区党委直属的苏北农村第一个中国共产大支部。1930年4月3日,根据中共中央和江苏省委指示,中国工农红军第14军在如皋西南乡贲家巷宣告成立。红十四军的光荣传统在苏中大地上遍结成果,独特的人文历史提供了很好的德育教育素材,有着丰厚的教育资源。

江安小学借助江安老区的独特的人文资源,将老区的精神注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极力打造“红色教育”校园特色,主要体现在“红色德育”、“红色课堂”、“红色艺术”、“红色体育”、“红色科研”等几个方面。“红色德育“是将革命传统教育与小学生可以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四自”(自立自理自强自律)、意志品质教育相结合等特色德育教育。 “红色课堂”即发扬专注的钉子精神,努力进取的课堂,课堂中师生水乳交融,思维交流碰撞。“红色艺术”即将敢闯敢拼的创造精神渗透于学校的艺术教育中,让学校的艺术之花绽放美丽。

当然任何一项研究与特色的形成,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的,学校不仅仅是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并接受这样的教育,还将注重育人氛围,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自己的特色。将以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为切入点,通过熏陶、体验、实践等活动,对学

生进行道德人格、学习品质、体育艺术、科学实践等各方面进行教育,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孕育学生的灵魂,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第三篇:某地区教育委员会工作总结

2011年,成都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工作,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确保了在大灾之年全面完成各项既定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重大胜利,教育重建取得重大进展

(一)行动迅速,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及时深入一线,靠前指挥。“5•12”地震灾害发生后的当天下午,在通讯中断、情况不明的情况下,教育局领导及相关处室同志立即赶赴都江堰、彭州、邛崃、大邑、崇州、温江等区(市)县,深入受灾学校现场,了解学校受灾情况,指导开展救灾工作。

建立指挥有力、信息通畅的工作机制。及时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全市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应急指挥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信息报送组、排危工作组、后勤保障组、宣传组、应急分队,明确了各职能小组的职责,落实了有关工作人员及责任人。建立了局领导专人帮扶重灾区、处室对口联系区(市)县制度,信息日报制度。 科学有序开展抗震救灾工作。把抗震救灾、抢救师生生命作

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全市各级教育系统的领导干部靠前指挥深入重灾区,深入学校一线,身先士卒,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全力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5.12地震灾害发生后的9天内,全市教育系统(除受灾严重的都江堰、彭州等区县)共派出机关工作人员1293人,18448人次,赶赴2011所中小学、幼儿园参加抗震救灾工作。

(二)落实保障措施,抗震救灾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学校恢复上课是社会恢复稳定和正常的重要标志。5月13日,局党组作出了“从14日起,中心城区恢复上课,全市逐步恢复上课”的决定。5月18日,市教育局组成20个工作组,分组赴市属学校、19个区(市)县及高新区督促复课工作。5月20日,下发《关于灾后教育教学工作的紧急通知》,统一调整全市教学时间,并指导各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开展防震知识教育,调整期末考试方式、加强校舍动态监测,建立安全应急机制。 一是校舍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灾后校舍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加强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校舍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组织力量,与当地建设部门联合对区域内所属学校建筑进行了拉网式排查、鉴定,对所有高考用房进行了反复鉴定。9月1日前,完成了全市661所学校,共计261.3万平方米校舍的维修加固工

作。目前,已启动92所学校,建筑面积69.7万平方米的校舍重建工作。

二是资金物资保障有力。积极争取并落实中央、省、市专项资金3.5亿元(为四个重灾区安排中央专项资金1.8亿元),调整部门预算1200余万元,为市本级学校安排100万维修加固专项资金。紧急筹集、调拨救灾物资,包括:防雨帐篷3140顶、被子与毛毯4718床、棉被2300套、防水床垫6400床、价值6000元的药品,以及食品与生活用品等多种救灾物资。

三是教师资源适时补充。制定《成都市教育系统帮扶我市地震重灾区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工作方案》,选派190名特岗计划教师赴极重灾区农村学校任教,建立中心城区对口援助极重灾区学校满覆盖的对口帮扶机制。

四是心理援助工作积极开展。组织编写、印发30万册抗震救灾心理援助手册,启动“5.12”灾后心理援助行动,与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联合启动“灾后中小学心理援助自愿者行动”。全市共派出专业心理辅导人员130人次,分赴73所学校,对14.86万名学生、1200名教师开展防震知识教育和心理辅导活动。此项工作,获得了社会各界和省教育厅肯定,并在全省灾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

通过全系统的共同努力,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 6月23

日,全市138万中小学生全面复学、复课,基本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并组织都江堰高三年级4000师生转移到农职院复习迎考,组织、指导汶川威州中学2800名师生到龙泉复课。

(三)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灾后教育重建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灾后重建“三年恢复重建,五年全面提升”的总体要求,运用统筹城乡发展的办法,制定并下发了《成都市中小学灾后重建工作指导意见》和《关于做好我市受灾区(市)县中小学校灾后重建工作的通知》。根据“小学相对就近、初中进镇、高中进城”的原则,分步实施灾后重建项目,努力把重灾区建设成为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样板,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示范区。确定了“一年全面重建、三年全面提升”的教育重建目标,即用1年时间完成全市重灾区中小学重建工作,用3年时间实现灾区学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明显提升。

根据市委、市政府灾后“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的指示精神,提出了中小学校灾后重建的四项原则,包括:彻底消除震后产生的学校危房,确保学校无安全隐患;结合全市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各地小城镇建设规划,科学调整学校布局规划;按照教育部2005年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提高学校建筑设计抗震等级,按照8度抗震设防设计建设。以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方式,先期启动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邛崃市重灾区学校重建工作,计

划由先建过渡房,再建永久性建筑,学校抗震烈度标准经建筑专家委员会研究后确定,并指导当地政府科学规划、定点定位。

按照校舍安全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了661个维修加固项目、277个重建项目。目前,已启动92所学校,建筑面积69.7万平方米的校舍重建。2009年9月1日前,所有重建学校建成投入使用。

二、探索和创新机制,推动统筹城乡教育灾后重建试验区建设

坚持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灾后重建,以统筹城乡彰显灾后教育重建特色,力争把重灾区建设成为全国灾后教育重建、科学发展的样板。

一是积极探索建立区域合作的教育灾后重建机制,灾区教育品质提升初步显现。与市财政局共同下达了2011年中央危改资金项目88个,中央配套资金2356万元、市级配套资金1666万元、县级及其他资金2214万元,切实做好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作。抓住灾后重建的历史机遇,聚集优势资源,汇集政策支持,聚合关联产业,充分发挥灾后教育重建的聚集效应,协调、指导援建、捐建、共建等规划和项目建设,推动极重灾区与重灾区学校办学条件现代化。同时,把物质援建和精神援建有机结合,加强与东部沿海等援建省市合作,努力提升教育品质。目前,已与上海等省、市在教

师和干部交流、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异地就学、就业等方面开展了密切合作。

二是努力构建管办分离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机制,均衡教育范围不断扩大。制定了全市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由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进全市农村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制定了《成都市农村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标准》、《成都市农村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设计及设施设备配置基本要求》,召开了“成都市农村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经验现场交流会”。强化政府责任,将均衡教育向学前教育延伸,推进农村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构建“政府建设、社会领办、规范管理、限价服务”的机制,逐步在全市每一个乡镇新建或改扩建一所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实现优质幼教资源满覆盖,满足农民对优质平价幼儿教育资源的需求。

三是深化倾斜农村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教育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统一县镇和农村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农村小学和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已分别达到300元/生.年和500元/生.年,均提前一年达到了国家制定的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段中小学1校舍维修改造测算单价标准,从400元/㎡提高至500元/㎡,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稳步推进化解“普九”负债,截止目前,已落实省、市两级财政化债专项补助资金3.2亿元,实

际化解债务约2.8亿元,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是深化扶薄扩优发展机制,优质教育资源规模不断增加。结合灾后重建,深化落实《成都市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行动计划》和初中办学水平提升计划,加强对区县扶薄工作指导力度,加快薄弱学校硬件设施建设与改造。今年,改造完成薄弱学校60所,基本完成中心城区薄弱学校校舍改扩建任务。通过建立薄弱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设立农村中小学教师特设岗位,建立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一对

一、捆绑式、品牌输送、联合体帮扶指导制度,引导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交流、任职等方式,改造完成初中办学水平提升计划学校40所。统筹、整合、培育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品牌学校教育资源,不断增加优质学校学位,启动中心城区七大片区优质教育覆盖计划,将品牌学校引进商品住房集中建设区。树德光华校区二期工程和石室中学原址扩建工程基本竣工,分别新增4050个和850个学位;恢复树德中学初中办学;石室中学龙潭新校区及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完成项目立项;成都七中高新校区开始前期筹备工作;成都牛津国际学校启动建设。

三、深入开展惠民工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是城市义务教育段免除学杂费政策全面落实。全市已有 74万名农村学生享受了免学杂费和课本费。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部免除我市五城区及高新区以及市直属义务教育段

公办学校学生的学杂费和信息技术费。约250所学校的近30万学生在秋季入学时享受了免学杂费和信息技术费政策,直接减轻群众负担约9000多万元,如期完成“对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逐步实行免收学杂费政策”的目标。

二是教育资助活动不断深入和完善。今年春、秋两季,全市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9.9万名,全市2.3万名学生享受了生活补助费政策,资助金额5633.4万元。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初中从500元/生.年提高至750元/生.年,并将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范围扩大至总数的25%;对2.1万名生源地为汶川地震重灾区的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了资助;中央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资助2.8万名高中生,资助金额2826.7万元;10万余名中职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2万余名中职学生获得了国家对重灾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的特别资助,3万余名学生享受远郊9个区(市)县就读中职学生交纳与普通高中相同标准学费政策;拟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通知》,有条不紊地推进市属高校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审和发放工作。

三是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下发了《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1年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具体工作的意见》,免费向农民工发放《成都市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证明》。通过市、县两级努力,

2011年,我市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子女约15.7万人,其中在中心城区就读的为10.4万人,约占中心城区义务教育段在校生总数的29%。

四、进一步夯实基础,全面完成教育工作目标任务 一是中小学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根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化建设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求,做好城镇人口增长和中心城区教育容量的预测和研究,开展《成都市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十年规划》制订工作。目前,已完成《成都市普通中小学(公办)布点规划》,并通过市政府审核。通过撤并、合并、新建和改扩建等多种形式,撤并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的村小,建设一批农村寄宿制小学或完全小学,规划将现有的298所村小调整到150所。在对中心城区内91所中小学撤并整合的基础上,共规划小学400所,占地500.3公顷,提供学位49.4万座;规划中学219所,占地610.5公顷,提供学位38.2万座。

二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深化城乡教师交流互动机制,继续开展城区(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的服务活动,继续推进中小学干部教师定期交流活动。制定《依法保障教师待遇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和《教师居住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以县为单位开展依法保障教师待遇工作,通过修建教师集中居住住房和采用限价商品房等方式,妥善解决全市农村和城市教师住房困难问题。目前,都江堰等四个重

灾市(县)已将农村教师集中居住工程纳入了当地灾后重建规划,蒲江、金堂等区(市)县,采用新征地方式开展农村教师集中居住工作,蒲江县280户教师住房已完成征地和打围工作,金堂县118套教师住房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出台《成都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单位)校长(负责人)考核试行办法》。深入调研、精心策划、认真组织了“千名校长大练兵”活动。

三是义务教育段学校技术装备标准化满覆盖工作稳步推进。制定了《成都市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2011—2010年)》(讨论稿)和《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教育信息网络满覆盖、教育教学资源满覆盖和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满覆盖的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目标。制定《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及设施设备建设满覆盖工作实施意见》,并在蒲江县开展了试点。目前,武侯区和蒲江县已全面完成技术装备、设备设施标准化“满覆盖建设”,其余区(市)县将分期完成386所学校。

四是校际均衡监测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制定了《成都市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度监测方案》,通过对生均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生均教育装备值等12项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典型弱势学校及其弱势的方面,比较各区(市)县义务教育发展均衡状态,促进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别。目前已完成了对金堂县和温江区的

试点监测工作,同时指导各区(市)县展开了县级监测自查工作。

五是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升。2011年,全市小学招生10万人,6-11岁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104.2%,辍学率为0.12%;初中招生14.7万人,12-14岁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9.3%,辍学率0.47%;普通高中招生6.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收9.57万名新生,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比例达到93%;高考上本三线25291人,较2007年提高了7%,上本一录取线较2007年提高9.7%,夺得了2011年全省文理科高考状元,有两名学生分获国际化学、生物奥赛金牌。

五、加强制度建设,树立教育系统良好形象

一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制定了《关于“三重一大”决策程序暂行规定》,对市教育局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及实施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督促和指导市直属学校(单位)抓好制度建设,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强化救灾物资和资金的监管,拟定和下发了《关于做好抗震救灾资金及物资管理分配工作的通知》、《市本级中小学地震灾后校舍恢复重建专项资金使用归集拨付工作流程(送审稿)》、《关于严肃纪律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监督的通知》,严格规范了抗震救灾资金、

物资的接收、拨付、转运、发放程序。

二是加强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和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制订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5项制度,修订印发了《成都市教育局机关工作制度汇编》。结合成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实际,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内容、法律依据、办理流程等认真进行了再次清理和精简,将原来的13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调整合并成2项,将便民服务项目由1项增加到2项,取消了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行政许可项目2项。为进一步优化我市投资软环境,提高行政效能,将行政审批事项的审批时限在原法定时限的基础上承诺平均缩短了75%。

三是进一步规范教育招生收费行为。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招生收费行为的意见》、《成都市教育局治理教育乱收费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育行风若干问题的通知》。春季、秋季开学,先后共组织了15个检查组,由局领导带队,对收费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会同市物价局、财政局、纠风办等7部门开展了全市教育收费专项检查。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对调查属实的乱收费案件通报批评4起,对有关责任人处理:行政记过2人,免职1人,诫勉谈话2人。

四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参与教育部2020年全国教育中长期规划前期调研工作和四川省教育中长期规划研究编制核

心组工作。承担了四川省教育厅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与政策重大研究课题《在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背景下推进成都市教育现代化的研究报告》,并被确定为三十项重大课题和三项优秀课题之一。完成了市委组织部确定的《发挥成都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的重大课题研究,形成了研究报告。编制了《成都市可持续发展教育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对成都教育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和研究,总结历史经验,形成了《成都教育改革与发展30周年回顾与展望》。对成都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水平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比较研究,形成了《成都教育现状及成渝教育比较研究报告》。

五是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我市教育系统涌现出一大批舍身忘死,抢救学生的英雄教师和先进集体,其中彭州市白鹿九年制学校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抗震救灾英雄集体,都江堰市紫坪铺九年制学校龙池校区肖明清老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抗震救灾英雄,吴忠红、何智霞、蒲斌等老师为抢救学生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用大爱无声的感人事迹,谱写出爱生如子的伟大师魂。今年,有关我市教育新闻在各媒体刊登播出共3900 篇(次),其中,中央媒体500余篇(次)、省级媒体800篇(次)、市级媒体2600篇(次)。

第四篇:某地区街道办事处工作总结

2010年,淮川街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保发展、保稳定、保民生”主题,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大胆创新工作方法,一心一意谋发展,多方百计保民生。通过广大干部群众一年的艰苦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推动了街道经济社会事业较好较快的发展。

一、攻坚克难加快发展,经济实力稳步增强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一年来,街道工委、办事处坚定发展信心,从变化中捕捉机遇、在逆境中创造条件,抓好项目建设和商贸繁荣两个重点,全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全力以赴服务项目建设。以“两帮两促”、“创业富民”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强化“五个一”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项目责任,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石油公司危房改造、110KV浏阳变电站扩建及邮电路改造、浏阳河中学调规建设等项目拆迁工作顺利推进;鸿宇广场二期、名河鑫都如期开工;香山国际名苑、醴浏大厦顺利竣工;城东农改超、石板巷棚户区改造、火车站改造等项目有序推进。

(二)浓厚氛围促进商贸繁荣。积极筹办“第二届城市商务

节”,开展百户商家大促销活动,提振了商家信心,拉动了消费需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98亿元。成立了浏阳市服装行业协会,推动行业规范发展。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做活以商招商文章,引进肯德基等9家知名品牌企业落户淮川,实现到位资金3亿元,特别是通程商业广场、深圳人人乐购物广场等商业巨头入驻,有力推动了街道传统商贸业的升级,促进了商贸业的快速发展。

(三)勤征细管确保财税入库。面对街道税收面广税散的现状,街道充实力量组建了32人的协税护税队伍,进一步澄清了税源底子,规范了房屋出租等税种的征收标准,使税收征管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发展轨道,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3958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236万元,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年来,我们坚持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在经济稳健发展的同时,立足科学管理,注重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一)多管齐下保持大局稳定。紧紧围绕“打造平安淮川”工作主题,狠抓建立综治维稳长效管理机制和严打整治两个工作重点。成立了街道综治维稳中心和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立了领导值周制度,畅通了信访渠道,积极稳妥地调处和化解了拆迁安置、医患纠纷、企业改制等各种矛盾纠纷,确

保了重大节会的安全稳定和重点项目的施工环境;按“十个一”标准规范创建了40个平安小区,新组建了8支社区巡逻队,实现了街面巡逻和背街小巷巡逻一体化,治安和刑事案件得到有效控制;“六五”普法教育深入推进,居民法律意识进一步提升;公共安全常抓不懈,联合开展严打整治、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学校周边环境等专项整治活动20余次,居民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二)强化服务落实基本国策。一年来,坚持优质服务与基础工作并重、奖励兑现与依法行政并举,全面落实基本国策,稳定街道低生育水平。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百日行”活动,做好了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普查;认真开展省内“一盘棋”清查、数据录入工作,做到辖区人口底子清、情况明;严格兑现落实长效避孕措施等奖扶政策,全年共发放奖扶资金22.48万元,抓住社会抚养费征收和长效避孕措施落实两个重点,全年来,完成社会抚养费征收71万元,落实长效避孕措施580例,排查隐患76例,实现计划生育率97.01%,可望连续第9次蝉联长沙市人口和计生优质服务模范单位。

(三)建管并举营造优美环境。加快居民小区改造,投资70多万元重点做好了城东居民小区的环境整治工作;以创建人民满意城市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加大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整治,开展“万人清洁浏阳城”活动4次,加大马路市场、违章建筑等问题集中整治,累计拆除违章建

筑8290平方米;完善市政设施,重点解决了黄泥湾路下水道改造、鹿园路改造、西湖山路南段建设等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了城市防汛防洪防火工作并建立了应急反馈机制;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严肃处理居民反映的餐馆油烟污染和施工燥音污染问题。

(四)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认真落实惠民政策,关注弱势群体。进一步加大救助力度,采取集中救助与临时救助相结合,全年来筹集各类民政救助资金553万元,救济5376人次;不断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成立了浏阳市颐乐养老服务中心,采取集中养老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养老服务;以创业富民为抓手,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积极与企业沟通,全年新增就业人员2778人;廉租房分配、失业、工伤保险等覆盖面逐步扩大;实施教育强街战略,成立了全省第一家街道教育基金会,全面推进浏阳河中学继建工程,中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机关幼儿园通过长沙市示范幼儿园的验收;高度重视公共卫生管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开业,城镇居民参合率96.08%,认真抓好了“手足口”病、甲型流感预防工作,有力地控制了疫情蔓延;成功举办了“践行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区”等12次广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居民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五)、创新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大胆实践“选聘结合、三位一体”的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新模式,调优配强了社区

居支两委和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按照定网格、定制度、定职责、定待遇的“四定”原则组建了130名社区服务联络员队伍,有力延伸了社区服务触角。启动社区标准化建设,社区形象进一步提升,8个社区全面开通社区网站,社区服务更好,便捷高效;进一步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建立了23060户《居民信息档案》,并建立了信息收集-协调处理-督查反馈机制,畅通民意诉求,社区整体工作水平迈上新台阶。

三、扎实推进党的建设,组织保障更加巩固

一年来,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基层组织建设和管理创新,特别是通过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组织战斗力和党员队伍活力进一步增强。

(一)学习实践活动富有成效。紧紧围绕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采取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创新学习形式,保障学习时间,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的精神内涵;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小区橱窗、流动展板、印发宣传册、文艺快板、主题广场文化活动等各种形象广泛进行宣传,提高了群众的知晓率;认真抓好了联城社区党总支、人民路小学党支部“三个月三个阶段”的新模式试点工作,其活动经验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街道工委被授予浏阳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进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了“一社区一课题”的主题调研活动,以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等

形式收集意见360条,并切实进行了整改。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明晰了谋求科学发展的思路,提高了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基层组织活动不断增强。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扎实抓好党员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素质。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网格化管理,深入开展网格、小区党员“亮身份树形象”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以党建联席会为平台,积极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和党员联户活动,拓宽服务领域,党组织凝聚力不断提高;认真做好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开展浏阳河市场党支部流入党员的试点工作,比一比超市党支部列入全市党建工作示范点,基层组织活力不断增强。

(三)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升。采取竞争激励机制,按“人员分流、竞争上岗”原则调优配强了机关干部队伍;深入开展“两帮两促”活动,建立干部联网格、联企业、联项目制度,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实施费用分线包干制度,严格落实厉行节约的各项要求,有效节约行政成本;通过聘请专家授课、举办诗歌朗颂比赛、开办“青年读书班”、开展“干部月月学”活动等形式,不断提高了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进一步量化工作任务,注重考核督查,严格制度兑现,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更加务实;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立足教育防范,适时组织观看防腐倡廉记录片、举办廉政专题讲座、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大会、发送廉政短信、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等进行警示教育;突出制度规范,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八项制度,实施“一岗双责”;严格监督管理,健全纪检监察、社会督评员和工作督查小组督查的政风监督体系,自觉接受各方监督。

(五)民主政治建设凝心聚力。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积极支持人大工作、政协联络处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优势和作用;积极支持工商联分会、共青团、妇联、各协会组织工作,广泛集中民智,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努力形成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稳定工作形势严峻。企业改制、拆迁问题引起的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现象严重,传销活动、法轮功分子活动猖獗,不稳定因素依然严重存在。二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个别干部职工的自律意识不强,工作作风拖沓、松散的现象依然存在,主动深入社区、深入居民、深入企业服务还不够。三是社区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社区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服务水平还不高,在引导居民自治方面还有待加强,离居民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这些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积极探求解决方法,努力推动街道经济社

会事业的科学发展。

第五篇:某地区是否可以开发成旅游景点的调研报

我国的经济日益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也渐渐提高,旅游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利用假期去放松放松已经是很多家庭的常态了。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地区适不适合开发成一个旅游景点呢?我们要先对这个地区进行考察。小编整理了一个地区的调查报告:

一、国内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与××区的现状

旅游作为一项产业,在我国兴起虽然只有20多年的时间,但特点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旅游热点已经从古都名城和名寺古刹回归自然。随着五一节由大长假变为小长假和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设立,中短途旅游成了旅游主流,而在中短途旅游中,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就成了游客首选。原因就是住烦了高楼大厦,想体验一下土窑洞的感觉,吃腻了生猛海鲜,想吃土饭土菜换口味。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每年有1000万人次到京郊和河北、天津等地参加农夫一日游、樵夫一日游,吃农家饭,住农家炕,采摘新鲜瓜果,体验农家生活,四川省成都市双休日每天有20万人在郊区度过。陕西省合川县利用文秘杂烩网滩上的一块湿地开发的合川湿地旅游区,则成了西安市民双休日的旅游热点,成为陕西省的旅游紧点、收入大户。运城市夏县利用一个小型水库开发的泗交漂流项目,每天都有几千游客。就连曲沃海头村的全鱼宴和洪洞县的农家炖土鸡,也吸引了临汾城里的人常常光顾,不预定还吃不上。

相比之下,××区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却起步晚、发展慢,除贺家庄乡与临汾铁旅举办的乡村风情桃花会外,其余都是些星星点点的,虽然属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范畴却形不成产业的“个体户”,政府有关部门也未列入工作议程,农业部门认为是旅游部门的职能,旅游部门认为是农业部门的职能。因此,××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目前仍处于自发、无序、盲目的状态,与全国、全省及至周边市县相比差距极大。

二、××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区作为临汾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晋南中心城市,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条件和基础。

1、客源充足。××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最大的优势就是临汾市人多。临汾市区有常住人口50万,流动人口20万以上,按每年50万人,每人两次计算,每年可有100万人次到郊区旅游,他们要在吃、行、玩、购等方面消费,按每人消费100元计算,可为农村增加1个亿的收入,这样计算,并不是空穴来风,以贺家庄桃花会为例,2009第六届桃花会因为免除了门票,半个月就有10万以上游客,李家庄村民在餐饮、农产品销售、存车等方面毛收入达50万元(由于接待条件有限,仅有10%左右的游客可在桃花会就餐)。

2、资源丰富。临汾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的母亲河穿境而过,汾河两岸的滩涂、湿地、溪流、泉水、山岭、森林以及古遗址、古村落、古墓葬都是我们可以开发的资源,加之近年来发展现代农业的成果,如土门的千亩红堤、乔李的万亩辣椒、吴村的万亩林网、金殿的千亩莲菜、卧虎山万亩荒山绿化等,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3、条件较好。经过多年建设,我区广大农村交通、供电、供水、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生态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荒山绿化、滩涂绿化、通道绿化、村庄院落绿化的成果都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

具备了客源充足、资源丰富、条件较好的优势,只要充分利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一定会尽快起步,并且由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成为农业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发展××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建议

(一)发展思路

我根据对全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粗浅认识,初步提出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以打造尧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民情风俗、历史古迹和人文文化为主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重点发展并形成“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民俗文化游”和“自然生态游”四种模式,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扩大对外营销,使××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通过3-5年努力,实现“

十、百、千、万、亿”的旅游观光农业新格局。

“十”,即:打造10个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区:

1、卧虎山绿色农业观光区。以开发卧虎山旅游景点为基础,以卧虎山无公害红枣等农产品、李家庄九九鲜桃园和贺家庄双孢菇为重点,重点开发稍子面、双孢菇餐饮和窑洞宾馆,建成集旅游、休闲、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绿色农业观光区。

2、大阳山水田园休闲区。依托涝河水库、尧陵景区和大阳地处黄土高原的自然优势,以农家小院、果品采摘、涝河水上项目为核心,建成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山水田园休闲区。

3、贾得乡大苏休闲度假区。以贾得乡大苏丘陵山区为中心,依托山坡山沟自然条件 ,重点开发休闲度假。

4、尧庙汾河生态旅游区。依托万亩农业开发项目和草原项目,重点开发垂钓、草原项目、采摘等,建设集休闲、娱乐等水上和草原风情旅游区。

5、吴村绿色家园休闲区。以红旗路沿线为中心,依托万亩农田林网,重点开发林下经济、特色餐饮、休(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学子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闲、垂钓。

6、金殿水乡旅游观光区。以金殿镇龙祠泉源为中心

,重点开发垂钓、登山、水乡风情(水磨)、特色餐饮(韭芽)、荷塘稻田北方江南景色。

7、土门黄土风情观光区。以锦绣苗园为依托,发展登山、打猎、休闲及特色餐饮,展示黄土高原葡萄、花木、田园生活,建设黄土风情观光区。

8、一平垣卧虎山观光区。依托一平垣卧虎山景区开发,大力发展山区核桃、柿子产业,形成锦绣卧虎山花果山式旅游观光区。

9、以乔李民航空港区为中心,重点开发涝河湿地。

10、西部山区农业观光游览区。建设魏村老爷顶千亩核桃园,万亩圣桃、土门葡萄基地,形成以牛王庙为中心的西部山区农业观光旅游区。

“百”,即:建设100个农业生态观光村。

“千”,即:兴办1000个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相关的餐饮、游乐和服务经营户。

“万”,即:全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安排1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

“亿”,即:每年全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收入要达到1亿元以上。

(二)工作重点

1、加强组织协调。加快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建议政府成立观光旅游农业发展领导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密切配合,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林局,挂牌为农林局农业旅游办,协调全区农业旅游工作。同时引导组建区级观光旅游农业协会,组织实施全区农业旅游开发工作。

2、建立资金机制。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仅靠单一企业,难以全面完成。因此,在建设中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投融资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群众投入相结合,激发企业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

3、完善配套设施。旅游观光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事活动、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要搞好基础性配套工作,为农业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加快各景点绿化、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给游客创造方便、快捷、舒适的旅游条件。

4、开发旅游产品。产品是旅游业的基础,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结合观光旅游积极开发特色农副产品、民间小手工制品、民间风味小吃。起步阶段要把开发特色餐饮作为重点,除传统的稍子面、羊汤外,要开发现宰现做的鸡、甲鱼、涝河鱼等。要依托当地民风民俗,聘请能工巧匠制作销售有乡土气息的纪念品,如剪纸、粗布纺织、手工鞋垫、草竹编织、绿色农产品等,达到既可为旅游者提供参观制作全程技艺的景点,又可购买旅游纪念品,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资源共享互用。

5、加大宣传营销。宣传开发是打造旅游品牌的关键。要善于包装。要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综合利用多种渠道,继续办好乡村风情桃花会,还要根据发展情况举办荷花会等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我区的观光旅游农业,扩大我区观光农业的知名度。

四、政府要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提供保障

××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区委、区政府已经把它列为全区加快发展的优势产业,我认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还应该与以下工作有机结合:

1、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要让城里人到了农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在确定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时,要把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优势的村作为重点。

2、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与农业调产工作相结合。在农业调产工作中,要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的需要,有意识的将相同的作物连片规模发展,形成壮观的场面,如千亩辣椒、千亩油本文来源:文秘范文 菜、千亩荷塘、万亩葵花、十里桃花,甚至更大规模。

3、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相结合。凡是区里规划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重点村,交通、供电、水利、卫生、环保、林业等部门都应该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

4、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为了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一味追求排房、楼房,而要营建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农家小院,透发一种依山傍水、鸡鸣狗叫、炊烟袅袅的诗情画意,尤其在绿化上,要克服除了杨树就是松柏的单一树种结构,做到乔灌结合、速生林与景观树结合,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5、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保护名宅名院、名木古树,建设农耕博物馆,让年青人更多的了解传统农业、农具和农民生活方式。

6、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要以本地村民为主,又要吸引外来投资,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城里人、外地人来创业开发。

7、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可以促进农业调产、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强化服务、加强指导,而不能借管理之名吃拿卡要,阻碍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

查看《某地区是否可以开发成旅游景点的调研报告》原文链接:http:///baogao/diaoyanbaogao/1353751862136509.html

上一篇:立足新起点鼓足新干劲下一篇:民办教育服务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