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工作典型发言材料

2023-03-21

无论是我们在校园生活,还是参与社会工作中,公共场所中有效的表达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而优秀的表达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基于一份优秀的发言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宣传工作典型发言材料》,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宣传工作典型发言材料

人才工作典型发言材料

创新机制 服务发展

努力构筑工业经济发展的“人才高地”

(2011年1月)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0000市围绕工业经济优化升级,发挥人才支撑作用的主要做法,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有关人才工作的思路和想法作以简要汇报:

目前,0000市拥有各类人才1.5万人,其中党政人才344人、经营管理人才592人、专业技术人才1712人、技能型人才1.2万人,农村社区实用人才400人。近年来,我们始终把人才资源视为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关键,立足调优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大力引进和培养工业经济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了经济发展与人才资源充分利用的良性互动。2006年以来,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400余人,其中,引进经济管理类人才168人,占到12%。在现有党政人才中,大专以上学历314人,占到91.3%;在专业技术人才中,拥有中高级职称的919人,占到53.7%。在人才开发这一重要引擎的带动下,全市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煤炭、电力、冶金和煤化工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式发展态势强劲。目前,全市煤炭产能4700万吨;电力装机260万千瓦;电解铝产能43万吨;褐煤提质和褐煤干馏转化能力达到300万吨。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3.9亿元,同比增长27.8%;实现利税26.2亿元,同比增长38.2% 。在今年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和挑战、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中,各类人才更是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截止到11月末,全市引进市外各类资金59.9亿元,同比增长41.6%;成功引进并开工建设3000吨多晶硅、3万吨电子铝箔、10万吨板带箔等一大批产业延伸和升级项目。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37亿元,同比增长29.58%。到年底,全市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0000亿元,财政收入0000亿元,有望实现财政收入蒙东第000的目标。

一、主要做法

(一)拓宽视野,广纳贤才。推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迫切要求我们在更大的范围内引进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为此,2006年来,我们先后实施了五项引才工程。一是专业干部“选拔工程”。面向全国公开选拔科级干部,涉及工业经济、商贸流通等多个专业的8个科级领导岗位,做到了按岗选人和引进人才并举。二是领军人才“挖掘工程”。成立了人才猎头公司,面向国内外经营管理及技术人才群体,积极协助驻市企业引进亟需人才。仅2008年,就为驻市企业引进高级管理人才32人,招录本科以上毕业生85人。三是专业人才“招录工程”。连续三年面向全国公开招录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引进煤化工、冶金、煤炭开采等30多个专业、100多名大学毕业生,充实了专业技术力量。四是优秀人才“储备工程”。将公开招录中因名额有限,而未被招录的优秀人才,进行为期2年的储备。对在储备期内条件成熟的,用人单位可直接予以录用;对储备期满并未落实单位的,放

2 入人才市场进行交流。五是企业人才“招揽工程”。充分发挥人才市场作用,先后为企业举办人才招聘会19次,报名人数达到4400人次,成功上岗1572人。今年上半年,我们还组织开展了以“搭建供需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主题的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17家单位登记招聘,达成就业意向201人。此外,我们还开展了柔性引才。2006年以来,先后聘请清华、大连理工等高校12位资深教授来我市举办有关工业经济专题讲座和开展实地技术指导;与大连理工等高校合作组建成立了顾问专家库,使之成为了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对策的智力锦囊。2008年,在有关专家的帮助下,有效解决了内蒙古南澳集团焦炉气回收综合利用问题。先后争取到8名清华大学研究生来我市调研实践,完成了“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的研究与探索”等多篇调研报告,为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二)服务发展,按需培养。一是积极培养经济管理类干部。作为能源型城市,发展能源经济和产业,有竞争意识、熟悉工业经济的党政人才必不可少。为满足需求,我们积极向上争取培训名额,连续三年共选派37名干部到大连理工大学工业经济专修班进行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培训,目前累计储备经济类管理干部80人。二是努力培养优秀企业家。企业家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整合者,发展工业经济、强化工业支撑,最终要通过优秀的企业家和高层次的产业工人来实现。为此,我们依托驻市大企业和市属重点骨干企业,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有创新精神、有培养潜质的未来企业家队伍。目前,已有8名市属重点企业负责人获得在职研究生学

3 历。三是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满足本地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累计投入2500万元建设资金,成立了职业技术学校,采取与驻市企业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的方式,为企业“量身定制”一线岗位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三年来,累计为企业培养和输送各类专业技能型人才2900多人。目前,该校通过评估验收,成为自治区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四是创新培养党政人才。通过开设“科级干部讲坛”、“创新性工作论坛”,创新培养模式。依托党校、素质拓展中心和工业园区等载体,建立了干部学习、技术培训、能力拓展和实践锻炼等培训平台。截止目前,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累计培训党政人才900余人次,开展干部素质拓展训练730人次,先后组织200多名干部到工业园区重点企业考察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三)更新观念,量才适用。结合干部使用和管理,把竞争机制引入人才建设中来,实行优胜劣汰,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环境。一是实行竞争上岗选人才。仅2007年,我们就对5个行政事业单位环节干部实行了竞争上岗,共有178人参与79个岗位的竞争。今后,我们将逐步扩大到具备条件的所有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二是凭借实绩用人才。把能力、素质和专业技能作为人才使用的重要标准,对于能力素质出众、专业技能突出、品德优秀的人才大胆使用。2006年以来,破格提拔年轻党政干部3人,破格录用具有专业特长干部6人。三是严格考核管人才。实行了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一票否决制,特别是对经济部门干部,将其部门和分管行业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提拔任用的重要依

4 据。2008年,对被评为实绩较差的2名科级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和免职待岗,对1名科级领导干部直接转任了非领导职务。

(四)完善制度,创新机制。一是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市财政每年安排可用财力的2‰作为人才开发基金,对参加通辽市级以上培训班的学员,培训费全部由市财政“实报实销”。二是强化服务机制。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定期走访高层次人才,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建立了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截至目前,共为45名大学生办理了落户手续,为3名市外选任的干部解决了配偶工作问题。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专家公寓、干部公寓,解决外来人才的暂时居住问题。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每年都适时重奖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才。仅2008年,市财政就安排500余万元重奖优秀人才,最高奖金额度达到10万元。实行了引进人才住房补贴政策,对从市外选任的科级干部给予每人3万元住房补助;建设了高级人才和名师住宅小区,对购买住房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每人每平方米200元的补贴。同时,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充分运用各种宣传阵地,广泛宣传“草原英才”、“创业尖兵”等先进人才事迹,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在人才招录中,通过统一接站、免费食宿、举办欢迎宴会、组织参观等细微举措彰显尊重人才、渴望人才的真情实意。另外,我们还通过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营造宜居环境,为吸引和引进人才提供了优美的生活环境。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5 一是从人才现状看,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比较匮乏。除00000集团外,在驻市及市属企业的300多名高层管理人员中,高级职称13人,仅占3.36%。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及科技带头人比重偏低。二是从人才引进上看,紧俏专业人才引进困难。在2007年我们组织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招录中,煤化工、环保两个专业因报名人员不足未能如期开考。究其原因,主要是区位优势、经济优势欠佳,紧俏类人才来我市工作的意愿不强。三是从人才待遇上看,人才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尤其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人才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人才待遇还存在较大差距。另外,从人才政策上看,仍有一些难以突破的“瓶颈”制约,如人才引进和使用过程中与机构编制管理政策的冲突问题,人浮于事与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结构性矛盾问题等。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科学制定人才工作规划。切实把发挥人才资源作用放在推进区域产业发展的高度来谋划,将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与推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紧密结合,编制好人才规划和人才需求目录。力争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把0000市打造成为辐射蒙东乃至东北地区的“人才高地”。

二是全面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建立继续教育投入机制,鼓励在职干部继续深造;计划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所有科级干部送出去轮训一遍;委托高校定向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在工业发达地区建立符合实际需要的人才培训基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驻市大企业挂职锻炼,有计划、有步骤培养培训新型工业化人才。

6 三是着力创新人才引进模式。抓住中央和自治区实施 “千人计划”战略机遇,采用雇佣猎头公司专猎高才,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利用网络渠道聚集人才,借脑发展柔性引才等形式,多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和改进人才考核评价工作,创新人才使用理念,努力做到靠制度用人、凭实绩用人,用人所长、用人不疑,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是切实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紧扣发展主题,强化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遵循价值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引导优势人才资源向重点产业集聚。推进人才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提高人才流动的市场化程度,盘活人才资源,促进人才效益的最大化。

五是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才工作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培养和造就一批领军人才、专业人才和创新人才,尤其要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满足需求的新型工业化人才队伍,助推工业经济不断优化升级,助推0000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实现新跨越。

第二篇:信访工作典型发言材料

创新工作机制 完善工作措施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XX镇党委、政府立足本镇实际,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工作准则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管区,难事不出镇”的信访工作要求,以落实固本强基维稳工程为抓手,以实现信访“三无”为目标,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做到重心下移,责任下移,超前预防,积极稳控,维护了辖区社会稳定,为建设开放和谐秀美新XX创造了良好环境。

一、加强领导,健全网络,夯实信访工作基础

一是领导机构健全。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和固本强基维稳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门的工作机构。认真执行“谁主管,谁负责”规定,建立起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书记具体抓的信访工作机制。各村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信访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做到了有机构办事,有人管事。二是组织网络健全。大力加强信访网络建设,镇上设立5名专职信访工作人员,全镇聘用了83名政治觉悟高、自身素质强的群众担任信访联络员,制定了《XX镇基层联络员队伍管理办法细则》,细化量化责任目标,明确基层联络员的职责,健全基层联络员信息报送制度,建立起了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排查网络。三是排查调处机制健全。坚持工作主体下移,工作重心前移,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组织镇包村干部深入各村,入户走访,察民情、访民愿、抓问题。建立了信访隐患一周一排查,一月一调度的工作制度,坚持定期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针对重大活动、重大节庆日等特殊敏感时期,组织大规模集中排查。建立排查台账,对于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逐级上报,针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责任到单位落实到个人,确保信访案件件件有人抓,使许多重大信访问题和信访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达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目的。今年春天小麦遭遇严重旱情,我镇XX村、XX村用不上XX水浇地,群众情绪偏激,欲组织村民大规模上访,得知信息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采取措施,立即组织人员及设备,连夜疏通沟渠引进水源,同时,用广播等形式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及早解决了群众的合理诉求,避免了一场群体性事件,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实施信访代理,理顺信访渠道

为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努力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我镇实际,我们实行了管区书记专职化管理,全镇XX个管区,每个管区有XX名专职工作人员,全面负责本管区工作,工作中管区工作同志将维护稳定工作为己任,在抓好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一项重要职能,他们深入各村走访入户,摸排信访隐患,替群众排忧解难,与群众进行促膝长谈,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心声,拉近了基层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统一做好记录,及时从大量来自第一线的信息中分析摸排信访隐患,准确地掌握真实情况,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妥善处理,防止和杜绝事态扩大,做到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使信访苗头发现在前,解决在小,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筑牢了第一道防线。对在管区内不能及时化解的矛盾和问题,积极实施信访代理制,把信访问题及时向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反映,并跟踪处理进展情况,做到问题不处理不放手,矛盾不解决不收兵。通过实施信访代理制,进一步畅通了群众信访的诉求渠道,形成了“群众张嘴、干部跑腿”的新型信访通道。自去年以来,我镇在遇到村委换届、XX和XXX等工程,镇上的重大项目及民心事项中,没有出现集体访及越级上访案件,使各项工作得到了顺利实施。

三、抓好三个结合,有效解决信访问题

一是把信访工作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群众反映的问题往往都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靠发展。近年来,我镇立足资源优势(如招商等)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就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减少了信访案件的发生。

二是把信访工作和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我镇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为民寻求致富路作为消化信访的关键来抓,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民心维护了社会稳定。自去年以来我镇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灌溉热点难点问题,镇党委、政府通过全面调查,对我镇XXXXXXX村等13个村进行了道路硬化,通柏油路里程XX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投资XXX余万元,新打机井XX眼,疏通沟渠XX条。改善了群众的行路难,保障了群众农业生产安全,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三是把信访工作和人民调解结合起来。对群众反映的一些镇党委、政府难以解决、需进入司法程序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积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引导上访人通过法律程序有效解决,真正把信访工作和人民调解结合起来,为便于群众司法调解,我们协调县法院在我镇设立了巡回法庭,引导信访人积极进行法律程序,通过法律进行妥善处理。

第三篇:党建工作会典型发言材料

水利工程公司典型发言材料

发挥企业核心作用 推进改制促进发展 ——某某区水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各位领导 同志们:大家好!

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发挥企业核心作用,推进改制促进发展”。我们公司党支部在国资委党委的领导下,按照党委提出“把党建工作与企业改革发展相结合、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相结合,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的党建要求,紧紧围绕国资委2011“一三三一”工作任务,以创建“四强”党支部载体,以推进事改企为重点,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2011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8525万元,利润52.4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和——%。

一、合并支部、强化班子,政治引领作用得到加强。

一是合并支部,班子引领有力。我公司党组织原有某某钻井队,器材供应站、城龙灌区等三个党支部,每个支部党员10人左右,党员分散、各自为政。为了加强党的领导,便于党组织活动,在国资委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撤销了某某区钻井队党支部、某某区城龙灌区党支部及某某区器材站党支部,成立了水利工程公司党支部。新支部是通过召开全体党员大会的形式选举产生的。新支部的建立,整合了三个支部的资源,使支部班子更加团结有力,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

1

步提高。二是推进改革,企业竞争有力。新的领导集体加强学习、借鉴其他区县改革经验,查找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事改企、创新企业发展工作思路。多年来,企业在传统体制和运营机制束缚下,经营自主性和灵活性得不到发挥,职工积极性不高,企业运营包袱沉重。为打破传统经营模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改革已势在必行。经两年来的努力,2011年,经区委区政府批准,在区国资委的运作下,我公司由原某某钻井队,器材供应站、抗旱服务队、城龙灌区等四家经营性事业单位和新远房地产开发公司、水利工程公司2家企业,改制为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某某水利工程有限公司,我们作为北京市第一家较成功地事改企企业,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 三是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公司决策有力。改制后,公司由事业单位和国有独资公司转变为国有控股公司,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两会一层制度”(其中董事会3人,监事会3人,经理层4人),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重大问题决策机制,公司党支部参与企业决策和实施的全过程,党支部的意图在董事会、经营班子的决策和实施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完善制度,强化队伍,创新发展作用进一步加强。

一是完善制度、科学发展水平提高。制定公司章程,明确董事会和党支部的职责,建立健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企业领导体制,将支部作用更好的融入企业决策中。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坚持对出资人负责与对职工负责相统一,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兼顾,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一致,对关系到全局性、方向性、战 2

略性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做到酝酿不充分不决策,不征求各方意见不决策,不经过集体研究不决策。企业正在逐步迈向科学发展之路。 二是强化队伍、创新发展水平提高。改制后,公司成为股份公司,包含了国有股(占57.5%),31名职工自然人股(占42.5%)。职工思想发生很大变化,共促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企业经营范围也拓展到水利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房地产开发等领域。为促进公司进一步发展,党支部班子采取“发现新人,重用人才,培养人才”政策,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在职工的录取严格把关,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安全知识教育,使新职工工作有标准;在人才使用上,敢于使用有专业知识和一定工作经历的人才,重用他们,使人才有展示自我的平台;在人才培养上,鼓励各岗位人才参加技能比赛和职称评定。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使企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

三、民主管理,凝聚人心,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一是党务公开与厂务公开结合,推进企业民主化管理。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企业党务公开工作方案,确定党务公开目录、工作进度,以月初通报企业重点工程进度和党务工作安排相结合,使党务服务于企业重点工作,在推进党内民主的同时,促进企业科学管理。二是以开展主题活动为载体,凝聚人心、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开展读书活动:以学党史、读“红书”为主要学习内容,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发放学习读本等资料,并以黑板报宣传栏为平台加大宣传党史的力度,从而达到以党员学习带动全公司员工一起学的目的,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组织参观学习、重温党史:如到“西柏坡”等爱国主

3

义教育基地接受教育,追寻伟人足迹,缅怀一代伟人。激励基层党员努力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公司持续、稳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开展送温暖活动:解决了职工食堂和浴室等生活设施,积极为生活困难的职工提供困难补助,组织慰问了生病、住院的职工。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把组织的温暖送到职工的身边,密切了干群关系。三是确立经营理念,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经过改制,企业确定了全新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企业精神是:同心图治,求实创新;企业使命是:为社会作贡献,为员工谋福利;经营理念是:顺势而变,诚实守信,科技领先,管理图强;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人企合一。公司紧紧围绕我区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和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区的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一湖十园、五水联动”工程建设、全区小流域治理工程和黑河沟、城子沟、冯村沟等工程。截止到2011年底,城子沟二期、黑河沟上段、冯村沟三个项目共完成产值21496万元,其中城子沟完成产值4298万元,黑河沟完成产值8999万元,冯村沟完成产值8199万元。企业在为某某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2年是实现持续发展关键之年,我们将紧紧抓住全区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时机,围绕国资委“五新”任务,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核心,以创新发展为主线,以企业文化为依托,努力开拓大市场、构建大产业、营造大环境、发展大水利,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京西具有一流水平的多领域经营的水利工程公司,为京西地区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2012年3月22日

第四篇:全县农村工作会议典型发言材料

抬高起点 集聚优势 推动镇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中共新站镇委员会 新站镇人民政府 (2010年3月)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争创龙江第一镇”目标不动摇,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商贸大镇向工贸重镇转变,农村集镇向现代化小城镇转变”之路,创新思维抓发展,凝心聚力搞建设,千方百计促增收,推动了镇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009年,全镇社会经济总收入突破13亿元,比上年增长30%;工业总产值实现7亿元,比上年增长26%;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3亿元,比上年增长2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1.2万元,比上年增长20%;农村人均收入实现8100元,比上年增长16%。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快城镇工业化进程 我们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充分发挥新站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产业聚集优势,倾力打造“服务高地、政策洼地、兴业宝地”。截止2009年末,规模以上企业达12家,年产值2.5亿元,

1 以粮食、建材和生资三大产业为支柱的产业集群初步成型。一是在推进项目上下功夫。2009年,我们不断巩固续建项目、抓好新建项目、储备待建项目。先后达成意向性项目9个,合同项目6个,启动了北虫草种植加工项目、禾丰米业加工项目、展华玉米生化产业园项目等5个大项目。二是在引进项目上下功夫。一方面内部挖潜,盘活休眠资本,努力引导扶持当地小企业上规模、提档次;另一方面走出去,由镇主要领导带队,组织小分队,参加哈洽会、广交会等各种招商展会,赴北京、上海、浙江余杭、沈阳等地进行招商。与30余家大企业大集团进行了接触和洽谈,先后有10余家企业集团来我镇实地考察,洽谈相关事宜。龙泰集团粗粮加工、包装公司、机制木炭等一批项目即将落户新站。实现了招商引资由重数量向重质量的转变。三是在服务项目上下功夫。为使客商安心、舒心、放心发展,我镇落实了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包保重点项目责任制,积极为客商服务,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为大庆辉华水泥粉磨有限公司、达丰糠醛有限公司和隆宇新型墙体材料等企业协调贷款1200多万元;为方便展华生产经营,多方协调资金安装了公铁立交桥至展华路段的路灯100盏,并积极配合粮食产业园区做好展华公司铁路专用线及高压线路架设征地、征房等工作,确保了项目如期投产达效。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我们立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小城镇的载体

2 效应、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一是强化城镇设施建设。通过上级扶、油田帮、企业助、民间筹等办法筹措资金,完成了中央大街、站前路、农民街至中学路柏油路面7公里;修建了南二路、新合路8.2公里白色路面;硬化通村红砖路40公里;铺装彩色步道板28000平米;融资5亿元改造临街房40万平方米,临街房改造率达87%,增加临街商铺1500个;修建高标准住宅小区3处;投资300万元对镇内供热锅炉和管线进行改造,集中供热面积15万平米。安装路灯180盏,实现了镇内主次干道的全亮化。二是完善城镇功能。我们不断巩固新站的中心集镇地位,提高聚辐能力。在镇内开通公交车12台,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在政府的支持下,星级宾馆、休闲会馆和大型连锁超市投入使用;全国首家乡村银行——龙江银行、合众保险公司、大庆市担保公司、鼎祥房地产评估公司等12家金融、保险、担保、评估公司相继入驻新站。良好的银企互联基础为新站的快发展、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投资保障。三是增强城镇吸纳能力。我们从体现地区经济特点入手,依托当地东北最大的粮食战略装车点,大上吃配项目,营造开放性粮食物流中心区。同时,规划了农贸大市场、建材大市场、生资大市场等三处专业化市场,促进了粮食建材生资经济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并且拉动了餐饮、旅店、娱乐、运输等相关产业,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2000余家,社会商品销售总额实现20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占全镇经济总量的37%,其中粮食经营业户近百

3 家,粮食年流通量近120万吨,辐射至兰西、明水、望奎、安达等市县,粮食年销售额12亿元;建材经销业户80多家,年经销额3亿多元;生资经销户152家,全年销售额达3亿元;餐饮、娱乐等服务业消费额2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的集中。现在,我镇城镇人口已达到了3万人,占全镇人口的58%。

三、以业品户建设为牵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我们觉得业品户建设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是牵动。因此我们牢牢抓住这个关节,稳步推进。一是在打造主业上作文章。新站粮食加工企业比较多,规模大,优势明显。据此,我们把主业定位在发展“三米”产业上。依托圣源米业、古龙贡米、展华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水稻、谷子、玉米生产,形成了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的良性循环经营模式。去年,全镇“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78%,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0万吨。粮食加工能力进一步增强,大米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小米加工能力5000吨,玉米加工60万吨,粮食经济的影响力已辐射到兰西、明水、安达、大安等两省十几个县市。二是在发展村品上作文章。我们因村制宜,因村施策,重点发展特色村品经济,规划建设了以安合、靠山村为主的6万亩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以古城、向前等村为主的谷子生产基地,以振余、发展等村为主的5000亩山芝麻生 4 产基地,以新合、新站等村为主的100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以新城、先进等村为主的12000亩杂粮生产基地,形成了“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良好局面。三是在培育模式户上作文章。我们通过干部示范、专业协会组织、先进典型引带等方法,积极发展典型模式户。去年,我们培育种植业模式户142户,养殖模式户71户,其它模式户32户。组建了新安谷物生产专业合作社、向前小米生产专业合作社等6个成规模的农村经济组织,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安合水稻专业合作社,组织四合屯的246户农民,在周边乡镇和农场承包水田37000多亩,是本屯耕地的7倍,靠种“外人田”走上了富裕路。

回顾过去,我们虽然做了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相信随着粮食物流园和物流节点项目的入驻,会给新站带来又一轮发展机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打造肇源经济发展副中心,争创“大庆市十大经济重镇”而努力!

第五篇:村务公开工作典型发言材料

文章标题:村务公开工作典型发言材料

——市辖20个乡镇办事处,917个村(居),总人口1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2万人。近几年来,我们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工作,紧紧围绕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农民群众合法利益、促进农村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从创新思维、依法完善制度、强化措施等关键环节入手,以村务公开、强化监督为切入点,以加强基层组织法制建设为保证,以此推动依法治村、民主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群众对村务公开依法治村工作的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全市上下形成了干群同心干事创业,凝心聚力致富奔小康的良好局面。2004年,全市农村上访案件下降80,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亿元和392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2和13.1,是近十年来增幅最高的一年;也是全市社会发展中最稳定的一年。我市先后荣获“全省村民自治模范市”、“全省村委会建设先进市”“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市”等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落实“四项民主”,确保村务公开工作高起点运作

近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在全市形成了风正气顺心齐的局面,干部群众依法办事的观念得到了强化,农村基层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社会政治稳定。在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感到基层民主化、法制化建设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尤其在农民群众法制观念明显提高,一些潜在的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给全市“平安建设”造成一定的隐患的形势下,能不能做到依法规范村务公开,实行民主化法制化管理,成为制约农村稳定与发展的一个最基本、最尖锐、最重要的因素。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想使农村各项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在不断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的同时,健全农村依法治村体系,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实施村务公开、依法治村不仅是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调动广大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切入点,而且是解决农村各类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好办法,是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点环节,也是加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抓手。为此,我们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在全市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并层层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为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依据、法律保障。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依法建制、以制治村,使村务公开贯穿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整个过程,才能够把农村的各项工作做好。

依法选举,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民主权利。

民主选举是村务公开的前提。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时,我们把民主选举作为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重要内容来抓,及时制定了《——市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组织指导村委会的换届选举。依法治市办将村委会换届选举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村干部任职条件、候选人产生的办法、选举程序等内容制成宣传提纲,并及时引发下村,向群众公开,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此外,我们市、乡两级抽调有丰富工作经验、法制观念强的同志组成换届选举督导小组,指导各村好“四权”、严把“五关”;确保了选民参选率和选举一次成功率,尊重和保障村民的推选权、提名权、选举权和罢免权,保证了村民基本民主权力的落实。

建立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载体的民主决策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决策权。我们把民主决策作为村务公开的牛鼻子来抓,依照《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建立健全了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大会制度,凡涉及村民和全村利益的重大事项,一律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使村级决策更加合法化。在总结基层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相继推广了农村热点问题“质询制”、村务大事决策“卡询表决制”等具有首创意义的做法。热点问题当众现场质询,村干部当场依法解答,质询的过程既是依法公开的过程,又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过程。在重大事项决策前,全市各村普遍发放征求意见卡的方式进行表决,既让群众充分了解村两委的意见,又充分行使自己的合理权利,使每项决策都合法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如岳家庄乡岔河村统一印发了村民自治登记表,组织村民对村两委的重大决策进行表决,实行民主决策。2002年投资25万元,硬化东西岭主街道路面4500米,治理河道3000米,修筑拦水坝10座,2003年投资20万元建成大口井一处,这些项目,都是在得到村民认可的基础上顺利完成的。

建立以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参与权。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是村委会组织群众自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对于加强依法治村,提高村务公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规范实用,与时俱进。我市、乡两级成立专门机构,指导各村遵循合法性原则、切实可行

原则、易操作、既约民又约官原则,按规定的程序,及时对《章程》、《公约》进行了修正,并下发到户,让村民人人明白,严格执行,做到内容更加规范、更加完善、适用性更强,真正起到了既约官又约民的作用,使村级管理走上了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章程》、《村规民约》的修订,既是村民学习法律、法规、政策的过程,又是自觉运用法律管理村内事务的过程。每年我市各村都以村民自治小组为单位学法,开展活动。比如:我市东都镇南鲍村将“平安家庭户”评选,写入村民自治章程,在全村形成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村里的社会稳定。

建立以村务公开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监督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监督权。在推进村务公开工作中,我们坚持求真务实,抓热点、攻难点、保重点,对群众普遍关心的政务、村务、财务、干部廉洁自律等“七公开”,并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听取群众反映,热情接受群众咨询,积极做好依法解答工作。各村也都出台了限时答复制,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凡是能直接答复的一般7至10天予以答复,对村干部违法问题及时调查并解决纠正。对群众存有误解,或个别人的无理要求,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做好细致耐心的说服工作。村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促进了依法治村工作,使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依法解决,维护了社会稳定。禹村镇通过推行村务公开,化解了干部矛盾,激发了广大村民学法用法、自觉履行义务的积极性,使困扰该镇长达10年之久的统筹提留难问题得到了依法治理。

二、依法进行4个规范,建立村务公开工作长效机制

村务公开的实质,就是要在农村建立起一套民主管理、便于群众监督,更有效地实施依法治村的工作机制。只有依法规范,才能保障持续、稳定发展。我们本着依法公开、真实公正、方便运行的原则,着力抓了4个方面的规范。

、依法规范公开内容。我市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村务公开内容进行了依法规范和依法延伸,使村务公开的内容由最初的三大类25项扩大为六大类32项,涵盖了生产经营管理、土地管理、财务管理、计划生育管理、宅基地管理、村干部廉洁自律等农村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管理,做到法律、法规规定允许向群众公开的,就全部向群众公开,使群众的知情权落在实处。例如,为落实《残疾人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我们在农业税征收过程中,采取自下而上层层公开的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将税收减免到户,使有关法律法规不折不扣落到了实处。

规范统一时间。我市规定每月15日为全市村务集中公开日,在集中公开的同时,实行全年大事年初公开,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长期性工作按阶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热点问题及时公开。人大、政府认为事关重大,或群众在某个时期最想了解的事项,由村两委按要求予以公开,使村民对关心的事情了解清楚。

规范公开程序。我市依法确定了村务公开“五步走”的基本程序,即村务公开必须经过村委会酝酿确定公开方案、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核把关、实施公开、意见反馈、整理存档。同时,针对不同公开事项,实行分类指导,每个类型制定一套程序,编制一套公开流程图,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公开,避免了工作的随意性。对重大事项决策等需要群众事先参与、事后监督的内容,规定必须经过预先公开、正式公开、反馈公开等环节。此外,我市还统一规定,在村务、财务公开栏张榜公布的同时,第

一、三季度向村民代表会议共识,第

二、四季度向村民会议公示。要事先准备好书面材料,如有重大村务要提前交给村民代表议事会讨论,实行决策听证制度。财务要提交民主理财小组审查,并报乡镇财务管理中心代管,审核,市直有关部门定期检查公开内容,发现问题随时通报、及时纠正,确保了村务公开的真实性、合法性。

规范公开形式。各村都在民主法制一条街上建立了永久性村务公开栏,对公开栏设立的环境、样式标准都作了统一规范,实现了农民群众看得清、看得明白。为了让群众全程了解、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市人大、政府在全市推广了泉沟镇在村务公开栏中设立“回音壁”的做法,使决策、实施、结果全部实现公开,办理过程、程序、效果得到及时反馈。同时,各村还采取召开村民会议、有线广播或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及时进行公开。

八、完善三项措施,推进村务公开依法治村工作健康开展

1、加强法德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群众法律素质是实施村务公开依法治村的关键。一方面强化村民的学法用法的自觉性。我们以法制教育“七个一”工程为载体,广泛开展了以讲好一堂法制教育课,优化民主法制一条街、开展一次咨询服务、举办一场法律知识竞赛、编演一台法律文艺节目、制赠一份法制宣传品、设立一个法制图书教委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七个一”工程,形成了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法制宣传教育,使法制宣传进村入户到人,入口入脑入心。另一方面,我们利用市委党校;农广校、乡镇党校等阵地对村干部进行经常性的法制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同时也使村干部认识到村务公开的好处,从而提高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为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推行垂直公开,强化督导检查是实施依法治村的保障。

全面落实依法治村,在公开范围上力求上拓下延,对计划生育、宅基地审批,土地管理等需要层层落实的事项,实行市、乡、村三级同时公开,做到环环相扣,相互对应,增强了全市上下工作的一致性和互动性。做好村务公开依法治村工作,贵在坚持,重在落实。为此,市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对全市村务公开、依法治村进行视察、督导。市委、市政府也组织市监察局、司法局、民政局、依法治市办、农经办等单位定期对村务公开依法治村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个别弄虚作假、侵犯群众合法权利的乡、村干部依法依纪给予严肃处理,做到了公开标准化、检查定量化,有效地推动了全市村务公开依法治村工作的开展。

3、注重工作实效,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是依法治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村务公开的目的就是增加村内各项工作的透明度,让群众了解村政事务,进行民主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共接受群众查询一万余次,满腔热情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及时化解农村存在的各类矛盾纠纷,极大地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群众参政议政、关心村务的积极性,形成了群众支持村务公开、参与依法治村的良好局面

《村务公开工作典型发言材料》来源于,欢迎阅读村务公开工作典型发言材料。

原则、易操作、既约民又约官原则,按规定的程序,及时对《章程》、《公约》进行了修正,并下发到户,让村民人人明白,严格执行,做到内容更加规范、更加完善、适用性更强,真正起到了既约官又约民的作用,使村级管理走上了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章程》、《村规民约》的修订,既是村民学习法律、法规、政策的过程,又是自觉运用法律管理村内事务的过程。每年我市各村都以村民自治小组为单位学法,开展活动。比如:我市东都镇南鲍村将“平安家庭户”评选,写入村民自治章程,在全村形成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村里的社会稳定。

建立以村务公开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监督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监督权。在推进村务公开工作中,我们坚持求真务实,抓热点、攻难点、保重点,对群众普遍关心的政务、村务、财务、干部廉洁自律等“七公开”,并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听取群众反映,热情接受群众咨询,积极做好依法解答工作。各村也都出台了限时答复制,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凡是能直接答复的一般7至10天予以答复,对村干部违法问题及时调查并解决纠正。对群众存有误解,或个别人的无理要求,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做好细致耐心的说服工作。村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促进了依法治村工作,使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依法解决,维护了社会稳定。禹村镇通过推行村务公开,化解了干部矛盾,激发了广大村民学法用法、自觉履行义务的积极性,使困扰该镇长达10年之久的统筹提留难问题得到了依法治理。

二、依法进行4个规范,建立村务公开工作长效机制

村务公开的实质,就是要在农村建立起一套民主管理、便于群众监督,更有效地实施依法治村的工作机制。只有依法规范,才能保障持续、稳定发展。我们本着依法公开、真实公正、方便运行的原则,着力抓了4个方面的规范。

、依法规范公开内容。我市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村务公开内容进行了依法规范和依法延伸,使村务公开的内容由最初的三大类25项扩大为六大类32项,涵盖了生产经营管理、土地管理、财务管理、计划生育管理、宅基地管理、村干部廉洁自律等农村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管理,做到法律、法规规定允许向群众公开的,就全部向群众公开,使群众的知情权落在实处。例如,为落实《残疾人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我们在农业税征收过程中,采取自下而上层层公开的

上一篇:乡村社区居民问卷调查下一篇:宣传委员期末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