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名校网络公开课

2024-05-20

海外名校网络公开课(精选五篇)

海外名校网络公开课 篇1

1.1 开放课程项目

作为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远程教育一直是世界上很多大学关注的热点。

2000年左右,网络远程教育初步成型。但这一时期的远程教育是以盈利为目的进行运营的,并颁给学习者类似于文凭、证书之类的认证。面对当时的情况,并经过调研,麻省理工学院决定免费把最核心的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授课笔记、作业和考试题——全部放到互联网上,供全世界免费享用。当然,开放课程并不意味着不加限制使用。开放课程主要用于非商业目的学习。在传播教学资料时也要注明来自于麻省理工学院等。

目前,开放课程项目的网页上提供了本校全部33个学科总共2000多个课程所有核心的教学资料。在这些课件中,视频资料所占比例很少,仅有34个。此外,每年都要对200门课程进行更新,其中对140门更新教学内容,另有60门课程是完全新加入的。

这次惊人之举带动了全球的开放课程运动。继麻省理工学院之后,全球已有200多所大学加入到教育资源共享的行列中来,并建立起了“开放课程联盟”向全世界共享教学资料。目前,开放课程联盟在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已经将800门课程的资料翻译成5种语言供各国使用者学习。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两个组织——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CORE和台湾的志愿者组织OOPS。

1.2 开放教育资源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开放教育资源”一词做出的表述,开放教育资源是指免费、公开提供给教育者、学生、自学者可反复使用于教学、学习和研究的数字化材料。它具体包括以下内容:①学习资源:课件、内容模块、学习对象、学习支持和评价工具、在线学习社区;②教师支持资源:为教师提供能够制作、改编和使用开放教育资源的工具及辅助资料,师资培训资料和其他教学工具;③确保教育和教育实践质量的资源。

1.3 网络公开课

由于语言障碍问题,开放课程在我国一直乏人问津。2010年初,随着YYeTs(人人影视字幕组)等国内知名字幕组给这些国外名校的公开课配上了中文字幕,使得这些课程在网络走红,受到广大学习者的喜爱。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各大门户网站也开始瞄准名校公开课在线内容,新浪网在教育频道推出“世界顶级名校视频公开课”产品;搜狐网在视频频道推出“名校公开课”;网易在视频频道推出“公开课”。这些网站提供的公开课囊括了哈佛、耶鲁、牛津、剑桥、斯坦福、普林斯顿、麻省理工、加州伯克利等8所名校的课程,课程涵盖经济、人文、社会、工学等多门学科。在提供公共课服务上,网易课程内容信息还同时在包括网易在内的4大门户网站微博频道分享,在优酷、酷6、土豆、56等网站传播。

2 名校公开课流行网络的原因分析

2.1 语言因素

早在2003年国际教育资源开放运动就已经进入了中国,但直到2010年开始才风靡网络,究其原因还是受语言的限制。开放课程计划的一个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跨国学习体验。因此,这些开放教育资源都是用英语进行编制的。对于许多中国的学习者来说,简单的日常英语的听说读写本来就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困难,更何况是英语原版的学习材料。2010年名校公开课流行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开课的视频资料都是被配上了中文字幕,使得学习者学习这些课程成为可能。

2.2 我国精品课程教学资料缺乏新意

我国国内精品课程中的教学录像和这些国外名校的网络公开课相比,虽然都是教师的课堂实录,但我们的这些课程录像内容一般都是“我今天讲第几章第几节,是什么内容”,严格按照上级精神,不偏不倚。”这样的教学录像就是一个灌输的过程,缺乏新意,没有渗透自己的观点,很难获得学习者的共鸣。

2.3 授课方式的差异

国外名校公开课之所以受欢迎,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颠覆了国内大学生所习惯的老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这些课程最大的特点在于老师从不会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只是巧妙引导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行判断什么是合理的。这对长期接受国内教育的学习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3 网络公开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3.1 利用公开课培养学习者的“英语听说”

名校网络公开课的课堂教学视频中,授课教师的英语都非常的纯正,这对我们通过观看教学视频,锻炼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是非常有利的。有很多网络公开课的学习者一开始接触到这些教学视频,就是抱着提高英语单词量的心态观看的。再加上课程视频配有的中文字幕,使得课程内容更加容易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习者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英语听力。

3.2 解决“语言关”,将公开课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无论是高校的“精品课”还是CORE网站上公布的开放课,与“人人字幕组”、新浪、网易等提供开放课视频的网站相比,都要冷清很多。究其原因,CORE的“掌门人” 王逢旦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国内高校以及CORE对这些课程的宣传力度不够强;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受追捧的这些开放课是学习者比较容易接受的基础类课程,而且有中文字幕。CORE组织高校翻译的课程很多是专业程度很深的课程,不易引起普通学习者的兴趣。细究一下可以发现,影响使用网络公开课的因素,还是语言。究竟我们应该如何使用这些课程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呢?比如,一些大学或私营教育机构,可以雇佣一批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和专业背景的助教,逐字逐句地帮助学生听懂这些课程,并解析其中的疑义。同时,根据这些课程列出的参考书,组织学生研读、讨论、考试、写读书报告。

3.3 与日常教学进行整合,辅助课堂教学

网络公开课与我们的日常相比,无论在教学资料还是授课方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某些方面更是无法比拟的。因此,将这些网络公开课引入日常教学,势必会让教育教学活动生动很多。但这些“开放课”虽然多为一流学者主讲,但其听众和学生大多并不在中国,教授本身对中国也无了解。虽然多是基础课程,其内容如何和中国观众的知识背景衔接,仍是一个巨大挑战。有些课程,如《幸福》《死亡》等,对这种衔接的要求也许并不高。但是,一旦讲到稍微具体一些的题目,如《弥尔顿》《佛罗伦萨》等等,则需要受众有一个基本的知识框架。因此在用这些公开课辅助日常教学时,授课教师应该尽可能针对这些课程给学生讲授一些背景知识,使学生具备必要的接受框架。

摘要:基于优质资源共享和增进跨国学习体验的目的,开放教育资源通过“开放课程联盟”在全世界范围内共享,我国是其中之一。但这些开放教育资源———国外公开课虽然早于七年前便已进入中国,却直到2010年才在网络中流行。首先对国外公开课在网络流行的原因进行了简单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于我们如何正确合理使用这些公开课为我们的日常教学服务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网络公开课,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海外名校网络公开课 篇2

关键词:通识教育;教学反思;世界名校网络公开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3-0009-02

《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要逐步实现通识教育,拓展教学内容,改变单一的语法教学模式,将语言教学与社会、文化相结合,培养具有语言技能和素养的人才。为此,广大教师要勇于探索通识教育的最佳素材和教学方式。笔者有幸参与了“网络学习环境建设的”的课题研究,担任具体的授课任务。以名校公开课作为主要的教学材料,开设实验班,进行了为期10周的实验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的过程中,笔者坚持进行教学反思,并归纳总结了实施这种新型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经验。

一、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通识教育要求以英语为载体,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备受大众欢迎的网易世界名校公开课具有内容丰富,知识广博,英文授课等特点,并且能够体现英语国家的文化,是进行通识教育的良好素材。选取什么样的课程作为通识教育的上课素材,直接关系到教学实验的成败。因此,笔者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兴趣的基础上选用了哈佛大学的《积极心理学》作为实验班的授课内容,专题涉及了爱情、成功、幽默等与同学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

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教学观察和实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思考、评估和改进的内省行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为了能够使网络名校公开课成为很好的英语学习材料,笔者在实验班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国外名师和自己的授课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仔细分析授课材料,力求寻求能够充分利用这一良好素材的授课方式。

在研究名校公开课视频的过程中,作为一线英语教师,笔者颇受启发。观摩名师授课,帮助笔者发现了自身不足,学习到优秀教师所具备的素质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解决了笔者在教学中的诸多困惑。

1.信息比信息传递者更为重要

虽然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设施被应用于课堂英语教学,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大学英语教学越来越难以吸引学生们自愿走进课堂,课堂缺勤现象愈演愈烈。究其原因,无非是英语课堂授课趣味性的缺失。学生普遍认为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气氛沉闷,无法保持或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

然而,教师们似乎也有自己难以逾越的障碍:授课班级过于庞大,每班都在80人左右,课堂互动难以开展。面对这种困境,很多教师在寻求解决办法的同时陷入误区。他们过分追求课堂形式的表面光鲜。一个毫不相关的笑话,一次粗糙的戏剧表演活动,夸张的肢体动作似乎暂时使课堂一下子活跃了起来,然而热闹过后,一涉及到实质内容的讲解,课堂又瞬间陷入沉寂,学生也并没有接收到有价值的信息。这样的课堂一味追求表面形式,牺牲的却是实际授课和学习效果。笔者也曾走入这样的误区。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在制作课件时有意大量使用色彩光鲜的图片和闪图,当这样的素材展现在同学们眼前时,确实能够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然而大家注意的只是图片,反而忽视了应该接收的英语知识。这些方法只是暂时吸引学生的注意,一旦进入正常的教学,课堂便又失去吸引力。

观看名校公开课,笔者惊奇地发现,名校教师的课件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复杂或被精心修饰,但却能引人入胜。比如,哈佛大学讲授《积极心理学》的教授Tal,他讲话语调低沉,没有夸张的肢体语言和搞怪的表情,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讲课。他的课件十分简单,没有众多花哨的修饰。然而他的课却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课之一。偌大的礼堂座无虚席,每个学生都在津津有味地体会他所讲授的内容,听课学生众多,然而却不乏精彩的互动。这到底是为什么?Tal在授课中提到:信息是最重要的,课堂上真正吸引学生的是老师传递给学生的信息,而不是传递信息的人——老师。笔者恍然大悟:成功的课堂不是只有光鲜的形式和老师的表演,更重要的是传递给学生的内容。

2.赋予教学内容鲜活的生命

信息比传递信息的人更为重要。笔者不禁思考,什么样的信息能够将学生牢牢地吸引到课堂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呢?观看了众多名校教授的公开课之后,笔者发现,他们的授课风格虽各不相同,或者是激情洋溢或是娓娓道来,但是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授课中引用大量的实验、类比以及相关的案例,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学生被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所吸引,情不自禁地融入其中,陷入思考,参与了问答,又在教授的引导下,从一个又一个实例中走出来,进行归纳和总结。启发式教学被运用灵活而又恰到好处。思考自己的授课,讲解课文时,篇章分析和词汇的积累不可避免地被当做重中之重,课件制作得相当细致,对于主旨和关键的信息词标注清晰。然而问题就在于,自己的讲解太过于赤裸和枯燥,只是简单进行导入、抓主旨、分析写作方法,归纳总结词汇和句式。整个过程机械而没有趣味,加之学生缺少学习主动性,课前对生词和课文的预习环节不重视,因此很多学生无法跟上课堂的节奏来理解和接受。

观摩名校公开课让笔者发现,外语教学并不是一定得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而上得索然无味,教师自身也必须开阔视野,丰富教学内容。笔者尝试着对自己的授课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整。比如讲解《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第三单元Longing for a New Welfare System时,笔者向学生介绍美国福利制度的历史,以及长久以来暴露的弊端和相关的新闻故事。这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同时在课前推荐了两部相关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和《迫在眉睫》。这两部经典的电影从父爱的角度反映了美国福利制度的弊端,学生也乐于观看且深受触动。与此同时,要求同学们在观看电影的时候,积累有关福利制度的词汇并自己归纳福利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在对课文主题的相关材料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之后,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便更加容易理解且抓住主旨。再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七单元Bill Gates。文中对于比尔成功的几个品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然而对于这位世界首富到底有多么的富有,作者只在文章第一段用了一个“richest”一带而过。而这恰恰是同学们十分感兴趣的地方。第七段中提到了“his parents sent him to psychologist”,还有22岁时,比尔“dropped out of school”。这两件事情的原因和具体的经过,文中也没有提及。本文写于比尔退休之前,作者描述了比尔对退休之后的生活的憧憬,现在他已经在享受自己曾憧憬的生活。那比尔现在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因此,笔者布置三组同学,分头搜索相关材料,对这几处内容进行补充,并上台讲解。同学们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准备了很多精彩的视频和文字材料。下面的同学也听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就这样,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活泼有趣。

3.丰富课堂教学用语

教学用语匮乏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原因之一。名校公开课展现英语国家实际课堂授课情况,因此在观看名校公开课时,笔者注意收集了教授们所使用的正规的教学用语,感觉获益匪浅,比如:just quick recap,快速回顾一下;Let’s go into them. 让我们了解一下。

三、结束语

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授课模式关系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败,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坚持在大学英语改革的探索中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式不断进行反思。在内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教师的成长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前行。

参考文献:

[1]高磊.浅谈英语课堂教学反思的意义及其途径[J].安徽文学,

2011,(5).

[2]刘艳君.大学英语通识教育之路探索[J].海外英语,2013,(23).

[3]申继亮,刘加霞.论教师的教学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3).

海外名校网络公开课 篇3

●配备精简、有益、开放的网络课程资源

国外教育工作者非常关注能够真正对学生学习产生深远影响的技术, 最大限度地为所有学生创造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 遵循新时代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 有效地提供有内涵、有深度、有特色和有品位的课程资源。美国教育资源建设的主体都是各种非教育类机构, 教育资源范围不局限于学校课程, 注重为社会不同领域提供个性化服务, 注重对资源的及时更新, 保证教育信息资源整体的时效性。国外开放式网络课程的界面简洁清晰, 具备所有课程资源的搜索功能, 包括设置课程首页、教学大纲、教学日程、阅读资料、作业习题、视频资源和下载课件等七个有效的栏目, 存放着大量对学生学习有实际价值、有意义的多媒体资源, 课程内容对所有注册的学生和教师开放。

开放式网络课程首页有针对性地介绍课程重点、课程描述、任课教师、上课时数和教学层次。教学大纲完整具体, 重点介绍能学到什么, 上课要求非常具体, 提倡讨论、小组展示和撰写论文, 如每学期学生要完成每周1~2页分组讨论心得 (25%) 、期中两篇6~7页命题论文 (40%) 、期末考试或作业 (35%) 。教学日程按教学周划分课次和课程单元, 标明教学的实质性内容和重要日期提示。阅读资料是最细致最全面的部分, 按教学周列出每一课程单元必读资料和建议阅读资料, 列出相关文章题目及所在书籍、期刊的页码, 还有需要观看的影片, 注重资源的丰富度和适用性, 有可下载的PDF文档或超链接地址。作业习题具体描述作业的要点和提交的时间, 注重学习进程管理, 助理教师参与对学生学业的评价,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入分析。视频资源一般为课堂教学录像, 也有学术报告或专题片。下载课件是教师讲义或教案的PDF文档, 讲义中的核心文字被教师有意删掉, 鼓励学生到课堂上学习和交流。学校对学生选取网络课程的比例有一定的限制, 教学管理者不希望学生面对电脑学习、被动记录和重复教师的案例, 而是希望学生主动记录、参与讨论、充分理解、得到启示并创新内容。

教学资源非常丰富, 学生可以自由选课, 没有专业限制, 学校开设的选修课多于必修课, 不用强制性的规定来约束学生, 尽可能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美国大学最成功、历年辉煌不减的一个真正秘密就是倾其所能去设计一个完美的本科教育经验。学校不仅要让学生在学术上有所得, 而且要让学生在社会、感情生活上满载而归。学生的就学经验在四个社交圈子里形成:与教授和同学的交往形成学术经验, 与室友交往形成宿舍经验, 参加学生社团形成组织领导经验, 与职场中的校友交往得到职业方面的经验和指导。[3]大学教育转化了人的行为模式, 强调通过实践经验刺激学生的学术成长, 鼓励学生走出校门, 看看自己究竟能为社会提供什么服务, 或者面对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自己还缺少什么本事和素质。[4]

●配备实用、有效、全程的视频制作团队

国外知名院校非常重视视频课程的制作和积累。在网易平台上, 视频公开课排名前五位的斯坦福 (37门) 、耶鲁 (35门) 、麻省理工 (31门) 、哈佛 (11门) 和牛津 (6门) 等大学的视频课程共计120门, 占所有视频课程的54.5%;而其他56所高校的视频课程共计100门, 占45.5%。每门视频课程平均18.7集, 最多的一门《平面设计》课程119集, 实实在在将全部教学过程真实地呈现给受众。制作上不追求奢华的大场景制作:在一般教室教学的课程共118门, 占66.3%;在学术报告厅教学的课程共35门, 占19.7%;在电视演播厅录制的课程共17门, 占9.5%;在会议室录制的课程共8门, 占4.5%。

国外名校非常务实, 2012年录制完成的课程还用标清摄像机来录制, 即使在高清摄像机非常普及的今天, 也不追求设备的高档和先进。采用16:9高清摄像机录像的课程共有89门, 占40.5%;采用4:3标清摄像机录制的课程共131门, 占59.5%。采用课堂单机位实况录制的课程共158门, 占71.8%, 后期没有任何编辑和加工, 两天后就将课程视频挂在网上;采用屏幕录制和声音合成的课程共29门, 占13.2%;采用学术报告厅多机位拍摄的课程共20门, 占9.1%, 有精良的片头与片尾, 现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很多, 各种景别和机位紧密结合师生的互动同步切换, 后期将讲义、电子文稿和相关资料重新编辑合成在一起;采用电视专题和动画制作的课程共13门, 仅占5.9%, 视频制作由当地广播公司与学校联合完成, 并有饮料公司、企业家和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

制作团队中摄像师比较专业, 技术全面、经验丰富, 能根据教学进程有目的地跟随主讲教师, 适当兼顾投影屏幕、黑板和学生, 镜头运动速度适中、画面稳定有效、构图经典规范、景别精确到位、焦点清晰准确。现场传递话筒的技术人员非常敬业认真。为主讲教师布光没有影响投影的观看效果。后期编辑镜头组接流畅、引人注目, 补充上教学课件的电子版, 精心制作了片头效果、讲课教师简介, 配上合适的音乐, 片尾添加课程的具体网址, 学习者可以在课后访问和交流, 扩大了课程的影响力。

●配备敬业、细致、具体的教师支持服务

国外一流大学非常重视本科教育, 教师和所有管理人员都投入了很多情感和精力, 希望师生保持终身关系, 终身受益。很多课程邀请到本专业领域内知名的专家和学者共同讲授, 把他们最擅长的内容无私地奉献给学生。在网易平台上, 采用多人同上一门课的课程共83门, 占46.6%;单人独自教学的课程共95门, 占53.4%。教师课前准备细致充分, 不对付、不应付, 结合实际并亲自实践。教师教态自然轻松, 连续讲授90分钟很少看稿, 以启发和引导为主, 师生间交流充分, 课堂控制很好, 按照思维习惯将知识点娓娓道来。

有些大课由2名教务管理人员和12位助理教师保证教学管理和组织课堂教学, 根据选课的人数安排教室, 协助主讲教师教学, 提前统计和分析各种数据, 对学生邮件进行答疑和反馈, 负责分组讨论和作业批复。大课后学生们都参加10~15人的小班讨论, 由教授或助理教师带领, 每位学生必须发言参与讨论互动, 学生可以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下课后与教师保持更多的接触, 教授与学生共餐、举办各种各样的讨论会、集体活动, 有什么要求很容易得到教师和行政人员的关照。[5]在视频公开课课前可以看到各种比赛通知、协会活动、团体汇演和学术论坛的宣传, 充分反映了大学学习的多样化, 学生在有意义的各种活动中愉快的享受。系里每周都会举办学术交流、报告会及专题讲座, 往往能请到各领域权威的教授前来讲座, 鼓励学生跟着兴趣和热情走, 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理论和技术应用的最前沿。从最后一课的师生道别、5分钟的彼此分享有意义的事, 反映了学生们的厚重收获和对所有付出辛苦努力的工作人员的尊重, 充满发扬人性的优点和人文的关怀。

●对我国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启示

国内高校往往只注意课程公布可能带来的对学校影响的提高, 而忽视了其对学校授课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挑战。大学教育不仅仅传输知识和技能, 还应该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培养学生有选择性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就像旅行, 重点是在路上的风景, 而不是在目的地的那一纸证明。

1.建设有价值、有深度、有前瞻性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建设不能简单地东拼西凑网络资源, 课程肤浅会使学生丧失思考与感知的倾向。精品课程和视频公开课应该统一, 两者互为补充, 不能割裂分离。课程资源建设不要追求栏目 (功能) 更“全面”和设备 (技术) 更“先进”, 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产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人才不同需求的经验, 从国家建设宏观层面和人才成长角度去思考, 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建设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真正有用的、有深度的、有特色的、有前瞻性的课程, 按照重点课程、核心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顺序逐步完善, 形成教育品质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高等教育“提质量”比“上规模”对社会的影响更深远、更持久, 为学生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和有益的教育服务才是根本。少些形式主义、哗众取宠和滥竽充数, 多些求真务实、精益求精和真材实料。

2.满足个性化需要, 创建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

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 每个家庭也是不同的, 每所学校要找出适合于学生的教育模式。教师不仅是有意义信息的输送者, 还应是唤起学生好奇心的引导者。国外名校视频公开课并不是万能的, 利用好的前提不仅是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并学会自主学习, 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兴趣。将丰富的网络资源、与他人的交流和具体的生活实践搭配组合, 才能获取平衡的、全面的营养。网络教学资源只是学生学习和作业时的参考和辅助, 真正使学生有收益的是与教师的互动, 师生间面对面的交流, 可以获取一种即时的、在场的思想碰撞, 让学生在某一方面真正得到收获和提升。当务之急是制定一份全面、更短、更贴近社会实际的课程表, 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应融合权威性的专业讲义、针对性的参考资料、个性化的教学实践和全面性的课堂录像, 改善教学过程管理和提供教学支持服务, 指派最好的教师负责学生的学习, 适合于本校学生学习的才是最好的。

3.注重投资效益, 利用社会资源满足最大需求

高校改革的核心是打破垄断的高教体系和封闭的教学资源, 引入可行性高的竞争机制和开放的课程资源。拍摄和制作模式要结合课程影响和投资效益选择不同的录制模式, 低成本纪实性制作能快速、有效地积累权威的、原创性教学资源。一般教学采用教室单机位拍摄, 学术报告采用多机位拍摄, 不愿出头露面的采用“屏幕录制+声音合成”,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采用电视专题形式。公开课的建设不能模仿, 而要超越, 既要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人类间接经验, 又要给学生创造特定的实践条件, 使每位学生知识的内部自我构建和外部社会性实践完美统一。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 学习国外大学开放的教学理念、成熟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专业化制作标准和市场化运营模式, 汇集知名大学教授、国际厂商专家和社会一线用户联合演绎, 将理论、技术和艺术相结合, 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种需求。

●总结

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建设不应该仅仅是复制国外视频公开课的模式, 而应真正了解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生国际化的需求, 紧密围绕新时期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专业人才需求, 有针对性地做足、做深网络课程资源, 从实质上改变原有的、陈旧的、封闭的教学模式, 从而让专家、教师和学生能在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和交流。

摘要: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本文对国外知名高校的视频公开课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数据统计, 从支持学生学习的视角剖析了隐藏在视频公开课课程背后的网络课程资源、视频制作团队和教师教学支持等配套服务体系, 以期为国内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视频公开课,课程资源,制作策略,教学支持

参考文献

[1]哈佛网络公开课走红我们为什么没有牛校[EB/OL].[2010-12-02].http://edu.sina.com.cn/l/2010-12-02/1951196668.shtml.

[2]美国名校之阿默斯特学院[EB/OL].[2012-03-13].http://liuxue.xdf.cn/wzy/zb/zx/335149.shtml.

[3]学生就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发展的经验和教训[EB/OL].[2011-08-31].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061ebe0102drr8.html.

[4]美国培养精英从做义工开始[EB/OL].[2006-10-30].http://view.news.qq.com/a/20061030/000050.htm.

海外名校网络公开课 篇4

关键词:高校,实验教学,学生实验助教

由于语言障碍问题, 世界网络开放课程 (open course) 在我国一直乏人问津。2010年初, 随着YYe Ts (人人影视字幕组) 等国内知名字幕组合给这些国外名校的公开课配上了中文字母, 使得这些课程在网络上走红, 受到广大学习者的喜爱。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 各大门户网站也开始瞄准名校公开课在线内容, 新浪网在视频频道推出“世界顶级名校视频公开课”产品;搜狐网在视频频道推出“名校公开课”;网易在视频频道推出“公开课”。这些网站提供的公开课囊括了哈佛、耶鲁、牛津、剑桥、斯坦福、普林斯顿、麻省理工、加州伯克利等8所名校的课程, 课程涵盖经济、人文、社会、工学等多门学科。

一、探索背景

近年来在网络上接触了世界名校网络公开课, 分别从网易, 搜狐, 新浪以及在Tunes-u等公开课平台上学习了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等高校的Alan Cannistraro与John Shaffer的《Iphone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Eric Grimso与John Guttag的《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and Programming》, David J.Malan的《Developing Moblile Apps》, Steven Dow的《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Seminar》, Julie Zelenski的《Programming Abstractions》等课程, 除了汲取国外的异于国内的教学内容, 还发现国外工科课程上课的一大特点, 几乎每门课程的第一节课, 除了介绍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外, 还为正在学习的学生介绍课程组的除了任课教师以外的多位学生实验助教。这点一般是国内课堂较为少见的。笔者认为这种模式不失为一种可以为我国高校实验课借鉴的一种好模式。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工科各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开展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纵观我国高校实验课堂内外的一些情况, 高校教师总是想方设法让实验课堂活跃, 让实验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 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相继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学习[1], 尝试变革实验教学方式[2], 改变实验教学方法[3], 加强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4], 实行分组实验[5], 聘请校外兼职实验指导老师[6], 采取任务驱动法[7]、实验激励和实验评价等方式。但是这些改革方式的实施却往往得不到满意的效果, 究其原因, 不在于学生对实验本身没有兴趣或者改革方式的问题, 而是在于实验过程中碰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答, 从而丧失了对后续实验的兴趣, 因为局限于上机时间以及教师资源的有限性, 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始终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情况, 实验效果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对于以上情况, 教师也是无能为力, 分身乏术。这里就需要思考一个问题,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实验时间内使实验效果实现最大化, 显然光靠教师是不够的。其实我们忽略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 就是已经学习过了本课程的高年级的学生, 或是自学过本课程的本年级本专业的学生, 这两种学生资源是非常宝贵的。如果能够好好利用这两部分的学生, 为教师所用, 并服务于实验课堂, 将对实验课带来不可估量的效果。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根据笔者在实验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担任实验课助教的探讨,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 把工科专业高年级学生带进工科专业低年级的实验课堂

一般高校同一个专业前后两个年级之间的教学计划相差不多, 这就意味着一门课程在现在的年级开课, 而上一年级或更高年级的同学已经学习过本课程, 这就使探索课题的实践成为可能, 为此, 可以把工科同一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带进低年级的实验课程。如笔者所在电信系计算机专业的“C语言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Java) ”等课程的实验实践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来活跃实验课堂和提高实验的效果。

(二) 把工科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带入工科不同专业的低年级实验课堂

针对计算机专业和其他理科类专业均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的特点, 虽然同一门课程在教学目标上有所差异, 但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难度及深度肯定要比其他理科类专业要来的高, 所以把学习过此课程的高年级计算机专业学生带进现开课的理科专业学生的实验课堂, 是可行的。

(三) 把非工科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带入非工科专业的低年级实验课堂

针对医学类、经济类、管理类以及文科类的学生开设《VFP程序设计》, 在教学计划中这些专业的开课时间都是一样的。所以可以把高年级的非工科学生带进低年级的非工科学生实验课堂, 在解答实验问题的同时, 还可以把他们学习过的经验和方法传授给低年级的同学。

(四) 把工科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带入非工科不同专业的低年级实验课堂

针对方式 (三) 中的教学情境, 也可以安排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辅导, 如计算机专业的同年级或是高年级学生。虽然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开设这些课程, 但是因为课程知识比较简单, 对于有数据库知识和其他程序设计基础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 边自学边辅导即可胜任辅导任务。

笔者已经在实验教学实践中分别使用第 (三) 种和第 (四) 种方式来改善实验过程。

三、本探索的优势

把高校学生带进工科实验课堂充当实验助教, 是具有多方面优势的。主要体现在:1.对于学生实验助教而言, 辅导学习过的课程实验内容可以再次检验他们所学的知识;2.学生实验助教与被辅导的学生之间可以交流学习同一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及学习其他课程甚至同专业的学习方法;3.对于师范类的学生实验助教来说, 这是教育实习前一次很好的锻炼自我的机会;4.提高他们的解说能力, 为以后找工作提供筹码。对于他们竞选工作岗位无疑是一个莫大的帮助;5.增进不同年级及专业之间学生的联系, 对学生的工作就业也是一种莫大的帮助;6.教师与学生实验助教之间达到双赢的效果, 助教实践可以让学生明白教与学的区别, 并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深入思考问题;7.在给当前班级上课的同时提出该实验教学方案, 从而激励学生更为努力的学习, 争取成为下一轮的学生实验助教;8.学生实验助教在参与实验课堂辅导的同时, 可以把他们对实验设计的想法融入进新一轮的实验设计中, 使得实验内容的安排更能体现出学生主体参与的本质。

四、本探索的激励机制

虽然学生实验助教实践探索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但是仍然需要各高校提出配套的激励机制, 目前, 笔者所在院校主要采取以下的激励办法:1.适当的经济补助方式, 学生既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又能在经济上得到相应的回报;2.给上辅导课的学生适当的实践学分予以鼓励, 学分奖励更能证明该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于以后的实习及工作都是一个比较好的应聘筹码。

五、案例分析

笔者已经将学生实验助教探索分别应用到《C语言程序设计》和《VFP程序设计》的实验课, 试行学生实验助教辅导。研究对象均是相同专业, 几乎相同授课内容, 考试难度几乎等同。唯一不同的是: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秘书专业的《VFP程序设计》课程与电信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的实验辅导只有主讲教师和另外一名辅导上机的教师,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这两门课程的实验在原来的教师辅导基础上, 分别增加了两名学生实验助教。以下是两个学期不同的成绩对比图。

(注:成绩分别来源于2011年6月份及2011年12月份福建省计算机等级考试)

根据图中数据显示, 试行学生试验助教后的两门课程的成绩优秀率和合格率均有较为明显的提高。

六、本探索的评价

为了检验课题的可行性, 笔者对所在院校学生参与实验课辅导听取了多方评价, 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评价:1.学生对学生实验助教的评价;2.教师对学生实验助教的评价;3.学生实验助教对自身参与实验辅导的感受。

其实该实践探讨还可以延伸到课堂教学, 虽然很多学校也设置年轻教师助教, 但是由于年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年龄、学历及职务上的差距, 不利于师生间的无缝沟通, 而学生实验助教却可以避开年龄、学历及职务的差距, 更好地与其他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学生实验助教是一个鲜为人知或者有人提出但并未真正推行的一项工作, 此项工作不仅适用于工科实验教学, 也适用于大部分大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Pamela R.Jeffries, Sandy Rew, and Joni M.Cramer (2002) A COMPARISON OF Student—Centered VERSUSTraditional Methods of Teaching Basic NursingSkills in a Learning Laboratory[J].NursingEducation Perspectives:January, 2002, (1) .

[2]李旭玫.变革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大学生综合创新能力[J].高教探索, 2004, (1) .

[3]魏山城, 任玉珍, 韩书俭.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实验的兴趣[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3) .

[4]赵建华.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系统思考.高教探索[J].2005, (3) .

[5]Joan B.Garfield.Beyond Testing and Grading:Using Assessment To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J].Journal of Statistics Education, 1994, (2) .

[6]王顺利, 孙景冬.强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1, (4) .

名校公开课 篇5

将生硬、直白、单调的课堂丟进那无人问津的故纸堆用更软性、更灵活、更易接受的方式定制专属于学校和师生的公开课把学校特色和品牌理念与课堂故事巧妙结合用精彩的视听效果与观众情感共鸣展现师生的魅力拾点文化传播机构, 凭借自身对教育和传媒的专业理解, 为全国中小学及幼儿园量身制作精美的校园微电影、学校宣传片和名师公开课。权威、专业、诚信:1.国家一级导演倾心指导, 带领一流拍摄团队竭诚为广大学校服务, 邀请国内知名影视后期制作机构参与后期制作。2.知名教育专家学术把关, 诚邀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全国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四川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会等研究机构及专家参与策划。TEU/028-66771313 66771332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11号省科技协会6楼

上一篇:供电所网络建设下一篇:财务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