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2023-05-04

我们成长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事情,在事情发生后,以心得体会的方式进行记录,可使我们改进不良思想,留下激励自己的正确思想。怎么写出有意义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语文外出学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语文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大湖中心小学 陈惠珍

2014年12月20日,前往晋江一中,听取了各位老师的优质课。通过本次外出教育培训,收获很多,受益匪浅,使我真正体会到讲课是一种艺术。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收获实在是太多了。

静下心来回味一下这两天收获的是什么?我感觉我收获的是差距,是我个人跟那些名师之间的差距,自身有一种知耻而后勉的感觉,两天的学习让我真正能够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悟,让我真正体会到重视技巧的重要性。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开悟,名师开悟不如自己顿悟。”而我却还有新的理解,我认为在名师的引领下,我们才会有自己的顿悟,才知道自己该朝哪个方面去努力。回到学校,结合实际,我进行了反思和总结,方知我要做的努力太多了。

第一,我们现在所教的语文,经过这些优秀教师的研究探讨,正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转型,正在改革中创新。而我平时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大部分时间还只是在为教课文而教课文,没有真正达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课程内容”这一质的飞跃。特级教师说:“第一种水平:教一篇课文,知道一个故事,是一节不入门的课,因为没有走进语文教学之门;第二种水平,教一篇课文,明白一个道理,似乎比第一种好一点,但好不了多少,也是属于一节比较差的思想品德课,而第三种水平是积累语言,形成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这样的课,才是一节真正的语文课。”于我而言,这样的课,是一种境界多么高的课呀。我一直都在努力地朝这个方向靠拢,对比起来,我觉得我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点体会我是最深的。这一次观摩课,那些优秀教师的讲课,使我大开眼界,这就是跳出课文教语文呀,也就是从“教课文”向“如何教”的转型。

第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本次听课活动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本次听课活动中,我认真聆听了八位老师的示范课例,八位老师都能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另外,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精英不愧为精英,听他们的课就是一种享受。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八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仅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风格、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课件,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赞叹之余,更多的是深深地沉思,名师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学生乐此不疲?思来想去,不外乎以下几点:

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这些老师的语文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很高, 深入研读教材,了解诗词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2、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高。独具匠心,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都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已稳定的教学风格。

3、活泼的课堂气氛。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

4、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总之,这次培训对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使我获益良多。这次培训对于我将会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在开展教学工作中的影响。

第二篇:语文教师外出学习心得

9月18日至19日,在塔城市第五小学举行的2014年辽宁省教育专家“送教进疆”活动,通过此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辽宁教育专家李亚东老师那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都使我有了不少的收获。通过学习,使我拓宽了视野,进一步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其中感触最深的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特别关注教学理念的改变。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了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和可操作性。薛连红老师教学的思路明晰,李亚东老师幽默的语言,曹彩乐老师课堂中的娓娓道来,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在课堂上学生乐此不疲?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六小的曹彩乐老师的课程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各科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注重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学科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

我们要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我们不能一成不变的沿用原有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一味追求“题海战术”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要求,不断创新教学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学科教育教学。

我们要关注个学科学的基础性、系统性及研究方法,关注各学科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重点讲述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进一步强化思想和方法的学习。

我们还应该重视学生经验,创设学科情境。课程本身要求物理教学中的实验部分再一次加重,目的也就是要求我们要重视学生实验,帮助学生创设情境,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释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运用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

我们要处理好新课程教学与未来考试的关系。课程内容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一样需要参加选拔性考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长远的、发展的目光,在注重学生双基发展的同时,也要一定程度的把握学生的应试能力水平的提高, 打破以中考为风向标的思维模式来教学,重点在培养学生的能力。

这次的学习虽然是短暂的但他留给我的却是一生要学习和追求的,学习结束了,但我们的学习远没有结束,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多些这样的培训,多些这样的学习。本次培训的也意味着我的新课程的开始,让我们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在实际工作中奋发努力吧!

一、简简单单教语文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不要硬给语文课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简单的语文教学是有底气的语文教学,绝不是看似什么都训练了而其实什么都没有落实的语文。当前,有些课,容量太大,节奏太快,课件太多。教师连珠炮式地讲话。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急匆匆地对答,扫描式地观看,没有咀嚼回味的时间,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这样的教学,知识怎能得到内化?技能怎能得到提高?

二、扎扎实实教语文

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母语是民族之魂,国家之根,智慧之泉,创新之源。从小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要认真研究教学过程,这既是学生思维、想象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是教学的“三维目标”统一的过程。过程由各个环节组成,随着教学进程,要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有错误要及时矫正,有遗漏要随时填补,发现生成性的课程资源,要随机应变,充分开掘利用。不要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仍按“预设”,一成不变,这样的教法是不可取的。实,不是僵硬死板,应实中求活,活中求变,变中求新,使语文教师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三、轻轻松松教语文

就语文教学而言,要求太高,任务太多,挤得满满的,填得死死的,作业多多的,哪有多少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教学师生都感到负担很重。就一堂课而言,不是铺天盖地,倾盆大雨,教师气喘吁吁地牵着学生走,学生匆匆忙忙地跟着教师跑。我认为,为了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坚持和文本对话,善于从文本中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中去发现文本中的空白,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从作者写出来的文字中去发掘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教师要善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并梳理学生解决疑难的思路,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完成从一种思路到另一种思路的转换;学生阅读文本,是重新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要鼓励探讨多元结论。

轻轻松松学语文,并非降低要求,放松训练,而是营造氛围,研究策略,讲求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聪明地学习,轻松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自己品尝到智力活动的快乐,体验到学习成功后的喜悦。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如何实现自我发展,成长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所应当具备的智慧。作为教师首先应当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去吃透教材,做正确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去超越教材,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和增减,才能达到正确地做事情的目的,要有一股探索精神;教师应当对所从事的职业充满热爱,这种热爱体现在一个老师对所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一个老师应当把所从事的事业看成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幸福,而不是简单地把工作理解为谋生的手段,面对外部世界的物质诱惑,要有一种职业的坚守。教师要用自强不息,永不停止的精神,去不断地学习,更新自我,充实自我,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你所面对的学生,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学生做出榜样。不为世俗的东西所诱惑,在人格上不能“跪着教书”,以自己的对工作和学生的爱心,来提升自己的气质,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要知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永远是重要的。但是,无论知识和技能多么重要,它从来就不是学生学习的全部内容。教师的使命,除了传递知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让学生成为有独立人格的人。教师的威信取决于这个教师是否能够让他的学生敬畏而喜欢这个教师。敬畏的原因可能教师的思想魅力,也可能因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学生凭什么喜欢教师?喜欢的原因可能很简单:这个教师有爱心,他对他的学生好,他的学生就喜欢他。教师要具备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就是教师的管理能力。人的成长需要付出必要的代价。孩子自己做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错误甚至会遇到一些危险,但是,这是成长必须付出的学费。如果教师一直怀疑学生自己做主、自我管理的能力,那么,学生就会成为精神的侏儒。他们可能善于服从、听话、俯首称臣,但他们可能缺乏自信、热情、勇气,他们的生命缺乏基本的活力与光泽。

我们说教书育人,它的重点还是在育人上,教书的目的还是为人的发展来服务的。纵观人的一生的发展都是贯穿着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不愿学到学,再到乐意学的过程。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乐学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会和会学的活动。所以,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只注重在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的教学多下功夫,而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上比较忽视的做法。相反,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应当放在教育的首位,道理也很简单,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总在校园里接受教育,到了一定的年龄段,必须要自己独当一面地去面对生活,那么,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和生活的大环境中的发展态势,决定了以后的生活质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在效果的大小上,对学生的学习,我想首先要确保有效的学习时间,没有时间的投入不行,投入时间后,就是要保证学有收获,收获越大,效率越高,要保正收获,学生必须要全身心投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在此前提下,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付出后就能有收获的愉悦感,哪怕是学生错了,学生知道哪儿错了也很好。为学生的学习不断地矫枉过正,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程度。教师的教学最怕的就是唱独角戏。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并不排斥课堂教学预设,预设是充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 “主体”的预设。教师不应该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用预先设定的目标僵硬地规定学生、限定学生,否则就会限定和束缚学生的自由发展。教师只能引导学生自由、主动地生成和发展。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随机性。

教师的责任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将学习转化为自觉的行为。教师首先认识到你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思维和思考。教师必须摒弃过去的那种师道尊严的脑筋,蹲下身子,放下架子,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交朋友,要尊重他们,关爱他们,营造师生和谐的环境。教师才能向下实施你的教学行为。所以,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是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你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果的。

以上就是我这一个月的学习体会。我认为只有从内心深处去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吸取和借鉴专家和同行们的经验,通过努力不断完善自己,促进自身的发展

第三篇:语文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心得

外出学习心得总结

2018年3月4日,我们一行十余人来到了//////进行了交流学习。 针对2018年语文高考考纲和题型变化,来自////////实验中学的//////老师,同与会老师们一起分享了她对考纲变化的理解和各自学校的备考方法。

在交流过程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这所学校特别重视合作,实验中学的教研组模式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这样一个信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要想走的远必须要结伴而行。必须依靠团队的协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会上,老师针对2018年高考语文题型的变化展开了讨论,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2018年高考题型的变化对所有考生以及老师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试题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阅读量的增加,体现了命题者想要在语文上拉开分差的基本设想,而拉开分差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一部分人做不完试题,现在的高考语文阅读部分只注重考阅读理解,题目往往切割得很琐碎,反而忽视了整体把握能力。很少关注阅读速度,并不利于考出真正的阅读水平来。2018年高考语文阅读部分也许会有新思路,适当增加整体感受力,理解力的考查,而不只是技术性的细部分析的小题。此外,阅读题目中“非连续性文本”肯定会成为新宠。这对这一变化,我们在语文的教学中应该想法设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包括审题的定向性训练,答案的规范性训练。宋霄雪老师谈到她们学校在提高学生阅读速度上做了很多尝试和研究,专门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请来心理学老师教授学生速读速记一目十行选取重点的阅读方法,新的教学方法和理想的渗透,让我们大开眼界。

②试题中可能会更加注重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语文高考题目特别是作文命题,会适当往理性靠拢,现在作文中提出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应运而生的。传统的高考语文命题依赖的材料主要是文学方面的,也就是“文学化”太过了,视野不够宽,而且文学的教学也并非就是往审美和情感教育方面靠,而是局限于琐碎的分析,这肯定不利于培养现代人才的。所以类似于“诗人,明月,黄花”这样的作文题目可能不会再出现在我们的考试之中。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辩证思考,是我们作文复习的重中之重,以理性思维取代纯文学性作文,是我们后期作文备考的重点。

③试题中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命题材料覆盖面就比以往要宽得多,除了文学,还有哲学、历史、科技、社会、经济、时政等。估计这也会是今后命题的一个方面。虽然语文知识浩如烟海,可是并非无迹可寻,认真解读考纲,可以做出针对性复习,避免无效劳动。这一点大庆实验中学多年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备考经验,他们对考纲的解读细致入微,甚至细致到研究阅读题的字数已及标准答案的字数,研究用于落实,在平时的出题时严格核对考试范围,做到考点全覆盖,序列化训练,打破高一高二高三界限,建立备课组,将考点训练落实到三年的学习中,并非等到高三才开始考点训练,补充阅读内容涵盖面广,涉及哲学,美学,社会学等等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与纯文学性阅读。 试题的变化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我们备考也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在备考中,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发挥工匠精神,更细致研究考纲,研究考点。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师外出学习心得

假如我是学生?假如我是学生!

2014年5月20日到5月22日,我有幸去罗庄区汤庄小学参加了为期三天的罗庄区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论坛活动,收获颇丰。其中,光耀小学的主父老师对于中年级精读课文教学的讲解让我收获颇丰。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把学生当成一个容器,单方面的往容器里灌装应考知识,随意地肢解课文,学生提不起精神,不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事倍功半,甚至无效,更有甚者就是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湮灭了汉语言的无穷魅力。

1、诱发学生的学习心向,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习心向是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兴趣、态度、求知欲及世界观、人生观等在学习问题上反映的综合;其核心是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的学习心向,就是要使学生产生长远的学习需要,持久的学习动力,强烈的学习欲望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措施,创造吸引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及氛围,让学生“愿学”、“想学”,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自能学习。

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社会化的过程,更是学生个性发展,提高能力的过程。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诱导、启发、辅导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有效地利用学习的媒质主动、自能地获取知识,内化为个人的能

力。

3、以读导学,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精读课文的教学活动以“读”为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贯穿“读”:以读导学,并在读中渗透学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通过读,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认知,培养能力。

精读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读书活动,要“以读为本”,即要以学生自己读书、独立思考为本。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机会,让他们认真读书,边读书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要创设情境,运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充分读书,进行思考,展开讨论;让学生以读促学,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学习。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语感,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结束时,主父老师以一句“假如我是学生?假如我是学生!”为结尾,让我感触颇深。假如我是学生,我一定会有一个梦想:假如我是一个老师,那该多好!我一定让我的学生过上最幸福的生活——每天作业少一点,游戏多一点;批评少一点,表扬多一点;压力小一点,闲暇多一点;愁容少一点,快乐多一点;说教少一点,活动多一点;任务少一点,朋友多一点„„让他们和我拥有同样的快乐与梦想!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兰滩九年制学校 张登爱

2017年11月16-17日,我参加了由县上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听课都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机会,从中可以取得真实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在旬阳县吕河中心校我总共听了七节课,学到了很多,感受很深,收获很多。

听的每一节课都精彩纷呈,置身于课堂教学中都是一种享受。其中,来自旬阳县第一小学的一位老师更是将《伯牙绝弦》这一课分析的无比透彻,博得了所有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执教的《树之歌》的教师青春活泼,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 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老师的语文功底扎实,语文素养要高,深入研读教材。例如:教师在文章的指点,列举问题等方面,他们都明确指出,便于学生理解并从文章中找出,尤其是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中学生来说,教师的辅助指导所起的作用是无比大的。

2.驾驭课堂教学能力要高。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从这些节课可以看的出来,由于在备课时已经“预测”到学生会提这样的问题,因此,这些老师在指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显得尤为巧妙,具有艺术性。整个过程她都没有作正面的解释性回答,而是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答案,在言语实践中自然感悟问题的答案。

3.简简单单教语文,静下心来钻课文。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他们没有简单化处理,而是引导学生来联系自己,从实际出发,进而得到情感世界的升华和丰富。

这些老师通观年龄,都比较年轻,相对来说也是一名新教师,却彰显出非浅的功底和教学智慧。榜样就在身边,我要更加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两天之中,感受颇多,教文本的同时,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在熟读中体味作者的情感,实现作者与读者的心灵共振,语文课很有语文味,是几位老师的共同之处。回顾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比较之下,顿生感慨:教书难,教好书更难!身为新课程改革一线的语文老师更应该锤炼语文功底,加强文化底蕴,焕发语言魅力,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位不负众望的好老师。

上一篇:业务员月度销售计划书下一篇:语文暑假测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