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母亲

2024-05-22

伟大的母亲(精选九篇)

伟大的母亲 篇1

这是一节音乐课, 执教者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花了不少工夫, 教学环环相扣, 循序渐进。由于教学设计较好地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特点, 因此,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得很有效, 表现得也很出色。

上课时, 该班班主任也来听课, 她的几个小小的举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一个环节, 音乐老师请学生与邻座互相演唱给对方听。班主任发现最后一排的一个学生旁边没有小朋友, 便走过去, 坐在他身边, 让他唱给自己听。当音乐老师请觉得邻座唱得好的同学举手时, 班主任鼓励那个学生举手, 自我表扬。不仅如此, 整堂课上班主任始终脸带微笑, 温和的目光游走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当学生们表演结束时, 她率先鼓掌。有时看到哪个学生做出有意思的举动, 她会和同事笑着小声交流。我坐在那位班主任的对面, 虽听不到她说什么, 但她的神情宛如一位深爱着子女的母亲, 正怜爱自豪地向别人介绍自己家的孩子的种种可爱。

或许因为自己有一个五岁的儿子, 所以我最近听低年级课时常常会产生遐想, 想象着自己的孩子在几年后坐在教室里会如何说话, 如何回答老师的提问, 如何和小伙伴合作活动。而此时此刻, 看到那位班主任的笑容, 我情不自禁地感动起来。因为在那刹那间, 我不再是一个教师, 而是变成了一个与孩子一起坐在教室里的家长。我想,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老师以甜美的笑容来面对孩子。

笑容的力量是无穷的, 它能给孩子以信心和温暖。特别是在低年级, 当学生刚刚走上学习之路遇到困难时, 教师甜美的笑容, 温和的仪态, 可亲的话语, 乃至身上好闻的气息, 都会成为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的重要推动力。如果疏于对低年级学生基础的培植, 以后他们再面对困难, 笑就会比哭难得多。

小学教师的工作是琐细的, 但这是一种伟大的琐细。比如, 那位班主任在课堂上的莞尔、举动, 看上去是那么不起眼, 可里面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和教育的价值。好的小学教师就是善于将这伟大的琐细不断累积起来的人。

歌颂伟大的母亲——母亲的手 篇2

丝丝白发悄无声息中嵌入曾经那头乌黑浓密的秀发里,俨然时间的杰作,零星地点缀了那始终如一的黑色。

条条皱纹不知不觉中爬满昔日那丰满细腻的脸庞上,恰似光阴的无情,毫不掩饰饱经沧桑的风雨人生路。

层层老茧默默无声中填进当年那娇嫩柔软的双手内,宛如岁月的足迹,一层一层镌刻了异样的辛勤奉献史。

母亲童年那圆润白嫩的双手,渐行渐远;依稀看见母亲那双纤细灵巧的手,在昏暗的灯光下,不停地来回娴熟地舞动着,使正在熟睡的孩子酣畅的沐浴着爱的“阳光”。

小时候,母亲的手小而嫩。祖母时常牵着母亲的手到街上路边玩耍。被祖母大而温暖的手紧紧握着,一种幸福的滋味油然从母亲心头升起。隐隐约约,母亲也会感觉到祖母的手并不光滑,手上留有一些凸起的东西,有些硬。但幼小的母亲哪会懂得背后它那无穷的意味。

结婚后,母亲的手细而长,仍旧柔嫩。然而纵然这双纤手却为以后整洁有序的家庭生活奏响了第一次的号角。直到母亲拥有了自己的子女,无形中预示着从此家中的宁静将会被生机朝气所取代,同时也是母亲第二次奏响号角的开端,更是母亲加倍付出青春,燃烧自己的起点。母亲,日日夜夜,忙忙碌碌。多少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多少个苦辣酸甜的故事,多少个逝者如烟的日子„母亲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创建一个温馨舒适的家。无数个不眠的夜晚窗上闪动着那不知疲惫的身影,构成了星空下最美最和谐的画面。灯光下,母亲那双修长的手不知缝补过多少件衣物,那是母爱的结晶啊!

渐渐的,母亲的手长了一层厚厚的茧子,接着又一层,又一层„„此时,母亲猛然意识到小时候祖母的那粗糙的、布满老茧的双手。是啊!现在母亲的手又何尝不是那样的呢?

伟大的母亲 篇3

医生在为恩科西检查后断言:这孩子最多只能再活六个星期。约翰逊不相信恩科西这么快就会死去。她大声地对恩科西说:“我不相信,你也不要相信。我们都拿出勇气来,让人们看看,你会活得好好的!”那时有人发明了治疗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尽管家里不富裕,约翰逊仍做了给恩科西喝。看着恩科西大口大口地喝着鸡尾酒,约翰逊一边笑一边鼓掌说:“这叫幸福鸡尾酒,恩科西喝了,病就好啦!”六个星期过去了,恩科西非但没有死,相反,在约翰逊的悉心照料下,他的病情稳定了下来,连医生都啧啧称奇。

有一天,恩科西上街去玩,看到一群人对着他指指点点。见他过去,那些人如同见了猛兽一般迅速逃走,还慌慌张张地叫道:“艾滋病来了,快跑啊!”回到家里,恩科西一把抓住约翰逊的手臂,用颤抖的声音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约翰逊把恩科西揽进怀里,把所有情况都告诉了他。恩科西在微微地发抖,约翰逊紧紧抱住他:“恩科西,你害怕了吗?”他轻轻地点头。约翰逊把他搂得更紧了:“别怕,妈妈不会让你死去的,你不是已经活过来了吗?你还会继续活下去的。你会慢慢长大,长成一个男子汉。恩科西,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呢?”“妈妈,我还没有想好呢。可我真的会长大吗?”“会的,一定会的。现在你已经6岁了,一眨眼你就会长到16岁、26岁的。可我也要让你知道,你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非常非常大的困难,你要做好准备,碰到任何打击也决不趴下!”恩科西搂住约翰逊的脖子,擦了擦眼睛说:“妈妈,我答应你,再苦再难我也决不趴下。可你也要答应我,你永远不要离开我!”约翰逊点点头,母子俩抱成了一团。

后来,约翰逊的丈夫再也忍受不了,让她在婚姻与恩科西之间做出选择。约翰逊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恩科西。她说:“我对恩科西发过誓,永远不离开他。如果你一定要我选择,那么,这就是唯一的——我要对恩科西兑现自己的承诺!”丈夫摔门而去,留下身后嘤嘤哭泣的约翰逊。

伟大的小孩 篇4

梁耀艺出生在廉江县一个幸福的家庭, 他是家中的宝贝。 2012年,读小学三年级的梁耀艺跟随姐姐和哥哥来到深圳读书。 四年级时,梁耀艺在语文课本上学习了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和《永生的眼睛》 两篇关于捐献骨髓和器官的文章, 这在他幼小的心灵埋 下了一颗 善良的种 子。 有一次,梁耀艺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一辆献血车。 他急匆匆地跑回家, 气喘吁吁地问姐姐:“小孩子可以献血吗? ”姐姐微笑着说:“小孩子先要锻炼身体, 长大之后才能献血。 ” 他默默地点点头,期盼着自己快点长大。

梁耀艺本该像其他孩子一样快乐地成长, 然而现实却往往背道而驰。 2014年4月12日晚上 ,姐姐喊他去洗澡 , 他一反常态地毫无反应。 姐姐以为他感冒了不愿动 ,也就没再催促他。 第二天一早, 他踉踉跄跄地从房间里走出来,还差点摔倒在地上。 姐姐一下子慌了神, 赶紧把他送到了医院。

检查结果出来时, 姐姐和哥哥都惊呆了, 检查报告上赫然写着“脑瘤”两个刺眼的大字。 姐姐马上通知了父母,父母立即从600公里外的廉江县赶到了深圳。 4月16日,梁耀艺被推进了手术室, 母亲焦急 地在手术 室外踱步, 她期盼着儿子安全出来的那一刻。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沿着 母亲期盼 的轨迹前 行, 梁耀艺不仅病情不见好转,肿瘤还有疯长的趋势。 不得已,5月8日,他又接受了第二次肿瘤切除手术。

手术后,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 梁耀艺表现得异常坚强。 躺在病床上, 他对母亲说:“等我好了以后, 我想当一名发明家,我要造火箭。 ” 母亲摸着他的头,眼睛湿了。 两次手术都没能阻止病情的恶化, 他不仅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反倒是越来越严重, 先是无法进食, 后来连说话都变得困难了。

慢慢地, 原本坚强的梁耀艺支撑不住了。 他对母亲说:“我不要造火箭了, 我想当一名医生。 我想治好大家的病 , 让孩子们 不再有病 痛。 ”每每这时,母亲的心都会有一股蚀骨的寒冷袭过 。 在万般痛苦的折磨下, 他的梦想也在一点点改变。

6月初 , 他明显感觉 到自己的 力量很难 和死神抗 争了。 他艰难地张了张嘴,郑重地对母亲说:“妈妈, 如果我活不了 了 , 就把我捐 出去吧! ”正准备给他擦手的母亲不以为 然地问道 : “ 什么意思? ”他喘了口气,说道:“来到深圳 后看到有 很多人献 血,很多人做好事,我觉得他们都很伟大, 我也想做一个伟大的小孩。 ” 母亲微微一怔, 但很快懂得了儿子的意思。

“把我捐出 去吧 ! ”这个对成年人来说都是无比艰难的决定, 却从11岁的梁耀艺嘴里脱口而出。 姐姐知道后极力反对, 她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年幼弟弟的想法。 她想以自己的方式改变弟弟的想法, 没想到梁耀艺却说 : “我不能做科学家 ,也不能当医生, 但我可以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 ”姐姐的心被深深震撼了,她含着泪点了点头。

母亲联系了深圳红十字会, 帮梁耀艺完成了最后的心愿。 6月6日下午4点35分06秒, 梁耀艺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 5点19分,他的眼角膜、 肝脏和肾脏被成功取出 ,这些器官将会活在更多的生命里。 同时,他的遗体也将捐给医学院。

梁耀艺成 为深圳第142位多器官捐献志愿者, 深圳大学医学院第158位“无语体师”。 他的勇敢让许多人为之动容, 向他致敬的微博一时间被转发了上万次。

“把我捐出 去吧 ! ”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小孩”最后的梦想, 也让他的光芒永远闪耀在世间。

伟大的母亲作文 篇5

在今年的五月一十二日,全中国的人都不愿发生的悲剧发生了,汶川大地震登录了四川省汶川,造成了极大的伤亡!

在地震当中,有一个这样的妇女:她双膝跪地,双手按在地上,呈现出一个拱形。她又像一个正在匍匐向前进的战士。只不过身体已经明显被砸的变形!当救援战士赶到的时候已经死亡了。当救援人员正想要离开的时候,不知谁喊了一声:“还有一个!”,于是,救援人员急忙跑过去,从低下拿出一个襁褓,襁褓内有一个婴儿,婴儿正安详的睡着!

突然,战士从襁褓发现了一个突起处,战士用手一摸,原来是一部手机。手机中有一封未发出的短消息,短消息的内容是这样的: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你一定记住,妈妈很爱你!

华裔才女身后的伟大母亲 篇6

忽然间,一阵穿云裂石的歌声腾空而起响彻云霄,观众们停止喧哗抬头观望,是谁把美国国歌《星条旗》唱得如此激动人心扣人心弦?沸腾的赛场一时竟变得鸦雀无声。演唱刚结束,观众们抱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对抗赛进行到第七节时,那位小女孩再度出场,高歌一曲《天佑美国》来为双方加油。她那天籁般的歌声再次使上千名观众激动得几乎要疯狂!

这位宛如天使的歌女名叫杜圆缘,今年才16岁,不但歌唱得好,而且钢琴和小提琴也演奏得非常出色。更让人敬佩的是,刚从汤森哈里斯高中毕业的杜圆缘,因才艺绝佳,最近竟被包括哈佛大学等一流名校在内的美国九十多所大学争相录取,这在美国教育史上十分罕见。

然而佳讯来临时,杜圆缘并没有开怀大笑,她悄悄上街买了一束鲜花摆放在母亲照片前,含泪喃喃而言:“亲爱的妈妈,今天圆缘终于圆了您多年对女儿的期望,您可以放心了……”

杜圆缘的父亲杜彼得和母亲简若芬祖籍均为福建省厦门市,后来杜家移居美国纽约,简家移居台湾台北,本来互不相识。1990年夏,杜彼得代母亲还生前遗愿,到台北龙山寺进香。半山腰有囗泉眼,不但泉水甘冽清甜,而且据说异常灵验,喝之便能心想事成。杜彼得下山到此正值口渴,想喝泉水却苦无饮具,此时走来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见状知情,顺手在高处摘张树叶,卷成杯形递了给他,杜彼得得以取水解渴,连声感激致谢。交谈之下,杜彼得方知简若芬是位钢琴教师,还是故乡人。两人一见如故,用家乡话尽情交谈起来。

杜彼得回到纽约,便给简若芬去信,两人鸿雁不绝,相知渐深。1992年,春暖花开,俩人正式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婚后,简若芬也移民美国。

在纽约的法拉盛最繁华地段,杜彼得拥有一家中等规模的中餐馆,属旅美华人的中产阶层。简若芬可以当个全职太太,但她不愿放弃专业,凭自己的技艺水准和名望,很快在附近的音乐学院找到一份教职。

在这时候,当地发生了一件事。

法拉顿的华人80%以上从事餐饮业,开中餐馆。美国人开餐馆资金不足可向银行贷款,华人却不行,只能跟原料公司先批发进货,逐月归还货款,因此绝大多数开的是小型中餐馆。但中餐馆价廉味美,容易赢得顾客,那些在商战中落败的外国餐馆,便使出了不正当手段,竟让纽约电视台播出一则新闻,称某家华人小餐馆以老鼠肉代替鸡肉,著名中国菜“芥兰鸡”变成了芥兰鼠了。全市为之哗然,小型中餐馆的生意一落千丈,营业额暴跌,大批华人小餐馆濒临破产。杜彼得开的中餐馆信誉一向很好而且客源稳定,还因这场风波造成客流集中,生意较前更好了。但他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发财问题,而是华人同胞的祸福存亡。他千方百计弄清了芥兰鼠事件的真像后,便自己出资雇请律师提起诉讼,但因为在当地的主流社会里,没有华裔人士鼎力支持,就是有理也无处说。万般无奈,杜彼得不得不组织华人同胞多次举行抗议活动,终于迫使纽约电视台澄清事实并公开道歉,使众多的小型中餐馆得以从绝境中生还,并恢复了往日的蓬勃生机。事后大家一致推选杜彼得为纽约法拉盛华人工商促进会的代理干事,后又正式选举他为总干事。

杜彼得的义举得到了新婚妻子的倾力支持。在杜彼得顾不上店务的那些日子里,简若芬将生意打理得妥妥贴贴,员工们无不赞其精明能干而又待人如春,实在是个中国式的贤惠妻子。杜彼得向妻子深表谢意,简若芬说:“别说我俩是夫妻,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就冲着你那见义勇为的精神,我能袖手旁观么?”

这场风波平息后不久,简若芬生下了一个有着黑溜溜大眼睛、白瑩莹嫩皮肤的小女孩。抱着这漂亮的小天使,夫妻俩乐得不知如何是好。他们给小宝贝取名“圆缘”。

在繁花五月天,小圆缘起床后总爱扒在窗户上看那冉冉上升的红太阳。这天,她喊来爸妈,并指着院子里说:“你们看,玫瑰花开了,玉兰花也开了。玫瑰花是鲜红鲜红的,香得好浓好浓;玉兰花是洁白洁白的,香得又清又雅。”杜彼得笑了,“这花儿已开了两天,你现在才发现呀,真是个小懒虫。”圆缘有点不高兴了,妈妈却抚着她的小脑袋鼓励道:“不是女儿告诉妈妈,妈妈还不知道呢。”小圆缘拍手大笑说:“原来妈妈也是个大懒虫!妈妈懒所以我才懒呢。”这只不过是小孩的随口之言,但杜彼得听后却意识到,要培养与增强孩子对父母的爱心,就要更多地让她知道大人为其成长所流汗水,让孩子从中学会感恩。

当天下午,杜彼得从幼儿园接女儿回家的路上,神秘地对女儿说:“明天早上,我们一起去看一个秘密,但千万不能告诉妈妈,也不许声张。”杜圆缘好奇地眨巴着眼睛答应了。

第二天凌晨,杜彼得悄悄来到女儿房间,把女儿轻轻唤醒,让她沿着门缝向外张望:只见早已起床的简若芬腰扎围裙,在悄无声息地熨烫丈夫和女儿的衣服和裙子,又去找来与之搭配的领带和袜子,再去擦他们的皮鞋。随后对女儿书包里的书本、文具、玩具、手绢,一样一样地检查并整整齐齐地放入。忙完这一切她便进入厨房,去做一家人的早餐。小圆缘亲眼看到这一幕幕,终于明白了妈妈为了这个家,为了自己,从来就没留意过那美丽的日出,也未闻过那早晨的花香。

黄昏时分,杜彼得和简若芬照例到院子里,给花草树木浇水培土。这种劳动小圆缘从没参加过,但这次她却主动要求参加。在劳动中,小圆缘发现,清香的玉兰花是由挺拔的树干顶起来的,艳丽的玫瑰花是由遒劲的枝蔓支撑着的,而树干和枝蔓都是靠深埋土里、不为人见的巨大根系来吸收水分、营养和长叶开花的。看着想着,小圆缘心中顿有所悟。

一个星期后,幼儿园通知简若芬,说杜圆缘在全市幼儿画画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因为她的画不但形象生动、色彩艳丽,而且寓意深刻。她把花朵说是自己,把树干说是爸爸,把树根说是妈妈。

简若芬高兴得抱着女儿连连亲吻,并把她的画儿珍藏了起来。但她深知,有才之人若是误入岐途,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她要为女儿建树正直的人格。

有一天放学回到家,她告诉妈妈,在回家的路旁,坐着一位瞎子乞丐,谁往他的碗里扔一枚硬币,他就说一声“多谢先生和太太,多谢公子和小姐,善人自会有善报!”小圆缘和小学的两个同学今天放学路过那里时,用小石子冒充硬币扔到他碗里,骗得他一次又一次地为她们唱赞歌,好玩极了。从来不责罚孩子的简若芬,听后气得脸皮发青,“你不但骗人做坏事,还去欺负一位盲人,给不幸的人增添痛苦,这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情!”简若芬马上带着女儿去向瞎子乞丐道歉。瞎子笑笑说:“其实我早就听出来那是石子而不是硬币了,也听出来是三位淘气的小姑娘干的。孩子们只是想从我这里得到快乐,我给她们快乐的同时,我自己也快乐了,所以你们不必道歉。”简若芬掏出一迭纸币给瞎子,瞎子坚决不要,“每天讨得的硬币就足够我生活的了,我不能要更多的钱财。”

晚上,简若芬还认真地给女儿说了两个故事,她要教会女儿做人做事不仅要有人生的高度,更要有道德的高度!

简若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把自己的、别人的乃至社会的美好与善良,潜移默化到女儿身上,熔铸入她幼小的灵魂中,并且转化为智慧与力量。杜圆缘在小学时,各科成绩都很优秀,在七百多名同学中脱颖而出,成功地进入曼哈顿特殊音乐学校。她不但歌唱得很好,钢琴和小提琴的演奏尤为出色。

2003年,杜圆缘进入纽约曼哈顿中学念初中,由于距家较远,简若芬便带着女儿住在学校附近,杜彼得管理店务仍居原地,这样一家人周末才能团聚一次。

此时的简若芬更忙碌了,她坚持认为,照料好女儿是母亲的责任,照顾好丈夫是妻子的责任,备好课上好课是教师的责任,哪一方面都要尽责尽力做到最好,这样才能于心无愧。结果,她做到了:她是女儿最慈蔼最亲爱的母亲,她是丈夫最贤惠最恩爱的妻子,她是学生最爱戴最欢迎的老师。但是,长时间的心力与体力透支,严重地损害了她的健康。直到2006年7月的一天,简若芬感到全身软瘫无力,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她晕倒在地。

醒来后,她想,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事既如此,那就由自己一个人承担,决不牵累他们父女俩。她想到,在自己有限的时日里,必须为女儿的一生打牢思想和学业的基礎,使她在失去母亲之后,能够继续奋进。

杜圆缘虽然天资聪明,但有时做事显得自信心不足,“不可能”这句话经常被她挂在嘴边。凡事都认为“不可能”的人,势必会影响将来的成才!基于这样的认识,简若芬决心帮助女儿树立起自信,让孩子知道世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关键在于态度,在于对自己有信心!简若芬特地去买了一本介绍世界著名激励大师约翰·库缇斯的书给杜圆缘看,并与孩子交流说:约翰·库缇斯虽然没有双腿,但他走过了比任何人都要长、都要艰辛的道路;约翰·库缇斯虽然没有其他人高,但是他达到了许多平凡人都达不到的事业高峰。所以圆缘你要永远记住,走好人生路的真谛就是,要接受和肯定自己,永远别轻易对自己说不可能!

由于简若芬的从容镇定,杜圆缘一直都不知道母亲已身患绝症。她只知道,在箫瑟昏黄的秋日里,每当妈妈看到自己打着A的试卷,或是接到学校写满对自己好评的家庭报告时,妈妈就目光炯炯、神采飞扬,近乎陶醉,继而大滴大滴的泪珠便像断线珍珠似地落了下来。杜圆缘吃惊地问:“妈妈你这是怎么啦?”妈妈总是笑道:“没什么没什么,我这是乐极生悲,能看到你一天比一天地进步,我就死而无憾了!”

小圆缘没有太在意妈妈话里的语义,但她感觉到最近一段时间,什么都不足以使妈妈高兴,只有当自己学习成绩或思想品德表现进步时,妈妈脸上才会出现笑容。而妈妈的笑容是十分动人的,嘴角轻轻往上一翘,唇边显出一个浅浅的酒涡,额上的皱纹便全都没了,脸上是一派灿烂的阳光!为了妈妈的笑容,杜圆缘努力使自己各方面都做到最好,她的进步与日俱增。

大半年过去了,简若芬明显地感到生命在逐渐枯竭,她知道大限将到了。她担心女儿面对母亲的死亡,会承受不了这样巨大的打击,便决定对女儿进行一次“生死教育”,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生与死,培养她的坚强意志和勇于担当的责任心。

为此,简若芬亲自指导女儿用钢琴弹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妈妈的启发和引导下,杜圆缘极力通过想象、联想,去深入理解和体会当时贝多芬的处境与思想感情,因而在乐曲的弹奏上也进步了很多。但简若芬知道,琴为心声,女儿的内心体验尚还不足,而这种不足,会使她在巨大灾难降临时,缺乏足够的抵抗能力,甚至一蹶不振啊!于是简若芬狠下心来说:“万一哪天妈妈突然死去了,你会怎么办呢?”杜圆缘听后很感突兀,“这怎么可能?”“怎么不可能?新旧交替是大自然的规律,谁也无法改变,花谢便是死亡,但另一朵花又诞生了呀。”杜缘圆看着妈妈那认真严肃的样子,不像是开玩笑,她吓得一下子紧紧抱住妈妈,大哭起来。这时简若芬虽然心如刀割,但为了女儿日后的坚强,她不去安慰她,反而给她“雪上加霜”:“孩子,妈妈一定会死在你前面,爸爸将来也会。你要学会坚强,学会在苦难和悲痛中奋斗前行。你要想想贝多芬的人生经历,领会《命运交响曲》的英雄主题,扼住命运的咽喉而不为命运所屈服!”

在那一瞬间,杜圆缘与贝多芬心意相通了,她疾步冲往钢琴,用心弹奏起来。在铿锵的琴声中,简若芬终于笑了,一位母亲欣慰的、永恒的笑。

2007年年末的一天下午,杜圆缘放学回到家,发现妈妈昏倒在地。医生检查后告诉父女俩,简若芬去世有两个小时了,能活到今天是个奇迹。

简若芬对丈夫、女儿隐瞒病情长达一年半,她要用最后一点能量照亮孩子的成长之途。

整理遗物时,父女俩发现,简若芬把贵重的首饰财物都随便地放在抽屉里,也不加锁,而被珍藏并上了锁的是一只檀香盒,盒里放着她跟丈夫的结婚戒指,还有杜圆缘在幼儿园获奖的那幅画,以及入学以来所有的成绩报告单、各种奖状和考试得A的试卷,那上面有点点滴滴的水印,那是简若芬独自翻阅时留下的累累泪痕。

杜圆缘捧着檀香盒子,俯首于地,对母亲默默的承诺,“妈妈,请放心,女儿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爸爸则认真跟女儿说:“从今以后,爸爸不会再娶,你是我的唯一。”他还将她名字的寓意说了出来,“这些年来妈妈和爸爸都盼望着,你能通过自己的奋斗,进入美国的主流社会,以给我们华人多谋福祉。给妈妈和爸爸争这一口气!”

杜圆缘紧抿着小嘴,弹起了妈妈教授的《命运交响乐》。此时,13岁的她才深切体会到贝多芬当年双耳失聪又失去最亲爱的人那种摧心伤痛,领悟到妈妈要自己学弹好这首曲子深刻用意。

从此,杜彼得承担起了妻子生前的职责,除了打理好生意、作好社会工作外,就倾心照料女儿。他每天开车接送女儿,甚至天天亲自做晚饭,跟女儿一起吃。杜圆缘更是奋发努力,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纽约最好的高中。

上高中后的杜圆缘,像有无穷无尽的智慧与能力,无论是文化课还是音乐课,她都一直扶摇直上,让同学们望尘莫及。年方16岁的杜圆缘完成了高中学业,因各科成绩异常出色,成为哈佛等美国九十多所大学争相录取的新生,因此轰动了纽约,轰动了美国的华人社会!

法拉盛华人工商促进会举行年会时,大家都知道杜圆缘为旅美华人争足了面子,是旅美华人的骄傲,一致要求她来出席年会的开幕式。杜圆缘在年会上先唱了美国国歌《星条旗》,接着又唱了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她的歌声震彻了人们的心魂……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篇7

《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 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 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 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的过程。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 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 读来令人感动, 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 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人类这种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 要让学生“关注自然, 关注人类”,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 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 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 抓住主要信息, 概括故事梗概。

2.过程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 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三.重点难点

文章重点是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 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 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突现悲剧不同凡响的意义, 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教学过程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 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 而在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 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 品味关键词句, 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 从而突破这一难点, 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四.教法学法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 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 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 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感受人物心理, 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 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法方面,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 读出感受, 发现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五.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设计意图:以介绍南极, 介绍斯科特探险情况导入本课, 使学生更快的进入文本, 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 调动学生思维。)

师: (展示南极地图及南极风光图片) 南极被叫做“难达之极”, 她一面以她的冰清玉洁、神秘莫测展示着她诱人的魅力, 一面又以她的酷寒凶险、漫天风雪拒绝着人们好奇的目光, 但是, 这并不能阻挡人类勇士探索的步伐, 挪威人阿蒙森、英国人斯科特先后踏上了南极这片未知的土地, 准备为人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请大家看一段当时留下的真实的录像资料。 (放映阿蒙森、斯科特探险故事的视频文件)

师:但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并没有为成功者阿蒙森作传, 却为失败者斯科特写下了激动人心的篇章, 这是为什么呢?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一幕《伟大的悲剧》吧!

(二) 字词检测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 理解词义, 扫除阅读障碍, 积累运用。)

师:1.请大家默读课文, 找出描摹南极风雪的、南极雪原的、探险人的词语以及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

2.师生互动扫除阅读障碍。

3.学生用上找出的词语中的3至5个设置情境说一段话。

(三) 概括情节

(设计意图:课文很长, 人物较多, 情节复杂, 学习概括课文, 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理清故事脉络, 为下一步的品味研读打下基础, 又训练了学生筛选信息思维的能力。)

师:下面请大家速读课文, 概括故事梗概。有同学会说, 这么长的课文我可怎么概括呀?老师教大家一个概括的方法, 就是抓住重点信息进行筛选, 对于记叙性的文章来说, 重点信息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四) 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强化巩固, 学以致用, 进一步熟悉课文。)

1.积累字词。

2.用本课积累的词语描述斯科特等人的探险概况。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酝酿情感

(设计意图:旨在酝酿情感, 创设沉思、凝重的气氛, 唤醒学生的阅读体验, 调动学生思维。)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 首先请同学们用以下的句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是一个的故事。

(二) 直奔中心, 把握基调

(设计意图:遵循文本特点的变异导读法, 能有效避免串讲的枯燥, 有助于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 既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 又教给其阅读技巧, 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 并为下一个环节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师:大凡传记文章, 往往包含着作者对传主的情感与评价, 茨威格在文中寄予了怎样的感情?

(三) 品读细节, 激情碰撞

(设计意图:在整体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 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 进一步深入文本, 引导学生挖掘细节中蕴藏着的丰富的人文素养, 通过品读、朗读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在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的学习精神。)

师:斯科特一行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 但他们倒下的是肉体, 树起的是精神!他们的故事在任何时代都能让人感动、使人震撼、催人奋进。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故事中动人的细节, 相信大家一定有所发现、有所感受、有所启发。请大家按照以下的要求品读文中令人震撼的细节:

1.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这个细节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2.揣摩细节“悲”在何处?“伟大”又体现在哪里?

(四) 质疑讨论, 明确认识

(设计意图:我们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 学习一篇课文, 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 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既是语文教学中的德育, 也是语文素质能力形成的内涵。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 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 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

师:所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就在我们被感动、被震撼的同时也有另外的一种声音, 他们认为, 斯科特一行既没能实现“第一”的目标, 也没能成功地返回祖国, 他们的探险行为是无谓的牺牲, 没有任何意义, 你是怎样看的?

(五) 拓展延伸, 延续精彩

(设计意图: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英雄的伟大品质, 既巩固了情感, 又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能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篇8

屈原 (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 名平, 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他出身于楚国的宗室贵族, 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 博闻强识, 志向远大。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 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各诸侯国经过长期兼并形成了七雄并峙的局面, 其中又只有秦、楚二国的实力最强, 都想凭实力统一天下。屈原辅佐楚怀王, 起初很受怀王信任, 官至左徒,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 应对诸侯”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是楚国举足轻重的政治要员,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 主张通过改革, 对内实行美政, 对外联齐抗秦, 使楚国一度出现国富兵强, 威震诸侯的局面。屈原的改革与以怀王幼子子兰为首的腐朽贵族集团的利益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遭到贵族集团的反对和诬陷。怀王昏聩, 不辨是非, 逐渐疏远了屈原怀王十五年公元前年秦使张仪以里土地为诱饵骗怀王与盟国齐国绝交。怀王与齐断交后并未得到土地, 恼羞成怒地进攻秦国却惨遭大败, 怀王二十四年 (公元前295年) 秦王诱骗怀王到武关会面, 屈原力谏怀王不能去, 因此触怒怀王而被流放到汉北, 最终怀王不听劝阻去秦国后被扣留, 囚死于秦。楚襄王继位后, 更是偏听偏信, 屈原被流放到江南地区, 流落于沅、湘之间。眼见祖国的衰败, 屈原殊为痛心, 他以诗歌为武器, 对楚王、对贪婪的贵族进行了无情地揭露和谴责。《离骚》就是诗人被流放时忧国忧民所抒忧发愤之作, 诗中表达了坚持美政理想和对社会政治黑暗势力进行的不屈不挠斗争, 表现了屈原追求自身价值及社会理想, 历经坎坷却九死不悔, 理想破灭却忠于故国的高尚人格, 以及上下求索, 追求真理的傲岸情怀。

楚襄王二十一年 (公元前278年) 秦军攻破郢都, 楚国灭亡。屈原悲愤至极, 他“被发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 最后自沉于汨罗江中, 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屈原之死, 一方面是其面对黑暗现实执著坚守自己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 宁死也不与污秽同流合污的抗争精神的迸发;另一方面是其对祖国忠贞不渝精神的升华。这二者交汇、激荡, 才使屈原之死产生震撼千年的历史回响, 激励着后世的仁人志士, 也使屈原受到广大人民的怀念。中国民间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

屈原的作品很多, 其中《离骚》是他的代表作, 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全诗充满爱国激情和忧愁愤懑。除《离骚》之外, 还有《九歌》、《天问》、《九章》等主要作品。《九歌》共十一篇, 是对民间祭歌经艺术加工再创造而成的是一组清新优美的抒情诗有对自然神的热烈礼赞, 有表达神与神、神与人相爱的恋歌, 也有对爱国英雄的歌颂。《天问》是仅次于《离骚》的第二长篇, 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172个问题, 涉及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 表现了诗人大胆怀疑、追求真理的批判精神和对宇宙空间的哲学思索。《九章》共9篇, 是一组政治色彩浓重、感情充沛的抒情诗。其余如《袁郢》、《远游》等也都是描写诗人被放逐的经历, 处境和怀念祖国, 但祖国既无法留, 又不可去的苦闷心情。

屈原开创的新诗体《楚辞》, 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 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为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骚”也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

韩雅琴:挽救失足少年的伟大母亲 篇9

韩雅琴原是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三冶金建筑公司(以下简称十三冶)的职工,1983年6月被企业分流后,她带着另外几位下岗的姐妹建起了几处活动板房开始卖早点。她的爱心故事就是从小小的早餐店开始的。

接纳无助少年

1983年11月21日早上,韩雅琴正准备收早点摊, 四个灰头土脸的少年围了上来。“阿姨,能把卖剩下的油条和豆腐脑给我们吃点儿吗? 我们几天没吃饭了,想讨口饭吃。”见孩子们可怜,韩雅琴便递上剩下的油条和豆腐脑。四个少年没来得及说声谢谢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完后用脏兮兮的衣袖擦了擦油渍的嘴转身离去。

第二天,这四个孩子又来了。不过,这次他们不是来讨吃的,而是抢着刷锅洗碗。韩雅琴一下子慌了神儿,急忙把这些来路不明的小家伙儿往外赶。这时,其中一名领头的少年说,他们刚从太原新店劳教所出来,都是父母离异后没人管的孩子。这个孩子名叫王岳虎,当时年仅17岁,因打架将人致伤被劳教3年,出来后父母不认他只好四处流浪。

“阿姨,收下我们吧!你不收留我们,我们就拿砖头砸银行的玻璃去。这样,警察就来抓我们。进了劳教所,我们就有吃有住了。”王岳虎求韩雅琴。

听了这些话,韩雅琴急了:“千万不能这样做,阿姨帮你们想办法……”韩雅琴话还没说完,王岳虎向同伴使了一个眼色,四个孩子眼泪汪汪地“扑通”一声跪在地下,异口同声地说:“妈妈,留下我们吧,我们还能干活儿,只要能跟着您,让我们干啥都行。”韩雅琴一下子把几个孩子搂入怀中,说:“好,韩妈妈收下你们了!”

第二天,王岳虎又带来五名小兄弟,又是齐刷刷地跪成一片。他们有的父母去世,有的父母离异,基本无家可归,晚上全睡在水泥管里。在一伙人“谁不听韩妈妈的话天打五雷轰”的发誓中,韩雅琴进退两难,但她还是忍不住地点了点头。

接收容易养育难。两天之内,小小的早餐店里就多了9张嘴。店里原来的员工十分不满,说小饭店不要说挣钱,仅供他们吃都不够。韩雅琴心里也很着急,她决定召开一个内部会议,通过投票的方式解决问题。

韩雅琴认为肯定有人支持她。但出乎意料,投反对票的占大多数。最终,韩雅琴说服了大家,收下了这些解教少年。

用爱唤浪子回头

韩雅琴认真地对孩子们说:“你们认我做妈妈,就得听妈妈的话。”她下决心,要让孩子们养成劳动习惯、学会生存技能,做自食其力的人。

当时,正赶上韩雅琴所在的十三冶居民小区煤气改造,各家各户都在拆除炉灶,大量的废弃砖头堆在外面。那时,小区里的人行道都是土路,韩雅琴就带领孩子们利用这些废砖头硬化小区道路。他们拉着车捡回这些砖,又一块一块地铺在路上。他们一干就是半年多,把小区及其附近的道路都硬化了,方便了居民出行。这事在周围群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十三冶的领导特意给予韩雅琴6万元经济补偿。这6万元钱,成为韩雅琴安置帮教工作的启动资金。接着,她成立了劳动服务队,带领孩子们帮医院建太平房、掏大粪、伺候病人……

韩雅琴收留解教少年的事情传开后,一些刑满释放的成年人也来投奔她。1987年,韩雅琴收留的“儿女”达50多人。为安置这些孩子,她成立了英辉建筑公司并建了一栋房子,让这些孩子有了栖身之所。她利用这些孩子的特长成立了装修队、建筑队,还把小早餐店改成飯店,让他们都有工作干,有饭吃。

这些曾有过抢劫、吸毒、赌博、敲诈等经历的人聚到一起,对他们的管教成了一个大问题。为了看住这些孩子,每天晚上下班后,韩雅琴都会和他们在一起,一边给他们缝补衣服,一边给他们讲些人生故事。她用一颗慈母的心感化着这些昔日的浪子。“凡是到我这儿来的,不背《弟子规》就不给分配工作。”韩雅琴说。她要让所有孩子学会重新做人。韩雅琴不允许孩子们夜间外出,不仅担心他们的安全,更害怕他们学坏,“晚上睡觉之前我就数脑袋”。

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技能,帮助他们创业自立,韩雅琴为此煞费苦心。她到处奔波联系,把素质较好的孩子送去学烹饪、学电器修理等。

韩雅琴收留安置失足青少年的事迹在监狱服刑人员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纷纷向韩雅琴写信汇报思想,表示钦佩,要认妈妈。2001年年底,韩雅琴收留的失足青少年增至100多人。她拓展公司业务,扩大安置能力,让这些孩子都有活儿干、有饭吃。

韩雅琴不仅是妈妈,而且还是奶奶。2005年,刚满13周岁的少年范辉因为盗窃在武汉市被逮捕,后被送入劳教所。他自小便是孤儿,6岁开始浪迹天涯,足涉大半个中国。范辉被解教后,司法部派人专程把他从湖北转来太原,送到了韩雅琴这里。由于年纪太小,韩雅琴认他做了孙子。对范辉的管教曾让韩雅琴头疼不已。范辉从未上过学,韩雅琴特意安排他去一所乡村小学读书。每天放学后,韩雅琴手把手地教他读书、写字……在韩雅琴的关爱下,抵触上学的范辉终于完成了小学学业。

为帮教事业奔波

经过多年打拼,韩雅琴和孩子们创建的英辉建筑安装公司已经发展成一家涉及建筑、饮食、农业、商业、服务业五大行业的系列公司。随着帮教人员不断增加和帮教事业的扩大,韩雅琴把英辉建安公司改为山西英辉安置帮教基地。她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这些有过特殊经历的“孩子”,唯独对自己的孩子亏欠得太多。

2002年6月,韩雅琴的大儿子患重病住进了医院。此前,家人一直没有告诉她儿子的病情。当韩雅琴得知时,大儿子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终于看到母亲的身影时,儿子的泪水溢出眼眶。韩雅琴难受得心里滴血,她噙着泪问大儿子想让妈妈做些什么。他艰难地说:“我想……想吃妈妈包的萝卜馅饺子。”当韩雅琴把煮好的饺子送到儿子病床前时,儿子却吃不进去了……

送走大儿子后,韩雅琴强忍悲痛,把心全操在那几百号孩子身上,66岁的老人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韩雅琴承包了2000亩荒山,办农场、盖大棚,让孩子们喂猪、养鸡、开荒种地、植树。大到婚姻大事,小到吃喝拉撒,韩雅琴对这些孩子都要管。

韩雅琴无私的母爱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这些曾走过人生弯路的“儿女”的心田。他们也用自己的努力报答着母亲的爱。第108号“儿子”高绍军,当年带着体弱多病的弟弟流浪街头。韩雅琴收留他们后,先给他弟弟治病,后又送高绍军到山西省建筑工程学院进修了两年。高绍军没让妈妈失望,他熟悉工程设计并管理有方,先后承建了几个大工程。后来,他又进军餐饮业,并被评为太原市第十二届杰出青年企业家。曾有过10年吸毒史的万凤,在韩雅琴的帮教下,如今也成了一家星级酒店的领班。

每年的母亲节,是韩雅琴最灿烂的一天。为了感谢妈妈的爱,孩子们把母亲节这天定为韩雅琴的生日。每逢母亲节到来,孩子们都来看望韩妈妈。几百个“儿女”分吃蛋糕,给妈妈献花,送生日礼物,和妈妈拥抱,场面十分壮观。韩雅琴送给孩子们衣物和各种书籍,叮嘱他们好好工作,有什么想法就找她说。韩雅琴70岁生日时,孩子们联名为韩雅琴送上写有“伟大的母亲”五个大字的金匾。

如今,年近八旬的韩雅琴依然为帮教事业忙碌着。

中央电视台给她的颁奖词是:

上一篇:混合扫描模型下一篇:空气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