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逻辑与推理范文

2022-06-15

第一篇:浅析逻辑与推理范文

高二文科期中集合、常用逻辑、推理与证明、复数考试综合练习二

高二文科期中考试综合练习二班级_____姓名______

1.“铜、铁、铝、金、银能导电,所以一切金属都能导电”此推理方法是 ()

A.演绎推理B.类比推理C.归纳推理D.以上都不对

2.已知复数zi,则复数z的模为() 1+i

A

111B

.D.+i 22

23、设条件甲:x=0,条件乙:x+yi(x,y∈R)是纯虚数,则()

A、甲是乙的充分非必要条件B、甲是乙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C、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D、甲是乙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4、如图所示,U是全集,A,B是U的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A、ABB、ABC、BCUAD、ACUB

5.已知a,b为实数,2a2b是log1alog1b的()

2

2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不充分不必要条件

6.命题:“若a2b20(a,bR),则ab0”的逆否命题是()

A.若ab0(a,bR),则a2b20B.若ab0(a,bR),则a2b20

C.若a0或b0(a,bR),则a2b20D.若a0,且b0(a,bR),则a2b20

7.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的方程为(xa)(yb)r,推测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球的方程为()

A.(xa)(yb)(zc)rB. (xa)(yb)(zc)r

C. (xa)(yb)rD. (xa)(yb)(zc)r

8.已知直线a,b,平面,且b,那么“a//b”是“a//α”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9、若2+3i是方程x2+mx+n=0的一个根,则实数m,n的值为()

A、m=4,n=-3B、m=-4,n=13C、m=4,n=-21D、m=-4,n=-5 33322232222222333

3110.已知p:不等式 x2xm0的解集为R;q:指数函数fxm 为增函数.则42x

p是q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1.i为虚数单位,则22(1i)

12..原命题:“设a、b、cR,若a

题中,真命题共有_____个 b,则ac2>bc2”以及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

13.已知复数w满足2w4(3w)i (i为虚数单位),则|wi|=________________

14.已知集合Ax|x1,Bx|xa,且AB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15. 已知命题p:log(m2)5log(m2)3;命题q:函数yx24x2的定义域为0,m,值域为6,2;若pq为真命题,同时pq为假命题,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16.已知全集UR,函数f(x)x1

x2的定义域为集合A, 集合Bxxa.(1)若a1,求;

(2)若,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217.已知复数z(4m)(mm6)i.(1)若m1,求复数1的虚部;z

(2)若z为纯虚数,求实数m的值

18.已知命题p:4x6,q:x2x1a0(a0),若非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a的取值范围。

22

第二篇:逻辑推理技巧

逻辑判断题是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难点之一,虽然题量不大,但往往占据了考生大量的时间。事实上,解逻辑判断题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掌握了这些技巧,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而且对正确地解题有很大的帮助。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将为考生介绍解逻辑判断题时常用的一些方法,并结合例题对各方法进行了深入讲解,希望给予考生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一、概述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判断的题目分为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两种题型。必然性推理题目较少,方法性较强,涉及的理论较多;可能性推理题目数量较多,难度较大,并且在近年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考查力度逐渐加大。

必然性推理又叫演绎推理,是指从真前提能够必然地推出真结论的推理。如果前提为真,则结论必然为真。包括:各种直言推理,三段论,联言推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以及模态推理。可能性推理又叫或然性推理,是与必然性推理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前提和结论不具有蕴涵关系的推理,主要分为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逻辑推理常用的解题方法有文氏图法、图表法、排序法、代入法、计算法、假设法、排除法、矛盾法、反对法、抽象法、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寻找因果联系和寻找逻辑漏洞等。下面我们将选取最重要、实用性最强的几种方法为考生做出讲解。

二、代入法

代入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常在题目信息比较繁琐或对题目的解答没有思路时,都可以用代入法。代入法在必然性推理(由前提必然推出某个结论)和可能性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没有必然的推出关系)的题目中都可使用。

1、必然性推理

在必然性推理中,当题目涉及由多个条件推出结论常用代入法,一般采用正向代入,即将选项代入题干,如果与题干相矛盾,则为假。

例题1:有人问甲、乙、丙三人的年龄。甲说:“我22岁,比乙小2岁,比丙大1岁。”乙说:“我不是年龄最小的,丙和我差3岁,丙25岁。”丙说:“我比甲年岁小,甲23岁,乙比甲大3岁。”

以上每人所说的3句话中,都有一句是故意说错的,你知道3个人的年龄到底是多大吗?( )

A.甲22岁,乙25岁,丙21岁

B.甲23岁,乙22岁,丙25岁

C.甲22岁,乙23岁,丙21岁

D.甲23岁,乙25岁,丙22岁

解题分析:本题用代入法来解题比较方便。将A项代入,则甲只有一句错误,乙有两句错误,不符题意,所以A项错误;将B项代入,则甲有两句错误,不符题意,所以B项错误;将C项代入,则甲只有一句错误,而乙有两句错误,不符题意,所以C项错误;将D项代入,则甲乙丙三人各有一句错误,符合题意。 所以,正确答案是D。

2、可能性推理

在可能性推理中,解前提型题目时,有时会出现多个选项能支持题干的结论或者四个选项似乎都不是前提的情况,此时考生可通过反向代入来解题。即将选项的否定代入题干,如果无法推出题干结论,则该选项是题干论证的前提;反之,如果不影响题干结论的推出,则该选项不是题干论证的前提。

例题2:新一年的音乐颁奖典礼打破了过去只有一首最佳金曲的评选方式,而按照摇滚、爵士等几种音乐风格分别评选最佳金曲。这样可以使音乐工作者的工作得到更为公平的对待,也可以使听众和音乐爱好者对音乐的优劣有更多的发言权。

根据以上信息,这种评选方式的改变所隐含的假设是( )。

A.划分音乐风格,能促进音乐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每一首歌都可以按照该划分方式进行分类,没有遗漏

C.听众和音乐爱好者都有各自喜欢的歌曲风格

D.评选方式的改变为音乐工作者提供了更多展现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解题分析:题干的论点是按照摇滚、爵士等风格分别评选最佳金曲可以使音乐工作者得到更为公平的对待。四个选项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题干,为了寻找对题干论证不可缺少的假设,我们可以将选项的反命题代入其中,如果不能得出题干中的结论,则此选项即为必需的隐含假设。B项的反命题为“不是每首歌都能以该方式进行分类”,这样就造成有些歌曲无法出现在所划分的类别中,从而无法参与最佳金曲的评价,从而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因此B项是得出题干结论所必不可少的假设,而将选项A、C、D反向代入都不影响题干结论的推出,故这三个选项都不是必需的。所以,正确答案是B。

三、排除法

排除法几乎在所有选择题中通用,在逻辑判断题中也不例外,不过排除法在逻辑判断题中的应用方式与其他题型也有所不同。

1、必然性推理

在必然性推理中,如果题目中出现多个条件,可以首先排除掉与条件不符合的选项;排除法也可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使用,如可以在直接推导过程中或者使用其他方法推导的过程中,边推导边排除掉错误的选项。有些题目往往在没有推导出正确选项之前就可以将所有的错误选项排除,使用这种方法,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保证正确率。

例题1:一次聚会上,麦吉遇到了汤姆、卡尔和乔治三个人,他想知道他们三人分别是干什么的,但三人只提供了以下信息:三人中一位是律师、一位是推销员、一位是医生;乔治比医生年龄大,汤姆和推销员不同岁,推销员比卡尔年龄小。

根据上述信息麦吉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

A.汤姆是律师,卡尔是推销员,乔治是医生

B.汤姆是推销员,卡尔是医生,乔治是律师

C.汤姆是医生,卡尔是律师,乔治是推销员

D.汤姆是医生,卡尔是推销员,乔治是律师

解题分析:题目中要判断三人的职业,要根据已知条件直接判断比较不易,这时采用排除法解题就比较简单。由题干中“汤姆和推销员不同岁,推销员比卡尔年龄小”两个条件可知,汤姆和卡尔都不是推销员,所以只能乔治是推销员,据此,可以排除选项A、B、D,所以我们很容易得出答案是C。所以,正确答案是C。

2、可能性推理

在可能性推理中,在寻找加强、削弱、解释、前提项时,可以首先排除掉与题干论证无关的选项;在寻找题干论证的结论时,除了排除掉无关项外,还可以排除掉与题干论证相矛盾的选项。此外,当一些选项说得过于绝对之时,往往也不是题干论证的结论,可以排除。

例题2:以保健品名义出现的核酸等“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并无多大帮助,从科学角度看,所谓人体需要补充外源核酸的说法不成立。人体缺的是营养,而核酸不可能缺。某些广告说人老了得了病,制造基因的能力会减弱,更是无稽之谈。

由此可以推出( )。 A.人生病都是营养不良的结果 B.人体内的核酸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C.所有关于保健品的广告都缺乏科学依据 D.食用保健品未必能增进身体健康

解题分析:本题是结论型题目,直接使用排除法解题能减少解题时间。因为题目中没有提到生病与营养的关系,所以A项为无关选项,排除;题干中明确指出核酸不可能缺,所以B项是错误选项,排除;C项说法过于绝对,把题干讨论的内容扩大到所有保健品,显然不正确,排除。因此,可以从题干中推出的只有D项。所以,正确答案是D。

四、矛盾法

当一个题目有多句话,且告诉我们有几真几假时,可以尝试寻找矛盾关系,使用矛盾法解题。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必有一真一假,常见的矛盾关系有以下几种:

直言命题:“所有S都是P”和“有些S不是P”;

“所有S都不是P”和“有些S是P”;

“某个S是P”和“某个S不是P”。

复言命题:“p并且q”和“非p或者非q”;

“或者p,或者q”和“非p并且非q”;

“如果p,那么q”和“p并且非q”;

“只有p,才q”和“非p并且q”。

例题: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富家少女鲍西娅品貌双全,贵族子弟、公子王孙纷纷向她求婚。鲍西娅按照其父遗嘱,由求婚者猜盒订婚。鲍西娅有金、银、铅三个盒子,分别刻有三句话,其中只有一个盒子放有鲍西娅的肖像。求婚者中谁通过这三句话,最先猜中鲍西娅的肖像放在哪只盒子里,谁就可以娶到鲍西娅。金盒子上说:“肖像不在此盒中。”银盒子上说:“肖像在铅盒中。”铅盒子上说:“肖像不在此盒中。”

鲍西娅告诉求婚者,上述三句话中,最多只有一句话是真的。鲍西娅的肖像究竟放在哪一个盒子里?( )

A.金盒子

B.银盒子

C.铅盒子

D.不能确定

解题分析:题目中指出三句话中最多只有一句是真的,所以可以利用矛盾关系来解题。我们先找出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盒子,那么除了这两个盒子外,第三个便是说假话的盒子。题干中,银盘子说“肖像在铅盒中”,铅盒子说肖像不在铅盒中,两者构成矛盾关系,因此必有一真一假。由此可以确定剩下的金盒子的话是假的,即“肖像在金盒子中”。

所以,正确答案是A。

五、反对法

当一个题目有多句话,且告诉我们只有一真或一假,且找不到矛盾关系时,可以尝试寻找反对关系或下反对关系,使用反对法解题。互为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必有一假,常见的反对关系有以下几种:

“所有S都是P”和“所有S都不是P”;

“所有S都是P”和“某个S不是P”;

“所有S都不是P”和“某个S是P”。

互为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必有一真,常见的下反对关系有以下几种:

“有些S是P”和“有些S不是P”;

“某个S不是P”和“有些S是P”;

“某个S是P”和“有些S不是P”。

在公务员考试中,下反对关系较反对关系更为常见。

例题:某公司共有包括总经理在内的20名员工。有关这20名员工,以下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Ⅰ.有人在该公司入股。

Ⅱ.有人没在该公司入股。

Ⅲ.总经理没在该公司入股。

根据以上事实,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

A.20名员工都入了股

B.20名员工都没入股

C.只有一人入了股

D.只有一人没入股

解题分析:在找不到矛盾关系时,如果能找到具有反对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命题也能有助于我们迅速解题。题目中特称肯定命题“有人在该公司入股”和特称否定命题“有人没在该公司入股”构成一对下反对关系,两个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由于题干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所以“总经理没在该公司入股”是假命题,由此可推出“总经理在该公司入了股”,接着又可推出“有人在该公司入股”是真的,则“有人没在该公司入股”这一命题是假的,因此可推出“20名员工都入了股”,即A项是正确的。所以,正确答案是A。

几道逻辑推理题(含答案)

1.世界级的马拉松选手每天跑步不超过6公里。因此,如果一名选手每天跑步超过6公里,它就不是一名世界级马拉松选手。

以下哪项与上文推理方法相同?

(A)跳远运动员每天早晨跑步。如果早晨有人跑步,则他不是跳远运动员。

(B)如果每日只睡4小时,对身体不利。研究表明,最有价值的睡眠都发生在入睡后第5小时。

(C)家长和小孩做游戏时,小孩更高兴。因此,家长应该多做游戏。

(D)如果某汽车早晨能起动,则晚上也可能起动。我们的车早晨通常能启动,同样,它晚上通常也能启动。

(E)油漆三小时之内都不干。如果某涂料在三小时内干了,则不是油漆。

2.19世纪有一位英国改革家说,每一个勤劳的农夫,都至少拥有两头牛。那些没有牛的,通常是好吃懒做的人。因此它的改革方式便是国家给每一个没有牛的农夫两头牛,这样整个国家就没有好吃懒做的人了。

这位改革家明显犯了一个逻辑错误。下列选项哪个与该错误相类似?

(A)天下雨,地上湿。现在天不下雨,所以地也不湿。

(B)这是一本好书,因为它的作者曾获诺贝尔奖。

(C)你是一个犯过罪的人,有什么资格说我不懂哲学?

(D)因为他躺在床上,所以他病了。

(E)你说谎,所以我不相信你的话;因为我不相信你的话,所以你说谎。

3.有一天,某一珠宝店被盗走了一块贵重的钻石。经侦破,查明作案人肯定在甲、乙、丙、丁之中。于是,对这四个重大嫌疑犯进行审讯。审讯所得到的口供如下:

甲:我不是作案的。

乙:丁是罪犯。

丙:乙是盗窃这块钻石的罪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经查实:这四个人的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那么,以下哪项才是正确的破案结果?

(A)甲作案。 (B)乙作案。 (C)丙作案。 (D)丁作案。 (E)甲、乙、丙、丁共同作案。

4.古代一位国王和他的张、王、李、赵、钱五位将军一同出外打猎,各人的箭上都刻有自己的姓氏。打猎中,一只鹿中箭倒下,但不知是何人所射。

张说:"或者是我射中的,或者是李将军射中的。"

王说:"不是钱将军射中的。"

李说:"如果不是赵将军射中的,那么一定是王将军射中的。"

赵说:"既不是我射中的,也不是王将军射中的。"

钱说:"既不是李将军射中的,也不是张将军射中的。"

国王让人把射中鹿的箭拿来,看了看,说:"你们五位将军的猜测,只有两个人的话是真的。"请根据国王的话,判定以下哪项是真的?

(A)张将军射中此鹿。 (B)王将军射中此鹿。 (C)李将军射中此鹿。 (D)赵将军射中此鹿。

(E)钱将军射中此鹿。

5."赵科长又戒烟了。"

由这句话我们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赵科长过去戒过烟,次数可能不止一次。

(B)赵科长过去戒烟未成功,这次仍可能如此。

(C)赵科长烟瘾很大,讲这话的人深信赵科长的烟瘾永远戒不掉。

(D)讲这话的人是在讽刺嘲笑赵科长的戒烟行为。

(E)讲这话的人确信赵科长这次戒烟一定会成功。

6.古希腊柏拉图学园的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不懂几何者禁入"。这天,来了一群人,他们都是懂几何的人。

那么,他们

(A)可能会被允许进入。

(B)一定不会被允许进入。

(C)一定会被允许进入。

(D)不可能被允许进入。

(E)不可能不被允许进入。

7.所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的学生都参加了学校的英语俱乐部,王进参加了英语俱乐部,所以他一定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

以下哪项最好地指出了上述论证的逻辑错误?

(A)部分通过英语六级考试的学生没有参加英语俱乐部。

(B)王进能够参加英语俱乐部是因为它符合加入俱乐部的基本条件。

(C)王进曾经获得过年级英语演讲比赛第一名。

(D)凡愿意每学期缴纳50元会费,并且愿意积极参加俱乐部活动的学生都可以成为俱乐部的成员。

(E)有些参加俱乐部的学生还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8.认真学习逻辑知识,加强逻辑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水平和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小林平时注重逻辑知识的学习和逻辑思维的训练,可想而知,他的思维是有条理和逻辑性的。上面的论述犯了以下哪项错误?

(A)转移论题。

(B)自相矛盾。 (C)以偏概全。 (D)论据和论题不相干。 (E)推不出。

9.如果电动剃刀中的电池用完了,剃刀就不能工作。我的剃刀不能工作,因此,电池一定是用完了。

以下哪句与以上论证相似?

(A)如果马拉多纳上场,阿根廷队就一定会赢。阿根廷队输了,所以马拉多纳一定没上场。

(B)一个证据没有被破坏除非它不能被接受。这个证据不能被接受,因此,它被破坏了。

(C)如果某甲犯罪了,他的指印可以在现场找到。某甲没有犯罪,所以,某甲的指印没有在现场找到。

(D)老葛是我的叔叔,小菲是老葛的侄女。因此,小菲是我的姐姐。

(E)阿森将戴太阳镜,如果海岸可被清楚地看见。海岸可被清楚地看见,因此,阿森将戴太阳镜。

10.一家钟表店被盗,经查可以肯定是甲、乙、丙、丁中的某一个人所为。审讯中,甲说:"我不是罪犯。"乙说:"丁是罪犯。"

丙说:"乙是罪犯。"丁说:"我不是罪犯。"经调查证实四人中只有一个说的是真话。

根据已知条件,下列哪个判断为真。

(A)甲说的是假话,因此,甲是罪犯。

(B)乙说的是真话,丁是罪犯。

(C)丙说的是真话,乙是罪犯。

(D)丁说的是假话,丁的确是罪犯。

(E)四人中说的全是假话,丙才是罪犯。

11.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影响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到底哪个重要?双胞胎的研究对于回答这一问题有重要的作用。惟环境影响决定论者预言,如果把一对双胞胎儿完全分开抚养,同时把一对不相关的婴儿放在一起抚养,那么,待他们长大成人后,在性格等内在特征上,前两者之间决不会比后两者之间有更多的类似。实际的统计数据并不支持这种极端的观点,但也不支持另一种极端观点,即惟遗传因素决定论。

从以上论述最能推出以下哪个结论?

(A)为了确定上述两种极端观点哪一个正确,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B)虽然不能说环境影响对于人的发展起唯一决定作用,但实际上起重要作用。

(C)环境影响和遗传因素对人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D)试图通过改变一个人的环境来改变一个人是徒劳无益的。

(E)双胞胎研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它得出了自相矛盾的结论。

12.一种对许多传染病非常有效的药物,目前只能从一种叫ibora的树的皮中提取,而这种树在自然界很稀少,5 000棵树的皮才能提取1公斤药物。因此,不断生产这种药物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该种植物的灭绝。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削弱上述论断?

(A)把从ibora树皮上提取的药物通过一个权威机构发放给医生。

(B)从ibora树皮提取药物生产成本很高。

(C)ibora的叶子在多种医学之品种都使用。

(D)ibora可以通过插枝繁衍和在人工培育下生长。

(E)ibora主要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区。

13."作为本公司的法人代表,我郑重声明:王也飞签署的任何合同都无效。王也飞不是法人代表。如他是法人代表,那我就不是,因为一个公司只能有一个法人代表。" 以下哪句话最能代表讲话人所表明的立场观点?

(A)公司只有一个法人代表。

(B)王也飞不是法人代表。

(C)王也飞没有资格签署合同。

(D)王也飞不代表本公司。

(E)我不承认王也飞签署的合同。

14.有甲、乙、丙三个学生,一个出生在北京,一个出生在上海,一个出生在武汉。他们中一个是学国际金融专业的,一个是学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个是学外语专业的。其中:

①甲不是学国际金融的,乙不是学外语的。

②学国际金融的不出生在上海。

③学外语的出生在北京。

④乙不出生在武汉。

请根据已知的条件,判断甲的专业:

(A)国际金融。 (B)工商管理。

(C)外语。 (D)三种专业都可能。 (E)三种专业都不可能。

15.如果佣人出现,他将被发现;如果他被发现,他就会受到询问;他如果受到询问,他将回答问题,他的声音可以被听到。如果未看到佣人也未听到他的声音,他一定在工作;如果他在工作,他一定会出现,但没有人听到佣人的声音。

结合上文,以下哪一项能够成立?

(A)佣人被问。

(B)佣人不被问。

(C)未看见佣人。

(D)看到佣人。

(E)以上全不是。

16.只有小陈参加,小王和小张才会一起吃饭;而小陈只到她家附近的酒店吃饭,那里距市中心几里路远;只有小王去,小宋才会去酒店吃饭。

如果上面的资料是对的,下面哪一条也一定对?

(A)小宋不与小陈在酒店一起吃饭。

(B)小张不与小宋、小陈一起在酒店吃饭。

(C)小王、小宋和小张不在酒店一起吃饭。

(D)小宋不在市中心的酒店吃饭。

(E)小王与小张不会一起在市中心吃饭。

17.有人认为当前的大学教育在传授基本技能上是失败的。他们对若干大公司人事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新上岗的工作人员中都没有很好掌握基本的写作、数量和逻辑技能。

如果上述论点为真,那么以下哪项也为真?

(A)现在的大学里没有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了。

(B)新上岗人员中极少有大学生。

(C)写作、数量、逻辑方面的基本技能对胜任工作很重要。

(D)大公司的新上岗人员基本上代表了当前的大学毕业生的水平。

(E)过去的大学生比现在的大学生接受了更多的基本技能教育。

18.在世界范围内禁止生产各种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可能仅仅是一种幻想。大量这样的化学物质已经生产出来,并且以成千上万台冰箱的冷却剂的形式而存在。当这些化学物质到达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时,起作用不可能停止。因此,没有任何方式可以阻止这类化学物质进一步破坏臭氧层。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则能最严重的削弱以上论证。

(A)不可能精确地测量冰箱里冷却剂这种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的量是多少。

(B)在现代社会中,为了避免不卫生的和潜在的威胁生命的情况发生,食物的冷藏是必要的。

(C)不会破坏臭氧层的替代品还未开发出来,并且替代品可能会的冰箱目前使用的冷却剂昂贵。

(D)即是人们放弃使用冷藏设备,已经存在的冰箱里的冷却剂也是对大气层的一个威胁。

(E)当冰箱的使用寿命结束时,冰箱里的冷却剂可完全回收并且重新利用。

19.龙口开发区消防站向市政府申请购置一辆新的云梯消防车,这种云梯消防车是扑灭高层建筑火灾的重要设施。市政府否决了这项申请,理由是:龙口开发区现只有五幢高层建筑,消防站现有的云梯消防车足够了。

以下哪项是市政府的决定所必须假设的?

(A)龙口开发区至少近期内不会有新的高层建筑封顶投入使用。

(B)市政府的财政面临困难无力购置云梯消防车。

(C)消防站的云梯消防车中,至少有一辆近期内不会退役。

(D)龙口开发区的高层建筑内的防火设施都符合标准。

(E)这种云梯消防车对于扑灭高层建筑的火灾并不是不可缺少的。

20.世界卫生组织1995年调查报告显示,70%的肺癌患者都有吸烟史。这说明,吸烟将极大增加患肺癌的危险。

以下哪项,如果是真的,将严重削弱上述结论?

(A)有吸烟史的人在1995年超过世界总人口的65%。

(B)1995年世界吸烟的人数比1994年增加了70。

(C)被动吸烟被发现同样有致癌的危险。

(D)没有吸烟史的人数在1995年超过世界总人口的40%。

(E)1995年未成年吸烟者的人数有惊人的增长。

21.有一逻辑推理单选题的四个选择答案分别是:

(1)作案者是甲。

(2)作案者是乙。

(3)作案者是丙。

(4)作案者是甲或乙。

设该题是成立的,则该题的正确答案应是:

(A)(1) (B)(2)

(C)(3)

(D)(4)

(E)无法确定

22.贾女士:本报对减肥成功者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70%的受调查者称服用东参减肥丸,30%的称服用灵芝瘦身丹。没有被调查者服用其他减肥药。

陈先生:这说明在被调查者中,服用东参减肥丸的人数,比服用灵芝瘦身丹的两倍还多。

贾女士:另外,25%的被调查者称他们从不通过药物减肥。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有利于解释贾女士的断定中看来存在的矛盾?

(A)30%的服用灵芝瘦身丹的被调查者,包括在70%的服用东参减肥丸的被调查者中。

(B)一些被调查者服用上述两种减肥药。

(C)被调查者的人数超过100人。

(D)被调查者在整个减肥成功者中,只占很少的比例。

(E)减肥成功者在整个减肥者中只占很少的比例。

23.甲、乙、丙三人居一学生宿舍。甲报案遗失2

000元。保安人员经过周密调查,得出结论是丙作的案。班主任说:"这是最不可能的。"保安人员说:"当所有其他的可能性都被排除了,剩下的可能性不管看来是多么不可能,都一定是事实。" 以下哪项如果是真的,将最为有力地动摇保安人员的结论?

(A)保安人员事实上不可能比班主任更了解学生。

(B)对非法行为惩处的根据,不能是逻辑推理,而只能是证据。

(C)保安人员无法穷尽地把握所有的可能性。

(D)丙是班上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学生。

(E)乙有作案的前科。

24.老陈:我在下围棋的时候,全神贯注到这种程度,以至我可以说,这时如果有人呼我的话,肯定是白费劲,因为我什么也不会听到。

老焦:如果你什么也听不到的话,怎么会知道有人呼你呢?

以下哪项是对老焦的反应的最恰当的评价?

(A)老焦的话正确地指出了老陈的话中存在的逻辑矛盾。

(B)老焦的话假设:在老陈下围棋的时候,实际上并没有人呼他。

(C)老焦的话中包含着逻辑矛盾。

(D)老焦的话假设:老陈不可能知道有人呼他,除非他听到了呼叫。

(E)老焦的话假设,如果有人呼老陈,他肯定能够听到

25.在美国,本国制造的汽车的平均耗油量是每21.5英里一加仑,而进口汽车的平均耗油量是每30.5英里一加仑。显然,美国车的买主在汽油上的花费要远高于进口汽车的买主。因此,美国的汽车工业在和外国汽车制造商的竞争中将失去很大一部分国内市场。

上述论证基于以下哪项假设?

(A)美国制造的汽车和进口汽车的价格性能比大致相同。

(B)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花费是买主在购买汽车时的主要考虑之一。

(C)美国汽油的价格呈上涨趋势。

(D)美国汽车的最高时速要高于进口汽车。

(E)目前在美国国内,国产汽车的销售优于进口汽车。

[backcolor=#CCCCCC]答案:

1.E 2.D 3.B 4.E 5.E 6.A 7.E 8.E 9.B 10.A 11.C 12.D 13.C 14.C 15.E 16.E 17.D 18.E 19.C 20.A 21.C 22.B 23.C 24.D 25.B

第三篇:逻辑推理笔试题

南京墨谷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内部资料)

逻辑题面试(20分钟)

【1】假设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多的水。现有2个空水壶,容积分别为5升和6升。问题是如何只用这2个水壶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

【2】周雯的妈妈是豫林水泥厂的化验员。一天,周雯来到化验室做作业。做完后想出去玩。"等等,妈妈还要考你一个题目,"她接着说,"你看这6只做化验用的玻璃杯,前面3只盛满了水,后面3只是空的。你能只移动1只玻璃杯,就便盛满水的杯子和空杯子间隔起来吗?"爱动脑筋的周雯,是学校里有名的"小机灵",她只想了一会儿就做到了。请你想想看,"小机灵"是怎样做的?

【53】一个商人骑一头驴要穿越1000公里长的沙漠,去卖3000根胡萝卜。已知驴一次性可驮1000根胡萝卜,但每走一公里又要吃掉一根胡萝卜。问:商人共可卖出多少胡萝卜?

【57】一个经理有三个女儿,三个女儿的年龄加起来等于13,三个女儿的年龄乘起来等于经理自己的年龄,有一个下属已知道经理的年龄,但仍不能确定经理三个女儿的年龄,这时经理说只有,一个女儿的头发是黑的,然后这个下属就知道了经理三个女儿的年龄。请问三个女儿的年龄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59】有两位盲人,他们都各自买了两对黑袜和两对白袜,八对袜了的布质、大小完全相同,而每对袜了都有一张商标纸连着。两位盲人不小心将八对袜了混在一起。他们每人怎样才能取回黑袜和白袜各两对呢?

【64】想象你在镜子前,请问,为什么镜子中的影像可以颠倒左右,却不能颠倒上下?

第四篇:逻辑判断推理技巧大全

一、演绎推理

1. 指的是通过一些的前提来论证从而推断出某个结论。 2. 基本原则:头脑清空原则(按人家来,不要按自己的来)

题设为真原则(人家题设说的是绝对不可怀疑的)

形式统一原则 3. 解题步骤:(1)看问题,定题型;

(2)看题目,做简化; (3)据技巧,得答案。

4. 演绎推理的分类: (1)论证类 ——加强论证型 ——减弱论证型 (2)结论类

——形式推理结论类:侧重规则的考察 ——日常推理结论类:侧重脉络的考察

(一)形式推理结论类

1. 分类:有真有假型;翻译推理型(强调对于肯定确定信息的认识);排列组合型(匹配型的题型);集合运算型(很像数学的一种题型) 2. 有真有假型:

(1)首先看矛盾;其次看包容;然后看反对;最后带题中(实在不行就代入排

除法)

(2)矛盾关系: 必然一真一假,两者构成整个全集,如生和死; ——A:其矛盾关系为

否A

A且B:其矛盾关系为

否(A且B)即 否A或否B

A或B:其矛盾关系为

否(A或B)即 否A且否B

A能够推出B:其矛盾关系为

A且否B

所有:其矛盾关系为

有的不

必然:其矛盾关系为

可能不

——即首先要寻找矛盾关系,然后根据题目中的真假结论来得出其他几个关系的真假,从而得出相应的最后答案

——能用在很多地方,不光是在这里。比如说在后来的削弱关系中,矛盾是最强的削弱关系

——构成矛盾关系的主体一定相同,这是观察矛盾关系的一个重要判断指标。 (3)包容关系:

——当不能发现矛盾关系时,我们就要看包容关系,即寻找看几个关系之间是否存在包容。

——即要寻找包容关系,几个关系如果为包容关系,则他们同时为真或为假(这和矛盾关系刚好相反),然后根据题目中的真假结论来得出其他几个关系的真假,从而得出相应的最后答案。

——若A能推出B:则包容关系为 若A为真则B为真+若B为假则A为假

只有一真,则A必为假——即“一真前假”

只有一假,则B必为真——即“一假后真”

—— 所有:则包容关系是 能够推出某人、有的

A且B:则包容关系是 能过推出A(B)、A或者B (4)反对关系:

——对于两个“有的”的反对关系,“必有一真”;

对于两个“所有”的反对关系,“必有一假”;

(5)当题目中有多真多假时,可以利用矛盾或包容或反对关系将其转化为一个真或假再解。 3. 翻译推理型:

(1)可分为全真判断型(重在判断,几个词之间的关系);全真推理型(重在推理,几个半句之间的关系)两种类型;他们的前提是所有的条件都是全真的即全真完全的,不同于有真有假型。 (2)全真判断型:

—— 所有(凡是)S都是P:翻译为

S能推出P;

所有(凡是)S不是P:翻译为

S能推出非P;

没有S是P:翻译为

P能够推出非S;

没有S不是P:翻译为 S能够推出P;

不是S都是P:翻译为 非S能够推出P;

不是S都不是p:翻译为 非S能够推出非P = P能够推出S;

—— 也可以通过花图来进行区分,不过最好还是记住上述六种翻译结论,常使用箭头+经常使用逆否命题。

—— 三段论:

A能推出B,B能推出C,则A能推出C(但要注意A能够推出C,B能推出C,A和B之间不一定有必然的关系)

—— 一定要注意:

“有的”、“一些”等词语的翻译中,要注意严谨,比如说能推出有的投资者不支持沿海工业的发展,并不一定等同于有的投资者支持沿海工业的发展。

另外,“有的”、“一些”等词语的翻译中不存在逆否命题,它存在的是以下这种情况:两者之间存在交集,即至少存在一个人即是„又是„,换言之有的A能推出B;同样有的B也能推出A,有以下几种情况:

——判断中的否定关系:(“并非”)

并非所有A都是B 等价于 有的A不是B;

并非有的A是B 等价于 所有A都不是B; “遇到并非,则所有变成有的,是变成不是,有的变成所有”。

——判断中的等价关系:

所有的A都不是B 等价于 所有的B都不是A;

有的A是B 等价于 有的B是A;

——判断中的推出关系:

所有的A都是B 可以推出 有的A是B(在根据上面的结论可以,有的B是A)根据往年的题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A都是C,即A 能推出B,A能推出C,则可以推出 有的B是C、有的C是B)

某个人的行为 可以推出 有的人的行为,但无法推出所有人的行为; (3)全真推理型:

—— 重在推理分句之间的关系,有以下四种情况:

充分条件(第一个条件能推出第二个条件)

必要条件(第二个条件能推出第一个条件) 选言命题(第一个条件或第二个条件) 联言命题(第一个条件且第二个条件)

—— 全真推理型和全真判断型只是侧重点不一样,推理等套路都一样,用箭头,并且全真推理型中很少会有“有的”,而都是“所有”之类。

——充分条件: 如果P,那么Q,可翻译为 P能推出Q(即第一个分句能推出第二个分句);

如果„„那么„„;只要„„就„

„;凡是/所有„„都„„;为了„„一定/必须„„;

必要条件:只有P,才Q,可翻译为Q能推出P(即第二个分句能推出第一个分句);大部分都是必要条件;谁是条件谁在后面;

只有„„才;„„才„„;除非P否则不Q;

选言命题: 或者P,或者Q(P或Q),可翻译为 非P即Q;非Q即P;

至少有一个„„ 联言命题: P且Q;

这是一个确定的命题,要么全对要么全错,不同于上述三类不确定的命题;

——如果P能推出Q,则:

P能推出Q,即等价于 非P或Q 非Q能推出非P;

否定P或肯定Q推不出什么必然的联系,要加“可能”。

—— 在全真推理中,要优先考虑 确定性的信息;

如果题干没有确定肯定信息的话,也就是说确定的信息都在答案中,那就要善于找出信息,即如果得出A推出C,C又推出非A,则可以得到A推出非A,即得到非A这样一个确定肯定的信息。 (4)总结:

—— 翻译推理型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翻译(包括判断和命题),另一部分是推理(着重理清A能推出B 和 有的A能推出B这两种模式) ——在翻译推理型中,两点原则: 确定信息优先;

答案的主语(变相的给予确定信息);

4. 组合排列型:

(1)主要考察的是 匹配的问题;网上搜索15道逻辑经典试题,其中很多为此类

(2)方法:观察题干和答案的信息。如果答案的信息比较充分,那么使用排除法比较简单;如果题干的信息比较充分,使用相应的方法:

——题干信息量最大优先。即看哪些词语出现的次数频率最多(同级同层次上的)、能确定的信息量。从而明确一些确定的信息,然而根据这些确定的信息再推导判断;

——图表或图形法,辅助我们记忆,便于匹配。

——选项充分排除找。当题干信息量不大而选项的信息充分的时候,可以使用此法。 (3)总结:

——题干充分用图表(信息最大优先原则) ——选项充分排除找(特殊信息优先原则)

——有确定信息的以确定信息优先;信息量大的以信息量大的优先; 5. 集合计算型:

(1)很像数学类的题型,并不需要太复杂的运算,只需要理清关系,常见的是对比较(两者、三者、多者之间的比较)和补集的考察,即分为不等式和集合两类。

(2)不等式类(比较):

——简单不等式,即单个不等式比较

——复杂不等式,即多个不等式比较。要善于进行简单的运算。

简单结论:女生比男生多,不及格的比及格的多,则不及格的女生比及格的男生多;

(3)集合类(补集):

——对补集的考察:即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推导其补集即相反的部分,然后对比答案选项,从而排除得出正确答案。 ——集合之间的包容关系:看是否会重叠。

(二)日常推理结论类

1. 形式推理结论类题目会标出非常清晰的脉络结构,有很多关联性的词语,如果„就„等,相对来说比较形式。而日常推理结论类是把逻辑关系相对隐晦的隐含在句子中,可以退出„„无法退出„„ 2. 原则: 主体一致原则(保证论述的主体一致)

无关概念排除(在论述的时候不要引入新的概念)

优先可能论断(当决定性的论断和可能性的论断放在一起时,优选可能性的论断+慎选宏观论断、比较论断即有修饰性的词语)

因果联系看清(要理清因果联系,有求异、求同、共变) 3. 无法推出 则可以直接看答案回归到题干中进行排除确定正确答案 4. 绝对数字不能用来证明,但是比例却可以用来证明。

(三)事件排序类

1. 事件排序的本质:两件事情的顺序关系。

2. 步骤:

(1)分段(首先看能否能某些标准进行分类)

(2)首尾特征明显(可以从选项中来观察;优选选项;)

紧邻特征明显(可以通过相同词汇来观察)

(3)答案补全(验证下看时候正确)

(四)论证类演绎推理类 1. 分为两种题型: 加强论证型

削弱论证型 2. 加强论证型:

(1)分为:支持(一句话的加强就被称为支持)

假设(两句话构成的,构建两者之间的联系) (2)把整个题目抽象为一句话,两句话。

(3)支持:(一句话)

——弱支持:再说一遍;举个例子

——强支持:(通过比较得到的结论)旁人不灵;没我不行 (4)假设:(两句话)

——弱假设:原因解释(解释某种矛盾;原因需要文中找)

——强假设:搭设桥梁(在两句话之间搭设桥梁,如A推B,A推C,则需要搭设一个B推C这样一个桥梁;如果A和B,则需要搭设一个A推B这样一个桥梁;如果A推B,B,则需要搭设一个A这样一个桥梁) 3. 削弱推理型:

(1)加强相当于补洞,而削弱相当于找出漏洞;

(2)分为两种: 形式推理(在形式上寻找对结论的否定)

日常推理(削弱的是脉络之间的因果关系) (3)形式推理(即加强的反面)

——一个结论:A,则非A,就对其削弱了。

—— 一个前提和一个结论:A推出B,则非A(否定前提,注意这时要尽量全部否定)

就对其削弱了

则A且非B(不必然存在联系,举个反例)

——注意,A且非B 是要比 非A 的削弱力度强,因为它和A推出B是矛盾关系。

——一定要注意 非A且B这一类典型的错误。另外,注意论述的主体要一致, (4)日常推理

——他因:是在因果联系中对是否是唯一的原因进行质疑,分为求同和求异„ „ 它的形式是:摆出一个现象,得出一个原因。

——因果倒置:主要运用在共变的过程中,关系是反的。

(5)注意削弱推理题型中的形式推理和日常推理是不一样的,在形式推理中,A是绝对能推出B的,即A是B唯一的原因;而在日常推理中,不一定是唯一原因。

第五篇:逻辑推理专题二

简单推理与直接推断型

解决这类简单推理或直接推断型考题,考生只需运用日常逻辑推理就可以找到答案,几乎没有什么技巧可言,这类题型中很多属于送分题,一般可在十秒中内解决。

1、学校复印社试行承包后复印价格由每张标准纸0.35元上升0.40元,引起了学生的不满。校务委员会通知承包商,或者他能确保复印的原有价格保持不变,或者将中止他的承包。承包商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既没有因而减少了盈利, 又没有违背校务委员会通知的字面要求。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承包商采取的措施?

A.承包商会见校长,陈述因耗材(特别是复印纸)价格上涨使复印面临难处,说服校长指令校务委员会收回通知。

B.承包商维持每张标准纸0.40元的复印价格不变,但由使用进价较低的三五牌复印纸改为使用进价较高的大北牌复印纸。

C.承包商把复印价格由每张0.40元降低为0.35元,但由使用进价较高的大北牌复印纸改为使用进价较低的三五牌复印纸。

D.承包商维持每张标准纸0.40元的复印价格不变,但同时增设了打字业务,其收费低于市价, 受到学生欢迎。

E.承包商决定中止承包。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当然是C。不让涨价,又要保证自己的赢利,怎么办,降低成本喽。对于本题而言,该承包商实际上是降低了服务质量,但是这并没有违背校务委员会通知的字面要求。

2、古时候的一场大地震几乎毁灭了整个人类,只有两个部落死里逃生。最初在这两个部落中,神帝部落所有的人都坚信人性本恶,圣地部落所有的人都坚信人性本善,并且没有既相信人性本善又相信人性本恶的人存在。后来两个部落繁衍生息,信仰追随和部落划分也遵循着一定的规律。部落内通婚,所生的孩子追随父母的信仰,归属原来的部落;部落间通婚,所生孩子追随母亲的信仰,归属母亲的部落。

我们发现神圣子是相信人性本善的。

在以下各项对神圣子身份的判断中,不可能为真的是:

A. 神圣子的父亲是神帝部落的人。

B. 神圣子的母亲是神帝部落的人。

C. 神圣子的父母都是圣地部落的人。

D. 神圣子的母亲是圣地部落的人。

E. 神圣子的姥姥是圣地部落的人。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B项断定神圣子的母亲是神帝部落的人,则不论神圣子的父亲是哪个部落的,由题干的条件,可推出神圣子都一定相信人性本恶。因此,B项的断定不可能真。其余的各项都可能真。

复杂推理与综合推断型

解这类题一般一下子看不出答案,需进行深入分析和推理。其解题基本思路是,从题干中所给条件的逻辑关系或事物的内部联系出发,逐步综合进行推理。

3、 从赵、张、孙、李、周、吴六个工程技术人员中选出三位组成一个特别攻关小组,集中力量研制开发公司下一步准备推出的高技术拳头产品。为了使工作更有成效,我们了解到以下情况:

(1)赵、孙两个人中至少要选上一位;

(2)张、周两个人中至少选上一位;

(3)孙、周两个人中的每一个都绝对不要与张共同入选。

根据以上条件,若周未被选上,则下列中哪两位必同时入选?

A.赵、吴。

B.张、李。

C.张、吴。

D.赵、李。

E.赵、张。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根据条件推导即可。周未被选上,而张、周两个人中至少选上一位,所以张肯定选上了。张选上了,孙就肯定没选上,赵就肯定选上了。所以答案是赵、张。

4、

某市的红光大厦工程建设任务进行招标。有四个建筑公司投标。为简便起见,称它们为公司甲、乙、丙、丁。在标底公布以前,各公司经理分别做出猜测。甲公司经理说:“我们公司最有可能中标,其他公司不可能。”乙公司经理说:“中标的公司一定出自乙和丙两个公司之中。”丙公司经理说:“中标的若不是甲公司就是我们公司。”丁公司经理说:“如果四个公司中必有一个中标,那就非我们莫属了!” 当标底公布后发现,四人中只有一个人的预测成真了。

以下哪项判断最可能为真?

A. 甲公司经理猜对了,甲公司中标了。

B. 乙公司经理猜对了,丙公司中标了。

C. 甲公司和乙公司的经理都说错了。

D. 乙公司和丁公司的经理都说错了。

E. 甲公司和丁公司的经理都说错了。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我们可以对题干中几个公司的预言进行如下归纳:

若甲言中,则甲中标或四家都没有中标;若甲说错,则中标者出自乙、丙丁。

若乙言中,则中标者出自乙、丙;若乙说错,由甲、丁中标或四家都没中。

若丙言中,则中标者出自甲、丙;若丙说错,则乙、丁中标或四家都没中。

若丁言中,则丁中标或四家都没中;若丁说错,由甲、乙、丙中标。

对于选项C,由于甲公司和乙公司都说错了,可以得出丁中标了。由此可知,丙错了,只有丁说对了。因此,选项C的判断与题干叙述完全符合。或者说,由选项C推不出与题干矛盾的结论。

若选项A为真,甲说对了,而且甲中标了;由此可以推出丙也说对了,与题设矛盾。若B为真,则乙和丙都猜对了,也不符合题干假设。若D为真,则可以推出甲中标了,从而甲、丙都猜对了,与题干不符。若选项E为真,可以推出乙或丙公司中标了。因为乙猜的是乙或丙公司中标,预测一定为真。但丙公司猜的是甲或丙中标,可能错(若乙中标),也可能对(若丙中标)。因此,若假设选项E为真,可能推出与题干假设矛盾的结论。

直言判断及对当关系型

解这类题型,要注意的是解题时千万不能以个人经验或专业知识为依据,关键是一定要从题干给出的内容出发,从中抽象出同属于对当关系的逻辑形式,根据对当关系来分析判断。

5、这个单位已发现有育龄职工违纪超生。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则在下述三个断定中:

I. 这个单位没有育龄职工不违纪超生。

II. 这个单位有的育龄职工没违纪超生。

III.这个单位所有的育龄职工都未违纪超生。

不能确定真假的是:

A.只有I和II。

B.I、II和III。

C.只有I和III。

D.只有II。

E.只有I。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选项I的意思是这个单位所有的育龄职工都违纪超生了。这跟题干不矛盾,有可能是真的,但也可能是假的,不能确定真假。选项II的意思是这个单位有的育龄职工没违纪超生。这跟题干也不矛盾,不能确定真假。选项III的意思是这个单位没有一个育龄职工违纪超生,这与题干矛盾,肯定为假。

6、你可以随时愚弄某些人。

假若以上属实,以下哪些判断必然为真?

Ⅰ。 张三和李四随时都可能被你愚弄。

Ⅱ。 你随时都想愚弄人。

Ⅲ。 你随时都可能愚弄人。

Ⅳ。 你只能在某些时候愚弄人。

Ⅴ。 你每时每刻都在愚弄人。

A. 只有Ⅲ。

B. 只有Ⅱ。

C. 只有Ⅰ和Ⅲ。

D. 只有Ⅱ、Ⅲ和Ⅳ。

E. 只有Ⅰ、Ⅲ和Ⅴ。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我们先解释Ⅲ为真。题干说“你可以随时愚弄某些人”是指“你经常具有愚弄某些人”的“能力”,其中“某些人”是一个确定的集合,比如张明、李芳、王鹏。Ⅲ说的是“你随时都可能愚弄人”,意思是“你愚弄人”的行为“随时”都可能发生。Ⅲ并没有关心被愚弄的人是谁,只要有一个人就行,是上述确定集合的人当然可以。因此,由题干(具有能力)可以推出Ⅲ(行为可能发生)。

其次,我们说明除Ⅲ以外,其他不是必然的结论。关于Ⅰ,请注意张三和李四可能不属于“你”要以愚弄的人的集合。Ⅱ说的是“随时”在“想”愚弄人,与题干意思不合,因为题干只是说“可以”随时愚弄人,但并不一定每时每刻都在愚弄人,也不一定每时每刻都在“想”愚弄人。Ⅵ说“你只能在某些时候愚弄人”,划定了一部分时间,与题干说的“随时”不符。Ⅴ断言“你每时每刻都在愚弄人”,强调了愚弄人的行为总在发生,与题干所指的“能力总存在”是不一样的。

加强支持型

加强支持型考题的题型特点从问题的问法上就可以看出来,这种题型的问法主要有:

(1)增加以下哪项,则肯定有******的结论?

(2)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支持(加强)以上结论?

(3)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支持(加强)***的结论?

(4)支持型和削弱型的变种:除*****之外,都加强(或削弱)

7、一则公益广告劝告人们,酒后不要开车,直到你感到能安全驾驶的时候才开。然而,在医院进行的一项研究中,酒后立即被询问的对象往往低估他们恢复驾驶能力所需要的时间。这个结果表明,在驾驶前饮酒的人很难遵循这个广告的劝告。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强地支持以上结论?

A.对于许多人来说,如果他们计划饮酒的话,他们会事先安排不饮酒的人开车送他们回家。

B.医院中被研究的对象估计他们能力,通常比其它饮酒的人更保守。

C.一些不得不开车回家的人就不饮酒。

D.医院研究的对象也被询问,恢复对安全驾驶不起重要作用的能力所需要的时间。

E.一般的人,对公益广告的警觉比医院研究对象的警觉高。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选项B中的“保守”这个词的含义理解很重要。选项B说明其它饮酒的人可能会比医院中的那些研究对象更冒险,也就是更加低估他们恢复驾驶能力所需要的时间。这对题干的结论是个很有力的支持。

削弱质疑型

削弱质疑型是MBA逻辑考试的一个重点,归结为此类题型的考题是数量是最大的。削弱质疑型考题的主要问法有:

(1)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能最严重地削弱(反驳)以上结论?

(2)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削弱(反驳)***的结论?(要小心)

(3)在上述结论中,***忽略了哪一种可能性?

(4)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指出了上述论证的逻辑错误?

(5)下列哪项如果为真,则对以上结论提出最严重的质疑?

(6)支持型和削弱型的变种:除***之外,都加强(或削弱)

8、据对一批企业的调查显示,这些企业总经理的平均年龄是57岁,而在20年前,同样的这些企业的总经理的平均年龄大约是49岁。这说明,目前企业中总经理的年龄呈老化趋势。

以下哪项,对题干的论证提出的质疑最为有力?

A. 题干中没有说明,20年前这些企业关于总经理人选是否有年龄限制。

B. 题干中没有说明,这些总经理任职的平均年数。

C. 题干中的信息,仅仅基于有20年以上历史的企业。

D. 20年前这些企业的总经理的平均年龄,仅是个近似数字。

E. 题干中没有说明被调查企业的规模。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正如C项所指出的,题干的论据,仅仅基于有20年以上历史的老企业。而题干的结论,却是对包括新老企业在内的目前各种企业的一般性评价。如果上述这样的老企业在目前的企业中占的比例不大,则题干结论的可信度就会大为降低。因此,C项是对题干的有力质疑。其余各项均不能构成对题干的质疑。

9、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构成对董事B的结论的质疑?

Ⅰ。 如果没有Z公司的烟草广告,许多消费Z公司品牌的吸烟者将改吸其他品牌。

Ⅱ。 上述改变品牌的10%的吸烟者所放弃的品牌中,几乎没有Z公司的品牌。

Ⅲ。 烟草广告的效果之一,是吸引新吸烟者取代停止吸烟(死亡的吸烟者或戒烟者)而消费自己的品牌。

A. 只有Ⅰ。

B. 只有Ⅱ。

C. 只有Ⅲ。

D. 只有Ⅰ和Ⅱ。

E. Ⅰ、Ⅱ和Ⅲ。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

烟草广告的效果,至少可以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吸引消费其他品牌的吸烟者改吸自己的品牌;第二,说服消费自己品牌的吸烟者继续消费本品牌;第三,吸引新吸烟者消费自己的品牌。Ⅰ、Ⅱ和Ⅲ的断定如果为真,都能说明,不能因为Z公司的烟草广告在上述第一方面的效果不明显,就认为该公司的广告是笔亏损性开支。因此,Ⅰ、Ⅱ和Ⅲ都能构成对董事B的质疑。

计算统计及数字陷阱型

在当代社会,各种数字、数据、报表可以说铺天盖地,频频出现在大众传媒之中,我们常常会想这些数字、数据准确、可靠吗?对“精确”数字保持必要的警惕,应该说是一种明智的、理性的态度。下面揭示一些隐藏在“精确”数字背后的陷阱:一是平均数陷阱,在对平均数的模糊理解做文章;二是百分比陷阱,一般题干仅提供两种事物的某种比率就比较出两种事物的结果,其实其陷阱就在于该百分比所赖以计算出来的基数是不同的;三是错误比较,或者不设定供比较的对象,不设定比较的根据或基础,因此,表面上在进行比较,实际上根本就不能比较。

10、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一项有关献血对健康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分为三组。第一组对象中均有二次以上的献血记录,其中最多的达数十次;第二组中的对象均仅有一次献血记录;第三组对象均从未献过血。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中癌症和心脏病的发病率,第一组分别为0.3%和0.5%,第二组分别为0.7%和0.9%,第三组分别为1.2%和2.7%。一些专家依此得出结论,献血有利于减少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这两种病已经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也在发展中国家成为威胁中老人生命的主要杀手。因此,献血利己利人,一举两得。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将削弱以上结论?

Ⅰ。 60岁以上的调查对象,在第一组中占60%,在第二组中占70%,在第三组中占80%。

Ⅱ。 献血者在献血前要经过严格的体检,一般具有较好的体质。

Ⅲ。 调查对象的人数,第一组为1700人,第二组为3000人,第三组为7000人。

A. 只有Ⅰ。

B. 只有Ⅱ。

C. 只有Ⅲ。

D. 只有Ⅰ和Ⅱ。

E. Ⅰ、Ⅱ和Ⅲ。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Ⅰ能削弱题干的结论。因为在三个组中,60岁以上的被调查对象,呈10%递增,又题干断定,癌症和心脏病是威胁中老人生命的主要杀手,因此,有理由认为,三个组的癌症和心脏病发病率的递增,与其中中老年人比例的递增有关,而并非说明献血有利于减少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

Ⅱ能削弱题干的结论。因为如果献血者一般有较好的体质,则献血记录较高的调查对象, 一般患癌症和心脏病的可能性就较小,因此,并非是献血减少了他们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

Ⅲ不能削弱题干。因为题干中进行比较的数据是百分比,被比较各组的绝对人数的一定差别,不影响这种比较的说服力。

真话假话型

真话假话型考题包括一真多假、一假多真或多真多假三种,主要问法有:

[1] 上述判断中只有一个为真(假),以下哪项最可能为真?

[2] 这几句话中只有两句是真,请你推出以下哪项为真?

解题基本思路主要有两种:一是用矛盾(或反对)法,具体做法是从题干提供的所有判断中,找到两个矛盾(或反对)的判断,从而知其真假关系,进一步可推理出答案;二是用假设反证法,这种方法虽然显得笨些,却很有实效。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前几次考试中,多次出现此题型,但在近来的考试中出现的次数已明显减少。不过,考生仍应多加戒备,因为此类考题实在是容易命题。

11、某班有一位同学做了好事没留下姓名,他是甲、乙、丙、丁四人中的一个。当老师问他们时,他们分别这样说:

甲:这件好事不是我做的。

乙:这件好事是丁做的。

丙:这件好事是乙做的。

丁:这件好事不是我做的。

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请你推出是谁做了好事?

A.甲。

B.乙。

C.丙。

D.丁。

E.不能推出。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简捷做法:观察发现乙和丁两个人说的话相互矛盾的,肯定当中有一个人说的话为真,而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这样,甲和丙说的话就肯定是假的。从甲的话为假,可知好事是甲做的,而且这仍然保持丙的话为假。

12、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名工作人员。①有人会使用计算机;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③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律师事务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

A.12人都会使用。

B.12人没人会使用。

C.仅有一个不会使用。

D.仅有一人会使用。

E.不能确定。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用假设反证法:如果③为真,即“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那就是“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即②也肯定为真,与题干的假设“只有一个是真的”矛盾,因此,③肯定应该为假,即所长会用计算机。由此可推出“有人会用计算机”,即①为真,进一步可推出②为假,即没有人不会用计算机,也就是律师事务所12名工作人员都会用计算机。

假言命题及推理型

解决这类题型的基本思路是一般可用直接推理方式解决,比如:“如A做,则B一定做;若C做则B 不做;于是,若A做则C不做(否则矛盾)”。如果已知条件很多很乱的问题时,要迅速找到答案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同时考虑已知条件和选项,在理解了已知条件的基础上迅速浏览选项,从两头推理,从而尽快找到答案。

13、当爸爸、妈妈中只有一个人外出时,儿子可以留在家里。如果爸爸、妈妈都外出,必须找一个保姆,才可以把儿子留在家中。

从上面的陈述中,可以推出下面哪项结论?

A.儿子在家时,爸爸也在家。

B.儿子在家时,爸爸不在家。

C.保姆不在家,儿子不会单独在家。

D.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则儿子也不在家。

E.爸爸不在家,则妈妈在家。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选项C中这个“单独在家”是解题的关键。保姆不在家,肯定爸爸和妈妈中至少一个人留在家里陪儿子呢。选项A、B、D、E都不一定。

14、老师:“不完成作业就不能出去作游戏”。

学生:“老师,我完成作业了,我可去外边作游戏了!”

老师:“不对。我只是说,你们如果不完成作业就不能出去作游戏。”

除了以下哪项,其余各项都能从上面的对话中推出?

A.学生完成作业后,老师就一定会准许他们出去作游戏。

B.老师的意思是没有完成作业的肯定不能出去作游戏。

C.学生的意思是只要完成了作业,就可以出去作游戏。

D.老师的意思是只有完成了作业才可能出去作游戏。

E.教师的意思是即使完成了作业,也不一定被准许出去作游戏。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老师的意思是完成作业是作游戏的必要条件,要想去玩可能还得帮老师擦黑板才行;学生的意思是完成作业是作游戏的充分条件,作业一完,不需要我再做任何别的我就可以游戏起来。选项A跟这个理解相悖,是正确答案。

15、假设“如果甲是经理或乙不是经理,那么,丙是经理”为真,由以下哪个前提可推出“乙是经理”的结论?

A.丙不是经理。

B.甲和丙都是经理。

C.丙是经理。

D.甲不是经理。

E.甲或丙有一个不是经理。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要想推出“乙是经理”,我们首先要看一下“如果甲是经理或乙不是经理,那么,丙是经理”这个真命题的逆否命题:如果丙不是经理,那么甲不是经理而且乙是经理。因此,选项A就能充分保证“乙是经理”的结论成立。

16、如果甲和乙都没有考试及格的话,那么丙就一定及格了。

上述前提再增加以下哪项,就可以推出“甲考试及格了”的结论?

A.丙及格了。

B.丙没有及格。

C.乙没有及格。

D.乙和丙都没有及格。

E.乙和丙都及格了。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这是一道经典题目。考察你对逆否命题的准确掌握。要推出“甲及格”,我们必须依赖题干的逆否命题:如果丙不及格,那么甲和乙就不是都没有及格。这里面有个容易错的地方,就是“甲和乙都没有考试及格”的否定是什么?不是“甲和乙考试都及格”!这样的话,你就会错误地选择选项B作为这道题的正确答案。“甲和乙都没有考试及格”的否定是“甲和乙不是都没有及格”,即“甲和乙至多有一个不及格”(这时候我们就知道要是乙把这个不及格占了,甲就肯定及格了),或者,为了表示的更清楚,可以写成“甲及格且乙不及格,或者甲及格且乙及格,或者甲不及格且乙及格”这三种情况。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在题干的基础上,要推出“甲及格”,必须有两个条件:丙不及格,乙也不及格。

上一篇:浅谈尖子生培养范文下一篇:浅析大班额教学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