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城中村非正规就业移民的社会融合与规划策略研究 ——以广州康乐村和龙洞村为例

摘要:社会融合是指融入城市的过程,发生于城市化的各个阶段。在快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发展背景下,研究非正规就业移民的社会融合与规划策略有利于促进非正规就业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转变,实现体面就业、充分就业的就业优先战略,为广州城中村改造提供新的思考方向。本文以广州市两类城中村(生产型、生活型)的非正规就业移民为研究对象,利用第一手调查和访谈数据,从就业的非正规性出发,分析城中村的非正规经济和非正规就业移民的特征。在构建非正规就业移民的社会融合测度指标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测度了城中村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社会融合的现状及差异,通过回归模型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得出影响这一现状的显著因素及这些影响因素在不同城中村之间的空间差异。在研究最后,基于社会融合研究成果,提出了促进城中村非正规就业移民社会融合的规划策略。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分析城中村非正规经济和非正规就业移民的社会经济特征和空间特征。非正规经济方面,城中村的非正规经济内容以满足社区需求为主;单位非正规经济部门的组织规模较小。从平面空间特征来看,村内主要道路的非正规经济部门规模较大,巷道的非正规经济部门的规模较小;从垂直空间特征来看,生产型城中村的非正规经济呈现高度混杂的状态,而生活型城中村的非正规经济分布在建筑物底层。非正规就业移民方面,其基本特征为年龄趋于年轻化;主要来自农村地区;家庭规模较小。其经济特征表现为学历水平较低;雇员、自雇和雇主的月收入水平差距明显;存在多种工资计算方式影响非正规就业移民的工作稳定程度和工作满意度;每日工作时间远远大于8小时的标准工作时间;每周休息时间较少;社会保障程度较低;以及受疫情影响后能快速恢复等。从空间特征来看,根据非正规就业移民在城中村的活动性质,可以将其活动空间分为生产活动空间和生活活动空间。其中生产活动的空间特征为生产活动场所形式多样。生活活动的空间包括居住空间、日常生活空间和休憩空间,其中居住空间面积较小,住房质量较差;日常生活空间特征表现为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和密集程度大大便利了移民的日常生活;在休憩空间特征方面,生活型城中村保留了较多种类的可供移民休息、娱乐、社交的公共空间,生产型城中村几乎没有。(2)构建非正规就业移民的社会融合测度指标,测度了城中村非正规就业移民的社会融合。结果显示,城中村非正规就业移民的社会融合程度较低,不同类型的融合维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两类城中村的社会融合现状和各项维度融合的差异也较大。从测度结果来看,城中村较高的文化融合和经济融合说明非正规的就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移民经济融合状况。社交融合和心理融合得分较低反映了城中村非正规就业移民的社会交往受限以及移民对城市的认可程度不高。与此同时,对比两类城中村,生活型城中村的非正规就业移民的社会融合程度高于生产型城中村。从不同类型来看,两类城中村的文化融合程度都较高,说明文化融合相比于其他维度的融合,实现较高程度的融合可能性更大。经济融合差异较大,说明不同城中村环境下,非正规就业移民的经济融合程度存在差异。社交融合和心理融合都较低。(3)探究城中村非正规就业移民的影响因素和空间差异。结果显示,城中村的空间环境,包括公共空间使用频率、社区包容度、社区安全和社区空间性质都是重要的流入地因素。个人因素如受教育程度、是否购买社保、工作满意度和来广时间也会对非正规就业移民产生显著影响。如果能加强对这些因素的关注,有利于实现更高的社会融合。此外,不同城中村之间,影响非正规就业移民的社会融合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在康乐村中,明显较弱的因素是受教育程度、户籍地、是否购买社保、工作满意度、社区安全和空间功能性质。龙洞村则是在广州的时间。可以根据城中村的特性有差别有针对性的实施社会融合举措。(4)提出促进城中村非正规就业移民社会融合的规划策略,包括物质空间规划策略和规划机制应对策略两方面。其中物质空间规划策略的目标在于营造有利于非正规经济和非正规就业移民在城中村良性发展的物质空间,在遵循多元化、差异化的空间规划原则基础上,从推动城中村主要非正规产业部门规模化发展、建设混合社区、保障移民生活安全和劳动安全等角度提出多条物质空间规划策略;另一方面,机制规划应对策略是指促进城中村多元主体交往的社会机制规划策略和促进非正规就业发展与社区管理的协调机制规划策略两方面;最终实现打造非正规就业移民在城市的“落脚社区”,促进移民在城市的社会融合。

关键词:社会融合;非正规就业;城中村;康乐村;龙洞村

学科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区域规划)(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进展

1.2.1 社会融合的相关研究进展

1.2.2 非正规就业的相关研究进展

1.2.3 社会融合导向的城中村改造规划策略的相关研究进展

1.2.4 既有研究评述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说明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城中村类型界定依据

2.1.2 生产型城中村——康乐村

2.1.3 生活型城中村——龙洞村

2.2 数据说明

2.2.1 数据来源

2.2.2 数据处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中村非正规经济与非正规就业移民的特征

3.1 城中村非正规经济的特征

3.1.1 经济特征

3.1.2 空间特征

3.2 城中村非正规就业移民的特征

3.2.1 基本特征

3.2.2 经济特征

3.2.3 空间特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中村非正规就业移民的社会融合测度现状及类型

4.1 城中村非正规就业移民的社会融合测度

4.1.1 社会融合测量指标选取

4.1.2 社会融合测量指标的描述性分析

4.1.3 测度方法与模型检验

4.2 城中村非正规就业移民的社会融合现状及类型

4.2.1 社会融合现状

4.2.2 社会融合类型

4.3 城中村非正规就业移民社会融合现状及类型差异

4.3.1 社会融合现状差异

4.3.2 社会融合类型差异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中村非正规就业移民的社会融合影响因素及空间差异

5.1 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5.1.1 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的选取

5.1.2 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5.1.3 研究方法与模型检验

5.2 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5.3 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促进城中村非正规就业移民社会融合的规划策略

6.1 物质空间规划策略

6.1.1 遵循多元化、差异化、以人为本的城中村改造原则

6.1.2 考虑非正规经济发展需求的产业发展规划策略

6.1.3 考虑非正规就业移民宜居、交往需求的住区规划策略

6.1.4 考虑非正规就业移民安全生活、劳动保障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策略

6.2 规划机制应对

6.2.1 强化城中村多元主体交流的社会机制

6.2.2 加强非正规经济发展与社区管理的协调机制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关于广州市城中村外来人口工作、生活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城中村非正规就业移民社会融合的访谈提纲

致谢

上一篇:财务会计协调论文提纲下一篇:产业集群升级经济论文提纲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