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2022-12-29

时间的流逝过程中,我们不断接触各种事物,这些事物会带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对于这些心得体会,我们应当记录下来。如何让自己的心得体会更具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工匠精神心得体会》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教师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读〈做有工匠精神的教师〉心得体会

寒假期间,央视财经频道播出的纪录片《大国工匠2》收视飘红,“工匠精神”也成了新时代一个积极推崇的新词,我们之前热衷于各种各样的专家称呼,仔细想想能称得上“教育家”的老师才有几个呀,更多的老师是兢兢业业一辈子也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做一名一丝不苟的教书匠也是一样无上的荣光啊。在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耐心、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工作态度,这正是我们积极推崇的时代“工匠精神”。

教师的工匠精神需要我们在教育事业上一丝不苟、精心对待、耐心等待。学生个体的差异化,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匠心”独运,需要教师花费时间与精力深入学生的心灵,就好比在培育一株幼苗,翻土、施肥、浇水、除草、间苗。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开花,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结果,甚至我们也不敢肯定,每一株幼苗都能开出美丽的花,都能结出硕大的果。尤其是学生表现差强人意时,更需要我们发扬工匠精神的一丝不苟、精心对待、不急不躁的精神,我们依然需要执着、依然努力,教育需要在和煦的阳光中,春风化雨,潜滋暗长,需要灵魂的安静,需要耐心的等待。

教师的工匠精神需要我们终身学习、精益求精。教师本身的素养极大地影响着身边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

知识和渊博的文化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书育人的资本,是将学生培养成才的必备条件,是教师必备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此外,教师更应具有渊博的知识。有学者说“ 教师知道的东西,要大大超过他要教给学生的范围,要具有宽阔的科学视野,否则,他就不能唤起和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就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渊博的知识能有益于增强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是适应现代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个性,能以教书传知,育人感人。作为教师,平时应尽可能多的了解各方面的知识,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先进、观念更新,不教条守旧,带着微笑进课堂,流利、生动、自然地讲解教学内容,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努力按照学科的课程标准要求和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兴趣,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用自己的知识感染学生,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努力创设一种竞争向上的学习气氛,使教学过程逐渐成为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校园无小事,事事皆教育。”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工匠,必须潜心教育,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我们的教育固然需要教育家,但更需要大量的一线教师。既然做不了教育家那就做一个实实在在的“教书匠”,将“工匠精神”带到工作之中,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第二篇: 论教师“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来的,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作为职业教育老师,我认为工匠精神是可以用四个词语来概括和体现:敬业、专业、精益求精、坚持。 教师的工匠精神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敬业:首先我们应该爱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享受我们工作,才能像工匠一样做出高品质的艺术品。教师是一个“平凡”的工作,如果确定做这个职业,就必须放平心态,拒绝浮躁,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信念和信仰。

2、专业:工匠首先是专业的,他必须有精湛的技艺,而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同样应该如此:我们必须具备专业的教学技能和精湛的专业知识。

教学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论和方式都不断发生着改变,因此我们也必须创新我们的教学模式,丰富我们的教学技能,多让学生参与课堂当中,可以多以活动式、任务式、团体式的模式来分配我们的课堂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专业知识:当我们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时,我们必须要使我们传授的知识是用的,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工匠精神是李克强总理在产能过剩的市场环境下提出的,也就是说以前生产出的差品是低级的,粗糙的,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了。我们必须创造是精华的产品,那同样对于我们教育而言,我们要是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是满足社会需要的,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必须不断保持学习、进步,跟上时代的需求,多与社会和企业保持联系,知道社会和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品质和什么样能力人,采取目标教学和管理。

3、“精益求精”学生管理态度:我们所面对的是一帮特殊的学生,他们在初中是不被重视的,在学习和生活习惯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在管理上做到细致和高要求,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社会价值观。作为班主任,学生管理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做好每个学生的信息档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做到真切、暖心的关怀到每一个学生。班主任每天进教室的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数人、查仪容仪表、查卫生”,向班委了解班级问题,做到当日问题,当日解决,不过夜;学校领导、学生处安排的工作在系领导的管理和任务分配布置下能第一时间有效落实到位,做到不拖沓,不模糊,学生工作做到无死角,从根本上遏制了很多问题的发生。德育教育上,随时观察注意学生思想行为举动,做到及时沟通和思想教育,每天下午班会,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每天晚上准时观看新闻联播,并组织讨论,让学生每天学习国家政策,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利用晚自习时间进行国学经典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真正全面的做到了精细化管理,

4、坚持:工匠精神的另一个体现就是坚持,坚持把一件事做完,坚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工匠做一件艺术品也许要几十年才获得成功,尤其在这种“快经济”时代,有时候人们只注重眼前的东西而忽略了一些根本,对于教师这个特殊职业而言,我们更需要求真务实工作态度,坚持自己内心的那份纯真。做这份职业我们要坚持,培养学生我们也要坚持和耐心,因为这是一个长远的事业。坚持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坚持对学生期望,坚持用自己的工匠精神去感染学生,那么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学生。 而今“商人精神”横行,快速获取利益是根本,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需要那么一点实实在在的工匠精神,这是立足之根本。工匠用工作获得金钱,但工匠不为钱工作,我认为教师本质上就是“工匠”,工匠做产品,而我们培养的是学生,我们应该把自己看成一家百年艺术品老店的艺术家,我们的学生就是一件件正在打磨艺术品,他们虽各有不同,甚至残缺,但我们目标必须是让他各有内涵和品位。而在这之前我们必须使自己具备艺术家的品质和能力。

第三篇:读《做有工匠精神的教师》有感 《做有工匠精神的教师》读后感

读《做有工匠精神的教师》有感

李王联小学 和晓丽

盼望着,盼望着,我渴望的寒假来临了,为了它的到来,我给自己制定了好多计划:"每天睡到自然醒;好好玩玩,放松放松﹍﹍",可是,当它真的到来时,整天"浑浑噩噩"地实现着自己的"假期计划",我却没有了那份激动的心情,一点没有我想要的那种快乐。

夜深了,大地已经沉睡。冬天的夜,除了寒冷的北风呼呼的吹着;除了室内闹钟的滴答声;除了室外偶然传来的一两声狗的犬吠;周围的一切显得那么静谧。此时,我的内心却不能应和着这静谧的夜而静下来,满脑都是今天跟朋友在一起谈论"老师这个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情景。社会对老师的评价越来越偏离最初的蜡烛、园丁、灵魂的工程师的美称,现在的各种信息传播的都是老师的负面新闻,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在不断的反思:这到底是怎么啦?老师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不是应该得到大家的赞美么?坐在电脑旁,不经意间打开了邮箱,随意翻转着网页,看到了我们中心校制定的读书计划,瞥见了电脑桌上《做有工匠精神的教师》这本书。我被"工匠"二字吸引住了,说实在话,我很讨厌别人说我们是"教书匠",我觉得这是对老师贬义的称呼,到底什么是"工匠"?何为"工匠精神"?怎样做才配得上具有这种精神的教师?这些问题瞬间在我的脑海里一一闪现。

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第一章匠者之本:工匠精神,不可或缺。从字面意思我知道了"工匠精神"是一种做事极为认真、细心、执着、求精的精神,一切优秀的劳动这身上都有"工匠精神"的影子。"工匠精神"是一种社会急缺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宝贵精神。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要具备"工匠精神",教育行业和教师职业尤其需要具备"工匠精神"

我很喜欢书中的这句话:"工作不单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从中获得快乐,实现生命的价值。"是的,教师要从教育事业中找到生命的价值。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会感到教书育人是他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所在,他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和活力,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捕捉到生活的绚丽与精彩。书中几位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让我感动于他们做事极为认真、细心、执着、求精的精神追求。他们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他们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负责,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这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作者笔下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是那么的让人敬佩。同样,在我身边具有"工匠精神"的教育工作者大有人在,我把他们称为"最可爱的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战场就是一间教室、三尺讲台,虽然我们不能像保家卫国的战士那样轰轰烈烈,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一如既往的坚守自己的岗位,好多先进的事迹确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白道口中心校的领导个个具有"工匠精神",做好了表率作用。邓主任作为教育大家庭的一家之长,舍小家顾大家。就连自己的儿子腿受伤、骨折住院,托付给年迈的父母,没有耽误一天工作,就连儿子上手术台时都没有去看望一眼,我们都是父母,可以想象该有多么的不舍与不忍。大家都知道安全无小事,特别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守护的是祖国的花朵,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作为主抓安全的孙主任时常不敢松懈。2018年的第一场雪给他添了"彩",嘴上缝了好几针,但他仍然顶着寒冷的北风,戴着口罩坚持站好每一班岗。分站式教研是我们白道口这学期的特色教研活动,作为主抓领导周主任亲历亲为,从一而终。在自己右臂骨折的那段时间,签到册上那歪歪扭扭的用左手写下的字就是最美的符号……

在领导的感染下,我们的老师个个都是"工匠精神"的标志。有施爱与生、今生无悔的最为乡村教师——孙素玲老师。多少年来孙老师秉承着一颗爱心教书育人,不知何时学生已经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一部分,做完手术第二天,忍着疼痛、打着点滴还在给孩子们批阅作文。()已经深秋了,一节课下来已经湿透衣襟的是申学胜老师。月亮已经悄悄爬上树梢,身边孙子在不断的吵嚷着饥饿,却仍在学校批改作业的是杨凤娥老师……看那些年轻的、有朝气的、还在为设计好一个教学环节而争执的是刚登上讲台的特岗教师……

做为一名教师,一名一线教师,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这是一群懵懵懂懂的孩子,要把这些懵懂的孩子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塑造成社会有用之才栋梁之才。离不开教师的精雕细琢,耐心打磨。而我们的主要"战场"便是课堂。虽说没有绝对完美的课堂教学,但我们不能放弃追求完美,从备课到课堂教学环节、到课后辅导都要求我们需要有精细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这便是"匠心",我们便是"教育匠人",我们便是"工匠精神"的标志。

坚守在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匠人"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勤奋好学的学子们更是展开马拉松赛——争分夺秒,我们将发扬"工匠精神"共同描绘出白道口教育的蓝图。我们白道口的教育事业2018年将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第四篇:弘扬工匠精神 争做有为教师

当2016年十大流行语揭晓时,“工匠精神”名列榜首。一部电视纪录片《大国工匠》,彰显了“工匠”高凤林、顾秋亮等的煌煌华彩。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也纷纷撰文,倡导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李克强总理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多层次共同发力,也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在现实生活中,做陶罐瓷器的有瓷匠,做木器镌刻的有木匠,打铁造物的有铁匠,凿石雕琢的有石匠;甚至制作飞机的、建造高铁的,做高架桥梁的、做宇宙飞船的,都有大国工匠。同样,有人把教育工作者称之为“教书匠” 。既然如此,教育工作者这个“教书匠”,也需要有“工匠精神”。应该说,这是当今时代所赋予我们的神圣的职业规范和崇高的从业精神。那么,教师的“工匠精神”又意味着什么呢?在新时代下,教师承担起了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揭示了教师要爱岗敬业,要教学相长,要技进乎道。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也是执教之魂。

一、“工匠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贯追求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纵观中国历史,从不缺乏能工巧匠,更不缺乏工匠精神。自古以来,人们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直推崇备至,从传统经典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对君子神态的描写,到“鬼斧神工”,“出神入化”等成语对技艺的描述,再到《庖丁解牛》《卖油翁》等文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无不体现着中国文化对“技艺极致”一以贯之的追求;儒家讲求的“修身”,道家讲求的“问道”,无不要求“修行者”向着人生目标执着追求。现如今,我们呼吁工匠精神的回归,倡导工匠精神,必须要让这种追求完美、精致的文化真正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品格。要真正践行“工匠精神”,必须要根据自己的特质设定具有社会价值的技艺目标,然后向着目标心无旁骛、义无反顾地砥砺前行。

首先,设定的技艺目标必须要有社会价值,用市场观念来说要有社会需求,如果沉迷于不能创造社会价值的技艺,必将会因为技艺不能支撑自己的生存而不可持久;其次,设定的目标要符合个人特质,虽然有些目标社会价值很大,但是如果自己没有兴趣,缺乏对这项技艺发自内心的爱,就不可能实现目标;三是要有向着目标执着奋斗、精益求精的精神特质,技艺的精深需要坚持不懈的持续磨炼,凡事皆因“难能”,因而才“可贵”。所以“工匠精神”实质上包括“强而力行”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 “兴利除害”的爱国为民精神,包括精深的技能和精益求精的执着精神两个方面,其爱岗敬业、追求卓越、奉献社会的精神内涵是各行各业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精神追求,不应该仅仅为传统的“工匠”所独有。

二、践行“工匠精神”于教师具有特殊意义

教师是“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无须赘述。其光荣职责一方面是“教书”,即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则另一方面是“育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主要方式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作为广大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更是肩负着普通教育不能达到的重要责任。在这其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就指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从培养目标来看就包含着“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两方面的要求,而“工匠精神”本身就涵盖着“精神”和“技能”两方面的特质,可以说“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内容。

2016年的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的主题定为 “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凸显了“工匠精神”对职业教育的特殊意义以及我国职业教育对“工匠精神”的热切呼唤。作为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身负着培养“工匠”的光荣使命,不同于普通高校,我们不但要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爱岗敬业、探索创新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因此,职业学校教师自觉践行“工匠精神”并影响带动学生的心智成长是对每位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

当前,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选择机会增多,但就业稳定性变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没有一个科学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爱岗敬业”职业精神的缺失。因此,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现阶段职业学校培养的主要任务目标,教育学生树立职业生涯目标、踏踏实实向着目标不懈追求,持续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水平,不但是满足产业结构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是当前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迫切需要。

三、职业学校教师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弘扬工匠精神,最根本的靠人才支撑,而人才的培养靠的则是教育。我们要探索工匠型制造业人才培养新体系,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之间的融合,为从“中国制造”的传统“制作”转型为“中国智造”的智慧“创造”输送主力军。

(一)“爱岗敬业”是前提条件 工匠精神是一种价值观,一种职业操守。弘扬工匠精神首要的就是爱岗敬业,恪尽职业操守。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教师职业对社会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树立职业自豪感,珍视教育工作岗位,热爱教师职业,并立志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把成为一位优秀教师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把教师职业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习总书记对教师提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要求,是与“工匠精神” 相契合的。教师要践行“工匠精神”,就要树立通过本职工作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做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做学生学习效仿的“道德标杆”,要做学生成长立业的“授业恩师”,要做爱生如子的“师父”。立志做一名优秀教师,还要淡泊名利,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面对社会的浮躁和诱惑,我们要坚定信念,做社会平稳、持续、健康发展的“压舱石”。“敬业”是职业态度,子曰“敬事而信”,以及“事君能致其身”,就是要求对工作要全力以赴,不可懈怠。作为教师,就要全身心扑在教育教学上,按照习总书记的“四有”要求不断修行提高。工作中不但保证高质量完成各个教育教学环节,同时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持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向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懈追求。部分老师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教育教学能力长年不见提高,荒废自己的大好年华;个别老师没把精力用在工作上,分心于自己的“个人事务”;还有部分老师不能很好地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醉心于评定职称,忽视自己教书育人的主业,这都是不敬业的表现。因此要求教师践行“工匠精神”,对转变教风、提高教师的职业操守具有重要意义。

(二)“业务精深”是必然要求

1、持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职业学校教师讲求“能讲会做”,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虽然教授不同课程的教师对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的水平各有侧重,但是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交互相长本身就是教师提高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职教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一方面坚持专业知识的研究学习,紧跟专业发展前沿,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密切联系企业和社会,掌握专业技术发展动态,或者为企业的技术革新或管理水平提升发挥社会服务职能。

2、持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执教能力是职业学校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在自身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如何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更加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也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执教能力对于教育教学质量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同样重要。因此,教师的“业务精深”必须包含其执教能力。职教教师要加强教育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针对学生特点,有教无类,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技术,最高效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各职业院校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对教育教学各个环节都制定了一系列规范要求,部分院校还建立、实施了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对教育教学的主要过程制订了程序文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守各项规定的要求,正确处理好教学规范与教学手段方法选择及教学改革的关系,尊重规范对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在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养成遵守规范的习惯,慢慢习惯成自然,对规范的要求形成一种自觉行为,在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改革创新,本身也是践行“工匠精神”的题中之意。

3、真诚地关心关爱学生

作为一所职业学校,我们所面对的也是一群特殊的学生,他们在初中是不被重视的,在学习和生活习惯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在管理上做到细致和高要求,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社会价值观。教师践行“工匠精神”还要切实承担“师父”的责任。一方面要爱生如子,积极担当班主任、德育导师等职务,多多接触学生,随时观察注意学生思想行为举动,做到及时沟通和思想教育,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响应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教师成为学生的“师父”,让教师的言传身教更加深入地影响带动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倡导这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但能够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及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也发挥鞭策作用。

4、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工匠精神的另一个体现就是坚持,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完,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工匠做一件艺术品也许要几十年才获得成功,尤其在这种“快经济”时代,有时候人们只注重眼前的东西而忽略了一些根本,对于教师这个特殊职业而言,我们更需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坚持自己内心的那份纯真。做这份职业我们要坚持,培养学生我们也要坚持和耐心,因为这是一个长远的事业。坚持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坚持对学生期望,,坚持用自己的工匠精神去感染学生,那么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三、学校为教师践行“工匠精神”搭建平台

鼓励教师践行“工匠精神”,学校将出台系列支持鼓励政策。一方面为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参加专业交流会议、到企业调研等锻炼;另一方面在校内也为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创造条件,比如目前我校建立的“大师工作室”,为所有教师的实践技能提升提供了物质及精神上的支持;此外,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建立适当的“容错”机制,意味着教师可以放开手脚大胆的改革创新,鼓励引导教师向“教学大师”的人生目标不懈奋进。

我国的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理念日臻成熟,2014年国家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等重要文件,标志着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的蓝图已经绘就,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前需要研究探索职业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精神特质,而“工匠精神”从技能和精神层面与我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互契合,可以作为中国职业教育文化建设的精神引导,而强调教师要具有“工匠精神”则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前提和保障。

第五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我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对“工匠精神”的呼唤,可谓适逢其时,意义重大。教师作为一支育人的“匠人”队伍,也是“工匠精神”的修炼者,像匠人一样修炼自己的学生意识,学会师生之道;修炼自己的方法意识,学会引导;修炼自己的问题意识,学会启迪;修炼自己的课程意识,学会创造。这几年最热门的词莫过于“匠心精神”。上到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职场人员提出了“匠心精神,中国制造”,下到越来越多的平凡人因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勉工作而成为民众赞赏的偶像。那到底什么是“匠心”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又该如何在本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呢?

追根溯源,匠人起源于手工业, 匠人精神首先意味着个性化,而不是标准化,是“匠心”独运的雕琢,而不是刻板的流水线生产。反观我们教育,教育不是工业,学生也不是标准化的工业产品,教育的过程需要教师花费时间与精力深入学生的心灵,就好比在培育一株幼苗,翻土、施肥、浇水、除草、间苗。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开花,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结果,甚至我们也不敢肯定,每一株幼苗都能开出美丽的花,都能结出硕大的果。但我们依然执着、依然努力,教育需要在和煦的阳光中,春风化雨,潜滋暗长,需要灵魂的安静,需要耐心的等待。而这不就和“匠心”不谋而合么?

我作为语文教师,不也是专业技术工作者吗?也应该有“工匠精神”。像工程师一样,语文教师要有解析作品的能力。面对一件作品,普通人只注意外表的光鲜,业内的工程师却能知晓内部的机关、结构

1 的奥妙。语文教师作为言语作品的工程师,解读言语作品,不仅要能读懂其中的思想内容,更要能透视它的内在结构、逻辑思维。歌德说过这样的话: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给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读懂课文的内容是一种能力,知道课文内在的结构秘密更见功夫。这样的老师,方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从内容到形式,从形式到内容,把课文弄个一清如水。面对教育这份事业要有着甘于奉献,勇于钻研,乐于坚持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打磨出一个“匠心”,才能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上培育出最灿烂的花朵。

“教书匠”是社会对教师的戏称,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就是一名工匠,更需要我们具备“匠心精神”。教育教学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效果,这正是我们积极推崇的时代“工匠精神”。“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教师的这一桶水还要常换常新,最好是长流水。其实,不仅需要教师有大量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更主要的是怎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这并非易事。教师要依据教育规律,根据教育实际摸索出最适合的方法,提高教育效率和教育效果。众所周知,学生的智力水平和非智力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教学中并不排斥做必要的强化训练。教师也有必要采用师付带徒弟的方法,手把手地教学生。人们总结出,教育是一门慢艺术,需要小火慢炖,急不得,需要不厌其烦,诲人不倦。教育不是一蹴而就,可能会出现“反复”现象,教育不容浅尝辄止。而这个漫

2 长的过程中更需要我们教师有“匠心”,才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本心,对得起学生。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开宗明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汉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样的表述,突出了语文的实践特性。语文课堂,不能只完成课文解读的任务,还要关注表达,着意运用,让学生得言、得意、得法,致力于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建设言语作品,语文课程的实践特色才可能有效落实。

上一篇:建设工程劳务服务合同下一篇:接收挂职干部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