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济南城市规划论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泉城济南城市规划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论文简练介绍了城市家具的理念和范畴,概括剖析了泉城济南的城市特色,论述了城市家具与泉城特色相融合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分析了目前济南现有城市家具的缺点和不足,探讨总结了一些融入泉城特色城市家具的设计方法和途径,指明了设计的方向和趋势。

第一篇:泉城济南城市规划论文

济南、苏州城市照明资产管理现状及启示

城市照明资产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是城市发展状况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现代城市必不可少的公用基础设施。济南、苏州两地加大力度对城市照明资产管理进行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经验值得其他兄弟城市借鉴与思考。

一、济南路灯资产管理难题及对策

济南市路灯管理处隶属于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属县级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干部职工126人,下设办公室、政工科、财务科、生产技术科、材料设备科、安全监察科、客户服务中心、工程部8个职能科室。其中生产技术科下设路灯监控调度中心,客户服务中心下设9个维修工区(含长清大学城维护工区),工程部下设三个分公司。

主要职责为:负责城市道路照明和桥梁景观照明设施的管理和养护维修;负责城市道路照明设施新建和改进工作,参与制定本市城市道路照明建设、维修养护考核标准,并监督执行;参与城市道路照明设施新(改、扩)建工程、方案论证、设计审核、项目招投标、行业监管、竣工验收和移交接收等管理工作;负责查处路灯杆上违章宣传、标志牌、拉线和用电工作。截止2012年10月底,济南市共有9.2万盏功能性照明和11万盏高架立交桥路灯,基本实现了二环路以内照明全覆盖和绕城高速以内主干道亮灯目标。

济南市路灯管理处在路灯资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路灯资产维护改善资金不足;由于路灯覆盖面广,偷盗现象不可避免;电费补贴因发放对象不同给监管部门带来难度。

针对上问题,济南市路灯管理处分别采取了以下策略:一是与市政府签订改良能源管理合同,政府允许路灯管理处从路灯节能减排中结余下来的电费用于路灯设施的维护改善,对节能减排结余电费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每年接受市审计局审计监督。为保证此项政策的顺利实施,济南市路灯管理处对全市路灯进行了单灯三遥控制系统改造,引入智能化信息管理,在特定时间段实行“隔灯亮”措施,部分路灯灭了后,照度依然能够满足行人和车辆通行的要求,起到了有效节约电能的效果。二是根据单灯三遥控制系统建立编码管理体系,并与公安联网,使路灯设施在被盗时能根据编码及时发现,提高了破案率。三是对电费资产进行分类分层管理。公共设施、景观照明和居民楼等进行政府全额电费补贴,办公楼、商务楼政府给予40%-60%的电费补贴,酒店、商场、公园等场所不给补贴。

二、苏州城市照明资产管理难题及对策

苏州市城市照明管理分两个区块管理,即老城区和工业园区。苏州市城市照明管理处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市区道路照明和公共景观照明设施的管理、养护维修;完成市区道路、新村住宅小区公共照明工程的设计施工;完成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景观照明工程的设计施工,路灯和公共景观灯光的养护维修,经费由市财政每年安排,照明工程建设经费由建设方出资。另外,按市场化运作方式,可对外承揽照明工程设计施工及照明设施的养护维修。为参与市场竞争,管理处全额投资成立了苏州市城市照明工程公司(国有企业)。至2012年10月底,老城区(包含小区)路灯共8万多盏,工业园区(不包含住宅小区)路灯共11万多盏。

目前苏州市城市照明资产管理主要遇到的难题是:照明设施资产维护经费不足;照明设施偷盗时有发生。根据这两大问题,苏州主要有以下经验:一是得到市政府批准给予的每个亮化项目工程造价7%的维护资金,用以弥补照明资产维护经费的不足,并对具体管理的业主单位进行类别划分,主要分为四类,即:有钱有人的,不需要补贴;有钱没有人的,介绍专业队伍进行维护;有人没钱的,主要按7%的维护资金给以适当补贴;没人没钱的,由区灯光办托管,主要按7%的维护资金给以适当补贴。同时制定政策,允许将市区项目考核扣分扣下的经费用于补偿后两者的维护经费不足,以保障城市总体亮灯效果。二是为了杜绝偷盗现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市照明管理处与当地派出所签约,提供办案便利,查处销赃窝点,切断偷盗的销赃渠道。

三、两地经验对杭州的启示

杭州市的亮化工程主要分为城市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杭州市的亮灯工程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市亮化工程已从单纯追求“亮度”转向追求艺术性、美观性、文化性、科学性,城市照明资产管理已从单纯的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截止2012年10月底,杭州市市管路灯共有14万余盏,景观灯52.8万余盏。

尽管杭州城市照明资产管理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一是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目前主要靠人工记台帐的形式掌握照明设施资产的运行情况,无法第一时间知道照明资产的使用状态和使用效果,不利于资产维护、更新、评价的循环管理。二是虽然采用了人防、机防和物防结合的方式,照明设施被盗率降低效果不明显。三是城市照明设施产权不清晰。比如建在住宅上的楼顶灯光,私自拆除或是毁损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路灯更新频率过快,导致资产损失增加。杭州目前在部分路段上实行一路一灯,不仅不利于城市照明风格基调的统一,而且增加了路灯的养护成本,增加了城市的财政负担。五是照明设施废旧物资管理缺乏系统性,照明设施废旧物资的拍卖单纯依靠流程是否合法,没有建立起一个合理的制度保证体系,容易产生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结合济南、苏州两地城市照明资产管理的经验,结合杭州自身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不足:

(一)以科技化促进资产管理,以信息化提高资产效率

将城市照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单灯控制系统结合走来,建设一个完备的、新型的城市照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用来对杭州市路灯和景观灯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分析。这样,照明设施信息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和数据,还有一幅幅空间图形和图像,给人以直观完整而深刻的印象,便于工作人员现场查找、定位。同时,对照明资产进行模块化、精细化管理,及时了解哪些照明设施运行正常,哪些即将出现问题,哪些已经出现问题,并根据模块中设施的品种、规格、型号和厂家情况,分析照明设施的质量、效果及更适用的范围,从而为今后的建设和维护提供一套完整的动态材料信息。

(二)多方面多渠道强化防盗监管力度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以防为主。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切实有效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公德意识,要让市民们认识到:城市照明公用设施不只是政府的,而是属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市民,是市民们的共有财产,损坏它们就是破坏自身利益。从而形成人民照明为人民,人民照明人民管,人人爱护城市照明设施的良好氛围。

二要设立举报重奖制度,对违法行为进行重罚。对及时举报盗窃及损坏城市照明设施的市民给予奖励,以提高市民的积极性,增强爱护城市照明设施的责任心。同时完善相应的城市照明设施管理的法规、条例,加大对盗窃行为的处罚度。

三是加强与相关监管部门协作,“齐抓共管”,规范废品收购行业。与公安、工商等部门密切协作,加强废品收购管理,从源头上杜绝盗窃,对废品收购站收购城市照明设施类物资追究其刑事连带责任,切断盗窃公共设施的买卖链,斩断“盗销一条龙”,严厉打击非法收购公用设施的窝点,定期检查整顿废品收购站,严管重罚。

四是建立和完善城市照明地理信息系统,并将此信息系统与公安的防盗报警系统连接起来,提高报警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效率性。

(三)明确城市照明产权

谁出资建设,产权就是谁的,谁就是主要管理者。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随意处置城市照明公共资产。进一步完善城市照明管理制度和条例,严惩违法处置城市照明公共资产的单位和个人,情节严重的应送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对城市照明的电费补贴也应遵循产权原理,以产权来落实责任,分层梯度分配电费补贴,对公共设施和住宅楼顶的亮灯电费给以全额财政补贴,对办公楼、商务楼给予40%到60%不等的电费补贴,对商场、酒店和有门票收入的公园降低现有的电费补贴额,给以30%的电费补贴。同时鼓励有能力的单位在保证亮灯率和效果的情况下节能减排,并给一定的物资和精神奖励。

在弥补维护经费不足方面,在遵循产权原理的前提下,赋予一定的灵活性,扩宽维护经费来源的渠道。首先,可以在不违反市容管理规定和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允许部分单位报批设立广告照明,借助市场力量来弥补照明设施维护成本的不足;其次,改良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将合同能源管理与照明维护结合起来投标,标段时间延长到合理的时间段,不仅能避免单纯的节约能源可能产生的唯经济性而忽视社会性的现象产生,也能避免施工单位的短期性经营目标造成的亮化效果无法固化;再次,政府应允许路灯管理处从路灯节能减排中结余下来的电费用于路灯设施的维护改善,对节能减排结余电费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每年接受市审计局审计监督;最后,市政府应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允许将市区维护项目考核评分扣下的经费用于补偿部分特殊项目维护经费不足,以保障城市总体亮灯效果。

(四)完善路灯更新报批制度

形成专家论证、市民意见、市监管中心调查研究、可行性综合分析、设计方案严格审查及预算精细审核为一体的路灯更新报批制度,从源头上把好路灯更新的关口,防止出现随意建设,以建设替代维护的浪费现象发生。

(五)强化对城市照明废旧资产参拍单位资格和拍卖评估价的事先监督和控制

对需要进行拍卖的城市照明废旧资产,首先应该由政府监管部门在全国照明专业网站上发布信息,邀请具有生产城市照明设施资质的专业企业来投标,对参拍单位进行资质限定,防止出现无资质竞标的低价出售的现象。在拍卖评估价的估算上,应该由政府产权单位邀请业内专业机构对城市照明废旧资产进行评估,谁为产权单位谁组织评估,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以保证评估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责任编辑:赵静)

作者:谢吉丽

第二篇:泉城特色城市家具设计初探

摘要:论文简练介绍了城市家具的理念和范畴,概括剖析了泉城济南的城市特色,论述了城市家具与泉城特色相融合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分析了目前济南现有城市家具的缺点和不足,探讨总结了一些融入泉城特色城市家具的设计方法和途径,指明了设计的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 城市家具;泉城特色;融合;设计探讨

“城市家具”一词源于欧洲,它是英文“Urban Furniture”中文解释,是指城市中的各种户外环境设施【1】。 城市家具主要包括:公共休闲服务设施,如休闲座椅、公共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街道邮箱、公用饮水器、公用电话亭、售货亭、报刊亭等;交通服务设施,如公交岗亭、交通指示牌、道路护栏、过街天桥、无障碍设施、公共照明设施等;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如街道烟灰皿、果皮箱、公共厕所等;公共信息服务设施,如广告牌、公共布告张贴栏、宣传标志等;公共空间装饰设施,如花坛、花钵、喷泉、城市雕塑、景观小品等。图1中左为济南泉城广场的泉标雕塑,它已是济南的城市标志,系取小篆“泉”字(图1右)的意象形态和“泉水”的自然形态提炼设计而成。

一座城市的家具设计应该表现其城市的地域特色。城市特色包含城市的自然环境特色和人文环境特色。两者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互相支持,互相交融,共同形成了城市的整体形象特征。

泉城济南的自然环境特色可以用“山、泉、湖、河”四个字来概括,尤以“泉”而闻名天下。泉城南部山区的地下水系向北潜流至城區地层,遇城北地下致密岩体阻挡形成承压水,承压水喷涌出地表,形成遍布市域的大大小小的泉点和泉群,泉水串流于民居和街巷之间,汇集而成湖,湖水溢流而至小清河,由此形成了济南独具特色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北方水乡风光。

说到济南的人文历史,应当首提“三皇五帝”之一的大舜。济南是大舜的故乡,有舜耕于历山而走过的路——舜耕路,有舜喝水的水井——舜井(又名舜泉、锁龙井),舜井街即因舜井而得名。济南东部有座山,曰鲍山,附近曾是齐国大夫鲍叔牙的封地,鲍山旁有座分金桥,是说鲍叔牙和管仲一起做生意,挣了钱分金的地方。史上二十四孝之一闵子骞之墓,位于济南百花公园西邻的孝文化博物馆内。闵子骞顺事父母,友爱兄弟,其孝行广为流传,其墓地西侧街道被命名为闵子骞路。另有两位济南的大词人——李清照和辛弃疾,其祠堂分别位于趵突泉公园和大明湖公园内。济南的千佛山,古称历山,舜曾躬耕于此,后隋代依山凿窟,镌佛像千余尊,始称千佛山,成为佛教文化的圣地。另外还有很多很多的人文历史的沉淀,不再一一赘述。

济南的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交相辉映,反映着济南物质文明的积累和精神文明的提升,并统一而成为泉城的地域特色。济南的城市家具设计应该融入到这种整体城市的风格特色中,让家具的使用者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体验到泉文化的特色、泉城的底蕴,让人们在温馨和愉悦中感触到唯美的城市情景空间,激发人们在潜意识里对城市文脉的心理接纳和情景融和。图2为城市地域特色解析图。

一、协调统一的泉城特色城市家具的重要意义

(一)为居民营造温馨的情景空间

“城市家具”与室外空间环境的关系,随人类生活和观念的变革而变得越来越密切。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是“城市家具”设计的基本要求【2】。济南城市家具设计,应尊重本地的山泉特色和传统历史文化特色,与泉城的地域风貌相吻合,与古城区的历史文脉相衔承,通过形式、色彩、材质、空间尺度等各设计要素的搭配,运用布局、层次、联系、衬托、隐喻、虚实、对比、合理夸张等各种设计手法,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景触动,让人们在使用中下意识地感受到一种舒适和安闲,让城市家具成为城市空间与泉城居民的精神桥梁,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共鸣,和人们的心灵产生共鸣。图3形象的诠释了:揉入泉城特色的城市家具,架起泉城居民与城市空间交融的心灵桥梁。

(二)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城市名片

不同区域的城市家具所体现的城市文化特色是不同的。在设计中,把独特的“山泉”因素融入到城市家具中,使山、水、城三者和谐相融,赋予城市家具以泉城文化的真正内涵,充分展示出泉城的内在精神和城市活力,展现出别具一格的城市自然风貌和历史风貌。融入泉城特色的城市家具,也是济南区域特色和历史文脉的表征符号和有效传播媒介,它能够形象、便捷、深刻地向置身其中的游客传递出泉城特殊的环境信息、文化信息和城市精神,提高泉城在游客心中独特的城市可识别性。同时,富于情感的城市家具能够潜移默化地浸染游客的心灵,激发游客的审美体验和意蕴联想,甚至达到“人在画中游”的美妙境界,在体味泉城旅游的愉悦中,带走美丽泉城的永恒回味。

随着城市家具对泉城旅游形象的提升,也直接而有效地拉动了济南的城市消费,促进了济南市域的经济发展。

(三)有利于山水文化的保护

城市的特色和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家具正是城市特色和文化的载体之一。将泉城特色文化融入城市家具,便是赋予了其灵魂与活力,使城市家具成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传感器,它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规范人们的行为,诱发人们的自觉性,满足人们的审美诉求,提升泉城居民整体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品味,增强泉城居民的城市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励市民自觉的对泉水文化的热爱和保护,自觉的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保护。

二、泉城现存城市家具的不足之处

(一) 片面强调功能,形式单调

作为泉城环境的点缀和空间的延伸,济南的城市家具应该能体现泉城的独有特色,应该是展示山泉文化和历史文化的无字书。但在全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济南的城市家具很多都是千篇一律、样式单一的形态,很多都是工业化的功能产品,缺乏艺术性,不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甚至与泉城特色不搭边。特别是济南前些年的城镇化改造过程中,由于片面追求改造速度和进程,忽视了城市特色和历史文化的保护,让一些传统的历史街区和文化景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似曾相识、面目趋同的现代城市设施,失去了泉城的形象特征和可识别性。如图4所示,济南某段城市道路护栏:单调而呆板。

(二)与泉城特色环境不协调

有些城市家具的风格和色调,只是强调其个体的自我表现,缺乏对泉城文化环境的尊重,缺乏对人们心理感受的关怀,缺乏不同个体之间的协调,使城市空间纷乱、无序,甚至逐步淡化和模糊了泉城的特色。尤其是一些户外广告牌,“争奇斗艳”、缤纷无序,以至于扰乱了泉城的视觉环境。

受西方城市建设模式的影响,有些城区的街道上,从外国或外地发达城市借鉴引进了一些具有视觉美感的城市家具,例如户外座椅,小品雕塑,公交站牌等。如果单从个体的视角来讲,这些家具都是一些独立的城市亮点,但可惜的是这些亮点与泉城的整体文脉背景不协调,甚至相互矛盾、相互冲突,如同一个人身上穿着传统服装,头上却带着西式的礼帽,不伦不类,让人觉得别扭。

所以,城市家具个体不能游离于整体的文化氛围之外,而应该服从、服务于整体的地域和文脉特色,否则,留给人们的印象只是一些局部的片段,整体形象则是支离破碎的视觉冲击。

(三) 布局散乱,与城市建筑及空间尺度不协调

近几年来,济南越来越注重城市环境形象的提升。2017年,济南创城取得成功,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这些创城、创卫的行动有效推动了城市家具的升级改造。不过,由于城市家具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又分属于规划、建筑、园林、旅游、市政、环境、交通、电力、电信、体育等各部门或行业,部门之间往往各行其是,片面、孤立地解决自己行业的单一问题,造成各功能单体简单罗列、摆放凌乱、布局无序。

随着济南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超高层、大体量、大尺度的建筑大量增加,但相应的城市家具却没有随之调整,造成单体家具所形成的虚实空间与城市建筑尺度、城市空间尺度不协调,甚至形成极大的反差。

三、泉城特色城市家具的设计探讨

城市家具的设计,首先要遵循方便实用、坚固耐用、舒适人性的基本原则,其次要满足美观协调、绿色环保、经济合理的要求。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家具设计也应该及时吸收、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与时俱进,突破创新。

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以下几种途径或方法,将泉城的特色揉进家具的设计中。

(一)二阶段设计法,发挥群众的创造力

当把制造物品的行为分成设想过程和设计过程来考虑时,前者是所有的人都能参加的领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所有的人都可以称为设计师,后者是具有视觉化,实体化的技术性领域,这属于专业设计师的范畴【3】。

城市景观、城市家具的设计就应该分成两个过程来实现:一、概念、设想、创意的方案设计阶段;二、具体技术实施的细节设计阶段。对于前一阶段,所有市民都可以参与。因此,在城市景观方案阶段或城市家具方案阶段,就应由市政、规划、建筑、景观各部门引导,通过媒体征集等途径,让泉城市民广泛参与、评选,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力和主人翁责任感。

二阶段的设计过程,每个阶段各有侧重。第一阶段应从泉城的基本特色进行把关,即从风格、形态、尺度、轮廓、色彩、质地等各方面对创意方案进行导控,使之与整体环境协调、系统、融合;第二阶段应按区段、部位、细节进行推敲,使之在结构、技术、经济等各方面合理可控。

济南的城市家具,是摆放在泉城这个大客厅中的家具,也可以称之为泉城居民的家具,其设计、实施当然需要全体市民的参与。将城市家具的设计、建造置于广大市民的监督之下,有利于排除不符合泉城整体形象的、不合理的、不正常的家具方案和因素,有利于促使家具分管部门间的协同配合,有利于功能相关的家具整合,而不是简单罗列,例如将花坛与座椅整合,街灯与标识牌整合等,量减而功能不减,同时还能降低造价、提高效率,让家具的布局更合理,形成协调有序的景观带。

图1中泉标的设计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当时济南市政府通过媒介广泛征集代表泉城的标志方案,最终选用了西安王天任先生的作品。泉标的整个造型流畅别致,立体感强,如水翻腾,而后一泻而下,采用天蓝色为主调,中间的明珠镶嵌其中,构成了篆体的“泉”字。

(二) 形态仿生设计法

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界是一个大资料库,它不仅为我们人类提供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还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设计灵感和设计资源。我们生活中很多的用品都是仿制大自然形态(包括动物形态、植物形态等)的产物。“师法自然”是产品设计的一个便捷途径。形态仿生就是将环境中的自然形态概括、提炼而上升为科学艺术形态,然后注入其实用的功效,从而使产品既能达到使用要求,又能给人们以审美的享受。形态仿生一般分为三类:具象形态仿生、抽象形态仿生和意象形态仿生。在济南的城市家具设计中,成功运用形态仿生能够形象地展现泉城的自然特色。

形态仿生设计的关键是对自然形态的提炼和加工,使之与城市家具的使用功能相结合,从而设计出来的产品才能既实用又美观。图5为一款仿制荷叶造型的家具,非常贴近济南的泉水环境,适合摆放在泉边、湖边或河边,它能与水中的莲花相呼应,非常自然地融入到泉城特色的环境中。

城市家具设计时,要求仿生设计图案既不能过于形象而致卡通化,也不能过于抽象而失去意象和趣味,从而失去了特色。仿生的对象可以是柳、荷、蛙、鱼等动植物形态,也可以是水滴、块石等非生命形态,还可以是地方特产或历史文物形态。这些都能表现出济南的特色。图6是一款室外座椅,曲线造型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流水,适合作为泉城的家具。

(三)就地取材,直接展示地域原生态

泉城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孕育了其独特的乡土建材,采用济南的本土材料加工制作的城市家具,不仅能够天然地与本地的地表生態特征相融合,引导家具使用者崇尚简洁,回归自然,而且能够最直接的展示泉城的地域特征,展现济南独具特色、与众不同的城市形象。

例如著名的“济南青”石材,黑底中带有微小的白点,仅产于济南市历城区。这种石材结构致密,质地坚硬,抗压强度高,耐候性好,适于用作室外的城市家具材料,比如用来制作城市凳椅、家具基座,铺贴路面、台阶、柱面等,既方便取材,又能展现泉城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济南的历史遗迹、文物古建大多也由古人就地取材建造而成。所以采用乡土材料制作的城市家具,也能有机地融合到古城的历史文脉中去。其原生的质地和色泽,结合泉城古朴大方的建筑文化和历史文化,能触动人们潜意识里的历史探求与艺术文化联想。

济南的城市格局为山南水北,城水相间,即南部多山,北部多水,城区与水域交错其间。这种格局造就了市域内各区位的不同特点。而且随着城区的扩展,东部新区与老城区在城区功能和建筑特点上也有了不小的差别。所以,泉城不同区位的城市家具的选材和色彩,也要体现和融入各分区的功能和地理特点,形成各区位的不同特色带,例如南部山区的旅游绿色带,北部水区的娱乐休闲蓝色带,老城区的文化商业金色带,以及东部开发区的经济技术银色带,等。

另需注意的是,选用的材料,应根据使用场所考虑其耐用性和耐候性。比如有的材料,象木材、竹材等,在日晒雨淋下极易腐坏,就不适用于近水场所或露天环境。

四、 结语:

城市家具,既是城市空间的功能要素,更是城市形象的展示板,它直接表现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城市发展应高度重视城市特色的保护,它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本论文基于对济南地域生态空间和历史文化特色的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尝试探讨了泉城特色城市家具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济南将来的城市发展提供部分理论与实践支持,寄望泉城的建设决策者注重保护城市的山泉水景和历史文脉,运用科学发展观把济南建设成独具特色的历史旅游名城。

参考文献:

[1]鲍诗度,王淮梁,孙明华等,城市家具系统化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黄璐滢, 陆斌,“城市家具”设计原则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7,23:162~163.

[3]张福昌,现代设计概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姓名:于劲波,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指导老师:高月锋。邮编

邮编250109

作者:于劲波

第三篇:基于地域文化的济南城市轨道交通工具设计研究

摘要:以功能和美感为导向的现代产品设计逐渐走向同化,基于地域性文化的设计研究成为当今产品设计发展的重要方向。泉文化作为泉城济南的城市名片,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中应当为我所用,为其注入新的时代气息。这里试图对轨道交通工具设计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设计方法进行探索,并通过设计案例,展示—种将地域文化元素注入时代气息的济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种可供参考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地域性文化 泉文化 轨道交通工具 造型设计

中国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地铁作为城市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在城市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在解决城市高峰期拥堵问题上作用显著。地铁车辆是地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载运旅客的重要功能[1]。1863年,伦敦成为历史上第一座兴建地铁系统的城市。一百五十多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工具的外观内饰造型设计和色彩搭配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许多设计师凭借自己对城市地域性文化的独到见解呈现着不同城市特有的人文风貌。

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对城市地域性文化在轨道交通工具上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徐伯初等[2]提出地域文化是城市在长期发展中产生的历史沉淀,其特征是城市居民审美认同和共鸣的心理基础,也是提升审美价值和展示文化风貌的重要手段。徐伯初等[3]还提出了轨道交通系统应进行整体形象规划,从系统性、文化性、宜人性和地域特色几个方面把城市公共交通设计与城市人文环境进行联系和融合。董时羽等嘲提出了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形象的相互影响机制,并分析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形象的共性与特性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魏峰等[5]基于形象识别理论的研究框架和公共交通系统的自身特点,构建了城市公共交通形象识别系统。济南作为史前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四面环山,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这样丰富的泉水资源给济南带来美誉的同时,也成为了地铁建设的严重阻碍。如今,技术人员打破壁垒,利用成熟且可实施性强的建设方案,打造属于泉城济南独有的地铁系统。在外观设计上,济南地铁应以其浓厚的地域特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成功案例。本文试图从以泉文化为主要总成部分的济南地域文化出发,将文化元素与轨道交通工具设计有机结合起来,使济南地下交通和地下泉水一样,成为这里重要的城市名片。让更多人认识济南,让济南人发自内心的对济南的泉水和济南的地铁建立认同感。

一、设计与文化

(一)设计的文化属性

设计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行为,它来源于生活和文化,又作用于生活和文化。设计具有功能属性、审美属性、伦理属性和文化属性等诸多属性,文化是一种社会产物,是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文化经过长期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设计者在设计这一思维过程中,其成长生活的背景会对其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通过设计者的感受、行为、思想的变化得以体现出来。由此可见,设计必然受到其时代与文化的影响,而这些带着深深文化烙印的设计,不经意间成为了文化传播的载体。

(二)一般工业产品的文化表达

现代的一般工业产品设计中,设计的文化表达往往体现得比较含蓄和内隐,但我们在深究之后依然发现其造型的背后是难以割舍的民族文化,“工业产品是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世界通识化的全面思考理解的产物”,在工业产品设计中,设计师对于世界的理解不难在产品上体现出来。

在一件产品中,设计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多个方面,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功能性和美观性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这时,满足情感需求成为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一环。一件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味的产品,无疑让人顿生亲切之感。

(三)轨道交通工具设计的文化属性

美国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是芝加哥几代篮球迷心目中的城市英雄,其本人和芝加哥公牛队一起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2015年诞生的迈克尔.乔丹主题芝加哥地铁以其独特的文化诉求赢得了当地人们的认可和共鸣。设计师将富有激情和张力的篮球元素与活泼有趣的動画元素图案相结合,巧妙地与地铁内部空间相适应,低调而不沉闷,富有活力又不显杂乱,倡导所有人勇敢乐观向上的体育精神,很好地体现了芝加哥的传统文化,提升了其文化价值,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如图1)。

二、地域文化解析及其设计属性

(一)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有着深厚积淀的历史产物。人们的精神文明生活独具特色,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经过长期的传承和发展,长期以来对这片土地带来巨大的正面影响,至今依然是人们重要的精神家园。发挥重要作用的文化传统。从民族、语言、饮食到信仰、建筑,地域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几乎无所不包。所谓“—方水土养—方人”,地域性是地域文化的根本特征。

(二)地域性设计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传统手工艺产品中,产品的地域性特征体现得最为突出。主要体现在其时代背景下,社会生产力发展欠缺,劳动人民在有限的条件下发挥聪明才智,就地取材,造就了许多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产品。中国西南地区广泛种植竹子,当地居民使用竹子制作家具(如图2),竹桌、竹凳款式各异,美观实用。竹材料的纵向支撑性强,横向有着很好的韧性,人们巧妙使用了这两种性质,制作的椅子不需一根钢钉,冬暖夏凉又非常透气。这样的椅子至今仍在西南地区广泛使用,体现了浓郁的西南民族地域风情(如图2)。

(三)地域文化在设计中的民族性

轨道交通车辆造型设计真实地反映了民族文化特点。目前发达国家中在轨道交通领域发展水平较高的日本和德国,其轨道交通车辆造型在很好地满足功能需求与审美需求的同时又各具特色。日本传统的舶来精神和实用主义观点造就了其富有创新精神而不失简朴单纯的造型喜好,以严谨理性著称的德国人钟爱黑白两色,擅长用简单直接的线条勾勒出庄重而不失美感的造型。

在我国,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家主张“仁爱待人”、“为政以德”,中国社会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发展,逐渐形成了宽厚包容、尊师重道的社会氛围。以“和”为贵的朴素理念和极强的包容性造就了今日中国颇具特色的轨道交通车辆造型设计。

三、基于泉文化的济南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实践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国内地铁造型设计相对保守,尤其是不够注重对于地域文化的体现。在这一方面,发达国家的某些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值得借鉴。我们将分析其外观设计的特征出发,从中学习其在交通工具造型设计上对于地域文化符号的使用方法。在充分学习其设计手法的基础上,将“泉城”这个济南最著名的城市名片为重点,从功能、色彩、造型几个方向出发,提取当地文化符号,探索与该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相融合的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方法,并提出创新设计方案。

(一)泉城济南的文化传统(城市词汇、色彩归纳)

济南拥有以天下第一泉“趵突”为首的“七十二名泉”,被称为“泉城”。“江西才子”刘凤诰赋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佳句。

作为儒家文化发祥地山东省的省会,深受提倡“中庸”、“仁”思想的儒家文化影响,形成了浓厚的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论男女老幼,关系亲疏,人与人之间总是亲切称呼—声“老师”。济南历史上有以“济南二安”并称的李清照、辛弃疾,一代枭雄曹操曾在济南任职。济南也因此有着“济南名士多”的美誉,时至今日,城内依然遍布他们的踪影痕迹。到了近代,济南又是一座主动开埠的城市,同时建立的还有山东大学堂,德式风格的济南老火车站。这一切构成了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现代城市。

(二)文化元素的提炼和移植

1.符号的概念和移植

符号不仅仅是意义的载体,也是意义的条件,所以进行任何意义活动的过程必然会使用符号。符号的使用过程事实上是在对事物的感知进行抽象化表达。索绪尔将符号用二分法分为“能指”和“所指”,即事物的语音形象和事物的概念部分,二者作为一个整体,被称之为“符号”。

符号与对象因为某种关系因而能互相提示,这种关系被美国哲学家皮尔斯称之为指示符号。我们将尝试采用指示符号的观点诠释设计形态。

泉水形态变换不定,涓涓涌出,生生不息,体现出的是看似无声却蕴含着无限向上的力量。该方案主要是对泉水涟漪抽象形态的提炼和优化。涟漪是人们在认识泉水形态时,会首先发现的突出特征。由此,该方案从泉水涟漪造型特征出发,将其进行抽象和简化,形成一个类似环状的几何符号形态。尝试以这种简单直接的方法使得其形态与泉水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产生关联,从而传递出泉城济南清爽温和而富有活力的时代形象。符号的提取过程(如图3)。

2.色彩元素的提取

我们将济南最具代表性的景色图片组合起来,使用软件将其抽象化为色块,并进一步分析各种颜色在图片中所占的比重,结合“泉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固有印象,将色彩元素提取出来。色彩元素的提取过程(如图4)。

(三)设计创作

1.头形设计

对于轨道交通工具造型设计来讲,头形设计是其中最核心,也是最能体现设计精髓的部分,也是传达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基本功能和审美需求已经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合理融合本地特色,进而设计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造型是我们探索的主要目标。泉水如生命,涓涓涌出,生生不息,看似无声却蕴含着无限向上的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一直以来作为济南人的信仰存在。

泉水造型不定,形态略显抽象所以在头型造型方面,通过泉水意象提炼和对济南人的审美特点分析,并采用在(如图3、4)中提取的色彩元素及符号,采用泉水荡起的涟漪、婉转的曲线、硬朗的体块,将鲜活泉水的灵动美感注入速度感的表现中,设计效果(如图5)。

该设计方案以独特的“气泡”形态车灯,与工艺简单的单曲面湖蓝色玻璃融为一体,采用电镀蓝色在车窗轮廓线的呈现,强调了头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该设计以规整的直线和直角倒角造型勾勒出理性、冷静、大气的整体效果,让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感受到如泉水一般的清爽与平静。

2.涂装设计

涂装设计带给人观感上的冲击不亚于造型设计,是轨道交通工具造型设计中的重要一环。车体的配色、图案、布局等多个因素都会对设计方案最终的呈现效果带来不小的影响。涂装设计应当反映该地区人民的人文性格、审美心理和装饰历史传统,也是设计者满足使用者情感需求,进而博得好感的重要手段。

宋代曾巩为其定名为“趵突泉”。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方案采用蓝灰白三色色块拼接,模拟泉眼表面上下奔突的动态。(如图6)所示,在现代有轨电车外观设计的涂装设计中,主要从车体选色和色块的分割来进行设计,车体色彩主要以白色为基底,并与电镀蓝色相结合,有效地去除车体的乏味感,带给乘客一种犹如置身泉水旁的亲切感。湖蓝色的玻璃明亮而深邃,犹如地下之泉水,平静沉稳,暗藏力量。

3.车厢内饰设计

在车厢内饰设计中,设计者应着重把握整体氛围的营造。地铁作为上班人群的主要交通方式,应当以简洁明快的设计风格为主,以其为乘客带来平静安稳的视觉感受。在设计方案中,我们采用了可翻折的座椅,在上下班的高峰期时段,更多的乘客可以享受到相对较大的空间。低位扶手的设计不利于站姿乘客倚靠,使得更多乘客可以享受到舒适的抓握位,其三段式的设计象征着“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的“三股水”,富有动感,令人耳目一新,同时可挂靠购物袋等杂物,提升站姿乘客乘坐舒适性。黄蓝的配色来自于色彩分析中的图片颜色,黄色鲜艳而不跳脱,撞色的设计给平静的车厢更添一分活力(如图7)。

结论与展望

这里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工具外观设计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归纳出文化内涵已成为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结合泉城济南以泉文化为主的地域特色,提取人文元素并将其进行意念变形,注重理性分析,在造物思想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材料工艺、形态、色彩与实用融为一体的造型表达。提出了一款完整的具有时代风格的造型方案。该方案能较好地呈现出泉城济南的城市文化和整体风貌,并为地域文化在轨道交通工具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在下一个阶段,我们应当进一步深入挖掘济南地域文化内涵,与时俱进,不断研究出能够体现文化诉求和时代精神的设计作品。.

參考文献

[1]卢艳玲,刘厚林,孟令峰武汉轨道交通—号线二期工程车辆内饰扶手的规范化设计[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0,33 (3):25-26

[2]徐伯初,魏峰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服务设计研究 以成都为例[J]装饰,2016 (2):126-127

[3]徐伯初,王超,向泽锐考虑地域文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形象研究[J]美术观察,2014 (08):130-131

[4]董石羽,王春琦地域文化和城市公交系统形象的相互影响机制研究 以成都为侧[J]装饰,2016 (02):128129

[5]魏峰,董时羽,徐平城市公共交通形象识别系统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7,38 (02):40-44

作者:姚望 王瑞

上一篇:平面广告设计毕业论文下一篇:会计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