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小的伟大作文

2024-04-09

渺小的伟大作文(通用11篇)

篇1:渺小的伟大作文

渺小与伟大作文1200字

你那短暂的幸福,只会让你变得渺小;你那短暂的痛苦,却会让你变得伟大。——题记

鸟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亮亮,一个叫灰灰。亮亮出生时嘴里含着一块玉。而灰灰出生时嘴里却含着一块土。所以,亮亮的羽毛很丰满,颜色也多种多样。灰灰的羽毛少得可怜,而且颜色也很单调,只有灰色。亮亮就借此经常欺负灰灰。

有一天,鸟妈妈对两兄弟说:孩子们,你们也大了,就别整天赖家里了,出去闯一闯吧。

于是,亮亮和灰灰便上路了。他们一同在天上寻找栖身之地。不久,亮亮想:这个小毛球和我在一起,简直是对我的.侮辱,我再也不想和他在一起了。想着,他便把灰灰啄了几口,跑了。这时,一个渔夫用弹弓瞄准了亮亮,轻轻一射,亮亮便落在了渔夫手里。渔夫本来就是一个爱鸟之士,看到这样漂亮的鸟儿,当然爱不释手了。渔夫欢天喜地的跑回家,把小鸟放进鸟笼,天天给亮亮喂面包吃。

灰灰呢?他看见了一片森林,便飞了进去。在森林里,有许多危险等着灰灰。灰灰要建造自己的家,要捕捉食物,要躲避猛兽的攻击。灰灰过着不安的生活。可正是这些,造就了灰灰一身强壮的肌肉,还有他那动听的歌喉。后来,灰灰成立了一个艺术团叫灰灰艺术团。每天都有许多鸟邀请他们去表演。现在,灰灰艺术团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团队了。

亮亮的好日子并不长久。有一天,渔夫看到新闻上报道说;在一个湖泊中,有一种大鱼。那种鱼马上就要绝迹。但它们很暴躁,所以没人敢去捕捉。现在,国家出重金悬赏捉到这种鱼的人。虽然很危险,但渔夫禁不住诱惑,准备出发了。临走前,他嘱咐儿子要细心的照料亮亮。于是,儿子便细心的照顾亮亮。很多天后,渔夫没有回来,儿子有一种预感:父亲死了。可儿子没有绝望,他深信,父亲还活着。可是,儿子对亮亮越来越冷淡,每天不定时不定量的给他吃一些剩饭,有时干脆不喂他了。又过了好长时间,渔夫还是没有回来,儿子走了,他什么都带走了,除了亮亮和那座空荡荡的房子。就这样,亮亮在饥寒交迫中度日。

有一次,灰灰在演出回家时看到了亮亮。看看亮亮那弱小的身躯,再看看自己这发达的肌肉,灰灰质疑的问:你,真的是亮亮吗?是亮亮有气无力地说。要不,我救你出来?亮亮刚想答应,可突然想到:寄居在亮亮家,他会不会伺机报复?想到这里,亮亮像发了疯一样的扑向灰灰,狠狠的说道:你这个该死的小毛球,你凭什么过的比我好,你长得那么丑,那么丑说着,亮亮瘫在地上,任凭泪水从眼睛里流出。灰灰和他的团队走了,灰灰知道,虽然自己没错,可亮亮不会原谅他了。

那天晚上,亮亮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富翁经过这里,把他带走了,每天给她喂牛奶和面包。第二天早上,鸟笼中的亮亮格外安静,安静的停止了心跳。

寄居在别人的屋檐下,你是快乐的;可当你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屋檐时,你会变得怎样?张开翅膀,去寻找属于你自己的一片蓝天吧。

篇2:渺小的伟大作文

顺着朴素斑驳的墙根往前走,突然,便感觉手臂被什么东西给碰了一下,扭头望去,发现是几根树根,从上方垂挂下来,而这树根的源头便是一根不足一个书桌高的小树。小小的树有着一身浓郁的绿,从墙顶的缝隙间探了出来,细小的树根附在墙上,绵延数几米长。

风轻轻地吹着,树叶在晨熙下泛着微光,像是贪婪着这片刻的温暖,沉醉在太阳温柔的照耀下,丝毫没有感觉到炎热一般,我看着小树在墙顶摇摇欲坠,却又顽强地扎根在这墙上,用尽全力汲取一切能源为己所用,心里便强烈地震撼着。

眼前的小树虽没有黄河的雄壮,桂林山水的娟秀,也没有华山的巍峨,山峰的高大来得壮丽,但是却给了我的心灵无以复加的震撼。

它是尘埃一样的存在,渺小,不起眼,犹如沧海一粟,天地一沙鸥,可是它又很伟大,它像个苦行者默默地执着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勇于去追求那些美好的事物,对于整个宇宙来说,它只是一颗尘埃,而对于它来说,自己就是整个世界。

篇3:渺小的伟大作文

“种子文化” 是崭新的幼儿园文化理念。第一次听到这个全新的概念时,我细细记下了这段话:把每个孩子视为一颗珍贵的种子,以蕴涵童趣的物质文化为种子成长的肥沃土壤,以全面平衡的课程文化为种子成长的灿烂阳光,以亲密互动的师幼文化为种子成长的清新空气,以平等对话的家园文化为种子成长的涓涓溪流!

1.幼儿与“种子文化”

孩子们的成长具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有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会极大地影响他们今后漫长的一生。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文化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是较为缓慢的、长期的过程,但一旦内化为人们的态度和信念,就会形成惯性和定式,指导人们的行为选择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和行为。

2.教师与“种子文化”

“种子文化” 体现的将是幼儿园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种子文化”的建设是一个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外显到内化的过程。如果把“种子文化”看成一个大系统,那么幼儿园的每位教职员工就是系统的建设者、捍卫者和辅导设计者。

3.幼儿园与“种子文化”

“种子文化”的概念生动 、鲜明 , 可以很明显地将江苏省苏州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与其他幼儿园区分开来,充分传达了我园的文化理念,规范、提升了我园的标准化管理内涵,还可以提高教职员工对园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文化的角度看,随着社会的深入发展,文化的传播力度可以越来越大,文化的覆盖面可以越来越广,文化的表现力和感召力也可以得到空前的发挥。幼儿园的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相信也会成为园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解读“种子文化”

1.幼儿是一颗稚嫩的种子

你看,那一个个天真活泼、无邪可爱的孩子, 初入园时是那样的懵懂,不正似一颗颗小小的种子么! 而种子一旦有了土壤,接受着阳光的照射,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吸取着甘甜的溪流,很快就会生根、发芽,越长越高、越长越大,这不就像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老师、家长的共同爱护与培育下, 快速地成长,不断吸收着知识与本领么!

2.教师是一颗成长的种子

每当我们为了上好一节课,认真寻找资料、备教材的时候,这既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又是一个巩固新知的过程; 每当我们为了一个特殊的孩子,耐心地沟通、悉心地观察的时候,这又是一个培养爱心、增加经验的过程。你看,我们教师, 在我们所处的职业生涯中,何尝不是一颗种子。蕴含童趣的物质文化使我们培养了一颗纯净的童心,全面平衡的课程文化让我们丰富着自身的内涵,亲密互动的师幼文化引领我们攀登着专业的高峰,平等对话的家园文化引导我们不断练习着交流的技巧。我们也在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着。

⒊学前教育是一颗宝贵的种子

种子,是稚嫩的、渺小的,它要长成参天大树或开花结果还需要经历漫长的历程,这正代表着我们幼儿园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最基础的本质。然而,种子虽小,却有着扎根破土、茁壮成长的大力量,只有一颗成为健康的种子,才能为将来的枝繁叶茂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正寓意了我们学前教育对于孩子一生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浅谈“种子文化”的渗透与宣传

对于目前迫切需要丰富内涵的“种子文化”来说,如何提高幼儿、家长、教师甚至是社会对“种子文化”的认知与熟悉程度, 是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而加强”种子文化”的渗透与宣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渗透和宣传:

(1)标语式:将“种子文化”的主要内容制作成鲜艳的大幅标语,或张贴画布置在幼儿园大厅或楼道等引人注目的地方。

(2)活动式:开展各种以“种子文化”为主题的幼儿活动,如“种子文化艺术展”“小种子运动会”等,艺术地向大家宣扬种子文化。

(3)广告式: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化媒体在宣传我园形象时,巧妙地把种子文化融汇其中。

四、小结

“种子文化”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装饰品,而是需要我们从上到下,身体力行的精神规范。作为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的一份子,我们要真正把种子文化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

篇4:渺小的伟大

其一,在野火燃烧,身处险境的时刻,蚂蚁抱成一团,迅速滚动,逃离火海。作为卑微者的蚂蚁,其抱成团的智慧,确乎让人敬重。这种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共度难关之举,可以与任何一种动物甚至人类相媲关。假如它们没有抱成一团,仅凭其个体单打独斗,那葬身火海的,不仅仅是一只只蚂蚁,而是整个家庭了。

聪明的蚂蚁,它们既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整个家庭。

其二,抱成团的蚂蚁,里三层,外三层。在迅速滚动,逃离火海的路途中,最外一层蚂蚁,一定会惨遭灭顶之灾。它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开拓求生之路的献身精神,确乎让人敬重。它们毫无怨言,丝毫不退缩,甘愿粉身碎骨,以此来构筑一个种族的生存逻辑,来延续一个种族的美好希冀。多么有价值的牺牲,多么高尚的奉献——这是生命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这是一个种族赖以繁衍的生存秘诀。

其三,我们千万别小觑了卑微者的力量,低估了卑微者的作用,忽视了卑微者的存在。殊不知,“千里之堤,潰于蚁穴”。“跬步”、“细流”、“水滴”、“绳索”可算卑微吧,可累跬步可以至千里,积细流可以成江海,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篇5:伟大但又渺小着初中作文

自从女娲造人以来,人类便主宰着一切,我们会用火,我们会种植,我们会发明,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我们有感情,我们用自己的头脑发明了枪、炮。我们可以将地球上的一些矿产组和起来,让它在陆地奔跑。在水中航行,甚至可以替我们干活,我们可以飞出地球,登上月宫,我们DD人类创造了万里长城、金字塔等等的奇迹我们伟大着。

我们用我们的意志,想法统治着一切,我们随意的开采矿物,我们为了自己可以将那历经几亿年才张成的参天大树毁于一旦,我们为了一己私利肆意屠杀我们的.朋友,我们甚至对自己的母亲DD黄河也伸出了毒手,我们用我们的意志,想法统治着一切,我们随意的开采矿务,我们为了自己可以将那历经几亿年才张成的参天大树毁于一旦,我们为了一己私利肆意屠杀我们的朋友,我们使几万个物种灭绝……

我恨我们的祖先他们为什么发明火药,如果没有火药,那么就不会有战争、不会有物种灭绝。也许你会问不正是火药才使人们战胜了自然,火药不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吗?但请你记住伟大是对人类来说的而对于动物那意味着DD死亡。

是的人有感情,人的生命重要但动物也有感情,它们生命也同样重要啊!

篇6:伟大与渺小

天津街头,出租车司机马志刚将盲人小伙送到目的地却坚持不收钱,他说:“我不伟大,但我挣钱比您容易!”一位大叔看到这件事,坚持要帮盲人小伙付钱,他说:“我也不伟大,但我挣钱比你们更容易!”(4月21日《中国青年报》)

出租车司机免收盲人十几元车费,确实谈不上伟大;热心大叔坚持要帮盲人小伙付钱,也算不上伟大。我们本都不是什么伟大的人,干的事情也谈不上伟大,平淡无奇,微不足道。但伟大与渺小之间,还隔着“一般”、“普通”、“平凡”几个词的距离。如果我们做不到伟大,不能叱咤风云,惊天动地,无法改变世界,治国平天下,那不妨退而求其次,做个一般人,普普通通地工作,平平常常地生活,尽力而为地干好本职工作,安分守己地照章纳税,小小不然地帮帮人。无论如何人格不能渺小,操守不能低下,境界不能猥琐,关键时刻不能退却。面对天崩地裂,我们可以是全力以赴以身殉职的抗震英雄武文斌;面对10层高楼坠落的两岁女童时,我们可以是奋不顾身的最美妈妈吴菊萍;面对医院血荒,病人危在旦夕时,我们可以是多年坚持无偿献血达到自身血量的10倍多的郭明义;面对失控冲来的汽车,我们可以是推开学生自己被撞成重伤的最美老师张丽莉。

一直特别喜欢《菜根谭》里的一句名言:“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卿相;仕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雷锋,貌不惊人,收入微薄,既不是“高大全”,也不是“高富帅”,每天做着平平淡淡,琐碎无奇的小事、好事,可是,这个乐于种德施惠的普通一兵,后来却成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国人世代学习的楷模。伟大出于平凡的真理,在他身上得到最好的诠释。相反,也有一些貌似伟大的人,爵高威重,权倾一时,颐指气使,令人仰视,却因为不知自重、自爱,贪权市宠,困于名缰利锁,最后走向渺小,甚至成为历史的罪人。想那汪精卫,当初奔走革命,义无反顾,冒死刺杀摄政王,“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何其伟大;后来投敌叛国,为虎作伥,一下子就渺小到地狱里去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伟大与渺小永世不得翻身。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我们都是历史的人,虽不伟大,但早晚也都会载入史册,无非是在史册上所占位置与伟人有别,所用形容词不同罢了。如果形容伟人是丰功伟绩、卓越贡献、名重一时、久经考验等;那么,描述我们就可能是忠厚诚信、老实肯干、奉公守法、默默无闻等。能到这个程度,我们就问心无愧了,完全可以自豪地说这辈子没白活。无论如何,千万不能被写成民族败类、社会渣滓、为非作歹、蝇营狗苟,那就要渺小到不可救药,肯定会遗臭万年了。

篇7:渺小的伟大作文

女孩身材修长,皮肤白皙,和人打招呼总是笑盈盈,13岁小美女名副其实。她是班上唯一一个单亲家庭孩子,自小家庭生活的艰辛使她比其它孩子成熟许多,心思也比同龄孩子细腻几分。青春期的孩子敏感且自尊心强,我的每一届学生为了照顾这样家庭的孩子,从我做班主任工作开始,我总是尽可能的要求学生每天穿着校服,并对我的家委会很明确的表达我的意思:请他们与班上家长沟通买两套校服备换。初中孩子们进入青春期,穿着攀比心理慢慢显露,我的“校服班规”有效的减缓了这种攀比心理的滋生与蔓延,我的想法:等我的孩子们都上了高中,三观初步形成,青春期的各种问题也该逐渐落地,这是我的初衷。但对于刘馨这个孩子,我多些偏爱,会在保护她自尊心的同时,给予她一些物质上的帮助。

小裙子是每个女孩子夏天的最爱,近日气温攀高,我的“校服班规”再也挡不住班上的小美女们,一个个身穿小裙子像一只只小蝴蝶一样穿梭在校园的各个地方。欣赏这些“小蝴蝶”的蹁跹,几乎同时也看到了刘馨小美女眼里的黯然,她依然把校服穿的干干净净,只是这个时候她不再走到同学中间去,这是女孩子的心思在折磨着她。当我看到她眼里的暗淡与强装出来的这个年龄段女孩子的平静时,我果断的做出一个决定——要送她两件裙子。于是,前两天有次晚上下班,老公陪我去商场,我们一起挑选了两件可爱的小裙子。只是,为了保护她的自尊,我一直找不到理由给她。今天下午的班会课上,我让她来办公室,我用很为难的语气问她:“刘馨,老师想请你帮个忙?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她有点疑惑,随即答应:“愿意,老师,你说!”她果然很懂事。我开始说话:“刘馨,老师是个十分粗心的人,前两天买衣服,糊里糊涂买了两件,也没有试,但拿到家里一试,根本不能穿,太小了。新新的裙子不能穿,只能放衣柜里,我觉得好可惜啊,老师可难过了。我想了一大圈,你或许穿这个裙裙刚刚好,正合适。如果你帮老师拿去把它穿了,老师会感谢你,我因此不会再为造成浪费而难过了。就是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帮老师这个忙?”她犹豫了一会儿,说:“老师,如果我能穿的话我愿意帮忙。”于是,我从柜子里拿出两件裙子,吊牌都未摘除的两件漂亮的裙子。这个孩子看到裙子的一瞬间,是孩子脸上那种难以抑制的喜欢,我趁机“装模作样”的让她比照一下大小,确实刚刚好。我和她约定:“不要告诉班上其它同学,不然同学们会笑话老师是个马大哈,你放学来我办公室取走。”她点头同意。本来这件事情就这样愉快的结束了,但就在这时,一位同事推门而入,提高了音量大呼:“呀!刘馨,你们张老师又给你买东西,你这个娃娃,就这样还不好好学习,你可怎么对得起你们张老师……”他的声音刺耳的我真想把他推出去。但我还得强装镇定的对这个孩子说:“好了,刘馨,不要听L老师开玩笑,记得帮老师保守秘密哦。”到底是孩子。她的笑容还在,很神秘的对我说:“老师我会保密的。”我长舒一口气,还好前面的功夫没被浪费。

此时,我想的问题是:难道“好为人师”是一种病,某类人该去治,我是有多不堪才与某一类人共事为伍?想起午睡时朋友在朋友圈的一条留言:你从来都不像一位体制中的教师!此时,我开始自问:那么我究竟适合去做怎样一种职业?

篇8:渺小的伟大作文

1 人类的伟大:“硬汉形象”与“美国精神”

小说里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位极富个性和魅力的老人, 从这一“硬汉形象”上看, 小说体现出他是勇敢坚定的老英雄, 是集自信和冒险于一身的海上流浪者, 是坚韧不屈、永不放弃的硬汉代表。从他独自与马林鱼和接踵而来的鲨鱼的斗争来看, 虽然年迈无力, 左手抽筋, 食物补给不足, 缺少工具, 没有帮手等等各方面困难都集于一身, 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 而是不屈服, 永不言弃, 终于杀死了马林鱼, 击退了一批又一批的鲨鱼, 在对《老人与海》主题意蕴的种种揭示中, 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圣地亚哥老人所体现出的风度, 他不觉得自己渺小甚至舍我其谁的硬骨头精神。

而这种堪称人类理想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圣地亚哥硬汉形象, 也被人们渐渐演说成“美国精神”, 因为从老人身上所迸发出来的人性光芒正是美国那个时代所需要的, 它或多或少地成为了美国人民的某种精神寄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美国社会的发展。[1]“传统的美国精神中的个人主义是以理想主义作为自己的支撑物, 而且这里的理想主义本身是非形而上学的一种常识性的信念:相信明天会比今天好, 未来会比现在强。”[2]作者海明威本人在这部作品中也倾注了对生活的切身感受, 反映出自己灵魂深处本质的东西:自信, 好斗, 刚强, 孤独。人类最伟大的力量就是人的忍耐力, 人类最伟大的信念就是不可被战胜, 人类最伟大的美丽是人在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因此, 海明威更像是一个体现美国社会价值, 乃至整个美国社会的变通人。

2 人类的渺小:“孤独感”与“悲剧精神”

首先, 将“孤独感”与“硬汉形象”相对, 主人公圣地亚哥性格命运的另一主要特点, 正如小说开篇介绍的那样:“他是一个孤独的老人”。他唯一的亲人老伴去世了, 为了避免勾起回忆引发孤独感, 他把老伴的照片从墙上取下来。八十四天打渔都一无所获, 人们嘲笑他“背运”, 这种与芸芸众生内心的格格不入, 更加凸显了老人在人群中的孤独感。小说中出现的小男孩曼诺林是老人生活中唯一的光亮, 同时也映衬出圣地亚哥生活在一个孤寂的世界里, 周围一片漆黑。其次, 圣地亚哥的孤独感还源于与世界的对立。老人在海上同马林鱼周旋三天三夜, 尽管他捕鱼技艺高超, 斗志昂扬, 但还常常觉得自己势单力薄, 情不自禁地连续自言自语;“要是那孩子在这儿多好啊!”再次, 老人总是渴望梦见狮子, 这种潜意识除了是对自己年轻的一种缅怀之外, 更反映出他内心存在着巨大的孤独感, 强烈的期盼帮助, 渴望力量。

但是, 在巨大的孤独感的压抑下, 老人鼓起勇气, 坚持到底, 这种巨大的反抗精神给了作品以强大的悲剧精神, 也从某种程度上赋予了人存在的积极意义。悲剧精神即不意味着一位的悲观主义, 更不是一味的乐观主义, 而是人们以超然的态度对生活和世界的肯定。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为我们描述了一部悲剧所能揭示出的最大内涵, 即悲剧精神:意识到人生苦难而又要不断抗争的精神。[3]《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老人, 一方面认为人的一生的目标和最大成就就是能够在重压和痛苦之下不失体面的活下去, 并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自豪;但是另一方面, 强烈的自尊心又迫使他冒着危险远航到人迹罕至的深海去捕鱼, 这种结果注定是失败的。小说的最后叙述了老人不屈不挠与鲨鱼斗争的经历, 更渲染了存在者作为英雄的悲剧。人类个体与周围环境的冲突, 与明知毫无意义的现实抗争, 正是悲剧精神的内核。

3 人生的价值:“承认渺小”与“自我救赎”

海明威给这个个人奋斗主义者——老人圣地亚哥设计的结局, 全面的体现了他自然观的又一个侧面:人的命运是不可更改的。其实也就是自然的力量终归是强大的, 亦为, 人要承认自己的渺小。[4]圣地亚哥老人作为硬汉的代表, 用其抗争的一生, 理解了人生的无奈并最终确定自己的渺小。如果说圣地亚哥老人谦卑中的高傲让我们感动, 那么我们也更应体会到老人高傲中的谦卑:面对自然和命运, 人不能盲目的追求成功而陷入妄想, 但也不该因为失败或预定的结局而坠入虚无, 因为那样会丧失做人的尊严。面对自然, 面对命运和自然, 人类应该有自知之明, 承认渺小, 保持谦卑。存在充满了艰辛与痛苦, 仿佛人类的必然命运即是一场悲剧。但是圣地亚哥老人, 海明威, 以及千千万万的硬汉, 又给我们展示了面对困难人类应该有的风度与骄傲, 人终极的自我救赎, 需要人类充满理智的乐观, 既意识到人生苦难而又要在精神上超脱, 用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 对待命运。用勇敢, 坚强, 凄美, 甚至悲壮的行动为生命赋予意义, 为人生塑造价值, 最终实现自我救赎。《老人与海》正是如此这般的贯穿着悲剧精神, 影响着千万人。

参考文献

[1]林广泽, 海明威.美国精神的变通者[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 (5) .

[2]H.S.康马杰.美国精神[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

[3]尼采.瞧!这个人[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1986.

篇9:伟大之中的渺小

关键词:《堂吉诃德》 背景 人物形象 伟大 渺小 解析

引言

堂吉诃德的形象从诞生开始,就受到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时代的读者们各个角度的审视。堂吉诃德是一个脱离现实的纯粹理想主义者,他对专制残暴深恶痛绝,对被压迫的劳苦大众的同情使得他像巨人一样锄强扶弱,将对人的正当权利和尊严进行保护当成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他又是一个性格矛盾而复杂的人物,除了可歌可敬的一面外,还具有可悲可笑的一面,他的发疯和愚蠢行为将他渺小的一面暴露无遗。堂吉诃德伟大又渺小的矛盾,除了堂吉诃德自身的原因外,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有很大的关联。在对《堂吉诃德》中堂吉诃德人物形象的伟大和渺小进行具体分析前,我们首先应该对《堂吉诃德》的写作背景和故事情节有大致的了解。

一、《堂吉诃德》的写作背景和内容

《堂吉诃德》的产生是西班牙时代的产物,当时的西班牙刚刚经过光复战争,将阿拉伯人的统治进行颠覆和驱逐,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完成统一后,西班牙又依靠其骑士队伍的庞大,不仅雄霸欧洲,而且远征美洲,使得西班牙进行“黄金世纪”。这一时期同样繁荣发展起来的还有西班牙的文学,各大流派如田园小说、流浪汉小说以及骑士文学和戏剧等都开始争奇斗艳。骑士文学作为西班牙曾风靡一时的文学流派,各种作品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在当时的很多人看来,骑士小说能够表现出对个人人格的爱护和尊重,骑士们能够为了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将自己的生命和全部力量都转交出去,这种为了公民甘愿牺牲的精神使得骑士小说深受那一时期人们的喜爱。对冲破中世纪神学禁欲主义束缚和人性解放来说,骑士文学同样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火枪火炮在军事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封建经济的解体使得骑士文化与时代越来越不合时宜。到了十五世纪,一些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的强盗骑士开始出现,骑士文学也由最初的神圣变得越来越庸俗。塞万提斯生活的时期就是西班牙骑士小说已经开始粗制滥造、荒谬愚昧的时期。正是因为如此,塞万提斯才本着将骑士文学的地盘完全摧毁的态度创作了《堂吉诃德》。《堂吉诃德》在写作形式上仍然沿用骑士小说中骑士为主角的思路,将骑士制度和骑士精神漫画化。随着《堂吉诃德》小说的出版,西班牙的骑士小说也基本走向了最没落的时期。

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的序言中就已经声明,《堂吉诃德》不过是一种对骑士文学的讽刺,但从实际意义来说,《堂吉诃德》的社会意义远远比塞万提斯所预想的超出很多。《堂吉诃德》将近一百万字,将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初的整个西班牙社会基本都囊括其中,书中前前后后出现了大约七八个人物,对西班牙这一时期的政治、法律、道德以及宗教、文学等全面地进行了批判。这部作品也被人们称为“行将灭亡的骑士阶级的史诗”,是十分著名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堂吉诃德》,顾名思义,以堂吉诃德这一人物为主线。堂吉诃德是个爱读骑士文学的小贵族,他瘦小、面带愁容,但由于骑士小说的刺激,他最终骑上了一匹与他一样瘦弱的老马,拿着一根生锈了的长矛,带着有破洞的头盔,雇了一个侍从,开始了自己一直渴求的骑士冒险生涯。塞万提斯一路以锄强扶弱的信念闯了许多祸,他把风车当做敌人,把羊群当成军队,将罪犯看成受迫害的绅士,救下他们后反而被打成重伤,好心不得好报,闹了很多笑话,甚至差点丢了性命。当他辗转回到家乡时,才明白自己以前的荒唐,后悔看了那些荒谬的骑士小说,并要求自己唯一的侄女不能与看骑士小说的人结婚。堂吉诃德是一个具有双面性的人物,他一方面代表着无畏和正义,一方面又疯疯癫癫,搞不清楚事情,只有深入探索,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堂吉诃德这个矛盾的人物形象。

二、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分析:伟大之中的渺小

堂吉诃德是一位典型的理想主义者,社会现实与他幻想中的理想社会存在着巨大差距。正是这种差距,使得他更加向往和追求理想社会,他对社会黑暗的痛恨使得他散发出一定的英雄本色,这种义无反顾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让人们能够从堂吉诃德的身上看到他伟大的一面。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等原因,堂吉诃德对历史事件和事物的认识上的偏差,比如主子心态、反人性的禁欲主义实践等都表明了堂吉诃德的渺小之处。

(一)堂吉诃德的伟大之处

欧洲的中世纪与宗教裁判所基本是挂钩的,被宗教裁判判处火刑的无辜者在历史上成千上万。宗教裁判所除了从肉体上将异端者消灭外,连灵魂和意识上的控制也不放过。销毁了大规模的书籍。在中世纪,神性与人性始终都处在此消彼长的决斗中。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薄伽丘的《十日谈》等都表现出了对人性的理性思考,对禁欲主义的谴责。但这些毕竟都纠结于个人,而堂吉诃德则是一个摆脱了个人烦恼和羁绊的人物形象,他关注的是整个社会,为了解放人性勇往直前、主动出击,甚至不顾及自己的生命,与那些为了个人命运纠缠的英雄来说,堂吉诃德的形象要高大很多。

堂吉诃德一身正气和侠气,他的整个行程都体现着独特的人文主义精神,时时处处想着帮助弱势群体,尤其是对女性的呵护和关怀上,最能体现堂吉诃德的人文主义思想。在《堂吉诃德》将近700个人物中关于女性的描写很多,这些女性遭遇不同、性格不同,既有我行我素的女性,也有背叛宗教反对婚姻包办的女性,更有因为男子违背诺言而将其刺杀的女性,以及忍气吞声的女性。不管是美女还是村姑,堂吉诃德都给予平等的对待。他对自己的意中人更是忠心耿耿,即使美女用各种方法都无法引诱他对意中人的赤子之心。在男权社会中,堂吉诃德对女性的另眼相看和平等对待在中世纪封建社会中是很少见的,“女性主义者”使其显现出了超出当时社会的伟大一面。

堂吉诃德的理想社会与天主教的天国虽然很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天主教通过训诫教徒们顺从、宽容来实现修来世、进天国,堂吉诃德的愿望则是在禁食里,主要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和平等而努力。天主教虽然同情众生,但并不反对强权和黑暗势力,而堂吉诃德则可以为了拯救弱小者无所畏惧,他的这种对现世的强调及行侠仗义通过暴力对理想社会进行建立的人物形象,不得不说是比天主教还伟大的存在。堂吉诃德虽然不断努力,但结果却总是失败,这些都是对西班牙社会残酷和黑暗的暴露。在这种社会形态下,堂吉诃德挺身而出,他的铲除强暴和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思想正好符合当时西班牙的社会情况,因此造就了堂吉诃德英雄形象的一面。

(二)堂吉诃德伟大之中的渺小

堂吉诃德这一人物虽然有其伟大的一面,但由于时代等限制,更多的則是其渺小的一面。西班牙曾经被摩尔人统治了将近半个世纪,在摩尔人统治时期,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相处都很融洽。但西班牙打败了伊斯兰教徒摩尔人后开始采取专制统治,对摩尔人和犹太人进行驱逐,独尊基督教,西班牙文化最终只剩下了基督教一种文化。文化的单一性非但没有使西班牙强大起来,反而使其一度陷入困顿。《堂吉诃德》中的摩尔人瑞科特和他的女儿安娜就是被西班牙国王严令驱逐的对象,瑞科特最终去了德国,安娜则去了阿尔及尔,虽然他们安分守己、真诚善良,但却还是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堂吉诃德对瑞科特和安娜都十分同情,一度想要帮助他们,却苦于没有门路。堂吉诃德虽然同情父女俩,但却并不反对西班牙驱逐摩尔人的规定,对这一指令他不仅没有愤慨,还将摩尔人堪称西班牙人的宿敌。狭隘的种族主义,显示出了堂吉诃德这个人物思想中的渺小和短见。

除了在“驱魔排忧”上存在一定的认识失误,堂吉诃德还是一个禁欲主义者。虽然堂吉诃德反对教会对人性的泯灭,主张张扬个性,但他骨子里仍然是一个禁欲主义者。堂吉诃德在深山老林中的修炼就是体现,他赤身裸体的修炼犹如苦行僧,仅仅是对意中人杜尔西尼亚的忠贞的一种表达,这种行为与宗教的禁欲主义如出一辙。堂吉诃德的这种禁欲主义是对人性的压迫,十分不利于社会的进步。除了时代的局限外,堂吉诃德还受到阶级的局限,封建贵族等级思想始终都铭记在他的灵魂中,他对桑丘的指责与谩骂都体现了堂吉诃德内心保守的封建阶级思想的一面。堂吉诃德的死是由于郁郁不得志引起的,他在死前还告诉自己的侄女不能嫁给喜欢骑士小说的男人,否则剥夺她的财产继承权,这些都体现了堂吉诃德思想中渺小的一面。

从《堂吉诃德》中我们可以看出堂吉诃德既有严肃认真、崇高伟大的一面,又有荒谬绝伦、滑稽渺小的一面,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在他的身上,兼容了戏剧性和悲剧性,塞万提斯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可悲又可敬的双重性格人物形象。堂吉诃德甘愿用生命来捍卫道德和正义的一面,体现了他的伟大,而他狭隘的种族主义和禁欲主义等又体现了他渺小的一面。但归根结底,堂吉诃德的不屈不挠、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还是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的。语

参考文献

[1]田一坡.塞万提斯的哲学遗产[J].名作欣赏,2010,6(12):128-129.

[2]王峥,宁晓静.论《堂吉诃德》的问世与人文主义思想[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0,1(03):54-55.

[3]曾庆富,祝秉权.简论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7(21):31-32.

[4]童燕萍.写实与虚构的对立统一——《堂吉诃德》的模仿真实[J].外国文学评论,2009,5(15):87-88.

[5]李彦美,杨洁,姜宇.堂吉诃德的形象分析及意义[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2(04):173-174.

[6]田洁.塞万提斯的文化遗产——浅析欧洲各个时期对《堂吉诃德》的不同诠释[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2):90-91.

[7]李宁梓.喜剧视野下的理想主义奇观——堂吉诃德的精神和形象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9,3(09):26-27.

篇10:“伟大”与“渺小”

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书籍扉页上于漪老师的一句话:“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做一辈子教师已是不易,一辈子学做教师更是令人钦佩,这不仅是一种谦逊,更是岁月沉淀之后的底气和勇气。

翻开书本,静静阅读。如果说于漪老师的经历是一首歌,那么我在这首歌里听出了梦想和执着。它们虽然饱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温和美丽,如涓涓细流,浸入人的心灵。我忽然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我也曾不懈追求,期望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舞台,展露才能、交流思想,激发学习和探究的热情。然而,我总是缺少一份持续的热情,总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将追求搁浅。于漪老师面对诸多压力却从不退缩,她说:“我用两根支柱支撑自我教育,一是勤于学习,二是勇于实践,二者的聚焦点是反思。”

合上书本,默默冥思。于漪老师的历程如一帧帧电影画面,在我脑海里播放:她在艰苦环境中坚信奋斗才能生存;她为疾病所累,却仍身体力行地做研究;她视每一个学生为自己的孩子,和他们的心弦对准音调;她面对压力时从容,面对荣誉时谦逊……往事悠悠,岁月如歌,扣人心弦。我想正是这样的人格力量、智慧力量成就了于漪老师吧?

于是,我开始反思:于漪老师做到的我能做到吗?就拿“爱学生”这一点来说吧,我一直自诩自己是爱学生的老师。可与于漪老师相比,我能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内心世界吗?我能与每一个学生成为亲密的朋友,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展开温暖的怀抱吗?我能去分析不同学生不爱学习的原因并作出不同的处理吗?

这些是教师日常工作中很小的事情,但于漪老师却力求把每一件都做到位、做细致。把“伟大”与“渺小”有机结合,于漪老师做到了。从于漪老师身上,我明白一个道理:成功是从细节开始的,以认真积极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细微的事情,做好每一个细节,最终一定会有所收获,为师者更应如此。

篇11:伟大与渺小

可是,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有一天,动物突然心血来潮,想要比树高出一等,于是便对树说道:“树啊!我认为我是这个世界的领导者和统治者,你应当向我跪拜,应该向我称臣。”树听完后没有争辩,仍然默默无闻地继续生长。动物看到树不理不睬的态度后非常气愤,勃然大怒地吼道:“我要给你看看是谁主宰这里的一切!”于是它伸出利爪,咧开大嘴露出牙齿,扑向树,啃茎撕叶,直到地上只剩下一堆残枝才罢休。动物取得了“胜利”的喜悦,也感觉到精疲力尽,便得意洋洋地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动物睡醒了,感到肚子饿了,猛然间意识到——我再也没有食物了!想到这里,它沮丧地趴在地上,突然醒悟: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它自言自语,流下了悔恨的眼泪。泪水滴在泥土上,滋润着树的根。动物可以啃断树的茎,吃掉树的叶,折断树的枝,却无法弄断树的根。根感受到了动物的眼泪,便很快长出新芽,伸出新枝,吐出新叶。

不知又过了多长时间,树上挂满了丰硕的果实。这时的动物已饿得缩躺在地上奄奄一息了,根本不能站起来摘果子。

这世上的事儿说起来也真怪,这一年树的果子长得实在太多了,压弯了树枝,有一个果子竟伸到了动物的嘴边。动物闻到了果香味,一张口便吃到了這个果子。它吃完果子,惭愧地低下了头,心想:我只具有夺取生命的力量,与给予生命的力量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

地球上的一切本来都是和睦相处的,无论谁想要打破这个平衡,都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人类也不例外。

上一篇:陕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下一篇:中民酒店水源热泵系统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