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中国经济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温度变化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研究 ——基于农业生产和加工的视角

摘要:工业化以来,世界各国都经历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在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过去一百年来中国地表平均温度增加了约0.9-1.5℃,略高于同时期内全球地表平均温度的变化。同时,中国局部地区的洪涝和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气候变化在水稻和小麦等中国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内表现明显。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是包括水稻和小麦在内的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大国,水稻和小麦也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因此,确保水稻和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的产量,是稳定中国粮食供应和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直接和最脆弱的部门,现有和未来气候变化以变暖为主要特征,而温度是影响农业的最重要的气象要素。研究温度变化对中国水稻和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影响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制定相关气候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农业加工业是农业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温度变化一方面会影响农业加工企业的生产原料,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其劳动生产率和投资决策。鉴于此,本文从农业生产和加工的视角出发,系统地研究了温度变化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本文首先考察了温度变化对我国水稻和冬小麦生产的影响,然后分析了温度变化对农业加工企业的影响。目前为止,国际学术界定量分析温度变化对水稻生产影响的相关研究主要局限于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和地区。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日均最低温的升高会减少水稻单产,而日均最高温的升高则会增加水稻单产,日照时数的变化对水稻单产的影响根据其生长周期的不同而表现不同。上述研究结果普遍基于小样本或试验田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待商榷。此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中国水稻主产区的气候条件、水稻种植技术以及水稻品种与上述国家有很多不同,已有国外文献所得出的结论很难应用和推广到中国。也有少数文献研究了气候变化对中国水稻生产的影响,但是由于研究数据和研究方法的不同,他们得出的研究结论也有所不同。现有国外文献也研究了温度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发现小麦单产受生长周期内平均最低温和最高温的影响。温度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比较显著,但已有研究并无定论,这可能是由于所研究地区或国家的小麦品种、生态条件、所使用数据和研究方法的不同所导致。也有一些文献研究了温度变化对中国小麦单产的影响。由于数据和研究方法的不同,他们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论。为准确评价温度变化对中国小麦单产的影响,有必要根据中国小麦不同产区的气候特点和生态条件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的跨学科研究是对国内外现有相关文献的有益补充,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温度变化对中国水稻和小麦生产的影响,为制定相关的气候和农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目前评估温度变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大多数研究仅考察了温度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鲜有研究分析温度变化对农业加工企业的影响。但仅仅考察温度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不能够全面地评估温度变化对农业部门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农业加工行业的数据和中国气象局公布的天气数据,实证分析了温度变化对我国农业加工部门的影响。本文共包括六个章节。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本文第一章为引言,介绍了研究背景,阐明了气候变化的重大影响和评估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的重要意义,界定了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等关键概念的定义,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并概括和总结了论文主要创新点。本文第二章为文献综述,该章重点回顾了气候变化对农业领域的影响,梳理了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领域使用的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此外也综述了气候变化对经济总产出、工业和服务业总产出、劳动生产率、人口迁移、国际贸易、能源使用和贫困问题等方面的影响。最后本章对现有相关文献作了评述。本文第三章,考察了温度变化对中国早稻、中稻和晚稻三种类型水稻生产的影响。本章根据农学研究,按照水稻物候学上的特征将水稻生长季节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生殖生长阶段和成熟阶段。通过按照水稻生长阶段定义温度变量,本章详细考察了温度变化对水稻单产的影响在水稻生长季节中的不同阶段是否不同。现有研究发现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水稻单产会随日均最低温的升高而减少。与之前文献的结论相反,本章发现日均最低温升高会增加中国早稻和晚稻单产,并且温度的正向影响随水稻的不同生长阶段而不同。与先前研究结论一致的是,本章发现降水量对早稻和晚稻单产有着较小且负向的影响。日均最低温和降水量对中稻单产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日照水平对水稻单产的影响也随水稻类型和生长阶段而不同。具体来说,在成熟阶段日均最低温每升高1℃,早稻单产会增加135-172千克/公顷,并且生殖生长阶段日均最低温每升高1℃,晚稻单产会增加186-210千克/公顷。在本章所考虑的所有模型设定下,日均最低温对中稻单产的影响在统计上都不显著。本章的研究发现可以为中国发展有效的水稻培育工程和制定气候适应策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本文第四章,评估了温度变化对中国冬小麦生产的影响。与过去大多数文献不同的是,本章发现日均最低温升高中国冬小麦单产会增加且这种正向效应在中国北方冬小麦产区最为显著。与先前研究一致,日均最高温升高会导致中国冬小麦单产减少。具体而言,冬小麦单产对秋季和春季的日均最低温升高呈正向响应。在不同的模型设定下,秋季的日均最低温每升高1℃,单产会相应增加160-185千克/公顷;春季的日均最低温每升高1℃冬小麦单产会增加219-461千克/公顷;冬季的日均最低温升高对单产的影响也是正向的,但是在统计上不显著。秋季和春季日均最高温每升高1℃,冬小麦单产会分别减少109-145千克/公顷和178-451千克/公顷。分区域的回归结果与前述全样本基准结果基本一致。对灌溉区和雨养区两个子样本的回归结果显示,灌溉区的冬小麦单产对日均最低温升高的响应和雨养区的响应不同。使用全球气候模型Had GEM2-ES和Nor ESM1-M,本章的预测结果显示到2050年冬小麦平均单产会分别减少5.3-7.0%和2.0-3.4%。本文第五章研究了温度变化对我国农业加工企业的影响。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天气数据,本章实证分析了温度变化对我国农业加工部门的影响。研究发现,温度变化与我国农业加工企业的产出存在非线性关系。日均温度高于或低于[21℃,24℃)均会导致农业加工企业的产出下降,并且日均温度大于30℃对农业加工企业产出的负向影响最大。此外,本章发现,降雨量增加会导致我国农业加工企业的产出下降,而日照时数增加对我国农业加工企业的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他天气变量(相对湿度、大气压力和风速)对我国农业加工企业的产出没有显著的影响。其次,温度变化对不同所有制企业产出的影响不同。具体而言,高温天数增加对农业加工企业中的国有企业产出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会导致集体、私营以及外资农业加工企业的产出下降,并且对私营企业的负向影响最大。再次,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温度变化对我国农业加工企业产出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具体而言,高温天数增加会导致我国华北、华东以及中南地区农业加工企业的产出下降,并且对华北地区的负向影响最大。与此相反,高温天数增加会导致我国西南地区农业加工企业的产出增加,但是对我国东北以及西北地区农业加工企业的产出没有显著的影响。最后,本章利用Nor ESM1-M模型和Had GEM2-ES模型在RCP2.6和RCP8.5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预测未来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农业加工企业的产出在中期下降约1.7%-12.6%,在长期减少约2.5%-22.3%。第六章对全文的主要结论和发现进行了总结,提出政策建议,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可能的拓展方向。本文的研究为认识和理解温度变化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分析,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数据,具体而言如下:从研究内容上来讲,本文的主要贡献有如下三个方面:其一,本文拓展了现有温度变化对农作物生产影响研究的研究年限,考察了跨越超过30年更长时期的温度变化对我国水稻和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其二,本文使用的数据包含了详细的不同水稻类型的信息,我们在统一的框架下系统地评估了温度变化对中国早稻、中稻和晚稻三种类型水稻生产的影响。第三,本文使用企业微观数据研究了温度变化对农业加工企业的影响,将现有的温度变化对农业经济影响的研究拓展到了农业的下游加工企业。在研究方法上,本文的创新之处有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在考察温度变化对水稻和冬小麦生产的影响时,本文根据水稻和冬小麦的生长周期信息划分了农作物的三个生长阶段,分别构建了三个不同生长阶段的温度变量。许多现有研究假定温度对农作物单产的影响是累积性的且在农作物生长季节中是可替代的。通过按照水稻和冬小麦生长阶段定义温度变量,本文考察了温度变化对单产的影响在水稻和冬小麦生长季节中的不同阶段是否不同。第二,温度变化对企业产出的影响可能是非线性的,在不同的温度水平下,温度升高对农业加工企业的影响可能不同。本文在实证分析中使用温度区间变量作为温度变量,考察了温度变化对农业加工企业产出的非线性影响。在研究样本上,现有文献在考察温度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和农业土地价值的影响时,主要使用省级和县级层面的数据,本文对农业加工企业的研究使用的是企业层面数据,可以为现有温度变化对农业领域的影响提供微观层面的证据。此外,使用微观企业层面的数据使得我们可以考察温度变化对我国农业加工企业产出的所有制和地区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对政府和企业制定合适的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温度变化;中国农业;农作物单产;农业加工企业;经济影响

学科专业:西方经济学

内容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观测事实和未来趋势

1.1.2 社会各界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

1.2 关键概念的界定

1.3 理论基础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论文主要创新点

2.文献综述

2.1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2.1.1 研究方法

2.1.2 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2.2 气候变化对经济总产出的影响

2.3 气候变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2.4 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其他方面的影响

2.5 文献总结与评述

3.温度变化对中国水稻生产的影响

3.1 引言

3.2 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光温反应

3.3 中国水稻生产和供需状况

3.4 数据和估计方法

3.4.1 数据与样本描述性统计

3.4.2 回归模型

3.5 实证结果

3.5.1 基准回归结果

3.5.2 稳健性检验

3.6 研究结果讨论

3.7 结论

4.温度变化对中国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4.1 引言

4.2 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光温反应

4.3 中国小麦生产和供需状况

4.4 回归模型与数据

4.4.1 回归模型

4.4.2 数据与样本描述性统计

4.5 实证结果

4.5.1 基准回归结果

4.5.2 稳健性检验

4.5.3 温度变化对冬小麦单产的异质性影响

4.5.4 气候变暖对中国冬小麦部门经济影响的评估

4.6 预测未来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4.7 研究结果讨论

4.8 结论

5.温度变化对农业加工企业产出的影响

5.1 引言

5.2 模型设定与变量构造

5.3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5.4 计量结果分析

5.4.1 基准结果

5.4.2 稳健性检验

5.4.3 异质性分析

5.5 预测未来气候变暖对农业加工企业产出的影响

5.6 结论

6.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英语教学之情境教学法论文提纲下一篇:区域经济质量评价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