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住村调研报告

2022-07-22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下乡住村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下乡住村调研报告

下乡住村调研报告

朔州市园林局建设科

下乡住村活动调研报告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园林局建设科负责右玉县元堡镇郭家堡村的扶贫工作, 2011年9月单位领导组织我们科室人员通过走访、座谈、讨论等方式,多次与村民、村干部接触,并进行现场考察分析,调研情况如下:

一、郭家堡村基本情况

郭家堡村位于右玉县北部,镇政府北部5公里处,全村耕地面积2480亩,2010年末全村总人口54户,163人,其中五保户1人,低保户3人。全村以种养殖业为主,外出务工为辅。

2010年粮食种植面积1567亩, 67.42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609亩,9.135吨。主要出产马铃薯、胡麻、莜麦、黄豆等农作物,马铃薯、胡麻是该村的主导产业,是“一村一品”示范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

2010年全村大牲畜5头, 养羊346只,猪13口。其中养羊大户3户,还处在小农经济阶段。种植养殖技术薄弱,村委干部希望因地制宜搞一个项目以拉动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二、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

总体来说,郭家堡村的主要困难有四方面:

1)空心村的尴尬:近年来,为了改善生活,村里的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剩下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残,使得农村经济振兴无人,发展严重缺乏劳动力。支书梁凤勇说,种地不合算。以最普通的土豆为例,按最好的年景,最好的价格,每亩地也不过1000元的毛收入,付出则是没日没夜,操心费力,还得担心价格和市场。一不小心一年白费,还得搭上种子钱。一人打工一年也挣14000元,所以农村没有产业留不住人,发展经济也就没有人,造成恶性循环。

2)没有支柱产业。村里搞工业没有基础,没有条件;搞农业形不成规模,也没有技术;总体上还处于小农经济的落后阶段。村委干部对此感到头疼.

3)基础设施薄弱:全村土地基本靠天吃饭,水利设施比较薄弱。村图书馆科技类图书比较少,适合当地的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图书就更少了,图书管理水平不足。

4)教育医疗负担重。我们走访的许多户贫困人家,或多或少都存在因为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劳动力缺失和负债,这样对于完全依靠务农的农民来说,往往就直接导致了贫困。在我走访的12户村民里,大部分都是有病人的家庭。由于家庭的成年劳力长年在外打工,与亲人聚少离多,有一种凄凉的孤独感。除了医药费支出外,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子女教育投入占了收入的大多数。他们不吝血汗钱,把子女送进城里上学,希望孩子能努力学习,摆脱这个困境。打工

者在身体高强度负荷劳动的时候没有办法兼顾身体健康,而又在出现健康问题的时候因此重返贫困,村民提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往往也都很无奈。

第二篇:干部下乡住村活动调研报告

祥井村位于潞城东部,全村185户,人口726人,拥有耕地1310亩,林地380亩。村民居住分散,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该村主要经济来源是种田务农,村里40岁以下的劳动力基本都是外出务工,约有550人,占总人口的75%,而从事的也基本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据村支书吴天良统计,全村人均纯收入约为3000元/年(主要是打工收入)。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以玉米、大葱为主要农作物。有约200亩核桃树、苹果树、梨树等经济林木,但缺乏管理,不成规模;养殖业主要是村民散养的猪羊鸡等,还处在小农经济阶段。 2009年一户村民引进了60多只波尔山羊,由于不懂科学养殖,死亡率高,目前存栏80余只,效益不好。村委干部希望因地制宜搞一个项目以拉动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

总体来说,祥井村的主要困难有三方面:

1)空心村的尴尬:近年来,为了改善生活,村里的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剩下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残,使得农村经济振兴无人,发展严重缺乏劳动力。支书吴天良说,种地不合算。以最普通的旱地西红柿为例,按最好的年景,最好的价格,每亩地也不过2万元的毛收入,付出则是没日没夜,操心费力,还得担心价格和市场。一不小心一年白费,还得搭上种子钱。一人打工一年也挣2万元,所以农村没有产业留不住人,发展经济也就没有人,造成恶性循环。

2)没有支柱产业。村里搞工业没有基础,没有条件;搞农业形不成规模,也没有技术;总体上还处于小农经济的落后阶段。村委干部对此感到头疼. 3)基础设施薄弱:全村虽然都已通电,但线路老化,导致电压低、电压不稳等情况,很多离变压器稍远的村民家中电压只有100多伏,甚至是连电风扇都无法启动。村内路灯少,只在村中主道上有几盏路灯,村民对此抱怨很多,因为都是老弱病残,晚上活动很不便;没有健身器材,许多村民说,城市里到处都有健身器材,许多村也有,为什么我们村没有。但村委干部说,我们村没钱。

4)教育医疗负担重。我们走访的许多户贫困人家,或多或少都存在因为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劳动力缺失和负债,这样对于完全依靠务农的农民来说,往往就直接导致了贫困。在我走访的12户村民里,大部分都是有病人的家庭。由于家庭的成年劳力长年在外打工,与亲人聚少离多,有一种凄凉的孤独感。除了医药费支出外,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子女教育投入占了收入的大多数。他们不吝血汗钱,把子女送进城里上学,希望孩子能努力学习,摆脱这个困境。打工者在身体高强度负荷劳动的时候没有办法兼顾身体健康,而又在出现健康问题的时候因此重返贫困,村民提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往往也都很无奈。

二、具体帮扶情况

针对以上情况,我局立足实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帮扶:

1)力所能及地解决路灯问题。我们认为,越是政策光辉暂时照不到的地方,越能体现政策的温暖,越能体现党对群众的关心。经过调研,我局计划为村中道路解决路灯20盏。并联系解决该村的全民健身路径问题。

2)开展标志性帮扶共建项目。拟选择一些市场前途好的绿化苗木,在该村种植“工商林”。既是帮扶的见证,也是与村民联系的纽带。年年岁岁,共同呵护,希望其最终成为一座村民的绿色银行,成为友谊之林。

3)实施造血工程。经过研究,我局拟帮助该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为其注册商标,实施商标战略,充分发挥其农业比较优势,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带动周边,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之路。同时在该村积极培育和培训农村经纪人。

三、几点建议

我市东部乡镇办事处各村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基本相近,从祥井村着眼,从振兴我市东部经济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议当地党委政府定期约请农业专家来为村民做技术推广及保障,选择适宜当地的农业新品种,大力发展种植业,力求上规模。

2)建议突出规模养殖。通过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成功的典型,进一步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力度,使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积极引导养殖户加大对养殖业投入的同时,要大胆解放思想,创新投入方式,为畜牧业快速发展注入强大活力。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性资金支持;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外力促进发展。通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周到细致的服务,吸引工商资本投资发展畜牧养殖业,为我市畜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形成全国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加大对农民生产、生活直接相关公共事业的支持。一是通过统一制定城乡发展规划,由公共财政作为主要投资主体统一投入发展资金,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农村公共事业得到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按“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农民有迫切需求的,有能力且愿意出钱办的公共事业,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可由农民集资兴建;在乡村集体经济不强情况下,通过招商引资,兴办企业,开辟财源,增加积累,以提高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能力;三是推出一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备的项目,引入社会和企业资本。对现有公共事业基地、设施、资源大胆拍卖、租赁、转让等,以提高其效率、效益。如对已建成的农村小水库、闲置校舍等基础设施的产权进行卖断,变卖所得资金,由乡、村两级集中起来用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变卖后的农村基础设施,由产权人使用、管护、补偿和受益。这既可增加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同时也解决了公共设施有人建无人管的问题。

第三篇:下乡住村调研报告-坡底村(1)

下乡住村调研报告

按照《中共XX县委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活动的通知》(X办发【2011】38号)文件精神,并结合县人代会精神实际,近几个月来,我多次到下乡住村联系点XX乡XX村,进村入户,与百姓拉家常,与群众谈增收,与干部话发展,从他们的字里行间,我多多少少读懂了一些老百姓的渴望心声,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村干部的一些真实想法。下面我就这几个月的下乡住村感受谈一谈。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县的西北角,与稷县相邻。全村现有4个村民小组,150户,600口人,党员23人,支村两委干部5人。耕地面积2100亩,全村人均收入1800元,集体经济薄弱,村级收入几乎为零。该村主导产业以小麦种植为主。村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

二、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地理位臵偏僻。全村位于丘陵山区,沟壑纵横。工农业很难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相当一部分农民还不富裕,文明程度不高,公共事业和综合保障不健全,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创新不足,管理、保障措施不完善,工作成效不明显。

产业缺乏规模发展。该村不管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属于单打独斗,多干多得,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气候,还处在传统的产业模式上,这种状况遇上年景不好或市场经济影响极容易发生返贫现象。

缺少农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在农业领域全村目前无任何专业协会组织,使农户在技术、销售、互助等方面缺乏依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村民群众有较为严重的依赖思想,缺乏自我发展的主体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借力发展、奋发自强的精神不足,期望值过高,有相互攀比现象。

三、产业发展优势及五年帮扶规划

(一)产业发展优势

有发展产业的基础。该村多年来就有发展经济产业的传统习惯,全村基本上有一多半发展有自己的产业,而且老百姓都有发展产业的强烈欲望,村里不乏有养猪能手、养羊能手、养牛能手,有良好的发展产业基础。

支村两委干部和大多数党员都是致富能手。支村两委干部和大多数党员头脑灵活,都掌握有一至二门技术,且都是村里发展产业的带头人,只是在带领老面姓致富方面没有下功夫、想办法,如合理引导,一定会产生积极的良性发展效应。

(二)五年帮扶规划

完善基础设施。以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为契机,完善坡底村基础设施。首先完成街巷硬化的全覆盖,其次完善排水系统、文化体育广场、水井等工程。

联系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作务水平。邀请有关农业方面的专家,进行科技知识讲座。配合县乡农技部门在该村分产业确定若干个农业科技示范点,为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创造一个好的推广载体。

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协会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重点建立养殖类、种植类专业协会组织,创建生产、技术、销售及农资服务载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帮扶坡底村发展养殖业、规模种植经济作物等,切实使村民增收致富。

第四篇:“六个一”干部下乡住村活动调研报告

市人大副主任 张林香

根据潞城市委的安排部署,在潞城市“六个一”干部下乡住村活动中,我联系潞城市合室乡西坡村。活动开展以来,我多次深入所包村进行走访调研,深入农户家中访贫问苦,向村民仔细了解生产、生活、收入等情况,组织召开了多次由村、支两委及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重点了解了西坡村基本情况和新农村建设情况,掌握发展现状,查找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帮助理清工作思路,认真分析该村现状优势及不足,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一、基本情况

西坡村位于潞城市北部1 5公里处,属于以绿色农业种植为主的丘陵山区。全村127户,390口人,党员14名,其中女党员1名。总耕地面积1050亩。2011年,西坡村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安排部署及乡党委、政府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首先改建了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低压线路整改,维修了村中舞台,同时大力推进平安村建设,大搞环境卫生整治,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村联创”活动,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观。

(一)园林、户通工程。园林绿化今年新栽植桧柏、杨柳苗木共计200余棵。建立了卫生保洁制度,实施了垃圾不落地工程,人居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铺装完成主街道水泥路200余米,尚有2700余米未达到全覆盖要求。 (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近年来,西坡村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依靠大葱、马铃薯种植两大调产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经济,群众收入增长较快,种植大葱100余亩,马铃薯56亩,但离新农村农民收入标准还有一定距离。

(三)平安、文明和谐、村级管理创建方面。平安村创建、文明和谐村创建、村级管理先进村建设作为“三大软件”工程,支村两委干部采取了“稳步推进、长抓不懈”的“八字措施”。开展了“平安家庭”、“平安示范户”评比和“群众诉求日”活动,建立完善了综治宣传阵地、“治安中心户长”评选制和“六合五联四统一”工作的长效机制,安装了“居家卫士”,规范了巡逻队伍,达到了人防和技防的有机结合,群众的社会安全感明显增强,在“六村联创”活动中,摘得了平安创建先进村。文明和谐村建设以“六有”为抓手,以“六好”为目标,总投资5万余元,对村级文化健身场所进行了修缮;积极开展了“十星文明户”、“五好家庭”、“道德楷模”的评选活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和禁赌会,杜绝了大操大办之风;村级管理按照“八室十有”标准,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了提档升级,更新了管理制度,刷新了版面、标语,设立了文化、廉政宣传栏、“三务”、点题、即时公开栏和意见箱。目前,西坡村政治稳定,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两委班子和睦团结,村风健康文明,群众对支委班子认可信任。

二、主要做法

1、座谈会上听民意。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共召开会议4次,座谈会6次,收集了涉农问题4件,通水、通路问题5件,其它2件。

2、进家入户访民情。通过走街入户,个别谈心,共走访群众10余人,共走访种植大户2户,普通百姓8户,大部分群众是靠种植大田为生,对特色调产种植热情还不是很高,还需政府进一步加强引导,要加强他们的增收意识,帮助解决一些技术上的实际困难。

3、慰问老干部送温暖。“七一”对村上老党员、老干部进行了走访慰问,为他们送上了慰问品、慰问金,送达市委对他们的亲切关怀,传达了市委、市政府的惠民政策和近期发展思路,希望他们牢记党的光辉历史,既要弘扬党的光荣传统,也要积极发挥余热,帮助村上发展的更好。

4、商议发展定规划。一是要立足实际,做好产业发展规划。西坡村产业基础较好,但多为山地和丘陵地,要结合实际,尊重农民意愿,挖掘增收潜力,做好大葱、马铃薯特色种植的发展规划,做好示范大户的政策帮扶,带动群众树立种植信心,形成种植规模,打出自己的品牌;二是抓住机遇,规划实施好街巷通工程。要以“五个全覆盖”工程为契机,科学规划,早准备,早动工,高质量完成街巷通工程。三是统筹兼顾,做好其它各项工作的规划。要因地制宜,依照自身能力规划好园林绿化、农民娱乐活动场所、农家书屋等各项工程的建设。

三、制约西坡村发展的主要因素

总体来看,党员干部思想、集体收入、主导产业等因素仍是影响西坡村整体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部分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部分村干部和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热情不高,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二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急于求成、简单粗糙的倾向;三是在加快农民增收调整产业上还有差距。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和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上述问题,我们要着重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切实将“调整产业和农民增收”做为惠民目标来抓,由村支部书记亲自牵头抓调产,明确责任,落实工作:二是结合“四议两公开”程序,加大群众参与率和知晓率,把目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为我建设”、“要我建设”变为“我要建设”,使广大群众牢固树立共同参与建设西坡的信心;三是从村委会自身抓起,拓宽引资渠道,努力增加集体收入,正确引导群众调产,加大农民增收力度;四是大力度提升村民素质,通过实用技术培训,通过“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的方式,培养各种种养能手。

目前,西坡村村2700余米街巷通正式开工,各小组党员组织群众义务出工,平整路基2700余米,新铺设街巷路300余米,其余各项工作正在积极筹划中。

二O一一年九月一日

“六个一”干部下乡住村活动调研报告

市人大副主任 张林香

根据潞城市委的安排部署,在潞城市“六个一”干部下乡住村活动中,我联系潞城市合室乡西坡村。活动开展以来,我多次深入所包村进行走访调研,深入农户家中访贫问苦,向村民仔细了解生产、生活、收入等情况,组织召开了多次由村、支两委及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重点了解了西坡村基本情况和新农村建设情况,掌握发展现状,查找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帮助理清工作思路,认真分析该村现状优势及不足,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一、基本情况

西坡村位于潞城市北部1 5公里处,属于以绿色农业种植为主的丘陵山区。全村127户,390口人,党员14名,其中女党员1名。总耕地面积1050亩。2011年,西坡村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安排部署及乡党委、政府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首先改建了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低压线路整改,维修了村中舞台,同时大力推进平安村建设,大搞环境卫生整治,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村联创”活动,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观。

(一)园林、户通工程。园林绿化今年新栽植桧柏、杨柳苗木共计200余棵。建立了卫生保洁制度,实施了垃圾不落地工程,人居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铺装完成主街道水泥路200余米,尚有2700余米未达到全覆盖要求。

(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近年来,西坡村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依靠大葱、马铃薯种植两大调产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经济,群众收入增长较快,种植大葱100余亩,马铃薯56亩,但离新农村农民收入标准还有一定距离。

(三)平安、文明和谐、村级管理创建方面。平安村创建、文明和谐村创建、村级管理先进村建设作为“三大软件”工程,支村两委干部采取了“稳步推进、长抓不懈”的“八字措施”。开展了“平安家庭”、“平安示范户”评比和“群众诉求日”活动,建立完善了综治宣传阵地、“治安中心户长”评选制和“六合五联四统一”工作的长效机制,安装了“居家卫士”,规范了巡逻队伍,达到了人防和技防的有机结合,群众的社会安全感明显增强,在“六村联创”活动中,摘得了平安创建先进村。文明和谐村建设以“六有”为抓手,以“六好”为目标,总投资5万余元,对村级文化健身场所进行了修缮;积极开展了“十星文明户”、“五好家庭”、“道德楷模”的评选活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和禁赌会,杜绝了大操大办之风;村级管理按照“八室十有”标准,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了提档升级,更新了管理制度,刷新了版面、标语,设立了文化、廉政宣传栏、“三务”、点题、即时公开栏和意见箱。目前,西坡村政治稳定,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两委班子和睦团结,村风健康文明,群众对支委班子认可信任。

二、主要做法

1、座谈会上听民意。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共召开会议4次,座谈会6次,收集了涉农问题4件,通水、通路问题5件,其它2件。

2、进家入户访民情。通过走街入户,个别谈心,共走访群众10余人,共走访种植大户2户,普通百姓8户,大部分群众是靠种植大田为生,对特色调产种植热情还不是很高,还需政府进一步加强引导,要加强他们的增收意识,帮助解决一些技术上的实际困难。

3、慰问老干部送温暖。“七一”对村上老党员、老干部进行了走访慰问,为他们送上了慰问品、慰问金,送达市委对他们的亲切关怀,传达了市委、市政府的惠民政策和近期发展思路,希望他们牢记党的光辉历史,既要弘扬党的光荣传统,也要积极发挥余热,帮助村上发展的更好。

4、商议发展定规划。一是要立足实际,做好产业发展规划。西坡村产业基础较好,但多为山地和丘陵地,要结合实际,尊重农民意愿,挖掘增收潜力,做好大葱、马铃薯特色种植的发展规划,做好示范大户的政策帮扶,带动群众树立种植信心,形成种植规模,打出自己的品牌;二是抓住机遇,规划实施好街巷通工程。要以“五个全覆盖”工程为契机,科学规划,早准备,早动工,高质量完成街巷通工程。三是统筹兼顾,做好其它各项工作的规划。要因地制宜,依照自身能力规划好园林绿化、农民娱乐活动场所、农家书屋等各项工程的建设。

三、制约西坡村发展的主要因素

总体来看,党员干部思想、集体收入、主导产业等因素仍是影响西坡村整体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部分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部分村干部和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热情不高,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二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急于求成、简单粗糙的倾向;三是在加快农民增收调整产业上还有差距。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和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上述问题,我们要着重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切实将“调整产业和农民增收”做为惠民目标来抓,由村支部书记亲自牵头抓调产,明确责任,落实工作:二是结合“四议两公开”程序,加大群众参与率和知晓率,把目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为我建设”、“要我建设”变为“我要建设”,使广大群众牢固树立共同参与建设西坡的信心;三是从村委会自身抓起,拓宽引资渠道,努力增加集体收入,正确引导群众调产,加大农民增收力度;四是大力度提升村民素质,通过实用技术培训,通过“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的方式,培养各种种养能手。

目前,西坡村村2700余米街巷通正式开工,各小组党员组织群众义务出工,平整路基2700余米,新铺设街巷路300余米,其余各项工作正在积极筹划中。

二O一一年九月一日

第五篇:下乡住村日记

201*年9月1日 星期四 阴

按照县委关于领导干部下乡住村的统一安排,我联系XX乡XX村。XX村距县城16公里,是乡政府驻所地,也是XX乡人口最多的村,辖头崖、峰头、下忠院、**沟4个自然村,全村居住338户,总人口950人,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4274元。

本来想早点去村里看看,因事务繁多,一直没有抽出时间。今天上午县里没有什么安排,我就独自来到了XX。因为对这个村子还不太了解,所以我想先找到村干部问问情况。通过问询,找到了村主任老穆,老穆已年过六旬,额头上有深深的皱纹。老穆边和我交谈,边把我领进了村委会。村委会设在以前的一所寺庙里,院内两侧有些荒草。办公室内很简陋,一张摇摇晃晃的办公桌和几把油漆木椅子,墙上挂满了村规村务、民兵武装、计划生育等规章制度和办事流程。过了一会老穆把村两委班子的成员都叫了过来,还有一名乡干部。可能是第一次见面的原因,感觉大家好像放不开,不敢多说。我跟大家解释:县里安排领导干部下乡,是要让领导干部真正接触基层,了解基层,切实帮助咱们农民增收致富,千万别把我的到来当成是一种负担,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有什么说什么,不要拘束。通过一番解释,这种距离感有所消除,气氛缓和了许多,大家的话也渐渐多了起来。从人均收入说到规模种养,从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说到村务党务,从村容村貌的改变说到将来的布局规划,说了很多,我也记了很多。但说得最多的还是水的问题。潇河流经该村,XX村的村民一直是吃潇河水,峰头、**沟、下忠院三个自然村基本全是挖旱井吃雨水。妇女主任介绍说,下雨时地面上的牛粪猪粪污水会随着雨水一起流入旱井,而且雨水的酸碱度也不清楚,喝了这样的水难免有时会产生病痛,因为经济条件有限,只有病情严重时才到县医院医治,小病小痛忍忍就过去了。尽管参加新农合看病能报销一部分,但因为穷老百姓还是能忍就忍。听了这番话,我感到有些揪心。(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之后村支书路云峰又说,雨水多时,尽管不怎么干净,但是还有喝的;遇到雨水少的时候,老百姓还得到四五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拉水。这几年潇河水的流量也在下降,再加上水库建成后很大一部分河水要通过管道运输,地表河水也越来越少,XX村的老百姓吃水也将十分困难。然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了吃水用水问题,聊得很投入,也很深刻。最后我又向他们了解了一下近年来水利部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进展情况。因为还要赶着开下午的会,十二点就和村干部们握手道别了,既没能和村干部们在一起吃个午饭,多了解一下情况,也没来得及到老百姓家里走访,心里不免有些遗憾。

晚上躺下之后,心里觉得沉甸甸的。去之前我想到过这个村穷,但真没有想到这个村的生活这么艰难,甚至连吃水用水都是问题。特别是想起妇女主任的话,让我感到肩上的责任又重了一份。我来自基层,心里一直就有一份农民情怀,早就想为农民群众办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这次一定要借助领导干部下乡活动的开展为群众办些实事好事。下次去的时候要叫上水利部门的同志,好好研究一下怎样解决这个村的吃水用水问题。

上一篇:小学学校奖惩制度下一篇:小学语文教材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