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学

2024-05-23

国内大学(精选十篇)

国内大学 篇1

人的一生离不开教育, 而教育则不能没有教师。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提到,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充分说明教师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 0世纪末以来, 中国高校就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争议不断。教师的角色被定义为:示范者 (m o d e l l e r) 、指挥者 (c o n d u c t o r) 、操作者 (m a n i p u l a t o r) 、管理者 (dominator) 、监控者 (monitor) 、纠错者 (corrector) 。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角色受到极大挑战。2007年, 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明确提出, “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 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教学模式转变必然要求教师角色转变。

2.教师角色

角色 (role) 一词原指舞台上演员所扮演的人物。20世纪20年代, 美国社会学家米德 (George H.Mead) 把这个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一般认为, 角色是个体因占据一定的社会位置而产生的行为模式, 教师角色、学生角色等。教师角色是指处于教育系统中的教师, 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教师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联系的被期待行为, 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的实际的角色, 二是教师的期望角色 (顾明远, 1997:843) 。

3.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国内研究现状

夏纪梅 (2002) 的调查显示, 90%的被试教师认为自己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主要角色是“语言讲解者”和“语言示范者”, 77%的教师认为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应当是“指导外语学习方法”和“培养外语能力”。

束定芳 (2004:304) 认为,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中心,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讲解语法知识。

王铭玉 (2008:232-233) 在《新编外语教学论》的第二编第十一章第二节“外语课外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中认为, “在外语课外活动中,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而教师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多重角色。他是激发者, 给予学生信心和期望;他是观察家, 密切关注学生;他是咨询者, 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2006年,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十一五”规划的专家们组织了课题“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教师角色研究”, 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子课题招标。从不同方面来研究教师角色的子课题有4个, 分别是: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师角色研究 (综合类) (吴新华)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教师角色研究 (师范类) (何恒幸, 周红云, 张金英等) 、CALL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张黎明)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教师的多重角色 (冒国安) 。自2005年以来, 我国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师角色的相关研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究其原因是教育部于2004年、2007年相继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教学模式的改变促使教师角色成为研究的热点。有关英语教师角色的研究, 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1)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多媒体和网络) 教学特点视角:认为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和资源提供者;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教学过程的引导者、监控者、促进者、训练者、合作者和诊断者 (齐登红和王保云, 2004;陈晓明和刘宇慧, 2005;廖锦超, 2005;冯辉, 2006;王林海, 2007;蔡青, 2007;雷丹, 2007;何培芬, 2007;雷丹, 2008;褚雅芸, 2008;阳勇, 2008;) ; (2) 教学内容视角:教师在计算机辅助英语写作中的十种角色, 即便利提供者、兴趣激发者、组织者、指导者、训练者、诊断者、监控者、评估者、合作者和顾问 (周炳兰和刘晓琼, 2005) ; (3) 人本主义视角:学习的导师、生活的榜样 (毛慧娟和毛文娟, 2005) 、人格的塑造者、道德的监控者、文化的桥梁 (廖锦超, 2005) ; (3) 教师自我发展视角:终身学习者、研究者、反思型教师 (廖锦超, 2005;张黎明, 2007) ; (5) 其他视角:李淑敏 (2008) 认为反思性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为反思者、合作者、独立个性者、观察者、促进者、交流者;钟莉 (2008) 从任务型教学法出发, 认为教师角色转变为中介者、设计者、提供者和组织者参与者、观察员或指导者。另外, 徐敏 (2006) 提出了“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的循环假设”将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进一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理论者角色, 创新者角色”, “第二阶段:激发者角色, 筛选者角色”, “第三阶段:咨询者角色”。王林海 (2007) 探讨和揭示了6种教师角色是如何影响英语课堂活动、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的。

4.今后研究方向

总的来看, 在国内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研究中, 虽然研究视角多样, 成果丰硕, 但都属于高度、广度、概括性、综合性方面的理论研究, 鲜有有关英语教师角色的动态个案研究。对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 如何实现教师角色还缺乏相应的重视和研究。今后还可以进行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外教和中教角色的对比研究, 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变提供指导和参考。

摘要:教师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主要对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国内研究进行了综述, 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台湾大学与国内大学专业比较 篇2

http:// 2010年09月06日 17:42

法制晚报

明年,大陆学生就可赴台湾上大学。台湾哪些专业有优势?台湾的本土学生最喜欢哪些专业?高等院校展示会组委会向本报提供了2010年台湾高校等级排名和2010年台湾学生最喜欢的16类专业,也是台湾最好的16类专业。

在台湾前16名的专业中,电机工程学系是最好的专业,同时排名靠前的均为理工类专业,而文科类专业相对排名靠后,这或许也是台湾各高校理工类专业学费高于文科类专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这16类专业中,其中13类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最高的院校均为公立台湾大学,由此可见,公立台湾大学成为台湾最优秀的大学当之无愧。

而开设这16类优秀专业的台湾高校中,私立院校所占的比重远超公立,这对大陆学生赴台申请私立院校读本科,将会有更多的空间。

台湾理工优势高于文科

根据负责台湾和大陆短期生赴台招生工作的高等院校展示会组委会向本报提供的资料显示,2010年台湾高校本科各专业录取中,最受欢迎的前16个专业中,电机工程学系最低录取分数线最高,成为台湾本科阶段最难考专业。

除了电机工程学系最难考外,电子工程学系位居第二。此外,排名靠前的还有化学工程学系、机械工程系、材料科学工程系、土木工程学系、通讯工程系、环境工程学系、生物科技学系、数理化学群。排在前十位的专业全部与理工类专业有关。

而台湾各高校的文科类专业,排名略靠后,如外语学群、中文学系、政治学系、哲学系、历史学系等。

据了解,台湾各高校的专业都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从高校的专业招生和录取情况基本可以表明台湾市场的需求。

财经专业院校“遍地开花”

在台湾百余所高校中,专业种类丰富,在前16名的专业中,在台湾均算不错的专业,其中以财经类专业在台湾最流行。

记者统计发现,在16类上榜专业中,财经类专业在各高校的设置情况最普遍,有66所公立和私立学校开设财经学系,其中包括17所公立高校,49所私立院校。

除了财经类专业开设比较普遍外,数理化学群作为基础学科,在台湾高校专业的设置方面也比较普遍,多达57所高校开设此专业。

位于第十位的环境工程系在台湾高校的开设情况最不普遍,只有5所高校开设此专业。

高等院校展示会组委会主任陕阳忠表示,台湾作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之一,财经类专业的市场需求和就业前景自然比较好。

台大13类专业全台最好

16类专业中,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公立大学比私立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明显高出很多,而且每个专业按照高校录取分数线来排名,排在前三位的高校都是台湾的公立大学,尤其是在台湾高校的等级排名中第一级的学校占绝对优势。

台湾公立大学办学质量的优越性可见一斑,但是在台湾,公立大学只占10%左右,更多的大学却是私立大学和私立技专院校。

在公立院校中,最引人瞩目的当数公立台湾大学,16类最难考的专业中,13个专业录取分数线最高的高校均为公立台湾大学。换句话说,公立台湾大学至少有13类专业在全台湾是最好的。

记者注意到,在台湾有关机构对各高校进行的排名中,公立台湾大学位居第一,而根据2010上海交大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公立台湾大学排在第127名,为两岸三地第一。

高等院校展示会组委会主任陕阳忠表示,尽管大陆学生目前不能申请该大学的本科,但是对于硕博生具有指导意义,这所大学的这些专业在硕博生的培养方面也具有绝对优势。

私立学校不比公立院校差

记者发现,在16类优秀专业排名中,每一类专业中,分数线比较高的均为公立大学,私立大学普遍落后于公立大学。

日前,台湾教育主管部门高教司有关负责人朱俊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记者提出的“台湾地区公立院校的办学水平总体优于私立院校”一说,他表示,可以这么理解。

但是他补充说,在台湾,不会简单对高校教学质量进行排名,而是根据录取分数的高低来排名,台湾公立院校在学费上具有私立院校没法比较的优势,所以很多学生都希望进入公立大学学习,而台湾公立大学相对较少,这样就造成了台湾本地生上公立院校竞争激烈的现状。

朱俊彰表示,事实上,台湾的私立院校起步比较早,很多私立院校都有五六十年的历史,而且私立院校的很多专业在教学水平上并不比公立院校差。

陕阳忠介绍说,在台湾,高校以私立大学为主,包括东吴大学、静宜大学等在内的台湾私立大学都是很不错的。

最好16类专业排名

1.电机工程学系

最好的院校(前10名)专业名称 最低学测分 院校等级 大陆前5名

公立台湾大学 电机工程系 72级分 1 清华大学

公立清华大学 电机工程系 70级分 1 西安交通大学

公立交通大学 电机与控制工程学系 69级分 1 华中科技大学

公立成功大学 电机工程系 69级分 1 浙江大学

公立中央大学 电机工程系 63级分 2 重庆大学

公立中兴大学 电机工程系 63级分 2

公立中山大学 电机工程系 63级分 2

公立暨南国际大学 电机工程系 58级分 5

公立高雄大学 电机工程系 58级分 6

公立中正大学 电机工程系 57级分 2

2.电子工程学系

最好的院校(前10名)专业名称 最低学测分 院校等级 大陆前5名

公立交通大学 电子工程学系 71级分 1 清华大学

公立交通大学 电子工程学系 69级分 1 电子科技大学

公立高雄师范大学 电子工程学系 57级分 — 北京邮电大学

长庚大学 电子工程学系 57级分 8 北京大学

公立彰化师范大学 电子工程学系 56级分 — 上海交通大学

公立台南大学 电子工程学系 56级分 6

公立宜兰大学 电子工程学系 53级分 4

公立联合大学 电子工程学系 51级分 5

铭传大学 电子工程学系 50级分 9

逢甲大学 电子工程学系 47级分 9

3.化学工程学系

最好的院校(前10名)专业名称 最低学测分 院校等级 大陆前5名

公立台湾大学 化学工程学系 70级分 1 天津大学

公立清华大学 化学工程学系 69级分 1 华东理工大学

公立成功大学 化学工程学系 65级分 1 清华大学

公立中央大学 化学工程与材料工程学系 64级分 2 大连理工大学

公立中兴大学 化学工程学系 61级分 2 北京化工大学

公立中正大学 化学工程学系 60级分 2

公立高雄大学 化学工程与材料工程学系 56级分 6

公立宜兰大学 化学工程与材料工程学系 55级分 4

元智大学 化学工程与材料工程学系 54级分 8 中原大学 化学工程学系 52级分 8

4.机械工程系

最好的院校(前10名)专业名称 最低学测分 院校等级 大陆前5名

公立台湾大学 机械工程学系 68级分 1 上海交通大学

公立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学系 66级分 1 华中科技大学

公立成功大学 机械工程学系 66级分 1 西安交通大学

公立清华大学 动力机械工程学系 65级分 1 清华大学

公立中央大学 光机电工程组 63级分 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公立中央大学 先进材料与精密制造组 63级分 2

公立中正大学 机械工程学系 62级分 2

公立中央大学 设计与分析组 60级分 2

公立中山大学 机械与机电工程学系 59级分 2

公立中兴大学 机械工程学系 59级分 2

5.材料科学工程系

最好的院校(前10名)专业名称 最低学测分 院校等级 大陆前5名

公立台湾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73级分 1 清华大学

公立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工程学系 71级分 1 北京科技大学

公立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68级分 1 中南大学

公立成功大学 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系 67级分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公立中山大学 材料与光电工程学系 63级分 2 上海交通大学

公立东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53级分 4

公立暨南大学 应用材料及光电工程学系 53级分 5

大同大学 材料工程学系 52级分 11

中原大学 化学系材料化学组 50级分 8

逢甲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48级分 9

6.土木工程学系

最好的院校(前10名)专业名称 最低学测分 院校等级 大陆前5名

公立台湾大学 土木工程学系 66级分 1 同济大学

公立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系 62级分 1 清华大学

公立成功大学 土木工程学系 61级分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公立中央大学 土木工程学系 58级分 1 浙江大学

公立高雄大学 土木工程学系 57级分 6 东南大学

公立暨南国际大学 土木工程学系 52级分 5

公立宜兰大学 土木工程学系 51级分 4

公立嘉义大学 土木工程与水资源工程学系 50级分 4

公立联合大学 土木与防灾工程学系 50级分 5

中原大学 土木工程学系 46级分 8

最低

学测分

院校等级

最低

学测分

院校等级

最低

学测分

院校等级

最低

学测分

院校等级

最低

学测分

院校等级

(上接A15版)7.通讯工程系

最好的院校(前10名)专业名称

大陆前5名

公立中央大学 通讯工程系 61级分 2 清华大学

公立中正大学 通讯工程系 57级分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公立台湾海洋大学 通讯工程系 56级分 3 北京邮电大学

元智大学 通讯工程系 53级分 8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逢甲大学 通讯工程系 45级分 9 北京理工大学

铭传大学 计算机与通讯工程系-桃园校区 43级分 9

亚洲大学 计算机与通讯系 43级分 13

中华大学 通讯工程系 42级分 12

义守大学 通讯工程系 40级分 12

致远管理学院 计算机与通讯系 35级分 15

8.环境工程学系

最好的院校(前10名)专业名称

大陆前5名

公立成功大学 环境工程学系 64级分 1 清华大学

公立宜兰大学 环境工程学系 51级分 4 浙江大学

淡江大学 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系 47级分 7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大叶大学 环境工程学系 47级分 12 北京大学

逢甲大学 环境工程学系与科学学系 46级分 9 同济大学

公立成功大学 环境工程学系 64级分 1

公立宜兰大学 环境工程学系 51级分 4

淡江大学 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系 47级分 7

大叶大学 环境工程学系 47级分 12

逢甲大学 环境工程学系与科学学系 46级分 9

9.生物科技学系

最好的院校(前10名)专业名称

大陆前5名

公立台湾大学 生物产业机电工程系 65级分 1 北京大学

公立交通大学 生物科技学系 64级分 1 清华大学

中国医药大学 生物科技学系 58级分 — 复旦大学

公立宜兰大学 生物机电工程学系 55级分 4 中山大学

公立嘉义大学 生物机电工程学系 53级分 4 武汉大学

中原大学 生物科技学系 53级分 8

大叶大学 分子生物科技学系 47级分 12

铭传大学 生物科技学系-桃园校区 47级分 9

长荣大学 生物科技学系 46级分 13

南华大学 自然生物科技学系 43级分 13

10.数理化学群

最好的院校(前10名)专业名称

大陆前5名

公立台湾大学 物理学系 71级分 1 南京大学

公立交通大学 光电与纳米科学组 69级分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公立清华大学 物理学系-光电物理组 69级分 1 北京大学 公立清华大学 物理学系-物理组 68级分 1 清华大学

公立台湾大学 化学系 67级分 1 复旦大学

公立清华大学 化学系 66级分 1

公立交通大学 应用化学系 65级分 1

公立台湾大学 数学系 64级分 1

公立交通大学 应用数学系 64级分 1

公立成功大学 化学系 63级分 1

11.外语学群

最好的院校(前10名)专业名称

大陆前5名

公立台湾大学 外国语文学系 67级分 1 北京大学

公立政治大学 英国与文学系 65级分 1 北京外国语大学

公立交通大学 外国语文学系 64级分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公立师范大学 英语学系 63级分 — 南京大学

公立成功大学 外国语文学系 61级分 1 清华大学

公立中央大学 英美语文学系 60级分 2

公立彰化师范大学 英语学系 59级分 —

公立中正大学 外国语文学 58级分 2

辅仁大学 英国语文学系 58级分 7

公立暨南国际大学 外国语文学系 57级分 5

院校等级

院校等级

院校等级

院校等级

12.中国文学系

最好的院校(前10名)专业名称 最低学测分

大陆前5名

公立台湾大学 中国文学系 66级分 1 北京师范大学

公立清华大学 中国文学系 61级分 1 北京大学

公立成功大学 中国文学系 60级分 1 复旦大学

公立中央大学 中国文学系 56级分 2 南京大学

公立台湾师范大学 文学系 56级分 — 四川大学

公立中正大学 中国文学系 56级分 2

公立中山大学 中国文学系 56级分 2

公立台北教育大学 语文与创作学系 54级分 —

公立暨南大学 中国文学系 54级分 —

公立东华大学 中国文学系 53级分 4

13.政治学系

最好的院校(前9名)专业名称 最低学测分

大陆前5名

公立台湾大学 政治学系-国际关系组 66级分 1 北京大学

公立台湾大学 政治学系-政治理论组 65级分 1 中国人民大学

公立台湾大学 政治学系-公共行政组 65级分 1 复旦大学

公立政治大学 政治学系 63级分 1 华中师范大学

公立成功大学

政治学系 57级分 1 南开大学

东吴大学 政治学系 52级分 7

中国文化大学 政治学系 47级分 11

南华大学 国际暨大陆事务学系 38级分 13

佛光大学 政治学系 34级分 12

14.哲学系

最好的院校(前10名)专业名称 最低学测分

大陆前5名

公立台湾大学 哲学系 63级分 1 北京大学

公立政治大学 哲学系 59级分 1 中国人民大学

公立中正大学 哲学系 53级分 2 中山大学

东吴大学 哲学系 46级分 7 复旦大学

辅仁大学 哲学系 46级分 7 南京大学

东海大学 哲学系 45级分 9

中国文化大学 哲学系 45级分 11

华梵大学 哲学系 40级分 13

长荣大学 哲学与宗教系 38级分 13

南华大学 哲学系 38级分 13

15.历史学系

最好的院校(前10名)专业名称 最低学测分

大陆前5名

公立台湾大学 历史学系 63级分 1 北京大学

公立政治大学 历史学系 61级分 1 南开大学

公立台湾师范大学 历史学系 58级分 — 北京师范大学

公立成功大学 历史学系 58级分 1 复旦大学

公立中兴大学 历史学系 55级分 2 中国人民大学

公立东华大学 历史学系 55级分 4

公立中正大学 历史学系 54级分 2

淡江大学 历史学系 51级分 7

东海大学 历史学系 50级分 9

佛光大学 历史学系 42级分 12

16.财经学群

最好的院校(前10名)专业名称 最低学测分

大陆前5名

公立台湾大学 会计学系 71级分 1 中国人民大学

公立台湾大学 财务金融学系 70级分 1 北京大学

公立台湾大学 经济学系 68级分 1 中央财经大学

公立交通大学 信息与财金管理学系 67级分 1 上海财经大学

公立政治大学 金融学系 66级分 1 厦门大学

公立清华大学 计量财务金融学系 65级分 1

公立中兴大学 财务金融学系 64级分 2

公立政治大学 统计学系 63级分 1

公立中正大学 财务金融学系 63级分 2

公立政治大学 会计学系 62级分 1

院校等级

说明:1.由于大陆与台湾的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有差别,所以对应的大陆院校为类似专业

2.大陆的前5名学校排名为教育部学位中心2007—2009年全国学科排名

3.台湾的师范类院校和医学院校没参加排名

国内外大学“潮课”吸引人 篇3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三国杀》成选修课

在中国风靡一时的国产桌面游戏《三国杀》,近日正式杀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成为2012年秋季学期的选修课。课程名称为“探索三国:中国经典小说与‘三国杀’桌游”。消息一经发布,不少学生表现出浓厚兴趣,有的学生表示将“秒杀”这门选修课。

郑名鸿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中国留学生,她介绍,这门课程是该校2012年秋季学期新增设的选修课之一。在伯克利分校一个叫“DeCal”的学生组织网站上,列出了课程的详细介绍。

课程介绍写道,“你喜欢玩‘Bang!’(一种在国外流行的纸牌游戏)吗?你有玩过《真?三国无双》吗?你是不是很想看《三国演义》,而且经常会看到中国朋友在玩一个你没办法叫出名字的游戏?”如果回答是“Yes”,这门课程将邀请学生进入中国的历史文化之旅:阅读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并探索其中的经典人物,如何体现在当地中国流行文化,甚至是流行游戏之中。

课程计划持续14周

《三国杀》是中国风靡一时的国产桌上型纸牌游戏,以三国人物角色扮演展开厮杀,每个角色配有不同的武器和能力,分成主公、忠臣、反贼和内奸四个组别。

按照课程设计,这门选修课共持续14周,上课时间为2012年秋季学期的每周四17时到19时,由三名老师共同授课。

边玩边学吸引学生

由于《三国杀》能让大家亲身体会到三国历史对中国流行游戏的重大影响,授课老师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玩儿。学生将利用从《三国演义》中学到的历史知识,审视《三国杀》游戏中的每位人物。课程将主要教授三国时期的有关历史,并把这段历史与中国当下的流行文化联系起来,通过书籍、表演、电影以及游戏等,让学生掌握三国这段历史。每节课,老师都会讲述三国时期的著名历史事件,并适当安排课堂活动。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网站上,记者看到,DeCal是该校的一个重要学生团体。该团体的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开设课程,而团体旨在为学生提供“基于参与、对话和批判性思维的进步教育”。虽然DeCal是学生团体,但这门课程可以算学分。由于该课程只有30个选修名额,而且不能在网上选课,要上课第一天先到的30人才能选课成功。

中山大学:开设哈利·波特课程

在刚刚结束的这个学期,中山大学医学院开设的公选课《哈利?波特与遗传学》就吸引了不少关注的目光。

据悉,这门课是中山大学医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开设的公选课,要求学生“对哈利?波特小说或电影感兴趣”。开课的陈老师自称是个“哈迷”,说起开课的原因,她说:“国外有不少科学家以《哈利?波特》为模本来研究医学、生物学,他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做学术研究,却用调侃、轻松的方式表述出来,这个角度很有意思。”

陈老师说,遗传学里经常会强调母亲妊娠期间的心态和环境对小孩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在《哈利?波特》里面,就很容易找到这样的例子。比如,哈利与伏地魔的生活环境也很相似,为什么性格截然相反?哈利是在母爱中出生的,而伏地魔的母亲怀孕期间心中充满仇恨。

“其实遗传学是很枯燥的,但如果学生是个‘哈迷’,自然就会对这门课有好奇心;老师再结合书和电影里的故事来讲,学生也很容易记住知识点。”陈老师说。

厦门大学:国内大学首开爬树课

近日,“厦门大学微博协会”发布微博称,厦大将开设爬树课。在这门课上,可以学习如何安全爬上任何树,并在上面自由移动,甚至“在树木之间灵活穿梭”。一旦开课成功,厦门大学将成为中国第一个开设爬树课的大学。

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表示,学校确实要开设爬树课,起因是厦大校长希望借鉴美国部分大学开设爬树课的经验,教会学生一些特殊逃生技能。该项课程拟于今年新学期推出。

“美国部分大学早已开设了这门课程。校长从国外考察回校后,觉得美国大学开设的爬树课很有意思,也希望我们体育部能开设爬树选修课供学生选修。”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的林建华教授介绍,由于国内尚未有开设类似课程的高校,因此从选址到课程设计都得靠体育部的教职工“自行摸索”。

“当然,不是赤手空拳去爬树,会适当借助一些器材以保障学生安全。”林建华教授表示,爬树的形式可能会有点类似于攀岩运动。

激发学生锻炼热情

学校开设这样“另类”的体育课,可能会引起不小的争议。林建华教授认为,体育选修课的多样化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有接触不同运动项目的机会,激发他们锻炼的热情。

“就像厦大当初开设高尔夫球课,也引来了不少非议。就开课后这几年的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学生都很喜欢。有的学生工作后,当初学习的高尔夫球课还真派上了用场。”他告诉记者。

许多网友调侃说,厦门大学开了爬树课,学生们以后岂不是都能“飞身上树”了?事实上,“爬树课练习的是如何借助于绳子、各种扣子等工具攀爬树木,完成上升、下移、旋转等动作。”厦大体育部老师回应。

各类潮课花样频出

中国政法大学:根据当红美剧《LIE TO ME》(别对我说谎)开设《心理应激微反应》选修课。

中南大学:《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由柯南迷、该校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徐海开设,结合剧中的情节谈到具体的毒药。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新女性必修课课程》,传授各种女性生活中的常识,包括女性心理健康、女性与礼仪、女性伦理等,很多课互动性很强。

中国计量学院标准化学院:《酒文化入门课程》,这门课能使学生系统掌握世界著名啤酒、葡萄酒和蒸馏酒(白酒)的起源、分类、酿造、选购技巧、饮酒礼仪、品尝艺术及其保健功能等内容。

浙江纺织服装学院:《微博与社交》,这门课主要教学生分享微博最IN话题,玩转微博最新功能,研究微博未来前景,争做微博最热达人。

南泰晤士学院:《性感高跟鞋课程》专门教授那些不懂穿高跟鞋的女学生如何穿高跟鞋走路。同时该课程也会教女学生怎样更高雅地提(背)包等。

国内大学实习培养现状分析与思考 篇4

国外大学和大学生十分重视实习环节, 把实习作为大学生能力培养和考核的重要环节, 并且已经成为大学的一种制度化的实践教育体系。赵景会等总结了一些外国的实习方式, 例如美国的“探索式学习和服务学习”, 通过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校企联合实践模式、公民体验教育活动等形式, 为学生创造实用的社会实践条件;日本则有“体验式就业”, 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并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各种经费、人力等保障, 推动校企合作, 促进大学教育与职业社会的融合, 达到大学与企业的“双赢”;俄罗斯大学的学生从大三开始必须开展实习, 作为对个人能力、专业技能的培养, 实习单位可以选择学校的合作单位, 也可以根据兴趣需要寻找实习单位, 其实习经历和实习单位成果证明是学生大学毕业后就业的敲门砖;还有德国的务实实习, 该模式在国际上常被作为典范, 在该体系下, 大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 直接和企业接轨, 接受生产实践的指导, 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未来工作岗位需求, 完成技能培训。

对各类专业的大学生而言, 实习均是帮助专业技能应用, 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特别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 实习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但是国内大学生实习往往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 就是人文社科、商科类专业学生实习的比例较高, 不低于60%, 而理工科学生实习的比例较低, 并且有部分理工科学生选择如咨询、证券等与自身专业相关性较小的单位实习。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为理工类专业所对应的用人单位以研究所和企业为主, 因固有体制与规章制度的限制, 其人员流动性较差, 岗位设置固定, 容纳学生作短期实习的岗位和任务种类设置很少, 因此大学生要么难以进入这类单位实习, 要么在实习过程中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得到充分锻炼, 而且, 与国外大学生选择实习单位的目的就是为了选择未来工作单位打基础、做铺垫也是完全不同的。这种情况下, 理工类专业大学生的实习单位选择就会受到限制, 一些小型的私人企业、外资企业、以及非专业单位成为了他们的实习单位选择目标, 这样选择下的实习绝大多数是以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工作能力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为主要目标, 锻炼专业技能的目的性和可能性大大降低, 选择未来工作单位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国内大学对本科生学习阶段的实习要求并不高, 一般情况下, 学校会在大三下学期的暑假, 统一安排老师带领学生到相关单位进行实习, 实习内容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商定, 通常是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设备、操作过程的参观, 以及以经验丰富的师傅授课为主, 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专业操作的机会较少, 以老师和学生实习结束后撰写实习报告和总结作为考核的主要方式。这种实习机会和方式能开阔学生的眼界, 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劳动场景, 但是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锻炼、工作能力的提高、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则帮助较小, 欠缺实习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国内硕士研究生培养有明确的实习要求, 培养大纲要求专业类型硕士研究生的实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 并且答辩委员会在专业硕士的中期检查时对实习情况要进行专门考核, 但在研究生的实际培养过程中, 专业硕士的实习环节完成情况各有不同。有的专业硕士会根据自己的毕业课题、未来单位选择等情况寻找实习机会, 并利用实习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能做到这些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有的硕士研究生会选择相关单位实习, 以锻炼自己的交际与合作能力为主要目的, 而不以专业技能锻炼为主要目标;还有的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并未进行实习, 完全以实验室工作和学习为主, 直到毕业前直接开始寻找工作。现今国内大部分用人单位往往并不太看重学生的实习经历, 主要根据初试和面试的结果作为录取标准, 而学校对研究生实习情况的考核标准各异, 这都是国内大学生对实习认识和重视不够的原因。

作者根据在大学多年的工作, 对国内大学生与国外大学生实习情况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并总结了国内大学生实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 学生自身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有限, 重视程度不够。本科大学生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外实习, 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能做到主动有效的实习。大部分本科生毕业直接考研, 只有小部分本科生毕业后参加工作, 学生在本科阶段完全以各门课程知识的学习为主, 为的是修完学分 (学校组织的实习也是具有学分的) , 本科生对完成学分的要求非常重视, 因为学校对学生达到毕业水平的主要指标要求就是学分的要求, 而对学生实习特别是学生的自主实习没有特殊要求, 因此本科生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和重视程度有所欠缺。硕士研究生对实习的重要性的认识更深刻些, 因为培养大纲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有不少于6个月的实习要求, 并要求提交实习报告和实习单位的评价证明, 但是学校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习考核规范性欠缺, 标准也不统一, 如对硕士研究生的实习单位、对实习的内容是否与研究生毕业课题的相关性等没有明确要求, 从而导致对实习成果的考核不严格, 因此影响了硕士研究生对实习必要性的认识和对实习的重视程度。

此外, 国内大学在学生实习环节的组织和管理方面有待加强。近年来, 国内大学国际化步伐在加快, 已经在课程设置、学分制度等方面开展了改革, 而大学生实习方面的国际化尝试尚未开展。现阶段, 本科生实习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的, 由学校与长期合作的相关企业、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学生的实习培养环节。学校组织学生实习的好处是能和对应专业的单位保持长期合作, 为学生提供了解专业发展及现状情况的条件, 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实习模式和内容僵化, 缺乏创新。近年来, 本科生在实习阶段动手操作的机会呈下降趋势, 主要以参观和观摩学习为主。国内大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 学校基本上不能为研究生提供实习的条件和机会, 研究生实习通常是个人行为, 虽然研究生培养大纲提倡学校、导师和专业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培养基地, 有的学校也会投入一部分资金与场地, 创建和提供研究生实习条件, 但总体来说, 国内大学在研究生实习这块处于组织和管理的工作空白阶段, 绝大多数高校没有与相关专业单位建立联合实习培养机制, 缺乏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支持与投入, 因此导致研究生实习仍是个人行为模式, 对研究生实习的考核也是形式大于内容, 不能做到真正符合培养大纲的要求。

另一方面, 国内用人单位尚未建立成熟的实习用人制度。虽然有的研究所、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展本科生实习, 但一般是因为历史沿袭, 即从上个世纪建立合作后的机械延续, 并不是以培养和遴选工作人员为目的, 实习内容往往仅限于专业技术的展示, 缺乏专业技术的操作练习。而且, 近年来, 一些研究所和企业单位对接收大学本科生实习的兴趣逐渐减弱, 认为实习环节对单位的工作干扰大于裨益。相对来讲, 私企和外企接收大学生实习的意愿和兴趣更大, 虽然绝大多数的这些单位也没有成熟的实习计划制度, 但其较为宽松灵活的管理方式、开放的企业文化和心态使得这类单位具有接纳学生实习的氛围和条件, 也是大学生特别是硕士研究生实习单位的主要选择对象。从企业人才招聘、培养和储备的角度来讲, 国内的各类企业、公司等应该与国际接轨, 丰富其文化, 完善实习用人机制, 增强自身竞争力。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在这方面发挥引导和支持作用。

综合国内大学学生培养的现状来看, 对学生实习环节要求呈现出逐渐重视和加强的趋势, 这是符合大学教育国际化要求的, 符合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要求, 也是符合适应现今国内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但是在国内大学的学生培养各个环节中, 实习环节一直是薄弱的, 但也是大有可为的, 这一环节的成功, 需要上至政府层面, 下至大学、各用人单位的共同努力与协作, 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赵景会, 刘秀荣, 杨金铭.国外大学生社会实习实践体系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启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 31 (2) :138-139.

[2]高天.大学生实习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复旦大学本科生为例[J].生涯发展教育研究, 2015, 9 (1) :51-60.

[3]潘喆.大学生实习问题与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 2010, (6) :199-200.

生物专业国内哪些大学最好 篇5

北京大学生物学系也就是现在的生命科学学院,它最早创建于1925年。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三校的生物学系合并;1993年,成立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院现在是全国首批生物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博士授予权的学科8个,硕士授予权的学科11个,并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她的创办被称为“中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如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已成为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高校大学生参与实习的国内研究评述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实习;高校;用人单位

在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就业的难题变得突出。高校和大学生都已经认识到,只有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才能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和学生开始重视实习这一环节,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实习现象。

招聘、组织大学生进行实习也开始收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微软亚洲研究院在1998年就启动了面向亚太地区高校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的“明日之星”实习生项目。2010年IBM的“蓝色之路”实习生计划招聘的范围囊括IBM几乎所有的业务部门。新浪2003年起结合校园招聘项目,开始了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实习生计划。目前,实习生比例已占公司整个招聘人数的20%左右。

如何协调和引导高校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实习,也成为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策略研究、大学生学习成长领域的新兴课题。学界关于大学生实习的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增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实习的概念和利益相关体的研究

1、实习的概念及分类

实习,指在校学生通过在学校或者企业中的实践机会,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不断的学习和提升自己。朱绍禹等人在著作《高师教育实习指导》中,将实习定义为实习是专业教育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指导者组织学习者到事业、企业单位或其它现场,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从事实际操作活动,以获得实际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实践活动。

2、实习的利益相关体

(1)参与实习的大学生。作为实习活动的主体,实习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2)高校。由于学生实习对于其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对学生实习的管理直接指导者实习活动。许多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制度安排都为了更好的方便学生们参与实习,并积极的引导学生正确的参与实习。

(3)用人单位。实习项目对学生和用人单位来说应该是双赢的,对于用人单位,实习的作用包括:第一,实习生项目储备了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第二,降低经营成本。第三,提供实习机会可以大大增加用人单位的知名度,让学生们对其增加了解,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增强了竞争力,相当于是免费的广告。

二、对实习的有效途径和模式的研究

实习主要有通过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这两个途径进行,学者在研究时也把它分为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这两个方面。目前,大学普遍重视建设校内的实践基地,尤其是在高职类院校,大力开始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

朱英,耿绍宁(2005)提出高校在抓好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做好校内实践教学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以保证大学生的专业实践的需要。王松,李克华(2008)认为校外实习基地是前一种实习形式的活动场所。除了高校积极的寻求与企业的合作以外,学生自身也可以通过现在已有的许多渠道或者实习机会。黄倩(2009)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在校大学生获得实习或者兼职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社会中介机构介绍、校园的一些海报、网络信息、社会媒体、熟人介绍、学校勤工俭学组织等方式来寻找到兼职工作。

三、对实习大学生的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

随着大学生进入社会实习的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受侵害时有发生。首先,用人单位规避与兼职学生签订劳动合同,出现问题时学生没有证据证明与用工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其次,用工单位任意规定试用期,并在学生实习受到人身伤害时逃避赔偿责任。黎建飞(2006)指出由于在校大学生和同人单位不属于劳动关系则不适用《劳动合同法》中“非全日制用工”的规定,所以很多用人单位任意延长试用期,或者以此来规避为兼职学生缴纳工伤保险费用。最后,用人单位拖欠实习工资,任意解除同兼职学生的劳务关系。黄倩(2009)的调查研究中有23.1%的大学生表示在实习的过程中有拖欠或克扣工资的经历,有6%的学生认为被公司欺骗没有兑现工资承诺。

这些现象的存在促使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开始研究实习生权益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周玉(2007)认为实习生受到权益侵害主要是由于我国还没有正式出台有关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维护的法律法规,同时部分用人单位缺乏社会责任感为获取利益,过于强调经济利益,最后大学生缺乏自我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此,叶坚华、陶书中(2008)在研究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的问题时提出我国应建立健全与大学生实习相关的教育和劳动法律法规,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健全政府、高校和实习单位管理和服务制度;通过社会共同努力,积极构建一套较完整的大学生实习权益法律保障机制。

四、影响实习效果的实际问题研究

在学者们对大学生实习和兼职现象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影响大学生实习效果的实际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实习与学业发生冲突,让学生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两头为难。2、学生选择实习较为盲目,缺乏对自身和企业工作全面的了解,工作不积极。杨莉莉、周莹莹(2011)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从事兼职的原因都处于迷茫的状态,而只有5%的大学生表示关兼职与专业相关度大。3、用人单位实习安排过于单一,缺乏积极性,没有充分利用资源。

针对这些影响大学生实习效果的问题,很多学者也进行了整体的分析,提出了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针对性的建议。王林­(2006)认为在实习过程中用人单位与实习生期望的不一致是主要问题,这些差异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产生不适应。刘美君,陈哲(2008)认为学校和实践单位之间也缺乏良好的配合,对实习投入不足。

面对大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周其凤(2008)谈到改进实习的效果首先要用人单位需要转变企业观念,着眼于长远利益,逐步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实习制度。对招收的实习大学生,应进行制度化的考核,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其次,学校应当在校内通过“实验教学+校内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实验教学。马晓红(2007)提出在政府方面,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高校实习经费的投入。

五、文献评述

通过文献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关于实习的国内外研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为未来的实习方面进一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相比国外的研究,我们发现,国内目前关于大学生實习的的研究仍有不少空白。

国外学者关于实习的研究很多是集中探讨实习对大学生的影响,早在1999年斯蒂芬和唐纳德-约翰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在校的学生通过实习利于改进其在学校里的综合表现。许多国外的学者对大学生实习的相关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凯特和罗素通过对商学院的学生实习进行跟踪调查,研究了商学院的学生在实习中涉及到一系列可能出现的法律后果;克莱蒙斯和威廉针对大学里某一专业研究生的实习项目的内容、实施及作用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根据大学生实习的实践需要,和研究现状,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拓宽针对大学生实习研究的范围。1、不但针对本专科学生的实习进行研究,也要研究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实习;同时改变实习研究侧重师范类、工科类学生的现状,对于其他学科的学生实习研究也重视起来。2、加强对高校与雇主组织的合作,以及对学生新型培养方式的研究。3、采用实证方法,衡量大学生实习的成果,凸显实习当中的问题,并探索解决路径。4、深入研究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过程和成长过程。目前没有针对学生实习过程中心理转变和压力应对的研究,然而这方面的研究却是十分的必要。

参考文献

[1]Clemens,Bonnie J.The Internship Program at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May1991,Vol.17 Issue 2,75.

[2]Knouse,Stephen B;Tanner,John T;Harris,Elizabeth W.The Relation of College Internships,College Performance and Subsequent Job Opportunity.Journal of Employment Counseling,Marchl999,Vol.36 Issue1,p35.

[3]Swift,Cathy Owens;Kent,Russell.Business School Internships:Legal Concerns.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Sep/Oct1999,Vol.75 Issue 1,p23.

[4]董春美.论大学生专业实习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促进作用[J].成都:中国西部科技,2008(9):95.

[5]傅维利,陈静静.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北京:教育科学,2005(2):

52-56.

[6]黄倩,大学生兼职问题和管理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7]黎建飞.在校大学生的实习权益保护[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0):36-37.

[8]刘美君,陈哲,李昊显.大学生实习现状分析及对策[J].西安:时代人物,2008(3):

58-59.

作者简介:舒媛(1987—),女,苗族,湖南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国内大学生创业观研究综述 篇7

目前,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创业研究的很多,而对大学生创业观研究的却很少。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查询,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观”进行高级检索,共检索出核心期刊和CSSCI论文2篇。主题为“大学生创业观教育”进行高级检索,共检索出13篇期刊论文和5篇硕士论文。发现最早关于大学生创业观的论文发表于2007年,如图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当前学术界对“大学生创业观”的研究主要呈现如下几个特点:(1)从发表的文章总数来看,对大学生创业观的研究正处在初级阶段;(2)对于大学生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期刊论文的发表上,说明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术领域;(3)硕士论文少之又少,而博士论文和重要会议目前还没有涉及,说明大学生创业观的研究潜力巨大,有待学术界深入研究。

2大学生创业观研究涉及的重点领域

目前,从已有的文献和研究成果来看,在国内大学生创业观研究中,主要涉及五个大的方面,创业观的概念界定、创业观的维度划分、大学生创业观的特征、创业观的调查与分析、对当前创业观的现状分析、针对现状提出解决对策。

2.1创业观的概念界定研究

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创业观是大学生在创业经验积累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如何进行创业这一实践活动的较稳定的认识、态度和基本的指导思想。大学生创业观主要包括创业的理想目标、创业的心理动机、创业的认知状况、创业的价值取向、创业的实现途径等5个方面。概括而言,大学生创业观的内涵可以从3个层面加以把握。

(1)从其形式来看,大学生创业观是由大学生对自己创业的想法、信念、愿景、理想等构成的。思想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念,人的一生会有许多的观念。观念是引导大学生观察世事、处理问题的灵魂,是行为的指导思想;观念的差异导致每位大学生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和处理有所不同。

(2)从其内容来看,大学生创业观反映了大学生作为主体在创业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需求、利益追求,以及实现自己利益所应具备的能力、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主观特征;是以“求什么、要什么、坚持追求和实现什么”的方式存在的人的精神目标系统。

(3)从其功能来看,大学生创业观起着方向主导、评价标准的作用,是大学生心目中用于权衡创业得失、衡量创业成败的天平和标尺[1]。

有学者认为创业观是指对自主地开拓和创立业绩的看法和态度,也就是人们对创业的内涵、创业的价值与作用、创业的途径与方法等方面的看法与观点。创业观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规定其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和力度,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能动性[2]。还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科学创业观是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及创业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科学的应对创业风险、把握创业机会及正确认识自我的一种意识形态[3]。

2.2创业观的维度划分研究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创业观维度的划分的研究比较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但部分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类:

(1)二维划分,Bird(1988)认为,创业观有2个维度,其一是Katz和Gartner发现的意愿的2个层面,即创业者的意愿(内力)和产业链利益相关者、市场等的意愿(外源);其二是理性、直觉维度。理性的、分析的和因果导向的心理过程是商业计划、机会分析、资源获取、战略制定和大多数目标指导行为的基础[4]。(2)三维划分,邓汉慧,童丽珍以专家评分法确认描述大学生创业观的三个基本维度:创业能力、创业动机、创业支持[5]。(3)四维划分,谢佩洪基于对现有创业观研究的整合,提出了正四面体的互相效应模型,主要存在四个维度:创业机会、创业者、创业观、创业绩效[6]。(4)五维划分,蔡毅强认为大学生创业观主要包括创业理想目标、创业心理动机、创业认知状况、创业价值取向、创业实现途径等五个方面[1]。

2.3大学生创业观的特征研究

关于大学生创业观的特征的研究目前只有个别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对其进行了划分,包括:蔡毅强认为大学生创业观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积极的形态特征,分为创业理想现实化;创业取向多元化;创业态度理性化。(2)消极的形态特征,分为心动大于行动;理想难敌现实;追求经济利益胜于社会责任[1]。王风丹,于清东认为大学生创业观念的特征为创业动机现实化;创业态度理想化;创业取向的多样化[9]。崔建娥认为大学生创业观念上存在的特征有四个,分别为艰难性;知识性;创新性;风险性[10]。张晓琳,林杰,认为大学生创业观呈现的特征有:创业意识逐步提高;创业分析能力增强;创业实践相对落后[11]。

2.4大学生创业观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笔者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创业观调查与分析的研究最多,不同的学者对大学生创业观进行了不同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创业观的调查分析,如卢文丰、程义红、夏志芳等;(2)创业观与就业观研究,如羊展文,李建敏,易敬源、张煜等;(3)与创业观有关的研究,如文迤、邓汉慧,童丽珍、王风丹,于清东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创业观进行了研究,虽然研究的方面各有所不同,但也可看出国内学者在创业观的调查与分析上还是有所成就的。

2.5大学生创业观的现状分析研究

大学生创业观的现状研究是目前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研究的比较多的领域,涉及的方面比较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

(1)主观方面,比如卢文丰通过对90后高职生创业观的调查,发现了90后高职生创业意识淡薄、动力足、能力欠缺等问题[12]。程义红认为,目前大学生创业的现状是,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的人数较少、创业的原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现有的创业知识和能力水平不能满足创业的要求、学生希望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创业知识、大学生希望获得政府在创业方面的扶持、创业者应具备多种创业能力[13]。而崔然红调查显示,10%左右的学生只有一些模糊的概念,只有极少数的人对相关政策了解,但了解的都并不深入[14]。

(2)客观方面,谢建召,胡英卉等认为造成当代大学生绿色创业观现状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可以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客观方面:一是,国家的技术支持、相关政策、法律等方面的缺失。二是,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缺失[15]。刘冰冰,刘若望认为大学生创业面临着资金不足,个人力量微小,专业知识不足,市场环境把握不准确等困难[16]。凌阳、王涛等认为大学生创业面临校园创业气氛相对不足,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和指导,尤其缺乏创业实际技能培训等问题[17]。时正杰认为我国的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高等院校的绝大部分老师都缺乏实践的经验,几乎所有的教学都停留在书本上,缺乏实践的培养[18]。

2.6大学生创业观现状的解决对策研究

纵观国内学者对目前大学生创业观现状提出的解决对策还是比较有实际意义,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提出很多新颖的,值得借鉴的对策,对于解决目前大学生在创业观念上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总的来说,主要有如下对策:

(1)个人方面,郑聪,陈乐敏等认为大学生要端正态度,明确创业目标[19]。张莉芳,吴枷慧认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热情、冒险意识、团队精神入手,增强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20]。

(2)学校方面,一是,加强创业教育,苗旭认为加强创业实践教育,应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从课本中解放出来,着重培养大学生创业的动手能力[21]。刘咏梅,习洁指出在个体创业观的培养中,突出德育课程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程渗透和各种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融创业价值观[22]。二是,重视引导,陈娜,张向前认为要借助政府力量积极引导各大高校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引入课程设计,建立创业教育课本体系[23]。王芳,李国保提出学校应该引导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积极规划自己的就业方向和职业道路,并在固定的时间周期做好调查、调整和记录,并且组织相关的活动[24]。三是,加强创业实践,夏志芳提出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指导和以“挑战杯”为推进器提高大学生创业计划的质量,推动大学生创业实践[25]。卞禹臣认为要加强创业实践活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素质的培养不能脱离实践这个根本的途径[26]。

(3)社会方面,赵志军,赵瀚清指出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从全局上把握教育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充分发挥领导作用[27]。张伟峰认为完善社会舆论和政策保障机制,为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形成提供制度保障[28]。还有更多的学者在大学生创业观与就业观方面提出比较新颖的对策(羊展文,李建敏,易敬源,2009[29];张煜,2009[30])。

3大学生创业观研究有待深入和强化的思路

(1)在研究对象上,目前关于创业观的研究对象比较单一,主要是以大学生为样本,而我国失业人群比较广泛,广大学者应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新常态的背景下,扩大研究对象,为每一个想要创业的人提供理论指导。

(2)在研究方法上,我国学者关于创业观的研究主要是实证研究,缺少理论研究,应加强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

(3)在研究内容上,应进一步与其他相关学科相结合,借鉴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发挥这些学科对大学生创业观的影响作用。

国内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研究综述 篇8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为国外众多的外语教育研究者所关注。1981年Holec正式提出自主学习这一概念,并对自主学习下了定义,对自主学习的研究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从外语自主学习被正式提出,诸多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在20世纪90年代已达到高峰。我国的自主学习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研究要晚于西方国家,虽然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总体上还是落后于西方国家。

本文力求揭示国内英语自主学习研究的发展历程,探寻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因此,本研究主要以国内主要外语期刊上的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在对中国期刊网期刊论文(1990———2015)以英语自主学习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后,共检索到相关文章285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4篇。

二、自主学习的概念界定

Holec在1981年对自主学习下了定义:“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但是由于研究者的理论立场和研究方法手段的不同,自主学习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有些学者把他看成是一种行为,有些学者把它看成是一种能力。其观点大致有下列三种:第一种观点把自主学习定义为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心理反应;第二种观点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或学习方式;第三种观点主张从纵向、横向二个维度对自主学习下定义。即从学习的各个方面以及从学习的整个过程来对其定义。

综上所述,虽然大家对自主学习的定义不同,但其本质涵义是一致的。笔者认为,自主学习既可以理解英语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自我控制自我学习的多维能力,即控制自己认知过程、学习管理和学习内容的能力。

三、英语自主学习研究的理论基础

由于自主学习研究起始于西方,因此我国的研究者也基本上是引用西方的这些理论作为自己研究的理论基础。当前,西方的自主学习理论分为七个派别:(1)操作主义学派:自主学习是基于外部奖赏或惩罚而作出的一种应答性反应;(2)人本主义学派:个体自我系统的发展必然会产生自主的学习;(3)信息加工学派:根据预设的标准对个体获得的信息进行测验,如果不能达到完全匹配,就要进行再次检测,如此反复直到信息符合检验的标准;(4)社会认知学派:自主学习本质上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调节和控制;(5)自主意志学派:学生的自主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意志控制过程;(6)言语自我指导学派:自主学习是个体利用内部言语主动调节自己学习的过程;(7)建构主义学派:自主学习过程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对本研究中检索的文章进行归纳分析,发现大部分文章基本是从自己的研究视角出发,以相关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或问题,或进行思辨性研究和实证研究,并非全盘照搬。

四、国内英语自主学习的研究方向和对象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学者对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才开始进行讨论与研究。国内学者也主要是从英语自主学习理论研究、以实证为基础进行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研究这两个方面进行自主学习研究,这和西方外语教育界的研究相似。2004年可以说是在这期间的一个分水岭,2004年以前多数是对国外自主学习理论的介绍和分析,高吉利(2005)通过统计发现,在过去的15年里,理论研究占了大部分(62.7%)。本研究检索到的285篇文章大部分都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即使没有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也都有大量实证数据,理论研究文章为31%,而实证研究类文章则达到69%。

在调查实证研究的研究对象时,本研究从检索到的285篇论文中抽取了196篇实证性论文,并对其受试对象进行分类统计,其中受试对象为初中学生的6篇,高中学生的38篇,未区分初高中的23篇,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91篇,英语专业学生的13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8篇,高职高专的9篇,本科生和研究生一起为受试的3篇,成人教育的5篇。由此可见,高中学生和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是我国英语自主学习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与我国英语学习人群分布基本对应,但是对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主性研究还不够。

五、国内英语自主学习的研究内容

(一)研究内容分类

根据研究内容,笔者将285篇论文分为6大类:(1)在国内外语教学环境中推行自主学习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2)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研究;(3)促进学习者自主性的方法与实践研究;(4)自主学习模式研究;(5)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6)其他。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有少部分文章涉及了自主学习研究的其他层面(如自主学习能力与成绩的关系、如何建设和发展自主语言学习材料、自主评估工具和自主评估材料等),但因文章所占比重很小,故将其笼统归入“其他”之中。

在6类研究论文中,第3类文章数量所占比重最多,共计99篇,占了总数的1/3多。其他依次是第6类(18.5%)、第4类(17.9%)、第2类(13.8%)和第1类(11.2%)。第5类文章所占比例最少(5.9%)。

(二)研究内容简要综述

第一,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研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研究者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邓杏华、周柳琴(2005)总结分析了大学生在英语听说能力方面的实际状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改进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自主训练方法和策略;苏若菊(2011)从听、说、读、写四方面探讨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于秀庆(2011)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对成功的语言学习的归因、对语言学习本质的认识等。

第二,促进学习者自主性的方法与实践研究。如何促进外语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这个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论证,并总结出了多种途径。这些途径主要包括:(1)通过改善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廖剑(2004),雷霄(2005),钱曼(2013);(2)通过构建自主学习中心:高林梅(2006),朱彦(2007),庄玲(2006);(3)结合课堂教学:金立贤(2004),印辉(2004),杨艳萍(2013);(4)加强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策略的培训:黄芳(2006),赵华芹(2010),查静(2012);(5)通过学习者训练:唐玉凤(2008);(6)通过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田泽林(2007),李丹(2010),吴彩霞、刘欣(2010);(7)通过形成性评价以及自我评估:张蓉,程会林(2013),沈椿萱(2014)。

第三,自主学习模式中的教师角色定位研究。蔡朝辉(2007)比较分析了教师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下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扮演着怎样不同的角色,探讨了导致教师角色不同的原因,并就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吴彩霞、刘欣(2010)进行了为期两个学期的实验,发现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充当着促进者和资源的角色。

六、对国内自主学习研究状况的思考

综观我国这些年来的自主学习研究,大致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自主学习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研究者从自身的经验和理论积累中对自主学习的内涵、特征、理论依据、目的和意义,以及与其他学习方式的联系与区别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为促进我国自主学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开创了自主学习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新局面。研究者们通过大量的教学实验和教学实践,把研究的成果用以指导教育实践。第三,自主学习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重视。上至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下至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都十分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其习惯的养成。

国内外语自主学习研究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值得重视。

第一,研究方法不够科学严谨,研究手段还需进一步完善。有些研究把自主学习能力与测试成绩假定为成正比的关系,认为测试成绩提高必须会导致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并由此设计研究方案。虽然,有些研究者做了相关的实验,但并没有提供令人信服的数据。另外,研究样本普遍偏小,这说明自主学习研究在研究工具和统计方法上都需要进一步的多样化和科学化。

第二,研究对象的范围还需扩大。目前,研究对向主要集中于大学生,特别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只有少部分研究人员开始关注中小学生和研究生等外语学习群体的自主学习情况。可能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研究人员多为高校教师,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便于研究者进行数据采集,相对更容易出成果。另外,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研究几乎主要在经济和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展的,因此其调查和实验结果并不适用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因此可见,今后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院校应加强自己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研究,以找到适合本地区学生和教学条件的自主学习模式。

第三,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尽管学者们对如何促进学习者自主性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践论证,但研究者对于每一条途径的研究都不够充分、深入;另外,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对性认识仍存不足,使人误以为通过训练让学习者达到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后就可以一劳永逸,而实际上自主学习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因此,除了研究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对性的理论外,在实证研究时可以研究培训过程中学生所经历的变化,以便更全面地考察培训项目的效果。

七、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突破。有理论研究方面,研究者从宏观和微观上对自主学习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在实证研究方面,对英语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对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学习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在中国环境下实施英语自主学习的更为有效的可行性建议和意见。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研究角度不均衡。研究热点都集中在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自主学习策略、教师角色定位等方面,而对文化适宜性、性别差异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另外,自主学习中心、自主学习材料的建设等视角的研究几乎没有涉及到;缺乏对中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地域差异性方面的研究;对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对性认识不足,大规模样本的研究不多,测试成绩的不恰当使用等等。因此,今后我们还应该以现存问题为突破口,使我国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研究取得更大、更实质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Benson Phil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 Beijing,2005.8

[2]高吉利.国内学习者自主研究述评[J].外语界,2005(6):55-60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人学出版社,2003:30-38

大学生情绪智力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篇9

一 国内大学生情绪智力研究的整体现状

众多研究发现, 国内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在总体上呈现正向趋势, 而在其结构内部或各个具体因素上则发展不平衡。张进辅通过对重庆地区801名大学生进行研究, 发现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总体上表现出积极的趋势, 但其结构内部的发展不平衡, 具体表现为情绪意识因素的发展高于情绪的行为因素。

大学生情绪智力的人口学的差异研究较多。事实上, 在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的研究方面尚未得到一致的结论。竺培梁与耿亮的研究中发现情绪智力的年级差异显著, 而情绪智力的性别差异与专业差异则不显著。张进辅认为大学生情绪智力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一定的专业差异和一定的年级差异。许之屏的研究认为体育专业的男生在情绪评价力、情绪适应力和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女生, 但在情绪觉知力和情绪调控力上不如女生;情绪智力方面高年级 (三、四年级) 明显好于低年级 (一、二年级) ;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智力四个主因素和总分明显高于文、理专业大学生, 但情绪觉知力显著低于文、理专业大学生。廖晓春在针对护理专业大学生的研究中发现, 专科护生得分最高, 本科护生次之, 中专护生最低 (P<0.01) 。

二 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相关心理属性的研究

1. 大学生情绪智力与认知智力的关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情绪智力对认知的促进作用而进行相关研究, 但具体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争议。

竺培梁的研究发现情绪智力与认知智力适度相关, 情绪智力对决策具有直接效应, 而认知智力则通过情绪智力影响决策。宋广文在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情绪与智力的研究成果后指出, 情绪与智力是互相依赖、互相整合的关系。智力对情绪有一定的决定作用, 合理控制利用情绪也有利于智力的发挥。郭素然与伍新春的研究认为自我意识在自我对话和情绪智力的关系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自我意识包含两个维度即私我意识与公我意识, 私我意识在自我对话与情绪智力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公我意识在自我对话与情绪智力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并且私我意识的中介效应大于公我意识的中介效应。

2. 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国内许多研究者进行了此类研究, 诸多证据表明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许之屏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 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生在知觉他人情绪、控制自我情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潘明军认为, 情绪智力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关系表现出复杂性和不平衡性。情绪智力的不同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效果不同, 在很大程度上情绪智力高的大学生比情绪智力低的大学生更加幸福和快乐。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结论较为一致, 也验证了国外以往的相关研究。

三 关于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其他研究

郭素然、伍新春等人的研究发现情绪智力在很多结构里都表现为中介作用。竺培梁也认为认知智力通过情绪智力对决策产生作用, 情绪智力则在认知智力和决策之间充当中介变量的角色。马琳慧通过对340名女大学生的研究表明, 学习过与未学习过瑜伽课程的群体之间的情绪智力水平差异显著, 瑜伽课程对女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有积极影响。姚艳虹与张晶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就业质量正相关;情绪智力与就业机会、就业质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学生表达情绪、调控情绪的能力与就业质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四 总结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进行归纳与比较, 我们发现对大学生情绪智力及其相关心理属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为高校管理者与教育者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摘要: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现状进行, 了解当前国内大学生情绪智力研究的整体状况, 概括了情绪智力与认知智力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以及情绪智力的中介作用。

国内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动机研究综述 篇10

动机作为影响学习者英语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 是外语研究的重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了多重角色, 虽然目前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概念, 但是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评价者, 教师无疑是动机研究中的主要对象。近年来, 关于学习者学习动机衰退的研究指出, 教师方面的相关因素是影响学习者动机的主要因素, 这一研究发现引起了外语研究学者的关注, 逐渐将研究视角和重点转移到大学英语教师上, 不少学者展开了针对教师教学动机的研究。

教师动机是指影响教师自身学习策略、 选择进入教师行业、 工作投入及教学策略使用等与教师工作内容有关的教师的内部心理因素。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某些学者指出, 教师动机的研究范畴, 除了包括激励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心理因素外, 还包括激励教师终身致力于教学事业的其他外部综合因素。 回顾教师动机的发展历程, 国外学者关于教师动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澳大利亚、 英国等西方国家所面临的教师流失问题 (韩估颖, 2014) 。 虽然相对于国外的教师动机研究而言, 国内关于教师动机的研究起步较晚, 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完善, 但是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 为正处于改革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理论基础探讨

国内关于教师动机的理论基础探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动机维度的界定和区分上, 即教师的教学活动包含哪些动机及如何将这些动机进行分类。

谢莉莉 (2010) 阐述了成就动机理论对教师教育活动的启示, 指出了成就动机是一种力求成功并选择朝成功目标的活动的一般倾向, 是激励高校教师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并出色完成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主要内在动力, 最终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

事实上, 成就动机存在于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 学习者出于成就动机, 会努力学习, 力求实现各项学习目标, 提高学习成绩。 教师出于成就动机的驱动,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采取更适合学习者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 成就动机是教师教学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韩估颖、尹弘飚 (2014) 结合国内外教师动机的研究现状, 总结了教学动机的理论基础, 指出了教学动机研究的研究进展。 他们重点分析了期望价值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及成就目标理论, 以国外相关研究为依据, 剖析了这些理论的研究发展及应用。 在这些理论的支撑下, 相关的研究发现表明, 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师对成功的定义和取向相关, 与教师的教学信念相关, 这些因素都属于教师的内部动机。 综合国内外教学动机的研究趋势, 作者指出, 现有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动机, 而对于专业区分度较强的大学教师的研究并不多见, 并且大学教师因其专业差异的复杂性, 使研究结果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

在理论研究方面, 国内学者主要借助国外相关研究的成果和结论, 用既有的框架研究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动机的构成。 动机包含的要素很多, 而根据期望价值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 简单地将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动机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是不可取的,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 应该进一步扩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归纳出能真正揭示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动机类别。

三、教学动机的影响因素

针对教师教学动机的影响因素研究是我国关于教师动机研究的主要内容。 卢睿蓉 (2004) 运用定性分析方法调查了浙江省80名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动机影响因素, 研究内容包括教师的内在动机, 即工作态度、个人信念、职业满足感、兴趣取向、自我效能;和外在动机, 即工资待遇、进修机会、晋升机会、社会地位等因素。 其主要研究结果表明, 大学英语教师工作态度认真踏实, 教学效果良好, 整体来说, 大学英语教师在学校中颇受学生肯定。 但是调查结果也显示, 大部分被调查的大学英语教师明显表现出缺乏职业满足感, 不少教师正在努力通过考研、考博转换自己的学科方向。 卢睿蓉 (2004) 把影响教师教学动机的主要原因分为五类:职业压力大、智力挑战欠缺、个人发展前途渺茫、自我效能不足及的自主性缺乏。

楼荷英、寮菲 (2005) 通过设计问卷, 结合课堂观察和访谈, 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 研究结果发现,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与其教学信念呈正相关关系, 不同教学信念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表现不同。 同时, 调查、观察发现有时教师的课堂行为与其教学信念不相符, 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持有的教学信念与实际的学习者水平和教学环境存在差异。

王静、李炳军 (2010) 和张素艳 (2010) 研究了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对教师教学动机的影响, 倡导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 将先进的教育理论及较高的信息素养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

汤闻励 (2011) 调查并分析了影响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动机的相关因素,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 发现影响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动机的主要因素在于教师的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只起到辅助作用, 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动机随年龄、教龄的增长和职称的提高而逐渐减弱。 其中, 影响教学动机的主要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门凝聚力和科研压力, 次重要因素有健康因素、学校内部的分配制度、教学设施、国外进修机会等。

综上所述, 这些针对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动机影响因素的研究中, 包括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影响因素, 研究涉及大学英语教师的各个方面, 从年龄、性别、教龄等这些最基本的影响因素到教学信念、自我效能、待遇、进修机会等各种教师内外影响因素, 较好地解释归纳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动机的影响因素。 但是不得不指出, 虽然研究的面很广, 但是被研究的教师人数并不太多。 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虽然包含问卷及访谈等定量和定性方法, 但是问卷的信度和效果未得到很好的检测, 应用性不强, 因此, 在以后的研究中, 应从这两方面进一步完善。

四、教学动机与教学实践

大学英语教师作为一线教师, 其教学动机无疑是与教学实践分不开的。 我国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有很多, 比如大班教学、学生普遍学习动机不足、以考试为中心等。 由此可见, 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作为外部因素, 直接影响到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动机的发展和变化。

黄慧瑶 (2006) 调查了大学英语课堂大班教学对教师动机的影响, 其研究发现, 大班教学给大学英语教师造成了很大压力, 给他们身心带来了不适。 由于大班里人数较多, 给教师的课堂管理带来困难, 会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足, 也会影响教师对学习者的评估不够客观。 从整个教学过程看, 大学英语大班教学会最终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效。

肖佳 (2011) 探讨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动机的影响, 指出了四六级考试给大学英语教师造成了很大的教学压力, 甚至让部分教师出现职业倦怠。 由于受四六级考试的束缚, 某些大学英语教师呈现出为考试而组织教学的心理。 从学生角度看, 这种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 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不利于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 虽然已经有研究者开始从我国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状况出发, 对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动机展开研究, 并且给出强有力的研究结果和发现, 来自一线大学英语教师的呼声非常强烈, 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很难在短时间内得改变, 因为这涉及教学制度、教学管理、社会效益等各方面的问题, 一线大学英语教师目前无力解决。

此外, 在教学实践中, 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角色, 而在已有的研究中, 鲜有关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动机和学生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 如果将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动机和学生的学习动机结合, 那么对这两个单独的研究领域都会有所贡献。

五、结语

本文基于我国已有的关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动机的相关研究, 对这些研究的关注点、 研究发现及局限性进行综述, 发现我国关于教师教学动机的研究依然集中于探讨影响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动机的因素, 对教师教学动机的维度解释不清晰、不系统, 对教师的教学动机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和理解。 虽然有少数研究者开始研究教师教学动机和教学实践的关系, 但是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未被囊括进来, 未研究教师的教学动机和学生的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 笔者认为, 今后关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动机的研究应扩大调查范围, 覆盖各种高校、各个层次的大学英语教师。 在研究方法上, 笔者认为应设计信度和效度更高的调查问卷, 结合教师访谈、课堂观察、课堂录像、学生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 尽可能全面系统地揭示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动机的各个方面。

摘要:在外语教育领域, 关于动机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很多年, 但研究的重点聚焦在学生学习动机上, 关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动机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对国内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动机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发现国内学者关于教师动机的研究主要涉及教师的从职动机或工作动机、教学动机、成就动机、继续教育和学习动机等领域。在教学动机方面, 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讨论影响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动机的因素。

关键词:国内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动机

参考文献

[1]卢睿蓉.直而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动机[J].教育与职业, 2004 (30) 60-61.

[2]李亚真, 潘贤权, 连蓉.新手一熟手一专家型教师教学动机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 2005 (6) :705-707.

[3]楼荷英, 寮菲.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文双月刊) , 2005 (4) :271-275.

[4]黄慧瑶.大学英语课堂大班教学对教师动机的影响[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23) :42-44.

[5]肖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动机的影响[J].教育学术月刊, 2011 (12) :102-103.

[6]汤闻励.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动机调查与分析[J].当代外语研究, 2011 (4) :29-33.

[7]张素艳.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情境的构建及教师教学动机的转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 :121-122.

[8]王静, 李炳军.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对教师教学动机的影响[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2) :94-96.

[9]谢莉莉.成就动机理论对教师教育的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10) :49.

上一篇:地方高校生物学科下一篇:师幼互动中的信息教学