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价论文范文

2022-05-11

第一篇:学生评价论文范文

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素养评价:问题透视与评价体系构建

[摘 要]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是以职业信念和兴趣为核心,以知识素质与技能为基础,以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素质为关键,它不仅是对学生多种职业能力进行综合分析的需要,也是独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的要求,更是大学生自身良性发展以及就业的需要。然而,独立学院由于存在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忽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更新,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体系还不完善。现通过对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现状分析来透视其当前在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功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去构建一套职业素养评价体系,这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独立学院 职业素养 学生职业素养评价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职业素质

我们知道,素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素质即心理学和生理学上的素质概念,也就是“遗传素质”。《辞海》中解释,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它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这是狭义的素质概念。而广义的素质是指教育学意义上的概念,即一个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训练中所获得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内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由于需要“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以及教育训练中所获得”,故又称为素养。

职业素质(Professional Quality),就是指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习惯、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它主要包括身心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专业素质、科技文化素质、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审美素质、学习及创新方面的素质等十个方面的内容。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个人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周围环境、实验经验以及自身的其他一些基本情况(比如身体状况)等。大学教育中的“素质”,通常指的是广义的素质,故又称“职业素养”。

(二)职业素养

在汉语中,“素养”一词早已有之。《汉书·李寻传》载:“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其本义即修习涵养。职业素质就是素质在职场上的体现。

王冰田综合各方面的见解,这样给职业素养下定义:职业素养是指对职业和与职业有关的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的总和;并同时包括个体的职业行为能力和职业有关的社会行为能力、自我行为能力。[1]

马蜂、胡广龙认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2]

企业界人士认为,职业素养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和合作的态度。其中,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好的态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还有人认为,职业素养包括“三大核心”和“四个方面”。[3] “三大核心”包括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职业行为习慣。“职业信念”是职业素养的核心。 “四个方面”是指职业思想(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前三项属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是职业素养中最基本的部分。综上所述,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4]它在职场中具体量化表现为职商(Career Quotient,CQ)。

二、从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现状来透视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工作以及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独立学院作为新兴教育模式下的高等院校,肩负着做好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出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的艰巨任务。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培养目标,我们在学生素质评价方案中,建立以职业信念和兴趣为核心,以知识素质与技能为基础,以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素质为关键的职业素养评价体系。这有利于对学生的多种职业能力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我院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更有利于大学生自身良性发展及为用人单位合理招聘人才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然而,由于独立学院存在的时间较短、办学经验不足,某些院校比较注重教育教学各环节的发展,却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更新。受普通高等院校评价模式束缚,独立学院的评价体系远远落后于其他教育教学环节。从独立学院职业素养评价现状来分析,目前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存在着与独立学院高素质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相一致的地方,具体包括如下一些方面。

(一)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单一化

目前对大学生评价有两种趋向:一种是基于知识水平掌握程度的测评;另一种是套用企业现成的职业测评体系。

基于知识水平掌握程度的测评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大学期间各科的成绩,也附带考虑其社会工作经验、特殊才能。这种评价基于的假设基础是:知即是会,知道就能做到。这在逻辑上显然不成立,一个学生能否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绩效往往依赖于他是否愿意去做、是否具备这种转化的能力。况且,目前学校考核学生的主要手段是书面考试,这种方式能否考查出一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还值得商榷。因此,改变学校测评的内容与方式,使之能适应当前用人单位的需要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

虽然套用企业中的职业测评体系,能检测学生是否符合某一企业、某一职位的要求,但不符合大学生的现实特点。因为企业中职业测评体系是为了考查目前员工能否胜任某一工作而设计的,而大学生的工作经验很少,招聘他们主要考虑的是其发展潜质、未来能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所以,用能否胜任当前某一职位的要求去评价大学生,这显然不合理。

(二)评价内容缺乏全面性和深刻性

独立学院在现行单一评价体系下,评价结果与知识拓展、择业、就业相对独立。独立学院现今在学生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其实际效果与如今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协作型”人才未能相互衔接。在学生评价过程中,创新精神、合作态度、敬业精神、社会实践及动手能力、职业兴趣等方面所占比重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能力,造成学生培养与社会职业需求实际相脱节,学生缺乏社会实践能力,无法准确权衡步入社会后的机遇和挑战。

(三)评价量化模式明显,缺乏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有机结合

目前独立学院内部实行的测评制度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测评结果往往仅仅成为评优的依据,缺乏对实施素质教育本质的理解和教育效果的评价。各学院内部出现“智育成绩”优先化倾向,侧重学生学习方面的整体水平,忽视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评价。其直接结果是导致学生专注于课程学习,忽视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出现“高分低能”、“高成绩,低就业”的现象。

(四)评价方法、手段單一化

评价方法以教师自编测验方法、客观式测验方法、终结性测验方法和学科测验方法为主,过多地强调期末文化课成绩,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问卷、访谈、范例考查、档案资料分析等多种评价方式没有得到有效应用,不能对学生的就业意向、职业意识与职业兴趣进行深入了解,也无法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五)评价导向功能出现偏失

学院过多关注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而评价的导向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对大学生生来说,他们更多的是面临就业,而社会上并存着“无业可以就”与“有业不能就”两种现象。“有业不能就”现象恰恰反映了学校评价与导向功能的偏失。

以上五个问题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教育教学改革,也影响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其关键原因是没有建立一个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就业市场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没有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素养教育。由此可见,有必要围绕大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人开展论题研究,分析独立学院的职业素养教育现状,结合行业及职位的任务描述,制定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体系,为大学生向职业人转变做好准备。

三、构建适合独立学院学生发展的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体系

独立学院一般为三本院校,与一本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稍有不同,比如学生的心理因素、学习目标、就业期望值、考研要求等。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这种情况以及职业素养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院情、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这项工作不可能脱离真实的学校情景和具体的学生群体而产生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操作模式,但它又绝不能是各个学校和学生个体为迎合理论、追赶潮流而随心所欲地制作的拼盘。真正的职业素养评价在实践工作中,在“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评价功能和最终目的上。惟有以“评价最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评价目的或功能为导向,以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等理论基础的启示为依据,以职业素养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去构建一套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才有可能使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一)构建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理论框架

本课题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评价的“导向”、“发展”功能理论为指导,构建包含促进学生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意识和职业作风等方面综合品质发展的评价理论,以促进学生职业道德、职业兴趣、职业行为习惯的形成,促进学生基本能力(信息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发展,为构建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构建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系

本课题根据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社会上工作岗位的素养需要,以及党和国家关于培养“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构建从专业知识到职业能力再到素质的学生能力“多维立体”评价指标体系。从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行为习惯等方面构建独立学院职业素养评价指标。

(三)构建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方法和工具体系

本课题研究立足独立学院当前的现实,放眼我国独立学院未来的发展,构建一套当前可行的、未来有效的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方法和工具。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和工具,是对学生职业素养做出正确价值判断、有效促进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根本保证。

(四)构建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组织实施体系

本课题研究本着“在教学与管理过程中进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在学生职业素养评价过程中进行教学与管理”的原则,构建简便易行、不增加师生负担的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组织实施体系。合理的评价组织实施体系,是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素养评价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合理准确地进行学生职业能力的多种分析,更有助于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学生的自身发展以及用人单位选拔高技能人才,能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绵薄之力。

[ 注 释 ]

[1] 王冰田.职业素养与职业发展——从校园到职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3.

[2] 马蜂.胡广龙.基本职业素养[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3.

[3] http://wenku.baidu.com / link?url=rGmXU2GjcfAMSoan

ZuuspbzD3z8J18ApBQuLHdIqb0YT3ixirLeQpvl8H_eoLx5

-dfwNRGUINoLGWSgKUr5j0CFAGZMzoB2XaQgjV_2rr_i

[4] 陶蓓.在顶岗实习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责任编辑:陈 明]

作者:黄俊丽

第二篇:多元智能评价观对学生评价的启示

收稿日期:2008-04-16

作者简介:祁园园(1982—),女,江苏滨海人,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助教,硕士在读,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是我国近年来关注较多的国外教育思潮之一。多元智能理论的精髓在于教学的个性化,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可折射出独特的评价观,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探讨多元智能理论,汲取多元智能理论的精髓,对指导和丰富教育教学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学生评价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学生评价;启示

一、当前高校教学中的学生评价现状

1.评价目的和功能的异化

学生评价本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激励学生全面发展、自我完善。但是,目前的学生评价从评价目的上看,主要还是在学生之间进行区分,分辨出优与劣,继而进行选拔和甄别,评价的功能就是将学生区分出优劣。学生评价异化成一种促进学生分等级、优胜劣汰的强制性工具,异化成精英教育得以推行、发展的催化剂。在这个体制中,甄别与发展尖锐地对立着,它只能造就选拔考试的暂时胜出者,不可能产生自由发展的个性。

2.评价内容的片面化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学生评价研究对内容的认识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但现实的学生评价内容仍存在片面化的局限,表现为以知识评价为主,而漠视诸如学习过程和方法,学科素养、基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与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内容的关照。

3.评价方式的单一化

从评价方式上看,目前的学生评价领域中测量评价范式仍居于主导位置,认为学生评价应该脱离其存在的具体教育背景,成为一柄客观科学的尺子,以一种绝对的方式去测量学生已有的成绩及潜力。现实的学生评价主要以考试(测验)或练习、作业为主,甚至就以考试代替其他形式的评价。这种单一、传统的评价方式不但不能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甚至扼杀了教学的生命与活力。并且,当前学生评价的技术处理方式又以量化的形式给学生定位,由此失去了许多富于意义、价值的东西。

4.评价主体的一元化

目前学生评价仍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由于评价主体的一元化和绝对性,学生只听到教师对自己的评价。由于评价者(教师)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被评价者(学生)是诚惶诚恐的服从者,所以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死板的、机械的、冷冰冰的、戒备的、甚至是敌对的“检查与被检查”的关系。学生是处于权力最下方的群体,基本没有“发声”的空间与机会。长此以往,学生会视教师的评价为圣旨,不管社会、家长和其他同学对他的评价如何,这种一家之言的评价必然导致学生的片面发展或畸形发展。

5.对评价结果的解释不当

评价结果的解释只有建立在对评价事实全面把握和正确分析的基础上,才能站得住脚,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导向。然而评价的结果并不一定就是被评者真实水平的表现。在评价结果方面,所有信息都被简化为个别数值,不仅丢失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而且简单的数量化也不能告诉评价对象各方面的达到情况。评价结果的数值化除了便于教师给学生排队,对于教学工作的改革帮助不大,对学生的发展帮助也甚小。同时,这种评价结果还会造成不少教师对评价结果解释不当的现象,教师根据这些不当的解释对学生做出错误的评定和结论,这些结论会对学生的自我认知、自信、自尊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

1.智力观

人的智力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不同的九种多元智力,都有自己的智力弱项和强项,智力之间的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而其中每一种智力都可以自由地和其他智力结合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现实问题,并创造一定社会文化背景所珍视的有效产品。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只存在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评价学生不能仅凭单一的、用纸笔进行的测验,也不是为了衡量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提出今后学习的建议。多元智力理论关注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通过评定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

2.教学观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智力差异,要求教学上以最大限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即提倡个性化教学。教师须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全方位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智力特点、学习强项等,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从而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会教学内容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将学到的内容向他人展示,使学生的全部智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认真地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正是多元智力理论的核心。

三、多元智能评价观对高校教学中学生评价的启示

1.树立积极的学生观,重视评价的激励、反馈功能。加德纳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多种智能,学生之间不存在智力高低的差别,只存在智力类型的差别。这为我们树立积极的学生观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机会,要针对学生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制定多元化的、个性化的评价标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同时要重视评价的激励和反馈功能。对评价结果的反馈有积极反馈、建设性反馈和无用反馈三种方式。积极反馈通过表扬、鼓励等用来增强学生信心的方式进行;建设性反馈被设计用来显示学生的表现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对如何改进提供特别建议。一般来说,教师最好以一种可接受的、非防御性的语气,先采用积极反馈来安慰学生,然后逐渐使用建设性反馈,告诉他们必须改进什么,这样能够达到比较好的评价效果。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以期他们能够及时进行自我省悟和主动改进。

2.丰富教学评价内容,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各种智能在人的智能结构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多种智能在人的智能结构中的同等重要地位以及在个体未来社会生活中的独特作用,从而将其都纳入评价的内容之中。学生评价应立足于从智能结构的各个方面去全面评价学生,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只关注他们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再现以及基本原理的应用,还应关注他们在人际交往、自我认识、自然观察和自身生存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3.倡导情境式评价,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智能是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或创造出产品的能力。评价要为培养这种能力服务,要真实有效地反映这种能力,也必须在一种实际或类似实际的情境中进行,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解决某一问题或创造某一产品,这种评价可称为“情境化评价”。传统的纸笔测验往往只要求学生能在瞬间再现已学过的知识,而“情境化评价” 要求学生发挥自己智能组合的作用解决某一现实问题,这样更能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今天,变革传统的评价方法并不等于要取消考试,而是要在教学情境中直接评价学习者的学习,要让评价在自然参与的学习情境中发生,以观察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真实表现。

4.形成多元化评价主体,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强调评价的实效,强调促进发展。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完善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建立在师生双方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多元评价;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关系,形成多元化评估主体,尊重被评者,重视自评和互评的作用。这种转变可以加强各类评价主体间的互动,使评价信息来源更丰富、评价结果更加真实,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另外,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校应转变角色,成为评价专家、学生课程代理人、学校社区代理人。评价专家的任务是为学生的智能强项、弱项提供最新的评估;学生课程代理人要和学生、家长等一同参与课程的开发,根据评价结果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

参考文献:

[1]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5-49.

[2]徐勇,龚孝华.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1-95.

[3]张其志.多元智能评估的主要观点及操作要领[J].课程•教材•教法,2005,(2)90-96.

[4]蔡敏.美国基础教育学生评价改革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2003(8)24-27.

[5]聂荣鑫.“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评价提出的挑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8)7-9.

作者:祁园园

第三篇:有效评价,激励学生

摘 要: 评价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地完成某些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和收获。文章对如何形成评价及形成评价的任务等问题做了探讨,指出语文教师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表现中提取信息,通过收集学生日常学习的情况和学习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有效考试评价 试卷讲评课

什么是有效考试评价?所谓有效考试评价就是指教学过程中的发展性考试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着眼于“四个关注”,即关注目标达成,关注经验生成,关注错误矫正,关注后续学习。把学生的学习和认识活动的进程、结果与自我拟定或他人帮助确定的学习目标相对比,确定已经达到的学习水平,明确与既定学习目标之间存在的距离,分析其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以便体验成功,收获经验,反思教训。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的基本原则”中指出:“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甄别、选拔,激励和发展等功能……首先应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可以看出,评价的原则由原来的“知识与能力”一个维度增加到了三个维度,评价的功能由原来的注重检测、甄别与选拔增加了反馈、激励和发展等。评价原则改变了,试卷讲评的方法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不然就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再照搬过去的讲评方法就会出现“新瓶装旧酒”的不正常现象。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注意在语文试卷讲评课中改进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充分体现新课标发展学生的目标。那么,我们在讲评试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讲评要具及时性,趁热打铁

学生完成一份语文试卷,经历了从识记、理解到鉴赏、评价、表达的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效如何是非常关注的。此时,快节奏的讲评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还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及时将考试的结果和答案反馈给学生,是取得良好讲评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老师要趁热打铁,如果第一天考完,第二天就先讲评部分知识,效果会很好,学生的关注程度也会很高。反之,试卷发放和讲评安排搁置的时间太长了,学生解题时产生的思维火花早已消失殆尽,能够刺激学生的也就只剩下分数了。

二、讲评要具针对性,选题典型

一份试卷批改下来,通过统计分析,总有一些错误是具有共性的,而且每题的得分率又不尽相同,评讲时所花精力和时间也应有所侧重。面面俱到会使评讲流于形式而忽视知识的深度和递进性,泛泛而谈则易言之无物,给学生以“炒冷饭”的感觉。从认识结构上来讲,评讲课必须针对学生实际,讲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评讲前要有所选择,讲什么和怎么讲应心中有数。一般而言,评讲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得分率在30%—70%之间的题目,这类题目难易程度中等,属于效度和区分度较好的题目。至于得分率高于70%的题目教师只需点明“题眼”,可以少花甚至不花时间。对于学生得分率在30%以下的难题,可放在最后评讲,或只针对某一层次的学生去评讲。在选择评讲的知识点时,尤其应重视那些关键知识点的评讲以帮助学生掌握,并由此及彼。例如,人教版第九册小学语文期中考练习卷,我班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但是其中第四题照样子写句子,失分较多,这题要求写一句比喻句和一句拟人句,对于拟人句学生们还能理解,但对于比喻句就理解不够,于是我针对此题进行专门讲评,对症下药,排除障碍,疏通思路,找出解决的方法。而其他的基础题就让学生自己比较、订正。

三、讲评要具延展性,借题发挥

考题是千变万化的,一份测试卷不可能囊括所有的知识点。在讲评过程中,老师要帮助学生通过典型的例子,联想到相关或相通的其他问题,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同时帮助学生摆脱“题海战术”的束缚,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发散思维能力和举三归一的聚合思维能力。如讲病句、讲成语运用、讲语段压缩等,应将分散于各题中的知识点和语文思想方法适当分类,在讲解时,可以展现对某题的各种解法,着重分析各种解法的思路,让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法的优缺点,从中寻找出最佳的方法和一般的规律。

四、讲评要具激励性,增强信心

夸美纽斯曾说:“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由此可见,教师在评价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提高自信心。面对学生成绩中的好、中、差之分,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机希望得到好分数、得到老师的赞扬的特点,在试卷讲评课上,教师应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然后予以肯定,给他们阳光,使他们下阶段的学习之路更加畅通。成绩好的学生答对率高,解题规范,卷面清晰,思路敏捷,有独创之处,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肯定他们在某一领域的知识、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奋度和积极性,以激励性的话语,肯定他们的创新,保护他们的创新意识。

五、讲评要具落实性,监督到位

评讲课是一种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复习课,优秀的评讲课在学生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用它发现和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学生用它来促进自己的学科知识向纵深方向发展。因此,评讲课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考试小结

每次考试完后,教师应及时反思。反思的内容包括本次考试的准备情况,答题情况,得分情况,出错的主要原因,等等。反思错在哪里了,是基础不扎实还是审题不细心?是解题表述不规范还是隐含条件的意义不清?是思想不重视还是紧张过度?是实力分还是运气分?要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以求收到实效。

2.订正试卷

学生在对照答案时应写出对题意的理解、解答过程等,教师应做好个别辅导和答题工作。

3.迁移练习

教师要选择有针对性的适量的作业,让学生有巩固和练习的机会,同时检验一下“这回”是否真的明白了,若又错了仍需继续寻找原因。学生的正确概念是在不断地同错误概念进行斗争,不断地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总之,一份试卷评讲的效果,不仅关系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还会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考试。因此,教师要发自内心尊重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注重个体差异,以鼓励智慧的眼光,抓住有利的契机,准确、公正、富有艺术地去评价,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进步,最终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武生才.试卷讲评课应注意的问题.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2011.12.

[2]张海洋.对高三地理评讲课的认识与实践.中华管理学习网,2009.11.

[3]王家林.试卷讲评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全国继教网,2011.8.

作者:柯明川

上一篇:劳动经济论文范文下一篇:燃料电池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